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95 KB
  • 12页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pdf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SANJIANGUNIVERSITY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二○○七年四月 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弘扬“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精神创新办学体制探索“学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在十四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三江师范学堂“俭朴、勤奋、诚笃”的优良传统,发扬“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精神,紧紧依托江苏地方名校强市的资源优势,抓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江苏建设教育强省的机遇,艰苦创业,三易校址,学校的各项事业已进入滚动发展、良性循环轨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优先、规范管理、以质取胜”办学理念,创新办学体制,探索建立“学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办学方略上形成了鲜明特色,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一、弘扬“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的三江办学精神三江学院办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初具规模的本科高校,培育了“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的精神,其精神实质蕴涵了三江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严谨、勤奋、坚毅、自强的求真务实精神;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开拓创新精神。1、“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有着“俭朴、勤奋、诚笃”之风范,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提出“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这奠定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百年传统的基础,蕴含了诚朴坚毅,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风格和品格。三江传人办三江,1992年7月,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一批退休教授和教育管理者,在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的鼓舞下,发起筹备民办三江大学,中科院院士、原南京工学院院长钱钟韩教授和著名教育家、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分别出任学校的首任董事长和名誉校长,东南大学陶永德教授担任校长。钱钟韩教授在学校创建时的挥毫“弦歌不绝、学海无涯、泽被三江、志兴中华”体现了三江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的历史重任。1 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正是这些三江传人执着于教育事业,为了同一目标走到一起,不畏艰难,开始了艰苦而漫长的创业之路。创业者们不辞辛劳,无私奉献,这种精神感动了许多退休教师,他们不计个人得失,纷纷加入了创业者的行列,为地方经济培育更多的有用之才施展才华,发挥余热。把三江学院办好,办出水平已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所有三江人的自觉行为,没有人去争名利,索报酬,陶永德校长题写的“踏实苦干,百折不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正是他们在创业历程中的真实写照。多年来,三江学院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却在一代代三江人身上传承,这也是三江学院在创业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尽管目前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更多的新困难和新问题,学校领导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管道路有多曲折,困难有多大,都要坚守艰苦奋斗品质;越是条件改善,越要强化无私奉献意识。这种精神将一直渗透于全体三江人的日常行动中,并以此来凝聚力量,激发斗志,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2、“严谨、勤奋、坚毅、自强”的求真务实精神三江学院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校,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在工作和学习中,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地对待工作和事业,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坚毅奋斗、自强不息。学校充分利用南京高校优质师资资源,择优聘请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对学生严格要求的教师来校任教。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对于学生不满意、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及时解聘,严格的要求,严格的管理,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保证了教学质量,并形成了严谨的教风。在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上严字当头,我校第一本《学生手册》封面印有“用规矩,成方圆”,即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办学初期学校实行“十中汰一”的激励机制,奖优汰劣。一直以来,学校实行班导师制度,通过“一日常规”管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2 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坚毅自强,踏实苦干,百折不挠,是全体三江人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态度,也是三江人人格品质的真实写照。学校历经凤凰西街的创立、北崮山的创业以及铁心桥的快速发展三个阶段,三易校址,三次创业,期间经历了不少艰辛和挫折,但三江人百折不挠,敢于拼搏,凭着一股干劲和闯劲,战胜困难,自立自强。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成教高职教育的开办,新校区的启动建设,升格为本科院校,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权评审等,这些进步与发展,是全体三江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三江人严谨、勤奋、坚毅、自强的人格品质最生动的体现,更是激励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发扬传统,增强对学校的荣誉感、使命感和凝聚力,继续发奋努力,把三江学院早日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地方重点多科性大学的精神力量。3、“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开拓创新精神1993年春,原南京大学校长、三江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为当时筹办中的三江大学题写了“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的校训。正是在校训精神的激励下,三江人在挫折和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开拓创新、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学校办学规模和内涵建设得到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民办本科院校。开拓创新是三江发展历史的真实写照,三江学院本身也是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产物。学校从筹建开始就十分重视办学定位,根据当时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办学的参照坐标是上海立信高等专科学校和同济高等工科学校,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三江大学筹建规划和章程》中明确提出了“低进高出,根深叶茂,面向社会,学用结合”的办学方针。2002年学校升格本科院校时恰逢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时期,原中共江苏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江苏省教育委员会主任、原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陈万年教授出任我校第二任校长,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趋势,结合办学体制的特点,学校多次开展教学改革与教育思想的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以生为本、德育优先、规范管理、以质取胜”的办学理念。本着“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思路,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学士学位授权评审。这种“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的三江办学精神,代表了三江最具典型意义的3 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价值取向和精神特质,也是三江具有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力量源泉。在三江创业阶段,三江精神比任何设施、组织都更有效,更起作用,激励着三江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今天这一精神已成为三江人的宝贵财富,成为一种无形资产,一种规范力量,永远激励着三江人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并形成三江办学特色的精神底蕴。二、创新办学体制体制的创新是发展的推动力。高等教育体制的创新是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后,三江学院抓住《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的契机,创新办学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1、“公益性质+民营机制”的办学体制,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作为民办高校,三江学院没有国家经费拨款,没有投资主体,完全靠国家政策支持和自身积累滚动发展,逐步壮大。十多年来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综合实力日益增强,逐渐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些都得益于学校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体制——“公益性质+民营机制”。公益性质是学校性质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在:(1)管理者——江苏省教育厅,三江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由江苏省教育厅对学校进行管理与监督;(2)办学者——三江学院,三江人自己办三江,全体教职工是三江的主人,学校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宗旨,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始终把教育效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3)所有者——三江学院,学校的原始资产和发展中积累形成的固定资产都属于公益性资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占有股份。民营机制是学校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为:(1)在投资体制上,主要是学校依据国家政策、按教育成本合理收取费用为资金投入的主渠道,同时以接收社会捐赠、合作办学资产投入等为补充;(2)在领导体制上,实行由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3)在管理体制上,以精干高效为原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公开招聘,择优上岗,按岗论责计酬。“公益性质+民营机制”的办学体制,在产权关系上,确立了学校资产的公4 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益性质和产权归属关系,明确全体教职工是三江学院的主人;在领导体制上,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通过教职工代表选举产生理事,保障了学校领导班子新老更替的稳定与和谐;在制度建设上,学校在校行政、理事会、校党委三套领导班子中,建立了直属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实践证明,建立“公益性质+民营机制”的办学体制加强了党的领导,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学校建立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为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2、创新管理机制,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一流的大学需要有一流的管理来保障,快速发展的三江学院更需要重视加强内部管理。学院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充分利用民办机制的灵活性、高效性、自主性等优势,适时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制度创新,使学院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1)坚持“为我所用”的聘用机制,确保拥有一流师资队伍在人才资源建设上,学校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策略,实施“积极引进、着力培养、择优聘用、逐步优化”的建设方针。目前,我校的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其中专任教师队伍由专职教师和聘期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专聘教师组成。为此,学校一是加强培养,建设一支专职教师队伍;二是老当益壮,充分发挥退休教师作用;三是博采众长,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专聘教师队伍。为了推动教师成长,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制定“在职进修制度”,鼓励教师提升学术水平和学位职称层次;二是启动“三江学院青蓝工程”,目前已有65人参与校级青蓝工程;三是每年拨出专项经费作为科研启动基金,鼓励青年教师申报科研课题,提高科研能力;四是举办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激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五是每年组织评选“优秀教师”,并向青年教师倾斜。(2)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确保教学中心地位学校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设置党政机构。一是领导班子队伍的精干高效,我校五位党政领导成员团结协作、审时度势、深谋远虑、全心投入、谋划发展,全方位确保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二是校部处及院(系)行政机构设置按照5 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小机关,大服务”的原则,努力做到按需设岗、精干高效、一职多能。三是实施“大学工”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了从招生、管理、教育、教学到就业全过程、全方位的学生管理体系。“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对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及其办公室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专多能的工作状态要求他们不仅要懂管理,懂教学,还要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加强教育教学研究。这对民办高校来说,既锻炼了管理人员,又节省了办学成本,更重要的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3)坚持后勤市场运作机制,创建后勤管理最佳模式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后勤保障教学”,建立了后勤社会化管理新模式,即遵循教学规律与经济规律,实施后勤生活社会化、后勤管理一体化、后勤运作企业化的运行机制。学校在后勤管理改革上实现机构创新,成立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实施“全委托管理”的合作方式,明确学校与后勤管理实体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主次关系。这种模式明确了学校后勤管理实体是为教学服务的保障机构,双方责、权、利法律关系明晰,共同发展,既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优质服务,又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和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奠定了基础。三、探索“学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三江学院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明确办学定位,尤其是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专业建设上,坚持以应用学科为主,各学科协调发展,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为满足社会需要,按照“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思路,不断探索“学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1、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支柱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整体规划、发展内涵、突显品牌、创新特色”的方针,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注重专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协调发展,逐步建立以应用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6 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第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专业建设与社会需要的接轨。我们对人才需求的种类、层次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主动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利用地缘优势,变被动为主动,把所在区域具有特色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与文化传承等地方优势,作为我院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出发点。目前学校所设的工科专业主要是高新技术学科和江苏省支柱产业调整和发展急需的学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科类专业大多是应用文科,其中外语、艺术类专业近几年招生形势良好,社会需求量大;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也是市场发展所需的。第二,立足于面向长三角经济建设主战场,重点发展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领域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主动融入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对一些社会需求大,投入也较大的专业,如机械、电子、电气等工科类专业,学校不惜重金加大投入,并努力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形成优势。第三,随着江苏地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支柱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完善,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学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科学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并根据市场和就业形势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招生指标,体现民办机制灵活的特点。新生入学后,按规定可以根据志愿选择专业,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2、坚持“三并重”原则,构建三大培养体系学校坚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质量意识融入办学实践,不断开展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和研讨,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并重,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并重”的“三并重”教学工作思路,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1)理论教学体系以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规格要求为主线,由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构成,具体体现为培养方案中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对低年级学生着重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高年级则主要加强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选修课设置采用基于模块形式的任选和限选两种方式,给予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权,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又体现了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如市场营销专业设置了商贸营销和机电营销7 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两个专业方向,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均以模块方式设置,学生在高年级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兴趣爱好自行选择。(2)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以专业人才的能力规格要求为主线,积极架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实验,由课内实验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构成,分为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二是实习,包括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三是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调查、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和专业技能训练等。从2006级开始,除原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外,教学计划中每学期专门安排两周时间作为集中实践周,对实践环节给以时间上的保证。依照这个体系,学校积极构筑了实验教学平台、课外实践教育平台、产学研合作教学平台以及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平台等“四大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如我校的工科注重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践类课程、专业实习和参观考察、大型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产学研结合等形式的实践教学。文科、经管类专业主要强调的是以读写议、计算机、外语听说应用技能训练、模拟仿真、综合训练和社会实践为主的实践教学等。(3)素质教育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按照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培养思路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三个部分,有机地整合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并利用第二课堂加以补充和完善,把对学生的培养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以此为依据,我校构建了包含三个层面的素质教育体系,第一个层面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包括艺术、人文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学校在重视文化素质类课程教材建设的同时,注重网上资源的利用,如充分利用南京大学网络课程的资源方便学生辅修。第二个层面是学术讲座,包括由学校和院(系)两个层面组织的人文、社科、艺术等类的名人和大家讲座;如我校邀请了南京大学郑有炓、曲钦岳院士等知名人士来校讲座,进行学术交流。第三个层面是课外科技与各种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校和院(系)两级党团组织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创业计划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校内外辩论赛、摄影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8 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的文化素养、身心素质和各方面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3、探索建立“学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大众化教育的生源特点和学校的学科优势,我们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这种人才既要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突出“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思路,并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定位,学校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线并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反映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课时数与学分数占总学时、总学分的比例较高,且要求做到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如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把主干课程的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理论、实验、课程设计)单独设课,单独给学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2)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教学过程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系以科研带动教学,积极开展横向和纵向课题研究,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与企业实行‘三联合’(联合申报课题,联合指导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联合开展科研)”。我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与香港新华科技集团、江苏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全面合作共建软件学院,探索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3)文科、经管类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如中文系“加强‘读写练’”的培养模式,大大强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该模式还获得了2000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商学院市场营销系紧密结合市场,探索了“校企结合、联合培养”和“管理+技能”的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日语系采取“强化口语与写作、教学互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竞赛和统考均取得很好成绩,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9 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4、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社会声誉日趋提高在十四年的办学过程中,我校根据生源特点、社会需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取得了成效。近三年来全校涌现出几十名省级“三好学生”和省级优秀学生干部;240人获省级政府奖学金;4162人获校级奖学金;评选出2002名校“三好学生”、555名校优秀学生干部;有一批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苏省电脑网络大赛、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活动、江苏省高校高等数学竞赛和江苏省高校影视竞赛中获奖。在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首次组队参赛的4个参赛队中,有一个队获全国一等奖,两个队获江苏赛区二等奖。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攀升,生源质量也逐年提高,扩大了学校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我校已成为江苏省三本考生选择的热门院校之一。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优良的素质和应用能力给予了较高评价。据对用人单位的抽样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首届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知识水平、基本技能、适应能力等方面,评价满意率达91%。近三届我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在94%以上,而且很多毕业生已在各行各业做出了杰出成绩,如我校商学院市场营销系首届毕业生蔡越飞,现担任香港鸿利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上海桥融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和市场总监等,身兼数职,成为商界精英,他心系母校,于2006年回母校在国际教育学院设立了路可奖学金;建筑系1997届毕业生陈建民现担任江苏一建北京公司的经理,全面主持工作;土木工程学院2001届毕业生李江被中建八局评为先进个人;更有一大批素质优良、能力见长的我校毕业生默默无闻、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奋斗在国民经济建设第一线,成为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5、办学特色受到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三江学院快速发展的办学历程、日益增强的办学实力以及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创新的探索,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在考察我校时,指出“三江学院经过历届领导班子的艰难探索和努力,发展到这样一个新的水平非常不容易”。他高度赞扬了我校办10 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学的规范、有序,并充分肯定了我校在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对江苏教育事业以至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江苏省教育厅殷翔文副厅长指出:三江学院作为江苏民办高校的排头军,在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等方面都有一系列改革。……三江学院应成为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特区,在人才、政策、项目、经费等方面都应该给予支持。2006年5月在接受学士学位授权评审时,专家组在单位评审意见表中对我校的办学特色给予了肯定,“三江学院十多年来,紧紧依靠江苏名校强市优势,抓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江苏教育建设强省的机遇,积极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潮流,确立了具有实践特征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学校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构建了紧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充分利用民办机制,深化教学改革,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办学方略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专家组组长、江苏大学校长杨继昌教授说:“把三江学院建成‘一所国内有影响的地方重点多科性大学’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定的非常实际,三江学院的发展充分依托了名校强市的优质资源,这是很重要的。……三江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正是高等教育如何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所以,无论在90年代还是在今天,三江学院的发展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都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三江的历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历史”。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等媒体对我校的办学成效和办学特色给予报道。《光明日报》在题为《民办不“私有”——三江学院办学特色纪实》一文中介绍了三江学院经过摸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体制——“以学养学”,依“法”办学。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教育部部长周济、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吉林省省委书记(原江苏省副省长)王珉、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等领导和专家对我校的办学体制、管理模式以及办学成效都给予了充分肯定。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