• 34.50 KB
  • 9页

钢筋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钢筋分项工程技术交底钢筋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内容:一、交底依据1、设计图纸、图纸会审纪要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表注法》00G1012、有关现行规范GB50204—2002二、工程放样图详见门诊楼各相关施工图三、技术数据(一)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1、基础梁为35。2、各层梁为25;柱子为25且不宜小于纵筋直径。3、各层楼板、楼梯当板厚≤100时为10;当板厚>100时为15。4、剪力墙当墙厚≤150时为15;当墙厚>150时为20。5、各构件中应采用不低于相应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的素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垫块来控制主筋保护层厚度。(二)钢筋1、钢筋采用国家规范规定范围内的I级钢[Φ]:fy=210N/MM2,II级钢[Φ]:fy=310N/MM2。3、当采用普通焊接接头时,焊缝宽高均应满足规范要求(详其它说明)I级钢筋焊接用E43型焊条,II级钢筋焊接用E50型焊条,焊接质量应符合《BJG-18-65》之要求。4、在同一构件内的多根钢筋需搭接时,搭接钢筋数量在同一截面内不得超过钢筋总数的50%(对于柱及剪力墙)或25%(对于梁),搭接错开的间距不少于45d。5、钢筋需作现场代换时,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并经设计人员同意。(1)等强度代换(2)钢筋之间的净距必须满足规范要求。(3)用高强度钢筋代替低强度钢筋时,除满足等强度要求外,尚应满足钢筋最大间距最少根数之要求。 6、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E和搭接长度LdE注:1)月牙纹钢筋直径d>25mm时,锚固长度增加5d,螺纹钢筋直径d<25mm时,锚固长度减少5d。2)I级钢筋锚固时末端加弯钩。3)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三)楼层板屋面板1、双向板或异型板的板底筋,短向筋在下,长向筋在上。2、当钢筋过长时,板面负筋应在跨中处搭接,搭接长度为42d,板底钢筋应在支坐处搭接,搭接长度为36d同一截面每侧钢筋搭接接头数不得超过该侧钢筋总数的50%,相邻接头截面间的最小距离为45d。3、各板角负筋纵横两向必须重叠设置成网格状。4、全部单向板,双向板的支坐筋的分布钢筋,处在图上特别注明外,楼面板用Φ6@250,屋面板及外露结构则采用Φ6@200。5、凡板上砌隔墙时,板底相应位置设附加钢筋(图中另有注明者除外),当板跨L<1500时为2Φ14,当1500<L<2500时为2Φ16,当L>2500时为2Φ18。6、板底筋锚入梁内至梁中心线且不少于5d,负筋锚入梁内及混凝土墙内长不少于La。7、板筋遇预留孔洞,当孔洞尺寸d(或)不大于300时,不切断绕孔而过,当孔洞尺寸d(或)大于300时,洞周须设加强筋详见图十六板之预留孔结构图中表示者留孔位置及大小详见建筑,给排水、电气及空调等有关专业图纸要求。4、上部结构(板、梁、剪力墙)设置后浇带时,其做法见图十五;后浇带应迟后六十天浇筑。四、工艺流程进场→复试→调直→下料→安装五、质量标准(一)一般规定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1)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二)原材料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助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三)钢筋加工1、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2、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3、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4、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的规定。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四)钢筋连接 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3、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dE(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5、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200mm;(3)受压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五)钢筋安装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表的规定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注:⑴检查预埋件中心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⑵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六、质量措施(一)钢筋制作1、施工准备(1)机械设备钢筋冷拉机、调值机、切断机、弯曲成型机、弯箍机、点焊机、对焊机、电弧焊机及相应吊装设备。(2)材料各种规格、各种级别的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厂(场)后须经物理性能检定,对于进口钢材增加化学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3)作业条件⑴各种设备在操作前检修完好,保证正常运转,并符合安全规定。⑵钢筋抽料。钢筋抽料人员要熟识图纸、会审记录及施工规范,按图纸要求的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合理的填写钢筋抽料表,计算出钢筋的用量。 1、操作工艺(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少5%。采用冷拉方法调直的钢筋的冷拉率:Ⅰ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1%。预制构件的吊环不得冷拉,只能用Ⅰ级热扎钢筋制作。(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4)钢筋弯钩和弯曲①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径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弯曲调整值见表:注:d为钢筋直径。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装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Ⅱ、Ⅲ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应按规范规定增大芯直径。由于弯芯直径理论计算与实际不一致。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②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少于钢筋直径的5倍。弯起钢筋弯起直径及斜长计算,系数见表。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表注:h。为弯起高度。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I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5倍,对抗震要求的不应小于箍筋的10倍。箍筋的调整见表。箍筋调整值箍筋调整值,即为弯钩增长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而定。④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⑤钢筋焊接参照本节焊接工程内容有关规定。(二)钢筋的绑扎1、基础(1)钢筋网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2)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钢筋撑脚的形式与尺寸,每隔1m放置一个。其直径选用:当板厚h≤30cm时为8~10mm;当板厚h=30~50cm时为12~14mm;当板厚h>50cm时为16~18mm。(3)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4)独立柱基础为双向弯曲,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5)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缩小一个柱筋直径,以便连接。插筋位置一定要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2、柱 (1)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摸板成45°(多边形柱为摸板内角的平分角,圆形柱应与摸板切线垂直),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摸板成90°。如果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摸板的角度不得小于15°。(2)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绑扎钢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3)下层柱的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式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当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的钢筋(5)柱钢筋的绑扎,应在摸板安装前进行。3、墙(1)墙(包括水塔壁、烟囱筒身、池壁等)的垂直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4m(钢筋直径≤12mm)或6m(直径>12mm),水平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8m,以利绑扎。(2)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3)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间应设置撑铁,以固定钢筋间距。撑铁可用直径6~10mm的钢筋制成,长度等于两层网片的净距,间距约为1m,相互错开排列。(4)墙的钢筋,可在基础钢筋绑扎之后浇筑混凝土前插入基础内。(5)墙钢筋的绑扎,也应在摸板安装前进行。4、梁与板(1)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2)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其余同柱。(3)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断裂。(4)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5)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 (6)梁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之间的配合关系:①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②梁的高度较大(≥1.2m)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两侧模或一侧模后装。(7)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七、主要安全技术措施1、机械必须设置防护装置,注意每台机械必须一机一闸并设漏电保护开关。2、工作场所保持道路畅通,危险部位必须设置明显标志。3、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熟识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4、搬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方向有无碰撞危险或被钩挂料物,特别是避免碰挂周围和上下方向的电线。人工抬运钢筋,上肩卸料要注意安全。5、起吊或安装钢筋时,应和附近高压线路漏在钢筋林立的场所,雷雨时不准操作和站人。6、在高空安装钢筋应选好位置站稳,系好安全带。八、产品保护1、各类型钢筋半成品,应按规格、型号、品种堆放整齐,挂好标志牌堆放场所应有遮盖,防止雨淋日晒。2、转动时钢筋半成品应小心装卸,不应随意抛掷,避免钢筋变形。3、成型钢筋、钢筋网牌应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压弯变形。4、成型钢筋不准踩踏,特别注意负筋部位。5、运输过程注意轻装轻卸,不能随意抛掷。6、成型钢筋长期放置未使用,宜室内堆放垫好,防止锈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