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5页

让科学探究真正走进生物课堂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让科学探究真正走进生物课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开展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自己亲身参与发现和研究的过程,获得发现和研究的成果,体验发现和研究的成就感和快乐,并在此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还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技能,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在现代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在现代主体教育理论与终身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产生了探究教学模式。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如何让科学探究真正走进生物课堂,笔者认为,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一、选择恰当课题,激发学生热情教育心理学认为: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也是问题解决的动力,而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因此,要开展探究教学活动,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探究问题。5 探究问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课题太难,学生不可能解决,探究总是得不到结果,学生的信心倍受打击,学生会失去探究的热情。反之,探究课题过于简单,学生会懒于探究,随便应付,探究活动就形同虚设,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反而让学生学会了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性。因此,探究问题的难度要适当,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做出假设,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就有许多很好的课题,如“探究酶的活性的影响因素”这一课题,难易适中,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可以提出许多种的探究方法,但真正实践时,底物的选择,自变量的控制,因变量的检测等,会出现许多在理论学习中没有想到的问题,而且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只有真正开展了探究活动,在实践中,学生的思维才会真正被调动起来,这样的课题,才是我们要选择的。二、提出合理假设,拓宽学生思路提出假设就是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案提出假定和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案常常是先以假设的方式出现,经过验证逐步完善的。假设是人们推测、假定和设想问题的结论与问题解决的原则、途径、方法。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5 课题选定了,接下来的问题是,针对这个课题,可以有哪些假设,因为根据不同的假设,实验变量不同,实验方案也就不同,所以假设的提出,是探究活动的重要步骤,而能够提出合理的假设,是科学能力的重要表现。预见能力是一个人智慧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研究的事物信息还不充分,往往要靠猜想解决问题或寻找深入研究的途径。所以,要鼓励学生大胆做出多种假设,合理预期。例如,“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那么底物的选择,用淀粉还是过氧化氢,有的学生认为,两种材料都行,有的认为不能用过氧化氢做底物,温度会产生影响,如果用淀粉做底物分解,因变量的检测,用碘液检验淀粉还是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又如,“探究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也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用过氧化氢不好操作,用淀粉的好,有的提出酸性环境中淀粉易分解,等于增加了变量,有的认为可以忽略。检验因变量时,用碘液检验好还是斐林试剂好呢,有的认为斐林试剂有NaoH,会增加实验变量,所以用碘液好;有的学生认为碱性条件下碘液会反应成碘酸钠,因此不能使淀粉显色,无法检测因变量,应该说上述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我们不要直接给学生结论5 ,而是应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大胆假设,写出各自的实验原理,根据自己的假设提出合理的预期,然后自己亲自动手探究,检验自己的假设,得出真正的结论。这一课题的可探讨内容繁多,相信许多老师讨论过,因篇幅有限,在此不再累述。三、合理划分小组,有效开展合作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科学研究合作的事例不胜枚举。细胞学说的发现、酶的发现以及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分子生物学的里程碑。这一伟大的奇迹主要是由两位并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完成的,一位是年仅25岁的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另一位是长他十二岁的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他们的成功体现了合作的力量,诺贝尔奖的崇高荣誉就是对合作精神的最高褒奖。现代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共同研究的成果,科学合作已成为科学发展的趋势。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探究教学活动过程中,绝不可忽视学生的分工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责任明确、任务驱动。也就是说不同小组之间组员程度要差不多,这样小组间才有竞争的可能。小组内要有各个程度的成员,这样能力强的可以带动能力较弱的,程度低些的也能跟着程度好的同学学习,不同程度的思想可以碰撞和交流,同学之间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而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又通过帮助别人而得到了心理满足,同时,也发现自己思维的漏洞和盲区。5 开展探究活动时,还要做到每个小组的目标要明确,每个组员的责任要到位,要做到每个人都有任务,一定要全员参与。此外,每个小组成员4-6人是比较合理,人太少,有时实验不好完成,而且思想过于单一。人太多,想法太多,组内难以统一,不好开展实验,也会造成有人闲着没事干。四、充分表达交流,开展思维对话我们在教学中,非常强调互动,但是我们常常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思维对话,但这种对话,未必是完全平等的,毕竟,教师的思维的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对于他们成绩的提高的效果,却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事实上,因为他们的思维是平等的,更容易产生碰撞,而在这碰撞中,可能就有绚丽的火花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十分重视知识目标,而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往往被忽略。事实上,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的同学知道要合作,但不知如何合作,合作不仅仅是动手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思维上的交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