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 MB
- 3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683—2011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编制规范CodeforGeneralPlanofForestFirePrevention2011-07-06发布2011-09-06实施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DB41/T683—2011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5编制程序...........................................................................36规划文件组成.......................................................................57森林火险区划.......................................................................58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69规划内容...........................................................................810规划图件与附表..................................................................1511档案管理........................................................................17附录A(规范性附录)森林防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编写提纲...............................18附录B(规范性附录)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研究报告编写提纲...........................19附录C(规范性附录)森林防火总体规划说明书编写提纲.................................20附录D(规范性附录)森林防火总体规划附表格式.......................................23附录E(规范性附录)森林防火总体规划文件归类装订...................................31参考文献............................................................................32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I
DB41/T683—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河南省森林航空消防站、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志东、李军、汪万森、尚忠海、刘飞、王明印、赵建新。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梅象信、乔文斌、段绍光、姚鹏、吴刚、王玉彬、许小芬、徐玉成、文生才、岳伏牛、吴子献、柴仁俊、任建智、马彦君、曹廷文、李国锋、汪俊、李晓梅。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II
DB41/T683—2011引言编制森林防火总体规划是提高森林防火工作整体水平、提升森林防火综合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提高河南省各级人民政府及森林、林木、林地经营单位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的编制质量,增强河南省森林防火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立足河南省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特点和森林防火实际,在总结不同地区森林防火规划实践经验,参考国内有关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对指导和促进河南省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III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DB41/T683—2011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编制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河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编制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编制程序、规划文件组成、森林火险区划、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规划内容、规划图件及附表、档案管理等。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辖区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的编制,国有林场和省级以上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有森林防火任务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森林防火总体规划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J104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J127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821林业地图图式建标122-2009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规划区planningarea因森林防火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而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规划区具体范围应包括:林地、林地边缘一定范围和森林防火设施建设需要占用的区域等。3.2森林火灾forestfire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林地自由蔓延和扩展,并对森林和环境带来危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燃烧现象。3.3森林防火forestfireprevention有关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森林火灾灾后调查处理的科学理论、技术原理和方法措施的统称。1
DB41/T683—20113.4可燃物类型typesoffuels可燃物的种类、组成、载量、密实度、分布等特征基本一致的同类可燃物组合的集合。3.5可燃物载量fuelloads22单位林地面积上所有可燃物的绝干质量,通常用kg/m或t/hm来表示。3.6森林防火期forestfirecontrolseason一年中容易发生森林火灾且必须有效开展森林防火工作的时期。3.7森林防火区forestfirecontrolzone一定行政区界内,能引起或酿致森林火灾的区域。一般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林地及林地边缘水平一定距离范围的区域划为森林防火区。3.8森林火险区forestfirehazardzone易发生森林火灾的地区,根据森林火灾危险性大小划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3.9森林火灾受害率forestfiredamagedegree一年中某一地区森林火灾受害森林(包括灌木林、疏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比率。4总则4.1一般规定制定本区域森林防火总体规划一般应符合以下规定:a)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森林防火及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b)协调好森林防火与生态环境建设、林业建设之间的关系,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c)统筹安排,科学布局,立足于不断提升本地区的林火综合控制能力;d)在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本地区林业建设总体规划的总体控制下进行规划,应符合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e)规划涉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原则上应委托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项目设计书(施工图)进行评估,提交评估报告,作为规划评审的依据。4.2规划宗旨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2
DB41/T683—2011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以增强区域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为目标,以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林火控制能力建设以及完善防火体制机制为重点,突出科学防火、生态防火、依法治火,全面提高本地区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巩固绿化成果和生态建设成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4.3基本原则制定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是:a)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将森林防火纳入区域发展整体规划,着眼于本地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的完善,统一布局、先易后难,分步实施;b)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分析当地林火发生发展规律,找准隐患,分类治理,分区施策,突出重点,针对薄弱环节和火险隐患高的区域,重点加以规划;c)综合治理,协同作用。坚持多种防火措施相结合,综合应用技术、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并促使各项防火措施与工程设施相互补充、发挥整体效能,取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d)科学防火,依法治火。充分运用防控森林火灾的科技手段,提升防火队伍的整体素质,营造有助于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实施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e)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从实际出发,坚持当前与长远、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4.4规划期县级以上行政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的规划期宜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期一致。根据需要,可分为近期规划(3年~5年)、中期规划(5年~10年)和长期规划(10年~20年)。在规划期内应合理安排规划项目的年度建设进度。5编制程序5.1任务确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提出规划任务,依据有关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的规定,遴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制订项目计划书,并与选定的规划编制单位签定编制合同。5.2收集资料森林防火总体规划应收集以下资料:a)规程、规范、标准、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等;b)地方志、林业志等;c)最新国民经济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和中长期规划、城市及林业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等;d)最近一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统计资料,地质、水文以及火灾季节气候、气象资料等;e)本地区森林火灾历史档案、历年森林防火工作档案、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资料等;f)最新出版的1:10000~1:100000地形图、卫星影像、航空影像、行政区划图、林相图、景观图片等;g)与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相关的其他资料。5.3外业调查5.3.1调查目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3
DB41/T683—2011掌握规划区内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森林、林木、林地情况,历史上森林火灾情况,森林防火工作现状、问题和要求等,为火险区划和项目规划设计提供切合实际的依据。5.3.2调查的主要内容5.3.2.1基本情况调查重点调查林区及周边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条件等。5.3.2.2植被调查对规划区域内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的相关因子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与可燃物类型划分、火险区区划,以及林火控制能力评价有关的指标,包括:树种与组成、林龄、树高、胸径、郁闭度、密度、植物种类、植被盖度、土壤类型、枯枝落叶层厚度、岩石裸露率、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坡位等。近3年进行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地区,其调查成果可以直接引用。3年前进行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地区,如资源档案更新规范,可抽取10%小班到现地核实,误差在5%以内的也可使用。未建立资源档案的应进行植被调查。5.3.2.3专业调查对与森林防火密切相关的因素应进行深入的专业调查。主要包括:a)林区经济社会状况调查。工农业、商业、旅游、人口、劳动力及城镇和村庄分布,居民风俗习惯、用火习惯等;b)交通状况调查。包括公路、铁路、林区生产道路、旅游道路等;c)可燃物类型调查。包括规划区域的植物类型、分布,可燃物载量;d)已有森林防火设施调查。包括现有的森林防火设施分布、数量、效能发挥情况,本地区森林消防力量结构、组成、布局、装备以及所开展的工作情况等;e)森林火灾调查。包括林区火烧迹地的地形、植被恢复、损失、火灾原因、火灾面积等;f)水文资料调查。包括河、渠、库、塘等数量、位置、取水口、交通状况等;g)临时停机坪位置调查。可进行航空消防直升机停放的临时停机坪数量、位置、交通等状况。5.4分析研究5.4.1林火发生发展规律分析重点研究内容包括:规划区域可燃物类型、分布及其燃烧性,森林火灾危险性分析与评价;近10年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特点与扑救情况,研究历次森林火灾发生期间的天气变化;火源种类、分布,火源管理难易程度评价,旅游景区游客的季节性分布、数量和结构及用火特点等。5.4.2已有的森林防火设施功效分析综合分析和评价了望台、防火检查站、防火道路、通讯设施、防火林带、灭火机具、扑火队伍以及可利用的天然防火隔离带(河流、悬崖、石壁等)或库渠塘堰、农田、生物防火隔离带等的功效;总结历年来群众森林防火的经验。5.4.3拟建项目可行性分析对规划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森林火险综合治理等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4
DB41/T683—20115.4.4研究成果要求编制规划区内可燃物分类明细表,形成规划区林火发生发展情况报告。采用1:10000~1:100000地形图或卫星影像,绘制可燃物类型分布图、森林火源分布图、森林火灾发生图、已有森林防火设施图。森林防火工作情况调查报告、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研究报告的编写提纲分别见附录A和附录B。5.5规划编制主要工作包括:a)森林火险等级划分与火险图绘制;b)确立规划分期及各分期目标;c)确定森林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空间布局;d)明确森林防火重点措施,制定森林防火工作发展战略;e)撰写规划说明和附件草案、绘制有关规划用图。5.6征求意见规划草案应向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和社会征求意见,并进行修改。5.7上报审批森林防火总体规划应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森林防火总体规划涉及相邻行政区的,应同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6规划文件组成森林防火总体规划文件由总体规划说明书、规划图件和附件组成。森林防火总体规划说明书编写提纲见附录C。7森林火险区划7.1森林防火区划定林地、林地边缘水平距离100m范围内,以及农田林网、片林、护路林、护岸林等边缘30m以内区域划为森林防火区。7.2森林火险区区划根据规划区内林地燃烧性、森林的重要性和火源出现概率,将森林防火区划分为3个森林火险等级,具体区划标准见表1。表1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标准火险等级区划依据森林火灾1、成片分布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和优势树种为栎类Quercusspp.Ⅰ2的阔叶林,且面积大于100hm。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危险性大5
DB41/T683—2011表1(续)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标准火险等级区划依据2、集体林区或国有林场等级道路1km以内,或集体林区居民点周围3km范围内的地段。森林火灾Ⅰ危险性大3、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辖区。1、以椴Tiliaspp,槭Acerspp.,楸Catalpaspp.,楝Meliaspp.,枫杨Pterocaryaspp.2等树种为主的阔叶林、阔叶混交林(优势不明显),且面积大于200hm。森林火灾Ⅱ2、集体林区或国有林场等级道路1km~2km以内,或距林区居民点周围3km~10km范围内的地危险性中段。23、未列入的其他林地,且面积大于200hm。1、竹类Bambusoideaepc,青冈Cyclobalauopsis,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等树种为主森林火灾的可燃物类型。Ⅲ危险性小2、农田林网、片林、护路林、护岸林等边缘30m以内区域。符合上表中任一条件的地区,可划为该森林火险等级;符合其中两个以上条件时,取其中对应危险性高的等级作为该地区的森林火险等级。8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8.1规划目标规划目标包括规划期内定性和定量的发展目标,是项目建设和工作措施规划的依据。长期规划目标,应按规划分期分解为若干阶段目标。规划目标应在调查分析和综合评价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依据全省森林防火工作总目标进行确定。县级行政区域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的目标见表2。表2县级行政区域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目标序号目标名称目标要求防火宣传教育普及率1≥95%(森林防火的各种宣传方式所触及的人数占规划区固定以及流动人口总数之比)林火巡护了望覆盖率2≥90%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森林防火巡护与了望人员可见范围的面积与规划区总面积之比)6
DB41/T683—2011表2(续)县级行政区域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目标序号目标名称目标要求3林火预报应用率100%林火通讯覆盖率4≥95%(在规划区内,森林防火(固定或移动电台)应急通讯的信号覆盖面积与规划区总面积之比)防火阻隔网密度25≥100m/hm(包括自然与人工的各类森林防火阻隔带的总长度与规划区总面积之比)6火情接警及出动时间≤10minⅠ级火险区≤30min专业队伍到达火场时间7Ⅱ级火险区≤40min(自专业森林扑火队出动之时起,至该队伍到达火场的最短时间)Ⅲ级火险区≤50min8森林火灾当日扑灭率≥98%9森林火案查处率≥95%210年均过火面积≤0.4hm/次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比例11≥98%(本行政区内已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数占应建专业森林消防队数之比)12森林火灾受害率≤1‰8.2总体布局Ⅰ级火险区:应提高巡护了望、预警监测、应急处置、防火阻隔、通信交通、防火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布点密度,完善扑救专业队伍、防火宣传、应急指挥、火源管理体系;Ⅱ级火险区:应侧重于巡护了望、预警监测、火源管理、生物阻隔带等方面的建设,应增加防火物资储备,加强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建设;Ⅲ级火险区:应加强防火宣传、火源管理,重视监控和防范。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7
DB41/T683—20119规划内容9.1组织指挥系统9.1.1组织指挥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政府主要负责人或主管领导担任指挥长。林区的国营林业企事业单位,部队、铁路、农场、牧场、蚕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以及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均应当建立相应的森林防火组织,根据需要设森林防火办公室,配备1名~2名专门工作人员。落实各景区、景点、护林点森林防火第一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毗邻县之间应设立县级森林防火联防组织;县域内林区的乡镇、森林经营单位及旅游景区均应与周围乡村、驻军和厂矿企业等建立森林防火联防组织。9.1.2指挥信息系统指挥信息系统由网络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指挥室(中心)构成。主要内容如下: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国有林场以及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均应建立1个指挥室(中心),面积不少于50m2;b)指挥室(中心)应建立4兆以上带宽的互联网络,配置必要的视频、语音通讯设备、网络服务器,建立与省、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连同的指挥信息网络平台;c)县级以上应配置应急指挥车2辆~4辆;d)县级以上应建立森林防火数据库;e)有条件的县或森林经营单位,应建立森林防火视讯调度指挥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9.1.3信息传输网络在森林防火区内,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配备超短波中继台、超短波电台、对讲机、卫星通讯等无线通讯设备,建立覆盖全区域的森林防火通讯网络;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应配置通讯车1辆~2辆,配置火场实时多媒体信息机载设备1套;国有林场及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均应配置通讯车1辆,每个护林点配置移动通讯设备1台。9.1.4管理制度建设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和完善森林防火制度,包括森林防火目标管理制度、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和领导职责、防火办岗位职责、护林员职责、了望员职责、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入山检查制度、用火审批制度、防火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消防队伍管理制度、森林火灾扑救预案、扑火指挥员职责、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制度等。9.2宣传教育工程9.2.1宣传教育网络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网络建设内容包括:a)构建宣传教育组织体系。应协调宣传、新闻、教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育、文化、旅游、公安等部门和乡镇、村民委员会,组成宣传教育网络;8
DB41/T683—2011b)分析宣传对象。面向社会公众,针对游客、林区居民、生产经营者、流动人员等人群,应采取不同管理措施;c)选择宣传方式。选择放电影、散发传单、导游解说、发放宣传画册、写信、签订防火协议等;d)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防火期来临前的集中宣传、防火期内的经常性宣传和常年性的宣传;e)组织编印或制作森林防火宣传资料、宣传海报、教材读本、卡通玩具等。9.2.2宣传教育设施在Ⅰ、Ⅱ级火险区的各个入山路口、居民集中地区、景区、主要景点、林区道路沿线重点部位均要设立防火警示宣传标志,如宣传牌、宣传栏、宣传窗、标语等,增加林区防火宣传标志数量。县级以上行政区应配备不少于2辆的宣传教育车;国有林场和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应配备不少于1辆的宣传教育车。9.3火源管理系统9.3.1森林防火责任区在森林防火区内应分层级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防火责任人。划分原则为:a)林区的村、组行政区辖区内的,应划定对应级别的森林防火责任区;b)对森林、林木、林地经营单位和个人,根据县林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确定相应的森林防火责任区;c)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辖区等,应根据景区、景点布局、服务网点和植被、地形、道路和居民点分布,划分不同管理层级的森林防火责任区;d)在Ⅰ、Ⅱ级火险区内,应根据火源种类、数量和出现频度,交通状况,地形复杂程度,细分出多个森林防火责任区。9.3.2森林防火期根据规划区森林资源物候规律、森林火灾发生特点,特别要依据天气变化和火源规律,规定森林防火期,确定向社会公布的渠道和方式。9.3.3森林防火检查站在Ⅰ级火险区的主要入口设立永久性森林防火检查站;在Ⅰ级火险区的次要入口、Ⅱ级火险区的主要入口,设立临时森林防火检查站,并完善检查和火源管理制度。永久性森林防火检查站建设要求为:a)应为砖混结构,并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永久性建筑,面积不小于35㎡;b)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宣传教育材料。9.4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9.4.1森林火险预警系统森林火险预警系统由预警中心、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和可燃物因子采集站构成。预警中心负责采集辖区内的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和可燃物因子采集站的监测信息,收集本辖区内气象部门发布的当地天气实况和预报信息,制作本辖区内的中短期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实时火险监测报告等,并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众发布,同时上报上一级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9.4.1.1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火险气象观测站9
DB41/T683—2011根据全省统一规划,在大别山区、桐柏山区、伏牛山区和太行山区的相关县分别建立1个~2个森林火险气象观测站,定点定期观测森林火险气象,为森林火险预报提供科学数据。9.4.1.2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布局原则上按气候带和森林分布设定。一般应设立在不同森林类型中,具体位置应与现有气象站在空间上互补,宜设置在GSM/GPRS或CDMA信号能覆盖的林缘或林间空地。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应配置温湿度仪、雨量筒、风速风向仪等监测设备和气象信息的自动传输设备。9.4.1.3移动气象观测哨在Ⅰ级火险区,设立1个~2个移动气象观测哨,用作临时性的火场气象要素监测。9.4.1.4可燃物因子采集站与森林火险气象观测站和移动气象观测哨同步布设。配备能测定地表温度、可燃物载量、可燃物含水率、可燃物燃点的相关因子设备。9.4.2了望监测系统了望监测系统主要建设在Ⅰ级、Ⅱ级火险区内,包括了望台(亭或点)和自动探火设施等。了望监测系统的建设要求为:a)新建了望台(亭或点)要充分考虑已有了望台的位置,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不同了望台(亭或点)的监测区域应能够相互衔接,了望台(亭或点)的建设密度应以规划区内盲区总面积所占比例小于10%为原则;b)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其他国有重点林区,应建设电视、红外探火仪和信息传输网络的自动监测和报警系统;c)了望台(亭或点)应高于优势树种最大树高的2m以上,宜采用砖混或钢架结构,应注重美观、实用,并与周围环境协调;d)每个了望台(亭或点)均应配置望远镜、红外探测仪、罗盘仪、对讲机等设备。9.4.3地面巡护系统地面巡护系统重点安排于地形复杂的森林地段或Ⅰ级火险区的重要地段。在了望监测的盲区必须安排地面巡护。地面巡护系统的规划重点为:a)建设护林房,位置应临近道路,方便生活和巡护森林;应配置望远镜等监测与通讯设备、扑火机具和必要生活设施;b)配足交通设备,保证每位巡护队员均有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有条件的可配备汽车。9.4.4卫星监测系统有条件的重点火险县可建立卫星林火监测终端设备。卫星监测设施应与森林防火指挥信息系统同步规划,统一建设。9.4.5航空巡护系统根据我省实际和林区森林概况,开展森林航空护林和航空消防工作,建立健全森林航空巡护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a)本行政区域内的飞机定期巡护覆盖范围,编制飞行计划、飞机巡护航线;10
DB41/T683—2011b)本行政区域内灭火队伍空降地点、飞机临时停机坪;c)本行政区域内适宜飞机吊桶灌水的水源地、地点;d)与航空护林相对接的火情接报、指挥和扑救、扑火物资和工具运送、航空喷水灭火、航空喷液灭火、人工降水灭火等设施;e)与航空护林相对接的相关措施和制度。9.5防火阻隔系统防火阻隔系统包括自然障碍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生物阻隔带等。其中,自然障碍阻隔带包括河流、沟壑、岩石裸露地、沙丘、水湿地等天然的阻火设施。规划时应充分利用自然阻隔条件,以防火林带等生物防火阻隔带为主体,以加大防火阻隔网密度为目标,合理规划工程或生物阻隔带。森林防火阻隔系统规划指标见表3。表3森林防火阻隔系统规划指标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单位技术经济指标21自然障碍阻隔带—m/hm根据自然条件确定防火隔离带(人工)、防火22m/hm≥2m/hm沟、生土带等2工程阻隔带22防火公路、铁路m/hm≥1.5m/hm22主带(乔灌木)m/hm≥2m/hm3生物阻隔带22副带m/hm≥1m/hm9.5.1工程阻隔带工程阻隔带包括防火隔离带、防火沟、生土带、砖石防火带、道路工程(公路、铁路)等,建设内容及要求分别为:a)防火隔离带(沟)、生土带等,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严格按LYJ127进行设置。采用火烧、割打、机械挖除、机耕、化学灭草等方法,彻底清除防火隔离带上的易燃物。防火沟开设方向应垂直于主导风向,坡地时垂直于坡向。生土带应设置在地势平缓、开阔和土质瘠薄的边防地带或林地边缘,林内不能开设生土带。b)在土壤等立地条件差的林区宜建设砖、石防火带,砖、石防火隔离带的高度应高于植被的最大高度0.5m~1m,宽度宜为1m~2m。c)道路交通阻隔工程规划的总体要求,一是合理利用现有道路,新建道路应做好方案比选。二是干线公路路面一般采用沥青或混凝土铺装,其等级不得低于交通三级路;支线公路等级不得低于林区三级路;林区步道应根据自然地势设置。林区公路的设计还应符合LYJ104的要求。9.5.2生物阻隔带生物阻隔带包括防火林带、防火灌木带、农田、菜地等。其中,防火林带宽度在林内应大于优势树种的最大树高,灌木林带宽度为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15m~25m。防火林带的规划要注意以下内容:11
DB41/T683—2011a)树种选择。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针对不同立地条件可选择以下防火树种:珊瑚树Viburnumodoratissimum,青冈Cyclobalauopsis,水曲柳Fraxinusspp.,稠李Padusracemosa,冬青Ilexchinensis,大叶冬青Ilexlatifolia,忍冬Lonicerajaponica,卫矛Euonymusalatus,接骨木Sambucuswilliamsii,毛泡桐Paulowniatomentosa,杨树Populusspp.,柳树Salixspp.,椴树Tiliaspp,,榆树Ulmuspumila,槭树Acerspp.,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油茶Camelliaoleifera,茶叶树Chionanthusretusus,油桐Verniciafordii,核桃楸JuglansmandshuricaMaxim.,石楠Photiniaserratifolia,女贞Ligustrumlucidum,黄杨Buxussinica,杜仲Eucommiaulmoides,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枫杨Pterocaryaspp.,桃Prunuspersica,杏Prunusarmeniaca,梨Pyrusspp.,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白丁香Syringaoblatavar.alba,海桐Pittosporumtobira,大叶黄杨Buxusmegistophylla,月桂Laurusnobilis,北海道黄杨Euonymusiaoonicus.cv.‘cuzhi’,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等;b)营造方式。防火林带营造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式,以纯林为主,混交为辅,混交采用行间混交;2c)造林密度。一般株行距2m×2m或1.5m×2m,2500~3333株/hm;d)位置。应建设在林田交界、山脊或山坡中上部、入山道路两旁、行政区界等;e)防火林带规划和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与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形成闭合圈;f)风景区的防火林带密度应不小于15m/hm²,公路两侧防火林带宽度应为30m~50m。9.5.3其他可燃物管理措施根据林内可燃物的类型、面积、区域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a)营林措施防火。可在每年防火期来临前,编制清除林内可燃物的面积、区域;b)计划火烧宜在每年初根据可燃物类型特征,划定计划火烧的区域和面积,明确用火目的、方式方法和用火时间,通过计划点烧清理可燃物。9.6扑救系统9.6.1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森林消防队伍分县级森林消防大队和乡(镇、场)级森林消防中队。具体要求:2国有或集体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有林地面积大于1000hm的乡镇均要组建15人~25人的专业森林消防中队或20人~30人的半专业森林消防中队,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县级的专业森林消防大队,人员60人~90人,隶属县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管理。防火期内,专业森林消防队队员要集中食宿,加强培训与演练,集中待命。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均应建设配套的营房和附属设施,配置森林消防运兵车、运输车、运水车、22灭火机具和相应的森林消防物资。营房面积根据工作人员编制按每人20m~30m确定。9.6.2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分为国家库、省级库、县级库、乡级库四级。国家库、省级库分别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投资建设,县级库、乡级库由县、乡财政投资建设并管理。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应符合建标122-2009的有关规定,并根据全国和河南省森林防火规划统一布局省级以上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县级、乡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的规划还应按以下要求进行:a)县级、乡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宜建造在Ⅰ、Ⅱ级火险区内或邻近的地方,应遵循调集便利、交通方便、就近增援、分级保障的原则;2b)每县均应建设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1个~2个县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面积不小于100m;12
DB41/T683—20112c)国有或集体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有林地面积大于1000hm的乡镇均应建2设至少1个乡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面积不小于60m;d)应配备相应的森林灭火机具和救灾物资,并明确各类森林消防物资的储备年限、使用寿命、更新补充及物资管理要求。9.6.3扑火物资装备配置根据森林消防队伍的规模和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的建设要求,配备相应基本装备。省级、县级、乡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的扑火物资装备配置的控制标准见表4。9.6.4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根据本区域森林防火实际,制定本区域森林火灾处置应急预案:a)根据上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本地的实际,制定本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b)国有和集体林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及林区的乡(镇)人民政府均应根据上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村民委员会应制定相应的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规定;c)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每年在森林防火期来临前应组织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演练。9.7森林防火科技支撑与培训基地9.7.1科技支撑依靠省内外相关高校、科研单位的科研力量和资源条件,结合地区实际,规划适合本地区森林防火工作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技术开发的项目、内容与进度,不断提升本地区森林防火的科技含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9.7.2培训基地明确森林防灭火应用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主攻方向,对当地森林火灾扑救指挥和消防人才的培养进行长期规划。指挥员每年至少培训1次,森林消防员每年至少培训2次。有条件的县应建立森林消防野外演练基地,划定野外火场仿真演练区域。9.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8.1投资估算依据森林防火总体规划建设投资估算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现行概预算规定,以及省和当地现行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市场现行价格进行。9.8.2投资估算办法投资估算内容及要求如下:a)森林防火建设投资估算由各单项工程综合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组成;b)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c)费用构成按建筑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预备费用划分;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分期建设时,需按首期及后期的投资概算分别汇总列出。13
DB41/T683—2011表4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扑火物资装备配置控制标准序单省级库县级库乡级库物资种类备注号位储备数量储备数量储备数量1灭火二号工具把420~700140~300100~1402灭火水枪支360~600120~20020~603风力灭火机台360~60080~12010~304油锯台90~15010~304~85点火器个165~27530~555~106移动水泵水泵灭火系统套30~605~101~27大斧把200~30080~14030~608砍刀把200~30080~14030~609消防铲把200~30080~14030~6010割灌机台120~20020~405~1011手持GPS个100~20020~405~1012包括头盔、防火手套、扑火服装套420~700140~30050~100眼镜、防扎鞋等13帐篷套420~700140~20010~3014睡袋套420~700140~20010~3015海事卫星电话部15~252~5116手持对讲机部420~70080~14010~3017风速仪等气象仪器套10~205~105~1018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发电机台10~153~5114
DB41/T683—20119.8.3资金筹措森林防火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森林防火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森林、林木、林地经营者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承担本辖区内森林防火的工作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并可通过多方位融资,补充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包括国家专项支持、地方融资、社会集资、自筹资金及贷款等。9.9效益分析与评价9.9.1经济效益分析。依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现行规定以及财经制度,进行静态、动态、风险等方面计算分析。9.9.2生态效益评价按照LY/T1721-2008所列项进行评价。9.9.3社会效益评价对社会和谐、林区稳定、社会建设、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方面进行评价。9.10保障措施9.10.1明确各项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机构健全、机制完善与创新、监督检查、工程建设管理、资金保障要求等,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和《河南省<森林防火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各项保障措施要注意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确保规划顺利实施。9.10.2规划实施意见根据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的任务、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领导、市场导向、资金筹措、政策扶持、组织管理、策划宣传、规避风险、分期实施、协调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9.10.3相关技术问题规定相关技术问题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a)明确发生较大森林火灾时的交通运输、通讯、医疗救护及物资供应等方面的问题;b)规定火灾调查与统计的要求,如火灾月报和年报制度,火灾调查的详细报告、逐级上报的要求等;c)火灾案件查处要求林区派出所、防火办及公安部门之间密切协作,在组织扑火的同时,组织专门人员调查火案,查明灾情,迅速惩处肇事者,达到依法治火、教育群众的目的。10规划图件与附表10.1图件基本要求规划图件包括现状图和规划图,均应绘制在近期调绘的地形图或植被分布图上,比例尺:一般为1:10000~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1:100000。图纸上应标注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北针、规划日期、绘制时间、规划单位和技术负责人等。规划图纸要清晰准确,图文相符,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说明书一致。15
DB41/T683—2011各规划图件宜采用计算机制图的方式进行绘制。地图信息的数据格式宜参照最新的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规定,图上要素与符号的色值、大小等,应按照LY/T1821的相关规定执行。10.2图件内容10.2.1行政区划图主要内容包括行政区划现在所在的位置,主要交通、地理、林业、气象等情况。10.2.2森林防火区界图主要内容包括森林防火区界及四邻等。10.2.3森林资源分布图主要内容为:森林防火区境界、地理要素(山脉、水系、居民点、道路交通等)、现有森林资源按树种分布、植被类型、森林景观资源分布等。10.2.4林下可燃物类型分布图主要内容包括森林防火区境界、地理要素(山脉、水系、居民点、道路交通等)、树种分布、植被类型、可燃物类型、可燃物厚度、可燃物单位面积重量等。10.2.5火源分布图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区内火源的种类、空间分布、出现频次及特点等。绘制方法为:a)利用地形图或电子地图的打印稿,在踏查的同时进行地物调绘,并绘制植被分布图;b)利用森林防火区近10年的森林火灾资料,分别以一定面积的林地为单位绘制。按照不同火源种类,计算单位面积火源平均出现次数,然后按次数多少划分不同火源出现的等级;c)在图上用不同颜色来表示火源出现的等级,一般为:一级用红色;二级用浅红色;三级用淡黄色;四级用为黄色;五级用绿色;d)可以将火源分为时令性火源、常年性火源、流动性火源、重点火源,对各种火源按月份根据出现频次划分等级,在图上详细标注不同火源,绘制火源分布图。10.2.6森林防火现状图主要内容为:森林防火区的地理要素(山脉、水系、居民点、道路交通等)、物资储备库、了望台、防火检查站、灭火水源、专业森林消防队驻点、飞机临时停机坪、已有景点景物、主要建(构)筑设施及基础设施等。10.2.7森林火险区划图主要内容包括Ⅰ、Ⅱ、Ⅲ等三级森林火险区区划。森林火险区划图的底图着色标绘为:Ⅰ级火险区用浅红色、Ⅱ级火险区用浅黄色、Ⅲ级用浅绿色,火险区的周边线用黑色。10.2.8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设施规划图主要内容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设施种类和分布,火源管理区、防火检查站等数量与分布。10.2.9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规划图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16
DB41/T683—2011主要内容为:森林防火区境界、地理要素(山脉、水系、居民点、道路交通等)、了望台(哨、亭)、地面巡护区域及路线等。10.2.10防火阻隔系统规划图主要内容为:森林防火区境界、地理要素(山脉、水系、居民点、道路交通等)、各种防火阻隔工程项目布局及相关技术指标等。10.2.11扑救系统规划图主要内容为:森林防火区境界、地理要素(山脉、水系、居民点、道路交通等)、扑火队伍布局、扑救机具与营房、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航空巡护航线、飞机停机坪、临时机降点、飞机临时取水点等。10.2.12其他图纸10.3附表主要附表见附录D。11档案管理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见附录E。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17
DB41/T683—2011AA附录A(规范性附录)森林防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编写提纲A.1林区基本情况概述规划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自然条件、森林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概况、交通状况等。A.2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本地区近十年森林火灾的基本情况、森林防火的意义。A.3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成效与经验全面总结近五年本县森林防火工作理念、工作机制、管理措施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经验。A.4当前森林防火控制能力分析评价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了望台、防火检查站、防火道路、通讯设施、防火林带、灭火机具、扑火队伍等森林防火设施的功效。综合评价森林火灾发生、预警监测、阻隔、扑救等方面的能力。A.5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林火环境、火源、可燃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A.6工作对策与建议提出森林防火的工作思路、对策以及拟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森林火险综合治理项目等,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18
DB41/T683—2011BB附录B(规范性附录)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研究报告编写提纲B.1前言B.2森林火灾历史的统计分析对本区域近十年发生的森林火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a)近十年本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面积、地点、火因、损失情况、扑救组织情况等;b)火灾发生期间的天气情况、地形特点等。B.3森林火灾发生条件分析根据本区域近十年发生的森林火灾情况,研究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环境条件:a)可燃物类型与分布特点;b)林火环境特征;c)火源特点;d)交通条件;e)其他影响林火发生的因素分析。B.4主要结论总结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提出森林防火建议与对策。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19
DB41/T683—2011CC附录C(规范性附录)森林防火总体规划说明书编写提纲C.1基本情况概述本规划区域的地理、社会、交通、林业等基本状况,主要内容包括:a)地理位置、面积,规划区自然条件;b)社会经济概况;c)自然资源;d)交通状况;e)林业概况。C.2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形势气象气候形势、森林分布与面积、火源管理状况、宣传教育工作、行政措施等。C.3总则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当地林业发展规划确定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编制的总则,主要内容包括:a)规划背景与目的;b)规划编制的依据;c)规划指导思想(宗旨);d)基本原则;e)规划范围;f)规划期限。C.4森林火险区划根据规划区内林地燃烧性、森林的重要性和火源出现概率,将本区域森林防火区,划分为3个森林火险等级。C.5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规划目标应在调查分析和综合评价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依据全省森林防火工作总目标进行确定。根据规划区内的森林火险等级和防火工作实际,对森林防火工程项目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C.6规划内容本章是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编制的重点,规划内容要详细叙述和科学安排。森林防火的各项建设内容与分阶段任务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要明确,规划目标要具体、要符合实际。20
DB41/T683—2011建设项目规划包括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种类、布局,分布地点、结构、规格、布局等,分具体规划项目进行表述。主要规划内容包括:a)森林防火组织指挥系统规划:包括组织指挥体系、指挥信息系统、信息传输网络和管理制度建设;b)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规划:包括构建宣传教育网络、建立宣传教育设施;c)火源管理系统规划:包括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规定森林防火期、建设森林防火检查站;d)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规划:包括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了望监测系统、地面巡护系统、卫星监测系统、航空护林系统的工程建设;e)防火阻隔系统规划:包括防火隔离带、防火林带建设、道路交通阻隔工程、砖石防火隔离带、其他可燃物管理措施规划等;f)扑救系统建设规划:包括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的建设、扑火物资装备配置和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g)森林防火科技支撑与培训基地规划。C.7项目建设进度应提出具体的项目建设任务和年度安排计划。C.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现行概预算规定,以及省和当地现行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市场现行价格进行。资金筹措写明各级投资计划及额度。C.9效益分析与评价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几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和评价。C.10保障措施包括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以及政策、科技、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保障措施。C.11规划图件与附表根据各种规划措施表达的需要,确定规划图件和附表。规划图件主要包括:a)行政区划图;b)森林防火区界图;c)森林资源分布图;d)林下可燃物类型分布图;e)火源分布图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21
DB41/T683—2011f)森林防火现状图;g)森林火险区划图;h)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设施规划图;i)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规划图;j)防火阻隔系统规划图;k)扑救系统规划图;l)其他图件。附表主要包括森林防火现状表与规划表等相关统计表格。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22
DB41/T683—2011DD附录D(规范性附录)森林防火总体规划附表格式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现状表见表D.1~D.4,规划表见表D.5~D.10。表D.1森林防火自然资源情况调查表规划地区名称:项目调查内容223土地总面积hm林地面积hm森林覆盖率%活立木总蓄积m22乔木林面积hm竹林面积hm22阔叶林hm天然林hm22疏林地面积hm灌木林地面积hm森林资源22未成林地面积hm苗圃地面积hm情况22针叶林hm人工林hm22无立木林地面积hm宜林地面积hm主要组成树种年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温℃春季平均气温℃气候情况11月~翌年2月的平均降水量(近10年均降水量mm3~5月的平均降水量mmmm年)年大风天数天冬季天春季天水域河流总长度km湖泊或水库个湖泊或水库蓄水量m情况备注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调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23
DB41/T683—2011表D.2森林防火社会经济情况调查表规划地区名称:项目调查内容规划区林业职工人数人其中:管理人员人护林员人其他人森林防火区面人均年收入行政村路网密度名称农业人口(人)22积(hm)(元)(个)(m/hm)乡镇情况社会经济情况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林场备注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调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24
DB41/T683—2011表D.3森林火灾调查统计表规划地区名称:受害烧毁投入过火面扑救投人员直接年起火起火火灾火灾森林林木扑火其它积入伤亡经济份时间地点种类原因2面积株数人员损失(hm)2(万元)情况损失(hm)(株)(人)总计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调查者:审核者:调查日期:年月日25
DB41/T683—2011表D.4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队伍现状统计表规划地区名称:项目设备设施单位数量建设标准、规格等2防火办公室、值班室m2指挥室(中心)m超短波基地台部组织指挥超短波车载台部系统对讲机部传真机台计算机台火源管理入山检查站座系统巡护人员人入山宣传牌块宣传系统线杆标牌块林缘标牌块了望台(亭)座林火监测系统高倍望远镜台罗盘仪台预测预报气象站座系统移动气象监测设备套阻火隔离干线m防火林带系统支线m灭火蓄水池座物资储备库座消防指挥车台扑火运输车台扑火装备风力灭火机台系统油锯台灭火水桶(枪)只二、三号工具支扑火服装套专业森林消防队个扑火队伍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个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群众义务扑火队个统计人:统计日期:年月日26
DB41/T683—2011表D.5森林火险区区划表Ⅰ级火险区面积Ⅱ级火险区面积Ⅲ级火险区面积行政区或单位名称222(hm)(hm)(hm)合计表D.6森林防火组织指挥系统规划表行政区或指挥室指挥信息网通信指挥车载电移动中继乡镇级森林防村级森林防森林防火联单位名称(个)络平台(个)车(辆)台(部)台(个)火组织(个)火组织(个)防组织(个)合计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27
DB41/T683—2011表D.7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与火源管理系统规划表宣传牌(个)宣传标语宣传车护林点防火检查其他宣教行政区名称或地点大型中型小型(条)(辆)(个)站(个)设施合计表D.8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规划表火险气移动气可燃物瞭望台视频监定位、望远摩托车护林卫星林飞机空飞机灭火行政区名象观测象观测因子采(个)测系统探火仪镜(辆)房火监测降点水源点称或地点站(个)哨(个)集站(套)(台)(个)(间)(套)(个)(个)(个)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合计28
DB41/T683—2011表D.9森林防火阻隔系统规划表防火隔离带砖石防火隔离带防火林带防火道路长度(km)长度(km)长度(km)长度(km)分布地点其他设施规格1规格2规格1规格2规格1规格2规格1规格2合计注:表中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规格+数字”指规划的各种森林防火阻隔带不同的规格类型,如宽度、厚度、组成材料等。29
DB41/T683—2011表D.10森林火灾扑救系统规划表专业森半专业森大手森林防火物灭移林消防森林消林斧持运森火风油动、G帐手海兵林队防队资储备库消二灭锯水扑事防力点砍P篷发持车消、火、泵火卫野行政灭火刀S、电对、防三水割灭服星外区名火器、、睡机讲消队称或号枪灌火装电个人个人省县乡演机消风袋机防营工机系话练地点防速车房数数数数级级镇具统基铲仪地把支台台个套套台套套台部部辆座支人支人座座座个总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计30
DB41/T683—2011EE附录E(规范性附录)森林防火总体规划文件归类装订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后,应归类将相关文件装订成册存档。主要材料及装订顺序为:a)森林防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b)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研究报告;c)各类专项调查报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论证材料、森林火灾案例等;d)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e)森林火险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f)森林防火总体规划说明书;g)规划图纸;h)有关图表、照片、幻灯片、录像带等;i)评审会议纪要、委托书、合同书、审批文件等。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31
DB41/T683—2011参考文献[1]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2]GB/T14721.1-1993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型.[3]LYJ1679—2006森林火灾扑救技术规程.[4]LY/T1063-2008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根据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修正).[6]《森林防火条例》(1988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2009年修正).[7]《河南省<森林防火条例>实施办法》(豫政[1988]16号).[8]胡志东.森林防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9]郑焕能.森林防火[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10]吕守高、李增禄等.森林防火理论与技术[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11]杜永胜、潘世学等.中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2]《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改农经[2009]2351号).[13]《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林计发[2004]16号).[14]《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国森防办[2007]11号).[15]《森林消防物资储备库建设和物资储备管理规范》(国森防办[2007]11号).[16]《森林消防装备、机具储备年限规范》(国森防办[2007]11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3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岗位说明书编制规范
- GB规范JTT1051-2016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规范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范
- 村镇基层档案数据元编制规范研究
- DAT 3-1992 档案馆指南编制规范
- DB11T 787-201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 DB21T 2429-2015 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生态治理工程设计编制规范
- db34 t 405-2004 饲料产品企业标准编制规范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 DB41T 936-2014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 DB41T 903-2014 河南省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作业设计编制规范
- MZ∕T 092-2017 省、地、县级行政区划图(集)编制规范
- MZ∕T 091-2017 国家行政区划图(集)编制规范
- 天安公司探放水设计编制规范及要求
- 作业指导书--厂站测控装置定检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
-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标准与预案编制规范指导手册
- 管理流程编制规范
- 集团标准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