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50 KB
- 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生物与环境 专题测试A卷(基础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使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压力 B.温度 C.光质 D.无机盐2.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与平原地区的人相比,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较多,与此有的生态因素是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3.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群落的是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B.一个牧场里的家畜 C.一条河里的鱼 D.一个池塘中的生物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5.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描述的生物关系是A.捕食 B.竞争 C.种内斗争 D.种间竞争7.一个野兔种群在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则该种群的年增长率以及第5年种群数量分别是A.150%,675 B.150%,1013 C.50%,675 D.50%,10138.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9.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海上捕捞,有利资源可持续利用。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10.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宜选用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消灭被保护动物的天敌二、非选择题(20分)11.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右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的个体数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的平均体重。据图回答:该食物网中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A-I中的_________;若初级消费者中,_____被除去,则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最大;若除去G后,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数量将________。⑶湿地是天然的蓄水库,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以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①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生态功能。②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_________稳定性较低。③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_____________的限度,使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B卷(拓展篇)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有关沙漠植物的描述中,不属于沙漠植物适于少水环境的结构是A.气孔较少 B.叶演化为刺C.夜间通过C4途径固定、贮存CO2 D.根系发达2.近几年我国人口变化呈现出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随计划生育措施的稳步实施,我国近几年的人口出生率明显降低;二是随着人们医疗保健水平的改善,健康长寿的人口比例显著增加;三是我国在70年代的出生率很高,人口净增加很多。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年龄结构发展中,最可能的是A.由增长型过渡到衰退型 B.由增长型过渡到稳定型C.由稳定型过渡到衰退型 D.由稳定型过渡到衰退型3.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A.酸雨 B.温室效应 C.汞、镉等有毒物质的富集 D.臭氧空洞的出现4.下列植物中,可监测大气中SO2含量的植物是A.黄瓜 B.马铃薯 C.玉米 D.苔藓5.现代居室的放射性污染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下列措施对减弱该污染最有效的是A.勤开窗户通风透光 B.装修后,搁置一年装载,使放射性物质自动消失C.通过加热促使放射物质分解 D.简单装修,不用放射性超标材料
6.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形成 B.在K值时种群增长率最大C.种群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7.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8.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9.右图是湖北恩施近几年大力推行的一种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模式。下列有关这种生态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畜家禽B.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能有效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是可以循环的,能量却只能单向流动C.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性二、非选择题(30分,每空2分)11.在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通过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可以估算出种群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⑴上述调查种群数量的方法是 ,但这种一般不适用于土壤动物的调查,原因是 。⑵上述调查方法所得种群总数(N)可用公式表示为: 。 ⑶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⑷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⑸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12.资料一:受碳循环(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不平衡的影响,2007年全球反常天气频频出现,凸现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资料二:据搜狐IT2007年11月20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日发布的第四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中指出,海水酸性已达数千万年最高,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严重影响,将加剧气候变暖。请据上述材料回答:⑴你认为,海水酸性增强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是 ;举例说明可能造成的其它影响 。⑵岩石圈中的碳以_________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⑶某地区进行核试验造成A中出现部分白花苗,对D、C的影响是 ____。⑷参与过程⑤的生物主要是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 ,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
参考答案 A卷(基础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海洋植物的分层分布主要受阳光光质的影响 2.C 高原气体稀薄,氧含量低,需要有较多红细胞获取氧气(空气)。 3.D 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4.C 本题中要求考生结合种群数量特征对所给选项进行判断,A项为年龄组成、B项为出生率、D项死亡率,均属于种群数量特征;C项描述的是橡树集中分布的原因,不是种群数量特征。 5.D 本题考查考生对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初生演替历程长、速度慢,A错;群落演替将使生物种类多样化,B错;群落的优势种群受到环境影响较小,更适于在群落中生存,因而其基因频率变化慢,C错;在已有植被的地面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6.A 这反映的是一条由食物关系而建立起来的食物链,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 7.D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为(300-200)/200=50%;第5年的种群数量=200×(1+50%)4=1013。 8.A 具有趋光性的生物不一定只有农业害虫,有些有益昆虫也可能具有。 9.D 网眼尺寸只能选择大小、年龄(一般年龄较大的个体较大),而不能选择其性别,因而对性别比例没有影响。 10.D 消灭被保护动物的天敌又将造成新的基因流失,影响生物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11.解析:⑴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变化与植物利用相关,夏季利用多因而含量降低,冬季利用少、含量升高;⑵改变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渠道(E),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影响最大;在食物链中G的减少,将直接导致初级消费者D、E的增多,从而导致生产者(A)的减少;⑶湿地生态系统之所以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蓄积水分、净化水质等功能与肾脏功能相类似;稻田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弱;N、P的增多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中植物大量死亡致溶氧量下降、有毒物质增加,致使动物大量死亡。 答案:⑴夏季气温和光照都较适宜,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冬季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⑵FGIH E 减少;⑶①调节水量和控制洪水 净化水质;②抵抗力;③自动净化能力 溶氧量下降 有毒物质增加。 B卷(拓展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C 沙漠植物多具有夜间通过C4途径固定、贮存CO2,以便在白天温度较高、气孔关闭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这属于其结构特点。 2.B 尽管因为计划生育措施的实施出生率有所降低,但由于处于生育年龄的人口较多,所以每年出生的人口总数仍然较多,即青少年(含幼年)、成年人、老年人逐渐减少,暂时应该为增长型,但随着现在的成年人变成老年人时、现在的青少年转变成成年人时,将会转变成稳定型。当然,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也可能演化为衰退型,但短期内不会。 3.C 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生物富集作用是沿着食物链逐级增加的。 4.D 黄瓜、马铃薯和玉米是SO2抗性植物;因为苔藓植物的叶片仅由一层细胞构成,对SO2敏感,常用作监测植物。 5.D 最有效的方法是简单装修,不用放射性超标材料,这可从源头得到控制。 6.C S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是有限条件,在K值(环境容纳量)增长率为0,种群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其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 7.B 本题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干及曲线图中正确获取相关信息,由图可知,甲乙丙三者之间及任意两者之间在食物大小上均存在着共同区域,这说明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竞争关系,B项正确;对于A项中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C项中丙与甲的捕食关系和D项中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等均无法作出肯定判断。 8.B 尽管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开荒辟地、围湖造田等措施短期内均可提高产量,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9.C 生态农业提高的是能量利用率,而不是能量传递效率。
10.C 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增多,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1)标志重捕法 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N=M×n÷m;(2)144 高;(3)8/9(或32/36);(4)2.5:1 12.解析:碳在生物圈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和化石能源(煤和石油)、空气中的C02、生物体内的有机碳等;海水的酸性增强主要是因为C02气体的进入所致,随海水酸性的进一步增强,其吸收能力将逐步减弱,致命大量C02气体在空气中滞留从而加重温室效应,一是会因海平面的上升而导致部分陆地被淹没,二是环境的剧烈变化可能加速物质的灭绝,三是温度的升高使光合产物积累减少;由图知A是生产者,A的减少将直接导致消费者(D、C)的数量减少。过程⑤是物质分解的过程,主要是腐食性细菌和真菌等腐食性生物完成,属于分解者;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主要是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 答案:⑴海水酸性增强使海洋植物利用C02的能力减弱,对C02的吸纳量减少,导致大量C02在空气滞留,使温室效应加强;一是海平面上升导致部分陆地被淹没,二是环境的剧烈变化可能加速物种的灭绝;⑵碳酸盐 CO2;⑶导致D、C的数量减少;⑷腐生细菌和真菌 分解者 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