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4.50 KB
  • 39页

采用国产大型航天炉粉煤气化技术生产硝基复合肥循环经济示范推广项目_环境影响报告书

  • 3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采用国产大型航天炉粉煤气化技术生产硝基复合肥循环经济示范推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8 一、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1)项目名称: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国产大型航天炉粉煤气化技术生产硝基复合肥循环经济示范推广项目(2)建设性质:扩建(3)建设地点:厂址位于开封县兴隆乡,开封黄龙产业集聚区,距开封市中心12km,距开封县城边缘2km,厂址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2.项目背景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晋开集团”)是2008年中国500强企业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晋煤集团”)在山西境外的第一家煤化工控股子公司。企业注册资金19213万元人民币,其中晋煤集团持股比例为71.94%。公司现有在职员工两千余人,其中高、中、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0余人。为认真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促进节能减排重大共性技术产业化,针对目前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带来的排放物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现状,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循环经济为核心,突出循环技术专用设备国产化示范作用,采用先进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开展先进煤气化成套工艺产业化示范推广,晋开集团拟建设采用国产大型航天炉粉煤气化技术生产硝基复合肥循环经济示范推广项目,提高煤化工产业竞争力。示范装置项目充分体现先进煤气化工艺节能技术及重大装备国产化在化工行业内的引领性和先进性,发挥工艺示范和典型带动作用,节能效果显著;适用于从褐煤到无烟煤的多个煤种,真正实现原料煤的本地化;实现对“废液、废气、废渣”的综合利用;发挥航天先进煤气化技术专用设备国产化推广的示范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38 本项目是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国产大型航天炉粉煤气化技术生产硝基复合肥循环经济示范推广项目,本项目以晋城粉煤为原料,采用先进的HT-L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同时,利用先进、节能、环保的气体净化技术、氨合成技术及尿素、硝酸、硝铵、硝基复合肥加工技术及相关辅助设施和公用工程设施,装置能力为合成氨60万吨/年,尿素40万吨/年,稀硝酸2×27万吨/年,浓硝酸10万吨/年,硝铵2×20万吨/年、硝基复合肥60万吨/年,本项目总投资336811万元,实施后年销售收入288730.00万元,年税后利润50650.48万元。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效果显著,年可实现节能量折合28万吨标准煤,能够提高煤化工产业竞争力。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为我国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循环技术专用设备国产化推广、先进洁净煤气化工程及产业化推广奠定基础,在我国煤气化技术创新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3.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拟建工程主要产品及建设规模、生产规模见表1。表1拟建工程主要产品及建设规模、生产规模表序号产品名称规格现有工程拟建工程全厂备注建设规模生产规模建设规模生产规模建设规模生产规模1液氨NH3≥99.9%60506060120110现有工程8.4万吨为最终产品,拟建工程全部为中间产品2尿素N≥46.3%2×4052404012092主产品2.1中颗粒尿素N≥46.3%2×4052//80522.2大颗粒尿素N≥46.3%//4040404038 3稀硝酸折100%27272×27548181中间产品4浓硝酸97.2%~98.2%1010105.762015.76主产品5硝铵N>34%202040406060主产品5.1多孔硝铵N>34%2020202040405.2工业硝铵N>34%//202020206硝基复合肥总养分(N+P2O5+K2O)≥40%//60606060主产品7硫酸98%40.6043/0.725241.3295副产品4.拟建工程经济技术参数拟建工程经济技术参数见表2。表2拟建工程经济技术参数序号名称单位参数值备注1总投资万元3368112占地总面积m2135.4万3环保投资万元19158为新增环保投资,占总投资5.7%4职工人数人752均为新增人员,其中管理人员35人5年工作日数天333年8000小时,每天三班,每班8小时(和现有工程相同)6年销售收入万元288730.0正常年份7年均税后利润万元50650.48生产期平均38 8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17.659投资回收期(税后)年7.64含建设期10建设期年35.本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本项目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见表3。表3本项目项目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项目装置名称特征与现有工程关系主体工程装置合成氨装置粉煤加压气化采用国产航天炉煤加压气化工艺新增一氧化碳变换采用宽温耐硫变换工艺酸性气体脱除采用低温甲醇洗工艺将原料气中的CO2、H2S脱除原料气精制采用液氮溶解CH4、CO进行原料气精制压缩及氨合成采用合成气及循环气二合一蒸汽透平驱动离心式压缩机一组。采用低压氨合成工艺,操作压力18MPa,能力60万吨/年38 尿素装置生产规模40万吨/年,采用改进型CO2气提法工艺新增稀硝酸装置生产规模2×27万吨/年,采用双加压法工艺新增浓硝酸装置生产规模5.76万吨/年,采用硝酸镁法工艺新增硝铵装置生产规模2×20万吨/年,采用加压中和法工艺新增硝基复合肥装置生产规模60万吨/年,采用西班牙INCRO公司技术新增公用工程给水系统采用黄河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经柳园口引黄闸引出黄河水后,在柳园口灌区北干渠设闸开口引水,供水量每日不低于9万吨。拟建工程完成后全厂需水量为6.32万m3/d,可满足需要依托现有工程循环水系统共设2个循环水场:1#循环水场供尿素、硝酸、硝铵及硝基复合肥装置用水,循环水量19020m3/h;2#循环水场供合成氨工艺装置及公用工程循环用水,循环水量47361m3/h新增脱盐水站全厂设计制备二级脱盐水900m3/h,冷凝液精制300m3/h依托现有工程排水系统全厂实施清污分流。拟建工程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水进入回用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淡水回用,浓水与生产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与锅炉排污水、脱盐水站排水一起排至惠北泄水渠;后期雨水经清净雨水系统排至惠北泄水渠依托现有工程供电系统拟用两路110kV电源,引自大学变电站和兴隆变电站。厂内设110/10.5kV总变电站和10.5kV新增38 供热系统拟新增2台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各车间废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并入相应蒸汽管网使用新增储运工程备煤气化及锅炉用煤由汽车运入厂区后,堆放在总面积37100m2的两个煤棚,总贮煤量210000吨。原料煤送入磨煤及干燥系统制成粉煤贮存于粉煤贮仓中煤场、煤棚依托现有工程,磨煤及干燥系统单独新建石灰石颗粒贮存气化所用的石灰石颗粒,由槽车运进厂后气力输送至气化装置的石灰石仓中贮存依托现有工程氨库设置10000m3液氨罐2台,采用低温常压储存,操作温度为-33℃,装车及使用前需升温加压后储存在1台1000m3加压氨球罐中新增尿素成品库散装尿素设5280m2散库1座,储存量为9600吨。袋装尿素设4950m2袋装库1座,整体工程储存量共2760吨,储存天数1天散库单独建设,袋装库与现有工程合用稀硝酸罐区面积3590m2,稀硝酸储量共5400吨,其中现有工程储量1800吨,拟建工程储量3600吨与现有工程合建浓硝酸罐区面积2190m2,浓硝酸储量共3700吨,其中现有工程储量2500吨,拟建工程储量1200吨与现有工程合建甲醇储罐位于低温甲醇洗装置区,甲醇储量20m3新建38 硝酸铵仓库面积1480m2,硝酸铵储量1000吨单独建设硝基复合肥仓库面积9900m2,硝基复合肥储量9900吨新增综合仓库3层,建筑面积3960m2,主要用于储存辅助原料、备件等与现有工程合建环保工程锅炉烟气治理采用低氮燃烧技术,2台锅炉各设1套SCR脱硝装置和袋式除尘器,共用1套氨法脱硫装置,同时新增一根烟囱新增在线自动监测仪厂总排放口安装一套COD、氨氮在线自动监测仪,锅炉袋式除尘器进口和烟囱出口安装一套SO2、NO2、烟尘在线自动监测仪,共3套厂总排放口COD、氨氮在线自动监测仪依托现有工程,锅炉在线自动监测仪新增火炬火炬系统最大处理气量为350000Nm3/h,高度80m,直径为0.8m依托现有工程,不新建灰渣场厂区设临时灰渣堆场,面积为12400m2,四周设置防风网依托现有工程,不新建回用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800m3/h,采用过滤、二级反渗透工艺处理全厂清净废水依托现有工程,不新建终端水处理采用A/A/O/O工艺,处理规模为11000m3/d,主要处理全厂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依托现有工程,不新建38 事故水池为保证任何突发事件时企业均能实现不向外界排放污染水,现有工程已考虑设置7000m3的事故水池,兼作前期雨水池和消防废水池依托现有工程,不新建煤输送、破碎、筛分过程除尘煤运输皮带密闭,在产生粉尘的单元设有袋式除尘器新建6.政策相符性分析拟建工程已在河南省发改委备案,拟建工程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及设备均不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淘汰和限制类目录内;拟建工程原料为山西无烟煤,气化采用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工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1350号)相符,并符合《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发改产业[2011]635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化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通知》(豫政〔2009〕67号)和《河南省化工项目环保准入指导意见》(豫环文〔2011〕72号)等要求。拟建工程符合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表4拟建工程政策相符性分析序号政策要求内容拟建工程政策相符性1-拟建工程生产规模、工艺及设备均不在该目录淘汰和限制类内,与该政策相符。38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1350号)“积极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以间歇气化技术为主的化肥行业”;禁止核准或备案“采用固定床间歇气化”。拟建工程煤气化技术采用先进的航天炉粉煤气化工艺,与该政策相符。3《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对合成氨实施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拟建工程合成氨为中间产品,全部进入下游产品中。另外根据开封市政府文件,将开封永大化工有限公司、开化磷肥厂2家企业原有的13万吨/年合成氨产能供给拟建工程使用(见附件13),符合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的要求,且拟建工程为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推广项目,因此与该通知相符。另外晋开集团已将老厂整体搬迁列入发展规划,搬迁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目的。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拟建工程不属于暂时38 发改产业[2011]635号)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禁止建设以下项目: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对合成氨和甲醇实施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提高竞争力。禁止建设的项目;且开封市政府对拟建工程出具了产能置换的文件,符合通知要求。5《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化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通知》(豫政〔2009〕67号)附件2河南省化工产业技术进步目录第一类第4条:大型粉煤气化技术拟建工程属该通知中的先进技术,与通知相符。6《河南省化工项目环保准入指导意见》(豫环文〔2011〕72号)相符,具体见下表表5与《河南省化工项目环保准入指导意见》相符性分析一览表项目要求内容拟建工程与其相符性政策与投资化工项目的建设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拟建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类项目应符合准入条件和集中布局的要求。拟建工程位于开封黄龙产业集聚区,符合园区入驻要求。38 新建化工项目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额(主要是工程投资,不含土地费用)须在3000万元以上,且不得分期投入;其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项目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额须在5000万元以上。拟建工程为改扩建,不属于意见中对投资有限定的项目,且总投资较大,为336811万元,符合投资要求。对排污总量已超过控制指标或已无环境容量的区域,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化工项目。对确需建设的,应按主要污染物总量等量替代原则,先行关停淘汰落后的产能。拟建工程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符合总量替代原则。厂址选择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应有合理的排水去向。符合产业集聚区或专业园区主导产业和规划环评要求的新建及异地改扩建项目,应进入产业集聚区或专业园区。拟建工程选址符合《开封县总体规划》(2011-2020)、《开封黄龙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09-2020)、《兴隆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废水排入惠北泄水渠。在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禁止建设化工项目。项目厂址不在要求的禁建范围内。涉及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化工项目,不得在黄河、淮河干流及其它具有集中式饮用水供水功能的河段两侧1.5公里内建设。严格执行环境防护距离的规定,涉及防护距离内环境保护目标搬迁的,应制定可行的搬迁方案,落实搬迁资金。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有一环境敏感点,已制定搬迁方案。38 清洁生产化工建设项目须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满足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项目建设须符合相关化工企业设计规范,项目设计单位须符合相关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的规定。拟建工程可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满足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建设可符合相关化工企业设计规范,项目设计单位符合相关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的规定。鼓励技术工艺提升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拟建工程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化工企业应优化工艺及装备,优先采用高效、节能、低污染的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严格控制无组织排放。拟建工程采用先进工艺及设备,并严格控制无组织排放。污染防治化工项目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规范化建设技术先进、可靠的环保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必须同时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要求。拟建工程设计有技术成熟可靠的污染防治设施,可满足污染物达标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含高毒害或生物抑制性强、难降解有机物的化工废水应设置必要的处理单元;废水经企业内部处理达标后,原则上应进入周边集中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废水经厂内污水站处理达标后排放。化工企业工艺废水管线及厂内污染区地面应进行防渗、防腐处理,不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拟建工程拟将对废水管线及厂内污染区地面进行防渗、防腐处理,具有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措施。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尾气,不得以无组织形式排放,应建设废气收集、处理装置。拟建工程有毒有害的工艺尾气,采取成熟有效的治理措施处理,不以无组织形式排放。企业应对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危险废物应按照国家及河南省关于危险废物的管理规定进行贮存、转移,实现安全处置。拟建工程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可实现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可按照相关规定实现安全处置。38 环境风险防范涉及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的企业,应配备事故状态下防止污染事件的围堰、防火堤等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以及事故应急物品、设备,事故废水、初期雨水、消防废水必须有足够的收集、处置设施,不得直接向外环境排放。拟建工程设计可满足该条要求。化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并与区域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实现联动。按规定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项目编制有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并按规定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其周边安全防护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拟建工程设计可满足该条要求。7.厂址可行性分析拟建工程厂址位于开封县兴隆乡,开封黄龙产业集聚区,距开封市中心约12km,距开封县城边缘约2km,为规划的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国产大型航天炉粉煤气化技术生产硝基复合肥循环经济示范推广项目用地。根据拟建工程特点,评价将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厂址周围敏感点分布及卫生防护距离内敏感点搬迁可行性、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环境风险评价结论和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等多方面对厂址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找出制约厂址的主要环境因素,突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厂址与开封县总体规划的相符性按照《开封县总体规划》(2011-2020),拟建工程用地位于晋开化工区,为三类工业用地,符合开封县总体规划。(2)厂址与开封黄龙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相符性38 根据《开封黄龙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09-2020),黄龙产业集聚区共划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综合加工区、农产品加工和现代物流区、晋开集团区。拟建工程位于黄龙产业集聚区的晋开集团区,属三类工业用地,符合《开封黄龙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09-2020)。(3)厂址与兴隆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符性根据《兴隆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拟建工程用地属建设用地,满足开封县兴隆乡的土地利用规划要求。(4)厂址与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的相符性开封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是黄河水,黄河水从黑岗口水闸进入黑池进行一级沉淀,然后经连接水渠进入柳池进行二级沉淀,再经引水渠和引水管道引入市内,一部分直接供化肥厂和火电厂使用,一部分进入开封市自来水公司一水厂和三水厂做饮用水源经处理后供应城市自来水。开封县城居民生活用水由开封市自来水公司一水厂供应,该水厂位于开封市区东部,水源来自柳池。拟选厂址位于距开封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外围8.5km处,不在当地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之内,符合当地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的要求。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区域环境现状(1)SO2、NO2、CO、TSP和PM10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NH3和H2S一次浓度均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有关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总之,目前评价范围内各测点的SO2、NO2、CO、TSP、PM10、NH3和H2S浓度值均低于评价标准的限值要求,整个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38 目前评价区域各断面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氨氮、COD和总磷,河流污染主要为有机污染。根据河流现状调查情况,惠济河接纳开封市区大部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开封县县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较严重。惠北泄水渠接纳部分开封县县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水体也受到了污染,已经失去水体功能。(3)项目区域地下水除总硬度和氟化物超标外,其余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总硬度和氟化物超标与开封地质和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原生性高含氟区有关。(4)厂址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夜间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08)3类标准。2.评价范围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评价工作等级要求,确定各专题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6。表6评价范围评价项目评价范围环境空气以锅炉烟囱为中心,24km×16km的矩形,评价区总面积384km2地表水环境地表水评价范围为废水入惠北泄水渠上游500m处至入惠济河交汇处,惠济河交汇处至下游睢县板桥断面,全长约61km地下水环境工程厂址周围20km2范围内声环境厂界及厂界外200m环境风险重大危险源周围5km三、环境影响预测及污染防治措施1.拟建工程污染物排放情况(1)拟建工程废气污染源主要为:碎煤仓放空气、磨煤机干燥废气、煤粉贮仓及锁斗泄压废气、渣水处理闪蒸气、一氧化碳变换闪蒸气、低温甲醇洗再吸收塔尾气、低温甲醇洗热再生塔富含H238 S酸性废气、低温甲醇洗CO2放空气、尿素装置废气、稀硝酸吸收塔硝酸尾气、浓硝酸水封槽废气、硝酸铵尾气、热电站锅炉废气、冷冻不凝气、火炬废气、硝基复合肥破碎机废气、硝基复合肥造粒塔废气及无组织排放废气等。拟建工程废气排放量为2.09×1010m3/a,废气污染物主要为SO2、烟尘、NOX、粉尘、NH3、硫酸雾,排放量分别为726.08t/a、174.56t/a、1147.592t/a、438.04t/a、245.16t/a、2.0t/a,各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2)拟建工程废水排放量为220.31m3/h、176.248万m3/a,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浓度38.58mg/L、排放量68t/a;氨氮排放浓度4.77mg/L、排放量8.4t/a;SS排放浓度16.75mg/L、排放量29.52t/a;硫化物排放浓度0.19mg/L、排放量0.336t/a;氰化物排放浓度0.077mg/L、排放量0.136t/a;石油类排放浓度0.24mg/L、排放量0.424t/a;氯化物排放浓度255mg/L、排放量449.52t/a;全盐量排放浓度2324mg/L、排放量4095.92t/a;溶解性总固体排放浓度2711mg/L、排放量4778.56t/a。各污染物满足河南省地方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538-2008)的标准要求(其中氨氮≤5mg/L)。(3)拟建工程主要噪声源为热电站风机、锅炉排汽口等,及其它压缩机、空分设备、透平机、鼓风机、引风机、各类泵等设备,治理后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4)固体废物:拟建工程固体废物主要有:气化渣、变换原料气过滤灰、锅炉除尘灰、锅炉炉渣、硫膏、变换废触媒(Mo、Co)、更换的分子筛(Al2O3、SiO2)、氨合成废触媒铁(Fe3O4、Al2O3)、脱氢催化剂(Al2O3、Pt、Pd)、稀硝酸氧化炉废触媒(Pt)及WSA硫回收废触媒(Al2O3、V2O5)、热电站脱硝废催化剂(TiO2、V2O5、WO3、MoO338 )、机修产生的废机油、废手套及抹布、终端水处理系统的栅渣、剩余污泥、气化渣水处理滤饼和生活垃圾,其中热电站脱硝废催化剂、WSA硫回收废触媒、机修产生的废机油、废手套及抹布属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35t/a,其它均为一般固废。拟建工程固废产生总量为472796.1t/a,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0t/a,工业固废产生量为472596.1t/a,工业固废中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为472161.1t/a,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35t/a。拟建工程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利用或妥善处置,固体废物处置率100%。(5)拟建工程完成后全厂废水排放量为425.95m3/h、340.76万m3/a,各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终端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浓度38.4mg/L、排放量130.88t/a;氨氮排放浓度4.6mg/L、排放量15.68t/a;SS排放浓度16.2mg/L、排放量55.04t/a;硫化物排放浓度0.18mg/L、排放量0.624t/a;氰化物排放浓度0.074mg/L、排放量0.253t/a;石油类排放浓度0.23mg/L、排放量0.784t/a;氯化物排放浓度253mg/L、排放量863.2t/a;全盐量排放浓度2303mg/L、排放量7847.84t/a;溶解性总固体排放浓度2689mg/L、排放量9161.92t/a。全厂废水满足《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538-2008)的标准要求(其中氨氮≤5mg/L)。拟建工程完成后全厂废气排放量为3.69×1010m3/a,废气污染物主要为SO2、烟尘、NOX、粉尘、NH3、硫酸雾,排放量分别为1373.152t/a、336.72t/a、1952.936t/a、938.04t/a、445.33t/a、3.68t/a,各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拟建工程完成后全厂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的要求。拟建工程完成后全厂固废产生量为880059.55t/a,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10t/a,工业固废产生量为879649.55t/a,工业固废中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为878634.25t/a,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015.3t/a。38 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10t/a,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利用或妥善处置,固体废物处置率100%。2.本项目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根据项目特点及周边环境,确定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7,本项目厂址周边环境示意图见图1。表7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护目标方位距最近厂界距离m规模功能保护级别大气环境东老府村NW2090户,462人村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双庙村N652249户,942人村庄周彭寨村S550181户,695人村庄大井肇村SSW68046户,186人村庄徐府楼村S29028户,97人村庄大牛寨村E330309户,1137人村庄魏寨村W430244户,954人村庄杨寨村S648448户,1989人村庄兴隆二中ESE2401167人学校地表水环境惠北泄水渠NE紧邻0.11m3/s纳污、农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惠济河S45006.7m3/s纳污、农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地下水环境评价区域地下水---饮用、农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38 声环境厂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东老府村NW2090户,462人村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兴隆二中ESE2401167人学校双庙大牛寨兴隆二中杨寨周彭寨徐府楼大井肇魏寨东老府庄652m20m430m680m290m550m240m330m648m惠北泄水渠本项目图1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示意图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结果(1)拟建工程污染源贡献浓度预测结果:①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敏感点SO2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为2.60E-2mg/m3,占标率为5.20%,出现在周彭寨村。区域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为3.99E-2mg/m3,占标率为7.99%,出现在网格点(400,-400)处。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敏感点SO238 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5.07E-3mg/m3,占标率为3.38%,出现在周彭寨村。区域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1.12E-2mg/m3,占标率为7.46%,出现在网格点(500,-300)处。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敏感点SO2最大年均浓度预测值为8.80E-4mg/m3,占标率为1.47%,出现在双庙村。区域最大年均浓度预测值为2.13E-3mg/m3,占标率为3.55%,出现在网格点(400,-50)处。①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敏感点NOx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为9.72E-2mg/m3,占标率为40.52%,出现在大牛寨村。区域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为1.56E-1mg/m3,占标率为64.85%,出现在网格点(1000,-300)处。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敏感点NOx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1.60E-2mg/m3,占标率为13.3%,出现在周彭寨村。区域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4.23E-2mg/m3,占标率为35.26%,出现在网格点(500,-800)处。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敏感点NOx最大年均浓度预测值为2.75E-3mg/m3,出现在周彭寨村,区域最大年均浓度贡献值为1.03E-2mg/m3,出现在网格点(1000,-400)处,占标率为12.93%。②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敏感点PM10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1.25E-3mg/m3,占标率为0.83%,出现在双庙村。区域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2.87E-3mg/m3,占标率为1.91%,出现在网格点(-350,-350)处。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敏感点PM10最大年均浓度预测值为1.99E-4mg/m3,占标率为0.2%,出现在双庙村。区域最大年均浓度贡献值为4.47E-4mg/m3,出现在网格点(-300,-300)处,占标率为0.45%。③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敏感点TSP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2.81E-2mg/m3,占标率为9.38%,出现在双庙村。区域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1.61E-1mg/m3,出现在网格点(-250,-150)处,占标率为53.58%。38 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敏感点TSP最大年均浓度预测值为2.43E-3mg/m3,出现在周彭寨村,占标率为1.22%。区域最大年均浓度贡献值为6.17E-2mg/m3,出现在网格点(-200,-200)处,占标率为30.83%。①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敏感点氨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为1.72E-1mg/m3,出现在双庙村,占标率为86.08%。区域最大小时浓度点预测值为4.87E-1mg/m3,出现在网格点(350,-500)处,占标率为243.29%,位于拟建工程厂区内,超标面积455hm2,超标率1.58%,超标次数138次。②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敏感点H2S小时最大浓度预测值为6.11E-3mg/m3,出现在周彭寨村,占标率为61.1%。区域最大小时浓度点预测值为2.78E-2mg/m3,出现在网格点(100,-450)处,占标率为277.97%,位于拟建工程厂区内,超标面积18.3hm2,超标率0.11%,超标次数10次。③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敏感点甲醇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为4.39E-1mg/m3,占标率为14.63%,出现在周彭寨村。区域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为1.45E+0mg/m3,占标率为62.39%,出现在网格点(150,-350)处。全厂污染源甲醇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4.20E-2mg/m3,出现在许家寨村,占标率为4.20%。区域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1.50E-1mg/m3,出现在网格点(150,-250)处,占标率为15%。④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敏感点硫酸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为6.29E-4mg/m3,占标率为0.21%,出现在周彭寨村。区域最大小时浓度点预测值9.37E-4mg/m3,出现在网格点(400,-250)处,占标率为0.31%。敏感点硫酸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9.30E-5mg/m3,出现在周彭寨村,占标率为0.09%。区域最大日均浓度点预测值2.91E-4mg/m338 ,出现在网格点(500,-150)处,占标率为0.29%。(1)全厂污染源预测结果:①全厂污染源SO2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7.20E-2mg/m3,出现在周彭寨村,占标率为14.4%。区域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8.59E-2mg/m3,占标率为17.19%全厂污染源SO2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3.66E-2mg/m3,出现在大牛寨村,占标率为24.43%。区域最大日均预测浓度值叠加现状值为4.22E-2mg/m3,占标率为28.12%。项目实施后,评价区SO2环境空气质量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功能要求。②全厂污染源NOx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1.51E-1mg/m3,出现在大牛寨村,占标率为63.02%。区域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2.09E-1mg/m3,占标率为86.99%全厂污染源NOx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5.47E-2mg/m3,出现在大牛寨村,占标率为45.58%。区域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8.26E-2mg/m3,占标率为68.83%。项目实施后,评价区NOx环境空气质量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功能要求。③全厂污染源PM10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4.03E-2mg/m3,出现在魏寨村,占标率为26.84%。区域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4.13E-2mg/m3,占标率为27.53%。项目实施后,评价区PM10环境空气质量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功能要求。④全厂污染源对敏感点TSP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1.46E-1mg/m3,占标率为48.71%,出现在双庙村。区域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2.77E-1mg/m3,占标率为92.44%。38 项目实施后,评价区TSP环境空气质量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功能要求。①全厂污染源对敏感点氨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1.72E-1mg/m3,出现在双庙村,占标率为86.08%。区域最大小时浓度点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4.87E-1mg/m3,占标率为243.29%,位于拟建工程厂区内,超标面积455hm2,超标率1.58%,超标次数138次。②全厂污染源对敏感点H2S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9.40E-3mg/m3,出现在东老府庄,占标率为94%。区域最大小时浓度点预测值叠加现状值为3.29E-2mg/m3,占标率为329.29%。超标区域面积119hm2,超标率3.86%,超标次数338次。③全厂污染源对敏感点甲醇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叠加现有工程预测值叠加背景浓度为1.02E+0mg/m3,出现在周彭寨村,占标率为33.93%。区域最大小时浓度点预测值叠加现有工程预测值叠加背景浓度为2.45E+0mg/m3,占标率为81.67%。敏感点甲醇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叠加现有工程预测值叠加背景浓度为1.35E-1mg/m3,出现在许家寨村,占标率为13.52%。区域最大日均浓度点预测值叠加现有工程预测值叠加背景浓度为2.22E-1mg/m3,占标率为22.18%。④全厂污染源对敏感点硫酸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叠加现有工程预测值为1.18E-3mg/m3,出现在周彭寨村,占标率为0.39%。区域最大小时浓度点预测值叠加现有工程预测值为1.82E-3mg/m3,占标率为0.61%。敏感点硫酸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叠加现有工程预测值为1.76E-4mg/m3,出现在周彭寨村,占标率为1.76%。区域最大日均浓度点预测值叠加现有工程预测值为5.65E-4mg/m3,占标率为5.65%。(2)项目各厂界H2S、氨、甲醇38 预测值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厂界标准要求。(1)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各敏感点和评价区SO2仍能满足环境质量标准要求;NOx敏感点魏寨村、杜良镇、兴隆乡二中、柳园口乡、双庙村、开封县一高、龙亭风景区、齐岗村、许家寨村、大牛寨村、碾张村均出现超标现象,占标率范围为100.46%~159.21%,评价区NOx最大浓度点占标率182.13%,出现在(-1500,900)。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区域超标面积19800hm2。建设单位应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严格操作规程,避免非正常排放的发生。(2)综上所述,本评价计算确定各厂界卫生防护距离设置为:东厂界253m,南厂界410m,西厂界177m,北厂界409m。据现场调查,项目北厂界外20m处为东老府庄,其中卫生防护距离内东老府庄被覆盖的最远距离为拟建工程北厂界外170m处,该卫生防护距离内约30户居民。根据开封县人民政府出具的承诺,将东老府庄90户居民整体搬迁,待其搬迁完毕后,拟建工程选址可行。3.2地表水环境预测评价结果拟建工程实施后,全厂废水正常排放情况下,惠北泄水渠控制断面COD、NH3-N预测值分别为66.91mg/L、14.43mg/L,COD、氨氮预测值较现状值降低了6.49mg/L、1.97mg/L。主要是因为惠北泄水渠水量较小,拟建工程排水COD、氨氮的浓度值对河流的影响较明显。拟建工程实施后,全厂废水正常排放情况下,惠济河睢县板桥省控断面COD、NH3-N预测值分别为57.2mg/L、9.12mg/L,较现状值分别降低了0.2mg/L、0.05mg/L。拟建工程实施后,全厂废水虽然对惠济河现状水质没有恶化影响,但睢县板桥控制断面仍达不到功能区划要求的V类水体目标和“十二五”开封市地表水责任目标值,主要原因是惠济河沿途接纳了大量的开封市市区、开封县县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田退水所致。38 非正常排放情况下,惠济河睢县板桥断面COD、NH3-N预测值分别为60mg/L、9.84mg/L,与现状值相比分别增加了2.6mg/L、0.67mg/L。应对全厂终端水处理设施加强管理,并设置事故水池,杜绝事故废水排放。惠济河流量为十年最枯月流量时惠济河睢县板桥断面COD、NH3-N预测值分别为57.08mg/L、9.12mg/L,较现状值分别降低了0.32mg/L、0.05mg/L。水质仍不能达到惠济河睢县板桥省控断面“十二五”责任目标。当惠济河上游来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要求时,惠济河睢县板桥断面COD、NH3-N预测值分别为39.87mg/L、2.0mg/L,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要求。3.3声环境经预测,各厂界噪声预测值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4.污染防治措施(1)石灰石仓放空气、碎煤仓放空气、磨煤机干燥废气、煤粉贮仓及锁斗泄压废气经各自的袋式过滤器处理后高空排放;渣水处理闪蒸气、一氧化碳变换闪蒸气、冷冻不凝气洗涤吸收大部分氨后经火炬燃烧排放;低温甲醇洗再吸收塔尾气经水洗去除甲醇后排放;硝酸铵尾气经水洗去除粉尘后排放;浓硝酸水封槽废气经文丘里洗涤器洗涤后排放;低温甲醇洗热再生塔富含H2S酸性气去WSA回收硫化氢后排放;低温甲醇洗CO2放空气、尿素装置废气、吸收塔硝酸尾气直接排放。硝基复合肥预造粒机尾气、造粒机尾气和干燥尾气经各自的旋风除尘后再一起采用酸洗和水洗处理。各废气治理措施成熟、可靠,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的标准要求。38 锅炉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烟气采用SCR法脱硝、袋式除尘、氨法脱硫后经120m烟囱排放。拟建工程建成后全厂共5台锅炉,其中现有工程锅炉房3台,拟建工程锅炉房2台,SCR脱硝装置和袋式除尘器每台锅炉单独设置,氨法脱硫设施和烟囱每个锅炉房合用1套,即拟建工程建成后全厂共设置SCR脱硝装置5套,袋式除尘器5套,氨法脱硫设施2套,120m烟囱2座,并设置锅炉烟气自动在线监测仪7套,分别设在现有工程、拟建工程锅炉烟气处理设施进口和烟囱出口。锅炉烟气治理设施脱硝效率80%,除尘效率99.8%,脱硫效率90%,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1要求。无组织排放的煤尘,建议采用火车入库卸煤,库内采用喷水雾消尘措施,该方案可有效避免风吹起尘,大大减少煤尘污染。另外,破碎筛分楼设置除尘设施。转运站、破碎筛分楼和栈桥楼面采取定期水冲洗清扫措施,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煤储运过程中的扬尘得到有效控制。无组织排放氨、H2S拟采取设置防护距离,并通过加强管理,减少无组织排放,在排放源和厂区周围绿化,减少无组织排放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上各废气处理措施均采用成熟、稳定的废气处理工艺,处理措施可行。(2)拟建工程废水主要有气化渣水处理灰水槽排水、一氧化碳变换冷凝液、低温甲醇洗废水、尿素工艺冷凝液、浓硝酸水封槽冷凝液、硝酸铵冷凝液、热电站的冷却塔排水和锅炉排污水、脱盐水站的浓盐水及离子再生水、循环水站排污水、硝酸硝铵循环水站排污水和生活污水。38 其中一氧化碳变换冷凝液回用不排放;尿素工艺冷凝液经深度水解后送脱盐水站回用;气化渣水处理灰水槽排水、低温甲醇洗废水、生活污水和回用水处理设施浓水进入终端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硝酸铵冷凝液经电渗析回收硝酸铵后回硝酸硝铵循环水站回用。终端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与清净下水一起排入惠北泄水渠。拟建工程完成后,全厂废水处理装置为:尿素工艺冷凝液深度水解装置2套,处理规模分别为50m3/h和42m3/h;回用水处理设施1套,处理规模为800m3/h,采用过滤、超滤、二级反渗透工艺;电渗析装置1套,处理规模为55m3/h;脱盐水站和热电站中和池各1座,处理规模分别为350m3/h和15m3/h;终端水处理站1座,处理规模为11000m3/d,采用A/A/O/O处理工艺。厂总排口应设置规范化的排污口,并设1套废水在线监测设备。经分别处理后,厂总排口出水水质符合《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538-2008)的标准要求(其中氨氮≤5mg/L),各废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合理,技术可行。(3)拟建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中除热电站脱硝废催化剂、WSA硫回收废触媒、机修产生的废机油、废手套及抹布属危险废物外,其它均属一般固废。其中气化渣、变换原料气过滤灰、锅炉除尘灰、锅炉炉渣均存放在临时渣场,与现有工程合用,渣场面积10500m2。锅炉炉渣和锅炉除尘灰分别设单独的封闭式渣库和灰库,与现有工程合用。晋开集团计划在厂区内西北角建设一个制砖厂,用水泥掺加生产中产生的炉渣和煤灰,制成煤渣砖出售,能全部实现综合利用。渣场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地面硬化,做防渗处理,设置防雨棚;在堆场周围设排水沟,并建设雨水收集池,收集池容积为100m3,收集水澄清后用于渣场增湿,沉淀淤泥出售;堆场均匀布设自动喷淋装置,保持灰渣表面湿润。机修产生的废机油、废手套及抹布暂存于渣场的东南角,面积50m2,要做到防风、防雨、防渗,并设置明显的危险废物贮存标志。变换废触媒(Mo、Co)、更换的分子筛(Al2O3、SiO2)38 、氨合成废触媒铁(Fe3O4、Al2O3)、脱氢催化剂(Al2O3、Pt、Pd)、稀硝酸氧化炉废触媒(Pt)及WSA硫回收废触媒(Al2O3、V2O5)、热电站脱硝废催化剂(TiO2、V2O5、WO3、MoO3)失效后由生产厂家定期更换时拉走回收处理,不需在场内堆存。终端水处理系统的栅渣、剩余污泥经脱水、压滤至含水率≤80%后,送锅炉掺烧。气化渣水处理滤饼和栈桥冲洗水站污泥送入锅炉掺烧,不需堆存。拟建工程固体废物均得到了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4)噪声:设备选择用低噪声设备,均加装减振基础、隔声、消声等处理措施,噪声源可得到有效控制。(5)拟建工程新增环保投资19158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5.7%。5.环境风险分析拟建工程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液氨泄漏事故发生后,在U10=2.7m/s时,以液氨储罐为中心,液氨储罐750m范围内为半致死浓度范围,在该浓度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液氨储罐2000m范围内为IDLH浓度范围,2000m范围为紧急疏散区。硫化氢泄漏事故发生后,在U10=2.7m/s时,以WSA泄漏处为中心,85m范围为半致死浓度区域;293m范围为IDLH浓度范围,293m范围为紧急疏散区。硝铵仓库发生爆炸事故时,以硝铵仓库为中心,死亡半径为116m,重伤半径为261m,轻伤半径为477m,财产损失半径为385m,在该范围区内均无环境敏感点,477m范围为紧急疏散区。经计算,全厂最大风险值为液氨泄漏事故的风险值,即6.43×10-6a-1,小于化工行业可接受风险值8.33×10-5a-1,因此,全厂最大可信事故风险是可接受的。38 评价认为,只要企业严格按评价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与管理要求实施,建立应急预案机制,并接受当地政府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本工程发生事故泄露的可能性将进一步降低,甲醇生产的环境风险可以控制在可预知、可控制、可解决的情况下之下,不会对外环境居民点造成大的危害影响。6.经济损益分析拟建工程新增环保投资约19158万元,年环保运行费用约6307万元,年环保设施运行收益约8645.49万元,年运行费用与环保收益比为1:1.37,说明采取环保措施而带来的经济收益高于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有一定的经济收益。拟建工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在环保措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工程的建成投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能够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7.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根据《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暂行技术》要求,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环境监测计划见表8。监测分析方法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和《声环境质量标准》等有关规定进行。表8环境监测工作计划表类别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废水终端水处理系统进出口流量、pH、COD、氨氮、SS、氰化物、硫化物每天一次38 厂总排口流量、pH、COD、氨氮、SS、氰化物、硫化物水量、pH、COD、氨氮自动在线监测废气现有3台锅炉烟气处理设施进口、烟囱出口和拟建2台锅炉烟气处理设施进口、烟囱出口废气量、SO2、烟尘、NO2烟尘、SO2、NO2自动在线监测(人工定期抽检、校核)石灰石仓顶除尘尾气排气筒粉尘每季度一次碎煤仓顶除尘尾气排气筒粉尘每季度一次磨煤机干燥尾气排气筒烟尘、SO2每季度一次煤粉贮仓及锁斗泄压废气排气筒粉尘每季度一次低温甲醇洗再吸收塔尾气排气筒甲醇每季度一次硝酸铵尾气洗涤器排气筒NH3、粉尘每季度一次WSA硫回收装置尾气排气筒SO2、硫酸雾每季度一次38 厂界颗粒物、NH3、H2S、NOX、甲醇每季度一次地下水东老府庄、厂区东南角污水站排放口附近、兴隆二中、徐府楼pH、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氰化物、氨氮、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挥发酚每季度一次噪声厂界、兴隆二中等效连续A声级每季度一次当出现非正常工况或环保设备及设施运行不力时,此时的污染物排放可能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厂环境监测站应对该情况下产生的污染物立即组织应急监测,并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将产生的污染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对较大的污染影响,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果断采取联合措施,制止污染事故的蔓延。表9环境应急监测计划表序号事故类型监测位置监测项目1突发大气污染事件装置区及厂区周围关心点CO、H2S、NH3、SO2、甲醇、NO22非正常工况,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增加终端水处理系统进、出口pH、COD、氨氮、氰化物、SS、硫化物3污水事故排放厂区总排口;惠北泄水渠入惠济河下游300m;惠济河省控断面pH、COD、氨氮、氰化物、SS、硫化物38 8.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敏感点搬迁情况综合考虑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要求和氨储罐发生泄漏时的半致死浓度范围、硝铵爆炸事故的死亡半径,拟建工程最终确定各厂界防护距离设置为:东厂界253m,南厂界410m,西厂界177m,北厂界409m。据现场调查,项目北厂界外20m处为东老府庄,其中卫生防护距离内东老府庄被覆盖的最远距离为拟建工程北厂界外170m处,该卫生防护距离内约30户居民。根据开封县人民政府出具的承诺,将东老府庄90户居民整体搬迁,待其搬迁完毕后,拟建工程能够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根据开封县人民政府出具的搬迁承诺和搬迁方案:东老府庄已纳入开封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共有90户居民,总人口462人,整体搬迁共需搬迁费用约2000万元。选址在开封县世纪大道东南方向的一贴王新村南边,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补偿标准对拆迁户进行补偿,政府拨付的费用不足部分由开封县人民政府承担。四、公众参与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6]28号文要求,为了使公众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本项目情况,以及给其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直接和间接影响,建设单位在确定了环评单位后立即对本项目基本情况在本项目及附近区域公告栏发布公告进行公告,广泛听取了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不同意见和建议。1、为了能更及时、全面地了解公众意见和建议,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9月17日在晋开集团网站(http://www.jinkaihg.com/38 )上发布信息公告,将本项目概况、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环评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环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等情况进行了第一次公示,初步征求公众意见。在环评报告初稿完成后(2010年12月27日),评价单位在晋开网上发布公告,就建设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内容再次征求公众意见,并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存放在河南晋开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进行第二次公示;同时在晋开网上设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链接,以便查阅。2、为使调查内容全面、客观、公正及具有广泛代表性,本次公众参与确定以厂址附近原一贴王村、东老府庄村、魏寨、大牛寨村等周边受影响区域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同时征求部分专家的意见。3、在2011年1月25日,建设单位与环评单位在晋开化工会议室召开座谈会,调查公众意见并征求专家意见。参加人员为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居民代表、相关单位法人及有关环保、化工等方面的专家代表,主要议题:①介绍建设工程概况;②对环评报告做出说明;③公众对环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④解释和说明。4、本次问卷调查,评价单位共发放调查表200份,有效收回200份,回收率达100%。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区域的公众,调查结果基本反映出了工程区域各层次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对象包括各类学历的不同阶层公众,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和随机性,保证了调查的有效性。通过公众调查,本评价分析结果和建议如下:(1)切实保证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严格控制废气的无组织排放以及废水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重视事故风险防范措施,保证厂内职工的操作环境及其附近区域环境处于正常状态。(2)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要按照要求落实好本项目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38 (3)加强环境管理,保证污染防治措施稳定有效的运行,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必须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在达标排放等要求的基础上进行;(4)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减小工程对环境的影响;(5)落实对居民点进行搬迁的承诺协议,消除他们对本项目影响的担心。(6)在工程审批和实施过程以及验收中引进公众参与的机制,充分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5、本次公众参与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文与《河南省环境保护局关于贯彻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豫环[2006]2号文的要求进行,参与调查范围广,参与人数多,过程公开透明,数据详细,结论清晰明确,其结果是真实的,有效的,合法的。公众参与结果表明,该工程所在地群众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较好的认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所有被调查者都支持该工程的建设,认为工程的建设对促进开封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建设的同时需进行污染治理,特别是对废气、废水和噪声的治理。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8 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国产大型航天炉粉煤气化技术生产硝基复合肥循环经济示范推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拟选厂址符合调整后的《开封县总体规划》(2011-2020)和开封县土地利用规划,符合《开封黄龙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09-2020),项目设置750m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内的东老府庄村民搬迁完毕后,厂址位置可行;拟建工程清洁生产水平较高,污染防治措施有效可行,废水、废气、噪声可实现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满足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项目在严格按照本评价及《安全评价》的要求,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风险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项目能够被公众认可。因此,本评价认为,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有效落实上述各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及其它措施,并充分考虑环评提出的建议后,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建设可行。六、联系方式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8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38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38 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