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5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创伤性脊髓损伤探究进展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创伤性脊髓损伤探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1-0025-021977年美国Engel教授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疾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等各种因素相关,因而防治疾病也要从人们的生活环境、行为、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努力。这一观点已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特别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不断增长,一旦发生脊髓损伤,轻则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重则截瘫、四肢瘫,甚至死亡,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负担,而传统的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对于此类疾病的防治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将结合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对创伤性脊髓损伤的防治作一综述。1、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死亡率5 对于全国性的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死亡率,暂时未见相关报道。以下是我国局部地区及世界其他地区对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统计数据。2002年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为每年60/百万。1986-1990年台湾地区花莲县的脊髓损伤年发病率每年56.1/百万,1990年日本的脊髓损伤发病率为每年39.4/百万。芬兰1976-2005年调查1647份住院病厉,平均发病率为每年13.8/百万。加拿大1997年1月-2001年6月15-64岁的成年人发病率每年42.4/百万,6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每年51.4/百万,住院患者死亡率8%。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1981-1998年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死亡率是每年27.4/百万。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国内调查的发病率要高于发达国家水平。2、创伤性脊髓损伤的预防和院前急救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病因主要包括高处坠落、交通事故、重物砸伤、运动损伤等,其中老年人发生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原因以坠落伤为主。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构成了疾病的病因,而病因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因此创伤性脊髓损伤的预防应该兼顾生物预防、心理预防和社会预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特别注意平时站、坐、卧的姿势,保护脊柱。同时提倡科学运动,合理锻炼,避免运动损伤;(2)自我增强安全生产意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时刻防范交通意外的发生;(3)加大宣传力度,走进社区,走进厂矿企业,宣传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完善劳动保护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提倡尊老爱老,多照顾老年人,加强相关的防护措施。5 如果已经遭受脊柱、脊髓创伤,那么现场急救方法也非常重要。因为25%的脊髓损伤是发生在创伤后的。遗憾的是,在我国,约3/4的患者得不到正确的处理。正确的处理包括检查患者,稳定脊柱,通畅气道,维持稳定的动脉血压(90mmHg以上)、血糖,激素冲击治疗等。其中,维持脊柱的稳定是广大群众都应掌握的技巧。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或用搂抱的搬运方法十分危险,因这些方法会增加脊柱的弯曲,加重脊髓的损伤。正确的方法是采用担架,木板甚至门板运送。先使患者双下肢伸直,木板放在伤员一侧,3人用手将伤员平托至门板上;或二三人采用滚动法,使患者保持平直状态,成一整体滚动到木板上。至于检查患者,通畅气道,维持稳定的动脉血压、血糖,激素冲击治疗等,需要首诊医务工作者执行。我国的急救网络及急救配套协作医院还不太完善,急救中心大多集中于地级市以上,而县、乡、村基本没有。遇到较严重的脊髓损伤患者时,往往向上级医院转运,忽略了必要的治疗,尤其是激素冲击治疗。一般认为,伤后8h以内应用激素冲击治疗对于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有重要作用。所以说,院前急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通过合作医疗、全民普及等手段提高救治意识和水平,使脊柱脊髓损伤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3、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治疗5 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住院治疗一般包括手术治疗时期和康复治疗时期,总计约3个多月。具体治疗方法各异,疗效也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损伤节段、损伤时间的长短、治疗的配合程度而定。瘫痪不仅仅是单纯的躯体疾病,它涉及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只有运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制定全面的康复计划,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3.1 生物治疗:出院后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主要包括神经功能康复训练、瘫痪后日常生活技能的锻炼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要特别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如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剧烈疼痛、肌肉僵直等,因为并发症的存在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预防的方法包括加强营养,睡气垫床,按时翻身,主动咳痰,膀胱功能锻炼等,最好是在早期由特定团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预防处理计划,进行综合处理。5 3.2 心理治疗:健全人由于外伤原因突然变成残疾人,对其形成的心理打击不亚于身体打击,不可避免要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如抑郁症。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患者面临的就是这样的状况。心理治疗对这类患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主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对促进患者康复,重返家庭,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患者的家人和朋友要做好长期照顾患者的思想准备,主动担负起照顾患者的责任;多点耐性,体谅患者的痛苦;多教育患者,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坚定康复的决心;患者如果出现了心理波动,要主动开导,防患于未然,必要时可求助于心理医生。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治疗,促进患者心理健康,为身体的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3.3 社会支持: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患不能整日待在家里,始终是要回归社会的。因此,脊髓损伤患者非常需要来自于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已社会保障体系先进的西方国家提供了先进的经验。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就是要求社会完善基础的无障碍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人人接纳,人人帮助这些脊髓损伤者。现在,国内已建立了很多残疾人“康复站”,有很多人成为了志愿者,全社会形成了爱残助残的良好氛围,以便使患者尽可能地在最短时间内重返社会,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继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综上所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贯穿于创伤性脊髓损伤防治的始终,不仅医务工作者应重视,更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运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做好创伤性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康复工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