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6.50 KB
  • 59页

大学院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5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大学院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9 目录第一章总论3第一节项目概况3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4第三节研究结论5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7第一节项目建设单位概况7第二节项目建设的背景12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第二章场址建设条件16第一节场址现状16第二节自然条件16第三节工程建设条件20第四章建设方案21第一节设计依据21第二节建筑设计21第三节结构设计24第四节给排水设计25第五节强电设计28第六节弱电设计30第七节消防设计31第五章节能、节水措施34第一节编制依据34第二节节能措施34第三节节水措施37第六章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38第一节环境保护38第二节水土保持40第七章组织机构与劳动保护42第一节组织机构42第二节项目管理42第三节劳动保护43第八章项目实施方案45第一节项目实施进度45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46第九章招投标方案48第一节招标依据及原则48第二节招标方式及内容49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1第十一章风险及效益分析55第一节风险分析55第二节社会效益分析59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6059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XX学院楼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三、建设地址:。四、建设性质:新建。五、建设期限:六、建设内容与规模规划建设一栋X学院楼,总建筑面积54950.32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为51138.54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为3811.78平方米。(1)X学院楼各楼层主要功能分区详见下表。楼层主要功能1冶金学科用房、门厅、展览空间、化工学科用房、化学药品试剂室、半地下停车场2学工用房、门厅、展览空间、化工学科用房、报告厅、材料学科用房3冶金学科用房、门厅、展览空间、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59 4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5冶金学科用房、冶金办公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材料办公用房、交流空间6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7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8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9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10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2)投资金额:10304.71万元。(3)计划开竣工时间:2011年7月~2013年12月,工期约为30个月。七、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为10304.71万元,其中:土建工程8599.72万元,工程其他费1214.29万元,基本预备费490.70万元。2、资金筹措申请银行贷款7214.71万元,建设单位自筹3090万元。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59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5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3、中共中央、国务校颁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5、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6、X建设规划;7、项目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源现状资料;8、其他有关的资料和当地建材的现行市场价格;9、X委托我公司编制《XX学院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第三节研究结论本项目为X校内一栋X学院楼,是学校重要的教学场所之一,也是学校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建设具有迫切的需求和必要性。1、该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江西省、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59 年规划要求,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和重要举措,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2、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赣州市的高等教育水平,完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健全高等教育能力,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3、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建设选址及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多样,建设方案合理。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以学校建设需求为基础、以发展规划为指导,主要建设条件符合工程要求;总建筑面积是切合实际的;项目自筹资金已基本落实到位,工程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59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一节项目建设单位概况X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举,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江西省政府确定的五所重点加强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宝钢教育奖评审学校;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学校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X。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国家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现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五十余年的薪火相传,学校砥砺出“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和“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江西、服务行业”的办学定位和“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思路。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有4个校区(校本部、西校区、应用科学学院和南昌校区),设有12个学院,18个科研院所,占地2480多亩,建筑总面积82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00多万册。学校总部位于享有“世界钨都”、“X王国”、“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9 江西省赣州市。学校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绿化覆盖率达65%,多年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和江西省文明单位。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各类在校生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毕业生以其专业适应性广,“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江西高校前列。据中国校友网和《21世纪人才报》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学校在“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63位(2007年),在“中国高校杰出企业家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53位(2007年),在“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67位(2009年)。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59个本科专业(其中部分专业列入江西省、安徽省、甘肃省、河南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和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单位。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管理专业4个、江西省重点学科12个、江西省品牌专业16个。学校建立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59 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达60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部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0余人;正副教授6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270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的12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古德生、肖纪美、周尧和、邱定蕃等一批院士和梁开明、邹家祥、马克努松等1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学校坚持“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引导优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集聚。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装备先进,有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5个实验中心和近百个实习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注重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实行了弹性学制、基础课分级教学、完全学分制、三学期制等,启动了质量工程,并在全国率先试行“3+1”59 创新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上屡创佳绩。学生在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同时,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健美操大赛等全国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竞赛上,多次代表江西省高校赢得了重要荣誉。近年来,学校学生荣获国家级数学建模竞赛一、二等奖共27项,成绩位居江西省前列;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学校均喜获佳绩,且实现了江西省在该赛事上一等奖零的突破;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等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9项,获奖数位列江西高校前列;在全国高校算量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国工业设计精英赛、亚洲大学生摄影展等比赛上获得一等奖10项;学校攀岩队获得国际攀岩大师赛、世界杯攀岩赛等国际比赛冠军4项,获得全国攀岩锦标赛、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全国攀岩精英赛等国内比赛冠军17项,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并有3名学生入选国家队集训;学校健美操队多次力克群雄,获得全国冠军近百项,2008年,更是以奥运啦啦操大赛冠军的身份,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一展风采,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啦啦队全国选拔赛中,成功入选亚运啦啦操表演阵容。学校积极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已构建起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等一批强势学科,形成了钨、铜、X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三大特色和优势。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863”、“973”59 高技术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0多项,科研总经费3亿多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70多项。学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29个省市,多年来一直与中国铝业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深圳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等100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500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同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荷兰、日本、冰岛、泰国、巴西、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特别是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开展了十余年的合作交流,双方每年都开展多次师生互访并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学校应邀出席了在泰国举行的世界大学校长高峰论坛;先后派出代表团和学者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加拿大BOND国际学院、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访问和讲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所矿物所等国外百余位知名学者也应邀来校讲学;与冰岛大学合作开展环保、功能材料及铝深加工技术等方面研究,指导阿克雷利大学建立冶金系,学校科技代表团在冰岛访问期间,受到冰岛总统柯雷姆松及教育部长奥立齐的接见和赞赏;与印度尼西亚BBIM公司建立了科研信息互通机制和全面技术合作开发平台;承担了赞比亚谦比西铜矿“矿山采掘信息化”、卢旺达“钽铌氧化物制备中的钨回收工艺设备系统技术开发”、越南“59 褐铁矿磁化熔烧及磁选工业生产技术开发”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半世纪沧桑砥砺,五十载春华秋实。X刚刚走过52年的辉煌历程;今天,她站在赣江源头,开始新的长征。“聚精会神抓内涵建设、一心一意促科学发展”,X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更高的起点上践行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建设、科学发展的强校之路,朝着建设“江西一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理工大学”目标阔步前进!为了本项目能够尽快顺利的实施,项目的建设由校基建处对本项目进行协调、监督、管理。第二节项目建设的背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大力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方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全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据全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用于子女教育消费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第一位。全国的抽样调查结果说明,无论是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还是内地,家庭消费支出占首位的都是教育费用的支出。教育市场之大,不言而喻,所以说,教育产业是朝阳产业。5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倡导“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逐年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国家财政费用分类别支出中,用于社会文教费用的支出在各项支出费用的第二位,列在国防费开支之前,仅次于经济建设费用支出,而且增长幅度是最大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进入21世纪以来,所有大学开始了扩招,学生和教职工规模不断扩大,面对越来越多的教职工和学生,学校的基础设施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各大院校的基础建设成为了燃眉之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XX学院楼建设项目的建设是适应国家教育发展计划的需要。59 国家关于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鉴于本项目所在地为X黄金校区院区,基础建设相对于其他兄弟学校的建设滞后,为加快X的发展,满足《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适应国家教育发展的计划,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国情的。2、XX学院楼建设项目的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目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的各行各业的人才越来越精细化;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更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为满足目前社会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X根据国家规定,在综合考虑宏观因素、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开设了不同种类的专业,而培养这些专业的学生需要有相应的教学基地和配套设施,正是基于此,使得建设XX学院楼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3、XX学院楼建设项目的建设是赣州市建设特大城市的需要。赣州市政府提出将在2020年左右将赣州建设成为100万人口、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大专院校的建设不能落后于城市建设,制约城市的发展。同时需要大专院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服务子赣州,为赣州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此,学校理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深造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基础设施。59 4、XX学院楼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X由原有的学院改成了大学之后,在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同时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放宽,扩招使大学的学生和教师人数急剧增加,原有的教学设施就显得拥挤不堪,设备陈旧等因素成了制约X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在扩大招生规模的情况下,首先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搞上去,做到建设与招生两不误,相互协调。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符合时代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59 第二章场址建设条件第一节场址现状1、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X校区内。2、建设用地属于X自有土地,学校规划此用地为X学院楼建设用地,可完全满足学校X学院楼建设需要。3、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学校内部,与学校其他建筑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第二节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本项目场地属于赣州盆地,为丘陵地貌。2、气象项目区内,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流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气温: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9.8℃,比历年同期高0.9℃,各县市年平均气温在19.1~20.8℃之间。全市年平均气温以于都20.8℃为最高,石城19.1℃最低。降水: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每年4-9月为汛期,5-59 6月为洪水的多发季节,早汛和秋汛也是有发生。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329.2毫米,与多年平均值(1580.2毫米)比较减少15.9%。年径流量194.46亿立方米,全市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衡,汛期(4-9月)实测径流量为138.48亿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71.2%,非汛期径流量为55.98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28.8%。3、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第四系土层整体上表现出典型的“上细下粗”二元结构,勘探深度内岩土体从上而下为:素填土、耕植土、粉质粘土、中砂、圆砾、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微风化粉砂岩、各层分述如下:(1)素填土:灰黑、灰黄、杂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含有少量碎石等杂物,松散—稍密状态,湿。层厚1.70-3.80米。(2)耕土:塑—可塑状态,该层分布于场区内稻田、菜地及草地等地段,大部分孔均有分布,仅于道路、池塘及挖方地段缺失此层,层顶埋深0.00-3.80米,层厚0.30-0.40米。(3)粉质粘土:灰褐、褐黄、灰白、暗红色,硬塑—可塑状态,含有铁锰质结核与团块,具浅灰色似网纹状构造。该层一般上部0.5—3.0米呈灰褐色,往下以褐黄色为主,含有灰白色高岭土,底部含有粉细砂,表现出粉土性状,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0.00—4.20米,层厚1.80-8.20米。(4)细、中砂:上部黄褐、暗红色,含有粘粒,局部砂粒径较细,59 可表现为含粘细砂性状,往下基本不含粘粒,变为浅黄色,稍湿—饱和,中密状态,该层全场分布,层顶埋深1.80—8.20米,层厚7.40—9.60米,该层含有粉质粘土夹层或透镜体。(5)圆砾:棕黄、褐黄、黄白色,饱和,密实状态。成分主要为脉石英、石英砂岩碎屑等,砾石呈亚圆形—圆形,砾径2—30mm,大可达80mm以上,含砾量50—7090,局部粒径较细,含有砾砂夹层。该层全场分布,层顶埋深13.60—17.20米,层厚13.80—17.90米。(6)泥质粉砂岩:拟建场地勘察深度内基岩为第三系新余群泥质粉砂岩,紫红、棕红、青灰色,泥质结构,硅质、钙质胶结,具近水平层理,易崩解,局部可见有少量融蚀孔洞,洞径2—20mm,半充填有少量方解石、泥质及钙质等填充物,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将场地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微风化泥质粉砂岩。①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岩层结构不甚清晰,层理可辩,发育有较多节理裂隙,易干裂,岩芯呈碎块、碎片、薄饼、短柱状,局部层位风化成泥状,岩块一般手可折断,钻探取芯率中等。该层全场分布,层顶埋深31.00—31.50未,层厚1.10—3.50米。②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岩层结构比较清晰,层理清晰,节理裂隙发育较少,多呈闭合状,局部层位发育较多,较易干裂,岩芯多呈5—30mm的柱状,岩块锤击易碎,钻探取芯率较高。该层全场分布,层顶埋深31.10—34.80米,层厚6.70—10.40米。59 ③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岩层结构、构造、层理清晰,节理裂隙发育较少,可见风化痕迹,岩质较硬,锤击声较脆,岩芯多呈l0—40mm的中长柱状,岩块用力不能折断,钻探取芯率高。该层全场分布,层预埋深41.50—43.50米,本次勘察未穿透层底,揭露厚度7.50—10.50米。4、拟建房屋地基基础的类型对于8—18层的建筑,可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或筏板类型。5、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区场地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和潜水,上层滞水赋存于(1)层素填土、(2)层耕植土中,水量较小,无统一地下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体下渗补给;潜水则赋存于(3)层中砂及其以下地层汇总,水量较大,径流条件较好,主要受赣江侧向补给和上层滞水、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的下渗补给,水位随季节性而变化,勘察期间测得其水位埋深为7.00—15.00米左右。根据水质分析成果表,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12.2条有关规定,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6、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分组规定,该地区地震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内地势平坦开阔,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59 第三节工程建设条件1、交通建设项目位于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该基地毗邻323国道、京九铁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环境优美,该项目将为X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2、供水、供电项目所在地的用水用电目前均由市政提供,输电线路为6KV,校区配备了320KVA变压器,用电负荷约占总容量的2/3,目前的加压泵能够满足拟建X学院楼的用水要求。3、周边环境场址附近无各种化学、生物、物理污染源,无过境架高高压线,无危及工作人员安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4、其他条件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设单位的主要领导在以往的工程建设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协作条件。59 第四章建设方案第一节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16-98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99、国家及省市有关环保、卫生、消防、防疫、交通、市政、绿化等部门的法规及规范。10、其他的相关资料。第二节建筑设计一、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本工程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部委颁发的各种法规、法令,严格执行现行的各相关规范。。59 以人为本,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土地使用率,合理、经济的组织平面功能和车流人流的关系。考虑到校园学习氛围的特点,尽可能的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学生充分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同时向学生灌输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价值观念。本规划充分地体现了教育建筑对人文特征和生态特征的要求。1、总体布局主体建筑南、北、西三侧相邻园区现有道路,呈“E”字型布局,主体建筑基本为正南北布置,建筑主体为十层,东侧布置两层裙房布置有报告厅等功能用房。建筑平面尺寸为104MX112M。结合地形在裙房下设置半地下层(根据地形北侧未埋地),作为停车库使用。2、交通组织整个基地形态方正,建筑主入口设置于建筑的西侧,临校园内主干道与建筑内门厅和垂直交通配合形成建筑的主要流线。北侧与南侧分别设置建筑次入口。在东侧设置辅助出入口。东侧为开放式内院出入口,并在南北侧出入口的相邻位置设置机动车停车位。3、景观绿化设计基地X应用科学院校区内,院内整体绿化环境优美,树木繁茂,让身在此处的人们都能体验到回归自然的轻松。在建筑景观设计时我们考虑使每个空间都能有良好景观环境效果,同时建筑设置了围合的内庭院,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丰富空间的层次,为人们提供交流的空间,把建筑、绿化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再经过加工提炼,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建筑综合体。59 X学院楼各楼层主要功能分区详见下表。楼层主要功能1冶金学科用房、门厅、展览空间、化工学科用房、化学药品试剂室、半地下停车场2学工用房、门厅、展览空间、化工学科用房、报告厅、材料学科用房3冶金学科用房、门厅、展览空间、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4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5冶金学科用房、冶金办公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材料办公用房、交流空间6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7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8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9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10冶金学科用房、化工学科用房、材料学科用房59 第三节结构设计一、设计荷载的取值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学科用房4.5KN/m2办公室:2.0KN/m2走廊、楼梯2.5KN/m2消防疏散楼梯3.5KN/m2配电间10KN/m2上人屋面2.0KN/m2不上人屋面:0.5KN/m2其他未说明荷载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要求取用。二、风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基本风压值Wo为0.4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三、雪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基本雪压值取0.45KN/m2取用,屋面积雪分布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用。四、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版附录A,本工程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59 抗震类别及等级:抗震类别为乙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五、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2级。六、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七、结构设计1、主体结构选型:XX学院楼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X学院楼的竖向荷载分别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而水平作用主要由抗侧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承担,这种结构既具有框架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力。楼板为现浇混凝土楼板。混凝土采用C30级,钢筋采用HPB235级和HRB335级,混合砂浆等级取M5。2、基础设计:根据相关工程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础类型裙楼采用天然扩展基础,主体采用筏板基础。第四节给排水设计一、给水1、给水系统根据用水对象对水质、水压、水量的要求,结合学校供水管条件,本工程给水系统采用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合用的方式。2、水源59 生活用水水质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执行,水源接学校的加压泵站。消防给水引自校园教学区消防管网。给水引入管管径为DN150,给水管网最低供水压力为0.3Mpa。3、生活用水量本工程为X学院楼,本项目用水人数按10304.71人考虑。根据用水性质,确定最高用水定额为5L/人·d,时变化系数为1.5,使用时间取3小时/天。未预见用水量以生活用水量的10%计取。最高日用量:Qd=7214.71×0.005×(1+10%)=8.25立方米最大时用水:Qh=8.25/3×1.5=4.13立方米/时4、消防用水量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1/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51/s,本建筑总消防用水量为351/s。5、管网及供水采用环状与树枝状管网相结合,引入管管径采用DN150,用直接供水方式,室内管网布置为下行上给式。管材应选用防爆、防裂和防腐性能强,使用寿命长,运输安装方便,价格合理,接口柔性的管材。二、排水1、污水量按用水量考虑,约为用水量的80%。2、污水水质:本工程主要是卫生间的冲洗水和洗涤水,污染物为悬浮物5S,有机污染物CODCr、BOD5。59 3、排水系统由于本工程所在地为赣州市内,市政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本工程排水系统亦为雨、污排水分流系统。(1)粪便污水排水系统排除大便器(槽)、小便器(槽)、洗手池等的卫生设备的污水,应采用坚固耐用,便于管理维修的冲洗设备,并应保证冲洗强度和水量。排出的污水经化粪池后排入校园区污水排水管道,再接入市政污水排水管网。(2)室外雨水排放系统:室外雨水经收集后就近排入校区室外雨水排水管道,再接入市政雨水排水管网。(3)雨水量计算①本次研究参照和采用赣州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其中:t-设计降雨历时取5分钟p-设计降雨重现期,p取2q-按设计降雨重现期和历时计算所得的降雨强度(L/s·ha)雨水量计算公式Q=yr·q·F其中v-设计径流系数,V取0.9F-设计汇水面积②雨水排水管网59 管道计算公式及其参数除管道粗糙系数采用n=0.013(满流)外,其余均与污水排水管网管道计算相同。③管材:采用钢筋砼管,砼管“O"型橡胶圈或抹带接口。④检查井,采用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除转角和支管连接井按要求设置外,其余最大井距DN200-400为40m,DN400-700为60m。⑤排水出口:项目所在地地形纵横坡度较大,汇水面积大,雨水排水自然条件较好,雨水可自然汇集于附近水体或利用微地形通过沟渠排出。第五节强电设计一、负荷等级本设计仅为X学院楼新建工程的照明、插座及动力(空调)等。该建筑用电为普通用电,无特殊要求,所以属二级负荷。二、电源电源从校园10kv开闭所引入,电源电压等级为10kv。线路长度600米,10kv电缆直埋方式引入。前端出口断路器容量按60MVA考虑。三、负荷计算大楼负荷计算采用单位面积功率法,其结果如下:照明、插座负荷175KW,空调负荷为70KW,设备150kw,计算总负荷395KW。59 四、变配电设计本建筑高压配电系统设计成环网供电形式,在建筑物内变配电间设置四台高压开关柜、一台315KVA干式变压器及一段低压母线,用于向建筑物内各用电负荷供电。本建筑按各功能房设置专用配电箱,通过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向各用电设备供电,并根据需要在配电箱内设置漏电开关和浪涌保护器。消防设备采用阻燃型电缆供电。五、防雷与接地设计本建筑属三类防雷建筑物,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要求进行防雷设计。本建筑接地制式采用共用接地装置。该装置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防雷、保护及工作接地均引自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不大于l欧姆。本建筑同时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在低配电间内设置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均需要可靠接地。六、照明设计本建筑物照度按照不同功能房要求进行设计,办公室等的照度按200Lux设计,走道、楼梯间及卫生间按照50Lux设计。照明灯具主要采用荧光灯并配优质电子整流器,走道、楼梯及卫生间采用吸顶灯。本建筑物内还设有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灯具可采用自带蓄电池型灯具,放电时间不小于90分钟。其中应急照明与正常照明照度之比值为:楼梯:100%;59 配电房:100%;走道/公众区域:50%。第六节弱电设计一、综合布线系统本系统是整个学校综合布线系统的一部分。系统的进线用HYA100×2×0.5和室外六芯光缆从校园通信网引入本建筑内的一层弱电间。再由UTP-5E接入各层。系统走线方式:在线槽内明敷,穿钢管沿顶板暗敷及沿墙暗敷方式。二、广播系统本系统是整个学校广播系统的一部分。广播进线电缆(KWP4×4.0)引自校园广播网,在楼内的门厅、走廊等公共活动区域设置吸项式扬声器或箱式扬声器。系统走线方式:穿钢管保护沿项板暗敷及沿墙暗敷方式。三、有限电视系统本系统是整个学校有限电视系统的一部分。有限电视信号由校园有限电视网通过同轴电缆(SYWV-75-12)引来,经室外埋地管线引入,再经放大、分配、分支网络传送至各个电视终端插座。59 系统走线方式:在线槽内明敷,穿钢管沿顶板暗敷及沿墙暗敷方式。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控制的子系统,对楼内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保证,包括火灾报警和消防设备联动两大块。本系统采用学校统一的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与校园火灾报警主机相连。本系统采用JB-2002火灾报警区域控制器。在本建筑内设置感烟探测器,在各出入口及公共走道部位设置手动报警按钮、火警电话插孔及警铃。本系统还接收来自消火栓按钮等其他消防设备发出的消防信号。系统在火灾情况下对有关消防设备进行自动方式联动控制并显示。主要与消防有关的设备开启,为楼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提供保障。系统采用两总线制、模拟量智能火灾报警系统。系统主机设在控制室内,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及电源设备(包括免维护蓄电池)等。系统走线方式:在线槽内明敷,穿钢管沿顶板暗敷及沿墙暗敷方式。第七节消防设计本项目的消防设计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力争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59 本项目按高层建筑进行消防设计。本建筑主入口前设疏散广场,周围设有6米宽车道,从而形成消防环路,可满足消防车扑救需要。本建筑为“E”形,中间设有走廊。本建筑共设有8个疏散楼梯,可保证各点到疏散口的距离满足规范要求。本建筑还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布置原则:a.室内每层均设置消火栓,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楼层室内任何部位:b.室内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间距不超过50m,栓口离地面高度为1.1m,其出水方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c.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舌和水带,每根水带的长度不超过25m,屋顶上宜设置检查和试验用的消火栓。由设于教学区消防泵房供水,进户水压0.75Mpa,教学区最高建筑物屋顶设高位消防水箱,储存10分钟消防水量。管网设置成环状。消火栓充实水柱不小于7米,同时水枪的流量不小于5L/S,并保证消火栓栓口压力小于0.5Mpa。由于已设置了室内消火栓系统,按规范配置灭火器,按中危险级考虑,在主要入口处、楼道入口配置干粉灭火器,需配备若干干粉灭火器(磷酸氨盐、5A/具)。59 室外消防管与室外给水管合用一路环状管网,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按最大一栋建筑计算),由室外消防管网提供,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并保证室外消火栓管道的水压≥0.lMP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建议采用区域报警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个报警区域设置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最多不超过两台;2、报警控制器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场所;3、当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警戒多个楼层时,应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设置识别着火楼层的灯光显示装置;4、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为1.3~1.5米,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米,正面操作距离不小于1.2米59 第五章节能、节水措施第一节编制依据l、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资源【1997】2542号文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与评估的规定”》的通知;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3、《国务校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4、《国务校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5、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6、建设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7、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第二节节能措施l、改善微气候当建筑群成排布置时,宜与主导风向成30℃-45℃角,并采用前后错位、斜列、前低后高、前短后长、前疏后密等布局措施,使整个建筑群都受益。建筑物的楼梯间敞开、底层架空等措施,也有利于后排建筑物的通风。59 在校区内尽可能增加绿化和水体面积,减少硬铺地,改善环境气候,也是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2、改善建筑物单体热环境(1)建筑呈东西朝向,建筑物体型系数控制在0.35以下。若出于造型和美观的考虑,不得不采用较大的体型系数,应增加外墙热阻来弥补。(2)减少窗户面积。若窗的面积较大,则夏季室内日射得热量多,室内就较热,空调冷负荷就相应增加。在冬季,虽然进入室内的日射可减少供暖负荷,但由于窗的温差传热损失要比墙体大的多,因此窗大耗能还是多。因此,减少窗户面积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3)采用特种玻璃是减少室内日射得热的方法之一。常用的特种玻璃有吸热玻璃、反射玻璃和遮光玻璃等,与普通玻璃相比,可分别减少23%、30%和70%的日射。采用增大屋檐、凹廊、窗户侧壁、阳台以及专用遮阳板等遮阳措施,可直接遮挡夏季阳光的热辐射。空调房屋若增加1.2米宽的水平外遮阳板便可减少夏季日需冷量的25%左右。(4)推广具有低热转移值的外墙和屋顶结构具有重要节能意义,应选用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较小的材料:这方面的措施还包括外墙表面采用浅色设计,以反射太阳热力。屋顶采用植被屋顶、蓄水屋顶、通风屋项,墙体采用中空结构等。59 (5)自然通风与地下冷源的利用:加强通风有利于改善亚热带地区室内热舒适环境,因此应当注意借鉴传统建筑利用风压、热压作用,改善自然通风的若干设计手法。例如,利用门窗对位,促进水平穿堂风的形成;利用风管、风塔或高层建筑的中庭进行灌风或抽风以促进垂直通风等。若能将风或空气送入地下空间,利用导管将经过自然冷却的地下空气或水引导到室内,尚可进一步降低室温。自然通风与减少窗墙比必须权衡利弊,综合考虑。为了强调自然通风,过多地增加窗户面积是不适宜的。3、空调及绿色照明空调通风系统采用效率高、能耗低的新技术、新设备和切实可靠的自控系统,如电动阀,压差旁通及能量检测等对空调系统进行能量调节,以控制室内的空气参数,防止过冷过热、冷热抵消,使空调系统能随建筑物的负荷变化选择最经济的运行方式:采用行之有效的风管、水管保温措施,减少能量损失;不选用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除了重视空调节能外,尚必须重视照明采光等其它用电设施的节能。59 首先要注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在配电及照明系统设计中.还应当注意改善各种灯具和用电设施的功率因数,尽量采用高效率的灯具,如将钨丝灯泡改为荧光灯,将高压汞气灯改为高压钠灯等。在照明设计中推广局部照明装置,只在工作台范围内配置适当照明,减低环境照明光度。安装自动光源控制和红外线感应器等,避免不必要地长期亮灯。此外,尚可采用光导管收集太阳光进行室内照明。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设备用房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尽量做到布局紧凑、流程舍理。第三节节水措施1、给排水系统采用新型材料和节能设备,并合理设计控制系统,配备冲洗阀,绿化喷头采用电控旋转360度自动喷洒喷头,以达到节约水源的目的。2、生活废、污水经处理后,可用于绿地或农田灌溉,以提高其回收率和重复利用率,并可保护环境。3、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降低供水损耗率。4、强调水循环使用,并针对当地雨量充沛的特点,加强对雨水的收集、贮存和处理。59 第六章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第一节环境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基础。项目区附近目前尚未探明矿床和珍稀动植物资源,没有古迹和园林,也没有大型居民区,周围无其他工业污染。一、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该项目主要为民用建筑物的建设。主要的污染源是建设期的废水,施工、运输噪音,粉尘、施工垃圾和生活污水,建设期没有废气排出,建成后主要产生的是生活中产生的废弃垃圾和废水、粪便等。二、环境保护措施综合利用l、建设施工期建设期造成的建筑垃圾、废水、污水、噪音,应由施工单位严格按建筑施工环保的有关条例规定及时处理,建筑垃圾及时拉到指定的堆放地点统一处理,废水应通过临时排水沟排入市政污水收集系统,污水、粪水通过临时化粪池沉淀发酵后排入附近水体,尽量采用低噪音电机和施工机械。2、建成期进入建成期,项目区内主要产生生活废水,垃圾均应按国家环保标准进行处理后排放。废弃垃圾由学校派专人负责,由清洁工负责垃圾的清扫。59 三、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a.干燥时节应对施工场地配备洒水车,使作业表面有一定的湿度以减少粉尘飞扬;搅拌设备应加装二级除尘装置并设置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b.施工场地废水应设沉淀池处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隔油、沉淀后排放。c.尽量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少用或避开使用大噪声设备。严禁噪声大的工程夜间施工。d.尽量缩短施工期,施工机械运转、车辆进出及强光照明尽量避免在晚上22:00以后和早上6:00以前。e.生态保护措施:做好护坡,弃土进专门场地填筑,并做好排水沟,空地进行绿化,选用适合在本地生长的树种进行绿化。(2)项目建成后的环境保护措施a、大气环境保护:本项目的建设对大气没有污染,不需要考虑保护措施:b、固体废物处理建设场址附近已有垃圾站,每天清扫后装垃圾袋集中清运垃圾处理站。设置专人负责,并设清洁工负责公共设施的垃圾清扫。生活垃圾和不可利用的垃圾分类清运至赣州市垃圾处理场。c、污水处理59 (1)室外污水、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厌氧沉淀处理后再排入学校污水系统,最后排入城市排污管道。(2)厕所等废水经化粪池氧化后排入学校污水系统。(3)雨水与地表水经学校统一的雨水排出系统直接排入市政管道。d、噪声防治措施本项目建成后不产生噪声污染,不需要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第二节水土保持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会短时破坏原有的作物植被和流水走向,造成轻微的水土流失。但按规划和本报告的要求建设,在项目完成后,在建设场址附近应多设绿化场地,保证直接裸露在外的土地基本上没有,所以不会对当地区域的水土流失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区域内较大的绿化面积和科学合理的布局等相关措施还将改善水土保持的条件,起促进水土保持的作用。建设过程中应尽快提高工程进度,减少场地平整、裸露的时间。已铺平的场地应尽快建设其上的基础设施和构筑物,防止裸露的土地长时间搁置在光天化日之下任由风雨侵蚀。对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新土护坡.及时做人工防护,并在斜面上种植树木和草皮,尽早消除项目建设对水土保持带来的不利。59 第七章组织机构与劳动保护第一节组织机构本项目要建立和落实项目建设工作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本项目第一责任人为叶仁荪,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总责。项目在叶仁荪的直接领导下由项目建设办公室监督项目实施。项目建设办公室下设工程技术部和财务部。项目组织机构设置示意图如下:项目组织机构设置示意图项目第一责任人项目建设办公室技术部工程部业务部财务部办公室第二节项目管理本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对建设过程的审查、组织和监督管理,严格把好建设前期工作质量关,资金管理关和竣工验收关。本项目资金要59 专款专用,专户存储。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和审计,严格财务制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项目建设单位要自觉接受监督和审计。本项目要实行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建成后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由验收人员签字负责。项目竣工验收后方可交付使用。要加强项目档案工作,从项目筹划到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字资料要严格按规定收集、整理、归档。第三节劳动保护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将质量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本项目为一般的工程施工,没有复杂的施工工艺,但应注意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水泥粉尘,施工时造成的灰尘等这些对人体呼吸道有一定影响。劳动保护措施:1、建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并制定安全保护制度,建设单位的安全员必须在施工现场。2、工程监理人员、施工安检员要按有关安全操作规范,认真检查每道工亭的安全措施,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59 3、施工现场灰尘较大,要求施工人员采用防尘措施,如定时洒水等,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身体检查,防止职业病的产生。本项目建设要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尽量避免影响周边群众和在校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将质量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放在首位。59 第八章项目实施方案第一节项目实施进度一、建设工期确定根据国家建设工程工期定额及本次可研确定的建设规模和建筑方案,本着合理安排建设工期的原则,项目建设工期确定为30个月(2011年7月~2013年12月)。项目建设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防止进度拖延造成负面影响。二、实施进度计划安排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在2011年8月底完成,9月份进入实施阶段。具体工作时间安排如下:前期工作3个月,土建、安装工程施工21个月,配套工程3个月,竣工验收2个月。各阶段允许有一定交叉。三、工程进度安排表时间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ⅢⅣⅠⅡⅢⅣⅠⅡⅢⅣ可研编制审批工程地质勘察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准备工程施工设备安装竣工验收59 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一、项目建设工期较短,工程建设中应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本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按《建筑法》及赣州市有关建筑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进行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二、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和建设、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三、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勘察设计任务,应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技术标准和合同进行勘察设计,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制度。建设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按国家相关规定报所在地有关部门审查:经审批的工程设计文件(含方案设计)不得擅自更改。确因功能需要交更设计的项目,需报请原审批部门批准。四、施工单位要接受质监对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对每道工序都要按质量要求,确定施工工序,并对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五、建设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对工程进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确保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59 第九章招投标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第9号令,特制订本项目招标方案。第一节招标依据及原则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3、七部委联合发布《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4、2000年5月1日国家计委发布的《工程建设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二、招标工作原则建设项目主体工程的施工单位的选定必须依法进行招标,择优选定中标单位。招标文件和标底,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建设项目的评标由建设单位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计划、教育和建设单位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建设项目中标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擅自转包或违法分包的,可依法取消中标资格。59 第二节招标方式及内容一、招标方式按照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有关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拟采用以下招标方式:1、主体工程施工采用全省范围内公开招标,进行资格预审;凡具有相应施工资质,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足够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均可参与本项目的资格预审。2、公用设备采购采用邀请招标;3、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监理采取邀请招标,进行资格后审。二、招标内容1、建设项目的土建施工以及主要设备、材料采购活动为具体招标范围。2、建设项目的施工、安装、设备采购拟采用委托招标形式,邀请招标。3、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以及重要材料等采购活动拟不采用招标形式。三、招标基本情况59 招投标基本情况表项目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程√√√监理√√√重要材料其他情况说明:1、重要材料在建筑工程、设备工程中同时招标2、其他费中的建设单位管理费、前期工作费,招标管理费等不招标。59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估算包括所列项目的土建工程、全部设备的购置和安装、给排水、电气等工程以及其它费用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编制依据1、有关专业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主要设备和主要材料清单以及有关文字说明。2、设备及安装工程用型设备和定型设备价格参照厂家报价或有关部门核定的价格估算(设备费用含运输及安装费用)。3、土建工程(1)根据有关专业提供的资料及说明。(2)赣州市的主要建材价格。(3)《江西省建筑工程综合预算定额》(4)赣州市有关建筑工程预算的文件。4、编制说明和取费标准本估算根据本项目规划方案各项技术参数、数据,参考江西省、赣州市近期工程造价水平,采用类似工程指标法进行估算。(1)、主要建筑材料及设备均按国内产品考虑。(2)、建设单位管理费按财政部颁发的财建[2002]394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规定,按工程费用的1.5%计算。59 (3)、工程监理费依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建设工程监理及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按工程费用的2.5%计算。(4)、工程咨询费按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计价格[1999]1283号《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按工程费用的0.9%计算。(5)、工程勘察设计费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文)规定,按工程费用的4.5%计算。(6)、环境影响评价费根据《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按工程费用的0.7%计算。(7)、招标代理服务费按计价格[2002]1980号文,按工程费用的0.8%计算。(8)、工程质量监督费、工程保险费、工程审计费、分别按工程费用的0.3%、0.42%、2.5%计取。(9).预备费用以工程费用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为基数,按5%计取。二、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10304.71万元,其中:土建工程8599.72万元,工程其他费1214.29万元,基本预备费490.70万元。投资估算见下表:59 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建筑面积(㎡)造价指标(元/㎡)投资估算额(万元)备注一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8599.72 1新建  7418.29 1.1建筑54950.3210505769.78 1.2装饰54950.323001648.51 2安装工程  1181.43 2.1电气(含弱电)54950.32130714.35 2.2给排水(含消防)54950.3285467.08 二第二部分:其它费用  1214.29 1建设单位管理费 1.50%129.00 2工程监理费 2.50%214.99 3工程质量监督费 0.30%25.80 4工程咨询费 0.90%77.40 5勘察设计费 4.50%386.99 6环境影响咨询费 0.70%60.20 7工程保险费 0.42%36.12 8招标代理费 0.80%68.80 9工程审计费用 2.50%214.99 三预备费  490.70 1基本预备费 5.00%490.70 2涨价预备费    四总投资  10304.71 59 三、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10304.71万元。资金来源:申请银行贷款7214.71万元,建设单位自筹3090万元。59 第十一章风险及效益分析第一节风险分析一、风险分析概况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是在市场预测、技术方案、工程方案、融资方案和社会评价论证中已进行的初步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分析识别拟建项目在建设和运营中潜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揭示风险来源,判别风险程变,提出规避风险对策,降低风险损失。本项目的风险分析过程总体分为三个阶段:风险辨识、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其主要构成如下图所示:风险分析与评价过程示意图风险分析         风险辨识 风险估计 风险评价项目过程包括哪些活动、各活动存在哪些风险、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项目中哪些风险是主要的、各风险因素关系如何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风险概率分布情况、风险估算揭示项目综合风险大小及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财务分析、预警59 二、风险因素识别本项目由于工程复杂性一般、投资较大,受资金风险的影响较大,必须对风险进行充分的估计与认识,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下面用图框说明本项目面临的风险。59 XX学院楼建设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层次图综合风险                              资源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融资风险工程风险财务风险社会风险                  同业竞争激烈在校学生人数预测价格定位毁约风险工程方案风险财务可持续性项目运行效益                  就业率提高的可能性预测方法的正确性投资增加资金来源效益费用59 三、风险评价1、专项风险评价(1)资金来源为项目运行的一般风险XX学院楼总投资约10304.71万元人民币。一旦资金无法到位,整个项目的建设将陷入停滞状态,该风险为项目的较小风险。(2)项目建设期间的投资控制以及资金管理等为项目较小风险。2、综合风险评价项目综合风险一般,但项目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如果加强管理,能有效规避这些风险,为江西省和赣州市的高等教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四、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1、抓好项目标管理,高起点、高品位对项目进行建设。对X学院楼建设工作需进行目标管理,倒排时间。前期要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资金到位等各项工作抓落实。施工阶段要抓好对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好进度,督促检查,合理安排资金,确保该项目按时建成,以达到预期效益。2、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控制投资59 建设单位应提高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和抵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精打细算,并采用招标方式,控制和降低投资。建设单位必须设立专项资金管理,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实行成本细项控制。项目建设的组织者必须是有经验的项目建设管理者,严格按照国家具体程序组织施工、采购。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对工程进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确保项目的顺利建成。第二节社会效益分析XX学院楼建成后,将成为学校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学生在校学习、实验的主要场所。项目的建设能有效解决学校教学基础设施与发展规划的矛盾,今后每年可向社会输送大量专业技能型人才,对促进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层次、改善学校硬件条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将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大大提高X的影响力,为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综上所述,该项目的社会效益显著。59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一、项目研究结论1、本项目的建设是X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需要,是满足学校发展规划的需要,也是在校学生提高个人素质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2、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是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也是抓住时机将X做大做强的战略举措,影响意义深远。3、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各项基础设施均可满足项目施工和建成后的需要,X规划方案已经通过校方和专家及设计单位充分酝酿进入了可实施操作阶段,因此本项目建设条件已经成熟。4、本项目提出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充分考虑了X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组织管理措施到位,切实可行。5、本项目的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实施价值。6、本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在校学生文化和素质,加强实践和操作能力,促进学术交流将发挥重要作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活动、和生活环境。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工程方案切实可行,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二、项目研究建议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出如下建议:59 1、为使项目能顺利实施,建设单位应合理组织与安排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在保证必要的建设周期的同时,加紧设计审查、审批、工程招标和资金落实到位等各方面的工作,缩短中间环节。2、切实组建好一支强有力的项目建设领导班子和管理机构,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实行法人责任制。3、加强与赣州市城市建设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联系确保项目与项目外所有的配套条件的落实。4、切实贯彻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要求,认真实行招投标和工程监理制。5、相关的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须配套完善,建议一次性做好地下管线的综合设计、预留及预埋工作,避免重复开挖、重复建设、节约建设投资。6、为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建设单位应成立专项资金管理小组,资金使用严格按照上级专项资金管理方法执行,政府有关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检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7、提高对项目建设投资成本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优化方案,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学校的经营效率。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