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88 KB
  • 11页

湖北xx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周宝书)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湖北XX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周宝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建好管好用好这项工程,使其正常和长期发挥效益,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长期的任务。按照《XX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将兴建各类饮水工程1892处,其中:兴建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乡镇供水)11处,管网伸延工程11处,兴建单村供水工程23处,兴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25处,兴建分散式供水工程1697处,总投资5804.91万元,解决农村14.7万人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1.1水资源   XX区属长江主体水系。境内的一级支流承雨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河流长度5公里以上的共有8条,二级支流17条,三级支流5条,河流总长890.1公里,河网密度0.22公里/平方公里。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区境南部,境内流长49公里,年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柏河、柏临河、乐天溪、下牢溪、百岁溪、横溪河等6条长江一级支流。还有中、小(1)型、小(2)型水库共57座,总承雨面积870.38平方公里,总库容8809.3万立方米,有效蓄水量为7286.2万立方米。   全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至1400毫米之间,由南、西北向东递减,多年平均降水量40.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88亿立方米,占年降水量的44.2%。由于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降水量的直接利用率低。   全区水资源总量17.8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98亿立方米(与地表水重复)。 1.2农村人口   XX区辖13乡镇,205个村民委员会、1124个村民小组,到XX年底,总人口51.9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9.4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6.07%,非农业人口12.4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3.93%;人口平均密度为150.60人/平方公里;农村居住14.71万户, 1.3地质地貌   XX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西北天柱山为最高点,海拔XX.5米,东南最低处,海拔仅有数十米,相对高差达一千九百多米,形成了山地、河谷、丘陵等众多的地貌类型。由于受燕山运动影响东南逐步形成海拔150—400米的丘岗地貌,东南部属河湖沉积,与江汉平原并蒂下沉,成为150米以下的低岗平畈地貌。西北部石灰岩,抗蚀力强,形成一道800—1200米的石灰岩山地屏障。在地貌结构中,西北部山地山积1943.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1%,东南部丘陵面积186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9%,其中西陵峡河谷27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   特殊的地质地貌结构使XX区中部及西北部山区的樟村坪、黄花、三斗坪、乐天溪及小溪塔、分乡等分布大量的的石灰岩、页岩地区,土壤含水性差,地表水存不住,地下水又较深,水利工程少,水源奇缺。东部丘陵地区的龙泉、鸦鹊岭、小溪塔、分乡等乡镇也因水源水质污染而产生新的饮用水源短缺问题。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得的初步成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解决农村“饮水难”,全区先后开展了“农村改水”“乡镇供水”“人畜引水”到现在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等解难用水工程,自XX年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2处,分散饮水水窖1720处,基本解决了5万人的农村“饮水难”的问题,使受益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基本改善,健康状况得到了提高,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2.1减少农民疾病发病率,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农民饮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从而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据测算,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为项目区群众户均节约医疗费开支150元。在对三斗坪、乐天溪、龙泉等乡镇项目区的调查,受益区农民的医疗支出每年每人减少280元。   2.2解决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村经济实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过去农村靠挑水解决饮水问题,减轻了农民负担。据估算,每年节省用于挑水的农村劳动工日1.2万个,按30元/工日计算,每年可产生36万元的经济效益。劳动力从以前找水、拉水、背水、挑水中解脱出来了,能够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2.3解决了农村生活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由于自来水的入户,部分农户用上了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带动改厨、改厕、改房、改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龙泉的土门、雷家畈;小溪塔的官庄、黄花的军田坝等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一样用上干净的自来水,加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的集聚效应,道路、电网、通信等设施的逐步到位,有效的统筹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4密切了干群关系,增进了农村社会和谐。解决农村村民饮水问题是区委、政府落实以人为本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举措,广大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让农民实实在在分享到改革开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农村供水工程建成后,通过组建用水户协会的方式引导受益农户参与工程运行管理,使农村群众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挑战   XX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水利工作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农村饮水安全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3.1水资源短缺,加大了解决农村“饮水难”的难度。按照农村安全饮水划分标准,XX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有36000人;用水量不达标的有63000人。一是受降雨分布时空不匀,石灰岩区域占总面积的1/3,加上半高山、高山居住人口分散,又受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XX区极端气候发生频繁,且水资源总量呈下降趋势,XX年太平溪平均年降水量为642毫米,明显偏少。二是靠集雨的水窖、蓄水池和堰塘的高山村一遇持续干旱蓄水设施干涸,如雾河、鲍家庄、柏木坪等山村,需要到几公里外拉水和政府送水吃,水源紧缺、水量严重不足。   3.2水源水质污染严重,威胁着农村安全饮水。主要污染源有:一是水库、堰塘养鱼,大量使用化肥,至使水源水质富营养化。二是农田、果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面源污染;三是采矿、工业及生活垃圾污染。经调查统计,全区饮水水质超标的135735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数的58%。污染不仅造成许多农民的饮水困难,而且给已建工程的水源保护带来巨大难度和挑战,也给水行政管理部门带来了新的课题。   3.3小型分散,设施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由于XX区农村供水工程小型分散,建设标准低、缺少水处理和消毒设施、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每年山区冰雪使大量农村供水设施损坏,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影响正常供水。鸦鹊岭、龙泉、小溪塔、雾渡河等乡镇没有饮水设施直接取用河流水、水库水、堰塘水、溪沟水、泉水、窖水的部分人群,水质严重超标,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并诱发多种疾病。据统计,全区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水质不达标人数有43148人。   3.4建后运行管理存在问题。由于农村供水工程具有面广量大、小型分散、用水户经济承受能力弱等特点,运行管理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工程产权不明晰,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已建成的供水工程实行水价收费管理不规范,运行管理经费基本无法落实;供水厂缺乏有效的监督,只注重收费,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供水厂有私营、集体、公私兼营等多种管理形式,造成责任主题不明,权责不清。   3.5信息库建立的建立滞后。现有农村“饮水难”的基础数字较全,但没有建立“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卡”。规划建卡就是将所解决的人数落实到乡镇、村组、农户,逐人登记建卡,这是一项系统庞大的而又很细的工作,但还没有全面落实。   3.6水源水质监测基础工作薄弱。国家颁布有饮用水源监测规范,但XX区农村地区水源水质监测基础工作还刚刚起步,受山区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特点条件限制,水质监测的硬件设施为“零”,如何开展好XX区农村饮用水源地监测工作,建立实用性强、经济、高效的水质监测技术手段,开发出适用于XX区农村饮用水源地监测的技术与设备是XX区当前和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中亟待解决首要问题。   3.7自然条件差、方便程度不够。XX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有42203人,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邓村、太平溪、下堡坪、雾渡河等乡镇,村民饮用山泉水、溪沟水,虽然水质较好,但是山高坡陡取水距离远,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 4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4.1抓规划,加大前期规划工作力度。一是做到工程设计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根据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一五”规划和每个具体建设项目的地域特点、人口聚居、水源水质等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工程建设形式,科学编制实施方案。二是要落实前期工作经费,将全区的水功能保护区、水资源管护区等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提高前期工作深度,特别是要搞好水源工程的论证、水质评价和工程勘察设计工作;三是重点抓好区级规划的落实。在工程建设上要做到“三先三后”的原则,即“先重点,后一般”,投资上重点向西部山区倾斜,计划中优先安排严重缺水区域,然后安排一般缺水地区;“先水质,后水量”,在选择水源时,首先要确保水质达标,寻找好的天然水源,实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通过严格的水处理工艺,保障水质达标,保证供水安全;“先集中,后分散”,在工程布局上优先考虑集镇、村民集中点集中式供水形式,实行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不具备条件的再考虑分散式供水。   4.2抓信息,加大“饮水户”资料库的建设力度。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的总要求是标准统一,把水利、土管、城建、卫生等部门的资源实行共享,对已建、在建、未建的“饮水户”都要详实反映到“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库”系统中,要尽快完成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打好基础。并实行“规划建卡制”也就是将所解决的人数落实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逐人登记建卡。   4.3抓改革,加大小型饮水工程运行机制建设力度。解决农村“饮水难”,发展农村供水事业一靠投入、二靠改革。不增加投入,就不能加快发展;不深化改革,增加的投入难以发挥效益。必须把增加投入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明晰农村饮水工程所有权,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管理规范、机制健全、供水安全”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有条件的村庄试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村创建模式,实行整村推进,建设一批工程齐全、模式创新、体制健全、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村。   4.4抓工程,加大工程建设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程序,强化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对集中式供水工程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五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合同制、工程建设廉政制;对小型或分散式供水工程,继续推广和完善现有的“十制”等好的做法和经验,即规划选点公示制;规划建卡制、农民用工一事一议制;资金拨付会签制;资金报账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项目监督检查制;项目竣工验收制;工程决算审计制;工程资料归档制,对资金管理实行专户专帐,资金开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确保工程建设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确保民生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   4.5抓制度,加大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力度。按照《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在取水口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水利、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中心,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监测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保证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确保群众“饮水放心”。   4.6抓防护,加大水源地防控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力度。一是严把水源工程关,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准,必须建立在水源工程开工前检验落实水源水质的检测制度,并尽量采用全封闭水源构筑物,如围墙、过滤池等,避免污染物直接污染;二是加强水源卫生防护,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应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划分不同的水源保护区,并规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划定保护区、设立警示标志等;三是进一步强化污染源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农村水环境修复工程建设;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建立水源地保护制度,加强水源水质监测,切实做好水源工程保护工作。   4.7抓宣传,加大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饮水难”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形成农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局面。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提倡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调动农民群众筹资投劳的积极性,提供鼓励社会参与、民间资本投入的良好政策环境,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投入体系。政府通过财政补助和优惠政策,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合作制等不同形式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农村饮水工程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落实好这一“惠民工程”,将农村饮水安全建成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名符其实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来源:宜昌市XX区水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