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7.06 KB
  • 6页

桩基工程施工方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桩基工程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地上5层,地下0层,建筑总高度23.17m。基础设计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为摩擦桩。桩型是A600mm的摩擦桩146根,桩长52m,桩设计桩体砼强度等级为C20,桩基至少进入粉质黏土层,深度为800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700kN。编制依据及范围《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温州龙湾某工程结构施工图3.工程地质特征土层结构自上而下划分为:3.1杂填土:杂色,湿,呈松散状态,主要为建筑垃圾、砺砂及少量黏性土等组成,土质松散,力学性质较差;该层分布全场区,层厚约为1.0~1.5m。3.2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塑,切面略粗糙,含粉土薄层,含氧化铁,锰质结核,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该层分布于全场区,层顶埋深1.0~1.5m,层厚1.10~3.60m。3.3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呈流塑状态,含有机质,切面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该层分布于全场区,层顶埋深3.60~5.80m,层厚3.50~9.90m。3.4粉质粘土夹粉土:褐黄色,饱和,呈软塑~软可塑状态,含氧化铁,锰质结核,夹薄层粉土,略具层理。切面较粗糙,光泽反应软,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该层分布于全场区,层顶埋深6.4~11.3m,层厚4.3~12.10m。3.5粉质粘土;浅灰、夹黄褐色,软可塑~可塑状态,含氧化铁,锰质结核,切面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该层分布于全场地,层顶埋深21.80~25m,层厚5.2~15.0m。 3.6粉砂:灰色,饱和,中密,含氧化铁、锰质结核、云母屑,局部夹黏性土团块或薄层。该层分布于全场区,层顶埋深34.70~36.80m,层厚15.5~26.0m。3.7强风化凝灰岩:青灰色,原岩结构已大部破坏,岩体破碎,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节理裂隙发育,锤击易碎,声哑。层顶埋深48.20~57.40m,层厚1.60~2.80m。4.施工部署4.1施工顺序根据本工程桩设计情况,桩数量不太大,桩基较集中,故采用全面施工的方式;桩基中心距距离大致都在1800mm。考虑到小于4倍的桩直径,为了施工安全,拟采取用两台步履式螺旋钻机自中间向边缘打桩的方式施工,采用顺序的方式,邻桩的开挖时间需待先浇筑的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开挖。部分间距较密的,可以采取跳挖的方式,即间隔开挖。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桩基表面的变化,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及业主。4.2现场交接准备1对现场的平面控制网点进行校核,并根据需要进行控制点加密。2做好场地清理工作,对无关机械设备清理出场。4.3施工技术准备1熟悉图纸,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施工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等,完成基础分部图纸会审。2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按设计图纸要求,根据工程特点,结合地质构造、现场环境和工程具体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通过后下发施工班组。3根据专项施工方案拟定的施工方法、进度计划以及建筑工程施工定额、有关费用定额,提出详细的材料计划,并作好劳动力、材料及机械台班需用量分析。 4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质安人员、班组长进行交底,针对施工的关键部位、施工难点、质量安全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的交底,各个班组长接受交底后组织操作工人认真学习,要求落实在各个施工环节之上。项目管理人员再组织工人进行集中学习交底,把技术、安全等相关要求贯彻至工人。5.施工工艺埋设护筒根据桩径大小,在桩位点进行人工挖孔,安放钢护筒,护筒内径大于桩径100mm,其上部宜开设溢浆口,并高出地面0.3m,埋深1.5m左右,采用仪器监测,保证护筒中心与桩中心偏差<5cm,护筒周围用粘土回填,并夯实,在护筒上用十字交叉法定出桩位中心点。钻机安装钻机安装必须准、平、稳、牢,使天轮、滑车、转盘中心和桩中心在一条铅垂线上,钻机对位安装偏差严格控制在5cm以内,钻机机座必须稳固,以确保钻进过程中不发生倾斜或位移,用仪器复核定位后方可开钻。泥浆护壁泥浆有保护孔壁和排渣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可采用上部粘性土自然造浆,进入砂土层后视泥浆比重、黏度可适当投粘土粉造浆,施工过程中还可循环利用储浆池内泥浆进行补充。钻探成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同地层选用适当的钻头进行钻进。开孔时在粘性土中采用三翼合金钻头,并缓慢钻进,防止孔口坍塌, 进入砂层后换用四翼笼式合金钻头,直至终孔。钻孔过程中应做好钻探记录并随时检查钻进情况,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终孔,确保桩长与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满足设计要求。清孔分两次清孔,第一次清孔是终孔时停止进尺,让钻具慢速空转10~15分钟,置换泥浆,清除孔底沉渣。第二次清孔是在灌注砼之前进行,按孔深配置导管长度,在安装每节导管之前,应检查其密封圈是否完好,涂止水黄油,确保导管封水性能。二次清孔后的孔底沉渣应≤50mm,孔内泥浆比重宜小于1.25。粘度≤28s,含砂率≤8%。6.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桩开挖前,技术负责人依据测量放线人员定出的桩位中心点,检查桩位点和护坡桩桩位中心线。2.混凝土灌筑桩的质量检验标准见表1和表2。混凝土灌筑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表1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主筋间距mm±10用钢尺量2长度mm±100用钢尺量一般项目1钢筋材质检验设计要求抽样送检2箍筋间距mm±20用钢尺量3直径mm±10用钢尺量混凝土灌筑桩质量检验标准表2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1桩位见上表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 主控项目2孔深mm+300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3桩体质量检验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如岩芯取样,大直径嵌岩桩应钻至桩尖下50cm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4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试块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5承载力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一般项目1垂直度见上表测套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波探测。干施工时吊垂球2桩径见上表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工时用尺量,人工挖孔桩不包括内衬厚度3泥浆比重(粘土或砂性土中)1.15~1.20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50cm处取样4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m0.5~1.0目测5混凝土坍落度(水下灌筑)mm160~220坍落度仪(干施工)mm70~1006钢筋笼安装深度mm±100尺量7混凝土充盈系数>1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筑量8桩顶标高mm+30-50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体9沉渣厚度:端承桩mm≤50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摩擦桩mm≤150注:1、表7中部分参数为机械钻孔桩等其他桩型的相关标准,本工程只执行人工挖孔桩的相关规范标准要求。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根据规范要求,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按此下限,本工程需检测3根。7.施工中突发故障及处理 7.1导管堵塞:为消除卡管,可在允许的导管深度范围内,略为提升导管后猛然下称导管的动作来抖动导管,抖动后导管位置不得低于原来的位置,如不能消除卡管则应停止灌注,用振捣或长钢筋或竹竿疏导,如仍无效,则按断桩处理。如刚开灌,孔内砼很少,则可将导管疏通后,用掏渣筒捞取沉积的砼,再重新灌注。另外,组装前要检查导管,组装时要密封,灌注过程要严砼质量观。7.2钢筋笼上浮:①通过配制砼和加快灌注速度予以避免②加强钢筋笼的固定③防止提升管时带动钢筋笼④加强测深7.3断桩、夹泥:灌注过程中途导管提出砼面而形成断桩,如混尽可能泥浆层不厚,能将导管插入并穿透此层到达完好地砼内时,灌注前,将导管内部分水及沉泥完全吸干净,如果残留部分水则加大水泥用量,以后的砼恢复正常灌注。7.4坍孔:①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速度,选用较大比重、粘度、胀体率的泥浆;②汛期或潮汐地区水位变化过大时,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加水头,或用虹吸管、连通管等措施保证水头相对稳定;③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④严格控制冲程高度。7.5钻孔偏斜:①安装钻机时要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缘、固定钻杆的片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条竖直线上,并经常检查较正;②主动钻杆过长,转动时摆幅过大,应架设导向架;③主动钻杆、接头应及时检查、调正;④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钻进时,应吊着钻杆控制进尺,低速钻进;⑤在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砂粘土到偏余处,待沉积密实后再继续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