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0 KB
  • 11页

道地药材黄栀子gap栽培技术规程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道地药材黄栀子GAP栽培技术规程  摘要:黄栀子作为江西省道地中药材品种之一,栽培面积大,产值高,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黄栀子种植范围比较广,集中连片较少,许多地方管理粗放,栽培技术水平落后,产量上不去,导致种植户的积极性受挫。本文主要从黄栀子GAP栽培技术的产量指标、栽培的适宜区域、栽培管理、造林技术、辅育管理、采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提供参考。关键词:黄栀子;GAP;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根据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原则要求制定。包括产量指标、栽培的适宜区域、栽培物种、栽培管理、造林技术、辅育管理及采收等内容。本规程适用于江西省内黄栀子的栽培管理。2引用标准GB3095-1996国家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1992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199511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02年试行版。以上文件中被本标准引用的条款则为本标准的条款。本标准操作规程实施时,所参照的标准均有效。使用本标准操作规程时应以最新版本国家标准为参照。3产量标准667m2产黄栀子鲜果产量可达250~500kg。4产地自然条件4.1气候条件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东经115°06′33”~115°42′23”,北纬27°49′07”~28°09′15”。距省会南昌76km,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20~40m;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564mm;日照充足,全年日照率为43%;无霜期长,年均272天。土壤肥沃,植被好,森林覆盖率在24.1%以上,该条件完全适合黄栀子的生长发育需要。4.2立地条件选择土层深厚(50cm以上),质地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阳坡、半阳坡山场。但不能在黏土、重黏土和有积水的立地栽种。4.3环境质量11 择地前要对基地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基地以及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应及时监测。要求生产基地距公路50~100m以外,周围300m以内无工厂、医院、金属开矿区直接或间接污染,灌溉用水无污染。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为GB5084-1992二级以上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经检测,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GB3095-1996二级以上标准。对该种植区域0~20cm、20~40cm土壤抽样检测结果,重金属、六六六、DDT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以上标准。5植物学特性黄栀子(Gardeniae)别名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常绿灌木,高达2m。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2~7cm,全缘;托叶2片,通常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芳香;花萼绿色,圆筒状;花冠高脚碟状,裂片5或较多;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6育苗6.1品种选择目前江西栽培的品种主要有赣湘1号、赣湘2号、湘栀子18号、秀峰1号和早红98号5个品种。栀子苗木的培育,生产上一般以播种育苗为主,也可采取扦插育苗。6.2播种育苗11 种子选择处于结果盛期的主栽品种,在树冠宽阔丰满,呈圆头形、枝条多呈簇状、且结果多,果体大的母树上采种。10月上旬,栀果陆续成熟,先将母树上的小果、病虫果摘除,待栀果充分成熟时,采集果大、肉质厚,橙黄色或深红的鲜果作种子。采集后的处理方法有:一是将鲜果连壳晒至半干留作种。播前剥开果皮,取出种子,浸泡在清水中24小时,揉搓后去掉漂浮在水面的杂物及瘪粒,将沉底饱满种子捞出滤干水,以备进行种子消毒、催芽和播种;二是鲜果采回后及时剥开果皮把种子取出,清除杂物,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2~3小时后揉搓,除去漂浮水面的杂物和瘪籽,将沉于水底饱满的种子捞出,晾干后干藏,以备播种。6.2.1圃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水肥条件较好、排灌方便的地块作圃地。一般新圃地采取三犁三耙,老圃地二犁二耙,深翻土壤20~30cm,在最后一次犁前将腐熟厩肥500~1000kg、过磷酸钙10~15kg均匀撒在667m2圃地上进行犁、耙,使肥料均匀分布土层中。最后做成高20~25cm、宽1.0~1.2m的苗床,开好排水沟。播种前7天,可用2%的硫酸亚铁,或0.5%的福尔马林,或3%的生石灰水溶液进行土壤消毒,预防圃地病虫害的发生。6.2.2播种时间和方法。2月下旬~3月中下旬春播育苗最佳,当年生苗木可出圃。也可在9~11月初播种。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方法为:将精选种子放入浓度0.5%~1%的硫酸铜液中浸3~4小时,也可将种子放入0.5%的高锰酸钾液中浸种2小时后,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2次,滤干水,再将种子放入30~35℃温水中24小时后,取出种子滤干水即可播种。播种方法有2种:11 (1)撒播在细致整好地的苗床上。将苗床土压平,用经过细筛的黄心土均匀撒在苗床表层,厚1.5~2.0cm,每667m2用量1500kg,然后将经过消毒和催芽的种子用细土灰拌均撒播黄心土上,每667m2播种量2~3kg,再盖一层薄土,以不见种子为度,最后用稻草薄薄的、均匀地覆盖苗床。晴天要及时对圃地浇水或灌水,保持苗床湿润。约经30~40天即可出苗。待苗木出齐后,选择阴天或傍晚揭去盖物。(2)条播在细致整好的畦上。按行距20~25cm,开沟深3~5cm,用细土灰拌种均匀撒入沟内。播种量2~3kg/667m2。播种后,覆盖过筛的黄心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宜,再盖上一层薄稻草,其余工作与撒播相同。  6.2.3苗期管理。(1)水分管理。抓3个关键期:一是种子萌芽期或出苗期。这个时期的苗床土应是不旱、不涝,保持湿润。二是苗木生长初期(5~6月)。进入梅雨季节后,要及时疏通排水沟,防止苗床积水。三是苗木速生期(7~9月)。当天气久晴不雨时,要及时浇水或灌水,确保苗木速生的需要。11 (2)肥料管理。圃地施肥应结合松土除草和间苗进行。苗木生长初期(5~6月),生长缓慢,对养分需量不大,可每隔10~15天施1次3%腐熟人粪尿。7~9月,苗木生长快,要及时追肥,一般追氮肥2~3次。前期,每隔15~20天施5%的腐熟的人粪尿或0.2%~0.3%复合肥或尿素。8月后,667m2施用复合化肥5~8kg。9月下旬苗木进入生长后期,停止追施氮肥,补充追施磷、钾肥2次。一般每隔10~15天喷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促进苗木粗生长和木质化,增强苗木抗寒和越冬能力。(3)除草、间苗。在出苗2~3天后要拔草1次,之后每隔10~15天在苗床行间松土除草,苗间小草用手拔除,并结合间苗1次。以后根据生长和密度情况,可分2~3次进行间苗,使苗木均匀分布,每667m2产苗量控制在3万株左右。至春节前后,栀苗可出圃造林。6.3扦插育苗春季2月下旬~3月上旬和秋季10~11月上旬均可进行扦插11 育苗。但以春季扦插育苗为好,当年即可出圃。扦插前应对圃地进行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使土壤疏松,水分充足。插条应选优质高产、无病虫、生长健壮、结果盛期的母树,采集1~2年生、粗0.6~1.0cm枝条,去除梢部未木质化部分,截成10~15cm长,上端平、下端斜的小段,保留2~3个节位的叶片,按50支捆成把。为促进插条生根,用GGR6号(俗称ABT6号)溶液1g兑水2kg浸泡插条基部10秒钟后,取出插条。扦插时,先按株行距10cm×15cm,用小木棒打引孔,将插条斜插入孔内,深度为插条长度的1/2或1/3,用土压紧,让插条与土壤密接。晴天扦插,随后要浇、灌透水,以后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后约经60~70天发芽生根。只要及时除草,加强苗田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一般当年可出圃造林。7建园技术秋冬10~11月和次年2~4月是栀子最佳栽植季节。7.1苗木选择大面积营造栀子,应选用主推栽培品种培育出来的1年生苗。一般要求苗高40~45cm以上,地径0.4~0.6cm以上,且木质化程度高、主根短而粗、侧须根发达、苗干通直、无病虫和生长健壮的优质苗造林。7.2栀园整地造林前,全面清除园内杂草、灌木、树桩等物。园地平坡、缓坡、较平坦地采取全垦整地;坡度20°以上的山地,采用水平带或大块状整地,并可考虑保留一定面积草带,以利保持水土。园土垦深25~30cm,按预定栽植株数挖穴,规格为40cm×40cm×30cm。植前,穴施钙镁磷肥0.5~1kg,或复合肥0.5kg;也可穴施30~50kg腐熟农家厩肥与土混拌作基肥。7.3栽植方法11 栽植最好选阴雨天。植前,将幼苗适当修剪枝叶,以减少苗木水分消耗,并用磷肥和黄泥浆沾根。造林密度一般为行距1.5~2.0m,株距1.0~1.5m。植苗前,先把穴整理好,深浅大小依苗根长短而定。栽植时,苗木栽植深度比原土痕深2~3cm,做到将苗扶正,根系舒展,使苗木根系与土密接。若是晴天栽植,要浇足定根水,再盖一层薄松土,以利提高造林成活率。8栽后管理8.1补植和中耕造林当年,应对死苗穴进行补植,确保栀园定植株数。1~3年的幼林,每年除草松土抚育2次。第1次4~6月,第2次8~9月,结合施肥进行。松土时,注意近蔸浅,远蔸深。冠内深10~12cm,冠外深15cm以上。也可在栀园初果前套种花生、豆类等矮秆农作物,既能增加栀园短期收入,又可达到抚育幼树的目的。栀园进入结果期后,每年进行1~2次松土除草。8.2肥料管理8.2.1幼树施肥。每年冬或次年2月前,667m2施复合化肥20~25kg,,或施腐熟农家肥或堆肥1000~1500kg。在春、夏季每株施复合肥10~15g,为幼树多发新枝,促进幼树形成合理树体结构提供营养条件。8.2.211 结果树施肥。每年3月底至4月采取穴施,每株施尿素15g,或667m2施充分腐熟人畜粪水1200kg,促进发枝和孕蕾。5~6月,栀子开花期,用0.15%硼砂加0.2%磷酸二氢钾喷叶面。选阴天或傍晚进行,以利栀树充分吸收,提高植株开花和结果率。6~10月为栀果膨大发育期,7~9月为栀子枝条抽生旺盛期,应在6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每株施用0.25kg氮、磷、钾复合化肥各1次,促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采果后,每667m2施腐熟农家基肥2000kg、硼磷肥(钙镁磷肥加0.5%硼砂)100kg,促进恢复树势,增强越冬抗寒能力。8.3水分管理在幼树生长期,若夏伏天遇长期干旱,园土又十分干燥,至少要浇灌水2~3次,确保幼树对水分的生理需求。结果树在花前、花后、果实发育期,除结合施肥外,在伏旱严重时,要注意灌足1~2次水,以确保栀果优质高产。8.4整形与修剪8.4.1幼树整形。幼树整形应在10~11月(秋冬造林)或者次年2~3月(春季造林)造林成活后,在幼树离地20~25cm处剪截定主干。至夏梢抽发,每株选3~4个粗壮大枝作主枝,注意尽量使其分布均匀。第2年,夏梢抽发,每个主枝上再培养3~4个副主枝,形成枝条分布均匀,逐步将树冠培育成圆头状。造林定植2年内,为促进幼树生长和培养树冠,对主干、主枝应抹芽除蘖,剪除下部萌蘖和摘除花芽。第3年可适当留果。栀子在秋季仍有开花,但后期花不能形成成熟果实,在9~10月应摘除花蕾。为方便采收,栀树高控制在2.0m以下。8.4.211 结果树修剪。对结果树应以疏为主,宜在冬季或次年春季发芽前20天进行。修剪时,先抹去根颈部和主干、主枝以上的萌蘖,后疏去冠内枯枝、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密生枝、下垂枝、衰老与徒长等枝,使冠内枝条分布均匀,内疏外密,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提高结果率。8.5病虫害防治黄栀子病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应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且在采果前30天不施农药。8.5.1褐纹斑病。主要为害叶和果。发病严重植株,叶片失绿、变黄或褐色,导致叶片脱落,引起早期落果,严重影响产量。防治方法:一是加强修剪,烧毁病株、病叶,防止病害蔓延与传播;二是5月下旬和8月上旬发病前,用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8.5.2卷叶螟。幼虫为春害夏、秋梢。如遇虫口密度高峰期,为害后使翌年花芽萌发减少,产量显著下降。虫害发生时,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8.5.3透翅天蛾。幼虫食叶片、花蕾。防治方法:一是冬季垦复栀园1次,使蛹暴露表土,被天敌所食或人工捕杀。二是用阿维菌素500~800倍液、杀虫螟杆菌(每1g含活孢子100亿个以上)1:100倍液生物农药喷雾。也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8.5.411 介壳虫、蚜虫。该虫为害枝梢、叶片及主干。虫害发生时,用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洒。9栀子采收一般栀果采收时间在10月上中旬至11月,成熟一批摘一批,以果皮由青转红呈红黄色时采收最好。采果宜选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后进行。(收稿:2013-01-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