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2.50 KB
- 5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大型医院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型医院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型医院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一、项目承办单位情况(一)、承办单位名称X市康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二)、单位地址X市X大道。(三)、承办单位概况X市康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以致力于我国医疗服务产业化发展的高技术企业,注册资本2.68亿元。由公司主要股东投资、经营管理的三级心血管专科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达到了预期的投资成效,开业近四年以来,累计心脏外科手术量达到6000多台,介入手术量达到11000多台,积累了医疗服务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在X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奠定了基础。二、投资环境(一)、政策法律依据1、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符合《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3、符合国务院第149号令《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4、符合卫生部第35号令《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5、符合广东省政府第39号令《广东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6、符合广东省卫生厅粤卫医政(1997)62号《广东省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实施意见》; 7、广东省卫生厅2003字[426]号文件批准精神;8、X市“十五”发展规划、“三步走战略”;9、《X市医疗行业发展规划》。
(二)政治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当前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地区间卫生发展不平衡,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工作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卫生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存在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现象,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同社会发展要求还有差距。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自1997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改革政策,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系和改革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为发展多样化、多形式办医模式奠定的政策基础。国家将鼓励和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快卫生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鼓励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促进医疗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吸纳社会资金,引进竞争机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保健需求。我省为加快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推行区域卫生规划,调整资源配置。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保证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改革完善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种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我省开始区域卫生规划的探索,调整三级医院规模与数量,鼓励发展医疗集团或医疗联合中心。推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发展营利性医疗机构和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001年底,全省城镇医疗机构有13757间,进行了分类核定的有12659间,占92.02%,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7272间,占57.45%
,营利性医疗机构5387间,占42.55%。我省还大力扶持和发展营利性医疗机构和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001年底,全省民营医疗机构建设投入共10亿多元,已建成民营医疗机构67间,拥有病床3769张。我市已基本实现小康。为使我市医疗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满足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达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提出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的目标,我市加强了医疗卫生改革的支持力度。在市场准入和投资体制上为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按照我市卫生区域规划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资源状况,我市急需建设一所高水平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形成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在预防、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带动和辐射,以提升全市医疗生生事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为此,在市委市政府和医疗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在新城市中心规划建设1200张床位的高水平的综合医院的项目批准由康华集团承办。在加快我市医疗服务产业化进程,培育民营医疗产业集团做出有益的探索。三、办院宗旨以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为指导,全面参与我国医疗服务事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旨在推进我国医疗服务事业技术进步和制度进步;树立“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的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观;将建设成为立足X、面向珠三角、辐射全国的,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积极探索科学的现代医院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体系,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效能型医疗服务事业做出贡献;为建设医院投资管理企业集团奠定产业基础。
四、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医院将全面推进“知识创新工程”总体战略,建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的、宽容的人才与知识的全球竞争、合作体系。充分发挥盈利性医院的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积极实施“技术领先”的技术发展战略;创新经营服务理念,实现面向“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的不断的业务流程重组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进而形成科学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为建设经营管理型的医疗服务事业奠定基础。用5到10年的时间,形成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才、技术和资本集约化经营的医疗服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品牌、管理输出和资本运营不断扩大医疗服务产业规模,致力于推动我国医疗服务产业的制度、管理、技术、服务的全面进步,成为具有国际地位,并代表中国领先的医疗服务管理水平的大型医院服务管理集团。[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712:35:05编辑过][/color][/align]anywayzhou2004-5-720:06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医疗服务行业投资机会分析(一)、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分析中国为世界人口大国,医疗卫生市场潜在规模无疑为世界数一、数二。到2002年底,中国总人口接近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4,综合国力排世界前十名。我国医疗总体规模达到43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5%左右,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这一数字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因此,从人口角度看我国医疗卫生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巨大。但我国人均公共卫生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中央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的“世界卫生报告”中,中国在191个国家的卫生系统中排名188位,在世界上属于最低一档。研究表明,非洲最穷的一些国家都要比中国的人均卫生支出水平高出一倍。我国年人均医疗消费只有40美元,与发达国家的人均医疗费平均2619美元相比,相差65倍;在医疗产业发达的美国,年人均医疗消费达4271美元,为我国的130倍。发达国家平均医疗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而我国医疗消费总额仅占国民生产总值5.1%,比我国高出三倍(见表1)。我国2000年卫生占中央财政支出11%,与发达国家也存在相当大差距。总之,无论是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都表明我国医疗投入与中国的综合国力世界前10名的排名位置严重不相称。这表明中国医疗卫生市场投资的潜力较大。表1医疗消费投入对比表 人均医疗卫生费用(美元)1995~98年 医疗卫生费用占GDP%1995~98年 卫生占中央财政支出%2000年中 国 40 5.1 11.0日 本 2243 7.2 15.4英 国 1675 6.9 14.9法 国 2288 9.3 13.5美 国 4271 12.9 16.7(二)、需求增长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加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一些传染病、地方病仍危害着人民健康,有些新的传染病对人民健康构成重大威胁。2001年,全国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数为20.87亿次,2002年为21.5亿次,上升0.63亿次;2001年,全国医院、卫生院入院人数5464万人,2002年为5991万人,上升527万。这一切要求我国卫生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与提高。(三)医疗支付能力将进一步增强1、我国卫生服务弹性系数趋于合理,医疗费用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卫生服务弹性系数是指卫生总费用增长率同GDP增长率之间的比值。据国际资料,加拿大为1.36,日本为1.45,法国为1.68,英国为1.80,意大利为1.85,德国为1.91,美国为1.95,荷兰为1.99,瑞典为2.07,西班牙为2.32。这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都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1978—2000年间,卫生服务弹性系数平均为1.2,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卫生总费用相应增长1.2%。卫生服务弹性系数由1995年的2.5降到2001年的1.11(见表2)。这说明,近20年来我国卫生总投入的增长速度略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是比较合理的。1995年以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10%左右,但卫生总费用的占GDP的比例在3%左右。2000年后国家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以达到5%左右。未来10到20年我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7%增长速度,国家共公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保持在5%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的医疗支付能力将能保持持续的增长。
表2 国民生产总值与卫生总支出 1991年 1995年 2000年 2001年GDP总值(亿元) 21617.8 58478.1 89442.2 95933.3GDP增长速度 9.2 10.5 8.0 7.3卫生总费用 888.6 2257.8 4764.0 5150.3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 26.25 16.11 8.11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 4.11 3.86 5.33 5.37弹性系数 2.5 2.01 1.11卫生总费用构成(%)% 100 100 100 100政府卫生支出 22.8 17.0 14.9
15.5社会卫生支出 38.4 32.7 24.5 24.0个人卫生支出 38.8 50.3 60.6 60.52、个人医疗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人均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7.95上升到2002年的17.98,同期人均医疗费用增长速度由13.80减速到8.0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医疗费用的弹性系数由1.74降低到0.45。这说明居民用于医疗的支出能力增强。以健康观念为主导的新型生活方式已经替代了温饱型的生活方式,人们不仅关注从调整膳食结构入手提高健康水平,而且更舍得在保健卫生上加大投资。据卫生部门统计,与90年代初期相比,2000年我国人均卫生总费用增加3.9倍,社会卫生支出增加2.4倍,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增加7.36倍。表3 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变化表 1995 2000 200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4283 6280 874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速度% 7.95 17.98人均医疗费用支出 1667.8 3083.7
3597.7人均医疗费用平均增长速度% 13.08 8.01弹性系数 1.74 0.45从1978年到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57.5%降到37.7%;农村由67.7%降到46.2%。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6日最新公布的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城市为37.1%,农村为45.6%,均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见图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家庭和个人用于医疗、教育等的消费将有大幅度的提高。图1我国恩格尔系数变化图(四)医疗改革为民营资本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西方发达国家,民营医疗机构很成熟,美国民营医院比例为65.3%,德国民营医院比例为65.6%,而我国目前仅有1%是民营医院,营利性医疗机构所占的比重更低,
在0.5%以下。发达国家美国营利性医疗机构所占比重10%左右。从年人均医疗消费来看,美国为4090美元,德国为2339美元,澳大利亚为1805美元,日本为1741美元,韩国为587美元,而中国仅为40美元,这对中国的3亿富裕人群(中国的社会财富集中于约25%的中产阶级以上人群中)来说,市场潜力和现有规模存在着巨大反差。十六大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到新的高度,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政府将强化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医疗体系。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按照国家对医院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是使转变为营利和非营利性质的国有医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逐步实现“医政分开”,完善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二是降低准入条件,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使民营盈利性医院充分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优势,提高医院运营的成本、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加之医疗服务提供的特殊性,使得国有医院体制改革的步伐相对滞后,许多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集中体现在了医疗服务行业,如医疗机构缺乏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与患者的需求差距拉大,医疗纠纷日渐增多,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影响到我国医疗服务系统今后的发展,国有医疗机构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国有医院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国有医院与产权相联系的权责界定不清;2.医院运行中岗位聘任以及管理、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僵化;.3、院长负责制存在缺陷;4.政府财政补偿机制有待转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到2050年我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20年部分经济发达省份的部分城市经济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我国医疗市场的投资前景十分广阔。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到2050年我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部分经济发达省份的部分城市经济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医疗市场的潜力巨大,投入不足,需求强劲,为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投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因此,我国医疗市场的投资前景十分广阔。 二、广东、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一)、人口基数大,密度高,人口城市化、老年化发展速度快根据2003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954.22万人,比上年增加95.64万人,为全国总人口的6%左右。人口出生率13.66‰,死亡率5.31‰,自然增长率8.35‰,分别上升0.37、0.23和0.14个千分点。由于经济发达和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向珠三角地区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的结果,珠三角及港澳(香港678万,澳门44万)总人口达4350万,占我省总人口的51%。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广州已是人口规模接近千万的特大城市,普查人口为994.30万人,位居第二、三位的深圳、X分别有700.84万人、644.57万人。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X
七市(不含惠州、肇庆部分县的人口数)人口为3628.44万人,占广东总人口的42%。广东的人口密度为486人/平方公里。珠三角地区人口密度大,其中深圳的人口密度高达3596人/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排在第二的X为2615人/平方公里。广州为1337人/平方公里,位居第五。珠三角地区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根据《广东省城市化“十五”计划》,到2005年珠三角地区人口将占全省的60%左右,即达到4772万人。珠三角地区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深圳、珠海、广州、佛山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均超过发达国家人口城市化75%的水平。以香港为中心形成了若干层次同心环形地带。第一环是深圳和珠海经济特区,第二环是广州附近的X、中山、顺德等地,香港把许多劳动密集型的工厂或车间向珠三角转移过程中,实现了珠三角地区的人口城市化。全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广东全省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3万人,占6.05%,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12个百分点。随着城市化的加速,珠三角人口老龄化的比例将随之上升。2003年人口普查总人口为644.57万人,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63万人。在总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86.98万人,占60.04%,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为257.59万人,占39.96%。anywayzhou2004-5-720:07
(二)、经济状况广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之一。2003年,广东生产总值13449.93亿元,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10,比上年增长13.6%,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处于全国前列。珠三角生产总值已占全省的77%,约为10356.4多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3000美元左右。港澳本地生产总值1829亿美元,人均超过1.5万美元。到2010年,珠三角(包括港澳)的经济总量将超过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塘城市群的总和。我省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处于前列。2002年之前,广东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处于较低的水平(见表4)。2003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非碘”对广东居民的健康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医疗保健消费成为2003年居民消费的热点。2003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0.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54.58元。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大幅增长。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类支出617元,同比增长23.1%,占消费性支出的6.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幅居各类消费性支出的首位。表42002年广东、北京、上海、湖南、山东、山西、浙江等地城镇居民消费状况比较 单位:元项 目 广东 北京 上海 湖南 山东 山西 浙江消费性支出 8988.48 10284.6 10464
5574.72 5596.32 4710.96 8713.08一、食品 38.5 33.8 39.4 35.6 34.4 32.5 39.9二、衣着 5.5 8.3 5.9 10.4 13.4 13.9 8.5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6.3 6.2 6.2 7.5 7.1 5.9 6.0四、医疗保健 5.6 9.2 7.0 6.2 7.3 7.7 7.7五、交通通讯 14.2 12.4 10.6 10.7 9.6 8.6 10.3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15.4 17.6 15.9 15.8 16.6 16.6 16.1七、居住 11.0 9.0 11.4 10.4
8.2 11.4 8.5八、杂项商品 3.5 3.5 3.6 3.3 3.3 3.2 3.0anywayzhou2004-5-720:08X市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862.71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2167元,合5211美元,高于珠三角平均水平2000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142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近2倍。农民人均年收入8731元。X人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2%和37.5%(全国系数分别是37.9%和47.7%)。X
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进入了宽裕的小康阶段。(三)、社会发展珠三角地区到2010年人均GDP将达到7000美金,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到2005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城市化服务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众多经济研究专家认为,与迅速壮大的长江三角洲一样,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GDP增长的50%以上将出现在这两个地区。珠三角城市快轨线网规划布局将通过轻轨特快把穗、港,澳三个都市圈连成一体,构成一个交通密切联系的城际捷运系统,珠三角城市群落紧密地连成一体,城市之间的交通往来,可以分秒计算,意味着城市群一体化综合服务功能的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珠三角和港澳在国内位经济地位的提升,为整个华南经济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使整个华南经济带之间的资源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发展高水平的大型现代化医院,可实现整个华南地区跨地域的资源共享。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即到2010年,X人均将达到1万美元,整体经济济基本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20年,力争达到2万美元,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实现宏伟目标,一批大型公共医疗卫生设施亟待建设和发展。X
正在成长为人口上千万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按160万常驻居民配置的医疗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人口对基本医疗和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因而,建设国内一流的大型医疗中心,实现我市整体医疗水平跨越式发展是时代的召唤和历史的选择。三、广东、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疾病现状分析(一)、全省疾病状况分析1、全省居民健康主要指标。改革开放20多年,广东省的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全国处于前列。2000年全省平均期望寿命为74.52岁。与1995年相比,2000年全省婴儿死亡率由31.0‰下降至16.7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39.3‰下降至21.65‰,孕产妇死亡率由53.1/10万下降至31.47/10万。 上述各项指标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疾病控制情况。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总发病率由“八五”期间的平均138.07/10万(不含肺结核)降为“九五”期间的98.85/10万(不含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从1995年的57.8/10万降至2000年的47.38/10万。消灭鼠疫、血吸虫病、基本消灭麻风病、丝虫病和基本控制碘缺乏病、白喉、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的成果得到继续巩固,结核病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从居民伤残及失能情况来看,广东省居民残障率为7.49‰,其中城市地区为11.38‰,农村地区为4.09‰。从严重程度来看,严重残障、中度残障分别占26%、25%左右。全省的精神疾病总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精神疾患对广东居民的影响越来越大。精神病已经排在了前十位死因之列。结核病防治结核病仍是严重危害全省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传染病,也是广东省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3、疾病谱变化但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卫生服务,提高生活质量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严重,我省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卫生发展又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和农村的前六位死因完全一致。前五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其所占比例分别为
21.91%、20.47%、18.28%、14.44%、7.01%。与全国相比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基本持平,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分别高于全国水近五个百分点(见表5)。表5 广东省与全国城市前五位死因比较 全国城市 广东顺位 死亡原因 死亡率 死亡原因 死亡率1 恶性肿瘤 23.53 恶性肿瘤 21.672 脑血管病 17.49 脑血管病 14.443 呼吸系病 15.63 呼吸系病 20.474 心脏病 14.62 心脏病 18.285 损伤及中毒 8.77 损伤及中毒 7.01(二)、X市疾病状况分析九五期间X市死亡率最高的前十位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早产及新生儿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系统疾病,传染病(结核、肝炎),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21世纪初期,X市的主要疾病谱将进一步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将会上升并占据重要位置。一方面X
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将加速,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老年疾病将不断增加,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在死因统计中将占据重要突出位置,也必将进一步使卫生费用上升。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大量流动人口的迁移,使中毒、意外伤害的创伤病人大量上升,而且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性病和肺结核防治形势更加严峻,疾病控制的压力和难度大大增加,必须制定与X市的主要疾病谱及卫生需求相适应的卫生干预政策和控制措施。(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疾病状况分析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健康水平死亡率、寿命高于广东省整体水平(见表6),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寿命为80岁左右,高于全国水平。心脏病、肿瘤病死亡率较高,2002年心脏病、肿瘤病死亡人数为5537人和11222人。anywayzhou2004-5-720:08表6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健康状况HealthStatusinHongKong,MacaoSpecial AdministrativeRegionandTaiwanProvince 年份 人口数(万人)TotalPopulation(10,000) 出生率CrudeBirthRate(‰) 死亡率CrudeDeathRate(‰) 婴 儿死亡率InfantMortalityRate(‰) 期望寿命(岁)Life
Expectancy(Year) 男性Male 女性Female 香港HongKong 1990 570.5 12.0 5.2 6.2 74.6 80.31995 615.6 11.2 5.1 4.6 76.0 81.52000 666.5 8.1 5.1 3.0 78.0 83.92001 672.5 7.2 5.0 2.6 78.4 84.6澳门Macao 1990 33.5 20.5 4.4 8.4 … …1995 42.4 14.1 3.2 5.6
… …2000 43.8 8.8 3.1 2.9 75.5 79.92001 43.4 7.5 3.1 4.3 76.2 80.2anywayzhou2004-5-720:09四、广东、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医疗资源分布及需求分析(一)、广东省的卫生资源概况1、基本卫生设施。至2000年底,全省医院病床达到16.81万张,平均每千人口医院病床从1995年的2.01张发展至2000年的2.12张;90%以上县级防疫站、妇幼保健院(所)、慢性病防治站和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 2.卫生人力。至2000年,全省专业卫生队伍已达32.7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50万人,医生11.12万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从1995年的3.30人增加至2000年的3.57人;每千人口医师数从1995年的1.03人增加至1.13人。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中,高级职称占4.74%,中级职称占13.94%。另外有乡村医生32365人、卫生员11649人,农村接生员13999人;平均每个村有乡村医生1.4人、卫生员0.5人、接生员0.6人。
3.卫生费用。全省卫生事业费2000年为27.30亿元,占当年全省财政预算支出的2.56%,人均卫生经费36.8元。1999年全省社会卫生总费用约为357.75亿元,占当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23%,人均卫生总费用为490元。我省公共卫生投入低于全国水平,投入严重不足,与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4.初级卫生保健。基层卫生组织健全,全省有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2.96万个,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机构近600个,形成较合理的城乡医疗保健网络。全省计划免疫的“四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已如期实现达到85%的目标。98.5%以上的城乡居民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在半小时行程距离内有卫生保健机构,能获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全省以县为单位已于1999年提前一年实现中国农村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 5.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2000年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年诊疗服务量达3.88亿人次,收治住院病人和观察病人分别达384万多人次和约500万人次,为居民进行体格检查1296万多人次。居民人均每年接受诊疗5.2次,每千人口年均住院51.7人次。 6.医疗急救设施和血液管理。全省基本形成急救网络,地级市建立了急救中心,县级医院建立了急救科,急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21个地级市均建立了中心血站。2000年全省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的90%。 7.卫生监测与监督。全省卫生监测与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公共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食品监测合格率为91.4%,公共场所监测合格率为93.7%,化妆品监测合格率为97.3%,
生活饮用水监测合格率为89.0%。 8.爱国卫生。已创建国家卫生城市6个,国家级卫生镇11个,省级卫生城市15个,省级卫生镇43个。全省农村饮用清洁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95.0%上升为2000年的98.0%,其中自来水普及率由1995年的62.7%上升为2000年的70.3%;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1995年的36.7%和37.6%提高至65.2%和64.9%。 9.医学教育与科研。“九五”期间,“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全面启动,117项重点科研项目、102个重点专科(实验室)和94名学术带头人进入工程建设;获省(部)级以上医药卫生科研成果659项,其中国家级28项,省部级631项;高级卫生技术人才有了较大发展,已有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240人,硕士生导师近1500人。全省现有主治医师以上卫生技术人员49489人,其中主任医师1598人,副主任医师10958人,主治医师36933人。 10.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合作医疗。深圳、珠海、X、中山、江门、佛山、湛江、阳江、顺德等9个市已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350.34万人。至2000年底,全省农村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覆盖率为20.5%。 1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影响卫生资源的产出效益与卫生公平。主要表现在卫生资源配置的总量上,对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预防保健的投入不足,配套保障措施不完善,预防保健工作薄弱;其次表现在卫生资源配置的结构上,城市卫生资源过于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大医院
包揽“大病”、“小病”病人和竞相扩张规模,卫生资源投入的整体成本效益比相对不高;在卫生资源的地区分布上,地区间差异很大。从而使广东省的卫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影响卫生公平性。卫生经济政策不够完善,政府对卫生投入不足。“九五”期间,全省卫生事业费平均约占年度财政支出的2.78%。全省卫生事业费占年度财政支出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此状况与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补偿机制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并在相当程度上造成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资金来源的不合理和某些医疗服务行为的不规范;防保业务经费不足,防保机构设施仍较落后;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尚未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这些都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卫生服务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还不相应。社区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薄弱,严重缺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尚未建立健全,服务规范也不健全,尚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双向转诊规范化、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发展趋势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农村缺少适用的卫生技术人才,卫生队伍结构欠佳,部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服务水平和基本设施与群众的基本卫生保健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病人流向城市医院或滞留村卫生站,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不相适应。
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亟需改革。尚未打破各种医疗卫生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实施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各种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亟待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医院之间,以及医生之间缺乏公平、有序竞争机制。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各医疗卫生机构急需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良性发展的竞争能力。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趋势有待进一步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急需大力加强。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超过国家、社会及个人的承受能力,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压力仍较大,药品购销中不正之风未消除,对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投诉已成为一些地方消费者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对医疗保健市场的规范、监管,打击不法游医和违法违规医疗广告等监督执法任务大大增加,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急需大力加强。 卫生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薄弱,急需加强各种卫生调查和统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对本省居民死因调查统计和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调查统计工作比较薄弱,各类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系统尚不完善,漏报现象较多,欠缺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及时反馈,影响统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二)、医疗卫生条件香港、澳门医疗资源千人口医师数、床位数均高于广东省(见表7),但医疗人均消费较高,到我省就医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广东省人民医院2003年来自港澳及东南亚就医人数达到一万八千人次,其中80%来自港澳。高水平低成本的医疗服务对吸引港澳病源有相当的优势。表7澳门医疗资源简表澳门 1990 1995 2000 2001医师数(人) 537 … 997 891护士数(人) 594 684 943 960每千人口医师数(人) 1.6 … 2.3 2.0医院数(所) 2 2 2 2医院病床数(张) 974 880 923 980每千人口病床数(张) 3.5 … 2.1 2.2anywayzhou2004-5-720:09
(三)、X市卫生资源状况X市的卫生总体水平在全省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关键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按城市的行政地位、区域地位进行配置。X改革开放以来,我市GDP以年均22%的速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分别是同期全省、全国GDP年均增速的1.14倍和1.43倍。目前,X的综合经济实力已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20名,在全省位居深圳、广州、佛山之后,列第四位。常驻人口急剧增加,总人口已达700万左右。X市按156万户籍人口地级城市的级别配置医疗资源,总体水平不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对高水平医疗的需求。1、现状1)基本卫生设施。2003年底,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含社会医疗机构)924个,医院病床10991张(含社会医疗机构),按户籍人口数平均每千人口医院病床5.4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张;按常住人口数平均每千人口医院病床1.2张,低于全国一倍;医生数低于全国的近2倍(见表8)表8 每千人床位数及医生数对比表指标 单位 X
相当于全国的水平(%) X相当于全省的水平(%) 全国 全省 X 按户籍人口数 按常住人口数 按户籍人口数 按常住人口数 按户籍人口数 按常住人口数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张/千人 2.3 2.2 5.4 1.20 234.78 52.32 245.45 54.70医生数 人/千人 1.4 1.4 2.3 0.51 164.29 36.61 164.29
36.61全市主要有MRI(核磁共振成像系统)2台,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装置)1台、全身CT(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27台(其中市级医院2台,镇级医院22台,其他部门医院3台)、钴60治疗机1台,另有C臂X光机(心血管数字减影造影X线系统)、胃肠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影造影系统、彩色多普勒诊断系统、心电监护系统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但核医学、心血管、脑血管的高端设备短缺。2)、卫生人力。至2003年,全市专业卫生队伍(含社会医疗机构人员数)已达1688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853人,高级职称1040人,中级职称2560人,初级职称8145人。我市高级医学人才短缺,高级职称人数比重和中级职称人数比重是全国的1/3左右。(见表9)表9 X与全国卫生人员资源比较 项目 全国 X 数量 平均每千人拥有量 数量 平均每千人拥有量高级职称 273436 0.210335 1040 0.148571中级职称 1061422 0.816478 2650
0.3785713)、卫生费用。全市卫生事业费2000年为12083万元,占当年全市财政预算支出的4.23%,人均卫生经费29.66元,2000年全市社会卫生总费用约为21.19亿元,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3%,人均卫生总费用(以常住加上50%普查暂住人口计)为756.87元(以常住加上50%普查暂住人口计则为520.22元)。财政预算支出低于全国15.5的4倍。说明政府财政支出不能跟上社会发展对卫生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为社会资本的投资提供了空间。4)、初级卫生保健。基层卫生组织健全,全市有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559个,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机构27个,形成布局较合理功能基本齐全的城乡医疗保健机构,能获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X市已于1999年通过国家评审,提前一年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5)、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目前全市有三级甲等医院2间(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成为全市中、西医、教、研的技术指导中心,二级甲等医院14间,一级甲等医院19间,地市一级防疫站1间,未评级医院(含社会医疗机构)10间,一部分疑难重症可以在当地医院检查治疗。但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重症疾病,以本市目前的水平还不能进行治疗,转诊率在80%以上2000年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诊疗服务量达2545.5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和观察病人分别达23万多人次和14万人次,并完成了大量的健康体检(77819人次)和院外救护任务。居民(含50%普查暂住人口)人均每年接受诊疗(含健康体检)6.53次,每千人口年均住院58.76人次。6)、医疗急救设施和血液管理。全市基本形成急救网络,急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1998年建立了X
市中心血站。从实施无偿献血至2000年底全市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的100%。7)、卫生监测与监督。全市卫生监测与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公共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食品监测合格率为98%,公共场所监测合格率为93%,化妆品监测合格率为75%,生活饮用水监测合格率为97%。8)、爱国卫生。全市自来水普及率由1995年的97.1%上升到2000年的98.6%;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1995年的85%和90%提高至90%和95%。1995年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称号,1996年荣获“省无烟草广告城市”称号,有国家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镇5个,市级卫生镇15个。15个镇灭鼠达标,8个镇灭蝇达标(含城区),2个镇灭蚊达标(含城区)。9)、医学教育与科研。我市医学教育与科研总体水平不高,关键是缺乏一所高水平的集临床、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技术支撑。“九五”期间,全市卫生系统申报科研项目65项,其中省科委1项、省卫生厅28项、省中医药局4项、市科研项目32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4项(其中二项既获市又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市卫生工作者撰写医学论文2127篇,分别在国际、国家、省、市学术刊物发表。中、高级卫生技术人才有了较大发展,全市现有主治医师以上卫生技术人员1765人,其中主任医师30人,副主任医师386人,主治医师1349人。10)、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合作医疗。“九五”期间市、镇(区)对公费医疗、劳保医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推广实施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88万多人。至2000年底,全市农村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覆盖率为70.42%。1996年10月成立的“X
市医疗救济基金会”运转正常,“九五”期间共救济2877人次,救助金额1529.96万元。2、发展规划根据我市区域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及生态环境、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和不同的医疗卫生需求等因素,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我市的医疗卫生发展规划,确定了区域的卫生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优化模式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统筹规划和配置卫生资源,进行医疗卫生各要素的空间调度、组合及结构调整,力争通过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干预和均衡的发展战略,改善和提高整体综合服务能力,向全体市民提供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以增进人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任务指标1)、2005年全市每千人口医院病床数要达到3.0—4.2张(其中镇区2.5—3.0张)。2)、每千人口要有卫生技术人员3.1—3.6人(床位与卫生技术人员之比为1:1.3),其中从事医疗工作的执业医师2.1—3.0人。高、中级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35%以上,而市级医院要达到45%以上。3)、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吸收一批高技术人才,建立一批重点专科,促进X市医疗卫生科技水平的提高。4)、积极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使X
市城乡居民步行39分钟就能得到基本医疗保健服务。5)、加强急救网络建设,建立具备现代化设施的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6)、加快卫生信息网络建设,要在2005年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总之,我国卫生投资市场空间大,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集、交通便捷的中心城市建设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anywayzhou2004-5-720:10第三章 服 务一、服务内容(一)诊疗科目及床位编制重点专科为:婴幼儿疾病诊疗、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四大中心。同时有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中医科、VIP等学科及各功能科室。总床位编制2000张。 2005年开业600张床位。2006年设床位1200张,2007年设床位2000张(见表10) 表10X康华医院分科床位数及构成 X康华医院分科床位数及构成NumberandPercentageofBedsbyDepartmentsinHospitals 实有数(张) 构成(%) NumberofBeds
% of Department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5 2006 2007总计 600 1,200 2,000 100.0 100.0 100.0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 73 152 244 12.2 12.7 12.2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 121 236 376 20.2 19.7 18.8肿瘤诊疗中心 61 142 256 10.2 11.8 12.8婴幼儿中心 80 144 240 13.4 12.0 12.0妇产科 56 115 196 9.4 9.6 9.8眼科 10 24 38 1.6
2.0 1.9耳鼻咽喉科 20 42 68 3.4 3.5 3.4口腔科 3 8 14 0.5 0.7 0.7VIP 82 139 214 13.7 11.6 10.7中医科 50 116 158 8.4 9.7 7.9其他 43 88 198 7.2 7.3
9.9(二)、服务方式提供门诊、急诊和住院服务。急诊提供小时服务。二、服务能力(一)、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高水平”一是指首先满足X现有的医疗水平不能治疗的疾病,特别是占前十位死亡率较高的肿瘤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心血管疾病,在此基础上,部分专科逐步发展对珠三角、港澳及全国的辐射能力;二是对常见病、多发病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实施“精品服务工程”,达到优质服务的水平。(二)、服务半径1-3年内,主要以服务X市区及28个镇区,服务半径为30公里。3-5年内最佳半径为高速公路网所及地区,时程2小时,服务半径为100公里左右,除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还将辐本省其他地区。5-8年内1-2个专科逐步发展对珠三角、港澳及全国的辐射能力。(三)、服务半径区域内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及影响 本院重点辐射除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主要包括X
、珠海、顺德、佛山、江门、中山、惠州等珠三角骨干城市,这些城市所属各级医院缺乏高水平的医疗能力,是我院的重要合作伙伴关系及提供病员的主渠道。我院将重点发展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专科和我院的人才培养基地优势,与珠三角地区综合医院及各神经、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医院进行有效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并积极开展技术协作和人才交流,加强联合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为提高我省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诊疗技术发展做出共同的努力。三、服务优势(一)、位置优势本院位于广深高速石鼓段。广深高速是珠三角的最主要的交通干线和枢纽。广深高速石鼓段位于广深高速的中段,可快速到达珠三角和全省。同时,本院处于我市主要交通干线X大道、五环路与的交汇处,是连接市内交通与外部高速公路的必经之路。南城汽车站紧邻本院,南城汽车站为我市内公交枢纽站之一,连接市区和28个镇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本院服务的辐射。(二)、规模优势占地563亩左右,建筑面积为32万平方米左右,其中医疗区面积22万平方米左右。门急诊3.8万平方米,医技9.2万平方米,住院6.9万平方米。超过国内三甲医院的平均水平。(三)、技术优势1、
人才优势本院学科带头人、高级医学人才主要来自国家、省级以上三甲医院,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部分学科带头人、高级医学人才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较强的影响力。 拟聘请的各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肿瘤内科专家:廖美琳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亚洲肿瘤学会委员、国际肺癌学会会员、上海市医学会肺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会委员、上海市肿瘤防办肺癌组长、全国肺癌专题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委员、中华肿瘤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学会理事、上海市防痨协会理事、上海市肺癌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肿瘤》杂志主编、《中国肺癌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编委、《实用肿瘤杂志》编委、《中国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癌症》杂志编委、《临床肿瘤学杂志》学术顾问、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和二十二届理事。 心血管外科专家朱晓东:著名心血管外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晓东,男,1932年生,河南省开封市人。曾任解放军胸科医院军医,阜外医院心外科住院医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88年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3年被授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医称号。1996年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兼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1988年被接受为世界外科学会会员。心血管外科专家
吴玉清外科教授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1986-1987年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查理王子医院进修心血管外科,就教于世界著名心外科专家Mark.F.O"Brien。1989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0年任心血管外科副主任。1993年再次破格晋升为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11月被任命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1996年兼任心血管外科主任。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所长,心血管外科主任,器官移植研究室主任,实验外科主任,亚洲心胸外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胸外科学会常委,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欧洲心脏血管外科学会会员,国际瓣膜学会会员,国际成人先心病学会会员,兼任《亚洲心胸外科年鉴》、《中国心胸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外科杂志》、《中国医刊》、《中华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委。博士生导师。肝脏外科学专家吴孟超教授男,1922年8月出生于福建闽清,1927年侨居马来西亚,1940年回国求学,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同年8月起从事军队医学科学技术工作到今,历任第二军医大学助教、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教授、副校长等职务,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解放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党的“十四大”代表,第七、八、九、十、十一届上海市人大代表,吴孟超教授为中国肝脏外科学赶超世界水平作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肿瘤外科专家 汤钊猷 院士
汤钊猷院士,肿瘤外科专家。1930年12月出生,广东新会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现任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教授,兼中华医学会副会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60年代末从事肝癌研究,特别是在肝癌临床诊治和基础性研究方面成就显著,曾获得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的研究成果可望使肝癌从“不治之症”向“可治之症”转化,并使我国肝癌临床诊治水平长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神经外科专家李铁林 教授 博士生导师、留法学者,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为中国微侵袭杂志编委,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心高级顾问、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血管内治疗专业组委员。专长于介入神经放射外科,在脑动脉瘤、脑及脊髓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神经放射治疗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在血管内栓塞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出版专著2部,参与专著编写6部,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多项,获国家优秀医药图书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奖1项。2、设备优势医疗设备集约大量的现代高新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进步,医疗设备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大型设备3-5年就要升级换代,。本院作为新设医院,在设备技术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高于省内各大医院现有水平5-8年。我省各大医院的关键大型设备MRI、CT、DSA、CT-PET都是90年代中期产品(见下列对比表11)。anywayzhou2004-5-720:11表11
设备水平对比表康华医院 中山医大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一军大南方医院MRI1.5T双梯MRI一台,(2004年新品)3.0/7.0MRI 1.5TMRI siemens(九十年代产品) 1.5TMRI philips(九十年代产品) 1.5TMRI siemens(九十年代产品)CT16层螺旋CT(2004年新品)平板CT电子束CT 单螺旋CT,toshiba(九十年代产品) 普通CT philips(九十年代产品)16层螺旋CT GE(2002年产品) 单螺旋CT,siemens(九十年代产品)DSA平板DSA一台(2004年新品)影像增强DSA一台双平板DSA旋转DSA 无平板DSA影像增强DSA,toshiba九十年代中期产品 无平板DSA影像增强双向DSA,philips九十年代中期产品 无平板DSA影像增强DSA,GE九十年代中期产品CT-PET 无CT-PET PET Siemens九十年代中期产品 CT-PET Siemens九十年代后期产品主要设备清单如表12所示表12 主要设备清单 内容项目 数量 单价 合计 备注12.1影像设备 平板数字式DSA
1台 USD92万 USD92万 进口 单C臂旋转式DSA 1台 USD70万 USD70万 进口 小单C臂DSA 1台 USD50万 USD50万 进口 平板数字乳腺机 1台 USD45万 USD45万 进口 数字式胃肠机 1台 USD45万 USD45万 进口 移动x光机 l台 USD4万 USD4万 进口 胸片式DR 1台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床片式DR 1台 USD45万 USD45万 进口 多功能床DR 1台 USD45万 USD45万 进口 多功能CR 1台 USD25万 USD25万 进口 16排CT 1台 USD100万 USD100万 进口 2排CT 1台
USD50万 USD50万 进口 全景曲面X光机 1台 USD25万 USD25万 进口 牙片机 1台 USD6万 USD6万 进口 核磁共振装置(1.5T) l台 USDl30万 USDl30万 进口 核磁共振装置(3.0T) 1台 USD200万 USD200万 进口12.2超声设备 高档三维心脏彩超 2台 USD40万 USD80万 进口 腹部彩超 1台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多功能彩超 1台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黑白B超 5台 USD2万 USD10万 进口12.3检测由心设备 全自动血球仪(6分类) 1套 USD25万 USD25万 进口 全自动血球仪(5分类) 3套 USD10万 USD30万
进口 全自动生化仪急诊生化仪 l台1台 USD12万(1600个样本)USD5万 USDl2万USD5万 进口 全自动血凝仪 2台 USD4万 USD8万 进口 特定蛋白仪 1台 USD4万 USD4万 进口 免疫化学发光仪 1台 USD6万 USD6万 进口 全自动细菌培养仪 1台 USD3万 USD3万 进口 梅标仪 2台 USDl万 USD2万 进口 血气仪 2台 USD2.5万 USD5万 进口 电解质测定仪 l台 USDl万 USDl万 进口 各类配套测定仪 1套 USD5万 USD5万 进口12.4呼吸机 35台 USD2.2万 USD77万 进口12.5ICU 40床/40套
USD40万 USD40万 国产12.6中央供氧、吸引 400套|400床 RMB250万 RMB250万 进口12.7多导生理纪录仪 1台 USDl5万 USDl5万 进口12.8麻醉机 l0台 USD3万 USD30万 进口12.9手术灯、床 10套 USD4万 USD40万 进口12.10IBP(主动脉丘囊反搏器) 1台 USD5万 USD20万 进口12.11除颤起搏仪 25台 USOO.8万 USD20万 进口12.12高频电刀电据 10套6台 USDO.8万USDl.2万 USD8万USDl.2万 进口进口12.13床旁监护仪 35台 USDO.8万 USD28万 进口12.14心电图仪 50台(单导10台,三导10台) RMB6000元RMBl5万 RMB6万RMBl50万 国产12.15运动实验平板仪 2台 USD3.5万 USD7万
进口12.16遥测监护仪 6套 USD2.5万 USDl5万 进口12.17动态心电图 2套 USD3万 USD6万 进口12.18床旁血透机 1台 USD3万 USD3万 进口12.19病房及常规设备 全套 一张床约RMB5000元 200万 进口12.20消毒中心设备和物流系统 全套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3.21高压氧舱 1台 RMBl20万 RMBl20万 国产12.22腹腔镜系统 1套 USD5万 USD5万 进口12.23新生儿设备 1套 USD20万 USD40万 进口12.24诱发电位系统 1套 USD5万 USD5万 进口12.25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 2套 USD4万 USD8万 进口12.26开颅钻 2套 USDl万 USD2万
进口12.27双极点凝器 2套 USD2万 USD4万 进口12.28颅内压监护仪 2套 USD2万 USD4万 进口12.29颅内降温仪 1套 USDl万 USDl万 进口 12.30 脑镜室 1套 USD5万 USD5万 进口。 脑 经颅多普勒 1台 USD4万 USD4万 进口 外 导航系统 1套 USD50万 USD50万 进口 设 脑电图 1台 USD4万 USD4万 进口 备 脑肌电图 1台 USD4万 USD4万 进口 伽码刀 1套 USDl50万 USDl50万 进口12.31儿童专科中心 眼科设备(AB超声、角膜曲率计、眼压计、检眼镜、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器、裂隙灯、视眼计等) 全套 预计USD20万 USD20万
进口 五官设备(电测听、声阻抗、耳声发射分析仪、鼻内窥镜、鼻窦电铝、纤维喉镜) 全套 预计USDl5万 USDl5万 进口 骨外科设备 全套 预计USDI5万 USDl5万 进口12.32消毒供应中心 高温灭菌器、清洗消毒器、消毒辅助设备 全套 USD100万 USD100万 进口12.33放疗设备及核医学 直线加速器 1台 USD120万 USD120万 进口 动态多页光栅 1套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实时影像验证 1套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信息数据网络 1套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模拟定位机 1套 USD100万 USD100万 进口 CT模拟、MR模拟定位 1套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治疗计划系统 1套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后装机 1套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剂量仪和模型室装置 1套 USD12万 USD12万 进口 定位及放疗固定装置 1套 USD12万 USD12万 进口 双探头ECT 1套 USD45万 USD45万 进口12.34 交通 工具 汽车 车队 400万RMB 400万RMB 国产12.35环保设备 全套 300万RMB 300万RMB 国产12.36信息系统设备 全套 500万RMB 500万RMB 进口12.37其他配套设备 全套 3000万RMB 5000万RMB
国产以上设备合计3亿元人民币。预计首期采购2.5亿元元。后期采购5000万元(详见附表一)四、成本优势通过医疗服务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断降低服务成本。本院充分应用最先进的IT技术实现数字化医院(e-Hospital)的高效管理。提高服务运营效率实现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服务过程的管理,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减少医院与病人之间的环节,达到快速的准确诊断、准确用药、准确治疗,降低药费在整个医疗成本中的比重,降低病人的门诊和住院成本。(1)
临床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保证了医生可以及时、准确地得到病人的各种生命指标,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实现无纸化和无胶片化办公。(2)通过临床信息带动费用信息的管理,并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构建医院的数字化神经网络。(3)系统可对核算单元和核算项目进行调整和自由组合,可针对医院不同的部门管理情况和经济核算方式随时进行调整。(4)根据收费和临床数据统计的需要,随时为管理的需要定义和输出各种报表。(5)提供可由医院自己定义的各种报告模板、处方组套、科常用信息等,方便医护人员轻松处理典型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6)系统可自由组合的功能模块,可根据医院的具体工作流程定制、重组和改造。(7)全面的院长查询系统,为院长提供全面的医院运行经济信息和临床信息数据,为院长提供决策依据。(8)实现门诊部、住院部及医技部门的高效合理的工作流程,保证病人医疗费用的准确性,减少医患纠纷,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五、质量优势本院将实施“人性化的优质、高效服务”的质量战略。环境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满足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建立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优质服务,各临床研究所把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作为首要的研究任务;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动力,通过不断的流程重组,提高服务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anywayzhou2004-5-720:12
第四章 科学技术规划一、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一)指导思想“学术自由,集纳百家”是制定我院学科技术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二)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本院将全面推进“技术领先,合作发展”战略。成立由国内外及本院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技术、人才和学术交流、合作和战略结盟;建设各临床医学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培养基地,并逐步发展临床医学研究技术中心,努力把康华医院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临床医疗技术中心之一;最终,把康华医院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现代化医院。本院学术委员会,将坚定走“自主、开放、合作、创新”的学术发展道路,倡导学术自由,杜绝学术腐败,推进学科建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合作,积极为我国医疗事业吸收和培养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有益的贡献。二、人才发展战略康华医院将实施“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发展战略,加快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革新,大胆引进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做到走出去,请进来;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结合;把医院发展成为医学学术人才、临床技术人才、高级医疗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事业发展的人才输出基地。三、发展规划(一)、学术委员会的建设2004年6月底前举行成立委员第一次筹备会议,对本院的学科发展规划进行初步审议;2004年12月底举行本院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大会,制定《康华医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目前确定拟请的专家共20人(见表13),包括神经、儿科、心血管、肿瘤、肝胆、外科等方面的国内学术领头人,涵盖本院的重点专科和关键学科。年度活动经费预算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委员经贴,初步确立每人5万元/每年,预计在100万左右;一部分为会议部分的经费(包括车旅、食宿等),预计在50万元左右。学术委员会章程(草案)的序言部分对成立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总则部分对委员会成立的法律依据、宗旨、性质和地位给以明确的规定。组织部分对委员会的组成、常设机关、专门委员会、秘书长职责等做出具体规定。学术委员会的职责权限部分对学术审议、评议、学术交流指导工作、经费来源等做出具体规定,为学院合作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和临床研究所等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的构建了高水平的对外合作平台。表13学术委员会名单序号 姓 名 专 业 学术地位 职务1 吴阶平 泌尿外科 科学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2 朱晓东 心血管外科 工程院院士 3 王忠诚 神经外科 工程院院士 主任委员4 胡亚美 小儿内科 工程院院士 5 孙 燕 肿瘤内科 工程院院士 6 朱国英
心血管内科 院长7 戴建平 影像科 院长8 李宏为 普外科(肝肠外科) 院长9 凌 锋 神经介入放射科 介入中心主任10 吴一龙 胸外科 副院长11 张良华 胸外科 12 吴孟超 肝胆外科 工程院院士 12 王士雯 老年心脏研究所 工程院院士 14 张运 心内科、超声 工程院院士 15 郝希山 肿瘤外科 校长16 廖美琳 肿瘤内科 17 管忠震
肿瘤内科 18 汤钊猷 肿瘤外科专家 工程院院士 19 李铁林 神经外科专家 20 吴玉清 心血管外科 (二)科研及人才培养机构的建设2005年成立肿瘤疾病临床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所和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所,同时建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2006年成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薪聘用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见表14)。表14拟成立的科研机构拟成立机构 拟成立时间 临床研究人员 年度投入研究资金(万元)(自筹50%,申请、合作研究资金50%) 人员工资 发展目标 1 2 3 4 5 临床研究所 2005年
10人 100 150 250 300 400 2 以研究常见病、多发病的质量和成本为中心,成为全院质量管理运动的技术中心,3-5年内成为国内领先的临床研究技术中心之一肿瘤疾病临床研究所 2005年 10人 100 150 250 300 400 2 3-5年内发展成为省级临床肿瘤疾病研究基地,5-8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8-1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所 2005年 10人 100 150 250 300 400 2 3-5年内发展成为省级临床心血管疾病研究基地,5-8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所 2005年 10人 100 150 250 300 400 2 3-5年内发展成为省级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基,5-10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 2005年 20人 200 200 200 200 200 2 培养硕士以上研究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6年
20人 200 200 200 200 200 2 培养临床学科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三)人才队伍建设突出人才建设的内涵发展,把培养中青年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作为一把手的“一号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派送医、技、护人员到世界医学技术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与服务;建立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三项基金,实施“三二五百”培养工程,计划三年内培养二十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五十名中青年学科骨干,一百名高级技护人才。大胆起用优秀的中青年人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副食品深加工及玉米种子繁育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外合资家大型超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心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地块收购可行性研究报告
- 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全民健身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光互补20兆瓦农业大棚光伏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外合资经营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 农畜产品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心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名流印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地理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 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全数字电力线载波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大型沼气发电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