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50 KB
- 4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第二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宁夏特莱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三月·兰州1
1、总论1.1项目背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了促进靖远县工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保证靖远县城市总体规划全面实施,靖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经多次考察和反复论证,决定建设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第二处理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靖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宁夏特莱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第二处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函见附件1)。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拟建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按照环评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编制出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查。1.2项目概况项目概况见表1.2-1。表1.2-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第二处理工程建设单位靖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靖远县县城西北方向约10公里处的糜滩乡碾湾村新1号沟内建设规模设计处理生活垃圾量153t/d,占地面积76590m2,总库容82万m3,有效库容70万m3,设计使用年限10a。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2980.7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549.43万元,占总投资的51.99%。工作制度项目定员14人,采用单班工作制度,年工作365天1.3评价标准1.3.1环境质量标准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中二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1.3-1。15
表1.3-1环境空气中质量标准值(摘录)单位:mg/m3标准项目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NO20.240.120.08TSP——0.300.20PM10——0.150.10SO20.500.150.06⑵声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3-2。表1.32声环境质量标准值单位:Leq(dB)类别昼间夜间26050⑶水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具体值见表1.3-3。表1.3-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单位:mg/L污染物名称PHCODcrBOD5氨氮DOAsHgⅢ类标准值6~9≤20≤4≤1.0≥5≤0.05≤0.0001污染物名称锌铜镉铅Cr+6总磷粪大肠菌群(个/L)Ⅲ类标准值≤1.0≤1.0≤0.005≤0.05≤0.05≤0.2≤100002)地下水质量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具体值见表1.3-4。表1.3-4地下水质量标准(mg/l,PH除外)项目标准值项目标准值PH6.5~8.5挥发酚≤0.002总硬度≤450硝酸盐(以N计)≤20硫酸盐≤250亚硝酸盐(以N计)≤0.02氯化物≤250氰化物≤0.05高锰酸盐指数≤3.0汞≤0.001氨氮≤0.2砷≤0.2氟化物≤1.0镉≤0.01铜≤1.0六价铬≤0.05锌≤1.0铅≤0.0515
1.3.2污染物排放标准⑴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设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噪声标准限值见表1.3-5。表1.3-5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昼间夜间7055⑵施工场界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对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具体值见表1.3-6。表1.3-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单位:mg/m3项目监控点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二氧化硫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0氮氧化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0⑶运营期垃圾场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详见表1.3-7。表1.3-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等效声级LAeq:dB类别昼间dB(A)夜间dB(A)26050⑷生活垃圾填埋场场界恶臭污染物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1中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1.3-8。表1.3-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序号污染名称单位浓度限值1NH3mg/m31.52H2Smg/m30.063臭气浓度无量纲20⑸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及甲烷排放控制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相关要求。1)甲烷排放控制要求:①填埋工作面上2m以下高度范围内甲烷的体积百分比应不大于0.1%。②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采取甲烷减排措施;当通过导气管道直接排放填埋气体时,导气管排放口的甲烷的体积百分比不大于5%。15
2)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置污水处理装置,生活垃圾渗滤液(含调节池废水)等污水经处理后执行表1.3-9中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表1.3-9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序号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1色度(稀释倍数)40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2化学需氧量(CODCr)(mg/L)100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3生化需氧量(BOD5)(mg/L)30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4悬浮物(mg/L)30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5总氮(mg/L)40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6氨氮(mg/L)25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7总磷(mg/L)3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8粪大肠菌群数(个/L)10000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9总汞(mg/L)0.001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10总镉(mg/L)0.01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11总铬(mg/L)0.1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12六价铬(mg/L)0.05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13总砷(mg/L)0.1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14总铅(mg/L)0.1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⑹填埋场机动车辆噪声执行《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1495-79)标准,见表1.3-10。表1.3-10机动车辆允许噪声单位:dB(A)车辆种类车辆最大允许噪声级不大于载重汽车8t≤载重量≤15t893.5t≤载重量≤8t86载重量≤3.5t84轮式拖拉机(60马力以下)86⑹固体废物: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场址选择、污染控制、运行管理和监测及封场环境保护要求。1.4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4.1环境空气⑴评价工作等级15
本项目主要废气污染物为H2S、NH3,根据工程分析中污染物H2S、NH3的源强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技术要求,采用估算模式SCREEN3进行估算,估算结果详见表1.4-1。表1.4-1大气估算模式计算结果无组织面源排放污染物名称污染物排放速率面源参数C(mg/m3)Pmax(%)高度(m)长度(m)宽度(m)H2S0.001kg/h22421400.060.349NH30.002kg/h22421401.50.028本项目H2S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0.349%<10%,NH3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0.028%<10%,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确定评价工作分级方法(见表1.4-2),确定本项目评价等级为三级。表1.4-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判表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它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⑵评价范围根据项目厂址周边自然及社会环境状况,以及敏感点的分布情况,确定本次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是:以垃圾填埋区为中心,边长为5km的矩形区域。具体评价范围见图1-1。1.4.2地面水环境⑴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废水主要为少量垃圾渗滤液,经渗滤液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用于周围荒山绿化,废水不外排,据此,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由于本项目不向当地地表水体排放污水,本次地表水评价重点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渗滤液处理的可行性分析。⑵评价范围地表水现状调查和评价范围为黄河断面:填埋场对面排洪沟入黄河口上游500m至下游1km范围。15
1.4.3地下水环境⑴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在施工及运营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建设项目分类,本项目属于Ⅰ类建设项目。①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根据《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第二处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项目场地位于黄土塬上,土层组成较简单,场地内地层由第四系风积层及第三系基岩组成,按岩性自上而下分别为黄土状粉土和砂岩,单层厚度在0.5~32.5m,渗透系数在9.12×10-6cm/s~1.29×10-5cm/s之间,且分布连续、稳定,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为“中”。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见表1.4-3。表1.4-3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强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中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95%,便于实现工厂化;厌氧发酵工艺,有机物分解缓慢,周期较长,占地面积大,工厂化生产困难,还有蚊蝇孳生、污水四溢,易造成二次污染。堆肥处理技术在无锡、杭州、武汉等城市垃圾处理中已取得较好效果,并为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建议推广使用。但堆肥质量有待提高及较好解决堆肥销路,是影响该工艺能否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⑶焚烧法焚烧法是将垃圾作为固体燃料送入焚烧炉或专门焚烧设备,在高温(800℃~1200
℃)条件下,可燃成份经过燃烧反应,放出热量,转化成高温燃烧气和性质稳定而量少的固体残渣。燃烧气可作为能源回收利用,残渣直接填埋,细菌及腐源菌被彻底消灭,恶臭气体和有机废气被高温分解,因此具有快速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可减容80~90%)的优点,为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焚烧法对垃圾组份的热值有一定要求,据深圳引进日本三菱公司垃圾焚烧炉(150t/d×2)的运行情况,要求垃圾的低位发热值大于3300KJ/kg时才能充分自燃。它的技术装备要求较高,建设与运行费用也较高,比较适合于大城市与技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我省,特别是靖远县经济与技术条件欠发达,垃圾中可燃成份少,热值不足,目前不宜采用。5.1.2垃圾处理方法比较选择垃圾处理方法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受垃圾成份、基建投资、技术可靠程度、运行费用及处理的二次污染等诸多因素影响,表5.1-1为三种处理方法的比较。表5.1-1垃圾处置方法比较表项目内容方法卫生填埋焚烧高温堆肥技术可靠性可靠、有一定经验可靠可靠,有一定经验操作安全性较好、注意防火、防爆好好选址较困难、要考虑地理条件,防止水系受污染,一般远离市区可靠近市区建设较易,需避开居民密集区,气味影响半径小于200m,运输距离10~15km占地面积大小中选用条件范围广、无严格要求要求热值大于4000kj/kg垃圾中可降解有机物含量大于40%最终处置无残渣需作处理,占初始量15%左右非堆肥物需作处理,占初始量50%左右产品市场有沼气回收的填埋场,沼气可作发电热能或电能易为社会使用,经济效益好视农作物品种和产品效益资源化意义部分有有无或少资源利用恢复土地或再生土地资源,回收部分物资分选时可回收部分物资作农肥和回收部分物资地表水污染可采用防止污染的方法无采取措施可无影响地下水污染可采取防渗措施无可能性小大气污染可用导气、覆盖等措施烟气处理不当时有一定的污染有轻微气味土壤污染填埋场区域无需控制堆肥的有害物质管理水平一般较高较高单位投资少高中等
以上三种处置方式发展到今天,都已形成了较为成熟可靠的技术工艺路线和完备的成套设备,卫生填埋是最早出现的技术工艺,其低投资、低运行费用,易于运行易于管理,以及对垃圾的无选择性,使其长期处于首选和主流的处置方法。近年来新型防渗漏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导流、导气技术的发展,使卫生填埋得以广范的应用。焚烧和堆肥处置方法是旨在于垃圾处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技术,两种方法适用于有机成份含量高、有效可利用成份多的垃圾,相对于卫生填埋其一次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高,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其优点在于使垃圾处置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缺点在于对垃圾有机成份要求严格,二次污染需有效控制,一次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管理水平高,在我国中南沿海地区有所应用,在我国特别在中西部地区仍然以卫生填埋为主,以我国国情及地域特点,在将来很长时间内,卫生填埋仍是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技术手段。5.1.3垃圾处理方式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对垃圾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总体来讲,靖远县生活垃圾比较适宜采用卫生填埋方法处理,原因有:⑴靖远县城地处黄土高原,有天然沟壑可供利用,该区黄土层较厚,覆盖粘土来之方便,填埋场建设较容易,具备填埋的基本条件。⑵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填埋后产生的气体与渗滤液较少,该区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容易引起周围大气环境与水环境的恶化。⑶卫生填埋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上马快、运行管理简单,污染程度小,一定时期内可达到无害化要求。靖远县尚属经济落后地区,财力有限,采用卫生填埋法投资最省,比较切合本地实际情况。⑷卫生填埋工艺符合国情及靖远县县城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政策。甘肃省建设厅2000年10月下发的《甘肃省城市垃圾处理指导意见》甘建城(2002)306号中明确规定:除兰州市可综合考虑外,全省其它城市近期生活垃圾处理应确定为卫生填埋为主,有条件的可考虑高温堆肥的技术路线,所有县城一律采用卫生填埋。由此可知,利用沟壑采用卫生填埋处理城市垃圾,是一种投资最省、环保效果较好的处理方法,该方法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因此,选用卫生填埋处理垃圾工艺是可行的。5.2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5.2.1垃圾收集和清运过程中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⑴
垃圾清运工作须当天完成,及时清运,从而保障了减少垃圾恶臭的孳生以及蚊蝇的滋生。⑵运输车辆和收容垃圾容器要经常冲洗,保持外观整洁。⑶建设单位应合理安排运输时段,避开交通运输高峰,把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⑷从垃圾收集点至填埋场运输车辆必须密闭,对运输汽车密闭构件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⑸运输道路特别是在道路沿线有居民区路段,要设置一些绿化隔离带,增加吸声滞尘效果;同时车辆行驶中要做到文明行车,车辆经过居民区时,应减速慢行,以降低噪声和扬尘的影响。5.2.2填埋场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5.2.2.1废水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拟建垃圾填埋场工程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清污分流与防洪措施;②防渗措施;③渗滤液的处理。这三部分内容在工程分析章节中已作具体介绍,不再赘述,这里仅作合理性分析。(1)清污分流与防洪措施可行性①截洪、排洪体系为确保填埋场区防洪安全,拦截及排放周围山坡及填埋场坡面的地表径流,减少渗入垃圾填埋场的水量,从而减少垃圾渗沥液的产生量,在工程措施上采用截洪沟和阻水埂组成的场区防洪系统。由该项目可行性报告,垃圾填埋方案是从沟里向外起填,故宜采用分段建截洪沟,这将最大可能地减少场外径流进入场区,以达到减少渗滤液量的目的,评价认为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详细制定分区填埋实施的计划,实行分区截洪,并与总体截、排洪设施相衔接,适当加大防洪设施投资,保证工程安全。②对填埋场内径流的收集和处理方案的评价和建议场内径流:指已铺设HDPE膜衬垫的填埋区内地表径流,主要包括降雨在作业面上形成的径流,其中含少量垃圾碎屑和泥砂,由作业层面的截洪沟收集引出,经沉淀池沉淀后排入下游地表水体。地下水自HDPE膜衬垫底部盲沟DN250HDPE花管引出。为减少雨水渗入垃圾层,应限制每日的垃圾填埋作业面积,及时用渗水性小的土壤覆盖,使表面排水坡度大于6%。
本工程垃圾填埋采用按作业单元层层覆土碾实填埋作业方式,垃圾碾实密度0.84t/m3,当日填埋完成后以30cm厚粘土覆盖封闭,并碾紧压实。这种填埋方式使填埋体具有较高的压实程度,具有多层次的封存防渗透作用,可防止外界水分的注入,减少渗滤液产生量。作业区和作业平台地面径流水的集排水系统:每一填埋层至少有2座集水井同时运行,水通过排水涵管流入设有格栅的沉淀池,再排入排洪明渠。实践表明,场内径流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泥沙和垃圾屑,进行单独收集并采用沉淀池和格栅进行处理是合适的。(2)防渗措施及渗滤液收集系统可行性分析①防渗层该垃圾填埋场属沟谷型填埋场,由于拟建垃圾填埋场场地不具备自然防渗要求,工程采取人工防渗措施。本垃圾场防渗工程包括沟底水平防渗和两侧山坡垂直防渗。防渗采用二布一膜进行防渗,防渗膜采用1.5mmHDPE膜,土工布采用600g/m2、200g/m2二种规格的土工布。目前垃圾场人工防渗技术已比较成熟,工程采用的HDPE防渗膜为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渗透系数可达2.6×10-19cm/s,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实践证明可有效防止垃圾渗滤液下渗污染地下水。②渗滤液导排、收集垃圾渗滤液的收集系统应能有效的导排垃圾渗滤液,避免垃圾堆体内积水,以利于垃圾填埋物的压实与填埋后的稳定。垃圾渗滤液的收集系统包括渗滤液导流层,渗滤液收集管和导气竖井等。a.渗滤液导流层填埋区底面和坡面按设计要求的坡度整平后,能有效的保证防渗层的质量和渗滤液的导排效果,库底整平后铺设防渗结构层(见前),在防渗层结构中的300mm厚卵石层为渗滤液导流层,渗滤液导流层铺设的卵石粒径15~35mm。b.渗滤液收集管渗滤液收集主管(De355HDPE管)按整平后的场地沿南—北方向布置在场区中部,渗滤液收集支管(De315HDPE管)与收集主管成60°夹角,布置间距为35m
,所有渗滤液收集管的坡度与场区底部平整坡度一致。渗滤液收集管布设于渗滤液导流层的盲沟之中,与竖向导气井一起构成渗滤液收集的管网系统,渗滤液经过收集主、支管的收集、导排,最后排入填埋区南部的污水调节池中。c.竖向导气井为了便于渗滤液的收集与导排,平面上布置了竖向导气井,竖井为直径1.0m,间隙5cm的钢筋网,内衬土工布,用碎石填充。石笼中间布设De250HDPE垂直排液导气花管,其作用是对气体产生向上和对渗滤液产生向下的导排作用。主钢筋骨架与每层垃圾填埋高度(包括日覆盖土)2.7m相同,随填埋高度向上逐层接高。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经竖向导气井下渗到库底导流层,通过渗滤液收集管进入污水调节池。③渗滤液贮存本工程垃圾渗滤液经过收集系统的收集与导排,最后汇入污水调节池贮存,根据垃圾渗滤液产生量预测,考虑渗沥液处理站事故检修等因素,设计连续20天降雨贮存量,确定本工程渗滤液调节池容积1000m3,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渗结构,调节池兼做事故池,以便事故状态下可将收集储存渗滤液。(3)渗滤液处理措施选择及可行性分析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2011年后所有已建和新建垃圾卫生填埋场必须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将渗滤液处理后达标排放。本项目可研设计建设渗沥液处理站一座,将渗滤液处理达标后用于垃圾场作业洒水降尘和绿化,不外排。在渗滤液处理站故障或旱季停机时,产生的渗滤液收集在调节池,待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后再行处理达标后回喷垃圾场降尘,不外排。渗滤液处理站具体设计如下:①设计规模根据前述章节关于渗滤液产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际,本工程渗滤液处理站设计规模确定为30t/d。②设计进水水质根据同类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设计、建设及运行经验,确定本项目渗滤液处理站进水水质见表5.2-1。表5.2-1渗滤液处理站设计进水水质
项目CODcr(mg/L)BOD5(mg/L)SS(mg/L)NH3-N(mg/L)TN(mg/L)PH浓度≤20000≤8000≤1000≤2000≤25006~9③设计出水水质出水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确定本项目渗滤液处理站出水水质见表5.2-2。表5.2-2渗滤液处理站设计出水水质项目CODcr(mg/L)BOD5(mg/L)SS(mg/L)NH3-N(mg/L)TN(mg/L)PH浓度≤100≤30≤30≤25≤406~9④渗滤液处理工艺a.本项目的水质特点填埋场按照填埋气组成等参数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好氧阶段,导气管中引出的气体主要为空气,此时产生的渗滤液COD浓度较高,氨氮浓度较低,可生化性较好;第二阶段为酸化阶段,垃圾堆体中以酸化反应为主,填埋气主要为氮气、二氧化碳、氢气,渗滤液水质与第一阶段类似;第三阶段为不稳定的产甲烷段,堆体中厌氧产甲烷菌开始逐渐成为优势菌种,甲烷气体的比重开始上升,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开始下降,相反由厌氧分解蛋白质等含氮物质产生的铵盐开始上升,渗滤液的可生化性下降;第四阶段为稳定的产甲烷阶段,填埋气主要由二氧化碳和甲烷组成,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已经比较差,易于生化的有机物急剧下降,以挥发性有机酸VFT(VFC)表示;到最后一个阶段即结束阶段,垃圾中的有机物已经分解殆尽,此时的渗滤液已不具备可生化性。其中渗滤液可生化性较好的前三个阶段时间较短,只有三至五年,便进入了第四个阶段,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逐年下降,直至有机物含量降至零。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渗滤液水质将完整经历所有5个阶段,水质变化极大,要求渗滤液处理系统既可以处理前期浓度高可生化性好的渗滤液,亦可处理三五年后浓度低但可生化性差的渗滤液,保证系统出水稳定达标。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渗滤液处理站工艺选择两级DTRO工艺。b.工艺流程垃圾渗滤液经调节池收集后进入原水罐,在原水罐进水水质调整后即可进入
DTRO系统进行水与污染物质的分离,经两级反渗透处理后,清水达标排放,浓缩液进入浓缩液储池进行回灌处理,两级DTRO的回收率约为75%(电导率小于20000us/cm)。在该工艺中,两级DTRO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污染物质与清液的分离,污染物质随浓缩液重新回到垃圾填埋场,污染物质的最终去除、稳定及矿化主要依赖于垃圾填埋场的消纳能力。渗滤液处理工艺方框流程见图5-1,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高程图见图5-2。图5-1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图c.渗滤液处理效果分析反渗透膜对各项污染物都具有极高的去除率,出水水质好,两级DTRO处理工艺完全可以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要求,本项目设计的渗滤液处理站去除效果见表5.2-3。表5.2-3渗滤液处理站各工艺段去除效果预测表工艺段项目SS(mg/L)CODcr(mg/L)BOD5(mg/L)NH3-N(mg/L)TN(mg/L)PH一级DTRO进水≤800≤20000≤8000≤2000≤25006-9出水≤8≤800≤320≤140≤1756-8去除率≥99%≥96%≥96%≥93%≥93%--二级DTRO进水≤8≤800≤320≤140≤1756-8出水0≤56≤22.4≤14≤17.56-8去除率≥99%≥96%≥96%≥90%≥90%--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30≤100≤30≤25≤406-95.2.2.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1)垃圾填埋气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废气防治措施主要是针对垃圾填埋气体,具体措施如下:①垃圾填埋严格按作业单元逐层覆土碾实填埋,对填埋垃圾做到日覆盖。②本工程填埋气气体导排系统在填埋气可利用之前,采用自然导排方式,即将导气管直接伸出封场覆盖层以上至少2m,并且在管口安装耐燃管帽,采用电子监控器,对排出的气体须定时监测,当竖井中甲烷气体的含量接近1.25%时,应点燃废气进行排放处理以防爆炸。③各生产单元的建筑物设置良好的通风、排气口与相应的设施,以防止可燃气体在建筑物内集聚而引起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发生。④为了防止粉尘污染,垃圾堆放区、填埋区、场内道路应及时洒水防尘,场内路面及垃圾堆放场地应以沥青或水泥地面封闭。⑤垃圾收集、清运应配置专门设施,设置专门收集容器、减少或尽量缩短垃圾在转运站积压时间,以避免垃圾的扩散和蚊蝇孳生及恶臭气体的二次污染。(2)扬尘污染控制对策加强收集管理、严格收集、倾倒等操作程序,减少倾倒扬尘的产生,同时改善操作工人的劳动保护条件,减缓倾倒扬尘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填埋场的粉尘是一个面源,据某垃圾填埋场实测,作业区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比其边缘的粉尘浓度高,最大超标倍数达5倍(按国家大气质量三级标准评价)。控制粉尘污染的措施,国内外的经验,均采取在非雨天喷洒水,喷洒次数和水量宜结合当地具体条件,由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掌握,把握的原则是不影响填埋作业,同时又能达到最佳的控制粉尘的效果。洒水的场所主要是作业区、土源挖掘装运场所、进场和场区道路。此外控制对填埋场区域外的粉尘污染,值得重视的一项措施是对出场车辆必须进行冲洗。5.2.2.3噪声污染控制对策⑴设备选型时尽量选购低噪声设备,从源头上控制高噪声产生。
⑵加强对高噪声设备管理和维护。⑶做好厂界附近植树绿化工作,种植高大乔木等以形成隔音树带,即达到了美化环境目的,又增加一道隔声屏障。⑷选择合理垃圾运输路线,尽量选择对居民、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影响最小、路线最短的路线;并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间。控制进出车辆的数量,运输车辆在村庄附近行驶时应限速,做到尽量不鸣笛,以减少运输道路交通噪声对沿线村庄居民的影响。5.2.2.4垃圾处理场卫生防疫及动物危害控制对策由于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因此在堆放过程中如不控制会有大量蚊蝇滋生,同时还会引起虫害和鼠害,除此以外,垃圾场也会引鸟、犬等动物前来觅食。在我国一些城市的垃圾堆放场地,由于垃圾随处倾置和不采取任何卫生措施,蚊蝇随处可见,老鼠肆虐,垃圾场成了重要的疾病传染源。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如下措施对策,以防止各种动物危害和疾病传播。⑴设有专用喷洒杀虫药剂和喷药车,辅以人工的喷药筒等。根据蝇类的种类和不同生长期配制对环境无害的有效灭蝇药剂,达到填埋区内苍蝇密度控制在10只/(笼·日)以下的卫生要求。⑵要求做到当日填埋的垃圾当日覆盖(用粘土)压实的操作要求,达到卫生填埋的目的,以控制鸟、鼠类觅食导致病菌病毒的扩散。⑶禁止拾荒者进入垃圾场随意翻捡垃圾。5.2.2.5垃圾防飞散设施可行性分析为防止垃圾飞散,填埋区下风向需设置垃圾防飞散网,工程设计飞散网高2米,飞散网可随填埋高度的增加而移动,该飞散网可有效防止垃圾飞散。5.2.2.6绿化及绿化带防护设施工程应对填埋场周边进行绿化,绿化具有净化空气、维持大气组成成份的平衡,吸收有害气体(SO2、CL2、NH3、HF、H2S等),吸滞烟尘和粉尘,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等功能,林带中的许多植物本身具有分泌杀菌的能力,实验证明,有林地与无林地的地方,其空气中含菌量可相差100倍,林带对有害气体的削减率可达40~60%,因此采取防护林带绿化措施后可以形成绿色屏障,降低恶臭气的影响。
绿化不仅可美化环境、改善垃圾场外貌,同时草地还可吸滞灰尘和有害气体,杀死病菌,根据垃圾处理场布置,垃圾填埋场的绿化提出如下建议:①在垃圾坝下游及库区四周设立宽为10m的绿化带,并且在进场道路两边种植行道树,绿化带以臭椿、侧柏等高大乔木为主。②由于垃圾场的特殊性质,绿化树种的选择决不能照搬一般城市绿化,在树种选择上,除考虑美化效果外,还必须考虑树种在防火、吸尘、杀菌等方面的作用。5.3填埋场封场措施当垃圾填埋场各分区单元填埋至预定高度后,及时进行封场。本工程封场覆盖层采取下面作法:在0.2m厚日覆土层上铺一层0.3m厚碎石透气层,上面再铺一层土工布,其上再铺0.3m厚封场粘土层,其次再铺一层0.5m厚自然土层,最上层是0.2m厚营养土层,封场后覆盖表面种植浅根植物,绿化环境。封场后封场顶面形成10%的平整斜坡,部分雨水将通过封场顶坡面汇入坝顶排水沟内,再通过外坝坡排水沟最终排到填埋场外;部分雨水则通过封场顶坡面直接汇入填埋场周围截洪沟内并最终排向填埋场下游。填埋场终场是填埋场运行管理重要环节之一,工程提出终场工程措施必须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的要求。5.4垃圾填埋场复垦土地复垦和绿化是填埋场设计施工、运行和封场后均要重视的一项工作,国务院于1988年11月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根据该规定的要求,土地复垦工作责任明确。因此,本评价认为填埋场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①设计应对填埋场的复垦做出总体规划,提出实施的要求,填埋场最终覆土应考虑复垦和绿化的条件。②施工过程中的弃土应统一安排,考虑施工完成后的复垦和绿化用土。施工完成后,应在宜绿化场地及时种植草皮或树木。③土源区在取土完成的区域应及时分期进行绿化。④填埋场的最终覆土的区域,应及时分散进行绿化,宜先种植草皮,待稳定后进行复垦造地,或做其他用地。根据卫生填埋的规定,最终覆土层一般需要65~80cm的厚度,如果种植浅根植物,还应加上15cm的营养土,若种深根植物时,还应加厚营养土,总覆土厚度应在1m以上。填埋场作其他用途时,则按该用途的要求,由用户自行作必要的处理。
5.5垃圾场运行要求⑴填埋作业应分区、分单元进行,不运行作业面应及时覆盖。不得同时进行多作业面填埋作业或者不分区全场敞开式作业。中间覆盖应形成一定的坡度。每天填埋作业结束后,应对作业面进行覆盖;特殊气象条件下应加强对作业面的覆盖。⑵填埋作业应采取雨污分流措施,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⑶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控制堆体的坡度,确保填埋堆体的稳定性。⑷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检测防渗衬层系统的完整性。当发现防渗衬层系统发生渗漏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⑸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检测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有效性,保证正常运行。当衬层上的渗滤液深度大于30cm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疏导措施排除积存在填埋场内的渗滤液。⑹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检测地下水水质。当发现地下水水质有被污染的迹象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发现渗漏位置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⑺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并根据场地和气象情况随时进行防蚊蝇、灭鼠和除臭工作。5.6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⑴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封场系统应包括气体导排层、防渗层、雨水导排层、最终覆土层、植被层。⑵气体导排层应与导气竖管相连。导气竖管应高出最终覆土层上表面100cm以上。⑶封场系统应控制坡度,以保证填埋堆体稳定,防止雨水侵蚀。⑷封场系统的建设应与生态恢复相结合,并防止植物根系对封场土工膜的损害。⑸封场后进入后期维护与管理阶段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应继续处理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和填埋气,并定期进行监测。6、公众参与调查
6.1目的和意义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一种必要形式。公众参与是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项目评价范围内公众及相关团体对项目的认识程度,让公众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实施后有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保障项目在建设决策中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公众参与调查,促使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更加完善、合理,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建成后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6.2调查范围及对象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的范围涉及到工程影响区内不同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结构的公众,尽可能做到从各个方面获取不同的反映情况。6.3调查方法及内容6.3.1调查方式和内容⑴第一轮公众参与调查第一轮公众参与调查于2013年11月1日在《白银日报》公告了拟建工程的情况(详见附件),征求公众对该项目建设的意见。⑵第二轮公众参与调查根据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本项目第二轮公众参与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开展。2013年11月10日,在项目区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待参与者填写后收集归类整理,经过统计分析,了解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同时,与工程所在地的相关单位进行了访谈,了解管理部门对本工程的看法和意见。⑶第三轮公众参与调查第三轮公众参与调查在靖远县政府网站(2013年12月30日)向公众公告了拟建工程的情况(详见附件),主要内容包括:⑴工程概况;⑵环境影响评价结论;⑶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⑷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联系方式;⑸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及公告截止日期;并向周边群众告知本项目建设内容和环评报告结论等相关情况,并告知索要环评报告简本的联系方式。同时,在项目区张贴公示,公示现场照片如下:6.3.2公众参与调查对象
该项目调查的主要对象为项目区内的部分村民、技术人员、干部、自由职业者等,调查表的发放为不同阶层、职业、性别及年龄的公众,尽可能做到从各个方面获取不同的反映情况。6.3.3公众参与调查内容为了解评价区内公众对项目的态度,我们针对本工程建设内容及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一般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不仅方便参与问卷调查的公众回答,也便于我们更好的统计分析项目区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公众中,从年龄分布看,小于30岁的占51.95%,30~45岁的占45.45%,46~60岁及以上的占2.6%,被调查公众中以中青年为主;从文化程度看,初中及以下程度的占1.3%,高中以上程度占98.7%;调查问卷调查的公众主要是项目所在地周边的干部,文化程度较高。心所占比例分别为:85.71%、14.29%、0.0%;②您是否了解靖远县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认为了解、一般了解、不了解的所占比例分别为:68.83%、29.87%、1.30%;③您对靖远县城区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是否满意,认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9.74%、35.06%、5.19%;④您认为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是否有必要,认为非常必要、必要、可有可无、没有必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7.92%、16.88%、3.90%、1.30%,公众比较支持项目的建设;⑤您认为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认为生态破坏占40.26%,大气污染占32.47%噪声污染占33.77%水质污染占27.27%固体废弃物污染占44.16%景观破坏占31.17%;⑥您认为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对靖远县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公众均认为有促进作用;⑦您认为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第二处理工程场址选择是否合适,认为合适、基本合适、不合适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0.52%、19.48%、0.0%,公众均认为合适;⑧您是否同意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第二处理工程在该场址建设,认为同意、不同意、无所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0.00%、0.00%、0.0%,没有人反对。6.4.3公告反馈情况
本次公告发布主要在周边企事业单位公示栏张贴公告及政府网站发布公示,在发布公告期间没有任何公众打电话或以其它方式发表对项目建设的意见或其它建议。6.5环保义务监督根据甘肃省环保局对公众参与调查的要求,我们从所调查的公众中选择以下2位公众,要求建设单位聘请其作为该建设项目的环保义务监督员,随时对该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进行义务监督。环保义务监督员名单见表6.5-1。表6.5-1项目环保监督员情况表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苏学刚男32本科靖远县西大街马根昌男38高中靖远县糜滩乡胜利村7、结论与建议7.1结论7.1.1项目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该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类别中的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类项目,所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7.1.2项目与靖远县发展规划的符合性靖远县环境保护规划是建设比较完善、标准的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逐年改善区域环境卫生质量。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靖远县的整体规划,项目建成后将对开发区改善投资环境及环境卫生质量有积极作用。7.1.3项目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综合场址比选内容,拟选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第二填埋场场址特点如下:·拟选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第二填埋场场址位于靖远县县城西北方向约10公里处的糜滩乡碾湾村新1号沟内,交通便利,且满足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靖远县城及周边乡镇水源为黄河水,位于县城上游,该场址在县城水源地下游,距离黄河4km以远,远离城市供水水源;·靖远县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靖远县县城西北方向,处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该场址距离城区较远,周围环境封闭,不会对城区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填埋场场址所处环境封闭,填埋场周围3500m范围之内无居民居住,不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拟建场址周围没有自然保护区,也没有文物古迹存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和封场后都将做相应的绿化和生态恢复,所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存在也不会对自然、生态造成危害。综合分析,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第二填埋场场址确定为靖远县县城西北方向约10公里处的糜滩乡碾湾村新1号沟内是可行的,拟选场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要求,场址区域不属于“规范”中明确要求的不应设立场址的地区。7.1.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为充分了解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委托白银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3年9月5日~2013年9月12日对评价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TSP污染现状:各测点TSP日平均浓度范围在0.033~0.362mg/m3
之间,各监测点环境空气中TSP日均浓度有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为0.207。SO2、NO2污染现状:SO2日平均浓度范围在0.005~0.010mg/m3之间,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标准要求(0.15mg/m3);NO2日平均浓度范围在0.002~0.025mg/m3之间,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标准要求(0.12mg/m3);说明环境空气质量SO2、NO2污染较轻,监测区环境空气SO2、NO2尚有一定的容量。NH3、臭气浓度污染现状:NH3各测点1小时平均浓度为未检出,均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20mg/m3)。臭气浓度未检出。综上所述,SO2和NO2在各监测点的日均浓度监测结果单因子指数均小于1,TSP各监测点的日均浓度存在超标现象,NH3小时值未检出,臭气浓度未检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⑵水环境质量现状在黄河共布设2个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统计结果显示,各监测项目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⑶声环境质量现状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可知,区域昼间、夜间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要求。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均为荒草地,无其他土地利用类型。7.1.5环境影响分析⑴拟建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第二处理工程距最近居民区——碾湾村居民区3.5km,经预测分析,由导排管排出的填埋气低空排入大气环境后,CH4及恶臭气体NH3、H2S等经稀释扩散后,对碾湾村的环境空气质量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⑵在正常情况下,垃圾渗滤液产生量为24~49m3/d,本工程垃圾渗滤液经过收集系统的收集与导排,最后汇入污水调节池贮存,根据垃圾渗滤液产生量预测,考虑渗沥液处理站事故检修等因素,设计连续20天降雨贮存量,确定本工程渗滤液调节池容积1000m3,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渗结构。本项目可研设计建设渗沥液处理站一座,靖远县渗滤液处理站规模按照30m3/d
计。将渗滤液处理达标后用于垃圾填埋场作业过程洒水降尘。在渗滤液处理站故障或旱季停机时将渗滤液进行回灌垃圾处理,在污水调节池中设置潜污泵,在库区东侧沿库区边界设置渗滤液回灌管线,每60m设置回灌井一座。垃圾场辅助生活区废水产生量3.6m3/d,由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于填埋场区周围绿化。辅助生活区年产生6.0吨生活垃圾由本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⑶垃圾填埋场按现代化卫生填埋处理场要求设计,采用人工防渗结构,建有与之配套的填埋释气和渗滤液收集系统,备有截洪沟防洪工程,在正常情况下,垃圾渗滤液不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⑷项目环境风险因素主要有,渗滤液突然增加,系统集水系统失效和填埋区防渗层断漏导致渗滤液外排污染地下水质,填埋区废气引发爆炸以及消毒措施不力引发环境卫生问题等。项目应加大防止水污染和防洪工程投资,强化风险事故防范措施,杜绝渗滤液事故排放。7.1.6公众参与本项目采取的发放调查表、网站公示、张贴公告3种形式份三次进行了公众参与,公众意见调查表明,100%的公众对该项目持赞成态度。公众认为本项目对改善靖远县环境有积极作用,是个服务于老百姓的好项目,应尽快建设。7.1.7综合结论靖远县城区生活垃圾第二处理工程是为解决靖远县城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市容整治环保配套工程。该项工程符合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工程的建设意义重大,且十分迫切。工程建设与运行中,应严格按工艺技术路线及规范要求,确保环保资金的到位和各项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保障措施的真正落实,从环保角度而言,项目建设是可行的。7.2建议⑴为消除降雨季节雨水占用库容影响渗滤液的有效收集,建议渗滤液调节池在雨季简易加盖,降低渗滤液外溢风险,确保填埋库安全运行。⑵垃圾填埋场应规范垃圾填埋作业程序,制订相应的风险应急与响应对策方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保障垃圾处理的正常运作。
⑶为防止电池等危险废物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加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逐步做到垃圾分类收集,在各垃圾投放收集点、垃圾桶处设立电池等危险废物专用收集设施,加强宣传教育,县城各办公、居民点住宅区张帖垃圾分类收集宣传资料。8、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联系方式建设单位:靖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系人:欧尔钰
联系电话:0943-环评单位:宁夏特莱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系人:崔骁联系电话:邮箱:@qq.com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广场南路邮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道里区宏福禽类屠宰加工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x
- 年产3万吨氟盐产品、500吨sf6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3年
- 云南省临沧市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综合发展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13年,高频直缝焊管、热浸锌钢管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3
-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白银市湛峰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马铃薯报告书全本
- 2013,某某纳米氧化锌及综合回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绝缘材料及水溶性水剂产品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11年新光能产品制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磷酸铁钒锂离子电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3
- 废矿物油回收利用及油 水烃混合物收集处置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年产1000吨甲基柏木酮、300吨甲基柏木醚、100吨乙酸柏木酯及1500吨麝香-t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4年
- 年产10万立方米中密度人造竹质纤维板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某某源头生态保护堤防加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贵州省安顺市安顺市平坝区特驱种猪繁育基地(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3)
- 某某福旺畜牧有限公司祖代母种猪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3年
- 贵州省安顺市贵州云上刺梨花科技有限公司刺梨深加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