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4 MB
- 5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解读张梁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一、方案编制规范起草背景随着我国矿业的快速发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土资源部发布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规定要求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应进行预防和治理恢复。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统计,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发表调查和实地调查共调查矿山113108个,调查的矿山面积约511.8万公顷。全国因采矿形成的采空区面积约134.9万公顷,占矿区面积26﹪;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约238.3万公顷,占矿区面积47﹪;采矿活动每年产生的废水、废液数量约61.9亿吨,年排放量约48.6亿吨;采矿活动每年产生的尾矿或固体废弃物量约17.6亿吨,年排放量约15.3亿吨,尾矿或固体废弃物的累计积存量约221.8亿吨;采矿引发的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累计12366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66.3亿元,人员伤亡约4250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我们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进行了修订。名称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二、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避免和减少矿区地质环境破坏和污染,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且全面实施,使矿山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矿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新建和已投产生产的矿山企业必须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经专家评审后,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是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的依据;是矿业权人转让、变更、延续采矿权的依据;是实行保证金制度的依据;是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实施情况的依据。为从源头上防止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国土资源部发布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方案编制制度,并将其作为矿权审批的要件。规定: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恢复理案,报有采矿许可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十一条)。采矿权申请人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或者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采矿许可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告知申请人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不予受理其采矿权申请(第十三条)。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第十四条)。此外,为严格规范方案的编制,《规定》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的主要内容(第十一条)、编制单位应具备的条件也作了具体规定。
二、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重要意义《规定》将保证金制度作为促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人主动履行义务的保障措施,规定采矿权人应当在矿山被批准关闭或者闭坑前,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完成地质环境的治理(第十七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应达到标准,没有达到标准的,要重新治理,治理费从保证金中列支(第二十条)。
三、标准的性质标准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安全、卫生、食品、国防、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多为强制性标准,即必须要按标准来执行。国土资源方面的标准大部分为推荐性标准,如果上级发文要求按某标准执行或合同书约定按某标准执行,则该标准即成为强制性标准。标准附录分为: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规范性附录与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资料性附录仅供参考,可以不按其要求作,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应用。
四、对名词术语的解释1.矿山环境定义:指自然因素与矿业活动影响到矿区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客观实体的集合。环境法对环境的定义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与乡村等。环境是相对于一定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集合就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中心事物是环境最主要的属性,代表了环境服务的对象和重点,是环境的主体。与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就是环境客体,这些客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环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主体的影响力。主体的不同是各个学科所研究的环境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客体的不同则是各子环境之间的差别。我们把矿山作为主体,采矿活动影响到的一切自然因素的集合定义为矿山环境。
2、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指采矿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客观地质体。主要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环境系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是指由于采矿及相关活动影响,致使原来的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破坏、变异,甚至形成地质灾害。通过人工措施使地质环境得到恢复或改善;使地质环境条件得到优化;使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以达到新的环境平衡。
3、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指受采矿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变异或破坏的事件。主要包括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含水层破坏: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导致的地下含水层结构改变、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或疏干、水质恶化等现象。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改变了原有的地形条件与地貌特征,造成山体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等自然景观破坏。
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定性或定量的描述或说明矿山建设及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基础上,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保护和治理恢复措施,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针对主要矿山地质环境要素与采矿活动诱发的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的动态性计量。
五、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类(1)矿区地质灾害,包括采空塌(沉)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2)矿区土地资源占用损毁问题:包括矿区地质灾害破坏土地,露天采矿场、采矿废渣、排土场、煤矸石山占用破坏土地等;(3)地质地貌景观破坏问题:包括石灰岩建材矿山开采造成山体破损、山体裸露破坏生态,地形地貌破坏、地质遗迹破坏、植被破坏等;(4)含水层结构破坏问题:因矿区排水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枯等。
六、总则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涉及的范围包括采矿登记范围和采矿活动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影响到的范围。包括开采区及其矿业活动的影响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和编制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图的范围即上述范围。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图的范围也是上述范围。但是,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图上要附:“规划期内治理区范围图”作为镶图。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图的范围即是:“规划期内治理区范围图”的范围。
六、总则2、新建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基础上编制。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在矿山开采设计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并与相关规划衔接。新建矿山,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在申请采矿权之前编制。符合环发(2005)109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突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内容。已投产生产矿山,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内容和精度应与不同采矿阶段的要求相适应。内容应包含对已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和开发活动可能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方案》达到规划阶段的精度即可。规划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防治工程分期治理。
六、总则3、扩大开采规模、变更开采范围或改变开采方式需要按照矿山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矿山改、扩建设计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已投产生产的矿山企业,在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时,必须要进行本规范要求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而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精度无法达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精度,对需要治理的地质灾害应进行专门勘查。
六、总则4、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超过10年的,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每5年修订一次。以采矿许可证和矿山服务年限为依据,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适用年限。适用年限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中、小矿山不同;矿山服务年限不同;开采计划不同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适用年限都不一样。
七、方案编制工作程序(1)接受编制方案委托(2)全面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3)矿山地质环境调查(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5)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6)提交专家审查
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方法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任务: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总体目标任务和阶段目标任务。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目标的提出要与矿产资源开发方案相协调,同时还要与当前的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和经济实力相适应。应根据本矿山具体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防治目标,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目标的确定要经过多方案比较和反复论证,以保证目标的先进性和可实施性。防治任务的确定:任务为目标服务,任务与目标要对应起来。
案例:某铅锌矿治理恢复目标、任务总体目标为:在矿区地质环境勘查的基础上,以帷幕截流为重点,对岩溶复塌进行治理,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改善、恢复矿山生态环境。任务是:(1)系统调查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着重查明岩溶塌陷发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2)采用物探扫面、钻探验证的方法,基本查明地下溶洞、土洞的分布状况和发育规律;(3)开展帷幕注浆试验段工程,探寻从根本上预防岩溶塌陷发生、发展的途径;(4)在深入总结多年来岩溶塌陷防治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注浆、回填、复垦等手段,继续进行地表塌陷的治理,主要采用注浆手段,加固受损的建筑、公路;(5)进行塌陷高发区生态环境恢复试验,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示范点,维护矿山现有的浅部截流疏干系统;(6)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包括矿坑涌水量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地表沉降监测等;(7)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信息支持。
2、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适用年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依据和适用年限:阐述本方案的编制依据以及本方案的适用年限。以采矿许可证和矿山服务年限为依据,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适用年限。适用年限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中、小矿山不同;矿山服务年限不同;开采计划不同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适用年限都不一样。方案适用年限分三期:适用期、规划生产治理期、规划闭坑治理期。设采矿许可证剩余年限为X.当X小于2年时,方案适用期为X+5年,规划生产治理期为该矿山剩余服务年限减去方案适用期年限;规划闭坑治理期为2年。当X大于2年时,方案适用期为X年,规划生产治理期为该矿山剩余服务年限减去方案适用期年限;规划闭坑治理期为2年。当规划生产治理期小于2年时,可将规划治理期并入方案适用期。
案例例如:某铁矿服务年限为11.8年。该矿山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五年,自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综合考虑采矿证有效期和铁矿服务年限、确定该方案的适用期为5年;规划生产治理期7年;规划闭坑治理期2年,本治理方案适用年限为:5+7+2=14年,即2008年-2021年。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在充分考虑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前提下,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依据矿业活动所危害的对象、程度与治理难度,分为保护区、预防区、治理区。编制分区治理方案,选择重点地区、重点工程进行重点防治。并按各分区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根据矿产资源开发方案或开发计划,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可根据区内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的差异,进一步细划为亚区。按照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的顺序,分别阐明防治区的面积,区内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特征及其危害,以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等。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部署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部署: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结果,按照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原则,提出方案适用期内的分年度实施计划。(一)总体部署(二)年度实施计划
5、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按防治对象分述工程名称、主要工作量、技术方法等。(一)地面塌陷,(二)地裂缝,(三)崩塌,(四)滑坡,(五)含水层破坏,(六)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七)其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措施: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部署,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对象和内容,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提出重点监测的内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等。三、经费估算四、进度安排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二)技术保障,(三)资金保障六、效益分析:(一)社会效益,(二)环境效益,(三)经济效益
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经费估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经费估算: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部署、工程量及工程技术手段,参照相关标准,进行经费估算。经费估算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防、治理恢复、监测等直接费用及勘察、设计、监理等间接费用。
7、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分析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项目对实现国家或地方各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和影响,以及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称为广义的社会效益评价。这种方法的应用,首先要求项目针对明确的社会目标及项目既定的目的进行分析。而判断项目成败的标准,则是这些目标或目的的实现程度。这种社会评价方法已被大多数国际组织所采纳,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英国海外开发署等。例如:山体破损、地形地貌破坏的矿山,一般有边坡失稳、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地质灾害隐患,对矿区及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构成潜在威胁;同时石灰岩小矿群采区在主要公路可视范围内,大多因政策原因关闭。影响了当地的形象和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不利于当地的招商引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不但可以安定民心,而且可以把矿山建设成为一个集旅游度假与建设开发于一体的基地。保证矿区生态环境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具有潜在的巨大社会效益。
7、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2、经济效益分析(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是防灾工程,防灾工程是以防止和减轻正在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为主要目的的工程。防灾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由减灾效益和增值效益两部分组成,并以减灾效益为主,增值效益为辅,或只有减灾效益而没有增值效益。(2)防灾工程的减灾效益是指由于防灾工程的建设可能减少的灾害损失。按照“有无对比”的原则,减灾效益等于无防灾工程时灾害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有防灾工程时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之差。(3)增值效益是指通过矿山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可能增加的收入。例如:山体破损、地形地貌破坏的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产生的石碴能获得一定的收益,石碴收益可以与矿区边坡的削坡与填方的治理费用基本平衡;同时待整个矿山治理完成后,可复垦出可利用土地,经济效益显著。
7、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3、生态环境效益分析例如: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破损山体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矿区将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开发建设,矿区生态环境将会大大改善。草木茂盛,植物的叶片可以洗尘、滞尘、吸收有毒物质,释放有益健康的杀菌物质,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发达的根系可以固定砂土,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贮水能力。矿区生态系统将逐渐恢复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净化大气的功能,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点(滑坡)1、矿区山体滑坡灾害防治措施要根据成因确定。可分为两大类:采矿诱发型滑坡和降雨采动复合型滑坡。2、具体防治工程措施的技术要求亦应因地制宜。a.优化开采方案;b.降低坡高、坡角;c.抗滑桩、锚索(杆)等加固;d.在主滑段削方减载;e.在有效部位建设阻挡工程;f.设计相应的排水、防水工程。3、根据滑坡的危险程度和防治目标(安全标准)、滑坡规模,进一步确定工程强度和工程量,设计锚固工程、抗滑桩、排水系统、抗滑挡墙、截水沟等。4、在滑坡防治工程方案中,应注意避免施工中的扰动作用,例如抗滑挡墙施工中的通槽开挖。5、抗滑挡墙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治理中、小型滑坡。6、抗滑桩一定要保证桩身有足够的强度和锚固深度,桩高和桩间距要根据滑坡体的规模、滑动层的厚度设计。抗滑桩施工方法主要有打入法、钻孔法、挖孔法三种。7、基岩完整、具有软弱结构面的滑坡,宜采用锚固方式进行治理。8、设计锚固方法应根据滑坡体的规模、岩性、危险程度、发展阶段据实测算选择。9、具体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参照《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执行。
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点(开采沉陷)1、开采沉陷灾害的治理,要统筹考虑开采沉陷与地裂缝的内在关系。要防治结合,综合整治。2、地下坑硐已废弃的采空区出现地面沉降、地裂缝时,应采取地下回填废渣,减缓地面沉降速度;为制止地面塌陷形成,可通过地面裂缝灌注尾矿砂浆(或水泥砂浆),加快充填废渣的固化。3、地下坑道尚在使用阶段,地面出现地裂缝或沉降迹象时,应果断对地裂缝发育地段采取灌浆、密实等措施;应在地下坑道采取防塌措施。4、地下坑硐已废弃,地表形成塌陷但规模不大时,则应采取由地面自外向内将废渣填入下部,中上部用细粒尾矿充填,为覆绿打好基础。5、地下坑硐已废弃,地面塌陷规模巨大,难以治理的特殊地段,可圈定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研究特区。方案中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划定出禁入区、监测区,修建环灾栅栏和观测道路。
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点(岩溶塌陷)1、制定岩溶塌陷治理方案前必须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以及与地下采矿坑道排水活动之间的关联。2、应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电法、声纳法等)探明岩溶塌陷的范围、规模、地下形态、深度。3、岩溶塌陷区地下无采矿设施(巷道、斜井等),塌陷区非农田且有良好的蓄水条件时,可以发展蓄水养殖或储水用于农业灌溉。4、塌陷区原为可耕地,宜回填造地,重建植被体系。5、岩溶塌陷区有巷道等地下采矿设施,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防护工程措施,进行专项设计治理。6、岩溶塌陷治理,应充分考虑矿坑供水、排水和环境保护相结合,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塌陷的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矿区环境。
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点(固体废弃物堆放场)1、采矿剥离废石、废矿渣无序堆放形成的各类松散物质构成的不稳定边坡治理措施。a.降低坡高、坡角;(坡角要小于30度)b.边坡加固、衬砌护坡;c.在有效部位建设阻挡工程;d.设计相应的排水、防水工程。2、废石、废矿渣堆积台面整治,可根据废渣的类型及块(粒)度,将粗粒或大块的铺垫在下部,碾压密实,逐层向上回填。3、将含不良成分的岩土堆放在深部,品质适宜的土层包括易风化性岩层安排在上部,富含养分的土层宜安排在排土场顶部或表层。4、整治好的平台和边坡,应覆盖土层,充分利用工程前收集的表土覆盖于表层。在无适宜表土覆盖时,用不致造成污染的其他物料覆盖。覆盖土层厚度应根据场地用途确定。5、煤矸石堆治理应分层压实,粘土覆盖,快速建立植被等措施,防止矸石山氧化自燃。6、在采矿剥离物含有毒有害或放射性成分时,必须用碎石深度覆盖,不得出露于边坡处,并应有防渗措施,然后再覆盖土壤。
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点(水均衡破坏治理)1、论证矿产资源开发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2、矿坑排水、选矿废水、生活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污染的,需建立污水处理工程。3、污水处理工程要根据矿区内的排污量,结合周围社区污水处理能力,通盘考虑。4、污水处理工程的选址、规模,工艺技术应参照有关工程设计、施工规范执行。5、采取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或减少地下水污染。6、受污染的地下水可以采用“抽污补净”的方式,在下游抽出被污染的地下水,而在上游回灌干净的地表水。7、采取灌浆等工程措施,避免和减少采矿活动破坏地下水均衡系统。
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点(不稳定边坡)1、不稳定边坡治理包括:矿山范围内天然不稳定原生边坡治理,残山不稳定基岩边坡治理。2、原生的岩土性状松散,边坡陡直,大于安全稳定坡角时,采取削坡措施,使边坡达到稳定状态。具体坡角选取,一般应采用当地同一岩性边坡,稳定坡角的经验值或现场实测值。3、构造破碎造成的岩层边坡失稳,首先采取避让措施,撤离危险区的一切设施、人员,划定标示出危险范围,严禁进入;其次,采取人为爆破措施,清除危岩,消除隐患。4、边坡加固a.用非爆破法清除表面松动浮石,对软弱岩体或高度破碎的裂隙岩体进行表面支护。b.对造成边坡变形增大的张开型岩石裂隙和软弱层面,可采用注浆加固。c.对于地质条件易造成滑坡或小范围岩层滑动的岩体,须采用抗滑桩、挡石坝方法治理。d.对深部(10~100m)开裂、体积较大的危岩,宜采用深孔预应力锚索、长锚杆进行加固。e.对于岩质较软,岩石风化严重,易造成小范围塌方的边坡,削坡后低处宜用挡土墙支挡,高处可采用框格式拱墙护坡。
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点(不稳定边坡)5、边坡高度超过20m时应设置3m左右的宽平台,形成台阶形,沿台阶应设横向排水沟。6、梯级边坡中的台面应微向内倾,以起蓄水防边坡冲刷作用。7、边坡工程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降雨条件,制定地表排水、地下排水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案。8、为减少地表水渗入边坡坡体内,应在边坡潜在崩滑区边界以外的稳定斜坡面上设置截水排水沟,边坡表面应设地表排水系统。9、边坡工程应设泄水孔。10、矿区天然边坡应因地制宜进行适当改造,在改造中应珍惜已有植被,采用鱼鳞坑的栽种方式,如石质山坡,应采取补土、换土措施确保植树成活率。11、露天采矿坑的植被应采取恢复重建措施。
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点(矿区土地复垦)1、矿区土地复垦程序:包括工程整治和生物复垦两个阶段。2、复垦土地利用方向:根据周围环境和矿区土地的自身条件,可以选择复垦成农地、林地、居住地和工业用地、养鱼场和娱乐用地等。3、工程复垦技术:根据采矿后形成废弃地、占用破坏地的地形、地貌现状,按照规划的新复垦地利用方向的要求,并结合采矿工程特点,对破坏土地进行顺序回填、平整、覆土及综合整治,其核心是造地。常用的工程复垦技术有就地整平复垦、梯田式整平复垦、挖深垫浅式复垦和充填法复垦技术等。参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执行。4、生物复垦技术:包括快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生态工程、耕地工艺、农作物和树种选择等。5、土壤改良:矿区土壤培肥要通过采取各种培肥措施,加速复垦地的生土熟化。地表有土型的土壤培肥,主要是通过施有机肥、无机肥和种植绿色植物等措施,实现土壤培肥;地表无土型培肥,一般用易风化的泥岩和砂岩混合的碎砾作为土体,调整其比例,在空气中进行物理和化学风化,同时种植一些特殊的耐性植物进行生物风化,以达到土壤熟化的目的。微生物培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和化学药剂或微生物和有机物的混合剂,对贫瘠土地进行熟化和改良,恢复其土壤肥力。
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点(植被重建)1、植被选择(1)植被重建应遵循“因地制宜,因矿而异”的原则,在树种、草皮的种属选择、工艺的采选上要与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石环境相匹配,以确保植被重建的成效。(2)广泛进行适宜的植被品种资源调查,选择可行性好的品种,在实验室进行抗逆性能筛选;选出的植物品种应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根系发达、生产快、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耐贫瘠等。(3)在三北干旱寒冷地区选择乔、灌、草的种属时,应尽量选取耐旱、耐寒、抗病虫害性能强,易于成活的品种;南方则应选择喜湿、耐热、生命力强的种属。并兼顾经济效益,具体树种,参照当地林业部门的有关规范优选。(4)选择草类、灌木、乔木种属时,尽量兼顾经济、环境、社会综合效益。优选已被实践证明的、易养、易管、易活的种属。(5)如选种经济类树种应严格按林业果树栽种管理的有关规范执行。
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点(植被重建)2、边坡覆绿a.岩石边坡:可采用挂网客土喷播和草包技术。b.土质边坡:可采用直接播种或植生带、植生垫、植生席等技术。c.土石混合边坡:可采用草棒技术、普通喷播或穴栽灌木等技术。3、平地覆绿a.直接种植灌草。在保持覆盖土层不小于30mm的地面上,直接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种子,形成与周边生态相适应的草地。b.直接植树造林。在保持覆盖土层不小于50mm的地面上,根据实际状况和规划要求直接种植经济林、生态林或风景林。4、覆绿技术(1)直接种植灌草在有一定厚度土层的坡面上,直接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种子。(2)穴植灌木、藤本结合工程措施沿边坡等高线挖种植穴(槽),利用常绿灌木的生物学特点和藤本植物的上爬下挂的特点,按照设计的栽培方式在穴(槽)内栽植。(3)普通喷播坡面平整后,将种子、肥料、基质、保水剂和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泥浆状喷射到边坡上。(4)挂网客土喷播挂网客土喷播是利用客土掺混粘结剂和固网技术,使客土物料紧贴岩质坡面,并通过有机物料的调配,使土壤固相、液相、气相趋于平衡,创造草类与灌木能够生存的生态环境,以恢复石质坡面的生态功能。该技术适用于花岗岩、砂岩、砂页岩、片麻岩、千枚岩、石灰岩等母岩类型所形成的不同坡度硬质石坡面。
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要点(一)保护原则1、矿业开发应贯彻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治理恢复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2、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3、矿产资源的开发应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
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要点(二)总体要求1、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为基础,设计保护措施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2、学习和引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水平。3、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人文古迹,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4、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a.对采矿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使用专用场所堆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环境污染及诱发次生地质灾害。b.应根据采矿固体废弃物的性质、贮存场所的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完善的防渗、集排水措施,防止淋溶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c.宜采用水覆盖法、湿地法、碱性物料回填等方法,预防和降低废石场的酸性废水污染;d.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e.采取地下帷幕注浆隔水、地表防渗或污水处理等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水资源、水环境的破坏;f.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控制或避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
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要点(三)新建矿山1、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做到矿山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城区和矿区分离,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2、选择合理的开采工艺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3、要对废弃物(排)放、堆存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制订预防性环境保护措施。4、明确所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5、制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监测方案,实施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动态监测。
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要点(四)已投产生产矿山1、根据矿山生产实际情况,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及时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2、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宜采取内排和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3、严禁采用渗井、废坑、废矿井或用净水稀释等手段存、排放有毒、有害的废水。4、对存放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废液的淋浸池、贮存池、沉淀池必须制定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5、矿石、废碴土的堆放要有序、合理,要明确边坡稳定角,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6、露天矿山开采应根据地层条件,选择合理的坡角范围以避免崩塌、滑坡、地裂缝的发生。7、对地下开采的固体矿山,应提出预留矿柱、矿墙或采用充填开采法将固体废渣及时回填。8、地下液体矿产开采,应确定允许开采量,或加大回灌量。
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要点(五)拟闭坑矿山1、对矿产开发过程中的坑、井、巷道等闭坑后必须预先做出封闭或者填实方案,切实预防遗留问题的发生。2、对存在滞后隐患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设计跟踪监测方案,根据监测资料分析预测其变化趋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案例:浙江某石灰岩矿山治理恢复方案根据现场地质调查,结合边坡岩质性状和稳定性分析结果,对各个区段分别采取如下治理措施:1)A-I区段:该区段边坡高度较高,坡度40~50,坡面局部存在不利结构面组合,存在楔体破坏,由于爆破开挖影响,边坡表面岩体破碎,局部存在松动岩块,节理裂隙发育,在暴雨等条件下易发生崩塌、掉块。治理措施:底部场地平整,标高在100.0m,120.0m,140.0m高程处设3m宽马道,马道上方按1:0.9削坡,120.0m马道设置排水沟;100.0m以下基本保持原地形坡度,平顺清坡。针对节理、裂隙发育及不利结构面组合的部位,根据现场情况,设置随机锚杆进行加固。离坡脚3m设置2m高的挡墙,挡墙与坡面之间回填土(填至墙顶标高),种植乔灌木。挡墙前设置排水沟。2)A-Ⅱ区段:该区段边坡整体坡高较高,坡度40~70,在73m左右高程处有一开采平台,面积约7500平方,坡面局部存在不利结构面组合,存在楔体破坏。同时,坡面局部存有顺坡向的层面,由于爆破开挖影响,边坡表面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存在松动岩块,在暴雨等条件下易发生崩塌、掉块。治理措施:底部55m高程场地平整,按DM3坡率平顺削(清)坡至73m高程平台,平台进行平整处理。在100.0m、120.0m、140.0m、160.0m、180.0m、200.0m高程处设3m宽的马道,马道上按1:0.9削坡,120.0m马道设置排水沟,局部坡段根据地形放缓至1:1。76.0~100.0m高程间自上而下进行清理并将危岩予以撬挖清除。对较大的松动岩块打设随机锚杆进行锚固处理。55m、76m高程平台离坡脚3m
案例:浙江某石灰岩矿山治理恢复方案设置2m高的挡墙,挡墙与坡面之间回填土(填至墙顶标高),种植乔灌木。挡墙前设置排水沟。3)A-I、A-Ⅱ连接段:存在一最大高差约15m的小山墙隔断。治理措施:将小山墙削除,使得A-I区坡脚线与A-Ⅱ区76m高程平台坡脚线平顺相连,形成一个高程由70m向73m渐变的大平台,连接段坡面平顺处理。4)B区段:该区段尚未开采,植被较发育,造成A-Ⅱ区与C-I区分隔,与A-Ⅱ区73m平台最大高差约123m。治理措施:从55m高程处削出一平台,平台后坡面按DM3坡率平顺削(清)坡至73m高程,并削出平台与A-Ⅱ区、C-I区平台相通。在100.0m、120.0m、140.0m、160.0m高程处设3m宽的马道,马道上按1:0.9削坡,120.0m马道设置排水沟,局部坡段根据周边坡段地形放缓至1:1。对较大的松动岩块打设随机锚杆进行锚固处理。55m、73m高程平台离坡脚3m设置2m高的挡墙,挡墙与坡面之间回填土(填至墙顶标高),种植乔灌木。挡墙前设置排水沟。5)C-I区段:该区段边坡坡度较缓,20~40,坡脚一下有71m、53m两级采石平台,53m平台形成一个凹地,破坏了土地的整体性,降低了土地使用面积。该区边坡基本稳定,仅在暴雨等条件下易发生崩塌、掉块。治理措施:为提高土地使用率,将53m采石平台回填至68~71m并与C-II区段68m平台顺接。71m平台进行场地平整。在100.0m、120.0m高程处设3m宽马道,马道上方按1:0.9~1:1削坡,120.0m马
案例:浙江某石灰岩矿山治理恢复方案道设置排水沟;100.0m以下坡面按原地形坡度削平顺。针对节理、裂隙发育及不利结构面组合的部位,根据现场情况,设置随机锚杆进行加固。71m平台离坡脚3m设置2m高的挡墙,挡墙与坡面之间回填土(填至墙顶标高),种植乔灌木。挡墙前设置排水沟。6)C-II区段:该区边坡最大坡高约70m,坡度约40~60°,并在68m高程处已有一采石平台,坡面因开采,卸荷裂隙较发育,坡面局部堆有松散崩积物,坡面植被不发育,坡面多处因爆破等原因较破碎,边坡岩体以中风化为主,坡顶附近及局部构造破碎处为强风化。治理措施:68m平台进行场地平整。在标高100m、120m高程处设置3m宽马道,上方以1:0.9削坡,120.0m马道设置排水沟;100m高程以下坡面按原地形坡度削平顺。针对节理、裂隙发育及不利结构面组合的部位,根据现场情况,设置随机锚杆进行加固。68m平台离坡脚3m设置2m高的挡墙,挡墙与坡面之间回填土(填至墙顶标高),种植乔灌木。挡墙前设置排水沟。7)C-I、C-II区段连接段:存在一高差约10~30m小山墙隔断。治理措施:将小山墙削除,使得C-I区坡脚线与C-II区68m高程平台坡脚线平顺相连,形成一个高程由71m向68m渐变的大平台,连接段坡面平顺处理。8)C-Ⅲ区段:该区边坡坡度约30~60°,并在21m高程处已有一采石平台,坡面因开采,卸荷裂隙较发育,坡面局部堆有松散崩积物,坡面多处因爆破等原因较破碎,边坡基本稳定,仅在暴雨等条件下易发生崩塌、掉块。21米平台的北侧是一个自然斜坡,植被较发
案例:浙江某石灰岩矿山治理恢复方案育,,最大高程达到90m,阻挡了55m(B区块)平台和68m平台的视线。治理措施:在68m高程平台以下按1:1坡率削坡至55m高程,设置一马道,设盖板涵排水。边坡底部21m平台在矿区整个中处于低凹地,很难利用。为加大土地利用率,并考虑到整体效果,以公路为基准,将21m平台按1:8~1:10的坡率回填至55m高程顺接,将自然坡按1:8~1:10坡率削至与55m高程顺接,并将21m平台南侧前缘也按1:8~1:10的坡率削坡。使得C-Ⅲ区段在整体上形成一块视眼开阔、利用率高的缓坡用地。针对节理、裂隙发育及不利结构面组合的部位,根据现场情况,设置随机锚杆进行加固。附注:1、矿区各矿山现状基本以开挖至山顶分水岭,汇水面积小,故顶部不设截水沟;2、马道宜外倾3%,且各级马道仅在120m高程马道处设置排水沟。(二)水土流失治理与复绿绿化治理的原则是以一定的工程手段,通过一定的施工技术,在边坡坡面上重新建立生态层,以保证边坡稳定,同时兼有治理边坡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绿化景观等的综合效果。生态层建立后,边坡坡面将形成一道植物根茎交错织成的保护网,使边坡岩土体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雨水侵蚀、冲刷,可以控制局部掉块的发生等,同时,
案例:浙江某石灰岩矿山治理恢复方案对生态层物种进行一定的技术组合,可以达到一年四季都有绿色,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一)坡面绿化对于坡高较大,设置马道的坡段:120m高程马道外侧设砖砌排水沟,后侧回填土,间隔2.5m种植灌木(夹竹桃(H0.6~0.8m,P0.8m,5~6分枝)和小叶女贞(P100~120cm)交替种植),内侧间隔1m种植1株爬藤类植物(爬山虎(一年生));外侧间隔1m种植1株悬挂类植物(黄馨(L0.8~1.0m));其余高程马道设置种植坑,规格0.6m×0.6m×0.6m,间距2.5m,坑内回填土,应优先选择疏松、肥沃、透气、透水的填料,若采用粘土应掺入适量的碎石和植物纤维,并进行土壤改良处理,达到有机质≥10%、全氮≥3.0g/kg、全磷≥0.7g/kg、全钾≥7.0g/kg、PH值6.0~7.0,不能采用淤泥,膨胀性粘土等软弱而有害的岩土体作填料。每坑种植一棵灌木(夹竹桃(H0.6~0.8m,P0.8m,5~6分枝)和小叶女贞(P100~120cm)交替种植);内侧种植2株爬藤类植物(爬山虎(一年生));外侧种植2株悬挂类植物(黄馨(L0.8~1.0m))。120m高程马道长度约890m,其余马道的总长度约2096m,共需838个种植坑,597株夹竹桃、597株小叶女贞、2566株爬山虎、2566株黄馨。为改善矿区被远望效果,坡面采用高强土工格室固土植草技术快速复绿(暂定120m高程以上坡面,铺设5cm高强土工格室。铺设高强土工格室的目的是增强护坡强度、形成加筋植被混合土,采用φ25钢筋按1.5m×1.5m交叉锚固,锚杆长60~80cm。分基层、面层两次
案例:浙江某石灰岩矿山治理恢复方案喷射植被混合土,其中在面层喷射层拌料时加入混合植物种子。喷射完后覆盖28g/m2无纺布进行保墒,营造种子快速发芽环境。(二)坡脚绿化在坡脚与挡墙之间回填土,要求分层填筑,分层厚度30cm,必须逐层夯实往上填。上部1m填筑耕植土用于复绿。间距2×2m交叉种植两排杜英(H3.5-4.0m,P2.5m,D≮8㎝),挡墙边沿间距1m交替种植黄馨(L0.8~1.0m)、海桐(H0.6-0.8m,P0.8m),挡墙内侧坡脚处种植爬山虎(一年生),间距均为1m进行种植。回填土上手播草籽,以增加绿化面积。坡脚线长2090m,共种植2090株杜英、1045株黄馨、1045株海桐、2090株爬山虎,手播草籽面积为10450m2。(三)养护管理施工结束后,为使植物种子顺利发芽,度过苗期,快速复绿,养护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有覆盖遮阳网,浇水、施肥、补种、病虫害防治等。1)覆盖遮阳网为了防止强烈阳光的暴晒和大雨对坡面的冲刷而造成幼苗的不正常发芽生长,对坡面要求覆盖遮阳网。待幼苗生长到4~5㎝时拆除。2)苗前养护:施工完成后,即进入养护期。保持正常的浇水工作可确保正常的发芽、出苗率。在此期间要注意浇水方法和浇水量,既要保证有足够
案例:浙江某石灰岩矿山治理恢复方案促使种子发芽的需水量,又不能积存太多的水形成地表径流将坡面种子冲走,或造成不均匀,形成部分秃斑。尽可能使坡面保持湿润,直到出苗。3)苗后养护:主要内容包括浇水、施肥、补种、病虫害防治等工作:a、浇水:操作时应控制喷头与坡面的距离和移动速度,使水成雾状均匀地喷洒在坡面上,保证无集中的水流冲击坡面。对于干旱季节,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雨季适当减少。遵循“见干见湿”原则;b、施肥:边坡的立地条件严酷,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施肥对边坡植物的生长便显的尤为重要,但是为了使各种植物能够达到平衡生长的状态,种间竞争正常。最终达到边坡植物多样性群落,必须适当调整好施肥种类和施肥量,把握好施肥季节和施肥时间,合理调整肥料在植物间的供需关系。c、补种:做好全面普查工作,对于明显秃斑的位置应予以补播;d、病虫害防治:认真搞好植保巡查,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确保边坡植物健康正常生长。
案例2:广东某铜矿环境治理恢复方案1、排土场治理方案排土场主要是边坡整治,须把长3km、高达60m边坡分成台阶式边坡,削坡减载,增加坡脚荷载,提高安全系数,在坡顶和各级台阶上建设良好的边坡排水系统;然后对排土场坡顶和坡面进行植被复垦,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以防治水土流失的发生;可以根据土壤改良情况,在排土场种植龙眼、荔枝等经济作物,成为矿湖公园的一部分。
排土场环境治理效果图
案例3:重庆某煤矿矸石山治理方案(1)开展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测量,调查区内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施工设计提供所需的地形、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2)开展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采用挡土墙、矸石山暗沟排水、加高加宽河坎、修拦水坝等措施治理矸石山。
案例3:重庆某煤矿矸石山治理方案通过多次对矸石山堆放矸石的情况分析,对矿山岩层及水文资料的分析,矿山岩层结构坚硬,自身垮塌的可能性很小,只有大雨来时,由于山形复杂,山间几方的来水都必须通过此地段进入大河,雨水冲击导致矸石山矸石垮塌会常发生,因此修筑挡土墙,增大防洪排水沟断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具体措施是,在第一个水平标高(365m)处的下方约50m开始修建一条挡土墙,分为三个台阶施工,分段高均为7米,第一台阶长为200米,宽度为8米,第二台阶长为195米,宽为6米,第三台阶长为191米,宽为3米,以解决下井口所堆放的矸石,计算总工作量为23400m3;在同一标高处平移100m的地方,开始修建第二条长为250米的挡土墙,分为五个台阶施工,
案例3:重庆某煤矿矸石山治理方案其中:基础宽12米,深4米;地面第一台阶宽11米,高8米;第二台阶宽8米,高8米;第三台阶宽6米,高8米;第四台阶宽4米,高8米;第五台阶宽2米,高8米;另做条石边坡长250米,厚0.5米,斜高32米,计算总工作量为78000m3;同时扩大和加固从山上向下排水的排洪暗沟250m,原排洪暗沟断面为1.75×1.75+0.87×0.87×3.14改为2.3×2.3+1.15×1.15×3.14,总工作量为1000m3;扩宽加深向大河排水的防洪堤坎长度3km,深度为5米,宽度为3米,总工作量90000m3;为防止特大山洪暴发,修建一个拦水坝,长为100m,高度30m(含基础深5米),下底宽20米,上底宽8米,总工作量为42000m3;这个拦水坝建好后既可以防洪,也可以做灌溉之用。
谢谢,请批评指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服务指南编制规范,GB_T36114-2018.pdf
- 火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HJ_T13-1996.pdf
- 现场视频分布图编制规范,GA_T1017-2013.pdf
- 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编制规范,DL_T5172-2003.pdf
-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费用概(估)算编制规范,DL_T5382-2007.pdf
- 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编制规范,NB_T14005-2015.pdf
-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文件编制规范,SH_T3550-2012.pdf
- 水资源管理信息对象代码编制规范,GB_T33113-2016.pdf
- 岗位说明编制规范.doc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ppt
- 《深圳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报告编制规范》编制说明.doc
- 文件编制规范.doc
- 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QX_T149-2011.pdf
- 河流水电规划编制规范,DL_T5042-2010.pdf
- 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技术需求编制规范,SN_T4680-2016.pdf
- 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编制规范,NB_T35009-2013.pdf
- 测井设计编制规范,Q_SY156-2006.pdf
- 水利工程代码编制规范,SL213-201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