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8 MB
  • 123页

2014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新编导学案版本一【20课时】

  • 1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导学案基因详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目录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导学案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导学案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导学案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导学案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第3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导学案第3章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导学案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导学案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导学案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导学案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第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学案第6章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初步理解基本概念。二、预习内容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液的组成: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体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________(2)内环境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2.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组成:________(约90%)________血浆________(约10%)________(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1)渗透压定义:溶液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渗透压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PH为____________。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3)体温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________由外环境提供,同时产生的________又必须排出体外,但细胞并没有和外界直接接触,必须通过内环境的中介作用。一、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二、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学习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学习过程探究一、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思考“问题探讨”血细胞草履虫直接生活的环境及两环境的稳定性有何异同?预习课本P2-3思考:1、体液的概念:人体内的,统称为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2、内环境的概念: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用箭头连接三者之间的关系〔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上图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1、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其中的血浆属于细胞外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属于内环境中所含的成分。而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内含的血红蛋白也不属于血浆的成分2、写出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血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3、内环境是多细胞动物赖于生存的直接环境,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例题1.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淋巴和组织液ABCD变式: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A淋巴液B组织液C血浆D唾液例题2.下列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的是()A内环境B血浆C细胞外液D细胞内液探究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学生预习《分析资料》P4并完成讨论题血浆的主要成分:水:含量最多,如血浆中含有约90%的水。气体:以氧和二氧化碳为重要。各种无机盐离子以Na+CL-K+Ca+HCO3-HPO42-的量最多。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细胞代谢的废物: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蛋白质代谢产物的含氮废物,如氨、尿素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组织液、淋巴与血浆三者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例1.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钠离子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胆固醇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例2.下列各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CO2、O2、血红蛋白、H+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葡糖糖、氨基酸、凝血酶原、HPO42-例3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探究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学生预习思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⑴渗透压:①渗透压是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则越低。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③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⑵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维持因素: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与其含有的等离子有关,NaH2PO4/Na2HPO4和H2CO3/NaHCO3缓冲对。人体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乳酸,但是乳酸对人体pH影响不大,其调节过程如下:⑶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例1剧烈活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值会A大于7.35--7.45B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探究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学生讨论后回答〔思考与讨论〕中题目,并完成技能训练。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例1.与人体新陈代谢有直接关系的四大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排泄系统④生殖系统⑤运动系统⑥循环系统⑦神经系统()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⑤C.④⑤⑥⑦D.②④⑤⑦当堂检测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2.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3.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K+C.Na+D.Ca2+4.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组织液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B.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C.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一般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8.右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1)正确填出①~⑤所示结构或内部液体的名称:①为,其内液体称为细胞内液。②若表示毛细血管,其内液体称为。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③若表示人体细胞的组织间隙,其内液体称为。④若表示毛细淋巴管,其内液体称为。(2)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3)②内液体中有HCO3-、HPO42-等离子,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4)此图也表示了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的相互关系,各细胞直接从内环境中获得和,并直接向内环境中排出。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这节内容,初步了解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二、预习内容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稳态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习重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二、学习过程1.做课本第7页的调查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2)和其他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比较班级中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将体温变化情况与当地实际气温日变化大致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4)结论:正常情况下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人,体温不同;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同学体温也________;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内的体温也是________,但一般不会超过1度;尽管外界气温变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________。2.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为什么?3.阅读第9页的内容,然后回答思考与讨论(1)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呢的措施?(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结果?(3)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疼、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结: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1)稳态不是绝对稳定而是相对稳定。(2)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的稳定。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三、当堂检测1.(A级)人体中小肠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常途径是()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D.淋巴→组织液→肌细胞2.(B级)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B.组织液回渗速度降低,造成组织液积累C.淋巴液的生成率降低D.淋巴循环受阻3.(A级)组织细胞产生的CO2,进入血浆需穿过几层膜结构()A.3层B.4层C.5层D.6层4.(B级)下列有关稳态的实质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5.(A级)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6.(A级)维持血液pH恒定的缓冲物质()A.都是由强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B.都是由弱酸和弱碱盐组成的C.都是由强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D.都是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的7.(B级)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血液运输氧气和废物D.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8.(A级)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9.(A级)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重要条件是()A.血液酸碱度的稳定B.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C.酶和稳态D.温度和渗透压的不断变化10.(A级)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1.(B级)如图所示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试以图示表示a—d四者的物质交换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a—d中,O2的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CO2的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_________。(4)a—b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b之间隔以,b—d之间隔以,b—c之间隔以,b的来源有_____,b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5)试以简洁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具体而言,a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有直接联系。导学案答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1.反射、反射弧、兴奋、突触、突触小体、神经递质、学习、记忆、运动性失语症等概念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二、预习内容1.基本概念:(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2)反射:指在参与下,人和动物对体内和体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的反应。(3)反射弧:完成的结构。反射弧的基本结构有:、、、、(传出和它所支配的等)。(4)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5)突触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的部位。由、、组成。(6)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状或状。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在下面画出图2-2(课本P18)A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的,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流动的方向(填一致或相反)。在神经纤维的膜外侧,局部电流流动的方向是由流向而在神经纤维的膜内侧,局部电流流动的方向是由流向。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导突触小泡兴奋→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信号→信号信号→信号(2)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方向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方向的,即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方向传递的原因是:。4.人脑的高级功能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1)、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到人类的。如果S区受损,会的,症状是能,不能,称为.如果一个人能讲单听不懂,可能是区受损。(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不断的接受刺激,获得、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进行。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一个形状像的脑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的建立有关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学习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二、学习过程探究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8)怎么理解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你能举出有神经元参与但不属于反射活动的实例吗?探究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么必定引起了电位差的变化。在静止的时候神经纤维的电位是怎样的?2.请根据图2-1描述电荷移动与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3.请你描述刺激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关系(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4.兴奋区与未兴奋区的电荷发生怎样的移动?5.局部电流对未兴奋去起什么作用?6.请你描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7.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探究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2.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的作用是什么?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前提是什么?由此可见突触前膜的作用是什么?3.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作用是什么?神经递质以什么方式进入突触间隙?4.突触后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什么结构(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突触小体、突触后膜、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各是什么?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类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什么?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8.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探究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人的高级中枢是什么?低级中枢有哪些?2.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3.脊椎动物和人的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探究五: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类记忆的大致过程如何?2.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要动用各种器官,反复复习。这有什么道理?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刺激部位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B.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C.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D.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一般是双向的2.右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3.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如右图所示,分别在甲、乙两处提供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情况是()A.刺激甲,只有I、Ⅱ收缩B.刺激乙,只有Ⅲ、Ⅳ收缩C.刺激甲,I—Ⅳ都不收缩D.刺激乙,I—Ⅳ都收缩4.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可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该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5.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A.形成局部电流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C.抑制细胞兴奋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6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7.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如右图所示)。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所绘出的曲线是()8.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9.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的变化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10.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①突触小体②递质③突触间隙④突触后膜⑤轴突()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C.⑤①②③④D.⑤②④③①11.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该物质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____________。(2)突触小泡中的膜结构直接来自于细胞中____________(填细胞器)。(3)在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怎样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_。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内环境成分中的____________。(4)突触后膜上有一种受体可以与突触小泡释放的物质发生专一性的结合。这种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青蛙在冬眠时,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主要是低温影响了线粒体内____________,从而影响到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课后练习与提高:选择题部分1.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现在E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E处膜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内负外正,向下B.内负外正,向上C.内正外负,向下D.内正外负,向上2.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 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3.将青蛙的后趾皮肤剥掉,再将浸有稀硫酸的小纸片贴在该部位,蛙无反应。这是因为已经破坏了该青蛙反射弧的()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纤维  C.传出神经纤维    D.效应器4.一个人若因出生前营养不良,脑发育受到影响,体重较轻,出生后加强营养,身高和体重能赶上同龄人,但智力却很难弥补,这一事实说明()A.脑细胞的分裂能力很弱B.脑结构的发育时间很短C.突触很难形成和脑细胞增加数量的关键时期是胎儿期D.骨骼的发育时间很长和营养不良对骨骼和肌肉发育的影响是可逆的5.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6.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8.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9.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A.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B.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D.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10.效应器是指()A.感觉神经末梢B.肌肉C.腺体D.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11.当猫看电视时,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猫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A.神经膜离子分步内负外正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12.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A.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B.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C.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D.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13.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14.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B.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15.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         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A.不动B.向左摆C.向右摆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1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准确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17.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是()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18.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A.感受器B.效应器C.感受器和效应器D.协调中枢19.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运动区B.大脑皮层言语C.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D.下丘脑20.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个。(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其原因是_______。2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形式向前传导。(2)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3)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脂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人人体,其效应是。(4)一位右侧脑溢血患者由于血块压迫了发自大脑皮层的而造成左侧肢体瘫痪。当堂检测参考答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二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预习激素调节的发现,明确各科学家在激素发现过程中的贡献。2.明确各内分泌腺、相应激素、作用。3.通过预习激素调节的实例初步明确血糖的来源与去向;明确各激素在调节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二、预习内容1.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沃泰默的实验过程:第一步:把稀盐酸注入狗的引起胰腺分泌。第二步: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不会引起胰液分泌。第三步: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分泌胰液。他的解释是:斯他林、贝利斯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把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研磨,制成。把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发现能胰腺分泌胰液。结论:2.激素调节的概念(1)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存在着另一种调节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节的方式,这就是激素调节。(2)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卵巢→睾丸→甲状腺→胸腺→胸腺激素等胰腺→3.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⑴血糖的来源⑵血糖的去向(3)影响血糖平衡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反馈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反馈调节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甲状腺激素分泌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2)甲状腺激素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图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激素调节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模型。3、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4、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学习重点:1、促胰液过程素的发现过程。2、血糖平衡的调节。学习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二、学习过程探究一: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1)沃泰默实验:实验一: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实验二: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实验三:若先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切断,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时,结果胰腺仍能分泌胰液。实验分析:问题在实验一中稀盐酸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得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实验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实验三中沃泰默把通向小肠的神经切断,发现胰腺仍然能够分泌胰液,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而当时沃泰默所做出的解释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斯他林、贝利斯实验:将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粘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然后将一定量的提取液注射到同一只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从而证明了胰腺分泌胰液不是在神经调节的作用下完成的,而是一种化学物质在起到调节作用,他们把这种物质称之为促胰液素。问题通过分析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过程,能够排除胰腺分泌胰液是由于稀盐酸在起作用吗?我们该如何补充完善上述实验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深化思维:问题综合分析以上几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促胰液素的产生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胰液素的运输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激素调节的实例1.请画出血糖的来源与去向图解。2.你认为血糖最重要的来源是什么?你能说出其主次顺序吗?最主要的去向是什么?你能说出其主次顺序吗?3.以课本图2-9为例,说明胰岛素促进的过程有哪些?抑制的过程有哪些?因此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的作用是什么?4.以课本图2-9为例,说明胰高血糖素促进的过程有哪些?抑制的过程有哪些?因此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的作用是什么?5.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是协同作用,你还能举出其他协同作用的例子吗?6.请描述饭后血糖的调节过程,再描述饥饿时血糖调节的过程。7.请说出寒冷刺激引起细胞代谢加快的(与甲状腺激素有关的)整个过程。探究三:激素调节的特点1.你能说出激素的来源与去向吗?2.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哪些?(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手术切除成年大白鼠的整个甲状腺,一段时间后,该大白鼠表现为()A.分解代谢增强B.生长发育加快C.自由活动减少D.食欲增强2.(2007全国理综II)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甲状腺素B.雌激素C.促甲状腺素D.促性腺激素3.一只成年雄狗仍然保持幼年的状态,且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其原因是()A.睾丸发育不全B.甲状腺功能低下C.生长激素分泌不足D.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睾丸发育不全4.给成年大鼠连续3周饲喂甲状腺激素后,对照组比较,会出现()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A.体重增加B.嗜睡C.耗氧量下降D.对低氧环境耐受能力下降5.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导致()A.长大后身材矮小,智力低下B.长大后身材矮小,智力正常C.长大后身高不受影响,智力低下D.长大后身高不受影响,智力正常6.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多时()A甲状腺功能增强B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功能增强C垂体功能增强D以上三项都不对7.(高考试题:2007山东理综)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后,在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B.4条曲线在前30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是因为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和非糖物质D.c、d代表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8.(高考试题:2007广东生物34.)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材料和步骤:①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2k岁只,雌雄各6只)。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方法处理,求出差异。(2)结果与分析: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②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可推断出激素分泌减少。(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分泌,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课后练习与提高选择题1.(06·广东)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A.肾上腺B.甲状腺C.胰岛D.性腺2.(06·天津)下列有关激素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均是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葡萄糖合成为糖元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③人体内没有酪氨酸就无法合成黑色素,所以酪氨酸是黑色素的的组成成分④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底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05·江苏理综)下列腺体中,既能分泌生长激素,又能分泌多种其他激素的腺体是()A.甲状腺B.垂体C.唾液腺D.卵巢4.(05·辽宁综合)取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周后,该小鼠()A.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B.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C.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D.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5.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6.人受到某种强烈刺激,引起情绪激动、肌肉紧张时A.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增加B.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减少C.耗氧量减少,产热量增加D.耗氧量减少,产热量减少7.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h内,每隔0.5h检查该动物血糖浓度,下表是这项实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10-2mg·mL-1B.饲喂糖溶液后120min,血糖浓度降低,这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的结果C.饲喂糖溶液后180min,血糖浓度依然维持不变,这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的结果D.该动物上述血糖浓度的变化过程只是激素调节的结果8.在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A.胰岛素和胰蛋白酶B.甲状腺激素和呼吸酶C.孕激素和促性腺激素D.生长激素和淀粉酶9.右图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A.甲状腺激素B.胰岛素C.胰高血糖素D.催产素10.在下列因素作用下,能直接促进胰岛A细胞兴奋的是A.下丘脑某区域有关神经的作用   B.血液中血糖浓度过高C.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增加 D.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增加11.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某成年男性由于工作繁忙,长期食用某种方便食品,而该食品含有雄性激素,下列预测结果最可能的是该男子A.精力旺盛B.睾丸萎缩C.第二性征更加突出D.对其它食品失去兴趣12.冬泳时人体一般不会出现的是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B.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C.皮肤血管收缩  D.胰岛素分泌增多13.甲、乙两个身体健康,体重身高大致相同的成人,在寒冷的冬天里甲穿棉袄乙只穿一件衬衣,甲、乙两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正确的是BA.甲和乙基本相同  B.乙含量比甲多  C.甲含量比乙多  D.不能确定14.下图中,B图表示有关激素的调节机制,A图是某同学研究碘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而得出身长变化的甲、乙两曲线。两图中表示蝌蚪正常发育的曲线和含碘的激素物质分别是()A.甲、SB.乙、SC.甲、TD.乙、T15.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16.多细胞动物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可分为直接传递和间接传递两种。下列哪类物质在细胞之间起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A.维生素B.激素C.单糖D.脂肪17.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其中“一少”的主要原因是A.血糖含量过低B.肾上腺素分泌过少C.肾小管炎症大量丢失糖D.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18.某人成年后,身材仍不足1米,而且智力低下,很可能是幼年时期体内缺少哪一种物质所致()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C.生长激素    D.性激素非选择题部分:19.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请分析回答:(1)胰岛A细胞能分泌      ,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        。(2)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构成反射弧,其中结构①称为________,结构②位于下丘脑。结构③通过释放化学信息直接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该化学物质称为      ,胰岛A细胞为反射弧的        。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3)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         ,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及产生的生理反应是                              。(4)胰岛A细胞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同时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其意义是                          。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二、预习内容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_______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_______是主要方式。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激素)调节举例缩手反射甲状腺激素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1、人体的体温调节(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机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__保持动态平衡。(2)产热途径:细胞中____________氧化放能,尤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热为多。(3)散热途径:____________蒸发,皮肤内______________的散热等。(4)体温调节中枢:。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1、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例如:血糖浓度的调节)。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2、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________________,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3、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4、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学习重难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二、学习过程探究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填下表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探究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2.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3.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4.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5.在上一节课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一种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7.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8.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9.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10.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关于尿液的形成,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这里大家来重温这个知识。尿液形成过程中直接影响尿量多少和回到内环境中水盐的量的是在哪里进行的什么过程?11.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我们在第2节练习的题目中接触过了,还记得它的作用吗?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示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完成填空并思考讨论:1.大家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展开分析讨论,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2.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及参与了神经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体液调节。请同学比较分析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3.反过来,体液调节对神经系统就没有作用了吗?请举例说明。(三)反思总结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相互关系(四)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和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C.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2.人体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区别在于神经调节()A.作用慢而持久  B.作用快但持续时间短C.作用快而持久  D.作用慢持续时间也短3、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一措施是不正确的()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D.适当撤减衣被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分泌激素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5、吃东西过咸时,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B.下丘脑和上丘脑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D.上丘脑和下丘脑课后练习与提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A.电荷B.局部电场C.局部电流D.电势2.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完成的A.突触B.突触小体C.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3.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的数目D.效应器的兴奋性4.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5.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A.感受器B.效应器C.感受器和效应器D.协调中枢6.关于兴奋的传导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轴突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7.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运动区B.大脑皮层言语C.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D.下丘脑8.人体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通过突触实现。下列对这种传递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变成电信号C.突触处兴奋是能单向传递的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兴奋是同步的,没有延搁9.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A.灰质B.白质C.神经元D.轴突10.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活动并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二、预习内容1.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⑴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⑵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⑶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⑷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⑸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2.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免疫学的应用:__________、各种疾病的检测、__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关注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习重点: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学习难点: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学习过程:探究一、免疫系统的组成阅读课本35页“免疫系统的组成”,完成下列问题: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       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    、排除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可分为      和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2、免疫(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系统(位于:)()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探究二、人体免疫的防卫功能阅读教材P36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1、免疫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分析课本P36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讨论相关问题。2、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④抗体抗原①②③⑤讨论:1、在此过程中吞噬细胞起了什么作用?吞噬细胞属于哪道防线?2、记忆细胞起到什么作用?是在上图中加以体现。3、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抗体是那里产生的?讨论:切除小鼠的胸腺,小鼠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哪些影响?探究三、免疫功能的失调及免疫学应用1、免疫功能的失调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讨论:1、什么叫过敏反应?2、过敏反应有哪些特点?3、如何防治?4、过敏原引起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引起产生的抗体有何区别?比较项目性质分布反应时机反应结果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球蛋白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免疫反应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体液免疫中的抗体球蛋白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免疫反应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团2、免疫学的应用(1)的发明和应用。(2)用人工标记对组织内的进行检测。(3)也涉及免疫学的应用。(三)反思总结有关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B细胞造血干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四)当堂检测1、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A.红细胞;B.吞噬细胞;C.淋巴细胞;D.血小板。2、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3、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4、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抑制病菌的繁殖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C.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5、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D.自动调节6、下列疾病中,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B、湿疹C、类风湿性关节炎D、风湿性心脏病课后练习与提高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1.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效应B细胞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2.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C.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3.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A.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4.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抑制病菌的繁殖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C.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5.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6.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D.自动调节7.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8.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记忆细胞⑤分化效应细胞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④⑤9.与靶细胞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进人体内的抗原都可以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B.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才能成为靶细胞C.靶细胞裂解时病原体同时死亡D.靶细胞和效应B细胞同时死亡10.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物质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B.是机体首次受到一种物质刺激时就可以发生的反应C.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D.过敏反应能够使组织细胞发生结构破坏11.下列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分别是()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D.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12.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是()A.产生的细胞不同B.化学成分不同C.作用的方式不同D.作用的结果不同13.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A.常用HLA表示B.常用AIDS表示C.主要侵犯人体T细胞D.先使体液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继而影响细胞免疫14.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15.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班狼疮16.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B健康B生活BS疫苗S病原体A健康AA死亡(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其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____________,B会______________。(3)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________,可以清除它的是___________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二、预习内容(一)向光性:在________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___生长的现象。(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并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_______面比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2).1910年詹森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3).1914年拜尔的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4).1928年温特的实验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5)向光性产生的解释:由于生长素____________造成的;______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________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三).植物激素:由植物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有机物。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原料:_________。(2).运输方向部位特点备注①_________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只能由________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_______,而不能反过来运输。运输方式:___________②_________成熟组织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动输。补:横向运输胚芽鞘尖端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侧运输,使顶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3).分布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在___________的部分,如______等处。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习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二、学习过程问题:1.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2.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3.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探究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达尔文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1.    实验第一组得到什么结论?2、第一、二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3、对比分析第一、三组说明什么?4、第三、四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什么5、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二)詹森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6、詹森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詹森选择什么材料证明“刺激”向下传递?(三)拜尔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7、 拜尔的实验为什么选择黑暗的环境? 实验结论是什么?(四)温特实验设置下列问题:8、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 9、若用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五)思考P46----47的旁栏思考题1、2、3探究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阅读教材P48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0、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什么?11、生长素的运输形式有哪些?12、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什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13、生长素的分布如何?分析书P49,技能训练,①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②从这个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③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C.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D.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2、.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B、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     (1)图甲中,供应块是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 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课后练习与提高1.如图是一组探究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实验,每组处理方法不同,其中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的是()2.匈牙利学者拜尔(Paal)在1914一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3.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4.如图表示一项关于生长素的研究实验,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5.科学家研究胚芽鞘向光弯曲现象,逐渐揭示了发生这种应激反应的一系列因果相关事件,下列按因果相关事件顺序排列的是()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b.胚芽鞘尖端感受光刺激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e.背光一侧细胞生长较快f.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6.如图所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7、科学研究发现,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从而使背光侧生长加快,弯向光源。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的原因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为探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还是尖端以下的一段还是两者都可发生,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实验步骤、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1)材料与用具: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不透水的云母片若干(可插入胚芽鞘)、台灯、一侧开孔的不透光纸盒。(2)实验步骤:(请补充②乙组和丙组处理方法)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分成数量相等的四组,标号甲、乙、丙、丁。②甲组在胚芽鞘的尖端插入云母片(如图);乙组,丙组,丁组不做处理。③将甲、乙、丙、丁四组置于纸盒中,给单侧光照,适宜条件下培养。(3)结果预测及结论:。8、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号装置。(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1)根据号和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2)根据号和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3)根据号和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导学案答案预习内容答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5、该实验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长得快,因而出现向光性6 、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7、选择黑暗是排除单侧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刺激”向下传递时分布不均造成的8、向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9、 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旁栏思考题1、2、3〗1.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2.因为该刺激(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分布(浓度)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3.没有。他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这个推断的。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需要一定的想像力。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根和芽的生长的最适宜浓度。二、预习内容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作用特性: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 ____;既能____   ______,也能_____   _______;既能_____    ____,也能______  _______;既能______    ________,也能________ _________。(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效果的因素有:                 、                             、                           。(3)生长素调节生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          ;浓度过高时        甚至杀死植物。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           老细胞则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分别是:根________;芽________;茎__________。(4)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                                                             。顶端优势形成的原理是                                                                     。2.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农业生产上常用生长素类似物代替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是指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列举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知识目标)2.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能力目标)3.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知识目标)4.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培养实验设计、收集和处理数据、评价实验设计和得出结论的能力。(能力目标)【学习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习难点】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二、学习过程导言思考1:①生长素主要在哪些部位合成?②分布有何特点?③生长素是如何由合成部位运输到植物体全身?导言思考2:请大家回想一下,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探究一:植物向重力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问题一:你是怎样设计植物的向重力性运动的实验的?结果如何?问题二:在各组的展示中,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更科学?问题三:同学们在实验中水平放置的幼苗,根一定向重力生长,茎一定负向重力生长,说明什么问题?问题四:什么原因导致根的背地侧和茎的向地侧生长较快?请作出推测。问题五:根据提示,我们可以对根的生长作出什么样的推测?问题六: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验证这一假设?问题七:如果同学们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同样是在高浓度的生长素的作用下,根的生长受到抑制,茎的生长受到促进,说明什么问题?问题八: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阅读课本50页1-2自然段,对照曲线图分析回答下列的问题。①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是一样的吗?②能使根、芽、茎长得最好的生长素浓度各是多少呢?③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于同一器官的生长有没有影响呢?④浓度为10-6mol/L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有何影响?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⑤根据上述问题,试说说如何描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有哪些方面呢?2.植物的生长为什么会表现为顶端优势?顶端优势在农林园艺生产上有何应用?3.什么是生长素类似物?有哪些?4.请你尝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方案,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5.实验中应如何体现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2001年上海高考)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2:扦插带芽的枝条容易生根成活,因为()A、芽能发育成茎和叶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C、芽能产生生长素D、芽能供应生根所需的有机营养3、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4、对4株具顶端优势的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四种处理,有一株长出侧芽,请指出是哪种处理()A.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上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B.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C.不去顶D.不去顶,在侧芽涂以低浓度的生长素5、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A.喷洒N肥B.提高CO2浓度C.喷洒磷肥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6、欲得到番茄的无子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花的子房上,处理该花的时期和条件是( )A.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C.开花后,不去雄蕊  D.开花后,去掉雄蕊 课后练习与提高1如图所示,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B.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仰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C.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D.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上生长2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4、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 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5.下列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的是(   )     A.茎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          C.扦插的枝条生根             D.无子果实的形成6.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受重力影响,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7右下图所示是水稻的根对生长素的反应情况,请根据图示反映出的生长素对水稻的根生长的作用,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以分别验证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水稻根的生长、高浓度可抑制水稻根的生长。(1)实验材料和用具:水稻幼苗若干,大小相同的装有等量完全培养液的玻璃瓶若干,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量尺等。(2)实验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3)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4)结果及分析:——。导学案答案预习内容答案: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①不一样②根:10-10;芽:10-8;茎:10-4③有影响④对根抑制、对芽无影响、对茎促进⑤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1、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较高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具体来讲就是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致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较高,它的生长受到抑制,因而表现出了顶端优势。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三章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其他的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二、预习内容(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1.除生长素外,植物体内还存在、、等植物激素。2.种类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合成部位作用3.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根本上是的结果。(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含义:___________的对植物的______________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优点: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广泛、___________稳定。3、具体应用:(1)用_______________催熟。(2)用_______________溶液处理芦苇可增加纤维长度。(3)用_______________处理大麦可简化酿酒工艺,降低成本。4、应用时的注意事项(1)在农业生产中,要综合考虑___________药物效果、药物毒性、________、________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2)还要考虑施用时间、__________、施用方式、___________和施用次数等问题。课时检测: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3、尝试利用多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学习重难点:重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难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二、学习过程:问题探讨:1、什么是植物激素?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2、看教材53页的问题探讨资料后讨论问题?(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探究一:1、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激素的作用?2、阅读课本53-54页,归纳:各种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完成表格。3、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赤霉素的?4、以下是两种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A.植物激素几乎控制着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这两种说法中,哪一种更准确?为什么?5.各种植物激素在对植物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时,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吗?试举例说明。(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探究二:6、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7、请你自己进一步查找以下三方面的资料:(1).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断被发现和使用,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你可以从农业技术用书或比较可靠的网站进一步获取资料,也可以搜集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说明书,以了解有关信息。(2).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与浓度、使用时期、使用方法等都有密切关系,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造成损失。试举一两个事例。(3).试列出几种我国法规禁止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危害,或者举~两个因植物生长调节剂指标不合格而引起的农产品贸易纠纷。8讨论:(1).你知道哪些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2).哪些水果在上市前有可能使用了乙烯利?(3).生产过程中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不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4).如果你是水果销售员,面对半青不熟的水果,你认为应当使用乙烯利催熟吗?作为一个消费者,你又怎么看?9技能应用:假如现有一种用于麦田除草的除草剂刚刚研究出来。作为厂里的工程师,你的任务是研究这种除草剂在麦田除草时的浓度要求。请列出你的研究思路。假如让你来设计这个产品的说明书,你认为除了浓度参考范围外,还应该在这个说明书中写些什么。10思维拓展:分析下列图解,在空白框内填写适当的内容,并回答有关问题。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11、结合上一章知识,总结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区别?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有关的是(  )A.向日葵的花盘跟着太阳转B.在光线明暗刺激下酢浆草的叶片昼开夜合C.在几个雨点的刺激下含羞草的小叶合拢起来D.在触摸等刺激下紫薇(痒痒树)的枝条微微抖动2.下列各项中,能促进柿子脱涩变甜的是(  )A.生长素 B.脱落酸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赤霉素处理植物,能显著促进茎叶生长B.细胞分裂素可以延长蔬菜的贮藏时间C.脱落酸抑制生长,但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D.乙烯有催熟果实和延迟开花的作用4.在啤酒生产过程中,用于代替大麦芽完成糖化过程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5.恶苗病是由下列哪种激素引起的植物疯长现象?(  )A.赤霉素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D.乙烯课后练习与提高1.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2.自然状态下,秋季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激素是(  )A.吲哚乙酸 B.2,4-D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3.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赤霉素  C.脱落酸  D.乙烯4.除根尖以外,下列各项中还可以合成细胞分裂素的是(  )A.导管 B.筛管 C.叶片 D.茎尖5.不能够延缓叶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③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④由专门的器官分泌⑤对植物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7.农业生产上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麦田除草,其原理是(  )A.高浓度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D.高浓度促进小麦生长8.植物激素的种类很多,其中发现和研究最早的是_________,经鉴定知道这种化合物是_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_实验发现的。此外,目前公认的其他4种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乙烯通常是一种气体,在生产中应用起来很不方便,但可从乙烯利的分解中获得乙烯。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液体化合物,在pH大于4.1时就会分解。当乙烯利的水溶液被植物吸收后,由于植物体内的pH一般大于4.1,这样乙烯利将会分解,释放出乙烯。请你用所给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验证乙烯对香蕉的催熟作用。材料用具:若干尚未完全成熟的香蕉、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蒸馏水、塑料袋。(1)实验步骤:①:②:③:(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研究中发现: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主要在于促进细胞纵向伸长,随着生长素浓度不断提高,这种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的功效越强。但当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一方面抑制细胞纵向伸长。同时促进细胞横向扩大。(如图所示)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1)从上图中说明生长素诱导的合成。(2)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是、、作用。(3)在不同时期,两者分别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和横向扩大,从而协调控制细胞的。(4)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大都同时存在于同一株植物体内,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导学案答案预习内容答案:(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1、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5.植物激素在对植物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时,并不是完全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节网络共同调节。例如,在生长素浓度升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探究二:6、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8、(1).提示: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例子较多,以下是部分例子。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促进苋、芹菜等的营养生长,增加产量。用NAA促进甘薯、黄杨、葡萄的生根;对苹果、鸭梨进行疏花疏果,促进脱落;对棉花进行保花保果,防止脱落。用乙烯利促进黄瓜、南瓜的雌花分化;促进香蕉、柿、番茄的果实成熟。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2).提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回答。番茄、香蕉、苹果、葡萄、柑橘等在(3)乙烯对香蕉有催熟作用10.(1)乙烯(2)促进,抑制,促进(3)伸长生长(4)多种激素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二、预习内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1.实验原理:用 取样法或 取样法,对草地 (自确定)双子叶植物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其种群密度。2.目的要求(1)掌握初步辨别单子哪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方法。(2)。3.材料用具4.实验步骤:(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2)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确定的调查时间:;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你在小组内的分工是。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3)能够表达出教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二、学习过程(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1、回忆初中知识,种群的概念是什么                 ;能否举例说明:                    。2、种群的基本特征: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你能简单说明原因吗?     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思考完成: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它又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其中样方法适于调查哪些生物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生物的特点是2、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    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三):探究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简单说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不同点:                                            2、想一想本实验要用到哪些工具和用具3、用样方法进行本实验的基本原则是4、根据实际情况你要调查的双子叶植物是,用怎样的取样方式样方的面积是,你在小组内的工作分工是。5、请你设计出调查对象的计数表格:6、在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7、对本实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三、反思总结完成概念图并说明原因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四、当堂检测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2、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N=39×34÷153、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平方公里内的人口数量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C.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4、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5、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______型,C表示________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___             。  (3)A型的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  (4)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6、在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课后练习与提高1、种群是指一定环境中()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2、下面是对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步骤正确的是()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②④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4、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5、与种群密度有关的非种群特征是()A.年龄组成B.施用农药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6、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食物减少B.出生率下降C.死亡率增大D.天敌增加8、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哪个种群绝灭的机会最大()ABCD9、一个种群中如果幼体较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那么这个种群密度会()A.越来越大B.保持稳定C.越来越小D.无法预料10、(1)如下图如果要调查面积为100m²草地中播娘蒿这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样方____法,根据样方法步骤算出该杂草的种群密度: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2)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法。计算公式:N/a=b/c例: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5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3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只/公顷。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思考完成:年龄组成当种群中青年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较少是,种群呈增长型,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当种群中年老的个体较多,而中青年个很较少是,呈衰退型,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小,当种群的个年龄段个体数相当时,呈稳定型,种群密度将会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植物、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个体比较大、活动范围比较大2、N=M×n/m。、(三):探究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植物则容易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一般呈条形或是披针形,叶脉一般是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一般是网状脉。2、细线、铁钉若干、皮尺、实验报告纸3、①随机取样②样方的面积一般定在1m24、略5、次数一次二次.…..样方编号12345678样方计数平均值(6)略(7)略(四)①死亡率②出生率③性别比例④年龄组成  原因: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着年龄组成: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当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时,年龄组成组成为稳定型;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面出生影响着性别比例,而死亡率不会影响性别比例。四、当堂训练:1.D2.C3.A4.D5(1)_增长_   衰退(2)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相当,种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将保持相对稳定(3)越来越大(4)越来越小6、①选取面积应为100cm×100cm②应随机选取5个样方③应为N1到N5 的平均值   课后练习:1A2A3A4B5B6A7B8D9C10(1)略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2)标志重捕   9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通过阅读课本初步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以及两种曲线模型的应用。二、预习内容1.问题探讨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那么:(1).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2).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一般的步骤:研究方法研究实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细菌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3.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①产生条件:②增长特点:③量的计算:4.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①产生条件:②增长特点: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2.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二、学习过程探究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尝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时间分钟20406080100120140160180细菌数量         将数学公式(Nn=2n)变为曲线图思考: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优缺点?2.自然界确有类似的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探究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得出一个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思考:“S”型曲线在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能得到什么启发?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探究三: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思考: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有哪些?探究四: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思考: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三、反思总结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种群增长曲线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四、当堂检测1.在下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2.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解释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课后练习与提高1.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A.m·2TB.m·220C.2T/20D.m·23T2.下图中①~④曲线表示在a、b、c、d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a.不断供应养分、水、氧气,除去有害废物;b.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有害物质积累;c.随时间延续,养分逐渐减少、无有害物质积累;d.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由于突变出现了新菌株,可分解原细菌的代谢废物,其合成的物质又可作为原细菌的食物。生长条件分别与生长曲线①、②、③、④相符合的是()A.a、b、c、dB.b、c、d、aC.c、d、a、bD.c、b、d、a3.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下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附近范围所代表的水平上B.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b点,环境阻力最大是在8年以后C.休渔能够很好的促进该种群数量的恢复,使该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D.适当的捕捞有利于该鱼类更新,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4.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5.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种群数量的变化(答案)课前预习学案二、预习内容1.问题探讨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不需要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稀释四、当堂检测1、B2、D3、D课后练习与提高1、D2、C3、B4、B5、D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群落的结构特征,初步把握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特征。二、预习内容1.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1)种群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种群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群落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群落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群落的物种组成(1)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______差别。(2)丰富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学习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二、学习过程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阅读课本71页内容,思考:(1)个体、种群、群落的相互联系?(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3)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2.群落的物种结构(1)群落的物种组成观察课本72页图4-8和图4-9,思考:这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由此可得出何种结论?结论:3.种间关系阅读课本72-73页剩余内容,回答:(1)一个群落的物种是否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2)种间关系包括哪几种类型?各举例说明。3.群落的空间结构观察课本中的图4-11图4-12图4-13,思考:(1)什么是群落的空间结构?(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大.小鲈鱼高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B.捕食.捕食.捕食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D.捕食.寄生.捕食2、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现象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3、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A.所有的树木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C.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D.所有的生物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C.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5、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种群的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6、对某一群落中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是。(2)在3、4月份甲种群数量的下降,很可能是由于。(3)种群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是。(4)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会导致被捕食者种群的消亡吗?。课后练习与提高1、生物群落的特点有()①有一定的分层结构②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③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④最底层是草本植物⑤高层是木本植物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⑤2、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3、为了减小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右图是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各项解释中正确的是()A.在Ⅰ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B.在Ⅱ期间,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C.在Ⅱ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D.在Ⅲ期间,两个种群之间不再发生相互作用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中均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且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2)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增长很快,有可能是J型增长吗?为什么?。(3)随着水螈的增多,三种被捕食蝌蚪的总数量,其中锄足蟾蜍蝌蚪数量,这最可能是因为,由此,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4)随着水螈的增多,雨蛙蝌蚪的数量不降反升,这是因为。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结构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群落的演替过程,初步把握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二、预习内容1.演替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次生演替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进行。4.退耕还林、还草、还湖: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学习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二、学习过程1.问题探讨观察课本78页问题探讨图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2.思考与讨论阅读并观察课本79页图4-14及80页图4-15,思考:(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1)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2)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3.思考与讨论阅读并观察课本81页图4-16,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能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这种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吗?(2)如果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景象吗?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B.初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2.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3.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4.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的因素包括和。课后练习与提高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B.在一定的条件下,不毛之地也有可能长成森林C.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2、研究发现,在群落演替中,一个种群的数量迅速增长过后,往往会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形成这种相对稳定的原因最可能是  ()A.天敌数量减少B.可利用的食物增加C.出生率降低或死亡率增加D.出现了其他新物种3、当草食动物从天然草场转移后,将看到的现象是()①植物竞争强度增加②植物竞争强度降低③植物种类增加④植物种类减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某地区在近十几年来陆续有相当多的农田因各种原因被弃耕,在这些弃耕地上慢慢长出了杂草、发生了许多变化。某校的学生研究小组想推测这些弃耕地的群落发展顺序,但群落演替非常缓慢,观测过程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你能设法帮助他们在短期内完成推测吗?。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二、预习内容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__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__的总和。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基本模式:生产者及各类      者,其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          为第三营养级。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       (“是”“不是”)固定不变的。(3)环节: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2、食物网                                                             3、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堂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列举5个生态系统的实例2、说出生态系统的判断要点(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包括哪些成分?这些组成成分可分为几大类?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各自有哪些作用?根据它们的作用分析:生产者=绿色植物吗?消费者=动物吗?分解者=微生物吗?3、为什么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为什么说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二、学习过程思考:生态系统与种群、群落有什么关系?一、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是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拓展试举出身边生态系统的例子,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生态系统2、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阳光、、、、。1、生产者:,主要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动物,包括动物、动物、动物和动物:主要是和。【思考讨论题】(1)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是生态系统的那种成分?能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是哪种成分?(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哪些成分是必须具备的?(4)试举例说明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提醒: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的特例与错误说法错误说法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例1、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光合细菌、酵母菌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C乳酸菌、酵母菌D硝化细菌、乳酸菌例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2、食物链和食物网(1)根据课本P91图5-4写出图中的食物链食物链:营养级生态系统的成分这条食物链共有个环节,即共有个营养级,其中生产者是第营养级,青蛙是第营养级,在食物链中是者。据图5-4可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能通过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思考题】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是不是一成不变的?②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为什么?③食物链的起点有什么特点?终点有什么特点?④食物链中有没有分解者?(2)食物网:概念: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据上图回答:①图中有几条食物链②鹰是第几营养级?③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哪些生物?④鹰和蛇是什么关系?形成原因:a。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b。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功能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c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3)食物链和食物网反应出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例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自养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C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森林中的一棵死亡倒下的树及在其上生活的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和鼠等,它们共同组成了()A.种群B.生物群落C.食物链D.生态系统2.农田生态系统属于()A.草原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C.陆地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A.食物链和食物网B.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C.生产者和分解者D.阳光、生产者和分解者4.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群落中化学能的是()A.蚯蚓B.小麦C.硝化细菌D.酵母菌5.能加快物质循环、并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空气6.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它们能够()A.吸收代谢废物并释放氧气B.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C.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D.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课后练习与提高1.完成下面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概念图。2.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很多生物,其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A.蝗虫B.蚯蚓C.蜘蛛D.蛇3.在一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三级消费者D.生产者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A.2个B.3个C.4个D.5个280024002000160012008004000有机物总量(g)甲乙丙丁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6.右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A.水鸟B.水绵C.水藻D.腐生细菌、真菌(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水藻数目,淡水虾数目。7.在阳光明媚的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分别属于()A.生产者、消费者B.生产者、分解者C.分解者、消费者D.消费者、分解者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10.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DHEFGB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郊游的机会,对当地某一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水稻田中有稗草等杂草和蝗虫等动物。蝗虫、田鼠以水稻、稗草为食,蛙以蝗虫为食,蛇既吃田鼠也吃蛙。分析回答:(1)请将该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补充完整。(2)蛇在此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前预习学案(1课时)一、预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二、预习内容1.能量流动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能量流动的方法: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般在________水平上。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沿________________进行流动。4.能量流动的特点:(1)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5.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学习重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学习难点】能量流动的过程【知识链接】光合作用、食物链、食物网等知识是学习本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学好本部分内容也为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等知识做好了知识铺垫。【学习过程】导入:完成课本P91问题探讨,尝试回答讨论题,并思考选择此种生存策略的理由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传递、____和散失的过程。2、过程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1)输入过程: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将光能转化为(2)起点:从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3)传递途径:和(4)流入每一营养级中能量去向:abc________(5)能量的散失①形式:热能,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后归宿。思考与讨论:(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辐射到该地区总的太阳能吗?(2)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其同化的能量吗?注意:消费者摄取的能量等于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加上粪便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是上一营养级流向该消费者的能量,也就是该营养级的总能量。例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B.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全部能量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内的能量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_____,不能逆转;也不能_____。原因: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地结果,如肉食性动物以植食性动物为食,而植食性动物不能反过来以肉食性动物为食。(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_____的,传递效率大约为____。计算方法为:原因: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而消耗掉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并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无法再利用。b.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利用。c.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给了分解者。(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个营养级。例2、:如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鞠鸥能量的相对值B.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图中A表示流经该生癌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A具有的总能量是B、C、D的总和(4)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_____绘成图,所形成的一个金字塔图形。生物金字塔类型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状特点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象征含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生物量(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每一阶含义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总生物量注意:1、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现象。2、数量金字塔可出现倒置现象,如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三者形成的数量金字塔可出现倒置现象。例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A.能量流动的单向性是因为动物的食性一般不能逆转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C.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供应就可以长期维持正常功能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物的呼吸消耗和资源利用率不高例4、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能量关系的是()三、生态系统中有关能量的计算问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计算题是考查本内容的一类重要题型。下面对此类计算归类分析如下:1.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能够从较低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例5.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最多是(  )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A.540kJ和81kJB.3600kJ和960kJC.240kJ和24kJ    D.960kJ和192kJ【解析】据题意,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24000kJ,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因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所能获得的最大能量分别是:24000×20%×20%和24000×20%×20%×20%,即960kJ和192kJ。【小结】在未知能量传递效率时,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进行计算,所得数值为较高营养级从较低营养级获取的最多能量。在此基础上,可演变为另外一种题型,即“已知较低营养级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及其能量传递效率时,求较高营养级从较低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或生物量)”,此时,依据给定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即可。变式1:在能量金字塔中,若生产者在固定能量时产生240molO2,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15%时,三级消费者可以获得的最大能量相当于    mol葡萄糖(  )A.0.04         B.0.4     C.0.9     D.0.092.已知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低营养级应具备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例6.某人捕得一条重2kg的杂食海鱼,若此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则该鱼至少需要海洋植物多少kg?据题意,2kg重的杂食鱼中,有2×1/2=1kg的能量直接来源于植物,则实际消耗植物的量至少是:1÷20%=5kg;有2×1/4=0.5kg的能量来自草食鱼类,则实际消耗植物的最少量是:0.5÷20%÷20%=12.5kg;有2×1/4=0.5kg的能量来自小型肉食鱼类,则实际消耗植物的最少量是:0.5÷20%÷20%÷20%=62.5kg;则其消耗植物的最少量为5+12.5+62.5=80kg。【小结】在已知较高营养级的生物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未知能量传递效率时,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进行计算,所得数值为较低营养级生物应具备的能量(或生物量)最小值。在此基础上,也可演变为另一种题型,即“已知较高营养级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及其能量传递效率时,求较低营养级生物应具备能量的最小值”,此时,依据给定的能量传递效率中的最大值计算即可。3.已知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总和,求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例7.教材P95图5-8中为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于1942年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测量时所得结果。请据图5-8中相关数据计算出湖泊内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结合你的计算结果谈谈你怎样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____,使能量得到最。(2)帮助人们合理地____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____。【当堂检测】1.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l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l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A.0.05%B.0.5%C.0.25%D.0.025%2.在一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为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①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②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③流人到次级消费者体内④流人到分解者体内A.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图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应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单位是Kcal/m2/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其中的1%左右B.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的所有能量C.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D.当人们把生产者作为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少的能量4.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B.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C.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5.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太阳能辐射到系统内生产者上的能量B.生态系统中能量几乎全部来自太阳能C.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课后练习与提高1.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食物链越短,可供终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2.一片树林中,树、昆虫、食虫鸟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图8—5—4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三者之间能量流动关系的是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系统内伴随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4.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A.猫头鹰和食虫昆虫B.青草和猫头鹰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D.食草昆虫和青草5.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6.图8—5—5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是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______%。(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_。(4)由图8—5—5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①______________;②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③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______利用。7.图8—5—6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3)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4)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5)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l0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__kg。参考答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方式。二、预习内容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实例——碳循环(1)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循环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通过________作用或________作用,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通过________,在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通过________传递。(4)温室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学习重难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二、学习过程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循环的具体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________的驱动。(2)特点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_____,因此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物质循环可以在______与______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2.碳循环(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______和______,传递形式为______。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______与______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______。*一些化能合成生物也可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 三、反思总结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特点范围联系 四、当堂检测1、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依赖于水B.需要能量驱动C.产生温室气体D.具有全球性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2、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不可缺少是因为( )A.食物链中重要一环 B.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C.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D.与生产者、消费者都有关系3、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 )A.只有物质循环过程B.只有能量利用过程C.既有物质循环又有能量利用过程D.无法确定4、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C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固D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AB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B为。(3)图中D~C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的形式循环。(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课后练习与提高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B.组成自然界的元素C.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2.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的转化起重要作用的是()A.化能自养生物B.动物和微生物C.微生物和绿色植物D.绿色植物和动物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4.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寒带地区有时对森林中的残值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5.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A.碳酸盐;呼吸作用B.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C.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D.二氧化碳;分解作用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期的保持动态平衡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7.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俄复杂过程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反复循环的过程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过程8.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状态的模式图,这种元素是按箭头方向运动的,然而,图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箭头,根据此图,请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所缺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⑵这是_________________元素的循环。⑶A、B、C、D各是什么生物?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⑷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如下特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⑸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从同化方式看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从异化方式看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寄生细菌B、腐生细菌C、真菌D、硝化细菌E、自养型F、异养型G、需氧型H、厌氧型⑹写出①~⑥所示过程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参考答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ABA4、(1)C生产者(2)二氧化碳消费者分解者(3)光合呼吸分解(4)化石燃料二氧化碳(5)能量流动课后练习ACDCBBD8、⑴由A到CO2的箭头⑵碳⑶绿色植物腐生细菌真菌等肉食动物植食动物⑷①带有全球性;②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循环地流动。⑸BCFGH⑹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呼吸作用④捕食⑤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⑥燃烧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五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作用。二、预习内容1.信息:(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信息________信息________信息________。2.生态系统中信息种类: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很多,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式,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1)物理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行为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的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以维持_______________的稳定。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作用:(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两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地记述大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       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学习重难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二、学习过程(一)信息的概念及类别类别概念传递形式实例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二)信息传递的作用1、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调控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的繁衍。②调节生物的,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②对进行控制。 三、反思总结比较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范围联系四、当堂检测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2、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食的信息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说明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叫次数的影响中,下列设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A.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鸣叫次数C.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鸣叫次数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4、2001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植物与草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是,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请回答:(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2)由此可见,信息传递能够。(3)烟草叶片释放出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课后练习与提高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A.细胞与细胞之间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C.种群与种群之间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2.蝙蝠飞行依靠的信息是()A.光B.紫外线C.声波D.信息素3.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4.世界上有4000多种蟑螂。蟑螂可以传播多种病菌,蟑螂粪还可使人过敏。这种害虫很难被消灭。研究人员最近人工合成出雌蟑螂吸引雄蟑螂的性外激素成分,研究人员认为可借助这种人工合成物质开发诱捕雄蟑螂的新方法。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把这种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浸入纸中,放在距雄蟑螂55厘米的位置,结果在1分钟内有60%的雄蟑螂被这种激素所吸引。研究人员还在猪圈里放置了千分之一克这种性外激素,结果一个晚上诱捕30只雄蟑螂。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蟑螂的性外激素由雌蟑螂分泌,具有挥发性                       B.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作用5.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是()A.蜜蜂的舞蹈动作B.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C.鸟类的各种的鸣叫声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6.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传递信息的是( )A、雌蛾分泌性激素B、工蜂跳8字舞C、蟑螂昼伏夜出D、鸟类的鸣叫7.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不属于物理信息传递的是( )A.有些侯鸟的迁徙,在夜间是靠天空星座确定方位的B.含羞草在强烈声音的刺激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运动C.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D.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8.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公里外面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实验1:将某昆虫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官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实验2: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实验3: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放在诱捕器官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实验4: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官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昆虫具有性。(2)实验1与实验2比较说明。(3)实验2实验3比较说明。(4)实验4汽油的作用是,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5)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做法:。参考答案课前预习: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三、反思总结的腹部分泌的(4)干扰雌雄虫之间信息素的交流这种信息素具有较强的专一性(5)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于诱杀昆虫。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及其稳定性二、预习内容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__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__________;(2)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__________的协调。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学习重难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二、学习过程 (一)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知识链接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3)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二)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何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的能力。讨论:归纳总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及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如何?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从哪些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其;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目的要求:探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2)设计要求及分析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设计要求相关信息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三、反思总结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实例联系四、当堂检测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比温带草原生态系统()①营养结构复杂②自我调节能力强③恢复力稳定性高④抵抗力稳定性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哪项是环境保护工作所不允许的()A.消灭“有害”生物B.植树造林C.建立自然保护区   D.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4、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①下图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种群数量种群数量种群数量种群数量时间时间时间时间ABCD②该鱼在t3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是,主要原因是和。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型。④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调节⑵这个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和,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此时遇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如果遇到严重污染,将导致大多数植物死亡,使河流内的氧浓度降低,其原因是;最终水质恶化,水生动物也大量死亡,在这种条件下,异化作用类型为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将动植物尸体中的等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氨等气体。课后练习与提高1.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实例”的是()A矿质元素被绿色植物吸收,植物落叶腐烂后又还给土壤B轻度污染的水体经过生物的吸收分解、物理沉降、化学分解而得到净化C由于大火而烧毁的森林通过繁殖作用得到恢复更新D过度开垦草原、毁林造田使气候失调,土地沙漠化2.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3.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4.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替代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渐递减的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6.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7.松毛虫是马尾松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根据此材料回答:(1)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灰喜鹊是消费者;松毛虫属于第营养级。(3)据调查,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松林容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原因是。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3、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自我恢复的能力。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⑵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植物大量死亡,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减少,需氧型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厌氧型蛋白质课后练习与提高答案1、D2、B3、D4、D5、B6、C7、(1)生物防治容易造成环境污染(2)次二(3)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营养结构更简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低。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六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3、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二、预习内容1、我国人口的现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我国政府在1982年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________________。4、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我国政府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3、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二、学习过程1、目前我国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并且完成P118榜栏思考题。2、资料收集与分析,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有哪些影响?3、怎样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影响?结合我国采取的措施加以说明。三、反思总结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3、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四、当堂检测1、我国曾预测20世纪90年代前期人口生育正处于高峰期顶峰,做出这个预测的依据是()A、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B、出生率与死亡率比例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种群密度和性别比例2、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漠化的大面积扩展的标志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⑤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A、①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3、如图是南京古泉生态农场物质循环利用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⑴建立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所依据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同属于这一成分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⑶该生态系统比一般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更大的产出投入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如果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是_______________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后练习与提高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农业B、发展畜牧业C、增加林木生产D、改善生态环境2、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B、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是: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6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20亿)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C、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因此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增长规模很大D、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很猛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体现在哪些方面()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②对水资源的压力③对资源的压力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⑤对环境污染加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5、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⑤推进生态农业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6、我国黄土高源,过去有肥沃的草原和茂密的森林,现在却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A、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B、水旱灾害频繁发生C、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D、掠夺式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7、(多选题)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措施的有()A、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B、建立自然保护区C、封山、封岛、禁止开发利用D、全部集中起来,人工种植、看护8、(多选题)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A、水土流失加剧B、土地沙漠化C、降雨量减少D、空气污染严重9、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今春以来华北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面积(万公顷)60草地森林40荒漠20198719961987199619871996时间(年)⑴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图为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需要的时间:1830年10亿经历了200多万年1930年20亿1960年30亿1975年40亿1988年50亿1999年60亿⑴从图中可以看出1830年至1930年人口增长10亿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年,而进入20世纪后,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依次为______年、_____年、_____年、_____年。⑵人口增长必然带来对___________需求的同步增长。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第六章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道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措施。3、知道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二、预习内容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2、生物圈内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概括三方面: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4、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其中_________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5、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求”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学习重点和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二、学习过程(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其中的“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涵义?2、观察图6-6,举出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其形成的原因。(二)生物多样性1分析课本P125实例1,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实例1和实例2说明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些价值?〖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2、如何保护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否意味着禁止升发和利用?(三)可持续发展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反思总结(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起因、危害、防治措施)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间接价值(2)保护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就地保护——最有效的保护保护措施易地保护(3)人类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四、当堂检测1、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①全球气候变化②粮食短缺③臭氧层破坏④土地荒漠化⑤海洋污染⑥生物多样性锐减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2、下列不属于野生生物资源价值的是()①工业原料②科学研究③美学④间接使用价值⑤潜在使用价值⑥药用价值⑦野生生物数量太多,不利于生态平衡A.②B.⑥C.⑦D.③3、(多选)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惟一方法4、简要回答生物多样的有关问题(1)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来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但对一些珍稀,濒危、繁殖能力很差的动物如大熊猫还需要________,另外采用___________等先进手段进行拯救。课后练习与提高1、下列哪一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通过作物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D.向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2、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A.遗传多样性B.变异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引入新的物种③对濒危的物种采取迁地保护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④开发野生生物资源⑤改良生物培养新品种⑥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⑥D.①③⑥4、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就地保护主要是指()A.进行水土保护B.建立自然保护区C.保护生态系统D.减少外来物种5、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合理措施是()A.禁止捕鱼B.提倡人类养殖C.适当捕捞成鱼D.饲养单一品种鱼6、海域发生“赤潮”,会使大批鱼类及海产动物死亡,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受化学物质污染B.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增殖C.海水受生活垃圾污染D.水土流失,大量红土壤进入大海7、(多选)目前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哪几项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A.人口急剧增长B.酸雨C.温室效应D.臭氧层破坏8、(多选)下列不属于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杉木纯种林9、阅读下面三个事例: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在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根据以上事例,回答下列问题:(1)事例一说明造成野生生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________和对生态环境的_________开发利用。(3)事例三说明,由于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10、“绿色奥运”是北京市争办2008年奥运主办权的口号之一。“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理等。“绿色北京”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1)北京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大量的非本地树种、草种“侵入”了首都,而大量的本地物种却遭受冷落。你认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2)垃圾实际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图6-7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我们参与的行动方式是_______。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隶属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分析,④、⑤途径与③途径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駴笪笪疸扼鄂锷萼珐旮虐暱咯臘國藍罵異燒嗄嗄锕茇礤第121页共12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感谢您的阅读下载!第121页共1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