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 MB
  • 58页

双向两车道的三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

  • 5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摘要本次毕业设计为(A)标段,自东南向东北略呈倾斜。中部为山岭区和农作区交替变化。主要进行公路线形、路基和路面设计。其中,线形设计包括选线、方案比选、平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路基设计包括横断面设计、路基边坡设计等;路面设计包括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结构层厚度设计和路面结构层验算。确定道路的等级以及道路设计的各个技术指标,为公路路线方案的比选准备了原始材料,确定了线路的平面位置。并且本设计对方案进一步细化,对路线的平面和纵断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技术标准及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了路基宽度、高度及边坡坡度并且对路面材料、横断面布置、曲线超高及加宽的设置做了精心设计。关键词: 线形;缓和曲线;竖曲线;路基;路面This graduationdesignisa (A) section, fromthesoutheasttothe Northeastslightly inclined. Centraltothe mountain area andfarmingregion alternation.Themain highway alignment, roadbedand pavementdesign. Amongthem, thealignmentdesign includingthe lineselection, schemeselection, planedesignand verticalsectiondesign; foundationdesignincluding cross-sectionaldesign, subgradeslope design; pavementdesign includesa layerofpavementstructure design, thethicknessofpavementstructure designand checkingcalculationof pavementstructure layer. Todeterminethe classofhighwayanddesignofvarious technicalindicators, asthe highwayroute selectionofprepared rawmaterials, todeterminethe levelofthecircuit. And thedesignofthe schemearefurther refinement, ontherouteofthe planeand verticalsection conductedacomprehensive analysis, accordingtothetechnicalstandardandlocal actualsituationtodeterminethe roadbed width, height andslopeand the pavementmaterials, crosssectionlayout, curve superelevationandbroadening the settings madeelaborate design.Keywords: linear; transitioncurve; verticalcurve; subgrade; pavementI 目录摘要I目录II1绪论11.1课题背景11.2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11.3课题研究的意义21.4研究进度安排22三级公路(A标段)设计总说明32.1基础资料32.2技术标准33线形设计53.1选线步骤54平面设计64.1平面线形设计64.1.2缓和曲线计算74.1.3视距验算115排水设计136纵断面设计146.1道路纵断面设计146.2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146.3纵断面线形方案的确定146.4竖曲线要素计算156.5平纵组合设计177横断面设计187.1横断面设计187.1.1断面设计原则187.1.2各项技术指标187.2平曲线加宽以其过度187.3路拱及超高197.3.1路拱坡度197.3.2土路肩的横坡197.3.3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197.3.4超高设计217.4土石方计算和调配257.4.1土石方计算257.4.2土石方的调配258方案比选279结构层设计289.1交通分析289.2初拟水泥路面结构289.3路面材料参数确定299.4荷载疲劳应力299.5温度疲劳应力309.6水泥路面电算验算319.7接缝的构造及设计329.8沥青路面设计3658 9.9计算容许弯拉应力379.10计算设计弯沉值409.11计算容许弯拉应力4010验算4310.1挡土墙验算4310.2边坡稳定验算4811.工程量计算5011.1挡土墙工程量计算5011.2水泥路面工程量5111.3沥青路面工程量51结论52致谢5358千万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在目录上点右键“更新域”,然后“更新整个目录”。打印前,不要忘记把上面“Abstract”这一行后加一空行58 1绪论1.1资料由交通量组成表,折算成以小客车为标准进行计算,见表1-1:表1-1交通量折算表车型交通量(辆/日)折算系数折算交通量(辆/日)小汽车7001.0700黄河JN1503002.0600跃进NJ1302501.5375解放A10B3001.5450太脱拉1381002.0200总计2025计算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昼夜交通量由公式(2-1)计算Nd=N0(1+γ)n-1式中Nd—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N0—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γ—年平均增长率,取5%;n—远景设计年限,取20年;所以Nd=2025×(1+5%)20-1=5117(辆/日)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拟定该条道路为双向两车道的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为二级。1.2课题背景正所谓想致富先修路,我家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镇里通往市区还是其他乡镇,大多的路存在弯、窄、破坏度大的现状,大大增加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车辆耗油量,为了进一步发展及改善乡镇的交通状况。现在设计三级公路(A标段)部分的路线沿线实际情况以及当地地质、水文条件情况,阐述了道路线形设计方面的一些内容,最后简单说明了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等。它符合三级公路的要求,在通行能力上既满足了人们的通行,而且还缩短了距离,在客观上道路的修建能带动经济的发展,道路的顺通也使人们在通行过程中领略到周围的景色。1.3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主要内容:1、技术等级及标准的确定: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选定,要求对技术指标分析论证。58 2、路线平面设计(选定路线):进行交点坐标和导线方位角设计;平曲线设计;里程桩号的详细推算;路线平面图的绘制。3、路线纵断面设计(选定路线):转坡点位置的确定;坡度和坡长设计;竖曲线设计;纵断面图的绘制。4、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幅设计(宽度和路拱横坡);超高和加宽设计;边坡设计;路基设计表;视距检查,路基土石方计算及调配;路基横断面图的绘制。5、路基稳定性验算:高路堤、深路堑需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及软土地基稳定性验算并提出加固措施。6、典型挡土墙设计和计算:完成某段挡土墙设计和计算及全线挡土墙设计一览表及其工程数量。7、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设计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论证比选)目标:1、巩固和加深学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道路工程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的运用道路设计的基本理论进行道路的线形设计。能够掌握道路的平面线型、纵断面、横断面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方案的比选方法能够进行土石方量的计算和调配及路面结构的设计内容、方法、步骤等,从而达到较全面、系统地巩固、充实、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2、培养学生独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任务和熟悉给定资料的基础上,学会查找规范、手册、技术文献等参考资料及前人的经验,结合工程实际,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工程设计。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1.4课题研究的意义1、熟悉道路设计的整个过程,加强对规范手册的了解和应用;2、掌握道路的基本概念,增强综合运用各种所学的知识的能力;3、提高对工程进行施工组织能力、进行工程量计算和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计算及解决的能力;4、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技术资料、提高计算、绘图和编写技术的能力;5、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工作奠定基础;6、培养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具备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1.5研究进度安排1、技术等级及标准的确定(第1周)。2、路线平面设计(选定路线)(第2-3周)。3、路线纵断面设计(选定路线)(第3-4周)。58 4、路基横断面设计(第5周)。5、路基稳定性验算(第6周)。6、典型挡土墙设计和计算(第7周)。7、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第8周)。8、设计说明书、相关表格填写等(第9-10周)。58 2方案比选58比较项目方案一方案二线路总长2336.404m2369.193m线形平均圆曲线半径为146.5m比方案2大,路线顺畅平均圆曲线半径为144m比方案1大,路线顺畅交点数目11个13个占用农田房屋情况比方案二少比方案一多平曲线最小半径62m60m安全评价安全安全征地拆迁较方案二少较方案一多竖曲线7个5个桥梁涵洞个数4个跨河小桥涵8个涵洞6个跨河小桥涵8个涵洞方案优点总路程短占用房屋面积少,线形较好,填挖较少。平均半径较大些,行车舒适性相对较好。方案缺点曲线半径相对较小,涵洞设置较多。路程较长,小桥设的较多,施工较复杂,填挖较大。方案比较推荐方案参考方案说明:两个方案均采用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相结合的办法,均符合平曲线设计要求,都是可行方案,两个方案平竖曲线均满足规范,满足平纵组合“平”包“纵”,与乡道,水渠多次相交,均采用通道、涵洞形式。由表也可以看出很多方面因素差别不大,关键在线形、施工和造价上,、方案一拆迁数较少,占用房屋少于方案二,根据整体土方计算填挖均匀同时填挖量较小,工程造价低,对于三级公路来说,综合考虑选方案一。58 3三级公路(A标段)设计总说明3.1基础资料(1)工程名称:万安-龙岩三级公路设计(2)工程位置:龙岩市新罗区设计规范及主要参考资料:[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姚玲森.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8]《邵旭东.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9]《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墩台与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10]《王慧东.桥梁敦台与基础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2技术标准本路线采用三级公路标准,主要指标如下:计算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5米其中:行车道宽度:3.5×2米土路肩宽度:0.75×2米车道数:2路面横坡:2%路肩横坡:3%路面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BZZ—100)极限最小半径:60米停车视距:40米超车视距:200米最大纵坡:8%58 最小坡长:120米车辆荷载:计算荷载汽车—20级;验算荷载挂车—100路面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BZZ—100)5858 4线形设计4.1选线步骤道路选线就是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地物及其他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一条路线的选定是一项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轮廓到具体,逐步深入的工作。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1)全面布局(2)逐段安排(3)具体定线5858 5平面设计5.1平面线形设计5.1.1线形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1、平面设计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舒,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除满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使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4)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缓和曲线。(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如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一般都应控制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2、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平面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1)圆曲线最小半径选用曲线半径时应注意前后线形的协调不应突然采用小半径曲线长直线或线形较好路段不能采用最小圆曲线半径从地形条件好的区段进入地形条件较差区段时线形技术指标应逐渐过渡防止突变,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置超高而允许设置等于直线路段路拱的反超高。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两个圆曲线之间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线形。《标准》规定,除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公路在其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都应设置缓和曲线。而为了车辆在缓和曲线上平稳地完成曲率的过渡与变化,保证线形顺适美观,同时为了在曲线上设置超高和加宽缓和段,应规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根据以上规范规定,结合本设计的实际地形情况,线形的基本设计要素如下:方案一::R=170mLs=35α=18°12′12.6″:R=80mLs=35α=46°45′46.6″方案二::R=100Ls=35α=33°0′42.8″:R=135Ls=35α=34°50′53.1″58 5.1.2缓和曲线计算方案一::(1)确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1)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计算2)按驾驶员的操作及反应时间计算3)按视觉条件计算到这综合以上各项和结合三级公路规范去最小缓和曲线,取(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1)曲线要素计算切线增长值:内移值:切线长:曲线长:外距:切曲差:(3)主点桩号计算:在地形图上量得则直缓点:58 缓圆点:圆缓缓直点:曲中点:交点:(校核无误):(1)主点里程桩号计算1)曲线要素计算切线增长值:内移值:切线值::曲线长:外距:切曲差:2)主点桩号计算:在地形图上量得则直缓点:缓圆点:58 圆缓缓直点:曲中点:交点:(校核无误)由地形图可得到终点桩号为:方案二::(1)确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1)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计算2)按驾驶员的操作及反应时间计算3)按视觉条件计算综合以上各项,结合地形条件取(根据三级公路规范,设计速度40m/s)(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1)曲线要素计算切线增长值:内移值:切线长:58 曲线长:外距:切曲差:(3)主点桩号计算:在地形图上量得,则直缓点:缓圆点:圆缓点:缓直点:曲中点:交点:(校核无误):(1)确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1)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计算2)按驾驶员的操作及反应时间计算3)按视觉条件计算综合以上各项,结合地形条件取(同上)58 (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1)曲线要素计算切线增长值:内移值:切线长:曲线长:外距:切曲差:(3)主点桩号计算:在地形图上量得则直缓点:缓圆点:圆缓点:缓直点:曲中点:交点:(校核)由地形图可得到终点桩号为:5.1.3视距验算由相关规范知设计速度为40km/h时,停车视距St=40,会车视距S=2St=80m。58 对平曲线1进行视距验算。平曲线长L=159m,圆曲线长度为Ly=89mh=5.04m路堑边缘到内侧车道中线的距离为3.5+0.75+1.75=6>h,则视距满足要求。58 6排水设计6.1排水系统的一般规定1.三级公路路基路面排水应进行综合设计,使各种排水设施形成一个功能齐全,排水能力强的完整排水系统。2.路基排水设计应与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相配合,防止冲毁农田或危害农田水利设施,当路基占用灌溉沟渠时,应予恢复,并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3.公路穿过村镇居民区时,排水设计应与现有供、排水设施及建设规划相协调。4.排水困难地段可通过提高路基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设置隔离层等措施,使路基处于干燥、中湿状态。6.2综合排水设计的基本要求流向地基的路面水和地面水,需要在路基范围外的地点,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或渗沟进行拦截,并引至指定地点;路基范围内的水源,分别采用边沟,渗沟,渗井与排水沟给予排除。路基排水一般向低洼一侧排除,必须横跨路基时,尽量利用拟设的桥涵,必要时设置涵洞、倒虹吸或渡水槽。水流落差较大时,应设置跌水或急流槽。6.3综合设计的意义排水系统综合设计的好坏,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多雨的山区、黄土高原地区、寒冷潮湿地带、水网密布、地基软弱的平原地区,以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等情况下,修建高等级道路时,更应该重视路基排水的综合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自然条件、路线布置及其他人为因素的不同,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对于某些重点路段需要进行路基排水的综合设计,以提高排水效率,发挥各类排水设施的优点,降低工程费用。58 7纵断面设计7.1道路纵断面设计在纵断面设计中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在线各桩点的高程而绘制的一条不规则的线,反映了沿地面的起伏情况;另一条是设计线,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等多方面的比较后订出的一条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其反映了拟建道路的实际起伏变化情况。拟建道路的设计标高是指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的标高。7.2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1、纵坡设计应满足最大纵坡坡度、最小坡度、最小坡长等相关要求;纵坡设计应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也不宜过与频繁;2、纵坡设计在一般情况下,应大致填挖平衡,减少运输工具的数量,降低工程造价,但高速公路一般以填为主;3、平原微丘区地下埋深较浅,河流、池塘分布较广,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4、大、中桥无特殊请况桥上不设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始点应设在桥头10米外。7.3纵断面线形方案的确定纵断面设计应满足上述各种技术指标及构造净高要求,尽量降低填土高度,节约工程造价。竖曲线半径一曲较大值,但不宜设置过多的竖曲线,使路线频繁起伏。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车速为40km/h的三级公路的最大纵坡为8%,最小坡长为120m,两竖曲线起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应小于3s的行程,根据本设计中设计行车速度40Km/h计算得两竖曲线起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应不小于120m。另外,还应考虑平、纵线形的组合: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满足“平包竖”的原则,即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设置在平曲线内;若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而不能满足时,当平曲线的中点与竖曲线的顶(底)点位置错开不得超过平曲线长度的1/4时,仍然可行。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保持均衡,平曲线和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那么另一方就不应形成多而小。58 7.4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示意图1、竖曲线计算公式竖曲线公式如下:或(3-8)(3-9)(3-10)(3-11)式中:—竖曲线长度;—竖曲线半径;—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度;—变坡点相邻两纵坡的坡度差,当为“+”时,表示凹形竖曲线,当为“-”时,表示凸形竖曲线;—竖曲线切线长;—竖曲线外距;—竖曲线上任意一点竖距;—竖曲线上任意一点至竖曲线起点的距离。2、竖曲线要素计算:方案一:竖曲线变坡点在K0+500处,高程为846.804m,竖曲线半径,坡度差:(曲线类型凸形)坡长:58 切线长:外距:方案二:竖曲线变坡点在K0+860处,高程为842.948m,竖曲线半径,则坡度差:(曲线类型凹形)坡长:切线长:外距:3、竖曲线高程7.5平纵组合设计58 公路线形最终是以平、纵、横所组合的立体线形反映于驾驶员的视觉中,为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应把道路平、纵断面结合作为立体线形来分析研究。平纵组合的一般要求:1、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之内,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如下图所示:平、竖曲线的组合原则平曲线与竖曲线要一一对应,且平曲线比竖曲线更长,即所谓的“平”包“竖”,这种组合能较好地保持视觉上的连续性。竖曲线的起终点最好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2、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的均衡。3、避免平、竖曲线的不利组合。本设计中平曲线共计两个交点,竖曲线四个变坡点,均符合“平包竖”的原则或竖曲线在平曲线直线段上,满足要求。58 8横断面设计8.1横断面设计8.1.1断面设计原则1、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心设计,既要坚实稳定,又要经济合理。2、路基设计除选择合适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外,还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加固工程以及其他结构物,采用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3、还应结合路线和路面进行设计。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一些难以处理的地质不良地段。4、沿河及受到水浸水淹的路段,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没或冲毁。5、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路基处于潮湿、过湿状态和水温状况不良时,就应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填筑路堤或进行压实,使路面具有一定防冻总厚度,设置隔离层及其他排水设施等。6、路基设计还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及环境保护等的需要。8.1.2各项技术指标由横断面设计部分可知,路基宽度为8.5m,其中路面跨度为7m,土路肩宽度为0.75×2=1.5m;路面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可见横断面设计图。8.2平曲线加宽以其过度1、加宽值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轨迹半径不同,以其中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的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及车辆状况确定了不同的平曲线的加宽值。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双车道公路路面加宽值规定如下表所示。以JD1为例:本设计为三级公路v=40m/s,半径R=170m58 设计车道为双向两车道所以N=2A为标准车型长度4.8,根据车速影响圆曲线上路面加宽值为b=N(A²/2R+0.05v/)=0.44m8.3路拱及超高8.3.1路拱坡度路拱坡度应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1.5%。取2%。8.3.2土路肩的横坡土路肩的横坡:位于直线路段或曲线路段内侧,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于或等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与车道或硬路肩横坡值相同;小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1%或2%。位于曲线路段外侧的土路肩横坡,应采用3%或4%的反向横坡值。本设计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无硬路肩,土路肩0.75m。8.3.3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1)超高《规范》规定:三级公路的最大超高值为8%。(2)超高缓和段超高缓和段长度式中:——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相对升降的比率。58 前面讲到缓和曲线,已经考虑到超高缓和段所需的最短长度。所以一股情况下,超高缓和段与缓和曲线长度相等。但有时因照顾到线形的协调性,在平曲线中配置了较长的缓和曲线,则超高的过渡可仅在缓和曲线某一区段内进行。因为过小的渐变率对路面排水不利。从利于排除路面降水考虑,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取-1,超高渐变率不变,则将超高缓和曲线向直线段延长来满足超高渐变率的要求,处理办法有两种:①将(-1)的长度值并入缓和曲线,即将展延,但要同时满足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的下限要求。②保证缓和超高曲线长度和超高渐变率不变,将剩余的的长度并入圆曲线.本设计为三级柔性路面,路肩采用的是0.5m的路肩,考虑排水,保证路基的稳定采取保证缓和超高曲线长度和超高渐变率不变的方式.根据上式计算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应凑成5m的整倍数,并不小于10m的长度。圆曲线和缓和超高段超高值计算绕中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超高位置计算公式注圆曲线上外缘1.计算结果均为与设计高之高差2.临界断面距缓和段起点:58 3.距离处的加宽值:中线内缘过渡段上外缘中线内缘已知本路段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行车道宽度为B=7m,路肩宽度0.75m路拱坡度为bj—路肩宽度0.75mig—路拱坡度2%ij—路肩坡度3%ih—超高横坡度5%Lc—超高缓和段长度X0—与路拱同坡度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x—超高缓和段中任一点至起点的距离B—路面宽度在本次设计中,方案一中的JD1和JD2的半径均小于600,所以设置超高。8.3.4超高设计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这就是曲线上的超高。合理的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稳定性与舒适性。1.超高的过渡方式本设计的道路等级为三级级公路,超高的过渡为绕车道中心旋转的超高过渡。最大超高为5%,渐变方式为线性。2.超高过渡段长度的确定以平曲线一为例,计算其超高过渡段长度。平曲线半径R=170m。该公路设计速度40km/h,由R=170m,=35m,超高值为,超高渐变率取1/150,旋转轴边缘至行车道边缘(若有路缘带,至路缘带边缘)。即。据规范确定路拱横坡,由此确定缓和段曲线长度:(1)超高缓和段的长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58 Lc——超高缓和段长度(m);——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P——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缓和曲线,取时,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3的超高渐变率:故满足全缓和段超高。(2)计算各桩号处超高值:以桩号(K0+109.876—K0+210.335)为例:1)圆曲线上车道的路肩外侧的超高值为:2)过渡段曲线上时车道的路肩外侧的超高值:采用全缓和段超高的方式。超高值计算结果见如下表:58 JD1:58 JD258 8.4土石方计算和调配8.4.1土石方计算首先是根据横断面图计算横断面面积然后计算体积,即获得土石方数量,填入土石方计算表。8.4.2土石方的调配土石方调配的一般要求:1尽可能的少挖多填以减少废方和弃方。2用合理的经济运距,达到运距最短。3废方要妥善处理。一般不占或少占耕地。4路基填方如需借土,应结合地形、农田排灌情况选择借土地点。5不同性质的土石应分别调运,以做到分层填筑。6土石方集中的路段,因开挖、运输的施工方案与一般路段不同,可单独调配。针对本设计填土一部分为上游路段挖弃土,一部分为当地取土。调配方法:填方=本桩利用+填缺挖方=本桩利用+挖余借方=填缺-远运利用废方=挖余-远运利用全线总的调运量复核:挖方+借方=填方+废方具体土石方调配见“土石方调配表”。5858 58 9结构层设计9.1交通分析道路技术等级确定:由交通量组成表,折算成以小客车为标准进行计算,见表1-1:表1-1交通量折算表车型交通量(辆/日)折算系数折算交通量(辆/日)小汽车7001.0700黄河JN1503002.0600跃进NJ1302501.5375解放A10B3001.5450太脱拉1381002.0200总计2025计算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昼夜交通量由公式(2-1)计算Nd=N0(1+γ)n-1式中Nd—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N0—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γ—年平均增长率,取5%;n—远景设计年限,取20年;所以Nd=2025×(1+5%)20-1=5117(辆/日)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拟定该条道路为双向两车道的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为二级。9.2初拟水泥路面结构(选择方案)本次设计根据公路等级和实际情况分析,本次设计路面采用水泥路面。路面结构厚度(m)面层0.22基层0.18垫层0.15相应于安全设为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级。根据三级公路中等交通等级和中级变异水平,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0.22米,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粒料,厚0.18米,垫层选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厚度为0.15米。路面宽度7m普通混凝土的平面尺寸为宽3.5米,长4米,长宽比为1.143小于1.3符合要求。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58 9.3路面材料参数确定取重交通等级的普通混凝土面层弯拉强度标准值为5Mpa,相应的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为31Gpa。垫层选用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回弹模量为600Mpa,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回弹模量1300Mpa。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E===1013MpaD=+=+=2.57(MNm)a=6.22(1-1.51()=6.22*(1-1.51()=4.293b=1-1.44=1-1.44=0.792E=ah=4.930.31230=165(MPa)普通混凝土的刚度半径,r=0.537h0.5370.220.677(m)9.4荷载疲劳应力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0.0770.6770.22=1.259(MPa)交通量计算表车型Pi(kN)C1,iC2,iC1,iC2,i(Pi/P)8ni次/日nbi次/日黄河JN150后轴101.6111.135600681前轴49.016.40.02160012.6太脱拉138后轴80.02.210.36920073.8前轴51.416.40.0312006.258 解放A10B后轴60.85110.0194508.55前轴19.4016.40.0004500跃进NJ130后轴38.3016.40.0033751.13前轴15.316.40.0003750小汽车后轴----7000注:当计算弯沉和沥青混凝土层底拉应力时,轴载换算系数N=C1C2(Pi/P)4..35;当计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时,轴载换算系数N;总(车辆)换算系数=后轴换算系数+前轴换算系数;当量轴次=交通量×总换算系数。在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参照式(4-3)进行计算:(4-3)式中:Ne—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次;t—设计年限,取20年;N1—路面竣工后第一年的平均日当量轴次,次/d;Nt—设计年限最后一年的平均日当量轴次,次/d;γ—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5%;η—车道系数,取1。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Kr=0.87,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k=N=(9453464)=2.498,根据公路等级,综合考虑偏载荷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合系数荷载疲劳应力k=1.20荷载疲劳应力:9.5温度疲劳应力I区最大温度梯度取92(℃/m),板长L=4m,L/r=4/0.677=5.9158 ,查表取混凝土h=0.22m,B=0.62,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计算温度疲劳应力系数,自然区划分为IV区a=0.841,b=0.058,c=1.323K=温度疲劳应力0.472=0.92MPa三级公路的安全等级为三级,相应于三级安全等级的变异水平为中级,目标可靠度为80%,由目标可靠度和变异水平等级可确定可靠度系数1.059.6水泥路面电算验算因此,所选普通混凝土面层结构(0.22)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作用。水泥混凝土电算验算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设计内容:新建单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公路等级:三级公路变异水平的等级:中级可靠度系数:1.04面层类型:普通混凝土面层设计轴载100kN最重轴载150kN路面的设计基准期:20年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上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9453464路面承受的交通荷载等级:重交通荷载等级混凝土弯拉强度5MPa混凝土弹性模量29000MPa混凝土面层板长度4m地区公路自然区划Ⅳ面层最大温度梯度92℃/m接缝应力折减系数.87混凝土线膨胀系数1010-6/℃基(垫)层类型----新建公路路基上修筑的基(垫)层层位基(垫)层材料名称厚度(mm)材料模量(MPa)1级配碎石20030058 2新建路基60板底地基当量回弹模量ET=120MPa中间计算结果:(下列符号的意义请参看“程序使用说明”)HB=220DC=26.32R=.73SPS=1.848SPM=2.706SPR=4.02SPMAX=2.35CL=.753BL=.465STMAX=1.36KT=.34STR=.46SCR=4.48GSCR=4.66RE=-6.8%SCM=3.71GSCM=3.86REM=-22.8%混凝土面层荷载疲劳应力:4.02MPa混凝土面层温度疲劳应力:.46MPa考虑可靠度系数后混凝土面层综合疲劳应力:4.66MPa(小于或等于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混凝土面层最大荷载应力:2.35MPa混凝土面层最大温度应力:1.36MPa考虑可靠度系数后混凝土面层最大综合应力:3.86MPa(小于或等于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满足路面结构极限状态要求的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220mm、验算路面结构层防冻厚度:路面结构层最小防冻厚度300mm新建基(垫)层总厚度200mm验算结果表明,路面总厚度满足路面结构层防冻厚度要求。通过对设计层厚度按mm取整,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普通混凝土面层220mm---------------------------------------级配碎石200mm---------------------------------------新建路基9.7接缝的构造及设计接缝的构造及设计1.纵向接缝形式的选择(1)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58 上部应锯切槽口,深度为30~40mm,宽度为3~8mm,槽内灌塞填缝料,构造如图所示。图纵向接缝示意图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锯切的槽口深度应大于施工缝的槽口深度。采用粒料基层时,槽口深度应为板厚的1/3;采用半刚性基层时,槽口深度为板厚的2/5。其构造如图所示。图纵向接缝示意图58 (2)纵缝应与路线中缝平行。在路面等宽的路段内或路面变宽路段的等宽部分,纵缝的间距和形式应保持一致。路面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以纵向施工缝隔开。加宽板在变宽段起终点处的宽度不应小于1m。(3)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设在板后中央,并应对拉杆中部100mm范围内进行防锈处理。拉杆的直径、长度和间距,可参照表选用。施工布设时,拉杆间距应按横向接缝的实际位置予以调整,最外侧的拉杆距横向接缝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表拉杆直径、长度和间距(mm)面层厚(mm)到自由边或未设拉杆纵缝的距离(m)3.003.503.754.506.007.5200~25014×700×90014×700×80014×700×70014×700×60014×700×50014×700×400260~30016×800×90016×800×80016×800×70016×800×60016×800×50016×800×400注:拉杆直径、长度和间距的数字为直径×长度×间距。2.横向接缝形式的选择(1)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应采用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其构造如图所示;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遇有困难需设在缩缝之间时,施工缝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其构造如图所示。图横向接缝示意图(2)横向缩缝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采用假缝形式。特重和重交通公路、收费广场以及邻近胀缝或自由端部的3条缩缝,应采用设传力杆假缝形式,其构造如图所示。其他情况可采用不设传力杆假缝形式,其构造如图5-4所示。58 图横向缩缝示意图(3)横向缩缝顶部应锯切槽口,深度为面层厚度的1/5~1/4,宽度为3~8mm,槽内填塞填缝料。其构造如图所示。(4)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或其他道路相交处应设置横向胀缝。设置的胀缝条数,视膨胀量大小而定。低温浇筑混凝土面层或选用膨胀性高的集料时,宜酌情确定是否设置胀缝。胀缝宽20mm,缝内设置填缝板和可滑动的传力杆。胀缝的构造如图所示。图胀缝示意图(5)传力杆应采用光面钢筋。其尺寸和间距可按表选用。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为150~250mm。表5-4传力杆尺寸和间距(mm)面层厚度(mm)传力杆直径传力杆最小长度传力杆最大间距220284003002403040030026032450300280354503003003850030058 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7],横缝采用设传力杆的假缝,缝深H=55mm,缝宽B=6mm,传力杆28×400×300(直径×长度×间距)中部100mm防锈处理,等间距布置,垂直于纵缝设置,填缝材料选择泡沫橡胶板。3.特殊部位配筋混凝土面层自由边缘下基础薄弱或接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时,可在面层边缘的下部配置钢筋。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置于面层底面之上1/4厚度处并不小于50mm,间距为100mm,钢筋两端向上弯起。9.8沥青路面设计(参考对比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材料名称厚度材料名称厚度AC-135cm贯入式沥青4cmAC-208cm沥青表面处治2cm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碎石土?二灰土20cm级配砂砾20cm土基—土基—交通量计算表车型Pi(kN)C1,iC2,iC1,iC2,i(Pi/P)4.35ni次/日nbi次/日黄河JN150后轴101.6111.07600642前轴49.016.40.287600172.2太脱拉138后轴80.02.210.833200166.6前轴51.416.40.35420070.8解放A10B后轴60.85110.11545051.75前轴19.4016.40.0054502.25跃进NJ130后轴38.3016.40.09837536.75跃进NJ130前轴15.316.40.0023750.75小汽车后轴----7000小汽车后轴----700058 N1=1143.1方案一层次结构层名称厚度(cm)抗压模量(MPa)劈裂强度(MPa)20℃15℃1AC-135140018001.42AC-208120018001.03水泥稳定碎石?15000.84石灰粉煤灰土207500.255土基—250—式中:ld—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Ne—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Ac—公路等级系数,一级公路为1.2;As—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Ab—基层类型系数,对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等于或大于20cm时为1.0。所以ld=600×(13796158)-0.2×1.0×1.2×1.0=26.889.9计算容许弯拉应力(1)计算抗弯拉强度系数沥青混凝土基层(2)计算容许弯拉应力结构层材料容许拉应力(4-5)58 式中:——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结构层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由试验确定,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极限劈裂强度;——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沥青混凝土上层AC-10,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一、设计弯沉值计算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1.379616E+07属重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公路等级三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1.2面层类型系数1路面结构类型系数1路面设计弯沉值:26.9(0.01mm)二、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新建路面的层数:4标准轴载: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26.9(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3设计层最小厚度:150(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20℃平均抗压标准差(mm)模量(MPa)(MPa)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014000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0120003水泥稳定碎石?90004石灰粉煤灰土200150005新建路基3858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LD=26.9(0.01mm)H(3)=200mmLS=27.3(0.01mm)H(3)=250mmLS=24.7(0.01mm)路面设计层厚度:H(3)=207mm(仅考虑弯沉)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0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0mm----------------------------------------水泥稳定碎石210mm----------------------------------------石灰粉煤灰土200mm----------------------------------------新建路基三、交工验收弯沉值计算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20℃平均抗压标准差综合影响系数(mm)模量(MPa)(MPa)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0140001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01200013水泥稳定碎石210900014石灰粉煤灰土2001500015新建路基381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1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6.8(0.01mm)第2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31(0.01mm)第3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40.1(0.01mm)第4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90.4(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45.1(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LS=306.9(0.01mm)(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58 方案二:层次结构层名称厚度(cm)抗压模量(MPa)劈裂强度(MPa)20℃15℃1沥青贯入式4140018001.62沥青表面处治2120018000.83石灰碎石土?15000.84级配沙砾2009000.65土基—250—9.10计算设计弯沉值式中:ld—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Ne—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Ac—公路等级系数,一级公路为1.2;As—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Ab—基层类型系数,对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等于或大于20cm时为1.0。所以ld=600×(13796158)-0.2×1.0×1.2×1.0=26.889.11计算容许弯拉应力(1)计算抗弯拉强度系数沥青混凝土基层(2)计算容许弯拉应力结构层材料容许拉应力(4-5)式中:——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58 ——结构层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由试验确定,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极限劈裂强度;——抗拉强度结构系数。贯入式沥青,级配砂砾:、一、设计弯沉值计算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1.379616E+07属重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公路等级三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1.2面层类型系数1路面结构类型系数1路面设计弯沉值:26.9(0.01mm)二、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新建路面的层数:4标准轴载: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26.9(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3设计层最小厚度:150(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20℃平均抗压标准差(mm)模量(MPa)(MPa)1沥青贯入式40140002沥青表面处治20120003石灰碎石土?90004级配砂砾200150005新建路基38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LD=26.9(0.01mm)H(3)=250mmLS=29.5(0.01mm)H(3)=300mmLS=26.5(0.01mm)58 路面设计层厚度:H(3)=293mm(仅考虑弯沉)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沥青贯入式40mm----------------------------------------沥青表面处治20mm----------------------------------------石灰碎石土300mm----------------------------------------级配砂砾200mm----------------------------------------新建路基三、交工验收弯沉值计算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20℃平均抗压标准差综合影响系数(mm)模量(MPa)(MPa)1沥青贯入式401400012沥青表面处治201200013石灰碎石土300900014级配砂砾2001500015新建路基381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1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6.5(0.01mm)第2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9.8(0.01mm)第3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31.6(0.01mm)第4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90.4(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45.1(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LS=306.9(0.01mm)(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9.12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比选从路面质量比较:沥青路面平整,驾驶舒适性高;水泥路面的平整性相对差,但采用现代水泥路面摊铺设备施工,可以保证较高的水泥路面平整度。58 从路面寿命比较:沥青路面有老化、耐水性差的缺点,设计寿命15年;水泥路面设计寿命30年。我国目前两种路面的设计寿命均难实现,一两年内就需要开始维修的状况非常普遍,与建造质量不高和超重现象普遍有关。对于重载交通、坡度较大的公路,水泥路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从道路维修比较:沥青路面维修方便,维修完成后,可马上开放交通;混凝土路面维修比较麻烦,不能马上开放交通。从造价比较:现在,沥青价格居高不下,对于低等级公,两种路面造价水泥路面会相对经济。但从造价/寿命比(寿命成本),水泥路面占优势,但在中国‘寿命成本’目前还没有用于设计决策。目前状况:低等级公路以水泥路面为主,约占九成。而且根据调查得到中国水泥产量高、当地水泥资源丰富、水泥价格低有较大关系。本段为三级公路且使用年限为20年,基本都能满足路面要求且能节省成本的路面,所以路面选用水泥路面。58 10验算5810.1挡土墙验算仰斜式挡土墙,断面如下图所示:斜长7.1假定:仰斜式挡土墙采用毛石砌体,砂浆强度为0;砌体重度;地面荷载取行人荷载;基础置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58 取填土与挡土墙背间外摩擦角,,,为负值,即;已知:填土内摩擦角,基地内摩擦系数。取填料重度,粘聚力。1、计算主动土压力(以下计算取一米宽挡土墙研究)将地面荷载换算成土层重,其厚度:因为,(1)挡土墙顶土压力强度:换算土压力:到墙趾b的竖向距离:(2)填料引起的土压力:到墙趾b的竖向距离:2、计算挡土墙自重(可将挡土墙分为三部分计算,,)如图1所示:58 (1):已知:(2):,,(由于基地坡度与墙身坡度接近,近似取断面为矩形)(3)b3和l3可由实测得所以(由于基地坡度与墙身坡度接近,近似取断面为直角三角形)58 3、抗滑移验算:,由《建筑边坡工程规范》GB50330-2002,第10.2.3条,,,满足要求。4抗倾覆验算:由《建筑边坡工程规范》GB50330-2002,第10.2.4条,满足要求。1、基底承载能力验算:合力到挡土墙趾的水平距离,如图2所示:合力对基底中心偏心距由图可见,;因为,此时,58 ,满足。4、墙身自身强度验算:取变截面验算,如图3所示:;同理:,,到的竖直距离:,到的竖直距离:;墙身自重:,到的水平距离:,合力对距离,58 ,。所以截面变心距符合要求抗压强度计算:由《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表知;由《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查表取;,能满足。10.2边坡稳定验算K1+840挖方边坡已知φ=30°,c=15.2kPaγ=18KN/m³H=6.08。采用1:0.5的护坡其稳定性验算如下:cotα=0.5所以α=63°26′cscα=1.1181f=tan30°=0.577α=2c/γH=0.278Kmin=(2α+f).cotα+2×[α(f+α)]0.5×cscα=1.945因为Kmin>`1.25该路基边坡稳定。58 11.工程量计算11.1挡土墙工程量计算桩号面积m²长度m体积m³K0+00012.18620243.72K0+02011.99520239.9K0+407.21620144.32K0+5204.982099.6K0+8006.520130K1+7207.0920141.8K1+7603.62072K1+8006.528.1453.073K1+808.8146.5220130.4K1+8603.592.2718.15K1+862.2715.117.72990.42K1+8807.3120146.2K2+116.2194.5263.78117.11K2+1204.5682091.36K21804.982099.6K2252.5353.537.46526.35K2+2605.1320102.6K2+2805.867.53544.15左K2+287.5356.5186.99345.58右K2+287.5355.376.99337.55左K2+294.5286.5185.47235.67右K2+294.5285.3065.47229.03左K2+3006.51820130.36右K+23005.652011358 左K2+3207.449.52870.89右K2+3206.769.52864.4左K2+329.5286.523.4422.43右K2+329.5296.4253.4422.10左K2+336.4046.5183.4422.42右K2+336.4047.033.4424.18总计体积:2488.633m³11.2水泥路面工程量厚度m工程量m³面层0.220.22×7×2336.404=3598.01基层0.180.18×8.5×2336.404=3574.7垫层0.150.15×10×2336.404=3504.6111.3沥青路面工程量表1结构层名称厚度m工程量m³AC-130.050.05×7×2336.404=817.74AC-200.080.08×7×2336.404=1308.39水泥稳定碎石0.210.21×8.5×2336.404=4170.48二灰土0.200.20×9×2336.404=4205.5表2结构层名称厚度m工程量m³贯入式沥青0.040.04×7×2336.404=654.19沥青表面处治0.020.02×7×2336.404=327.09石灰碎石土0.300.30×8.5×2336.404=5957.83级配砂砾0.200.20×9×2336.404=4205.5358 12主要参考文献[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姚玲森.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8]《邵旭东.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9]《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墩台与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10]《王慧东.桥梁敦台与基础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58 结论通过对本设计的综合论证分析,基本可以保证该道路在未来十几年内具有较高的通行能力,满足当地的交通状况,方便居民出行,并对于带动沿线经济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掌握了公路勘测设计的主要方式方法,对公路线形设计的掌握,并对CAD等软件制图能力有所锻炼。基本做到正规化、专业化,对实践工作有一定理论意义。58 致谢在毕业设计这近一个月的时间衷心感谢田老师对本人的精心指导,虽然时间短,但是我个人觉得学的东西已经很多很多了。从开始的选线到毕业的答辩,无不是他的精心指导,他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生受益。他治学严谨、谦虚和蔼、知识渊博,在本次设计的各个阶段,老师不厌其烦,耐心、详细的指导、讲解,使我倍受感染。借此机会,占用小小篇幅,表达我对老师最崇高的敬意!(敬礼!)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