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4.18 KB
  • 74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事故控制

  • 7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事故控制作者学院专业学号指导教师二〇一三年5月31日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建筑行业最为突出。建筑行业飞速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鉴于此,本文从建筑施工安全体管理和事故控制方面出发,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其事故问题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以建筑施工安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现代系统理论、故致因理论等,开展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和事故控制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本文选题和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罗列我国现阶段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介绍研究方法。第二章,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介绍安全管理的概念、特点、实质、构成等。还详简单介绍了安全文化和事故类型。第三章,建筑施工事故致因分析。从事故致因理论的角度研究建筑施工中事故产生的原因和说明事故的分类。并对“六大伤害”事故进行分析。第四章,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利用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对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分析研究。第五章,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及控制措施。从施工方法的角度来说明在施工现场如何进行安全管理。第六章,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监理的实例。以安全监理为介绍概述安全管理理论和事故控制理论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关键词:建筑施工;事故控制;安全管理;危险源辨识 ABSTRACTWiththedeepeningofreformandopeningup,China"surbanizationcontinuedtodeepen,andbusinesseshavebeendifferentlevelsofdevelopment,includingtheconstructionindustrythemostprominent.Therapiddevelopmentoftheconstructionindustry,hasmaderemarkableachievements.However,theseachievements,butalsoaccompaniedbyalargenumberofsecurityincidents,topeople"slivesandpropertyoftheStatebroughthugelosses,butalsoaseriousimpactonsocialstabilityandharmoniousdevelopment.Inviewofthis,thisarticlefrom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andaccidentcontrolbodystartingonthe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andaccidentproblemisstudied.Thefirstchapterintroducesthebackgroundofthisresearchtopicandpurposeofthestudyanditssignificance.AlistofChina"scurrentstatusof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introducingresearchmethods.Thesecondchapter,thebasictheoryof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securitymanagementintroducestheconcept,characteristics,essence,formandsoon.Alsodetailsabriefintroductiontosafetycultureandaccidenttype.ChapterIII,constructionaccidentcausationanalysis.Fromatheoreticalpointofaccidentcausationstudybuildingconstructionaccidentcausesanaccidentclassificationanddescription.And"sixinjury"accidentanalysis.ChapterIV,constructionsitehazardidentificationandmanagement.Describesthehazardsof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andusetheoriestostudyit,cometoresearchmethods.ChapterV,constructionaccidentsandcontrolmeasures.FromtheperspectiveofconstructionmethodstoillustratehowtheconstructionsitesafetymanagementChapterVI,theprojectconstructionsafetysupervisioninstance.SafetySupervisionforpresentationtomanagementtheoryoutlinedsafetyandaccidentcontroltheoryinactualconstructionapplication.Keyword:buildingsafety;accidentcontrolandelimiating;securitymanagement;Hazardidentification 目录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和意义21.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41.4研究内容5第二章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基本理论和概念62.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62.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62.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质72.4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构成82.4.1安全管理的目标82.4.2安全管理的机构92.4.3安全管理的制度92.4.4安全管理的措施92.4.5安全文化102.5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类型10第三章建筑施工事故致因分析123.1.事故概念及其分类123.1.1事故概念123.1.2事故分类123.2事故致因理论发展123.2.1单因素理论123.2.2事故连锁反应理论133.2.34M理论143.2.4系统理论153.3建筑施工事故致因模式153.3.1事故诱因模式153.3.2事故类型模式163.4建筑施工“六大伤害”事故致因分析183.4.1高处坠落事故183.4.2坍塌事故19II 3.4.3物体打击事故193.4.4机械伤害事故203.4.5起重伤害事故203.4.6触电事故21第四章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管理224.1危险源概述224.1.1危险源的定义及其特点224.1.2危险源的构成要素244.1.3危险源的分类264.2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284.2.1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方法284.2.2危险源辨识基本程序294.3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危险源294.3.1施工现场施工事故概述294.3.2施工现场的内容及特点294.3.3施工现场施工事故的特点304.4建筑施工“六大伤害”的危险源分析314.4.1高处坠落314.4.2坍塌事故314.4.3物体打击324.4.4机械伤害324.4.5起重伤害324.4.6触电伤害32第五章建筑施工中各类事故控制方法345.1土方工程345.1.1土方工程安全事故345.1.2土方工程事故产生的原因355.1.3土方工程事故防控及技术措施365.2高处作业工程385.2.1高处作业安全事故395.2.2高处作业事故产生的原因395.2.3高处作业事故防控技术措施405.3临时用电工程435.3.1临时用电安全事故43II 5.3.2临时用电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435.3.3临时用电安全事故防控技术措施445.4脚手架工程475.4.1脚手架工程安全事故475.4.2脚手架事故原因475.4.3脚手架事故防控技术措施495.5起重机械工程505.5.1起重机械安全事故505.5.2起重事故原因515.5.3起重事故防控技术措施525.6爆破工程525.6.1爆破工程安全事故525.6.2爆破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控技术措施52第六章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实例586.1深圳市某大楼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概述586.1.1工程概况586.1.2基坑支护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586.1.3脚手架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596.1.4模板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606.2施工现场实施安全监理的效果63第七章结论与展望657.1结论657.2展望65参考文献67致谢68II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己经成为了我国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实行扩大内需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扩大基建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筑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由于施工事故的后果也很严重。虽然中国一贯高度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建立了一些规则制定,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这些都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建筑事故频繁发生,这表明我们的施工安全管理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建设分析作为一个系统,这将导致建设事业作为其子系统,研究如何确保施工安全事故,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率,以建立一个更先进的施工安全,施工安全管理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大力推进,我国正在进行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建筑业,自1952年至2008年,总产值由57亿元增长到61144亿元,增长了1071倍。特别是自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启动4万亿投资振兴经济,其中约15000亿元用于高速铁路、公路、机场、水利设施、港口、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在2007年就己经达到3133.7万人,占全国工业总从业人数的1/3,成为规模庞大的群体。建筑业一向都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之一。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2003年全球的重大职业安全事故总数为355000起,其中建筑业的安全事故约为60000起,占16.9%,也就是说在建筑行业每10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安全事故,都会威胁到人的生命,而在我国,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庞大的建筑从业人员的参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也十分严重,每年建筑业的事故发生率、死亡人数都居高不下,仅低于煤炭行业。据统计,自1990年至2008年我国每年发生的建筑施工事故的死亡人数都超过一千人。每死亡一人,平均直接用于人员赔偿的损失就超过20万元,间接损失是直接损失的4倍到50倍,每年的经济损失达到百亿元。而一些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一次死亡3人及3人以上事故)经常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2007年全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共发生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较大安全事故35起,死亡144人多发的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不符和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67- 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施工生产的根本准则,是保证作业及管理人员生命安全、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历来都高度重视建筑施工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构建了以“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在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3年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颁布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准入资格、从业范围、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配备、违规及造成事故的处罚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建筑施工企业依法进行安全生产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对于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促进建筑业的健康、持续、稳定、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状况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巨大投入情况和从业人员的庞大规模及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的现状中不难看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状况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有一些建设项目低价中标,投资少,早投产,早收益,以及一些建筑公司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盲目赶工期,完成工作,而忽视安全生产,导致安全生产中能省就省,可以简化安全设施,简化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盲目充耳不闻;(2)许多施工企业管理粗放,安全水平低,安全技术,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方法和手段的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形成;(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规范,不标准,不严格,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时有发生,习惯性的行为,往往是重复的危害;(4)分包队伍学历低,门槛低,进场施工,员工和低质量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安全意识,安全,教育不到位。综上所述,建筑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生产建设中,因投资不足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地方在安全或安全管理,他将给予从业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损害的,企业的效益造成损失,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在此背景下,纸张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分析,安全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目的和意义-67-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国最具有活力和规模的基础产业,其上下游关联产业众多,建筑业发展得好坏对社会的影响巨大。建筑业又是职业活动中伤亡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建筑业每年发生的职业伤害事故数在我国各个行业中利第三位,伤亡人员的数量也列第三位,特别是较大、重大事故多发(一次性死亡3人及以上),此类事故每年死亡人数约为400人(2005年412人,2006年391人)。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范围和规模不断地扩大,施工现场所处的自然环境更加恶劣,工程技术难度也日益加大。更重要的是施工项目都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两大特征,在所有的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都没有同样的工作环境与操作动作,建筑业安全管理责任重大,难度也大。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国际上权威性的工程咨询组织以及我国建设部起草的有关合同条件范本中,均明确规定:承包商是施工安全的责任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三方面的重点是施工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实际工作中,必须对以上内容做针对性的管理与控制,对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协调、监督、整改,使人、物、环境所构成的施工体系达到最和谐的安全状态,从而确保建设施工任务的顺利进行。作者在建筑施工单位从业数年的经历来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的成果对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意义。首先,工作人员参与建设,它是不是安全事故,以保证员工最大的是命,是尊重人权的体现。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好奇的最终目标是要查明原因,确保对事故责任人,并要求相关负责人对安全事故承担相应的责任。安全事故,受害者受伤,后处理安全事故,肇事者也受伤。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人们经常看到,但企业是由人来组织和运作,人类健康和安全管理,保护生命权。通过安全文化和安全素养培训的员工,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将有助于员工对企业加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建设项目的施工方和施工方的安全管理具有显着的影响。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得不停止在建工程,处理事故,整顿现场,这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进度。施工方的项目,会导致投资回收期延长,甚至低于预期的投资回报;该项目的施工方,它会导致建筑成本增加和意外开支,减少预期利润,甚至亏损。建筑公司都有相应的安全资格,是否建立了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能力,重要的是要确保安全和可靠的。通过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防止形成安全隐患,保障安全顺畅,不仅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也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在市场上的目标。自从中国开始后期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在关键的施工管理-安全管理,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更晚,管理更落后。通过施工安全知识和研究,深入分析安全生产的内在性质,根据其特点来制定科学的管理解决方案,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这将大大提高中国的建筑行业生产管理的安全性的生产特性水平,使建筑业得到更健康的发展,继续做大做强。-67- 此外,建筑行业的比例在中国的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在该国的经济支柱地位也日益突出。在建筑行业大量的员工,同时保护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是一项基本国策。过程的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的建设项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有利于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但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还比较落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各职能部门或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逐步建设部门的安全管理问题的一些研究。但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是模仿国外一些成熟的安全管理,将有一些外国的安全管理问题和经验的外观,或者直接到国外的安全管理方法,模型,将实际情况与国内联合,形成其自己的特点的安全管理工具,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较差的安全管理方法,可以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一些学者也逐渐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探索建设安全的措施,包括方东坪等人针对具体项目的安全投入和安全性能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与投资分析。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相对比较落后,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建筑企业等相关部门逐渐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对建筑领域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建筑安全管理研究进行“引进,消化,再吸收”,学习借鉴成熟的建筑安全管理经验和模式;(2)对我国建筑安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香港地区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讨论和总结,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安全管理方法;(3)对建筑安全生产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影响建筑安全生产的各种指标的分析,应用多种方法进行安全评价等。法制体系方面,从1989年开始到2005年的16年,我国建筑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相继颁布执行,从专门的法律到各项标准和规范一直在不断发展完善,如全国人大颁布的从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到200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针对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做了一系列大方面的规定,从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到2011年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设部不断颁布或修订的规范和标准,从各项建筑施工规范、工程技术标准、检查标准等不断完善了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的标准化,如从1988年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到2008年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关于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理、事故处理、机构管理的规定,例如:从2005年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到2012年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67- 用管理办法》、《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等,逐渐实现建筑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监管体系方面,我国目前从各省、市到县都设置了建筑安全监督站,并备有安全执法监督人员,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工作,我国的建筑监管一大特色是由监理企业承担监理安全的责任,初步构建了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框架。然而,安全生产的法律机制还不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像法律的惩罚效力不足,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部分机构权责不明确等需要尽快解决。1.4研究内容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统计预测的相关文献资料,并整理了近年的全国建筑业状况资料和数据,以这些为基础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预测,并对建筑安全事故的预防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本文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选题和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罗列我国现阶段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介绍研究方法。第二章,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介绍安全管理的概念、特点、实质、构成等。还详简单介绍了安全文化和事故类型。第三章,建筑施工事故致因分析。从事故致因理论的角度研究建筑施工中事故产生的原因和说明事故的分类。并对“六大伤害”事故进行分析。第四章,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管理。介绍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并用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得出研究方法。第五章,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及控制措施。从施工方法的角度来说明在施工现场如何进行安全管理。第六章,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监理的实例。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距离安全监理在建筑施工中如何进行安全管理。第二章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基本理论和概念2.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67-   从生产的生产所产生的安全问题,随着发展生产和发展,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角度来看,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生产,有效地组织和使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过程中,其他资源,以开发人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开展的规划,决策,组织和控制活动的决定,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缺陷,实现生产过程中的人,设备,材料,环境的和谐,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2.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建筑施工生产与一般的工业生产相比具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建筑的施工生产安全管理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1)建筑施工项目种类众多,不同种类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内容各异。建筑施工领域涵盖的工程类别广泛,主要包括:高速铁路工程、普通铁路工程、高速公路工程、高层建筑工程、跨海跨河桥梁工程、陆域立交桥梁工程、市政工程、隧道工程、港口码头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地铁工程、机场工程、钢结构工程、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等。不同的工程类别,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周期、所用设备、机具、材料、物料都不尽相同,涉及到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知识、管理特点及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也各不相同。(2)项目涵盖了各种项目类型中,复杂的安全生产。每个项目都有一个不同的项目的一部分,配套的组合,一般包括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水电暖通安装工程。不同的安全管理技术要求不同的子部分的结构特点是不同的,并且存在各种各样的过程,构成了安全管理的复杂性。(3)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之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建筑工程每次,地理位置,经营环境,周边的配套设施,参与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不同,而且由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的多样性,每一个工程的差异和独特性的决定。生产的建筑和独特性,这些差异反过来将决定需要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4)建设工程生产许多复杂的因素,这么多不安全的安全管理。高能耗,高强度,施工现场干扰因素(噪音,粉尘,热,光等)和更多的功能,以及工程建设与建设大多是工作在公开,受天气,气候,温度影响。这些因素使施工安全建设项目,参与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增加施工作业的风险。(5)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具有动态特性。建设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从基础,主体,安装,改造的阶段,部门,分项目,流程依次进行,每一步的施工方法是不一样的,现场工作条件工作状态,操作人员和不安全因素正在发生变化,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也决定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动态特性。-67- (6)直接从事建筑工作转包给本身的管理团队不足使安全管理更加困难。许多建筑公司的方式去管理,有特定子层施工队伍进行。施工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门槛低,水平较低的分包队伍人员结构,大量的现场负责人或领队教育程度较低,不那么正式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缺乏。在施工中,施工会导致存在盲目,鲁莽施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一些子团队,以节约成本,降低网站的安全投入,作业人员劳动保护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实施的安全措施不到位或设施设置不符合安全规格。大多数农场工人进入施工现场作为一个建筑工人,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能力的合规工作。分包队伍专职保安人员大多不是,所有的事情往往是现场一类全权负责自身的安全管理团队转包能力不足,这是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更加困难。(7)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管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千变万化,在建设领域的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新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将被用于越来越多的施工现场,各国将引入新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政策和措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需要跟上科学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安全管理理念,丰富学习方法,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技术,同时善于总结,融会贯通,不断提高水平,安全管理工作。2.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建筑施工的从业人员、所用的机械设备、各种物料及周围环境。就其实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人力,社会,环境,技术,经济和其他因素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坐标系统,包括管理人员,各级安全,安全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的做法和程序,积极的安全管理信息等,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需求的角度系统的分析和控制和管理,协调和组织多个因素,以确保其有效实施需要。安全管理制度的构成要件是不断变化和发展,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高效的安全管理系统需要一个明确的分工,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分工下。随着系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不断变化,你必须掌握的各种子系统,系统内的信息,以便采取及时和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为了使系统起到良好的效果。(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危险的源头管理。建筑组合物中的存在的人,设备,材料,环境,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的安全系统,这些因素会导致危险的环境中,危险的条件下,危险的情况下,危险物质,危险的地方,危险的人,危险因素这些构成的危险源,只要有施工生产,有危险。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须采取各种方法控制,危害和减少伤害的形式,减少伤害的可能性。-67-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人的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反映人民的指导思想。施工安全管理的一切行动已经启动,为人民服务的,我们需要负责人,运营,推广和实施,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管理水平。如何有效的安全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经理和员工的安全和责任意识的总体水平。安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从照顾和保护人类的想法,一切都考虑职工的切身利益,要考虑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各级管理和运作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采取针对性和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为员工提供安全条件,使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以提高管理的不足。(4)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预防管理。事故是多种因素加强的每个连续出现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导因素的存在会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可能的人身伤害,设备损坏或设施和环境破坏的场合,采取有效的风险源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以减少和防止不安全的行为和活动的人没有安全状态进行预防性管理。(5)施工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是强制性的。系统管理,灾害管理,人本管理,预防性管理的需要,迫使管理来实现。是采取强制的手段来控制人民的意愿和行为,使活动的个人,安全约束的行为的管理要求,实现上述管理目标。2.4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构成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6大特征。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安全管理,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全天候且涉及到全体人员的管理。只有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各要素紧密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系统才能完整闭合,起到达到效果。本文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构成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2.4.1安全管理的目标安全管理目标包括人员伤亡事故频率、职业病发病率、责任交通事故频率、火灾事故频率和机损事故频率、环境污染事件频率及现场文明施工达标等,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目的和方向。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工程所有的人员都要向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原则进行目标分解。“横向到边”就是要分解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纵向到底”就是要分解到作业人员。目标分解应包含数量上的分解和管理责任分解,明确达到安全目标要采取的措施,同时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将职责落实到人。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定期组织对责任目标进行考核,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和达标情况,并根据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及时进行。2.4.2安全管理的机构-67-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管理机构,成立以企业法人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包含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主要部门的负责人。领导小组定期研究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颁布实施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决定安全生产的投入和重大决策,做好对企业职工的安全培训,对企业的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评价、奖惩。单个工程项目经理部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涵盖各部门人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安全领导小组中各层次人员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安全职责,编制并落实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做好现场各项安全防护,通过验收、检查、整改等方式,消除现场的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运行。单个工程项目经理部应配备专职安全员,其数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按照建筑面积配备:1万m2,1万一5万m2,5万m2以上的工程各应至少配备1人、2人、3人。(2)按照工程总造价配备:5000万元以下、5000万一1亿元、1亿以上的工程各应最少配备1人、2人、3人。考虑到工程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或致害因素多、施工作业难度大的工程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数量应当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在上述配置标准上增加。2.4.3安全管理的制度安全管理系统是施工企业和项目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安全生产,强制企业,项目经理部及其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代码以保证安全。安全管理体系应当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行业标准和企业及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中总结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经验来开发,标准化,明确职责,体现责任,权利和利益相结合。企业和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例会制度,风险知情系统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2.4.4安全管理的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涵盖现场安全管理的各个因素,包括危险源辨识、安全技术措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防护的安全管理措施、文明施工管理措施及安全检查。施工企业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危险源辨识,掌握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根据工程特点和辨识出的危险源,要按照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专业性强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制订专项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指导现场机械设备、临时用电、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的安全管理。同时,通过安全检查检查现场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状态,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67- 2.4.5安全文化对于建筑施工安全而言,此处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文化。所谓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宗旨、履行企业使命而进行的长期管理活动和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全员性的安全价值观或安全理念、员工职业行为中所体现的安全性特征、以及构成和影响社会、自然、企业环境、生产秩序的企业安全氛围等的总和。2.5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有不同的分类。(1)按照事故伤害程度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一86)按伤亡事故造成的工作日损失多少,将伤亡事故划分为以下3类:①轻伤事故,指造成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作日损失大于一个工作日(含1个工作日),又小于105个工作日的伤害事故;②重伤事故,指造成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作日损失大于105个工作日(含105个工作日),又小于6000个工作日的伤害事故;③死亡事故,指造成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作日损失大于6000工作日(含6000个工作日)的伤害事故。(2)按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类我国于2007年6月1日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fasl,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事故分为以下4个等级:①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②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③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④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按事故发生原因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中,将事故划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其中与建筑业有关的有12类。-67- (4)按照事故的性质重庆大学张仕廉教授等在其编著的《建筑安全管理》一书中,从建筑活动的特点及事故的原因和性质出发,将建筑安全事故分为以下4种类型:①生产事故。生产事故是指在建筑产品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加固、拆除等过程中,由于施工操作人员违反施工操作规程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建筑产品的生产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较多,因此,生产事故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也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重点研究对象。②质量事故。质量事故主要是指由于勘察设计或施工原因造成建筑物产生质量缺陷,进而导致的安全事故。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设计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勘察数据不准确、设计计算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施工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施工操作不当、所用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等。质量事故在建筑实体的施工建造工程中以及投入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安全损失和财产安全损失,因此,质量事故也是建筑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③技术事故。技术事故是指由于工程技术原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与质量事故相似,造成技术事故的工程技术原因也包括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技术事故在建筑实体的施工建造工程中以及投入使用过程中往往也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安全损失和财产安全损失。④环境事故。环境事故是指建筑产品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原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内部环境原因主要是由于建筑产品中高污染或放射性建筑材料而造成的;外部环境原因主要是指一些自然灾害方面的原因。环境事故往往也会造成巨大的人体生命健康安全损失和财产损失。第三章建筑施工事故致因分析3.1.事故概念及其分类3.1.1事故概念-67- 根据国家标准GB/T15236-1994《职业安全卫生术语》中的定义,事故是指职业活动中发生的的意外的突发性事件的总称,通常会导致正常的活动的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建筑施工事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1.2事故分类根据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伤亡事故分为如下20类,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3.2事故致因理论发展3.2.1单因素理论单因素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一个或两个因素引起的,因素是指人、物或环境的某种特性。其代表性理论主要包括事故倾向性理论、心理动力理论和社会环境理论。事故倾向性理论是格林伍德和纽伯尔德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认为事故在人群中并非随机地分布,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因此,就用某种方法将有事故倾向的工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但是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事故频发者几乎都不存在了,因此这一理论慢慢不变业界所认同。心理动力理论,它来源于弗洛伊德(Fulyd)的个性动力理论,认为工人受刺激是导致工人受伤害事故的原因。它与事故倾向论者相反,不认为个别人的品德缺陷是固有的和稳定的,认为无意识的动机是可以改变的。此理论可推论为,一个人可能属于具有事故倾向性,通过教育或培训可降低其事故率,而不必将他们从工作中排出。这种理论无法证实某个特定的动机会引起某个特定的事故,因此在当前社会的安全管理体系中也不被认可。社会环境理论是1957年由科尔提出的,他基本是认为一个有益的工作环境能增加安全,认为从业者由于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会分散注意力,导致事故的发生。单因素事故致因理论的缺点是过分夸大了人的性格特点在事故中的作用,其理论价值大打折扣,但对当今社会的安全生产管理从人治的角度出发,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2.2事故连锁反应理论二十世纪的初期,海因里希(Heinrich)通过总结、概括当时美国工业安全方面的实际经验,并将其升华为科学理论,于1941年出版了《工业事故的预防》一书,最早提出著名的事故发生连锁反应图。他所提出的这个理论称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这一理论系统地解释了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以及各因素与伤害之间的相互。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有五种因素在其中发生了作用:-67- 第一,遗传及社会环境(M)。遗传因素是指人可能从其上辈遗传而立的鲁莽、固执、粗心等天生的性格,这对于安全来说是不利的;社会环境是指影响人的安全习惯的培养,助长不良性格的发展周边环境。这种因素是因果链上最基本的因素。第二,人的缺点(P)。缺点是指由于天生的性格或周边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人的不良习惯或状态。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最根本原因人所具有的不良习惯或状态是。这些缺点不仅仅包括人的心理、脾气、性格等,而且也包括了人的生理上的先天性缺陷,如肢体残缺等;另外也包括人的后天不足,如缺乏足够的安全生产知识或基本安全技能等的。第三,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于人的缺点而产生的,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第四,事故(D)。事故是一种由于物体、物质或放射线等对人体发生作用,使人员受到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第五,伤害(A)。即直接由事故产生的人身伤害或相应的损失。他认为,伤亡事故是由五个要素按顺序发展的结果,社会环境、人的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事件,是导致事故发生的连锁原因,就像著名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旦第一张倒下,就会引发后面的数字倒下,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和造成相应的损失。海因希里理论最为重要的启示就是:如果要中止事故发生的过程,只需要破坏其连锁反应的任意一个要素的发生,就能中止因果连锁反应,避免事故发生。海因里希还指出,安全管理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去除这一连锁反应的中间环节—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通过切除事故连锁反应的条件,从而中止反应的进程,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在海因里希的事故连锁理论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对此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改进和研究。最为著名的两位学者是博得(FrankBird)和亚当斯(JohnAdarns)。博得提出了管理失误连锁理论(图3.1),该理论并不过分追究遗传的因素,而是强调事故是由于安全管理不足造成的,安全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引起事故伤害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当生产不断向前发展的时候,管理系统应当也是需要不停地发展完善的,并不存在一个完全适合生产需求的管理系统。管理失误主要表现为对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控制不足,也可以说是对危险源的控制不足。-67- 图3.1博得管理失误连锁理论模型3.2.34M理论该理论是将上述三种事故连锁反应理论中的“深层原因”做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并将其归纳为四大因素,即人的因素(Man)、设备因素(Machine)、作业的因素(Media)以及管理的因素(Management)(表3.1)。结合海因里希、博得和亚当斯提出的相应理论以及4M理论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事故连锁反应表示为五个前后衔接并有因果关系的不同要素,按照逻辑关系可将事故连锁反应归纳如下:“安全管理存在缺陷”产生“深层原因”,而这会引发“直接原因”,从而导致“事故”,最终造成“伤害”。表3.14M理论中事故原因的具体内容人的因素(1)心理原因:忘却、烦恼、无意识的行为、危险感觉、省略行为、臆测判断和错觉等待;(2)生理原因:疲劳、睡梦不足、身体机能障碍、疾病和年龄增长等等;(3)职业原因:工作习惯、人际关系、领导能力、团队精神以及沟通能力等等设备的因素(1)机械、设备本身的设计缺陷(2)机械、设备本身的安全性考虑不足(3)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或标准不健全(4)安全防护设备有缺陷(5)安全防护设备供给不足作业的因素(1)作业的相关信息不符合实际(2)作业的姿势、动作不准确(3)作业的方法错误(4)不良的作用空间(5)有害的作业环境条件管理的因素(1)管理组织的欠缺(2)安全规程、手册的不健全(3)安全管理计划不符合实际-67- (4)安全教育与培训不足(5)安全监督与指导不力(6)人员配置不合理(7)职业健康管理部到位3.2.4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研究事故原因必须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的方法,去探寻“人一机一环境”直接的相互作用、反馈与调整,辨别事故将要发生前的状态特点,特别是与人的感觉、记忆、理解和行为响应等有关的过程特点,从而分清数个的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使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更加及时与有效。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理论是轨迹交叉理论。这是日本劳动省在分析大量的事故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理论。其认为,事故的发生时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发生异常接触所致,是物直接接触于人,或是人暴露于有害环境之中。人与物两运动轨迹的交叉点(异常接触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空。在这个理论当中,物的原因表示为“不安全的状态”,存在这种状态的物体被称之为“其因物”,而直接接触于人并施以伤害的物体被称之为“施害物”。人的原因被表示为“不安全的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时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大部分情况下,在直接原因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企业经营者、管理监督者以及直接操作人员在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这是造成事故的本质原因。所有发生的事故,其根源必定是参与其中的人或相关人员不知道、不会做或不去做,而所有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培训、教育或者管理监督来解决的,最重要的是管理者能否在事故发生前就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3.3建筑施工事故致因模式3.3.1事故诱因模式分析事故诱因主要从导致事故的原因方面入手,而对于我国的安全管理状态来说就是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人的因素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施工操作错误发生,一些随机性的一些状态的自己的决策系统故障此故障。随机性主要是由于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不能集中精力,或者不操作造成的,主要操作人员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下的要求,不能用数据来衡量。系统故障是由于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机械设备的设计不合理或人为原因造成的异常状态,相同的状态可能会导致事件再次发生。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自己的心灵和生理条件的变化,如疲劳或某些操作人员操作,即使饮酒后的一些不良习惯,从而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如果经常性开展安全教育事故开展经常性调查,提高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员工的工作,以消除心理应激因素,在实施这些措施将减少事故的发生。-67- (2)物的因素在施工材料的主要因素,影响事故现场的机械和设备,半成品建筑,建材和其他使用不合理,机械和设备的设计缺陷,机械及设备的配置,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的表现安全设备,或没有真正起到防盗的作用在维护机器和设备不合理或不恰当的存储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3)环境的因素环境在这里也不仅仅指所处的气候情况,与建筑行业紧密相关的环境,就是施工现场的所有状态。根据调研发现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作人员的狭窄的空间;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安全的操作;③作人员无法获得足够的休息时间,连续工作将导致错误造成事故;④于在操作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人员安全的管理人员不符合要求;  ⑤管理的员工在工作严格的管理行为产生的心理影响,以及建筑工人和其他员工赌气或有勇无谋,劳动者报酬福利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操作人员心理的影响;  ⑥由于建设运营经理指导工作的指示或错误造成事故的过程中。(4)管理因素在施工事故原因的过程中,传统的概念是要归咎于非法建筑工人野蛮操作,但施工现场的经理清楚地了解潜在的危险,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大量事故情况下,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往往由于不合理的缺陷管理,并为施工作业的施工现场的缺陷,包括从事的整体低级别的管理人员素质管理缺乏安全意识,甚至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并进行测试,当本建设潜在的危险,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和一些管理者不具有足够的责任感,在检查过程中,对违法行为不严格禁止的,所以平静的场景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违规行为,甚至一些管理人员带头,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因此,重点实施的管理因素,是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3.3.2事故类型模式在20类事故类型中,建筑领域主要的事故类型为: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触电、坍塌六大类,简称为“六大伤害”。(1)高处坠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搭建的脚手架或垂直运输设施存在缺陷而导致坠落;作业人员在建筑施工作业时由于佩戴的安全带、安全绳存在缺陷从楼面、屋顶、高台边缘坠落;在施工安装过程中由于安全带的缺陷而导致的从工程结构上坠落;其它因脚下打滑、踩空、碰撞、身体失去失衡而没有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引起的坠落。(2)机械伤害-67- 机器设备在转动过程中由于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错误的将作业人员绞入、碾压和拖带而导致的伤害;机器设备在钻、刨作业过程中由于防护罩的原因导致人员的伤害;作业人员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的滑入、误入机器设备和运转部分而导致的伤害;机器设备零部件运行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故障不慎飞出而导致的伤害;机器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缺陷从而导致的失稳和倾翻事故导致的伤害。(3)起重伤害起重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设计缺陷或者由于吊装的物品超过本身的载荷而导致的起重臂的折断、起重钢丝绳的断裂;起重机由于失去平衡引起侧翻而导致的事故伤害;吊物由于在吊装过程中失去平衡、脱钩和折断而导致的事故伤害;起重作业中由于操作失控、违章操作而导致的事故伤害;其它起重作业中出现的砸、碰、撞、挤、压而导致的事故伤害。(4)物体打击建筑作业过程中由于防护措施的缺乏导致的空中落物、滚动物体砸伤下方的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接触固定或运动中的其他硬质的物体、或者物体由于其他原因反弹而导致的碰伤、撞伤;作业过程中由于身体与由机械设备非自愿性的接触、从而导致的硬物击伤人体;作业过程中存在碎屑、破片飞溅从而伤及到作业者而导致的伤害。(5)触电起重机械起重臂或其它导电物体搭碰高压线而引起的事故伤害;在作业现场由于存在带电电线老化导致的断头、破口而导致的事故伤害;作业现场由于安全检查的不彻底导致的电动设备漏电而引起的事故伤害;作业环境存在雷击危险,由于雷击而导致的事故伤害;作业环境中电闸箱、控制箱漏电和人员误触而导致的事故伤害。(6)坍塌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基础被掏空、沉降、滑移或地基不牢而引起的墙体或建筑物的坍塌导致的事故伤害;施工中在建的建筑物坍塌导致的事故伤害;施工现场的堆置物坍塌导致的事故伤害;作业过程中由于脚手架或者支撑架固定的不彻底导致的脚手架、支撑架的倾倒和坍塌导致的事故伤害;作业过程中支撑物不牢引起的物体坍塌导致的事故伤害。根据建筑施工生产活动所出现的事故类型特点,将建筑施工生产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1998-2007年10年来发生的11536起。施工伤亡事故的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在各类施工伤亡事故比例分布见表3.2。表3.21998-2007建筑施工各类伤亡事故比例-67- 事故类型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其它所占比例43%20%12%7%7%6%5%3.4建筑施工“六大伤害”事故致因分析建筑施工作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它由人、物、环境、管理四个因素制约。而且这四个要素之间又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直接影响,同时受到管理要素的制约。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不光要研究这些因素中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且要对间接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时,不光要了解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原来事故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的方法对整个工程中各个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同时结合自身建筑施工企业作业中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建筑施工事故进行科学的分析。3.4.1高处坠落事故(1)高处坠落事故的特征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在作业现场位置不固定,并且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是多工种交叉立体作业,而且作业过程中经常搭建临时设施,现场作业环境条件也比较差,因此,各种不安全隐患就比较明显,高处坠落事故也就经常发生。而高处坠落事故通常会导致人员受到较严重程度的伤害,同时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高处坠落事故被列为建筑施工过程中“六大伤害”中第一大伤害,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特征是:①发生事故的频率高;②可能发生事故的部位比较多;③可能导致的事故伤亡人数多,而且影响也非常严重;④文化素质比较低的人发生事故的概率比较大。(2)高处坠落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根据坠落形式的不同,把高处坠落事故大体分为如下八种类型:作业人员进行起重机械吊装作业时发生的坠落;在楼梯上进行施工作业时由于没有防护而发生的坠落;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时随楼板坍塌导致的坠落;作业人员在移动过程中由于轻质脚手板断裂而导致的坠落;作业人员在高空中乘坐吊篮架、提升架由于失稳而导致的坠落;作业人员在脚手架、模板支撑架、塔吊上作业时由于其倒塌而导致的坠落;作业人员在拆除脚手架、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时导致的坠落;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防护设施不全、脚手板材质或铺设不符合要求而坠落。-67- 造成高处坠落的原因,除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外,主要是安全防护投入不足,施工现场的防护不到位。3.4.2坍塌事故(1)坍塌事故的特征:①波及范围广,危害严重;②大多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偷工减料、管理不到位造成;③通常因为强度未达到设计标准而强行施工造成。(2)坍塌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造成坍塌事故的事故类型包括模板坍塌、土方坍塌、围墙坍塌、楼板断裂坍塌、拆除旧房坍塌。而造成模板坍塌的原因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没有达到合适的稳定性,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无法达到平衡从而引起模板坍塌事故的发生。造成模板坍塌的原因是: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能达到标准的要求;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的支撑没有进行认真的检查。造成土方坍塌的原因是:土方坍塌事故通常发生在挖掘管沟或进行基坑挖掘的工程中。造成上方坍塌事故的原因是在挖掘过程中,没有进行放坡处理,没有设置临时支撑,所以挖掘到一定深度时,发生土方坍塌事故。造成围墙坍塌的原因是:设计不符合要求,将围墙用做其他性质的支撑墙,从而导致实际中围墙实际承载过大而导致坍塌事故。造成楼板断裂坍塌的的原因是:楼板质量不合格,钢筋设计配置不符合标准;混凝上强度不符合要求;楼板承受的荷载低于实际载荷,从而使楼板严重超载而导致断裂坍塌。造成拆除旧房坍塌的原因是:拆除危旧房的过程中不注意技术问题,不尊重科学,从而在拆除中发生坍塌伤亡事故。3.4.3物体打击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是指作业人员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其他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打击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事故。(1)物体打击事故的特征:①涉及面宽建筑施工作业由于是露天作业,有的机器设备、工具等缺乏必要的的安全防护装置,有的是作业面上方由于没有设置必要的防护网或者其他的防护设施,所以导致物体打击的发生。②造成事故有多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物体打击的原因有管理上的缺陷也有其他客观存在的一些原因。③具有不可预知性物体打击事故发生时,往往不可预知具有随机性的特点,所以预防比较困难。④导致伤害严重由于物体打击作用在人体之前,已经存在一定的能量,所以作用到人体上造成的伤害比较严重。-67- (2)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分析造成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没有设置安全通道,而且现场的防护措施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机器设备没有安全防护装置;作业人员或者现场人员没有配备防护用具;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距离狭小;作业现场环境措施不安全,由于作业人员的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现场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来约束作业者的行为。3.4.4机械伤害事故(1)机械伤害事故的特征①环境条件差由于建筑机械所处的恶劣的气候环境条件决定了其可靠性、安全性都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②长期磨损导致事故建筑机械在工作时受力复杂,而且所受到的载荷通常非常大,腐蚀、磨损非常严重,因此对其的安全性产生很大的影响。③地点和人员不固定建筑施工机械场地以及操作人员的位置不固定,因此安装、维修、操作水平变化大,必然会影响使用的安全性性能。(2)建筑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建筑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安全管理措施僵乏,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文化素质不高,对一些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了解不够深入,而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措施有无法得到保证,导致机器设备在作业过程中不能正确操作,从而中导致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机器设备组装、安装完成后,未通过验收而投入使用导致事故发生;操作人员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装置,导致作业过程中出现事故;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差,施工人员误操作导致事故发生。3.4.5起重伤害事故(1)起重伤害事故的特征①造成的伤害严重;②事故发生群体化;③事故损失严重。(2)起重伤害事故原因分析-67- 造成起重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由于起重机械是特种设备,所以操作起重机械需要严格按照其安全技术要求来做,如果对机器设备性能不清楚,极易发生事故。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就上岗操作;非专职作业人员顶替他人操作;由于作业年限较短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差、对意外事件发生应急反应差等;作业过程中未实现安全联系确认。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于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的情况,在进行起重作业前需要进行各个环节的联系确认,但有的作业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执行,相互之间未进行事前的沟通确认,从而导致相互之间信息不对称,配合不当,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未严格执行停送电操作牌制度。在机器设备需要检修时,特别是当机器设备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没有严格执行停、送电操作牌制度,盲目操作作业,从而导致机器设备在运行作业中,或机器设备突然起动而导致事故伤害发生;作业人员自身没有安全防护措施;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其中的安全装置、保险设施不全或失效从而导致在吊装过程中出现事故;在处理设备故障时发生事故。起重机械操作系统失灵或安全装置失效,如制动装置失灵而造成重物的冲击和夹挤;起重吊具失效,如吊钩、抓斗、钢丝绳等物损坏而造成重物坠落;作业现场环境不良如天车运行区域采光设计不合理,通风效果差,以及有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的影响等潜在隐患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管理和组织不合理,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不到位,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者没有具体的考核机制,对于最新上设的设施没有实现“三同时”管理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3.4.6触电事故(1)触电事故的特征:①具有季节性的特点;②通常多为低压触电;③事故常发生在各个电器的联接部位;④施工现场可移动的电动工具导致触电占大多数。(2)触电事故的原因:建筑施工作业经常发生在夏秋季节,而这样的季节天气比较潮湿、多雨,从而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伴随着作业人员自身出汗,导致皮肤电阻降低更加增加了触电的风险;施工现场的低压设备多、与人接触机会多也很广,这样也增加了触电的可能,况且现场的低压设备通常都比较简陋而且没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施工人员缺乏电气安全知识,这样也同样会增加触电的可能;施工现场的可移动电气设备比较容易受到损坏,尤其一些电气设备外壳直接暴露在外面,从中引出的电线根部很容易损坏从而导致漏电;施工现场的电器连接部位的绝缘性表现都比较较差,但其使用频率却很高,所以经常的拆装就容易导致磨损、破损甚至老化从而引起漏电;由于施工作业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而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没有安全防护措施或者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导致触电事故发生。-67- 第四章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管理4.1危险源概述4.1.1危险源的定义及其特点危险源是一个概念简单而又内容复杂的词汇,它是造成各类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项目安全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重点。作为有效实施安全管理的关键,危险源一直是处在事故链的起端位置。所以,掌握住危险源的内涵和基本规律就可以很好的控制事故的发生概率。首先来看一下普遍认知中的危险源的相关内容。4.1.1.1危险源的概念  作为一个相对概念,危险源可以表示为单个因素、多个因素,以及一个系统。要想认清危险源,就必须根据研究的目的,或者所处的情境中来进行设定。可见表4.1:表4.1危险源概念的三种分类危险源基本解释实例单个因素危险源从一个危险源的内部找到源中之源,逐层分析层次一:易燃的木材作为危险源层次二:木材的纤维作为危险源层次三:纤维的细胞作为危险源多个因素危险源从造成事故的多个因素入手,逐个分析(以吊车吊运货物发生坠落事故为例)因素一:吊车钢丝抗拉性因素一:货物重量因素一:吊运速度系统危险源六个危险要素的时空交叉嵌套的结果或者是危险点在时空交叉嵌套的结果下着小雨的早上,刚睡醒的电工在维修信息因故晚传达到的几分钟内,习惯性的将电闸推上。并受到机械噪音的影响没有听到求救信息造成事故4.1.1.2危险源的定义和一般人初次面对危险源概念时的第一直觉相同,危险源是造成事故的关键原因。所以,危险源就成为安全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的对象。而且,危险源的定义必须要和研究的领域,以及后续研究的目标和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有较为明确的限定。本文的研究认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项目风险控制,而危险源则是项目风险的主要来源。危险源是危险的根源,是可能破坏工作环境,引发疾病伤害、导致人财物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因此可以从广义和具体的两个层次来阐述危险源的定义。-67- 广义的危险源是抽象出来的可能破坏工作环境,引发疾病伤害、导致人财物损失的根源或状态,或者是这些根源或状态的组合体。将其概括起来就可以发现他们有很多共通点,并可以被整理成六大类的致危因素,详见表4.2表4.2六类致危因素致危因素类别致危因素示例第一类致危因素可控的危险品汽油、氧气罐等等第二类致危因素机械、材料及现场的缺陷机械维护不良、钢筋锈蚀过多、施工现场无序信息缺失或延迟信息没有传达到实际作业人员、隔夜通知决策失误不在现场,只凭经验做出施工管理决策个人及群体的行为失误工人操作不当,安检及监理未纠正环境干扰大风大雨天气对高空作业的影响一般来讲,第二类致危因素不仅可以控制第一类致危因素,还可以造成第一类致危因素的失控状态,从而制造事故。所以要对第二类致危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具体的危险源是对广义危险源中致危因素的具体化。通常来讲,具体的危险源有准确的名称、型号和特点,或者是一批这样的危险源构成的危险体系。这种危险源能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其作用是直观的、确切的。而且,这种危险源也是可以识别、控制、消除和防护的,因此这种危险源一般是工程项目中的管理重点。4.1.1.3危险源的特点从大范围来讲,事故的出现是必然的,这也说明危险源的存在势必会导致某个过程或者某个人出现差错。自古以来,危险源作为一个单纯的概念就不曾消失过,反而会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出现在某个不曾让人留意的角落,继续其隐患之路。但是,危险源也是有其比较鲜明的特点的,掌握住这些特点就可以更好的进行危险源的辨别、评价和管理。(1)多样性危险源的多样性不仅是指概念的多样性,更是说危险源作为具体的实物或过程具有多样性。所谓概念的多样性是说危险源可以有很多种直觉性的认识,比如既可能被认为是实物,又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环节,还能被认为是一个体系。第二种多样性则是从绝大多数行业的危险源上来表现的,具体就体现在种类多、数量多、关联多等等。这种多样性也导致实际工作中很难对危险源进行很好的监控和处理。(2)隐蔽性危险源之所以危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具有隐蔽性。在发生破坏作用的初期不会有明显的声音、味道、外观、行为、语言上的变化。形成破坏的过程中,无论是慢性的变化还是突然的变化,几乎所有的危险源都不为人知。这种特点造成了很多事故的发生。(3)欺骗性-67- 危险源不仅危险在其隐蔽性上,还有很多事故是被危险源的伪正常状态欺骗才导致的。危险源之所以有欺骗性,是因为危险源所处的过程或者代表的客观存在是施工中所必备的,而且其正常状态和非正常状态的时间或空间间隔很小。让人很难意识到这就是危险所在,也就造成了危险源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欺骗。(4)互联性危险源之间经常具有互联性。要么是危险源制造破坏时产生连环破坏,要么多个危险源是协同工作的需求。因此,危险源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事故源头,更多种情沉下是由多个因素共同造成的事故。这也给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造成了很大障碍。(5)易触发、破坏大从大量事故的调查结果来看,危险源产生破坏作用时所受到的推动力一般都是很小的。但是这个很小的推动力却推动到了危险源爆发环节的导火索上,从而轻易的制造了事故。而且一旦制造事故,必然会关联更多事故的产生,进而形成较大的事故群。(6)可预见性尽管危险源有以上众多敏感的特性,但是鉴于大量工程经验,以及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绝大多数危险源是可以预见的。因为项目范围是有限的,所能产生破坏的危险源也是有限的,做好调查和分析,在实施施工中做好检查监测等环节,可以将危险源发生破坏的儿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果能对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辨识和管理,并将结果应用到实施工程的管理环节上,这种可预见性可以产生很大的保护效果。4.1.2危险源的构成要素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或状态,是可能通过一系列过程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破坏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对事故的作用可以描绘为图4.3所示。-67- 图4.3危险源对事故的作用事故理论认为事故的形成必须具备有三个条件,分别是:(1)有引起破坏的推动因素,即破坏因素;(2)有遭受破坏的对象,即承受因素;(3)破坏因素和承受因素之间的距离能够实施相互影响。从上面三个条件可以看出,在可以发生作用的距离内,事故的形成主要是由破坏因素推动而引发的。在图4.3中可以看出,具备了存在条件和潜在危险的危险源在经过触发之后就往发生事故的方向逐步发展了。因此,危险源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要素。(1)存在条件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有两个含义,一是危险源是工程项目所必需的,二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67-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对危险源的改进和控制己经比较成熟。但危险源之所以危险,就是这些危险源在储存(如堆放位置及方式、通风及遮盖条件等)、物理化学特性(如压力、爆炸极限、有毒有害性等)、设备状态(如保养周期、使用年限等)、防护条件(如防护措施、故障处理流程及措施、安全装置、安全标识等)、操作条件、管理条件(如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等方面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己经无法在技术上得到很大改进了,但目前的状态仍有可能产生隐患。另外,这些危险源又是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这也就造成其危险源的存在是必然的。(2)潜在危险在存在条件要素里,鉴于各种条件的约束和限制,危险源无法得到百分之百的控制。这也就意味着危险源是存在着潜在危险性的。一旦这种潜在危险性被触发,就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进而带来程度或损失大小不一的危害。危险源的潜在危险因素大多数会被人认识到,但因为这种危险因素被触发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在大量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被忽视,甚至忽略。如果从心理上到认识上,甚至是制度上都没有对这种潜在危险因素进行重视,那被触发的概率就大大增加。(3)触发因素既然危险源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需的,其存在条件也无法保证完全不出问题,那么就必然会有一些触发因素使得危险源逐步发展为事故原因。这些触发因素的种类很多,发生作用的方式也不完全一致,总结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种,详见表4.4。表4.4危险源触发因素危险源触发因素种类危险源触发因素示例人为因素心态影响、生理影响、违章操作等管理因素训练和管理欠缺、指挥判断决策失误、组织安排失误等自然因素触发危险源发生破坏作用的各种自然条件及其他变化,如风速、雨雪、雷电、温度、湿度、气压等4.1.3危险源的分类我国《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16-92)中,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大致分成6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4)心理与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6)其它危险、危害因素。在1987年2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67- )中,给予了较为明确的名词术语解释、事故类别、伤害分析、伤害程度分类、事故严重程度分类以及伤亡事故的计算方法等等。其中对事故的类别划分了20个类别,分别是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伤害。每个事故类别的引发原因都多种多样,危险源的作用方式和程度也有较大差别,因此很多国家的学者和行业组织对危险源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区分方式和分类内容。我国东北大学著名的安全问题专家陈宝智教授在研究了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之后把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这两类危险源中前者被定义为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其本身具有做功或干扰人新陈代谢的本领;第二类危险源被定义为导致第一类危险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危险源的统称,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也可以认为是图4.1中危险源的触发因素。另外,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还对危险源进行了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的研究和标准制定。我国的《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但其中对非化学品品类的重大危险源尚未有针对性较强的标准和定义。就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研究中,对危险源的分类综合考虑对人(People)、对生产经营(Opertation)、对社会(Society)、对环境(Enviroment)四个因素的影响,简称POSE影响。四个因素综合作用于危险源的分类等级判断当中,其中每一个因素的影响可以划分为五个级别,详见表4.5。由于危险源对每个因素的每一级影响是有概率发生的,即在事故发生前只能算为概率事件,因此赋予每一级影响概率为马(j=1,2,3,4,5)。危险源在每个分类因素下还有不同的权重a;(i=1,2,3,4),因此我们就可以综合Pj、a,和影响赋值的级别来判断危险源的危险等级(用H表示)。表4.5分类因素的影响赋值划分分类因素影响赋值影响程度对人的影响P0=0没有伤害P1=1轻微性伤害P2=2轻伤P3=3重伤P4=4死亡对生产经营的影响O0=0不影响进度、没有损失O1=1影响进度较小、损失较小O2=2影响进度较大、损失较小O3=3影响进度较小、损失较大O4=4影响进度较大、损失较大对社会的影响S0=0不影响社会,不受外人关注S1=1受到城市区域内的关注-67- S2=2受到省地区域内的关注S3=3受到全国区域内的关注S4=4受到世界区域内的关注对环境的影响E0=0无污染、无影响E1=1轻微粉尘、味道、废弃物等、对人无影响E2=2粉尘、味道、废弃物影响人的正常生活E3=3有毒有害,但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E4=4有毒有害,危及人的生命安全表4.5给出了各类影响程度的标准,但未给定具体数值,这就需要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的行业,制定合理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赋值。比如损失较小的评判标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为100万元以下等等。根据各种约束条件计算出来的危险等级,可以对危险源进行更适合现场管理使用的分类。比如本文提出将危险源分为四个类别,在设计好H0,H1,H2:的数值后,只要满足表4.6各类别对应划分条件的任意一条,即可判断危险源的所属类别。表4.6危险源类别的划分条件危险源类别划分条件绝对重大危险源任意两个分类因素的影响赋值≥2H≥重大危险源危险等级判定值H2相对重大危险源任意一个分类因素的影响赋值≥2H2>H≥一般危险源危险等级判定值H,绝对一般危险源所有分类因素的影响赋值<2至少有一类因素的影响赋值>1H1>H≥基本危险源危险等级判定值H0相对一般危险源所有分类因素的影响赋值≤1H0>H≥04.2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4.2.1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方法危险源辨识是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危险源控制的基础,只有辨识了危险源之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危险源。危险源的辨识方法有许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两大类。(1)对照法-67- 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常用的安全检查表都是在大量的实践经验上编制而成的。因此,对照法是一种基于经验的办法,适用于有以往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其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开发的项目并不适用。一般来说,对照法并不单独适用。(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是指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开发系统,可以广泛适用于不同领域、阶段和场合。其主要方法有安全检查表发(SCL),危险性预先分析(PHA),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4.2.2危险源辨识基本程序危险源辨识的基本程序是先组成评价小组,评价小组成员根据相关设计说明资料熟悉所要评价的工作,调查基本情况,依次根据流程图对危险源进行辨识。4.3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本文对危险源的研究范围限定在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领域。施工现场是工程项目运转的主要场所,也是工程项目各项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在很多项目中,施工现场的管理几乎等价于工程项目的管理。因此,要研究工程项目的危险源问题就必须抓住施工现场这个重点场所来进行考虑。4.3.1施工现场施工事故概述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在某种情况或某些组合情况的推动下会导致施工事故。要保障施工的安全,降低施工事故发生的几率,不仅要研究危险源的自身分类和特点,还要研究施工现场的特点,以及危险源在什么情况才才会导致施工事故。进而才能反过来对我们辨识并控制危险源提供可靠的思路。4.3.2施工现场的内容及特点施工现场一般来讲是指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任何工序或作业的场地。作为最常见的施工现场,它应该具有以下几部分主要内容:(1)有固定的项目场地区域范围,并对该范围内的区域实行保护性的隔断布置;(2)有固定的出入口,人员、材料、机械的进出皆由此通行;(3)有规划的材料堆放区域、材料加工区域、施工区域、办公及住宿区域等等;(4)有施工前的三通一平,即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5)有多方指派来进行施工、管理、监督、检测、维修和保养的各类技术及管理人员;-67- (6)有工程项目设计建设的标的物。4.3.3施工现场施工事故的特点施工现场集中了大量不同种类的物资、交叉作业的机械设备和活动范围较大的操作工人,各种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职业危害非常多,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各类事故,危及工人生命,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损害,而工程事故的主要发生场所也是施工现场。因此,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是提高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施工事故呈现出四个特点:(1)破坏性及影响大建筑施工项目中一旦发生事故,其事故性质往往较大,并极有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进而延误施工进度,并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随着新闻传播的日益自由化和深入,施工事故问题己经成为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事故的隐患和源头不能掉以轻心,避免发生影响企业发展和项目顺利进行的事故。(2)原因复杂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经常表现为组合推动事故的形成。即便是同一类的施工事故,也要根据发生的背景、操作人员、机械、材料、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施工事故产生原因的复杂性给处理、分析、评价判断事故的性质及原因增加了很大难度,而且由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不可逆性,所以部分事故原因分析时还要考虑工程项目己施工完成的部分是否存在问题,但这往往由于隐蔽工程的因素而无法考量。(3)可变性工程项目的部分事故是突然发生破坏性变化而造成的,还有另外一些事故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所以,监测已经成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即便如此,对变化的掌控程度,以及监测的周期问题都会影响对危害的判断和应急处理。所以,一定要重视事故隐患的可变性,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避免事故隐患的恶化。(4)多发性目前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类似的事故或在某些工序环节上出现事故。经国内外研究,由各种因素造成的主要安全问题可以分为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坍塌等。这些安全问题的产生根源有很多,既可能是人的因素,也可能是物的因素,更多的是多个因素的相互推动。因此,对于这些经过统计是属于多发性的事故,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加强教育,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果断的预防措施,控制事故的产生。-67- 4.4建筑施工“六大伤害”的危险源分析  无论是从具体的事物,还是从复杂的管理系统来讲,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很多。如果仅将危险源的概念层次定位在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上,除了上面提到的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坍塌五个多发性因素外,还有很多具有涉及行业特点以及管理方面的因素。以下将对这些危险源进行简要解释。4.4.1高处坠落根据《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的规定,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高处坠落是在高处作业的情况下,由于人为的或环境影响的原因导致的坠落。该危险源的突发概率以及发生后造成的伤亡率很高。仅在2011年1月份,高处坠落导致的事故就占了当月全国建筑安全事故的60%以上。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坠落事故可分为:(1)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现在在高处作业的工作区域内都要求布置安全防护措施,但是不可避免的会由于安全防护措施失效、或者施工人员未按安全要求进行正规的施工作业等因素造成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2)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大量便于施工交通或材料运输所用的孔洞,包括竖向的和横向的。但在建筑物内时,因为光线昏暗、视觉盲区、行为失误等原因会造成施工人员误入孔洞,从而导致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3)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攀登作业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必备作业方式,如果忽视安全防护要求,不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使用劣质支撑管材板材,手脚打滑,那么就极易造成攀登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事故。(4)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受到大风、悬空装置的影响,造成悬空装置失控。还有一些情况是施工人员在悬空作业时需要更换施工区域,采用的更换办法不当,这也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甚至是高空坠落事故。(5)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操作平台作业出现事故的主要情况有操作平台失稳、操作人员身体失衡、环境影响等等。在操作平台作业时,经常需要更换施工位置,这也就要求施工人员不停的更改安全装置的固定位置,一旦出现麻痹思想而不采取保护就很容易出现高处坠落。(6)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很多种情况下,在高空作业时是需要以上几种作业方式交叉作业的,这就提高了交叉作业时出现危险的概率。因此,必须要加强安全教育、并在高处施工时安排合适的施工进度要求。4.4.2坍塌事故-67-   坍塌事故在地下工程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边坡支护工程中。在施工前的地质勘测中,地下的情况只能是分区域的大致了解,这就对未知的地下情况造成坍塌事故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另外在不具备放坡条件的情况下,强行放坡,坑边布置重物或停放各类运输车辆都会大大提高坍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雨雪季之后更要注意避免由于土壤物理力学性能发生变化而导致发生的事故,如冻融现象导致的坍塌。4.4.3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指由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一般都比较紧张,这就使得施工现场的劳动力、机械和材料投入较多,并且需要交叉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就极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在施工中常见的物体打击事故有:(1)工具零件、建筑建材等物的高处掉落伤人;(2)人为乱扔的各类废弃物伤人;(3)起重吊装物品掉落或吊装装置惯性伤人;(4)对设备的违规操作伤人;(5)机械运转故障甩出物伤人;(6)压力容器爆炸导致的碎片伤人。这就要求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警惕,按照规定和机械设备使用规则来进行施工。要在实际施工中注意观察,避开可以造成物体打击的危险源。4.4.4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常见伤害之一,主要指机械设备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施工现场在钢筋下料处理、混凝土浇灌、各类切割和焊接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机械设备。易造成机械伤害的机械和设备主要有:运输机械,钢筋弯曲处理机械、装载机械,钻探机械,破碎设备,混凝土泵送设备、通风及排水设备、其他转动或传动设备等等。尤其是各类转动机械外露的传动和往复运动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4.4.5起重伤害  工程项目起重吊装时由于吊点、吊装索具、指挥信号、卷扬机、起重重量等因素会造成起重机器的整体失衡,或者物料吊装过程中的坠落、撞击、遗洒等问题,直接会造成对人、机械设备和车辆的伤害。4.4.6触电伤害  电力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所以施工现场经常会有非常多的电闸箱、线缆、接头和控制装置。专业人员的违规操作和非专业人员的错误操作都可能会造成与电相关的各类伤害。-67- 触电伤害一般可以分为电伤和电击两种。电伤一般是由于电流的热、化学和机械效应引起人体外表伤害,电伤在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一般不会造成施工人员的生命危险;电击是指电流流过人体内部造成人体内部器官的伤害,这种触电伤害的后果比较严重,甚至经常会危及生命。而且,在施工项目中的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因此就需要专业电工在架线、电闸箱布置、电路安全控制和检查等方面做好工作,降低触电伤害的发生几率。-67- 第五章建筑施工中各类事故控制方法5.1土方工程土方工程也称为土石方工程。土木工程中,常见的土石方工程有:场地平整、基坑(槽)与管沟开挖、路基开挖、人防工程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以及基坑回填。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尽量不要安排在雨季,同时为了降低土石方工程施工费用,贯彻不占或少占农田和可耕地并有利于改地造田的原则,要作出土石方的合理调配方案,统筹安排。5.1.1土方工程安全事故由于设计、施工、组织等方面的原因,在土方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并且事故类型较多,这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种事故,即土方坍塌和地基基础质量事故。在建筑施工安全中坍塌事故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并成为继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和机器伤害“四大伤害”后的第五大伤害事故。“五大伤害事故”占建筑安全事故总数的86.6%,而土方工程中塌方伤害事故占坍塌事故总数的65,可见土方坍塌给施工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危及施工安全土方坍塌一般是在土体滑动力矩超过土体的抗滑力矩和支护措施,从而使土体平衡被打破的瞬间发生的。因此,它具有突发性的特点。突发的坍塌会使正在施工的人员和机械设备碎不及防而造成掩埋性破坏,不仅使掩埋中的人员压伤、窒息或机械损伤,而且由于坑壁的塌方而造成坑顶下陷、上部机械设备倾倒或损坏,严重危及施工安全。(2)地基土受到扰动基坑的塌方破坏原有土层的平衡、土体沿滑动面涌动使坑顶下陷,坑底回弹隆起、导致持力层土层的失稳和破坏,降低持力层的承载能力。(3)工期长、损失大形成土方坍塌多为侥幸、轻视和赶进度所致,而一旦形成塌方事故,特别是造成人身伤亡和邻近建筑物倾斜、塌陷时处理就延误工期,处理繁琐。不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导致拖延工期,甚至给己有建筑物的安全留下隐患。(4)加大开挖方量土方坍塌多表现为坑壁失稳,造成坑壁土体沿某一滑动面的土坡坍塌,其塌方范围有时波及很大,特别是土的内摩擦角很小的土层和扰动软土,塌方量往往超过预计放坡的边界,会大大增加基坑开挖的土方量。(5)危及邻边建筑物的安全-67- 坑壁塌方造成基坑周围土体位移、沉陷,而使基坑邻近的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脱空、失稳而导致上部设施和建筑物开裂、倾斜和不均匀下沉;或邻近公路路面开裂、局部塌陷,从而影响行车安全;或邻近管道与基础脱空、管沟断裂。另外,在建筑结构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不仅会使建筑物墙体和楼盖开裂影响正常使用,而且有碍观瞻并会使人产生不安全的感觉,更有甚者还有可能造成建筑物的倒塌。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其中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占总事故的21%。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最难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等问题,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尽管千变万化,但是在电子计算机得以普遍应用的今天,它们基本上都可在设计和施工中被预知和掌握。而对于建筑群所在场地的地下土层分布则不然,一般地说,人们只能在设计前通过几个有限的钻孔土样试验得知其少数信息,也只能在施工后,槽底的钎探结果了解其表层信息,至于更深层更全面的情况却不能全面的掌握,往往凭经验加以处理,这就会产生误差,甚至错误,造成对建筑物建成后的损坏。同时,地基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使用期间出现事故的苗头也不易发现,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综上所述,了解土方工程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控措施,不仅有利于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而且对于竣工后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也具有重大意义。以下将主要介绍前面提及的两类主要的土方工程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控技术措施。5.1.2土方工程事故产生的原因要明确土方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清楚事故的形成机理。其中土方坍塌事故的形成机理是:土体受到某种荷载的作用,以致土体内某一面上的抗剪应力达不到该面上剪应力,剪切变形不断增大,变形速度加快,直至土体中出现连续的破坏面,引起土体的塌方和滑坡,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本文对三个施工单位10年来发生的23起土方坍塌伤害事故主要原因进行统计析:表5.1起土方坍塌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统计项目频数(个)累计频数(个)频率(%)累计频率(%)放坡不够,又无支撑保护181848.6548.65施工方法不正确162416.2264.84边坡顶面静动荷载超限83221.6286.49地质条件与水的影响53713.51100从表5.1可以看出,构成土方坍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放坡不够,其占主要原因的48.65%。观察表格及对相关资料的分析整理,可以得出土方坍塌的原因包括:(1)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野蛮施工,节约成本,不遵守安全技术规程,不设安全坡度,边坡稳定系数小,强调进度,忽视安全生产,对危险的基坑和边坡不设支撑保护,或支撑的强度不够等。-67- (2)把土方工程转包给无施工资质等级、又没有安全资格认证的二包队伍施工,有的总包单位转包时,既无施工方案,又无相应的技术措施,凭经验施工,造成坍塌事故发生。(3)施工方法不正确,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的人开挖取土,没有按照规程要求分层次阶梯式取土,采用掏洞或挖空脚的方法,造成土方坍塌伤害事故。(4)施工环境与地质条件较差。如施工场地狭小,防护设施不齐全,防护措施不力,设防不及时,以及地质情况异常等。(5)雨水及地表水流入基坑和沟槽,或地下水渗流土体内,使土体的含水量增加,导致土体自重加大和水在土中渗流产生一定的动水压力,以及土体裂缝中水压力等引起土体剪应力增大造成塌方。(6)受坡顶面静动荷载的影响,在边坡顶部的静荷载太大,或边沿有机械设备动力和运输车通行震动,会造成坡壁土体的粘聚力、磨擦力减小,并在某一坡面产生剪切应力,从而造成滑动而下落坍塌。(7)冻融坍塌。冬春之交,破土动工时,因昼夜温差较大,夜冻日化,土体胀缩频繁,致使土体疏松、土粒之间粘结力降低,容易出现土方坍塌。5.1.3土方工程事故防控及技术措施通过以上对土方坍塌事故产生原因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相应的预防技术措施。(一)做好土方开挖准备工作(1)勘察土方开挖的现场,清除地面及地上的障碍物。(2)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洪排水工作,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排水沟、截水沟。(3)对于深基坑,要先做好挡土桩。(4)准备好施工用电、用水、道路及其他设施。(5)保护好测量基准桩,确保土方开挖标高位置与尺寸准确无误。(二)人工开挖基坑、基槽的安全要求(1)人工开挖时,作业人员必须按施工员的要求进行放坡或支撑防护。作业人员的横向间距不得小于2m,纵向间距不得小于3m,严禁掏洞和从下向上拓宽沟槽,以免发生塌方事故。(2)施工中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沟内,以免边坡塌方。(3)在深坑开挖时,要保持坑内通风良好,遇有可疑情况,应该立即停止作业,并且报告上级处理。(4)开挖的沟槽边1m内禁止堆土、堆料、停置机具。1—3m间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3—5m间堆土高度不得超过2.5m。(5)开挖深度超过2m时,必须在边沿处设立两道护身栏杆。危险处,夜间应设红色标志灯。-67- (6)开挖过程中,作业人员要随时注意土壁变化的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塌落现象,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坑上或槽上,并报告施工员待处理稳妥后,方可继续进行开挖。(7)人员上下坑沟应先挖好阶梯或设木梯,不得从上跳下或踩踏土和壁及其支撑上下。(8)在软土和膨胀土地区开挖时,要有特殊的开挖方法,作业人员必须听从施工员的指挥和部署,切勿私自作主、冒险蛮干,以免发生事故。(三)机械挖土的安全要求(1)参加机械挖土的人员要遵守所使用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机械的各种安全装置齐全有效。(2)土方开挖的顺序应从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并且应该做好排水措施。(3)使用机械挖土前,要先发出信号。配合机械挖土的人员,在坑、槽内作业时要按规定坡度顺序作业。任何人不得进入挖掘机的工作范围内。(4)装土时,任何人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5)在有支撑的沟坑中使用机械挖土时,必须注意不使机械碰坏支撑。(四)预防土方坍塌的安全规定(1)施工人员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挖掘作业。(2)土方开挖前必须作好降(排)水。(3)挖土应从上而下逐层挖掘,严禁掏挖。(4)坑(槽)沟必须设置人员上下坡道或爬梯,严禁在坑壁上掏坑、攀登上下。(5)开挖坑(槽)沟深度1.5m时,必须根据土质和深度放坡或加可靠支撑。(6)当深度超过2m时,周边必须设两道护身栏杆;危险处,夜间设置红色警示灯。(7)配合机械挖土、清底、平地、修坡等作业时,不得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内作业。(8)作业时要随时注意检查土壁变化,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塌方,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将人员撤离,排除隐患,确保安全。(五)土方开挖的安全防护措施  (1)每项工程施工时都要编制土方工程施工方案,方案要因地制宜、安全可靠及切实合理,其内容包括施工准备、开挖方法、放坡、截排水、支护等,开挖方法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均衡开挖。对开挖较松软土和普通土,每人每段宜在4m左右,应自开挖端向后倒退开挖。对坚硬土的开挖,每人每段开挖长度宜在6m左右。用镐刨时,应自开挖点向前进行,迎面不得站人。操作人员严禁在基坑内休息。边坡支护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并有设计计算书。  (2)挖土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一或建筑物下面进行。-67-   (3)人工开挖基坑时,操作人员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大}2.S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腼,严禁先挖坡脚,  (4)基坑开挖应严格按照要求放坡1,操作时工作人员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祝,发现问题应及时加固处理,  (5)施工期间若无法避免降雨时,应首先制定安全保护措施,采取适当的挡水和排水方法,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土坡内,防止地下水渗泡扰动基础。雨水过后,应及时派人员检查开挖边坡的稳定情瑰,即使在个别部位发现坍塌险情,也要采取措施,排除隐患后,作业人员才可进场,  (6)多台机械同时开挖土方时,应先验算边坡稳定。根据规定和计算书确定挖土机离边坡的安全距离。  (7)深基坑四周设防护拦杆,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  (8)在挖方中遇到回填土,松软土、砂土等易塌方土质,应加大边坡安全系数,采取有效的稳定边坡和支撑;如遇到淤泥、流砂、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可选用集水坑降水、井点降水或两者相结合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必须使地下水位低于开挖面0.5cm以上。  (9)冬季施工要制定单项安全技术措施,采取放缓坡,增设支撑等措施,  (10)地质条件较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高程时犷可不放坡,开挖成直壁。但必须控制在规范的允许深度以内。若超过允许深度,应根据土质类别和深度对照规定的边坡系数进行放坡,同时采取支撑等必要的固壁安全保护措施。  (11)地处市区内或临街建筑的土方工程,周围应设置栏杆和警示牌,禁止闲杂人员入内。在靠公路旁和常有行人过往的地方开挖时,夜间需增设红灯警示。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项目,防止挖方超深,施工现场应根据需要安设足够亮度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12)运土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规定。(13)拆除支撑前,应先检查坑壁、边坡,并按回填顺序依次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要换支撑时,必须先支牢新撑,再拆除旧撑。  (14)土方开挖爆破时应遵守爆破作业的有关规定‘  (15)根据基坑及沟槽的深度、湿度、土质状况、作业场地、有无动荷载等来确定放坡系数和支撑方法,如果放坡受到场地条件限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5.2高处作业工程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分为2~5m,5~15m,15~30m及30m以上4个区域。-67-   在建筑施工中,高处作业主要有临边作业、洞口作业及独立悬空作业等,进行高处作业必须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1)临边作业:在施工现场,当工作面的边沿并无围护设施,使人与物有各种坠落可能的高处作业。(2)洞口作业: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预留洞口、通道口、上料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在附近作业工作,称为洞口作业。(3)悬空作业:施工现场,在周边临空的状态下进行作业时,高度在2m及2m以上,属于悬空作业。悬空作业定义为“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5.2.1高处作业安全事故  高处作业是建筑施工行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即使是地下室、地下管道工程施工,也有高处作业。由它产生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从高处坠落造成伤亡事故,二是物从高处坠落砸伤人或设备。由于建筑施工中的任何物体自高处坠落时,其初始不是静止状态,因此物体往往不是垂直于地面下落,而是成抛物线轨迹下落,坠落的范围是随物体的高度而发生变化的。高处坠落事故具有事故发生频率高、易发事故部位多、群死群伤严重且事故危害性大、农民工特别是青年农民工事故发生率高等四个特点。根据建设部公布的事故信息:2006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事故882起,死亡1041人,其中高处坠落事故409起,死亡426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46.37%和40.9%;2007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其中高处坠落事故295起,死亡460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34.34%和45.45%。事实表明,在建筑业“五大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率最高、危险性最大。因此,减少和避免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降低建筑业伤亡事故的关键。5.2.2高处作业事故产生的原因(一)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坠落导致高空作业人员坠落有二种方式:一种是导致伤者高空坠落原因不是因为物质不定而引起,而是伤者本人身板失稳造成坠落称为直接高空坠落,另一种是因为物质变型、移位、打击使身板失稳而导致坠落。(1)直接高空坠落形式:①行走中被障碍物所绊而失足。②在脚手架、爬梯上下攀爬失手而坠落。③在管道、小梁行走运脚步不稳(如打滑、踩空)身板失控坠落。(2)直接高空坠落原因有:①高空作业思惟不集中或开玩笑、追逐、嬉闹。②酒后进行登高作业。③因深度睡眠、苏息不足而精神不振。④现场孔洞及高处边缘缺乏栏杆或盖板。⑦高空作业不戴工具袋手抓物件而失足坠落。-67- ⑥高空作业不扎安全带。(3)间接高空坠落表现方式:①踩中易骨碌或不定物件而坠落。②操作中用力过猛或猛拉猛甩不受力物件。③脚手架上的脚手板、架子管因变型、断裂而失稳导致人员坠落。④事情中梯子攀折或全部倒出下导致人员坠落。⑤触电、物件打击或其它方式导致人员坠落。(4)间接高空坠落原因:①高空作业地点无栏杆。②通道上摆放过多物品。③操作人员操作不妥。④脚手架不按规定搭设,梯子摆放不稳。(二)高空落物伤人事故(1)起重机械超重或误操作高空维修高空维修高空维修造成机械损坏、全部倒出、吊件坠落。(2)各种起重机具(钢丝绳、卸卡等)因承载力不够而被拉断或攀折导致落物。(3)用于承重的平台承载力不够而使物件坠落。(4)起吊过程吊物上零星物件没有绑扎或清理而坠落。(5)高空作业时拉电源线或皮管时将零星物件拖带坠落或行走运将物件碰落。(6)在高空持物行走或传递物品时失手将物件跌落。(7)在高处割切物件材料时无防坠落措施。(8)向下抛掷物件。5.2.3高处作业事故防控技术措施(一)空作业施工的安全要求(1)担任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身板健康。患有精神病、癫痫病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准参加高处作业。凡发现事恋人员有饮酒、精神不振时,禁止登高作业。(2)高处作业均须先搭建脚手架或采取防止坠落措施,方可进行。(3)在墩顶、台顶以及其它危险的边沿进行作业,临空一壁应装设安全网或防护栏杆,否则,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4)在没有脚手架或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作业,高度跨越1.5m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它靠得住的安全措施。(5)安全带的挂钩或绳子应挂在健壮牢固的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丝绳上。禁止挂在移动或不牢固的物件上。-67- (6)高处作业应一律使用工具袋,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拴在牢固的构件上,不准随便乱放,以防止从高空坠落发生事故。(7)在进行高空作业时,除有关人员外,不准他人在作业地点的底下通行或逗留,作业地点底下应有围栏或装设其它保护装置,防止高空维修高空作业车高空维修落物伤人。如在格栅式的平台上作业,为了防止工具和器材掉落,应铺设木板。(8)不准将工具及材料上下抛掷,要用绳系牢后往下或往上吊送,以避免打伤下方作业人员或击毁脚手架。(9)上基层同时进行作业时,中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板、罩棚或其它隔离设施。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10)在6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暴雨、打雷、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11)禁止登在不坚固的结构长进行作业。为了防止误登,须要时要在不坚固的结构物处挂上警告牌。(二)防止高空作业人员坠落的安全防控措施(1)高空作业场所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2)脚手架搭设符合规程要求并经常检查维修,作业前先检查稳定性。(3)高空作业人员应衣着轻便,穿软底鞋。(4)患有精神病、癫痫病、高血压、心脏病及酒后、精神不振者严禁从事高空作业。(5)高空作业地点必须有安全通道,通道不得堆放过多物件,垃圾和废料及时清理运走。(6)距地面1.5米及1.5米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将安全带挂在上方牢固靠得住处,高度不低于腰部。(7)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及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高空作业。(8)严禁人随吊物一起上落,吊物未放稳时不得攀爬。(9)高空行走、攀爬时严禁手持物件。(10)垂直作业时,必须使用差速保护器和垂直自锁保险绳。(11)及时清理脚手架上的工件和零散物品。(三)防止高空落物伤人安全措施(1)对于重要、大件吊装必须制定详细吊装方案,并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配置专职安全人员监护。(2)非专业起重工不得从事起吊作业。(3)各个承重临时平台要进行专门预设并核算其承载力,焊接时由专业焊工施焊并经检查合格后才允许使用。(4)起吊前对吊物上杂物及小件物品清理或绑扎。-67- (5)从事高空作业时必须佩工具袋,大件工具要绑上保险绳。(6)加强高空作业场所及脚手架上小件物品清理、存放办理,做好物件防坠措施。(7)上下传递物件时要用绳传递,不得上下抛掷,传递小规模工件、工具时使用工具袋。(8)尽量制止交叉作业,拆架或起重作业时,作业区域设警戒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9)割切物件材料时应有防坠落措施。(10)起吊零散物品时要用专用吊具进行起吊。(四)高处作业安全防护(1)攀登作业安全防护:①攀登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靠得住,移动式梯子,均按现行的国家标准验收其质量。②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梯子的上端有固定措施。③立梯事情角度以75°±5°为宜,踏板上下间距以30cm为宜,并不得出缺档。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35°~45°为宜,较链必须牢固,并有靠得住的拉撑措施。④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以5m为界宜,凌驾2m,加设护笼,跨越8m,设置梯间平台。⑤作业人员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⑥攀登的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靠得住。当梯面上有特殊作业,重量跨越上述荷载时,应按实况加以验算。(2)悬空作业安全防护:①悬空作业处有牢靠的安身处,并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它安全设施。②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过技术科证验后方可使用。③吊装中的大模板、预制构件以等面板上,严禁站人和行走。④支模板应按规定的工艺进行,严禁在毗连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装、拆模板。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周围应设斜撑,并设立操作平台。⑤绑扎钢筋和安装钢筋骨架时,搭设脚手架和马登。⑥浇注离地2m以上结构时,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⑦特殊情况下如无靠得住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⑧进行高空焊接,气割时事先清理火星飞溅范围内的易燃,易燃物或采取靠得住的隔离措施才能施工。-67- 5.3临时用电工程临时用电是指基建工地、农田基本建设、农村养殖业和非正常年景的新增抗旱、排涝用电及其他需要在电力部门立户表计之外,新接电源的用电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临时用电不包括农业周期性、季节性已由电力部门装设固定接电装置的用电,如脱粒机、小电泵、黑光灯等电力设备。它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临时性”强。这主要是由施工工期决定的,一般的中小型单位建筑工程只有几个月,多则一两年,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设施拆除较早,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象永久性供电设施那样安全。(2)用电量变化大。一个工程随着施工进度的进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用电量相差较大。在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用电量比较少,在主体施工阶段用电量比较大,在建筑装饰装修阶段用电量少。(3)环境差、危险性大。施工现场环境差,工种交叉作业较多,随时有触碰供电线的可能性,极易造成触电伤亡事故。(4)设备流动性强。随着工程的进行,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变化频繁,再加上操作人员的麻痹大意,对用电安全重视不够,安全隐患突出。5.3.1临时用电安全事故伴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临时用电的供应和建筑施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硬件配置、安装维护及运行管理、安全防护等均存在较多问题,是施工现场的一大安全隐患。据统计,触电伤亡事故占整个建筑伤亡事故的20%以上,是建筑五大伤害之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电”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惟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确保施工用电安全。电是施工现场各种作业的主要动力来源,各种施工机械(如塔吊、拌合机)及电据等工具,都需依靠电来驱动。即使不使用机械设备,施工现场也还要需用电来照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是保证建筑工程正常和安全施工的基础,是建筑工程开工前、施工中都必须做好的一项生产保障工作。因此对于临时用电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5.3.2临时用电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1)施工组织设计操作不到位施工企业没有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或者不重视施工用电问题,没有认真、严肃地进行用电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管理措施等施工组织设计工作。这是目前施工企业的一个通病。(2)电工持证上岗不规范-67- 大多数建筑施工现场电工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电工基础知识、电力安全知识培训,因此,在实际操作工作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用电技术、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用电安全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而导致人员触电伤亡、电气设备损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3)用电危险点缺乏监控施工用电大多是临时用电,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因临时性而往往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太到位。所以,直接施工人员经常不讲规程规范,凭经验办事,我行我素,最终酿成大祸。(4)漏电保护器装设存在漏洞许多工地没有安装总漏电保护器和作业危险点漏电分保护器。即使少数工地已装设,大多没有充分考虑过保护器的剩余电流、短路、过负荷保护等特定功能,保护器的额定动作(分断)电流的大小,在水淋、阴雨、特别潮湿等安装位置的特定环境下,保护器的选型以及保护器相互之间动作电流的级差和动作(分断)时间的级差的配合等技术性能要求,安装和使用随意性大,更没有做定期检查、试跳、送检、试验和记录。(5)“三相五线制”落实不到位许多施工队伍没有按要求使用“三相五线制”电源,或者因为不懂“三相五线制”接线方式或错接线而实际上仍为“三相四线制”。并且大多没有规范的配电房,对开关箱也没有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四个一”规定,不注重开关箱、配电箱的防雨防潮以及保护、接地等措施。(6)现场用电安全管理杂乱施工现场使用的电线随意拖、拉,零乱混杂,既没有架空也不采取保护措施,甚至有的电线还浸泡在水中或者被物体碾压,私拉乱接、电线老化、表皮破损、用电器具和零件缺损、多用插座等电器无防雨措施的现象较为普遍。(7)缺乏电气设备的检验对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绝缘工器具和绝缘防护用品等,缺乏定期进行的直流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泄漏等国家规定的电气预防性试验。5.3.3临时用电安全事故防控技术措施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用电在技术上所采取的措施,二是为了保证安全用电和供电的可靠性在管理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它包括各种制度的建立、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内容。(一)安全用电技术措施(1)设置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67- 保护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接地极之间做可靠的电气连接。保护接零指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中的零线或专用零线直接做电气连接。不管采用保护接地还是保护接零,必须注意:在同一系统中不允许对一部分设备采取接地,对另一部分采取接零。因为在同一系统中,如果有的设备采取接地,有的设备采取接零,则当采取接地的设备发生碰壳时,零线电位将升高,而使所有接零的设备外壳都带上危险的电压。(2)设置漏电保护器①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应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②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③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④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⑤使用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3)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位不造成任何损害的电压。我国国家标准GB3805—19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36、24、12、6V五种。同时还规定: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4)施工现场的配电线路应符合以下要求①现场中所有架空线路的导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导线架设在专用电线杆上。②架空线路的导线接头:在一个档距内每一层架空线的接头数不得超过该层导线条数的500石,且一根导线只允许有一个接头;线路在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不得有接头。③架空线路的档距一般为30m,最大不得大于35m;线间距离应大于0.3m。④施工现场内导线最大弧垂与地面距离不小于4m,跨越机动车道时为6m。⑤架空线路所使用的电杆应为专用混凝土杆或木杆。当使用木杆时,木杆不得腐朽,其梢径应不小于130mm。⑥架空线路所使用的横担、角钢及杆上的其他配件应视导线截面、杆的类型具体选用杆的埋设、拉线的设置均应符合有关施工规范。(5)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①施工现场的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工作时必须穿戴好绝缘用品,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②检查、维修配电箱、开关箱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67- ③配电箱内盘面上应标明各回路的名称、用途、同时要作出分路标记。④总、分配电箱门应配锁,配电箱和开关箱应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停止作业1小时以上时,应将动力开关箱上锁。⑤各种电气箱内不允许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清洁。箱内不得挂接其他临时用电设备。⑥熔断器的熔体更换时,严禁用不符合原规格的熔体代替。(6)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①施工现场内临时用电的施工和维修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电工的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初级电工不允许进行中、高级电工的作业。②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二)安全用电管理措施(1)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3)建立安全检测制度。从临时用电工程竣工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4)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5)建立工程拆除制度。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的拆除应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并须规定拆除时间、人员、程序、方法、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6)建立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施工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7)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惩。(8)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67- 5.4脚手架工程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临时设施。比如砌筑砖墙、墙面的抹灰、混凝土浇筑、装饰和粉刷、结构构件的安装等,都需要在其近旁搭设脚手架,以便在其上进行施工操作、堆放施工用料和必要时的短距离水平运输。脚手架虽然是随着工程进度而搭设,工程完毕就拆除,但它对建筑施工进度、工作效率、工程质量以及工人的人身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脚手架搭设不及时,势必会拖延工程进度;脚手架搭设不符合施工需要,工人操作就不方便,质量得不到保证,工效也提不高;脚手架搭设不牢固,不稳定,就容易造成施工中的伤亡事故。因此,对脚手架的选型、构造、搭设质量等决不可疏忽大意轻率处理。5.4.1脚手架工程安全事故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各项建设工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随着一座座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对建筑脚手架的安全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脚手架在搭设、施工、使用中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伤亡事故。常见的脚手架安全事故为:坍塌和高处坠落。近年来,建设部备案的重大施工坍塌事故(土方、房屋拆除、脚手架等)中,脚手架坍塌占事故总数的22%以上。因此,分析脚手架坍塌事故原因和特点,对预防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5.4.2脚手架事故原因在建筑施工中,造成脚手架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脚手架失稳。脚手架失稳是一种整体失稳,失稳的原因与单根压杆失稳相似,只要遵照压杆稳定理论设计及验算并在施工中谨慎作业,脚手架失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当前,高层建筑日渐增多,对于高层建筑的脚手架来说,由于抛撑支撑点以上的部分相应比以下部分长得多,因此抛撑所起的稳定作用并不大。经过调查、研究可明确造成事故(主要为扣件式脚手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无资质企业违规搭设脚手架事故往往发生在无资质企业承建的工程中。这类企业不具备施工资质、技术,缺乏安全意识和措施。例如,安阳市某公司仓库施工由无专业资质的个人承揽,该工程无勘察、设计,无施工许可,现场管理混乱,模板支架搭设严重违反规范要求,最终坍塌。(2)脚手架设计方面:①脚手架设计不合理基于对以往事故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到脚手架坍塌事故多是由于局部立杆的承载力或稳定性不足而发生的结论。以下将对与脚手架设计相关的四种因素进行分析。-67- 脚手架立杆地基不坚实。脚手架的地基与基础是脚手架中最主要的受力部位,直接关系到脚手架的安全和稳定。地基与基础如果处理不当,将从根本上影响脚手架的安全。搭设前必须按《规范》,验算其地基承载力,立杆地基应坚实、平整;立杆不埋设时,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或者底座,并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以防止脚手架出现不均匀沉降、倾斜甚至于倾覆。剪刀撑缺少。剪刀撑是限制脚手架水平位移及变形的重要措施。有的工地脚手架外侧设置的剪刀撑偏少;有的在设置剪刀撑时图方便,随意减少搭接长度,导致部分钢管头y缩在固定扣件内。这些都违反了规范要求,致使脚手架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降低。例如,在某高架桥脚手架坍塌事故中,坍塌的支架未设横向剪刀撑,纵向虽然有设置,但数量不足,因此造成事故。立杆、水平杆设置不合理。立杆是脚手架的主要受力杆件,立杆各向间距及立杆或平杆件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主节点处和脚手架阴阳转角处的构造,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连墙件设置不当。从相关案例可以看出,发生的脚手架坍塌事故,绝大部分与连墙们的设置有关。为增加脚手架的整体刚度,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的设置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连墙件应尽量设置在有较好抗水平力作用郎结构上。如果连墙件设置不当或连接不牢,则难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在脚手架设训和搭设中,常有在方便的地方设置,不便的地方不设或少设等现象,以致造成局部连墙侧偏少,脚手架变形过大,形成安全隐患。②用“经验”替代脚手架设计《规范》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脚手架,其相应杆件可以不进行设计计算。但连墙件、立杆地基承载力等仍然需要按实际荷载进行设计计算,不能凭“经验”搭设。(3)施工组织设计方面:①脚手架搭设设计、施工方案不合理。某市一实验厅脚手架设计有误,对脚手架上如何摆放网架部件及摆放数量没有限制,导致脚手架超载而坍塌。②企业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某市一公司办公楼中厅屋盖模板坍塌事故由于未对脚手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脚手架搭设随意,立杆间距过大,缺少剪刀撑,导致脚手架在施工荷载及自重作用下坍塌。③虽然有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但施工中不能严格执行。某大学剧院舞台发生的屋面模板倒塌事故,施工方虽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但作业人员未按照要求搭设模板支架,项目经理未进行检查,最终发生坍塌事故。(4)脚手架搭设与使用过程中的原因: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67- 脚手架坍塌事故中,存在有管理或技术人员违章指挥,作业人员违章作亚现象。有的技术负责人未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作业人员未按设计要求设置剪刀撑、连墙件;立杆、纵横向水平杆间距过大等等。②扣件紧固程度不够扣件是连接钢管、传递荷载的关键。《规范》规定扣件紧固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采用扭力扳手检查”,“不合格的必须重新拧紧,直至合格为止”。有的脚手架坍塌事故中,脚手架扣件无紧固程度的检验资料,从而使得脚手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③施工现场监管不力发生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的事故,与施工现场监管不力,施工方和监理方均未能认真履行职责直接相关。④脚手架超载作业人员经常把脚手架当作堆料平台。某市一市场二期工程卸料平台倒塌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平台大量堆放的物料,超载倒塌的。⑤材料未经检验构成脚手架的材料主要是扣件和钢管,直接影响脚手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就是材料是否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有的施工企业心存侥幸,不送检材料;有的钢管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壁厚减小,或者使用变形钢管,由于钢管的受压和受弯承载力已明显降低,导致脚手架整体承载力不足。⑥脚手架未经验收多个案例表明,发生事故的脚手架均未认真检查、验收。河南省某防腐公司在秦岭发电厂做除尘器内防腐处理时,支架不符合规范要求,浇筑混凝土前未对支架进行检查、验收,结果导致支架折断,脚手架发生坍塌,5人死亡。(5)脚手架违规拆除不按规定拆除脚手架,如违规上、下层同时拆除;或先拆除连墙件整层或数层,再拆脚手架等等。5.4.3脚手架事故防控技术措施根据脚手架事故案例的调查与分析,提出相应的技术防控建议如下。(1)施工应严格执行《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规定,从源头上、过程中全面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同时要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复杂或超过规范规定的脚手架,以及高大、复杂结构的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需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专家委员会或技术咨询机构审查。(3)为使脚手架(主要为扣件式脚手架)在使用期间满足安全可靠和使用要求,即脚手架同时具备足够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刚度(使用期间,脚手架的整体或局部不产生影响正常施工的变形或晃动),故其组成应满足以下要求:-67- ①必须设置纵、横向水平杆和立杆,三杆交汇处用直角扣件连接,并应尽量紧靠,此三杆紧靠的扣接点称为脚手架的主节点。②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在40-65N.m,从而保证脚手架的节点具有必要的刚性和承受荷载的能力。③在脚手架和建筑物之间,必须按设计计算要求设置足够数量、分布均匀的连墙件,此连墙件应能起到约束脚手架在横向(垂直于建筑物墙面方向)产生变形的支承点,以防止脚手架横向失稳甚至倾覆,同时传递风荷载。④脚手架立杆基础必须坚实,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防止不均匀或过大的沉降。⑤应设置纵向剪刀撑和横向斜撑,以保证脚手架具有足够的纵向和横向整体刚度。(4)施工、监理单位应建立管理和技术人员学习法律、法规、规范、规程的制度,不断使其知识更新,并加强对工人的技术培训,以适应安全生产和工程建设的需要。(5)加强管理和施工监管:①严格把好材料关,按规范规定对钢管、扣件等进行检查、验收,杜绝不合格材料。②脚手架搭设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按程序审批。③加强施工监管,建立并落实逐级、逐项技术和安全交底制度;严格按规范要求搭设脚手架;严格执行工序交接、验收制度。④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适时监控,消除安全隐患。⑤脚手架在拆除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规范规定的拆除程序和要求。5.5起重机械工程起重机械是现代化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设备,也是物流机械化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煤炭、铁路、冶金、电力等作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起重机械将向大型化、轻量化、多样化、高速化、最优化、液压化、通用化、自动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主要包括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物料提升机和外用电梯等。它们具有以下特点:吊运的重物多种多样,荷载变化大;庞大的结构和较复杂的机构;大多数需在较大的范围内运行;有的需要直接运载人员;暴露、活动的零部件较多,且与吊运作业人员直接接触;作业中经常需要多人密切配合、共同进行一个操作等。这些特点决定了作业中诸多危险因素的存在,同时缺乏对起重机械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等严格、科学的系统安全管理,是造成起重机械伤害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所在。5.5.1起重机械安全事故起重机械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有吊物坠落、挤压碰撞、触电、高处坠落和机具倾翻五种类型,占全部起重机械伤亡事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4%、30%、10%、8%和5%,五类合计占87%。现就此五种事故类型介绍如下:-67- (1)吊物坠落。吊物坠落主要是指吊物或吊具从高处坠落砸向作业人员或其他人员所造成的事故。主要由于吊索具有缺陷;吊装时捆绑方法不当、超载;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原因所致。(2)挤压碰撞。指作业人员被运行中的起重机械挤压碰撞而发生的伤亡事故。其中人在起重机械和结构物之间或在两机之间作业时,因机体运行、回转挤压导致的事故频率最高,约占挤压事故的45%;吊物(具)在吊运过程中晃动,挤压碰撞造成伤亡事故约占25%,在吊运过程中或摆放时不稳发生倾倒造成事故约占19%。(3)触电事故。指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触及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事故。主要包括机器触电漏电和直接触电。(4)高处坠落事故。指起重机械作业人员从起重机械上坠落。一般发生在起重机械安装、维修作业中,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由于检修吊笼设计结构不合理、检修人员操作不当或没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而从吊笼中坠落;二是起重机械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由于结构不合理或拆装方法不当,作业人员与指挥配合有误,致使起重机械连同作业人员一起坠落;三是检修人员麻痹大意、违章作业或跨越起重机械时坠落。(5)整机倾翻。指在起重机械作业中整台起重机械倾翻。主要是由于起重机械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合理,或在安装时没有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和安装组织设计方案施工。5.5.2起重事故原因以下将主要从人、机关系分析造成起重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1)作业人员分工组合不合理:大中型企业往往有多台各种类型起重机械,为便于管理,通常是将起重机司机编在一个班,而将配合起重机作业的起重工编在另一个班组。这样做的弊端是操作时,起重机司机与起重工临时组合,指挥人员不可能对各种起重机的性能都十分熟悉,因而可能会出现盲目指挥或误操作,指挥、司机、绑挂人员不易协调一致,从而出现差错乃至事故。(2)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个别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执行《起重机械安全规(GB6067-85)》,超载作业,造成超载倾翻事故。(3)忽视小型工程和轻负荷作业:人们往往重视大型吊装工程,事先拟定作业方案,加强现场指挥和组织,而对小型吊装或轻负荷作业,往往放松管理,加班加点,违章作业,结果反而造成事故率高于大型工程。(4)起重设备本身有缺陷:起重设备在制造过程中,某些厂家不按国家标准装设,安全装置质量不高或是使用单位不按规定使用安全装置,为工作方便将其私自拆除等,造成事故隐患。(5)机械、检查、维修、保养跟不上:位不按国家有关规定操作,该报废的零部件仍“超期服役”,或带病运转,结果酿成大祸。-67- (6)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不够:单位对此类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不够,就仓促上岗、无证上岗,边干边学,致使事故率增加。5.5.3起重事故防控技术措施为减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应加强以下几方面。(1)加强宏观控制:首先应加强起重机械设计、制造环节的管理及监督。制造起重机械的单位,必须将设计方案、主要构件图纸等技术资料,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起重机械安装、修理、改造必须符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J31-96)》等标准,施工单位也必须向检验单位提出验收申请。检验单位对起重机械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检验合格后,应出具验收报告,并发给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起重机械还应进行定期检验,周期一般为2年。使用单位则应严格进行设备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同时做好检查记录。加强起重机械安全教育环节的管理,严格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及考核制度,做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2)加强现场施工组织和操作、作好吊装施工方案。较大的吊装工程必须有吊装方案;轻型或简单构件的吊装,也应该写出有关吊装的安全技术措施。吊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如司机必须遵守“10不吊”。同时应注意清除吊装施工现场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3)提高设备安全程度。配置生产部门检验后的安全防护装置,同时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修理后应有临检,还应坚持日常检查;加强安全监督检查,采用多种检查形式,进行各级和各种类型的安全检查。5.6爆破工程爆破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应用很广,但在工程上的应用无疑是最重要、最常见的,采矿开山,修铁路、公路用钻爆法来开掘隧道,水利工程上也用一些,城市里面也使用了,拆除楼房。利用炸药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破坏某种物体的原结构,这种“破坏”效果不是其他方法能代替的,它虽然不是独立完成一个工程,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工序,特别是石方开挖、矿山开采等工程缺少了这个工序还不行。5.6.1爆破工程安全事故纵观种种爆破安全事故,一类是外界因素致使药包早爆或拒爆,另一类是爆破产生的冲击波、飞散物、毒气、振动等效应造成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安全影响。5.6.2爆破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控技术措施(一)早爆及其预防-67- 爆破作业中的早爆,往往造成重大恶性事故。引起早爆的原因很多,例如雷电、电磁波、高压电、射频电、静电、杂散电流作用于雷管或炸药,或者由于导火索,雷管质量问题,都有可能发生早爆事故。(1)电磁波、高压电及射频电引起的早爆及其预防爆破作业在日益发展现代化的环境中,还应注意由于电磁波、高压电及射频电等工业设施可能引起的早爆事故。没有屏蔽的电雷管和电爆网路,如果它处在无线电广播电台、雷达和电视台发射的强大射频场中会感应和吸收电能。许多实验证明,在其一定范围内,在电爆网路中可能产生电流,其能量足以使电雷管发火,这种事故在国内、外均发生过。无线电波的功率随离发射天线的距离而衰减。广播电台的AM发射(调幅波),其频率为0.535~1.605MHz,因为发射台功率一般比较大、频率低,其感应电流在爆破网路中衰减少,应特别予以注意。广播、电视台的FM发射(调频波),危险程度要低一些,因为虽然发射台功率也比较大,但频率高,因而其感应电流在爆破网路中迅速衰减。还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在发射机和爆破作业现场附近有高层建筑或高山、深谷等地形影响,由于它们对射频电波具有反射、散射和叠加等作用,因此,在局部范围内射频电的危险性加大。为了防止感应电流导致起爆网路中的药包产生早爆,其主要措施如下。①爆区与射频源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安全规程。否则,应进行电雷管引火头的模拟试验,或采取非电起爆。②电爆网路应顺直,贴地铺平整,尽量缩小导线圈定的闭合面积,电爆网路两根主线间距不得大于15cm。优先采用双股导线,网路导线与电雷管脚线与任何天线不准接触,且不准一端接地。③禁止在20kV以上动力线100m范围内进行电爆破作业。④禁止流动射频源进入作业现场。已经入场且不能撤离的射频源,装药开始前必须暂停工作。现场使用的无线电话机,最好选用超高频段的发射频率。(2)雷电引起的早爆及其预防雷电环境对爆破器材的安全威胁是毋庸置疑的。雷电的特点是放电时间非常短,能量较集中,放电时的电流是一个幅值大(平均为几十kA)、陡度大的脉冲波,直接雷击所产生的热效应(雷电通道的温度可高达600010000℃,甚至更高)及电效应有巨大的破坏力。最高安全电流为0.3A,单发电雷管的最低准爆电流则为0.7A,可见电雷管的耐雷水平是相当比较的。由于雷电造成爆破作业的早爆事故时有发生。以深圳地区为例,1992~2000年间,几乎每年都有雷击早爆案例发生,且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一次是1992年8月深圳盐田港发生雷击意外引爆炯室药包,致使15人死亡。-67- 从多次雷击引爆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雷电引爆多发生在整个爆区,而不是发生在个别炮孔。雷电引起的早爆事故都有雷击出现。在雷击之前,往往会有雷雨将要来临的征兆。统计和掌握工程所在地的雷电活动规律,避开有雷电活动的日子或时段进行爆破作业即可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为了防止上雷电引起的早爆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①雷雨季节,采取非电起爆系统。②露天爆区不得不用电力起爆系统时,应在区内设立避雷针系统。③为预防雷电引起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的影响,在雷雨天气,应暂时切断一切通往爆区的导电体(电线或金属管道),电爆网络主线宜埋入地下25cm,并在地面布设与主线走向一致的裸线,其两端插入地下50cm。采用这一措施,可使信号线的感应电压下降80%以上。④在雷雨季节,应尽量缩短爆破网路联接的时间,并在网路联接完成后尽快起爆。⑤遇雷雨来临时,应立即拆开电爆网络的主线与支线,裸露芯线用胶布捆扎,对地绝缘。(3)杂散电流及其预防所谓杂散电流,是存在于电源电路以外的杂乱无章的电流,其大小、方向随时在变化。例如,牵引网路流经金属物或大地的返回电流、大地自然电流、化学电以及交流杂散电流等。杂散电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电源(如电池、发电机或变压器等)输出的电流,经动力线路输入到各种用电设备以后,总得要利用一切可能的通道返回电源。这些通道包括:①与大地绝缘的专用导体,如电线和电缆;②与大地绝缘的导体,如运输用的铁轨;③大地本身。如果用电设备和电源之间的回路被破坏或切断,那么电流就得利用大地作为回路,从而产生强度很大的大地电流,即杂散电流。在厂矿改造中进行拆除爆破作业,要警惕由于电气设备和导线绝缘不良引起漏电所产生的杂散电流。预防杂散电流引起早爆的措施是:采用电雷管起爆时,装药前应检测爆区内的杂散电流。杂散电流超过30mA时,应采取降低杂散电流强度的有效措施,或改用非电起爆系统;减少杂散电流的来源。如采取措施,减少电机车和动力线路对大地的电流泄漏;在进行大规模爆破时,采取局部停电或全部停电;防止将硝钱炸药撒在潮湿的地面上等;采用抗杂散电流的电雷管或采用防杂散电流的电爆网路;避免金属物体及其它导电体装入有电雷管的炮孔内。(4)静电引起的早爆及其预防-67- 炸药一般都是电介质,在炸药的生产、加工和输送过程中,当炸药颗粒间、炸药与空气或其它电介质摩擦时便会产生静电,若不及时导除,便会通过积聚使静电压升至几千伏甚至上万伏,遇适当条件就会迅速放电产生电火花。静电火花的能量达到足够大时,即能够将爆炸物品及其它可燃气体或粉尘引燃引爆。因此,在爆炸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防止静电产生和减少电荷积聚,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操作工人穿的化纤或其它绝缘的工作服的相互摩擦,以及压气装药系统所产生的静电,对爆破作业安全有着潜在危险。人体静电与衣着及动作等有关。据测定,外穿丙烯酸系纤维线衫,内穿涤纶衬衫,人体前胳膊泊位的带电量高达60000伏,为了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爆破安全规程规定: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的人员,不应穿产生静电的衣服。在拆除爆破施工中,一般采用人工向炮孔内装药和填塞,如采用装药器或装药车进行装药作业,对装药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应予控制。高速通过输药管的炸药与管壁摩擦和炸药颗粒之间的撞击可能产生静电,如不能及时泄漏而聚集,其电压可达数万伏。为了防止由静电引起的早爆,爆破安全规程规定:装药车的输药软管应采用专用半导体材料软管;装药器的车厢(罐体)应使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造,并有良好的接地;装药车系统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5;采用装药车(器)装药时,输药风压不应超过额定风压的上限值,不应用不良导体垫在装药车下面,拔管速度应均匀,宜控制在0.5m/s以内。(二)拒爆及其处理拒爆(雷管或炸药没有引爆)、半爆(爆轰波在炸药中传递中断,留有残药)、爆轰不安全(未达到稳定爆轰状态),不仅影响爆破效果,而且还将造成不安全因素。在深孔爆破和恫室大爆破后,发现有下列现象之一者,可以判断其药包产生了拒爆。①在爆破地段范围内残留有炮孔,地表无松动或抛掷现象。②两药包之间有显著间隔,土石方崩落范围较其他地段或原计算有显著差异。③在抛掷爆破中,大部或局部无抛掷现象。对于引爆而未能爆炸的药包即盲炮的处理应当遵守以下规定:①处理盲炮前,应由爆破指挥长确定出警戒范围,并在该区域边界设置警戒,处理盲炮时无关人员不准进入警戒区。②电力起爆发生盲炮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将盲炮电路短路。③派有经验的爆破员处理盲炮,山同室爆破的盲炮处理应由爆破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方案,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实施。④不得拉出或者掏出炮孔和药壶中的起爆药包。⑤导爆索和导爆管起爆网路发生盲炮时,应首先检查导爆管是否有破损或者断裂,破损或者断裂的应修复后再重新起爆。⑥盲炮处理后,应仔细检查爆堆,将残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来销毁;在未能判明爆堆有无残留的爆破器材之前,应当采取预防措施。⑦盲炮处理后应由处理者填写登一记卡片或者提交报告,说明盲炮原因、处理的方法、结果和预防措施。(三)爆破冲击波及防护-67- 冲击波是炸药爆炸时的一种外部作用效应。在靠近爆源处,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可引起爆炸材料的爆轰或燃烧。在离爆源一定范围内,爆炸冲击波对人员具有杀伤力,对建筑物、设备也可造成破坏。不同类型、不同条件、不同规模的爆破作业,所产生的爆破冲击波的强度相差很大。在露天爆破中,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范围小于个别飞散物,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爆破所产生强烈的冲击波,例如:保证合理的堵塞长度和填塞质量;合理确定爆破参数;选择微差起爆方式等。巷道爆破中,空气冲击波的危害要严重得多。为了使正常生产得以保障,人们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了许多防护空气冲击波的措施,例如在爆区附近垒砂袋墙、砖墙、砌石墙等。采用这类措施后,冲击波的超压可以衰减到1/50一1/100,其防护能力和墙的重量、强度有关。在“挡”的措施中,还可以砌筑两道混凝土墙当中注满水的“夹水墙”或街垒式挡墙,也可以设置木质障碍或水帘以及金属网中填满金属刨花等柔性障碍。毫秒微差爆破也可大大减弱巷道中的空气冲击波,先爆的岩石对后爆药包来讲,起到了“挡墙”的作用。减弱巷道中的空气冲击波,还可以采取“导”的措施,例如,扩大巷道断面,增加通道等。在工程中常用盲井减弱主巷道的空气冲击波。对于水中爆破,降低水中冲击波的有效措施是采用气泡帷幕防护技术。所谓气泡帷幕,就是在爆源与被保护物之间的水底设置一套气泡发射装置,一般采用钢管在其两侧钻凿两排小孔,往发射装置里输入压缩空气后,便从小孔中连续不断地发射出大量细小的气泡,由于浮力的作用,气泡群自水底向水面运动,从而形成一道“帷幕”。这样能有效地削弱冲击波的压力峰值,对被保护物起到防护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和流量,适当增加发射孔的数量和减小孔的直径,以及改善气泡发射装置的结构等来提高帷幕中的气泡密度。设计良好的气泡帷幕装置,可以削弱冲击波压力90%以上。(四)爆破堆积体与个别飞散物在爆破工程中,因设计不当,施工失误,管理不严而造成爆破个别飞散物对人身、机械、建筑物伤害的安全事故,占有一定的比例。此外,爆破产生的大量堆积体侵占农田或造成挤压建筑物的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应予足够的重视。分析爆破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爆破管理的疏漏,未能遵守爆破安全规程的要求或对客观规律认识的不够而造成。因此,控制爆破产生飞散物的主要措施有以下5个方面:①设计合理,药室、炮孔位置测量验收严格,是控制飞散物事故的基础工作。装药前应认真校核各药包的最小抵抗线,若有变化,必须修正装药量,不准超装药量。②施工中要注意避免药包位于岩石软弱夹层或基础的接搭面,以免从这些薄弱面冲出飞散物。慎重对待软弱带、张开裂隙、断层、成组发育的节理、采空区、溶洞、覆盖层等地质构造,采取间隔堵塞、调整药量等措施。-67- ③在控制爆破施工中,需严格控制飞散物时应对爆破体采取覆盖或防护措施。④采用低爆速炸药,不藕合装药、挤压爆破和毫秒微差起爆等,可以起到控制飞散物的作用。多排爆破时要选择合理的延迟时间,防止因前排带炮(后冲),造成后排最小抵抗线大小与方向失控。⑤保证堵塞质量,不但要保证堵塞长度,而且要保证堵塞密实,堵塞物中要避免夹杂碎石。(五)爆破有毒气体工业炸药爆炸后会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同时,在含硫矿床中进行爆破作业还可能出现硫化氢和二氧化硫,这些都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有毒气体。轻者使人中毒,重者造成死亡。了解、研究爆破产生的有毒气体,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是工业劳动卫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保障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为防止炮烟中毒,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炸药组分的配比应当合理,尽可能做到零氧平衡。加强炸药的保管和检验,杜绝使用过期、变质的炸药。②应保证足够的起爆能量,使炸药迅速达到稳定爆轰和完全反应。③加强炸药的防水和防潮,装药前尽可能将炮眼内的水和岩粉吹干净,使有毒气体产生量降低至最小程度。④如小井深度大于7m,平恫长度超过20m,爆破后需采用机械通风。⑤不管炮后间隔多长时间,作业人员在下井之前,应检测井底有毒气体的浓度,浓度未超过允许值,方可允许作业人员下到井底,在爆破后可能积聚有毒气体的处所,应先测试空气中有毒气体含量,或进行动物试验,确保安全后作业人员才可进入。-67- 第六章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事例6.1深圳市某大楼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概述目前我们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识别与监控以及危险评价定性研究还只是定性阶段,定量分析研究还在进行之中。现仅对深圳市监督大楼工程的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脚手架工程和模板工程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与监控。根据工程概况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项目监理部在总监的主持下,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了各专项监理实施细则,重点是对施工现场各类危险源的识别与监控,必要时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旁站,彻底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6.1.1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物主体地上层数23层,设地下停车场1层,框剪结构,总高度79.20米,裙房4~6层,裙房高度17.70~23.10米,占地面积6680m2,总建筑面积51196.23m2,其中地下室地面一4.5米,面积2743.15m2,地上部分面积48453.08m2。结构分别为承台、基础梁、地板、剪力墙、柱、梁平台,除承台、基础梁采用用砖砌底模外,墙、柱、梁平台均采用木模板,由结构图提供本工程墙、柱、梁、平台截面尺寸分别为剪力墙最大厚度为350mm,柱子最大截面为1200x1200(高度4900m),梁截面有10种类型,最大截面为400x1400mm,板厚110mm~180mm。6.1.2基坑支护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一)基坑支护工程事故危险期源的类型(1)与挡土结构有关的危险源①挡土结构施工不良。②挡土结构渗漏水严重,致使挡土结构后面土体流失。③挡土结构异常变形。④地面超载引起挡土板结构上侧压力过大。⑥各阶段挖土超挖引起挡土结构上侧压力过大。⑥未进行支护与土体整体稳定和抗滑移验算或验算错误,导致挡土结构整体垮塌。⑦对雨水、周边排水等地表水造成的侧压力增加考虑不足,导致挡土结构垮塌。(2)与锚杆体系有关的危险源①勘察、设计上的不当造成事故②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3)与支撑体系有关的危险源①设计不当造成的事故。②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67- (4)与地下水治理不当有关的危险源①发生在挡土结构上的事故。②发生在挡土底部的事故。③发生在基坑周边的事故。④未对井点降水进行整体流量均匀性控制,地下水位降低过大、过快导致已有临近建(构)筑物沉降、开裂等事故。(5)与管理不当有关的危险源①放坡开挖时坡度过陡,土坡可能丧失其稳定性。②基坑周围过多堆放荷载,引起边坡失稳。③挖土施工速度过快,改变了原土层的平衡状态,易造成滑坡。④基坑周围停放重型机械,使支护荷载增大,引起边垛失稳破坏。⑤附近基坑施工对基坑支护的影响引起围护结构破坏。⑥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坑底回弹增大从而影响支护结构稳定性。(二)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1)在调查阶段,事前对周围环境调查不够,如临近建筑物的基础情况调查不足、地下设施及地下构筑物情况调查不足、地质勘察不详细、地质资料不足等。(2)在设计阶段,选用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有误,选用的设计方法有误,荷载估计不足等。(3)在施工阶段、不适当地增加基坑四周地面上施工荷载、基坑超挖、回填土不密实、支撑结构断面不足、异常降水使墙后侧压力过大等。(三)危险源的监控项目(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2)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化。(3)地下水位。(4)柱、墙内力。(5)锚杆拉力。(6)支撑轴力。(7)立柱变形。(8)土体分层竖向位移。(9)支护结构界上侧向压力。6.1.3脚手架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1)脚手架工程事故危险源的类型①整架倾倒或局部垮架。②整架失稳,垂直坍塌。-67- ③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处坠落。④落物伤人、(物体打击)。⑤不当操作事故(闪失、碰撞等)。(2)引发事故危险源的主要原因①构架缺陷:构架缺少必须的结构杆件,未按规定数量和要求搭设连墙件等。②在使用过程中任意拆除必不可少的杆件和连墙件等。③构架尺寸过大、承载能力不足或设计安全不够与严重超载。④地基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⑤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3)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处坠落①作业层未按规定设置围档防护。②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板或架面与墙之间的间隙过大。③脚手板和杆件搁置不、扎结不牢或发生断裂而坠落。④不当操作产生的碰撞或闪失等。(4)不当操作事故①用力过猛,致使身体失稳。②在架面上接车退着行走。③拥挤碰撞。④集中多人搬运或安装较重构件。⑤架面上的冰雪未清除,造成滑落。(5)落物伤人(物体打击)①在搭设或拆除时,高空抛掷构配件,砸伤工人或路过行人。②架体上物体堆放不牢或意外碰落,砸伤工人或路过行人。③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砸伤工人或路过行人等。(6)其他伤害①对脚手架的构配件材料的材质,使用的机械、工具、用具进行监控。②对脚手架的构架和防护设施承载可靠和使用安全进行监控。③对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进行监控,坚决制止乱搭、乱改和乱用情况。④加强安全管理与日常维护,对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进行监控。6.1.4模板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高支模施工现场重大危险部位是:模板支架、高空作业、施工用电等。危险源的评估、识别及控制措施见表6.1-67- 表6.1模板支架危险源评估及控制措施表项目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控制措施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扣件的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按照国家规定,项目部对不符合要求献扣件要及时更换,进场的扣件应具备产品合格证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扣件的螺栓无垫片或垫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同上扣件有夹沙现象同上立杆未设置离地20an的扫地杆同上立杆的接头间隔不符合规范要求架子班组应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筋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要求,经过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立杆的间隔不符合安全要求同上架体的转角入的剪刀撑与地面的夹角过大架工班组应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筋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标准要求,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并经过检查合格后投入使用横杆的端头与扣件的中心距离小于10cm架工班组应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筋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标准要求,经过检杳合格后投入使用水平杆搭接间隔不符合安全要求同上有些焊接钢筋作为立杆将焊接的钢筋全部退场,禁止使用连墙点的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筋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及(落地式双排竹脚手架)进行纠正,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物理性危险因素扣件的螺栓扭距力没有达到安全要求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筋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标准进行检测,检测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加固,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控制措施防护缺陷安全帽没有定期检查按照安全帽管理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全部更换安全带没有定期检查按照安全带管理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全部更换-67- 安全网没有定期检查按照安全网管理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全部更换架子工作业没有配备工具袋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劳保用品发放标准”执行不配载或不正确配戴安全防护用具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教育和处理,加强管理力度和安全教育运动物危害钢筋、扣件、螺丝、工具等高空坠落完善各种防护措施,挂设安全标志牌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环境不良大风、大雨天气下搭设外架遇到大风、大雨天气停止高空作业标志缺陷支架搭拆时无安全标志和、警示牌项目部安全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株设并加强管理心里生理性危险因素负荷极限体力、听力、视力、超过极限架子工作业时间过长,体力下降存在安全隐患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进行,并适当调整和安排作息时间个别作业人员视力不好进行特殊作业按照特种作业的有关规定,发现此情况的应将作业人员调离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员进行高空作业同上作业人员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低落引发事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人员夏天高温天气作业,容易中署提供充足和的清凉消暑饮料并安排适当的作息时间指挥失误班组长违章指挥,不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并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操作失误架子工无证上岗作业检查作业人员的持证,对无证人员禁止其上岗作业监护失误架子工搭拆没有设置监护区域或无人监护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67- 物理行为性危险因素设备设施缺陷使用的绝缘工具没有检测项目部机电管理人员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没有进行经缘检测按照《手持电动工具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的人字梯中间的连接杆件没有或连接不牢固使用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处理后方可作业I类手持电动工具无保护零线按照《手持电动工具安全管理规定》i}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振动危害冲击钻使用发生的振动按照国家规定调整作息时间运动物危害室外电气安装时与塔吊作业同时进行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监督,并及时检查各种防护措施防护缺陷操作工高空作业不使用安全带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安全员现场进行监督,禁止作业漏电保护器失灵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检查,发现有问题的,机电人员要及时重换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负荷极限体力听力超过极限高空作业时间过长,造成体力下降、注竟力不集中项目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酒后作业安全员监督、禁止酒后作业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员进行电气安装作业安全员监督、及时调整行为性危险因素指挥失误施工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加强教育6.2施工现场实施安全监理的效果通过深圳市某大楼项目监理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历时18个月的辛勤工作,终于圆满完成了合同范围内的所有工程任务,顺利竣工,达到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合同要求。同时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和火灾事故。安全事故总发生率控制在0.-67- 06%以下,其间施工过程中发现安全事故危险源2259处,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647份,因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下发暂时停工令15份,给各参建单位提出安全见议203条,五个阶段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安全监理效果评价均为优良。整个项目监理部在总监的带领下,各专业监理工程师根据分工,各负其责,严格按审批的监理细则和专项监理方案进行监理,较好地完成了项目监理任务,特别是工程安全监理任务,最后该工程被深圳市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总站评为“安全生产优良工程”和“文明施工优良样板施工现场”,业主奖励项目监理部现金10万元。为公司赢得同行赞赏和主管部门表彰,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67-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7.1结论施工安全问题是在我国建筑业空前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迄今为止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在努力研究有关施工安全的防控技术与措施,并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相对于未来建筑业的巨大发展趋势,对施工安全的研究工作还需不间断的进行和深入。了建筑业是一个危险性高、极易发生事故的行业,是我国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本论文着重调查总结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多发及严重事故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依据现有的知识和所搜集到的资料,本文取得如下成果:(1)根据我国目前的事故控制现状,实行安全管理工作标准化是必要的,也是首要的。(2)对施工安全事故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带来的损失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与总结。(3)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法律法规方面、安全生产监督、加强安全科技建设、加强安全教育、积极推进意外伤害保险等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措施,为制定合理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值提供依据,并且能更好地预测现有建筑施工控制条件下的建筑施工事故状况。(4)从危险源管理的角度,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基于危险源管理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并设计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流程。随后就基于危险源管理的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开发、内容模块设计、技术方案设计、危险源数据库建设、配套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5)本文对危险源辨识和管理的研究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范围内的辨识阶段入手,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全员化、信息化的设计,通过危险源辨识和管理流程来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源进行分类,进而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确定施工现场安全整改对象和要点,进而提高工程项目整体的综合效率和效益,提高安全性。7.2展望本文的研究对很多问题还没有深入展开,而这些问题对于改善我国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将选择一些重要的方面列出,作为后续研究的参考方向。-67- (1)由于建筑业个体性强、工作分散、变化无常、安全控制难于全面到位等特点,建筑安全文化的培育与发展对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同时,项目管理中不同企业分工合作的总分包体制也要求企业间安全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当然也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安全文化。对不同的安全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项目各方的合作特别是安全方面的合作提供指导性意见,从而使整个项目具有高水平的安全管理。(2)本文对基于危险源管理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模式只进行了模式内容的设计、管理流程的设计、信息平台的构建、配套文化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暂时没有系统化的研究。在实际工程引用时,也由于种种因素没有很好的将研究成果一一应用到实践中,并反馈回改进意见。这些本文尚未研究的内容也是直接影响危险源管理模式应用和推广的关键问题,值得去展开研究。-67- 参考文献[1]何学秋.安全工程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2]安全文化网.企业安全文化的涵义及功能[EB].http//www.anquan.com.cn/Article/C1ass52/theory/200911/34388.html[3]卢伟.我国建筑施工事故预测与控制对策的研究[D]首都经贸导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009[4]王振,苑静,宋文华.浅论建筑施工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J].建筑安全,2010[5]任宏,兰定绮.建设工程施工一安全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6]王宾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中安全监理的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7]耿亚杰,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预防与控制[D]郑州大学硕士省学位论文,2007[8]董大旻,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007[8]邪辉,预防和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措施[C]二零零七年全国建筑安全生产论坛会议论文,2007[9]周斌,建筑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防范对策[J]安全建筑期刊,2012[10]伋雨林,扣式钢管脚手架[J期刊论文基建优化,2004[11]徐勇,临时用电的安全技术措施[J]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刘军,浅谈建筑施工事故控制[J]期刊论文科技与生活2010-67-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