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50 KB
- 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至第七章复习提纲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见课本80页)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尿道(排除尿液)组成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除过程肾脏由许多肾单位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示意图见课本81页,其中82页对表格的分析要掌握)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全部的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余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约为1.5升。3、尿的排出:尿首先通过输尿管到达膀胱,当膀胱里的尿储存到一定量时,通过尿道排出尿液。4、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描述排泄途径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注意与排遗区别: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是排遗。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1、与化肥相比,人粪尿的优点是: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沼气池、高温堆肥、生态厕所等。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信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见课本89页)角膜(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瞳孔(光线透过的通道。光线强,瞳孔缩小;光线弱,瞳孔放大)晶状体(透明有弹性,能折射光线,可通过调节凸度调节折射率)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视网膜(含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脉络膜(提供营养)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俗称“白眼球”)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视觉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近视形成:晶状体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增加,物象落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可以通过凹透镜来调节。远视形成:晶状体不够凸或眼球的前后径减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形成远视。可以通过凸透镜来调节。3
2、耳的结构:(示意图见课本93页)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中耳:鼓膜(接受刺激,产生震动)、听小骨、鼓室耳:半规管前庭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相关内耳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将声波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咽鼓管:与咽相通,调节鼓膜两侧压力差注意: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音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鼻: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舌: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够辨别酸、甜、苦、辣、咸。皮肤: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见课本98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大都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体上有许多突起,突起有两种:长的突起(轴突)和短的突起(树突)。长的凸起外表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神经。(示意图见课本99页)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盖处的韧带(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大腿肌肉(效应器)。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具有,无须后天体验和学习的反射,如:缩手反应,眨眼反应,排尿反应,膝跳反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通过长期生活积累形成,在后天的体验和学习下建立起来的反射,如:望梅止渴、听见上课铃声进教室。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如谈梅生津、谈虎色变。意义:通过各种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第四节激素调节(示意图见课本106页)3
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能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异常:幼年过多,巨人症;幼年过少,侏儒症。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异常:幼年不足,发育迟缓,呆小症;成年过少,导致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缺乏时可以通过食用含碘的食物来治疗。如海带。成年分泌过多,患甲亢。胰岛:分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等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和消化,起调节血糖平衡的作用等。缺乏胰岛素,导致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减弱,形成糖尿,患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原因: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直接服用会消化分解,从而失去功效)。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胸腺:分泌胸腺激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持碳——氧平衡,吸收有害气体等等);2、沙尘暴;3、残害鸟类;4、水华和赤潮(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指氮、磷等矿质元素的增多造成)生物入侵: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来往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又叫外来物种入侵。例如,薇甘菊,地中海实蝇,南方地区水葫芦等。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正常雨水的PH值约为5.6,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水。PH等于7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酸雨形成的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过多造成。我国主要原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等。酸雨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1、可以使土壤中养分发生化学变化;2、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死亡;3、酸化水源,威胁人类健康;4、危害植物的芽和叶,甚至造成植物死亡;5、腐蚀建筑等等。防治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课本116页)痛痛病——长期食用含镉污水灌溉的水稻——全身疼痛难忍水吴病——长期食用含汞的鱼虾——手脚麻木、运动失灵、甚至疯癫温室效应: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臭氧层破坏:冰箱和空调排放的氟利昂及一些含氮废气等的大量排放,致使臭氧层遭到破坏,甚至出现臭氧层空洞,导致大量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成为全球性的大气污染问题。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本节容易以主观题出现,自己收集有关方面的资料,学习如何保护生态环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