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 MB
  • 152页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质量标准目录

  • 1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质量标准目录一、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管理类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1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1功能材料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6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10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19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27化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37教师教学工作规范45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考试工作规定53化学(师范)专业认证工作规划60化学专业(辅修)培养方案65青年教师导师制暂行办法67青年教师培养方案70教学档案室的实施方案72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课程教学的有关规定74材料化学专业导师制实施方案77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章程82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84化工类课程设计工作细则99实习工作规范103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107实训指导教师安全责任书109实验中心关于实验教学的规定111实验中心大型和精密仪器设备使用制度118实验中心关于易制毒药品购买制度120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制度121实验室药品摆放安全条例122生物实验中心实验室开放制度1255 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流程128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实验教学的有关规定129江苏省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131管理章程131关于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若干意见145教学督查组工作职责1495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1.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新材料行业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新材料及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和设备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尤其是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初步能力,能适应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在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领域具有竞争优势,能到材料、化工、能源、环保、石油、石化、轻工、日化和消防等行业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市场开拓所需的高级工程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要求(1)具备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必要的知识,具备文学、艺术、历史和社会学等方面基本修养;(2)掌握英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方面的知识;熟悉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3)掌握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前景;(4)掌握材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体为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5)系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化学类基本理论及其相关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6)具有高分子材料领域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材料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2、能力结构要求(1)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5 (2)具备材料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具有从事材料、化工方面的研究、生产、开发、管理、初步设计等实际工作能力;(3)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的能力,并具有听说写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4)具有科技开发、技术革新的创新能力;(5)具有较强的竞争、协调、交流、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3、素质结构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个人诚信和团体意识。具有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2)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传统美德;热爱专业,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3)具有良好的应用意识,工程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专业素质高,专业适应性宽,社会适应性强。授予学位与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4年,学习年限3–8年,完成学业最低学分为180学分。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完成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训练,取得素质培养所需学分,达到学位授予要求,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师资队伍“质量标准”数量和结构高等学校材料化学专业应当建立一支年龄、学历、学缘、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能满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全职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10人。生师比应不高于28:1。教师队伍中应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9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60%。所有专任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5 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具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或材料工程相关学科的教育背景,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系统了解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掌握材料化学相应学科与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忠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从严执教,为人师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上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基本满意。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不断探索更新教学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对教学法的研究,提高授课水平。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开展产学研合作,严谨治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明显。教师发展的制度环境健全教学研讨、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和教学难点研讨等机制,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的培养,实施教师上岗资格制度、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青年教师任课试讲制度;确保高级职称教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的制度;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强化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建立高效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掌握教学技能,传承学校优良教学传统。建立健全助教制度,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人数配备适量的助教,协助主讲教师指导实验、批改作业、进行答疑等,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学术研究与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等工作。加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3.教学条件“质量标准”材料化学专业的办学条件,如实验室条件、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环境设施、实验教师配备和实践基地等满足并尽量高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规定。5 信息资源要求:通过培养手册或网站等形式,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应选用具有代表性,符合教学大纲或专业规范的教材,尤其是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或获奖优秀教材等。有条件的话可选择反映国际水平的外文版教材,积极稳妥的开展双语或全英语教学。4.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标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1)确保教学计划执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2)实行主讲教师责任制及新教师、新课程试讲制;(3)加强教学检查,实行网上评教,并对评分结果进行分析;(4)学校实行教学督导制、院、教研室实行听课制;(5)严格考试制度,确保教学质量;(6)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有健全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及社会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有效联系毕业校友和用人单位,能够有效征求毕业生、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毕业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评价信息能及时得到有效利用。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有健全的持续改进机制,定期举行学生评教和专家评教活动,及时了解和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开展专业评估,及时解决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定期举行毕业生、用人单位意见征求活动,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工作,形成定期修订完善培养方案的有效机制,保证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5.专业课程体系主要课程: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成型与加工、功能高分子材料、无机及分析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导论、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本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和素质培养四个模块,课内学时总学分为138学分,实践环节学分42学分。课内总学时为2312学时。5 通识课程模块包括:思想政治,大学英语,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学时数712,学分38;专业课程模块包括:核心必修,一般必修,方向限选和学科任选四类课程,学时1600,学分100;综合实践模块包括:认识实习,毕业实习,金工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组成,学分32;素质培养模块包括:形势与政策、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等必修的教育环节,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科研训练和社会工作等专业性课外活动和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拓展性校外活动选修环节组成,学分10。5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功能材料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1.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功能材料本科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苏州、苏南地区微电子材料行业领域提供高质量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在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强化微电子材料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为苏州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特别是能源、环境微电子材料领域提供本科人才,缓解苏州地方经济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功能材料本科专业根据我校已有专业、学科的设置情况及目前的师资队伍状况,确立以微纳环境功能材料与绿色光电功能材料两个方向作为主要学科方向。我校功能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定位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材料科学基本理论、功能材料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环境微纳孔材料和环境光电材料为专业特色,培养在从事环境功能材料设计、制备与测试、产品研发、生产运行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或在更高层次深造发展的后备人才。为了更好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我校坚持从本科教育入手,针对环境功能材料新兴产业对复合型产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出建立环境功能材料复合型产业技术人才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引导教师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推动本科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努力实现培养“道德素养高、创新与创业能力强和学术与产业交流能力强”的复合型产业技术人才的目标。尽快将该专业办成省内特色品牌专业:与我校现有“环境工程”、“土木工程”与“城乡规划”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形成特色学科群,彰显出我校学科建设的鲜明特色。本专业学制四年,学习年限3—8年,毕业最低学分为180学分。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完成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训练,取得素质拓展所需学分,达到学位授予要求,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课程体系设置为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四大模块,其中:通识课程模块42学分,占23%;专业课程模块87学分,占48%;综合实践模块41学分,占23%;素质拓展模块10学分,占6%。合计总学分数180学分,总学时数2104学时。9 1.师资队伍“质量标准”优良的师资是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专业将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在未来几年内,建设一支15人左右,具有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及学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以满足本科教学、专业建设及学科建设的需要。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专业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在40周岁以下,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达到4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90%以上。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力争50%教师有出国进修的经历。在未来10年内,培养或引进1名在本学科、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新增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增加2-3名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力争将“功能材料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教学条件“质量标准”实验室的整体建设目标是:依托新材料创新与实践中心,完善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提升师生科研创新平台。促进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竟赛活动;为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类创新竞赛提供条件,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验室的建设近期目标,以满足所制定的功能材料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为目标。实行二级学院和教研室两级管理体制,实行专业负责人责任制。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配备1名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兼顾实验室教学、仪器维护、修理工作,建立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和资产档案,为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证。在全校和苏州市范围内实行开放、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为全校及其他学校、单位的教师和学生的科研与教学服务,达到最大的投资效益。实验室将建立起既密切联系理论教学、又不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分层次、模块化、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9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步骤。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应能满足本专业学生开展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跨学科的综合开放性实验等各种层次实践教学的需要。本专业立足苏州地区,将建立15-20个固定的校外各类实习基地,共同研究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对本专业教学的要求,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与企业一起共同申报有关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调整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使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1.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标准”(1)科研促进教学改革要构建全面而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就必须以科研为依托。教师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素质和学术水平,这是课程改革成功的保证。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求水平就能站在更高的学术高度审视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选择重点,决定取舍。教师由于在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前沿学术领域及发展动态与趋势,所以能够在适当的章节补充传授学科发展的最新知识,把学生推向科学发展的动态过程中。(2)科研促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师培养学生的主战场。只有通过科研,才能站立在学科的前沿探索新知,更新自己的知识,建立新的思想和观点,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在教学中避免死板,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具有深厚的科研功底,才能在教学中广征博引,挥洒自如,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得到比较厚实的知识、开放性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空间。(3)科研促进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是本科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应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毕业论文中的能力。学生通过毕业论文阶段的锻炼,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探究问题的精神,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等得到全面训练和提高。科研基础在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本科生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真正做到了科研促教学的作用。(4)科研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9 教师的科研活动对本科教学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现代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科研的意义还不仅仅是提高了教学质量,而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5)科研促进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功能材料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环节上,设置了8周的“功能材料科技创新与实践”,总计256学时。实验内容主要与团队成员承担的科研项目相结合,由承担课题的相关教师进行实践指导,通过这一实践环节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且对即将进行的毕业论文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化学类专业教学内容“质量标准”功能材料专业参照卓越工程师的“3+1”培养模式,将建成两大课程群:功能材料专业课程群和功能材料专业基础课程群,并以此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主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重点抓好教材建设、实验教学、教学过程、课程考核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质量全过程的建设。以教材建设为龙头,选择适合于我校功能材料专业教学大纲内容、深度要求的新编教材,并适时编写课程教学辅助教材;完善实验教学环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善教学手段、规范教学过程,使课堂内容丰富、生动,信息量大;做好考试题库及答案库建设,以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通过以上课程建设,来促进功能材料专业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化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主干学科:材料科学核心课程:环境微纳孔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微电子材料学、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制备原理与工艺、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光催化与半导体电化学、功能材料科技创新与实践等。9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1.专业概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是利用生物体系,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改造和设计生物的结构与功能,从而经济、有效、大规模地制造人类所需各种产品,是以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为基础,借助于工程技术实现产业化为基本任务的工学学科。生物工程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农业、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领域,是一门涉及化学、化工、生物学、机械工程、电子电气、自动化技术、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工程学科。其上游学科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为生物工程奠定了良好的生物学基础。当前,人类面临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健康、资源、环境、粮食、能源等,这些均有赖于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与支撑,而生物工程产业利用自然资源既生产包括年产万吨级大规模生物产品,也包括合成百克级的蛋白质等大分子药物。生物工程专业涉及内容即有生物工程设备,生物生产工艺,工厂设计,自动化控制等宏观工程内容,也涵盖基因、酶,细胞,代谢途径与代谢调控等分子水平微观工程内容。生物工程涉及研究对象有微生物细胞、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以及生化物质等。生物工程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细胞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学科的核心。150 近年来,生命基础学科发展推动了诸如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也推动了基因工程蛋白质、抗体疫苗、生物制品、名贵天然植物活性成份等产品的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上述相关产业的形成催生了新兴生物工程产业,其特点表现为高附加值,小规模,低市场容量。而以抗生素、酶制剂、维生素、有机酸、氨基酸、天然药物、大宗生化产品等产品为基础的传统生物工程产业,其生产规模大幅度扩张,对技术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生物工程产业的新发展动向为我国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应充分认识生物工程专业的工程应用性强的特点,也要体现上述新发展动向和趋势,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工程学基础理论和生物工程专业知识基础,而且要受到严格的实验技能训练与工程实践环节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提高和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适应未来生物工程产业发展。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0830生物工程类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生物工程(083001)3.生物工程类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领域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生物工程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能从事生物工程过程设计、控制、研究和新技术与新工艺开发与应用的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同时也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从事相关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也可从事教学科研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准备等工作。此外,毕业生还可通过考试继续攻读生物化工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或直接出国深造。4.培养规格4.1学制本专业学制四年,按照学分管理机制,实行3-8弹性学习年限。4.2授予学位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完成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训练,取得素质拓展所需学分,达到学位授予要求,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4.3总学时或学分毕业最低学分为181学分,学时数2296学时。学时与学分的折算办法:本标准的理论课程教学按16学时折算1学分;实践性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按每周折算1学分的方法参考计算。4.4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设置本专业设置两个专业方向:1、生物化工与医药工程;2、生物材料。150 课程体系设置为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四大模块,其中:通识课程模块42学分,占23.20%;专业课程模块99学分,占54.70%;综合实践模块34学分,占16.57%;素质拓展模块10学分,占5.52%。课程设置情况详见《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5.人才培养基本要求5.1素质结构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个人诚信和团体意识。具有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传统美德;热爱专业,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良好的应用意识,工程意识、环保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专业素质高,专业适应性宽,社会适应性强。5.2知识结构要求(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及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文学、艺术、历史和社会学等方面基本修养。(2)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专业外文书刊;熟悉计算机的使用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具有基本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3)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4)掌握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技术知识。(5)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技术知识。(6)熟悉与生物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当代生物工业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7)具有生物工程产品的生产过程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5.3能力结构要求150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查阅文献或其他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2)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工程制图的基本能力,具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的基本能力,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的能力,并具有听说写的初步能力。(3)创新能力:具有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革新的初步能力。(4)具有较强的竞争、协调、交流、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6.生物工程专业特色本专业重点针对生物产品下游技术的工程化开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我校的新设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已在发酵工程产品研发,生物催化转化过程、新型生物分离技术工艺设计、基因工程菌种构建和发酵放大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7.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生物工程核心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工程设备、酶工程、基因工程等。8.师资队伍8.1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150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建立一支年龄、学历、学缘、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整体素质能满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全职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15人,折合在校生数大于120人时,每增加20名学生,至少相应增加1名全职专任教师。生师比应不高于14:1,兼职教师折合人数不超过全职专任教师总数的1/4。教师队伍中应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者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8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所有专任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在编的主讲教师中85%以上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35岁以下专任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硕士或以上学位,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生物工程专业为工学专业,因此在教师构成上必须保证有一定工程背景的教师。8.2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具有生物工程、生物学或相关学科的教育背景,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系统了解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理忠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从严执教,为人师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上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基本满意。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积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不断探索更新教学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对教学法的研究,提高授课水平。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开展产学研合作,严谨治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科研促教学成效明显。8.3教师发展制度环境建立基层教学组织,健全教学研讨、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和教学难点重点研讨等机制,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培养,实施教师上岗资格制度、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青年教师任课试讲制度;确保正副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的制度;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强化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建立高效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掌握教学技能,传承学校优良教学传统。建立健全助教制度,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人数配备适量的助教,协助主讲教师指导实验、批改作业、进行答疑,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学术研究与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等工作。加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设置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绩效考评机制。9教学条件9.1教学设施要求150 9.1.1办学条件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规定的生物工程专业合格标准执行。9.1.2生物工程教学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及环保要求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基础课程实验室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每个学生拥有的实验仪器设备数量、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总额、开设实验内容等,各校可根据自己的生物工程专业方向和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但必须符合生物学、化学生物工程等实验课程和实验室设施规定要求。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必须设有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化工原理等相关实验室和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固定资产总额应达到500万元以上,并随着学科发展及物价水平的变化,适时增加必须的仪器设备及人均实验经费。专业实验室应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特点配备能保证学生单独实验或小组实验完成实验教学大纲规定实验所需的一系列配套仪器设备。(1)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2)照明、通风设施良好,水、电、气管道及网络走线等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实验台应耐化学腐蚀,并具有防水和阻燃性能。(3)实验室消防安全符合国家标准。应配备防护眼罩,装配喷淋器和洗眼器,备有急救药箱和常规药品,具有应急处理预案。(4)实验室压力容器的使用和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5)具有符合环保要求的三废收集和处理措施。噪声低于55分贝,具有通风设备的实验室,噪声应控制在70分贝以下。(6)化学品、生物制品、生化试剂的购置、存放和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9.1.3生物工程教学实验仪器(1)基本要求:生均占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5000元以上;基础实验仪器设备配备1人1套,专业基础实验仪器设备配置2人1套,专业实验仪器设备配置4-5人1套。(2)运行要求:仪器设备完好率要保证在95%以上,运行维护费要保证在仪器设备总值的3%以上。(3)更新要求:一般情况下,机电设备平均年更新改造率要保证在8%150 以上,电子仪器10%以上,计算机20%以上。9.1.4实验教师配备每名教师(不含教学辅助人员)同时指导学生实验人数不能超32人(实验自然班),并配备必要的教辅人员。9.1.5实践基地(1)实习与实训基地:根据本校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就业去向,与科研院所、学校、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在校内外建立相对稳定、具有特色的专业实习与实训基地,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工厂、企业的实习让学生更加了解生产的实际情况,为解决生产问题打下基础。(2)科技活动基地:建设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地,有一定数量的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科技创新项目。9.2信息资源要求9.2.1基本信息资源通过手册或者网站等形式,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9.2.2教材及参考书在教材的选用方面应当具有代表性,符合教学大纲或专业规范。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应为正式出版的教材,但可根据各校学科优势和特色,选择部分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自编教材或讲义,以及相应的实验实习指导书讲义。有条件的学校可选择反映国际水平的外文版教材,积极稳妥地开展双语或全英语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应该积极组织高水平教师编写教材。在重视纸质教材建设的同时,加强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建设。9.2.3图书信息资源根据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保证图书资料采购经费的投入,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图书资料应包括纸质、光盘、声像、数据库等各种载体的中外文期刊和图书资料。9.3教学经费要求9.3.1年生均教学运行费150 按照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的规定,学费不低于20%直接用于教学。根据培养目标和生物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特点,教学经费能够保障人才培养的需要,且随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稳步增加。9.3.2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平均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总值不小于设备总价值的10%。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500万元的专业,平均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不低于50万元。上述数据需根据当年物体总水平适当调整。9.3.3仪器设备维护费用专业年均仪器设备维护费不低于仪器设备总值的1%10.质量保障体系依托学校和学院相关规章制度、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学校定位,建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学习状态及发展跟踪机制。10.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本专业有健全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有保障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机制,教授上课率高;对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编制与教材选用、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教学、专业实践与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课外科研训练、实验室建设以及校外专业实践与实习基地建设等主要教学环节与教学场所,以及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教学要求,监督和保障到位;有专业基本状态数据监测评估体系,能够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专业评估;有专业学情调查和分析评价机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综合发展进行有效测评,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评估主体地位,评教制度完善;具有完善的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有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和持续开展教学研究的激励机制,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高;有毕业生、用人单位、校外专家参与研讨和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的机制,专业培养定位和规格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0.2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150 有健全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及社会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有效联系毕业校友和用人单位,能够有效征求毕业生、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毕业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评价信息能及时得到有效利用。10.3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有健全的持续改进机制,定期举行学生评教和专家评教活动,及时了解和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开展专业评估,及时解决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定期举行毕业生、用人单位意见征求活动,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工作,形成定期修订完善培养方案的有效机制,保证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1.专业简介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结合化学、物理学、数学和信息学等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应用要求预先设计改造和利用生物体的技术。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的交叉性的学科,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其主要任务是为新兴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人才、技术、产品和服务。2.培养目标生物技术专业是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的理工复合型办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和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获得生物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生物制药、生物制品、发酵工程、食品工程、农林技术、环境保护等行业从事产品研发、生产管理、技术培训、检验检疫和产品营销等工作,也可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深造。3.培养规格3.1学制本专业学制四年,按照学分管理机制,实行3-8年弹性学习年限。3.2授予学位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完成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训练,取得素质拓展所需学分,达到学位授予要求,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3.3参考总学时或学分毕业最低学分为182学分,学时数2328学时。学时与学分的折算办法:本标准的理论课程教学按16学时折算1学分;150 实践性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按每周折算1学分的方法参考计算。3.4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设置本专业设置两个专业方向:1、应用生物技术;2、生物制药技术。课程体系设置为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四大模块,其中:通识课程模块38学分,占20.9%;专业课程模块101学分,占55.5%;综合实践模块33学分,占18.1%;素质拓展模块10学分,占5.5%。课程设置情况详见《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4.人才培养基本要求4.1知识、能力结构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生命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熟练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生物工程相关原理的基础知识。(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6)具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8)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150 4.2素质结构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文化修养。(2)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3)热爱科学事业,具有刻苦求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4)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合格标准。(5)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保持身心健康。5.专业特色借助苏州科技大学工程学科的优势,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理工交叉的目标,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突显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既能够适应生物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又能从事生物产品的研究开发。6.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生物学核心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化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7.师资队伍7.1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建立一支年龄、学历、学缘、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整体素质能满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全职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15人,折合在校生数大于120人时,每增加20名学生,至少相应增加1名全职专任教师。150 生师比应不高于14:1,兼职教师折合人数不超过全职专任教师总数的1/4。教师队伍中应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者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8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所有专任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在编的主讲教师中85%以上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35岁以下专任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硕士或以上学位,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7.2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具有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或相关学科的教育背景,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系统了解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掌握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忠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从严执教,为人师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上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基本满意。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积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不断探索更新教学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对教学法的研究,提高授课水平。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严谨治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科研促教学成效明显。7.3教师发展制度环境建立基层教学组织,健全教学研讨、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和教学难点重点研讨等机制,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培养,实施教师上岗资格制度、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青年教师任课试讲制度;确保正副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的制度;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建立高效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掌握教学技能,传承学校优良教学传统。建立健全助教制度,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人数配备适量的助教,协助主讲教师指导实验、批改作业、进行答疑,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学术研究与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等工作,加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设置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绩效考评机制。150 8.教学条件8.1教学设施要求8.1.1基本办学条件生物技术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规定的综合类和师范类的合格标准执行。8.1.2生物技术教学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及环保要求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基础课程实验室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设有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实验室和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信息学等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固定资产总额应达到500万元以上,并随着学科发展及物价水平的变化,适时增加必须的仪器设备及人均实验经费。专业实验室应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特点配备能保证学生单独实验或小组实验完成实验教学大纲规定实验所需的一系列配套仪器设备。(1)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2)照明、通风设施良好,水、电、气管道及网络走线等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实验台应耐化学腐蚀,并具有防水和阻燃性能。(3)实验室消防安全符合国家标准。应配备防护眼罩,装配喷淋器和洗眼器,备有急救药箱和常规药品,具有应急处理预案。(4)实验室压力容器的使用和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5)具有符合环保要求的三废收集和处理措施。噪声低于55分贝,具有通风设备的实验室,噪声应控制在70分贝以下。(6)化学品、生物制品、生化试剂的购置、存放和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8.1.3生物技术教学实验仪器基本要求:生均占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5000元以上;基础实验仪器设备配备1人1套,专业基础实验仪器设备配置2人1套,专业实验仪器设备配置4-5人1套。运行要求:仪器设备完好率要保证在95%以上,运行维护费要保证在仪器设备总值的3%以上。更新要求:一般情况下,机电设备平均年更新改造率要保证8%以上,电子仪器10%以上,计算机20%以上。150 8.1.4实验教师配备每名教师(不含教学辅助人员)同时指导学生实验人数不能超32人(实验自然班),并配备必要的教辅人员。8.1.5实践基地实习与实训基地:根据本校生物技术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就业去向,与科研院所、学校、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相对稳定、具有特色的实习与实训基地,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科技活动基地:建设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地,有一定数量的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科技创新项目。8.2信息资源要求8.2.1基本信息资源通过手册或者网站等形式,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8.2.2教材及参考书在教材的选用方面应当具有代表性,符合教学大纲或专业规范。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应为正式出版的教材,但可根据各校学科优势和特色,选择部分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自编教材或讲义,以及相应的实验实习指导书讲义。选择反映国际水平的外文版教材,积极稳妥地开展双语或全英语教学。积极组织高水平教师编写教材。在重视纸质教材建设的同时,加强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建设。8.2.3图书信息资源根据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保证图书资料采购经费的投入,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图书资料应包括纸质、光盘、声像、数据库等各种载体的中外文期刊和图书资料。8.3教学经费要求8.3.1年生均教学运行费按照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的规定,学费不低于20%直接用于教学。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经费能够保障人才培养的需要,且随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稳步增加。150 8.3.2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平均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总值不小于设备总价值的10%。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500万元的专业,平均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不低于50万元。上述数据需根据当年物体总水平适当调整。8.3.3仪器设备维护费用仪器设备专业年均仪器设备维护费不低于仪器设备总值的1%。9.质量保障体系在学校和依托学院相关规章制度、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学习状态及发展跟踪机制。9.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本专业有健全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有保障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机制,教授上课率高;对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编制与教材选用、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教学、专业实践与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课外科研训练、实验室建设以及校外专业实践与实习基地建设等主要教学环节与教学场所,以及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教学要求,监督和保障到位;有专业基本状态数据监测评估体系,能够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专业评估;有专业学情调查和分析评价机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综合发展进行有效测评,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评估主体地位,评教制度完善;具有完善的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有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和持续开展教学研究的激励机制,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高;有毕业生、用人单位、校外专家参与研讨和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的机制,专业培养定位和规格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9.2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有健全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及社会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有效联系毕业校友和用人单位,能够有效征求毕业生、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毕业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评价信息能及时得到有效利用。9.3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150 有健全的持续改进机制,定期举行学生评教和专家评教活动,及时了解和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开展专业评估,及时解决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定期举行毕业生、用人单位意见征求活动,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工作,形成定期修订完善培养方案的有效机制,保证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一、专业简介我校应用化学专业于1998年筹建,并于2000年开始正式招收首届本科生,2004年本专业通过江苏省学士学位授权审核评估,获得应用化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得应用化学硕士学位授权,成为我校首批具有硕士点的本科专业。2010年依托应用化学硕士点,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下设应用化学、化学工艺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应用化学专业遴选为我校特色专业。2014年应用化学专业被确定为我校重点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依托的教学科研平台有:江苏省化学实验室示范中心,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阻燃塑料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二、培养目标及就业领域本专业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化工、精细化工行业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较系统地掌握精细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和设备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化学、精细化工及相关学科领域领域具有竞争优势,能够在精细化工、化工、医药、农药、材料、石油、石化、能源、环保、轻工、日化、食品和消防等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市场开拓和教育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与技术人才。三、培养规格与特色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要求(1)具备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必要的知识,具备文学、艺术、历史和社会学等方面基本修养。150 (2)掌握英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方面的知识;熟悉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3)掌握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前景。(4)系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化学类基本理论及其相关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5)掌握化工原理、化工机械设备基础、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设计等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6)掌握精细化学品化学、药物化学的基本合成原理、合成技术和基本的工艺设计方法;受到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应用化学、精细化工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初步设计、经营管理的能力;(7)具有精细化工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精细化工领域的发展战略、政策和法规。2、能力结构要求(1)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2)具有工程制图、视图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3)具备化学化工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具有从事应用化学、精细化工方面的研究、生产、开发、管理、初步设计等实际工作能力;(4)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的能力,并具有听说写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5)具有科技开发、技术革新的创新能力。(6)具有较强的竞争、协调、交流、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3、素质结构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个人诚信和团体意识。具有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150 2)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传统美德;热爱专业,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3)具有良好的应用意识,工程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专业素质高,专业适应性宽,社会适应性强。专业特色:本专业是介于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之间的应用型专业,主要培养理工结合型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本着“厚基础、大平台、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指导思想,以有机分子设计原理、先进绿色有机合成方法和技术为先导,在高性能有机功能分子与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四、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化学或化学工程与技术核心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工原理、化工机械设备基础、化学反应工程、精细化学品化学、药物化学、精细化学品工艺学、化工工艺设计、仪器分析、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化工过程仿真实训等。五、课程体系设置与修读要求应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分为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四大模块。通识教育要包括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外国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和艺术等。专业和综合实践模块主要包括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化学实验方法与技能以及综合知识等内容,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及科学研究实践。素质拓展教育包括思想教育、诚信教育、学术交流、科普活动、社会实践、文化艺术活动等。专业课程 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程。(1)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原理。化学学科是一个实验占有重要地位的学科,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学时比不小于1.1。150 (2)选修课程包括化学学科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实验方法,介绍学科交叉及前沿知识,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化学的了解和理解,适应个性发展的需要。也可开设一些介绍性课程,例如讲座和知识介绍,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前沿和社会需求,成为有责任心、有理想的化学工作者。依据教育部化学及化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和“化学实验教学基本内容”构建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在应化专业的课程体系的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四大模块中:通识课程模块应控制在35~38学分;专业课程模块应控制在90~96学分;综合实践模块应控制在30~36学分;素质培养模块5~10学分。合计总学分数控制在160~180学分。总学时数控制在2300学时左右,最多应不超过2600学时,其中化学类专业理论学时应控制在700~900学时左右。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基础性实验-应化专业实验-应化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多层次阶梯型实验教学体系,其中化学实验教学不少于432学时,其中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学时不少于总实验学时的20%;各类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不少于25%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化工仿真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多层次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方向:结合本校学科特色,结合行业和区域特点以及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目前暂定具有弹性的两个专业方向:1、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2、制药工程。以后随着社会及行业的发展,可作合理调整。六、授予学位与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四年,学习年限3-8年,学生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达到学位授予要求,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50 七、师资队伍“质量标准”(1)下列教师人数专指从事本专业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承担本专业政治、英语、体育等公共课教学的教师,为其他专业承担化学公共课程的教师和担任其他行政工作(如班主任、党政工作)的教师不计算在内。所有教师均为专任全职教师。(2)开办一个应用化学专业至少需要专业化学教师:折合在校生人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业余(夜大)大学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3)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不小于3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小于30%。如果有兼职教师,每2名兼职教师折算成1名专任全职教师。兼职教师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1/4。所有专任全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4)应化专业专任教师总数应控制在11~15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4~6,讲师4~5。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应达到80~90%以上。(5)在师资队伍完善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同时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0~25人;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人数原则上每届不超过6~8人。八、教学条件“质量标准”1、建设有能满足本科教学的化学基础实验室(江苏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科基础实验的常规仪器台套数应达到1套/1~2人,逐步实现1套/人进行实验。公用仪器设备齐全,满足教学需求。2、建设有能满足应化专业本科教学的化工原理实验室,仪器、实验设备应能开出4~8个化工方面的实验项目。3、建设有能满足应化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常规仪器台套数应达到1套/1~2人,逐步实现1套/人进行实验。4、建设有能满足应化专业本科教学的仿真实训实验室,仿真实训应达到1台电脑/人进行,考虑到教师示范电脑,及日常电脑的故障等因素,仿真实训室电脑台套数应在40~45台套数左右,日常管理的实验技术人员1名。150 5、建设有能满足应化专业本科教学的化工设计室、制图室,制图桌椅应在40~45套数左右,化工设计室、制图室应采光良好,整洁明亮。6、建设有能满足应化专业本科教学的实习基地3~5个。并提供一定的实习内容。鼓励采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完成教学实习内容。7、本科教学需求的大型仪器基本齐全;如:红外、紫外、荧光、原子吸收、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核磁、元素分析、质谱等。8、每年有合适数量的教学经费投入。每年生均常规教学经费不少于学生学费的10%。常规教学经费特指用于本科教学的经费,包括本科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和仪器设备维修费。折合学生总数的计算中,只包括本科生和同专业的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等学生。9、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基本条件体制与管理:(1)实验室的建立经过学校正式批准,学校提供正常运转、维修及更新改造经费。(2)实验室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3)实验室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4)基础课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室应积极开展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内容、实验教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手段的研究。(5)实验室基本信息和仪器设备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实验教学(1)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其中提高型和创新型实验至少占总实验项目学时的20%(综合实验至少含两个二级学科的实验内容)。(2)实验应独立设课,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各类实验的总学时不少于520学时。实验课学时与理论课学时之比不小于1.1。(3)有自编的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和有关教学参考书。(4)有考试、考核办法和实施措施。(5)学生参加实验,应有规范、准确的原始实验数据记录并经教师签字认可,完成实验报告。150 (6)基础课化学实验中基本实验操作1人1组,某些化工实验和大型仪器实验的操作,可多人1组。学生须独立操作完成实验训练。(7)因材施教,鼓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放实验室。实验队伍(1)实验室主任应由学校按规定任命或聘任。实验室主任应由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含副高级)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担任。(2)实验室人员由二部分组成:实验教师(含兼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含管理人员)。(3)实验教学队伍组成的层次、结构、数量应科学、合理,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及高级职称的人员应占总人数40%以上。新增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4)每1.5万实验教学人时数应配有一名实验技术人员。(5)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基础化学实验(如无机、有机、化学分析实验)中每个教师指导学生不超过18人,仪器实验(如物化、仪分、结构、综合化学实验)和化工实验中每个教师指导学生不超过12人。每个教师原则上不得同时指导2个以上不同项目的实验。仪器设备(1)必备仪器与设备见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基本内容。(2)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帐、物(名称、型号、微机号(校内编号)、分类号(按教育部统一编号))符合率达到100%。(3)仪器设备完好率应达到90%以上,及时更新不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的仪器。(4)基础课实验室应有充足的维修费。年均维修费达到仪器设备总值的1%~3%或10万元即为合格。(5)鼓励自制体现学科特色的教学仪器设备。环境与设施(1)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实验室两条实验台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3米,旧实验楼内不小于1.2米。150 (2)实验室无破损、无危漏隐患,台、柜、桌、椅完好。照明、通风设施良好,水、电、气管道、网络走线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化学实验台的台面材料应耐化学腐蚀,并具有防水和阻燃性能。(3)实验室必须配备类型合适的灭火器,备有石棉布,消防安全措施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室必须配备防护眼罩并装有喷淋器或洗眼器。实验室有急救药箱、常规药品。高压钢瓶应有合适的固定装置(钢瓶柜或钢瓶架或铁链等)。(4)实验室必须具有三废收集装置和处理措施,符合环保要求。噪音低于55分贝,具有通风设备的实验室噪音控制在70分贝以下。(5)贵重药品实验室必须具有防盗设施(保险柜、报警器等);剧毒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存放和管理。10、图书资料(1)下列图书特指化学类和化工类的专业图书。这些图书包括院系资料室馆藏和学校图书馆馆藏。(2)有一定数量与专业有关的图书、刊物、资料、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生均专业图书量不低于50册。每年生均专业图书进书量不少于2册。凡是折合在校学生人数超过500名,当年进书量超过1000册,该项指标即为合格。专业期刊每期按1册计算(电子期刊按照同样标准折算)。学生总数按照学生折合人数计算。九、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标准”1、严格按照学校、学院制定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教学过程监控与效果评价机制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详见学校、学院教学管理文件)。2、严格按照学校、学院制定的理论课、实验课与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制度进行教学质量考核(详见学校、学院教学管理文件)。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还应坚持以人为本,严格执行校、院两级制定的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帮扶机制,保证人才培养目标高标准的达成。十、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内容“质量标准”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内容的设定应遵循: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150 本科基础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应着眼于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强调的应是本科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但同时明确本科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基础的,前沿的),更要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本科教学带有研究性,担任本科教学的教师应有良好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经验和能力)。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技能)必须充分重视,但其内涵也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演进、科技的进步、学科的发展、社会的需要而有所变化。过去认为是基础知识的内容有的应该进行更新,有的是非本科教学阶段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也应予以精简。“基本内容”的选择不应只从知识的完整性和知识是否有用作为出发点。课堂教学不是本科基础教学的唯一形式。应提倡因材施教,课堂内外相辅相成,适当减少课堂讲授,辅以讨论、讲座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应该充分重视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优良素质的有力手段。化学实验教学不应只为验证已知而设,而应该是多层次的训练(包括基本操作,综合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内容“质量标准”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部分:(具体内容参见附件: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1、设定本科生应该学习的应化专业的最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学科建设基础、社会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理论课部分较大程度地加强了精细化工方面的工程类课程如制图、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设计等,以便于培养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型科学技术人才,并授予工学学位。3、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学科建设基础、社会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目前暂定具有弹性的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1)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课程体系;2)制药工程课程体系。适当加强了精细有机化工和制药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实验课部分:(具体内容参见附件: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1、基础性实验(内容见相应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应化专业实验(内容见相应实验课程教学大纲)3、应化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内容见相应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50 教材:(1)特指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应用化学专业为其他专业开设的化学类课程不在此列。(2)所有课程都必须具有符合专业规范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及相应的教学大纲应能够涵盖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内容。2/3以上的专业主干课应采用正式出版的教材,没有采用正式出版教材的专业主干课程至少应有符合教学大纲的讲义。附件: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说明:本应化专业标准是参照“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6),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及我校应化专业建设特色制定出来的,其科学性、执行性均有待在执行中检验、完善、提高,因此本专业标准仍属于试行阶段。以后,还将随着我国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变化,需要对我校应化专业的质量标准进行不断修改、完善和提高,以保障人才的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1.概述化学(化学教育)专业原隶属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化学系,于1985年开始招生,2001年划归江苏省教育厅管辖。培养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化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人民教师,能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在中等学校进行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培养具有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化学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优秀生源,为化学研究及企事业单位输送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的教学科研平台有江苏省化学实验室示范中心和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化学类专业0703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化学专业0703013.培养目标化学类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人才。本校培养目标为: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化学教育行业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化学教育基本规律和原理,在化学教育领域具有竞争优势,能到教育、化工、石油、石化、医药、材料、能源、环保、轻工、日化、生化、食品等行业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的高级化学应用型人才。4.培养规格4.1学制150 本专业学制四年,学习年限3-8年。4.2授予学位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完成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训练,取得素质拓展所需学分,达到学位授予要求,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4.3参考总学时或学分毕业最低学分为181学分。4.4人才培养基本要求4.4.1知识结构要求(1)具备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必要的知识,具备文学、艺术、历史和社会学等方面基本修养。(2)掌握英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熟悉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3)掌握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前景。(4)系统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类基本理论及其相关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5)系统掌握现代教育和教学基本理论。4.4.2能力结构要求(1)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2)具备较扎实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3)具备师范生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班主任、教育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4)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的能力,并具有听说写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5)具有较强的竞争、协调、交流、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4.4.3素质结构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50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个人诚信和团体意识。具有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2)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传统美德;热爱专业,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3)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和职业技能。专业特色:本专业主要培养中等学校化学教师,能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复合型化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应用型人才。5.师资队伍5.1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专业应当建立一支年龄、学历、学缘、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整体素质能满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化学类专业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10人。当化学类专业在校本科生超过120人时,每增加20名学生至少增加1名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人数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25%。每1.5万实验教学人时数至少配备1名实验技术人员。在确保基本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同时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0人,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人数原则上每届不超过6人。教师队伍中应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者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8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所有专任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在编的主讲教师中85%以上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35岁以下专任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硕士或以上学位,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5.2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具有化学、化学教育、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或相关学科的教育背景,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系统了解化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掌握化学及化学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150 忠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从严执教,为人师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上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基本满意。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积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不断探索更新教学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对教学法的研究,提高授课水平。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严谨治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科研促教学成效明显。5.3教师发展制度环境建立基层教学组织,健全教学研讨、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和教学难点重点研讨等机制,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培养,实施教师上岗资格制度、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青年教师任课试讲制度;确保正副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的制度;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建立高效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掌握教学技能,传承学校优良教学传统。建立健全助教制度,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人数配备适量的助教,协助主讲教师指导实验、批改作业、进行答疑,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学术研究与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等工作。加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设置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绩效考评机制。6.教学条件6.1教学设施要求6.1.1基本办学条件化学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规定的综合类和师范类的合格标准执行。6.1.2化学专业实验室条件150 实验室建设及环保要求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基础课程实验室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每个学生拥有的实验仪器设备数量、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总额、开设实验内容等,必须符合化学专业实验课程和实验室设施规定要求。化学专业实验室必须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和微格教学等相关实验室。固定资产总额应达到500万元以上,并随着学科发展及物价水平的变化,适时增加必须的仪器设备及人均实验经费。专业实验室应根据化学专业特点配备能保证学生单独实验或小组实验完成实验教学大纲规定实验所需的一系列配套仪器设备。6.1.3化学专业仪器设备(1)必备仪器与设备达到"化学类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附录1,2)要求。(2)仪器与设备的固定资产帐、物符合率达到100%。(3)仪器与设备完好率应达到90%以上,应及时更新不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的仪器。(4)年均仪器与设备维护费达到其总值的1%~3%,或总额达10万元。6.1.4化学专业环境设施(1)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实验室两条实验台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米。(2)实验室无破损、无危漏隐患,台、柜、桌、椅完好。照明、通风设施良好,水、电、气管道及网络走线等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化学实验台的台面材料应耐化学腐蚀,并具有防水和阻燃性能。(3)实验室必须配备类型合适的灭火器,备有石棉布等,消防安全措施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室必须配备防护眼罩并装有喷淋器或洗眼器。实验室应配备急救药箱、常规药品。高压钢瓶应采用钢瓶柜、钢瓶架或铁链等固定。(4)实验室必须具有符合环保要求的三废收集和处理措施。噪声低于55分贝,具有通风设备的实验室噪声控制在70分贝以下。(5)贵重药品和剧毒药品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存放和管理。6.1.5化学专业实习基地必须有满足教学需求、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提供必要的实习内容。6.2信息资源要求6.2.1基本信息资源通过手册或者网站等形式,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150 6.2.2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的选用应当具有代表性,符合教学大纲或专业规范。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应为正式出版的教材,但可根据各校学科优势和特色,选择部分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自编教材或讲义,以及相应的实验实习指导书讲义。也可选择反映国际水平的外文版教材,积极稳妥地开展双语或全英语教学。在重视纸质教材建设的同时,加强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建设。所有课程都必须具有符合专业规范的教学大纲。三分之二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应采用正式出版的教材,未采用正式出版教材的专业基础课程应有符合教学大纲的讲义。6.2.3图书信息资源根据化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保证图书资料采购经费的投入,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图书资料应包括纸质、光盘、声像、数据库等各种载体的中外文期刊和图书资料。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图书、刊物、资料、数字化资源和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生均专业图书量不低于50册,每年生均专业图书进书量不少于2册。凡是折合在校生人数超过500名的,当年进书量超过1000册即可。专业期刊每期按1册计算(电子期刊按相同标准折算)。学生总数按照折合在校生人数计算。(说明:上述图书特指化学类和化工类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图书,包括院(系)资料室和学校图书馆的馆藏)。6.3教学经费要求6.3.1年生均教学运行费按照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的规定,学费不低20%直接用于教学。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经费能够保障人才培养的需要,且随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稳步增加。年生均常规教学经费不低于学生学费的10%。6.3.2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平均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总值不小于设备总价值的10%。上述数据需根据当年物体总水平适当调整。6.3.3仪器设备维护费用专业年均仪器设备维护费不低于仪器设备总值的1%。150 7.质量保障体系7.1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机制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和自身办学定位,结合化学专业基础和学科特色,根据科技、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进行定期评估,建立适时调整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7.2教学运行管理机制要求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教务处负责本科教育的教学运行、组织与管理,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教学改革、质量监控、教学奖励等方面的工作。在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下,对化学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即教学过程)和教师的教学纪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督导,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以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务处下设教学与改革科、学籍管理科、教学运行科、实践教学管理科、教学质量管理科、综合科等6个科室。7.3教学过程监控与效果评价机制要求本专业有健全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有保障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机制,教授上课率高;对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编制与教材选用、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教学、专业实践与实习、毕业论文、学生课外科研训练、实验室建设以及校外专业实践与实习基地建设等主要教学环节与教学场所,以及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教学要求,监督和保障到位;有专业基本状态数据监测评估体系,能够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专业评估;有专业学情调查和分析评价机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综合发展进行有效测评,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评估主体地位,评教制度完善;具有完善的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有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和持续开展教学研究的激励机制,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高;有毕业生、用人单位、校外专家参与研讨和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的机制,专业培养定位和规格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持续改进机制要求。150 有健全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及社会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有效联系毕业校友和用人单位,能够有效征求毕业生、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毕业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评价信息能及时得到有效利用。7.4持续改进机制要求有健全的持续改进机制,定期举行学生评教和专家评教活动,及时了解和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开展专业评估,及时解决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定期举行毕业生、用人单位意见征求活动,吸纳行业、教育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工作,形成定期修订完善培养方案的有效机制,保证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附录:1.化学类专业教学内容根据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使学生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化学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包含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部分。  通识教育主要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外国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和艺术等。  专业教育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化学教学基本内容详见《化学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化学专业教学大纲》根据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化学类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议”制定。2.化学类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体系设置为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四大模块,其中:通识课程模块42学分,占23%;专业课程模块94学分,占52%;综合实践模块35学分,占19%;素质拓展模块10学分,占6%。其中:必修课程116学分;限选和任选课程30学分。本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需修满7学分;素质培养模块至少修满10学分;本专业综合实践模块环节需修满35学分。课程设置情况详见表一:《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全体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使我院的教学及其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规范。一、师德修养第一条 教师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第二条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应尽义务和崇高职责。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和权利,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既要满腔热忱地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条 教师要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行为举止等方面要严于律已,为人师表。二、任课资格第四条 凡具备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的受聘教师,均可担任相关课程的主讲教师。主讲教师负责对本课程各个环节的教学安排,对课程教学质量全面负责。第五条 凡任职两年以上的助教,经教研室主任和系(部)主任同意,可担任一门课程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讲授任务。首次开课教师需填写《任课资格审定表》,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安排其担任部分章节或全部内容的讲授任务。外聘(含外籍)教师的任课资格,由教学任务所在系(部)负责认定(外籍教师的任课资格,还应经外事处同意,报教务处备案)。150 第六条 凡任职不足两年的助教和见习助教,均实行坐班制。任职不足两年的助教和见习助教一般应根据工作需要,担任课程的辅导、答疑、习题课、讨论课、指导学生实习等助课性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以及系(部)指定的其他工作。在有实验室的系(部),应在实验室坐班,除以上应担任工作外,还应担任实验室的相关工作,包括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协助实验指导等工作。如确因工作需要,经试讲效果好,且能写出1/2以上教案(讲稿)者,经主讲教师、教研室主任同意,系(部)分管教学的主任批准后,也可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担任一门课程部分章节的讲授任务。但担任讲授的教学时数一般不得超过所在学期该课程教学时数的1/3,且该课程全学期的教学质量仍由主讲教师负责。确因需要讲授一门课全部章节时,应经系(部)主任批准,报教务处备案。第七条 任课教师应按照拟开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熟悉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研究掌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在开课前写出1/3以上教案(讲稿)。第八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教研室对其进行指导和培训后,确认其教学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否则不应承担主讲任务:1、对拟开课程未担任过辅导,或虽担任过辅导,但效果不好;2、对实验内容较多的课程,不能独立指导实验或实验技能较差;3、对所开课程以往讲课效果差,又无切实改进;4、对新开课程内容未能掌握,缺乏准备。三、课堂教学第九条 教师应按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考核、检查教学质量。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基本内容不得任意更动。如确需更动,须由任课教师等提出申请,经教研室和系(部)审核、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第十条 任课教师必须理解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课程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了解先行课的教学情况和后续课的安排,处理好课程间的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按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进度,选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第十一条 任课教师应使用教研室组织选定的教材上课。任课教师应指定与教材相匹配的课外必读书目、辅助教学用书和参考资料,配备有助于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以便学生课外学习。150 第十二条 凡同一门课程同时有几位教师上课时,应定期集体研究教学中的有关问题,统一教学基本要求和进度。第十三条 任课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应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学校的校历和教务处下达的计划课时,拟定教学进度表,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于开学后一周内报系(部)和教务处备查。任课教师必须按照规定的内容和进度组织教学。同一门课程同时有几位教师上课时,教学进度表应集体研究后拟定。第十四条 任课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阅读有关参考文献、资料,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明确重点、难点,写出比较详细的教案(讲稿);应注意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科学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开课伊始,教师应扼要介绍本课程的性质、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以及本课程的成绩评定办法。第十五条教师应在课堂讲授中努力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阐述准确,概念清晰,条理分明,论证严密,逻辑性强;2、教学内容反映本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既要有科学的严密性,又要注意表达的生动性;3、要着重讲思路,讲概念的引入,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积极思维,融会贯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技能培养;4、切忌照本宣科,罗列堆砌,平铺直叙,努力克服“满堂灌”现象;5、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等现代教学手段上课,增加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精心设计、制作课件。6、语言清晰流畅,板书清楚规范,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第十六条在保证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讲述自己的学术见解,也可介绍不同学派的学术观点。教师不得宣扬与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相违背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第十七条教师上课应做到言行文明,仪表端庄。除个别辅导课或教师身体不适等特殊情况外,教师应在教室里站立上课。150 教师应有严格的时间观念,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旷教。教师不得在教室里以及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或场合吸烟。第十八条教师应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上课时要主动检查学生到课情况,督促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要及时批评教育,予以制止。第十九条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无特殊原因不得变动上课时间、地点或更换教师。教师因故不能上课时,应按我院《调课、停课的规定》办理调课手续,不得擅自调课、停课或请他人上课,违者按教学事故处理。四、实验与实习第二十条教师应从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目标出发,按实验教学大纲确定实验课应达到的具体要求,组织实施实验教学。组织实验时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单项实验到综合实验,由验证型实验到设计型实验,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系统的全面的培养。第二十一条教师应按实验教学大纲设计和准备实验。编写实验指导书。实验开出前,教师应组织学生课前预习,领会实验的目的要求,掌握实验原理、步骤与方法等;应认真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药品材料的有效性,预做实验,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初次指导实验的教师应试做实验合格。第二十二条教师指导实验应严格要求,加强检查,发现学生没有事先预习应中止其实验。学生实验时,教师必须在场巡视指导,观察和审查学生的实验数据和结果,解答实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违反操作规程的学生要加以制止,及时批评教育,对严重违反者,可令其停止实验。第二十三条实验完成后,教师应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对不符合要求或数据不全的报告,应退还学生重做。要全面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非独立设课的实验,要将实验成绩按规定计入课程成绩。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要进行操作考核,不得以书面考核代替操作考核。第二十四条150 实习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专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的实施方案由指导教师在各系(部)、教研室组织下拟定。指导教师应根据实施方案拟定实习计划经系主任审阅后,于实习前报教务处备案。第二十五条实习指导教师各教研室应具有一定的实习指导的经验。实习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学生完成大纲规定的实习任务,联系落实实习单位,解答实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检查实习日记,审阅实习报告并评定实习成绩。非独立设课的实习成绩应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成绩。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纪律和安全。实习中遇到有重大问题时应及时向系和学院汇报。第二十六条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应进行实习总结,分析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实习总结应按规定由系(部)归档,并交教务处备案。五、作业要求第二十七条任课教师应按教学进度表的安排布置作业。作业形式、要求和数量应符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有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十八条教师应按时全数收、发学生作业,及时、认真、仔细地批改和登记学生作业。凡小班课和配备辅导教师的合班课应全部批改学生作业。未配备辅导教师的合班课至少批改1/2。对不按时交作业或作业潦草、抄袭作业的学生,教师要督促、批评教育,直至退回重做。对作业批改中出现的问题要有专门记载,收入备课笔记。第二十九条学生平时完成作业情况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任课教师应在期末考试前审定学生考试资格,对无故缺交作业达1/3者,应取消其正常考试资格,并将名单送交学生所在系。六、辅导答疑第三十条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都必须认真做好辅导答疑,以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改进学习方法,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实行因材施教。辅导教师应随班听课,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第三十一条150 每门课程均应安排定期辅导答疑,并向学生公布答疑的时间安排和答疑地点。任课教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到所安排的答疑地点辅导答疑。辅导时,要求做到认真、热情、耐心,注意启发诱导、开拓思路、因材施教,答疑和质疑相结合。教师要通过辅导答疑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意见和要求,以便改进课堂教学。七、成绩考核第三十二条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之后,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学生的成绩。考核的命题要反映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难易和题量适度,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课程要建立试题库。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完成课外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笔记、随堂测验、课内实验操作、实习情况等综合评定平时成绩。非独立设课的实验、实习等环节与所属课程不是由同一教师承担的,实验、实习等环节的指导教师应在课程结束前及时将实验、实习等的成绩移交所属课程的任课教师。学生的平时成绩应在课程结束时告知学生。第三十三条各课程的考核,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的不同,可以采取闭卷、开卷、半开卷等不同形式。考查课程还可以采取实验操作、大作业、论文、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结合等形式。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考核,要以上机考试为主。体育课的考核,要以项目测试的成绩为主。任课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目的,改进考核方式。第三十四条笔试的考核试卷应拟A、B两套试卷,并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其题量和难度要大致相同。试卷应经教研室主任和系(部)主任审批后,由教务处选择使用。考试课程的考试和部分公共考查课程的考核日期和监考教师名单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公布,其余考查课程的考核日期和监考教师由教学任务所在系(部)安排。同一门课程同时有几位教师任课时,应统一试卷,统一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有关考试命题的具体要求详见我院《考试工作的若干规定》。150 第三十五条考核前,任课教师要按照我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九条的有关规定认真审查学生考试资格,对审查不合格的学生应通知学生所在系,不准其参加正常考核。第三十六条教师在考前应为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答疑,也可以集中复习,但不能划范围、圈重点,更不能暗示或泄露考题,违者将按教学事故查究处理。第三十七条教师应严格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阅卷评分,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保证评分结果的可信度。成绩的统计、计算、登载、录入环节要认真仔细,反复核对,避免出现成绩的错漏差错。成绩评定错误较大时,按教学事故处理。同一门课程同时有几位教师任课时,应组织集体阅卷。阅卷时应尽量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第三十八条考试课程、考查课程和全院性公选课采取不同的评定计核方式。课程成绩由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组成。考试课程采用百分制评定成绩。平时成绩一般占40%,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占60%。考查课程采用五级分制评定成绩。平时成绩一般占60%,如采用统一集中的方式考核,考核成绩不超过40%。全院性公选课二级分制评定成绩。任课教师应在考试或考查结束后三天内将学生成绩填报给任务所在系和教务科。成绩单应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三项。学期结束时,任课教师应将课程小结、学生平时成绩登记表和试卷交教研室检查和保管。八、指导设计(论文)第三十九条课程设计(大作业、学年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课程中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学科问题的学习活动。指导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问题选择、驾驭学科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选择设计(论文)题目,编制设计指导书,熟练掌握课程设计或论文撰写的方法,做好必要的参考资料、工具等准备工作。第四十条150 课程设计(大作业、学年论文)每周指导次数不少于5个单元。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同时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独立完成任务,得到设计的初步训练。设计完成后,教师可采用质疑等方式,结合设计任务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第四十一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应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应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做好学生的设计(论文)的指导,并注重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第四十二条指导教师应在选题确定以后编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编写,指导学生检索收集资料、制定工作进度计划、论文开题报告以及整个工作过程。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以后,评审学生的设计(论文)成果,写出评语,评定成绩。第四十三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一般应作为系毕业答辩小组成员参加毕业答辩。答辩时既要向学生质询课题中的关键问题,也要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知识的情况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答辩和成绩评定的具体要求详见我院《关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定》。九、奖惩第四十四条对在教书育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某一方面成绩突出或教学任务重、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经系(部)评议推荐,学院审核批准,应给予奖励(奖励办法另订)。第四十五条对擅自停、调课或私自请人代课、上课迟到、提前下课、监考不负责、考核成绩逾期不交、未经批准擅自减少学时等情况,以教学事故论处;对拒不接受教学任务、旷教、泄露考题等情况,以严重教学事故论处。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详见我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规定》。第四十六条对多年多次发生教学事故或经教学检查,学生与同行教师综合反映教学效果极差的教师,必须限期改进,否则将其调离教学工作岗位。第四十七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结果、进修情况、教研成果、奖励、处分等均归入教师本人业务档案。十、附则第四十八条本规范由教务办负责解释。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考试工作规定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督促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也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为规范课程考核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建设良好校风、学风,特修订本规定。一、考试命题(一)考试命题必须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反映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考试范围应覆盖全部教学内容,适当突出重点章节,按考试时间确定每份试卷的试题份量。试题类型可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是非题、填充题、改错题、论述题、简答题、计算题和作图题等多种类型,各课程可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选择其中若干类型命题。每份试卷的试题类型一般应不少于四类。大小试题的总量一般应不少于20题。试题表述要简练、明了、准确、清晰。(二)命题工作由各教学单位组织教师进行。必要时也可由教务处、学校组织或委托兄弟院校命题。凡同一大纲、同一进度的课程,应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分标准。(三)为保证课程正常考试和补考的质量,命题原则上执行A、B卷制度,注明“开卷”或“闭卷”。卷面考试应有标准答案和较详细的评分标准,如简答题、论述题无法给出标准答案的,应写出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非卷面考试也应该参照卷面考试编写评分标准。同一门课程试卷应保证在试题题型、题目分值、难易程度等要素上的同质性,但不能有重复试题。已建立题库的课程,应从题库中按教学大纲要求组卷。(四)凡采用卷面形式考核的课程,应使用“苏州科技大学ΧΧΧ试卷”模板格式。凡采用非卷面考试,如口试、论文、综合设计等形式考核的课程,应使用“苏州科技大学ΧΧΧ试题”模板格式。所有试卷、试题须用16K纸电脑打印。(五)考试卷、补考卷考卷的选择,由教务处随机抽取,其它人员不得干预。150 二、试卷审核试卷送印前应填写《试题审批表》,经课程所在学院审阅批准。(一)出卷教师须完整填写以下栏目:1、试卷类型:填写A卷或B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也应作对应填写;2、课程名称:务必按照执行计划填写标准课程名称全称;3、考试专业班级:为使用本试卷的所有班级,班级多的公共课程可简写;4、班级人数:以《教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学生数据为准;5、试卷页数:为试卷的总页数;6、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页数:为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的总页数;7、考核性质:在相应考核性质后面打“√”;8、期终考试成绩所占比率、平时成绩所占比率:原则上应按《苏州科技大学学生成绩考核及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操作;9、命题人签名栏:务必本人签字,日期填写完整。(二)课程所在学院应按照试卷命题的根本要求、内容要求、形式要求来审核。审核重点:考卷与课程教学大纲的契合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覆盖面,题型、题量及分值的适当度。应在试卷(试题)审批表相应栏目中签署审定意见并签名,日期填写完整。(三)试卷印刷份数由所在学院教务员按照班级人数每考场加1份分校区填写(多余校区字段不要删除);(四)考试日期、总印刷份数、送印人电话、收题人签字、付印日期由试卷送印人员填写(总印刷份数应为三个校区印刷份数的总和)。三、试卷印制(一)试卷应至少在考前两周送教务处付印。未经批准或未制订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的试卷,教务处不予付印。(二)严格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试卷从命题到开考的全过程均须严格保密,严防发生泄题、失窃、损毁等事故。参与命题、传接与印制试卷的教师和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泄漏试题内容或引导学生去猜题。一经发现泄密,要追究当事人责任,按教学事故处理。150 (三)各学院应指定专人负责试卷的校对、送印、接收等工作,校对要认真仔细,确保准确无误。其他人员不得接触试卷。未经使用的试卷应存放在符合安全保密条件的地方。(四)承担试卷印制任务的部门应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安排专人接印试卷,并做好交接记录。试卷印刷中,要严格控制印刷份数,及时做好装订、封存。多余的试卷不得随意遗弃,誊印腊纸用完后必须及时监督销毁。严禁学生及其他闲杂人员进入试卷印刷车间。确保试卷印刷质量,做到卷面清晰整洁。四、考试组织(一)考试课程的期末考试及补考的考务工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安排,教务处长担任主考,在各校区设定考务负责人。期中考试、考查课程的期末考试等由学院组织,学院院长担任主考,指定专人负责考务工作。考试日程一经公布,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随意提前或推迟考试日期。所有考试均应安排巡视。学院领导班子做好考试工作组织分工,认真按要求完成本学院的各项考试任务。(二)任课教师在考前应为学生进行答疑辅导,也可以集中复习,但不得划定考试范围,不得用任何方式泄露试题。一经发现,按教学事故处理。(三)考前各任课教师应按照《苏州科技大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查学生的考试资格。对不符合参加考试资格的学生,任课教师应及时报告学生所在学院,由学院通知学生并报教务处备案。如查核时发现学生考试资格不符,原考试成绩无效。(四)学生因病或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考核时,须持有关证明填写《缓考申请表》,经所在学院院长批准,到教务处办理缓考手续后,方可缓考,否则按旷考论。对事后的缓考申请原则上不予受理。学生进入考场开始考试后考试成绩即有效。(五)一般考试实行随机发座号卡,以一人一桌隔位就坐的方式安排座位。每个考场应安排两位监考人员,人数多的考场应增加监考人员。监考人员应按学校或学院考试日程的安排到岗履行监考职责。不得擅自串换监考。凡有特殊情况确需更换者,须按要求办理更换手续,否则不予认可。150 五、监考操作规程及监考职责(一)监考操作规程凡采用卷面考核的,均应安排两位监考人员,学生应一人一桌隔位就坐。教师操作程序如下:按时到领卷处签名领取试卷—检查试卷是否与监考课程相符,并清点试卷份数是否正确—进考场,整理考场,清场—查验考生证件,宣读考场纪律—开考前提前5分钟发卷—开考15分钟后禁止迟到考生入场,作缺考登记—考试过程中,两位监考须一前一后走动监考。若发现考生违纪,应立即处理—考试结束前10分钟,应提醒考生—考试结束铃响(或结束时间到),禁止考生答卷,监考收卷,清点无误后宣布考试结束—填写“试卷专用袋”有关栏目,并签名。(二)监考职责1、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做好考场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维护考场纪律、制止违纪作弊行为,确保考试公正、顺利地进行。2、严格遵守考试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职守。3、提前15分钟到指定地点签到并领取试卷后直达考场,整理布置考场;组织考生有序进场,检查证件,清点人数;要求考生将与考试有关的物品放至指定地点,宣布考试纪律及有关规定。4、按时发卷和收卷,不得擅自提前或延长考试时间。发卷前和收卷后均应认真清点试卷并按规定做好记录。5、维护考场秩序,制止除主考、巡视员以外的其他人员进入考场。6、认真巡视考场,发现学生有违纪倾向或意向的,应先予以制止和警告,并重申考试纪律;对发现有违反考试纪律行为的考生,应立即取消其考试资格,当场取证,做好记录,并将情况报本次考试考务负责人。7、认真监考,忠于职守,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如吸烟、聊天、看书报、接打手机、睡觉等);不授意或指点答题;不随意离开考场;不暗示、协助或支持考生违规。150 六、考试纪律(一)考生须持本人学生证或身份证参加考试,不得用其它证件替代。无证件者(或证件不全者或人与证不符者或非应试者)不得参加考试。考生进入考场开始考试后,考试即为有效。(二)考生必须提前10分钟进入考场,开考后迟到15分钟者,不准参加该课程考试,按旷考处理。考试进行30分钟后方可交卷离开考场。(三)考生必须按规定隔位或对号就座,并将证件放在课桌上以便监考人员随时查验。监考人员有权合理调动考生的座位。(四)考生进入考场,除必备的文具(开卷、半开卷考试时允许带入的资料)外,其余一律不准带入考场,包括自备的草稿纸、手机、IPAD等具有强信息储存和传输功能的电子用品及通讯工具一律不准带入考场。考试中一般不得互相借用文具,确需借用时,需经监考人员同意并代为借还。(五)考生不得任意离开座位起立和走动,应保持考场肃静。不得在考场内抽烟、用餐。(六)考生答题一律用蓝、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特殊需要用铅笔者除外),不得用红色字迹的笔书写。字迹应工整、清楚。凡答题书写在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在试卷规定区域填写学生个人信息,不填写个人信息者考试成绩记为零分。(七)除试卷分发错误或试题文字印刷不清楚之外,对试题内容均不得要求监考人员作任何解释,考生之间不准互相询问。(八)考试时,考生应将已答完的试卷压在未答完的试卷下,不得分散放在桌面上。用答题卡答题时,考生应将答题卡放置在身体可以遮盖的位置,完成后应将有答案的一面朝下放置。考生不得在答卷或草稿纸以外的地方写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或符号。经装订的试卷不得拆开。(九)考生应独立完成考试,不得有违纪和作弊行为。(十)考试期间考生不得离开考场(急病者除外)。如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监考人员陪同。150 (十一)提前交卷的考生,应在考试进行30分钟后交卷并立即离开考场,不得在考场内与未交卷考生讲话,或在考场附近谈论试卷等。一经交卷,不得取回重做或补做。(十二)考试终了时间一到,应立即停笔停止答题,将试题答卷和草稿纸放在课桌上,安坐原位,待监考人员按顺序收齐全部试卷后,方可离开考场。(十三)考试违纪、作弊的考生应服从监考、巡考人员的处置。(十四)所有考生应遵从监考人员的指令和安排,监考人员有权处理考场内的突发事件。(十五)凡属国家教育考试的,考生应遵守当次考试的考生守则。七、考试违纪处理(一)考试违纪、作弊者,按《苏州科技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该课程考核成绩无效,在登记成绩时注明“违纪”或“作弊”字样。如属考试违纪,给予正常的补考机会。如属作弊,不予补考,应予重修。(二)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有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的,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处理。(三)考试违纪处理程序。监考或巡考人员发现学生考试违纪或作弊,应当场指出其违纪行为,中止其考试,收缴试卷,做好记录将其带离考场,并将情况和材料报本次考试考务负责人。由学生所在学院责成学生本人写出书面检查并对其进行教育,就其违纪情节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的有关条款以书面形式提出处理建议。经学生处审核,提出处理意见,报主管校领导批准。对需要作出开除学籍处分的,由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八、阅卷和成绩评定(一)考试结束后,课程所在学院到相应校区考试领卷处将考卷领回。(二)考试成绩评定应公正、客观,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执行。同一门课程同时有几位教师任课时,应实行集体阅卷,并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课程所在学院负责检查试卷评分情况。教务处可对阅卷情况进行抽查。(三)阅卷应在该门课程考试结束后3天内完成。(四)教师评阅试卷时应做到:1、书面批改须用红色水笔;150 2、答对的题打√,答错的题打×,解答不完整、不全面需扣除部分分数的,在√上加一点,并标注出问题所在以及扣除的分数;3、考题得分方式可用加分或减分的得分方式表示,但须前后一致;4、在卷首的得分栏填写每类题目得分和总得分值;5、在登分以前,要进行分数复核,确保得分与扣分之和为满分;6、在成绩提交前,发现有评阅差错需对卷面打分作更正的,评阅教师应在更正部位签字。教师应通过试卷评阅,及时收集、分析、总结教学中的问题,认真做好课程教学质量和考试质量的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如学生对评分结果有疑问,可按《苏州科技大学学生成绩考核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申请查分。九、试卷留存凡使用卷面形式考核的课程阅卷结束后,教师应清点试卷数量,将学生考核试卷按行政班、学号顺序排列装入试卷专用袋进行统一装订。其他材料,如教学进度表、教学手册、课程教学小结表、试卷样卷、试卷审批表、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学生成绩单等则统一装入课程教学资料袋。试卷及课程教学资料袋交所在学院保存。非卷面形式考核的课程,若学生提交的考核材料(如综合文献调研报告、设计项目、作品展示、课程论文等)是以光盘或电子文档形式保存的,课程所在学院要建立档案目录并统一妥善保存,保证可随时调阅或打印。十、其他凡不是采用一般卷面形式考核的课程,如口试、论文性作业、调查报告、实验实习报告、操作性作业(如器乐、声乐、体育等课程的考核)等,由课程所在学院参照学校卷面考核在命题、阅卷、试卷留存等环节的规范性要求,建立合适的考核质量标准,包括命题、试卷形式、考核基本要求、评阅人组成、考核形式及时间地点等,并按此要求做好考试组织工作和存档工作。十一、本规定由教务办负责解释。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师范)专业认证工作规划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通知》和《江苏省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化学专业拟于2018年春季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规划如下:1.学习《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通知》和《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16年4-5月,组织化学教研室及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省教育评估院关于印发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测评细则的通知》和《江苏省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测评细则》,深刻领会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要求。2.成立师范专业认证领导小组2016年5月,成立师范专业认证领导小组:组长:董延茂副组长:叶亚新,和洁组员:徐孝文,钱蕙,魏杰,宋瑞峰,王玉红,刘家辉,戴国梁,江璠,王伟,罗莉,赵鑫,刘成宝,张钱丽,章红。秘书:李丹霞3.专业定位与规划3.1专业定位2017年9月完成化学专业计划修订,使其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与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相适应。3.2培养方案修订150 2017年9月完成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2013年以来,我校实行新的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目前只有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实行新教学计划,主要教育类课程正在进行中,将对苏州市相关中学进行调研,了解中学对化学教师素质要求,密切跟踪化学(师范)专业教学进展,找出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使其更加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3.3专业质量保障体系为了更好保证专业认证工作规范性和可操作性,2016年6月始,建立专业认证网站,全程跟踪专业认证过程。4.课程建设与实施4.1课程设置2017年10月,完成调整课程体系修订,使课程设置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4.2课程结构2017年10月,完成新教学计划修订,调整课程结构,使理论课与实践课、学科专业课与教育课程有机融合,课程设置符合学生发展需求。4.3课程内容2017年10月,完成新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修订,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全面性、先进性、实践性,选用优秀教材为100%。4.4课程实施2016年9月开始,技能训练课程实行小班教学,加强师范生教学中学生参与性和实践性。4.5课程评价2016年9月,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式多样。5.教育合作与实践5.1建立与地方和中学协同培养机制协同学校、苏州市教育局和苏州市中学,建立稳定协调、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5.2教育实践基地150 2016年,我们在原有实习基地增加一个实习基地,使我们每10个实习生大于一个实习基地。5.3教育实践培养模式2017年9月,完成教学计划修订,确保教育实践时间大于18周。5.4指导实践“双导师”制度2016年9月,建立中学优秀兼职教师遴选制度,遴选出10位优秀中学教师作为我们教育实践兼职指导教师。5.5教育实践评价实行中学教师评价与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原则,不断改进评价制度。6.教师素质与发展6.1专任教师现有教师满足专任教师数量、结构和学历的要求。2016年9月,完成中学优秀教师兼职教师聘任工作,确保优秀中学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的比例超过20%。6.2教师素质2016年5月,组织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业标准》,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业标准》。加强教师科研和教研能力,注重科研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6.3专任教师从今年开始,专任教师到中学工作实践不少于15个工作日。6.4教师队伍建设2016-2018年,化学专业派出一位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交流和学习,所有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研讨会或培训班一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两位青年教师安排指导教师,同时实施青年教师听课制,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听三次老教师课,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授课水平。7.办学条件与经费7.1办学条件150 2016年12月,完成化学(师范)专业师范实训中心平台——中学化学实验演示实训室建设,满足省定“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实训平台”要求。7.2教育设施与资源每年购置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满足5名实习生有一套新教材要求。7.3建设经费要求学校积极支持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师范生教育经费拨款的5%。8.学生素质与发展8.1生源质量每年9月,完成入学新生质量调查,写成总结报告,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化学专业学生四年大学生活提供指导。8.2学生培养为了指导化学专业学生学习和生活,从2015年开始,实行导师制,将每年入学的新生分配给全体化学研究室的老师,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8.3职业素养化学教研室配合学工办,加强职业思想教育,让学生愿意从教,终身从教的思想。8.4毕业生获得教师资格证和就业率化学教研室配合学工办,加强学风和教风建设,确保我们毕业生的毕业率、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比例不低于90%。到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任教的学生逐年提高。8.5毕业生跟踪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存在问题、反馈建议,提出改进措施,切实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150 化学(师范)专业认证六个模块实行专人负责:1.专业定位与规划徐孝文,刘家辉2.课程建设与实施魏杰,宋瑞峰3.教育合作与实践钱蕙,王玉红4.教师素质与发展戴国梁,江璠5.办学条件与经费徐孝文,钱蕙6.学生素质与发展王伟,罗莉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专业(辅修)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化学专业(辅修)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化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人民教师,能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在中小学校进行化学和科学教学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高级复合型人才。具体要求:1.具有良好的品行,遵守社会法规,对化学具有浓厚兴趣,同时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2.系统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类基本理论及其相关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3.掌握英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熟悉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二、专业与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辅修专业的学生必须完成专业必修课41学分和毕业论文8学分,成绩合格者可颁发化学第二专业辅修证书。三、核心课程设置1、专业必修课36学分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周学时开课学期开课学院无机化学631化生材料学院有机化学632化生材料学院分析化学321化生材料学院物理化学632化生材料学院结构化学323化生材料学院150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周学时开课学期开课学院仪器分析323化生材料学院无机化学实验441化生材料学院分析化学实验221化生材料学院有机化学实验442化生材料学院物理化学实验442化生材料学院合计41 四、实践环节化学(辅修)专业毕业论文:8学分,安排在第4学期。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暂行办法为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办法。一、实施对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青年教师,须接受导师为期至少1年的指导。(一)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满1年的新进教师;(二)根据实际情况,学院认为需要接受指导的青年教师。二、导师基本条件(一)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从事10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良好教学效果,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较高;(三)能履行本规定要求的导师工作职责。三、导师工作职责(一)指导青年教师认真执行学院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帮助青年教师熟悉和掌握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和要领,督促青年教师按时完成学院布置的各项任务。(二)指导青年教师认真熟悉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拟写授课计划,教案编写,分析学生情况。(三)指导青年教师提升备课质量和课件制作技巧。(四)指导青年教师提高课堂组织能力。每月听青年教师上课1次,听课后指出改进意见。(五)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后辅导和批改作业,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六)指导青年教师命题出卷、监考、阅卷、成绩输入、教学质量分析等工作,全面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七)指导青年教师撰写教学工作总结、教学反思及论文。150 (八)传帮带工作文件,包括计划、指导记录及听评课等资料。(九)在检查青年教师教学、教研工作中发现问题或不良倾向要及时指出,限期让其改进、改正,限期不改,指导教师有权提请教务与督导科及时处理。四、青年教师的要求(一)青年教师要自觉接受导师的指导,积极主动地与导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提交相关资料和素材。(二)每2周至少听导师的课1次,稳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运用多媒体授课的能力,不断掌握前沿的教学理论,并及时提交听课记录给教务与督导科归入导师档案。(三)学期末提交工作记录、教学论文、工作总结和分析报告等。五、导师考核(一)督导组负责导师的考核,建立导师档案,收集导师指导青年教师传帮带的各类文件资料,包括计划、指导记录及听评课等资料。(二)每学期对导师考核1次,由教务办与督导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院导师的指导效果进行评估。(三)指导效果的评估采用百分制,指导效果评估的评分内容及分值如下表:序号评分内容分值1指导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书面材料102被指导教师的教案,学期授课计划,批改作业情况203被指导教师平时的表现(以指导期内的月考核为依据)204听取学生对被指导教师的反映(以学生评教的结果为依据)205被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评估人员随机听课评估)206被指导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应用情况(主要以读书笔记为主)10150 (三)指导效果分为四个等级:指导效果优秀(评估打分在90及以上);指导效果良好(评估打分在80至89分),指导效果合格(评估打分在60至79分);指导效果不合格(评估打分在60分以下)。(四)指导一个学期后,若指导效果特别明显的,指导老师可以提出申请,提前对指导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打分达90分以上的,可以提前结束指导关系。六、导师待遇(一)青年教师导师工作作为导师参加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评聘的一项必备依据。(二)导师报酬:每学期给予指导教师指导费300元。(三)奖励与惩罚:经评估,指导效果优秀等级的,给予导师一次性奖励500元;指导效果良好等级的,给予导师一次性奖励200元;指导效果不合格的,终止指导关系,并重新更换导师。七、实施办法(一)青年教师导师制由各学院负责具体实施。(二)青年教师导师制采用双向选择原则,由学院确定导师。(三)为保证青年教师的培养质量,每名导师原则上每期指导青年教师1人。本办法从2016年9月1日开始执行,由学院负责解释。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一)强化岗前培训制度,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水平新进青年教师,必须在学院统一安排下,参加有计划,有目的的岗前培训班(包括由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教师理论知识培训”,学院新教师上岗培训),圆满完成岗前培训任务,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岗前培训工作由院人事处统一布置安排。教师参加岗前培训的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凡没有经过岗前培训的教师一律不得认定教师资格和晋升助教以上职务。(二)实行上课前试讲制度,使学院教学质量得到保证青年教师到岗后,应根据学院安排的授课任务,认真备课。在正式上课前,在教研室内部进行试讲,并就试讲情况提出具体参考建议。试讲过程应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人、试讲过程及内容,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情况,具体建议等。试讲合格者,新教师只有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和试讲合格后,方可申请开课。(三)积极倡导导师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过好教学科研关积极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且作风正派、品行端正、治学严谨、教学科研水平较高。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教案编写、课堂板书、讲课方式、教学法研究、实践技能培养途径、科研方法与程序、科研报告与论文写作以及自学提高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四)加强教学检查和督导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实验课讲授、备课、讲授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和指导,每学期要对每位教师听课2-3次,同时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认真检查,并及时反馈意见和信息,进行即时在线督导。150 (五)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竞赛活动,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及学院等职能部门组织的教学竞赛活动,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在竞赛中互比互学,共同进步。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环境,让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脱颖而出,成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学竞赛活动包括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专业技能竞赛、教案评比、课件制作大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改革等方面。(六)教学、科研上逐步压担子,保证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的稳步提高青年教师刚毕业到岗进入教师角色,业务的提高有一个过程,因此,开始的工作量要有一个适度,以便给他们留出一个空间钻研教材、熟悉课程建设,进入实训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等。随着教学各环节的熟悉和经验的积累,要从教学的质和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各系情况逐步压担子,以便使他们早日成为教学骨干。在科研上也要逐步承担任务,参加一定科研工作,要求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及撰写科研论文。大胆让他们参与科研项目申报、方案确定、项目的实施、鉴定和验收全过程,增强他们对科研工作的感性认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尽快成为科研工作的骨干。(七)注重后续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定在职培养计划为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结合学科发展的需要和要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学院教务处、人事处和系(部)共同制定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师在职读研、读博。充分利用假期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基本技能培训;到高校进修、学习。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学档案室的实施方案为了规范管理教学档案,加大教学监管力度,我院决定对以后每学期产生的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的各类教学档案集中存放,专人负责管理。1、学院成立教学档案管理小组:组长:董延茂组员:李丹霞,周建芬,杨静,韩志慧。2、教学档案管理单位:化学教研室、应用化学教研室、材料化学教研室、功能材料教研室、生物技术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化学化工实验中心、生物实验中心、教务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3、教学档案存放地点:档案室1:教三楼114,存放化学教研室、应用化学教研室、材料化学教研室、功能材料教研室、化学化工实验中心、教务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的教学档案。档案室2:逸夫楼419,存放生物技术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生物实验中心的教学档案。4、具体方案:(1)档案架分配:档案室1:化学化工实验中心,9个;化学教研室,1个;应用化学教研室,2个;材料化学教研室,1个;功能材料教研室,1个。教务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的教学档案存在单独的文件柜内。档案室2:生物技术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生物实验中心平均分配8个档案架。150 (2)教学档案分类存放:近三年的教学档案存放中下层易存取的地方;第四、五年的档案,存放在档案架最上层;五年以上的打包存放。(3)档案存放时间: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集中存放已整理好的所有教学档案。(4)档案室的管理:每个档案存放单位设档案管理员1名,负责核查本单位教学档案是否完整、齐全,督促按时归档,负责档案的分类管理,有需要时及时提供相应档案。日常管理分别由李丹霞、周建芬、杨静、韩志慧负责。表1档案管理员名单部门档案员材料化学教研室吴正颖生物技术教研室陈佳佳应用化学教研室刘垚化学教研室钱蕙功能材料教研室陈丰生物工程教研室陈宏伟生物实验中心郭伟强化学化工实验中心杨静教务办公室李丹霞综合办公室周建芬学生工作办公室章红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课程教学的有关规定一、试卷袋封面1.封面各项应填写齐全,主监考老师应签名。2.实考人数与试卷份数要一致。二、试卷批改1、每份试卷应用红笔批改,对的用√,错的用×。解答不完整、不全面需扣除部分分数的,在√上加一点,并标注出问题所在以及扣除的分数。2、同一份试卷中记分应一致,要么记减分,要么记得分,可以在大题题号前标明该题的应得分或应扣分,用圆圈圈起(通常在右),(每小题的得分不能用圆圈圈起,通常在右),而且合分要准确。3、扣分须有依据:各题应有具体的得分或扣分,特别是计算题,若有错误,不能笼统地给出得分或扣分,应写清楚哪一步得分或扣分,并作出说明(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符号);问答题也一样。4、所有试卷应按评分标准统一给分。5、修正、涂改的地方应签上老师姓名,分数不能在原处描写,在其它处重写。6、每道大题得分应注在首页的得分栏内,不能只写总分。三、资料袋的文档资料资料袋的文档资料的包括:进度表、教学手册、小结表含试卷分析、总成绩单、AB审批单、AB卷空白卷、AB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并按上述顺序排列。各资料要求1、总成绩单为打印的,其成绩应与学生平时成绩单中的总成绩栏一致,两份。2、学生平时成绩单中有如下构成:①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不能一次性给出,必须有具体来源,如出勤、作业、期中考试、课内实验等,不能只打勾,要给出成绩,最后算出最终的平时成绩,采用百分制;150 60分以下的应用红色笔填写。不可随意评定总评成绩,总评成绩中,期末成绩一般不得低于60%,按大纲要求。计算应准确。3、实验成绩单:如实验不是一个,不能一次性给出,必须有具体来源,主要是每次实验成绩,最后算出最终的平时成绩;4、小结表中的试卷分析①各项应填写完整,学生人数应与成绩分析中的总人数、试卷袋封面的总人数相符;教研室主任应签字。②试卷分析以总评成绩作为依据。因此在分析成绩构成时,必须考虑实验和平时成绩情况。③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人数分布应符合正态分布,对成绩分布明显不合理(如不及格率过高的),必须在课程考核及教学情况综合分析中作出详细说明,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5、AB审批表AB审批单应填写完整、准确,不能有空栏。总印刷份数一般比学生人数每班多一份。6、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所给的标准答案的顺序应与试卷顺序一致,须有具体的评分标注(填空题、选择题、判断对错题除外),特别是计算题,如果步骤多,每一步应该有具体的评分标准,问答题也是如此。上述资料尽量不要涂改,如有涂改,教师应签上本人姓名。四、学生试卷学生试卷不能丢失,应与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一致,并按学生学号的顺序排好。五、成绩录入:1、成绩登录时,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三栏中不能空缺,都要有成绩。缺课、旷考的学生,平时成绩记缺课,期末记旷考,总评成绩为旷考。总评成绩一定不能为空。150 2、重修学生的成绩,组班重修的 有平时成绩,没有组班的重修,没有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即为总评成绩。无论是否参加考试,均要记录期末成绩和总评成绩。3、打印成绩单,正常班级和重修(包括组班重修和自学重修)都要打印成绩单,一式三份,交教务办二份,试卷袋内装一份。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导师制实施方案培育品德高尚、学业优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面对繁杂的社会现象和矛盾,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思想上出现了困惑,心灵上出现了裂痕,行为上出现了偏差,学习上出现了迷茫,成长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不解决这些问题,就培养不出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根据学校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部实际,进一步做好我部的育人工作,加速我部学生成长,形成全部教师育人局面,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实施导师制的工作目标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2、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品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二、导师制的对象和宗旨1、对象导师制的对象是材料化学专业2014级所有在校学生。2、宗旨通过导师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立,行为上自律。三、导师的任职资格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2150 、恪守职业道德,人格高尚,品行优异,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具有敬业精神;3、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教育规律,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4、一般要求任教1年以上的专业教师担任。四、试行的时间与步骤(一)2015年3月份组织宣传学习、摸底调查、确定试行范围、拟定实施方案、落实导师选配及师生双向选择、完成工作制度制订。(二)2105年4月开始,根据拟定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制度开展“导师制”工作,试行过程中要及时做好资料、记录的整理,成果搜集。(三)总结和评估,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交流会,一学期一次总结,一学年一次评估。五、组织领导材料化学教研室成立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教研室主任担任,成员由支部书记、教研室副主任、学工办主任组成。日常工作由教研室负责管理,宣传发动和考核评估等重大工作由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六、导师制的操作办法(一)工作流程宣传发动(教师和学生动员会)→选聘导师和受导学生→导师和受导学生双向选择→师生互动(档案制度、家庭联络、谈心沟通、导师会诊)→考核评估(二)导师制的工作原则1、个性化原则。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理解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发展个性。2、亲情化原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和学生交朋友,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导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发现学生成功、成就,鼓励学生的进步。3150 、渐进性原则。遵循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4、实效性原则。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三)导师的工作方法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导师可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导师可通过书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导师可利用学校网站的论坛、电子信箱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学生分担烦恼和忧愁。)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形成学生自我调节的良好心态,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四)导师与受导学生的选择与配备由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原则上男女生兼顾。具体步骤如下:1、向学生提供任课教师名单及基本情况。2、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初步列出导师名单。3、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情况,选择受导学生。4、根据师生双方选择的情况,适当进行调配,最后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其中导师和受导学生的比例控制在1:8左右。5、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进行聘任,明确导师的职责。150 6、导师和受导学生见面。(五)导师工作职责做到“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和就业指导”。具体职责有:1、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学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导师依据学生家庭背景,爱好兴趣、学习特长等基本情况,结合体育专业的特点及优势,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学业规划,并据根规划要求,制定较详细的、可行的计划。根据计划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目标明确、刻苦学习、积极上进的精神。2、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导师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实践指导和科研指导。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结合专业课的教学,查漏补缺,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及学生爱好和技能掌握情况,发展并培养学生突出专项技能,完善专项技能。提高弱势项目的技能掌握,做到“一专多能”“多专多能”。有计划的安排每个学生的实践,包括观摩、教学实习、技能实习等各方面。通过教学、技能等实践,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巩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让学生实践培养针对性强、步骤明确、规范化的开展,并及时实践总结,反馈实习情况。结合毕业论文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3、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做学生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中的益友。新学生入学心理卫生与咨询;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卫生与咨询;社会适应心理卫生与咨询;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卫生与咨询等方面。对有心理健康问题做恰如其分的分析,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向学生广泛地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为法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如学会保持健康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自娱等。4、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每周应有固定的指导时间,积极争取多方协作。5、保存学生培养的相关记录和资料。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参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150 6、做好《导师工作志》,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不断提高导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六)导师工作制度建立“导师制”相关工作制度,对这项工作提出基本要求: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基本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每学期的表现进行记录,分析对照。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谈心(面谈、电子信箱等)辅导2—4次,并记录辅导内容。3、建立个案分析制度。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七)导师的待遇与考核评估1、学生导师工作是学院教职工参加承担育人与公共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将对导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年度岗位津贴挂钩。对在指导过程中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履行岗位职责,拒不承担学生导师任务的教师,根据教学科研岗位聘任方案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2、建立对导师工作的评价机制。每学期或学年由领导小组对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考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量化考核包括:导师领导小组评估(师德师风评价)(20%)+受导学生评估(30%)+业绩评估(50%)。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以促进教师积极参加育人工作,提高教师德育能力,使导师制落到实处,取得应有的效果。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章程为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升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工作章程。第一条  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是学院学术委员会实践教学分委员会下设的执行机构。实践教学分委员会侧重于实践教学的学术评价、理论研究和政策思考;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侧重于实践教学具体工作的调研、指导、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估。第二条  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依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为宗旨,负责对全院实践教学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研究实践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学院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第三条  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一般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实践教学分委员会主任兼任,副主任委员1-2人,各学部分管实验室工作的负责人和实验中心主任、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任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日常事务工作。第四条  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由学院任命,任期三年,委员会成员可根据需要进行适时调整和增补。第五条  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全体委员会议,研究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事项,并根据会议精神开展具体工作。第六条  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责:150 1.修订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章程,确定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方针和年度工作计划。2.根据学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结合学院学科与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配合系和专业,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试点与综合改革。3.根据工作需要,对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改革、实习基地、实验室管理、实验室队伍、实验室对外合作与服务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意见与建议。4.发挥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一线管理人员的优势与特点,对实践教学的相关环节(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材、文件档案)进行审议和规范化管理。并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5.对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包括预审、立项、执行、验收,以及效率效益评估。注重过程监控,注重质量管理,注重效率效益,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6.对青年教师、青年工程、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各类业务培训,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培训,提高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水平与实验教学质量。7.参与学院实践教学和实验室的各类评估工作。8.学院委托的其他事宜。化生材料学院2013年7月3日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学生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综合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为切实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的基本要求和近年来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特制订以下工作细则。一、基本要求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各专业教研室及指导教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抓好各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培养学生勤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使学生对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调查研究及应用文献资料的能力,方案论证(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的能力,工程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受到综合训练。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安排和选题1.学院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布置本院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明确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和要求,确定指导教师、学生分组及课题方向,明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安排。2.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满足教学要求.体现本专业的培养规格,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拓宽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得到综合训练。²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围绕本学科(专业),与工作实践、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²150 在选题时,应注意理、工科类不同专业课题尽可能来自生产实践、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²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功能材料、生物工程等专业从事工程设计类型课题的应占一定比例。²教师教育方向的课题应提倡结合师范教育实践,围绕教研教法及其改革、教学技术的应用,并体现学科素养。²选题的难度和工作量适当,应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任务。²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当安排不同的题目。²“一人一题”作为选题的重要原则。如果确因课题较大需要多位学生参与完成,则必须在内容上含独立完成的部分,同一课题组内的学生,论文研究方向、工作任务和重点应有所区别,各有特点,同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²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注意经常更新,避免使用同一课题多年不变。3.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由学院和教研室组织进行。由学院制定各专业的选题要求或选题范围,教研室组织指导教师选题。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审核表,由教研室组织指导教师对选题目的、实验条件等情况介绍,经教研室主任审定、学院教学分管院长批准确定之后,上报教务处。学生自行要求的设计(论文)课题,应由学生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经教研室严格审查论证,提出意见,由教研室主任和学院教学分管院长审定批准。4.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由专业教研室对学生进行动员,正式下达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让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明确任务,提出工作要求。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1.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科研经验或工程实际经验的具有讲师、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必要时可安排助教协助指导教师工作。确有需要时,可聘请校内外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并按学校要求履行聘任手续。2.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0人。150 3.凡承担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任务的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应以严谨治学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做好指导工作,不仅要负责业务指导,注重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还应做好教书育人工作。²在选题确定后,负责编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²指导学生制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撰写论文开题报告,检索中外文文献资料;组织开题报告答辩工作;²明确指导地点及时间,加强对学生的经常性指导、答疑,抓好关键环节的指导;²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学习态度和设计(论文)质量等方面的情况,给出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建议成绩,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分表》写出评语,作为答辩小组的成员参加毕业答辩。²作为其他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人,由专业答辩小组负责聘请进行评阅。²评阅人应按要求写出评阅意见,并给出评阅人建议成绩,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分表》。四、对学生的基本要求1.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确定后,应服从指导教师安排,遵循指导教师的指导,充分阅读与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制定进度计划和方案,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²结合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要求,独立思考,勤于实践,努力创新,按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做好答辩准备,参加毕业答辩。²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间,严格遵守学习纪律,按时、独立完成规定的任务,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严禁抄袭行为,不得请他人代做。²150 如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发现纪律涣散,进度差距很大,经指导教师批评教育仍无改进,已不能按时完成规定任务者,指导教师可报请学院批准,中止其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以“不及格”记载。²无故缺席者按旷课处理。2.论文写作格式及要求按照学院统一规范,详见附件1。五、毕业论文检测1.根据教育部关于《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文件精神和规定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学术诚信氛围,杜绝论文抄袭行为的发生,学校在对2013届校优秀毕业论文进行全部检测的基础上,决定自2014届本科生开始,使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我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校范围检测,2.检测标准及要求²检测论文的文字复制比例应在30%以内(含30%),并经学院认定合格者可直接参加答辩;²检测论文(设计)的文字复制比例超过30%的,经学院认定确需整改的,经整改后符合检测标准后方可参加答辩。²学院推荐参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系统检测文字复制比不得高15%;推选的省优秀毕业论文,系统检测文字复制比不得高于10%。²对抄袭认定持有异议的师生均可向学院答辩委员会提请申诉,学院答辩委员会须及时受理并作出最终仲裁。六、毕业答辩1.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方式。²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毕业设计(论文)材料全部交指导教师审阅。毕业设计(论文)还应经评阅人评阅。经指导教师审阅合格,评阅人评阅通过,学生可参加毕业答辩。²凡是未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或完成质量太差,指导教师(或评阅人)建议成绩为“不及格”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答辩,按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处理。150 ²学生实际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少于规定时间1/3以上者,不予评分,不得参加毕业答辩,按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处理。2.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各专业组成专业答辩小组。16周答辩前将答辩委员会、专业答辩小组的组成,毕业生答辩分组名单,答辩的时间、次序和地点在校内(校区内)张榜公布并上网公布。²答辩时间安排在17周,具体时间见通知。²毕业答辩不得缺席。无论何种原因,学生如未按公布的时间参加毕业答辩,按自动放弃处理,成绩以“不及格”记载。3.毕业答辩应公开进行。²答辩时学生应先介绍课题的任务、目的和所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主要思路、方法和成果,以及对所完成任务情况的自我评价。学生介绍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²答辩小组的成员应在学生介绍并审阅学生成果后就所做课题向学生质询提问。提问的内容应注意考核学生是否确实按要求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任务、考核课题的工作情况与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的程度。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还可以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问题,以深入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答辩小组成员质询提问时间为20分钟左右。²每名学生总答辩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4.答辩小组的成员应就学生答辩情况评定成绩,当场填写《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分表》。各答辩小组工作结束后,各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本专业各答辩小组组长对拟评优设计(论文)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本专业拟评优设计(论文)名单,并于即日向学院答辩委员会提交评优设计(论文)名单。推荐拟评优设计(论文)数为参加答辩设计(论文)数的15%以内。5.学院答辩委员会张榜公布拟评优设计(论文)名单及日程安排,组织对拟评优设计(论文)按日程进行全院公开答辩,答辩完成日即由院答辩委员会评定毕业设计(论文)优秀名单,并将评定结果返回各专业答辩小组。各专业优秀设计(论文)数不超过本专业参加答辩总学生数的15%。成绩评定过程中贯彻宁缺勿滥的原则,确保优秀设计(论文)的质量。150 6.全部答辩工作结束后,由各专业答辩小组评定除“优秀”外的其它成绩,并经答辩小组组长签署意见,于两日内汇总所有参加小组答辩学生成绩上报学院答辩委员会秘书处。学院答辩委员会对上报成绩进行核实并签署意见。院内答辩工作结束。答辩时应做好各级答辩记录,以便评定成绩时参考。七、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1.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采用记分加评语的办法。最后的总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载,但计算过程中的成绩按百分制记载。评定成绩时综合考虑《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分表》(40%)、《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分表》(20%)和《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分表》(40%)中的成绩。确定学生成绩时应按表内规定的项目和权重分项计算后求和得出总成绩。2.各答辩小组根据指导教师(包括评阅人)建议成绩和答辩成绩,并按学校和学院规定成绩比例进行集体评分。评分结果由答辩小组汇总上报院答辩委员会。²答辩小组组长在统计各学生答辩小组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时,有权按事先规定的规则和程序平衡、调整毕业设计(论文)成绩。²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比例要求:总评分为‘优’者不超过参加答辩学生人数的15%,总评分为“良”以上者不超过参加答辩学生人数的60%,学生人数以专业为单位计。²学院答辩委员会在审核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统计计算无误,并满足上述优良率要求后,可以签字上报学校教务处,待批准后正式公布成绩。²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以院答辩委员会正式公布的成绩为准。3.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学生成绩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上报教务处。150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完成后,各专业答辩小组负责填写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议书》。八、毕业论文管理系统1.教务员通过毕业论文系统进行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维护、各阶段任务的截止时间设置、审查学生毕业答辩资格,维护好答辩小组成员以及安排答辩、录入答辩成绩等。2.教师通过毕业论文系统进行课题申报、选择学生、发布任务书、审核开题报告、审核学生周进展情况以及评阅毕业论文等。3.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系统进行选题、查看任务书、填写周进展情况、填写开题报告、上传毕业论文(设计)。九、组织管理1.学院分管教学院长全面负责本院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负责组织有关教研室确定指导教师名单,根据本院各专业的选题要求或选题范围,组织教研室选题并审定题目;掌握指导情况和工作进展,协调处理有关问题。作为毕业答辩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负责毕业答辩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组织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2.答辩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答辩工作,确定答辩方式和程序,统一评分标准,按事先规定的规则和程序统计、调整、平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对答辩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进行处理并做出决定。²答辩委员会由主任1名、副主任1~2名、委员若干、秘书1名组成。答辩委员会委员由系聘请有讲师职称以上(或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教师和专家担任。²可根据需要按专业设若干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由3~5名成员组成,其中组长1名。答辩小组成员一般应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可聘请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校内外专家担任。²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均是答辩小组的成员,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助教也应参加答辩小组的工作。²每个答辩小组应配备1150 名秘书,负责答辩小组的记录、成绩统计、材料整理和其他工作。3.教研室是直接组织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层单位。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教研室负责提出指导教师名单并分配指导任务。组织指导教师选题并审定题目;审阅毕业设计任务书;组织专业学生在开题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组织安排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设计交图(论文结题)和评阅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对本专业学生的设计(论文)进行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4.在毕业成绩确定后,专业教研室就本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进行质量分析和总结。院分管教学院长汇总各专业教研室的质量分析和总结形成全院毕业设计(论文)总结上报。十、时间安排的要求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第七学期5~16周)化学专业第8周前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第9周审定题目,第10周学生完成选题;应用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功能材料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第13周前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第14周审定题目,第15~16周学生完成选题。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第七学期第17周~第八学期第4周)(1)指导老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根据任务书,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各专业在第八学期第3周前,完成开题报告。3.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第八学期1-18周):(1)应用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学生1周毕业实习、生技专业学生1周综合技能培训,2-17周进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2)化学专业学生1-6周利用业余时间做论文前期准备工作,7-17周进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工作。(3)生物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1-17周全部在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150 (4)指导教师必须按学校要求定时定点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处理相关问题。4.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第八学期17、18周)(1)17周末学生参加答辩,各专业答辩小组确定拟评优学生名单。(2)18周上半周院答辩委员会组织评优公开答辩。(3)专业答辩小组、院答辩委员会确定最终成绩上报。十一、其他要求1.图书资料的保证院资料室应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间的图书资料管理和服务工作,为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服务。2.上机与实验院计算机房以及相关实验室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间,应尽量满足学生上机和实验的需求,并体现全院范围内资源共享的原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确定专门设备安排毕业设计(论文)任务。3.材料装订与保存(1)全部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材料应整理装订,由院资料室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材料的装订可由学生本人在毕业答辩前按统一要求进行。²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材料的装订次序一般为:封面——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外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论文或设计说明书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注:附录内容包括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外文文献的译文及原文、设计成果说明等)²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材料由学生本人在毕业答辩前按统一要求进行装订。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由教务处提供。²毕业设计图纸、计算机输出计算资料、试验数据资料另附。毕业设计图纸应按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折叠。²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材料内容较多的,可按学生装袋保存。资料袋的封面上应写明学生的姓名、专业、班级、学号、课题名称、袋内材料的目录等。150 (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小组的答辩记录、答辩委员会会议记录、《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分表》、《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评阅人评分表》和《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分表》和其他原始记录、由专业教研室装订后保存。(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议书》原件进入学生档案,复印件由院教学秘书留底保存。十二、附则本细则自2017年春季学期起施行。150 附件1:苏州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试行)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和《苏州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和材料整理提出如下要求。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组成毕业设计(论文)应由以下部分组成:1.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刷,按要求填写。2.设计(论文)题目设计(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明确体现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及专业特点。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3.设计(论文)中外文摘要摘要应反映设计(论文)的精华,概要性地阐述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应当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论文摘要字数一般应在200-300字之间,设计摘要简要字数应不超过1000字。摘要分别用中、外文两种文字撰写,中文在前,外文在后,各占一页。中、外文摘要内容要一致,具体包括:题目、摘要正文、关键词(3~5个)等。摘要中不应出现参考文献标注。4.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第1章……、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5.正文(1)毕业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设计说明书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概况和来源、设计标准、设计思路、150 设计原则、设计方案的比较和说明、设计工作概况、工作的特点和难点、主要技术问题与解决办法,以及主要技术资料。毕业设计计算书其内容包括:设计条件、设计模型的建立,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以及学科专业要求的内容。(2)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正文包括绪论(作为第一章)、正文主体、结论(作为最后一章)。其内容分别如下:绪论应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背景、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理论基础和分析、前人的研究工作、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实验方法、内容及其结果分析分析等。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设想与建议。结论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简短,并注意与绪论相呼应。6.致谢致谢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凡引用他人成果,均应在设计说明或论文中以标注形式加以说明。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为准。参考文献应尽量反映本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8.附录对于某些不适合放在正文部分,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外文文献的译文及原文等;附录的篇幅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正文。150 二、毕业设计(论文)文字与工作量要求除外语专业外,一般用规范的简化汉字书写或打印。字数等一般要求在100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有外文文献)的具体数量和要求由学院(系)确定。其他要求如下:1.设计类(工科)设计说明书(含设计计算书)应达10000字以上,所绘制的图纸应按专业编号;2.毕业论文应不少于15000字,其中实验研究类论文应附实验报告,实验原始数据应经实验室指导人员签字,具体要求由学院(系)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中作出相应规定。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要求1、论文(设计)版面要求:A4幅面,选择“不对称页边距”;边距:上空3.2cm,下空3cm,左空3cm,右空2.5cm;页眉设置2cm:居中,以5号宋体字键入“苏州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页脚设置2cm:插入页码,居中,在英文摘要、目录及正文之间插入分节符(每一节都要按上述要求设置页面)。摘要中的页码用罗马数字,正文中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页码采用宋体5号字。全文单面打印。2.标点符号毕业设计(论文)中标点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3.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如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代替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可不译成中文,英文人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如P.Cray,不可将外国人姓名中的名部分漏写,例如不能只写Cary,应写成P.Cray。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4.量和单位设计(论文)中的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50 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5.数字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5.25km等。在叙述中使用不很大的数字时,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数字。6.标题层次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按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7.注释毕业设计(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稿纸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用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释)。若在同一页中有两个以上的注释时,按各注释出现的先后,须按序编注释号,注释应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8.公式公式应另起一行写在稿纸中央,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转行,或者在数学符号(如“+”、“-”号)处转行,数学符号应写在转行后的行首。9.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表题和表序,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写在表题左方,空一格接写表题。全文的表格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编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表序必须连续。表格允许下页接续,接续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10.插图毕业设计(论文)的插图必须整洁美观,插图应与正文呼应,不得与正文脱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全文插图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例如第一章图为图1.1,图1.2等,第二章图为图2.1,图2.2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150 11.设计说明书、计算书使用学校统一规定的毕业设计用纸,尽可能按规定格式用计算机打印。论文必须按规定格式用计算机打印,并拷入光盘中,光盘标签上注明毕业设计(论文)名称、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及光盘文件名等内容。四、外文翻译为综合训练毕业生的外文应用能力,要求每位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阅读一定量的外文文献,并翻译5000自以上的技术资料或专业文献(艺术类学生也应翻译一定字数的外文文献或写出一定字数的读书报告),内容应与专业相关。外文翻译及原文应作为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五、毕业设计(论文)材料的整理(一)毕业设计(论文)文本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装订详见《苏州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二)毕业设计(论文)材料的装袋毕业设计(论文)应统一使用学校下发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资料袋封面内容包括:设计(论文)题目、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袋内材料目录等项,内容必须完整填写,不要遗漏。袋内应含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所有相关材料:①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②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③毕业设计(论文)文本;④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分表;⑤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分表;⑥答辩小组评分表;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议书;⑧成果(图纸、硬件、程序清单、光盘、实验数据记录、照片等)。工程图纸必须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折叠,并附图纸目录。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如无法放入资料袋内,可以另放它处,但必须在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封面上注明存放地点。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工类课程设计工作细则为切实保证化工类课程设计工作的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化工类课程设计的质量,根据学校实践教学工作规定的基本要求和近年来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特制订《化工类课程设计工作细则》。本细则适用于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二)和化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基本要求化工类课程设计是化工类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综合应用化工原理、化工工艺设计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和化工工艺设计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1、使学生掌握化工单元及化工工艺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2、结合设计课题,培养学生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及物性参数的信息获取能力;3、通过查阅技术资料和调研,培养学生方案论证、设计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选用设计计算方法,搜集数据,分析工艺参数与结构尺寸间的相互影响,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了解一般化工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要求,进行化工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5、掌握撰写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6、了解一般化工制图基本要求,进行绘图基本技能训练。二、化工类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由相关理论课程的主讲教师及其辅导教师担任,以该理论课程的主讲教师为主,本学科的其他教师参与指导工作。三、化工类课程设计的选题1、课程设计的选题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覆盖相关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150 2、课程设计内容应具有理论与实践应用背景,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3、课程设计题目应由指导教师拟定并经系(教研室)主任审定。四、教学文件与材料归档(一)教学文件1、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应根据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的要求,由系(教研室)组织编制,主要内容包括:(1)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2)主要参考资料;(3)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4)学生成果要求;(5)实践内容与具体要求;(6)其他说明。2、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指导书)由指导教师拟定,并应及时发布给每位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指导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课程设计的题目、任务;设计的条件、要求;提交设计成果的内容和要求。(二)材料归档所有教学文件与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归档。课程设计任务书或指导书、学生课程设计的成果、课程教学小结表、成绩登记表及课程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其他材料,应按专业或班级装袋归档。五、化工类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实施(一)前期准备工作1、课程设计任务所在学院的系(教研室)应充分做好课程设计的准备工作,组织指导教师准备好课程设计任务书或指导书。150 2、在课程设计开始前,系(教研室)提出教室、设计室、计算机等资源的需求,由学院负责与相关单位(部门)联系解决,必要时由教务处协调解决。(二)任务布置根据理论课程的教学计划,由各指导教师于学期适当时间下达任务书,保证每人一题。集中全体同学进行课程设计动员,提出纪律要求,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讲解课程设计过程和步骤与计算方法,并对课程设计进度与安排做出说明。(三)成果提交和留存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必须按时提交任务书规定的成果并由相关系(教研室)负责整理、归档。(四)成绩评定课程设计的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书规定任务的情况、所提交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工作态度按照评分标准综合评定。成绩评定按考查课程的要求采用五级记分制。六、化工类课程设计对指导教师的要求1、拟定课程设计题目与工作计划,按时向学生下达任务书。2、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坚守岗位,应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同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3、耐心细致指导,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审查学生完成的设计资料和文件,参与学生成绩评定。七、化工类课程设计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应刻苦钻研,勤于思考,保质保量按时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并独立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课程设计任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代他人或由他人代做。150 3、在教室、设计室、计算机房等课程设计场所,应遵守相关的制度,保持工作环境的文明、安静、整洁和卫生。不得有喧哗、嬉戏、吸烟、放音乐以及其他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学习的行为。八、质量检查1、化工类课程设计质量由学院、系(教研室)负责检查和监督。应组织对课程设计的准备、组织、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检查,对课程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协调解决。2、学校教务处和学校督导组对课程设计的组织和实施情况进行抽检。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实习工作规范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中主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既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与生产、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又是理论性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部分。为规范各类实习的组织和实施,保证实习质量,特制定实习工作规范。一、实习的基本要求1、实习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野外实习、教育见习等各类专业教学实习及毕业实习(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实习另文规定)。2、所有学生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在各教研室的统一组织下认真完成实习任务,不得以任何理由免修实习。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不得参加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实习;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不得参加非师范专业的毕业实习。3、教务办负责全院实习工作的宏观管理,各教研室是实习工作组织实施的主体,按实习教学大纲或总体方案严格操作。4、各类实习均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订相应的实习教学大纲或总体方案,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方面:⑴实习的目的;⑵实习的内容及要求;⑶实习的方式及对实习场所(基地)的选择;⑷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要求;⑸实习成绩评定或考核办法。5、实习教学大纲或总体方案需经有关教研室认真讨论,报学院、教务处审定后执行。课程教学实习要求应写入课程教学大纲之中。6、实习教学过程材料包括:实习动员、基地介绍、实习流程、交通安排、实习计划、任务书、实习指导书、实习安排、实习证明、实习照片、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教学材料、组长日志、实习总结、实习成绩、学生信息管理、实习经费安排等。150 7、实习流程:实习指导教师、教研室→制订实习计划→学院审批→教务处审批→联系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管委会会议、实习安排→经费预算→申请经费→交通安排→实习动员→组织实习→过程材料整理→实习基地对实习进行评价、成绩登记→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教师批改实习报告并给出成绩→校企成绩汇总→实习基地管委会会议交流→教学小结→教学资料整理入库→完成实习。二、实习的计划安排1、实习任务的落实各教研室应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于实习实施前一学期,在执行教学计划中填报实习项目,经教学院长批准,报教务处审核后,正式下达实习任务。2、指导教师的安排实习必须由专业教师指导。各教研室应挑选教学经验丰富、熟悉生产、有组织能力、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人数配备要适量,以保证指导任务较好地完成。各教研室应将实习任务安排情况填入教师教学任务表中。3、实施计划的拟定各类实习均应根据实习教学大纲或总体方案的要求,由实习指导教师拟定实施计划,其内容应包括:实习班级和人数、实习内容和要求、实习地点和单位、实习时间安排、实习经费预算等。拟定实习实施计划,必须讲求实际效果;选择实习地点和单位,应坚持就近、就地,相对稳定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合理安排实习时间,节省实习经费。实习实施计划应在学期开学两周内送教学院长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4、实习地点及实习单位的联系实习指导教师在正式实习前半个月,应考察好实习地点,或联系好具体实习单位,并根据实习教学大纲或总体方案,与实习单位一起安排好实习时间和内容,聘请好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请他们作好实习指导准备。5、实习形式的确定150 实习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在指导教师带领下采取集中实习或分组实习等形式。若为提高实习效果,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也可采取部分学生自选实习地点或单位分散实习的形式,但应在教研室认真研究及实习单位许可的前提下,并且要有切实可行的检查、考核措施,并经教务处批准。三、对指导教师的要求1、与实习单位密切配合,制定好学生的实习计划,负责实习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工作。2、以身作则,深入实习现场,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实习内容,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3、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严格要求学生,经常做好安全保密教育,防止发生事故。4、对学生进行考勤和考核,对实习中学生的违纪行为要严肃批评教育,及时向本教研室汇报,按学院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5、检查和批改学生的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6、有较详细的实习情况记录,并做好总结工作。四、对学生的要求1、按实习教学大纲或总体方案的要求,认真完成实习任务。2、认真写好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及时交指导教师。3、严格遵守考勤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实习岗位。4、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服从指导教师指导,严格遵守实习场所操作规程和安全、保密等各项规章制度。5、虚心向实习场所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保持好与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的良好关系,维护学校声誉。五、实习成绩的评定1、各教研室应根据实习教学大纲或总体方案中制定的考核办法,在学生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并提交实习报告的前提下,进行实习成绩的评定。2、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报告质量和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综合评定,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于实习结束后的一周内交学生所在教研室。150 3、教学计划中集中安排的实习应单独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记入学生成绩总表;非单独考核成绩的实习,其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相应课程的学期总成绩。4、学生在实习期间因故请假所缺席时间超过全部实习时间三分之一(含三分之一)者,不予评定实习成绩。实习期间学生无故缺席以旷课论,并视情节按学院有关规定处理。5、学生实习成绩不及格或无实习成绩,按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条款处理。六、实习工作的总结实习任务完成后,各教研室应对实习计划的实施情况、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作出总结。指导教师应向学院提交书面实习工作总结,作为教学资料备案,并填写《实习总结表》报教务处。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为确保教学质量,完善实训基地实习实训管理制度,体现规范办学、精细管理、提高质量、全面升级的要求,现制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如下:1、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坚持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的人才作为工作目标。2、认真做好实习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实训教案、授课计划、实验报告、实训材料等),了解学生所在专业和所实习工种的内容和要求,准备好学生实习所用设备、刀具、量具等。对实习设备和器材要仔细登记,认真管理,如有损坏,应查明原因,详细纪录,并妥善处理。3、各实习指导教师应认真学习本手册的安全操作规程。实行实训指导老师分区划片管理,相互督促配合。4、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岗。实训期间,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有责任心、事业心,积极工作,努力完成教学目标,不允许睡觉、聊天、看报纸、玩电脑,不允许长时间在办公区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5、提前制定学期实习、实训教学计划,认真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有关的生产工作管理制度,按时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6、实训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实习安全教育,认真组织学习有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认真讲解实训操作规程实习、实训及有关要求,为学生作示范,坚持认真指导,监督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7、握实训标准,上课期间不和学生谈论与教学无关的话题。认真做好学生技能实训的指导和各技术环节的示范,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能。8、及时规范填写《实训记录本》和《教学日志》,机器设备有故障必须如实详细记录在《实训记录本》上,并填写《设备故障报告单》以便设备维护人员维修。9、时刻教育、督促学生正确摆放工、量、夹具,正确引导学生共同维护好工、量、夹具等设备。150 10、每次实习、实训结束前,督促学生及时清点好各自的工、量、夹具及做好实训场地的卫生,实训结束后关灯、关电、关扇、关窗等工作。11、每日下班时应对各种气瓶进行检查,防止漏气,相关人员严格执行气体压力表月检和年检。12、每日下班时必须严格检查和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才可以离开。13、教育学生遵守安全规程,爱护实习器材,坚持清洁制度,保持实习车间整洁,培养学生养成文明安全生产的习惯。14、认真听取其他实习指导教师、工人指导师傅、学生们的意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5、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学校的各项活动,努力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技术和教学水平,以适应不断深化的教学实习的需要。16、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协助相关部门搞好教学指导人员、辅助人员的考勤、考核工作。17、负责学生的实习成绩的考核,并做到公正、准确、及时。18、实训期间不得随意带外来人员进入实习基地,更不得将实习基地的设备、物品带出或转借他人,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请示主管部门或校领导批准。19、如遇异常、紧急情况,应迅速向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妥善及时处理,使损失降低到最小。20、根据学校发展情况,应经常性地对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能够认真的完成学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21、严格按照学校师德考核管理办法要求,认真正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惩,择优评先。22、定期对实训设备进行维护,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实训指导教师安全责任书为明确指导教师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促进我校实习、实训教学的管理,防微杜渐,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特签订本责任书。一、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责任和义务1、指导教师必须遵守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以及《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一切都要为学生的安全负责、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听从指挥,服从学校的安排,严格按照学校安排的培训计划,完成实训实习指导任务。2、严格按照实训基地仪器、设备使用规程的要求操作,每次使用前要检查相关的设备、设施是否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威胁,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3、在进入实训车间前,指导教师必须首先要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安全教育之后再开机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教学有秩序、学生有纪律、设备操作有记录,不得让学生私自操作,尤其是随意开闭配电电源和未经允许随意通电使设备运转。4、及时排查所用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尤其是用电、用火的安全,如发现安全问题应立即中止相应的活动,采取妥善措施并立即报告。5、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时,若发现学生违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应立即让其停止操作,并进行正确的示范。6、负责向学生讲授实训车间的要求和学生实习规范,特别是要注意培养教育学生对实习实训基地应有的责任感,使学生时刻做到爱护实训车间的仪器和物品,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7、下课时,安排学生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及室内的清洁卫生工作,协同管理员检查安全、防火设备,关好门窗、电灯、风扇、水闸等,杜绝各类事故发生。150 二、对发生以下情况的,则视为指导教师失职,学校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经济处罚措施,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1、未履行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如擅自离岗等造成人员伤害发生的。2、未按照实习实训基地安全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3、实训车间在实训实习中存在安全隐患(如:电源裸露、门窗破损等),未能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维修而造成不良后果的。4、公物损坏而未履行器材报损、折旧手续,造成公物流失和未按出借手续私自外借实验器材影响教学的。5、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不知情或未能及时发现并报相关部门造成不良后果的。6、未按照教务部门规定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进行培训指导的。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指导教师双方各执一份。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关于实验教学的规定一、总则为了加强和规范实验教学管理,保证实验教学秩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定。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具有独特作用。本规定所指的实验教学指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和其他课程中的实验环节,不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实验环节。二、实验指导教师1、实验指导教师由实验室的专职专业技术人员,也可由含实验课程的任课教师担任。含实验课程的辅导教师应完成实验的试做,根据工作安排,也可参与试验的指导。实验室的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试验应具有以下条件:(1)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本专业实验室工作两年以上或经过专门培训;(2)了解实验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所指导实验的原理、内容和方法;熟悉并能正确操作、调试所用的仪器设备、并能处理一般故障;(3)初次指导实验的指导教师应事先试做合格,完成学生应完成的全部工作(包括实验报告)。根据工作需要,经学院分管院长同意,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实验室专职专业技术人员也可参与实验指导。2、实验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1)完成实验教学课前备课,包括必要的教案和实验试做;(2)组织或参与所担任实验指导任务的全部准备工作;150 (3)指导实验教学;(4)批改实验报告,进行实验考核和评定实验成绩;(5)按教务处、学院和实验室的要求,填写有关实验教学的表格和材料;(6)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三、实验教学文件和实验教材1、《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是实验指导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也是确定实验教学任务、实验项目和考核的依据。凡是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由实验环节的,必须编制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应跟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由实验室会同教研室组织编制和编订,经学院分管院长批准,报教务处备案后实行。《实验教学大纲》应包括实验项目、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内容、分组人数、所用学时。《实验教学大纲》中的实验项目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设置试验项目既要考虑该实验对实验内容的支持作用以及课程教学对培养和训练学生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要求,也要考虑实验的效率,避免实验内容的雷同和重复。每个实验项目所需的时间恰当,一般保证在课内时间完成实验。实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应与课程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相适应。实验项目应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各实验室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创造条件,在保证必修实验正常开出的同时,与有关教研室共同设计并开出选修实验供学生选做。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更新实验内容,逐步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分组人数的要求是基础课实验应一人一组,专业基础课实验应达到二人一组,专业科实验应达到四人一组。某些实验不能达到上述要求的,以满足实验要求的最低人数为准。非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和修订应由相关课程教研室参与,并与其他课程的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和程序进行,不另行编制《实验教学大纲》。但《实验教学大纲》的所有内容应全部包括在课程教学大纲中。150 2、实验教材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应按学校关于教材选用的原则和程序选用实验教材。选用时注意反映课程内容和体系改革以及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成果。3、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应具备实验指导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使用实验教材的,必要时也应有实验指导书作为补充。实验指导书应符合《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内容必须覆盖《实验教学大纲》中的每一实验项目。实验指导书由实验室会同教研室负责编写,经学院分管院长批准后使用。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实验操作的步骤和要求,实验数据记录整理的要求,以及实验结论和问题(思考题)。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应结合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的实际情况。当实验项目、方法、仪器设备有变动和更新时,实验指导书应及时补充和修订,反映这些变动和更新。学校对实验指导书的发行管理按有关教学讲义的规定执行。四、实验教学任务和组织1、开课学院在安排下学期含实验环节的课程教学任务时,对所含实验教学任务,另行填写《实验教学任务通知书》通知实验室。填写的依据是下学期教学任务、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任务的安排工作程序和要求与其它课程相同。2、实验室根据《实验教学任务通知书》(以及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任务)、学生课程表,以及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统筹安排实验教学进程,确定实验批次,排定各实验项目的各批次实验时间,填写《实验进程安排表》。《实验进程安排表》应不迟于实验开始前三个工作日完成。实验进程的安排应以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验项目和课时数为依据,不得随意变更。凡《实验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实验应全部开出。实验进程的安排应使学生实验按照《实验教学大纲》中的规定人数分组,不得擅自扩大分组人数。150 《实验进程安排表》一式三份,一份留存,一份交学生所在学院并通知学生,一份于每学期第三周前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3、个别实验项目或实验内容因教学改革和仪器设备条件等原因需调整、更新或替换,必须填写《实验项目调整表》,并经实验室主任审定,系主任批准,教务处备案,方可实施。实验项目调整量较多或全面调整,视同《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未按规定程序擅自停止实验/更改或替换实验项目,按教学事故处理。4、实验任务一旦下达如无特殊原因(如供电/供水原因/设备故障一时无法修复等)不得改动。实验指导教师的科研、科技服务和其他事务均应服从实验教学安排。实验安排因故变动,应由实验指导教师填写《实验教学调课表》,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生效。在履行上述手续后,应及时通知有关学生和课程任课教师。五、实验教学实施1、实验教学备课实验教学前,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指导教材进行实验教学教案准备和实验前材料和试剂准备,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熟悉实验原理、仪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熟悉实验教学的组织和过程、实验的要点和难点。指导同一实验的各指导教师应事先集体备课。新开实验和初次指导实验的指导教师必须试做,填写《实验试做情况表》并写出实验报告。2、实验室准备工作实验室应按学期《实验进程安排表》的要求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准备工作包括实验用仪器设备的调试(包括标定),工具器材的检查,试剂和药剂的配制和分装,试样的采样,试件的制备,实验场地的准备等。实验场地的布置应便于实验的进行,并符合安全要求。实验室准备工作还包括新开实验的试做,为初次指导实验的指导教师试做实验提供条件。3、实验教学过程实施(1)实验教学一般在实验室(或准备好的实验场地)进行。150 学生应按规定的分组、批次和时间参加实验。学生进实验室前熟知《实验室学生守则》,预习过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中关于本次实验的目的、操作方法等内容。(2)实验指导教师可在实验开始前通过提问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指导教师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实验的要点、难点作简单讲解,还应对仪器设备使用和安全防护方面的注意事项作详细说明。(3)在指导实验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但不能代替学生完成实验操作也不可离开实验场所。(4)实验中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学生守则》和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中途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场所。(5)实验完成后,学生应将实验原始数据交指导教师签名确认,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学生还应将实验场地清理干净,将使用的仪器设备、工具器材回复原状,或按指导教师的要求整理好。实验指导教师应在实验完成后,及时认真填写《实验运行记录表》,交实验室保存。4、实验报告(1)实验报告要求具有统一的格式,也可使用统一的实验报告纸。学生应在实验后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判断并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回答教材、实验指导书提出的或指导教师布置的问题。实验报告中的原始数据应由实验指导教师签名确认。(2)实验报告应在实验课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或实验室规定的时间交实验室或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报告由实验指导教师全部批阅,并在同一实验最后一批学生的实验报告上交后一周内阅完。在学期结束前,各实验室须将本学期所开实验的实验报告全部收齐整理,作为实验室档案妥善保管。5、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1)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考核办法由课程指导教师严格根据实验课程大纲进行考核或评定,不得随意变更。150 根据大纲要求,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可采取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只采取笔试的方式。若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需实验操作考核时,考核场所应遵照学校的《学生考试纪律和考试违纪、作弊处分规定》文件规定执行。实验操作考核时,除非因仪器设备故障或客观原因实验不能正常进行需要专门人员处理外,监考教师、考场巡视人员、实验室值日人员不得参与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考核监考教师由院(部)安排,同时实验室应安排值日人员。当同时考核的学生较多时,院(部)或教务处应安排巡视人员巡视考场。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的笔试考核,其实施和管理的要求和程序,与学校其他课程考核的有关要求和程序相同。实验考核日程、考场等由院(部)统一安排。(2)非独立设课的实验一般不另行组织考核,实验成绩应根据各次实验的情况综合评定。(3)实验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报告、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能力和水平、实验报告对每项实验分别给出成绩。在课程结束前,实验指导教师要在综合本课程各实验项目成绩的基础上,评定出该课程的实验成绩。非独立设课实验的成绩评定后应尽早移交课程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应按事先规定的比例将实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课程总成绩。独立设课实验的成绩应根据实验大纲的要求,严格评定该课程的总评成绩。(4)实验课程和有实验的课程中实验缺做、实验报告缺交,该课程总评成绩即为实验不及格。无故不按规定的时间和批次参加实验以旷课轮。在接收学校按有关规定对旷课错误进行处理后,由本人提出申请并对旷课的错误有深刻认识,经开课院(部)分管教学院长批准,可以补做实验。如因病或其他客观原因缺做实验者,应提前请假并有相关证明材料,在经班级辅导员审核批准后,可以补做实验。补做实验由实验室及时安排(最迟应在学期结束前完成)。补做实验成绩可以正常实验成绩记载。150 (5)学生实验考核试卷由实验室保存,实验成绩记录应由实验室留底。保存年限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六、实验教学检查1、实验教学质量检查是学校实验教学管理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实验教学检查的根本目的。实验教学检查一般结合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以院(部)自查为主进行。各院(部)应重视实验教学检查,制订有关制度,使教学检查制度化、经常化。实验教学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实验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情况、《实验进程安排表》的执行情况、实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实验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除教务处另有安排外,期初教学检查时,有关院(部)应对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实验进程安排表》的编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时,各有关院(部)应对实验教学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结果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期末教学检查时各有关院(部)应对实验教学手册,点名登记,分组情况、实验成绩的评定、实验报告、实验成绩的归档等教学资料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报院(部),实验指导教师根据检查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时进行补充。2、学校和有关职能部门都应重视实验教学检查。在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下,通过听课、抽测学生的操作能力、广泛听取意见等形式实施和参与实验教学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关院(部)和职能部门应及时答复和解决,并做好文字记载。七、负责本规定自2004年春季学期起施行。如有必要,各院(部)应在本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经教务处同意后,与本规定同时施行。本规定由负责教学院长解释。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大型和精密仪器设备使用制度经多年来建设,我院化学化工和生物实验中心初具规模,陆续购进一些大型和精密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价格较昂贵,操作复杂,所用耗材不易购置,为保证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转,节约成本,提高使用率,更好的为教学、科研以及对外服务,现做如下规定:1.各类大型和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权归实验中心。2.各类大型和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由实验中心统一调配,以确保全院科研、教学和对外服务的需要。3.仪器设备须统一放置在专用房间,指定专人管理维护,不得随意搬移挪动。4.相关人员在教学、科研中若使用大型和精密仪器设备,应登陆化学示范中心网站预约系统,提前预约,由仪器管理员统一安排上机时间。测试时相关药品耗材需自行准备。5.大型和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9:00-16:00。6.大型和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时,只能由仪器管理员操作或持上机证上机操作,其它人员不得擅自开机操作。7.设备管理员须做好设备的使用记录登记及仪器的维护。8.设备管理员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根据需要申报购买相关耗材,并做记录。9.大型和精密仪器设备房间的安全与卫生由管理员全权负责,房间钥匙不得给其他任何人。10.实验中心定期组织仪器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外出进修、上机操作培训及业务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上机证,方可进行实际操作。11.仪器设备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使用,严禁违章操作和超负荷运转。12.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制度,关机后应立即填写使用记录。实验中心主任定期检查使用、保管情况。150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二零零九年三月十九日主题词:精密仪器制度抄报:教务处、设备处。学院综合办公室2009年3月19日印发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关于易制毒药品购买制度易制毒药品是指三氯甲烷、乙醚、丙酮、甲苯、高锰酸钾、硫酸、盐酸、丁酮(甲乙酮),乙酸酐等药品。根据公安局有关规定购买易制毒药品需办理有关批准文件,并填写公安局下发的台帐。公安局将随时检查台帐及有关人员使用易制毒药品的情况。为了确保安全,经研究决定制订如下制度:1、凡是用于科研、研究生教育、毕业论文的所需易制毒药品实验中心可予以统一办理购买。2、凡需购买易制毒药品应提前二十天申报。一般每年的四月和十二月办理两次。3、凡是用于科研、研究生教育、毕业论文的所需易制毒药品的经费需在提交购买申请报告时一同交到实验中心,否则不予办理。4、易制毒药品到货后需到实验中心办理签字领用手续。5、易制毒药品使用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本规定解释权在实验中心。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二零零九年三月十九日教学组织机构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抄报:武保处、设备处。学院综合办公室2009年3月19日印发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制度开放实验室的主要功能作用,是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室资源,为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学生开展项目研究、毕业论文(设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对外服务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为鼓励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以及课外科技活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1.进入开放实验室后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验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活动。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其有监督权利,对违反实验中心(室)规章制度、并拒不接受管理的开放人员,实验中心(室)有权停止其实验项目的实施。2.开放实验题目由各实验中心(室)主管人员负责审查并安排进入实验室的具体时间。开放实验室钥匙由指导老师向实验中心负责人员提出书面申请,由实验中心主管领导签字后,向负责人员借出,在规定时间内归还。3.实验室开放期间,实验室的教学秩序、器材、耗材供应等由指导教师全面负责,并应认真做好实验室开放记录。4.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应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做好实施方案、方法步骤、实验装置安装与调试等各项实验准备工作。5.实验室开放期间,开放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等由指导老师全面负责。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二零零九年三月十九日:教学组织机构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抄报:武保处、设备处。学院综合办公室2009年3月19日印发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实验室药品摆放安全条例一、实验室药品试剂管理存在的问题1.无试剂专库。试剂储藏室与实验准备在同一房间内,致使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过大,药品试剂易变质失效。2.保管环境不良。缺乏良好的通风设备,既影响药品试剂的质量,也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3.无清库制度。某些试剂库存时间过长、库存过多,造成浪费。4.缺乏规范分类知识与措施。药品试剂分类不科学,使用不方便。5.环保意识差。过期药品试剂不经过无害处理就随意丢弃。二、实验室药品试剂科学管理的普遍原则实验室应实施七项管理原则:Ø专人专库专柜原则;Ø分类保管原则;Ø先出先用原则;Ø定期查、报原则;Ø出入库登记原则;Ø危险品“五双管”原则;Ø注意环保原则。1.专人、专库、专柜管理原则设定具有相应专业水平、管理水平和高度责任心的专职管理人员,从事药品试剂的保管工作,管理人员必须熟悉药品试剂的性能、用途、保存期、贮存条件等。设立独立、朝北的房间作为储藏室。挂窗帘,避免阳光直射(室湿过高导致试剂分解失效)。室内安装通风换气设备,不设水池,以保证室内空气干燥。将试剂柜架制成阶梯状,并从上到下依次编序。试剂柜安装有色玻璃。特殊试剂的试剂柜,应选用耐腐蚀或具有屏蔽作用材料做成的各小柜的组合体,各小柜之间密封性要好,有利于特殊试剂的隔离存放。150 1.分类保管的原则合理的系统分类,是良好的规范化管理的必要保证。将所有药品试剂分类依其名称、规格、厂家、批号、包装、储存量以及储存位置一一登记造册、编号,并建立查找方式。药品柜贴上本柜贮存的药品目录,方便取用。(1)药品试剂一般分类、存放方法,见下表:药品试剂的分类、存放分类存放、排序方法有机物盐及氧化物:钠盐、钾盐、钙盐…一般按元素周期表排序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酸类:硫酸、盐酸、硝酸…无机物烃类、醇类、酚类、醛类、酮类…按功能团分类排序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每一类的品种少则依序合放络合滴定指示剂、荧光指示剂、染料…有机试剂按测定对象或功能团分类生物染色素按赤、橙、黄、绿、青、蓝、紫顺序摆放液体试剂和固体试剂应分柜存放;强酸与强碱、氨水分开存放;过氧化氢及过氧化物应存放在阴凉的地方;液体试剂多是具有强氧化性或强腐蚀性、易燃的危险品,应严格按照危险品储存与管理规定执行。常见危险品分类及保存条件要求分类常见品种保存条件要求易燃易爆品苯、乙醚、氯酸钾、远离热源、氧化剂及氧化性酸类,苦味酸、乙酸丙酯、室温不得超过28度,将试剂柜硝化甘油、丙酮…铺上干燥黄沙。氰化钾、三氧化二砷、毒品砷酸钠、氯化高汞、严格遵守《五双管理制度》尼古丁…强腐蚀剂硝酸、硫酸、盐酸、氢贮存容器按不同腐蚀性合理选用;硝酸、硫酸、盐酸、氢存入用耐腐蚀材料制成的试剂柜氧化钠、二乙醇胺酚、中;遇水易分解的腐蚀品包装必五氧化二磷…须严密,并存储在干燥的储藏室内酸类应与氰化物、遇水燃烧品、氧化剂等远离。150 放射性物品夜光粉、铈钠复盐、发储藏室应平坦;存入用具有屏蔽作光剂、医用同位素p-32、用材料制成的试剂柜中;远离其它硝酸钍…危险品;包装不得破损、不得有放射性污染;存过放射性物品的地方,应在专业人员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彻底的清洁,否则不得存放其它物品。3.先出先用原则根据出厂日期和保质期,先出厂的或保质期快到的药品试剂应先用,以免过期失效,造成浪费。4.定期查、报原则查看储藏室内药品试剂保存环境的条件是否合格,如有变化,立刻采取措施;查看药品试剂的瓶签,如被腐蚀,应立即重新补写,写明试剂名称、规格、分子式、分子量等,不可只写名称;查包装,如有破损,立即采取弥补措施;查试剂质量,如有失效,应立刻清理出柜;查库存量,决定采购与否。5.出入库登记原则设立药品试剂入账本和出账本,做好领用登记。6.危险品“五双管”原则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本帐;双锁。7.注意环保原则管理人员应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以及相应的环保知识,对失效、变质的药品试剂应集中存放,小心保管,尽快由专业人员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无害处理,切不可将未经处理的药品试剂,随意丢入垃圾箱或冲入下水道,避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或意外事故的发生。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生物实验中心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旨在确保学生有更多的实验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科研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现将相关规定制订如下:(一)、实验室开放的原则  1.全面开放原则。实验室原则上都要对学生开放,并逐步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率和开放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势、提高使用效率。  2.注重实效原则。实验室开放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强化社会服务,提高实验室开放的效益。  3.因材施教原则。实验室开放要结合实验室自身的条件,针对学生特点和需求,确定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开放工作宽松而有序地进行。(二)、实验室开放的组织实施  1.实验室开放实行系、生物系实验中心两级管理,在主管主任的统一领导下,由教研室协调组织,生物系实验中心直接组织本系实验室开放工作,各实验室负责具体开放工作的实施。  2.教学实验室和公用实验室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大面向学生和社会开放的力度。(三)、实验室开放的保障机制  1.实验室150 要重视实验室开放工作,把实验室开放工作纳入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提供保障。  2.各实验室要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改革,开发更多实验项目,开设选做实验,设计安排科技制作实验,布置一些小实验作业,供学生开放实验之用,激发学生实验热情。  3.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办法来激励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早期参加科学研究。  4.加快实验室队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改革实验室人员聘用管理模式。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岗位,实施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和弹性工作时间制度,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5.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经费投入与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成效相结合。学校优先支持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对未实行开放或开放效果不好的实验室将从严控制新的投入。二、生物实验中心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一)、管理制度根据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理念,中心建立健全一系列有效的人性化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经费管理、设备管理、教学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以及安全卫生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聘任和年终述职、评优等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平时成绩登记、实验考核方法、实验教学人员信息表、学生实验实验报告等;仪器管理包括固定资产、低值耐用品及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此外还有实验室工作日志、开放实验记录、安全与卫生记录、仪器使用记录等。是实验教学正常、有序、高效率运行的有力制度保障。(二)、质量保证体系由“中心”主任、副主任以及教学督导组成员通过听课、检查学生实验报告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监督教师实验教学情况,通过制定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严格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完善实验教学中心的质量保证体系。1、实验教学队伍保障体系。选聘工作责任心强,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热爱实验教学,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通过集体备课,传帮带等来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150 2、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每学期通过教师教学小结、学生评教和师生座谈和教学检查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并及时向师生反馈和沟通有关问题,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3、实验教学改革评价体系。“中心”专门制订了实验教学改革条例及其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同时,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实验教学研讨会,总结实验教学改革经验,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实验教学的各项改革。4、实验教学过程保障体系。由学院教学委员会讨论和修订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院教学督导组和院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实验教学具体情况,并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信息,指导教师进一步搞好实验教学和教学改革。5、仪器设备安全操作及维护保障体系。学生利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结合网上仪器设备的操作视频,熟悉和掌握相关仪器的性能、用途和实际操作过程,经实验教师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同时,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及相关实验教师定期检查仪器设备,及时加以保养和维护,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三)、运行经费保障学生实验每年实验耗材经费均由学校逐年拨给,创新性实验由创新基金提供经费,教师科研测试由教师科研经费开支。1、校财务处每年按实验课人时数拨发实验教学运行经费,用于实验药品和耗材购置以及仪器维护维修,每年拨款平均约15万元。2、学校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对创新性实验项目给予适当资助,年资助经费约1万元。3、中心实验教学所需仪器主要由国家财政部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等购置。4、教学科研兼用仪器设备由科研经费和相关专项经费购置。校、院两级主管部门对实验中心的经费投入稳定、充足,具备了基础设施良好的实验大楼,为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各相关系从教学任务中提取实验任务并填写《实验教学任务通知书》。系部将审核过的《实验进程安排表》于第三周前报实践科实验室将实验室基本情况录入到《实验管理系统》中,并上报实践科。实验室将任务进行分配并填写《实验进程安排表》新开实验及初次指导实验教师做好试讲或试做工作,原始资料实验室保管实验室具体执行评定实验成绩独立设课的成绩报系部非独立设课的报任课教师汇总课程成绩系部将报告及成绩存档期中检查系室自查查实践科抽查实践科将汇总各相关系报数据报省教育厅。需外单位安排实验的,将《实验教学任务通知书》交实践科转发至有关系部(实验室)。由本单位安排实验的,则将《实验教学任务通知书》通知本单位实验室。报教务科指导教师填写《实验运行记录》指导教师批阅《实验报告》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实验教学的有关规定一、实验报告袋封面填写内容:1、学年学期2、专业班级3、课程名称4、任课教师二、实验报告批改1、应用红笔批改,对的用√,错的有标记×,数据记录不完整或不规范的应有所标记和评语。实验报告成绩酌情打分。2、实验报告可按百分制也可按五级制给成绩,每份报告批改必须有任课教师签名及批改日期。三、资料袋的包括内容1.实验进程安排表(可另附实验分组情况表)。2.实验运行记录表。各项应填写完整,任课教师和实验室主任应签字。3.教学手册:包括教学摘记、点名册、平时成绩及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不能一次性给出,必须有具体来源,如每次报告成绩,预习成绩,操作成绩,可采用百分制也可采用五级制;4.成绩登记表5.独立设课的总评成绩必须为五级制,按照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给出总评成绩,不及格的应用红色圈出。6.教学小结表(独立设课)7.评分标准(独立设课)8.综合实验认定表9.新教师试做实验相关材料10.新开实验试做相关材料11.教学大纲150 12.独立设课且安排考试的课程:试卷审批表、样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注:1)由于任务书原件人员安排可能集中,所以暂不放入,但要妥善保存。2)保存好教材。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装订成册后单独装袋五、成绩录入:1、根据实验大纲要求登录成绩,缺课学生总评成绩应该填写“缺课”2、重修学生的成绩,独立设课实验总评成绩不能为空,没有做实验也不交实验报告的总评成绩记为“旷考”。3、打印成绩单,正常班级和重修(包括组班重修和自学重修)都要打印成绩单,打印三份,交教务办二份,资料袋内装一份。150 江苏省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管理章程第一章总则为推进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工程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形成校企共生发展格局,本着双向开放、自愿共享和互惠双赢的原则,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业)与苏州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合作建设“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下简称中心),特制订本管理章程。第一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本“中心”建设符合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以突出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为生产、建设、管理、科研、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力求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第二条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制定等方面,以本“中心”为纽带,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三条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必要的实训条件,充实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知识、智力与技术支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使得校企在合作中实现双赢。第二章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第四条企业利用学校的知识优势、技术优势与师资优势,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吸收、消化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并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与性价比,加快产品开发速度,降低生产成本。第五条企业为学校学生的实践教学创造条件,在师资、教室、电脑、教学设备等方面提供支持,对实习期间的学生在生活上给与方便。第六条150 企业在招聘相关毕业生时,学校给予优先推荐;学校为企业人员进修、培训创造条件,提供便利。第三章“中心”的组织管理第七条成立“中心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成员由与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科技大学选派人员组成。“管理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3年。第八条本“中心”的管理、实践教学、科研项目的实施以企业为主,学术研究和教学组织的实施以学校为主。第九条“管理委员会”管理机构,设中心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下设中心办公室,办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分别由学校和企业职能部门人员兼任。第十条办公室负责本“中心”的日常工作和甲乙双方的联络工作;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保管;负责教学相关的联系与沟通。第十一条管理委员会每年举行2-3次全体会议,不定期举行主任办公会。对1年以上不履行合作委员会章程规定职责、无故不参加委员会工作的委员,经主任提议,参加全体会议的委员三分之二以上人数同意,终止其委员资格。第十二条管理委员会应检查、督促本“中心”认真履行义务,审议、决定新增补的委员,选举副主任。第十三条甲乙双方在可供开放的实验室、实验设备、检测设备的使用方面,相互提供优先优惠的服务与合作。第四章附则第十四条甲乙双方将鼓励或奖励各自在产学研合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学校对获得奖励的企业教师,在评奖评优、晋职提级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第十五条章程的修改,需经主任办公会议提出修改意见,经管理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人数同意,方可执行。第十六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管理委员会”。150 江苏省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安全及环保管理规定(试行)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是教学、科研活动场所,实验室中危险与不安全因素较多,条件与环境复杂,学生初学初练,容易发生意外。所以保证实验室安全是开展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为了切实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做好以防盗、防火、防爆、防毒、防灾害事故为中心的安全预防工作,以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中心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现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的精神,结合中心的实际情况,作如下规定:一、必须切实抓好安全教育,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实验室中心主任负责实践教育中心安全,各分实验室要指定一名安全员,协助中心主任负责本室的安全工作,并对本室的日常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做好安全记录,把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要把实验室的安全列入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安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办法。二、师生员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增强安全责任心和自觉性以及自我防护能力。要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精心操作,不违章作业。操作中要做到严、细、稳、准、轻拿轻放,做到不损伤仪器设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发现他人的各种违章行为及时制止,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三、实践教育中心人员要严格执行实验室规则,对振动、噪声、高温、高压、高速转动的设备,以及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各实验室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四、实验室对高压气体钢瓶必须分类保管,直立固定。氢、氧及可燃性气体钢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10米。150 五、实践教育中心对易燃、易爆、强腐蚀性、剧毒等物品,要分类妥善保管。严格执行《化学危险物品暂行管理办法》,按章领用、存放、退库。对剧毒药品,全校设校危险品仓库保管,各实验室随用随领,余量退库,不得擅自处理。六、实践教育中心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经常检查仪器设备、设施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七、学生实验必须在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操作规程进行。危险性的实验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并要有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的监护,否则不得进行实验。八、每次实验结束和下班前,都要切断电源、气源、水源等,熄灭火种、关锁好门窗等。九、严禁乱拉乱接电源和超负荷用电,经常检修、维护线路以及通风、防火设备等,实验用电炉要指定专人管理,不得作生活用。十、随着实践教育中心信息类设备的增加,各实验室要切实保护好信息类设备中的信息安全,防止泄密,加强实验室(包括技术、专利等)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十一、因违章操作,玩忽职守、忽视安全而造成的失火、被盗,发生人身重大损伤或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损坏等事故,要保护好现场,立即向系、校报告。对隐瞒事故,知情不报或缩小、扩大事故真相者,一经查实,将予以严肃处理。十二、加强对有毒害的物品的管理,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收集处理上述物品,不得随意倾倒。对实验室有放射性的相关物品应严格使用规程,实验结束后,应认真确认放射性物品的放置妥当。150 江苏省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和科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规范我校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开放性实验室是指具有中心正式建制,在完成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能够面向学生开放使用的实验室。第三条中心各教学单位要重视实验室的开放工作,把实验室开放工作纳入教学改革。各实验室应本着实验教学改革的精神,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或创造必要的条件,积极开展实验室开放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开放。第二章实验室开放的原则第四条各实验室都要充分挖掘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潜力,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实现开放。第五条实验室开放要注重实效。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选做基本训练的实验,也可选做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开放项目可以是教学计划要求的课内实验,也可以是课外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第六条实验室开放要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训练其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重在培养其工程意识和科研能力。第七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主要采取教师提供实验项目让学生选择内容和时间进行开放的方式;专业课教学实验室主要采取吸收优秀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或支持学生完成自立科研课题、与学科竞赛相关实验(实践)训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等方式进行开放。第三章实验室开放的形式第八条开发性实验室要保障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的开放。(一)时间开放可以分为:150 1.全面开放;2.定时开放;3.预约开放;4.其他。(二)内容开放可以分为:1.学生选择指定实验内容的实验;2.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等学生自立题目、自行设计的实验;3.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4.学生参加有关学科竞赛的实验(实践)训练;5.学生参加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第四章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第九条各实验室负责组织开展实验室的开放工作,各实验室负责开放工作的具体实施。第十条每学期第3周前,各实验室认真编制并发布开放实验指南,含实验项目名称、可以提供的仪器设备清单、开放时间和开放范围,供学生选择。第十一条每学期第3周前,中心公布开放性实验项目申请办法。第十二条 每学期第4周前,各实验室组织学生选择中心提供的项目,或自立项目,填写《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学生参加开放性实验项目申请表》(附件1)、《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学生自立开放性实验项目申请表》(附件2)。申请项目为本实验室的,由本实验室汇总、审核;跨实验室的申请项目,由中心转交项目承担实验室审核。各实验室于5周前将通过审核的项目进行汇总,报中心审批。第十三条学生进入实验室,应向实验室登记、备案。各实验室根据学生人数多少和实验内容做好工作,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在实验项目完成后,应提交实验报告或论文等,实验室应及时总结,并做好成果收集和论文推荐发表工作,每学期结束前一周各实验室将本学期内开展开放实验的情况,写出书面总结,报实验室和中心备案。150 第十四条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的成绩,根据实验的最终成果(实物、论文或总结报告等)和指导教师的评价作为评定依据。第十五条中心设立开放实验专项经费,用于开放实验的耗材和指导教师津贴。第五章评价与考核第十六条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建设标准与评价考核法,定期对开放性实验室进行检查、考核。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中心负责解释。150 附件2:江苏省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学生自立开放性实验项目申请表实验室实验室实验项目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实验项目类别基本训练性()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内容、创新点:需提供仪器设备等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场地实验材料开放时间第()周,星期(),从(:)到(:)工作量()学时指导教师()人;实验准备()人材料消耗元/人·时实验室负责人意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实验室负责人意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中心意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150 附件1:江苏省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学生参加开放性实验项目申请表申请人姓名所属实验室专业年级学号实验室名称共同参与人数申请参与实验项目名称申请人时数指导教师意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实验室负责人意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中心意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150 苏州科技大学新材料实践教育中心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细则第一条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正确和合理地使用压力容器,是提高压力容器安全可靠性,保证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为了实现压力容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地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国务院颁布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件》,原劳动部颁发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等一系列法规,对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内容和严格的要求。为了安全使用,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对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管理工作做以下规定:1、使用压力容器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负责,并根据设备的数量和对安全性能的要求,负责学生对压力容器使用的培训。2、各实验室必须贯彻压力容器的有关的法规,编制本实验室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3、各实验室使用必须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每年应将压力容器数量、变动和使用情况的统计报表报送实验中心。4、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做好压力容器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的检查,做好压力容器检验、管理改造和报废等技术审查工作,压力容器受压部件的重大修理、改造方案应报上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查批准。5、发生压力容器爆炸及重大事故,应迅速报告上级安全监察机构和实验中心,并立即组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填写《压力容器事故报告书》,保送当地安全监察部门和主管部门。第二条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压力容器安全适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有效地执行和落实,是确保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的基本条件,为此,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150 1、容器管理责任制容器使用实验室除由主要技术负责人对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负责外,还应根据实验室所使用容器的具体情况,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容器的专职管理人员应在技术总负责人的领导下认真履行下列的职责:(1)具体负责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压力容器的管理规范和安全技术规定。(2)参加新进容器的验收和试运行工作。(3)编制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4)负责压力容器的登记、建档及技术资料的管理和统计上报工作。(5)监督检查压力容器的操作、维修和检验情况。(6)负责组织对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及仪器使用证的发放工作。2、容器操作责任制每台压力容器都应有专职的操作人员,压力容器专职操作人员应具有保证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并经过技术考试合格。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履行以下指责:(1)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正确操作使用压力容器。(2)认真填写操作记录。(3)做好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工作,使压力容器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4)经常对压力容器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操作条件不正常时及时向上级报告。(5)对任何有害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违章指挥,应拒绝执行。(6)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能。3、容器安全操作规程为了保证压力容器的正确使用,防止盲目操作而发生事故,教师在指导学生使用时,要先按实验要求和容器的技术性能制订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的内容:(1)容器的操作工艺控制指标,包括最高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压力及温度波动幅度的控制值等;(2)压力容器的岗位操作法,开、停机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3)容器运行中日常检查的部位和内容要求;(4)容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的判断和处理方法以及防范措施;(5)容器的防腐措施和停用时的维护保养方法。150 第三条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一般要求压力容器的安全与容器使用关系极大。使用压力容器的各实验室除应设专人负责管理人员对容器进行安全技术管理,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外,还应对容器的操作人员提出具体要求,并在容器运行过程中,从使用条件、环境条件和维修条件等方面采取控制措施,以保证容器的安全运行。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取得该仪器使用合格证后,方可使用压力容器。2、压力容器管理人员要熟悉有关容器的结构、类别、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性能,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掌握处理一般事故的方法,认真填写仪器使用记录。3、压力容器要平稳操作。容器开始加压时,速度不宜过快,要防止压力的突然上升。高温容器或工作温度低于O℃的容器,加热或冷却都应缓慢进行,尽量避免操作中压力的频繁和大幅度波动,避免运行中容器温度的突然变化。4、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工作状况。液化气体严禁超量装载,并防止意外受热。随时检查安全附件的运行情况,保证其灵敏可靠。5、严禁带压拆卸压紧螺栓。6、坚持容器运行期间的巡回检查,及时发现操作中或设备上出现的不正常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消除。检查内容应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及安全装置等方面。7、正确处理紧急情况。第四条本细则如有与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相抵触,按上级主管部门执行。150 苏州科技大学新材料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为了更好地进行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管理,使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为密切,与经济建设实际结合得更为紧密,以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新材料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第一条参加联席会议的人员联席会议由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管理委员会组成,由委员会主任或受委托的副主任召集主持。第二条联席会议的时间召开联席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具体会议时间由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通知。第三条联席会议的议题联席会议的议题由委员会主任根据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管理的执行情况确定。第四条联席会议的纪律1、召开会议时,参会人员应准时参加,如有特殊情况,应事先向秘书处请假。2、与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联席会议作出的决定,如果在执行中发现新的情况,可以提请复议。3、联席会议作出的决定,视决定内容在适当的范围内予以通报。4、联席会议由秘书处派专人负责记录,并将记录存档。5、联席会议的内容,凡属保密的,与会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会议以外人员泄露。150 江苏省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考核与成绩评定规定(试行)一、实验教学包括单独设立的实验课程和课程内设置的实验两种基本形式,以下简称“实验课程”和“课程实验”。二、实验课程和课程实验规定的实验项目(学时数),学生应在安排的时间内全部完成,凡缺做三分之一实验项目者,不得参加本课程考核。三、实验课程的考查、考核办法:1、实验课程为考查课,考查办法由各系(教研室)会同实验室(中心)研究制定。2、实验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应以实验操作部分为主。3、课程成绩评定由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确定,应以平时成绩为主。4、实验课程成绩及格者取得相应学分,不及格者必须重修。四、课程实验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课程实验成绩应纳入课程考核总成绩。1、课程实验不采用单独考核形式,其成绩由各个实验项目的成绩综合而定。2、课程实验,如单独进行实验考核的,考核成绩应按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计入该课程的总成绩中;未单独安排考核的,则该课程考试试卷中实验内容的试题比例应与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相当,并将学生实验情况按一定比例计入平时成绩中。五、各实验项目的评分主要依据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并结合其实验态度和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评定。六、实验报告由实验指导教师认真批改、签名、评分登记,并提交给任课教师。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关于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若干意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历经多年的前期工作,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构建了由规范的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和课程质量评估等项目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开展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从而促进我院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特提出以下意见:一、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和组织机构1、院党政一把手是院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院长直接主持教学质量监控工作。2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质量监控工作的指导,负责课堂教学质量的咨询、评估和督导。3、院教务办公室承担着教学质量的综合管理工作,要在院领导下落实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措施。4.教研室主任负责本教研室的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和质量监控工作。二、完善教学督导监控院决定成立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由教学院长主持,教务办公室具体协调。教学委员会采取协调、协商、听课、会议、谈话、调查等民主工作方式完成以下职能:1、为院重大教学政策的出台提供咨询和建议;2、对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3、交流、研讨学校教学工作状况,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信息和建议;150 3、通过大量听课,掌握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课程(包括实验课)的一线教学情况;对于教学效果较差的中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课,密切与青年教师的关系,帮助其站稳讲台;5、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试卷质量进行抽查评价;参加院级优秀毕业论文答辩;对院教学工作状况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6、督导参与期中教学检查活动,参与审阅培养计划等项工作。三、完善学生评教制度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现是教学监控过程中的主要观测点。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主体和创造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潜力、活力,使其树立全面质量意识,自觉、主动地把质量与生存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全院上下齐抓共管,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推动力量。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院将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制度。1、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时组织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各课程、各任课教师的全面教学情况,对学生反映强烈的课程、任课教师,由院、教研室组织听课、会诊,及时整改。2、每学期末安排学生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网上评教,对任课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全面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教师所在教研室和教师本人,转达评议情况。四、坚持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听课制度,既有利于院领导深入基层、深入课堂了解教学状况,又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营造一个全院领导都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的氛围。为此,根据《苏州科技学院听课制度》将听课要求修订如下:1、院总支书记、院长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教研室正副主任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10课时,每月不少于2课时;2、有关听课情况于第二学期予以公布,并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指标。3.学期末请有关领导将听课记录表交教务秘书。150 五、开展同行听课为促进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院决定开展同行听课工作,具体规定如下:1、由多位教师主讲的同一门基础课,教师之间须相互听课。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6课时;2、承担同一专业相近课程的教师相互听课。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4节课。听课教师须填写《同行评议表》,交院综合办公室。六、继续开展院本科教学评价工作根据学校教务处对我院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我院提出具体整改方案。通过评价工作,我们发现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教研室明确了本单位的教学工作与工作标准,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实效性。我院计划下一步继续简化、完善院评价指标体系,将教研室评价列为常规检查工作。七、建立、健全规范的教学检查制度教学工作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各项教学活动必须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方案有序地进行;规范的教学检查制度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学院成立由教研室主任和资深老师组成的督查组,具体工作由教学院长主持,教务办公室具体协调。教学常规检查由每学期开学初教学准备工作检查、学期中教学期中检查、学期末考试检查、日常教学纪律检查、毕业设计环节检查等组成。对在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了监督、警示作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决定我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督查组主要任务是:(l)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观察、评价学院教学改革的效果,与院党总支书记一起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分析性意见和对策;150 (2)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建立领导听课制度,通过配合学校教务处的课堂教学评估将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化;(3)教师队伍质量监控。对引入的教师进行严格的考核,审定教师上岗资格,做好新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工作,考核年轻教师是否过了教学关。(4)教学专项检查及评估检查:配合学校的教学检查工作,督查组先进行一轮教学资料的检查,以保证教学资料的规范与完整。八、根据教学评估的结果实施奖惩(1)每学期进行教学奖评定工作,根据考核与评估的结果对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2)开展重点课程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对承担重点课程讲授的教师给予支持;(3)开展旨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基本功比赛和评奖活动(具体规则另定);(4)对在评估中发现的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低劣,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除批评帮助以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中一些属于违纪的人要给予必要的经济惩罚和纪律处分,直至取消其在本系从事教学工作的资格。(5)根据学院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定期对各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并根据检查和评估的结果实施奖惩。九、其他1、本规定由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负责解释。2、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150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学督查组工作职责化生材料学院教学督查组负责对本单位教学各环节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督查组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总结应及时报送教务办公室存查。有关工作职责如下:1、按照学院有关教学文件和要求检查课堂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训、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考核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质量情况。2、组织和参与化生材料学院有关教学质量管理活动。3、组织化生材料学院范围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工作,督查组对教师进行考核性听课时原则上每次至少安排2人,同时进行学生测评,听课后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评价的书面记录交化生材料学院教务秘书存档。4、组织化生材料学院教风、学风和师资状况调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5、督查组在管理上接受化生材料学院领导,在业务上接受学院教务办等职能部门的指导。6、听取和征集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向学院反映。本单位的问题化生材料学院领导负责解决,涉及多部门的问题由教务办等职能部门向领导汇报后协调解决。7、完成化生材料学院和职能部门安排的其它工作。150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