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50 KB
  • 13页

广西地方标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征求意见稿).doc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07.060A47DB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XXXXX—XXXX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Specificationforcompilingwindenergyresourceassessmentreportofwindfarm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5/TXXXXX—XXXX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规则15 内容26 格式5附录A(资料性附录) 编制大纲示例6附录B(资料性附录) 编排格式7附录C(资料性附录) 封面格式8附录D(资料性附录) 编制人员名单格式9参考文献1010 DB45/TXXXXX—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10 DB45/TXXXXX—XXXX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的基本规则、内容和格式。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编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710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风电场windfarm由一批风力发电机组或风力发电机组群组成的电站。3.2 风能资源评估windenergyresourceassessment对某一区域的风能资源多寡、质量和分布状况所做的判断、评价。4 基本规则4.1 命名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应统一命名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为风电场项目名称)。风电场项目名称应与签订的项目合同书一致。4.2 组成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应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和补充部分组成,包括以下内容。前引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封面;编制单位资质;编制人员名单;目录。正文部分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10 DB45/TXXXXX—XXXX项目概况编制依据风电场所在地区风况特征风电场风能资源特征风电场主要气象灾害结论和建议补充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附录;附件。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大纲参见附录A。1.1 其他报告应能反映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的全部工作,内容全面,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清晰;通过汇总、分析各种资料和数据,给出科学、公正的结论;文字简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形式;报告能满足项目委托书或合同书的要求。2 内容2.1 前引部分2.1.1 封面封面内容应包括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2.1.2 编制单位资质应使用该单位风能资源评估资质证书的复印件。2.1.3 编制人员名单应依次列出编制人员名单,顺序为:审定、审核、校核、编写人员。2.1.4 目录目录按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内容顺序编排,包括:正文部分、补充部分(包括有补充部分时)。正文部分的目录应包括章、节编号和完整的标题,根据报告的框架结构,给出至二级或三级标题的目录。补充部分的目录应包括附录、附件的编号和标题。2.2 正文部分2.2.1 项目概况综述项目概况,包括风电场的地理位置,风电场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特征,风电场开发面积、装机容量,测风塔安装及测风资料收集情况等。2.2.2 编制依据编制报告依据的标准、规范等文件。2.2.3 风电场所在地区风况特征10 DB45/TXXXXX—XXXX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根据参证气象站的选取条件选定一个国家气象站作为参证气象站,以表格形式列出参证气象站测风沿革。b)以直方图形式给参证气象站出历年平均风速年际变化。c)以直方图形式给出参证气象站累年和测风年逐月平均风速年内变化。d)以玫瑰图形式给出参证气象站累年和测风年风向频率玫瑰图。e)以表格形式列出参证气象站相关气象要素累年统计情况,包括累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平均气压、降水量、雷暴日数、结冰日数、霜日数、冰雹日数、雾日数、大风日数等气候统计值。1.1.1 风电场风能资源特征1.1.1.1 测量参数质量检验及插补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对测量参数进行完整性检验,以表格形式给出测量参数的缺测数和缺测率。b)对测量参数进行合理性检验,包括范围检验、相关性检验和趋势检验,以表格形式给出检验结果。c)对不合理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表格形式给出测量参数的无效数。d)以表格形式给出测量参数有效数据完整率。e)对缺测和无效数据进行插补订正。1.1.1.2 测风塔实测序列风能参数分析1.1.1.2.1 空气密度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各测风塔逐月和年平均空气密度;b)以折线图形式给出月平均空气密度的年内变化情况。1.1.1.2.2 湍流强度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各测风塔各高度层全风速段和15m/s风速段的平均湍流强度;b)以折线图形式给出各高度层湍流强度的年内变化和日内变化情况;c)根据风机分类标准确定湍流强度等级。1.1.1.2.3 风垂直切变指数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各测风塔各高度层间风切变指数计算结果;b)以折线图形式给出各测风塔风廓线图;c)描述各测风塔风切变指数特征。1.1.1.2.4 风速和风功率密度以表格形式列出各测风塔实测序列各高度层各月及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和平均风功率密度。1.1.1.3 测风塔数据长年代订正10 DB45/TXXXXX—XXXX1.1.1.1.1 风速大小年景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根据参证气象站测风高度、测风仪器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对参证气象站近30年平均风速序列进行一致性订正,并以直方图形式给出订正前后的风速变化图;b)计算观测年度年平均风速相对近30年累年平均风速距平百分率,分析参证气象站观测年度的风速年景。1.1.1.1.2 测风塔数据代表年订正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图形形式给出各测风塔与参证气象站的相关图;b)以表格形式给出各测风塔各高度层与参证气象站的相关方程、相关系数和订正量;c)根据订正量对各测风塔数据进行长年代订正。1.1.1.2 风电场代表年风能资源分析1.1.1.2.1 风速及风功率密度年内变化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各测风塔各高度层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年内变化;b)以折线图形式给出各测风塔各高度层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年内变化;c)描述各测风塔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年内变化特征。1.1.1.2.2 风速及风功率密度日变化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各测风塔各高度层全年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日变化;b)以折线图形式给出各测风塔各高度层全年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日变化;c)描述各测风塔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全年日变化特征。1.1.1.2.3 风向和风能密度方向分布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16个扇区各测风塔各风向测量层全年风向频率和风能密度方向频率;b)以玫瑰图形式给出各测风塔各风向测量层全年风向频率和风能密度分布;c)描述各测风塔风向频率和风能密度方向分布特征。1.1.1.2.4 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各测风塔各高度层各风速段全年风速和风能频率,以及有效风速频率;b)以柱状图形式给出各测风塔各高度层各风速段全年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c)描述各测风塔风速和风能频率全年分布特征。1.1.1.2.5 威布尔分布参数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各测风塔各高度层威布尔分布参数;b)以图形形式给出各测风塔各高度层威布尔分布曲线图;10 DB45/TXXXXX—XXXXc)描述各测风塔威布尔分布特征。1.1.1.1.1 有效风速小时数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各测风塔各高度层各月和年有效风速小时数;b)描述各测风塔有效风速小时数分布特征。1.1.1.2 50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以表格形式列出多种方法计算的各测风塔各高度层50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推算值;b)以各测风塔计算出的最大值表征该测风塔50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以拟开发风电场内所有测风塔的最大值表征该拟开发风电场50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c)将拟开发风电场50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换算为标准空气密度状况的值。1.1.1.3 风况参数统计应按GB/T18710附录C1的格式形式列出各测风塔风况参数。1.1.2 风电场主要气象灾害分析拟开发风电场所在区域可能会遇到的气象灾害,给出相应的建议。1.1.3 结论和建议应按如下要求给出结论和建议:a)对拟开发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客观评述,包括各测风塔的年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有效风速小时数和拟开发风电场风功率密度等级;b)对拟开发风电场风能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评述,包括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风向和风能密度方向分布规律、主导风向分布等;c)对拟开发风电场其他风况参数进行简要评述,包括空气密度、风切变、湍流强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等;d)根据资源量、现有风电技术水平初步判断拟开发风电场是否具备工程开发价值;e)根据拟开发风电场风况参数初步提出风电场风机选型建议;f)分析拟开发风电场可能会遇到的气象灾害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g)其他建议。1.2 补充部分附录、附件主要内容包括:a)以表格形式列出各测风塔各月风能参数计算结果;b)以折线图形式给出各测风塔各高度层逐月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日变化;c)以柱状图形式给出各测风塔各高度层各风速段逐月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d)以玫瑰图形式给出各测风塔各风向测量层逐月风向频率和风能密度分布;e)其他需要的相关文件和材料。2 格式编排格式要求参见附录B,封面格式参加附录C,编制人员名单格式参见附录D。10 DB45/TXXXXX—XXXXA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编制大纲示例1项目概况1.1风电场地理位置1.2场址所在地气候特征1.3场址地形地貌特征1.4风电场工程概况1.5风电场测风塔概况2编制依据3风电场所在地区风况特征3.1参证气象站选取3.2年际风况特征3.3年内风况特征3.4风向频率特征4风电场风能资源特征4.1测风数据的质量检验4.2测风塔实测序列风能参数分析4.3测风塔数据长年代订正4.4风电场代表年风能资源分析4.550年一遇设计风速推算4.6风况参数统计5风电场主要气象灾害5.1雷暴5.2暴雨5.3覆冰......6结论和建议6.1结论6.2建议附录1测风塔各月风能参数计算结果表附录2测风塔各月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日变化曲线图附录3测风塔各月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直方图附录4测风塔各月风向玫瑰图和风能密度玫瑰图......10 DB45/TXXXXX—XXXXA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编排格式A.1 封面及编制人员名单A.1.1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封面中的报告名称宜用一号黑体,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宜用三号宋体加粗。A.1.2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人员名单页中的“审定”、“审核”、“校核”、“编写人员”等宜用三号宋体加粗,人员姓名宜用三号宋体。A.2 目录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目录层次宜设置为2至3层;“目录”两字宜用四号黑体并居中,“目”与“录”两字中间空两个汉字的间隔。目录中的文字宜用小四号宋体,与页码之间用“......”连接并两端对齐,页码不加括号。目录页单独编排页码,宜用五号正体大写罗马数字。A.3 正文部分A.3.1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章、节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章的标题从阿拉伯数字1开始编号,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节是章的细分,可分为第一级节(例如3.1,3.2等)、第二级节(例如3.1.1,3.1.2等)、第三级节(例如3.1.1.1,3.1.1.2等)。A.3.2 章、节的编号与标题之间空一个汉字的间隙;章的标题宜用三号黑体;第一级节的标题宜用四号黑体;其余标题及正文宜用四号宋体。正文行间距为1.5倍行距。A.3.3 正文每页应有页眉。页眉居中位置为报告名称,宜用五号宋体。正文页单独编排页码,宜用五号宋体阿拉伯数字。A.4 附表和附图每个附表、附图均应有编号和名称。附图的编号形式为“图A-B”,附表为“表A-B”,其中A为所在章的编号,B为该章中图或表的顺序号。如第三章的第一个图或表,即表示为“图3-1”、或“表3-1”。附图、附表的名称紧接在附图、附表的编号后空一个汉字,其中附图名位于图下方居中,附表名位于表上方居中。A.5 附录和附件附录和附件应按其在正文部分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排。附录按“附录1、附录2、附录3......”等顺序编号,编排在正文之后。附件按“附件1、附件2、附件3......”等顺序编号,编排在附录之后。10 DB45/TXXXXX—XXXXA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封面格式图C.1给出了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封面格式。××××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编制单位:××××××年××月图A.1 封面格式10 DB45/TXXXXX—XXXXA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编制人员名单格式图D.1给出了编制人员名单的格式。审定:×××审核:××××××校核:××××××编写人员:××××××××××××××××××图A.1 编制人员名单格式10 DB45/TXXXXX—XXXX参考文献[1]QX/T277-2015气象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