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50 KB
- 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必修3第五章第1节(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1.[基础题]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将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答案:B解析:分解者的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在南极,分解者很少,所以必须把有机废物带离南极。2.[基础题]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受影响最大的是( )A.生产者B.分解者C.初级消费者D.次级消费者答案:D解析:在一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环环相扣,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巨大变化,紧接其后的营养级的生物马上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其他营养级也会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同紧接其后的营养级相比,影响要小些,而且一般要慢一些。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能进行①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分解者不能进行①过程D.分解者可以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答案:B解析:图中①为光合作用,②是有氧呼吸,③是无氧呼吸。只要是活的生物体,无论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分解者都存在细胞呼吸。能利用CO2制造有机物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4.[中学试题联盟供稿]如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答案:A解析:原核生物中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蓝藻等)、消费者(如根瘤菌)和分解者(如腐生菌)。5.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够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另一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内除生产者以外的其他全部生物的生命活动。6.[2013·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下面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1中的甲和己各代表一个营养级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C.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c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1时刻,此时丙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答案:C解析:刚迁入新环境中的生物,由于缺少天敌,环境适宜,所以呈“J”型增长,C项正确。
7.[2013·冀州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营腐生生活,都属于分解者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三种生物成分不是简单地分为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而是根据生物本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来区分是哪一种具体成分。消费者中多数是动物,但并非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一些动物(蚯蚓、秃鹫等)为分解者,A项错;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为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自养型细菌属于生产者,B项错;生产者是在光能或化学能促使下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的生物,属于自养型生物;生产者是生态系统能量的开端,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生产者的多样性程度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稳定性,C项正确;一般情况下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属于一种成分,但个别生物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属于两种成分,如捕蝇草既可作为生产者,也可作为消费者,D项错。8.[信息题]科学家在水深约3200m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这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蠕虫和细菌均为异养型生物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答案:A解析:蠕虫和细菌不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均为异养型生物;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互利共生。鲸骨架→细菌→蠕虫不是从生产者开始,不是捕食食物链;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者。9.[2013·皖南八校联考]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分解者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
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答案:C解析: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A项正确;食物链(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故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B项正确;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C项错;此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分别占有三、四、五、六这四个营养级,其中第六营养级为最高营养级,D项正确。10.下面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被捕食者捕食者鸟昆虫鼠狐狸草鸟√昆虫[]√鼠√狐狸√鹰√√A.此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D.鹰占有第三、四两个营养级答案:C解析:根据表中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可知该食物网如图:大量捕杀鼠,狐狸和鹰的数量会减少,故C项错。11.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③分解者,腐生生物 ④消费者,自养生物 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 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⑥⑦答案:C
解析: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12.[新题快递]下图表示对甲、乙两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人所含能量进行统计所得的数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只能是农田生态系统,乙可能是草原生态系统B.甲可能是城市生态系统,乙可能是森林生态系统C.甲可能是农田生态系统,乙一定不是湖泊生态系统D.甲可以是湖泊生态系统,乙也可以是湖泊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图甲中人含的能量比植物、动物多,所以图甲可能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或城市生态系统;图乙中植物所含能量最多,因此图乙是自然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13.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答案:B解析:图中缺少分解者。14.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答案:A解析:比较图甲、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即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A项正确。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据图无法判断生物数量的变化仅是由于捕食对象专一或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B、C项错。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如果某种生物因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数量减少,另外两种生物的数量则应该由于处于竞争优势而增加,但事实并非如此,故D项错。二、非选择题(共30分)15.[江苏高考题改编](8分)如图甲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反映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一个生物群落除了食物网中的组成成分外,还应该有________。(2)由于合理保护使水禽等动物数量不断增多,可以判断食物链中水草等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________(增加、减少);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3)如果突然遭受了某种化工污染,导致水禽大量死亡,其他植物、动物不受影响,已知鱼类主要捕食水草,贝类主要捕食藻类,那么短期内水草的数量将________(增加或减少)。(4)某学校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某项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该探究实验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捕食和竞争 分解者(2)增加 次生演替(3)减少(4)贝类对藻类种群密度的影响解析:(1)食物网中最主要的种间关系即捕食关系,在本题食物网中鱼类和贝类、鱼类和水禽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生物群落中还包括分解者。(2)水禽是消费者,间接以生产者为食,水禽数目增加,说明生产者数目增加。这一过程是在原有群落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故为次生演替。(3)据食物网可知,鱼类和水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水禽大量死亡后鱼类的被捕食量减少,且与水禽的竞争减弱,因此鱼类增多,水草减少。(4)据乙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挂养贝类,因变量是藻类种群密度,故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贝类对藻类种群密度的影响。16.[创新题](12分)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食物网简图。苔类与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1)图1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________。(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
(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7 I、D、A A和D(2)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或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C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解析:(1)由图分析知,共有7条食物链,苔类为第一营养级的2条,白杨树为第一营养级的5条,次级消费者有I、D、A;其中A与D有共同的食物G、C,且D是A的食物,因此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2)由于有C、F、G等多种动物与E处于一个营养级,当除去E时,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替代,因而A的数量基本不受影响。(3)由图2可知,C是A的最主要食物,除去A,则C将大量繁殖,数量增加,成为优势种。除去了捕食者A之后,E和F数量的变化只能从其食物(苔类)的角度加以分析;据题干信息,C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而E、F则以白杨树中层树枝表面的苔类为食,C的大量繁殖使苔类减少,进而E、F减少。17.(10分)甲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一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蚱蜢属于________消费者。(2)同时具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占第________营养级。(3)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4)给牧草施加含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乙图,图中B为________。若增加对鹰和蛇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________(高于、低于)前两者。(5)商贩在某一时间大量收购蛇,导致蛇数量大量减少,则鹰的数量会________,青蛙的数量________。(6)如果青蛙从蚱蜢和蛐蛐处同化的能量为1000kJ,蛇从青蛙处同化的能量为100kJ,则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_(>,=,<)10%。答案:(1)4 初级 (2)鹰 四、五 (3)捕食、竞争 (4)青蛙 高于 (5)增加 基本不变 (6)>解析:
(1)甲图中一共有4条食物链,蚱蜢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2)鹰同时占第四、五两个营养级,其他生物都只有一个营养级。(3)蛇和鹰的关系有捕食、竞争两种关系。(4)因蚱蜢所处的营养级低于青蛙,故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出现的时间应落后于蚱蜢。鹰和蛇所处的营养级高于蚱蜢和青蛙,因此放射性强度达到峰值时应高于蚱蜢和青蛙。(5)蛇数量大大减少,但蚱蜢和蛐蛐的数量不变,故青蛙数目基本不变,但蛇减少后,由青蛙流向鹰的能量增加,因此鹰的数量增加。(6)依据能量传递效率可知,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