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50 KB
- 3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13-XX-2006建设部备案号: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etensionedspunconcretepilefoundation(征求意见稿)2006年5月10日37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etensionedspunconcretepilefoundationDBJ13-XX—2005建设部备案号: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州市建筑设计院批准部门:福建省建设厅37
前言本规程是根据省建设厅闽建科函[2005]1号文要求,由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州市建筑设计院主编,并会同有关设计、制作、施工、科研和教学等单位共同制订而成。本规程在制订过程中,认真总结了省内外使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经验,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施工、勘察、科研、教学单位和建设管理部门的意见,反复讨论和修改,最终经审查定稿。本规程共有7章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主要术语和符号、地基勘察、制作、规格和质量要求、管桩基础设计、管桩基础施工、管桩基础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等。本规程采用的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均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97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回省建设厅科学技术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州市建筑设计院参编单位: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福建省建筑轻纺设计院厦门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州国伟建设设计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第三建筑公司福建六建建工集团公司福建闽侯县建筑机械厂福建三和混凝土桩杆有限公司福建建华管桩有限公司福建大地管桩有限公司福清市大业管桩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卢伟煌林功丁郑念屏谢益人彭伙水胡贤忠张文耀刘珠雄施建日吴平春林栋林基闵有定吴古海何锐成柴勤37
目次l总则…………………………………………………………………………12主要术语和符号……………………………………………………………22.1主要术语………………………………………………………………22.2主要符号………………………………………………………………23地基勘察……………………………………………………………………44制作、规格和质量要求……………………………………………………54.1规格分类………………………………………………………………54.2原材料要求……………………………………………………………54.3构造要求………………………………………………………………64.4生产工艺………………………………………………………………74.5产品质量要求…………………………………………………………85管桩基础设计………………………………………………………………95.1一般规定………………………………………………………………95.2桩基计算………………………………………………………………125.3构造要求………………………………………………………………176管桩基础施工………………………………………………………………186.1一般规定………………………………………………………………186.2管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196.3管桩的接桩(或连接)…………………………………………………206.4锤击法沉桩……………………………………………………………216.5静压法沉桩……………………………………………………………227管桩基础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247.1锤击法沉桩收锤标准………………………………………………247.2静压法沉桩终压标准………………………………………………247.3质量检验标准…………………………………………………………257.4工程验收………………………………………………………………27附录A管桩尺寸允许偏差值…………………………………………………29附录B管桩外观质量要求……………………………………………………30附录C管桩抗裂弯矩、极限弯矩及最大桩节长度…………………………31附录D柴油锤重选择参考表…………………………………………………33附录E静压桩机参数表………………………………………………………34本规程用词说明………………………………………………………………35条文说明………………………………………………………………………3737
1总则l.0.1为了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基础设计与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质量、保护环境、方便施工,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我省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包括构筑物)低承台管桩基础勘察、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对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水利等工程中使用管桩,应按国家有关行业标准采用。1.0.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7度以下地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非抗震地区。1.0.4管桩不宜在下列场地中应用:1土层中夹有难以消除的孤石、障碍物,或含有不适宜作持力层且管桩又难以贯穿的坚硬夹层;2管桩难以贯入的岩面上无适合作桩端持力层的土层,或持力层较薄且持力层的上覆土层较松软;或管桩难以贯入的岩面埋藏较浅且倾斜较大。1.0.5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规程。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管桩concretepipepile本规程所称的管桩是指采用离心成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环形截面桩。2.1.2管桩基础 Concretepipepilefoundation由打(压)入土(岩)层中的管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建(构)筑物基础。2.1.3填芯混凝土cavity-fillingconcrete灌填在管桩顶部内腔的混凝土,该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承台提高一级,且不得低于C30,且应在填芯混凝土中掺入微膨胀剂。2.1.4送桩pilefollowing打桩过程中,借助送桩器将桩项沉至地面以下的工序。2.1.5收锤标准conditionforstophammering将桩端打至预定深度附近时终止锤击的控制条件。2.1.6终压标准condition forstoppressing为满足静压桩设计要求而制订的压桩施工终止时的控制措施和条件。2.2符号2.2.1抗力和材料性能——桩身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边长为150mm的桩身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桩身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焊缝抗拉强度设计值;——填芯混凝土与管桩内壁的粘结强度设计值;——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37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设计值;——桩身竖向极限承载力;——桩端端阻力特征值;——桩第i层土(岩)的侧阻力特征值;——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桩身的抗弯承载力设计值;2.2.2作用和作用效应——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桩基承台自重及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桩身自重标准值,地下水位以下应扣除浮力;——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平力;——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任一单桩的水平力;——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单桩的弯矩设计值;、——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下承台底面通过桩群形心的x,y轴的力矩;——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的竖向力:——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桩的竖向力:——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单桩最大竖向力:——桩身截面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2.2.3几何参数A——桩身横截面面积;——桩底端横截面面积(桩尖水平投影面积);当采用开口型桩尖时,按封口型桩尖计算水平投影面积——管桩内孔受拉钢筋面积d——管桩外径;——桩穿越第i层土(岩)的厚度;——填芯混凝土的长度;——桩身外周边长度;——管桩内孔圆周长度;、——桩i至桩群形心的y、x轴线的距离;2.2.4其它——桩基中的桩数:——结构重要性系数:——抗拔系数;——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管桩的水平变形系数。3地基勘察3.0.1管桩基础的地基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或《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测规程》JGJ72有关规定和要求,详细勘察阶段应符合本规程有关规定和要求。3.0.2勘探孔的间距宜为14m~24m,每项工程或大型项目的每个单位工程的勘探布点不宜少于5个。当相邻勘探点所揭露的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时,勘探孔的间距应适当加密,并绘制持力层等高线,以供设计、施工时参考。3.0.3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提供管桩持力层的设计要求,应深入管桩桩端平面以下3m~6m。控制性钻孔的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求。具有软弱下卧层时,钻孔深度应达到桩基变形计算深度下37
2m~3m,并应满足强度验算要求。3.0.4在勘探深度内,对每一土层宜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或静力触探试验,提供设计所需参数。对饱和粘性土应测定其灵敏度,提供设计参考。4管桩制作、规格和质量要求4.1规格分类4.1.1管桩按桩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壁厚分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PC)、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代号PTC)。PH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80,PC桩和PT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80但不低于C60。PHC、PC桩壁厚一般为75mm~130mm,大直径桩壁厚可达150mm,PTC桩壁厚较小,一般为55mm~70mm。4.1.2管桩按外径主要分为300mm、400mm、500mm、550mm、600mm、800mm、1000mm等规格。4.1.3管桩按抗弯性能或有效预压应力值分为A型、AB型、B型和C型等,其有效预压应力值分别为4Mpa、6Mpa、8Mpa、10Mpa,其计算值应在各自规定值的范围内,管桩的抗弯性能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主要考虑承受纵向压力,其抗弯性能应满足管桩吊运和堆放要求。4.2原材料要求4.2.1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R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l75、《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l344的规定。4.2.2骨料的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骨料应采用碎石,PHC桩、PC桩的碎石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5mm,PTC桩的碎石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0mm,且均不应超过钢筋净距的3/4和壁厚的1/3,其质量应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2细骨料宜采用洁净的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3-3.4,其质量均应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的规定。4.2.3钢材的质量应答下列要求:1预应力钢筋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其质量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YB/T111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的规定;2螺旋筋宜采用冷拔低碳钢丝、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其质量应分别符合《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l9、《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的规定;3端部锚固钢筋、架立圈宜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和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其质量应分别符合《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的规定;4端板、桩套箍宜采用Q235钢,其质量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规定。4.2.4混凝土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4.2.5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4.2.6掺合料不得对管桩产生有害影响,使用前必须进行试验验证。4.3构造要求4.3.1钢筋骨架应符合下列规定:l预应力钢筋应沿其分布圆周均匀配置。最小配筋率不低于0.4%,且不少于6根。2螺旋筋的直径应根据管桩外径确定。管桩外径450mm以下的螺旋筋直径应不小于4mm;37
管桩外径500mm~600mm的螺旋筋直径应不小于5mm;管桩外径800mm~1000mm的螺旋筋直径应不小于6mm。管桩螺旋筋的螺距最大不超过110mm。在管桩两端1000mm~1500mm范围内螺旋筋的螺距宜为40mm~60mm。3端部锚固钢筋和架立圈应按设计图纸确定,采用钢筋骨架滚焊机制作的骨架可不设架立圈。4骨架成型后各部分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应力钢筋间距偏差不大于5mm;2)螺旋筋的螺距偏差不大于±lOmm。4.3.2管桩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PHC、PC桩不应小于25mm;2PTC桩不应小于20mm。4.3.3管桩接头可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1机械连接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机械快速连接接头施工及验收规程》DBJ13-58-2004的规定。2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符合管桩接头端板的宽度不应小于管桩的壁厚;2)接头的端面必须与桩身的轴线垂直;3)接头的焊缝坡口尺寸应按设计确定,焊条宜采用E4303或E4316焊条,其质量应满足《碳钢焊条》GB/T5117的规定。4.4生产工艺4.4.1钢筋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l钢筋应清除油污,不应有局部弯曲,端面应平整,单根管桩同束预应力钢筋下料长度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L/5000;2预应力钢筋镦头强度不得低于该材料标准强度的90%;3预应力筋和螺旋筋焊接点的强度损失不得大于该材料标准强度的5%,松脱的焊点应用钢丝绑扎。4.4.2采用先张法模外预应力工艺,总张拉力应符合设计规定,在应力控制同时检测预应力钢筋的伸长值,当发现两者数值有异常时,应检查、分析原因、及时处理。4.4.3混凝土配料应采用电子秤称量,并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各种材料称量的允许误差为:水泥、掺合料±1%,粗、细骨料±2%,水、外加剂±1%。4.4.4采用浇灌机对混凝土布料应均匀,离心工艺成型应按慢速、中速、高速三个阶段进行,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及壁厚均匀。4.4.5蒸汽养护工艺应按预养、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进行,升温速率每小时不宜超过,恒温温度不宜超过;压蒸养护在脱模以后应按升压升温、恒压恒温、降压降温三个阶段进行。4.4.6放张预应力筋时,与管桩相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40MPa。4.5产品质量要求4.5.1管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1PHC桩不应低于C80;2PC、PTC桩不应低于C60。4.5.2管桩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5.3管桩的外观质量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4.5.4管桩的抗裂弯矩与极限弯矩应符合下列要求:1PHC、PC桩的抗裂弯矩、极限弯矩及最大桩节长度应符合附录C中表C.0.1的规定;37
2PTC桩的抗裂弯矩、极限弯矩及最大桩节长度应符合附录C中表C.0.2的规定。4.5.5本规程未作规定的其他要求,如管桩的堆放、吊运等应分别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l3476和《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JC888标准的有关规定。4.5.6管桩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常压养护应满14天龄期,压蒸养护应满1d龄期.4.5.7桩尖采用钢板制作,钢板材质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的有关规定,材料的机械性能不应低于Q235钢要求,桩尖制作和焊接应符合《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和福建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要求。4.5.8管桩结构、配筋、接头等的规格与构造详见设计或福建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5管桩基础设计5.1一般规定5.1.1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管桩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5.1.1选用。表5.1.1管桩基础设计等级设计等级建筑与地基类型甲级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lO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对桩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一般工业建筑,次要的轻型建筑物5.1.2管桩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量时,传至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当计算桩基沉降时,传至承台底面上的荷载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3在计算承台内力、确定承台高度、配筋和验算桩身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和相应的桩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相应的抗力应采用承载力设计值。4管桩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应小于1.0。5.1.3管桩基础设计应具备下列基本资料:l符合本规程第3章规定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包括地上及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可能受到影响的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及基础情况,施工机械进退场及现场运行条;3建筑物上部结构类型及形式、荷载、分布及性质、生产工艺等对基础沉降、水平变位的要求;4建筑场地总平面图、建筑物地下室或首层结构平面图;37
5抗震设防的有关资料;6桩规格、接头形式及供应条件;7沉桩设备性能及其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5.1.4管桩基础应根据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的要求进行下列计算或验算:1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进行桩基的竖向(抗压或抗拔)承载力计算和水平承载力计算;2桩身承载力验算;3计算承台内力并验算其承载力;4桩基沉降计算;5当桩端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的持力层厚度一般不宜小于5倍桩身直径,并按实体深基础法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和变形;6对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且水平荷载较大或水平变位要求严格时,应作桩基水平变位验算;7当使用条件要求限制混凝土裂缝时,应作裂缝控制验算。5.1.5管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l桩的中心距不得小于表5.1.5的规定值;2采用多桩或群桩时,宜使桩承载力合力点与其上部结构竖向长期荷载作用点相重合;3宜以较厚均匀的坚硬粘性土层、密实碎石(砂、粉)土层、全风化或强风化岩层作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应小于500mm,且对粘性土、粉土、残积土、全风化岩不宜小于2.0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类土、强风化岩不宜小于1.0d;4管桩用作摩擦型桩时,桩的长径比不宜大于100;管桩用作端承型桩时,桩的长径比不宜大于80。当桩穿越厚度较大的淤泥等软弱土层、承台底面有可液化土层时,应考虑桩的稳定性及对承载力的影响;5选定桩长时,应减少接桩,接桩位置应避免桩尖接近硬持力层或桩尖处于硬持力层中;6同一结构单元宜避免采用不同类型的桩及受力性质差别较大的同类型桩;7同一承台的桩数不宜少于2根,当2根桩以下时,应加强承台间的拉结;8布桩时,应考虑挤土效应对桩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布桩平面系数不宜大于6.0%,当穿越深厚软土时,不宜大于4.0%。表5.1.5管桩的最小中心距桩基情况桩的最小中心距独立承台内桩数超过30根,大面积群桩4.0d独立承台内桩数超过9根,但不超过30根条形承台内排数不少于3排3.5d其他情况3.0d注:1桩的中心距指两根桩横截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2d为管桩外径:3当桩穿越较厚软弱土层且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小于本条第3款规定值时,桩中心距应适当加大;4当静压管桩采用开口型桩尖时,独立承台内桩数超过30根及大面积群桩的最小中心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小于3.5d;5当采用引孔压桩时,桩的最小中心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小于3.0d。5.1.6PTC桩不宜承受水平荷载或用作抗拔桩。5.1.7预应力管桩持力层若为遇水软化土(岩)层,而施打(压)后持力层可能进水时,设计应采取以下之一措施。1应在终桩后立即往桩孔中灌强度等级C20混凝土,高度不小于1.5米;37
2采用封口型桩尖,焊缝要连续饱满不渗水;3第一节管桩用尖头形封闭混凝土桩尖。5.1.8管桩基础承台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有关承台计算及构造要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满足桩上局部承压的要求;2柱下单桩承台,应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能承受各自方向柱底弯矩的连系梁,连系梁的线刚度不宜小于柱的线刚度,且连系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3两桩桩基的承台,应在其短向设置能承受该柱底弯矩的连系梁,连系梁的线刚度不宜小于柱的线刚度,且连系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4在抗震设计时,承受该柱底弯矩的连系梁,梁端箍筋应按框架梁端加密区的要求设置。5.2桩基计算5.2.1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包括力矩与水平剪力)较小的高大建筑物,桩径相同的群桩基础,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群桩中单桩的桩顶作用效应: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5.2.1-1)2偏心竖向力作用下(5.2.1-2)3水平力作用下(5.2.1-3)式中---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桩基承台自重及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的竖向力;----同一桩基承台中的桩数;---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桩的竖向力;、----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于承台底面通过桩群形心的x、y轴的力矩;、——桩i至桩群形心的y、x轴线的距离;——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平力;——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任一单桩的水平力。5.2.2对于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抗震设防区桩基,当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l第4.2.1条和4.4.1条规定条件时,可不进行管桩基础抗震承载力计算。5.2.3非液化土中桩基的抗震验算及存在液化土层的桩基抗震验算,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执行。5.2.4单桩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5.2.4-1)2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公式(5.2.4-1)外,尚应满足下式要求:(5.2.4-2)3水平荷载作用下37
(5.2.4-3)式中——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单桩最大竖向力;----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4当缺少单桩水平荷载试验资料时,可按变形控制采用(5.2.4-4)式估算管桩基础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5.2.4-4)式中——管桩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管桩横截面惯性矩;——管桩桩顶允许水平位移;——管桩桩顶水平位移系数,按表5.2.4-1取值;——管桩的水平变形系数;式中——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可按表5.2.4-2选用;——管桩桩身计算宽度(m),——管桩外直径。表5.2.4-1管桩桩顶水平位移系数桩顶约束情况桩的换算深度(铰接4.02.4413.52.5023.02.7272.82.9052.63.1632.43.526固接4.00.9403.50.9703.01.0282.81.0552.61.0792.41.095表5.2.4-2地基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值序号地基土类别值(MN/相应桩顶面处的水平位移(mm)1淤泥,淤泥质土2.0~4.5102流塑(,软塑(4.5~6.01037
状粘性土,松散粉土,松散粉细砂,松散或稍密填土。3可塑(状粘性土,稍密粉土,中密填土,稍密细砂。6.0~10104硬塑(,坚硬(状粘性土,中密或密实粉土,中密中粗砂,密实老填土。10~2210注:1、当桩顶位移大于10mm,值宜适当降低;反之,可直适当提高。2、当水平荷载为长期荷载时,应将表列数值乘以0.4后采用。5.2.5需要进行地震作用效应设计的桩基计算应符合下列表达式: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5.2.5-1)2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公式(5.2.5—1)外,尚应满足下式要求:(5.2.5-2)3水平荷载作用下:(5.2.5-3)5.2.6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得少于桩总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对桩总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根。单桩的荷载试验,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附录Q进行2在初步设计时和对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按下式估算:(5.2.6)式中——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桩端端阻力特征值;——桩第i层土(岩)的侧阻力特征值;——桩底端横截面面积(桩尖水平投影面积);当采用开口型桩尖时,按封型口桩尖计算水平投影面积——桩身外周边长度;——桩穿越第i层土(岩)的厚度;5.2.7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取决于桩的材料强度、截面刚度、入土深度、土质条件、桩顶水平位移允许值和桩顶嵌固情况等因素,应通过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确定。必要时可进行带承台桩的载荷试验,试验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5.2.8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应通过现场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5章关于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的规定;2在初步设计时和对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按下式估算:1)单桩或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37
(5.2.8-1)式中——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抗拔系数,按表5.2.8取值。——桩第i层土(岩)的侧阻力特征值,按本地区实测值取值;——桩身外周边长度;——桩穿越第i层土(岩)的厚度;—单桩自重标准值,地下水位以下应扣除浮力。2)承受拔力的管桩基础,应按下式验算单桩抗拔承载力:(5.2.8-2)式中:—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值组合时的单桩竖向抗拔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3)当群桩整体破坏时,假定群桩沿外围周边破坏:(5.2.8-3)式中——群桩外周边长度;——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标准值除以桩数,地下水位应扣除水浮力;——群桩中的桩数表5.2.8抗拔系数表土(岩)的类别抗拔系数^。值粘性土、粉土0.70~0.80砂土0.50~0.70强风化岩、花岗岩残积土0.50~0.605.2.9桩身结构承载力设计值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1桩轴心受压时(5.2.9一1)式中——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桩身横截面积;——桩身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在复核地震作用时,桩的承载力在轴心受压时可提高25%,在偏心受压时可另外再提高20%。即偏心受压的桩,其允许承载力可增加50%。2桩轴心受拉时,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设计值应取式(5.2.9-2a)或(5.2.9-2b)计算和(5.2.9-3)计算的较小值。1)对于严格不出现裂缝的桩基:(5.2.9-2a)对于一般不出现裂缝的桩基:(5.2.9-2b)式中——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设计值——桩身截面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桩身横截面积;37
——桩身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2)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管桩接头宜采用机械连接。对于其它一般的建筑:管桩接头可采用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5.2.9-3)式中——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设计值——焊缝长度,,(为焊缝外径,通常取,为焊缝内径,通常取,为管桩外径);——焊缝计算厚度,(为焊缝坡口根部至焊缝表面的最短距离,通常取12mm)——焊缝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Mpa。3)当管桩不用桩身预应力钢棒做抗拔筋而用内孔填芯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抗拔桩的受力钢筋时,应按(5.2.9-4)式验算填芯混凝土的长度和(5.2.9-5)式计算填芯混凝土处的抗拔受力钢筋。(5.2.9-4)(5.2.9-5)式中——填芯混凝土的长度,不应少于3.0m,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填芯混凝土与管桩内壁的粘结强度设计值,宜由现场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C30的微膨胀混凝土可取0.30MPa;——管桩内孔圆周长度;——管桩内孔受拉钢筋面积;——拉钢的抗拉强度设计值。3桩身受弯作用时:(5.2.9-6)式中——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单桩的弯矩设计值;——桩身的抗弯承载力设计值,当桩身不允许裂缝出现时,可按桩身抗裂弯矩除以1.2确定;当桩身允许裂缝出现时,可按桩身极限弯矩除以1.6确定。5.2.10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基础应进行沉降验算:l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2体型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3摩擦型桩基。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桩基,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条形基础下不超过两排桩的桩基、吊车工作级别A5及A5以下的单层工业厂房桩基(桩端下为密实土层),可不进行沉降验算。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对地质条件不复杂、荷载均匀、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端承型桩基也可不进行沉降验算。5.2.11桩基的计算最终沉降量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并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第5.3.4条的规定。5.2.12管桩基础设计时,可结合地区经验考虑桩、土、承台的共同工作。5.3构造要求5.3.1管桩顶的填芯混凝土应灌注饱满,对承压桩,灌注深度不得小于2倍的桩径,且不得小于37
1.2m;对抗拔桩,灌注深度应按(式5.2.9-4)计算且不应小于3.0m;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承台提高一级,且不得低于C30,且应在填芯混凝土中掺入微膨胀剂。5.3.2管桩与承台连接时,桩顶嵌入承台深度应不小于50mm,伸入承台内的纵向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l对于承压桩,可利用桩的纵向钢筋或另加插筋锚入承台内。当采用桩的纵向预应力钢筋直接与承台锚固时,锚固长度不得小于50倍纵向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当采用插筋时,插筋数量应根据桩径选取,一般可取414-625;钢筋插入管桩顶填芯混凝土长度,不宜少于1.1m,锚入承台内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级钢)的30倍和钢筋直径(级钢和级钢)35倍;2对于抗拔桩,当采用插筋时,其数量应按(5.2.9-5)式计算确定,且钢筋沿桩周围均匀布置,钢筋伸入管桩内的长度应同填芯混凝土灌注深度,且不宜少于2.9米;锚入承台内长度不应小于40倍钢筋直径。当采用桩的纵向预应力钢筋直接与承台锚固时,锚固长度不得小于150倍纵向钢筋直径且不小于1500mm。5.3.3当地下水或土对混凝土有弱腐蚀性时,采用PHC类管桩,壁厚不应小于125mm,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45。当地下水或土对混凝土腐蚀性等级为中等腐蚀时,桩孔中应灌满强度等级不低于C35的微膨胀混凝土,且桩表面应须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保证桩基的耐久性。5.3.4当地下水或土对钢材有弱腐蚀时,可按年腐蚀速率0.03mm考虑接桩焊缝厚度和端头板厚度,焊接时应将端板周围的U型焊缝接口焊满,焊缝内应无焊渣且表面光滑。腐蚀性等级为中等腐蚀时,不应采用焊接接桩。5.3.5管桩的接长应符合下列规定:1任一单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3个;2桩的接头抗弯性能不得低于桩身的极限弯矩值;3管桩的连接应符合本规程第6.3.4条规定,否则应进行强度和刚度验算。5.3.6桩尖的选用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桩尖一般分为开口型钢桩尖和闭口型钢桩尖,其构造和材料详见设计或福建省标准设计图集。6管桩基础施工6.1一般规定6.1.1管桩基础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文件和资料:l拟建场地的工程水文地质资料;2拟建场地周边环境的有关资料;3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4现场或其他可供参考的试桩资料或附近类似桩基工程的经验资料;5管桩的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6.1.2管桩基础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组织有关单位会审图纸,形成图纸会审记录;2场地完成三通一平、排水畅通,并满足打桩所需的地面承载力;3处理场内影响管桩施工的高空及地下障碍物;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管桩施工专项方案;5设置高程控制点和轴线定位点;6选定进场的打桩设备,其性能满足设计的技术要求;7对桩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及安全交底。6.1.337
在对工程环境条件分析后确定桩基施工可能影响附近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正常使用和安全时,应采取有效的减少振动和挤土影响的措施,必要时应对建(构)筑物进行加固,对道路和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观测点进行专业监测。当在紧靠相邻工程的基坑边坡或围护结构的场地打桩时,应考虑打桩对其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6.1.4沉桩可采用锤击或静压等沉桩方式,可参照附录D选用锤击式沉桩机械(柴油)的锤重及附录E选用静压沉桩机械(液压)的型号。6.1.5工程桩采用管桩的基坑支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严禁边打桩边开挖基坑;2自然放坡的基坑宜在打桩结束后开挖,有围护结构的基坑应在桩基完成后施工围护结构;3饱和粘性土、粉土地区的基坑开挖宜在打桩全部完成15天后进行;4挖土应分层进行,且桩周土体高差不宜大于1.0m;5应注意挖土机械和运土车辆在基坑中对桩的挤推作用而影响桩的质量;6开挖基坑应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土方开挖顺序,注意保持基坑围护结构和边坡的稳定,并做好监测工作,实施动态管理。6.1.6管桩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并满足4.5.7条规定的龄期后方可沉桩。6.1.7抗拔桩的接头焊缝应作可靠的防锈处理。6.1.8在正式开工前须先作1~3根试沉桩,试沉桩应符合本规程第6.4、6.5节的规定。6.1.9施工安全和文物、环境保护等应按有关规定执行。6.2管桩起吊、运输和堆放6.2.1管桩的现场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2管桩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流程分类堆放,严禁混堆;3场地许可时宜单层堆放,需叠层堆放时,最下层宜按图6.2.1所示的两支点位置放在垫木上,垫木支承点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底层最外缘管桩的垫木处用木楔塞紧。若堆放地基经特殊处理也可采用着地平放;图6.2.1两支点法位置(注:L为桩节长度。)4管桩需叠层堆放时,外径为500mm~600mm的管桩不宜超过2层,外径为300mm~400mm的管桩不宜超过3层。6.2.2管桩吊运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桩出厂前应作出厂检查,其规格、批号、制作日期应符合所供工程的验收批号内容;2管桩在吊运过程中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3管桩吊装宜采用两支点法或两头钩吊法,两支点法的两吊点位置距离桩端宜为0.21L,吊索与桩段水平夹角不得小于45。4在运输过程中的支承应符合6.2.1规定,且应绑扎牢固。6.2.3取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桩叠层堆放不超过2层时,可利用桩机拖拉取桩;当2层时,对桩的拖地端应加以保护;2管桩叠层堆放超过2层时,应用吊机按两点法的要求取桩,严禁拖拉取桩;3三点支撑履带自行式打桩机不得采用拖拉取桩;4走管式打桩机拖拉取桩时,钢丝绳应通过桩架底盘的导向滑轮。37
6.3管桩接桩(或连接)6.3.1管桩的连接根据情况可采用机械连接和端板焊接连接,管桩接头不宜超过3个。6.3.2下列情况宜采用管桩机械连接: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的管桩;2管桩为抗拔桩;3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弱腐蚀以上作用时;4管桩接头在中等液化等级和以上的土层;5土对桩身约束较差时;6挤土效应明显时。机械连接须符合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机械快速连接接头施工及验收规程》DBJ13-58中的规定。6.3.3为保证管桩机械连接接头有效传递弹性波,在管桩连接之前,在桩端处涂抹15mm厚的益胶泥。6.3.4管桩的接桩采用桩端板焊接法时,焊条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接桩焊接除应满足《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管桩需要接长时,其入土部分的桩身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m-1.0m;2接桩前应先将下节桩的接头处清理干净,设置导向箍以方便上节桩的正确就位,接桩时上下节桩中心线偏差不宜大于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段长的0.1%;3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钢丝刷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4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节桩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持证上岗的焊工对称进行;5拼接处坡口槽电焊应分三层对称进行,内层焊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焊缝应连续饱满,其外观质量应符合二级焊缝的要求;6施焊完成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能连续沉桩,自然冷却时间锤击法沉桩时不应少于l5min,静压法沉桩时不应少于10min,不得用水冷却和焊好即沉;当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时,其自然冷却时间不应少于5min。6.3.5管桩一般不宜截桩,如遇特殊情况确需截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截桩后管桩的质量。截桩宜采用锯桩器,严禁采用大锤横向敲击截桩或强行扳拉截桩。6.4锤击法沉桩6.4.1桩机的选择应满足沉桩施工的设计技术要求,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6.4.2锤重的选择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地质报告或根据试桩资料选择合适的锤型。在没有规定要求和现有资料的情况下,可根据表附录D选择桩锤类型。6.4.3沉桩顺序应符合下列原则:1空旷场地沉桩应由中心向四周进行;2某一侧有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时,应由该侧向远离该侧的方向进行;3根据桩型、桩长和桩顶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先长后短,先大后小;4根据建筑物的设计主次,宜先主后次;5沉桩机运行线路应经济合理,方便施工。6.4.4管桩打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桩锤和桩帽与桩圆周的间隙应为5mm~10mm;2桩锤和桩帽(送桩器)与桩之间应加设弹性衬垫,衬垫厚度应均匀,且经锤击压实后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在打桩期间应经常检查,并及时更换和补充;37
3首节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桩锤、桩帽或送桩器应与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4沉桩宜连续一次性将桩沉到设计标高,尽量减少停锤时间,确需停锤时也应选择沉入的桩较浅时并尽量缩短停锤时间。6.4.5接桩按本规程6.3节的规定执行。6.4.6沉桩过程中出现贯入度反常、桩身漂移、倾斜或桩身及桩顶破损,应查明原因,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6.4.7沉桩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6.4.8收锤标准按本规程7.1节的规定执行。6.4.9锤击桩施工时的最大打桩力应不大于桩身竖向极限承载力,按下式控制:(6.4.9)式中——锤击桩施工时的最大打桩力;——桩身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桩身横截面面积;——桩身截面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6.5静压法沉桩6.5.1压桩机的型号和配重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地质报告或根据试桩资料等因素选择。在没有规定要求和现有资料的情况下,可根据附录E选择压桩机类型。6.5.2PTC桩不应采用抱压式桩机沉桩。6.5.3沉桩场地应满足压桩机接地压力的要求,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压桩机的稳定。6.5.4沉桩顺序应按本规程6.4.3条的规定执行。6.5.5送桩器与桩之间应加设弹性衬垫,衬垫厚度应均匀,且经锤击压实后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在压桩期间应经常检查,并及时更换和补充;6.5.6管桩沉桩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首节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2压桩时压桩机应保持水平;3沉桩宜连续一次性将桩沉到设计标高,尽量缩短中间停顿时间,应避免在接近持力层时接桩。6.5.7接桩按本规程6.3.1条的规定执行。6.5.8沉桩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6.5.9压完一根桩后,若有露出地面的桩段,应先截桩后移机,严禁用压桩机将桩强行扳断。6.5.10沉桩过程中出现压桩力异常、桩身漂移、倾斜或桩身及桩顶破损,应查明原因,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6.5.11终压标准应按本规程7.2节的规定执行。6.5.12桩身允许抱压力宜满足下列要求:PC桩(6.5.12-1)PHC桩(6.5.12-2)PTC桩(6.5.12-3)式中——桩身允许抱压压力;——桩身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37
——桩身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桩身横截面面积。6.5.13顶压式桩机的最大施压力或抱压式桩机送桩时的施压力可按6.5.12条公式计算得桩身允许抱压力增大10%进行控制。7管桩基础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7.1锤击法沉桩收锤标准7.1.1收锤标准应结合地质条件、桩承载力性状、锤重、桩的规格和长度、进入持力层的要求,以及相同地质条件和邻近工程的沉桩经验综合确定。7.1.2收锤的标准应由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结合试沉桩的情况共同商定,应以到达桩端持力层,最后贯入度或最后1.0m沉桩锤击数为主要控制指标,其他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作为参考指标。7.1.3摩擦桩应按桩长和标高控制。7.1.4桩端位于一般土层的端承摩擦桩,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控制为辅。7.1.5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粘性土及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类土、风化岩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控制为辅。7.1.6贯入度已达到要求,但桩端标高未达到时,根据桩承载性状、承载力要求、桩身耐锤击等情况,可按7.1.2条执行。7.1.7为防止桩身损坏,任一单桩的总锤击数:PHC桩、PC桩及PTC桩分别不宜超过2500、2000、1500击,最后1.0m的锤击数分别不宜超过300、250、200击;当持力层为较薄的强风化覆盖层,且上覆土层较软弱时,最后贯入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25mm/10击。7.2静压法沉桩终压标准7.2.1终压标准的确定应根据试沉桩情况、桩端进入持力层情况及沉桩压力等因素,结合邻近工程沉桩经验,由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共同商定。7.2.2当管桩被压入土中一定深度,或桩尖进入持力层一定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可停止压桩,最终压桩力作为参考。7.2.3静压法沉桩宜做试沉桩,应在有代表性的地基位置,先施工2~3根桩。如进入设计标高后压桩力仍较小,待24h后采取与桩的设计极限承载力相等的压桩力进行复压,如果桩身稳定,即可按试沉桩的桩长和标高进行施工,否则应适当调整。压桩力可根据试桩资料和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要求来确定。7.2.4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粘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全风化岩、风化岩等设计持力层,以最终压桩力为准。7.2.5上段桩身处于较厚的饱和软土中,沉桩、送桩中不应以抬起桩架作为控制最终停止压桩标准,以防止桩身在抬架中失稳、折断或开裂。应通过装在桩架上的压力传感器或桩机上的油压表工作压力(通过压力换算关系)控制最终压桩力。7.3质量检验7.3.1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对进场的成品桩、接桩电焊条进行检验,验证内容如下:1桩规格型号、长度、桩径、壁厚、端头平面、配筋;2桩身混凝土强度、养护龄期、桩身外观质量;3管桩的出厂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4电焊条产品合格证、规格、品种。7.3.2施工中应根据不同的沉桩工艺,主要检查下列内容:37
1桩的定位及沉桩就位前的再次复核;2整根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不超过1%;3贯入过程中桩身完整,无击碎现象;4电焊接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观无气孔、无焊瘤、无裂缝,焊缝饱满;2)重要工程应进行10%焊缝探伤检查;3)电焊后的停歇时间。7.3.3施工完毕后应对桩进行下列检验:1桩顶平面位置偏差应符合表7.3.3的规定;2截桩后的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3管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其检测要求按有关规程执行,检测数量按下列规定确定:1)PTC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PC、PHC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10根;2)柱下单桩承台的桩应全部检测,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3)锤击法沉桩的管桩,锤击总数超过2000击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该类桩的50%,如检测发现三类桩以上的数量占检测数30%,则应逐根检测。4配置封口型桩尖的工程桩桩身质量检查可采用孔内摄像法检查。表7.3.3管桩顶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d为管桩外径)项目允许偏差值(mm)柱下单桩80单排或双排桩条形桩基①垂直于条形桩基横向轴的桩100②平行于条形桩基纵向轴的桩150承台桩数为2~4根的桩。100承台桩数为5~16根的桩①周边桩100②中间桩d/3或150两者中较大者承台桩数多于16根的桩①周边桩150②中间桩d/27.3.4工程桩完成后应进行承载力检验,承载力检测优先考虑采用静载荷试验,也可采用高应变动测法进行检测。检测要求应按下列规定:l下列桩基工程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在同一条件下检测桩数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根。1)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在施工前未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的桩基;2)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在施工前未进行单桩静载荷设计试桩,且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者单桩设计承载力较大,或者工程桩数量较大的桩基。2下列情况之一的桩基可采用高应变动测法对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在同一条件下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宜少于5根。1)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在施工前已进行过单桩静载荷试桩的桩基;2)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属于7.3.4条中第1款第2项规定范围以外的桩基;3)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桩基;37
4)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桩基静载荷试桩的辅助检测。7.3.5对于成片开发的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相同桩型、相同沉桩工艺的多幢建筑物,可由设计、质监、监理、施工等单位共同确定检测方案,可适当减少桩的承载力试验数量或高、低应变的检测数量;但每幢建筑物静载荷试验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根数不少桩总数的1%,且不少于2根。7.4工程验收7.4.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基本相同时,桩基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待打桩完毕后进行。7.4.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需送桩时,在每一根桩的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应进行中间检查后再送桩,待全部桩基施工完毕,并开挖到设计标高时,再作质量检验。7.4.3桩基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或文件:1管桩的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2管桩进场验收记录;3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桩位复核签证单;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5图纸会审记录及设计变更联系单;6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管桩施工专项方案及技术交底资料;7沉桩施工记录汇总,包括桩位编号图;8管桩接桩隐蔽验收记录;9沉桩工程竣工图(桩位实测偏位情况、补桩位置、试桩位置);10质量事故处理记录;11试沉桩记录;12桩基荷载试验报告和桩身质量检测报告;13管桩施工措施记录,包括孔内混凝土灌实深度、配筋或插筋数量、混凝土试块强度等记录;管桩桩头与承台的锚筋,边桩离承台边缘距离等记录。附录A管桩尺寸允许偏差值37
A.0.1管桩各部位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A.0.1的规定。表A.0.1管桩的尺寸允许偏差值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工具与检查方法长度L+0.7%L-0.5%L用钢卷尺测量,精确至lmm端部倾斜≤O.5%D将直角靠尺的一边紧靠桩身,另一边与端板靠紧,测其最大间隙处,精靠至1mm外径D≤600+5、-4用卡尺或钢直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取其平均值,精确至1mm>600+7、-4壁厚t+200用钢直尺在同一断面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测定四处壁厚,取其平均值,精确至lmm保护层厚度+10O用卡尺在管桩同一断面处测量四处,取平均值,精确至0.1mm桩身弯曲度≤L/1000将拉线紧靠桩的两端部,用钢直尺测其弯曲处的最大距离,精确至lmm桩端板外径0、-l用钢卷尺或钢直尺,精确至lmm内径0、-2厚度正偏差不限、037
项目外观质量要求粘皮和麻面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总外表面的O.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10mm,且应修补。桩身合缝漏浆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lOmm,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桩长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且应修补。局部磕碰磕碰深度不大于lO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且应作修补表面裂缝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和内壁浮浆层中的收缩裂纹不在此限内外表面露筋不允许桩端面平整度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断筋、脱头不允许桩套箍凹陷凹陷深度不大于6mm,面积不大于15cm2内表面混凝土坍落不允许接头和桩套箍与混凝土结合面漏浆漏浆深度不大于6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且应作修补空洞和蜂窝不允许其他离心成型后废浆液应倒净附录B管桩外观质量要求B.0.1管桩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B.O.1的规定。表B.0.1管桩的外观质量要求37
附录C管桩抗裂弯矩、极限弯矩及最大桩节长度C.0.1PHC、PC管桩抗裂弯矩、极限弯矩及最大桩节长度应符合表C.O.1的规定。表C.0.1PHC、PC管桩抗裂弯矩、极限弯矩及最大桩节长度外径(mm)壁厚(mm)型号抗裂弯矩(KN·m)极限弯矩(KN·m)最大桩节长度(m)30075A233411AB284511B33591135080A355211AB427011B50901140095A527712AB6310412B7513512450100A7210713AB8814513B10418713500100125A9914815AB12120015B14425815C16633215550100125A12518815AB15425415B18232815C21142215600100110130A16424615AB20133215B23943015C27655215800110120A36755015AB45174315B53596215C6191238151000130140A689103015AB845139415B1003180515C1161232215注:当管桩在起吊时抗裂和运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管桩的最大桩节长度可适当加长。37
C.0.2PTC管桩抗裂弯矩、极限弯矩及最大桩节长度应符合表C.O.2的规定。表C.0.2PTC管桩抗裂弯矩、极限弯矩及最大桩节长度外径(mln)壁厚(mm)抗裂弯矩(kN·m)极限弯矩(kN·m)最大桩节长长度(m)300551926940060395512500657l9912550709713613600701191671337
附录D柴油锤重选择参考表D.0.1锤击式沉桩可参照表D.0.1选用柴油锤重表D.0.1柴油锤重选择参考表锤型锤重(t)202535456072锤的动力性能冲击部分重(t)2.O2.53.54.56.07.2总重(t)4.56.57.29.615.018.0冲击力(kN)20002000~25002500~40004000`50005000~70007000~10000常用冲程(m)1.8~2.3适用的预应力管桩外径(mm)300400400500500~550550~600持力层粘性土、粉土一般进入深度(m)1.0~2.01.5`2.52.0~3.O2.5~3.53.0~4.03.0~5.O静力触深比贯入阻力Ps平均值(MPa)345>5>5>5砂土一般进入深度(m)0.5~1.0O.5~1.51.0~2.01.5~2.52.0~3.02.5`3.5标准贯入击数(N值)15~2520~3030~4040~4545~5050锤的常用控制贯入度(mm/lO击)20~3020~5030~5030~6030~70设计单桩极限承载力(kN)400~1200800`16002500~40003000~50005000~70007000~10000注:1本附录仅供选锤2适用于桩长16M-40M而且桩尖进入硬土层一定深度3持力层为软质岩石(强风化、中等风化)时,桩尖可进入的深度应通过试沉桩确定。37
附录E静压桩机参数表E.0.1静压式沉桩可参照表E.0.1选用静压桩机(液压)型号。表E.0.1静压桩机参数表压机型号性能YZYl20YZY60--180YZY240-280YZY00--360YZY400-460YZY500--600最大压桩力(kN)12001600-18002400-28003000-36004000-46005000-6000适用管桩最小桩径(mm)300300300400400500最大桩径(mm)300400500500550600单桩极限承载力(kN)600-10001000-20001700-30002100-3800800-46003500-5500桩端持力层中密砂层、硬塑的黏土层中密~密实砂层、硬塑~坚硬黏土层、残积土层密实砂层坚硬黏土层、全风化岩层密实砂层、坚硬粘土层、全风化层密实砂层、坚硬黏土层、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密实砂层、坚硬粘土层、全风化岩层、强分化岩石桩端持力层标准贯入度值(N值)15-2020-2520-3530-4030-5030-55穿透中密~密实砂层厚度(m)<1约22-33-45-65~837
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37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etensionedspunconcretepilefoundationDBJ13-XX-2005建设部备案号:条文说明37
1总则1.0.11997年以来,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我省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逐步得到应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省管桩生产企业的增加,管桩产量大幅提高,管桩价格也大幅下降;管桩已成为我省造价较经济的桩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中共使用近4000万m管桩。目前,福建省已有近10余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管桩生产厂家,2004年生产管桩300万m。管桩基础有如下特点:1们比较适合福建省相沉积地区的地质条件。管桩强度高,耐压性、耐打性好,比较适合作摩擦端承桩及端承摩擦桩。我省海相沉积地区,基岩埋藏较浅(约10m-30m).且基岩风化严重、风化层较厚。这样的地质条件,采用管桩基础可以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并能保证工程质量。福建省还有相当多的淤泥质软土地区,在这些地区如采用混凝土沉管灌注桩,很难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而采用管桩基础,则可避免这一问题,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2工期短、造价低。应用管桩基础的工期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施工前期准备时间短,经高压蒸养的PHC桩,成型后到使用只需几天时间;二是施工速度快;三是检测简单快捷。造价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管桩单体长度的价格较低,其承载力较高,单位承载力的造价较低的;二是工期短,可以节省施工费用,缩短投资回收时间。目前,管桩基础已成为福建省沿海地区设计人员优先选用的常用建筑桩基础形式之一。为推动管桩应用技术发展,同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程。1.0.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又称PC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又称PHC桩,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又称PTC桩。管桩基础宜用于桩端持力层较厚的强风化或全风化岩层、坚硬粘性土层、密实砂(粉)土层的场地,主要是这些土层适应管桩能进入一定的深度并设计成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摩擦桩.以充分发挥其强度高的特点,从而提高桩的承载力和经济效益。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桩,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的地区。应另行验算。1.O.4管桩不宜用于以下典型的工程地质条件:l土层中含有较多难以清除的孤石(障碍物)或有不适宜作持力层且管桩又难以贯穿的坚硬夹层地区,不宜应用管桩。孤石和障碍物多的场地不宜用管桩,道理显而易见。当夹层非常坚硬,但厚度不大,管桩要贯穿时容易被打裂,而不贯穿又不符合做桩端持力层的要求,这样的夹层场地也不宜应用管桩。2管桩难以贯入的岩面上无适合作桩端持力层的土层,或持力层较薄且持力层上覆土层较松软:管桩难以贯入的岩面埋藏较浅且倾斜较大,均不宜应用管桩。管桩桩尖穿越松软土层后直接进入特别坚硬层(如中、微风化硬岩),管桩就会发生断裂,原因是没有“缓冲层”,当桩尖瞬时碰到中、微风化的硬岩,而桩身四周又都是摩擦力很小的松软层时,强大的打桩冲击力会全部传向桩尖,并由桩尖处岩面再以压力波形式反射回来,引起桩身强烈反弹,容易出现桩头打碎,桩身断裂的情况。有的场地,管桩难以贯入的岩面埋藏较浅且倾斜较大,当管桩桩尖到达岩面时,由于桩周土体对桩身的稳固力不足,导致整根桩跑位或沿岩面滑移。总之,孤石和障碍物多的场地,有薄而坚硬夹层的场地、“上软下硬、软硬突变”,以及基岩埋藏较浅且倾斜较大的场地等,不宜采用管桩,必须采用时,应十分谨慎对待。3地基勘察3.O.1管桩基础是桩基础的一种,应满足相应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因为管桩基础有特殊性,故需制定本规程,以满足管桩基础的特殊要求。3.O.2当桩基持力层层面坡度较大,勘探布点较疏,设计人员则无法了解持力层起伏情况,难于分析管桩的适用性和进行管桩设计,故需制定本要求。3.0.3在深厚软土地基中采用管桩基础,应重视桩基变形验算。37
当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除桩基变形计算外,还应进行下卧层承载力验算。3.0.4在饱和软土地基中,管桩沉入过程具有较明显的挤土现象;管桩在沉入砂性土地基过程中,有时因砂土密实而难于沉入。这是目前管桩基础设计和施工中应重视的两个问题。对土层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或静力触探试验,以及测定饱和黏性土的灵敏度,有助于设计人员进行合理设计。4管桩制作、规格和质量要求4.1规格分类管桩规格中直径350mm、450mm管桩在我省很少采用,为简化制造厂的工艺装备,故在管桩规格中未列入350mm、450mm管桩。另外直径800mm、1000mm管桩在我省现未生产,但考虑今后的发展,还是将其列入。4.4生产工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l3476和《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JC888两个标准中没有提及生产工艺,为此。本节对主要生产工艺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要求。4.4.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l3476管桩标准中规定:放张预应力筋时,PC桩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5MPa.PHC桩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40MPa。而JC888薄壁管桩(PTC桩)标准中规定: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不得低于40MPa。为确保管桩质量,并便于管理,本规程规定: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不得低于40MPa.4.5产品质量要求4.5.1《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l3476管桩标准中规定:P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50,PHC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80。而JC888薄壁管桩(PTC桩)标准中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60。为确保管桩质量,并便于管理.本规程规定:PC桩和PTC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60,PHC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4.5.2PHC、PC桩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PTC桩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分别与GBl3476管桩标准和JC888薄壁管桩标准一致。4.5.3、4.5.4管桩的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在GBl3476和JE888两个标准中,分为合格品、一等品和优等品三个等级,但在福建省,不论是建设单位、还是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除了基本的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要求外。对管桩的质量往往比较注意沉桩时的耐打性或耐压性。对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的更高标准往往不太注意,因此,本规程中对管桩的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只列出标准中的合格品要求。4.5.5管桩与薄壁管桩的抗裂弯矩与极限弯矩指标和GBl3476和JC888两个标准一致。最小壁厚值参照福建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列出最大桩长是为了供设计者选择桩节长度时参考。4.5.7管桩的耐打性不仅与混凝土强度有关.还与混凝土的成熟度有关,因此,沉桩不仅要求达到100%的设计强度,还要求管桩有一定的存放龄期,对压蒸的PHC桩。一般在压蒸后混凝土强度等级即可达到C80。对PC、PTC桩,各地对沉桩所需龄期有不同规定。为提高管桩的耐打性,本规程规定:管桩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常压养护应满14天龄期后方可沉桩,如有其他有效措施且有试验数据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拉强度能达到与标准养护14天龄期之强度时.可不受龄期的限制,但不得少于7天;当采用锤击法沉桩时管桩的混凝土龄期仍不得少于14天。5管桩基础设计5.1一般规定5.1.1管桩基础设计等级应同相应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采用三级划分,考虑到管桩基础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以及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和软土地区的二层、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中,一般不采用。因此,在设计等级划分中未考虑。5.1.2管桩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和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按下列规定:当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量及计算桩基沉降时,应采用正37
常使用极限状态,相应的荷载效应组合为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在根据材料性质确定承台高度,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考虑,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及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5.1.5规定管桩的最小中心距,是减少和防止打桩时引起相邻桩上浮、位移,而导致桩的承载力下降的重要措施。在桩基布置时,宜尽量确保桩承载力合力点与其上部结构竖向长期荷载作用点相重合。要求桩端进入持力层一定深度,一是尽量提高桩端阻力,管桩在锤击能量作用下有明显的挤土作用,使桩端周围的土体挤密,达到增大阻力的效果,在临界深度范围内,桩进入持力层深度愈深,效果愈明显。二是保证和提高管桩基础的抗震性能。对于摩擦型和端承型桩明确了相应的长径比,目的是限制当桩较长时,不宜采用小直径桩,以保证沉桩质量及减小对承载力的影响。5.1.8单桩承台和双桩承台的短方向,规定地梁的刚度、所受柱底的内力及抗震措施。5.2桩基计算5.2.1群桩中单桩桩顶竖向力采用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标准组合下的竖向力,承台及承台上土自重采用标准值,其意义在于以荷载标准组合值确定桩数,与天然地基确定基础尺寸的原则相一致。同时避免了设计值、标准值相混淆的可能性,便于应5.2.2、5.2.3、5.2.5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ll相关条文。5.2.6为保证管桩设计的可靠性,除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桩基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采用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还应重视类似工程邻近工程的经验。当采用经验公式进行估算时,桩端端阻力、侧阻力特征值应由当地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求得,或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交的数值。全省各地的地质条件不一,本规程未列出各土层的阻力特征值的统一表格,在初步设计时,各土层的阻力特征值可按经验或地质报告所提供的数据取值。5.2.9桩身结构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分轴心受压、轴心受拉和受弯矩作用三种状态。L轴心受压桩身强度计算应考虑在制作、施工过程中一些不可确定的因素对桩身强度的影响,本规程在(5.2.9—1)式中取管桩的工作条件系数为0.75,,即。轴心受压桩身强度计算公式,各省地方标准及标准图未统一: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取:《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SG409中取:江苏省《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取:和中的较小值。本规程取:,经移项后得2管桩作为抗拔桩时,应充分重视桩身结构承载力的验算.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桩桩身抗拉承载力的验算。作为受拉构件,本规程采用桩身混凝土不产生拉应力作为控制条件,对于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采用式计算是合适的;对于设计等级为丙级的管桩基础也可采用桩身混凝土不产生裂缝作为控制条件来计算桩身抗拉承载力设计值,即可用公式来计算(为桩身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由于混凝土预压应力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规定为永久荷载,对结构有利时,荷载分项系数取1.0,对结构不利时,取1.2。另一方面是管桩接头焊缝承载力的验算。由于焊缝是采用未焊透的对接焊,且考虑现场焊缝质量达不到二级要求和端板受力偏心的影响,本规程焊缝抗拉强度的设计值取为170N/5.2.10、5.2.11管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要求进行。对抗拔桩,填芯混凝土的灌注深度及质量直接影响到抗拔力的传递,设计时应慎重处理,必要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公式计算填芯混凝土的灌注深度,C30的微膨胀混凝土可取0.30MPa;5.3构造要求37
5.3.1、5.3.2管桩的填芯混凝土:对承压桩,其作用主要是改善桩顶的受力状态,有利于桩与承台的连接;对抗拔桩,还必须起到将抗拔力均匀传至桩身的作用。填芯混凝土的灌注深度及质量直接影响到抗拔力的传递,设计时应慎重处理,必要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对承压桩:锚入承台的钢筋可以是桩身纵向钢筋,也可以采用插筋.其连接形式可参见福建省标准设计图集;当管桩浅部断桩或桩顶低于设计标高较多时,可采用接桩。接桩部分采用实心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接桩部分外径大于管桩直径200mm以上,接桩部分与管桩的搭接长度宜与管桩桩顶的填芯混凝土灌注深度一致,接桩部分沿周边配置钢筋不少于尘16@200,箍筋采用环式箍中8@200。对抗拔桩:填芯混凝土内掺微膨胀剂,主要是考虑增强填芯混凝土与管桩内壁之间力的传递,从试验结果看,微膨胀剂掺量可为10%-15%,填芯混凝土内箍筋可采用环式箍中8@200。5.3.3当地下水或土对混凝土有腐蚀性时,本规程列出了防腐蚀的措施。5.3.4当地下水或土对钢材有腐蚀性时,本规程列出了防腐蚀的措施,对于弱腐蚀时,可按年腐蚀速率0.03mm考虑接桩焊缝厚度和端头板厚度,即设计所需钢材厚度大于计算(或构造)所需钢材厚度加上设计使用年限可能腐蚀的厚度。腐蚀性等级为中等腐蚀时,不应采用焊接接桩,可采用机械连接。6管桩基础施工6.1一般规定6.1.1本条未列入工程技术管理的文件和资料,如施工许可证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按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建设单位应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使用。应重视对工程桩试桩资料的分析,并注意收集和借鉴邻近类似工程应用管桩的施工资料和经验,这是工程桩施工前应完成的重要工作,对顺利完成桩基施工十分有利,不能忽视。6.1.2建筑场区内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是指影响管桩施工的高压架空线、地下电缆、位于桩位处的旧建筑物基础、地下管线和杂填土中的石块等,这些障碍物应在管桩施工前清除或妥善处理,不然会妨碍施工,延误工期,影响沉桩质量。6.1.3为避免和减少沉桩时挤土对周围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的影响,应选用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加以处理,如可采取四周开挖防挤(震)沟、采用开口型桩尖,钻孔取土后植下沉,设置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合理安排打桩顺序等措施。管桩施工前,应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采用上述一种或几种措施,有效地消除挤土影响对周边环境的危害。通常情况下,应避免在相邻工程的基坑附近打挤土型的管桩,因为桩机自重和挤土效应会严重影响该基坑边坡或围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如必须这样做时,应视具体情况对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多方案比较,通过论证和相关方同意后才能实施。6.1.5目前,福建省深基坑围护结构常采用的形式有重力式挡土墙、土钉墙、水泥土复合土钉墙,钢筋混凝土桩墙等。当深基坑有围护结构时,不论采用何种支护形式,一般均不宜先施工围护结构再打桩,否则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一是后打桩会对围护结构产生挤压,使其变形或破坏,影响其在基坑开挖后的挡土止水效果;二是围护结构先形成,后打管桩时的挤土受其约束,使孔隙水压力聚增且难以消除,在基坑挖土时,先挖的土坑就成为超孔隙水压力释放的去向和场所,导致工程桩倾斜;三是容易造成管桩随着土的隆起而上浮。6.1.8试沉桩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桩的可打性和检验承载能力,验证所选用桩机和锤重是否合理,并经勘探、设计、施工、建设、监理等部门共同确定控制收锤(或终压)的控制指标。6.2管桩起吊、运输和堆放6.2.137
现场堆放场地经特殊处理后允许管桩着地平放。可先将堆场地基平整压实,铺垫厚度不小于200mm的粗砂或细碎(砾)石垫层,并在堆放前或管桩起底重新堆放前仔细平整。管桩在施工现场一般不会堆得太高,大多为随卸随用或单层堆放在桩机附近,较大的工地如布置有集中堆场时,场地应平整压实,因现场条件不同于工厂,故将叠层堆放的层数减少。6.2.2单节管桩长度一般小于15m,且施加了预应力,可用专用吊钩钩住管桩两端内壁直接进行水平起吊,但此法不适用接长后的桩,吊装接长后的桩仍应进行吊点位置设计及桩身强度验算。管桩采用汽车运输时,应在车上位于距桩端O.21倍桩长处设置固定支承点,装运时,应将管桩一根挤一根平行放置,一层叠一层错位放置,大直径桩、长桩放在下面,小直径桩,短桩放在上面,一堆桩应绑固成一整体,并在四周塞紧,防止晃动。汽车运输一般使用长挂车,管桩悬臂长度不应超过1.5m。6.2.3管桩施工常利用桩机拖拉取桩,本条规定当采用这种方法取桩时,将叠层堆放限制在二层,并应对桩的拖地端加以保护,一般可采用废轮胎或其它弹性材料衬垫,以此对桩的拖地端加以保护。6.3管桩接桩或连接6.3.1我省管桩机械连接经过几年的技术改进,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次规程把管桩机械连接作为主要的连接方式列入。6.3.2列出6种情况优先采用管桩机械连接。6.3.4管桩拼接处坡口槽电焊层数定为三层是为了减少和控制焊接产生的变形,确保接桩质量。本条规定的在接桩焊接完成后,需自然冷却一定时间后,才能继续沉桩。因为,在焊接完成后立即沉桩,高温焊缝遇地下水,如同淬火,焊缝易变脆而被打裂破坏。6.3.5截桩方法有人工凿桩或用混凝土切割器、液压紧箍式切断机、液压千斤顶等设备截桩。人工凿桩难度大,不易保证质量,一般不宜采用。6.4锤击法沉桩6.4.2选用锤型时,还应考虑桩身混凝土强度和锤击数的因素:l锤击压应力不得大于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2桩的锤击数不宜超过7.1.7条的规定。6.4.4沉桩时,必须严格控制第一节桩的沉桩质量,认真注视稳桩、压桩时的桩身变化情况,发现有偏移或倾斜时,应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校正措施。开始锤击时,宜用低能量、低冲程或空锤锤击3~5击,在确认桩身贯入方向无异常时,方可连续锤击。锤垫材料与锤型相适应,可选用硬木、钢丝绳或钢丝绳钢板垫等。桩垫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并具有足够的厚度,材料可选用松木、棕绳、硬纸板等。采用开口桩尖时,为确保管桩内腔的空气与大气相通,必须设置排气孔。6.4.7沉桩记录包括:定位就位记录、垂直度、入土深度和对应的每米锤击数,最终的桩顶标高、锤击数、贯入度等。6.4.8收锤标准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承载力、设计标高、桩型、耐锤性能等综合考虑确定。应认真做好试桩工作,通过试桩确定锤击法沉桩的标准,以及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施工中,若遇桩端沉入超设计标高许多,而贯入度达不到控制值;或相反,桩端距设计标高许多,贯入度超过控制值,应及时报告监理、设计和勘探部门,判明情况,及时处理。6.4.9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SG4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等规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与标准值的关系:推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取管桩施工时最大打桩力限值为37
6.5静压法沉桩6.5.3由于静压法沉桩往往用于软土地区,必须充分考虑地基承载力问题。当承载力不能满足时,可采取下列措施:1铺垫道渣层并进行碾压:2铺设路基箱,沿打桩机走向铺平放稳。6.5.5沉桩时必须严格控制第一节桩的沉桩质量,认真注视稳桩、压桩时桩身变化情况,发现有偏移或倾斜时,应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校正措施。6.5.7沉桩记录包括:定位就位记录、垂直度、入土深度和该深度的压力值,最终的桩顶标高、压力值、贯入度等。6.5.10终压标准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承载力、设计标高、桩型等综合考虑确定。应认真做好试桩工作,通过试桩确定静压法沉桩的标准,以及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施工中,若遇桩端沉入超设计标高许多,而贯入度或压力值达不到控制值;或相反,桩端距设计标高许多,贯入度或压力值超过控制值,应及时报告监理、设计和勘探部门,判明情况及时处理。7管桩基础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7.1锤击法沉桩的收锤标准7.1.1收锤标准的确定因素较多,各地有许多工程实践经验,要结合起来。主要是抓住关键控制指标:最后贯入度、最后1m锤击数、持力层进入深度等要素,才能保证桩达到设计要求。7.1.2桩基承载力及收锤标准确定,应由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协商,结合试打桩和试桩的信息,确认一个合适的收锤标准。7.1.3摩擦桩一般用于深厚的一般土层或软土层,桩端没有落在明显硬层上,承载力全部以摩擦力提供。所以只控制桩长和桩尖不落在特别软弱层上,就可收锤。摩擦桩应用一般经济性差,在软土地区变形、沉降较大。7.1.4端承摩擦桩,以摩擦为主。因此,沉桩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要参考。该种桩由于端承部分承载力所占有一定比例,也可采用控制标高和控制贯入度(双控)来决定收锤标准。7.1.6按贯入度控制的桩,贯入度已达到设计要求,但标高未达到,可以再锤击1~3阵(每阵10击)后收锤。锤击阵数的确定要结合管桩的耐锤情况,保证管桩不损坏。7.1.7打桩中最后贯入度过小时锤冲击能量不能消耗在桩上,锤自身损耗较大,易毁坏锤,同时,对桩身冲击力突增,容易损坏工程桩,击毁桩顶。对桩身电焊接头也损害较大。贯入度太小也证明沉桩的锤选择偏小,应选用大一级的锤。7.2静压法沉桩终压标准7.2.3静压试沉桩的方法是我省常使用的一种经验法,用该种方法确定的承载力经试桩后证实,一般能迭到设计要求。桩身稳定是指,24h后的压桩力为极限设计承载力,用水准仪观察,3min不下沉。压桩力根据地质条件和桩长,一般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1.3-2.0倍。7.2.5该条主要是控制在压桩机上配重不足,在桩进入持力层过程中产生抬起桩架现象,使桩架成三点支立。如果桩架配重不均匀会导致桩顶产生侧向压力,易使桩体开裂。在饱和软土地基上使用PTC桩,又经过抬架的桩更应引起重视。7.3质量检验7.3.1桩基施工质量检验在施工前,主要检验成品桩质量、电焊条质量和桩基定位。桩基定位后,每次沉桩以前要复测,以防止沉桩挤土把周围原已定好桩位的标志移位。7.3.2施工中重点是控制桩身垂直度,第一节桩垂直度最重要,37
如发生倾斜,应立即纠正,必要时拨起重新就位,电焊接桩要中间验收。7.3.3沉桩完毕后,检查桩身质量,主要是检查桩顶有否击碎,桩身有否裂缝,桩接头是否完整。现在一般都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来检测桩身质量,由于有的桩要穿越含砂量高的硬层,锤击数会大幅增加,如果焊接质量不好,很容易产生焊缝开裂,所以,适当增加一些检测量是必要的。桩身质量检查也可用直观法检查,是工程施工中的经验检查方法,这种方法很直观,较实用,值得推广。7.3.5该条主要是考虑到地质条件不复杂,桩数量多又做过设计试桩,沉桩过程中没有发现特殊情况,适当减少试桩是可以考虑的。3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地方标准j11973-2012房屋面积测算技术规程
- 加芯搅拌桩技术规程 yb-2007
- 复合灌注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
- 月月桂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
- 玻璃纤维氯氧镁水泥通风管道技术规程
- 甘露翠螺加工技术规程
- 北流市果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 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规程
- 无公害食品 黑皮冬瓜生产技术规程下载
- 无公害果品 玫瑰香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 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管道设计、施工技术规程
- 大树移植施工技术规程
- 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试行)
- 常平集团实业公司安全技术规程
- 宁夏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
- 广德县山核桃造林技术规程
- 江苏省地方标准j11973-2012房屋面积测算技术规程
-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3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