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9.00 KB
- 9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3.客运专线正线、站内正线路基工程施工方法、工艺及质量检测控制1.3.1.地基处理(1)地基条件及处理方法本标段地基处理路基为软土、松软土地基、砂岩夹泥岩、灰岩残积黏土层地基,膨胀土地基,水塘地段地基。主要地基加固措施采用换填土、垫层、堆载预压、强夯、冲击压实与重型碾压、水泥搅拌桩、旋喷桩、CFG桩复合地基。(2)主要施工方法、工艺及质量检测控制1)原地面处理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当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缓于1:10时清除草皮杂物,地面横坡为1:10~1:5时,将原地表土翻挖压实符合设计要求,地面横坡陡于1:5时,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顶面作成4%的内倾斜坡。沿线路横向挖台阶宽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原地面处理后的外观符合下列要求: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横坡符合设计要求。2)换填土换填法一般用于处理局部范围的浅层软土、填土或不均匀地基。根据换填深度选择机械或人工
施工。可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挖除换填深度内表层的软弱土层,预留30~50cm的土层再由人工将软土挖除到达设计标高。挖除需换填的土层,将底部整平;如果底部起伏较大,设置台阶或缓坡,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开挖宽度不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半填半挖地段或路堑地段挖除换填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换填底部纵、横向的排水坡度,防止局部积水、淤水。换填施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换填料,后倾法卸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至规定压实度,分层填筑,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1换填施工工艺框图”。换填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规定:表3-2换填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填料符合设计要求每批抽样检验1组现场抽样检验、观察2换填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全部检验尺量、水准测量3坑底清理符合设计要求全部检验观察4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5顶面高程±5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水准仪量6横坡±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尺量图3-1换填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准备测量挖除换填部位土方分层碾压填料运输下道工序否检验签证检验签证否是3)强夯强夯处理地基时,按照设计高程在清理好的场地上按一定的纵横向间距布置夯击点,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配备设计要求重量、直径的夯锤进行强夯施工;强夯施工前,根据设计提出的强夯参数进行试夯,确定各项强夯参数。强夯法采用夯击能范围值3000~5000kN·m,夯击遍数3-4遍,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的压缩模量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确定。强夯置换片石单击夯击能为3000kN·m,
通过强夯把填入夯坑内的片石打入土中,形成碎石桩,然后再夯击桩间土,使其排水固结,并与打入土中的片石一起形成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2强夯施工工艺框图”。强夯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规定:表3-3强夯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夯击点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全部检验观察、尺量2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小于1/4夯锤直径全部检验观察、尺量3地基的承载力及有效加固深度满足设计要求每3000m2抽样检验12点,其中:标准贯入试验6点,静力触探实验3点,载荷试验3点按设计规定的检验时间进行4夯坑的中心位移不大于0.1倍夯锤直径总夯击点的10%测量检查5范围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量6横坡±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尺量图3-2强夯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准备测量垫层铺设夯点布设夯机就位试夯强夯施工下道工序检验签证检验签证是是否否4)冲击压实与重型碾压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及沉降量进行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机械的规格及性能,冲击压实及重型碾压的遍数,冲击能及振动功率等参数,确定质量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冲击压实采用拖式冲击压路机,重型碾压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施工由地基处理范围两侧开始向中心碾压,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冲击压实次数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沉降量控制值或现场施工时以冲击轮轮迹高差小于15mm来控制冲击压实次数。冲击碾压与重型碾压的加固范围要超出路基两侧坡脚外宽度为处理深度的1/2~2/3,并且不小于3m。冲击压实时均匀碾压。相邻两段冲击压实搭接长度不小于15米。冲击压实前,要及时对地基适量洒水,使水份充分渗透,然后冲击碾压。冲击压实10遍左右后,平地机大致整平,再冲击压实。冲击碾压完成后,表层的松土重新刮平,并用振动压路机压实。当出现地面以下2~3m范围内存在软土夹层、地基为粉土、地层含水量大于60%、附近受既有建筑物影响、地基已进行复合地基加固、已设置路肩挡墙地段的情况,地基处理不采用冲击压实施工。当涵洞附近需进行冲击压实时,先进行冲击压实后再施工涵洞。冲击压实及振动碾压施工的质量控制及处理效果的评价标准符合现场试验确定的结果。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3冲击压实及重型碾压施工工艺框图”。图3-3冲击压实及重型碾压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准备测量场地清理、平整修筑临时排水设施冲击或振动碾压冲击碾压区刮平振动压路机碾压下道工序补压是否检验签证5)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根据地层的含水量及PH值确定采用的施工方法,当地层含水量<30%、或PH<4时,采用浆体喷射搅拌桩,否则采用粉体喷射搅拌桩。
施工前通过工艺性试桩(每处工点的试验桩不少于2根)确定该工点的成桩经验及各种操作技术参数。浆体喷射搅拌桩采用搅拌桩机施工,搅拌机械设备采用中心输浆的双轴搅拌机,配备起吊设备、制浆设备、泵送浆液设备等;粉体喷射搅拌桩采用粉喷桩机,将水泥加入灰罐内,通过空压机用一定的压力压入送灰管,通过搅拌头的喷嘴喷入土层,在土中形成一个加固料和土体的混合体。施工中采用有效的电脑自动记录仪,正确记录各种参数并自动打印输出:桩号、日期、始打和结束时间、设计桩长、实际桩深、每延长米的喷浆(粉)量及累计数量、搅拌深度等,确保搅拌桩的质量。搅拌桩桩径为0.5m,桩间距0.8~1.5m,加固深度不大于15m,桩体水泥掺入量不小于15%,并在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考虑地下水对水泥混凝土的腐蚀性。场地整理完毕后,按照设计的桩位、桩长、桩数、喷浆(粉)量、复搅长度及试桩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桩顶标高高出设计标高不少于0.5m,采用人工凿除桩头。成桩后7天内采用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查桩的质量,28天后钻心取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以及地基承载力试验。搅拌桩施工完毕并检测合格,进行基坑开挖,人工剔除软桩头后,桩顶面设置0.6m厚碎石垫层,垫层中铺设一层强度不小于80kN/m双向土工格栅。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4
粉体喷射搅拌桩施工工艺框图”、“图3-5浆体喷射搅拌桩施工工艺框图”。浆(粉)体喷射搅拌桩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表3-4规定。表3-4浆(粉)体喷射搅拌桩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固化料和外加剂品种、规格及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每批抽样检验1组质量证明文件及抽样试验2浆体喷射搅拌桩浆液配合比满足设计要求及试验确定施工中每根桩检验2次观察、浆液比重计检测3施工数量、布桩形式满足设计要求全部检验观察、现场清点4单桩喷浆(粉)量符合设计要求每根桩检查记录5成桩长度、复搅长度及间断停浆恢复后的喷浆重叠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每根桩测量钻杆长度、检查施工记录6桩身的完整性、均匀性及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总数的2‰,且不少于3根28d后钻芯取样观察、试验7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总数的2‰,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根平板荷载试验8桩位(纵横向)50mm经纬仪或钢尺
成桩总数的10%抽样检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9桩身垂直度1%经纬仪或吊线10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开挖50-100cm后,钢尺丈量图3-4粉体喷射搅拌桩施工工艺框图调平机体施工准备钻机就位送风钻进至设计深度喷粉、搅拌、提升启动自动记录仪钻机移位再次下钻至设计深度关闭自动记录仪成桩测量钻机反钻提升至桩顶停止粉喷反转复搅提钻至地表
图3-5浆体喷射搅拌桩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准备测量搅拌桩机就位调平对中钻进至设计标高喷浆、搅拌、提钻至桩顶再次搅拌喷浆至桩底标高提钻桩机移位
6)旋喷桩复合地基高压旋喷桩采用机械主要包括钻机、高压泵、浆液搅拌器和操纵控制系统、高压管路系统、材料储存系统、各种管材、阀门、接头等辅助设备。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不少于2根),确定各项施工工艺参数。场地清理完毕,设备进场,根据现场试桩工艺参数钻进至设计处理深度成孔,将喷管插入到设计深度,待浆液从孔底冒出地面后,开始自下而上进行旋喷作业,喷管提升到达设计标高后,停止喷浆,单桩施工结束。在旋喷过程中,当上面第一根钻杆完全提出地面后,停止压浆,待压力下降后,迅速拆除钻杆,然后连续压浆,当压力升至设计旋喷压力时,进行1~2分钟的低压补浆。钻杆旋转和提升必须连续不中断,拆卸、接长钻杆或连续旋喷时要保持钻杆有10~20cm的搭接长度,以免出现断桩。旋喷过程中,因机械故障中断旋喷时,重新钻至桩底设计标高后,重新旋喷。浆液配合比按设计要求配制,水灰比采用0.8~1.5,采用强度等级为P.O3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在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考虑地下水对水泥混凝土的腐蚀性。单管法或双管法的高压水泥浆液压力要大于20MPa。桩体质量检验在成桩28天后进行,采用开挖、钻孔取芯、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等方法。
旋喷桩施工完毕并检测合格,人工剔除软桩头,在桩顶铺设60cm厚碎石垫层,垫层中间铺设一层强度不小于80kN/m的双向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6旋喷桩施工工艺框图”。旋喷桩施工的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表3-5规定。表3-5旋喷桩施工的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水泥和外加剂品种、规格及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每批抽样检验1组质量证明文件及抽样试验2浆液配合比满足设计要求及试验确定施工中每根桩检验2次观察、浆液比重计检测3施工数量、布桩形式满足设计要求全部检验观察、现场清点4成桩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每根桩测量钻杆长度、检查施工记录5桩身的完整性、均匀性及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总数的2‰,且不少于3根28d后钻芯取样观察、试验6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总数的2‰,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根平板荷载试验7桩位(纵横向)50mm成桩总数的10%抽样检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经纬仪或钢尺8桩身垂直度1%经纬仪或吊线9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开挖50-100cm后,钢尺丈量
图3-6旋喷桩施工工艺框图制浆施工准备钻机就位位钻至设计标高堵塞射水孔旋喷结束高压泵将浆液送往钻机测量旋喷器械清洗钻孔位射水试验钻机移位
7)CFG桩复合地基CFG桩施工方法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地基土的性质、埋深、场地周边是否有居民、有无对振动反应敏感的设备等多种因素选择采用长螺旋钻孔法或振动沉管法。A、CFG桩长螺旋钻孔法施工长螺旋钻孔法施工采用长螺旋钻机。钻机就位后校正好钻杆的位置和垂直度,垂直度的容许偏差不大于1%。按设计配比配制混合料,混合料坍落度宜为160mm~200mm。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电机,将钻杆旋转下沉至设计标高,关闭电机,清理钻孔周围土。成孔时应先慢后快,这样能避免钻杆摇晃,也能及时检查并纠正钻杆偏位的差值。CFG桩成孔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拔管后泵料。成桩的提拔速度控制在2m/min~3m/min,成桩过程连续进行,避免供料出现问题导致停机待料。移机前对下一根桩的桩位进行清理辨识,确保桩位的准确性。必要时移机后清洗钻杆和钻头。
确认成桩符合设计要求后用粒状材料封顶。B、CFG桩振动沉管法施工清理施工场地,按设计作好封底层;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布置桩位,作好标志。进行工艺性试桩,确定混合料配合比、拔管速度、施打顺序等各项施工参数。桩机就位,保证其水平、稳固;调整套管与地面垂直,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设计允许值;在套管上标志出打设深度,确保加固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启动电动机,开始沉管,注意保持桩机的稳定,避免倾斜和错位。沉管过程中须作好记录。激振电流每沉1m记录一次,对土层变化处应特别说明,直到沉管至设计标高。混合料可以采用厂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沉管至设计标高停机后,立即向管内投料,直到混合料与进料口齐平。当混合料加至钢管投料口平齐后,开动电动机,沉管原地留振l0s左右,然后根据试桩确定拔管速度边振动边拔管。当桩管拔出地面,确认成桩符合设计要求后用粒状材料封顶,然后移机继续下一根桩施工。CFG桩施工完成并检测合格后,人工切割桩头施工质量较差段,在桩顶铺设0.6m厚碎石垫层,垫层内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抗拉强度≥110kN/m)。C、施工质量控制及检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及相应的规范进行检测和控制。加强混合料质量控制,混合料配比在设计规定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材料选用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碎石、石屑、粉煤灰、水泥材料经严格检验,保证其材质符合设计要求,满足施工需要。施工用水符合工程用水的有关规定。施工现场做好材料计量设备的标定工作,保证计量准确。混合料生产能力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并有一定富余量。开工前在施工场地范围内进行工艺性试桩,确定拔管速度、单桩混合料投入量、施打顺序等施工参数。加强施工监测,施工前测量场地标高,打桩过程中随时观察地面是否发生隆起,以判断是否发生断桩;打新桩时注意已打桩桩顶标高的变化,尤其是桩距最小部位的桩,对桩顶上升量较大的桩或者是发生质量事故的桩要开挖察看。通过施工监测发现桩顶上升量较大,且桩数较多时,可对桩逐个进行快速静压,使可能断裂并脱开的桩连接起来,消除断桩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不良影响。饱和软土(尤其是塑性指数较高的软土)地段,宜采用静压振拔技术,即沉管时不启动电动机,借助桩机自重将套管沉至预定标高,填料后启动电动机振动拔管。依照设计要求设置保护桩长,确保成桩质量。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清除保护土层,然后进行桩头处理:首先确定桩顶标高,然后采用截桩机截桩,人工修平。
冬季施工,对混合料原材料、拌和工艺等各个方面有特殊要求,参考混凝土的冬季施工要求进行。CFG桩施工过程中,每台班制作检查试件,进行28天标准立方体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强度值不小于10MPa。成桩28天后进行桩身质量、完整性检验,单桩承载力试验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7CFG桩施工工艺框图”。CFG桩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表3-6规定。表3-6CFG桩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水泥和粗细骨料品种、规格及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每批抽样检验1组质量证明文件及抽样试验2混合料坍落度符合工艺试验确定每台班抽样检验2次现场坍落度试验3混合料强度度符合设计要求每台班做1组试件28d标准养护抗压强度试验4施工数量、布桩形式满足设计要求全部检验观察、现场清点5每根桩的投料量不少于设计灌注量每根桩料斗现场计量或混凝土自动记录6桩的有效长度满足设计要求每根桩测量钻杆或沉管长度7桩身质量、完整性满足设计要求总数的10‰低应变检测8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总数的2‰,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根平板荷载试验
9桩位(纵横向)50mm成桩总数的10%抽样检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经纬仪或钢尺10桩身垂直度1%经纬仪或吊线11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开挖50-100cm后,钢尺丈量图3-7CFG桩施工工艺框图平整场地桩机对位位长螺旋钻进(振动沉管)泵料(投料)转移桩机测量放线停钻泵料拔芯管(振动拔套管)下道工序成桩28天后检测成桩试验安装桩机位CFG混合料搅拌计量投料配合比确定材料试验制作试件
8)碎石垫层及土工格栅施工整个区段内刚性桩施工完成并检测合格后,桩顶(管桩拖盘顶)铺设碎石垫层。碎石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有机杂质。碎石采用分层填筑压实施工。分层厚度、压实遍数及含水率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后倾法卸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碎石、砂砾石垫层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表3-7规定。表3-7碎石、砂砾石垫层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材料符合设计要求每批抽样检验1组现场抽样检验、观察2铺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处观察、测量3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4铺设范围不下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量
5厚度不下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量6顶面高程+50mm,-2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水准仪量7横坡±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尺量下层碎石垫层铺设至标高,清理碎石垫层表面坚硬凸出物,铺设5cm厚中粗砂保护层后,按设计要求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时拉直、绷紧,连接牢固,保证无褶皱和破损。土工格栅上层级配碎碎石填筑采用先填两边、后填中间,避免挤动碎石,使土工格栅松弛。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8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框图”。土工格栅施工的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表3-8规定:表3-8土工格栅施工的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材料规格、品种及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每批抽样检验1组质量证明文件及抽样试验2铺设层数、方向及连接方法满足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观察、尺量3铺设范围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处,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处尺量、检查施工记录4搭接宽度+50mm,05竖向间距±30mm
6上下层接缝错开距离±50mm7回折长度图3-8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准备测量铺设下层碎石垫层碾压铺设5cm中粗砂保护层检验签证铺设土工格栅铺设上层碎石垫层轻型碾压运送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检测检验签证否否是是
1.3.2.基床以下路堤填筑(1)填料选择基床以下路堤采用A、B组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对细粒土(不包括膨胀土、有机土等性质不稳定的土)、粉砂和易风化的软岩块石填料进行物理或者化学改良,同时采用边坡加筋、坡面防护等加固措施。填料分类、鉴定、检测按照铁道部现行有关标准进行。针对本线挖方量小于填方量的特点,尽量考虑移挖作填,利用路堑弃碴中的A、B组中的块石、碎石、砾石作为填料。所用填料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硬岩石质填料须满足级配的要求,基床以下粒径不大于15cm。若含有不满足填料要求的大石块,将大石块清除或破碎。路堤高度8~12m的高路堤地段,基床以下路堤采用A、B组填料填筑,压实标准按照基床底层压实标准。高路堤填筑施工注意控制填土速率,并采用堆载预压措施加速填土沉降变形。松软土路基填筑时,连续检测填筑期间地表水平位移和沉降速率,其控制数值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小于10m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小于5mm/d,如果在填筑过程中超过变形速率控制值,停止填筑,停止填筑期间发生连续等速位移,及时采取卸载措施。在填筑高度接近填高时,加密沉降观测频次。路基填高大于8m的浸水路堤,采用不易风化的硬块石、渗水性好的砂卵砾石土A组填料进行填筑,填料中细粒土含量不大于5%。路基填高小于8m
不易风化的硬块石A组填料进行填筑,填料中细粒土含量不大于5%,对季节性浸水地段,填料中细粒土含量不大于10%。对填高小于3m的浸水路堤,采用级配砂砾石、级配碎石进行填筑,填料中细粒土含量小于2%,并加强防排水处理。施工中按设计要求设置防冲刷挡墙、浸水挡墙或护坡等。(2)路堤填筑施工方法、工艺及质量检测控制1)A、B组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填筑施工A、B组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路基填筑采用机械化施工。路堑开挖硬质岩石和取土场填料,采用装载机、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压路机碾压。施工中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路基填筑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填料,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布料,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施工前先进行现场填筑压实试验,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量的控制范围、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组合工艺性试验。填筑时设专人指挥车辆,并根据设计位置布置埋设沉降仪、坡脚位移观测桩和其他观测设备。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检测,合格后填筑下一层。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9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2)石质路堤填筑施工石质路堤填料主要利用路堑挖方移挖做填。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cm(基床以下路堤),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
硬质岩石填筑施工前先将挖方中的大石块清理,对剩下的填料进行填料试验检测,确定填料的类别及级配情况,若满足要求直接用做填料,若不满足要求进行级配改良,当需要掺入石质颗粒时,可将大石块破碎后用做改良掺加料。施工中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路基填筑采用15t自卸汽车运输填料,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布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形,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10石质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框图”。图3-9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填料运输分层填筑碾压平地机整型测量放线检验签证是否填料选取及检验填筑试验段推土机摊平检验签证是否整型图3-10石质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准备基底处理检验签证分层填筑推土机摊平填料鉴定检验平地机整型否碾压填料筛分及级配改良否否是是填料运输检验签证整型3)路堤边坡压实为保证路堤边坡压实度要求,路堤填筑时每侧加宽50cm,碾压从路基边坡位置向中间进行,碾压遍数与路堤碾压遍数相同。4)质量检测控制
建立先进可靠精确完整有效的质量控制与检测体系,加强路基施工的质量检测控制,对所用填料、路基压实质量等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保证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参数正确,保证填料特性、工程措施及适用范围等全过程受控。A、填料种类、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试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填料土质变化时或更换取土场重新进行检验。检验数量:对细粒土每5000m3进行液塑限及击实试验一组,对粗粒土、碎石土每10000m3进行颗粒级配及颗粒密度检验一组。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试验方法检验。B、基床以下路堤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及《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关于压实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的规定。C、路基几何尺寸及偏差按照下表进行检测控制。表3-9路基几何尺寸及偏差检测控制表项次检查项目规定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中线至边缘距离(MM)±50沿线路纵向每100M用尺量5处2宽度(MM)≮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用尺量5处3横坡±0.5%每100M用坡度尺量5个断面4平整度(MM)≯15每100M用2.5M直尺检查10处1.3.3.路堑(1)土质、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路堑
路堑开挖后根据设计土石方调配方案进行调配,在填料满足路堤填筑技术条件的情况下,或经过化学、物理改良后可作为路堤填料时,移挖作填。对于多余的路堑开挖土方作为弃方,运至弃土场。采用挖掘机、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辅助作业。较平缓地段上的短浅路堑,采用不分层的全断面开挖方式;当路堑中心高度大于5m时,采用逐层顺坡开挖或纵向台阶法开挖方式。路堑开挖前,首先核对地质资料,开挖后如发现与地质资料不符,及时反馈设计和监理单位。同时做好堑顶防排水设施,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原排水系统顺接。路堑开挖过程中为保证雨水不冲刷边坡,每侧预留50cm待开挖至设计标高或平台位置时一次刷坡完成。刷坡保证边坡坡度及平整度,对特殊部位做好边坡防护工作。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及时采取措施引排,并在路堑的表面设置排水坡,以利排水。路堑开挖前对坡顶、坡面的危石、裂缝等其它不稳定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保证施工安全。路堑开挖时自下而上进行,防止出现掏底开挖。土质路堑采用“路堤式路堑”结构形式。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对路基基床厚度内地层采用工程地质调绘、原位测试、电法物探,必要时进行钻探取样等方法,进行地基土地基条件的核查与检测,根据试验结果对不能满足基床动态稳定性要求的地段,根据线路等级,按设计采取换填或其它措施进行地基加固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11土质、软质岩类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框图”。
图3-11土质、软质岩类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准备场地清理测量放样施作堑顶水沟机械开挖运输基床换填修整基床表面边坡及路基面整修路基面检查碾压、整型路堑成型否路基相关工程施工是(2)硬质岩石路堑
硬质岩石路堑,采用松动爆破的方法开挖。根据路堑开挖区岩石的岩性、产状以及开挖高度,详细进行爆破设计,严格控制装药量,爆破后达到边坡和堑顶山体稳定,基床和边坡平顺、不破碎,边坡凹凸不平处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补齐。爆破施工采用潜孔钻机钻孔,进行松动爆破,爆破施工时,纵向分段,竖向分层,逐层施工。破碎级配粒径符合A、B组填料要求后,用装载机、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至填方地段利用。光面爆破开挖边坡。挖至路堑基床表层设计标高面时,采用浅孔爆破或孔底缓冲装药,控制用药量进行光面爆破。路堑基床施工开挖至路堑堑底后,鉴别核对岩石,然后按照设计断面测量放线,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开挖修正处理。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12石质路堑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框图”。(3)膨胀土路堑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安排,膨胀土路堑施工尽量避开雨季,需在雨季施工时,设有支挡和防护结构的边坡及时安排施工,随挖随砌筑,及时封闭边坡。对于不能紧跟开挖砌筑时,边坡预留不小于0.5m厚度的保护层,待日后砌筑时一次刷坡到位。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紧随开挖进行,当前后工序衔接有困难时,暂留0.5m厚度的保护层,换填时一并开挖。膨胀土路堑施工开挖面始终保持不小于4%的排水坡,防止积水,对黏性较大,含水量较高的黏性土,适当凉干后再行开挖。图3-12石质路堑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框图
是是是否施爆区调查爆破参数设计位监理工程师审批爆破器材检查及试验检验签证制定爆破方案炮孔检查及废渣清除装炸药、雷管、导爆管起爆否场地平整敷设起爆网路炮孔堵塞解除警戒安全检查、清除瞎炮检验签证出渣钻孔报公安部门审批配备专业施爆人员材料准备设备进场设置警戒人员设备撤离优化方案爆破总结数据反馈否(4)路堑侧沟平台与边坡平台
1)边坡平台不同地层组成的较深路堑(边坡高度15~20m及以上),根据设计要求,在边坡中部或不同地层分界处,特别是土石分界、透水层与不透水层交界处,设置不小于2.0m宽的边坡平台,同时在平台上设置截水沟。在路堑开挖接近边坡平台设计标高时,及时进行边坡平台位置测放,严格控制边坡平台开挖标高,并预留0.3m厚度,人工开挖找平。对于硬质岩路堑,采用风镐或放小炮辅助开挖,人工整修成型,防止出现超挖,对于超挖部分采用M7.5浆砌片石补平。边坡平台及截水沟开挖整修完成后,按照设计及时采用浆砌片石封闭,形成排水系统,以防雨水冲刷和浸泡,出现边坡裂缝或坍塌。2)侧沟平台全线路堑地段在侧沟与堑坡坡脚之间均设置不小于1m宽的侧沟平台,土质边坡高度大于6.0m、岩质边坡高度大于8m以上或设置支挡工程地段设置2.0m宽或以上侧沟平台。路堑开挖接近侧沟平台设计的开挖高程时,及时恢复线路中心线,并对侧沟平台进行准确放样,开挖预留0.3m厚度,采用人工开挖整修,人工一次性将侧沟平台槽底及侧沟和电力电缆槽槽底开挖整修成型。对于硬质岩路堑,采用风镐或放小炮辅助开挖,人工整修成型,防止出现超挖,对于超挖部分采用M7.5浆砌片石补平。开挖整修完成后及时进行电力电缆槽、侧沟以及平台浆砌片石施工,封闭土层形成排水系统,以防雨水冲刷和浸泡路基基床。对于设置有支挡结构的路堑地段,侧沟平台与支挡结构同时进行施工。
1.3.4.基床(1)基床结构及填料基床由表层和底层组成,表层采用0.4m厚的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筑,底层采用A、B组填料填筑。表面采用10cm厚的沥青混凝土防水层。基床表层和底层的底部采用向两侧倾斜4%的横向排水坡。基床底层A、B组填料采用路堑产生的弃碴加工生产,缺A、B组填料地段集中设置A、B组填料集料场。路堤填筑高度在0.4m≤H≤3.0m,基底无PS<1.8MPa或σ<200kPa时,地基土土质符合基床底层填料要求时,清除表土,冲击压实或振动碾压达到基床底层标准后,进行基床填筑。地基土土质不满足基床底层填料要求时,基底进行换填,换填厚度为路基面至换填底不小于3.0m,且地表以下不小于0.5m,并分层碾压至设计要求的压实标准。路堤填筑高度≤0.4m,基底无PS<1.8MPa或σ<200kPa时,对基底进行处理,达到要求后,基床表层0.4m换填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2)基床底层A、B组填料填筑施工首先对基床底层下承层中线、高程、平整度、几何尺寸及压实度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基床底层填筑。
填筑前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基床底层填料用自卸汽车运到摊铺现场,根据计算好的每车料的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摊铺、碾压。已填筑完成的基床底层禁止车辆通行。(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填筑施工填筑按“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严格对基床底层进行验收,检验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级配碎石采用级配碎石拌合站集中拌制。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等细集料隔离,分别堆放。测定各种原材料的流量—开度曲线。然后按厂拌设备的实际生产率及各种原材料的设计质量比计算各自的要求流量,从流量—开度曲线上查出各个闸门的刻度,按得出的刻度试拌一次。测定其级配、含水量,如有误差则个别调整后再拌,直至达到要求。拌合生产中,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值2%左右,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摊铺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顶层用摊铺机摊铺。每层的摊铺厚度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用平地机摊铺时,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大于10m,横向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用摊铺机摊铺时,根据摊铺机的摊铺能力配置运输车,减少停机待料时间。在摊铺机或平地机后面由人工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厂拌设备的生产率、运输车辆的运量及摊铺的生产率相匹配,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在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前两遍行驶速度为1.5~1.7km/h,以后行驶速度为2.0~2.5km/h,路面的两侧多压2~3遍。
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在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保证纵向搭接长度大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大于40cm,上下两层接头错开不小于3m。施工过程中对混合料的级配、含水量进行控制,混合料拌合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级配碎石在出厂前经试验,确定合格后再运到工地,施工现场由试验员、质检员进行现场抽查。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1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施工工艺框图”。(4)路堑基床施工软质岩、强风化的硬质岩及土质路堑地段,基床表层全部换填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基床表层以下按“表3-10路堑地段基床表层以下换填表”进行换填。表3-10路堑地段基床表层换填表路线等级换填厚度换填填料适用的路基及地质条件附注200km/h以上无碴轨道0.5mA、B组填料或改良土强风化硬质岩路堑1.0mA、B组填料或改良土软质岩路堑、土质(不含膨胀土、红粘土、极软岩)路堑
1.5mA、B组填料或改良土膨胀土、黄粘土、极软岩路堑换填底部设复合土工膜图3-1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施工工艺框图是是施工准备施工放样位修整基床底层面层检验签证混合料摊铺碾压分层填筑碾压否混合料拌制处理横缝下道工序整修原材料试验位集料准备配合比设计集料试验混合料集中厂拌检验签证否
(5)质量检测控制1)基床底层A、B组填料填筑A、基床底层A、B组填料的种类、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及数量:每10000m3进行一次颗粒级配及颗粒密度试验。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B、基床底层A、B组填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及《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关于压实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的规定。2)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填筑A、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符合设计和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技术条件》的规定。每一压实层全宽采用同一种类的填料。检验数量:每2000m3抽检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粘土及其他杂质含量、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含量;其他项目每一料场抽检2次。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B、基床表层级配砂砾石的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符合设计要求。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超过2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超过2%;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6。每一压实层全宽采用同一种类的填料。检验数量:每2000m3抽检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粘土及其他杂质含量、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其他项目每一料场抽检2次。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C、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及《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关于压实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的规定。3)路堑基床A、路堑基床底层为软质岩石、强风化的硬质岩及土层时,其范围内的地基土比贯入阻力Ps值不小于1.8MPa或基本承载力σ0不小于0.2MPa。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静力触探试验。B、路堑基床底层换填时,换填深度及宽度按设计要求检验。检验数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检5个断面。检验方法:尺量,水准测量。C、路堑基床表层为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及土层时,换填级配碎石。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D、路堑基床表层换填深度及宽度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检5个断面;检验方法:尺量。(6)路基沥青混凝土防水层施工
1)施工方法本标段路基沥青混凝土主要在无碴轨道道床两侧铺设。无碴轨道段在道床施工一定距离后即安排进行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有碴轨道段在路基预压完成,沉降企稳后进行施工。沥青混凝土先在实验室内进行矿料级配设计,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摊铺沥青混凝土前,在级配碎石层上浇洒一层透层沥青,透层沥青采用标号PC-2(或PA-2)的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用沥青洒布车配合人工喷洒。透层乳化沥青洒布24小时后即开始铺筑沥青混凝土。无碴轨道段沥青混凝土采用小型摊铺机摊铺。沥青混凝土采用小型压路机压实。2)施工工艺A、矿料级配设计,测定最佳沥青用量。B、沥青混凝土拌合。C、沥青混凝土运输。运输过程中车厢板涂上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结剂。D、摊铺机摊铺后进行碾压。初压紧跟摊铺机进行,复压紧跟初压后进行,碾压长度控制在60~80m以内。E、沥青混凝土层纵缝错开15cm(热缝),横向接缝错开1m以上。3)技术措施A、加强沥青混凝土实验工作,确保矿料级配、沥青用量等指标最佳。B、沥青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的方式,保证拌合质量。
C、根据摊铺速度与沥青混凝土对温度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选用合适吨位的运输车运输,确保工程进度与沥青混凝土摊铺时的质量。D、摊铺机摊铺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进行,一般摊铺速度控制在2-6m/min。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摊铺碾压施工的工艺性参数,并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进行施工。E、在施工全过程中,沥青加热温度和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温度符合设计要求。F、施工后应严格进行检查,发现有不合格的情况应迅速处理。1.3.5.堆载预压对于设计有堆载预压要求的路段,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提前安排施工,保证预压期满足要求。在预压土分层填筑过程中及填筑完成后的预压期内,按照设计要求的频度进行详细的沉降观测,达到规定的预压时间后进行工后沉降分析,工后沉降满足控制值要求时进行卸载,然后进入基床表层施工程序。如果沉降期满路基沉降变形仍不收敛,及时与监理方、设计方以及业主方取得联系,共同协商,采取延长预压期等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使工后沉降最终满足轨道铺设要求。预压土施工工艺顺序为:铺设土工布→分层填筑预压土→放置并观测→合格后卸载。
设计有堆载预压的路段,在路基基床底层填筑碾压合格后预压土填筑施工前,于堆载预压土方的底面铺设一土工布层,以防止预压土对基床底层造成污染,同时也为预压期满后的卸载提供分界依据,防止卸载时扰动基床底层结构,保证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固性。土工布铺设时按照规范规定的宽度进行搭接,两侧折回的宽度不小于规范要求的宽度。预压土按照设计的宽度、高度分层进行填筑,并保证其顶面良好的横向排水坡度。填筑时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土,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铺,平地机配合人工整平,压路机静压,边堆土边摊平,严格控制加载速率,堆载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并保护好沉降观测设施,同时根据沉降观测数据及时调整加载速率。堆载完成后的预压期内按照设计要求的频度进行沉降监测。当堆载预压时间达到设计要求后,根据观测资料,分析确定卸载时间。堆载预压完成达到沉降控制要求后,清除预压土及土工布。卸载时用装载机装土,自卸汽车运输至弃土场,机械施工时预留30cm厚度人工清理,以防污染基床底层和破坏基床底层整体性及稳固性,最后清理土工布。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14堆载预压施工工艺框图”。堆载预压施工的各项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表3-11的规定。表3-11堆载预压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沉降、位移观测/全工点检验观察、测量2填筑速率符合设计要求全工点检验观察、测量3加压量及加压时间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水平仪、经纬仪测量,尺量,实测预压土的密度并计算各抽检段预压荷载哈大客运专线统一要求预压时间不少于12个月,具体预压时间可根据观测资料进行沉降评估。根据铁道部相关文件要求,可靠的沉降评估至少需要预压土填筑完成后6个月的观测数据,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即可卸载预压。路堤填筑具备条件时应及时进行填筑预压土,以保证预压时间。图3-14堆载预压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准备第一层预压土摊铺整平测量划定堆载预压范围预压土运输铺设土工布达到设计堆载高度达到设计预压时间,工后沉降分析符合要求卸载第二层预压土摊铺整平设置观测设施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沉降观测
1.3.6.半填半挖及不同岩土组合路基(1)半填半挖路基半填半挖路基轨道下横跨挖方与填方两部分时,挖方区分硬质岩及土质、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等,各类岩石分别采用爆破开挖或机械开挖施工。挖方区按设计坡度施工完成后,全断面同时填筑施工。填筑施工按设计要求采用合格填料,分层填筑,机械压实。当挖方区为硬质路堑时,路堑一侧路堤部分基床表层分层换填级配碎石,基床底层2.3m的范围内分层换填A、B组填料,基床以下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开挖台阶,台阶高不小于1m。如图“半挖半填断面图(硬质岩)”所示。
半挖半填断面图(硬质岩)挖方为土质、软质岩及全风化硬质岩时,挖至设计标高后,分层换填符合200km/h以上规范及设计要求的填料,按图“半挖半填断面图(土质、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施工。基床以下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开挖台阶,台阶高不小于0.6m。对边坡设计有边坡加固的,采用土工格栅对边坡进行加固。半挖半填断面图(土质、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2)不同岩土组合路基
由土质与软质岩或软硬岩互层组成的非均质路基,按设计换填深度、范围及填料要求,对换填范围内的土质或非均质陆地路基进行分层换填,挖除换填的地基土底部设4%的横向排水坡。当地基土底部以下为土质路基时加强冲击碾压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存在软弱地层地段进行稳定、变形的计算分析。不同岩土组合路基基床处理方式见“不同岩土组合路基(土质岩)”与“不同岩土组合路基(硬质岩)”。不同岩土组合路基(土质岩)不同岩土组合路基(硬质岩)1.3.7.过渡段(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1)路桥过渡段结构型式、填料要求
200km/h(开通速度)以上路堤与桥台过渡段结构型式设置如“200km/h以上桥路过渡段结构型式图”。200km/h以上桥路过渡段结构型式图Ⅰ—Ⅰ断面图过渡段长度:L=A+2×(H-0.4)(式中L为过渡段长度,H为台后路堤填高,A为常数3~5m),且过渡段长度不小于4倍桥台高,且不小于20m。过渡段路堤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且满足路基基床表层的有关要求,与桥相连接不小于L1的范围内掺入5%水泥。表层以下过渡段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掺入3%~5%的水泥。
过渡段级配碎石范围外设置倒梯形的过渡段,倒梯形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路堤采用A、B组填料填筑。过渡段与桥台结合部位设宽10c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长30cm、厚10cm、宽15cm。在渗水墙底部设直径f=100mm透水软管将渗流水排出路基以外,过渡段桥台基坑范围以C15混凝土回填。2)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填筑台后基坑混凝土机械拌制,插入式或平板振捣器振捣,达到设计强度后,按设计横向排水坡度预埋透水软管。夯填砂层与过渡段级配碎石、倒梯形过渡段A、B组填料及相邻路基同步分层填筑碾压。过渡段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由拌和站集中拌制,A、B组填料由路堑开挖弃碴或取土场取土进行级配加工,自卸汽车运输,基床以下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采用摊铺机摊铺,机械碾压,填筑层厚及压实遍数等工艺通过填筑工艺试验确定,满足各部位填筑压实质量要求及设计要求。大型压路机碾压时,压实范围保持距构造物边缘2m,以利结构物稳定安全。大型压路机压实不到位的地方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采用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壁面碾压,每层压实经检测合格后进行下一层施工。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时,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1)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结构型式、填料要求
200km/h以上过渡段结构形式按涵顶至路肩高度h≤1.5m和h>1.5m两种情况设置,分别如图“200km/h以上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h≤1.5m)”、“200km/h以上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h>1.5m)”所示。过渡段长度:L=2+2×(H-0.4)(h≤1.5m时)或L=2+2×H1(h>1.5m时),其中L为过渡段长度,H为涵洞后路堤填高,H1为涵洞顶距涵后路基地面高。当涵顶至路肩高度h≤1.5m时过渡段及其后倒梯形过渡段总长度不小于4倍路堤填高且不小于20m。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h≤1.5m)
I-I断面图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h>1.5m)当涵顶与路肩高度h≤1.5m时,在不小于过渡段和倒梯形过渡段长度范围内基床表层、涵顶及两侧各2m及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入5%水泥填筑。过渡段级配碎石范围外基床表层以下路堤倒梯形过渡段采用A、B组填料填筑。当涵顶距路肩高度>1.5m时,涵顶及过渡段填筑级配碎石。过渡段的基坑采用C15混凝土或碎石分层回填。路堑地段涵洞两侧基坑回填级配碎石,轨底距横向结构物的垂直高度小于等于1.5m时,基床表层以下至涵顶填级配碎石掺5%的水泥。如“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所示。
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对称进行。过渡段级配碎石、倒梯形过渡段A、B组填料(h≤1.5m)及相邻路基同步分层填筑碾压。填料拌和、加工、填筑、碾压成型施工方法同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填筑。横向结构物顶部填土高度超过1m后,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以保证结构物不被破坏。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首先采用用级配碎石填筑斜交部分,然后再按照设计要求设置过渡段,以减小路基与涵洞横向刚度的差异。斜交部分级配碎石与过渡段同步填筑碾压施工,靠近斜交涵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平行于斜交涵背壁面碾压。路堑与横向结构物基坑回填级配碎石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平行于涵洞背壁面碾压或小型冲击夯分层夯填施工。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15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1)路堤与路堑过渡段结构型式、填料要求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路堑时,过渡段结构型式如“路堤与路堑连接方式一”。级配碎石过渡段长度L=2+2×(H-0.4),H为堑后路堤填高。
过渡段设置为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宽度不小于1.0m。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并在堑堤过渡分界处路堑侧基床表层以下设置横向排水砂沟内置软式排水管,直径100mm。路堤与路堑连接方式一过渡段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并在不小于20m的范围内掺入5%水泥;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过渡段结构型式如“路堤与路堑连接方式二”。
路堤与路堑连接方式二过渡段设置为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宽度不小于1.0m。并在堑堤过渡分界处路堑侧基床表层以下设置横向排水砂沟内置软式排水管,直径100mm。2)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填筑硬质岩路堑台阶开挖按设计尺寸要求采用浅孔小药量光面爆破,过渡段级配碎石与路堤同步填筑、碾压施工。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土质路堑过渡段台阶开挖按设计尺寸采用机械开挖,预留20cm土层进行人工清除,确保台阶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图3-15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同时分层填筑压实下道工序倒梯形过渡段AB组填料地面平整压实结构物基坑混凝土回填检验签证过渡段水泥级配碎石基床表层上层摊铺机摊铺压实是否是检验签证否路堤AB组填料
过渡段填筑前,平整台阶地基表面,碾压密实。过渡段的填筑施工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参照路堤施工相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沿路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碾压遍数由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16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4)施工检测控制1)过渡段基底处理A、过渡段基底处理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路堤高度H<3.0m,原地面处理符合路基基床底层压实质量要求,H≥3.0m时,过渡段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地基系数K30≥60MPa/m。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加固后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其中:距路基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或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2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间1点。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B、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面的纵向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开挖台阶的高度控制在0.6m以内。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检验方法:观察、尺量。图3-16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堤堑连接处地表清理否是否是路堑部位开挖台阶、埋设透水管检验签证硬质岩路堑过渡段级配碎石路堤AB组填料
同时分层填筑压实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检验签证下道工序2)基坑回填A、基坑用混凝土回填时,回填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组;检验方法:在浇筑地点抽样成型混凝土试件进行标准养护,并进行28d抗压强度试验。B、采用碎石回填时,分层回填夯实,其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点;检验方法:动力触探试验。3)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
A、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软质、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超过10%;粘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超过2%,碎石的级配范围符合过渡段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要求。如表3-12。表3-12符合过渡段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要求表级配编号通过筛孔(mm)质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检验数量: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粘土团及其它杂质含量,大于16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含量;其他项目每一料场抽样检验2次。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B、路桥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同一产品、规格、批号的水泥,每200t为一批,每批抽样检验1组。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有关项目的试验。
C、级配碎石填筑的压实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设计要求及《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4)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A、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符合设计要求及基床以下填料要求。B、基床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符合基床以下路堤相关规定。基床底层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符合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标准要求。C、在填筑压实过程中,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且无损伤。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5)基床表层以下填料过渡段填层A、填筑过渡段A、B组填料符合基床表层以下填料的规定。B、填筑过渡段,A、B组填料压实质量符合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标准要求。C、填筑过渡段填层填料及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基床以下级配碎石的有关规定。6)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过渡段基床以下路堤、基床底层路堤填料,填筑及压实质量分别符合基床以下路堤、基床底层的规定标准。1.3.8.路基支挡结构
本标段路基支挡工程主要类型有:路肩或路堤重力式混凝土挡墙、路堑重力式混凝土挡墙等。支挡结构按结构要求适当分段,及时施工,避免长段拉开挖基。支挡结构施工前,作好上方截、排水及防渗设施;雨季施工搭设雨棚。地下水发育路堑地段,首先做好截排水措施。混凝土支挡工程采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掺合料及搅拌用水均符合规范要求。支挡结构基础基坑开挖后,认真核对地质资料,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砌筑,当与设计不符时及时反馈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以便及时进行调整。支挡结构背后的填料填筑、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1)路肩或路堤重力式挡土墙路肩或路堤重力式挡土墙墙身采用C15(C20)片石混凝土浇筑。挡土墙基坑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整修,挖基宜避开雨季,保证槽壁平整坚实,基底平顺,无积水。挡墙采用人工立设组合钢模板,集中拌合站拌制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吊车提升混凝土或合格的片石,料斗入模,分层浇筑,机械振捣,草袋覆盖,洒水养护的方法施工。沉降缝、泄水孔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做到贯通顺直,泄水孔做到内高外低,不堵塞。挡墙后按要求需设置反滤层时,反滤层随墙后填土一起填筑,材料采用中粗砂或砂夹碎石等。最底排的泄水孔下部和墙顶0.5m高的范围内设置夯填粘土防渗层。
挡墙斜基底不改缓或改陡;圬工消灭水平通缝,上下层圬工采用栽砌“石芽”咬合。挡土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及时进行墙背回填和墙背反滤层施工,填土面与墙体砌筑顶面高差不得超过1.0m。墙基沿线路方向坡度陡于5%坡度时,基底做成台阶式。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1.5时,将地面挖成台阶和进行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路基填筑。墙前基坑非浸水地段用原土回填,夯实紧密;浸水地段用7.5号浆砌片石回填,并将回填面做成不小于4%的向外流水坡度。(2)路堑重力式挡土墙路堑重力式挡土墙墙身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浇筑。土质及软质岩墙背开挖时分段跳槽开挖,并及时浇筑墙身。临时开挖边坡与墙背坡度保持一致,临时边坡如超挖、局部坍塌、掉块等,采用不低于挡墙设计指标的材料回填。挡墙施工采用人工立设组合钢模板,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吊车提升混凝土或合格的片石,料斗入模,分层浇筑,机械振捣,草袋覆盖,洒水养护的方法施工,片石用量不超过浇筑混凝土体积的25%。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和泄水孔。挡土墙墙背按图纸要求设置反滤层及隔水层。挡墙适当位置设检查梯,踏蹬钢筋为φ=16mm,步距0.2m。挡墙墙身避免水平通缝,斜基底不改缓或改陡。
雨季施工时,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挡墙基坑,以免降低地层强度指标,同时施工中尽量减少施工扰动。1.3.9.路基边坡防护(1)喷播植草1)液压喷播植草A、准备工作:喷植前先修好天沟等排水设施,修整坡面嵌补凹槽、坑洼、准备好喷植混合材料等,喷植材料随拌随喷。B、草籽选择:草籽、树种选用根系发达茎矮叶茂并适于当地成活率高的多年草种。喷播草籽含量每平方米不小于15-20g。C、试喷:大面积的喷播工程先进行试播,以得到合理的种子、肥料、农药、保水剂和营养土等的配合比。喷投物料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喷到预定坡面上忌浆材沿坡面流动。D、喷播:连续向喷射机供料;保证喷射机工作风压稳定;完成或因故中断作业时,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除干净。E、养护:在施工完毕后,进行精细的养护管理,养生期不少于30d,在养生期内,用透气农膜覆盖,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对漏喷、草籽发芽成活过稀部位进行补种或喷补。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17喷播植草施工工艺框图”。图3-17喷播植草施工工艺框图种子、肥料等混合物注水粘合剂土壤改良剂设备箱搅拌均匀均匀喷播在已处理好的坡面撒土覆盖绿化成坪养护管理开机启动开关
2)客土喷播植草客土喷播植草的施工工艺顺序为:清理坡面→钻孔打锚杆→挂网→喷射客土。客土的配方包含草种、土壤、纤维、肥料、保水剂、稳定剂。配制后的客土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厚度、酸碱度、空隙率、营养成分、水分以及耐久性。施工完毕后进行精细的养护管理,在养生期内,用透气农膜覆盖,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对漏喷、草籽发芽成活过稀部位进行补种或喷补。(2)栽紫穗槐及其他乔、灌木紫穗槐主要用于
地基处理段的坡面防护,路基边坡成形后,进行坡面清理,清除杂物后平行于路肩放,放样完成后,挖穴、栽植、施肥,并及时浇水养护,施肥采用有机肥料,铺满沟穴底部,厚5~10cm。其他乔、灌木也按上述基本方法种植。(3)土工格栅1)用于边坡补强的土工格栅用于边坡加固的双向土工格栅沿线路方向铺设,两幅搭接长度不小于0.5m;施工中铺设土工格栅时,土层表面平整,不容许有褶皱,尽量拉紧,用U型钢钉固定。谨防碾压机械直接在土工格栅表面进行碾压。铺设多层土工格栅时,其上、下层接缝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0.5m,间距满足设计要求。2)用于基底加固补强的土工格栅用于基底加固补强的土工合成材料选用强度较高,延伸率小、不易老化的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间采用密贴排放,可不搭接;铺设多层时,其上下层接缝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0.5m。土工格栅受力方向采用牢固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4)截水骨架护坡施工前先清刷坡面浮土,填补坑凹,使坡面大体平整。砌筑骨架按设计要求在每条骨架的起讫点挂线放样,然后开挖骨架沟槽,沟槽尺寸根据骨架尺寸而定;施工时先砌筑骨架衔接处,再砌筑其它部位骨架,两骨架衔接处于同一高度。自下而上逐条砌筑骨架;截水骨架、镶边、基础、边坡平台、踏步采用7.5号浆砌片石砌筑;拱型、人字型的主骨架作成槽成,用以排除地表水;在骨架底部0.5~1.0m及顶部和两侧0.5m
范围内,用M7.5号浆砌片石镶边加固。为便利养护,在适当位置设置阶梯踏步。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18截水骨架施工工艺框图”。图3-18截水骨架施工工艺框图护坡骨架骨架边坡处理挂线开挖沟槽及基础砌筑勾缝养护质量验收备料铺立体植被网+喷播植草预制C10混凝土块砂夹卵石反滤层(5)空心砖内植草护坡预制空心砖设计强度采用C15混凝土。用于坡面满铺空心砖采用边长17.5cm高5.0cm厚3.0cm;用于骨架内时空心砖采用边长15cm高5.0cm厚2.5cm。施工前修整好坡面,清除浮土,填补凹坑,使坡面大致平整;边坡满铺混凝土空心砖时,坡脚设7.5号浆砌片石脚墙、护脚基础。砌筑基础按设计要求挂线放样,基础顶面平顺,自下而上铺设混凝土空心砖;骨架处的混凝土空心砖用木桩或竹钉固定在坡面上,形成稳定的框架。边坡铺设完后,砖的空心部分回填种植土,坡面采用撒播种草或喷播植草防护。(6)浆砌片石护坡及护墙
护坡施工前清刷坡面松动土层、石块,松散部分进行夯实。局部超挖或凹陷处挖成台阶并补砌与护坡相同圬工。圬工均采用M7.5号浆砌片石,护坡厚度为0.3m;砂浆采用机械集中拌制。砌体采用坚硬、不宜风化的片石挤浆法砌筑。砌筑石块顺序自下而上进行,石块立砌,砌缝错开,石块之间镶紧,缝隙间用小石块填满。浆砌片石护墙基础埋置在路肩线以下不小于1.0米,并低于侧沟砌体表面;顶级护墙的墙顶设置墙帽,帽宽不小于2米,厚0.3m,使其嵌入边坡内0.2m,以防表水灌入墙背;浆砌片石护坡、护墙基础设置在稳固的岩层或土体上;护墙、护坡每隔2~3米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采用Ф=0.1m的PVC管,孔后0.5×0.5m范围内设卵砾石窝状反滤层,厚0.3m。沿线路方向每隔10-20m设伸缩缝一道,缝宽0.02m,缝内填塞沥青麻筋。坡面适当位置设置台阶形踏步,宽0.6m,单级高0.2m。(7)干砌片石护坡砌筑前清刷边坡,坡体大致整平,干砌片石护坡单层厚度为0.3m,双层厚度为0.6m,其下设卵砾石垫层,厚0.15m,平台采用干砌片石砌筑,干砌片石嵌入边坡内0.2m,以防表水冲蚀;干砌片石护坡表面采用M10砂浆进行勾缝,勾缝前将松动,变形处修补整平完好。片石的强度不低于30MPa。1.3.10.路基排水本标段的排水设施主要有:排水沟、侧沟、天沟、平台截水沟、集水井、盲沟、渗沟、排水管、透水管等。
排水设施的结构形式、断面尺寸、材料规格及平面位置、纵坡、铺砌厚度、平整度严格按照设计采用的截面尺寸施工,不随意更改水沟截面、位置、设置长度。砌体、混凝土所用材料(水泥、砂、碎石、钢筋)、土工合成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经检验合格用于施工。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顺畅,注意各排水工程间的顺接。施工中注意临时排水设施宜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原有地表排水系统相适应。(1)路堤排水沟、路堑侧沟、天沟、平台截水沟本标段路堤排水沟、路堑侧沟、天沟、平台截水沟均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砌缝砂浆饱满,沟身不漏水,预制混凝土块强度、尺寸符合设计要求。(2)路基线间排水路基轨道间表水汇集入集水井后,通过埋设路基内的横向排水管将水引出路基之外。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按设计要求设置,间距为50.0m;横向排水管采用φ150mm镀锌钢管或高强度耐压PVC塑料管,集水井井身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现浇,盖板在预制场集中预制,集水井与路基填筑同步施工。横向排水管在路基填筑、碾压一层后,开槽安放排水管,并对槽缝进行人工修整。(3)基床表层及护肩防排水路基基床级配碎石表层支撑层边缘至电缆槽间设4%的排水坡,支承层之间设2%的向中间横坡,表层铺设0.08m
厚的沥青混凝土防水层。沥青混凝土在无碴轨道施工一定距离后进行。沥青混凝土先在实验室内进行矿料级配设计,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摊铺沥青混凝土前,在级配碎石层上浇洒一层透层沥青,透层沥青采用标号PC-2(或PA-2)的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用沥青洒布车配合人工喷洒。透层乳化沥青洒布24小时后即开始铺筑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在拌合厂内进行集中拌合,采用较大吨位运输车运输,运输车车厢板涂上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结剂。沥青混凝土采用小型摊铺机摊铺,摊铺机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的摊铺,摊铺速度控制在2-6m/min。沥青混凝土采用小型压路机压实,初压紧跟摊铺机进行,复压紧跟初压后进行,碾压长度控制在60-80m以内。在施工全过程中,沥青加热温度和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温度符合设计要求。沥青混凝土层纵缝错开15cm(热缝),横向接缝错开1m以上。硬质岩路堑地段护肩底部铺0.05m厚的中粗砂垫层,并沿线路纵向于护肩底部每隔2.0m预埋φ0.1mPVC横向泄水孔。电缆槽采用横向排水,于外壁下部预留φ0.05m泄水孔;同时底部铺设0.04m厚的沥青混凝土防水层。(4)渗水盲沟路基横向及纵向盲沟高、宽尺寸均为1.5m,采用土工布包裹碎石,渗沟底部设置φ0.1m的PVC软式透水管,底部为M10浆砌片石基础。渗沟的出水口设置端墙,端墙排水孔底面高于排水沟沟底不小于
0.2米,端墙出口的排水沟进行加厚加固。渗沟的开挖宜自下游向上游进行,间隔开挖,随挖随即支撑并迅速回填。(5)边坡及支撑渗沟路堑边坡渗沟设置间距一般为10~15m,宽1.5m,排水层最小厚度1.0m。当为支撑渗沟时,渗沟中部采用干砌片石充填;当为边坡渗沟时,采用砂卵砾石充填,底部采用M10浆砌片石封闭,厚0.3m。边坡渗沟的排水层采用筛选洗净的卵石、碎石、砾石,若路基边坡较陡时用片石充填;排水层与沟壁间设置反滤层,反滤层采用砂砾石。渗沟顶部覆以单层干砌片石,表面用水泥砂浆勾缝。(6)排水斜孔排水斜孔孔径一般采用110mm,采用潜孔钻钻孔,钻孔仰角一般为10~15°,在孔内置软式透水管,管内充填中粗砂。孔位布置、长度可根据含水层水文地质情况而定。(7)防排水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路基采用复合土工膜进行隔水防渗时,复合土工膜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将复合土工膜绷紧,直线段高端压在低端上,曲线段外侧搭在内侧上,铺设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连接采用防水胶粘接,膜间搭接宽度不小于30cm。用作反滤材料的土工织物宜选用无纺土工织物,必须耐腐蚀、抗老化,具有较好的透水性能,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铺设前先清除表层的坚硬物,平整场地。铺设时做到松紧适度,保证土工织物的连续性、完整性。土工织物采用现场缝合连接,搭接宽度不小于
20cm。用于基床滤排水的软式透水管外观无撕裂、无孔洞、无明显脱纱,钢丝保护材料无脱落,一般外径采用100mm,各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基床换填层底部做成4%的双侧排水坡,底铺一层复合土工膜,在两侧设软式透水管,管四周用中粗砂充填。1.3.11.路基相关工程及附属设施(1)接触网支柱基础准确进行支柱基础位置的现场定测。距线路中心位置允许偏差0、+20mm,截面尺寸±20mm,埋置深度不小于设计。钻孔采用螺旋干式钻机。钻孔过程中随时检查钻孔的垂直度,其偏差不大于孔深的0.1%。成孔后采用人工清除底部松动土和浮土。浇筑桩基础的桩顶采用定型模板,以保证桩顶几何尺寸。混凝土浇筑前吊入基础钢筋笼。采用汽车起重机吊装钢筋笼入孔。钢筋笼每隔1m在周边设置4处“U型筋”,以控制保护层厚度。钢筋骨架入孔后,其顶端采用定位型钢予以支托和固定。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搅拌运输车运输。振捣采用电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当浇筑到预埋地脚螺栓高度时,进行地脚螺栓的安放,安放时按照其几何尺寸,用钢筋焊接在钢筋笼上,以保证预埋螺栓的几何位置正确。混凝土浇灌一次完成。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19接触网立柱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艺框图”。
图3-19接触网立柱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准备桩位放样钻机就位钻进设计标高下钢筋笼下串筒灌注混凝土成桩检验制作钢筋笼制作串筒试件制作平整场地原材料检测设立混凝土搅拌站、试件检测否是安放下锚钢筋检验签证混凝土拌制运送(2)电缆槽电缆槽按照设计要求的位置、形状、尺寸与路基同步施工,开挖以及安装施工中防止
破坏侧沟、侧沟平台、堑坡坡脚以及路肩,并按照设计要求做好防水施工。路基、站场的两侧电缆槽道采取集中预制,然后运至现场进行安装;桥梁地段及过渡段的电缆槽道采用现场浇筑。准确进行电缆槽道位置的现场定测,并在测放电缆槽宽度外缘挂线标出,距线路中心位置允许偏差±20mm。使用专用切割工具沿挂线位置切出一条缝隙,用小型挖掘机将电缆槽位置内的级配碎石挖到高于设计槽底标高20cm位置,其余的级配碎石采用人工挖除。采用人工对电缆槽沟进行修整,做到平整竖直。在电缆槽道内填中粗砂,将其表面摊平夯实,同时要将贯通地线的引出线取出,在铺设电缆槽时将其引至信号槽道内。使用小型吊装机械设备,将电缆槽吊装进电缆槽道沟内,吊装过程中防止电缆槽破损。人工对电缆槽逐块进行整理,确保铺设后的电缆槽平顺连接,高低水平一致顶面标高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曲线段的电缆槽道弯曲角度符合设计要求。在电缆槽道整修完成后,用水泥砂浆在槽道外侧进行浇筑,确保电缆槽与两边的级配碎石接触密实。电缆槽施工工艺参见“图3-20电缆槽施工工艺框图”。
图3-20电缆槽施工工艺框图电缆槽位置测放画线开槽槽道两侧处理填入中粗砂垫层吊装电缆槽收尾槽道人工修整施工准备槽道沟修整检验签证否否是是检验签证
(3)声屏障基础声屏障基础设置在电缆槽外侧和路肩范围以外,其施工组织安排与接触网立柱基础同期进行。基坑开挖采用专用机械设备进行,保证已完成的路基土工结构安全稳固。声屏障钻孔桩基础桩径70cm,施工时采用螺旋钻机干式钻孔,钻孔桩外露部分采用定型钢模板,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基础回填采用与路基相同填料回填密实,其回填压实标准不低于相部位路基填筑压实标准。声屏障基础施工工艺基本与接触网立柱钻孔浇筑桩基础基本相同,只是其桩径与接触网立柱钻孔浇筑桩径不同。(4)综合接地贯通地线敷设在路基基床底层中,敷设的位置位于电缆槽的正下方,距两侧电缆槽底部1m以上,在路基施工时同步完成贯通地线敷设工作。敷设采用人工敷设方式,敷设后的铜缆平直,无损伤。在路基基床底层施工完毕后,立即对贯通地线接地电阻测试,每隔500米进行一次测试,如接地电阻不满足标准要求,增设接地极,确保贯通地线上的接地电阻≤1Ω。随着路基工程的继续进行,及时整理引出线不被掩埋,在路基全部完成后引出线头露在表面,在下步电缆槽道施工时,从电缆槽底部预留孔引入信号电缆槽内。贯通地线的敷设止于桥两端处,贯通地线头直接引出路基表面,以便与桥上贯通地线进行对接。综合接地施工工艺参见“图3-21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框图”。
图3-21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框图从地线引出线接头及铜缆接续地线引出线引至信号电缆槽中否是是施工准备敷设位置测量敷设地线铜缆接地电阻测试收尾增设接地极
(5)连通管道路基级配碎石铺摊碾压完成后,开始对预埋管道的准确位置进行现场定测。同时作好管道预埋位置台帐。根据测量的位置,用白灰划出管道预埋位置,使用专用切割工具沿白灰线切出一条预埋钢管槽道,人工对预埋钢管槽道进行整修。将加工好的预埋钢管置于槽道中,2根以上的预埋钢管均在同一层埋设。在预埋钢管与路基基床缝隙填入级配碎石,用小型工具进行捣实;钢管两端口用园木封堵。区间从手孔沿路基边坡引下的预埋钢管,要求钢管与电缆槽成45°角,并与手孔联通。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3-22连通管道施工工艺框图”。(6)检查设施检查设施(检查台阶、检查梯、栏杆)随路基工程进展安排施工。有堆载预压要求的路堤地段的检查台阶,在预压结束路堤稳定后进行施工。各种检查设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置,连接牢固,外观顺直整齐,与路基边坡或挡护工程线型相协调。检查梯等检查设备所采用的杆件经试验合格后使用,杆件的涂料品种、涂刷遍数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均匀涂刷、色泽一致,保证涂刷质量,防止出现漏涂、露底、脱皮等现象。(7)防护栅栏
对进场的防护栅栏支柱、栅栏材料进行检验,合格后进行施工。施工时,按设计要求位置、深度,埋设防护栅栏支柱,支柱埋设稳固。栅栏安装牢固,不松动。防护栅栏按照设计在区间线路贯通封闭,并按规定的位置、形状尺寸设置“严禁入内”的标志。图3-22连通管道施工工艺框图管道预埋位置测量槽道修整管道周围夯实处理收尾施工准备铺设连通管道划线开槽检验签证否是(8)取弃土场1)取土场
根据设计选取填料合格的土源作为路基取土场。取土时按照设计的深度、坡度进行开挖,并结合当地土地利用、环保规划进行布置,预防随意取土或水下取土。取土时注意环境保护,取土后的裸露面按照设计采取土地整治或防护措施,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施工地段,及时施工完成配套的环保工程。另外,在取土场开始取土前首先清理表面杂物、垃圾或腐植土,同时完善取土场的防、排水系统,防止取土场雨后积水,便于施工。2)弃土场在进行弃土或弃碴时严格执行设计规定,弃土时保证路堑边坡、山体和自身的稳定,并避免影响附近建筑物、农田、水利、河道、交通和环境等,同时,及时施做与此有关的支挡防护工程。沿河或傍山的路堑开挖弃土防止弃入河道、挤压桥孔或涵洞口,造成水流方向改变加剧对河岸的冲刷。路堑开挖弃土避免在岩溶漏斗、暗河口、泥石流沟上游及贴近桥墩、台进行,并满足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及时完善弃土场的防、排水系统防止弃土场雨后积水,以便于施工。1.3.12.路基变形监测与分析(1)路基沉降变形监测
哈大客运专线铁路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路基工后沉降必须满足无碴轨道的要求。施工中要根据设计要求对沉降变形进行动态监测,构筑纵横立体监测网络,对路基本体及地基沉降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实施信息化施工,建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沉降预测、评估,达到较准确推算沉降,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路基处理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根据沉降监测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路基施工措施,分析推算路基的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结构施工和铺轨时间。工后沉降控制精度、监测系统和评估是哈大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建设的关键。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系统参见“图3-2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系统图”。图3-2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系统图”沉降板、坡脚位移边桩、监测桩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精密检测网、二等水准观测系统智能数码型元器件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桩网结构加筋(土工隔栅)应力、应变监测路基本体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校核监测)软土、松软土地基水平位移监测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系统
1)监测断面设置、测试内容及控制标准、监测元器件及精度要求A、监测断面设置根据设计要求和路基工点的特点、长度、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的数量,原则上每个工点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间距不大于50m;地质条件变化大、地形起伏大及过渡段范围内要适当加密,一般每20m布置一个监测断面,其中过渡段折角处必须布设监测断面。当路基基底或下卧压缩层为平坡时,路堤主监测断面为线路中心;当地表横坡或下卧层横坡大于20%时,在填方较高侧或压缩层较厚侧增加监测点;基底沉降监测与路堤本体沉降监测在一般路基地段监测点尽量一同布置于路基基底和基床底层顶面;同时在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填筑时,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m(满足设计要求)在距坡脚2m处设置位移边桩,控制填土速率,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小于10m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小于5mm/d。B、测试内容及控制标准路基自动化监测采用高精度智能沉降仪和水平位移计,监测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配合土压力盒、孔隙水压计、柔性位移计和无线自动化综合监测系统完成路基沉降和稳定性监测。
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要求满足下表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值的要求,桥台(涵)与路基过渡段的沉降差不大于5mm。无碴轨道路基,路基填筑完成后,至少要有6-18个月的沉降观测和调整期,经系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且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铺设无碴轨道。表3-13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值线路等级工后沉降沉降速率cm/年不均匀沉降cm/20m过渡段差异沉降形成的折角差异沉降错台cm一般地段cm桥尾过渡段cm有碴轨道200km/h1584///有碴轨道200km/h以上532///无碴轨道200km/h以上3//21/10000.5C、监测元器件及精度要求哈大客运专线变形监测元器件应具备抗干扰能力强,数据采集误差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根据施工具体情况首选对填土施工干扰小,无测杆的智能数码型监测元器件,重点观测点采用传统的数字直观的沉降板作辅助元件,对路基面观测桩的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主要监测元件技术参数指标如下表:表3-14主要监测元件技术参数指标
元器件名称量程灵敏度适用范围主要特点备注位移监测元件沉降板测量土体垂直向变形读数直观,对施工干扰大,精度一般辅助监测元件智能数码沉降计100mm0.01mm测量土体垂直向变形对填土施工不干扰,精度高,数据量大,能实现自动采集和无级传输主要监测元件智能数码分层沉降计100mm0.01mm土体分层沉降量测智能数码柔性位移计100mm0.01mm土工材料的变形测量智能数码静力水平仪100mm0.01mm沉降差监测智能数码多点位移计100mm0.01mm分层测量岩土不同层面的变形应力应变监测元件智能弦式数码压力盒6MPa0.001MPa支档结构侧壁的土体的应力测量根据需要设置智能弦式数码渗压计4MPa0.001MPa结构渗水压力或基础孔隙水压力测量智能弦式数码锚索计300MPa0.1MPa2)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地段:分别在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3个点,采用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
路堑地段:对厚层土质、全风化层路堑,红黏土和膨胀土路堑,花岗岩全风化路堑,浅挖路堑(挖深≤3.0m)分别于路堑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3个点,采用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3)路基本体沉降监测在路基本体内设置沉降监测系统。当路基采用A、B组填料填筑时,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埋设于线路中心的路基基床表层底部,一个监测断面设一个测点。当路基采用A、B组填料填筑时,各监测断面设置单个监测点;当路基采用改良土填筑时,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分层沉降计分层埋设,分层厚2.0~3.0m,分别于基床表层底部、基床底层底部设置;当路基填高大于6.0m时,在基床以下路基填土中增加一监测点。路基成形后,采用钻孔成孔后埋设沉降计。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线路中心及较高侧左(或右)线外侧3.1m处分别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监测,一个监测断面设2个测点。4)基底沉降监测路堤填筑前,分别于路堤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线路中心及较高侧左(或右)线外侧3.1m处)除预埋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进行监测外,每隔一监测断面增设沉降板进行校核监测,各断面设置1~2个监测点。路基填筑前埋设。5)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土层、全风化层厚度≥10m(软土、松软土厚度大于6m)地基,一般每隔50m
设置一处深层沉降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采用高精度智能型串联式分层沉降计,于路基中心地基中设置,分层沉降计布设间距2.0~3.0m。每个监测断面设1个测孔。路基填筑前,采用钻孔成孔后埋设沉降计。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线路中心及较高侧或压缩层较厚侧的左(或右)线外侧3.1m处分别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设2个测点。6)软土地基水平位移监测软土、松软土路基地段,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m在距坡脚外2m处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监测,以控制软土地段的填土速率。各监测断面设2个测点。7)测量频度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监测一次,暂时停止施工期间,前两天每天监测一次,以后每三天测试一次。填筑施工完成后至铺设无碴轨道期间,前十五天内每三天监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监测一次,第三十天后每十五天监测一次,雨后加密监测。无碴轨道铺设后至试运营期间每月监测一次。施工时应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调整监测频度。8)沉降评估路基施工至设计标高(有预压土方时至预压土方的顶面)后,先持续监测不少于6个月时间,根据6个月监测的数据,绘制“时间—填土高—沉降量”
曲线,按实测沉降推算法或沉降的反演分析法,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值以及后期沉降速率,并初步分析推测最终沉降完成时间,确定铺轨时间。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工期要求,验证、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如评估结果表明沉降还不能满足无碴轨道的要求时,报请设计研究确定调整措施。进行“监测—评估—调整”循环。实测沉降推算:利用实测数据推算最终沉降的方法有双曲线法、三点法(对数曲线法)、沉降速率法、星野法及修正双曲线法等。复合地基选用沉降速率法、双曲线法;等载(或超载)排水固结选用三点法(对数曲线法)、双曲线法。沉降的反演分析推算:利用先前实测沉降曲线进行反演分析,修正地基设计参数,并重新进行沉降计算,再由实测沉降验证,经过多次循环分析计算,预测工后沉降量。(2)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哈大客运专线建设标准高,要求快速、安全、舒适,为了避免边坡变形、失稳、坍塌的病害发生,路堑边坡的安全稳定是施工和营运的基本和关键,对边坡的变形、应力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施工和营运的重要手段。根据边坡类型、边坡高度、边坡工程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条件(层面、节理、裂隙等岩层结构面和风化程度)、地下水发育状况、边坡可能坍塌变形和支护结构的特点等因素,本着“有效、固本”
的工程加固措施,主要针对下第三系、白垩系、元古界板溪群风化破碎软岩高边坡,二迭系、石炭系及泥盆系风化破碎软硬互(夹)层路堑高边坡,尤其是存在不利结构面或地下水发育地段,对深路堑边坡建立边坡位移监测系统,采取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及时分析评价与预测预报。1)边坡地表位移监测观测桩法:建立射线网法观测网,沿边坡或滑坡纵向每隔30-50m设置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分别于路堑边坡的路肩、桩(墙)顶平台、边坡平台及堑顶外5.0、10m设置观测桩。各工点分别于边坡可能破坏的范围外30m设照准点和置镜点。采用经纬仪测量,以监测施工中边坡的稳定状态。位移计法:选择代表性工点,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高边坡或不良地质边坡进行,沿边坡或滑坡纵向每隔30-50m设置监测断面,分别于路堑边坡的桩(墙)顶平台(第一级边坡平台)、最高级边坡平台设置智能数码多点位移计,边坡成型后,钻孔成孔埋置(尽量为水平孔,孔深应至稳定地层一定深度内),每个工点按设计设置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1-2个监测孔。2)深部位移监测大型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和土质、软质岩路堑边坡高超过25m(存在顺层、滑面等不利结构面时为20m),进行深部位移变形监测。边坡成型后,在边坡平台钻孔成孔埋置(尽量为竖直孔,孔深应至稳定地层一定深度内),设置智能数码多点位移计,精确测量岩土层内部水平位移或变形。每个工点按设计设置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1~2个监测孔。3)桩(墙)背土压力监测
当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和土质、软质岩路堑边坡设置桩板墙或高档墙时,选择各工点代表性位置于桩(墙)后埋设压力盒,以监测土压力的大小及变化。选用智能弦式数码压力盒,设置间距为15~20m,断面方向设置于桩(墙)土压力最大作用点附近。4)地下水渗流监测当边坡地下水发育或存在渗流影响时,进行地下水渗流监测,采用渗压计,在监测边坡段范围(各工点)选取1~2处,埋设渗流计进行地下水渗流监测。5)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高填方或陡坡填土地段边坡土工格栅加筋补强,分别于路堤两侧边坡(边坡中部、地面以上2~3m处)的土工格栅设置智能数码柔性位移计,对土工格栅的拉伸或压缩变形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4个点。路堤基底铺土工格栅加筋(特别是低路堤,地基采用桩网结构加固)时,分别于路堤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左右线中心至坡脚中间点附近的桩间土或桩顶处分别设置智能数码柔性位移计,对土工格栅的应力应变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3个点。6)测量频度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边坡稳定性和施工进程等因素,对施工过程和施工后的一定进期进行长期监测,初步拟定监测周期为1年。7)高边坡监测的设置原则边坡的变形监测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下列3种情况应进行边坡位移监测:
A、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B、软质岩高边坡,易浸水软化的软质岩及软硬互层路堑,边坡高度≥20m时;当存在顺层现象或受构造影响结构面发育,发育不利结构面,边坡高度≥15m时;C、土质高边坡,边坡高度≥15m时。8)边坡变形的评估边坡变形控制应满足各类支护结构形式的验收标准,边坡稳定性验算应满足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各类监测警戒值,应根据当地工程经验采取类比法和监测资料的分析、归类总结确定,随着监测工作的深入,可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条件下的边坡变形评价、边坡稳定性、边坡质量的综合评估方法和控制指标。1.4.施工技术措施路基工程以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满足设计对路基各部分提出的技术要求;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按照成熟工艺组织机械化施工,达到各部位压实标准要求;控制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主体结构质量实现零缺陷;箱梁运架、相关工程施工确保路基的稳固、安全;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测试方法为基点,制定各环节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1.4.1.组织技术培训、技术交底
施工前,依据路基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文件、验收标准,对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有针对性的组织技术培训,使全体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工程内容、特点、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安全措施、工期要求,确保工程按照设计施做到位。施工准备阶段,结合工程主要技术条件、水文地质特点、路基工程主要技术标准及相关设计规定、路基土石方调配及相关设计、路基支挡结构及加固防护设计原则和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路基修建对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影响及采取的相应措施、主要技术方案及施组安排要点等,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分层次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做到心里有数,有的放矢,从而保证施工质量。1.4.2.科学计划、合理安排、精心组织为保证路基工程连续、有序、均衡地进行施工,实现质量、工期、安全诸项控制目标,开工前,及时编制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路基重点(控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路基各类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针对由结构决定的施工顺序、由关键设备决定的程序及配套机械化工艺流程,在数种方案中,选择工艺程序最短、施工效率最高、质量安全最有保证的工艺方案,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认真付诸实施。1.4.3.加强测量、试验监测工作测量工作认真执行“双检制”,全标段布设精密控测网,用于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及施工控制测量。对施工测量控制网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贯通、复核测量,保证其准确性、可用性和满足精度要求。
路基工程按照试验及监测要求设置经国家计量部门认证合格的试验室,对监测仪器设备及时进行自检和送检,并定期由有相应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校核标定,保证其准确性和满足精度要求,从而保证检测试验结果的准确性。1.4.4.地质核查施工准备阶段,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勘察资料,按照规范要求,采用原位测试、电法物探,必要时采用地质钻机钻探取样等方法,针对标段内地质情况,特别是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地段,对地面情况核查和检测,补充地质灾害专项调查,进一步查明岩溶塌陷、顺层软土等对线路经过区域的现状影响,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现状、预测、综合分析,提出减灾防灾的有效措施。1.4.5.路基沉降变形、路堑高边坡变形控制措施(1)路基沉降变形控制按设计要求埋设对施工干挠小,无测杆的智能数码型监测元件,编制监测数据管理软件,利用计算机实现数据的自动管理与存储,基本实现初步分析功能。设置精密控制网,用以作为辅助元器件的重要观测点沉降板、路基面观测桩的沉降变形观测,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察精度不低于1mm。路基变形监测分阶段进行。路基填筑期间,主要监测地基沉降及路堤坡脚边桩位移,控制填筑速率;路基填筑完成后,自然沉落期及堆载预压期的变形监测,直到工后沉降分析可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为止。利用实测数据推算最终沉降量目前使用较多的有修正双曲线法、三点法等,根据工点具体情况,视拟合程度的优劣,选择与工程实际情况较为吻合或接近的方法推算最终沉降量,工后沉降量及沉降速率。
(2)路堑高边坡变形控制按照设计要求对自然、人工边坡的变形、应力状态进行监测、分析、控制,实施边坡地表位移、深度位移监测、预应力锚索锚固力监测、桩背土压力监测、地下水渗流监测,根据当地工程经验采取类比法和监测资料分析、归类总结确定各类监测警戒值,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条件下的边坡变形、边坡稳定性、边坡质理的分析办法和控制标准。1.4.6.为达到路基填料标准、压实标准所采取的措施(1)开展填料施工设计基床以下路堤、基床底层、基床表层、过渡段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施工前,对设计取土场及利用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施工过程中,对进场填料进行复查和试验,在此基础上开展填料施工设计工作,确保填料种类、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以试验数据分析改良土物理性质(颗粒级配、塑限、液限、塑性指数、击实试验参数)的变化、强度和水稳性的变化特点。A、B组填料集料经破碎、筛分后,进行粒径、级配、细粒含量试验分析。采用硬质岩石及不易风化的软质岩的碎石填筑基床以下路堤时,块石类填料的粒径不大于15cm,且级配较好。碎石类作为基床底层填料时,粒径不大于10cm,且级配良好。
采用级配砂砾石填筑基床表层时,其颗粒的粒径、级配符合铁道部现行标准规定及设计要求;级配曲线接近圆滑,某种尺寸的粒径不过多或过少;与上部道床及下部填土之间满足D15<4d85的要求;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粘土团及有机质含量、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及塑性指数符合铁道部现行标准规定及设计要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基床表层时,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符合《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与上部道床及下部填土之间满足D15>4d85的要求;粒径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小于30%;级配碎石材料性能中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洛杉矶磨耗率、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粒径小于0.5mm的细颗粒的液限及塑性指数符合《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认真进行原材料分级、配合比的确定及室内击实试验,并在进行填筑工艺试验的基础上组织集中供应、规模生产。(2)保证达到压实标准采取的措施基床以下路堤、基床底层填筑前,选取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量的控制范围、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施工机械和施工组织,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再进行路基填筑施工。基床以下路堤、基床底层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
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路堤沿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分层填筑厚度根据填筑机械能力,填料种类和要求的压实度,通过现场工艺确定,填料摊铺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平地机进行整平,填层面无明显的局部凹凸,做成向两侧横向排水坡。当填料为改良土或含细粒成分较多的粗粒土填料时,严格控制填料的含率在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内。压实顺序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压、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各碾压机械的行使速度不超过4公里每小时,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拉长度不小于2米,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40厘米,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米。基床表层施工前做好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备料工作。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卵石、石屑或砂砾等集料分别堆放。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采用场拌法施工。大面积摊铺前,根据初选的摊铺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合理级配、施工含水率范围、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和施工组织,试验段长度不小于100m。基床表层填筑前验收基床底层。检查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基床表层的填筑按“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基床表层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摊铺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顶层用摊铺机摊铺。每层的摊铺厚度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用平地机摊铺时,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大于10m
,横向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用摊铺机摊铺时,根据摊铺机的摊铺能力配置运输车,减少停机待料时间。在摊铺机或平地机后面由人工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整形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用平地机摊铺的地段,用轮胎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暴露的潜在不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平和整形。碾压时,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碾压,最后静压收光。直线地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小于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0m。横向接缝处填料翻挖并与新铺的填料混合均匀后再进行碾压,并注意调整其含水率,纵向避免工作缝。碾压后的基床表层外形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局部表面不平整应洒水补平并补压。已完成的基床表层的采取措施控制车辆通行,并做好路基表面的保护工作,防止表层扰动破坏。严禁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1.4.7.路基相关工程施工、箱梁运架梁保证路基整体稳固及安全的技术措施(1)路基相关工程施工保证路基整体稳固及安全的技术措施接触网支座基础在路基填筑到相应高程且沉降稳定后,采用螺旋钻机干钻成孔,灌注混凝土施工。电缆槽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采用机具切缝,小型机具开挖法施工。电缆槽就位后采用水泥砂浆灌缝,保证路基整体质量。
综合接地、连通管道、试验预埋元器件等在路基填筑至相应高程后,按设计位置铺设或专用工具切缝后铺设。接触网支座基础、声屏障基础、电缆槽、综合接地、连通管道、试验预埋元器件等一次施工,预埋合格,避免返工开挖,保证路基安全稳固。(2)梁板运架作业确保路基稳定、运架作业安全进行本标段部分梁板采用运架法施工,运梁车荷双线整孔梁板沿路基进行,其对路基的作用荷载远远大于列车荷载。为确保路基稳定、运架作业安全进行,采取如下措施:运梁车招标时,要求投标人提供设计院对梁板运架通过地段路基,特别是软土、松软土地基路堤、陡坡路基、半填半挖路基、基床处理路基边坡地基稳定性检算资料。梁板预制厂运梁道路及路基引入连接线与路基同步进行地基处理,同步填筑,压实标准执行与相部位路基相同的标准。梁板运架前完成“路基评估”规定程序。运梁车一般严格按路基面几何中心往返运行,在路基面上以灰线标出轮辙线,并按“验标”要求设置测点分别进行地基系数K30、变形模量Ev2、动态变形模量Evd及孔隙率n值检测,分析运梁车对基床表层扰动程度,并据以制定运架作业完成后基床表层整修方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泥土路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
- 某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 市政工程路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
-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8.doc
- 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 路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 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
- 路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
- 编制六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含桥涵).doc
-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交底.doc
- 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 CJJ44-9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 路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如皋车站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