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3 MB
- 6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射阳港海洋潮位站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钢管桩施工方案1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3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3二、主要规范、规程、标准、图集3三、施工图纸3四、图纸会审、会议纪要等文件3五、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3第二章、工程概况4一、设计简介4二、工程参建单位4三、工程地质简介4四、工程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5第三章、施工安排6一、工程施工目标6二、项目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62.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图62.2、现场主要管理人员岗位职责6三、施工顺序103.1、施工顺序考虑原则103.2、施工顺序图10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11一、工期目标11二、施工进度计划11第五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11一、施工准备111、技术准备111.1、一般性准备工作111.2、技术工作计划121.3、高程引测与建筑物定位122、现场准备122.1、施工用水122.2、施工用电122.3、施工道路122.4、临时设施123、资金准备12二、资源配置计划122.1、劳动力配置计划122.2、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13第六章、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14一、施工工艺流程14二、施工方法151、单节钢管桩的制作151.1、钢管桩的形式、规格、长度151.2、钢管桩桩端坡口的型式、尺寸151.3、钢管桩的制作工艺151.4、钢管桩的制作误差1615
1.5、埋弧自动焊施工方法162、钢管桩的镀锌222.1、热浸镀锌的工艺流程222.2、热浸镀锌的施工方法222.3、常见的热镀锌钢管桩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262.4、桩身节点连接处焊缝预留273、钢管桩的拼接283.1、钢管桩的拼接283.2、钢管桩底端的加强304、钢管桩的防腐涂装314.1、防腐涂装工艺流程314.2、防腐涂装方法314.3、防腐涂装注意事项325、钢管桩的吊运、堆存、运输345.1、钢管桩的吊运345.2、钢管桩的堆放355.3、钢管桩海上运输376、GPS测量定位376.1、前期准备376.2、测量定位386.3、保证测量精度的措施397、打桩船进场准备397.1、桩锤的安装397.2、检查维护408、工程船舶抛锚、移位、定位408.1、抛锚408.2、移位、粗定位419、吊桩、立桩、插桩419.1、吊桩419.2、立桩429.3、插桩4210、锤击沉桩4210.1、沉桩程序4210.2、锤击沉桩4210.3、停锤标准4210.4、停锤、移船4310.5、沉桩要点4310.6、桩锤操作注意事项4310.7、柴油桩锤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4410.8、桩位、桩顶标高的控制4611、阴极保护4811.1、阴极保护专业设计4811.2、阴极保护施工52第七章、质量要求53一、质量检验要求53二、质量验收要求53附件一、钢管桩加工图5415
附件二、钢管桩吊点布置及吊耳板制作图55附件三、钢管桩牺牲阳极块安装图56第一章、编制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主要规范、规程、标准、图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S167-4-2012水运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JTS152-2012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S153-3-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港口设施牺牲阳极保护设计和安装GJB156A-2008金属覆盖层_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13912-2002钢管结构技术规程CECS280-2010低压流体输送管道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SYT5037-2000桩用焊接钢管SYT5040-2012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T11345-201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T3323—2005三、施工图纸施工图纸名称图纸图号出图日期射阳港海洋潮位站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筑)JZ-0~JZ-92015.06射阳港海洋潮位站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结构)JG-0~JG-102015.0615
四、图纸会审、会议纪要等文件五、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15
第二章、工程概况一、设计简介1、本工程采用钢管桩,直径为D800mm,数量为21根。L1=28.6m/B=25mmL2=13m/B=18mm2、单根钢管桩桩长为41.6m,钢管壁厚为25/18mm,设计桩顶标高以下28.6m壁厚为25mm,余下13m壁厚为18mm。如下图:3、根据地勘报告,本工程选用5粉质黏土层作为桩基持力层,桩身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大于2.0桩的直径。持力层顶面相对绝对标高独立高程系约为-36.600。4、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废黄河口高程6.500米。5、潮位站区域的水面绝对高程约-6.000至4.000米,水底绝对高程约-7.730至-8.720米。6、钢管桩防腐的设计要求:经除锈后的钢材表面在检查合格后,应在要求的时限内进行涂装,涂层结构如下表所示:涂层油漆种类干膜厚度备注底层镀锌层125μm中间漆通用耐磨环氧漆3X50=150μm面漆环氧重型防腐面漆3X50=150μm注:桩柱水底高程以下的桩身部分不做油漆涂装。水底高程以上的桩柱及其支撑系统除采取上述防腐外,补充采取阴极保护,阴极保护的具体做法由专业公司专门定制。二、工程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射阳港、东灶港海洋潮位站工程建设处勘察单位:江苏省科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江苏利通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江苏神龙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工程质量监督站: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15
三、工程地质简介根据《射阳港海洋潮位站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NJ2014130),在勘探范围内(地面以下0~45m),工程区土层主要为第四系粉土、粉砂、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组成。分别为:2-1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厚2.1m~2.2m,顶面高程-3.50~-3.30m,灰色,呈流塑状,其间夹灰褐色粉砂条带或透镜体。2-2粉土:层厚:6.2m,顶面高程-5.6~-5.5m,黄灰色为主,很湿,稍密~中密状,局部夹厚度较小的灰褐色薄层状淤泥质土及粉砂。2-3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6.9m,顶面高程-11.80~11.70m,灰色,流塑,土质欠均匀,刀切面稍光滑,夹少量的灰色粉砂条带。2-4粉砂:层厚8.0~9.8m,顶面高程-18.6~-18.7m,灰色,饱和,中密状,夹灰色粉质粘土、粉砂薄层,含量20%左右。2-4A粉质黏土:层厚2.7~3.2m,顶面高程-22.5~-19.8m,灰色,可塑,干强度及韧性高。2-5粉质黏土:未揭穿,顶面高程-31.2~-29.8m,灰黄色,可塑,干强度及韧性高。根据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等综合分析,该工程所在地区属于较稳定区。四、工程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1、施工船舶的抛锚定位应对措施:施工水域船舶锚缆的布置对方便、顺利地沉桩十分重要。布置时要了解工作船的尺度,研究锚船及运桩驳船的停泊位置,使打桩船取桩方便,从取桩到打桩,打桩船的缆绳不要在已打好的桩中间穿来穿去,使打桩船无法移动,或缆绳受力后造成已沉好的桩受到侧向力而移位,甚至被打断。进行锚缆布置时,还应使各种工作船之间相互协调,避免干扰。2、测量定位应对措施:由于施工区域离岸边较远,全站仪无法满足测量定位要求,采用GPS定位测量,在岸上设立永久性基准站,每艘定位船上安装两台Trimble5700移动站,利用Trimble海测成图软件HYDROPro或中海达仪器公司的《海洋成图软件》对定位船进行实时动态定位。在施工过程中,依据施工图,预先在微机上设制好施工区域,然后通过GPS15
定位实时的显示和调整船的姿态,这样就可以直观而且准确地控制工程的施工。3、海上自然条件恶劣,要考虑到台风、海浪对施工安全的影响应对措施:施工水域位于开敞区域,要做好防台、防突风等安全工作,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做好船舶避风工作,确保船机设备及人员安全。为防止风、浪等对船舶产生不利影响,所有参与施工的船舶都要加大锚机和锚链的能力。第三章、施工安排一、工程施工目标质量目标桩基分部工程合格工期目标钢管桩分部工程于2015年9月8日完成。安全目标杜绝重伤、死亡事故;杜绝机械损失事故;杜绝火灾事故;控制和减少其他事故。文明目标文明工地要求成本目标满足合同要求二、项目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施工员质检员测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试验员造价员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桩基施工队项目经理2.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图2.2、现场主要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项目经理的岗位职责:①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全面负责。②15
负责组织各种资源,完成本项目施工合同,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状况予以控制。③贯彻实施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指导对本工程项目进行策划,制定项目质量目标和项目经理部管理职责,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④主持召开项目例会,对项目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⑤以企业法人委托代表的身份处理与工程有关的外部关系及签署有关合同等其它管理职权,对本公司企业法人负责。(2)项目副经理的岗位职责:①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协助项目经理有关工作,负责组织本工程的施工生产、建立项目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全过程安全、质量负责。②负责优化施工组织工作,领导安全文明施工,组织实施本工程质量计划,确保满足合同要求和实现质量目标。③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组织实施。(3)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岗位职责:①负责组织本项目质量策划,组织编制质量计划并按规定报批主持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将项目质量管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班组和各岗位,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实施监督。②负责组织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和质量计划交底工作。③负责组织贯彻技术规程、规范和质量标准,认真贯彻实施各级管理制度和相关程序,对本项目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程序造成的质量问题负有领导责任。④负责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确保现场施工的文件为有效版本,指导和检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质量记录和统计应用工作,确保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追溯性。⑤定期召开质量例会,并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反馈质量信息。⑥负责组织动员本项目全体员工积极配合质量体系审核,认真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⑦负责检验和试验人员、仪器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工作。⑧领导本项目质量评定和竣工交验工作。(4)施工员的岗位职责:①负责项目施工调度管理工作,检查组织落实情况,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物资、机械、运输、劳动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②15
认真参加并执行项目经理部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安排,下达班组旬、日作业计划。③保证施工过程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④负责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和现场文明施工的控制。⑤负责对工人技能、安全、质量岗的教育和培训。⑥负责对被列为过程和关键工序的过程,实施施工全过程的监控。⑦负责编制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安全措施要求,了解施工及履约中的主要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⑧负责管理施工文件及工程变更设计处理工作,督促、检查、指导有关人员及时编制竣工文件,组织编写各项工程总结,负责科技档案的积累整理、归档工作。(5)质检员的岗位职责:①宣传学习国家有关质量方面的规范规程,认真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思想。②认真学习各种施工标准、规范、规程,掌握各种检测手段,熟悉使用各种检测工具。③负责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检查、监督、评定和验收工作,并负责定期上报质量报表。④做好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前的自检工作。⑤参加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验证。⑥参加工程竣工验交和验交前的自检工作。(6)测量员的岗位职责:①配合工程技术部做好进场时的桩位、轴线、标高等复核及移交工作。②负责工程控制桩点、轴线控制、标高、放线、垂直偏差及沉降等工作,同时做好各项数据的记录、整理、备档。③提供准确的预留洞、预埋件位置,并监督、检查、落实。(7)安全员的岗位职责:①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及规定,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安全要求,提高管理水平,搞活安全工作。②调查研究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掌握项目安全生产情况,组织开展安全预防活动,广泛进行宣传教育。③认真检查保证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经常检查、各班组安全生产。15
④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遇有严重险情,有权暂停生产,并报告上级处理。(8)材料员的岗位职责:①贯彻执行有关物资管理的方针、政策、法令,负责制定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实施办法。②建立物资信息网,掌握市场行情,做各种材料的采购工作,保障供应。③编制物资采购申请计划,负责项目分管物资的采购工作。④负责进场物资的验收,搬运、标识、保管保养、发放工作。⑤负责储存物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工作。⑥负责材料验证的各种质量证明文件的收集,分类整理、保管和移交。⑦搞好部门间的协作,做好低质易耗品、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工作。⑧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材料计划、库存、使用报表。⑨参与施工调查,编制工程机械化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组织编制编制机械配备,使用计划。⑩负责机械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使用的全过程管理,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9)资料员的岗位职责:(1)收发、登记和保管设计图纸、质量体系文件及有关工程项目的往来文件;(2)收集、整理施工中所有文件、资料,及时提交项目工程中所需查阅的资料文件,并负责收回借出的资料(借阅资料需经项目经理签字同意);(3)各种资料按类别分开保管,完工后交项目经理送公司工程部资料室归档。(10)试验员的岗位职责:①认真执行本岗位技术标准、规范、严格遵守试验操作规程;负责材料取样、送检、试块制作工作等,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砼的配合比以比执行中的检验、修订工作。②监督施工质量,制止违章操作,及时发现施工中影响质量的问题,开展质量分析活动,提出改进建议。③负责现场计量工作,正确使用和爱护试验仪器和设备,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并按规定要求及时送计量部门核对。④提供竣工文件中所需的试验报告资料。15
(11)造价员的岗位职责:①严格按国家经济平等互利的原则,执行有关文件、法令、法规,制定项目内施工预算细则,并组织实施。②负责项目的验工计价工作,向建设、监理单位申报进度报表及各类验收工报表,编制月工计价表。③依据施工进展情况和设计内容,及时编制补充预算。④配合公司工程部做好工程、变更或其它特殊情况而影响合同执行时的合同评审工作,编制工程竣工结算工作。⑤加强成本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组织贯彻各项经营经费法规和财务制度。⑥编制流动资金收支计划,负责组织工程价款的结算工作。⑦负责外部和内部制定的原始凭证的审核,负责有关费用计划的控制和收支工作和会计凭证的复核工作。⑧参与税收、物价、财务大检查工作。⑨参与施工调查,编制工程机械化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组织编制机械配备,使用计划。⑩负责机械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使用的全过程管理,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三、施工顺序3.1、施工顺序考虑原则1、所有的桩位都能打2、水位、水深和风、浪、流的影响3、尽量减少打桩船移位、移锚的次数4、考虑施工水域船舶锚缆的布置15
3.2、施工顺序图15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一、工期目标对于本工程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确保工程2015年10月31日完成。二、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序号工程实施内容施工进度计划时间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1施工准备GPS控制网布设钢板卷制钢管桩镀锌钢管焊接、油漆2钢管桩施工3打桩船退场注:钢管桩施工过程中遇雨天、大风等天气,工期相应顺延。第五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一、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1、一般性准备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工程监理、质量工程师、预算工程师等认真审阅图纸,并在施工前进行阶段性图纸会审,以便能准确地掌握设计意图,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整理出图纸会审纪要。15
开工前,由技术人员负责收集、下载本工程所需的主要规程、规范、标准、图集和法规。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学习规程、规范的重要条文,加深对规范的理解。1.2、技术工作计划(1)根据工程进度计划,提前编制详细的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管理措施。(2)根据工程检测要求,提前编制详细的工程试验工作计划。并按相关要求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3)对施工技术含量高的、危险性较大分项工程在施工前进行相关技术培训计划,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4)收集当地的地理环境资料,如气象、地形、地质、水文和资源供应、运输能力等地区性条件1.3、高程引测与建筑物定位对业主提供的坐标点、水准点进行校核无误后,按照工程测量控制网的要求引入,建立工程轴线及高程测量控制网。2、现场准备2.1、施工用水本工程主要是海上施工,现场施工用水由施工船舶提前在岸上加满生活用水。2.2、施工用电施工区域在海上,距岸边较远,现场施工用电利用施工船舶的柴油发电机、夶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供电。柴油用交通船从码头运入到施工海域。2.3、施工道路现场施工道路主要采用海运。钢管桩在相关加工厂制作好后,经检验合格后出厂运至施工海域。2.4、临时设施项目部建于射阳港码头附近村庄,项目部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及生产人员的办公和生活设施集中布置,并租用一艘交通艇供施工人员上、下班。3、资金准备1)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分配资金。2)设立专用资金账户,保证工程所用备用金、材料款等款项能及时到位。二、资源配置计划2.1、劳动力配置计划15
劳动力需要量计划表序号专业工种名称人数备注1管理人员102船长2船员适任证书3船员15船员适任证书4打桩工102.2、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施工机械、设备需要量计划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额定功率(kw)施工用途备注1腾达2号1696T1D138钢管桩沉桩2安强87497T1180平板驳船3抛锚艇120T1120施工船抛锚4交通船60T188接送施工人员53000HP拖轮432T12000拖运施工船6电动切割机1水下切割钢管桩7柴油发电机380V275施工、生活用电8交流弧焊机BX1-300-32钢管桩焊接15
第六章、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一、施工工艺流程原材检测焊缝检测合格进入下一个工序合格进入下一个工序镀锌层厚度检测对接焊缝检测单节钢管桩卷制单节钢管桩镀锌钢管桩对接防腐涂料涂刷成品钢管桩出场、平板驳船运到施工海域合格进入下一个工序涂层厚度检测合格进入下一个工序运桩船抛锚、定位GPS测量控制网布设打桩船抛锚、定位桩位校正移船取桩、起吊、移船就位、定位桩自沉、锤击沉桩达到停锤标准移至下个桩位打桩船进场桩位定设船体抛锚]定位打桩船进场GPS控制网布设钢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15
二、施工方法1、单节钢管桩的制作1.1、钢管桩的形式、规格、长度1)本工程钢管桩采用材质为Q345B,规格为25*1250、18*1500的钢带卷制。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江苏省内热镀锌池的尺寸、车辆的最大运输能力等相关因素,本工程的钢管桩由上、中、下三节桩拼接组成,其中上、中节长度为14.3m,下节桩长度为13m。1.2、钢管桩桩端坡口的型式、尺寸1)坡口的型式和尺寸,宜根据板厚和施工条件按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的焊缝坡口》的要求选用。具体详见附件一:钢管桩制作图2)由于本工程的钢管桩管壁厚度不等,在制作坡口尺寸的同时,还应在较厚的板上作出单面斜边。斜边坡度不应大于1:3。1.3、钢管桩的制作工艺本工程采用螺旋双面埋弧焊钢管,用此法制作的钢管桩长度可以不受限制,通过调整螺旋卷的角度,可以用同一宽度的钢带焊出任意外径的钢管桩。1)原材检验:钢带、焊丝、焊剂在投入前都要经过严格的理化检验。2)铣边:通过铣边机对钢板两边缘进行双面铣削,使之达到要求的板宽、板边平行度和坡口形状;3)预弯边:利用预弯机进行板边预弯,使板边具有符合要求的曲率;4)成型:在JCO成型机上首先将预弯后的钢板的一半经过多次步进冲压,压成"J"形,再将钢板的另一半同样弯曲,压成"C"形,最后形成开口的"O"形5)预焊:使成型后钢管合缝并采用气体保护焊(MAG)进行连续焊接;6)内焊:采用纵列多丝埋弧焊(最多可为四丝)在螺旋钢管内侧进行焊接;外焊:采用纵列多丝埋弧焊在螺旋埋弧焊钢管外侧进行焊接;7)超声波检验:对螺旋钢管内外焊缝及焊缝两侧母材进行100%的检查;59
8)X射线检查:对内外焊缝进行100%的X射线工业电视检查,采用图象处理系统以保证探伤的灵敏度;9)切管:采用空气等离子切割机将钢管切成要求的规格长度。10)倒棱:将检验合格后的钢管进行管端加工,达到要求的管端坡口尺寸;切成单根钢管后,每批钢管头三根要进行严格的首检制度,检查焊缝的力学性能,化学成份,溶合状况,钢管表面质量以及经过无损探伤检验,确保制管工艺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生产。1.4、钢管桩的制作误差管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偏差名称允许偏差说明钢管外周长±0.5%周长,且不大于10mm测量外周长管端椭圆度±0.5%d,且不大于5mm两相互垂直的直径之差管端平整度2mm管端平面倾斜小于0.5%d,并不得大于4mm桩管壁厚度按设计出示的相应标准规定1.5、埋弧自动焊施工方法1.5.1、焊接参数的选择1、焊条直径(1)在焊接电流、电压和速度不变的情况下,焊丝直径将直接影响到焊缝的熔深,随着焊丝直径的减小,熔深将加大,成型系数减少。不同直径的焊丝适用的范围如下表所示:焊丝直径与电流范围焊丝直径(mm)2.43.24.04.86.4电流范围/A<400300~500350~800500~1100700~1600(2)可根据焊接电流选择合适的焊丝直径,如下表:不同直径焊丝适用的焊接电流范围焊丝直径(mm)23456电流范围/(A/mm2)63~12550~8540~6335~5028~42焊接电流/A200~400350~600500~800700~1000820~12002、焊接电流(1)对焊缝熔深大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焊接电流。如下图,Y59
型对接接头和I型对接接头两者之间焊接电流和熔深的关系。一般随焊接电流的增大,熔深将增加。焊接电流和熔深的关系(2)埋弧焊熔池深度决定于焊接电流。有近似的经验公式可供估算:h=kI式中h——熔池(mm);I——焊接电流A;K——系数,决定于电流种类、极性和焊丝直径等,一般取0.01。3、电弧电压(1)电弧电压低时,熔深大、焊缝宽度窄;电弧电压高时,熔深浅、焊缝宽度增加;过分增加电压,会使电弧不稳,熔深减少,易造成未焊透,严重时还会造成咬边及气孔等缺陷。(2)电弧电压要与焊接电流匹配,可参考下表:电弧电压要与焊接电流匹配表焊接电流/A600~700700~800850~10001000~1200电弧电压/A36~3838~4040~4242~44注:焊丝直径5mm,交流。4、焊接速度如焊接速度增加,焊缝的线能量减少,使熔宽减少、熔深增加,但继续加大焊接速度(大于40m/h),反而会使熔深减少。焊接速度过快,电弧对焊件加热不足,使熔合比减少,还会造成咬边、未焊透及气孔等缺陷。5、焊剂的撒布、回收和粒度焊剂的撒布高度对焊缝表面成型有很大影响。一般焊剂的撒布高度在25~40mm之间较合适。露天作业时,撒布高度应适当降低。焊剂在回收反复使用时应避免混入氧化皮和尘土。59
焊剂的粒度按使用电流的范围选用。一般高电流时,粗粒度的焊剂容易引起保护不足,而出现气孔和焊缝表面成型不良等现象;低电流时,细粒度的焊剂气体流出不够,焊缝表面易发生压痕。焊剂粒度和焊接电流的合适关系见下表:焊剂粒度和焊接电流范围的关系焊剂粒度8×48(网眼)12×65(网眼)12×150(网眼)20×200(网眼)20×D(网眼)电流/A>600>600500~800600~1000700~8006、焊件的倾斜埋弧自动焊有时根据构件的需要要进行倾斜焊接,上坡焊时,熔深及焊缝增高量增大,熔宽及成型系数减少,形成窄而高的焊缝,并且易产生气孔、咬边等缺陷;下坡焊时,熔深减少,焊缝增高量降低,下表所示说明了焊件倾斜和焊缝断面形状的关系。焊件倾斜和焊缝断面形状的关系7、焊接参数选择要求(1)除按以上各条确定焊接参数外,焊接前尚应按工艺文件的要求调整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送丝速度等参数后方可正式施焊。(2)厚度12mm以下板材,可不开坡口,采用双面焊,正面焊电流稍大,熔深达65%~70%,反面达40%~55%。厚度大于12~20mm,单面焊后,背面清根,再进行焊接。厚度较大板,开坡口焊,一般采用手工打底焊。(3)多层焊时,一般每层焊高4~5mm,多道焊时,焊丝离坡口面3~4mm处焊。(4)填充层总厚度低于母材表面1~2mm,稍凹,不得熔化坡口边。(5)盖面层使焊缝对坡口熔宽每边3±1mm,调整焊速,使余高为0~3mm。59
1.5.2、埋弧自动焊工艺参数对接接头埋弧自动焊参数1.5.3、引弧板与熄弧板(1)焊道两侧加引弧板和熄弧板,引弧和熄弧焊缝长度应大于或等于80mm。引弧和熄弧板长度大于或等于150mm。引弧和熄弧板应采用气割的方法切除,并修整平整,不得用锤击落。(2)埋弧焊每道焊缝敷金属横截面的成型系数(宽度:深度)应大于1.(3)施工焊前,焊工应复核焊接件的接头质量和焊接区域的坡口、间隙、钝边等的处理情况,当发现有不符合要求时,应修整合格后方可施焊。(4)不应在焊缝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1.5.4、定位焊定位焊采用的焊材型号应与焊件材质相匹配。定位焊必须由持有相应合格证的焊工施焊,定位焊焊缝应与最终焊缝有相同的质量要求。(1)定位焊焊脚尺寸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且不应大于6mm.长焊缝焊接时,定位焊缝长度不宜小于50mm,焊缝间距500~600mm,并应填满弧坑。59
(2)定位焊的位置应布置在焊道以内,如遇有焊缝交叉时,定位焊缝应离交叉处50mm以上。(3)定位焊缝的余高不应过高,定位焊缝的两端应与母材平缓过渡,以防止正式焊接时产生未焊透等缺陷。(4)如定位焊缝开裂,必须将裂纹处的焊缝铲除后重新定位焊。在定位焊之后,如出现接口不平齐,应进行校正,然后才能正式焊接。(5)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夹渣、焊瘤等缺陷。焊前必须清除焊接区的有害物。(6)定位焊预热温度应高于正式焊接温度。(7)当定位焊焊缝上有气孔或裂纹时,必须清除后重新进行焊接。1.5.5、对接环焊缝焊接圆形筒体的对接环焊缝的埋弧焊要采用带有调速装置的滚胎。双面焊时,第一遍需将焊剂垫放在下面筒体外壁焊缝处。将焊接小车固定在悬臂架上,伸到筒体内焊下平焊。焊丝应偏移中心线下坡焊位置上。第二遍正面焊接时,在筒体外上平焊处进行施焊。1.5.6、焊接变形的矫正(1)因焊接而变形的构件,可用机械(冷矫)或在严格控制温度的条件下加热(热矫)的方法进行矫正。普通碳素结构钢冷矫时,工作地点温度不得低于-20℃;热矫时,其温度值不得超过900℃。(2)同一部位加热矫正不得超过2次,并应缓慢冷却,不得用水骤冷。1.5.7、埋弧自动焊的焊接缺陷及其防止措施缺陷产生原因防止措施裂纹(1)焊丝和焊剂的匹配不当(如果母材含碳量高,则熔敷金属含锰量减少)(1)选择匹配合适的焊丝和焊剂,对含碳量高的母材采取预热措施(2)焊接区快速冷却致使热影响区硬化(2)增加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对母材预热(3)由于收缩应力过大产生打底焊道裂纹(3)增加打底焊道的宽度(4)母材的约束过大,焊接程序不当(4)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和焊接程序(5)焊缝形状不当,与焊缝宽度相比增高过大(由于梨状焊缝产生的裂纹)(5)降低焊接电流和增加电弧电压,使焊缝宽度和增高同步进行(6)冷却方法不当(6)进行焊后热处理59
(7)由于沸腾钢产生的硫致裂纹(7)选择匹配合适的焊丝和焊剂59
接上表缺陷产生原因防止措施咬边(1)焊接速度过快(1)选择适当的焊接速度(2)衬垫不当(2)仔细安装衬垫板(3)电流和电压不当(3)调节电流电压,使之配合适当(4)焊丝位置不当(在水平填角焊的情况下)(4)调节焊丝位置焊瘤(1)焊接电流过大(1)降低电流(2)焊接速度太慢(2)增大焊接速度(3)焊接电压太低(3)调节电压夹渣(1)母材倾斜于焊接方向致使熔渣超前(1)采用相反方向的焊接或把母材放置水平位置(2)多层焊时焊丝过于靠近坡口侧(2)焊丝距坡口侧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焊丝直径(3)在接头的连接外焊接时易产生夹渣(3)应使连接外接头厚度和坡口形状与母材相同(4)多层焊时电流太低,中间焊道的熔渣没有被完全清除(4)增大电流,使没有被完全清除的熔渣融化(5)焊接速度太慢,熔渣超前(5)增加电流和焊接速度增高太高(1)电流太高(1)降低电流至适当值(2)电压太低(2)增加电压至适当值(3)焊接速度太慢(3)增大焊接速度(4)使用衬垫时,间隙过窄(4)增大间隙(5)焊件未处于水平位置(5)将工件置于水平位置增高太低(1)电流过低(1)增大电流(2)电压过高(2)降低电压(3)焊接速度太快(3)降低焊接速度(4)焊件未处于水平位置(4)将工件置于水平位置鱼骨状裂纹(1)坡口表面有油、锈、油漆等杂质(1)焊接之前进行清理(2)焊剂受潮(2)按规定要求烘焙焊剂焊缝表面粗糙(1)焊剂散布位置不当(1)调整焊剂散布高度(2)焊剂粒度选择不当(2)选择与焊接电流匹配的焊剂粒度气孔(1)接头上粘有油、锈等其他有机物杂质(1)焊接之前对接头和坡口附近进行清理(2)焊剂受潮(2)按规定要求烘焙焊剂(3)焊丝生锈(3)检查焊丝是否有腐蚀(4)焊剂中混有杂质(4)焊剂的保存和回收时应注意避免混入杂质1.6、钢管桩管节出厂钢管桩管节出厂均应有产品合格书,且桩身应标明生产单位名称、厂址、钢管桩材质、管径、壁厚等相关信息。59
2、钢管桩的镀锌2.1、热浸镀锌的工艺流程热浸镀锌的工艺流程图2.2、热浸镀锌的施工方法2.2.1、碱性脱脂钢管桩热浸镀锌之前首先进行脱脂。脱脂的目的是从钢管表面上去除油脂以及其他杂质。如果在钢管桩表面上只有铁锈和氧化铁皮,则可不进行脱脂。1、本工程采用浸泡法。浸泡法就是将要除油的钢管桩放进有碱性的除油浸泡槽中。钢管桩浸没在碱液内,槽内有加热装置可调整溶液的温度,溶液的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皂化反应和乳化作用,可以用手工搅拌或安装搅拌桨进行机械搅拌以强化除油的过程。2、碱性脱脂操作注意事项1)除油液的各种成分及含量的影响各种碱液除油剂的主要成分都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盐类及硅酸盐类,这都是呈碱性的化合物。通常碱液中都含有它们的两种或以上的组分,其中,氢氧化钠、碳酸钠是除油液的碱性来源,主要起皂化作用,磷酸盐既是碱性的来源同时也起到络合水中的钙、铁离子,软化硬水的作用;硅酸盐起油污乳化分散作用和PH值缓冲的作用。硅酸盐、既是缓冲剂、缓蚀剂、乳化剂,也可保护部分金属免受腐蚀。因此除油碱液中各组分的含量是否合理决定着除油效果的快慢和好坏。碱液除油组分的配备应通过相关实验确定。2)除油时间除油时间取决于各种操作条件,首先是碱液的质量越好,特别是刚开始使用的碱液除油效果好,所需时间就短。另外温度高、皂化反应快、乳化作用时间短,除油所用的时间短。3)除油的强化措施59
在浸泡除油操作过程中,可采用蒸汽、压缩空气不断地搅动溶液,可以促进零件表面油膜的破裂,有利于碱性及表面活性剂对界面的渗透,同时也有利于皂化或乳化作用后的油滴脱离工件的表面,也可以防止油滴有溶液中重新凝集并黏附到零件表面。2.2.2、水洗1、经过脱脂处理后的钢管桩应再在热水中进行清选,以便完全去掉表面的脱脂液,防止将残余的碱溶液带入下一步酸洗处理的酸洗溶液中。2、钢管桩脱脂处理后的清洗,一般是在70~90℃的流动热水中进行。清洗时间一般为5~9分钟。3、清洗槽中水的碱度检验。利用PH值为6~12的指示纸检验,当PH值超过8时,清选用水即应更换。2.2.3、酸洗除锈1、酸洗的目的主要是将钢管桩表面的氧化皮的铁锈进行清除,避免产生漏镀。酸洗采用化学浸泡法除锈,将钢管桩浸泡在相应的除锈溶液中,利用溶液中的酸、碱等化学物质与钢管桩表面的氧化皮及锈蚀产物等发生化学反应,使氧化皮及锈蚀产物等溶解到溶液中,从而起到除锈的目的。2、酸洗操作注意事项1)控制酸洗液浓度。酸洗过程中水分会逐渐蒸发,因此,应随睦加水调,使酸洗浓度控制在工艺范围内,以免酸浓度过高造成制作的过腐蚀。2)保持酸液清洁。酸洗过程中,如带入碱及其他污物,酸液组成将逐渐改变,影响酸洗效率。因此,为获得满意的酸洗效果,应定期检查、分析、更换酸液,保持酸液适当的清洁。3)控制温度。温度应按工艺规范要求控制。温度过低会造成酸洗速度大大降低,影响生产效率。提高温度可以加快酸洗速度,但对制件和设备的腐蚀性也增加。4)适当搅拌。酸洗一般都需要搅拌。酸洗过程中使制件上下移动一二次,变换一下制件和酸液的接触面可加快酸洗的接触面可加酸洗速度,酸洗池内尽量避免用压缩空气进行强力搅拌,这样可能造成过多的酸气产生。5)酸洗过程必须连续地进行,酸洗除锈过程及前后各个工序必须连续地进行,中途不应停顿,否则会影响除锈质量和效果。6)定期清除酸池中的污泥,随着除锈过程的进行,酸洗池将逐步沉积污泥,淤塞加热管和其他控制装置,应定期清除。759
)适当控制时间。在完全除去锈迹的前提下,酸洗时间应尽可能短,以减少金属的腐蚀和氢脆的倾向。8)注意操作时间。除锈酸洗液,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操作中应避免酸液飞溅到皮肤或衣物上,以免烧伤皮肤或破环衣物。9)酸洗场地应有排风装置。酸洗时常产生含酸气体,为减少含酸气体对设备的腐蚀和对人体的危害,酸洗场地应布置良好的通风或排风设备。2.2.4、水洗酸洗后,制件要经过清洗。一般来说,经热酸溶液酸洗的制作后要经热水冲洗,相反,室温下酸洗的制件,取出后应先经冷水冲洗,浸泡后,才能用热水冲洗。水洗必须彻底,不允许要残酸遗留在制件表面,以免发生腐蚀。水洗宜在流动的水中进行,以免铁盐在池内迅速堆积或清洗不干净而带入镀镀池中。采用两个清洗池进行两道水洗更佳。清洗的水注入第二个清洗池中,再从第二个池往第一个池流动。这样制件首先在含有污水的第一个池内冲洗。两道水洗比一道水洗用的水并不多,但却有效更多。2.2.5、热浸镀锌经过清洗后的钢管桩,以湿的表面浸入镀锌池进行镀锌,然后再提出镀锌池,转变钢管桩方向再次进行镀锌池,完成二次镀锌。1、热浸镀锌的工艺要求1)锌浴温度大多数制件在440-460℃的温度范围内热镀锌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而通常使用的工作温度是450。热镀锌的最低温度应以在制件取出时锌液能自由地从制件流下来为准。镀锌温度可以低些。低的镀锌温度可以减少硅对热镀锌层的影响,减少灰暗。超厚镀层产生,减少锌灰和锌渣的形成,并能保证锌锅的安全和节约燃料。锌浴温度过高,则镀层厚度增加。为保护获得良好的镀锌质量,准确测量锌浴温度是很重要的。通常将热电偶插入锌锅两端的锌浴中测量,并及时调节控制锌锅的加热。2)浸入速度在保证操作工人安全的前提下,制件浸入锌浴的速度要尽可能地快。这就要求已处理好的制件应尽可能干透,否则会引起严重的锌的飞溅,造成锌耗增加且不安全。制件浸入的速度还影响着镀层的均匀性,特别是长制件,若保持倾斜角度不变,先进入锌浴的一端与最后进入的一端在锌俗中浸没的时间是不同的,可以采用“先进先出”的办法来加以弥补。制件快速浸没于锌浴还有助于减少制件变形。59
3)浸锌时间制件浸入锌浴时,表面的助镀剂盐膜将与锌发生剧烈反应。一般来说,把制件浸入锌锅中直至“沸腾”现象停止,即应立刻将镀件取出来。这样所获得的镀层在大多数情况下均可满足标准要求。当制件浸入锌浴后的前一两分钟,制件表面的铁与锌液之间的反应迅速进行,形成铁锌合金层,但随着制件在锌浴中浸泡时间延长,合金层的生长速度将逐渐减小。但如果是含硅活性钢,其镀层的增长与时间成正比,因此浸锌时间应尽可能缩短。4)扒锌灰由于制件表面助镀剂盐膜与锌反应后,会在锌浴表面形成一层锌灰,在镀件从锌浴中取出之前,锌浴表面的锌灰必须去除,才能获得光滑表面的镀件。可用锌灰扒将表面锌灰轻轻扒至锌锅的两端。锌灰扒可用木板或薄钢板制作。如果取出制件时镀件表面粘附上锌灰,将影响镀件的外观质量。扒锌灰时应注意不要过于用力,使锌浴面产生较大的搅动,这样容易使锌锅内壁形成的铁锌合金保护层脱落,加速锌锅腐蚀。5)提升速度镀件从锌浴中提出时的提升速度,对镀层的外观及厚度均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说来,对于大多数制件,适宜的提升速度大约是1.5m/min。但对于不同材质不同类型的制件,提升速度也应作相应调整。对于含硅量较低的非活性钢,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前提下,提升速率可以更低一些,这样可以将制件表面的锌液充分回流,所获得的镀件更平滑光亮,厚度更薄。但对于含硅量较高的活性钢,需要较快地将镀件提出,但提升速度太快,镀件表面的锌液来不及充分回流至锌浴而凝结在镀件上,形成毛刺、滴瘤和流痕,严重影响镀层表面质量并使锌耗增高。故镀锌时宜采用双速的电动起重机,若采用无级变速起吊的电动起重机更佳。这样可以使制件快速浸入而慢速取出。对于较长制件,提升速度慢会导致较长的操作时间,为了维持相当的生产量,须采用较快的速度。但制件取出速度一定要比锌在制件表面自由流动的速度慢些,以便得到均匀的纯锌层。6)捞锌渣59
热镀锌的过程中,会不断形成锌渣。锌渣在静止的锌浴中会沉到锌锅底部,在制件浸锌操作时应尽量不要搅动它,以免将大量锌渣搅入锌浴中,使镀层中因粘附着锌渣而产生颗粒,影响镀件外观质量,使锌耗提高。不宜采用太浅的锌锅,以免在镀锌过程将锌渣搅起。应注意定期打捞锌渣,以免锌锅底部堆积过厚的锌渣层。一方面过厚的锌渣层容易在镀锌过程中被搅起;另一方面糊状的锌渣导热性差,过厚的锌渣层会使锌锅壁产生局部过热的现象,加速锌对铁的腐蚀,从而影响锌锅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可能产生锌锅穿孔而漏锌。故必须用带孔的铲子或捞渣器定期从镀锌锅中清除掉积累的锌渣,间隔时间可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一般在一周或半个月内捞渣一次。2.2.6、冷却冷却钢管用水的温度应保持在40~80℃,以避免造成钢管弯曲。冷却水应保持清洁、中性,钢管桩冷却的时间,钢管桩冷却的时间,应根据冷却终了温度而定,终了温度保证钢管桩水冷却后靠本身较高的温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表面的水分蒸发掉为准,以避免残存水对锌层产生腐蚀作用。2.3、常见的热镀锌钢管桩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缺陷产生原因防止措施局部漏镀1、脂和油的残余2、锈层和氧化铁皮的残余3、溶剂分解的产物4、钢管在酸洗过程中接触1、分析脱脂溶液,遵守操作规程2、分析酸液中的含酸、含铁量,保持酸液的温度和酸洗时间3、溶剂分析(设定PH值,浓度,氯化铵和氯化铁的含量)。缩短溶剂处理与热镀锌之间的间隔时间。保持干燥温度≤180℃4、在酸洗过程中使钢管之间相互错动几次溶剂夹杂1、溶剂成分变化2、干法镀锌时,溶剂在干燥过程中烧损3、湿法镀锌时,作废的溶剂在钢管浸渍过程中烧焦4、镀锌钢管从锌液中抽出时带上了溶剂1、进行分析和调整成分2、降低干燥温度到≤180℃3、调整或更换溶剂覆盖层锌层的粗糙度1、过酸洗2、酸洗后的钢管表面被铁盐弄脏3、锌液温度过高4、在锌液中浸渍时间长1、缩短酸洗时间,在酸液中添加抑制剂2、采用两级清洗。检验酸液中的铁含量和PH值3、调整锌液温度。直径与壁厚小的钢管取温度低限;4、直径与壁厚大的钢管取温度上限5、钢管在锌液中浸渍到锌液温度,锌液沸腾停止,说明浸渍可以结束59
接上表锌皮夹杂钢管从锌液中抽出时带上了锌皮钢管在抽出锌液之前需清理锌液的表面硬锌颗粒1、镀锌锅深度不够2、镀锌锅底部积聚的硬锌过多3、搅动硬锌1、采用适当深度的镀锌锅2、定期清除硬锌多3、镀锌设备应避免卷旋起硬锌,锌液中有硬锌悬浮时要静止一段时间,使其沉降下来镀层较厚1、钢管从锌液中抽出的速度较高2、钢管从锌液中抽出的角度低3、镀锌温度低1、降低钢管从锌液中的抽出速度2、抬高钢管从锌液中抽出的角度3、采用合适的镀锌温度镀瘤1、在钢管表面有油和脂的薄层2、在钢管表面有氧化铁皮1、分析脱脂溶液,遵守工艺规程2、分析酸液中的含酸、含铁量,保持酸液的温度和酸洗时间气泡在锌液凝固期间排出被钢管吸附的氢不允许过酸洗,在酸液中添加抑制剂镀层脱落1、镀锌后延长了钢管的冷却时间2、镀锌温度低3、铁锌合金层过分地或不均匀地增长4、钢管表面预加工不彻底1、不允许在热状态下储存镀锌钢管,镀锌后在温度为80左右的水中进行冷却2、采用合适的镀锌温度3、检验钢管的成分和镀锌工艺4、分析各种预加工溶液,遵守工艺规程白锈雨水或湿气冷凝水长时间对镀层表面的作用1、不允许在储存和运输镀锌钢管时,使表面长时间2、受雨水和湿气冷凝水的作用,加强镀锌钢管存放3、场地的通风2.4、桩身节点连接处焊缝预留为了保证钢管桩拼接处的焊接质量,在二个连接处首、尾两端各预留100mm不进行镀锌(具体内容详见附件一:钢管桩制作图)。用环氧富锌漆对此部位进行涂刷,在此处形成一层膜,保证此区域进入镀锌池后不会接触锌液,钢管桩镀锌完成且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再用钢刷对此部位进行清理,保证此区域无任何锌层。59
3、钢管桩的拼接3.1、钢管桩的拼接3.1.1、管节对口拼装要求单节钢管桩热浸镀锌完成后,运至工厂进行整根制作。1)管节拼装定位应在专门台架上进行,台架应平整、稳定、管节对口应保持在同一轴线上进行,多管节拼接应减少累积误差。2)管节对口拼装时,相邻管节的焊缝应错开1/8周长以上,相邻管节的管径差应满足下表的要求:相邻管节的管径差管径(mm)相邻管节的管径差(mm)说明≤700≤2用两管节外周长之差表示,此差应≤2лmm>700≤3用两管节外周长之差表示,此差应≤3лmm3)管节对拼接时可采用夹具和楔子等辅助工具校正管端圆度;相相邻管节对口的板边高差Δ(见下图),应满足下列要求:a)板厚δ≤10mm时,Δ不超过1mm;b)10mm<δ≤20mm时,Δ不超过2mm;c)δ>20mm时,Δ不超过δ/10,且不大于3mm;4)管节拼装所用的夹具等辅助工具,不应妨碍管节焊接时的自由伸缩。3.1.2、定位点焊管节对口拼装检查合格后,应进行定位点焊。点焊高度小于设计焊缝高度的2/3,点焊长度宜取40~60mm。点焊时所用的焊接材料和工艺均应与正式旗焊相同。点焊处缺陷应及时铲除,不得将其留在正式焊缝中。3.1.3、环缝对接要求1)焊接材料的型号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必要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259
)焊条、焊丝和焊剂应存放在干燥处,焊前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烘培,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3)焊接前应将焊口及其附近20~3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水气和杂物清除干净。4)焊接应按焊接工艺所规定的方法、程序、参数和技术措施进行,以减少焊接形变和内应力,保证质量。施工时对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确定焊接工艺。5)焊接必须由具有资质证书的焊工担任,并应进行焊缝机械性能试验,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焊接试验所采用的工艺、方法和材料应与正式焊接时相同。b)试件可在钢管上取样,也可以采用试板进行。c)在钢管上取样时,试样应垂直于焊缝截取;d)采用试板时,试板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应与正式焊接时相同。e)试验应满足下表的要求:焊接接头的试验项目及要求试验项目试验要求试件数量抗拉强度不低于母材的下限不少于2个冷弯角度α、弯心直径d低碳钢α≥120℃,d=2δ不少于2个低合金钢α≥120℃,d=3δ冲击韧性不低于母材的下限不少于3个注:δ为板厚f)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及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6)管节对接宜采用多层焊。封底焊时宜用小直径的焊条或焊丝施焊,每层焊缝焊完后,应清除熔渣并进行外观检查,有缺陷的焊缝应及时铲除,多层焊的接头应错开。7)管节对口焊接宜对称施焊,减少变形和内应力。8)焊接宜在室内进行。现场拼装焊接应采取防晒、防雨、防风和防寒等措施。9)焊接作业区的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对焊接两侧不小于100mm范围内的母材加热到20℃59
以上后方可施焊,且在焊接过程中均不应低于这一温度。手工焊时,应采用碱性低氢型焊条。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宜进行焊接;当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确能防止冷裂产生时,可不受此限。10)对焊缝应有一定的加强面,加强面高度和遮盖宽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当采用双面焊或单面焊双面成型工艺时,管内亦应有一定的加强高度,可取1mm左右。当采用带有内衬板的V形剖面单面焊时,应保证衬板与母材融合。对接焊缝加强尺寸(mm)管壁厚度项目<1010-20>20高度1.5~2.52~32~4宽度1~22~32~3示意图11)角焊缝高度的允许偏差应为+2mm,0mm。12)采用对焊双面焊时,反面焊接前应对正面焊缝根部进行清除,铲除焊根处的熔渣和未焊透等缺陷,清理后的焊接面应露出金属光泽,再行施焊。13)焊接工作完成后,所有拼装辅助装置、残留的焊瘤和焊渣等均应除去。14)对所有焊缝均应进行外观检查。焊缝金属应紧密,焊道应均匀,焊缝金属与母材的过渡应平顺,不得有焊缝、未融合、未焊透、焊瘤和烧穿等缺陷。15)焊缝外观缺陷的允许范围和处理方法应满足下表有要求。焊缝外观缺陷的允许范围和处理方法缺陷名称允许范围超过允许的处理方法咬边深度不超过0.5mm,累计总长度不超过焊缝长度的10%补焊超高2~3mm进行修正表面裂缝未融合、未焊透不允许铲除缺陷后重新焊接表面气孔、弧坑、夹渣不允许铲除缺陷后重新焊接16)对焊缝应进行无损探伤检查,其检测方法和数量按设计要求确定。3.2、钢管桩底端的加强为了减少钢管桩下沉的摩阻力,防止贯入硬土层时端部因变形而破损,在钢管桩末端外圈加焊一条宽300mm,厚为12mm的扁钢加强箍。59
具体详见下图:4、钢管桩的防腐涂装4.1、防腐涂装工艺流程表面清理→底漆涂装→中间漆涂装→面漆涂装→检查验收4.2、防腐涂装方法1)表面清理钢管桩制作好并经焊缝检测验收合格后,将需要涂装的部分进行表面清理。由于钢管桩表面已进行镀锌处理,清理的主要部位是桩顶盖板、管节环形对焊接头100mm处。表面除锈采用人工除锈的方法,用钢丝刷、钢丝布或粗砂布将需要涂装部位的铁锈、焊缝药皮、焊接飞溅物等进行擦拭,直到露出金属本色,再用棉纱擦净。2)涂装的施工方法涂装的施工方法采用刷涂法与滚涂法相结合。a)刷涂法刷涂法是用硬毛刷、软毛刷蘸少量涂料进行涂料施工的方法。刷涂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操作者的实际经验和熟练程度,刷涂时应注意以下基本操作要点:(1)使用漆刷时,一般应采用直握方法,用腕力进行操作;(2)刷漆时应蘸少量涂料,刷毛侵入漆的部分应为毛长的1/3到1/2;(3)对干燥较慢的涂料,应按涂敷、抹平和修饰三道工序进行;(4)对干燥较快的涂料,应从被涂物一边按一定的顺序快速连续地刷平和修饰,不宜反复刷涂;(5)刷涂顺序,一般应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先里后外,先斜后直,先难后易的原则,使漆膜均匀、致密、光滑和平整;(6)刷涂的走向,刷涂垂直平面时,最后一道应由上向下进行。刷涂水平表面时,最后一道应按光线照射的方向进行;(759
)刷涂完毕后,要将刷妥善保管,若长期不使用,须用溶剂清洗干净晒干,用塑料薄膜包好,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以便再用。a)滚涂法滚涂法是用羊毛或合成纤维做成多孔吸附材料,贴服在空的圆筒上,所制成的滚子进行涂料施工的方法。该方法施工用具简单,操作方便,滚涂法施工基本操作要点:(1)涂料应倒入装有滚涂板的容器中,将滚子的一半侵入涂料,然后提起在滚涂板上来回滚涂几次,使滚子全部均匀地浸透涂料,并把多余的涂料滚压掉;(2)把滚子按W型轻轻的滚动,将涂料大致的涂布于被涂物上,然后滚子上下密集滚动,将涂料均匀地分布开,最后使滚子按一定的方向滚平表面并修饰;(3)滚动时初始用力要轻,以防流淌,随后逐渐用力,使涂层均匀;(4)滚子用完后,应尽量挤压掉残存的涂料,或用涂料的溶剂清洗干净,晾干后保存后,以备再用。4.3、防腐涂装注意事项1)防腐涂装施工环境温度要符合产品说明书中要求,无要求时宜控制在5~38℃之间,对于环氧树脂、氯化橡胶漆、乙烯树脂漆、氯磺化聚乙烯漆等在0℃以上均可施工。2)涂装施工一般宜在相对湿度小于80%的条件下进行,根据涂料的性能,醇酸树脂漆、硅酸锌漆、沥青漆等可在较高的湿度下进行施工,而乙烯树脂漆、聚氨酯漆、硝磨漆等可在较低的湿度下进行施工。3)控制钢材表面温度和露点温度,控制空气的相对湿度并不能完成表示钢材表面的干湿程度,钢材表面的温度必须高于空气露点温度3℃以上方可进行施工。4)在雨天、较大灰尘的环境下和可能受到油污、腐蚀介质、盐等污染环境下施工以及无安全和防火、防爆工具条件下施工均要进行可靠防护后方准施工。5)防腐涂料的准备涂料及辅助材料(溶剂或稀释剂等)进场后,应检查有无产品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单,如没有,则不应验收入库。施工前应对涂料型号、名称和颜色进行校对,是否与设计规定相符。同时检查制造日期,如超过贮存期,重新取样检验,质量合格后才能使用,否则禁止使用。涂料和溶剂均属化学易燃危险品,贮存时间过长会发生变质现象;贮存环境不适当,易爆炸燃烧。必须妥善做好贮运工作。59
涂料及辅助材料不允许露天存放,严禁用敞口容器贮存和运输。须贮存在通风良好,温度为5~35℃的干燥、无直照日光和离火源的仓库内。运输时,还应符合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涂料在开桶前,应充分摇匀。开桶后,原漆应不存在结皮、凝胶等现象,有沉淀应能搅起,有漆皮应除去。为保证漆膜的流平性而又不产生流淌,必须把涂料的粘度调整到一定范围之内。涂料出厂时的粘度是在24℃的标准条件下测定的,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粘度会变化。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调整粘度,以满足施工方法和环境温度变化的要求。调整粘度,必须用专用稀释剂,如需代用,必须经过试验。6)涂装间隔时间的确定涂装间隔时间,对涂层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间隔时间控制适当,可增强涂层间的附着力和涂层的综合防护性能,否则可能造成“咬底”或大面积脱落和返锈等现象。由于各种涂料的性能不同,其间隔时间也不一样,可根据涂料产品说明书设定间隔时间。7)禁止涂料的部位和涂装前的遮蔽。钢结构工程有一些部位,是禁止涂漆的。为防止误涂,施工前必须进行遮蔽保护。8)二次涂装的表面处理和补漆。二次涂装是指结构件在加工厂加工制作,并按设计作业分工涂装完后,运至现场进行的涂装,或者涂装间隔时间超过最后间隔时间(一般约在一个月以上)再进行的涂装。对二次涂装的表面,应进行以下处理后,才可进行现场涂装;1)经海上运输的涂装件运到现场后,应用水将盐分彻底冲洗干净。2)将油污、泥土、灰尘等污物用水冲、布擦或溶剂清洗干净。3)表面经清理后,再用钢丝绒等工具对漆膜进行打毛处理,同时对机组符号加以保护。4)最后用干净压缩空气吹净表面。进行二次涂装前,要对损坏部位进行补漆。如露出金属或底漆,应先补底漆,再补面漆。其基层处理和涂刷道数、厚度均按设计要求进行。(9)修补涂装。涂装结束,安装之前,经自检或专检涂层有缺陷时,应找出原因,并及时修补,其方法与要求应与完好涂层部分一致。59
5、钢管桩的吊运、堆存、运输钢管桩在钢结构加工厂制作完成后,车间内的钢桁架先将钢管桩吊运到大型平板车上,平板车再将钢管桩运至码头,最后由码头的起重机将钢管桩吊入平板驳船,平板驳船海上运输至施工海域。5.1、钢管桩的吊运5.1.1、钢管桩的吊点设置为了防止绳扣捆绑和夹具夹持对防腐涂层的破坏,本工程采取桩身预先设置吊耳板进行吊运。单根钢管桩重量约18T,且长度较长。为了保证吊运的安全,采用四点吊来进行钢管桩的吊运。吊点位置的设置参考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S167-4-2012》附录F-桩的吊点布置。具体如下:四点吊桩的吊点位置在吊桩的过程中,为了便于桩纳入龙口,在上吊点位置对称的一侧多设一个吊耳板。具体详见附件二:钢管桩吊点布置、吊耳板制作图5.1.2、桩身吊耳板制作要求吊耳板制作参考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S167-4-2012》附录G-吊耳板设计,具体如下:吊耳板尺寸应按下列公式确定(见右图)B=(2.4~2.6)dδ≥Ba=(0.70~1.05)d式中:B-吊耳板宽度(mm);吊耳板d-吊耳孔直径(mm);δ-吊耳板厚度(mm);59
a-孔顶至板顶距离(mm)。具体详见附件二:钢管桩吊点布置、吊耳板制作图5.1.3、钢管桩吊运要求(1)对起重机械的要求起重机械在使用前,应进行试吊。试吊前,还应对起重机械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良好,方可进行。试吊包括静载重和动载重。静载重试吊的重量应标定吊重的1.25倍,吊起重物0.1~0.3m高,停留10min,对各部位进行检查。动载重试吊的重量为标定吊重的1.1倍,起到适当高度后,做扒杆转动等动作,再检查吊机各部位是否良好。经确认合格后,方得使用。(2)对操作工的要求起重机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施工方法、起重设备的性能、所起重物的特点和确切重量以及施工安全要求。吊机指挥应对起重作业有经验的人员担任。指挥人员的哨音、手势和旗语应宏亮、正确、清楚。如遇有妨碍司机视线处,应增加传递信号人员。起重工在工作时应集中精力,明确分工,服从统一指挥。(3)对吊具、钢丝绳的要求起吊钢管桩时,吊具捆扎应牢固,应封钩防滑落。起吊钢管桩时,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严禁用吊钩钢丝绳在倾斜的方向拖拉重物或斜吊。起重使用的钢丝绳应不起油、无死弯,在任何一个断面内的断丝量不得超过此断面总数5%。5.2、钢管桩的堆放(1)钢管桩应按规格、材质分别堆放,堆放层数:Ø800mm的钢管桩,不宜大于3层。(2)为了保证运输安全,防止桩管滚动,应在桩堆两侧设置挡板。挡板采用[22,高1.6m、间距6m进行制作,直接焊在甲板顶面。吊耳板出厂时已经焊在钢管桩上,为保持钢管桩在同一平面上,在甲板上采用0.3m×0.3m×6m的垫木垫在钢管桩下面,并均匀放置。59
桩尖朝向桩顶朝向钢管桩堆放支架图(4)在堆放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碰撞、摩擦等原因造成附腐涂层破损、管端变形和损伤,在与钢管桩接触面贴一层20mm的橡胶皮,每层钢管桩间用宽50cm,厚20mm,长能覆盖整层桩宽的橡胶皮隔开。采用Φ=6cm的材质柔软涤纶绳对钢管桩进行横向捆绑加固(如下图所示)。钢管桩桩身附腐涂层保护示意图59
5.3、钢管桩海上运输5.3.1、前期准备(1)将施工海域的东经、北纬输入到船载GPS中,提前制定航海路线。注:施工船舶采用的是经、纬度且船载GPS使用的是度、分系统,应预先把度、分、秒转化为度、分。(2)项目部提前将工程船舶的船舶证书、船员适任证书及工程项目相关材料送至盐城海事局,申报水上水下施工活动许可证,以便海事部门对外发布通航通告。5.3.2、航行中注意事项(1)必须做到谨慎操作,正确避让,确保安全航行。严防碰撞、触礁、搁浅等海损事故。(2)注意主、副机、锅炉是否燃烧良好。检查排烟颜色和有无火星。定期检查供油,保证雾化良好。当发现烟囱冒火或需锅炉吹灰时,应立即报告船长,采取顶风、减速或停车等有力措施。(3)加强巡回安全检查,注意移动物件的绑扎牢固,防止撞击。注意检查各舱口、管口的关紧。(4)按时收到此海域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报告,做好预防和避离灾害性天气的安全措施。(5)做好值班和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航海日记和轮机日记。6、GPS测量定位6.1、前期准备6.1.1、资料收集1)地形图:测区已有的地形图、交通图。2)控制点:高等级控制点(平面坐标、高程、WGS84坐标)、水准点。3)建筑物红线图、设计图纸及相关变更文件等。6.1.2、坐标转换1)根据业主、设计单位提供的角点坐标(经、纬度)转化成相应的54坐标系,并报监理单位审核才能进行施工测量。2)坐标的转换采用七参数法进行转换,通过应用GPS随机附带的软件进行坐标转换。59
6.2、测量定位6.2.1、测量方法1)建立GPS测量系统。包括陆域测量控制网;陆上基站、水上移动站和定位船、测量船等施工船舶的GPS安置及调试;根据施工图设置测量标指线。2)利用测深水砣在静水中校验测深系统。3)对测深数据进行后期处理,绘制所需的平面图、断面图。6.2.2、船舶定位1)动态实时差分GPS(RTK)技术定位测量方法采用动态实时差分GPS(RTK)技术,现用Trimble5700,该型号GPS以其全天候、高效率工作性能,和准确、可靠的工作精度等优点,在我公司水工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完全可以满足该工程海上施工定位的规范要求。Trimble5700静态定位精度:5mm+1ppm,动态定位(实时差分定位RTK)10mm+1ppm。而且该GPS随机软件可以随时准确进行84坐标、5459
坐标、当地坐标以及施工坐标的相互转换。2)动态实时差分GPS定位方法:在岸上设立永久性基准站,每艘定位船上安装两台Trimble5700移动站,利用Trimble海测成图软件HYDROPro或中海达仪器公司的《海洋成图软件》对定位船进行实时动态定位。假设基准站距移动站20Km,则定位精度为10mm+20Km×1ppm=30mm,最大误差不超过50mm,完全可以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依据施工图,预先在微机上设制好施工区域,然后通过GPS定位实时的显示和调整船的姿态,这样就可以直观而且准确地控制工程的施工。6.2.3、水上施工高程控制施工现场岸边设立验潮水尺,固定水尺的位置,坡面必须稳定,并且用浆砌块石或袋装碎石等方式将水尺固定。设专人观测水尺并做好记录,水位通报用对讲机。水尺要经常校核。6.3、保证测量精度的措施1)所有的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仔细的校核、校正,只有在满足精度要求前提下方可投入使用。2)根据业主或设计院提供的资料,对主要控制桩进行导线复测工作,复测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3)对增设的测量控制网标桩做到牢固可靠,并采取围护措施,设置易识别的标志,并加以保护。4)对已建立、健全的平面控制网定期进行复核,使其准确无误地为工程的建设提供指导性的服务。5)工程竣工前,对发生损坏、移位的标桩,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恢复测量。6)对业主或设计交付的水准点进行复测,水准点闭合差须满足规范测量精度要求。7)为满足施工需要,进行增设水准点,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增设的水准点应设于牢固处,并定期观测。7、打桩船进场准备7.1、桩锤的安装桩锤安装程序的一般如下:1)安装起落架59
起落架的安装,采用从桩架低端将导向板(导钳)滑进桩架龙骨内,或拆卸其一侧导向板后,将其装进桩架龙骨内。安装完的起落架,需提升5m以上,以免与桩锤相碰。2)吊运桩锤吊运桩锤时,锤水平放置在打桩船桩架旁的木垫上,并拆掉上气缸端盖,以免被起吊钢缆碰坏。3)竖立桩身以长1m以上的钢丝绳扣,挂在上气缸顶部的吊钩上,以起重机将桩锤吊起,至可拆卸导向板的高度止。拆卸一侧导向板,再将锤体沿桩架吊升离地面约0.5m止,把导向板滑进安全螺栓和其背面的槽口防尘罩。4)安装桩锤将遥感操纵绳连接在燃油泵的燃油调节杆和曲臂上,拆掉放气螺钉,再把起落架下落到最低位置,拉动左摇杆,使其钩在锤体起落架上,并慢速提升锤体,待起重机吊扣松弛后,即停止提升,解掉起吊绳扣,在将桩锤平稳地放落在木垫上,同时继续做桩锤的准备工作。7.2、检查维护1)油料燃油箱内加满清洁的轻柴油,或桩锤说明书推荐使用的燃油,向上活塞油箱和强制润滑系统加注润滑油,对不带强制润滑剂装置的桩锤,其下活塞的润滑,一般采用油枪注入润滑剂。为确润滑与冷却,每隔15~20min需注油一次。2)冷却水冷却箱内加满冷却水,冷却水应是不含盐分或其他杂质的软水,工作时应及时补充,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放掉,如遇冬季尤须如此。3)检查和试验燃油泵检查燃油固定螺栓是否松动,供油开关是否打开,由放气螺塞或油管排出油路中的空气;用起动钩将活塞提升到使燃油泵曲臂能自动推进到缸臂内的位置,拉动曲臂,从清扫孔中观察喷油量及喷射方向;用棉纱清洗下活塞凹形球面内的燃油;放上下活塞;旋上铜丝堵。8、工程船舶抛锚、移位、定位8.1、抛锚8.1.1、布设锚缆为了能沉桩定位,工程船舶必须设前、后、边锚缆,其中:打桩船抛锚定位采用6部10吨重(加重型)以上的海军锚,运桩驳船采用4个锚重大于759
吨的海军锚,每个锚上设立浮漂。8.1.2、抛锚采用抛锚艇送锚,把一根短缆的一端固定在锚头上,另一端的环眼挂在抛锚艇的拖钩或活脱滑钩上,抛锚艇驶向锚位后即可打钩抛锚。8.1.3、抛锚注意事项1)抛锚时船速应慢,以免落锚抓底突然受力后,使锚缆损坏;或使锚机失控,将全部锚缆拉走。急流中抛锚掉头,更应注意。2)抛锚时,最初出缆长度不宜超过水深的2~2.5倍,待锚抓底后再慢松锚缆,以免锚缆堆积或拖锚离位。对于浅水,可一直落锚到底,并防止锚头触碰船底。3)对于深水区,可先绞出部分锚缆或使锚接近海底后,再以制动带控制将锚抛下。8.2、移位、粗定位根据打桩船“海上打桩GPS-RTK定位系统”显示的数据,打桩船由拖轮拖到施工区域,按照钢管桩的施工顺序调节锚缆系统进行粗略定位。9、吊桩、立桩、插桩9.1、吊桩1)钢管桩起吊前,现场质检员再次对钢管桩的防腐涂层进行检查,不满足要求的钢管桩暂停使用,进行桩身补漆处理后才可使用。2)通过紧松锚缆将打桩船移至运桩船船侧,成两船中心线互相垂直状态,龙门梃前倾至吊钩对准所要吊的钢管桩直径中心。下放吊钩,主吊钩吊前吊点,副吊钩吊其余三个吊点。359
)在起吊时,应注意的是钢绳与吊钩栓接的过程中避免打桩船钢绳在钢管桩上拖动,并用橡皮管对辅助钢绳进行包裹,以确保钢管桩保护层不被钢绳刮伤。4)打桩船主、副吊钩同步上升,使钢管桩上升至满足移船高度,通过紧松锚缆,将打桩船移至桩位附近,准备立桩。9.2、立桩主吊钩上升,副吊钩下降,随着下降程度,副吊钩逐个解去,使钢管桩成竖直状态。龙门梃后倾,使钢管桩与龙门梃滑道成平行状态(即同时成竖直状态)。抱桩器合拢抱桩并锁定。为确保钢管桩保护层不被损坏,抱桩器上的导向轮采用橡胶材质导向轮,并保持导向轮的表面光洁,适当涂抹润滑油。替打沿龙门梃轨道滑移,套住桩顶。为保证施工的连续性,配备备用替打一个。9.3、插桩1)打桩船“海上打桩GPS-RTK定位系统”根据预先输入的单桩平面坐标显示打桩船及钢管桩空间位置的图形和数据,通过锚机精确调整船位,利用打桩船平衡装置始终保持船体纵向、横向水平状态。2)精确定位后,慢慢放开上吊点主吊钩,打开抱桩器,使钢管桩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插桩。3)测量人员根据“海上打桩GPS-RTK定位系统”显示的实际数据,及时复核钢管桩位置,自检合格后,向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报审,符合要求后,进行下一步工序。如不满足要求,上吊点起桩,关闭打桩器,从新定位;如果桩位变化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微调其位置)。10、锤击沉桩10.1、沉桩程序压上锤和替打→测桩偏位、调整船和龙口→小冲程锤击沉桩→正常锤击沉桩→满足沉桩条件→起吊锤和替打→移船取桩10.2、锤击沉桩解除上吊点,桩锤沿龙门梃下滑,压锤稳桩,打开离合器,启动起落架,锤击沉桩。沉桩的开始阶段要重锤轻打,以防溜桩,待贯入度正常后再逐步加大冲击能量。在沉桩过程中,如果出现贯入度异常、桩身突然下降、过大倾斜、移位等现象,应该立即停止沉桩,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汇报。10.3、停锤标准锤击停锤采用暂行停锤标准,即沉桩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校核,59
10.4、停锤、移船钢管桩锤击至符合停锤标准时,停止锤击,起替打,打桩船移船重复上述步骤的施工。10.5、沉桩要点1)锤、替打和桩在沉桩的始终,应在一直线,以免偏击和蹩劲沉桩。2)在自沉或压上锤和替打后,为纠正偏位,只能“微”调船位的龙口。3)涨落潮时,应随潮水的涨、落适时松、紧缆,以保持船位不变和防止个别锚缆受力过大。4)沉桩记录要准确反映停锤前几阵和贯入度和锤冲击部的反跳高度。5)沉桩应连续,不要冲途停锤,以免土壤恢复而增加其对沉桩的阻力。6)根据起吊锤和替打前,后估侧的桩偏位值,减去定位时偏差和桩悬臂下垂值,估验是否蹩劲沉桩,给后续沉桩提出警惕。10.6、桩锤操作注意事项1)起动将燃油泵调节杠杆左侧操纵绳拉到底,使燃油泵关闭,拉下起落架操纵绳使锤机构齿条凸块缩回;降下起落架,使上活塞上升到一定高度落下,如此重复空击2~5次,使桩产生足以使桩锤起动的沉桩阻力,然后燃油泵调节杠杆右测操作杆向下拉到底,桩锤即可开始运转后,即将起落架提升到桩顶以上2m处,并防止其自行下落。2)运行桩锤在运行过程中,要根据桩的下沉速度和燃油燃烧情况,合理调节供油量,以保证上活塞有适当的跳起高度。上活塞跳动高度,按桩锤说明书上所给目测数值控制,并严格按要求控制,避免发生事故。桩锤工作时,排烟颜色呈蓝白色的,则燃油燃烧状态较好,呈黑色时,则表明燃油较多,需减少供油;呈浓蓝色时,则表明有过量的润滑油跑进燃烧室,需减少润滑油供给量。桩锤过程中,操纵者必须注意检查燃油、润滑油、冷却水情况,发现不足应及时补充。3)操作的限制沉桩开始时,当每次锤击桩的沉降量超过400mm时,应停锤,暂停供油,将上活塞做自落工作,次数不少于4次,此后,如每次锤击总沉降量仍超过59
400mm,即应选换较小型的桩锤。沉桩结束时,为发挥桩锤的工作能力和保护桩锤,一般按十锤击平均有效贯入度和总沉降量来控制。冲击能量大于15kN*m的桩锤的规定限值如下:①当每次锤击后,桩的总沉降量,即桩的有效贯入度和回弹量小于9mm时,应立即停锤。②当每次锤击后,柱的总沉降量小于15mm时,应在10min内停锤。③当每次停锤后,桩的有效贯入度小于1mm时,即使桩的总沉降量仍在Ⅰ、Ⅱ允许范围内,也应立即停锤。4)停锤在正常情况下,拉下油门调节杠左侧操纵绳,停止供油即可停锤。如发生意外不能立即停锤,可拉动曲臂操纵绳,使油泵停止工作,亦可停锤。打桩结束后,要仔细清洗污脏部位,装好气缸罩、气缸盖、安全螺钉、防尘罩、吸排气孔盖等,当无桩帽时,应将安全卡板装好。桩锤长期停用时,须将其从桩架上卸下,拆卸前应将燃油、润滑剂、冷却水全部放净,燃烧室及上、下凸曲面应清洗干净,并涂上防锈油。10.7、柴油桩锤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常见故障故障原因排除方法`起落架不能工作1.导轨和导向板间间隙不合适2.垂体提升齿爪变形3.上.下提升挡块变形,使提升杠杆不能动作4.起动钩尖磨损或变形5.提锤机构齿轮变形,齿爪不能伸出6.起动钩传动机构变形7.摇杆变形8.板簧弹力降低或其固定螺栓松动1.测量间隙,如间隙太大,应更换导向板;如导轨磨损或弯曲应于修理2.矫正变形,必要时焊修3.修复或更换4.修复或更换5.修复或更换6.修复或更换7.修复8.检修59
桩锤不能起动1.燃油内含有水分和其他杂物,使燃油不能燃烧2.燃油泵或油管内含有空气,使供油不正常3.燃油滤清器和供油管路被杂物堵塞不能供油4.油泵曲臂销子卡住,油泵不能工作5.柱塞副卡住泵体,使柱塞泵不能工作6.顶销杆折断、柱塞不能动作7.油泵出油阀与锥头卡住,不能供油8.套简杆与压紧螺母卡住,不能活动9.压力套简的销紧螺钉松动,燃油泄漏10.土质软,沉桩阻力小11.喷油嘴堵塞12.燃油阀或燃油调节阀关闭不能供油13.活塞环磨损,卡住,破裂,粘附或变质,得不到起锤所需压力14.气缸磨损超过工作限值(直径方向1mm);或局部磨损(最大0.5mm)得不到起动所需的压缩15.外界温度过低,锤过冷或冻结16.燃烧室内溢满燃油使燃油不能雾化17.燃油室和冲击块凹面上有积水,不能燃烧18.活塞凸形球面与冲击块凹面有杂物,阻碍燃油雾化1.将燃油中的水分泄掉或将含杂质燃油放尽,换新油2.打开油泵放气螺钉,拉动曲臂,排净空气3.将燃油滤清器和供油管道拆开清洗4.取下曲臂将销子拆下修理或变换5.拆洗桩塞泵,或更换柱塞副6.更换顶销杆7.清洗或变换出油阀8.拆修或更换,重新安装时,要加润滑油9.拆开燃油泵,检查气缸的“0”型密封圈是否有裂缝等,更换损坏件,清洗,装配并紧固10.关闭油门,对桩空击几锤后再起动11.清除喷油嘴中的积碳12.打开燃油阀,把燃油调节杆调干供油的规定位置13.拆开检查,将活塞环修复或更换14.检查缸径,气缸尺寸加大,装上相应活塞和活塞环15.打开检查孔,放入侵入有乙醇的棉纱,或关闭油门空击几次,提高燃油室内温度,或加入热水等16.卸下检查孔旋塞,擦净积油17.卸下检查孔旋塞,清除积水,使其干燥18.卸下检查孔旋塞,清除杂物桩锤不能正常工作1.单向阀内积有灰尘,使阀动作不正常,供油量小2.供油过多,引起回火(火焰从排气口排出)3.曲臂磨损后供油不均匀4.顶杆和桩塞各滑动部分有尘垢,柱塞工作不正常5.冷却水少于规定量时,桩锤过热,燃油容易过早发火,降低工作效率6.桩锤冻结或桩锤超载,使气缸开裂7.下活塞凹形面内有导物,上下活塞凹凸形面上麻点过多,燃油雾化不完全8.活塞与冲击块润滑油量少,使活塞环变质失去弹性,压缩不正常9.1.修理或更换单向阀2.调整供油量3.按俭修标准修理或更换4.将油泵解体,清洗各滑动部分,装配时加润滑油5.应立即停锤,逐渐补充冷却液,避免一次补充大量冷却水6.进厂抢修7.清除杂物,按标准检修上,下活塞凹凸形面尺寸8.更换活塞环,增加润滑泵的有效行程9.清洗活塞环,活塞,冲击块和气缸,减少润滑泵的有效行程59
活塞与冲击块润滑油量过多,引起燃烧不完全,造成活塞环上积碳过多桩锤突然停止工作1.燃油供应不足或无燃油2.润滑泵连杆故障不工作3.燃油供给系统粘附杂物,不能供油4.柱塞杆不工作5.单向阀粘住不供油6.活塞与气缸间有杂物,活塞不能下落1.补充燃油2.检查连杆,修理或更换3.将供油系统拆开清洗4.拆检柱塞泵,修理或更换损坏部件5.修复或更换6.解体桩锤,清除杂物或更换损坏零件桩锤不能停止工作1.燃油泵内部回油路堵塞2.燃油泵调节阀位置不正确3.单向阀橡胶锥头损坏,供油不能停止1.清洗燃油泵,疏通回路2.松开调节阀压板,调整调节阀位置3.更换单向阀橡胶锥头桩锤有噪音1.活塞环和气缸间有异物2.活塞环折断1.清除异味,如有损坏应予修理2.更换活塞环,但注意区别气缸各环工作时产生的正常噪音活塞跳起过高1.喷油量过多2.沉桩阻力过大,桩锤超载工作1.调节供油量或检查单向阀橡胶锥头,如损坏应更换2.检查沉桩贯入度和回弹量,若超过桩锤的规定应停止工作下气缸周围冒烟1.下气缸开裂2.粘附在气缸上的燃油燃烧3.润滑油嘴漏油4.清扫孔和丝堵的螺纹联结不合适1.补焊修理2.清除粘附的燃油,如有漏油情况,应检修3.更换油嘴4.检查螺纹松紧度和接触面,必要时研磨修理59
下气缸周围冒烟1.下气缸开裂2.粘附在气缸上的燃油燃烧3.润滑油嘴漏油4.清扫孔和丝堵的螺纹联结不合适1.补焊修理2.清除粘附的燃油,如有漏油情况,应检修3.更换油嘴4.检查螺纹松紧度和接触面,必要时研磨修理下活塞和下气缸间冒烟1、下活塞活塞环磨损过大或断裂2、粘附在下气缸上的润滑油燃烧1、更换活塞环2、清除粘附的润滑油10.8、桩位、桩顶高程的控制10.8.1、桩位容许偏差水上沉桩桩顶允许偏差(mm)桩型沉桩区域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管桩直桩斜桩直桩斜桩内河和有掩护水域100150100150近岸无掩护水域150200150200离岸无掩护水域200250250300注:1)近岸指距岸500m及以内,离岸指距岸超过500m;2)直径小于等于600mm的管桩按方桩允许偏差执行;3)长江和掩护条件较差的河口港沉桩可按“近岸无掩护水域“标准执行;4)墩台中间桩可按上表规定放宽50mm;5)表列允许偏差不包括由锤击震动等所引起的岸坡变形产生的基桩位移。参见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S167-4-2012》第九节相关要求10.8.2、桩顶高程误差允许偏差为+100mm,0mm,参见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S167-4-2012》第九节相关要求。10.8.3、桩位、桩顶高程的控制措施1)定位前,先将所要定位桩的设计中心坐标、高程、平面扭角等参数输入计算机内,定位时,可在显示屏上显示实时桩位数据与图形,同时也显示设计沉桩位置和偏差,打桩船指挥人员根据显示的有关信息指挥打桩船正确就位。同时配合两台固定在船上的免棱镜红外线测距仪器测定桩身在一定标高上的相对于船体桩架的位置,由此可推算出桩身在设计标高上的实际位置和桩顶标高,并显示在系统计算机屏幕上。通过与设计坐标比较,进行移船纠位,直至偏位满足要求。59
2)在打桩架下龙口的开孔窗中间设置一水平横丝,水平横丝的实时高程由GPS实时高程来推算,观测人员通过安装在水平横丝后侧的摄像机观测刻在桩身上的划线在横丝上的读数,并输入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计算出桩顶的实际标高,从而实现在打桩过程中对桩顶标高连续变化的测量。3)在每根钢管桩上划上明显的每米刻度线,桩顶向下3m范围内划上每5cm刻度线。4)当风级在5级以上、浪级大于4级时,不保证测量的精度,应停止打桩作业。5)当钢管桩桩顶快接近设计标高时,开始控制沉桩速度,桩捶应以低档位进捶击沉桩。59
59
11、阴极保护11.1、阴极保护专业设计11.1.1、设计要求1、保护范围:为处于平均潮位以下至桩尖钢管桩外表面层;2、阴极保护设计寿命25年;3、在保护年限内,钢管桩应始终在最佳保护电位的范围内,即为-1.05V~-0.80V(相对银/氯化银参比电极);4、在有效保护年限内,阴极保护系统的保护率≥95%;5、在有效保护年限内,钢管桩各区段无明显锈蚀,不产生蚀坑等局部腐蚀现象。11.1.2、设计依据1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S153-3-20072港口设施牺牲阳极保护设计和安装GJB156A-20083铝-锌-铟系合金牺牲阳极GB/T4948-20024、射阳港海洋潮位站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筑)5、射阳港海洋潮位站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结构)11.1.3、设计计算1、计算保护面积保护面积包括浸水面积和入泥面积。1)钢管桩浸水面积:Sg1=πD*Hg1=3.1416*0.8*(8.23-4.25)=10.00m2式中:Sg1=钢管桩浸水面积(单位m2)D=钢管桩外径(单位m)Hg1=平均高潮位至海底面深度(单位m)2)钢管桩入泥面积:Sg2=πD*Hg2=3.1416*0.8*(43.1-8.23)=97.64m2式中:Sg2=钢管桩入泥面积(单位m2)D=钢管桩外径(单位m)Hg2=平均高潮位至海底面深度(单位m)具体桩身相关高程详见附件三:钢管桩桩身剖面大样图2、保护电流密度选取按港口设施牺牲阳极保护设计和安装GJB156A-200859
中规定中的要求,选取保护电流密度如下:水中区保护电流密度:i1=30mA/m2;泥下区保护电流密度:i2=15mA/m2;3、选用牺牲阳极材料及规格根据潮位站所处的介质环境(海泥或电阻率大于200Ω·cm的淡海水介质中),本工程选用牺牲阳极。1)牺牲阳极材料采用(铝-锌-铟-镁-钛)即高活化铝合金阳极(其化学成份种类A21、电化学性能阳极材料2型)。牺牲阳极的化学成份及电化学性能见下表:4、每块阳极发生电流量1)长条状牺牲阳极的接水电阻59
2)牺牲阳极规格选用A□1-10型,详细见下表:4、计算每块牺牲阳极发生电流量If=1000×⊿E/R=1000×0.25/0.162=1543.21式中:If=每块牺牲阳极发生电流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安每块(mA/pc)⊿E=驱动电压的数值,单位为伏(V)选用锌合金牺牲阳极时,⊿E=0.20V选用铝合金牺牲阳极时,⊿E=0.25VR=牺牲阳极接水电阻的数值(单位,欧姆Ω)R=ρ(ln4L/r-1)/2πL=35×(ln4*100/8.13-1)/(2*3.1416)*100=0.16259
式中:ρ=介质电阻率的数值,单位为欧姆厘米(Ω•cm)L=牺牲阳极长度的数值,单位为厘米(cm)r=牺牲阳极当量的半径的数值,单位为厘米(cm)r=C/2π=(13.038*2+11.5+13.5)/(2*3.1416)=8.13式中:C=牺牲阳极横截面周长的数值,单位为厘米(cm)5、计算牺牲阳极需要量1)港口设施浸入海水或海泥部分所需牺牲阳极的块数Ni=ii*Si/If=30*10/=300/1543.21=0.19N2=i2*S2/If=15*97.64=1464.6/1543.21=0.95式中:Ni=港口设施浸入海水或海泥部分所需牺牲阳极的块数,单位为块(pc)Ii=保护电流密度的数值,单位为mA/m2Si=港口设施浸入或海泥部分的面积的数值,单位为m2If=每块牺牲阳极发生电流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安每块(mA/pc)2)港口设施所需牺牲阳极的总块数N=∑Ni=Ni+Ni=0.19+0.95=1.14式中:N=港口设施所需牺牲阳极的总块数,单位为块(pc)6、计算使用寿命t=(m*k)/(Im*μ)=(42.6*0.9)/(0.55*1.543*3.37)=13.41年59
59
6、设计使用寿命钢管桩首次阴极保护年限为25年,则每块牺牲阳极的净重为m=t(Im*μ)/k=25*(0.55*1.543*3.37)/0.85=79.44kg/pc本工程的牺牲阳极配置二块,总重为42.6*2=85.2>79.44,满足设计要求11.1.4、牺牲阳极的布置牺牲阳极的布置应使被保护的钢结构的表面电位均匀分布,宜采用均匀布置。牺牲阳极的安装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牺牲阳极的安装顶高程与设计低水位的距离不小于1.2m;2)牺牲阳极的安装底高程与海泥面的距离不小于1.0m。11.2、阴极保护施工11.2.1、牺牲阳极的安装牺牲阳极的安装采用水下电焊进行焊接,并由取得合格证书的水下电焊工进行焊接。11.2.2、阴极保护系统的质量控制1、材料控制牺牲阳极应提供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2、施工控制牺牲阳极水下焊接由具有相关资质证书的水下电焊工进行焊接,禁止无证上岗。3、工程资料整理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潜水员应认真填写潜水日志和潜水员第一手资料,阴极保护系统安装完毕后,提交竣工图纸和相关文件,标明实际安装的阳极数量和位置。11.2.3、阴极保护电位检测为了评定保护系统的保护效果,必须对钢管桩的保护电位进行检测。使用便携式参比电极和高阻抗万用表进行测试,在水面之上将参比电极置于水中,并借助于码头上的接地极、栏杆等与钢桩有连接的构件进行测量,或者用船只直接在钢桩上测量。在牺牲阳极保护系统投入运行一星期之后,测得的保护电位应达到保护电位范围。59
第七章、质量要求一、质量检验要求1、施工前应检查进入现场的成品钢桩,成品桩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中表5.5.4-1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的规定。2、施工中应检查钢管桩的垂直度、沉入过程、电焊连接质量、电焊后的停歇时间、桩顶锤击后的完整状况。电焊质量除常规检查外,应做10%的焊缝探伤检查。钢管桩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中表5.5.4-2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3、施工结束后应做承载力检验。二、质量验收要求桩基分部工程质量的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确认合格后提出工程验收申请,工程验收应提供下列技术文件和记录:1、原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和质量鉴定文件;2、钢管桩合格证书;3、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文件;4、检测试验及见证取样文件;5、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59
附件一、钢管桩加工图61
附件二、钢管桩吊点布置及吊耳板制作图61
附件三、钢管桩牺牲阳极块安装图6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钢结构施工方案
-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与国道304线立交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反循环)
- (专家论证)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 聚氨酯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方案
- 主斜井皮带安装施工方案
- 丽水阳光世纪城雨季施工方案
- 过街人行天桥施工方案
- 杭州南站东站房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 临街公建及地下车库梁板模板支撑架专项施工方案
- 6、屋面钢架吊装施工方案
- 临时施工用电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
- 上上城青年社区住宅小区第二标段工程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
- c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精细化管理、防扬尘专项施工方案
- 金鑫商业广场项目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盾构机下井吊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20万吨甲醇合成工段土建工程施工方案
- 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2
- 中海花园人货电梯专项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