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96 KB
  • 17页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目次前言.............................................................................................................11适用范围...............................................................................................22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34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和内容...............................................................45选择修复模式.......................................................................................66筛选修复技术.......................................................................................87制定修复技术方案.............................................................................108编制修复技术方案.............................................................................13附录...........................................................................................................14I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上海市《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及市政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管理办法》,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上海市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工作的开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上海市场地环境监管系列技术规范之一,包括: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上海市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规范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技术规范本规范规定了上海市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本技术规范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制定。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为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1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1适用范围本编制规范规定了上海市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适用于上海市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方案的制定。本编制规范不适用于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方案的编制。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稿)适用于本文本。本技术规范发布后,如国家或上海发布新的规范和标准,则以新规范和标准为准。HJ682污染场地术语HJ25.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DB31/19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44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DB31/93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3术语和定义3.1场地site某一地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3.2土壤soil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3.3地下水groundwater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含包气带和饱和带中的水。3.3潜在污染场地potentialcontaminatedsite指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潜在危险废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构成潜在风险的场地。3.4污染场地contaminatedsite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又称污染地块。3.5土壤修复soilremediation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3.6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riskcontrolvaluesforsoilandgroundwater根据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规定的用地方式、暴露情景和可接受风险水平,采用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规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场地调查获得相关数据,计算获得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限值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3.7修复模式remediationstrategy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的总体思路,包括原地修复、异地修复、异地处置、自然修复、污染阻隔、居民防护和制度控制等,又称修复策略。3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4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和内容4.1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污染场地修复目标、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处理效果、修复时间、修复成本、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等因素,制定修复技术方案。可行性原则制定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要合理可行,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污染场地的污染性质、程度、范围以及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合理选择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制定修复技术方案,使修复目标可达,且修复工程切实可行。环境安全性原则制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要确保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实施环境安全,防止对施工人员、周边人群健康以及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和二次污染。4.2工作程序和内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分三个阶段进行,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4.2.1选择修复模式在对污染场地前期信息和环境调查资料进行全面核查、场地状况现场考察和相关技术资料补充调查等工作的基础上,确认目标污染物、风险控制值、修复范围、理论修复方量和修复时间需求,选择确定污染场地修复总体思路和修复后土壤及地下水的处置及去向,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污染场地修复模式。4.2.2筛选修复技术根据污染场地的具体情况,按照确定的修复模式,筛选实用的场地修复技术,并结合场地条件和污染特征,从适用条件、对本场地修复效果、经济性和环境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4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4.2.3制定修复技术方案根据确定的修复技术,制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路线,优化并确定修复工艺参数,估算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的工程量,提出并确定修复技术方案,并编制场地修复环境管理计划。开始确认场地条件确定修复范围确认修复要求选择修复模式选择确定修复总体思路选择修复后处置方式选择修复模式是分析比较实用修复技术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筛选修复技术修复效果评估经济性评估环境安全性评估确定修复技术制定修复技术路线优化和确定工艺参数估算修复工程量制定修复制定环境管理计划技术方案二次污染分析控制修复工程监测计划环境应急安全计划修复成本效益分析编制修复技术方案结束图1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程序和内容5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5选择修复模式5.1确认场地条件5.1.1核查场地相关资料5.1.1.1资料完整性包括场地现状与历史信息的完整性和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资料的完整性。重点审查前期获得的场地信息和资料是否满足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的要求。5.1.1.2资料有效性审查前期场地相关资料的时效性,特别是对场地状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或污染物特性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的情况,重点审查前期场地信息和资料是否能客观反映场地实际情况。5.1.2现场考察场地状况5.1.2.1场地现状技术方案编制人员应现场考察场地现状,特别关注与前期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5.1.2.2场地施工条件技术方案编制人员应现场考察场地修复工程施工条件,特别关注场地用电、用水、施工道路、安全保卫等情况,为修复技术方案的工程施工区布局提供基础信息。5.1.2.3场地周边情况技术方案编制人员应现场考察场地周边情况,特别关注周边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如集中式居民点、学校、医院、饮用水源地、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等,描述与修复工程作业区的关系等。5.1.3补充相关技术资料通过核查场地已有的资料和现场考察场地状况,如发现不能满足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基础信息资料要求,应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如地层及地下水信息缺乏,应补充地勘资料;如场地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应补充土地利用规划资料;6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如修复后土壤利用方式不明确,应补充修复后土壤的去向信息等。若场地现状发生重大变化,必要时应适当开展补充监测,甚至进行补充性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5.2确定修复范围通过对前期获得的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必要的补充调查,确认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的目标污染物、风险控制值和修复范围。5.2.1确认目标污染物确认场地前期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提出的目标污染物是否客观反映污染场地污染特征和风险,目标污染物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为风险关注污染物等。详细分析其与场地特征污染物的关联性、与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等。具体给出目标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含量变化范围和在不同修复区域的分布等信息。5.2.2确认风险控制值确认场地前期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提出的风险控制值是否完整和合理。5.2.3确定修复范围根据场地环境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的工作资料和成果,结合目标污染物种类、浓度水平和土壤/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等结果确定污染场地修复范围,包括修复边界和污染深度分布,特别要关注污染土层异常分布情况(非连续性自上而下分布),为修复工程量核算提供准确依据。修复范围可在场地测绘图件上详细描述,给出高程基准水平线、点线位置图等。估算土壤理论修复方量时,应以每种目标污染物的浓度等值线图为基础,以场地风险控制值为依据,结合垂向污染模拟确定污染物在场地中的空间分布,并采用专业软件或手动估算等方法进行。对于复合型污染,应将每种目标污染物的浓度等值线图进行叠加,并根据污染物最大的污染深度估算修复理论方量。估算地下水理论修复方量时,还应考虑场地含水层深度及分布条件、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流向、流速、水力梯度、地下水水位、土壤介质孔隙度等条件。7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5.3确认修复要求确认场地修复的要求,如修复预期效果、预期经济要求、环境安全性要求以及其它要求(如修复时间等)。5.4选择处置方式根据场地目标污染物、场地修复范围、修复要求,并结合场地规划选择确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后的处置方式。鼓励采用在原场地内进行消纳或资源化利用的处置方式。5.5选择修复模式根据污染场地条件、修复范围、修复要求和处置方式,选择确定污染场地修复总体思路。永久性处理修复优先于处置,即显著地减少污染物数量、毒性和迁移性。鼓励采用绿色的、可持续的和资源化修复。原则上修复治理工程在原址进行。6筛选修复技术6.1分析比较可选修复技术结合污染场地污染特征、土壤及地下水特性和选择的修复模式,从技术成熟度、适合的目标污染物和土壤类型、修复的效果、时间和成本等方面分析比较现有的场地修复技术优缺点,重点分析各修复技术工程应用的实用性。可以采用列表描述修复技术原理、适用条件、主要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技术应用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采用权重打分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提出1种或多种备选修复技术进行下一步可行性评估。6.2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可从修复效果、经济性和环境安全性三个方面进行。8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6.2.1修复效果评估场地修复技术的效果评估可采用实验室小试、应用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有条件时,可采用现场中试的方式进一步确定修复效果。6.2.1.1实验室小试实验室小试应采集本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行试验,应针对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参数,制定实验室试验方案。6.2.1.2现场中试如对场地修复技术适用性不确定,有条件时,可结合本场地状况开展现场中试,验证修复技术实际效果,包括环境管理和工程管理等措施。应根据总体修复思路、修复技术特点,在现场尽量选择2种以上污染物含量变化梯度、污染物组合情况等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中试试验应尽量兼顾到场地中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浓度和不同土壤及地下水类型,获得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参数。6.2.1.3应用案例分析场地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也可以采用相同或类似情境(目标污染物相同,场地特征和土壤地下水特性相似等)的应用案例分析进行。但应用案例资料信息应完整,技术参数描述应具体,结果应可信,且应明确具体出处。一般新闻通讯报道不能作为应用案例。有条件时,应现场考察应用案例实际工程。6.2.2经济性评估场地修复技术的经济性评估过程可对修复技术实施条件下的预处理成本、处理成本、后处理成本进行定性描述或定量比较。每一种成本均可包括劳动力成本、监测成本、燃料成本、装置成本、安装/拆卸成本、操作维护成本、运输成本、水电成本、专利成本等。6.2.3环境安全性评估场地修复技术的环境安全性评估可包括对各修复技术实施条件下的环境影响、潜在二次污染、对施工人员和周边人群安全和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9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6.3确定修复技术根据可行性评估结果确定最佳修复技术。对于复合污染场地,可结合污染类型,根据可行性评估结果确定最佳修复技术组合。7制定修复技术方案7.1确定修复目标值根据确认的目标污染物、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修复范围以及修复模式和技术确定场地修复目标值。修复目标值的确定方法参考附录A。7.2制定场地修复技术路线根据确定的场地修复模式和场地修复技术或技术组合,制定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路线。修复技术路线应反映污染场地修复总体思路和修复方式、修复工艺流程和具体步骤,还应包括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过程中受污染水体、气体和固体废物等的无害化处理处置等。7.3优化和确定修复技术工艺参数场地修复技术的工艺参数应根据实验室小试结果进行初步确定,并可在有条件时通过现场中试进行优化和最终确定。工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处理能力,或每批次处理需要时间,注入井或抽提井尺寸、布设点位和布设方式,药剂投加量或比例和投加方式,处理条件(温度、物料含水率、粒径大小等),能耗,设备占地面积或作业区面积等。7.4估算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程量根据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路线,按照确定的修复技术或修复技术组合,结合工艺流程和参数,估算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程量。修复工程量包括估算的土壤及地下水工程实施修复方量,修复技术工艺涉及的工程量以及修复过程中受污染水体、气体和固体废物等的无害化处理处置的工程量。10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7.5制定环境管理计划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管理计划包括二次污染控制措施、修复工程监测计划和环境应急安全计划。7.5.1二次污染分析和控制措施对于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实施,应先分析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内容包括修复工程预分析、污染物排放与控制分析。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预分析内容包括修复工程的类型、规模、能源与资源用量、修复工程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等。污染物排放与控制分析包括修复过程中废水、废气、恶臭气体、固体废物、其它特征污染物、扬尘、噪声等的排放特征,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提出控制措施。7.5.2修复工程监测计划修复工程监测计划可包括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检测、二次污染环境监测、修复工程验收环境监测和修复后回顾性评估监测。应根据确定的修复技术方案,结合场地污染特征和场地所处环境条件,有针对性地制定修复工程环境监测计划。7.5.2.1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检测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检测是环境监理单位为掌握日常施工造成的二次污染情况,通过便携式环境检测仪器进行的现场环境检测,较为复杂的环境检测内容环境监理单位可建议建设单位另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修复技术方案应根据修复模式、修复技术及其工艺特点提出修复工程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关键环节及污染介质和污染因子,作为环境监理单位编制环境监理检测计划的依据。7.5.2.2二次污染环境监测修复工程二次污染环境监测应重点关注土壤挖掘清理区域、土壤处理及暂存区域、地下水污染区域、地下水地面处理区域,并关注修复工程中的挖掘清理过程、短驳或运输过程、土壤地下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粉尘、噪声和固体废物、处理后土壤和地下水的去向等方面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监测因子除相应的场地关注污染物外,还可参考DB31/199和DB31/445等相关排放标准。11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针对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其监测因子除相应的场地关注污染物外,还可参考DB31/933和GB14554等相关排放标准。针对施工过程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其监测因子除相应的场地关注污染物外,还可参考GB3095等相关标准。针对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其监测应参考GB12523等相关标准执行。7.5.2.3验收环境监测应根据修复模式和修复技术特点提出修复工程验收监测总体要求,包括验收监测介质、监测因子、监测节点和范围,作为验收监测单位编制修复工程验收监测方案的依据。相关技术要求参考HJ25.2、《上海市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技术规范》执行。7.5.2.4回顾性评估监测污染场地修复后,在满足经济条件和未来场地开发用途的基础上,可根据修复技术特点制定修复后回顾性评估监测计划。7.5.3环境应急安全计划为确保场地修复过程中施工人员与周边居民的安全,应制定周密的场地修复工程环境应急安全计划,内容包括环境安全问题识别、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突发事故时的应急措施、必须配备的安全防护装备、环境安全防护培训等。7.6分析成本效益成本—效益分析包括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修复成本分析和环境效益分析两部分。修复成本分析应包括修复工程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析,其中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修复工程主体设备、场地准备、土壤预处理、污染土壤处理、污染地下水处理等费用,间接成本包括修复工程监测、工程监理、质量控制、健康安全防护、二次污染防范措施等费用。环境效益分析包括修复后人体健康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环境效益分析可根据每个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分析。12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8编制修复技术方案8.1总体要求修复技术方案应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方案中的全部工作内容。报告中的文字应简洁和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等形式描述各种关键技术信息,以利于施工方制定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施工方案。8.2主要内容修复技术方案应根据污染场地所在地的区域环境特征和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特点选择附录B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3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附录附录A污染场地修复目标值制定方法ab污染物总量削减污染物迁移途径控制异位修复异位修复原位修复原位修复修复后处置方式修复目标值修复后处置方式修复目标值污染土壤修复后资源修复目标值根据具体用途污染土壤修复后回填修复目标值应等同于风险控制值化利用制定修复目标值按填埋场入场标准确定;如填埋场入场污染土壤修复后资源化修复目标值根据修复后土壤的具污染土壤修复后填埋标准无对应关注污染物的利用体用途制定标准值,修复目标值应等同于风险控制值修复目标值按填埋场入场标准确定;如填埋场入场标准无对应关修复目标值根据污染土壤修复后作为根据堆放地点场地水文地修复目标值应等污染土壤修复后填埋注污染物的标准值,修复目标值场地具体用途制一般工程渣土质特征制定修复目标值同于风险控制值应等同于风险控制值定污染土壤修复后作为一根据堆放地点场地水文地质特征修复目标值根据实际情况其他用途般工程渣土制定修复目标值确定污染地下水修复后回灌修复目标值应等同于风险控制值——修复目标值按纳管排放标准或地表水排放标准;如上述标准无关污染地下水修复后排放——注污染物的标准值,修复目标值应等同于风险控制值其他用途修复目标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注:a-污染物总量削减是基于去除污染源达到恢复场地功能目的的污染物减控方式;b-污染物迁移途径控制是基于切断暴露途径或转移受体,避免污染物向受体迁移,从而使健康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的污染物减控方式。14 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附录B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大纲摘要1项目背景1.1任务由来1.2编制依据1.3编制内容2场地问题识别2.1所在区域概况2.2场地基本信息2.3场地环境特征2.4场地污染特征3场地修复总体思路4场地修复范围与理论修复方量5修复技术筛选5.1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简述5.2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6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6.1场地修复目标值6.2修复技术路线6.3修复技术工艺参数6.4修复工程量估算7环境管理计划7.1二次污染分析及控制措施7.2修复工程监测计划7.3环境应急方案8成本效益分析8.1修复费用8.2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9总结和建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