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3 MB
  • 347页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图册

  • 3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2013年版)2013年4月12 概述第1章编制的总体情况1.1编制意义和目的为加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管理,提升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印发了《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并于2011年正式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成果体系(以下简称“标准工艺”)。随后,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管理办法》,明确了通过“标准工艺”的研究制定、推广应用、持续完善,加大成熟施工技术的应用与交流,不断推动输变电、施工技术进步,促进质量工艺水平的持续提升。为响应国家电网公司提升电网建设和发展质量,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质量理念和各项要求,实施“质量强网”的号召,公司高度重视标准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抽调精兵强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标准化工艺的研究及应用工作。在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工艺标准库》`(2012版)基础上结合电网建设实际分析、研究、筛选,编制适用于工程特点的工艺标准库。将国家电网公司“质量强网”精神落到实处。1.2编制原则本次《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2013年版)的编制原则是:安全可靠、工艺先进、保护环境、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着重处理和解决标准工艺的继承性、统一性、适应性、先进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及其相互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继承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工艺标准库》(2012年版)做了广泛的调研,采用了很多先进、合理的工艺,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我们积极吸取了其优秀成果。统一性:本次我们编制的《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以下简称“标准工艺应用图册”),由单位统一思想、整体规划,做到了编制原则的统一。适应性:本标准工艺应用图册,充分考虑了北京地区实际情况及工程特点,满足了本地区工程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先进性:在充分吸取《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工艺标准库》(2012年版)先进成果的基础上,本“标准工艺应用图册”以现行的规程规范、施工工艺为依据,积极优化、注重环保和成本控制。可靠性:本次编制紧密结合现行规程规范,严格控制编制过程,多次组织业内专家评审,保证本“标准工艺应用图册”的实用可靠。经济性:在编制过程中,积极采取合理可行的施工工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追求全寿命周期内的最优经济效益。12 1.3主要依据性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515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2〕1587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配置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基建质量〔2011〕313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2012年版)《关于深化“标准工艺”研究与应用工作的重点措施》和《关于加强工程创优工作的重点措施》的通知(基建质量〔2012〕20号)《基建“安全年”活动工作推进方案》(基建安全〔2012〕17号)《关于成立公司研究应用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课题组的通知》(基建〔2012〕14号)《关于公司输变电工程应用“标准工艺”征求意见的通知》(基建〔2012〕41号)12 第2章编制方式及过程2.1编制方式总体工作方式是:统一组织、分工明确、定期协调、按期完成。统一组织:为全面提高“标准工艺”应用水平和效果,深化“标准工艺”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实现“标准工艺”在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中的全面应用,按照“标准工艺”研究与应用工作的整体安排,成立了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研究与应用课题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指导和具体开展图册编制工作。“标准工艺”研究与应用课题组在北京市电力公司和所属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建设目标和“质量强网”的工作方针,开拓思路,努力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分工明确:根据工程中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专业技术特点,课题组对此次编制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明确了各单位的任务和职责。定期协调:为了确保图册编制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课题组定期召开协调会和专项研讨会,对标准工艺应用图册的设计要点、施工要点、监理要点及相应的控制措施等进行评审及研究,及时解决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协调沟通的事项,保证了图册编制工作的有序推进。按期完成:在编制过程中,公司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及相应的管理要求,通过制定编制计划、工作流程,明确了图册编制工作的时间节点要求,确保了本图册按期完成。2.2工作过程2012年2月,“标准工艺”研究与应用课题小组工作启动,研究确定适应北京建设特点的“标准工艺”应用实施方案,制定工作细则(包括各专业工作计划和目录等)。2012年2月~2013年2月,基建部组织经研院、工程公司、吉北公司、高建三等单位进行标准工艺应用图册中设计要点、施工要点、监理要点、相应控制措施及效果图的编制工作。2013年3月,完成本标准工艺应用图册的初稿,基建部多次组织课题组相关人员进行了集中评审,提升了标准工艺应用图册的编制质量。2013年4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2013年版)顺利编制完成。12 第3章使用说明及适用范围3.1使用说明《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2013年版)的内容样式为: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工程中应用部位设计要点及控制措施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监理要点及控制措施效果图在使用中,首先对工艺项目所属专业进行区分,使用者可以根据工艺名称,在图册中,查找相应的工艺项目,即可获得其工艺编号,工艺标准、设计、施工、监理要点,并依照图纸名称找到相应的工艺效果图。《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2013年版),选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2012年版)中标准工艺具体数量如下:变电土建工程子库选用国网工艺标准库中105条标准工艺;变电电气工程子库选用国网工艺标准库中52条标准工艺;架空线路结构工程子库选用国网工艺标准库中15条标准工艺;架空线路电气工程子库选用国网工艺标准库中47条标准工艺;电缆线路土建工程子库选用国网工艺标准库中23条标准工艺;电缆线路电气工程子库选用国网工艺标准库中27条标准工艺。3.2适用范围本标准工艺应用图册适用于公司投资建设的输变电工程(含新建、扩建、改建等项目),配电网工程可参照执行。12 目录第一篇变电土建工程子库120101010000通用建筑工程……………………………………………………………………………………30101010100建筑内墙面………………………………………………………………………………………30101010101墙面抹灰………………………………………………………………………………………30101010102内墙涂料墙面…………………………………………………………………………………50101010103内墙贴瓷砖墙面………………………………………………………………………………60101010200窗台………………………………………………………………………………………………70101010201人造石材窗台…………………………………………………………………………………70101010300建筑内楼地面……………………………………………………………………………………80101010301细石混凝土地面………………………………………………………………………………80101010302贴通体砖地面…………………………………………………………………………………90101010303防静电活动地板………………………………………………………………………………100101010304自流平地面……………………………………………………………………………………110101010306耐磨地面………………………………………………………………………………………120101010307水泥砂浆地面…………………………………………………………………………………130101010308环氧树脂漆地坪………………………………………………………………………………140101010400建筑顶棚…………………………………………………………………………………………150101010401涂料顶棚………………………………………………………………………………………150101010402吊顶顶棚(PVC板)…………………………………………………………………………160101010403吊顶顶棚(铝扣板)…………………………………………………………………………170101010500建筑门窗…………………………………………………………………………………………180101010501木门……………………………………………………………………………………………180101010502钢板门、玻璃门、防火门……………………………………………………………………190101010503塑钢门窗………………………………………………………………………………………200101010504断桥铝合金门窗………………………………………………………………………………210101010600楼梯………………………………………………………………………………………………220101010601楼梯栏杆(含临空栏杆)……………………………………………………………………220101010602楼梯防滑条……………………………………………………………………………………230101010700建筑外墙面………………………………………………………………………………………240101010701外墙贴砖墙面…………………………………………………………………………………240101010702外墙涂料墙面…………………………………………………………………………………250101010703外墙真石漆……………………………………………………………………………………260101010800踏步………………………………………………………………………………………………270101010801板材踏步………………………………………………………………………………………270101010802细石混凝土踏步………………………………………………………………………………280101010900坡道………………………………………………………………………………………………290101010901细石混凝土坡道………………………………………………………………………………290101010902水泥砂浆礓磋坡道……………………………………………………………………………290101011000散水………………………………………………………………………………………………300101011002细石混凝土散水………………………………………………………………………………300101011100栏杆(护栏)……………………………………………………………………………………310101011101钢质护栏………………………………………………………………………………………310101011200建筑屋面…………………………………………………………………………………………320101011201卷材防水………………………………………………………………………………………320101011202刚性防水………………………………………………………………………………………330101011203建筑物雨篷(有组织排水)…………………………………………………………………340101011300建筑电气…………………………………………………………………………………………350101011301吊杆式灯具……………………………………………………………………………………360101011302吸顶式灯具……………………………………………………………………………………360101011303壁灯……………………………………………………………………………………………370101011304专用灯具………………………………………………………………………………………370101011305建筑室内配电箱、开关及插座………………………………………………………………380101011306室内接地………………………………………………………………………………………390101011307建筑物屋面避雷带……………………………………………………………………………400101011400建筑通风…………………………………………………………………………………………410101011401屋顶风机………………………………………………………………………………………420101011402墙体轴流风机…………………………………………………………………………………420101011403通风百叶窗……………………………………………………………………………………430101011500建筑空调…………………………………………………………………………………………440101011501空调室内机布置………………………………………………………………………………450101011502空调室外机布置………………………………………………………………………………450101011503空调冷凝水……………………………………………………………………………………460101011504空调室内、外机连接及电气部分……………………………………………………………470101011600建筑给水…………………………………………………………………………………………480101011601给水管道预留和预埋…………………………………………………………………………490101011602室内给水管道…………………………………………………………………………………490101011603给水设备………………………………………………………………………………………500101011700建筑排水…………………………………………………………………………………………510101011701室内排水管道布置……………………………………………………………………………5212 0101011702雨水管道敷设…………………………………………………………………………………520101011703地漏……………………………………………………………………………………………530101011704卫生器具(含大便器、小便器、洗手池和拖布池)………………………………………540101011800建筑沉降观测……………………………………………………………………………………550101011801建筑物沉降观测点……………………………………………………………………………560101020000户外配电装置……………………………………………………………………………………570101020100构架及基础………………………………………………………………………………………570101020101构架梁…………………………………………………………………………………………570101020102构架柱(钢管结构)…………………………………………………………………………580101020103构架柱(环形混凝土电杆)…………………………………………………………………590101020104接地连接点……………………………………………………………………………………600101020105变电构架基础…………………………………………………………………………………610101020106混凝土保护帽(地面以上部分)……………………………………………………………620101020107独立避雷针……………………………………………………………………………………630101020108带自锁装置钢爬梯……………………………………………………………………………640101020200设备支架及基础…………………………………………………………………………………640101020201设备支架(钢管结构)………………………………………………………………………650101020202设备支架(混凝土结构)……………………………………………………………………660101020203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电抗器、GIS等大体积混凝土)……………………………………670101020204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其他设备)…………………………………………………………690101020205杆头板…………………………………………………………………………………………700101020206混凝土构支架接头防腐………………………………………………………………………710101020300设备基础预埋件…………………………………………………………………………………710101020301普通预埋件……………………………………………………………………………………710101020303设备支架接地连接点…………………………………………………………………………720101020400主变压器…………………………………………………………………………………………730101020401现浇混凝土主变压器基础……………………………………………………………………730101020402主变压器混凝土油池…………………………………………………………………………750101020500防火墙……………………………………………………………………………………………760101020501混凝土框架清水砌体防火墙………………………………………………………………780101020502现浇混凝土防火墙……………………………………………………………………………800101020503砂浆饰面防火墙………………………………………………………………………………810101030000户外场地工程……………………………………………………………………………………810101030100围墙………………………………………………………………………………………………810101030101清水砖墙………………………………………………………………………………………820101030102砂浆饰面墙体…………………………………………………………………………………830101030103干粘石墙面……………………………………………………………………………………840101030104劈裂砌块围墙…………………………………………………………………………………850101030105装配式板墙……………………………………………………………………………………860101030106格栅式围墙……………………………………………………………………………………870101030108围墙现浇混凝土压顶…………………………………………………………………………870101030109围墙变形缝……………………………………………………………………………………880101030200护坡、挡土墙……………………………………………………………………………………880101030201圆拱形护坡……………………………………………………………………………………880101030203重力式块石挡土墙……………………………………………………………………………880101030300标识墙工程………………………………………………………………………………………890101030301标识墙…………………………………………………………………………………………900101030400大门………………………………………………………………………………………………900101030401自动金属大门…………………………………………………………………………………910101030500道路及广场………………………………………………………………………………………910101030501郊区型道路……………………………………………………………………………………920101030502城市型道路……………………………………………………………………………………930101030503路缘石…………………………………………………………………………………………940101030504广场地面(含细石混凝土、透水砖)………………………………………………………950101030600设备区场地………………………………………………………………………………………950101030601碎石场地………………………………………………………………………………………960101030700水工构筑物………………………………………………………………………………………960101030701雨水井…………………………………………………………………………………………970101030702检查井…………………………………………………………………………………………980101030800电缆沟………………………………………………………………………………………980101030801砖砌体沟壁………………………………………………………………………………980101030802现浇混凝土沟壁………………………………………………………………………990101030804预制电缆沟盖板……………………………………………………………………1000101030805现浇电缆沟盖板………………………………………………………………………1010101030900端子箱基础…………………………………………………………………………………1020101030901端子箱砌体基础………………………………………………………………………1020101030902端子箱现浇混凝土基础………………………………………………………………1030101031000场区灯具………………………………………………………………………………………1040101031001场区普通灯具…………………………………………………………………………………1040101031002场区太阳能灯具………………………………………………………………………………1050101031100照明接地装置安装……………………………………………………………………………1060101031101照明软线或扁铁接地…………………………………………………………………………1060101040000站区及主变压器消防工程……………………………………………………………………1070101040100站区及主变压器消防…………………………………………………………………………1070101040101消防给水………………………………………………………………………………………1070101040103水喷雾灭火消防系统…………………………………………………………………………1081212 第二篇变电电气工程子库120102010000主变压器系统设备安装工程…………………………………………………………………1090102010100主变压器安装工程……………………………………………………………………………1090102010101主变压器、油浸式电抗器安装……………………………………………………………1090102010102主变压器接地引线安装……………………………………………………………………1120102010200主变压器附属设备安装………………………………………………………………………1140102010201中性点隔离开关……………………………………………………………………………1140102020000站用变压器及交流系统设备安装……………………………………………………………1150102020100站用变器安装工程……………………………………………………………………………1150102020101油浸式站用变压器安装……………………………………………………………………1160102020102干式站用变压器安装………………………………………………………………………1170102020200配电盘(开关柜)安装………………………………………………………………………1170102020201配电盘(开关柜)安装……………………………………………………………………1180102030000配电装置安装…………………………………………………………………………………1180102030100母线安装………………………………………………………………………………………1180102030101绝缘子串组装………………………………………………………………………………1190102030102支柱绝缘子安装……………………………………………………………………………1200102030103母线接地开关安装…………………………………………………………………………1210102030104软母线安装…………………………………………………………………………………1220102030105引下线及跳线安装…………………………………………………………………………1230102030106悬吊式管形母线安装………………………………………………………………………1250102030107支撑式管形母线安装………………………………………………………………………1270102030108矩形母线安装………………………………………………………………………………1290102030200电气设备安装…………………………………………………………………………………1300102030201断路器安装…………………………………………………………………………………1300102030202隔离开关安装………………………………………………………………………………1320102030203电流、电压互感器安装……………………………………………………………………1340102030204避雷器安装…………………………………………………………………………………1350102030205穿墙套管安装………………………………………………………………………………1360102030206组合电器(GIS)安装……………………………………………………………………1370102030207干式电抗器安装……………………………………………………………………………1400102030208装配式电容器安装…………………………………………………………………………1410102030209集合式电容器安装…………………………………………………………………………1430102030210放电线圈安装………………………………………………………………………………1440102040000主控及直流设备安装…………………………………………………………………………145102040100屏、柜安装工程…………………………………………………………………………………1450102040103就地控制柜安装……………………………………………………………………………1450102040104二次回路接线………………………………………………………………………………1460102040200蓄电池安装工程………………………………………………………………………………1470102040201蓄电池安装…………………………………………………………………………………1470102050000全站电缆施工…………………………………………………………………………………1480102050100电缆管配置及敷设工程………………………………………………………………………1480102050101电缆管配置及敷设工程……………………………………………………………………1480102050200电缆架制作及安装……………………………………………………………………………1520102050201电缆沟内支架制作及安装…………………………………………………………………1520102050202电缆层内吊架制作及安装…………………………………………………………………1540102050300电缆敷设………………………………………………………………………………………1550102050301直埋电缆敷设………………………………………………………………………………1550102050302穿管电缆敷设………………………………………………………………………………1560102050303支、吊架上电缆敷设………………………………………………………………………1560102050400电力电缆终端制作及安装工程………………………………………………………………1580102050401电力电缆终端制作及安装…………………………………………………………………1580102050500电缆防火及阻燃………………………………………………………………………………1580102050501电缆沟内阻火墙……………………………………………………………………………1590102050502孔洞、管口封堵……………………………………………………………………………1590102050503盘、柜底部封堵……………………………………………………………………………1600102060000全站防雷及接地安装…………………………………………………………………………1610102060100避雷针的引下线安装…………………………………………………………………………1620102060101独立避雷针引下线安装……………………………………………………………………1620102060102构架避雷针的引下线安装…………………………………………………………………1630102060200接地装置安装…………………………………………………………………………………1640102060201主接地网安装………………………………………………………………………………1640102060202构支架接地安装……………………………………………………………………………1650102060203爬梯接地安装………………………………………………………………………………1670102060204设备接地安装………………………………………………………………………………1680102060205屏柜内接地安装……………………………………………………………………………1690102060206户内接地装置安装…………………………………………………………………………1700102070000通信系统设备安装……………………………………………………………………………1710102070100通信二次设备安装……………………………………………………………………………1710102070101光端机安装…………………………………………………………………………………1710102070102程控交换机安装……………………………………………………………………………1720102070103光缆敷设及接线……………………………………………………………………………1740102070200通信系统防雷、接地工程……………………………………………………………………1760102070200通信系统防雷、接地………………………………………………………………………1760102080000视频监控及火灾报警系统……………………………………………………………………1770102080001视频监控探头安装…………………………………………………………………………1790102080003主机安装……………………………………………………………………………………1780102080002火灾报警探头安装…………………………………………………………………………1791212 第三篇架空线路结构工程子库120201010000基础工程…………………………………………………………………………………………1810201010100开挖式基础………………………………………………………………………………………1810201010101阶梯基础施工…………………………………………………………………………………1810201010102直柱大板基础施工……………………………………………………………………………1830201010103角钢插入基础施工……………………………………………………………………………1850201010200原状土基础………………………………………………………………………………………1870201010202岩石嵌固基础施工……………………………………………………………………………1870201010203掏挖基础施工…………………………………………………………………………………1890201010300桩基础……………………………………………………………………………………………1910201010301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1910201010302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1930201010304承台及连梁施工………………………………………………………………………………1950201010500基础防护…………………………………………………………………………………………1970201010501基础防护工程…………………………………………………………………………………1970201010502排水沟砌筑…………………………………………………………………………………1980201010503基坑回填………………………………………………………………………………………1990201010504保护帽浇筑………………………………………………………………………………2000201020000杆塔组立工程……………………………………………………………………………………2010201020100杆塔分解组立……………………………………………………………………………………2010201020101角钢铁塔分解组立……………………………………………………………………………2030201020102钢管铁塔分解组立……………………………………………………………………………2050201020103钢管杆分解组立………………………………………………………………………………20512第四篇架空线路电气工程120202010000架线工程…………………………………………………………………………………………2080202010100导地线展放………………………………………………………………………………………2080202010101导地线展放工程………………………………………………………………………………2080202010200导地线压接………………………………………………………………………………………2090202010201导线耐张管压接………………………………………………………………………………2090202010203导线接续管压接………………………………………………………………………………2100202010205导线补修………………………………………………………………………………………2110202010206地线耐张管压接………………………………………………………………………………2120202010207地线接续管压接………………………………………………………………………………2130202010300导地线弧垂………………………………………………………………………………………2140202010301导线弧垂控制…………………………………………………………………………………2140202010302地线弧垂控制…………………………………………………………………………………2140202010400导线悬垂绝缘子串安装…………………………………………………………………………2160202010401导线悬垂绝缘子串安装工程…………………………………………………………………2160202010500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2190202010501单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2190202010502双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2200202010600均压环、屏蔽环安装……………………………………………………………………………2220202010601均压环、屏蔽环安装工程……………………………………………………………………2220202010700地线悬垂金具安装…………………………………………………………………………2230202010701绝缘型地线悬垂金具安装……………………………………………………………………2230202010702接地型地线悬垂金具安装……………………………………………………………………2230202010800地线耐张金具安装………………………………………………………………………………2250202010801绝缘型地线耐张金具安装……………………………………………………………………2250202010802接地型地线耐张金具安装……………………………………………………………………2260202010900跳线制作…………………………………………………………………………………………2270202010901软跳线制作……………………………………………………………………………………2280202010902“扁担式”硬跳线制作………………………………………………………………………2280202011000防震锤安装……………………………………………………………………………………2280202011001导线防振锤安装………………………………………………………………………………2290202011002地线防振锤安装………………………………………………………………………………2290202011003预绞式防振锤安装……………………………………………………………………………2290202011200间隔棒安装……………………………………………………………………………………2310202011201线夹式间隔棒安装…………………………………………………………………2320202011202预绞间式隔棒安装…………………………………………………………………………2330202011203相间间隔棒安装………………………………………………………………………2330202011300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2340202011301OPGW弧垂控制………………………………………………………………………………2340202011400OPGW悬垂串安装………………………………………………………………………………2350202011401OPGW悬垂串安装……………………………………………………………………………2350202011500OPGW耐张串安装………………………………………………………………………………2350202011501OPGW接头型耐张串安装……………………………………………………………………23612 0202011502OPGW直通型耐张串安装……………………………………………………………………2360202011503OPGW架构型耐张串安装……………………………………………………………………2360202011600OPGW防振锤安装………………………………………………………………………………2360202011601OPGW防振锤安装工程………………………………………………………………………2370202011700OPGW引下线安装………………………………………………………………………………2370202011701铁塔OPGW引下线安装………………………………………………………………………2380202011702架构OPGW引下线安装………………………………………………………………………2390202011800OPGW接头盒……………………………………………………………………………………2390202011801光纤熔接与布线………………………………………………………………………………2390202011802接头盒安装……………………………………………………………………………………2400202011900OPGW余缆架安装………………………………………………………………………………2400202011901余缆架安装……………………………………………………………………………………2410202012000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2410202012001ADSS弧垂控制…………………………………………………………………………………2140202012002ADSS悬垂串安装………………………………………………………………………………2420202012003ADSS接头型耐张串安装……………………………………………………………………2420202012004ADSS直通型耐张串安装……………………………………………………………………2430202012005ADSS防振鞭安装……………………………………………………………………………2430202020000接地工程………………………………………………………………………………………2440202020100接地安装………………………………………………………………………………………2440202020101接地引下线安装……………………………………………………………………………2440202020102接地体制作…………………………………………………………………………………2450202020103接地模块安装………………………………………………………………………………2460202030000线路防护………………………………………………………………………………………2470202030100塔位牌…………………………………………………………………………………………2470202030101塔位牌安装…………………………………………………………………………………2470202030200相位标识………………………………………………………………………………………2480202030201相位标识牌安装……………………………………………………………………………2480202030300警示牌…………………………………………………………………………………………2480202030301警示牌安装…………………………………………………………………………………2480202030400高塔航空标识…………………………………………………………………………………2480202030401高塔航空标识安装…………………………………………………………………………2481212第五篇电缆线路土建工程子库120301010000开挖排管工程……………………………………………………………………………………2510301010100排管土石方工程…………………………………………………………………………………2510301010101基坑开挖………………………………………………………………………………………2510301010102排管基坑稳定及围护处理……………………………………………………………………2520301010103回填……………………………………………………………………………………………2520301010200排管本体工程……………………………………………………………………………………2530301010201垫层……………………………………………………………………………………………2530301010203排管支模及钢筋绑扎…………………………………………………………………………2540301010204混凝土浇筑、养护………………………………………………………………………………2550301010300排管工作井………………………………………………………………………………………2560301010301垫层……………………………………………………………………………………………2570301010302工作井支模及钢筋绑扎………………………………………………………………………2580301010303工作井混凝土浇筑及养护……………………………………………………………………2590301010304井盖安装………………………………………………………………………………………2590301020000非开挖拉管工程…………………………………………………………………………………2600301020100非开挖拉管钻孔及铺设…………………………………………………………………………2600301020101导向孔轨迹控制………………………………………………………………………………2610301020102非开挖拉管钻进、扩孔和管道铺设…………………………………………………………2620301030000电缆沟(电缆隧道)工程………………………………………………………………………2620301030100电缆沟(电缆隧道)土石方工程………………………………………………………………2620301030101电缆沟(电缆隧道)基坑开挖………………………………………………………………2630301030200电缆沟(电缆隧道)本体工程…………………………………………………………………2630301030201垫层……………………………………………………………………………………………2640301030202砖砌电缆沟砌筑与抹面、压顶………………………………………………………………2650301030203混凝土电缆沟(电缆隧道)支模及钢筋绑扎………………………………………………2660301030204电缆沟(电缆隧道)混凝土浇筑及养护……………………………………………………2670301030205伸缩缝及施工缝设置及防水处理……………………………………………………………2670301030300电缆沟(电缆隧道)附属设施…………………………………………………………………2670301030301电缆沟盖板制作………………………………………………………………………………2680301030302支架安装………………………………………………………………………………………2690301030303集水坑及排水处理……………………………………………………………………………2690301030304电缆隧道通风设施……………………………………………………………………………2690301030305电缆隧道照明…………………………………………………………………………………2701212 第六篇电缆线路电气工程子库120302010000电缆敷设工程……………………………………………………………………………………2720302010100直埋敷设工程……………………………………………………………………………………2720302010101直埋电缆沟槽开挖……………………………………………………………………………2720302010102直埋电缆敷设…………………………………………………………………………………2730302010103回填土…………………………………………………………………………………………2740302010200电缆排管敷设工程………………………………………………………………………………2750302010201电缆穿管敷设…………………………………………………………………………………2750302010300隧道电缆沟工作井敷设…………………………………………………………………………2760302010301电缆隧道/电缆沟敷设…………………………………………………………………………2760302010302电缆支持及固定………………………………………………………………………………2770302010303电缆蛇形布置…………………………………………………………………………………2770302010400电缆登塔/引上敷设工程………………………………………………………………………2780302010401电缆登塔/引上敷设…………………………………………………………………………2790302010402电缆保护管安装………………………………………………………………………………2800302020000电缆附件安装工程………………………………………………………………………………2800302020100电缆预制式中间接头及终端安装………………………………………………………………2820302020101交联电缆预制式中间接头安装(35kV及以下)…………………………………………2830302020102交联电缆预制式终端安装(35kV及以下)………………………………………………2830302020103交联电缆预制式中间接头安装(110kV及以上)…………………………………………2830302020104交联电缆预制式终端安装(110kV及以上)………………………………………………2840302020200电缆支架、箱体及回流线………………………………………………………………………2850302020201终端支架制作安装……………………………………………………………………………2870302020202接地箱、接地保护箱、交叉互联箱…………………………………………………………2880302030000电缆防火、防水工程………………………………………………………………………………2880302030100电缆防火…………………………………………………………………………………………2890302030101防火包带………………………………………………………………………………………2900302030102防火封堵………………………………………………………………………………………2900302030102防火槽盒………………………………………………………………………………………2900302030200电缆防水…………………………………………………………………………………………2910302030201防水封堵………………………………………………………………………………………2920302040000接地装置………………………………………………………………………………………2930302040100接地装置及接地线………………………………………………………………………………2930302040101接地线………………………………………………………………………………………2940302040102接地装置………………………………………………………………………………………2940302050000电缆附属设施工程………………………………………………………………………………2950302050100标示装置…………………………………………………………………………………………2960302050101指示牌…………………………………………………………………………………………2960302050102指示桩…………………………………………………………………………………………2970302050103指示块…………………………………………………………………………………………2980302050104警示带…………………………………………………………………………………………2990302050105铭牌/相位牌…………………………………………………………………………………3000302050106相色带…………………………………………………………………………………………30112 第一篇变电土建工程子库12 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工程中应用部位设计要点及控制措施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监理要点及控制措施效果图0101010000通用建筑工程0101010100建筑内墙面0101010101墙面抹灰(1)抹灰墙面光洁、色泽均匀、无抹纹、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接搓平整、分格缝及灰线清晰美观。(2)护角、孔洞、槽、盒周围的抹灰表面应整齐、光滑,管道后面的抹灰表面应平整;抹灰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3)垂直度偏差≤3mm。平整度偏差≤2mm。阴阳角方正偏差≤2mm。分格条直线度偏差≤3mm。墙裙、勒角上口直线度≤3mm。地下夹层、地下设备间、竖井、窗井内壁水泥砂浆内墙(1)5厚1:2.5水泥砂浆找平抹光。(2)8厚1:1:6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扫毛或划出纹道。(3)3厚外加剂专用砂浆抹基面刮糙或界面剂一道甩毛(抹前先将墙面用水润湿);(4)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墙面。(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砂采用中砂(经5mm过筛),含泥量≤1%;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附条文说明)》的规定。(2)抹灰前应检查门窗框位置是否正确;将过梁、梁垫、圈梁及组合柱表面凸出部分混凝土剔平;基体表面凹凸部位剔平或水泥砂浆补平;脚手架眼应封堵严实;预埋管道全部埋设,并封堵密实;砖墙、混凝土墙、加气混凝土墙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等应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3)找规矩:分别在门窗口角、垛、墙面等处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弹出基准线和抹灰分层厚度控制线。抹灰饼,并按灰饼充筋,以灰饼和充筋确定灰层厚度。灰饼采用1:3水泥砂浆,50mm左右大小,冲筋要保证横平竖直。室内墙面、柱面的阳角和门洞口的阳角,用水泥砂浆抹出护角,高度≥2m,每边宽度≥50mm。(4)基层处理:1)混凝土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采用机械喷涂M15水泥砂浆(内掺适量胶粘剂)或界面砂浆使其凝固在光滑的基层表面。2)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墙体与框架柱、梁的交接处采取钉钢丝网(宜选用12.7mm×12.7mm钢丝网,丝径0.9mm,搭接时应错缝,用带尾孔射钉双向间距300mm、成梅花形错位锚固)加强、钢丝网与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150mm;当墙体为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时,采用钢丝网满布,由上至下,搭接宽度每边≥150mm;钢丝直径≥0.7mm,孔径≤20mm,钢丝网用成品钢圈固定,间距≤300mm。并采用机械喷涂M15水泥砂浆(内掺适量胶粘剂)进行粘贴,要求牢固、紧贴墙面、平整、无空鼓。3)再次将墙面洒水湿润。砖墙应在抹灰前一天浇水湿润,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应提前两天浇水,每天两遍以上。(5)抹灰:1)墙体抹灰层中宜采用掺抗裂纤维砂浆或防裂纤维布。2)先抹底灰,抹底灰应先薄薄地刮一层水泥浆,接着装档、找平,再用大杠垂直、水平刮找一遍,用木抹子搓毛。抹灰层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分层刮糙每层厚度控制在7-9mm,上层抹灰应待底层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并吸水均匀后进行。然后全面检查底子灰是否平整、阴阳角是否方正、管道处灰是否抹齐、墙与顶棚交接处是否光滑平整,并用托线板检查墙面的垂直与平整情况,抹灰接槎应平顺,抹灰后应及时清理散落的砂浆。(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第3.1.1、3.1.5、3.2.3、3.3.5、4.1.12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水泥、砂现场见证取样送检,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要求。(4)基层表面尘土、污垢、油渍清理,光滑面凿毛,墙面满挂钢丝网(加气混凝土砌筑)、拉毛及适度浇水湿润。(5)墙面抹灰应分层进行。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础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层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6)各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体之间必须连接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裂缝及起砂。7、垂直度偏差≤3mm。平整度偏差≤2mm。阴阳角方正度偏差≤2mm。分格缝直线度偏差≤3.mm。墙裙、勒脚上口直线度≤3mm。334 3)当底子灰六七成干时,即可开始抹罩面灰(如底灰过干应浇水湿润)。罩面灰应两遍成活,面层砂浆的配合比和水灰比严格遵照规范要求,厚度为5~8mm为宜,罩面灰与分格条或灰饼抹平,用横杠竖刮平,木抹子搓毛,铁抹子溜光、压实。面层应注意接槎平整,表面压光不少于两次。待其表面无明水时用软毛刷蘸水垂直方向轻刷一遍,以保证面层灰的颜色一致,避免和减少收缩裂缝。(6)墙、柱间的阳角应用M20水泥砂浆做护角,高度不宜小于1.8m,每侧宽度不宜小于50mm。(7)养护:在抹灰24h以后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冬季施工要有保温措施。(8)要保护好墙上的预埋件、电线槽盒、水暖设备和预留孔洞等,均事先粘贴好防护膜,不得随意抹堵预留洞口。要保护好地面、地漏等设施,禁止直接在地面上拌灰和随意堆放砂浆。334 0101010102内墙涂料墙面(1)墙面应平整光滑、棱角顺直。颜色均匀一致,无返碱、咬色,无流坠、疙瘩,无砂眼、刷纹。(2)涂料耐洗刷性(次)≥1000。(3)垂直度偏差≤3mm。平整度偏差≤2mm。阴阳角方正偏差≤2mm。分格条直线度偏差≤3mm。(4)乳胶漆性能要求:VOC含量≤100g/L。地上设备间、楼梯间、走道、值班室、休息室等内墙(1)乳胶漆面层。乳胶漆采用防火型,颜色为白色。(2)2厚精品(面层专用)粉刷石膏罩面。(3)5厚粉刷石膏砂浆打底分遍赶平。(4)3厚外加剂专用砂浆抹基面刮糙或界面剂一道甩毛(抹前先将墙面浇水1-2遍,水须渗入墙体15-20)。(5)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墙面。(1)涂料采用环保乳胶漆。(2)基层处理:对墙面孔洞及线槽进行修补;将墙面基层上起皮、松动及空鼓等清除凿平;基层的缺棱掉角处用M15水泥砂浆或聚合物砂浆修补;表面的麻面和缝隙应用腻子找平,干燥后用砂纸打磨平整,并将残留在基层表面上的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等杂物清扫干净。基层为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粉煤灰砌块时,应用M15水泥(内掺适量胶黏剂)或界面砂浆,采用机械喷涂的方法进行墙面毛化处理,并进行洒水养护。对于砖墙,应在抹灰前一天浇水湿润;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应提前两天浇水,每天两遍以上,基层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0%~15%。(3)刮腻子(±0.00以下房间刮防水腻子,±0.00以上房间刮普通腻子)的遍数应根据基层表面的平整度确定,第一遍腻子应横向满刮,一刮板接着一刮板,接头处不留槎,每一刮板收头要干净利索。刮第二遍腻子前必须将第一遍腻子磨平、磨光,将墙面清扫干净,没有浮腻子及斑迹污染。第二遍腻子应竖向满刮,待腻子干燥后打磨平整,清扫干净。第三遍腻子用胶皮刮板找补腻子,用钢片刮板满刮腻子。墙面应平整光滑、棱角顺直、无分层空鼓,与基层粘结牢固。尤其要注意梁板柱接头部位及墙顶面、门窗口等阴角部位的施工质量。(4)涂料施工前,应在门窗边框、踢脚线、开关、插座等周边粘贴保护膜或美纹胶纸,防止涂料二次污染。(5)涂料施工时涂刷或滚涂不少于三遍成活,喷涂不限遍数。涂料使用前要充分搅拌,涂涂料时,必须清理干净墙面。调整涂料的黏稠度,确保涂层厚薄均匀。涂料施工时,先施工局部样板,在样板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涂刷。门窗及墙体拐角等涂刷不到的部位,采用细毛排刷进行涂刷。(6)面层涂料待主层涂料完成并干燥后进行,从上往下、分层分段进行涂刷。涂料涂刷后颜色均匀、分色整齐、不漏刷、不透底,每个分格应一次性完成。(7)施工前注意对金属埋件的防腐处理,防止金属锈蚀污染墙面。涂料与埋件应边缘清晰、整齐、不咬色。(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墙面应平整光滑、棱角顺直,颜色均匀一致,无返碱、咬色,无流坠、疙瘩,无砂眼、刷纹。(3)垂直度偏差≤3mm。平整度偏差≤2mm。阴阳角方正度偏差≤2mm。分格缝直线度偏差≤3.mm。墙裙、勒脚上口直线度≤3mm。334 0101010103内墙贴瓷砖墙面(1)瓷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粘贴牢固,无空鼓,表面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裂痕和缺损。接缝应平直、光滑,填嵌应连续、密实。(2)瓷砖吸水率E≤6%。(3)瓷砖破坏强度≥600N。(4)垂直度偏差≤2mm。平整度偏差≤1.5mm。阴阳角方正偏差≤2mm。接缝直线度偏差≤2mm。接缝高低差≤0.5mm。厕浴、厨房内墙(1)专用勾缝剂勾缝(或白水泥擦缝)。(2)粘贴5-6厚白色防水釉面砖。(3)4厚1:2建筑胶水泥沙浆(内掺3%超密聚合物防水剂)粘结层。(4)防水层:1.5厚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5)挂金属网,在网上抹8厚1:2.5水泥砂浆(内掺3%超密聚合物防水剂)分层压实抹平(将砂浆压入网孔)。(6)素水泥浆一道。(7)6厚1:1:6水泥石膏砂浆打底扫毛或划出纹道。(8)3厚外加剂专用砂浆抹基层界面剂一道甩毛(抹前先将墙体用水湿润)。(9)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墙面。(1)墙砖地砖排布基本要求:宜事先预排,尽量不出现或少出现大半砖,不出现小于整砖的1/2。在门旁位置应保持整砖。面砖不得吃门窗框;墙面砖压地面砖。(2)墙面砖与地面砖的排砖关系:墙面砖与地面砖砖缝应对缝,内墙砖与地砖优先选用在一个方向上尺寸相同,地砖一般采用正方形规格。几种排砖方式图如下(3)墙砖与吊顶关系:吊顶边条宜正好压墙砖平缝,显示墙面整砖为好。(4)基层处理:检查墙面基层,凸出墙面的砂浆、砖、混凝土等应清除干净,孔洞封堵密实。光滑的混凝土表面要凿毛(附有脱模剂的混凝土面层,采用10%的工业碱溶液冲洗,再用钢丝刷清理干净),在填充墙与混凝土接槎处,采用钉钢丝网加强,钢丝网与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150mm,然后用M15水泥砂浆(内掺适量胶黏剂)或界面胶,采用机械喷涂的方法进行墙面毛化处理,并进行洒水养护。(5)有防水要求的墙面,在≤1.8m高度范围内涂刷防水材料。(6)水平及垂直控制线、标志块:根据设计大样画出皮数杆,对窗心墙、墙垛处事先测好中心线、水平分格线、阴阳角垂直线,然后镶贴标志点。标志点间距为1.5m×1.5m,面砖铺贴到此处时再敲掉。(7)面砖镶贴:砖墙面要提前一天湿润好,混凝土墙可以提前3~4h湿润,瓷砖要在施工前浸水,浸水时间不小于2h,然后取出晾至手按砖背无水渍方可贴砖。阳角拼缝可将面砖边沿磨成45°斜角,保证接缝平直、密实。阴角应大面砖压小面砖,并注意考虑主视线方向,确保阴阳角处格缝通顺。厕所、洗浴间缝隙宜采用塑料十字卡控制。内墙面砖镶贴时,应注意开关盒、管道等处应用整砖套割,对称居中。(8)瓷砖粘贴时注意调和好粘结层的黏稠度。室内自下而上粘结面砖,要求砂浆饱满,缝隙宽度一致,表面平整。(9)勾缝、擦缝、清洁:内墙瓷砖贴完3-4h后,用白水泥浆涂满缝隙,用棉纱蘸浆将缝隙擦平实,稍有强度后,用镏子勾缝,并浇水养护。工程完工后,采用浓度10%稀盐酸刷洗表面,并用水和棉丝清洁干净。(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所用水泥、砂现场见证取样送检。(3)内墙贴瓷砖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第3.1.1、3.2.3、3.3.5、8.3.4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4)粘贴牢固,无空鼓、裂缝、返碱。(5)砖表面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裂痕和缺损。(6)垂直度偏差≤2mm。平整度偏差≤1.5mm。阴阳角方正度偏差≤2mm。接缝高低差≤0.5mm。334 0101010200窗台0101010201人造石或天然石材窗台(1)窗台板结构致密、表面光洁、拐角方正、抗老化、保色性能良好,不易变形。(2)平整度偏差≤0.5mm。警卫室、值班室、二次设备室、厕浴、厨房等要求便于清洁、美观场所(1)人造石或天然石材颜色为黑色。(2)窗台与墙面、窗框的衔接应严密,密封胶缝应顺直、光滑。(1)测量尺寸时间宜在窗体安装完毕,墙体抹灰结束。(2)窗洞口抹灰时,窗台板底标高宜高出室外窗台10mm,粉刷面平整度小于2mm。(3)窗台板安装前应清理基底,保证基底的平整度。(4)窗台板安装位置正确,割角整齐,接缝严密,平直通顺。窗台板出墙尺寸一致。(5)沿口做法节点图。人造石窗台板节点图:(6)窗台板的安装高度不应妨碍窗的开启,其顶面宜低于下部窗框上口8~10mm或更多。(7)窗台板与墙面结合处宜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外窗台应留设滴水线。(9)(8)窗台板安装完毕后,注意加强成品保护,防止磕碰。(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窗台板结构致密、表面平整光洁、拐角方正、线条顺直、接缝严密、抗老化、保色性能良好,不易变形。(3)与墙面、窗框的衔接应严密,密封胶缝应顺直、光滑。(4)平整度偏差≤0.5mm。两侧出墙面尺寸偏差≤1mm。留缝偏差≤0.5mm。板材无甲醛和苯释放量。334 0101010300建筑内楼地面0101010301细石混凝土地面(1)细石混凝土面层的材质、强度(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2)面层与基层的结合,必须牢固、无空鼓。(3)分格条固定牢固、顺直,平直偏差≤2mm。(4)地面平整度偏差≤3mm。地下夹层、主变间、电容器室等(1)60~120厚C20混凝土随打随抹压实赶光。(2)60厚C15混凝土垫层。(3)素土夯实,压实系数0.90。(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附条文说明)》。细骨料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基层清理:基层表面尘土、砂浆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如表面油污,应用5%~10%浓度的工业碱溶液清洗干净。(3)浇灌混凝土的前一天对楼板表面进行洒水湿润。(4)混凝土浇灌前应先在已湿润过的基层表面刷一道1:0.4~1:0.45(水泥:水)的素水泥浆,并做到随刷随铺混凝土,如基层表面光滑,应在刷浆前将表面凿毛。(5)贴灰饼冲筋,小房间在房间四周根据标高线做出灰饼,大房间还要冲筋(间距1.5m),有地漏的房间要在地漏四周做出0.5%的泛水坡度。冲筋和灰饼均要采用细石混凝土制作(俗称软筋),随后铺细石混凝土。(6)铺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的强度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试配,无设计要求时,一般不低于C20,坍落度应不大于30mm,并应每500㎡制作一组试块,不足500㎡时,也制作一组试块。混凝土面层铺设不得留设施工缝,应一次浇筑完毕。若施工间隙超过允许时间的规定时,应对接缝进行处理。若铺细石混凝土后用长刮杠刮平,振捣密实,表面塌陷处应用细石混凝土铺平,再用长刮杠刮一次,然后用木抹子搓平。(7)第一遍抹压用铁抹子轻轻抹压面层,把脚印压平。(8)第二遍抹压,当面层开始凝结,地面面层上有脚印但不下陷时,用铁抹子进行第二遍抹压,此时要注意不漏压,并将面层上的凹坑、砂眼和脚印压平。(9)第三遍抹压,当地面面层上人稍有脚印,而抹压不出现抹子纹时,用铁抹子进行第三遍抹压,此时抹压要用力稍大,将抹子纹抹平压光,压光的时间应控制在终凝前完成。(10)养护:第三遍抹压完成12h后,及时养护,至少连续养护7天后,方能上人。依据设计图纸、有关规范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需设置分格缝,缝间距为3~4m,缝宽3~5mm,选用硅酮耐候胶封闭。分格缝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中第3.03、5.74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六章“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4)所用水泥、砂、石子现场见证取样送检。(5)面层和基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缝。(6)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7)地面平整度偏差≤3mm。334 0101010302贴通体砖地面(1)踢脚线缝与地砖缝对齐。(2)地砖与下卧层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地砖面层表面洁净,色泽一致,接缝平整,地砖留缝的宽度和深度一致,周边顺直。地面砖无裂缝、无缺棱掉角等缺陷,套割粘贴严密、美观。阴阳角做45°对角拼砖,切边无破损。(3)平整度偏差≤2mm。缝格平直偏差≤3mm。接缝高低差≤0.5mm。楼梯间、走道、值班室、休息室、厕浴、厨房(1)5~10厚铺通体地砖,稀水泥擦缝(楼梯间及厕所厨房采用浅色防滑地砖,其他房间采用浅色通体抛光地砖)。(2)25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粘结层。(3)素水泥一道(内掺建筑胶)。(4)钢筋混凝土楼板。(1)将砖用干净水浸泡约15min,捞起待表面无水再进行施工。(2)基层表面的浮土和砂浆应清理干净,有油污时,应用10%火碱水刷净,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3)地面防水层完成,蓄水试验无渗漏,隐蔽验收合格;穿楼地面的管洞封堵密实。(4)相连通的房间规格相同的砖应对缝,确实不能对缝的要用过门石隔开。房间及走道周圈设置步导线。(5)图纸设计阶段应考虑各房间、走廊等部位设计尺寸符合地砖模数,铺设前应进行预排,非整砖块材不得小于1/2。有防水要求的地面,应确认找平层已排水放坡、不积水,地面及给排水管道预埋套管处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水处理。(6)板材铺贴前,应对地面基层进行湿润,刷水灰比为1:0.5的水泥素浆,随刷随铺干硬性砂浆结合层,从里往外、从大面往小面摊铺,铺好后用大杠尺刮平,再用抹子拍实找平。采用干硬性砂浆(宜采用1:3)结合层。板材应先试贴,将板材按通线平稳铺下,用橡皮锤垫木块轻击,使砂浆密实,缝隙、平整度满足要求后,揭开板块,发现结合层不密实有空隙时,应填砂浆搓平,在板材背面涂8-10mm素水泥浆,正式铺贴。(7)拉十字线控制结合层厚度及表面平整度,用橡皮锤均匀轻击板面,找直、找平。一个区段施工铺完后应挂通线调整砖缝,使缝口平直贯通,地砖铺完后24h要洒水1~2次,地砖铺完2天后将缝口和地面清理干净,用水泥浆嵌缝,然后用棉纱将地面擦干净。嵌缝砂浆终凝后,覆盖浇水养护至少7天。(8)待结合层的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经清洗、晾干后,方可打蜡擦亮。(9)镶贴踢脚板。踢脚板的缝与地面缝形成通缝,出墙厚度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踢脚板浸湿晾干,在背面抹1:2水泥砂浆8-10mm厚,拉通线粘贴,用木锤轻击密实,靠尺找直、找平,方尺找角。次日,用同色水泥浆擦缝。楼梯处踢脚板应裁割仔细。墙体刷涂料前,在踢脚板上口粘贴美纹纸,防止污染。(10)成品保护:1)切割地砖时,不得在刚铺贴好的砖面层上操作。面砖铺贴完成后应撒锯末或其他材料覆盖保护。2)铺贴砂浆抗压强度达到1.2MPa时,方可上人进行操作,必须注意油漆、砂浆不得放在板块上,铁管等硬器不得碰坏砖面层。喷浆时要对面层进行覆盖保护。(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中第3.03、5.74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六章“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4)所用水泥、砂现场见证取样送检。(5)面层与基层结合必须牢固、无空鼓。(6)砖面应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平整和墙砖缝相对,周边顺直,无裂缝、无缺楞掉角等缺陷,套割粘贴严密、美观。(7)地砖流缝宽度、深度、勾缝材料颜色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有关规定。(8)平整度偏差≤2mm。缝格平直偏差≤3mm。接缝高低差≤0.5mm。334 0101010303防静电活动地板(1)面层应排列整齐、表面洁净、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2)面层无裂纹、掉角和缺棱等缺陷,切割边不经处理不得镶补安装,并不得有局部膨胀变形。行走无响声、无晃动。(3)支撑架螺栓紧固,缓冲垫放置平稳整齐,所有的支座柱和横梁构成框架一体,并与基层连接牢固。(4)平整度偏差≤2mm。缝格平直偏差≤2.5mm。接缝高低差≤0.4mm。支撑架高度偏差±1mm。二次设备室、通信室等需设活动地板房间架空活动地板采用全钢抗静电活动地板,材料燃烧性能为A级。(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附条文说明)》。细骨料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基层清理:基层表面尘土、砂浆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如表面油污,应用5%~10%浓度的工业碱溶液清洗干净。(3)浇灌混凝土的前一天对楼板表面进行洒水湿润。(4)混凝土浇灌前应先在已湿润过的基层表面刷一道1:0.4~1:0.45(水泥:水)的素水泥浆,并做到随刷随铺混凝土,如基层表面光滑,应在刷浆前将表面凿毛。(5)贴灰饼冲筋,小房间在房间四周根据标高线做出灰饼,大房间还要冲筋(间距1.5m),有地漏的房间要在地漏四周做出0.5%的泛水坡度。冲筋和灰饼均要采用细石混凝土制作(俗称软筋),随后铺细石混凝土。(6)铺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的强度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试配,无设计要求时,一般不低于C20,坍落度应不大于30mm,并应每500㎡制作一组试块,不足500㎡时,也制作一组试块。混凝土面层铺设不得留设施工缝,应一次浇筑完毕。若施工间隙超过允许时间的规定时,应对接缝进行处理。若铺细石混凝土后用长刮杠刮平,振捣密实,表面塌陷处应用细石混凝土铺平,再用长刮杠刮一次,然后用木抹子搓平。(7)第一遍抹压用铁抹子轻轻抹压面层,把脚印压平。(8)第二遍抹压,当面层开始凝结,地面面层上有脚印但不下陷时,用铁抹子进行第二遍抹压,此时要注意不漏压,并将面层上的凹坑、砂眼和脚印压平。(9)第三遍抹压,当地面面层上人稍有脚印,而抹压不出现抹子纹时,用铁抹子进行第三遍抹压,此时抹压要用力稍大,将抹子纹抹平压光,压光的时间应控制在终凝前完成。(10)养护:第三遍抹压完成12h后,及时养护,至少连续养护7天后,方能上人。依据设计图纸、有关规范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需设置分格缝,缝间距为3~4m,缝宽3~5mm,选用硅酮耐候胶封闭。分格缝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面层应无裂纹、掉角和缺楞等缺陷。行走无声响、无摆动。(3)接地网设置与接地网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4)面层应排列整齐、表面洁净、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5)平整度偏差≤2mm。缝格平直偏差≤2.5mm。接缝高低差≤0.4mm。支架高度偏差±1mm。334 0101010304自流平地面(1)自流平地面面层应洁净,色泽一致,无接茬痕迹,与地面埋件、预留洞口处接缝顺直,收边整齐。(2)满足GB/T50589《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范》和JGJ/T175《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3)表面平整度偏差≤1mm。配电装置室等对美观、防尘有要求的设备间(1)1.5~5mm厚无溶剂环氧自流平涂层。(2)腻子(配套产品);(3)50厚(70、90)厚C20细石混凝土随打随抹平。(4)钢筋混凝土楼板。(1)自流平地面适用于水泥基、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地面,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及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环氧树脂或聚氨酯薄涂地面。(2)施工环境要求:地面应干燥,温度宜为15~30℃,地面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不要有过强的穿堂风,以免造成局部过早干燥。若夏季宜选择夜间施工。(3)基层处理:基层混凝土强度应≥C25,厚度不应小于150mm基层含水率应在6%以下,除去浮浆和附着的杂物、油污等,清理干净,使地平面清洁平整,地面受到破损或有小凹陷,可采用环氧树脂加石英砂修补;较大裂缝,可采用环氧树脂灌缝修补,满足GB/T50589相关要求。(4)基层处理后涂刷表面处理剂,要求涂刷均匀,不漏刷,增加自流平面层与地面的粘结力。(5)施工用水宜用洁净自来水,以免影响表面观感质量。(6)在寒冷的情况下,要用温水(水温不超过35℃)搅拌。(7)自流平要随拌随用,倾倒后使其自然流平,辅以刮板协助铺开,并控制薄层厚度。用滚子纵横滚动,放出气体,防止起泡。(8)施工完成后设备安装前应对地面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出现划痕和油渍污迹。(1)审查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中第3.03、5.74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满足GB/T50589《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范》和JGJ/T175《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4)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六章“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5)面层应洁净,色泽一致,无接茬痕迹,与地面埋件、预留洞口处接缝顺直,收边整齐。334 0101010306耐磨地面(1)大面积地面应分格(间距6m×6m)。(2)地面必须保证平整,光洁、颜色一致。面层表面不得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无凹坑、无磕碰损伤等。(3)表面平整度偏差≤2mm。缝格平直偏差≤2mm主变间、限流电抗器室等有抗冲击、耐磨要求的房间(1)楼面上保护蜡。(2)专用切割机露面切缝。(3)圆盘镘抹抹平,至少3遍纵横交错进行。(4)撒布第2遍硬化剂,撒布均匀。(5)专用机械抹平。(6)撒布第1遍硬化剂,撒布均匀。(7)混凝土基层泌水处理。(8)C20细石混凝土,随打随抹平。(9)素水泥浆1道(内掺建筑胶)。(10)钢筋混凝土楼板。(1)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小于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采用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硬化剂必须满足国家环保要求。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基层处理重在压实地基,大面积可使用碾压机分层压实,在柱子周围或墙根部用机械夯实。(3)施工前应清除地面上的淤泥、积水、浮浆和杂物等。(4)抄平放线时宜按照4m方格钉好桩撅,布置水平控制点。(5)大面积地面按垂直方向设置施工缝分仓浇筑,施工期间实行分块跳仓浇筑,一个施工区域要一次浇筑完成。(6)分仓浇筑混凝土时宜选用槽钢做模板,模板支设要平整、牢固。(7)在墙、柱、设备基础等边缘设置伸缩缝,缝宽20mm,缝内杂物清除干净后,填充沥青砂,上部采用厚度不小于5mm的硅酮耐候密封胶封闭。(8)混凝土浇筑前应洒水使地基处于受潮状态,混凝土要一次浇筑到设计标高。(9)洒地面硬化剂之前要去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和浮浆。第一次洒硬化剂时机为混凝土初凝时,将规定用量的2/3的地面硬化剂用细目筛或手均匀地洒布在初凝的混凝土表面,随后用刮杠及木抹子边刮边平边揉搓施抹。待地面硬化剂吸收水分变暗且均匀湿润后,采用直径为1m的圆盘机械镘依次进行磨压作业,随后将剩下的1/3材料均匀洒播。当机械镘将最上一层硬化剂旋压进地面时洒播第二遍硬化剂。(10)使用圆盘机械镘至少要进行三遍抹压作业,地面的表面磨光作业是在硬化剂临近终凝前采用铁抹子手工镘抹,人工压光要有序、同向作业。人工抹压分纵横三遍进行,第一遍和第二遍间隔1/2h,抹完第二遍即可进行第三遍抹压。(11)混凝土地面完成后,应在其表面均匀喷洒养护剂或覆盖薄膜。至少连续养护7天后,方能上人。(12)气温20℃条件下,混凝土在浇筑24~30h开始切缝,切缝深度至少为地面厚度的1/3,切割缝宽度为3~5mm,一般间距为3~4m。缝内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水泥、砂子、石子见证取样送检。硬化粉性能符合要求。(3)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中第3.03、5.74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4)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六章“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5)洒硬化粉、抹压作业及切缝时间控制。(6)不出现开裂、空鼓,色泽一致。(7)表面平整度偏差≤2mm。缝格平直偏差≤2mm。334 0101010307水泥砂浆地面(1)水泥砂浆地面内宜加抗裂纤维,原浆压光。(2)水泥砂浆地面表面洁净,颜色一致,无抹痕,无裂缝、脱皮、麻面、起砂,水泥砂浆地面与下一层结合牢固,无空鼓。(3)表面平整度偏差≤4mm。分格缝平直偏差≤3mm。地下楼梯间、竖井(1)20厚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实赶光。(2)素水泥浆1道(内掺建筑胶)。(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砂采用中粗砂,含泥量≤3%。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配合比须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同批次砂浆配合比,应尽量采用同批次的水泥,防止色差产生。冬期施工时,室内温度不得小于5℃。(2)标高引测、弹线:注意房间与房间以外的楼道、楼梯平台、踏步的标高相协调。(3)基层处理:将基层清理干净,做到无杂物、油污等污物。施工前洒水润湿。(4)水泥砂浆地面施工前宜先浇筑一道混凝土垫层(根据地区地质情况,该层可加设钢筋网与圈梁连接)。(5)设界格条:界格条在处理完垫层时预埋,主要设置在不同房间的交界处和结构变化处。(6)水泥地面施工前刷素水泥浆1道(内掺建筑胶)。采用20mm厚M15水泥砂浆(或成品干拌楼地面抹面砂浆)抹面压实赶光。(7)为保证水泥地面的平整度需在基层做冲筋控制标高,依据设计图纸、有关规范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需设置分格缝,缝间距为3~4m,缝宽为3~5mm,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水泥地面施工前刷素水泥浆结合层的面积不宜过大,要随刷随铺水泥砂浆面层。先用木杠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由内向外退步操作,并随时用靠尺检查平整度。水泥地面面层要分三次原浆压光成面(不得撒干灰或刮素浆)。第一遍压平,直到出浆为止,在水泥砂浆初凝前完成。第二遍压光在面层砂浆初凝后,有脚印但不下陷时进行,边抹边把坑凹处填平,表面压平压光。第三遍压光在水泥砂浆终凝前进行,把第二遍抹压留下的抹纹压平、压实、压光。(8)水泥地面施工完成12h后及时进行养护,并派专人负责,养护不少于7天。养护期间严禁上人,避免重压、碰撞。(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中第3.03、5.74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六章“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4)水泥、砂子现场见证取样送检。(5)水泥砂浆地面表面洁净颜色一致,无抹痕,无裂缝、脱皮、麻面、起砂。(6)水泥砂浆地面与下一层结合牢固。(7)表面平整度偏差≤4mm。分格缝平直偏差≤3mm。334 0101010308环氧树脂漆地坪(1)表面平整度偏差≤0.5mm。(2)耐化学性及其他满足JC/T1015《环氧树脂地面涂层材料》。配电装置室等对美观、防尘、耐磨有要求的设备间(1)1.0~3.3mm厚环氧涂层。(2)腻子(配套产品)。(3)20厚1:2.5水泥砂浆压实。(4)50厚(70、90)厚C20细石混凝土随打随抹平。(5)钢筋混凝土楼板。(1)原漆状态A组分:透明,B组分:黏绸、多色;涂层干燥时间: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1±5%)条件下,实干≤24h。(2)基层应不空鼓、无裂缝,打磨平整;基层不得有松散的混凝土、油脂、杂物,无尘土;地面上的地漏、地沟等要先用海绵条封住;原垫层所留分格缝需用与自流平砂浆同等材质进行封闭。基层表面含水量在6%以下。对地坪表面的洞孔和明显凹陷处应用腻子来填补批刮,实干后打磨吸尘。(3)环氧底漆:采用渗透性强的环氧底漆滚涂,增强表面附着力。涂布须连续,不得间断,涂布量以表面刚好饱和为准。局部漏涂可用刷子补涂,表面多余的底漆必须在下道工序施工前打磨处理好。(4)环氧腻子:将环氧双组分加入适量腻子粉,用镘刀将其均匀涂布,增加地面的平整度。在实干(25℃,约4h)以后的底漆表面批刮两道腻子,以确保地坪的耐磨损、耐压、耐碰撞等性能,并调整地面平整度。两道腻子实干以后,如有麻面、裂缝处应先进行修补,然后用平板砂光机进行打磨,使其平整,并吸尘清洁。(5)在打磨、清洁后的腻子表面上(20℃,24后)用环氧地坪涂料涂饰中间层,涂饰方法可用刷涂、批刮、高压无空气喷涂,大面积施工以高压无空气喷涂为最佳,喷涂压力为20~25MPa。(6)环氧面漆:在中间层实干后,用环氧面漆滚涂,使地面光亮耐磨。宜用高压无空气喷涂为宜。涂装前应对于中间层用砂袋式无尘滚动磨砂机进行打磨、吸尘。(7)伸缩缝内杂物清理干净,填充弹性胶并刮平。(8)地坪投入使用时间:24h后方可上人,72h后方可重压。(9)施工中应加强通风措施,防止有毒气体积聚。施工完成后加强成品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中第3.03、5.74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耐化学性及其他满足JC/T1015《环氧树脂地面涂层材料》。(4)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六章“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5)表面平整度偏差≤0.5mm。334 0101010400建筑顶棚0101010401涂料顶棚(1)顶棚应平整光滑、棱角顺直。涂料涂饰均匀、粘接牢固,不得漏涂、透底、起皮和掉粉。颜色均匀一致,无返碱、咬色,无流坠、疙瘩,无砂眼、刷纹。(2)涂料耐洗刷性(次)≥500。(3)平整度偏差≤2mm。(4)乳胶漆性能要求:VOC含量≤100g/L。一般顶棚基层为光模混凝土板底(1)板底刮2厚耐水腻子。(2)刷白色防火乳胶漆涂料。(1)涂料采用环保乳胶漆。(2)刮腻子前将顶棚清理干净,尤其是支顶模、固定预埋线盒、固定预留孔洞模板的钉子,必要时要先对其进行防腐处理。(3)应根据板的平整度用腻子找平,并用铝合金靠尺随时检查,阴阳角部位应弹线进行修补。(4)应施工顶棚,后施工墙面,最后施工地面。(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第3.1.1、3.2.3、3.3.5、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墙面应平整光滑、棱角顺直,颜色均匀一致,无返碱、咬色,无流坠、疙瘩,无砂眼、刷纹。334 0101010402吊顶顶棚(PVC板)(1)饰面板上的灯具、风口箅子等设备的位置合理、美观,与饰面板的交接吻合、严密。角缝吻合,表面平整,无翘曲、锤印。(2)板材热收缩率0.3%。(3)氧指数35%。(4)软化温度80℃。(5)燃点300℃。(6)吸水率15%,吸湿率<4%。(7)干状静曲强度>500MPa。(8)平整光滑,无裂纹,无磕碰。(9)平整度偏差≤2mm;接缝直线度偏差≤3mm;接缝高低差≤1mm。厕浴、厨房(1)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底预埋φ8钢筋吊环(勾),中距横向500纵向≤900(预制混凝土板可在板缝内预留吊环)。(2)U型轻钢龙骨CB50×20中距500,找平后用吊环直接吊挂在预留钢筋吊环(勾)下。(3)U型轻钢龙骨CB50×20,设于条板纵向接缝处。(4)9厚PVC条板面层,用自攻螺钉固定。(5)钉(粘)塑料线脚。(1)饰面材料的材质、品种、规格、图案和颜色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龙骨为轻钢龙骨。(2)吊顶宜事先预排,避免出现尺寸小于1/2的块料。(3)吊杆、龙骨和饰面材料安装必须牢固。吊杆应采用预埋铁件或预留锚筋固定。顶层屋面面板严禁使用膨胀螺栓。(4)吊杆间距不大于1.2m,吊杆应通直并有足够的承载力。当吊杆需接长时,必须搭接焊牢,焊缝均匀饱满,防锈处理。吊杆距主龙骨端部不得超过300mm,否则应增设吊杆,以免主龙骨下坠,次龙骨(中龙骨或小龙骨下同)应紧贴主龙骨安装。(5)饰面板洁净、色泽一致,无翘曲、裂缝及缺损。靠墙周边采用压条固定,压条应平直、宽窄一致,压条宽度30~50mm,安装牢固、平直,与吊顶和墙面之间无明显缝隙,与墙面结合处采用密封胶封闭。(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第3.1.1、3.2.3、3.3.5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吊杆焊接时,焊缝均匀饱满,做防锈处理。(4)吊顶的标高、尺寸、起拱符合设计要求。(5)饰面板表面洁净、平整光滑、色泽一致,不得有翘曲、裂纹及缺损。(6)压条牢固、平直,与吊顶和墙面之间无明显缝隙,与墙面结合处采用密封胶密封。(7)平整度偏差≤2mm;接缝直线度偏差≤3mm;接缝高低差≤1mm。334 0101010403吊顶顶棚(铝扣板)(1)最大弹性变形量≤10%。(2)塑性变形量≤2%。(3)最大弯曲≥3‰。(4)附着不低于1级。(5)抗冲击强度≥5N·m。(6)表面平整度偏差≤2mm。接缝直线度偏差≤1mm。接缝高低差偏差≤0.5mm。(7)吊顶四周水平偏差:±3mm。厕浴、厨房(1)L40×40×4角钢,长40用膨胀螺钉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板上,双向中距≤1200(与龙骨中距相对应)。(2)φ4吊杆下部固定于吊件上,上部焊于L40×40×4短角钢上。(3)特制U型轻钢龙骨LB50×26中距≤1200,用特制吊件LB50-1P吊挂。(4)不小于0.8厚铝条板。(1)龙骨为轻钢龙骨,铝板烤漆。(2)吊顶宜事先预排,考虑风口、灯具、空调等对称居中,避免出现尺寸小于1/2的块料。(3)根据吊顶的设计标高在四周墙上弹线,弹线应清楚,位置准确,其水平允许偏差±5mm。(4)沿标高线固定角铝,作为吊顶边缘部位的封口,常用规格为25mm×25mm,其色泽应与铝合金面板相同,角铝多用水泥钉固定在墙、柱上。(5)确定龙骨位置线,根据铝扣板的尺寸规格,以及吊顶的面积尺寸计算吊顶骨架的结构尺寸。对铝扣板饰面的基本布置是:板块组合要完整,四围留边时,留边的四周要对称均匀,将安排布置好的龙骨架位置线画在标高线的上边。(6)吊杆、龙骨和饰面材料安装必须牢固。吊杆应采用预埋铁件或预留锚筋固定。在顶层屋面板严禁使用膨胀螺栓。(7)主龙骨吊点间距按设计推荐系列选择,中间部分应起拱,龙骨起拱高度不小于房间面跨度的1/200。主龙骨安装后应及时校正位置及高度。要控制龙骨架的平整,首先应拉出纵横向的标高控制线,从一端开始,一边安装一边调整吊杆的悬吊高度。待大面平整后,再对一些有弯曲翘边的单条龙骨进行调整,直至平整符合要求为止。主龙骨与吊杆用双螺帽在螺杆穿过部位上下固定,并调整标高,使其在同一水平面上。主龙骨接头不允许在同一直线上,应相互错开,靠边龙骨与墙体固定。(8)吊杆应通直并有足够的承载力。当吊杆需接长时,必须搭接焊牢,焊缝均匀饱满,防锈处理,吊杆距主龙骨端部不得超过300mm,否则应增设吊杆,以免主龙骨下坠,次龙骨(中龙骨或小龙骨,下同)应紧贴主龙骨安装。次龙骨用挂件固定,遇有送风口、照明灯具时,应在吊顶相应部位附加布设中龙骨或小龙骨。(9)全面校正主、次龙骨的位置及水平度。连接件应错位安装,检查安装好的吊顶骨架,牢固可靠,符合有关规范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10)安装方形铝扣板时,应进行材料预选,把次龙骨调直,从一个方向(大面)向另一方面依次安装。要求扣板平整,无翘曲,吊顶平面平整误差不得超过5mm,饰面板洁净、色泽一致,无翘曲、裂纹及缺损。靠墙周边采用压条固定,压条应无变形、宽窄一致,压条宽度30~50mm,安装牢固、平直,与吊顶和墙面之间无明显缝隙。(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第3.1.1、3.2.3、3.3.5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吊杆焊接时,焊缝均匀饱满,做防锈处理。(4)吊顶的标高、尺寸、起拱符合设计要求。(5)饰面板表面洁净、平整光滑、色泽一致,不得有翘曲、裂纹及缺损。(6)压条牢固、平直,与吊顶和墙面之间无明显缝隙,与墙面结合处采用密封胶密封。(7)表面平整度偏差≤2mm。接缝直线度偏差≤1mm;接缝高低差≤0.5mm。吊顶四周顺平偏差±3mm。334 0101010500建筑门窗0101010501木门(1)木门只限于室内,用于卫生间时,下部应设置通风百叶窗。(2)门套制作与安装所使用材料的材质、规格、花纹和颜色、木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和含水率及人造木板的甲醛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3)门套表面应平整、洁净、线条顺直、接缝严密、色泽一致,无裂缝、翘曲及损坏。(4)翘曲(框、扇)偏差≤2mm。对角线长度差(框、扇)≤2mm。表面平整度(扇)偏差≤2mm。裁口、线条结合处高低差(框、扇)偏差≤0.5mm。相邻棂子两端间距偏差≤1mm。(5)门槽口对角线长度差≤2mm。门框正、侧面垂直度偏差≤1mm。框与扇、扇与扇接缝高低差≤1mm。双扇门内外框间距偏差≤3mm。(6)满足JG/T122《建筑木门、木窗》、GB11718《中密度纤维板》和Q/GDW183《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厕浴、警卫室、值班室、休息室、会议室宜采用成品模压门,木门均设门套及门吸。(1)木材:应选用一、二等红白松或材质相似的木材,夹板门的面板采用五层优质胶合板或中密度纤维板;油漆采用聚酯漆;使用耐水、无毒型胶粘剂。木门顶部应刷漆,并设透气孔。(2)大于1.5m2的玻璃门应采用厚度≥5mm的安全玻璃。宽度大于1m的木门,合页应按“上二下一”的要求安装,上面两个合页的间距应为300mm。合页安装前,门框与门扇应双面开槽,注意合页的安装方向,按“门二固三”或“门三固四”安装。(3)门应采用塑料胶带粘贴保护,分类侧放,防止受力变形。(4)门装入洞口应横平竖直,外框与洞口应弹性连接牢固,不得将门外框直接埋入墙体。门框下部要埋入地面深30-150mm。(5)防腐处理:若设计无要求时,门侧边、底部顶部与墙体连接部位可涂刷如橡胶型防腐涂料或涂刷聚丙乙烯树脂保护装饰膜。(6)有防水要求的门套底部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安装在卫生间的木门应设有通风百叶。(7)门框与墙体间空隙填充:门框与墙体间空隙采用发泡材料填充密实,门框外侧和墙体室外二次粉刷应预留5~8mm,深槽口用硅硐耐候胶密封。门扇底部与地面间隙应为5~6mm。(8)附件安装:在木门扇木节处或已填补的木节处,均不得安装小五金。门拉手安装距地900-1050mm,门锁位置一般高出地面900-950mm,门拉手安装应里外一致。木门安装后应开启灵活。(9)木门安好后,用密封胶嵌填,打胶应饱满、密实、连续、无气泡、光滑顺直。(10)施工时加强成品保护,不允许随意撕掉框表面所贴的保护膜。在交叉作业中,应采用木档或其他物件进行保护,以免钢管及其他硬物碰坏门框。内外墙抹灰完成后才能将门保护膜撕去。涂刷工程施工前,应在门边框四周贴上美纹胶纸,防止涂料及油漆对门窗框二次污染。(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第3.1.1、3.2.3、3.2.9、3.3.5、5.1.11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满足JG/T122《建筑木门、木窗》、GB11718《中密度纤维板》和Q/GDW183《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4)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八章“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5)开启方向、安装位置及连接方式符合设计要求。(6)安装必须牢固,开启灵活,关闭严密,无倒翘。(7)墙体与门框周边填嵌材料应饱满,密封严密。(8)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位置应正确,功能应满足使用要求。334 0101010502钢板门、玻璃门、防火门(1)钢门采用全包型复合钢板门。在可视高度应安装玻璃视窗。(2)防火门及附件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消防验收标准的规定,应由厂家提供合格证,防火门的功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3)门槽口宽度、高度偏差≤2.5mm。门槽口对角线长度差≤5mm。门框的正、侧面垂直度偏差≤3mm。门横框的水平度偏差≤3mm。门横框的标高偏差≤5mm,门竖向偏离中心偏差≤4mm。双扇门内外框间距偏差≤5mm。(4)钢制门要做可靠接地,并有明显标识。(5)满足Q/GDW183的要求。设备间、厨房(1)所有钢制防火门均应设闭门器,以保证能自行关闭。(2)所有设备间门设置相同门锁,以方便日常管理。(3)钢板门油漆采用成品喷塑。(1)主材壁厚≥1.5mm;玻璃门均采用中空钢化玻璃;1.5㎡以上使用安全玻璃;五金件采用不锈钢材料。(2)门应采用塑料胶带粘贴保护,分类侧放,防止受力变形。(3)门装入洞口应横平竖直,外框与洞口应弹性连接牢固,不得将门外框直接埋入墙体。(4)门框与墙体间空隙填充:门框与墙体间空隙采用发泡材料填充密实,门框外侧和墙体室外二次粉刷应预留5~8mm,深槽口用硅硐膏密封。在门框两侧进行防腐处理后,可嵌填保温材料和密封材料。门框四周的缝隙应同时填嵌。(5)附件安装:门拉手安装距地900-1050mm,门锁位置一般高出地面900-950mm,门拉手安装应里外一致。门安装后应开启灵活。(6)施工时加强成品保护,不允许随意撕掉框表面所贴的保护膜。在交叉作业中,应采用木档或其他物件进行保护,以免钢管及其他硬物碰坏门。内外墙抹灰完成后才能将门框保护膜撕去,保护膜的胶质物在型材表面如留有胶痕,宜用香蕉水清理干净。涂刷工程施工前,应在门边框四周贴上美纹胶纸,防止涂料及油漆对门窗框二次污染。(7)钢门门槛内侧顶面应与地面齐平。室外防火门下方设橡胶条,防止尘土进入。(8)防火门的开启方向必须为疏散方向。(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第3.1.1、3.2.3、3.2.9、3.3.5、5.1.11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八章“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4)钢制门要做可靠接地,并有明显标志,门槛内侧顶面应与地面平齐。(5)门的品种、类型、规格、尺寸、开启方向(防火门的开启方向必须为疏散方向)、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6)门配件应齐全,位置应正确,安装应牢固,功能应满足使用要求及各项性能要求。(7)门框与墙之间的缝隙填塞应密实7、空心门框内灌入的豆石混凝土或砂浆应饱满。门框与墙之间的缝隙填塞应密实。334 0101010503塑钢门窗(1)主材PVC-U,耐老化时间≥4000h;主型材壁厚≥2.5mm,加强型钢壁厚≥1.2mm;五金件采用中档防腐材料;密封条采用三元乙丙密封胶条,橡胶密封条应安装完好,不得脱槽。面积>1.5m²的门窗玻璃选用厚度≥5mm的安全玻璃;外门窗采用厚度≥5mm的中空玻璃(A=12mm,A为中空玻璃的空气层厚度)。(2)窗的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隔声性能、保温性能应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3)门窗槽口宽度、高度偏差≤2mm。门窗槽口对角线长度差≤3mm。门窗框的正、侧面垂直度偏差≤3mm。门窗横框的水平度偏差≤3mm。门窗横框的标高偏差≤5mm。门窗竖向偏离中心偏差≤5mm。双扇门窗内外框间距偏差≤4mm。(4)满足执行标准:GB/T8814《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Q/GDW183的要求。全站建筑物(1)塑钢窗采用白色双层中空玻璃塑钢窗。(2)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性能为5级,气密性能为4级,水密性能为4级,保温性能为7级,隔声性能为4级。(3)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拼樘料与门窗框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10mm。(4)所有底层窗外侧加设平面式钢制防盗网,与外墙面平齐,首层门应具备防盗功能。(1)门窗框(扇)安装牢固,无变形、翘曲、窜角现象。(2)门窗框(扇)割角、拼缝严密,横平竖直,表面平整洁净,无划痕碰伤。(3)门窗扇缝隙均匀、平直、关闭严密,开启灵活。推拉门窗必须设置防撞及防跌落装置。(4)合页、拉手、插销、门锁等小五金附件齐全位置统一,安装牢固,使用灵活。(5)门框窗与墙体间缝隙填嵌饱满密实,涂胶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缝,厚度均匀无气孔。(6)卫生间、淋浴间窗玻璃应采用磨砂型,卫生间磨砂面朝内,淋浴间磨砂面朝外。(7)在外墙抹灰前,预先装设附框,墙面施工完成后,再正式安装窗户。(8)塑钢窗的固定宜直接固定在附框上,或用定型扁铁,扁铁间距应符合要求,用螺丝拧紧。把扁铁拧在砌体中的预制混凝土砌块或混凝土门、窗框上。(9)固定窗框的螺丝宜用配套的塑盖封好,四周打上玻璃胶,确保密封防水。(10)槽轨内做溢水孔,溢水孔≥2个,内外成一定坡度,以免积水。(11)泡沫胶充盈系数宜达100%,施工前窗台干净、干燥、不留灰尘、水分,便于粘结。(12)砂浆层从塑钢窗边近乎45°出发抹圆弧形,浇水养护,不得开裂。(13)待粉刷、养护、干燥后,在窗外侧四周塑钢窗与砂浆结合处打硅酮耐候密封胶,压实使其表面光滑。(14)施工时加强成品保护,不允许随意撕掉框表面所贴的保护膜。在交叉作业中,应采用木档或其他物件进行保护,以免钢管及其他硬物碰坏门窗框(推拉门安装完成后,下槛内外两侧需加斜形的木板或采用其他保护措施,以免损坏下槛)。内外墙抹灰完成后才能将门窗框保护膜撕去,保护膜的胶质物在型材表面如留有胶痕,宜用香蕉水清理干净。涂刷工程施工前,在门窗边框四周贴上美纹胶纸,防止涂料及油漆对门窗框二次污染。(15)推拉式窗户应加限位装置。外窗距室内地面高度小于800mm应加护栏。(16)外窗按要求设置滴水线(槽),外窗台应低于内窗台10mm,并向外放出坡度。外墙为面砖时,外窗台平面砖压立面砖。(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第3.1.1、3.2.3、3.2.9、3.3.5、5.1.11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八章“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4)现场见证送检复试(抗风压、气密、水密、隔声、保温性能)。(5)固定宜用定型扁铁,扁铁间距符合要求,用螺钉拧紧。(6)开关灵活、关闭严密、无倒翘。(7)窗框周边与墙体采用密封胶密封。密封胶应粘结,表面应光滑、顺直、无裂纹。334 0101010504断桥铝合金门窗(1)主材采用断热铝型材。受力杆件最小壁厚应≥1.4mm。(2)表面处理:粉末喷涂,膜厚≥40μm;氟碳漆喷涂,膜厚≥30μm。(3)门窗框(扇)安装牢固,无变形、翘曲、窜角现象。(4)门窗框(扇)割角、拼缝严密,横平竖直,表面平整洁净,无划痕碰伤。(5)门窗扇缝隙均匀、平直、关闭严密,开启灵活。推拉门窗必须设置防撞及防跌落装置。(6)合页、拉手、插销、门锁等小五金附件齐全,位置统一,安装牢固,使用灵活。(7)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填嵌饱满密实,涂胶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缝,厚度均匀无气孔。(8)窗的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隔声性能、保温性能应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9)密封条应安装牢固、密闭,转角处采用45°粘贴。(10)玻璃:用厚度≥5mm的中空玻璃(A=12mm),卫生间窗玻璃应采用磨砂型。(11)门窗槽口宽度、高度偏差≤1.5mm,门窗槽口对角线长度差≤3mm,门窗框的正、侧面垂直度偏差≤2.5mm,门窗横框的水平度偏差≤2mm,门窗横框的标高偏差≤5mm,门窗竖向偏离中心偏差≤5mm,双扇门窗内外框间距偏差≤4mm重要厂房、对节能、隔音、美观有要求的房间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性能为5级,气密性能为4级,水密性能为4级,保温性能为7级,隔声性能为4级。(1)窗安装完成后宜进行淋水试验。外窗台宜挑出墙面,且设滴水槽或滴水线。(2)窗户安装顺序:先进行窗洞抹灰(窗洞口抹灰时,窗台板底标高比外侧窗台高10mm,外窗台抹灰预留40mm贴砖厚度),安装内窗台板,安装窗框,最后粘贴外墙面砖或墙面抹灰。外墙为面砖时,外窗台平面砖压立面砖。(3)门窗应采用塑料胶带粘贴保护,分类侧放,防止受力变形。(4)门窗装入洞口应横平竖直,外框与洞口应弹性连接牢固,不得将门窗外框直接埋入墙体。(5)在外墙抹灰前,预先装设附框,墙面施工完成后,再正式安装窗户。(6)门窗框与墙体间空隙填充: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连续施打发泡剂,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留缝宽度为5~8mm,用硅酮耐候胶密封。(7)施工时加强成品保护,不允许随意撕掉框表面所贴的保护膜。在交叉作业中,应采用木档或其他物件进行保护,以免钢管及其他硬物碰坏门窗框(推拉门安装完成后,下槛内外两侧需加斜形的木板或采用其他保护措施,以免损坏下槛)。内外墙抹灰完成后才能将门窗框保护膜撕去,保护膜的胶质物在型材表面如留有胶痕,宜用香蕉水清理干净。涂刷工程施工前,应在门窗边框四周贴上美纹胶纸,防止涂料及油漆对门窗框二次污染。(8)推拉式窗户应加限位装置。外窗距室内地面高度小于800mm应加护栏。(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第3.1.1、3.2.3、3.2.9、3.3.5、5.1.11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八章“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4)现场见证送检复试(抗风压、气密、水密、隔声、保温性能)。(5)窗固定、校正(包括内衬)。(6)开关灵活、关闭严密、无倒翘。(7)窗框周边与墙体采用密封胶密封。密封胶应粘结,表面应光滑、顺直、无裂纹。334 0101010600楼梯0101010601楼梯栏杆(含临空栏杆)(1)木材不得有腐朽、节疤、裂缝、扭曲等,含水率<12%。(2)栏杆垂直度偏差≤2mm。栏杆间距偏差≤3mm。扶手直线度偏差≤3mm。扶手高度偏差≤3mm。(3)护栏高度、栏杆间距、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护栏必须牢固,大于24m时栏杆高度不低于1.1m,小于24m时栏杆高度不低于1.05m,栏杆底部设100mm高的挡板。全站建筑物栏杆从可踏面起算净高≥1050mm,高度大于24m时栏杆高度不低于1100mm。(1)不锈钢栏杆壁厚不小于1.5mm,以钢管为立杆时壁厚不小于2mm。进场的不锈钢管材、木制扶手堆放时应有垫木,防止表面损坏或变形。(1)栏杆排列均匀、竖直有序,栏杆与埋件及扶手连接处焊接牢固、接缝严密,焊缝饱满、均匀,不得有咬边、未焊满、裂纹、渣滓、焊瘤、烧穿、电弧擦伤、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打磨光滑,光洁度一致。(2)栏杆表面光滑无毛刺,漆层厚度均匀。(3)楼梯木制扶手用硬杂木加工,其树种、规格、尺寸形状符合设计要求。木材基面打磨去毛刺后刷水性聚氨酯漆;钢制栏杆的油漆材料可使用喷塑或喷涂氟碳漆,栏杆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毛刺;表面防护漆采用聚酯底漆一道、聚酯腻子刮平打磨后喷涂聚酯磁漆两道。(4)预埋件按立杆位置预埋,焊接前应检查标高及位置。(5)立杆焊接先点焊定位再分段满焊,焊后及时清渣,并进行防锈处理。(6)护栏安装必须牢靠,室外金属栏杆应可靠接地。临空面加装挡板。(7)安装木扶手前,木扶手的扁钢固定件应预先打好孔(间距控制在400mm内),再进行焊接。(8)木扶手安装宜由下往上进行,首先预装起弯头,再配置中间段扶手,进行分段预装粘结,操作温度不得低于5℃。(9)钢质栏杆喷漆应尽量在工厂完成,现场只做补漆工作。现场补漆由生产厂家完成。焊缝应打磨平整垂直,如有焊缝及表面不平、不光处,可用原子灰补平、补光,并喷漆。不锈钢栏杆安好后,钢管表面应打磨抛光,如有砂眼不平处,可补焊。(10)扶手施工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焊接火花烧坏地面;木扶手安装完毕后,刷一道底漆后加包裹,以免撞击损坏和受潮变色。(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第3.1.1、3.2.3、3.3.5、12.5.6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十章“楼梯、栏杆、台阶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4)焊接牢固,接缝严密,表面应光滑,色泽应一致,不得有裂缝、翘曲及损坏。334 0101010602楼梯防滑条(1)防滑条应安装牢固,不得出现翘曲。突出地面的防滑条宜高出地面高度2~3mm,且高度一致。(2)防滑条安装应平直,距踏步边距离一致,直线偏差≤2mm,高度偏差≤1.5mm,且每个踏步应一致。全站建筑物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要求。(1)橡胶防滑条宜选用可积蓄光能的发光材料作为防滑条,而且应满足抗老化、耐磨损及膨胀等各种性能。(2)铝合金防滑条铝材厚度应保证受力后不翘曲,同时与踏步紧密结合,铝合金防滑条防滑系数应≥0.6。(3)瓷砖防滑条要求防滑系数≥0.6,防滑地砖仰角处应为圆角,防滑地砖强度应与其他地面一致。(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防滑条应安装牢固,不得出现翘曲。突出地面的防滑条宜高出地面2-3mm,且高度一致。(3)防滑条安装应平直,距踏步边距离一致,直线偏差≤2mm,高度偏差≤1.5mm,且每个踏步应一致。334 0101010700建筑外墙面0101010701外墙贴砖墙面(1)瓷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粘贴牢固,无空鼓,表面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裂痕和缺损。接缝应平直、光滑,填嵌应连续、密实。(2)墙砖吸水率E≤3%。(3)墙砖破坏强度≥1300N。(4)墙砖背面应有燕尾槽。(5)垂直度≤3mm。平整度≤2mm。阴阳角方正≤2mm。接缝直线度≤3mm。接缝高低差≤1mm。外墙(1)DTG勾缝。(2)2~3厚DTA贴6~10厚瓷质外墙砖。(3)6~10厚DP—MR抹平。(1)基层为砖墙应清理干净墙面上残存的砂浆、灰尘、油污等,并提前一天浇水湿润;基层为混凝土墙应剔凿外胀混凝土,清洗油污,太光滑的墙面要凿毛或刷界面处理剂。(2)吊垂直、套方、找规矩。用经纬仪在四大角(建筑物边角)、门窗口边打垂直线;高层建筑可使用线坠、崩铁丝吊垂直,根据面砖尺寸分层设点、做标志。横向水平线以楼层为水平基线交圈控制,竖向线则以四大角和通天柱(框架柱)、垛子(砖跺)为基线控制,宜采用整砖,阳角处要双面排直,灰饼(标志砖)间距1.6m。(3)打底时要分层进行,第一遍抹后扫毛,待6~7成干时,可抹第二遍,随即用木杠刮平,木抹搓毛,终凝后浇水养护。(4)排砖保证砖缝均匀。按设计图纸要求及墙面尺寸、雨篷、阳台、洞口等部位设计尺寸符合砖模数,并进行预排。施工前外墙面砖排列方式进行横竖向排砖、弹线。凡阳角部位应是整砖,并切45°角粘贴。如遇突出的卡件,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砖随意拼凑镶贴。外墙面砖的缝隙均匀一致,缝宽6~10mm,阳角套割吻合。(5)选砖、浸砖、镶贴前应先挑选颜色、规格一致的砖,然后浸泡2h以上,取出晾干备用。(6)外墙面砖一般从上往下镶贴,在面砖背面满铺胶粘剂。粘贴后,用小铲柄轻轻敲击,使之与基层粘牢,随时用靠尺找平找方,贴完一皮后,须将砖上口灰刮平,每日下班前须清理干净。(7)女儿墙的压顶、窗台、腰线等部位平面也要镶贴面砖时,除流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外,应采取顶面面砖压立面面砖的做法,预防向内渗水,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做滴水线(槽)。(8)外墙面砖粘贴应设置伸缩缝,竖直向伸缩缝可设在洞口两侧或与幕墙、柱对应的部位,水平向伸缩缝设在洞口上下或与楼层对应处。分格条在使用前用水充分浸泡,以防胀缩变形。在粘贴面砖次日(或当日)取出,起条应轻巧,避免碰动面砖。完成一个流水段后,用专用勾缝剂勾缝,缝宽控制在8mm左右,且不小于5mm,先勾水平缝再勾竖缝,凹进深度为3mm,十字交叉处应有贯穿线,要求勾缝均匀美观。(9)有抹灰与面砖相接的墙、柱面,应先在抹灰面上打好底,然后贴好面砖后再抹灰。(10)整个工程完工后,应加强养护,用丝棉蘸稀盐酸(或草酸)加20%的水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干净。(11)面砖粘贴完成28d后,进行拉拔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验收。(12)外墙面砖施工尽量避免冬季,如果必须在冬季施工,可使用专用防冻粘结剂。(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第3.1.1、3.2.3、3.3.5、8.3.4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七章“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4)所用水泥、砂、墙砖现场见证取样送检。(5)粘贴牢固(拉拔试验),砖缝横平竖直、均匀一致。(6)勾缝密实、光滑,深浅一致。(7)砖面色泽一致,无污染。(8)垂直度≤3mm。平整度≤2mm。阴阳角方正≤2mm。接缝直线度≤3mm。接缝高低差≤1mm。334 0101010702外墙涂料墙面(1)涂料的纹路清晰,颜色均匀一致,无泛碱、流坠、咬色、刷痕、砂眼,弹性涂料点状分布应疏密均匀。(2)耐洗刷性(次)≥1000。(3)耐老化性≥3000h。次要建筑物外墙(1)喷(或刷)面涂料。(2)喷仿石底涂料。(3)着色剂。(4)刷封底涂料增强粘结力。(5)12厚1:0.2:2水泥石灰膏砂浆找平。(6)刷素水泥浆一道(内掺水重5%的建筑胶)。(7)5厚1:0.5:3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扫毛。(8)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随刷随抹底灰)。(1)外墙宜采用丙烯酸树脂外墙弹性涂料(或其他满足技术性能要求的环保涂料)。(2)基层处理:将墙面等基层上起皮、松动及鼓包等清除凿平。基层的缺棱掉角处用M15水泥砂浆或聚合物砂浆修补、找平,并将残留在基层表面上的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等杂物清扫干净。基层腻子应平整、坚实、牢固、无粉化、起皮和裂缝;对于砖墙,应在抹灰前一天浇水湿润;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应提前两天浇水,每天两遍以上(基层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0%~15%之间);对于外墙外保温墙体,防裂保护层做法:“二布三胶”或钢板网上抹聚合物砂浆。(3)两层抗裂纤维水泥砂浆分层抹平、压实压光。(4)外窗台应低于内窗台10mm,并且向外放坡,设置滴水线(槽)。如设有腰线,也应设置滴水线(槽)。(5)滚涂三遍涂料:1)底层封底涂料:先局部样板施工,大面积涂刷在样板验收合格后进行。大面积墙面涂刷采用粗毛滚筒从上往下,分段分层进行涂刷,门窗等拐角部位采用细毛刷进行涂刷。涂料施工前门框应用薄膜遮盖,细部涂刷采用美纹带粘贴,确保线条顺直。2)中层涂料滚压:分滚涂、拉毛两步进行。可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分层分段进行滚涂,滚涂不到的位置采用漆把粘涂料点缀施工。拉毛宜在墙面涂料稍干后进行,拉毛后应表面无流坠、色差、溅沫等现象。3)面层涂料:主层涂料完成并干燥后进行,从上往下、分层分段进行涂刷。涂料涂刷后颜色均匀,分色整齐、不漏刷、不透底,每分格应一次性完成。(6)施涂前应根据设计要求提前做好样板,经设计确认满足要求,记录好样板的工艺参数。(7)施工温度不得低于5℃。尽量选择风力不大于3级的天气施工。(8)分格缝采用PVC条。缝应横平竖直,连接贯通,缝宽10mm。(9)外墙涂料工程应分段进行,以分格缝、墙面阴角处作为分界线,同一建筑应用同一批型号的涂料。(10)施涂前应清理周围环境,做好门、窗及其他易受污染部位的覆盖保护,涂饰完成后及时做好成品保护,防止二次污染。(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第3.1.1、3.2.3、3.3.5、8.3.4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七章“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4)墙面应平整光滑、棱角顺直,颜色均匀一致,无返碱、咬色,无流坠、疙瘩,无砂眼。(5)耐洗刷性(次)≥1000。334 0101010703外墙真石漆(1)真石漆颜色均匀一致,无泛碱、流坠、咬色、刷痕、砂眼,弹性涂料点状分布应疏密均匀。(2)总厚度不小于3mm。(3)耐洗刷性(次)≥1000。次要建筑物外墙(1)涂刷罩光清漆。(2)天然真石漆(可选单色或复色搭配)施工(根据效果需要选择喷涂或抹涂等形式施工)。(3)涂刷封闭底漆(根据需要可带与真石漆接近颜色)。(4)刮涂柔性耐水腻子。(5)基层墙体处理。(1)基层验收须按普通抹灰标准对水泥砂浆基层进行验收,即墙面平整、阴阳角顺直,并要求干燥(含水率≤10%)、无浮尘、无油污、无空鼓。(2)批刮腻子:用专用腻子批底两遍,干燥后打磨平整,阴阳角可略磨圆,保持顺直。分格条表面粘贴胶带保护。(3)喷(辊)涂抗碱封闭底漆一遍(适合施工环境≥8℃,尽量选择风力不大于3级的天气施工)。喷(辊)涂抗碱封底漆主要是防止基层反碱反色,要求不得漏喷(辊)涂。(4)应采用专用喷枪,喷嘴口径:小浮点5.5~6mm;中浮点6~7mm;大浮点7mm以上。(5)喷涂石头漆骨料(适合施工环境温度≥8℃,尽量选择风力不大于3级的天气施工)。在水泥墙面施工,一般要加少量清水稀释,应根据墙面及空气干湿程度确定,以加至喷涂表面湿润丰满而又不会出现凹坑及挂流为宜。(6)喷涂石头漆骨料应分两次进行。第一道均匀薄喷,待其完全干燥后检查涂膜,如有底层未处理好等问题,可用喷涂料及时修补,然后再喷第二道面层,达到丰满均匀。未分格的整块墙面应一次连续喷完,中间不能有停顿和接口。喷枪出料角度尽量与墙面垂直,喷枪距离墙面应不大于500mm,避免左右斜枪以防形成不均匀浮点。(7)喷涂干燥后,进行表面清整,用铲刀消除分格缝边、阴阳角及表面高出部分,如有细小缺口,可用干净手指以同种材料抹平,注意范围尽量小,然后用砂纸打去浮砂至不挫手。(8)辊涂罩面剂(适合施工环境温度≥15℃):上硅丙面油一道,直接用滚筒滚满滚湿,再尽量收干,避免挂流。(9)分格缝宜采用PVC条。缝应横平竖直,连接贯通,缝宽10mm。(10)外窗台应低于内窗台10mm,并且向外按20%放坡,设置滴水线(槽)。如设有腰线,也应设置滴水线(槽)。(11)成品保护:在喷(涂)前,对门窗、落水管和散水等成品采取保护措施。喷(辊)涂饰完成后及时做好墙面成品保护,防止二次污染。(2)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第3.1.1、3.2.3、3.3.5、8.3.4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七章“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4)墙面应平整光滑、棱角顺直,颜色均匀一致,无返碱、咬色,无流坠、刷痕、砂眼,弹性涂料点状分布应疏密均匀。(5)总厚度不小于3mm。(6)耐洗刷性(次)≥1000。334 0101010800踏步0101010801板材踏步(1)板材铺设时面板压立板,平立面光洁度一致。(2)板块面应坚实、平整、洁净,缝格顺直,不应有空鼓、松动、脱落和裂缝、污染现象。踏步齿角应整齐,防滑条(槽)应顺直。地面镶边用料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边角整齐、光滑。(3)踏步与建(构)筑物间应留置20~25mm宽变形缝,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4)板材破坏强度(N)≥1500。(5)执行标准:GB/T18601《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GB/T18600《天然板石》。(6)踏步高度差≤5mm,每个踏步两端宽度差≤3mm。表面平整度偏差≤2mm。主要入口室外台阶(1)采用地砖或花岗石板材。(2)踏步与建(构)筑物间应留置20~25mm宽变形缝,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3)踏步高度差≤5mm,每个踏步两端宽度差≤3mm。表面平整度偏差≤2mm。(1)基层表面的浮土和砂浆应清理干净,有油污时,应用10%工业碱水刷净,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踏步高度≤150mm,且≥100mm,宽度≥300mm。(2)板材应先试贴,将板材按通线平稳铺下,用橡皮锤垫木块轻击,使砂浆密实,缝隙、平整度满足要求后,揭开板块,发现结合层不密实有空隙时,应填砂浆搓平,在板材背面涂8~10mm素水泥浆,正式铺贴。用橡皮锤均匀轻击板面,找直、找平。花岗岩缝隙宽度不应大于1mm。每铺好一块,使用水平尺、直尺检查,板材拼缝处用手触摸检查。为防止铺贴后表面有反碱现象发生,天然石材铺贴前,应采用防碱背涂处理剂进行背涂处理。室外楼梯踏步应采用湿铺。(3)板块铺完2天后,使用1:1水泥色浆勾缝。水泥色浆先按板材颜色要求在水泥中加入矿物颜料进行调制。灌浆1~2天后,用棉纱及其他擦布蘸色浆擦缝,粘附在板面上的浆液随手用湿纱头擦干净。(4)板块铺完24h后,表面撒上干净锯末保护,喷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待结合层的水泥砂浆达到设计要求后,经清洗、晾干后,方可打蜡擦亮。(5)铺贴砂浆抗压强度达到1.2MPa时,方可上人进行操作,但必须注意油漆、砂浆不得放在板块上,铁管等硬器不得碰坏砖面层。(6)踏步与建(构)筑物间预留的变形缝用硅酮耐候胶嵌填,要求打胶均匀严密。(1)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基层表面的浮土和砂浆应清理干净。(3)踏步应铺贴平整、缝隙大小均匀一致。(4)板块铺贴完成应洒水养护7天以上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334 0101010802细石混凝土踏步(1)清水混凝土工艺,一次浇成不得二次抹面。(2)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3)踏步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4)踏步与建(构)筑物间应留置20~25mm宽变形缝,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5)踏步高度差≤5mm,每个踏步两端宽度差≤5mm。表面平整度偏差≤2mm。次要入口室外台阶(1)采用细石混凝土面层。(2)踏步与建(构)筑物间应留置20~25mm宽变形缝,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3)踏步高度差≤5mm,每个踏步两端宽度差≤3mm。表面平整度偏差≤2mm。(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附条文说明)》。细骨料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面层的混凝土采用木模板支模,一次浇筑成型,振捣均匀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为防止踏步表面裂缝,在混凝土表面掺加耐磨材料。(3)细石混凝土地面面层要分三次压光成面。防滑条宜选用坚硬耐磨材料。踏步高度≤150mm,且≥100mm,宽度≥300mm。踏步顶面标高应低于室内地面。踏步与建(构)筑物间预留的变形缝用硅酮耐候胶嵌填,要求打胶均匀严密。(4)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至少要养护7天。成品用木护角保护,防止磕碰破坏。(1)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材料进场应进行见证取样及送检。(3)细石混凝土踏步抹压应平整光滑,棱角通直、方正。(4)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完成后至少要养护7天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334 0101010900坡道0101010901细石混凝土坡道(1)清水混凝土工艺,一次浇筑,不得二次抹面。(2)坡道边角应顺直,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3)坡道的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4)踏步与建(构)筑物间应留置20~25mm宽变形缝,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5)长宽尺寸度偏差≤10mm。表面平整度偏差≤2mm。坡道边角偏差≤3mm。室外坡道(1)50厚C20细石混凝土面层随打随抹。(2)80厚C15混凝土。(3)300厚3:7灰土分两步夯实。(4)素土夯实。(1)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附条文说明)》。细骨料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层,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坡道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面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不小于C20。(4)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5)细石混凝土地面面层要分三次压光成面。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养护不少于7天。(6)防滑槽应顺直,槽深、槽宽一致。(7)坡道与建(构)筑物间预留的变形缝用硅酮耐候胶嵌填,要求打胶均匀严密。(1)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坡道基层压实系数、坡道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坡道面层应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4)坡道面层要分三次压光成型,施工完成后要养护不小于7天。(5)坡道棱角应通直方正,预留凹槽应顺直,槽深、槽宽一致。0101010902混凝土礓磋坡道(1)坡道下土方回填应分层密实。(2)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振捣密实,原浆收面。(3)踏步与建(构)筑物之间应留置20-25mm宽变形缝,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4)礓磋样式及深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5)长宽尺寸度偏差≤10mm。表面平整度偏差≤2mm。坡度边角偏差≤3mm。室外礓磋坡道(1)60厚C25细石混凝土面层留出横向凹槽。(2)100厚C15混凝土。(3)300厚3:7灰土分两步夯实.(4)素土夯实。(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砂采用中粗砂,含泥量≤3%。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不小于C20。(3)混凝土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4)抹礓磋应根据环境条件掌握好时间,锯齿形礓磋应宽窄一致、齿深一致。坡道两侧纵向设置20mm排水槽。(5)施工完成12h左右开始养护,至少要养护7天。(6)坡道与建(构)筑物间预留的变形缝用硅酮耐候胶嵌填,要求打胶均匀严密。(1)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基层压实系数、坡道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层表面应清理干净施工前洒水湿润。(3)坡道与建筑物预留伸缩缝应均匀一致。(4)坡道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5)礓磋应宽窄一致、齿深一致。(6)混凝土礓磋施工完成12小时后进行洒水养护7天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334 0101011000散水0101011002细石混凝土散水(1)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2)宜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一次浇制成型。(3)踏步与建(构)筑物间应留置20~25mm宽变形缝,采用1:1沥青砂填充,硅酮耐候胶封闭。散水(1)60厚C15混凝土面层,撒1:1水泥砂子压实赶光。(2)150厚3:7灰土。(或将1、2改为80厚C15混凝土面层,撒1:1水泥砂子压实赶光)。(3)素土夯实,向外坡4%。(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现场坍落度为45~75mm。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基层回填土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层回填土内不得含有建筑垃圾或碎料。(3)散水基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4)根据散水的外形尺寸支好侧模,放好分格缝模板,分格模板用木模时两面应用木刨刨光,支设时要拉通线、抄平,做到通顺、平直、坡向正确(向外坡4%),严禁用砌砖代替模板。散水厚度不小于150mm,内掺抗裂纤维。(5)缝宽20~25mm,留缝宽窄整齐一致,纵向3~4m设分格缝一道,房屋转角处与外墙呈45°角,分格缝宽20mm,分格缝应避开雨落管,以防雨水从分格缝内渗入基础。(6)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可适当湿润模板及灰土垫层,但水不可过多,以地面不留积水为宜。(7)一般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压光,应随打随抹,一次完成,用原浆压光。为防止散水表面裂缝,在混凝土表面掺加耐磨材料。(8)待混凝土初凝时,用专用工具将散水外边沿溜圆、压光,用抹子压光混凝土面层,待混凝土终凝后有一定强度时,拆除侧模,起出分格条。(9)成品混凝土应洒水养护不少于7天。养护期满后,分格缝内清理干净,用硅酮耐候胶填充,填塞时分格缝两边粘贴30mm宽美纹纸,既可防止沥青污染散水表面。(1)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材料进场应进行见证取样及送检。(3)基层回填土不得杂物,回填土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4)散水应随打随抹,压光一次完成。(5)散水应洒水养护不少于7天。(6)分格缝用硅酮胶填充,缝隙应深浅一致、平直、美观。334 0101011100栏杆(护栏)0101011101钢质护栏(1)栏杆排列均匀、竖直有序,栏杆与埋件及扶手连接处焊接牢固、接缝严密,焊缝应饱满、均匀,不得有咬边、未焊满、裂纹、渣滓、焊瘤、烧穿、电弧擦伤、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打磨光滑,光洁度一致。(2)栏杆表面光滑无毛刺,漆层厚度均匀。(3)栏杆垂直度偏差≤2mm。栏杆间距偏差≤3mm。扶手直线度偏差≤3mm。扶手高度偏差≤3mm。护栏(1)栏杆从可踏面起算净高≥1050mm,高度大于24m时栏杆高度不低于1100mm。(2)栏杆表面光滑无毛刺,漆层厚度均匀。(1)护栏高度、栏杆间距、安装位置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高度不小于1.05m。(2)护栏安装必须牢固。临空水平段栏杆底部100mm不得漏空,安装挡板。(3)护栏和扶手接缝应严密,表面应光滑,色泽应一致,不得有裂缝、翘曲及损坏。(4)埋件安装:准确放线,以确定埋板位置与焊接立杆的准确性,如有偏差,及时修正。应保证不锈钢内衬管全部坐落在钢板上,并且四周能够焊接,埋件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防腐处理,涂刷防锈漆两遍。(5)立柱安装:焊接立柱时,需双人配合,使其保持垂直,焊接时管件必须位置准确。焊接时管件之间的焊点应牢固,焊缝应饱满,焊缝表面的焊波应均匀,不得有咬边、未焊满、裂纹、渣滓、焊瘤、烧穿、电弧擦伤、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6)安装扶手:立管在安装扶手前,根据所用扶手的选型,准确安装扶手,从一端向另一端顺次焊接安装,相邻扶手安装对接准确,接缝严密。焊接前,必须将沿焊缝每边30~50㎜范围内的油污、毛刺、锈斑等清除干净,必要时可用角磨机进行打磨,磨出金属表面后再进行焊接。(7)打磨抛光:全部焊接好后,用手提砂轮打磨机将焊缝打平砂光,直到不显焊缝,光洁度一致。抛光时采用绒布砂轮或毛毡进行抛光,直到与相邻的母材基本一致。(8)表面防护漆采用聚酯底漆一道、聚酯腻子刮平打磨后喷涂聚酯磁漆两道。(9)室外钢质护栏应做可靠接地,并明显标识。(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中第3.1.1、3.2.3、3.3.5、12.5.6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十章“楼梯、栏杆、台阶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4)栏杆排列均匀、垂直有序,栏杆与扶手连接处焊接牢固、接缝严密,焊缝应饱满、均匀,不得有咬边、未满焊、裂纹、渣滓、焊瘤、烧穿、电弧擦伤、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打磨光滑,光洁度一直。(5)栏杆表面光滑无毛刺,漆层厚度均匀。(6)栏杆垂直度偏差≤2mm。栏杆间距偏差≤3mm。扶手直线度偏差≤3mm。扶手高度偏差≤3mm。334 0101011200建筑屋面0101011201卷材防水(1)屋面泛水高度:≥250mm,泛水、雨水口、排气管、出屋顶埋管等细部泛水封闭严密。(2)平屋顶屋面排水找坡3%,天沟、檐沟纵向找坡1%。找坡应准确,排水应通畅。(3)水落口周围500mm范围内,天沟、檐沟的拐角处,泛水与屋面连接的阴角处均应设附加卷材。(4)卷材防水屋面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立墙、屋顶设备基础、风道等),均做成圆弧,圆弧半径≥100mm。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应做成略低的凹坑。(5)卷材长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短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采用两层以上防水时,严禁垂直粘贴。(6)铺贴搭接宽度≥100mm。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搭接缝应错开,不得留在天沟或檐沟底部。屋面(1)屋面泛水高度:≥250mm,泛水、雨水口、排气管、出屋顶埋管等细部泛水封闭严密。(2)平屋顶屋面排水找坡3%,天沟、檐沟纵向找坡1%。(1)本施工要点适用于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2)基层处理:施工前应检查设计排水坡度、方向;所有管道、避雷设施全部安装完毕,并通过验收;所有阴阳角、管根做成圆角;做好女儿墙及压顶、人孔、设备基础、泛水收口、挑檐或留槽,同时将验收合格的基层表面尘土、杂物清理干净,基层表面应坚实,无起砂、开裂、空鼓等现象,表面干燥、含水率不大于8%。铺贴屋面防水卷材的找平层应设分格缝,分格缝纵横间距≤3m,缝宽为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分格缝的位置设在屋面板的支端,屋面转角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构件的交接处,防水层与女儿墙交接处等,且应与板端缝对齐,均匀顺直。(3)涂刷基层处理剂:按产品说明书配套使用基层处理剂,搅拌均匀,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刷于基层表面上,常温经过4h后,开始铺贴卷材。(4)铺贴附加层: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部位(如屋面与水落口连接处,檐口、天沟、檐沟、屋面转角处、板墙缝等)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平行屋脊向上施工。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作为附加增加层,厚度不小于2mm。天沟、檐口部位转角处用密封材料密封,每边宽度不小于300mm,干燥后再增添一层卷材或涂刷涂料作为附加层,铺贴天沟、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沟方向,减少搭接。排气孔与伸出屋面的管道阴角处设置两层附加层。(5)铺贴卷材:采用热熔法或自粘法施工。卷材的材质、厚度和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泛水高度必须≥250mm。屋面混凝土柱、墙、排水管等无挑檐部位的泛水上部应采用钢箍固定。铺贴卷材应采用与卷材配套的粘接剂。多层铺设时接缝应错开。搭接部位应满粘牢固,搭接宽度为100mm。双向流水坡度卷材搭接应顺水流方向。末端收头用密封膏嵌填严密。(6)蓄水试验:卷材铺设完毕后将屋面上灌水,蓄水深度应高出屋面最高点20mm,最少24h观察是否出现渗漏,如有渗漏及时处理。(7)屋面保温层干燥有困难时,应采用排气措施,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埋入卷材下面的管壁上应钻孔,最大间距≤3m,应设置不易被损坏和不宜进水的位置,上人屋面的卫生间排气管高度≥2m。(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中第3.06、4.3.16条,《屋面技术规程》(GB50345-2004)中第3.0.6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九章“屋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4)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复试。(5)基底泛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无起砂、空裂,且平整洁净,无积水现象,阴阳角处应呈圆弧或钝角。(6)对底油、附加层、细部处理、搭接、收头粘结全程旁站监理。(7)粘结牢固、无空鼓、滑移、翘边、起泡、皱折、损伤等缺陷。(8)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应结合紧密、牢固,厚度均匀一致。(9)蓄水试验符合要求。334 0101011202刚性防水(1)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细石混凝土防水层表面平整度偏差≤5mm。(2)嵌填密封材料的基层应牢固、干净、干燥,表面应平整、密实。(3)密封材料嵌填必须密实、连续、饱满,粘接牢固,无气泡、开裂、脱落等缺陷。(4)密封防水接缝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接缝深度为宽度的0.5~0.7倍。(5)嵌填密封材料表面应平滑,缝边应顺直,无凸凹不平现象。屋面(1)屋面泛水高度:≥250mm,泛水、雨水口、排气管、出屋顶埋管等细部泛水封闭严密。(2)平屋顶屋面排水找坡3%,天沟、檐沟纵向找坡1%。(1)防水材料可采用SF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20mm+30mm。注:技术要求和材质要求可以根据地区特点,按国家标准调整。(2)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3)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混凝土强度及试件留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防水层在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防水层表面应平整、压实抹光,不得有裂缝、起壳、起砂等缺陷。(7)防水层的厚度和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分格缝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每6m2设置一道分格缝,用上宽下窄梯形木条分格,水泥砂浆固定,钢筋网在分格缝处防水混凝土先薄铺下层混凝土,将钢筋网提至中上部,再浇筑上层混凝土,用平板振动器振实。混凝土压光后表面光洁、无抹纹,色泽均匀一致。(8)刚性防水砂浆应洒水养护,不少于7天。(9)刚性层与女儿墙之间应设置伸缩缝,(注:与女儿墙交接处必须设缝),缝纵横间距≤6m,缝宽20mm,并嵌填硅酮耐候胶。(10)伸缩缝处清理干净后,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饱满。(1)审查厂家及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中第3.06、4.3.16条,《屋面技术规程》(GB50345-2004)中第3.0.6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质量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九章“屋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中的相关规定。(4)水泥、砂子、石子现场见证取样送检或见证商品砼试块制作送检。(5)细部处理,分隔缝间距、宽窄、深度及砼厚度符合要求。(6)表面平整、压实抹光,不得有裂缝、起壳、起砂及积水现象。(7)分隔缝嵌填密封材料应密实、平整。(8)全程旁站监理。(9)蓄水试验符合要求。334 0101011203建筑物雨篷(有组织排水)(1)建筑物雨篷宜采取有组织排水方式,外观应平整方正,棱角平直。(2)雨篷梁应设为反梁。宽度同墙体,高度≥雨篷翻边50mm,框架结构雨篷梁长度至两侧框架柱为止,砖混结构雨篷梁长度至两侧结构(构造)柱为止或雨篷外边缘各500mm。(3)雨篷下口应设滴水线条和滴水线槽。滴水线条宽度为50mm,厚度为10~15mm;滴水线槽居于滴水线条正中,深度为10mm,宽度为10~12mm,离墙面30mm处设置断水口。(4)滴水线条、滴水线槽应顺直美观,无变形。(5)雨篷上雨水采取有组织排水,就近接入主落水管或单独设置落水管(并距离地面900mm处设置检修口),且排水通畅。外观工艺应美观,固定牢固。具体做法依照图纸施工。(6)垂直度偏差≤3mm;平整度偏差≤3mm;阴阳角方正偏差≤3mm;预留洞口中心线≤3mm,尺寸偏差≤3mm。雨棚雨篷上雨水采取有组织排水,就近接入主落水管或单独设置落水管。建筑物雨棚梁应设为反梁。雨棚下口应设滴水线条和滴水线槽。(1)雨篷高度在符合设计要求下,应结合外墙面层材料排版合理设置。(2)有组织排水的管口应设置在离建筑物主落水管靠近的一侧,采用UPVC管,与主落水管以三通连接,坡度不小于1.5%。如附近无主落水管时,应单独设一道(或两道落水管,具体由设计确定)接入室外排水系统,管径宜为DN75。(3)混凝土强度需达到100%方可拆雨篷底模。(4)雨篷应做24h蓄水试验,对发现的结构渗点(一般在施工缝、预埋件和预留管道四周、墙根部)采用水泥基型防水涂料进行多次涂刷处理。(5)雨篷底板面采取细石混凝土或抗裂纤维砂浆找坡,内部阴角作半径50mm圆弧角处理,坡度为2%,方向纵横朝排水口处。(6)雨篷板面上宜设置一道SBS卷材防水,在翻边顶部设置通长凹槽,将SBS卷材边收口裁齐后压入凹槽中,并用压条或带垫片钉子固定,压槽内用密封材料封固。(7)雨篷翻边粉刷做法按照外墙面粉刷工艺标准施工。雨篷底部不宜粉刷,直接批腻子找平。滴水线条为砂浆粉刷,滴水线槽宜采用成品塑料条。滴水线条三面封闭连续。(8)雨篷梁应采用上翻梁。(9)寒冷结冰地区落水管须有防冻措施,以免管道冻结破裂。(10)安装落水管,应吊线坠弹直线,采用管道专用卡具在墙上固定,间距1.2m。(1)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UPVC管卡固定间距、位置正确。(3)排水流畅。334 0101011204建筑物雨篷(无组织排水)(1)建筑物雨篷可采用无组织排水方式。(2)雨篷梁应设为上翻梁,宽度同墙体,高度≥雨篷翻边50mm,框架结构雨篷梁长度至两侧框架柱为止,砖混结构雨篷梁长度至两侧结构(构造)柱为止或雨篷外边缘各500mm。(3)雨篷下口应设滴水线条和滴水线槽。滴水线条宽度为50mm,厚度为10~15mm;滴水线槽居于滴水线条正中,深度为10mm,宽度为10~12mm,离墙面30mm处设置断水口。(4)滴水线条、滴水线槽应顺直美观,无变形。(5)雨篷上雨水采取无组织排水,向排水管处找坡,且确保排水通畅。具体做法依照图纸施工。(6)阴阳角方正偏差≤3mm;预留洞口中心线≤3mm,尺寸偏差≤3mm。汇水面积较小的雨棚雨篷下口应设滴水线条和滴水线槽。排水管出外墙150mm(1)雨篷高度在符合设计要求下,应结合外墙面层材料排版合理设置。(2)无组织排水的排水管宜采用UPVC管。(3)混凝土强度需达到100%方可拆雨篷底模。(4)雨篷应做24h蓄水试验,对发现的结构渗点(一般在施工缝、预埋件和预留管道四周、墙根部)采用水泥基型防水涂料进行多次涂刷处理。(5)雨篷底板面采取细石混凝土或抗裂纤维砂浆找坡,内部阴角作半径50mm圆弧角处理,坡度为2%,方向纵横朝排水口处。(6)雨篷板面上宜设置卷材防水,在翻边顶部设置通长凹槽,将卷材边收口裁齐后压入凹槽中,并用压条或带垫片钉子固定,压槽内用密封材料封固。(7)雨篷翻边粉刷做法按照外墙面粉刷工艺标准施工。雨篷底部不宜粉刷,直接批腻子找平。滴水线条为砂浆粉刷,滴水线槽宜采用成品塑料条。滴水线条三面封闭连续。(8)排水管口应有滤网,防止排水管堵塞。(1)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2)雨篷找坡层坡度符合规范要求,坡面平整、光滑。(3)排水流畅。334 0101011300建筑电气0101011301吊杆式灯具(1)应采用高效节能灯具,灯具及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涂层剥落和灯罩破裂等缺陷,标识正确清晰。(2)吊管内径10mm,壁厚≥1.5mm,确保安装牢固,吊装安全。(3)灯具满足防腐、防水等级WF2,防护等级IP66的要求。(4)灯具满足GB7000.7《投光灯具安全要求》要求。(5)照明方式应以直接照明为主,不应采用间接照明方式。吊管安装位置应避开主控制室和配电室的主梁、次梁,灯具安装时应避开二次设备屏位、母线桥和开关柜的正上方,布局美观合理。(6)作为事故照明灯时,在明显部位作红色“S”标记。(7)灯头对地距离,室外≥2.5m,室内≥2.4m。设备间(1)灯具安装位置应避开电气设备上方,并与带电体保持安全检修距离。(2)灯具安装高度,室外宜不小于2.5m,室内宜不小于2.4m。(1)吊管采用DN15镀锌钢管,安装吸盘采用铝合金材质、螺纹连接,照明灯具采用T8荧光灯。(2)吊杆式灯具应采用预埋接线盒、吊钩、螺钉等固定,安装牢固可靠,严禁使用木楔固定,每个灯具固定用的螺钉或螺栓不少于2个。吊杆选择时应按灯具重力的2倍做过载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需接地、接零的吊杆式灯具应选用专用连接螺丝可靠连接。(4)灯具安装时应避开二次设备屏位、母线桥和开关柜,确保安装牢固,安装位置应在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美观合理。(5)成排灯具宜采用型材统一固定,避免出现不整齐现象。(1)原材料的审查,灯具型号、规格、出场合格证、检测报告,安全认证标志。(2)吊杆内径不应小于10mm,钢管厚度不应小于1.5mm。(3)灯具固定牢固可靠,不得使用木楔。(4)灯具安装应避开二次屏柜。(5)成排灯具应整齐有序。334 0101011302吸顶式灯具(1)灯具满足GB7000.7的要求。(2)灯具及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涂层剥落和灯罩破裂等缺陷。(3)灯具安装牢固端正,灯具与顶面缝隙均匀,灯具清洁干净。(4)作为事故照明灯时,在明显部位作红色“S”标记。电缆夹层、走廊(1)选用防潮型灯具,灯具安装位置应避开电缆支架、电缆槽盒上方,并与其保持0.5m检修距离。(2)电缆夹层灯具应敷设专用PE线做外壳接地。(1)灯具选用T5荧光灯,外壳采用塑料材质,防护等级IP42。(2)灯具不应布置在配电室梁上及有遮挡的位置,尽量保持同一平面布置,固定时用螺栓牢固连接,确保将灯具贴紧屋顶表面,灯具的灯箱完全遮盖住灯头盒。(3)吸顶灯安装时应先将灯具的反光板固定在灯箱上,并将灯箱调整顺直。(4)如果灯具安装在吊顶上时,应先在顶板上打膨胀螺栓,下设吊杆与灯箱固定好,严禁利用吊顶龙骨固定灯箱。安装位置应在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美观合理。(1)原材料的审查,灯具型号、规格、出场合格证、检测报告,安全认证标志,防护等级。(2)灯具固定牢固可靠,不使用木楔。(3)灯具要紧贴顶面,缝隙均匀。(4)吊顶上的灯具应下设吊杆。0101011303壁灯(1)灯具满足GB7000.7的要求。(2)壁灯安装牢固端正,位置正确,排列整齐,标高一致,布局匀称。(3)安装在室外的壁灯应有泄水孔,绝缘台与墙面之间应有防水措施。(4)根据工程要求选定灯具的规格、型号,确定安装位置,距地高度≥2.4m,并安装灯罩,否则可接近的裸露金属体需可靠接地。在易受机械损伤场所的灯具,应加保护网,采用螺钉将底座固定在墙面。(5)施工质量应满足DL/T5390《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设备间(1)灯具安装位置应避开电气设备上方,并与带电体保持安全检修距离。(2)灯具安装高度,室外宜不小于2.5m,室内宜不小于2.4m。(1)灯具可选用金卤灯和T5荧光灯,防眩光,灯罩选用PC或LED材质。防腐、防水等级WF2,防护等级IP66。(2)根据灯具的外形选择合适的底托,底托与墙面之间应增加防水胶垫。(3)壁灯安装时把底托对正灯头盒,贴紧墙面,使其平正,用螺丝将灯具固定在底托上,最后配好灯泡、灯罩。安装位置应在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美观合理。(4)壁灯安装严禁使用木楔固定,灯具接线应牢固。需接地、接零的灯具,非带电金属部分采用专用接地螺丝,并可靠接地。(5)安装在室外的壁灯应打好泄水孔。(6)绝缘板的安装要对正灯头盒,贴紧墙面,安装平正。(7)壁灯底托与墙面相接处打胶,要求细腻密实。(1)原材料的审查,灯具型号、规格、出场合格证、检测报告,安全认证标志,防护等级和防水等级。(2)灯具固定牢固可靠,不使用木楔。(3)非带电金属部分应有专用接地螺钉,并接地可靠。(4)室外壁灯应有泄水孔。(5)绝缘台与墙面之间应有防水措施。334 0101011304专用灯具(1)灯具满足GB7000.7的要求。(2)各种专用灯具的安装应根据电压等级、使用场所、灯具种类、绝缘情况、安装位置等合理布置,安装牢固,工艺美观。(3)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使用的灯具,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等的有关规定,如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4)应急照明采用LED、卤钨灯、荧光灯,在正常照明断电时可在几秒内达到标准流明值,灵敏可靠。应急照明灯的电源有正常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选用自带电源型灯具。正常电源断电后电源转换时间为:备用照明≤15s,安全照明≤0.5s,安装高度距顶棚800mm。(5)疏散指示灯的标识识别方向安装正确,安装在楼梯间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离地面1m以下的墙面上,不影响正常通行。走道疏散标识灯的间距≤电池室、泵房、厨卫(1)灯具安装位置应避开电气设备上方,并与其保持0.5m检修距离。(2)电池室采用防爆灯具,开关设置在门外。(3)自带电源应急照明灯具,电源线应通过插座引接。(1)应急灯、疏散指示灯、防潮灯具灯罩采用PC或LED材质,防护等级IP65,防腐、防水等级WF2。防爆灯具外壳采用碳素合金,防护等级应符合GB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的规定,光源寿命≥20000h。(2)灯具禁止布置在蓄电池和开关柜正上方,安装完毕后要满足防爆要求,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不应超过4盏,防爆灯具的安装位置应避开释放源,灯具及开关安装牢固可靠。蓄电池室的防爆灯控制开关应安装在蓄电池室外面。(3)应急照明线路在每个防火分区有独立的应急照明回路,穿越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有防火隔堵措施。(4)淋浴间、卫生间等房间应安装防潮灯具和防水开关。(5)灯具与墙体相接处打胶,要求细腻密实。(1)原材料的审查,灯具型号、规格、出场合格证、检测报告,安全认证标志,防护等级和防水等级。(2)应急照明灯的电源除正常电源外,另有一路电源供电;或者是独立于正常电源的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或由蓄电池柜供电或选用自带电源型应急灯具。(3)电源转换时间为:疏散照明≤15s;备用照明≤15s(金融商店交易所≤1.5s);安全照明≤0.5s。(4)散标志灯安装在安全出口的顶部,楼梯间、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应安装在1m以下的墙面上。不易安装的部位可安装在上部。疏散通道上的标志灯间距不大于20m(人防工程不大于10m)。(5)应急照明线路在每个防火分区有独立的应急照明回路,穿越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有防火隔堵措施。(6)防爆灯具的安装位置离开释放源。334 20m。安全出口标识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照明线路采用耐火导线,疏散指示灯须安装非燃材料的保护罩。(6)施工质量应满足DL/T5390、GB50303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334 0101011305建筑室内配电箱、开关及插座(1)同一配电室采用统一型号配电箱,箱体高度统一,配电箱安装在安全、干燥、易操作的场所,宜设置在房间出入口附近,方便人员操作且布置在房间隐蔽处,紧凑布置,安装高度为配电箱下沿距地面1.5m。配电箱箱体周边平整无损伤,漆面无脱落,入箱的管线长短合适、间距均匀、排列整齐,箱内各种器具应安装牢固。配电箱内二次线安装要求弧度一致、排列整齐,压接牢固,采用专用绑扎带固定,电缆标牌齐全、标识清楚。(2)开关、插座宜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在有饰面砖的墙面时应选择在居中的位置,暗装的开关面板应紧贴墙壁面,四周无缝隙,安装牢固,表面光滑整洁,无碎裂、划伤,装饰帽齐全。同一部位开关面板高度、色泽应一致,间隔均匀。(3)插座应满足左零右火,两孔插座下零上火的要求;同一场所三相插座,接线相序一致;开关通断位置一致,操作灵活,接触可靠;有防爆要求的开关应设置在室外;外墙开关及插座应设置防雨罩。设备间(1)配电箱宜设置在走廊靠近入口位置。(2)电池室专用灯具开关设置在门外。(3)卫生间选用防水型灯具开关和电源插座。(4)蓄电池室不应设置插座。(1)配电箱箱体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两层底板厚度≥1.5mm,附有产品合格证。开关、插座应附有产品合格证,“CCC”认证标识,防爆型必须具有防爆标识。(2)配电箱安装应将箱体的标高、水平尺寸控制好,箱体下沿安装高度应统一,箱体应固定牢靠。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于同一管内,不同回路、不同电压和交流、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管内。箱内设备应满足:断路器额定值大于被保护回路计算电流,线路载流量大于断路器额定电流。采用双门低压配电箱,正常照明配电箱的零线应就近接地。(3)开关安装在便于操作的出入口,位于进门开门侧。卫生间和淋浴间开关应采用防水型。蓄电池室开关应设在室外。在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应选用防爆型开关。(4)开关、插座安装时将盒内留出(不小于150mm)的导线与开关插座的面板连接好,固定时要使面板端正。开关、插座应标明使用功能。(5)插座应避免和照明灯具接在同一分支回路,回路采用三线制。插座安装时距地300mm,淋浴间插座距地1.8m,同一室内并列安装的插座安装高度一致。在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应选用防爆型开关。管路敷设时,应尽量减少弯曲。要求在土建施工时,将管路埋入墙体和楼板内,不允许刻槽。(6)配电箱、开关、插座与墙体相接处打胶,要求细腻密实。(7)墙体粉刷施工时,保护好配电箱体、开关、插座成品,粘贴美纹纸,防止污染。(1)原材料的审查,型号、规格、出场合格证、检测报告,强制认证,厂家资质。(2)配电柜、箱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3)箱(盘)内配线整齐,无绞接现象。导线连接紧密,不伤芯线,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相同,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根,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4)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或上孔与相线连接,左孔或下孔与零线连接;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5)同一场所三相插座相序一致,开关控制与灯位一致。室外的开关插座设置防雨罩。(6)蓄电池室开关设在室外。334 (4)开关距地面1.3m,距离门框边缘200mm,开关位置与灯具位置相对应。同一室内采用相同型号开关,并列安装且安装高度一致,并列安装的接线开关的相邻间距≥20mm。334 0101011306室内接地(1)接地干线沿墙面敷设,与墙上的预埋件焊接固定,接地体与墙面平行,缝隙均匀。接地体的转角转弯处要提前采用机械冷弯成型,接地干线连接时采用焊接,扁钢与扁钢连接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有3个棱边焊接,安装可靠牢固。(2)室内接地带布置高度,有活动地板的房间布置在活动地板下,无活动地板的房间布置在地面上200mm处(插座下方),外露接地线表面涂刷黄绿相间条纹作为接地标识,条纹宽度为50mm。安装螺栓均匀牢固,接地材料横平竖直,接地标识清楚,接地端子应引入地面,便于使用。(3)室内接地网需与站内主接地网有效接地,并埋设接地标识。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相连接。(4)便于检查,敷设位置不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5)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的接地干线上应设置不少于2个供临时接地用的接线柱或接地螺栓。(6)设备间(1)室内接地线采用热镀锌扁钢明敷。(2)接地体之间连接采用焊接,应搭接长度不小于2倍扁钢宽度。(3)设备间接地干线宜形成环形,并有不少于两点与接地网连接。(4)设备基础槽钢两端应明显可靠接地。(1)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扁钢采用热浸镀锌。现场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资料,材料的规格、质量应符合要求。(2)室内接地施工流程主要有:接地装置安装、接地网安装、接地电阻测试等。(3)建筑物接地应和主接地网进行有效连接。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主控室、高压室应设与主网相连的检修接地端子。(4)明敷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300~500mm。(5)接地网遇门处拐角埋入地下敷设,埋深250~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接地干线敷设时,注意土建结构及装饰面。当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补偿装置。(6)接地线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套管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套。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6)外露接地线涂刷黄绿相间条纹或粘贴3M反光纸。(1)接地扁钢应采用热镀锌材料,质量证明文件齐全。(2)接地干线连接时采用焊接,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3)变压器室、高低压开关室内的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2处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连接。(4)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0.3~0.5m。(5)外露接地线表面涂刷黄绿相间条纹标识,条纹宽度50mm。(6)施工质量满足GB50169规程规定要求。334 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334 0101011307建筑物屋面避雷带(1)屋面避雷带水平直线段平正顺直,弯曲段顺滑,无扭曲,距离女儿墙(屋面)高度不小于150mm。(2)固定点支持件间距均匀,固定可靠。固定点间距按设计布置;设计未明确时,水平段固定点间距为0.5~1.5m,弯曲段固定点间距应为0.3~0.5m。(3)引下线应暗敷。断线卡距离室外地面高度统一(1.5~1.8m),离建筑物边或转角处距离统一,应避开窗户、空调和落水管等,并便于检测。(4)断接卡保护措施应采取暗敷断线盒。断线盒尺寸宜为300mm(高)×210mm(宽)×120mm(厚)。(5)镀锌圆钢搭接为双面焊,搭建长度6D(D为圆钢直径);镀锌扁铁搭接为三面焊,搭建长度2B(B为扁铁宽度);镀锌圆钢与镀锌扁铁搭接为双面焊,搭建长度6D(D为圆钢直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无咬边。建筑物屋顶(1)屋面避雷带采用Ф10热镀锌圆钢明敷,网格不大于20mx20m;接地引上线穿绝缘管沿结构柱或外墙暗敷,间距不大于25m。(2)接地体之间连接采用焊接,应搭接长度不小于6倍圆钢直径。(3)应在避雷带每条接地引上线距地面1.5~1.8米处设置地线断接卡。(1)屋面避雷带宜优先采用镀锌圆钢(直径按设计要求且≥8mm)。施工前必须进行校正,无扭曲变形,镀锌层无破损。避雷带作接地标识。(2)固定点支持件为镀锌圆钢,直径8~10mm,也可采用成品件。(3)避雷带搭接时宜将接地体搭接长度段用弯折机提前进行小弧度弯折,做到直线段中心线一致。焊缝饱满,焊渣清理干净并做两道红丹漆防腐,银粉漆罩面。(4)固定点支持件为成品件时,应采取卡接固定牢靠。(5)避雷带与引下线搭接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焊接,焊缝饱满,焊渣清理干净,防腐同上。(6)高于屋面的金属物件应与屋面避雷带可靠连接。(7)每根引下线均应在离室外地面1.5-1.8m处设置断接卡。断接卡采取镀锌扁铁连接,螺栓固定,镀锌扁铁、螺栓型号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断接卡做黄绿相间明显标识。(8)在垂直接地体敷设时,同步埋设断线盒。断线盒宜优先采用成品定型产品,防腐且外观好,安装牢固,工艺美观,四周与墙面交接处打密封胶,并标识清楚。(1)水平直线段应平正顺直,拐弯处顺滑无扭曲,高度不小于150mm。(2)支持件间距均匀,固定牢固,设计无要求时:水平间距为500—1500mm,拐弯处为300—500mm。(3)镀锌圆钢连接采用焊接,搭接倍数不小于6D,双面施焊。(4)高于屋面所有金属件都要与避雷带可靠焊接。(5)断线盒安装牢固美观,四周要打胶密封。s334 0101011400建筑通风0101011401屋顶风机(1)叶轮旋转平稳、无异常,停转后不应每次停留在同一位置上。(2)固定风机的地脚螺栓应紧固,并有防松动措施。(3)现场组装的风机叶片安装角度应一致,达到在同一平面内运转,叶轮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应均匀,水平度允许偏差为1/1000。(4)风机进出口的活页门运行时灵活打开,风机停运时,活页门关闭严密。(5)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屋面(1)屋顶风机应高出屋面建筑层至少300mm,寒冷地区及严寒地区还应考虑屋面覆雪层高度。(2)布置屋顶风机时,要对建筑物周围的情况详细了解,不应将屋顶风机布置在正压区内,或窝风地带,以防产生倒灌或影响出力。(1)屋顶风机叶片选用钢制或铝合金制,屋顶风机必须有可靠的防止雨、雪渗透、防静电、防爆、阻燃措施。(2)屋顶风机进出口应设活页门,设置有效的不锈钢材料防鸟网,网的孔径为15mm×15mm。(3)屋顶风机外壳应能够承受当地室外最大风速所产生的破坏力的影响。(4)屋顶风机应可靠接地,要有明显接地点,并做黄绿相间标识。(5)屋顶风机安装的基础需高出屋面≥250mm,表面要求平整,以防渗水漏水,预埋好地脚螺栓。风机基础与四周地面设分格缝,用硅酮耐候胶嵌填密实。(6)风机底座与基础之间加垫一层5mm橡胶板,以减少振动,地脚螺栓应配有弹簧垫圈,防止使用时松动。(7)安装时检查叶轮旋转方向是否正确,旋转应平稳,停转后不应每次停留在同一位置上。(1)查验风机的型号、规格、产品合格证以及厂家资质。(2)风机的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查看产品质量证明文件。(3)检查风机的防雨、雪渗透,防静电,防爆,阻燃措施应符合要求。(4)检查应设置了有效的防鸟网。(5)检查屋顶风机的接地线应符合要求。(6)检查屋顶风机的基础和地脚螺栓应符合要求。风机底座与基础应加5㎜厚橡胶板,地脚螺栓应配有弹簧垫圈。(7)检查风机的转向应正确。(8)现场检查风机的试运转情况,查看风机的试运转记录。334 0101011402墙体轴流风机(1)同一墙体安装轴流风机应尽量选择同一型号、厂家、规格的风机,安装时保证风机标高及外墙百叶窗尺寸一致。(2)现场组装的轴流风机叶片安装角度应一致,达到在同一平面内运转,叶轮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应均匀,水平度允许偏差为1/1000。叶轮旋转应平稳,停转后不应每次停留在同一位置上。(3)通风机传动装置的外露部位以及直通大气的进、出口,必须装设防护罩(网)或采取其他安全设施。(4)轴流风机外侧应设置防雨罩或固定防雨百叶,防雨百叶窗应加设防鸟隔网,并应可靠接地。(5)蓄电池室室内应安装强排通风设备。(6)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外墙(1)墙体轴流风机应安装在合理的位置,与进风口尽量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通风气流短路。(2)墙体轴流风机应尽量布置在靠近污染源的地方,避免污染气流过多的经过操作地点。(3)墙体轴流风机布置时应根据室内实际污染气流性质确定到底采用上部排风还是下部排风。(4)墙体轴流风机不应布置在正压区内,以防影响风机出力。(1)根据使用功能及环境条件可选择铁皮轴流风机或玻璃钢轴流风机,材质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定。(2)外墙为面砖时,轴流风机预留孔洞应根据面砖排版要求居中设置,且轴流风机外墙百叶窗尺寸为面砖尺寸的整数倍。(3)安装前应详细检查风机是否有损坏变形,如有损坏变形,待修理妥善后,方可进行安装。(4)安装时要注意检查各连接部分有无松动,叶片与风筒间隙应均匀,不得相碰。叶片安装角度一致,在一平面内运转。(5)连接风口管道的重量不应由风机的风筒承受,安装时应另加支撑。(6)风机外罩或百叶窗与墙体相接处打胶,要求均匀密实。百叶窗应做可靠接地。(7)安装完毕后,必须先进行试验,待运行正常后,才允许正式使用。(1)查验风机的型号、规格、产品合格证以及厂家资质。(2)风机的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查看产品质量证明文件。(3)检查风机的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墙体风机安装应在一个标高上。(4)检查风机的叶轮停转后,应每次都停在同一位置。(5)风机的传动部分以及直通大气的进出口,应设置可靠的防护装置和安全措施。(6)检查风机的外侧应有防雨罩或防雨百叶,防雨窗应有防鸟装置,并应可靠接地。(7)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8)现场检查风机的试运转情况,查看风机的试运转记录。334 0101011403通风百叶窗(1)风口装饰面的颜色应一致,无花斑现象。(2)焊点应光滑牢固。(3)设备选择时外观颜色尽量与安装外墙体颜色一致或协调色。同一墙体安装百叶风口应尽量选择同一型号、厂家、规格的,安装标高及尺寸一致(中心标高或者底标高一致)。(4)百叶风口应选防火、防沙尘、防雨水的百叶风口。(5)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外墙(1)通风百叶窗应布置在正压区,尽可能的利用风压的作用。(2)通风百叶窗应设在室外空气比较清洁的地点。(3)通风百叶窗应尽量与风机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进排风短路。(4)百叶窗应设置防尘网。(1)选用钢制或铝制等,材质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定。(2)外墙为面砖时,百叶窗预留孔洞应根据面砖排版要求居中设置,且百叶窗尺寸为面砖尺寸的整数倍。(3)安装前应详细检查百叶风口是否有损坏变形,如有损坏变形,待修理妥善后,方可进行安装。(4)安装时要注意检查各连接部分有无松动,叶片间隙应均匀,不得相碰。(5)百叶窗与墙体连接牢固,接缝严密无渗水,分清内外面、上下面,相接处打胶,要求均匀密实。(1)查验产品的型号、规格、产品合格证以及厂家资质。(2)通风百叶的颜色应一致,无花斑现象。(3)百叶风口应有防火、防雨、防沙尘措施。(4)百叶窗与墙体连接牢固,接缝严密无渗水可能。(5)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334 0101011500建筑空调0101011501空调室内机布置(1)选用壁挂式空调机组时,室内机安装于侧墙底标高≥1.80m。(2)空调室内机安装牢固,并保持水平,满足冷却风循环空间要求,冷凝水排放畅通。管道穿墙处密封。布管整齐美观。(3)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二次设备室、警卫控制室、休息室、蓄电池室(1)空调室内机布置位置应合理,送风避免直接吹在人或设备表面,尽量使其处于回风区。(2)天花板嵌入式室内机应尽量避免布置在设备正上方,以防风口滴水至设备表面。(3)蓄电池室等常年有排风的房间,空调设备选型时注意考虑补偿新风冷热负荷。(1)分体空调材质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能耗等级≤3级。(2)室内机安装前必须检查核对设备型号,按图纸标出安装位置安装悬吊支架,悬吊支架必须足以承受室内机的重量。(3)室内机的布置要合理美观,挂式机要设置在外墙内侧,柜式机宜布置在墙角,固定牢固。(4)安装室内机时,应考虑冷凝水管位置,穿墙预埋管高度低于空调冷凝出水位置高度,防止冷凝水倒排。管线布置整齐美观。(5)电源插座应就近布置于室内机附近。(6)空调机安装于电气房间内时,空调送风口应尽量避免正对电气盘柜。(7)空调室内机前面不应有阻挡物,保证冷风的射流距离,使室内温度比较均匀。(8)空调室内机不应放在防静电地板上。(1)查验空调机的型号、规格、产品合格证以及厂家资质。(2)空调机的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查看产品质量证明文件。(3)空调室内壁挂机底标高应大于1.8m。(4)室内机安装牢固,满足冷却风循环要求,冷凝水排放畅通。(5)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6)空调机试运行正常,查看试运行记录。s334 0101011502空调室外机布置(1)分体式空调机组室外机安装牢固、可靠;除应满足冷却风循环空间要求,还应符合环境卫生保护法规的规定。(2)室外机的托架与墙体用螺栓连接牢固,高低一致。(3)室外机机体与托架螺栓连接牢固。盘管顺畅。室外机应有可靠接地。(4)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外墙(1)空调室外机应尽量靠近室内机布置,减短室内外机连接管的长度。(2)室外机布置时,室外机出风口应无阻挡物,以免影响冷凝器换热效果。(3)室外机布置在外墙上时应尽量靠近柱子,以便于固定。(1)分体空调材质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2)室外机组风机的前方距建筑物的距离应>1.5m,机组后面及侧面的进风孔应处于室外,不要使进风空气受阻。(3)室外机尽量放在屋顶或房屋背侧。(4)室外机外壳应可靠接地。(5)同一建筑物室外机的安装位置尽量统一或放在隐蔽处,不影响建筑物立面效果。(6)当室外机安装在基础上时,要确保基础的强度和水平度,避免产生振动和噪声,室外机安装时必须留出维修空间。(7)空调基础周边与散水交接处应设变形缝,并用硅酮耐候胶封闭。(8)用不锈钢膨胀螺栓和避震垫固定室外机。(9)室外机冷凝水宜采用有组织排水。(1)查验空调机的型号、规格、产品合格证以及厂家资质。(2)空调机的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查看产品质量证明文件。(3)室外空调机安装应牢固可靠,满足冷却循环空气的空间要求。(4)室外空调机与托架连接牢固,高低一致。(5)检查室外空调机机壳应接地。(6)当室外机安装在基础上时,要确保基础的强度和水平度,避免发生震动和噪音。(7)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8)现场检查空调机的试运转情况,查看试运转记录。334 0101011503空调冷凝水(1)冷凝水的排放要畅通。(2)分体空调通向室外的管路应向下倾斜引入就近水落管或有组织排水。(3)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外墙(1)室内空调冷凝水管应按规定要求设置保温,防止结露。(2)天花板嵌入式空调室内机冷凝水管走向注意避开电气设备。(3)冷凝水管布置应统一考虑,有条件时集中排放。(1)空调冷凝水管安装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冷凝管尽可能短并避免气封的产生。(2)当冷凝水管较长时可采用悬挂方式,支架间距为1~1.2m,并确保排水坡度。支架固定采用角钢,并应确保排水坡度。冷凝水管应绝缘包扎避免表面结露,所有连接必须牢靠。管道穿墙处必须密封,不得有雨水渗入。(3)应在空调外挂机基础内设置冷凝水泄水孔,并增加有组织排水设计。(1)检查空调冷凝水管的安装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空调冷凝水管必须固定牢固,固定卡、架符合有关规定图集要求。(3)检查空调冷凝水排水应畅通。(4)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334 0101011504空调室内、外机连接及电气部分(1)空调器室内连接管、电线(电源线、控制线)宜顺墙布置、合理拐弯、横平竖直、相互平行。尽量避免横空跨越。(2)分体空调的管路宜短不宜长,过长的管路影响制冷制热效果。铜管的弯处不可有死褶,以保证制冷制热畅通无阻。(3)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外墙室内外机连接管设计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绕行。(1)主电源线敷设时不能与信号电缆放在同一导管中,不能与信号电缆捆扎在一起。(2)空调室内外机组的连接管路穿墙或屋面时在墙洞中插入塑料护套筒(用来保护穿墙管道和导线)。引出连接管道时,要注意一次弯曲成功,避免数次来回操作,以防损坏管子。引出后,将连接管套上保温套管,在机壳内10mm左右的位置上,进行管道的包扎(连同导线、排水管一起包扎),采用随机包扎带,也可用乙烯树脂胶带或其他泡沫塑料胶带代替。并保证包扎后的管道清洁,整齐外观美观。(3)管道穿墙处须采用专用封堵片密封,防止雨水渗入。(4)制冷制热管路连接要严密,检查时除了用肥皂水检漏外,还要仔细观察连接处是否有油渍。如果有则说明该处有渗漏,应重新给予加固处理。(5)在管路系统强度与严密性检验合格和防腐处理结束后进行管道绝热施工。绝热材料层应密实,无裂缝、空隙等缺陷,表面应平整。(1)空调器室内连接管、电线宜顺墙布置、合理拐弯、横平竖直、相互平行。尽量避免横空跨越。(2)空调机连接管路不要有死弯。(3)空调室内外机组的连接管路穿墙或屋面时应加塑料防护套管保护。(4)管道穿墙处应采用专用封堵片密封,防止雨水渗入。(5)检查制冷制热管路连接应严密。(6)现场检查空调机的试运转情况,查看试运转记录。334 0101011600建筑给水0101011601给水管道预留和预埋(1)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的套管,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装饰面相平。套管与管道之间应填充密实,端面光滑。(2)防水套管的做法详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2S404或相应图集。(3)给水管道预留和预埋管道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全站(1)管道预留及预埋时注意提前与土建专业沟通,确认预埋的可行性。(2)埋地敷设的给水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1)套管采用钢管和塑料复合管。钢套管防腐采用环氧煤沥青冷缠带普通防腐型。(2)室内给水管道与土建施工同步进行。(3)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和塑料套管。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且端面光滑。(4)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施工应根据图纸要求,在绑扎钢筋时将预埋模盒及套管用钢丝捆绑在钢筋上,检验后进行模板安装。管模内采用纸团堵塞,安装模板及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护,防止移位或及时复位。(5)管道穿越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敷设时,应根据情况采取下列保护措施:1)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2)在管道或保温层上下留有≥150mm的净空距离。(6)给水管道穿过地下室外墙或构筑物墙壁时,应采用防水套管。给水管道穿过承重墙或基础时,应预留孔洞并留足沉降量。(1)预留套管的直径、安装位置、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预留空洞及预埋件,在绑扎钢筋时应固定牢固,安装模板及浇筑混凝土时要有专人看护,防止移位。(3)套管与管道之间应填充密实。(4)防水套管的做法应满足《给排水标准图集》02S404或相应图集的要求。(4)给水管道预留和预埋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6)钢套管应进行防腐处理。(7)套管穿越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的措施应符合要求。334 0101011602室内给水管道(1)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应平整牢固,支吊架做法详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3S402或其他相应图集。(2)塑料给水管在室内宜暗设。塑料给水管不得布置在灶台上边缘,立管距灶台边缘≥400mm,距燃气热水器边缘宜≥200mm。(3)给水管道安装完成后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坏,介质流向标识清晰。(4)管道接口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破损等缺陷。(5)给水水平管应有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6)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0.6MPa,15min应不渗漏。(7)生产给水管道系统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经检验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关要求。(8)给水管道水平允许偏差为2mm/m,垂直允许偏差为3mm/m。(9)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主厂房(1)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管网,单向供水。(2)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通信机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并避免在配电柜上方通过。(3)给水管道布置在有结冻危险的区域时应设置保温。(1)室内给水管道可采用镀锌钢管、钢塑复合管和PP-R复合管等。(2)给水管道的布置应考虑安全供水、水质不被污染、管道不被破坏、生产不受影响和设备便于维护检修等原因。(3)给水管道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如必须穿越,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4)管径≤1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给水塑料管可采用橡胶圈接口,粘接接口和热熔连接等,与金属管件、阀门等的连接应采用专门管件连接。(5)室内给水管道上的各种阀门,宜装设在便于检修和操作的位置。阀门安装前应做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数量中抽查10%,且不少于1个。直埋的金属给水管道防腐采用环氧煤沥青冷缠带普通防腐型,钢管明装防腐采用红丹底漆一道,银粉漆二道,还应做好防腐和保温。(6)给水立管和装有3个或3个以上配水点的支管始端,均应安装可拆卸的连接件。(7)给水管的安装应从总管入口开始,总管至水表井应有坡度,坡向水表井。所有管口要做好临时封堵。(8)给水干管、立管及支管的安装应分层编号,复核高度、方向、坡度、位置等项目。安装完成后做管道水压试验、系统通水试验,生活用水还应做冲洗和消毒,合格后方可隐蔽。(9)给水管道支架加工尺寸正确,焊缝饱满,无飞边、毛刺,安装前应清除墙洞内灰尘,浇水湿润,将支架伸入墙上预留洞内,填塞M5水泥砂浆,要填塞饱满。混凝土板面及混凝土墙、柱采用膨胀螺栓紧固支架。支架应平整牢固,间距符合标准要求。(10)穿墙套管内的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在两管间嵌入内衬填料,端部用密封材料填缝。柔性穿墙时,穿墙内侧用法兰压紧。(1)给水管道的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管材质量必须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进场复试报告。(2)支、吊架的安装必须符合有关图集《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3S402的要求。(3)给水管道应有介质流向标志。(4)给水管道的坡度应坡向泄水口。(5)管道压力试验应不漏,查看水压试验记录。(6)给水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检查生活水卫生检验报告。(7)施工质量满足GB50242等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334 0101011603给水设备(1)设备安装完成后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坏。(2)给水设备工作压力不得大于产品的允许工作压力。(3)水箱溢流管和泄放管应设置在排水点附近但不得与排水管直接连接。(4)给水设备与建筑本体墙面的净距应满足施工的需要,无管道的侧面宜≥800mm,管道外壁与墙面的距离宜≥600mm。(5)水泵基础高出地面的高度≥100mm。(6)水箱满水试验静置24h观察,不得有渗漏现象。(7)给水设备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和腐蚀。(8)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泵房(1)有冻结危险的给水设备如水箱、水塔等应考虑保温防冻措施。(2)生活加压给水系统的给水泵应设备用泵,备用泵的供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一台运行水泵的供水能力。(3)给水泵房应考虑相应减振防噪措施。(1)给水设备包括水泵、水箱、气压罐等,其中水箱采用钢板制作也可采用生产厂家的成套产品,可现场制作,也可整体供货,其余设备由生产厂家成套供货,水箱内应采取保证水质的措施。(2)给水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3)水泵基础施工时,螺栓等预埋件的规格、位置必须与水泵(给水设备)螺孔相符。(4)水箱支架和底座安装时,要核对其尺寸及位置,埋设平整牢固。介质流向应标识清晰。(5)水箱溢流管和泄放管应设置在排水点附近但不得与排水管直接连接。(6)电动机、给水设备的控制箱应有可靠接地,接地工艺应与站区接地工艺一致。(7)设备螺栓应拧紧,连接牢固,外露丝扣为2-3扣。(8)给水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水箱满水试验,不得有渗漏现象。(9)给水设备安装允许偏差如下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静置设备标高(mm)±5垂直度(mm)52水泵立式泵体垂直度(mm/m)0.1卧式泵体水平度(mm/m)0.1(1)给水设备的型号、规格、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查验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2)施工质量满足GB50242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3)现场检查设备的试运转情况,查看试运转记录。(4)查验生活水卫生检验报告。334 0101011700建筑排水0101011701室内排水管道布置(1)排水管道安装完成后光滑、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坏。(2)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应平整牢固,支吊架做法详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3S402。(3)排水管道水平允许偏差为3mm/m,垂直允许偏差为3mm/m。(4)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厂房(1)排水管道不得敷设在对生产工艺或卫生有特殊要求的生产厂房内以及变配电间,通信机房等房间。(2)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生活饮用水池部位、食堂烹调和备餐的上方。(3)当排水管道不能以重力自流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时,应设置排水泵房。(4)室内排水沟与室外排水管道连接处,应设水封装置。(1)生活污水管道可采用PVC-U塑料管。排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2)排水管道布置要求排水通畅,使用安全可靠,维护管理方便。排水立管宜靠近排水量最大的排水点,宜靠近外墙,以减少埋地管长度。(3)排水管道不得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4)排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间等遇水会造成设备损坏或引发事故的房间,并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通过。(5)塑料排水管应避免布置在热源附近,如不能避免,应采取隔热措施。塑料排水管道应避免布置在易受机械撞击处或热源附近,如不能避免,应采取保护措施。(6)室内排水管道与土建同步进行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施工。(7)支架安装前应清除墙洞内灰尘,浇水湿润,将支架伸入墙上预留洞内,填塞M15水泥砂浆,要填塞饱满。混凝土板面及混凝土墙、柱采用膨胀螺栓紧固支架。(8)预埋防水套管(有刚性和柔性两种)应严格按设计执行,根据图纸要求,在土建绑扎钢筋时,将预埋模盒及套管用钢丝捆绑在钢筋上,检验后进行模板安装,管模内采用纸团堵塞,安装模板及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护,防移位或及时复位。(9)排水干管、立管的安装应分层编号,复核高度、方向、坡度、位置等项目。地下埋设排水干管,回填时应先用细砂回填至管上皮100mm,夯实时不得碰损管道。(10)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规范要求装设伸缩节、检查口。(11)安装完成后做通水试验,满水排泄试验后进行通球试验。(12)生活污水塑料管坡度要求见下表:(13)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14)管道接口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破损等缺陷。(15)地漏、浴盆、盥洗池底部下水管应设存水弯,或采用其他防臭措施。(1)排水管道的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管材质量必须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进场复试报告。(2)支、吊架的安装必须符合有关图集的要求。(3)对照安装施工工艺标准要求,检查安装质量。(4)排水管道不得堵塞,现场检查通球试验,检查通球试验报告。334 0101011702雨水管道敷设(1)排水塑料管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4m,排水口距地距离≤200mm且高度一致。(2)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应平整牢固,支吊架做法详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3S402。(3)雨水斗、管的连接应固定在屋面的承重结构上,雨水斗与屋面的连接处应严密不漏。(4)管道接口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破损等缺陷。(5)雨水管道安装完成后表面光滑、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坏。(6)雨水管道安装允许偏差≤3mm/m。(7)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厂房雨水管各种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和横管的最小设计坡度应满足GB50015的相应要求。(1)雨水管道宜采用承压塑料管。(2)雨水排水立管不宜少于2根。(3)寒冷结冰地区外墙雨水立管须有防冻措施,以免管道冻结破裂。(4)安装雨水管随抹灰架子由上往下进行,先在雨水斗口处吊线坠弹直线,用膨胀螺栓在墙上固定卡子,卡子间距1.2m。(5)雨水管道的安装不得与生活污水管连接,安装后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必须到每根立管上部的雨水斗。灌水试验持续1h,不渗不漏,雨水斗边屋面连接处严密不漏。(6)雨水管应在外墙装修完成后再安装,否则在管道处会留下装饰死角或造成色差。(7)雨水管道装设伸缩节,底层设置检查口,其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宜为1m。明排不需要设置检查口。(8)雨水管道采用暗排时,管道与散水、台阶相接处应做软连接。(9)屋面雨水斗应设排水箅子,避免较大杂物进入管道造成管道堵塞。(10)明排雨水管道下方宜设置水簸箕。(1)管道的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管材质量必须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2)固定支架的安装必须符合有关图集的要求。(3)对照安装施工工艺标准要求,检查安装质量。(4)管道不得堵塞,现场检查通球试验,检查通球试验报告。334 0101011703地漏(1)地漏应设置在易溅水的器具附近地面的最低处,地漏顶面标高应低于地面5~10mm。(2)地漏的安装应平正、牢固,低于排水表面,周边无渗漏,地漏水封高度≥50mm。(3)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卫生间(1)经常从地面排水的房间应设置地漏。(2)带水封的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3)严禁采用钟罩(扣碗)式地漏。(1)地漏及密封连接件材质选用不锈钢或UPVC两种。(2)卫生间、盥洗室、厨房及其他需经常从地面排水的房间,应设置地漏。(3)在施工主体结构时要对地漏的位置以及砖缝的位置进行试排或电脑排版。(4)施工时用水平尺和钢卷尺检查地漏的安装位置,使地漏与地面结合牢固。(5)地漏设在整块地板砖中心,瓷砖四角切缝找泛水,地漏安装平正、牢固,与地砖连接处打胶。(1)地漏及密封连接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2)地漏的安装位置必须符合图纸要求。(3)地漏的安装必须在最低点,保证排水畅通。334 0101011704卫生器具(含大便器、小便器、洗手池和拖布池)(1)卫生器具应满足节约用水和减少噪声的要求,器具表面要光滑、不易积污垢,沾污后要容易清洗。(2)卫生器具的安装高度应满足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3)卫生器具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4)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卫生间(1)卫生器具的设置数量,应符合有关现行的设计标准、规范或规定的要求。(2)当构造内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与生活污水管道或其它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排水管道连接时,必须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1)大便器宜采用自闭式冲洗阀蹲式大便器,小便器宜采用自闭式冲洗阀小便器。(2)在施工主体结构时要对卫生洁具的位置以及砖缝的位置进行试排或电脑排版。(3)卫生器具本体与墙体或地面缝隙对称,连接处打密封胶。(4)卫生器具各连接件不渗漏,排水顺畅。(5)同一房间内,同类型的卫生器具及配件应安装在同一高度。(6)卫生器具安装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和腐蚀。(7)卫生器具交工前应做满水和通水试验,其工作压力不得大于产品的允许工作压力。(8)卫生器具的支托架必须防腐良好,安装平整、牢固,与器具接触紧密、平稳。(9)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应完好无损伤,接口严密,启闭部分灵活。(10)卫生器具安装完成后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坏。(11)洗手池、大便器、小便器等底部下水管应设“S”弯,或采用其他防臭措施。(1)卫生器具的材质、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查验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2)卫生器具的安装必须符合施工工艺标准要求,对照施工工艺要求检查。(3)现场检查满水通水试验。334 0101011800建筑沉降观测0101011801建筑物沉降观测点(1)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点,保护完好,标识清晰、规范。(2)安装高度统一离室外地坪0.5m。(3)沉降观测点位置与落水管错开,与水管间间距≥100mm。(4)铭牌四周统一采用耐候胶进行打胶处理,宽度为5mm。根据规范规定设置根据规范规定设置(1)材料为不锈钢或铜。端部采用球形或锥形。(2)沉降观测点事先在浇筑柱子混凝土时进行预埋,统一安装高度。(3)编号牌在外墙施工完毕后进行统一进行安装。(4)沉降观测数据精度为0.01mm。(5)沉降观测要持续到建筑物沉降稳定后为止。(1)沉降点的设置应符合标准工艺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5.5.2条规定要求。(2)对施工单位建筑物沉降观察点数据进行复测,并保存记录。(3)检查沉降观察点应采取保护措施。334 0101020000户外配电装置0101020100构架及基础0101020101构架梁(1)钢构件无因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变形及涂层脱落。(2)构架镀锌层不得有黄锈、锌瘤、毛刺及漏锌现象。(3)钢梁排锌孔应在出厂前封闭。(4)钢梁应按预起拱值进行地面组装。(5)钢梁加工厂家应确保镀锌后的高强螺栓力学性能不低于设计要求,同时提供镀锌后螺栓的施工紧固力矩值。(6)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中相关要求。变电站室外构架(1)构架梁的高跨比(高度与跨度之比):格构式钢梁不宜小于1/25;钢筋混凝土梁不宜小于1/20;单钢管梁直径与跨度之比不宜小于1/40,单钢管联系梁直径与跨度之比不宜小于1/50,采用单钢管梁时应注意采取预防微风振动的措施。(2)单角钢主材接头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单面外包角钢的规格应大于被连接角钢规格。(3)焊缝连接应按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计算确定;只承受轴向力的角钢肢背、肢尖的焊缝受力可以按7:3分配。(4)对有可能上人的钢结构杆件,均应验算上人时所产生的局部弯曲应力。对于上人时可能承受轴向压力的杆件,还应验算上人时的压弯稳定。上人荷载可取P=800N。(5)横梁和构架柱的连接宜采用螺栓连接,安装螺栓孔径可比螺栓直径大1.5~2.0mm。法兰连接的螺孔直径宜比螺栓直径大2mm。(1)钢梁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螺栓清单等资料是否齐全。(2)主材钢管应对接环型焊缝安排熟练工人认真施焊,并抽样做射线探伤检查,以确保焊接质量。钢梁支座制作时应保证端部加劲肋与钢管环型焊接的密闭性,主材钢管的所有环型焊接应保证密闭。(3)复验支座及支撑系统的轴线、标高、水平度等,超出允许偏差时,做好技术处理。(4)钢梁及构件在搬运和卸车时,严禁碰撞和急剧坠落,并且在钢梁与运送车体之间加衬垫,以防构件变形及镀层脱落。(5)选择好吊点位置防止构件变形、失稳,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6)组装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对号入座,并严格控制预起拱高度。重点检查组装工艺,螺栓紧固情况,螺纹严禁进入剪切面。(7)钢管构架梁组装时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应使用高强螺栓,并使用力矩扳手对称均匀紧固。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力矩扳手使用前应进行校验。(8)起吊时要缓缓起钩,构架梁两侧挂牵引绳牵引构件空中摆动及就位动作。(9)构架吊装及找正严格控制误差,柱与梁组装经检验合格后再正式紧固。(10)安装螺栓孔不允许用气割扩孔,永久性螺栓不得垫两个以上垫圈,螺栓外露丝扣长度不少于2~3扣。(1)成品构架梁进场,核查钢梁及连接件的厂家资质、原材检测报告、出厂合格证,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对构架梁进场进行外观检查,外观不得有黄锈、锌瘤、毛刺及漏锌情况,检查合格后在物资进场申请单上予以签认。(3)构架梁安装时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工具、施工方式应与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相符。(4)检查施工现场布置应合理。(5)施工前监理应复测支座及支撑点轴线、标高、垂直度。(6)起吊时合理选择吊点防止构架梁变形,吊点应垫麻袋或方木隔离,防止构架梁磨损变形,起吊过程中构架梁不得碰撞支座及支撑体系,并严禁超重起吊。(7)架构梁就位应平稳,发现安装孔位有问题应分析原因,不得强行组装。(8)高强螺栓的强度等级、规格型号、露扣长度应符合规定。(9)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钢构件变形及涂层脱落,应进行矫正和修补。334 (10)构架梁组梁完成后应对螺栓力矩进行复查,并形成监理旁站记录。334 0101020102构架柱(钢管结构)(1)钢构件无因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变形及涂层脱落。(2)构架镀锌层不得有黄锈、锌瘤、毛刺及漏锌现象。(3)单节构件弯曲矢高偏差控制在L/1500(L为构件的长度)以内,且≤5mm,单个构件长度偏差≤3mm。(4)柱脚底板螺栓孔径偏差控制在±0.5mm以内,螺栓孔位置偏差≤1mm。(5)构架接地端子高度及方向应统一。(6)构架排锌孔应在出厂前封闭。(7)构架柱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排水孔和灌浆孔。(8)构架加工厂家应确保镀锌后的高强螺栓力学性能不低于设计要求,同时提供镀锌后螺栓的施工紧固力矩值。(9)构架柱法兰顶紧接触面≥75%紧贴,且边缘最大间隙≤0.8mm。(10)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中相关要求。变电站室外构架(1)屋外变电构架根据其在配电装置中的作用及特性,基本上可分为终端构架、中间构架和转角构架。构架应根据其布置情况,并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最不利情况,分别按终端构架和中间构架进行设计。(2)构架设计应设有便利维护检修人员上下的设施。对半高型和高型布置的构架应合理设置必要的维护检修和运行操作的通道。(3)组成构架柱的结构杆件应尽量减少弯矩效应,当杆件承受较大弯矩时宜采用空间桁架结构。(4)人字柱的根开与柱高之比,不宜小于1/7。打拉线构架平面内柱脚根开与柱高(地面至拉线点的高度)之比,不宜小于1/5。(5)钢管、钢管混凝土以及钢筋混凝土环形杆结构的构架柱段与柱段以及柱段与柱头之间的连接可采用剖口对接焊。也可采用法兰螺栓连接。(6)构件的高(宽)度及长度的划分除应考虑运输车辆的技术要求外,对采用热浸锌(铝)或热镀锌防腐的构件,尚应考虑镀槽几何尺寸的要求。(1)构架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螺栓清单等资料是否齐全。(2)复测基础标高、轴线,检查预埋螺栓位置露出长度等,超出允许偏差时,应做好技术处理。(3)进场时检查钢柱镀锌质量、弯曲矢高等符合要求。钢柱在搬运和卸车时,严禁碰撞和急剧坠落。(4)钢管构架柱组装时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使用高强螺栓时,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使用力矩扳手使用前应进行检验。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力矩扳手使用前应进行校验。(5)钢管构架柱吊装前根据高度、杆型、重量及场地条件等选择起重机械,并计算合理吊点位置、吊车停车位置、钢丝绳及拉绳规格型号等。在钢管构架的吊点处宜采用合成纤维吊装带绕两圈,再通过吊装U型环与吊装钢丝绳相连,以确保对钢柱镀锌层的保护。(6)当A型杆立起后必须设置拉线,拉线紧固前应将A型架构基本找正,拉线与地面的夹角≤45°。(7)构架柱的校正采用两台经纬仪同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检测。校正时从中间轴线向两边校正,每次经纬仪的放置位置应做好记号,避免造成误差。校正时应避开阳光强烈的时间进行。(8)构架柱校正合格后:1)采用地脚螺栓连接方式时,进行地脚螺栓的紧固,螺栓的穿向垂直由下向上,横向同类构件一致。紧固螺栓后,应将外露丝扣冲毛或涂油漆,以防螺栓松脱和锈蚀。2)采用插入式连接方式时,应清除杯口内的泥土或积水后进行二次灌浆,灌浆时用振动棒振实,不得碰击木楔,并及时留置试块。(1)成品构架柱进场,核查钢柱及连接件的厂家资质、原材检测报告、出厂合格证,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对构架柱进场进行外观检查,外观不得有黄锈、锌瘤、毛刺及漏锌情况,检查合格后在物质进场申请单上予以签认。(3)构架柱安装时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工具、施工方式应与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相符,并形成监理旁站记录。(4)检查施工现场布置应合理。(5)施工前监理应复测基础轴线,标高。(6)起吊时合理选择吊点防止构架柱变形,吊点应垫麻袋或方木隔离,防止构架梁磨损变形,起吊过程中构架柱不得碰撞支座及支撑体系,并严禁超重起吊。(7)架构柱就位应平稳,发现安装孔位有问题应分析原因,不得强行组装。(8)高强螺栓的强度等级,规格型号、露扣长度应符合规定。(9)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钢构件变形及涂层脱落,应进行矫正和修补。(10)构架柱组柱完成后应对螺栓力矩进行复查,334 (7)钢管、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环形杆等管型构支架柱与杯口基础连接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止管内积水的措施。(8)设计使用年限,主要荷载标准值,防腐措施、防火等级、抗震设防标准等。(11)采用插入式连接方式时,安装完成的基础杯口二次浇注,应控制杯口内无杂物、积水,浇筑振捣密实,并及时对砼进行见证取样,留存见证取样记录。334 0101020103构架柱(环形混凝土电杆)(1)环形混凝土电杆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蜂窝麻面、无明显模板接口、电杆钢圈处挡浆筋上部混凝土应完整,挡浆筋无锈蚀,外壁无露筋、跑浆、内表面混凝土塌落等现象。(2)环形混凝土电杆型号、杆内配筋应符合设计要求。(3)环形混凝土电杆组装要求:长度偏差±15mm,弯曲度<3/2000杆长,且≤25mm,结构根开±15mm,杆顶、钢帽平整度≤5mm。(4)环形混凝土电杆安装要求:中心线与定位轴线位移≤10mm,杯底安装标高偏差±5mm,垂直偏差<3/2000混凝土杆长,且≤25mm。(5)混凝土构架接地应垂直、美观、朝向一致,扁钢应按照构架柱分段长度截取,扁钢两端接头设置在构架柱钢圈位置。(6)焊缝高度、长度符合规范,焊缝均匀,无咬边、夹渣、气孔等现象。(7)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中相关要求。主要用于110kV变电站敞开布置的室外构架(1)离心钢筋混凝土环形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预应力环形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50。(2)钢筋混凝土环形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对Φ300等径杆不宜小于12#12,Φ400等径杆不宜小于1612;对于杆段长度为4.5m及以下的设备支架,Φ300等径杆不少于1010,Φ400等径杆不少于1610。(3)钢筋混凝土环形杆件的混凝土壁厚不应小于40mm。(4)凡受力节点的连接件均应与杆段的连接钢圈或予埋钢圈(与主筋电焊)连接,当有困难时也可采用抱箍连接,但必须设置穿钉钢管或其他防止抱箍滑动的措施。(5)在有侵蚀介质的地区,使用钢筋混凝土环形杆件时,宜按有关规定作侵蚀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侵蚀措施;在多雨、严寒地区要采取排水防冻措施。暴露在外的混凝土杆件必须用混凝土或钢板封顶,并宜在杆件底部(地面以上)预留排水孔。(6)钢筋混凝土环形杆件中的预留孔宜设置穿钉钢管。(1)构架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等资料是否齐全,以及构件的防腐质量、碰伤及变形情况。(2)堆放时用道木垫起,构件不允许与地面直接接触,以免污染镀锌层,应按类别进行堆放,电杆堆放不得超过3层。(3)复测基础标高、轴线,检查杯底标高,超出允许偏差时,应做好技术处理,进场时检查环形混凝土电杆质量、表面观感、弯曲矢高等应符合要求。(4)环形混凝土电杆在搬运和卸车时,严禁碰撞和急剧坠落。(5)环形混凝土电杆焊接:1)搁置电杆的道木应排放在平整、坚实的地方,以便排杆和焊接,避免杆段的接头处在基础上方。2)在道木上的电杆用薄板垫平、排直,而后用小木楔两边临时固定。3)钢圈对口找正,遇到钢圈间隙大小不一时应转动杆段;不得用大锤敲击电杆的钢圈,如还不能抿缝时可用气割处理,但应打出坡口,否则焊接质量难以保证,严禁填充焊接。4)杆段全部校正后,应及时进行点焊固定,可沿周长三等分进行点焊,其位置应避开钢圈接缝。电焊的焊缝长度约为钢圈壁厚的2~3倍,高度不宜超过设计高度的2/3。点焊所用焊条牌号应与正式焊接用的焊条牌号相同,施工中使用的电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5)焊缝应呈平滑的细鳞形,为防止由于焊缝应力引起杆身弯曲,应采用对称焊。为了防止高温引起钢圈接头处混凝土的爆裂,应采取有效降温措施,构架电杆钢圈厚度大于6mm,采用V形坡口多层焊,多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收口时应将熔池填满。(6)带接地引下线的杆柱,吊装前应敷装接地扁铁,接地扁铁采用通长镀锌扁铁,与电杆两端钢圈搭接时紧贴、焊接,全长呈直线,其朝向应符合电气要求,接地色漆完整,所有爬梯、人字杆的钢横撑、栏杆均应与接地连接。6m以上的长杆的接地引下线应采用不锈钢扁铁抱箍固定,消除风振噪声。构支架接地朝向统一。接地应设置便于电阻测试的断接点。(7)混凝土构架柱吊装前根据高度、杆型、重量及场地条件等选择起重机械,并计算合理吊点位置、吊车停车位置、钢丝绳及拉绳规格型号等。在混凝土构架的吊点处宜采用合成纤维吊装带绕两圈,再通过吊装U形环与吊装钢丝绳相连,以确保对混凝土构架表层混凝土的保护。当A形杆立起后必须设置拉线,拉线紧固前应将A形架构基本找正,拉线与地面的夹角≤45°。(8)构架柱的校正采用两台经纬仪同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检测。校正时从中间轴线向两边校正,每次经纬仪的放置位置应做好记号,避免造成误差。校正时应避开阳光强烈的时间进行。(1)构架进场,核查构架及电焊条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构架进场应对外观进行检查,合格后在物质进场报验申请表上予以签认。(3)架构柱安装时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工具、施工方式应与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相符并形成监理旁站记录。(4)钢圈焊接结构表面应清理干净,结构主要表面不应有疤痕、泥沙等污垢。(5)焊条焊接材料与母材的匹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焊条在使用前,应按其产品说明书及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烘焙和存放。(6)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7)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饱满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渡应平滑,焊渣和飞溅物基本清除干净。(8)监理在安装前重点复测基础轴线,标高,起吊过程中的吊点位置,防止断裂。(9)构架柱找正时重点控制拉绳牢固及杯口木楔牢固。334 (9)构架柱校正合格后应清除杯口内的泥土或积水后进行二次灌浆,灌浆时用振捣棒振实,不得碰击木楔,并及时留置试块。(10)构架柱完成后应对垂直度进行复查。(11)安装完成的基础杯口二次浇注,应控制杯口内无杂物、积水,浇筑振捣密实,并及时对砼进行见证取样,留存见证取样记录。334 0101020104接地连接点(1)设备区构架接地端子高度、方向一致,接地端子顶标高≥500mm(场平±0mm),且接地端子底部与保护帽顶部距离≥200mm。(2)接地引下线沿构架正面引出,接地引下线引出方位与架构接地孔位置对应,并应露出保护帽。(3)接地螺栓规格:接地排宽度25~40mm≥M12或2×M10,接地排宽度50~60mm≥2×M12,接地排宽度60mm以上≥2×M16或4×M10。(4)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采用镀锌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可用螺栓连接、压接、放热焊接方式连接,用螺栓连接时应设置防松螺母或防松垫片,确保紧密牢固。(5)接地网连接焊接处涂防腐漆,接地标示油漆色带为黄绿相间,接地标识颜色分割清晰,宽窄一致,美观统一。(6)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7)螺栓连接处的接触面应按GB5014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钢管杆构架接地(1)钢管杆宜采用接地端子焊接。接地端子个数及规格等应满足电气提资要求。(2)混凝土环形杆宜采用接地扁铁引下的方式保证满足接地要求。(3)兼顾美观、统一。(4)需做好镀锌防腐。(1)接地扁钢型号符合设计接地计算要求。(2)现场材料具备出厂合格证。(3)接地扁钢煨弯时宜采用冷弯法,防止破坏表面锌层。(4)支架连接要根据接地材料规格,确定连接点一般不少于2点,并且必须做导通试验。(5)有地线柱构架应双接地,架构爬梯应可靠接地,并做明显标识。(1)材料进场,核查厂家资质、检测报告、合格证等,并对外观及型号进行检查,合格后在物质进场报验申请表上签认。(2)施工中接地连接点设置位置、规格应符合标准工艺要求。(3)核查接地体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前应清除连接部位的浮锈;2)除设计规定的断开点可用螺栓连接外,其余应用焊接方式连接;3)接地体间连接必须可靠。当采用搭接焊接时,圆钢的搭接长度应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扁钢的搭接长度应为其宽度的2倍并应三面施焊。(4)接地连接点焊接处应进行防腐处理,外露部位应刷明显标志漆。(5)施工完成后应对接地点进行电阻测试,并形成测试记录。334 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连接。334 0101020105变电构架基础(1)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2)基础表面光滑、平整,清洁、颜色一致。无明显气泡、无蜂窝、无麻面、无裂纹和露筋现象。(3)模板接缝与施工缝处无挂浆、漏浆现象。(4)地脚螺栓轴线偏差0~2mm,垂直度偏差0~1mm,标高偏差0~1mm。(5)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中相关要求。如施工图纸中对偏差有具体要求,应满足较高标准。构架基础(杯口基础及地脚螺栓基础)(1)钢管柱、钢筋混凝土环形杆柱以及钢管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宜采用杯口插入式连接,也可采用地脚螺栓连接方式。(2)上拔基础地脚螺栓的直径与数量应按计算确定,但直径不得小于20mm。当端部为半圆弯钩时,其锚固长度不得小于30d;当直径较大时,可采用端部锚板式,其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0d,对地脚螺栓末端的混凝土截面应进行强度验算。(3)受拉钢管埋入基础杯口部分应焊有不少于两道的钢箍,此时,其剪切面可按杯口壁进行计算。(4)钢管、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环形杆等管型构支架柱与杯口基础连接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止管内积水的措施。(5)地基基础设计前必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基础设计必须详细了解土层的分布与性质,必须重视对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其评价的研究、分析和应用。(6)变电站建筑物地基均应进行施工验槽。如地基条件与原勘察报告不符时,应进行补充勘察。(1)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附条文说明)》。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模板采用15mm厚度以上胶合板或工具式钢模板,表面平整、清洁、光滑。钢模板使用前表面须刷隔离剂。(3)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300~500mm,并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以避免出现冷缝。振捣时尽量避免与钢筋及螺栓接触。(4)混凝土顶标高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赶压三遍成活。(5)混凝土表面采取二次振捣法。基础与预埋件相接处设缝,用耐候胶嵌填。(6)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7)若采用地脚螺栓连接:1)螺栓定位采用独立支撑架,定型机加工孔洞套板,定位系统须有偏差微调措施。2)螺栓定位用全站仪检查或用经纬仪从两个方向检查。混凝土浇筑完后用相同方法复查。3)混凝土浇筑前螺栓丝扣须包裹塑料布,基础施工完后丝扣须做防锈处理,并用柔性材料包裹后安套管保护。(8)若采用杯口基础:1)预留杯口模板宜用胶合板或木板制作,外侧包裹塑料布或涂以油脂,以利脱模,杯底必须封严,防止混凝土渗入。2)预留杯口模板上部固定,下部悬空,浇筑时应从杯口四周均匀下料,保证其位置、垂直度正确。3)宜在混凝土初凝时将杯口模板松动,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将杯口模板拔出。(9)基础施工完毕后,用木护角加强成品保护,防止磕碰。(1)基础土方开挖前核查施工单位放线成果,开挖时应按土质留有坡度,坑口周边及坑底留有施工工作面。及时要求施工单位对边坡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开挖中重点控制槽深,防止超挖。(2)检查模板轴线,标高、基础钢筋、地脚螺栓的规格、数量各项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应存在锈蚀以及钢筋的绑扎布置情况,预埋件固定情况应牢固,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及其定位措施应正确、可靠,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3)基础砼浇筑前核查砼原材复试报告、配合比申请单、开盘鉴定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4)砼浇筑时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工具、施工方式应与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相符,基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人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塌落度,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调整,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混凝土振捣情况,重点应控制分层浇筑,均匀振捣,同时形成监理旁站记录,做好见证取样试块留置工作,形成见证取样记录。(5)清水砼控制标高后,顶部应采用原浆压光,根据气温控制时间三遍成活。334 (6)砼浇筑完成后检查预留埋件、预留洞口位移情况,如有偏差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调整,并做好成品养护、保护工作。(7)基础完成后,回填施工应分层逐步夯实。334 0101020106混凝土保护帽(地面以上部分)(1)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气泡等缺陷。(2)外部环境对混凝土影响严重时,可外刷透明混凝土保护涂料,用于封闭孔隙、延长耐久年限。(3)外观棱角分明,线条流畅,外形美观,使用的倒角角线应坚硬、内侧光滑。(4)全站保护帽的型式统一、高度一致。钢管构支架柱底(1)钢管、钢管混凝土构支架的柱脚应采取防护措施,如浇筑混凝土保护帽等,柱脚保护帽应高出地面不小于150mm。(2)外观要做到美观、统一。(3)当保护帽体量较大时应设防裂构造钢筋。(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30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浇筑前检查构支架接地或电缆保护管是否做好。(3)基础混凝土顶与保护帽下部交接处须凿毛。(4)采用定型钢模或胶合板,胶合板模板在下料过程中必须打坡角,接缝处粘贴海绵条。模板必须固定牢固,防止浇筑时发生位移。(5)用φ30mm振捣棒插入振捣,或用振捣棒从模板外侧振捣,确保浇筑质量。(6)保护帽顶部向外找坡5mm,以便排水。(7)顶部做倒角时宜使用塑料角线。(8)保护帽施工完毕后,应加强成品保护措施,用木制护角保护。(1)砼浇筑前核查砼原材复试报告、配合比申请单、开盘鉴定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2)保护帽施工前,检查地脚螺栓应紧固到位。(3)重点检查模板位置、尺寸、圆角、接茬应符合清水砼要求。(4)砼浇筑前要求基层已处理,施工中均匀振捣密实,防止蜂窝,做好见证取样试块留置工作,形成见证取样记录。(5)清水砼控制标高后,应采用原浆压光,根据气温控制时间三遍成活。(6)保护帽浇筑成型后,顶面应无积水。334 0101020107独立避雷针(1)钢构件无因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变形及涂层脱落。(2)钢构件镀锌层不得有黄锈、锌瘤、毛刺及漏锌现象。(3)单节构件弯曲矢高偏差控制在L/1500以内,且≤5mm,单个构件长度偏差≤3mm。(4)接地端子高度及方向应统一。(5)独立避雷针应至少对称两点接地。(6)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及建筑物出入口的距离≥3m。当<3m时,应做好均压措施。(7)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中相关要求。钢管型独立避雷针(1)独立避雷针可采用格构式钢结构、钢管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环形杆结构,当高度大于25m时,不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环形杆结构。(2)避雷针针管部分的管壁厚度不应小于3.0mm,其设计应力在荷载标准值的作用下不宜超过80N/mm²。(3)当针管与支架部分的连接为螺栓连接时,应采用双螺帽。(1)独立避雷针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螺栓清单等资料是否齐全。(2)复测基础标高、轴线,检查预埋螺栓位置及露出长度等,超出允许偏差时,应做好技术处理。(3)进场时检查钢柱镀锌质量、弯曲矢高等符合要求。钢柱在搬运和卸车时,严禁碰撞和急剧坠落。(4)构件运输、卸车排放时组装场地应平整、坚实,按构件排杆图一次就近堆放,尽量减少场内二次倒运。排杆时将构件垫平、排直,保证每段钢柱不少于两个支点垫实。组装后对柱身长度、弯曲矢高进行测量。法兰的穿向由下至上,连接螺栓必须逐个对称紧固。(5)吊装前根据高度、杆型、重量及场地条件等选择起重机械,并计算合理吊点位置、吊车停车位置、钢丝绳及拉绳规格型号等。在钢柱的吊点处宜采用合成纤维吊装带绕两圈,再通过吊装U型环与吊装钢丝绳相连,以保证对钢柱镀锌层的保护。(6)起吊时要缓慢起钩,完全吊起后,插入地脚螺栓后将螺栓临时紧固,同时收紧四周的缆风绳,确认缆风绳全部固定并使立柱保持垂直、螺栓紧固后,再松开吊钩。就位后应做好临时接地。(7)校正合格后,将杆件和地脚螺栓全部紧固后方可拆除缆风绳。(8)节与节之间连接可靠,接地满足要求。(9)采用插入式安装时,应进行跨接。(1)独立避雷针进场,核查钢柱及连接件的厂家资质、原材检测报告、出厂合格证,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对钢柱进场进行外观检查,外观不得有黄锈、锌瘤、毛刺及漏锌情况,检查合格后在物质进场申请单上予以签认。(3)钢柱安装时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工具、施工方式应与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相符,并形成监理旁站记录。(4)检查施工现场布置应合理。(5)施工前复测基础轴线,标高。(6)起吊时合理选择吊点防止钢柱变形,吊点应垫麻袋或方木隔离,防止钢柱磨损变形,起吊过程中严禁超重起吊。(7)钢柱就位应平稳,发现安装孔位有问题应分析原因,不得强行组装。(8)高强螺栓的强度等级,规格型号、穿向、露扣长度应符合规定。(9)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钢柱变形及涂层脱落,应进行矫正和修补。(10)钢柱组柱完成后应对螺栓力矩进行复查。334 0101020200设备支架及基础0101020201设备支架(钢管结构)(1)钢构件无因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变形及涂层脱落。(2)构架镀锌层不得有黄锈、锌瘤、毛刺及漏锌现象。(3)单节构件弯曲矢高偏差控制在L/1500(L为构件的长度)以内,且≤5mm,单个构件长度偏差≤3mm。(4)支架接地端子高度及方向应统一,接地端子顶标高≥500mm(场平±0mm)。(5)隔离开关支架安装,其倾斜度应<支架高度的1.5‰。同轴误差≤±15mm,水平误差≤±10mm。同组水平误差≤±5mm,同相水平误差≤±1.5mm。(6)TA(CT)、TV(PT)、CVT和避雷器支架安装后,标高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相间轴线偏差≤10mm,顶面水平度偏差≤2mm/m。(7)如施工图纸或产品说明书中对误差有具体要求,应满足较高标准。(8)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中相关要求。变电站设备支架(1)设备支架构件与材料的选择应满足使用年限要求,并应考虑材料供应,构件加工制作以及施工安装的具体条件,力求结构合理、构造简单,合理统一构件的尺寸和规格,便于工厂化制作和机械化施工。(2)设备支架的结构形式应与构架的结构形式及上部设备相协调。(3)对设备重心较高,质量较大的设备支架,抗震验算时应考虑设备高度的影响。(4)在有侵蚀介质的地区,使用钢筋混凝土环形杆件时,宜按有关规定作侵蚀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侵蚀措施;(5)暴露在外的混凝土杆件必须用混凝土或钢板封顶,并宜在杆件底部(地面以上)预留排水孔。(6)其他参钢管结构构架柱设计要点。(1)构架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螺栓清单等资料是否齐全。(2)复测基础标高、轴线,检查预埋地脚螺栓位置及露出长度等,超出允许偏差时,应做好技术处理。(3)支架进场时检查镀锌质量、弯曲矢高等符合要求。在搬运和卸车时,严禁碰撞和急剧坠落。(4)支架柱吊装前根据高度、杆型、重量及场地条件等选择起重机械,并计算合理吊点位置、吊车停车位置、钢丝绳及拉绳规格型号等。宜采用合成纤维吊装带绕两圈,再通过吊装U型环与吊装钢丝绳相连,以确保对钢管支架柱镀锌层的保护。(5)支架柱的校正采用两台经纬仪同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检测,单杆进行双向校正,确保同组、同轴均在同一轴线上。校正合格后进行地脚螺栓的紧固或二次灌浆。支架组立时要考虑混凝土杆模板缝或钢管焊缝朝向一致,接地端子高度及朝向一致。(6)支架柱校正合格后:1)采用地脚螺栓连接方式时,进行地脚螺栓的紧固,螺栓的穿向垂直时由下向上,横向时同类构件一致。紧固螺栓后,应将外露丝扣冲毛或涂油漆,以防螺栓松脱和锈蚀。2)采用插入式连接方式时,应清除杯口内的泥土或积水后,进行杯口找平,支架柱校正合格后,进行二次灌浆,灌浆时用振动棒振实,不得碰击木楔,并及时留置试块。(1)成品支架进场,核查支架及连接件的厂家资质、原材检测报告、出厂合格证,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对支架进场进行外观检查,外观不得有黄锈、锌瘤、毛刺及漏锌情况,检查合格后在物资进场申请单上予以签认。(3)支架安装时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工具、施工方式应与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相符,并形成监理旁站记录。(4)检查施工现场布置应合理。(5)施工前中复测基础轴线,标高。(6)起吊时合理选择吊点防止支架变形,吊点应垫麻袋或方木隔离,防止构架梁磨损变形,起吊过程中支架不得碰撞支座及支撑体系。(7)支架就位应平稳,发现安装孔位有问题应分析原因,不得强行组装。(8)高强螺栓的强度等级,规格型号、露扣长度应符合规定。(9)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钢构件变形及涂层脱落,应进行矫正和修补。(10)对校正结果进行复测。(11)构架柱组柱完成后应对螺栓力矩进行复查,334 (12)采用插入式连接方式时,安装完成的基础杯口二次浇注,应控制杯口内无杂物、积水,浇筑振捣密实,并及时对砼进行见证取样,留存见证取样记录。334 0101020202设备支架(混凝土结构)(1)外观要求:混凝土电杆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蜂窝麻面、无明显模板接口、电杆钢圈处挡浆筋上部混凝土应完整,挡浆筋无锈蚀,外壁无露筋、跑浆、内表面混凝土塌落等现象、电杆不得出现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的宽度≤0.1mm。(2)混凝土电杆型号、杆内配筋应符合设计要求。(3)混凝土设备支架安装要求:螺孔中心距偏差≤2mm,柱中心线对定位轴线位移≤10mm,上下柱接口中心线位移≤3mm,杆顶标高偏差±5mm。(4)焊缝高度、长度符合规范,焊缝均匀,无咬边、夹渣、气孔等现象。(5)混凝土设备支架接地应垂直、美观、朝向一致。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中相关要求。主要用于110kV变电站敞开布置的室外配电装置(1)设备支架构件与材料的选择应满足使用年限要求,并应考虑材料供应,构件加工制作以及施工安装的具体条件,力求结构合理、构造简单,合理统一构件的尺寸和规格,便于工厂化制作和机械化施工(2)设备支架的结构形式应与构架的结构形式及上部设备相协调。(3)对设备重心较高,质量较大的设备支架,抗震验算时应考虑设备高度的影响。(4)在有侵蚀介质的地区,使用钢筋混凝土环形杆件时,宜按有关规定作侵蚀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侵蚀措施;(5)暴露在外的混凝土杆件必须用混凝土或钢板封顶,并宜在杆件底部(地面以上)预留排水孔。(6)其他参钢筋混凝土环形杆构架柱设计要点。(1)构件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等资料是否齐全,以及构件的防腐质量、碰伤及变形情况。混凝土电杆在搬运和卸车时,严禁碰撞和急剧坠落。(2)混凝土电杆焊接:1)搁置电杆的道木应排放在平整、坚实的地方,以便排杆和焊接,避免干短的接头处在基础上放。2)在道木上的电杆用薄板垫平排直,然后用小木楔两边临时固定。3)钢圈对口找正,遇到钢圈间隙大小不一时应转动杆段;不得用大锤敲击电杆的钢圈,如还不能抿缝时可用气割处理,但应打出坡口,否则焊接质量难以保证,严禁填充焊接。4)杆段全部校正后,应及时进行点焊固定,可沿周长三等分进行点焊,其位置应避开钢圈接缝。电焊的焊缝长度约为钢圈壁厚的2~3倍,高度不宜超过设计高度的2/3。点焊所用焊条牌号应与正式焊接用的焊条牌号相同,施工中使用的电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3)设备支架接地扁钢与钢圈搭接时紧贴、焊接,全场呈直线,支架接地朝向统一。接地点设置便于电阻测试的断接点。(4)混凝土设备支架吊装前根据高度、杆型、重量及场地条件等选择起重机械,并计算合理吊点位置、吊车停车位置、钢丝绳及拉绳规格型号等。在混凝土构架的吊点处宜采用合成纤维吊装带绕两圈,以确保对混凝土设备支架表层混凝土的保护。当设备支架立起后必须设置拉线,拉线紧固前应将设备支架缆风绳基本校正。(5)设备支架的校正可采用靠尺校正调整,两台经纬仪同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检测。校正时从中间轴线向两边校正,每次经纬仪的放置位置应做好记号,避免造成误差。校正时应避开阳光强烈的时间进行。(6)设备支架校正合格后进行二次灌浆,灌浆时用振捣棒振实,不得碰击木楔,并及时留置试块。(1)构架进场,核查构架及电焊条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构架进场应对外观进行检查,合格后在物资进场报验申请表上予以签认。(3)构架安装时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工具、施工方式应与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相符并形成监理旁站记录。(4)钢圈焊接结构表面应清理干净,结构主要表面不应有疤痕、泥沙等污垢。(5)焊条焊接材料与母材的匹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焊条在使用前,应按其产品说明书及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烘焙和存放。(6)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7)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饱满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渡过较平滑,焊渣和飞溅物基本清除干净。(8)安装前重点复测基础轴线,标高,起吊过程中的吊点位置,防止断裂。(9)构架柱找正时重点控制拉绳牢固及杯口木楔牢固。(10)构架柱完成后应对垂直度进行复查。334 (11)安装完成的基础杯口二次浇注,应控制杯口内无杂物、积水,浇筑振捣密实,并及时对砼进行见证取样,留存见证取样记录。334 0101020203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电抗器、GIS等大体积混凝土)(1)长度超过30m的GIS基础应设置后浇带。(2)基础露出地面部分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3)电抗器基础预埋铁件及固定件不能形成闭合磁回路。(4)外露基础阳角宜设置圆弧倒角。(5)当基础混凝土上下层分期浇筑时,应采取措施减小下层混凝土对上层混凝土的约束,避免上层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6)基础顶面预留洞口或预埋件四角增加温度钢筋,防止应力集中出现裂缝。(7)允许偏差:1)GIS基础水平偏差±1mm/m,总偏差在±5mm范围内。GIS基础预埋件中心偏差≤5mm,水平偏差±1mm/m,相邻基础预埋件水平偏差≤2mm,整体水平偏差≤5mm。2)电抗器基础相间中心距离偏差≤10mm,预埋件水平偏差≤3mm,标高偏差0~-5mm。地脚螺栓中心偏差应≤2mm,高度偏差0~10mm。3)装配式电容器基础预埋件水平偏差≤2mm,中心偏差≤5mm。变电站设备基础(1)当全封闭组合电器以及本体与散热器分离的主变压器等采用管道硬连接的设备,一般应采用同一地基处理形式的整体基础。(2)当长度过大时,可与电气专业协同在水平伸缩节段设置伸缩缝。(3)在设备没有设置垂直伸缩节等消除差异沉降的措施时,其基础不宜分块和设置沉降缝。(1)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附条文说明)》。细骨料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掺和料宜采用二级以上粉煤灰。(2)模板采用15mm厚度以上胶合板或其他大模板,表面平整、清洁、光滑。若模板表面光洁度无法达到要求时也可贴1mm厚PVC板。长度超过30m的GIS基础应设置后浇带。(3)模板拼缝处加海绵条,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4)电抗器地脚螺栓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前按照安装图定位精确,固定牢固。(5)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或全面分层法浇筑。分层厚度为300~500mm,并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以避免出现冷缝。振捣时尽量避免与埋件接触,严禁与模板接触。(6)混凝土顶标高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擀压三遍成活。为防止裂缝,表面增加耐磨面层,混凝土内表面设抗裂钢丝网。基础表面与埋件设伸缩缝,用耐候胶嵌填。(7)基础四周及顶面做圆弧倒角时宜使用塑料角线。(8)大型埋件制作安装要点:1)钢板宜用等离子切割机下料,以控制变形,下料完毕用角向磨光机将钢板四周打磨光滑平整。2)焊接锚筋采用中间向四侧扩散的顺序,并分次跳焊,以控制焊接变形。3)埋件安装用专用安装支架,安装支架要牢固可靠,有埋件微调措施。4)为防止埋件下空鼓,埋件钢板必须按要求设置排气孔(小边≥300mm的埋件均应设置,排气孔中心距埋件边缘距离≤200mm,排气孔纵、横间距≤200mm,排气孔须设于相邻锚筋中间部位,排气孔需用电钻打眼,直径≥30mm)。5)混凝土浇筑时从埋件四周振捣,直至埋件下气体及泌水排除干净。(9)混凝土应进行热工计算,并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及降温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10)做好测温工作,以便及时改进养护措施,确保内外温差不超过25℃,内底温差不超过20℃。(11)冬期施工采取长时间的养护,根据测温记录,当内外温度接近时,逐步减少保温层厚,尽量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1)基础土方开挖前核查施工单位放线成果,开挖时应按土质留有坡度,坑口周边及坑底留有施工工作面。及时要求施工单位对边坡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开挖中重点控制槽深,防止超挖。(2)模板安装前对钢筋进行检查验收,1)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2)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及其定位措施应正确、可靠,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3)检查模板轴线,标高、垂直度,模板支撑牢固度,预埋件规格、数量、固定情况清水砼应要求模板拼缝严实,平整,光滑。(4)基础砼浇筑前核查砼原材复试报告、配合比申请单、开盘鉴定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34 4)如施工图纸和产品说明书有更高要求,应予满足。(12)接地体穿越伸缩缝时应采取防止接地体断裂的措施,对接地体在混凝土与回填土界面处加强防腐保护。(13)加强成品保护措施,设备基础施工完毕后用木护角保护棱角不被磕碰。(5)砼浇筑时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工具、施工方式应与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相符,基础混凝土浇制过程中,监理人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塌落度,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调整,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混凝土振捣情况,重点应控制分层浇筑,均匀振捣,特别应控制埋件根部砼振捣密实,大体积砼测温孔留置情况同时形成监理旁站记录,做好见证取样试块留置工作,形成见证取样记录。(6)清水砼控制标高后,顶部应采用原浆压光,根据气温控制时间三遍成活。(7)砼浇筑完成后检查预留埋件位移情况,如有偏差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调整,并做好成品养护保护工作。334 0101020204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其他设备)(1)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无气泡。(2)基础露出地面部分阳角应设置圆弧倒角。(3)允许偏差:1)断路器基础相间距离偏差≤5mm,同相偏差≤5mm。地脚螺栓中心偏差应≤2mm,高度偏差0~10mm。2)隔离开关设备基础同组中心偏差≤5mm。3)如施工图纸和产品说明书有更高要求,应予满足。变电站设备基础(1)构架、支架基础的埋深,应按基础上拔和倾覆稳定计算确定。(2)构支架基础和设备基础应注意由于地基变形所引起上部的导线、电气设备以及构支架对地距离的变化,必须保证各项间距在地基变形后仍能满足电气安全距离要求。(3)对处于软弱地基上的设备支架基础,对变位要求较高的电气设备(如隔离开关及断路器等)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其地基的不均匀沉降。(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附条文说明)》。细骨料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模板采用15mm厚度以上胶合板或其他大模板,表面平整、清洁、光滑。若模板表面光洁度无法达到要求时也可贴1mm厚PVC板。(3)模板拼缝处加海绵条,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4)断路器地脚螺栓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前按照图定位准确,固定牢固。(5)混凝土采用全面分层法浇筑,分层厚度为300~500mm,并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以避免出现冷缝。振捣时尽量避免与钢筋及埋件接触,严禁与模板接触。(6)混凝土顶标高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擀压三遍成活。基础表面与埋件设伸缩缝,用耐候胶嵌填。(7)基础阳角做圆弧倒角时宜使用塑料角线。(8)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9)加强成品保护措施,设备基础施工完毕后用木护角保护棱角不被磕碰。(1)基础土方开挖前核查施工单位放线成果,开挖时应按土质留有坡度,坑口周边及坑底留有施工工作面。及时要求施工单位对边坡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开挖中重点控制槽深,防止超挖。(2)模板安装前对钢筋进行检查验收,1)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2)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及其定位措施应正确、可靠,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3)检查模板轴线,标高、垂直度,模板支撑牢固度,预埋件规格、数量、固定情况,清水砼应要求模板拼缝严实,平整,光滑。(4)基础砼浇筑前核查砼原材复试报告、配合比申请单、开盘鉴定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34 (5)砼浇筑时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工具、施工方式应与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相符,基础混凝土浇制过程中,监理人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塌落度,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调整,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混凝土振捣情况,重点应控制分层浇筑,均匀振捣,特别应控制埋件根部砼振捣密实,同时形成监理旁站记录,做好见证取样试块留置工作,形成见证取样记录。(6)清水砼控制标高后,顶部应采用原浆压光,根据气温控制时间三遍成活。(7)砼浇筑完成后检查预留埋件、预留螺栓位移情况,如有偏差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调整,并做好成品养护保护工作。334 0101020205杆头板(1)钢构件无因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变形及涂层脱落。(2)杆顶板镀锌层不得有黄锈、锌瘤、毛刺及漏锌现象。(3)焊缝高度、长度符合规范,焊缝均匀,无咬边、夹渣、气孔等现象。(4)杆顶板平整度偏差≤5mm。(5)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中相关要求。变电站设备支架杆顶板(1)顶板厚度不应小于8mm。(2)加劲板厚度不应小于6mm。(3)钢圈的高度不宜小于200mm;(4)焊缝连接应按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有关规定确定。(1)钢构件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等资料是否齐全。(2)复测设备支架标高、轴线,超出允许偏差时,应做好技术处理,进场时检查钢构件质量、表面观感、镀锌质量等符合要求。(3)混凝土电杆焊接:混凝土电杆的钢圈和杆顶板间对接均采用手工电弧焊,焊前应清除焊口及附近的铁锈及污物,施焊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杆顶板与钢圈对口找正,为防止杆顶受热变形,应及时进行点焊固定,可沿周长三等分进行点焊,其位置应避开钢圈接缝。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温引起钢圈接头处混凝土的爆裂。电焊的焊缝长度约为钢圈壁厚的2~3倍,高度不宜超过设计高度的2/3。点焊所用焊条牌号应与正式焊接用的焊条牌号相同,施工中使用的电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1)构件进场,核查构件及电焊条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构架进场应对外观进行检查,合格后在物质进场报验申请表上予以签认。(3)钢圈与杆头板焊接结构表面应清理干净,结构主要表面不应有疤痕、泥沙等污垢。(4)焊条焊接材料与母材的匹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焊条在使用前,应按其产品说明书及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烘焙和存放。(5)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6)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饱满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渡过较平滑,焊渣和飞溅物基本清除干净。(7)施工完成后重点检查焊缝、杆头板控制水平及有无变形境况。334 0101020206混凝土构支架接头防腐(1)防护层干膜的厚度不小于0.8mm。(2)表面的巴柯尔硬度不小于30。(3)树脂包裹层表面色泽均匀,表面光滑、无毛刺,无纤维外露,无气泡、皱折、起壳、脱层或龟裂、银纹、渗析等现象,涂层胶料饱满,钢管基层凸起的焊缝等处过渡圆滑。混凝土构支架接头(1)所有焊在钢管上的连接件和一切金属附件,一般宜在防腐处理及离心成型之前完成。特殊情况下,也可在防腐处理或离心成型之后完成,但混凝土的强度必须达到28天标准强度的70%后方能进行焊接,焊接后的金属附件应重新进行防腐处理。(2)构支架接头构件应根据大气的腐蚀介质,采用喷涂锌或锌铝合金,也可采用热浸锌或锌铝合金等有效防腐措施。当有其它特殊防腐要求时,可再作涂层的封闭处理。(1)金属表层处理:采用机械清除接头处锈蚀和混凝土浆,露出完整钢圈,除锈至钢圈表层呈原金属本色,确保金属表面除锈等级达到St2级。(2)底层涂料施工:采用环氧树脂、稀释剂、防锈漆按照比例配置打底防锈涂料,均匀涂刷一层防锈涂料于焊口表面,自然固化不宜少于24h。(3)增强层施工:将配置好的树脂打底胶料薄而均匀地涂刷于底层表面,其厚度以满足施工粘接要求为准。随及缠绕玻璃纤维布,玻璃布应剪边,其宽度为纤维布以上、下边各覆盖水泥构件2cm为宜。增强层的厚度不小于0.4mm,每层自然固化时间不少于24h。(4)三布四涂施工:按上述缠纤维布的程序贴三层纤维布。每缠绕一层玻璃纤维即刷一道环氧树脂,要求环氧树脂浸透纤维布。(5)面层(耐候层)施工:在耐候层树脂中加入与环形混凝土电杆颜色相近的适量色浆进行着色,使色浆均匀。涂刷两遍以上时,待第一遍固化后,再涂刷下一遍。耐候层厚度不小于0.3mm。(1)防腐材料进场,核查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规格等合格后在物资进场报验申请表上予以签认。(2)施工前对金属表面全数检查,要求除锈除尘至露出金属本色。(3)施工中对底层、增强层、面层逐一检查,要求符合标准要求。(4)施工后对外观进行检查,要求表面色彩均匀、光滑,无毛刺、纤维外露、气泡等,质量符合标准工艺要求。334 0101020300设备基础预埋件0101020301普通预埋件(1)外露埋件采用镀锌件(锚筋部分不应镀锌),表面洁净无锈蚀。(2)埋件外露面刷防锈漆,边缘整齐美观。(3)预埋件与锚固钢筋焊接牢固。(4)预埋件严禁有空鼓现象。(5)允许偏差。1)配电盘柜下预埋件:中心偏差≤1mm/m,全长≤5mm;表面平整度偏差≤1mm/m,全长偏差≤5mm;不平行度偏差≤5mm,与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偏差≤3mm。2)其他设备预埋件质量标准符合Q/GDW183中相关要求。所有预埋件(1)所有预埋铁件外露部分均需做防腐处理。(2)直锚筋与锚板应采用T形焊接。当锚筋直径不大于20mm时宜采用压力埋弧焊,当锚筋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穿孔塞焊。当采用手工焊时,焊缝高度不宜小于6mm,且对300MPa级钢筋不宜小于0.5d,对其他钢筋不宜小于0.6倍锚筋直径。(3)埋件受拉直锚筋和弯折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当锚筋采用HPB300级钢筋时,尚应符合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关于弯钩的规定。当无法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应采取其他有效的锚固措施。受剪和受压直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1)钢板采用低碳钢,其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GB700《碳素结构钢》规定,一般采用Q235B。焊条应符合现行GB/T5117《碳钢焊条》规定,一般采用E43。(2)凡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质量证明书;焊条应有产品合格证。钢筋进场时应抽样做力学性能检测。(3)各种焊接材料应妥善保管,防止锈蚀、受潮变质。(4)钢板切割整齐,尺寸正确,下料完毕用角磨机将钢板四周打磨光滑平整。(5)焊接锚筋采用中间向四侧扩散的顺序,并分次跳焊以控制焊接变形。(6)埋件钢板检查变形超标时,用火焰结合机械方法校正。(7)埋件安装用专用安装支架,安装支架要牢固可靠,有埋件微调措施。(8)为防止埋件下空鼓,埋件钢板必须按要求设置排气孔:1)小边≥300mm的埋件均应设置,排气孔中心距埋件边缘距离≤200mm。2)排气孔纵、横间距≤200mm,排气孔须设于相邻锚筋中间。3)排气孔需用电钻打眼,直径≥30mm。4)混凝土浇筑时从埋件四周振捣,直至埋件下气体及泌水排除干净。(9)埋件与混凝土结合部留置2~4mm宽变形缝,深度与埋件厚度一致,并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防止设备安装焊接过程中,因埋件变形引起的混凝土面层裂缝。外露埋件作镀锌处理。(1)钢板、钢筋、焊条进场,核查厂家资质、原材检测报告、出厂合格证,规格、钢筋复试报告应符合设计要求,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应用热轧钢筋,严禁采用冷轧钢筋,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宜采用Q235级钢板,合格后在物质进场报验申请表上予以签认。(2)施工中重点控制锚筋焊接牢固、预埋件钢筋电弧焊T型接头可分为角焊和穿孔塞焊两种焊接方式.当采用HPB235钢筋时,角焊缝焊脚(K)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0.5倍,采用HRB335钢筋时,焊脚(K)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0.6倍;预埋件切割整齐,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小边≥300mm预埋件设置排气孔。(3)砼浇筑前重点检查预埋件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安装牢固。(4)要求预埋件周围留置变形缝,并用硅酮耐候胶封闭。334 0101020302设备支架接地连接点(1)设备支架接地端子高度、方向一致,接地端子顶标高≥500mm(场平±0mm),且接地端子底部与保护帽顶部距离≥200mm。(2)设备接地安装,接地引下线与设备支架连接时采用螺栓连接,接触面应严密无缝隙。重要设备应有2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分别连接的接地点。每台电气设备应以单独的接地体与接地网连接,不得串接在一根引下线上。(3)接地引下线露出地面部分应横平竖直。(4)质量标准应满足GB50169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钢管设备支柱接地(1)钢管杆宜采用接地端子焊接。接地端子个数及规格等应满足电气要求。(2)混凝土环形杆宜采用接地扁铁引下的方式保证满足接地要求。(3)兼顾美观、统一。(4)需做好镀锌防腐。(1)接地扁钢型号符合设计接地计算要求。现场材料具备出厂合格证。(2)设备接地连接点高度一致,方向一致,扁铁平顺,接地标识颜色分割清晰,涂以50-100mm宽度相等的黄绿相间的条纹标识,或粘贴成品3M反光纸,宽窄一致,美观统一。(3)接地扁钢煨弯时宜采用冷弯法,防止破坏表面锌层。(4)支架连接要根据接地材料规格,确定连接点一般不低于2点,并且必须做导通试验。(5)支架接地扁铁宜平行于钢支架与接地端子连接,不再做鸭脖弯,否则钢构支架底部垂直接地扁铁与钢柱之间宜留间隙或加设绝缘材料,以便与接地电阻测试。(1)材料进场,核查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规格等合格后在物质进场报验申请表上予以签认。(2)施工中重点控制接地端子高度,露出地面部位应横平竖直,标志漆均匀美观,符合标准工艺要求。(3)螺栓连接接触面应严密,每个接地点应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4)施工完成后应对接地点进行电阻测试,并形成测试记录。334 0101020400主变压器0101020401现浇混凝土主变压器基础(1)基础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颜色一致,接槎整齐,无蜂窝麻面,无气泡。(2)表层混凝土内宜设置钢筋网片。(3)外部环境对混凝土影响严重时,可外刷透明混凝土保护涂料,用于封闭孔隙、延长耐久年限。(4)基础阳角设置圆弧倒角。(5)允许偏差:1)主变压器基础预埋件水平偏差≤3mm,相邻预埋件高差≤3mm。2)如施工图纸或产品说明书中对偏差有更高要求,应予满足。主变压器基础(1)主变压器基础可采用大块素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2)地基基础的变形计算值应不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3)主变基础的变形计算值还应满足其上部主变等设备正常安全运行对位移的要求。如确因条件限制无法满足时,应采取其它的有效措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4)地基基础设计前必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基础设计必须详细了解土层的分布与性质,必须重视对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其评价的研究、分析和应用。(5)变电站建筑物地基均应进行施工验槽。如地基条件与原勘察报告不符时,应进行补充勘察。(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掺合料宜采用二级以上粉煤灰。(2)模板采用15mm厚度以上胶合板或其他大模板,表面平整、清洁、光滑。若模板表面光洁度无法达到要求时也可贴1mm厚PVC板。(3)模板拼缝处加海绵条,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4)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300~500mm,并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以避免出现冷缝。振捣时尽量避免与埋件接触,严禁与模板接触。(5)混凝土顶标高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擀压三遍成活。为防止裂缝,表面增加耐磨面层。基础表面与埋件设伸缩缝,用耐候胶嵌填。外露埋件作镀锌处理。(6)基础阳角做圆弧倒角时宜使用塑料角线。(7)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温控计算,并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及降温措施,做好测温工作,以便及时改进养护措施(内外温差不超过25℃,内底温差不超过20℃)。(8)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根据测温记录,当内外温度接近时,逐步减少保温层厚,尽量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9)基础预埋件顶面高于混凝土顶面3~5mm。(10)加强成品保护措施,设备基础施工完毕后用木护角保护棱角不被磕碰。(1)基础土方开挖前核查施工单位放线成果,开挖时应按土质留有坡度,坑口周边及坑底留有施工工作面。及时要求施工单位对边坡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开挖中重点控制槽深,防止超挖。(2)模板安装前对钢筋进行检查验收,1)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2)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及其定位措施应正确、可靠,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3)检查模板轴线,标高、垂直度,模板支撑牢固度,预埋件规格、数量、固定情况,清水砼应要求模板拼缝严实,平整,光滑。(4)基础砼浇筑前核查砼原材复试报告、配合比申请单、开盘鉴定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34 (5)砼浇筑时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工具、施工方式应与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相符,基础混凝土浇制过程中,监理人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塌落度,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调整,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混凝土振捣情况,重点应控制分层浇筑,均匀振捣,特别应控制埋件根部砼振捣密实,同时形成监理旁站记录,做好见证取样试块留置工作,形成见证取样记录。(6)清水砼控制标高后,顶部应采用原浆压光,根据气温控制时间三遍成活。(7)砼浇筑完成后检查预留埋件、预留螺栓位移情况,如有偏差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调整,并做好成品养护保护工作。334 0101020402主变压器混凝土油池(1)油池壁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表面光洁,横平竖直,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无气泡。(2)基础阳角设置圆弧倒角。(3)油池内干铺卵石,粒径为50~80mm,铺设厚度≥250mm。(4)格栅铺设平顺,满铺池底,并与油池壁结合紧密。(5)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中相关要求。主变压器混凝土油池(1)油坑尺寸应至少比设备外轮廓尺寸大1.0m,油坑四周挡油坎宜高出地面50~100mm。(2)贮油坑内应铺设不小于250mm厚的卵石层,其间隙应能吸收20%的油量,基础顶面应高出卵石层100mm以上,油坑底面应设置坡度,将油排至集油坑,并用管道与事故油池相连接。(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排油孔格栅采用钢制或玻璃钢材料。(3)模板采用15mm厚度以上胶合板或其他大模板,表面平整、清洁、光滑且尽量使用整张板。若表面光洁度无法达到要求时模板表面也可贴1mm厚PVC板。(4)模板拼缝处加海绵条,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5)基础阳角倒角时宜使用塑料角线。(6)混凝土控制配合比,调好水灰比。(7)混凝土表面采取二次振捣法。(8)混凝土顶标高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赶压三遍成活。(9)油池壁每侧宜设置1~2道伸缩缝,缝内填充沥青麻丝,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油池壁与主变压器、充氮气灭火设备基础及电缆沟间应柔性连接。(10)变压器油池施工完毕后,应加强成品保护,防止污染。(1)基础土方开挖前核查施工单位放线成果,开挖时应按土质留有坡度,坑口周边及坑底留有施工工作面。及时要求施工单位对边坡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开挖中重点控制槽深,防止超挖。(2)模板安装前对钢筋进行检查验收,1)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2)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及其定位措施应正确、可靠,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3)检查模板轴线,标高、垂直度,伸缩缝留置位置,模板支撑牢固度,预埋件规格、数量、固定情况,清水砼应要求模板拼缝严实,平整,光滑。(4)基础砼浇筑前核查砼原材复试报告、配合比申请单、开盘鉴定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34 (5)砼浇筑时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工具、施工方式应与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相符,混凝土浇制过程中,监理人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塌落度,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调整,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混凝土振捣情况,重点应控制分层浇筑,均匀振捣,特别应控制池壁埋件下部砼振捣密实,同时形成监理旁站记录,做好见证取样试块留置工作,形成见证取样记录。(6)清水砼控制标高后,顶部应采用原浆压光,根据气温控制时间三遍成活。(7)油池篦子安装前应对油池里面外露埋件进行防腐处理,并控制油池卵石规格。(8)施工完成及时做好成品养护保护工作。334 0101020500防火墙0101020501混凝土框架清水砌体防火墙(1)基础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上部钢筋混凝土梁、柱一次施工,表面密实光洁,棱角分明,颜色一致,不得抹灰修饰。(2)填充墙砌筑灰缝横平竖直密实饱满,组砌正确,不应出现通缝,接槎密实、平直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缝宽度宜为10mm,且不小于8mm、不大于12mm。(3)外部环境对混凝土影响严重时,可外刷透明混凝土保护涂料,用于封闭孔隙、防止大气的腐蚀、防止裂缝,延长耐久年限。(4)顶部框架梁底应设置滴水线。(5)墙身垂直度偏差≤H/1000(H为防火墙高度),且≤30mm。墙顶标高偏差:±10mm。墙身截面尺寸偏差-5~8mm;墙身表面平整度偏差≤8mm;墙体平整度偏差≤3mm。墙体垂直度偏差≤3mm。(6)质量标准符合Q/GDW183中相关要求。主变压器防火墙(1)耐火等级按照一级考虑。(2)墙应高出油枕顶,墙长应不小于贮油坑两侧各1.0m。(3)防火墙或防火隔墙,要具有不少于4.0h耐火极限的非燃烧性墙体,一般可采用240mm厚的砖墙。(4)防火墙上不宜通过管道,如必须通过时,应采用防火堵料将孔洞周围的空隙紧密堵塞。(5)设计防火墙时,应考虑防火墙上支撑的或防火墙一侧的屋架、梁、楼板等构件,受到火灾的影响破坏并塌落时,也不致使防火墙失去稳定而倒塌。(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掺合料宜采用细度在20以下的Ⅱ级粉煤灰。填充墙应采用节能环保砖。砖块采用优等品,砖块颜色均匀,规格尺寸偏差≤2mm。砂浆配制宜采用中砂。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使用前过筛。(2)框架柱模板宜选用15mm以上胶合板或定型模板,采用对拉螺栓配合型钢围檩的加固方式。(3)若柱边需倒角,宜使用塑料角线,角线与模板用胶粘贴紧密,无法粘贴的接触面处夹设双道海绵密封条,与模板挤紧,防止漏浆。(4)钢筋在绑扎过程中,所有铅丝头必须弯向柱内,避免接触模板面。(5)混凝土控制配比,调好水灰比。(6)柱子浇筑分层连续浇筑,每层以300~500mm为宜,不宜超过1m,每小时混凝土浇筑高度不得超过2m。(7)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混凝土强度通过试压同条件试块评定。(8)砖要专人精心挑选,主要控制外形尺寸、外观质量及色泽。非整砖一律用砂轮切割机切割。(9)砌筑根据框架实际空间合理确定灰缝厚度及层数,砌筑前进行试排版,双侧皮数杆控制砖层水平位置,在框架柱上用墨线弹出砖墙的外边线,用以控制墙体的垂直度。(10)墙体当日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8m,砌筑完的墙体及时用棉纱或毛巾将表面污渍擦洗干净,并用塑料布包裹保护,防止砌筑上部墙体时,落地灰污染墙面。(11)两人双侧对砌,同时双面挂线控制。(12)墙体勾缝采用专用有砂型勾缝剂拌和成半干硬性砂浆,勾缝时应从上向下施工,同时防止墙面污染。(13)蒸压灰砂砖需提前2天浇水湿润。砌筑时,顶层至少二皮砖的孔洞采用防水砂浆填充密实。(14)填充墙场平地面以下采用防水砂浆砌筑,场平地面以上至少三皮砖采用防水砂浆粉刷。(15)框架柱角用木护角保护,防止磕碰。加强成品保护,杜绝污染。(1)模板安装前对框架梁柱钢筋进行检查验收,1)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2)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及其定位措施应正确、可靠,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3)当梁钢筋直径较大时,易造成梁相交处钢筋位置无法保证,施工前应与设计协商确定框架主受力梁与框架次受力梁。4)施工时,应优先确保主受力梁的梁高及保护层的厚度。当梁、柱节点钢筋过于密集时,应先放大样,编制穿筋次序,加工柱子主筋定位框,经试验可行后,再展开施工。5)绑扎梁、柱节点钢筋时,应按排好箍筋插入的顺序,以保证核心区箍筋加密符合设计要求。6)钢筋绑扎丝扣尾部应朝向结构内侧,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锈斑。(2)检查模板轴线,标高、垂直度,模板支撑牢固度,清水砼应要求模板拼缝严实,平整,光滑。(3)框架梁柱砼浇筑前核查砼原材复试报告、配合比申请单、开盘鉴定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34 (4)砼浇筑时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工具、施工方式应与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相符,混凝土浇制过程中,监理人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塌落度,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调整,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混凝土振捣情况,重点应控制分层浇筑,均匀振捣,同时形成监理旁站记录,做好见证取样试块留置工作,形成见证取样记录。(5)填充墙砌筑砌块、水泥、砂子进场核查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水、砂子检测报告、复试报告、规格等合格后在物质进场报验申请表上予以签认。(6)墙体拉结筋:柱与墙拉结筋应按设计要求放置;设计无要求时,240mm及以下墙厚一般沿墙高500mm设置2根φ6的水平拉结筋,每边深人墙内不应小于1000mm;240mm以上的墙厚,一般按每增加120mm墙厚沿墙高500mm增加1根φ6的水平拉结筋。(7)清水墙应组砌正确,竖缝通顺,刮缝深度适宜、一致,棱角整齐,墙面清洁美观,砖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厚度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宜为lO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334 (8)砌筑砂浆应根据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准确计量,砌块要求认真挑选,做好排砖工作,施工中水平缝,垂直缝,墙体垂直度要求符合标准工艺要求。砌筑砂浆应做见证取样留置试块工作,形成见证取样记录。334 0101020502现浇混凝土防火墙(1)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墙身钢筋混凝土一次施工,表面密实光洁,棱角分明,颜色一致,不得抹灰修饰。(2)外部环境对混凝土影响严重时,可外刷透明混凝土保护涂料,用于封闭孔隙、防止大气的腐蚀、防止裂缝,延长耐久年限。(3)墙身垂直度偏差≤H/1000,且≤30mm。墙顶标高偏差:±10mm。墙身截面尺寸偏差-5~8mm;墙身表面平整度偏差≤8mm;墙体平整度偏差≤3mm。墙体垂直度偏差≤3mm。(4)质量标准符合Q/GDW183中相关要求。主变压器防火墙(1)耐火等级按照一级考虑。(2)墙应高出油枕顶,墙长应不小于贮油坑两侧各1.0m。(3)防火墙或防火隔墙,要具有不少于4.0h耐火极限的非燃烧性墙体。(4)防火墙上不宜通过管道,如必须通过时,应采用防火堵料将孔洞周围的空隙紧密堵塞。(5)设计防火墙时,应考虑防火墙上支撑的或防火墙一侧的屋架、梁、楼板等构件,受到火灾的影响破坏并塌落时,也不致使防火墙失去稳定而倒塌。(6)设计中应考虑采取防裂措施。(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掺合料宜采用二级以上粉煤灰。施工用砂子、石子、水泥、粉煤灰、外加剂必须为同批次、同厂家,不能混用,以保证混凝土表面颜色一致。(2)模板宜采用钢制大模板或18mm厚高质量胶合板。模板接缝、对拉螺栓留设有规律。模板使用前将板面洗刷打磨,均匀涂刷油质脱模剂。(3)若墙边需倒角,宜使用塑料角线,角线与模板用胶粘贴紧密,无法粘贴接触面处夹设双道海绵密封条,与模板挤紧,防止漏浆。(4)宜采用对拉螺栓配合钢架管的加固方式(或螺栓两端采用小横档加橡皮垫),螺栓在混凝土内应使用两端有保护帽的套管,套管抵住侧模,以保证墙体的厚度正确。紧固对拉螺栓应用力得当,模板搭设过程中,用经纬仪进行观测,及时校正和加固。(5)钢筋在绑扎过程中,所有铅丝头必须弯向柱内,避免接触模板面。为保证墙体厚度,设置梯子筋和顶模筋。(6)混凝土控制配比,调好水灰比,可选用合理的外加剂。坍落度控制在20-22cm。防火墙施工以首件示范,根据防火墙混凝土质量,及时调整配合比等参数。(7)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连续浇筑,每层以500~700mm为宜,根部应先浇筑5-10cm与混凝土同配比的砂浆,每小时混凝土浇筑高度不得超过2m,在适当位置设置溜管。振捣时尽量避免与墙体钢筋的接触,严禁与模板接触。混凝土振捣应均匀振实,快插慢拔。(8)模板拆除时防止对混凝土的碰撞,拆除后用水泥砂浆或金属片将螺栓孔封堵。(9)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混凝土强度通过试压同条件试块评定。拆模后做成品保护,杜绝污染。防火墙边角用木护角保护,防止磕碰。(10)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洒水或覆膜养护等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1)模板安装前对框架梁柱,剪力墙钢筋进行检查验收,1)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2)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及其定位措施应正确、可靠,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3)施工时,应优先确保主受力梁的梁高及保护层的厚度。当梁、柱节点钢筋过于密集时,应先放大样,编制穿筋次序,加工柱子主筋定位框,经试验可行后,再展开施工。4)绑扎梁、柱节点钢筋时,应按排好箍筋插入的顺序,以保证核心区箍筋加密符合设计要求。5)钢筋绑扎丝扣尾部应朝向结构内侧,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锈斑。6)对钢筋保护层所采取的措施(梯子筋、垫块),必须认真落实,合模前做好检查,确保墙体钢筋保护层的准确。(2)基础砼浇筑前核查砼原材复试报告、配合比申请单、开盘鉴定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34 (3)对模板轴线、标高进行检查,检查模板支撑1)柱模每边下口应采用两根定位筋,柱每边设两根拉杆(拉锚),浇筑完混凝土后,应再一次用线坠或经纬仪对柱子进行找直、找方,必要时进行微调、防止出现柱身扭向超偏。2)严格按照模板设计要求安装背楞、柱箍、对拉螺栓,柱截面较大时,应根据计算增设对拉螺栓,背楞宜采用整根杆件,接头应错开设置,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防止墙、柱模板出现胀模、厚度不匀。3)拼缝木板应与模板厚度一致,应过刨,在现场裁切,拼缝应严密、紧固,背后应设置附加龙骨和支撑。防止非标板处漏浆、尺寸偏差过大。4)拼缝、倒圆角处理情况,符合要求后方可同意砼浇筑。(4)砼浇筑时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工具、施工方式应与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相符,混凝土浇制过程中,监理人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塌落度,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调整,重点应控制1)防火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约50㎜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同配比减石子混凝土,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2)混凝土自料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应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采用增设软管或串筒等方法。334 (5)分层浇筑,均匀振捣,不得漏振及过振,同时形成监理旁站记录,做好见证取样试块留置工作,留存见证取样记录。(6)砼浇筑完成后控制拆模时间,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强度75%以上并做好成品养护保护工作。334 0101020503砂浆饰面防火墙(1)分格缝的宽度和深度应均匀,表面光滑,棱角整齐,颜色一致。(2)抹灰层与基层粘接牢固,表面应光滑、洁净,颜色均匀、无抹纹。(3)立面垂直度偏差≤3mm,表面平直度偏差≤3mm,分格缝直线度偏差≤3mm。(4)质量标准符合Q/GDW183中相关要求。主变压器防火墙较常用(1)耐火等级按照一级考虑。(2)墙应高出油枕顶,墙长应不小于贮油坑两侧各1.0m。(3)防火墙或防火隔墙,要具有不少于4.0h耐火极限的非燃烧性墙体,一般可采用240mm厚的砖墙。(4)防火墙上不宜通过管道,如必须通过时,应采用防火堵料将孔洞周围的空隙紧密堵塞。(5)设计防火墙时,应考虑防火墙上支撑的或防火墙一侧的屋架、梁、楼板等构件,受到火灾的影响破坏并塌落时,也不致使防火墙失去稳定而倒塌。(6)设计中应考虑采取防裂网等墙面抹灰防裂措施。(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填充墙应采用节能环保砖。外抹水泥一定要采用同品种、同批号进场的水泥,以保证抹灰层的颜色一致。(2)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经鉴定合格,并确定施工方法后,再组织施工。(3)抹灰前应检查基体表面的平整,以决定其抹灰厚度。在大角的两面弹出抹灰层的控制线,以作为打底的依据。(4)墙基体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等,应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5)若为混凝土基层,应对其表面进行“毛化”处理,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尖钻剔去光面,使其表面粗糙不平。另一种方法是用10%工业碱水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油污,将碱液冲干净并晾干后,涂抹界面砂浆,在界面砂浆表面稍收浆后再进行抹灰。(6)墙面吊垂直,套方,贴灰饼,并按灰饼冲筋。(7)按图纸上的要求弹线分格,粘分格条,注意粘竖条时应粘在所弹立线的同一侧,防止左右乱粘,贴分格条时要四周交接严密,横平竖直,接槎整齐。(8)抹灰前基层应提前1天洒水润湿。抹灰应从上往下进行,底层砂浆抹完后再从上往下抹面层砂浆。面层砂浆和底层砂浆至少间隔12h,抹面层砂浆前也须先用水提前湿润,抹时先薄薄地刮一层素水泥浆,使其与底灰粘牢,紧跟着抹罩面灰与分格条抹平,并用杠横竖刮平,木抹子搓毛,铁抹子溜光、压实,面层要原浆压光,不得洒水泥面,至少擀压三遍成活。为防止饰面出现裂缝,在砂浆中掺加抗裂纤维。(9)施工后及时浇水养护,并注意操作地点的洁净,抹灰层一次抹到底,克服烂根。(1)水泥、砂子进场核查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水、砂子检测报告、复试报告、规格等合格后在物质进场报验申请表上予以签认。(2)抹灰前对基层处理进行验收,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湿润。留存隐蔽验收记录。(3)抹灰分格缝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宽度、深度应均匀,表面应光滑,棱角应整齐,横平竖直。(4)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层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5)砂浆应根据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准确计量,大面积施工前设置样板,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施工。施工时重点控制基层提前洒水,墙体贴饼冲筋,分底层和面层两次抹灰,面层用原浆赶压三遍成活。(6)施工后要求及时进行成品保护及养护工作。334 0101030000户外场地工程0101030100围墙0101030101清水砖墙(1)清水墙组砌正确,灰缝通顺,刮缝深度适宜、一致,棱角整齐,墙面清洁美观。(2)变形缝设置间距不得大于15m,缝宽25mm。(3)平整度偏差≤2mm,垂直度偏差≤2mm,缝宽偏差≤2mm。围墙(1)墙体材料采用MU10蒸压灰砂砖,外表不抹灰。(2)变形缝设置间距不得大于15m,缝宽25mm。(3)围墙底做100X100泄水孔,做镀锌钢丝网阻挡小动物进入。(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采用中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采用MU10蒸压灰砂砖或粉煤灰砖,出釜最少1个月的优等品,砖块颜色均匀,规格尺寸误差≤1mm,砖块吸水率15%。砌筑砂浆宜采用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7.5,缝宽10mm。清水砖勾缝采用M15的水泥砂浆。(2)盘角:砌砖前架好皮数杆、盘好角,每次盘角不宜超过5皮。(3)挂线:采用双面挂线,挂线长度不得超过20m。控制线要拉紧,每层砖砌筑时应扣平线,使水平缝保持均匀一致,平直通顺。(4)砌筑: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法。砌砖一定要跟线。砌筑300~500mm高时应及时用笤帚清扫墙面,避免砌筑砂浆污染墙面。如使用七分头、半砖时,应用切割机在指定地点集中进行切割,严禁砍砖。砌体砂浆应密实饱满,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5)清水墙砌筑完毕时要及时勾缝,其深度控制在8~10mm之间。勾缝时应采用专用工具,要注意保护砖的棱角。(6)勾缝是清水墙的装修工序,砂子要经过3mm筛孔的筛子过筛。勾缝前1天应将墙面浇水洇透,勾缝时应根据砖缝宽度加工专用勾缝工具,勾成凹圆弧型,凹缝深度为4~5mm勾缝水泥砂浆稠度宜为40~50mm。勾缝顺序为:从上而下,自左向右,先横后竖。(7)墙面勾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搭接平整并压实抹光,不得有丢缝、开裂和粘结不牢等现象。(8)防止砂浆返碱措施,如尽量使用低碱水泥;使用返碱抑制剂;避免在干燥、刮风、低温环境条件下施工;硅酸盐水泥与高强硫铝酸盐水泥复合使用等,防止清水墙砌筑后从内向外渗水。(9)围墙根部采用清水混凝土地梁,出地坪高度不小于180mm。(10)每不大于15m设置一道变形缝,一般宜设置在墙垛中间。墙体变形缝与基础变形缝位置、宽度一致,上下贯通。缝内嵌填柔性材料。(1)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进场材料应进行见证取样及送检。(3)墙体砌筑应垂直、砂浆饱满。(4)皮数杆控制,保证灰缝水平。(5)墙体勾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搭接平整并压实抹光,不得有丢缝、开裂和粘接不牢等现象。(6)沉降缝留置符合规范要求。334 0101030102砂浆饰面墙体(1)砌块应平顺,不得出现破槎、松动。(2)预埋拉筋的数量、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一皮砖。(3)构造柱留置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清理干净。(4)针对不同的墙体材料进行基面处理。(5)变形缝设置间距不得大于15m,缝宽25mm。(6)轴线位移≤5mm,平整度偏差≤3mm,垂直度偏差≤3mm。围墙(1)墙体材料采用MU10蒸压灰砂砖,外墙采用水泥砂浆饰面。(2)变形缝设置间距不得大于15m,缝宽25mm。(3)围墙底做100X100泄水孔,做镀锌钢丝网阻挡小动物进入。(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采用中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采用MU10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或混凝土砌块。(2)砌体砌筑:1)砌筑前,应先在基础顶面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弹出墙身轴线、边线及墙垛位置,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浇水湿润。2)砌筑: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法。砌体砂浆应密实饱满,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3)转角处、交接处必须同时砌筑,必须留槎时应留斜槎。4)砖垛应与墙同时砌筑,严禁采用包心砌筑法。5)墙体留设变形缝应与基础变形缝位置、宽度一致,上下贯通。变形缝间距不大于15m,一般宜设置在墙垛中间。缝内嵌填柔性材料。(3)墙体抹灰:1)采用M10水泥砂浆打底,第二层则采用M15水泥砂浆压光。在大面积抹灰前,先做样板,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2)基层处理:基层表面的灰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在抹灰前一天洒水湿润墙面。3)抹底层砂浆:每层厚度为5~7mm,分层与所充筋或灰饼抹平,并用大杠刮平、找直,木抹子搓毛。每层间隔时间不少于24h。4)抹面层砂浆:底层砂浆抹好后,第二天即可抹面层砂浆。先用水湿润墙面,抹时先薄薄地刮一层素水泥膏,使其与底灰粘牢,紧跟着抹罩面灰,并用杠横竖刮平,木抹子搓毛。合理设置分格缝,保证分格缝均匀、美观。为防止饰面出现裂缝,在砂浆中掺加抗裂纤维。5)拉毛:待其表面无明水时,用毛刷或海绵蘸水垂直于地面的同一方向进行拉毛。拉毛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一致,使纹理大小均匀,保证面层砂浆的颜色一致,避免和减少收缩裂缝。(4)围墙勒脚三皮砖应采用M15防水砂浆粉刷。(1)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砌筑前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浇水湿润。(3)墙体砌筑应砂浆饱满,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4)墙面抹灰应垂直平整,分格条布置合理。(5)墙体留设变形缝应与基础变形缝位置、宽窄一致,上下贯通。334 0101030103干粘石墙面(1)石粒粘接牢固,分布均匀,表面平整,颜色一致,无空鼓、漏粘。手抹检查:一次抹掉石子不超过5颗为合格。(2)表面平整度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分格条(缝)平直度偏差≤3mm。围墙(1)墙体材料采用MU10蒸压灰砂砖,外墙采用干粘石饰面。(2)变形缝设置间距不得大于15m,缝宽25mm。(3)围墙底做100X100泄水孔,做镀锌钢丝网阻挡小动物进入。(1)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或采用32.5强度等级的白水泥。石子粒径为标准粒径略掺石屑,颗粒大小均匀,色彩一致。石子应清洗干净,晾干后备用。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基层清理干净,粘石前底灰上应浇水湿润,浇水要适度,防止出现底灰浇水饱和。粘石灰抹灰层平整,粘石灰的稠度适中,避免出现太稀或灰层过厚。(3)粘石时用力均匀,粘石后要轻拍,将石渣拍入灰层2/3。先粘分隔条处而后再粘大面,阳角粘石采用八字靠尺,起尺后及时用米粒石修补和处理黑边。(4)分格条起条后勾缝及时均匀。(1)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基层清理干净,粘石前底灰上应浇水湿润。(3)分格条勾缝应均匀一致。(4)墙面表面平整、颜色一致。334 0101030104劈裂砌块围墙(1)清水墙组砌正确,灰缝通顺,勾缝深度适宜、一致,棱角整齐,墙面清洁美观。(2)变形缝设置间距≤12m,缝宽25mm。(3)平整度偏差≤2mm,垂直度偏差≤2mm,缝宽偏差≤2mm。围墙(1)墙体材料采用MU10蒸压灰砂砖,外墙采用劈裂砖饰面。(2)变形缝设置间距不得大于12m,缝宽25mm。(3)围墙底做100X100泄水孔,做镀锌钢丝网阻挡小动物进入。(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采用中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格。砌块采用出釜时间最少一个月的优等品,砌块颜色均匀,最小外壁厚度≥30mm,最小肋厚度≥25mm,空心率≥25%;砖块吸水率≤35%。砌筑砂浆宜采用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7.5,缝宽10mm。(2)砌块的拉接件沿竖向间距每六皮或九皮砖设一道,第一道设在±0.000以上第三皮,砌筑时从转角处开始错缝搭砌。(3)勾缝宜用防水砂浆,砂浆为1:1干粉防水砂浆(沙为细砂),如有颜色要求,根据所使用颜色掺入氧化铁颜料,掺入量根据适配确定。先勾横缝,勾缝时将托板紧靠灰缝下口,用长镏子从右至左移动,将砂浆刮平,推入缝内填满,在从左至右压平压光成平缝,压入深度控制在凹进砖边缘2~3mm为宜,勾竖缝时,应用短镏子,将砂浆由托板口刮起转90°角推入缝中填满压实压光。勾缝质量应满足横平竖直,深度一致,不得有凹凸和波浪现象,灰缝要实,光滑不起毛,十字缝搭接要平整,不得有丢缝、开裂、粘接不牢和污染墙面等现象,勾缝完毕1h后将墙面用扫帚扫干净,勾缝应从顶层向底层进行。(4)每2m设置一道芯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15。为了能与砌块砌体协调工作,芯柱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宜控制在砌块砌体抗压强度的1.2~1.4倍。(1)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围墙基层应平整牢固。(3)勾缝质量应横平竖直,深度一致,不得有凹凸和波浪现象,灰缝要密实,光滑不起毛,十字缝搭接要平整,不得有灰缝、开裂、粘接不牢和污染墙面等现象。(4)砖体铺贴应垂直、平整。334 0101030105装配式板墙(1)构件型号、位置、节点锚固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损坏现象。(2)预制板墙与抗风柱间采用预埋件焊接工艺。焊缝长度符合要求,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3)长度偏差±5mm,宽度偏差±5mm,厚度偏差±3mm,对角线偏差≤3mm。围墙(1)墙体材料采用预制装配板。(2)变形缝设置间距不得大于15m,缝宽25mm。(3)围墙底做100X100泄水孔,做镀锌钢丝网阻挡小动物进入。(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装配式板墙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工厂化制作。(3)现浇钢筋混凝土或型钢材质抗风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抗风柱采用清水混凝土倒角工艺制作,型钢抗风柱在工厂加工制作。模板采用木胶合板,角部安装定型塑料装饰线条倒圆;方木背楞(应过刨),保证尺寸准确统一;背楞立用,净间距宜为150~200mm,加固采用φ50mm钢管。(4)预制墙板:模板采用钢制定型模板。(5)预制板运输:运输时应采取防护措施,每块之间用草栅隔离,防止边角损坏,装卸时轻装轻放,就近码放,减少二次搬运。(6)板墙安装:安装前,基础梁上均匀摊铺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安装时用水平仪抄平、拉线,严格控制板墙标高及表面平整度;用经纬仪跟踪控制其顺直度。安装完成后用M15水泥砂浆勾缝,勾缝宽度一致、深浅均匀,美观大方。预制板安装完毕后,应切除吊钩,并进行防腐处理。基础梁每20-30m设置一道变形缝,用柔性材料嵌填。(7)混凝土宜涂混凝土保护液。(8)型钢材质抗风柱外露表面作镀锌处理,作明显接地,刷黄绿相间标识。(1)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装配式板墙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工厂化制作。(3)现浇钢筋混凝土抗风柱应树立位置准确、垂直。(4)板墙安装应标高一致及表面平整;水泥砂浆勾缝宽度一致、深浅均匀,美观大方。334 0101030106格栅式围墙(1)格栅排列均匀、竖直有序,拼缝严密,表面平整洁净,无划痕碰伤。格栅与埋件连接处焊接牢固严密,焊缝应饱满,焊缝表面的焊波应均匀,不得有咬边、未焊满、裂纹、渣滓、焊瘤、烧穿、电弧擦伤、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打磨光滑,光洁度一致。(2)栏杆表面光滑无毛刺,漆层厚度均匀。(3)轴线位移5mm,平整度偏差≤3mm,垂直度偏差≤3mm。围墙采用钢格栅透空围墙,格栅排列均匀美观。围墙底做100X100泄水孔,做镀锌钢丝网阻挡小动物进入。(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砂采用中砂,含泥量不超过5%,使用前过筛。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选用蒸压灰砂砖或粉煤灰砖,强度等级≥MU10。(2)格栅围栏:选用白色与国网绿颜色相间的成品塑钢围栏、型钢围栏及铁艺围栏。(3)基础、砖垛盘角:砌砖前架好皮数杆、盘好角,每次盘角不宜超过5皮。(4)挂线:采用双面挂线,挂线长度不超过20m。控制线要拉紧,每层砖砌筑时应扣平线,使水平缝保持均匀一致,平直通顺。(5)基础、砖垛砌筑: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法。砌砖一定要跟线。裙砌筑高度比设计高度低两皮砖,并预留安装孔,格栅围栏安装完成后,二次砌筑,保证围栏安装牢固。砖垛砌筑时,砖柱居中每侧对称预留100mm×100mm×100mm两个孔洞。砌体砂浆应密实饱满,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6)墙体留设变形缝应与基础变形缝位置、宽度一致,上下贯通。变形缝宜设置在墙垛中间位置,用柔性材料嵌填,外部用不锈钢条或铝合金条封盖。(7)格栅围栏、型钢围栏及铁艺围栏制作及安装:格栅围栏颜色与围墙及整个建筑风格协调一致。围墙砌筑好后,根据现场实际砌筑砖柱间距加工制作格栅围栏;安装前在砖柱上抄出水平及竖向控制线,检查砌体预留洞位置是否正确;安装时严格控制格栅围栏的标高及垂直度,安装牢固后将预留洞用细石混凝土封堵密实。(8)使用金属围栏时应可靠接地。(1)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基础墙体砌筑砂浆饱满、墙体平整、垂直,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3)基础清水墙体勾缝应深浅一致,平直通顺,无缺棱断角。(4)格栅围栏应安装牢固、位置标高准确、颜色一致。334 0101030108围墙现浇混凝土压顶(1)压顶宜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2)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清洁、颜色一致。无明显气泡、无蜂窝、麻面,裂纹和露筋现象。(3)压顶底部两侧距边缘20mm处做滴水槽或鹰嘴、滴水线。滴水槽尺寸为10mm×10mm。(4)长度偏差±5mm,宽度偏差±2mm,厚度偏差±3mm,对角线偏差≤3mm。围墙压顶底部两侧距边缘20mm处做滴水槽或鹰嘴、滴水线。滴水槽尺寸为10mmx10mm。(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掺和料宜采用二级以上粉煤灰。(2)围墙中线测放之前,安排专人对应将墙体顶部残渣等进行清理,将砖体顶部砖缝封堵平整。(3)在围墙墙体顶面按照墙体中线进行弹线,弹线找中使得围墙拐角交点闭合。(4)模板采用15mm木胶合板,模板内贴PVC板。(5)压顶翼缘水平模板安装前,需按照统一标高布设翼缘板下部三角支撑,三角支撑布设完成后,再固定压顶翼缘水平板,水平板标高调整一致后,安装压顶翼缘侧板。(6)滴水统一采用定型塑料线条,线条宽度宜为10mm,根据压顶翼缘宽度进行选择。线条必须与模板连接牢固、紧密、顺直。(7)线条安装必须严格带线安装,安装距离压顶翼缘板边缘20mm为宜。(8)钢筋网片布设高度为翼缘板侧板高度的l/2高度即可,预制垫块时充分考虑钢筋布设高度。(9)待养护24h后,强度达到切缝要求,在围墙墩顶部按照Y形进行切缝,缝宽5~8mm,切缝处对角需要贯通。切缝完毕后即用清水将残渣清洗干净,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1)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材料进场进行见证取样并送检。(3)模板支设牢固、位置准确、标高一致。(4)混凝土压顶应浇筑密实、棱角通直。(5)混凝土浇水养护7天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0101030109围墙变形缝(1)围墙变形缝宜留在墙垛处,缝宽25mm,并与墙基础变形缝上下贯通。(2)变形缝打胶顺直、弧度一致、美观清洁。围墙围墙变形缝宜留在墙垛处,缝宽25mm。(1)变形缝填充材料施工:中间填塞橡胶泡沫板,两侧各嵌20~30mm沥青麻丝、20mm厚的发泡剂,然后用硅酮耐候胶封闭。(2)硅酮耐候密封胶施工:变形缝两侧2mm处粘贴美纹纸;打胶成圆弧形状,内凹3mm;待胶凝固后,拆除美纹纸,避免墙面污染。(1)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硅酮密封施工打胶内凹3mm深浅一致,两侧贴美纹纸防止墙面污染。(3)安装金属装修条应牢固、平整通直、美观。334 0101030200护坡、挡土墙0101030201圆拱形护坡(1)轴线偏差±1cm,截面尺寸偏差±5mm。(2)满足Q/GDW183的相关要求护坡护坡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一个圆拱一次成型。(1)按照图纸要求,对其放样,开挖基槽。(2)伸缩缝无设计要求,采用8~10m或两个圆拱间距设置,沥青麻丝嵌缝、硅酮耐候密封胶做表面填充。(3)填方区基槽内用打夯机夯实,打夯次数为3~4次,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应当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挖方区要清除虚土。(4)模板制作、安装:圆弧模板考虑周转次数宜采用钢模,钢模安装完毕后,涂好脱模剂,模版缝隙浇注前一天要高一标号砂浆封闭。(5)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6)混凝土浇筑要一个圆拱一次成型,振捣要密实,采用直径30mm的振捣棒振捣。(7)模板拆除时要防止对混凝土的碰撞,而损坏边角。(8)混凝土浇水湿润后,采用薄膜覆盖养护。(1)坡度符合设计要求。(2)护坡土夯实符合设计要求。(3)伸缩缝无设计要求,宜采用沥青麻丝嵌缝、硅酮耐候密封胶做表面填充。(4)混凝土浇筑要一个圆拱一次成型,振捣要密实。(5)混凝土浇水湿润后,采用薄膜覆盖养护。0101030203重力式块石挡土墙轴线偏差小于15mm,标高偏差±15mm,厚度偏差-10~20mm,表面平整度小于20mm。挡土墙采用重力式毛石挡土墙。(1)根据施工图和控制点,将所区和进所道路两侧的挡土墙定位,并用石灰粉将挡土墙基础位置放出来,便于土方开挖。(2)根据地形挖至持力层,做好基坑测量和记录,通知现场监理验槽(如有超挖,超挖部分以C10毛石混凝土填至设计基底标高),验槽合格后可进行下一道工序。(3)砌筑前,准备好表面平整石块,用作砌筑挡土墙表面。(4)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坐浆,并将大面向下。(5)毛石砌体的灰缝厚度不宜大于20mm。(6)毛石砌体的第一皮及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应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7)外露面的灰缝厚度不得大于40mm,两个分层高度间分层处的错缝不得小于80mm。(8砌筑时必须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插钎和湿水。块石千砌完后首先应湿水,然后砂浆必须满铺,并用铁钎将砂浆塞满缝隙。(9)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10)挡土墙每2.5m上下交叉设置排水孔,排水孔向外i=5(i为坡度)排水坡,入口处300mm范围内填卵石滤层,排水孔采用φ110mmPVC管。(11)挡土墙背填土应等砌墙砂浆干结后进行,填土要每隔0.3-0.5m分层夯实,注意勿使挡土墙受较大的冲击影响;挡土墙背300mm范围内填级配砂卵石绿滤水层。(12)一段砌筑完毕,用1:2.5水泥砂浆勾凸缝,缝条光洁、整齐,清晰美观。挡土墙每隔20-30m设置一道变形缝。(1)基础位置、土质符合设计要求。(2)开挖后通知监理验槽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3)砌筑毛石基础坡度符合设计要求。(4)块石干砌完后应湿水,然后满铺砂浆,并用铁钎将砂浆塞满缝隙。(5)墙体砌筑应平整,勾抹灰带应光滑、平整、美观。334 0101030300标识墙工程0101030301标识墙(1)金属骨架连接牢固,安全可靠,横平竖直,没有弯曲和扭曲变形,焊缝质量合格。(2)图标、字体粘贴紧密,与复合铝塑板间无缝隙;图标、字体粘贴方正,位置正确,无偏差;图标、字体周边清洁。(3)轴线位移≤5mm,标高偏差-10~0mm,立面垂直度偏差≤1.5mm,表面平整度偏差≤1mm,阳角方正偏差≤2mm,接缝直线度偏差≤1mm,水平面平直度偏差≤2mm,接缝高低差≤1mm,接缝宽度偏差≤1mm。标识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典型设计方案设计。(1)标志墙弹线施工:1)首先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典型设计方案(简称典设方案)计算出标志牌的结构尺寸,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标识牌轴线进行复测,即从原始的坐标轴线或主控制线开始,采用经纬仪对大门及标识牌进行复测。2)根据施工图先放水平线,水平高度每500mm分一段,共分六段;然后再放竖线分间距,临门位置为灰色铝塑板770mm分三段,绿色铝塑板738mm分五段,再用经纬仪垂直引上,弹出墨线。(2)标志墙龙骨安装:1)按照典设方案的分块进行复合铝塑板的分块,依据分块尺寸进行轻钢龙骨安装。2)沿弹好的墨线,固定角码。采用化学螺栓进行固定角码。3)焊接龙骨:先水平后竖向。主龙骨与埋件焊接应牢固;次龙骨焊于主龙骨上形成井字格。预埋件、焊口涂刷防腐剂不少于两遍。金属骨架通过工程监理隐蔽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3)标志牌底板安装:龙骨全部安装合格后,用电钻在龙骨上按设计的位置打眼;经检测无误后进行标识牌底板安装,并进行位置的调整;位置准确后,将底板用螺栓固定在龙骨上。(4)标志牌面层安装:依据典设方案在底板上安装铝塑板,安装注意控制工艺质量。安装完毕后,在易受污染部位用胶纸贴盖或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护,易被划碰部位设安装护栏保护。(5)标识及文字安装:1)依据典设方案进行国网标志牌及字体的安装:量取尺寸,将网标(字体)底图粘贴在标志墙上;用电钻打孔预固定标志牌和字体,局部调整,使其标志牌和字体端正。铝塑板粘贴牢固后撕去保护膜,开始安装标识及文字。2)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典设方案将图标和字的位置找出,四周用白线弹出边线做出标记。3)将图标(字)背面均匀涂胶后,与铝塑板紧密粘贴,用美纹纸在图标(字)面上进行压贴,待图标(字)粘贴牢固后清除美纹纸及多余胶液。(1)龙骨与埋件焊接应牢固,预埋件、焊口涂刷防腐剂不少于两遍。金属骨架工程通知监理隐蔽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2)安装标识墙铝塑板颜色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要求,表面应平整、缝隙宽窄一致。(3)国网标识牌及字体的安装应牢固,标识牌和字体端正。334 0101030400大门0101030401自动金属大门(1)颜色:边框宜采用国网绿,中间为灰色,与大门标识墙相协调。(2)导轨顺直,门卡焊接牢固。水平度偏差≤1mm。门卡与导轨间距符合图纸要求且满足大门的实际使用要求,门卡与导轨平行度偏差≤1.5mm。(3)大门安装:垂直度偏差≤2.5mm,水平度偏差≤2mm。大门颜色宜采用国网绿,中间为灰色,与大门标识墙相协调。(1)根据当地情况可选用镂空、平板及伸缩金属大门。(2)大门制作:进行满焊焊接,对焊接部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再对大门进行表面整体喷漆。(3)大门轨道安装:1)在做好的路基上利用钢筋马凳加固轨道,预留出混凝土二次浇筑量,将轨道调直调平,然后浇注混凝土固定轨道。轨道接头要平滑,以保证大门开启方便。2)根据图纸要求,将门卡焊接到预埋件上并进行防腐处理。(4)大门及遥控箱安装:1)站内、外道路施工完成后,进行大门的安装。2)将大门安装到导轨、门卡内,推动大门,检验其导轨顺直及平整度,保证大门开启灵活。3)按照施工图纸安装电动机及遥控箱。(5)大门接线及调试:1)大门安装完后进行大门接线及调试工作。满足大门开启灵活平稳,遥控灵敏。2)盖上遥控箱外罩,清理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6)金属大门应作可靠接地。(1)金属大门材料符合设计要求。(2)大门制作焊接应牢固,大门及焊接部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防腐处理。(3)大门轨道安装应通直,轨道接头要平滑,保证大门开启方便。(4)大门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工作,大门开启灵活平稳,遥控灵敏。334 0101030500道路及广场0101030501郊区型道路(1)道路缩、胀缝设置位置准确,缝壁垂直,缝宽一致,填缝密实;传力杆必须与缝面垂直。(2)胀、缩缝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胶填充,打胶顺直、弧度一致、美观清洁。(3)路面平整密实、色泽均匀,无脱皮、裂缝、损坏、麻面、起砂、污染。(4)路面泛水坡度正确,无积水。(5)路面宽度偏差±5mm。路面平整度偏差≤3mm。纵坡标高±3mm。横坡度±0.2%。纵缝顺直度≤3mm。横缝顺直度≤2mm。(6)在道路交接处及转弯处,缝与缝之间及缝与道沿之间不得出现小于90°角的缝。道路(1)C25混凝土面层分块捣制,随打随抹平,每块长度不大于6m,缝宽20,沥青砂子或沥青处理,松木条嵌缝;郊区型道路采用预制C25混凝土成品平道牙。(2)路基碾压,压实系数>0.93。(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道路采用抗裂、耐磨,边角倒圆。(3)模板安装:采用钢制倒圆角定型模板。定位放线、安装模板,模板外侧采用钢筋和花篮螺丝固定,防止模板跑模。模板接头紧密,接口平整,模板边沿顺直;不能有离缝、前后错台、高低不平现象。(4)面层施工:路面用水泥、砂、石子应在施工前做好工程材料计划,同一批进场,集中堆放备用,以保持道路完成后色泽一致。振捣,首先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按顺序插振一次,然后用振动梁进一步拖拉振实并初步整平;混凝土水分略干后(操作人员应根据气温情况灵活掌握),面层掺加耐磨粉,然后用磨浆机磨面。待混凝土表面无水膜时进行第一遍人工压光。开始凝结即进行分遍抹压面层。路面压光至少为四遍。混凝土表面无明水后,用刷子蘸水按横向轻刷一遍,使其面层颜色一致。(5)路面胀、缩缝设置,灌缝: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灌封采用沥青砂填充至路面下20mm,表面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在确保不缺边掉角的情况下,尽早切割,缝深为路厚的1/3。填缝前采用高压水和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垃圾,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缝两侧粘贴美纹纸,然后施打硅酮耐候胶。灌注高度,夏天宜与板面齐平,冬天宜低于板面1~2mm;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贯通。(6)胀缝传力杆设置:胀缝处的传力杆,施工前将沥青涂上280mm,传力杆长度的一半穿过端部档板,固定于外侧定位模板中。(7)路面养护:路面混凝土养护要派专人负责,并在浇筑完成后12h内开始养护,使路面一直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期为14天。路面养护期间严禁行人、车辆在上面走动;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行,且初期通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防止车辆刹车破坏或污染道路面层。(1)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基层密实符合设计要求。(3)模板安装宜采用钢制倒圆角定型模板。模板接头应紧密,接口平整,模板边沿顺直;不应有离缝、前后错台、高低不平等现象。(4)路面应分次压光成型,面层应平整光滑、颜色一致。(5)路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h内开始浇水养护,养护期为14天。(6)伸缩缝应放线合理切割通直,缝隙宽窄一致,打胶平整到位。334 0101030502城市型道路(1)道路缩、胀缝设置位置准确,缝壁垂直,缝宽一致,填缝密实;传力杆必须与缝面垂直。(2)胀、缩缝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胶,打胶顺直、弧度一致、美观清洁。(3)路面平整密实、色泽均匀,无脱皮、裂缝、损坏、麻面、起砂、污染。(4)路面泛水坡度正确,无积水。(5)路面宽度偏差±5mm。路面平整度≤3mm。纵坡标高偏差±3mm。横坡度偏差±0.2%。纵缝顺直度≤3mm;横缝顺直度≤2mm。(6)在道路交接处及转弯处,缝与缝之间及缝与道沿之间不得出现小于90°的缝。道路(1)C25混凝土面层分块捣制,随打随抹平,每块长度不大于6m,缝宽20,沥青砂子或沥青处理,松木条嵌缝。(2)路基碾压,压实系数>0.93。(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道路采用抗裂、耐磨混凝土。(3)面层施工:路面用水泥、石子、砂应在施工前做好工程材料计划,同一批进场,集中堆放备用,以保持道路完成后色泽一致。振捣,首先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按顺序插振一次,然后用振动梁进一步拖拉振实并初步整平;混凝土水分略干后(操作人员应根据气温情况灵活掌握),面层掺加耐磨粉,然后用磨浆机磨面。待混凝土表面无水膜时进行第一遍人工压光。开始凝结即进行分遍抹压面层。路面压光至少为四遍。混凝土表面无明水后,用刷子蘸水按横向轻刷一遍,使其面层颜色一致。(4)路面胀、缩缝设置,灌缝: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切割缩缝。填缝前采用高压水和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砂石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缝两侧粘贴美纹纸,然后施打硅酮耐候胶。灌注高度,夏天宜与板面齐平,冬天宜低于板面1~2mm;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贯通。(5)胀缝传力杆设置:胀缝处的传力杆,施工前将沥青涂上280mm,传力杆长度的一半穿过端部档板,固定于外侧定位模板中。(6)路面养护:路面混凝土养护要派专人负责,并在浇筑完成后12h内开始养护,使路面一直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期为14天。路面养护期间严禁行人、车辆在上面走动;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行,且初期通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防止车辆刹车破坏或污染道路面层。(1)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道路基层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3)混凝土面层应平整光滑、颜色一致。(4)路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h内开始养护,养护期为14天。(5)伸缩缝应放线合理切割通直,缝隙宽窄一致,打胶平整到位。334 0101030503路缘石(1)路缘石色泽一致,尺寸正确,倒角美观,无掉角、破损、裂纹现象。(2)路缘石安装稳固,并应线直、弯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牙,勾缝应严密,不得有阻水现象;路缘石背后回填必须密实。(3)长度偏差±2mm。宽度偏差±3mm。厚度偏差±3mm。相邻块高差3mm。顶面标高偏差±3mm。道路预制C25混凝土成品道牙。(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路缘石:采用质地坚硬的青石原材或预制清水混凝土路缘石。顶面边角倒圆,露出路面100~150mm,转弯处宜按转弯半径的弧度加工或预制。(3)清水混凝土路缘石预制:采用工厂化制作,定型模板,清水混凝土工艺。(4)路缘石运输:应采取防护措施,每块之间用草栅隔离,防止边角损坏,装卸时轻装轻放,就近码放,减少二次搬运。(5)路缘石安装:先弹出道路中心线,根据道路标高,确定路缘石位置。沿石下铺设80mm厚C20混凝土找平,铺设30~50mm厚M10水泥砂浆坐浆。路缘石安装时,测量挂线,以确保线型直顺、圆顺;圆弧处路缘石安装前应进行预排,确保路沿石安装尺寸一致,弧度美观。(6)勾缝:路缘石对缝两侧粘贴美纹纸后,沥青麻丝填充,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路缘石与道路之间纵缝用沥青砂填嵌密实,表面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7)路缘石安好后,应派专人看护,防止磕碰。(1)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路缘石安装应顺直、标高一致,圆弧处铺设符合设计要求,合理美观。(3)路缘石勾缝无毛边、翘灰,边角光洁,无污染。路缘石与道路之间纵缝采用沥青砂填嵌密实,表面压光成圆弧状。334 0101030504广场地面(含细石混凝土、透水砖)(1)面层与基层的结合必须牢固,无空鼓。(2)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现象。(3)面层排水畅通,无积水现象。(4)面砖长、宽偏差:±0.2mm;厚度:±0.5mm。(5)广场排水坡度偏差≥1.5%。平整度≤0.3mm。广场地面(1)100厚透水路面砖,粗砂扫缝、洒水封缝。(2)路基碾压,压实系数>0.93(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细石混凝土面层:1)刷素水泥浆结合层:在铺设细石混凝土面层以前,在已湿润的基层上刷一道素水泥浆;一次涂刷面积不宜过大,要随刷随铺细石混凝土,避免时间过长水泥浆风干导致面层空鼓。2)面层施工:待混凝土水分略干后(操作人员应根据气温情况灵活掌握),面层掺加耐磨粉,然后用磨浆机磨面。待混凝土表面无水膜时进行第一遍人工压光,混凝土开始凝结即进行分遍抹压面层,面层压光至少为四遍。混凝土表面无明水后,用刷子蘸水按横向轻刷一遍,使其面层颜色一致。3)在确保不缺边掉角的情况下,尽早切割,缝深为路厚的1/3,填缝前,采用高压水和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垃圾,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缝两侧粘贴美纹纸,然后施打硅酮耐候胶。(3)透水砖面层:1)拉水平线,根据场地面积大小分段进行铺砌。先每段的两端头各铺一排板块,以此作标准进行铺砌。2)铺砌前将混凝土垫层清理干净后,铺一层25mm厚的M10水泥砂浆结合层,铺的面积不宜过大,随铺浆随砌。板块铺上时略高于面层水平线,然后用橡皮锤将板块敲实,使面层与水平线相平。板块缝隙不宜大于3mm,及时拉线检查缝格平直度,用2m靠尺检查板块平整度。3)灌缝:铺砌后2天内,应用砂进行灌缝。填实灌满后将面层清理干净,待结合层达到强度后,方可上人行走。4)为防止透水砖返碱,可尽量使用低碱水泥;使用返碱抑制剂;避免在干燥、刮风、低温环境条件下施工;硅酸盐水泥与高强硫铝酸盐水泥复合使用等。(1)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细石混凝土面层平整光滑、坡度合理。(3)透水砖面层铺贴应平整、缝隙通直。(4)面层用砂进行灌缝,填实灌满后面层清理干净,夏季面层要浇水养护。334 0101030600设备区场地0101030601碎石场地(1)碎石色泽一致,级配优良,粒径10~20mm。灰土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块不得超过10%,但最大的土块粒径不得大于50mm,色泽调和,石灰中严禁含有未消解颗粒。(2)碎石铺设厚度均匀、平整,色泽一致,级配优良。室外配电装置区(1)铺150~200厚碎石片并挤实(表面要求平整)。(2)150厚3:7灰土。(3)素土夯实。(1)一般土场地采用素土夯实,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夯实前场地耕植土应清除。如遇特殊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软土等)时,场地采用3:7灰土夯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应当符合施工规范要求。(2)耕植土挖除:场地平整前,先清除300mm厚耕植土。挖除后的耕植土应外运、处理,不得堆放在施工现场;松软基层应夯实平整。(3)找标高、弹线:基层施工完成后,根据建筑物已有标高、碎石场地的设计标高和坡度,打控制木桩(或钢筋棍);用水准仪抄平后,在设备基础、电缆沟外壁、构架柱等部位弹出碎石厚度控制线。(4)碎石铺设:按照图纸设计厚度(控制线)人工铺设碎石。分段铺设,铺设厚度应均匀、到位、平整。(5)碎石与其他场地接茬处采用小道沿或吸水砖分隔。(1)材料符合设计要求。(2)夯实前场地耕植土应清除,场地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3)场地夯实后应平整、标高一致。(4)碎石铺设应厚度应均匀、到位、平整。334 0101030700水工构筑物0101030701雨水井(1)雨水井规格、尺寸、位置正确,与路面结合平顺,排水畅通。(2)轴线位移≤5mm,平整度偏差≤3mm,井圈与井壁吻合偏差≤10mm。道路雨水井的最大间距应满足国家标准GB50014的相关规定。(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砂采用中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采用MU15蒸压灰砂砖、混凝土砖。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雨水箅子井圈和井盖采用复合材料。雨水井尽量设置在道路以外的场地,便于维修。(3)郊区型道路在设备区设置排水口,排水口周围1m范围地坪应顺坡坡向排水口,坡降高差10~15mm。井室采用直筒式。城市型道路上的路面应顺坡坡向雨水井。(4)雨水井垫层与管道基础混凝土同时浇筑。道路上雨水口采用临时井盖:C20混凝土,厚度≥150mm,配筋双向f10mm、间距150mm。(5)若有地下水时,井壁外侧抹水泥砂浆高出地下水位500mm。井基础下铺卵石层。(6)井内流槽宜在井壁砌筑至管顶以上时进行砌筑。(7)预留支管应随砌随留,其管径、方向、高程应符合工艺标准,管与井壁接触处用砂浆灌满,不得漏水,预留管口宜用砂浆砌筑封口抹平。(8)接入支管,管顶应砌砖拱。(9)井室内壁和流槽需要抹面,应按要求分层操作,擀光压实。(10)在二次浇筑路面前,雨水篦子井圈按照路面标高,用C20混凝土坐浆找平,固定牢靠;浇筑二次路面时,对井圈位置进行二次浇筑,并校正位置及标高。(11)道路外雨水井,在井座边增加细石混凝土泛水现浇带,既能防止泥土随雨水流入井内,又能提高观感质量。(1)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雨水井垫层和管道基础混凝土同时浇筑,标高坡度符合设计要求。(3)井室内壁和流槽抹面应按照要求分层赶光压实。(4)井盖安装应平整、方正。334 0101030702检查井(1)检查井规格、尺寸、位置正确,兼顾排水功能的检查井与地面结合平顺,排水畅通。(2)井圈与井壁吻合偏差≤10mm。井圈平整度偏差≤3mm。井圈高程应比路面低10mm。井内管口与井墙齐平。场地(1)室外排水管道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检查井:在管道转弯和连接处;在管道的管径和坡度改变处。(2)生活排水管道管径小于等于160mm时,检查井间距不宜大于30m;管径大于等于200mm时,检查井间距不宜大于40m。(3)检查井的内径应根据所连接的管道管径、数量和埋设深度确定。(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采用中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采用MU15蒸压灰砂砖、混凝土砖、页岩砖。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井圈和井盖采用复合材料,当检查井兼做雨水井时,井盖上的泄水口应随井盖预制一次成型,严禁在成品井盖上钻孔。(3)检查井底板及进、出水管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4)垫层:检查井垫层与管道基础垫层混凝土同时浇筑。(5)若有地下水时,检查井井壁外侧抹水泥砂浆。(6)砌筑:砌筑圆形检查井时,应随砌随检查直径尺寸;当需要收口时每次收进不大于30mm,如三面收进每次最大部分不大于50mm;检查井内流槽宜在井壁砌筑至管顶以上时进行砌筑;井内踏步(应做防腐)随砌随安,位置准确;混凝土井壁踏步在预制或现浇时安装就位;检查井预留支管应随砌随装,其管径、方向、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管与井壁接触处用砂浆灌满,不得漏水。预留管口宜用砂浆砌筑封口抹平;检查井接入圆管,管顶应砌砖拱。(7)抹灰:井壁和流槽抹面时,应按要求分层操作,擀光压实。(1)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检查井底及进、出水管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3)井壁和流槽抹面应按照要求分层赶光压实。(4)井盖安装牢固,标高符合设计要求。334 0101030800电缆沟0101030801砖砌体沟壁(1)电缆沟顺直,无明显进水;沟底排水畅通,无积水。(2)沟道中心线位移偏差≤10mm。沟道顶面标高偏差-3~0mm。沟道截面尺寸偏差≤3mm。沟侧平整度偏差≤3mm。电缆沟(1)室内电缆沟可采用砖砌体、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在严寒地区、湿陷性黄土以及地下水对砖砌体有腐蚀作用的地区,不宜采用砖砌体电缆沟。(2)当电缆沟切断站区排水通道时,应设置过水装置,如过水盖板、排水导管等;当采用地面电缆沟时,可采用沟底面(或局部)高出地面100~150mm等措施,以利场地排水畅通。(3)沿电缆沟(或隧道)纵向每隔50~100m或区段的最低处宜设集水坑(井),并将积水排至站区雨水排水系统,当自然排水有困难时,可设置机械排水装置。(4)当电缆沟沟宽小于1.20m时可采用砖砌电缆沟。(5)砖砌体侧壁在支承盖板处上口宜设混凝土边梁,梁高宜不小于150mm。(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采用中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粉刷应使用含泥量<2%、细度模数≥2.5mm的中粗砂。采用MU15蒸压灰砂砖、混凝土砖、页岩砖。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伸缩缝间距采用9~15mm,中间填塞橡胶泡沫板,两侧各嵌20~30mm沥青麻丝、20mm厚发泡剂,然后用硅酮耐候胶封闭。(3)砌筑砂浆采用M15水泥砂浆,灰缝宽度为8~12mm。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4)沟壁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小高度的2/3。(5)砌体砌筑时需按照电缆支架固定螺栓位置,沿电缆沟壁浇筑两道C15细石混凝土带(宽同沟壁,高100mm)或安装预制混凝土块(带埋件,便于电缆支架固定。(6)粉刷必须内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8mm,层间间隔时间≥24h。(7)沟壁内侧及沟壁顶面抹灰层应竖向留置温度伸缩缝,间距为3m,采用镶贴分格条。(8)室外温度低于+5℃时,不宜进行室外粉刷。(9)预制压顶坐浆10~20mm,拉线找平安装。缝宽15mm,M15防水砂浆嵌缝。(10)变形缝按要求完成嵌缝施工后,进行土方回填。(11)电缆沟集水坑处盖板应设标识。(1)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变形缝间距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留置,宜采用沥青麻丝嵌缝、硅酮耐候密封胶做表面填充。(3)砌筑砂浆宜采用水泥砂浆,灰缝厚度在8-12mm范围内。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4)室外进行粉刷温度不宜低于5摄氏度。(5)沟壁抹灰应平整光滑。(6)土方回填应分层夯实到位。334 0101030802现浇混凝土沟壁(1)沟沿阳角倒圆。(2)接地扁铁与支架连接可靠(电缆支架宜采用不锈钢内膨胀螺栓固定)。(3)沟壁在电缆沟转角处、交叉处宜增加钢筋混凝土(槽钢)过梁。(4)沟壁垂直度偏差≤3mm。沟壁表面平整度偏差≤3mm。电缆沟(1)当电缆沟需过路并有车辆通行要求或沟宽大于1.20m时宜采用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侧壁的电缆沟。(2)当电缆沟切断站区排水通道时,应设置过水装置,如过水盖板、排水导管等;当采用地面电缆沟时,可采用沟底面(或局部)高出地面100~150mm等措施,以利场地排水畅通。(3)沿电缆沟(或隧道)纵向每隔50~100m或区段的最低处宜设集水坑(井),并将积水排至站区雨水排水系统,当自然排水有困难时,可设置机械排水装置。(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其它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掺合料宜采用二级以上粉煤灰。(2)伸缩缝间距9~15m,中间填塞橡胶泡沫板,两侧各嵌20~30mm沥青麻丝、20mm厚的发泡剂,然后用硅酮耐候胶封闭。如遇失陷性黄土、膨胀土、地下水位高时等特殊体质条件,采用止水措施。(3)沟壁模板安装:电缆沟宜采用定型钢模。如采用木模板用18mm木胶合板方木背楞(方木应过刨,控制尺寸),φ50mm钢管加固。钢管竖、横杆间距不大于600mm,模板接缝用双面胶带挤压严密;模板组合好后内侧粘贴PVC板,粘贴前表面清理干净,满涂稀释后的树脂胶,过10~16min待涂胶呈干膜状态时,将PVC板由一边向另一边赶贴,并用橡皮锤敲击,以便粘贴牢固,不留气体。粘贴后用手推刨沿模板四周将板边刨齐、倒口,以免支模时PVC板因挤压而碎裂,支模前将PVC外层保护模揭掉。PVC板接缝处采用热熔工艺消除接缝。阳角采用定制PVC阴角线固定于模板内侧。(4)混凝土浇筑:沟壁两侧应同时浇筑,防止沟壁模板发生偏移。振捣时振动棒应快插慢拔,按行列式或交错式前进。振动棒移动距离一般在300~500mm,每次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s之间,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水泥浆和混凝土不再沉陷为准。当混凝土初凝、进行沟顶收面时,对沟壁倒角处混凝土用橡皮锤敲击外侧模板,以防止倒角处气泡产生。(5)变形缝留置:原则上将施工缝留置于变形缝处。两次混凝土沟壁之间支模时用15mm泡沫板分隔。(6)混凝土沟壁顶标高需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擀压三遍成活。(7)电缆沟宜设排水内沟,排水沟截面直径80~100mm。排水横坡、纵坡坡度及排水走向,横坡为2%、纵坡0.3%~0.5%,并预留与站区排水主网连接的管道。沟壁模板拆除后,在电缆沟底板浇筑前,固定安装排水沟定型钢管模具。(8)镀锌接地扁铁敷设:接地扁铁与电缆支架间采用螺栓可靠连接。(9)变形缝按要求完成嵌缝施工后,进行土方回填。(10)接地扁铁过变形缝时做成Ω型。(11)电缆沟集水坑处盖板应设标识。(1)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进料进场进行见证取样及送检。(3)沟壁模板标高、坡度符合设计要求。(4)沟壁混凝土浇筑应进行监理旁站。(5)沟壁混凝土应平整光滑。(6)伸缩缝设计无要求时,间距9-15m沥青麻丝嵌缝、硅酮耐候密封胶做表面填充。如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地质条件,采用橡胶止水带。(7)沟内接地扁铁与电缆支架间采用螺栓可靠连接。遇变形缝时,应采取补偿措施。(8)沟壁完成后应进行浇水养护并做好成品养护工作。334 0101030804预制电缆沟盖板(1)电缆沟盖板角钢框规格与电缆沟盖板厚度匹配。(2)盖板外观质量表面应平整,无扭曲、变形,色泽均匀。盖板安装平稳、顺直。(3)沟道盖板钢边框偏差:长度±2mm,宽度±2mm,对角线≤2mm。(4)沟道盖板偏差:长度±3mm,宽度±3mm,厚度±2mm,对角线≤3mm,表面平整度≤3mm。电缆沟(1)电缆沟盖板可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钢丝网水泥板、钢盖板、铝合金盖板或其它新型、成熟的材料等多种形式。(2)钢盖板、铝合金盖板和钢丝网水泥盖板不宜用在户外。(3)预制钢筋混凝土和钢丝网水泥盖板宜在板四边侧预埋型钢(角钢、扁钢、槽钢)边框。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宜双面配筋,当单面配筋时应有正反面的明显标识。(4)电缆沟盖板盖在电缆沟壁上可采用沟壁顶带槽口、不带槽口等形式,当采用沟壁顶带槽口时宜在槽口阳角处预埋角钢以保证盖板搁置的平整和沟壁槽口的完整。(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采用中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预制盖板: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工厂化制作,先加工样品后大面积施工。(3)角钢边框制作:根据边框放样尺寸,由专人进行角钢画线切割,角钢两头切割45°,角钢边框拼角焊接。角钢边框焊接时不得有过烧、咬边、夹渣等现象。焊接时为保证角钢边框尺寸一致、不变形,边框底部可设置平整钢板一块,在钢板上弹线,四周用角钢焊出角钢边框模型,焊接时角钢放入模型内焊接加工。边框焊接后打磨平整,进行热浸镀锌防腐;镀锌后边框容易变形,浇筑前应进行矫正,镀锌边框表面应平整,无毛刺,无扭曲、变形。(4)钢筋制作安装: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的制作。钢筋点焊时,焊接牢固,防止透焊,钢筋节点应全部使用铅丝绑扎,网片钢筋与角钢边框留出的钢筋也应进行绑扎(注意将扎丝尾部朝向内侧)。在钢筋网片上绑扎φ0.3mm网眼、10mm×10mm钢丝网。(5)细石混凝土浇筑(常规施工法):角钢边框水平放在预制场地上,在边框底部铺3mm厚橡胶皮,以保证成型后的盖板底部不漏浆,且底面平整、光滑、底部混凝土不高出角钢边框。为保证混凝土盖板面层色泽一致,混凝土原材料应一次性进场,并分开堆放;混凝土原材料计量由专人负责,搅拌均匀。角钢模板内铺一层混凝土,使用平板振动器(小型平板)振捣密实;钢丝网片放入模板,再加入混凝土铺满角钢盖板,并再次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尤其注意边角的密实控制,直至表面泛出原浆。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不少于3遍压光,压光后表面无抹痕,严禁有凹坑、砂眼等现象。浇筑完成后,清除边框四周混凝土及砂浆。(6)细石混凝土浇筑(倒扣施工法):在盖板加工台上铺设3mm厚橡胶皮,表面平整;在橡胶皮上均匀上蜡,用打磨机打磨,确保表面平滑,然后均匀涂刷脱模剂;角钢边框倒置放在盖板加工台上,固定牢固,以保证成型过程中底部不漏浆,且顶面平整。为保证混凝土盖板面层色泽一致,混凝土原材料应一次性备齐,并分开堆放;混凝土原材料计量由专人负责,搅拌均匀。角钢模板内铺一层混凝土,使用平板振动器(小型平板)振捣密实;钢丝网片放入模板,再加入混凝土铺满角钢盖板,并再次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尤其注意边角的密实控制,直至表面泛出原浆。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不少于3遍压光,压光后表面无抹痕,严禁有凹坑、砂眼等现象。浇筑完成后,清除边框四周混凝土及砂浆。(7)养护:常温下,混凝土盖板浇筑完成12h后,表面覆盖薄膜,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8)盖板安装:运输时应考虑盖板受力方向。将盖板搁置在电缆沟上,电缆沟两头采用经纬仪每20m左右定点。拉线调整盖板顺直及平整度。(9)盖板安装完毕后,统一编号,便于管理。加强成品保护,防止磕碰。(1)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监理对钢筋进行隐蔽验收。(3)盖板混凝土应浇筑振捣密实。(4)混凝土盖板浇筑完成12h后,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5)电缆沟盖板应顺直及平整。334 0101030805现浇电缆沟盖板(1)电缆沟盖板角钢框规格与电缆沟盖板厚度匹配。(2)盖板外观质量表面应平整,无扭曲、变形,色泽均匀。(3)盖板安装平稳、顺直。(4)沟道盖板钢边框:长度偏差±2mm;宽度偏差±2mm,对角线差≤2mm。(5)沟道盖板:长度偏差±3mm;宽度偏差±3mm;厚度偏差±2mm;对角线偏差≤3mm;表面平整度偏差≤3mm。电缆沟电缆沟盖板盖在电缆沟壁上可采用沟壁顶带槽口、不带槽口等形式,当采用沟壁顶带槽口时宜在槽口阳角处预埋角钢以保证盖板搁置的平整和沟壁槽口的完整。(1)材料: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采用中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钢边框制作:根据边框放样尺寸,由专人进行角钢画线切割,角钢两头切割45°角钢边框拼角焊接。(3)角钢边框焊接时不得有过烧、咬边、夹渣等现象。(4)焊接时为保证角钢边框尺寸一致、不变形,边框底部可设置平整钢板一块,在钢板上弹线,四周用角钢焊出角钢边框模型,焊接时角钢放入模型内焊接加工。(5)边框焊接后打磨平整,进行热浸镀锌防腐。(6)镀锌后边框容易变形,浇筑前应进行矫正,镀锌边框表面应平整,无毛刺,无扭曲、变形。(7)钢筋制作安装: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的制作。(8)钢筋点焊时,焊接牢固,防止透焊,钢筋节点应全部使用铅丝绑扎,网片钢筋与角钢边框留出的钢筋也应进行绑扎(注意将扎丝尾部朝向内侧)。(9)在沟壁问用钢管和方木做支撑,上铺木胶板,顶面同沟壁顶标高;为防止漏浆,在木胶板上铺设层塑料薄膜。(10)在沟壁顶面用膨胀螺栓与盖板角钢框焊接固定,固定用经纬仪、水准仪抄平、校正,确保整条沟盖板平整、顺直。(11)每块现浇盖板长度一般4m左右,为防止盖板裂纹,中间设置一道角钢进行分隔。(12)根据电缆沟伸缩缝位置和现浇盖板、活动盖板得尺寸,施工盖板时,进行施工策划,将伸缩缝设置在活动盖板下方,使伸缩缝真正发挥其作用。(13)为保证混凝土盖板面层色泽一致,混凝土原材料应一次性进场,并分开堆放。(14)混凝土原材料计量由专人负责,搅拌均匀。(15)角钢模板内铺设细石混凝土,使用平板振动器(小型平板)振捣密实。(16)尤其注意边角的密实控制,直至表面泛出原浆。(17)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不少于3遍压光,压光后表面无抹痕,严禁有凹坑、砂眼等现象。(18)浇筑完成后,清除边框四周混凝土及砂浆;养护:常温下,混凝土盖板浇筑完成12h后,表面覆盖薄膜,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19)盖板安装完毕后,统一编号,便于管理。加强成品保护,防止磕碰。(1)材料应符合设计和工艺标准要求。(2)盖板模板标高应一致。(3)监理对盖板钢筋隐蔽验收。(4)材料进场进行见证取样及送检。(5)混凝土浇筑进行监理旁站。(6)伸缩缝留置符合设计要求。(7)混凝土盖板浇筑完成12h后,表面覆盖薄膜,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334 0101030900端子箱基础0101030901端子箱砌体基础(1)砌体砂浆饱满密实,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2)外露部分采用预制混凝土压顶,阳角倒圆角。(3)平整度偏差≤3mm;垂直度偏差≤3mm。端子箱基础(1)基础设计应考虑地下水(包括周围的环境水)和土对基础材料腐蚀性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2)端子箱基础应与电缆沟等深顺接。(3)砖基础上设200混凝土压顶用以敷设埋件。(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采用中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水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采用MU15蒸压灰砂砖、混凝土砖、页岩砖。(2)定位放线:根据测量定位方格网基准点,采用经纬仪定出端子箱位置线。(3)基槽开挖:在开挖电缆沟的同时开挖端子箱基础。(4)砌筑:砌筑时砖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0%~15%范围,按照端子箱位置在底板混凝土表面定位弹线,确定基础边线,排砖砌筑。砂浆按配合比搅拌,控制好稠度。砂浆应保证3h内砌筑完毕,砌砖时铺灰长度不应超过500mm,并逐层砌筑,及时清理落地残余砂浆。(5)预制混凝土压顶:1)预制混凝土压顶采用清水混凝土倒圆角工艺,宜采用定型模板,工厂化制作,先制作样板后施工。2)采用定型模板、倒扣法预制混凝土压顶。支设混凝土模板时,压顶顶面朝下。模板内需粘贴PVC板,并将压顶上口两个阳角用边长PVC圆角倒角,圆角粘贴平直、无缝隙,接缝严密。3)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及搅拌质量,混凝土振捣密实、振点均匀,不漏振或过振。待混凝土初凝后收面时,对压顶倒角处进行人工二次振捣,防止倒角处气泡的产生。混凝土终凝12h后开始洒水养护,并用棉毡覆盖,养护不少于7天。4)压顶安装前应用M15水泥砂浆坐浆15mm找平。(6)粉刷:采用M10水泥砂浆打底,第二层采用M15水泥砂浆压光。粉刷前要充分浇水湿润;砂浆的原材料应采用同一批次进场材料,砂浆配比应统一。砖砌端子箱两侧均进行粉刷。(7)端子箱与电缆沟连接处宜设置变形缝,下部采用沥青砂填充,上部采用20mm硅酮耐候胶封闭。(1)砌筑砌块、水泥、砂子进场核查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水、砂子检测报告、复试报告、规格等合格后在物质进场报验申请表上予以签认。(2)端子箱基础开挖前要对施工单位放线成果进行复查,重点检查轴线、标高控制开挖深度。(3)施工中重点要求砌筑砂浆应根据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准确计量,砂浆稠度、砌块含水率。砌筑砂浆应做见证取样留置试块工作,形成见证取样记录。(4)预制砼压顶要求为清水标准,外观不得有蜂窝、麻面,制作尺寸符合端子箱基础尺寸模数,安装必须坐桨。(5)抹灰砂浆应根据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准确计量,施工时重点控制基层处理,分底层和面层两次抹灰,面层用原浆赶压三遍成活。334 0101030902端子箱现浇混凝土基础(1)端子箱基础采用清水混凝土倒圆角施工工艺。外露阳角倒圆角。(2)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3)中心线位移≤10mm。顶面标高偏差-3~0mm。截面尺寸偏差≤5mm。平整度偏差≤3mm。预留孔洞及预埋件中心位移≤5mm。端子箱基础(1)基础设计应考虑地下水(包括周围的环境水)和土对基础材料腐蚀性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2)端子箱基础应与电缆沟等深顺接。(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JGJ52。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2)定位放线:根据测量定位方格网基准点,采用经纬仪定出端子箱位置。(3)基槽开挖:在开挖电缆沟的同时开挖端子箱基础。(4)模板安装:模板支设前,在混凝土垫层上弹出基础边线及控制线,模板采用竹胶合板、18mm木胶合板或钢模板,方木背楞(方木应严格尺寸进行过刨),φ50mm钢管加固,钢管竖、横杆间距不大于600mm,模板接缝用双面胶带挤压严密。模板安装完毕后,将端子箱基础预埋铁固定在设计位置,经检查准确无误后,按照设计标高,在外壁模板上安装塑料装饰条进行倒角工艺化处理。(5)PVC板粘贴工艺:模板组合好后内侧粘贴PVC板,粘贴前表面清理干净,满涂稀释后的树脂胶,过10~16min待涂胶呈干膜状态时,将PVC板由一边向另一边擀贴,并用橡皮锤敲击,以便粘贴牢固,不留气体。粘贴后用手推刨沿模板四周将板边刨齐、倒口,以免支模时PVC板因挤压而碎裂,支模前将PVC外层保护模揭掉。阳角采用定制PVC阴角线固定于模板内侧。(6)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及搅拌质量,混凝土振捣密实、振点均匀,不漏振或过振。待混凝土初凝后收面时,对压顶倒角处进行人工二次振捣,防止倒角处气泡的产生。(7)养护:混凝土拆模后,覆盖塑料薄膜或加草袋进行专人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8)端子箱与电缆沟连接处宜设置变形缝,下部采用沥青砂填充,上部采用20mm硅酮耐候胶封闭。(1)端子箱基础开挖前要对施工单位放线成果进行复查,重点检查轴线、标高控制开挖深度.(2)砼浇筑前核查砼原材复试报告、配合比申请单、开盘鉴定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对模板轴线、标高进行检查,检查模板支撑体系、拼缝、倒圆角处理情况,符合要求后方可同意砼浇筑。(4)砼浇筑时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工具、施工方式应与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相符,重点应控制分层浇筑,均匀振捣,,同时形成监理旁站记录,做好见证取样试块留置工作,留存见证取样记录。(5)施工完成后要求及时进行成品保护及养护工作。334 0101031000场区灯具0101031001场区普通灯具(1)灯具及配件齐全,灯具外观需完整、光洁、无锈蚀和明显划痕;防护层牢固,色泽均匀,无色差;内壁及端口的无毛刺,结构稳固,不变形。(2)固定灯具带电部件的绝缘材料以及提供防触电保护的绝缘材料,应耐燃烧和防明火。(3)照明灯具的导线:其耐电等级不低于交流500V,耐温105℃;导线线芯最小截面面积:铜芯软导线不小于1mm²,且接头处做搪锡处理。(4)金属外壳需设有专用接地端子。场区(1)场区普通灯具应避开电气设备正下方,并与带电体保持安全检修距离。(2)灯具应敷设专用接地线做外壳接地。(1)灯具应有铭牌,且贴在明显处。铭牌内容应包括:制造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及型号、制造年月、额定电流、额定电压、产品标准号。(2)灯具检查:灯具的型号规格符合工艺标准,各种标志灯的指示方向正确无误。(3)根据设计图确定出灯具的位置,将灯具紧贴基础表面,并用胀管螺栓将灯具予以固定。在电源线进入灯具进线孔处应套上金属软管以保护导线。(4)软线吊灯的软线两端做保护扣,两端芯线搪锡;当装升降器时,套塑料软管,采用安全灯头。(5)连接灯具的软线盘扣、搪锡压线,当采用螺口灯头时,相线接于螺口灯头中间的端子上。(6)灯头的绝缘外壳不破损和漏电;带有开关的灯头,开关手柄无裸露的金属部分。(7)高低压配电设备及裸母线的正上方不应安装灯具。(8)金属构架和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及金属软管的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有标识。(9)灯具构架应固定可靠,并做明显标识。地脚螺栓拧紧,备帽齐全;灯具的螺栓紧固、无遗漏。灯具外露的电线或电缆应有柔性金属导管保护。(10)通电试验:单体灯具及各条支路的绝缘电阻摇测合格后,方能通电。通电后应仔细检查和巡视,如发现问题必须先断电,然后查找原因进行修复。通电运行24h无异常现象。(1)原材料的审查,灯具名牌:厂名厂址,型号、规格、、检测报告,强制认证,防护等级和防水等级等。(2)立柱式路灯、落地式路灯、特种园艺灯等灯具与基础固定可靠,地脚螺栓备帽齐全。灯具的接线盒或熔断器盒,盒盖的防水密封垫完整。(3)连接灯具的软线盘扣、搪锡,灯头采用螺口时,相线接入螺口灯芯端子上。(4)每套灯具的导电部分对地绝缘电阻值大于2MΩ。(5)灯具金属外壳要可靠接地。334 0101031002场区太阳能灯具(1)灯具及配件齐全,灯具外观须平整、光洁、无锈蚀和明显划痕;防护层牢固,色泽均匀,无色差;内壁及端口的无毛刺,结构稳固,不变形。(2)固定灯具带电部件的绝缘材料以及提供防触电保护的绝缘材料,应耐燃烧和防明火。(3)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单晶硅或多晶硅,寿命≥20年,太阳能电池板功率:20~160W。(4)蓄电池:12V专用阀控免维护电池,使用寿命≥5年。(5)照明时间:正常光照下每天8~10h,在蓄电池满点时可连续工作3~5天。(6)使用环境:-35~60℃。(7)金属外壳须设有专用接地端子。场区(1)场区太阳能灯具应避开电气设备正下方,并与带电体保持安全检修距离。(2)灯具应敷设专用接地线做外壳接地。(1)灯具应有铭牌,且贴在明显处。铭牌内容应包括:制造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及型号、制造年月、额定电流、额定电压、产品标准号。(2)控制系统:智能微电脑控制器(光控定时、过充放电、自动开关灯)。(3)灯具检查:灯具的型号规格符合工艺标准,灯具应安装在无遮挡光线处,并调整太阳能板朝向。(4)使用前应确认负载每天工作时间,有厂家技术人员进行编程。(5)太阳能产品在第一次使用前,应先充电到额定容量。(6)灯具构架应固定可靠,地脚螺栓拧紧,备帽齐全;灯具的螺栓紧固、无遗漏。灯具外露的电线或电缆应有柔性金属导管保护。(7)灯具构架应可靠接地,并做明显标识。(1)原材料的审查,灯具名牌:厂名厂址,型号、规格、制造年月、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强制认证。(2)控制系统。(3)太阳能电池板寿命,功率应符合要求。(4)蓄电池:12V专用阀控免维护电池,寿命大于5年。(5)照明时间应满足要求:正常光照下每天光照8—10小时,在蓄电池满点时可连续工作3—5天。334 0101031100照明接地装置安装0101031101照明软线或扁铁接地(1)软接地线连接时应保证连接牢靠,美观。软接地线应预留一定余量。(2)铜线鼻与地网连接面应焊接或拴接;拴接时,接触面应搪锡。(3)扁铁接地采用硬母线制作工艺制作接地扁铁,使接地扁铁横平竖直,贴合紧密。(4)接地应明敷,接地标志漆应采用磁性漆,防止脱落褪色现象,使标识漂亮醒目,黄绿间距一致。(5)室外灯座必须高于地面100~150mm,灯杆明显接地。全站灯座、灯杆采用专用接地线接地方式,接地线选用30x3mm热镀锌扁钢。(1)材料进场应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及铜线材质证明,接地扁铁应选用镀锌扁钢或铜排。(2)室外灯座必须明显接地,并有接地标示。(3)站区灯具接地根据设计高度施工,保持朝向一致。采用软线接时,预留软线工艺应一致;采用扁铁接地时,要依据接地扁铁的实际宽度,确定涂黄绿相间标识漆的宽度(以1.5倍扁铁宽度为宜),顶端为黄色。(4)根据灯具型号及相关规定选取配套截面积的专用接地软线或接地扁铁。(5)专用接地软线与扁钢或铜排连接时软线两端应压制线鼻,采用自攻螺栓保证其可靠连接。(6)所有接地扁铁焊接头应放置地面以下,保持整体观感。接地的焊接部位应做防腐处理,表面必须除锈,去掉残留的焊渣。(7)明敷接地应事先平整,选用较平直的扁钢进行冷弯加工,表面不应有磕痕。(1)材料审查:材料供应商资质,质量证明文件(2)室外灯座必须有明显接地,并有接地标识。(3)接地软线与扁铁连接时,软线两端要压制线鼻。(4)采用扁铁接地时要涂刷黄绿相间条纹漆,宽度为50mm,顶端为黄色。(5)室外灯具必须高出地面100—150mm。334 0101040000站区及主变压器消防工程0101040100站区及主变压器消防0101040101消防给水(1)消火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栓口应朝外。2)栓口中心距地面为1.1m,允许偏差≤±20mm。3)消火栓安装的垂直度允许偏差≤3mm。(2)水泵试运转的轴承温升必须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规定。(3)消防系统通水调试应达到消防部门测试规定条件。消防水泵应接通电源并已试运转,测试最不利点的喷洒头和消火栓的压力、流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站区及主变压器消防(1)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用途及其重要性、火灾特性和火灾危险性等综合因素进行。(2)消防用水利用天然水源时,其保证率不应小于97%,且应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3)建筑的全部消防用水量应为其室内、室外消防用水量之和。(1)产品均应有消防部门的制造许可证及合格证。(2)喷洒管道要求使用镀锌管件。需要镀锌加工的管道应选用碳素钢管或无缝钢管,在镀锌加工前不允许刷油和污染管道。需要拆装镀锌的管道应先安排施工。(3)喷洒干管用法兰连接每根配管长度不宜超过6m。直管段可把几根连接一起,使用倒链安装,但不宜过长。也可调直后,编号依次顺序吊装;吊装时,应先吊起管道一端,待稳定后再吊起另一端。(4)管道连接紧固法兰时,检查法兰端面是否干净,采用3~5mm橡胶垫片。紧固螺栓时,应先紧最不利点,然后依次对称紧固。法兰接口应安装在易拆装的位置。(5)消火栓系统干管安装应根据工艺标准使用管材,按压力要求选用碳素钢管或无缝钢管。(6)管道在焊接前应清除接口处的浮锈、污垢及油脂。当直径≤50mm、壁厚≤4mm时应采用气焊;直径≥70mm、壁厚≥4.5mm时应采用电焊。(7)不同管径的管道焊接:连接时如两管径相差不超过小管径的15%,可将大管端部缩口与小管对焊。如果两管相差过小管径的15%,应加工异径短管焊接。管道对口焊缝上不得开口焊接支管,焊口距支吊架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8)消防喷洒和消火栓安装:在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消防分层干管、支管安装;消火栓要以栓阀的坐标、标高定位甩口,核定后再稳固消火栓。(9)消防管道安装完毕后,表面刷涂红色环氧富锌漆,同时注意对周边成品的保护。(10)介质流向应标识清晰。(1)消防给水管的材质、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管材质量必须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进场复试报告;现场实测管材的管径,壁厚。(2)消防给水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必须符合图集要求。(3)消防给水管道的安装必须符合施工工艺标准要求,对照施工工艺要求检查。(4)消防水试射试验必须合格,查看试射试验记录。334 0101040103水喷雾灭火消防系统(1)水雾喷头应布置在变压器的周围,不宜布置在变压器的顶部。(2)保护变压器顶部的水雾不应直接喷向高压套管。(3)应保证喷雾系统管道对变压器带电部分安全距离。(4)管道垂直度偏差≤3mm;弯曲度偏差≤3mm。(5)保证喷雾系统信号传输正确。站区及主变压器消防(1)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用水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确定。(2)水喷雾灭火设施与高压电气设备带电部分的最小安全净距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3)在寒冷地区设置室外变压器水喷雾灭火系统应设置管路放空设施。(1)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管子公称直径≤100mm时,应用螺纹连接;其他采用法兰连接。(2)水喷雾喷淋管线应保持平整顺直,采用拉线及经纬仪校准,按工艺标准保证其安全距离。(3)水力警铃应安装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外墙上,应方便检修。(4)法兰连接应保持对接螺栓力矩均衡,内部橡胶软垫应保证正确的安装位置。管道法兰连接时应保证其连接可靠性。(5)报警阀组安装应先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在进行报警阀辅助管道的连接。(6)水喷雾系统管道安装完毕后,要进行冲洗、管道试压,防止滴漏。(1)水喷雾灭火消防系统必须合符设计要求,对照图纸检查。(2)水喷雾灭火消防系统使用的管道、阀门材质、产品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产品质量要求,查看设计图纸,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管材进场复试报告,阀门的强度试验报告,现场实测管道的直径和壁厚。(3)管道的支吊架安装必须符合图集的要求,对照图集检查。(4)水喷雾灭火消防系统的安装必须符合施工工艺标准要求,对照施工工艺标准检查。334 第二篇变电电气工程子库334 334 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工程中应用部位设计要点及控制措施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监理要点及控制措施效果图0102010000主变压器系统设备安装工程0102010100主变压器安装工程0102010101主变压器、油浸式电抗器安装(1)基础(预埋件)中心位移≤5mm,水平度误差≤2mm。(2)防松件齐全完好,引线支架固定牢固、无损伤;本体牢固稳定且与基础吻合。主变压器安装(1)主变本体底座与基础埋件采用焊接固定安装。(2)主变各附件间的控制电缆应通过生产厂家提供的电缆槽盒敷设至控制箱。(3)消防水管、喷头与带电体之间保证安全距离。(4)接地甩头数量充足和位置准确。(5)主变本体与散热器(冷却器)基础应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1)基础复测:预埋件位置布置符合图纸要求,牢固可靠。根据主变压器、油浸式电抗器尺寸,在基础上画出中心线,要求中心位移≤5mm,水平度误差≤2mm,基础平台高低误差≤±3mm。(2)变压器、电抗器检查。变压器、电抗器运至现场后,应对变压器本体及附件的外观、数量进行检查,核对技术参数,做好开箱检验记录。(3)主变压器、油浸式电抗器就位。。卸车地点的地面应平整,土质夯实;设备本体就位前,划好设备就位十字中心线,设备中心与基础中心线重合;用千斤顶作业时,应将千斤顶放置在油箱千斤顶支座位置,升降操作应协调,各点受力均匀,并及时垫好垫块。(4)就位后检查三维冲撞记录仪,记录、确认最大冲击数据并办理签证,记录仪数值满足制造厂要求,最大值不超过3g,原始记录必须留存建设管理单位,数据单上应厂家、施工、监理和业主共同签字。(5)充气运输的变压器、油浸式电抗器在运输和现场保管期间邮箱内应保持正压,其压力为0.01~0.03MPa。(6)器身检查。器身检查时工作负责人要有明确的分工;使用的工具要指定专人管理,收工时要逐件清点、检查,并设专人负责做好记录。检查器身底部应无杂物,器身各部位应无移位变形,将内部临时支撑物拆除。所有穿钉、螺栓、拉带、拉螺杆、夹件等应紧固,绑扎应完好,应无破损,螺栓应有防松措施。当空气相对湿度小于75%时,器身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不得超过16h。(7)附件安装前应经过检查或试验合格。气体继电器、温度计应送检;套管TA检查试验,铁芯和夹件绝缘试验合格。(8)绝缘油检查、试验及处理。绝缘油应储存在密封清洁的专用油罐或容器内,非密封容器必须装有干燥呼吸器。对不同厂家与不同牌号的绝缘油应分别进行储存,并作出明显标识。绝缘油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并应取样进行油质、油色谱化验分析,绝缘油的取样、送检工作共分为四次,分别为运输至现场(本体油和备件油);油处理完毕、注入变压器、电抗器前;安装完毕,绝缘油经静置后(本体油);在工频耐压试验及局放试验后24小时后(本体油、调压箱和电缆仓内的油)。取样时应在良好、干燥、卫生的条件下进行,并记录铭牌型号、厂家、参数、序号以及取样的瓶号。(1)组织设备开箱检查,参与设备到现场的清点、验收,核对到货产品型号、规格、数量应与工程设计图相符。检查变压器主体及附件完整、齐全、无损伤。(2)按设计图纸及厂家资料核对基础外形及外观;核对变压器出线的预留孔位置应正确;核对接地装置预留引线的位置、规格及数量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核对吊梁、拉锚应满足安装条件。(3)对主变上台就位进行旁站监理,检查冲撞记录仪、留影像,并妥善保管其记录资料。(4)见证检查充气运输的变压器内部压力值应符合制造厂要求。强条:1)变压器、电抗器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不应有严重冲击和振动。电压在220kV及以上且容量在150MVA及以上的变压器和电压为330kV及以上的电抗器均应装设三维冲击记录仪。冲击允许值应符合制造厂及合同的规定。334 0102010101主变压器、油浸式电抗器安装(3)附件齐全,安装正确,功能正常,无渗漏油现象,套管无损伤、裂纹。安装穿芯螺栓应保证两侧螺栓露出长度一致。(4)引出线绝缘层无损伤、裂纹,裸导体外观无毛刺尖角,相间及对地距离符合规范要求。(5)本体两侧与接地网两处可靠连接。外壳、机构箱及本体的接地牢固,且导通良好。(9)现场安装涉及的密封面清洁、密封圈处理、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安装未涉及的密封面应检查复紧螺栓,确保密封性。(10)冷却器按制造厂规定的压力值用气压或油压进行密封试验和绝缘油冲洗。(11)注油前附件安装:1)安装附件需要变压器本体露空时,环境相对湿度应小于80%,连续露空时间不超过8h,场地四周应清洁,并有防尘措施。2)升高座安装时安装面必须平行接触,排气孔位置处于正上方。电流互感器铭牌面向外侧,二次引线接头螺栓应紧固,备用绕组端子应短接接地。3)变压器、电抗器套管的安装时应更换密封垫,保证密封良好,连接引线时不得使顶部结构松动;不得使引线扭曲、打折、拉伤;套管末屏应保证可靠接地。4)冷却器起吊方式平衡,接口阀门密封、开启位置应预先检查。安装方向应正确,阀门应开启灵活,开闭指示应正确。5)储油柜安装确认方向正确并进行位置复核。储油柜安装时应更换密封胶垫;胶囊吊挂良好,保证伸张舒展;安装油位计传动联杆,保证浮子在高低油位时,油位指示正确,报警接点动作正确。6)连接管道安装,内部清洁,连接面或连接接头可靠。7)净油器的安装前应更换密封垫,装入的硅胶应干燥,硅胶的数量应符合要求;滤网应坚固牢靠。8)压力释放器的安装位置正确,接点通断可靠,密封良好。10)应按规范严格控制露空时间。内部检查持续时间超过规范要求应向箱体持续注入露点低于-40℃的干燥空气,湿度不应大于20%,保持内部微正压,避免潮气侵入,且确保含氧量不小于18%。(12)抽真空处理和真空注油:1)真空残压要求:35kV及以下≤51Pa;63~110kV:16000kV时≤51Pa,16000kV时≤80Pa;220~500kV≤133Pa。2)抽真空时应先将油箱抽至0.02MPa,停止抽真空1小时,检查变压器、电抗器应无泄漏;然后再按每小时均匀地增高0.0067MPa进行抽真空,并观察油箱应无严重变形和泄漏,直至抽到规定的真空度,再停止抽真空1小时,检查变压器、电抗器应无泄漏,如无泄漏,对气室连续抽真空,并且每隔半小时记录一次真空度。3)维持真空残压的抽真空时间:110kV及以下不得小于器身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220~330kV不得少于8h,500kV不得少于24h。4)真空注油时,全过程应持续抽真空,注油时从油箱下部阀门注入,2)变压器、电抗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冲撞加速度出现大于3g或冲撞加速度监视装置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由建设、监理、施工、运输和制造厂等单位代表共同分析原因并出具正式报告。必须进行运输和装卸过程分析,明确相关责任,并确定进行现场器身检查或返厂进行检查和处理。3)充干燥气体运输的变压器、电抗器油箱内的气体压力应保持在0.01MPa~0.04MPa;干燥气体露点必须低于-40℃;每台变压器、电抗器必须配有可以随时补气的纯净、干燥气体瓶,始终保持变压器、电抗器均为正压力,并设有压力表进行监视。(5)检查瓦斯继电器、温度计、密度继电器、压力释放器、套管TA的试验报告符合要求。(6)对变压器吊芯(吊罩或钻筒检查)进行旁站监理。强条:1)充氮的变压器、电抗器需吊罩检查时,必须让器身在空气中暴露15min以上,待氮气充分扩散后进行。334 0102010101主变压器、油浸式电抗器安装(6)电缆排列整齐、美观固定与防护措施可靠,有条件时采用封闭桥架。(7)本体上感温线排列美观。(8)均压环安装应无划痕、毛刺,安装牢固、平整、无变形;均压环宜在最低处打排水孔。(9)气体继电器宜有防雨罩(厂家提供)。(10)变压器套管与硬母线连接时,应采取伸缩节等防止套管端子受力的措施。真空注油速率控制在6000L/h以下,一般为3000~5000L/h至油面距油箱顶部的空隙不大于200mm或按制造厂规定执行,真空注油过程维持规定残压。停止注油后,油箱内应继续保持真空度,保持时间110kV不少于2小时;220kV及以上不少于4小时;每小时记录一次真空度,检查应无渗漏。5)330kV及以上变压器和油浸式电抗器应进行热油循环,热油循环前,应对油管抽真空,将油管中的空气抽干净,同时冷却器中应参与进行热油循环。热油循环不应小于总油量的3倍。真空净油设备出口温度不应低于50℃,油箱内温度不应低于40℃。6)密封试验:密封试验施加压力为0.03MPa,24h无渗漏。2)进行器身检查时必须符合以下规定:凡雨、雪天、风力达到4级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的天气,不得进行器身检查。在没有排氮前,任何人不得进入油箱。当油箱内的含氧量未达到18%以上时,人员不得进入。在内检过程中,必须向箱体内持续补充露点低于-40℃的干燥空气,以保持含氧量不得低于18%,相对湿度不应大于20%;补充干燥空气的速率,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6)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应对冷却器按制造厂规定的压力值用气压或油压进行密封试验和绝缘油冲洗。(7)见证检查施工单位对变压器、油浸式电抗器注油前后对绝缘油应取样送检,绝缘油试验报告应合格。(8)附件安装过程中需要变压器本体露空时,见证检查环境相对湿度应小于80%,连续露空时间不应超过8h,场地四周应清洁,并有防尘措施。334 (13)注油后附件安装。1)气体继电器安装箭头朝向储油柜,连接面平行,紧固受力均匀。连接气体继电器的管路保持上倾坡度。2)温度计安装。顶盖上的温度计套内应注以变压器油,密封应良好,无渗漏;压力式信号温度计的细金属软管不得有压伤和折断现象;安装时应使金属软管弯曲半径不小于75mm。温度计毛细管应固定可靠和美观。3)呼吸器安装。呼吸器安装时取下原有密封垫或塞子,保证呼吸通畅,干燥剂应干燥,油封应加油,油位符合要求。4)有载调压开关机构箱的安装。有载开关机构箱密封应良好,开关指示字盘与实际位置应一致,开关定位应准确;安装电动机构时,保证电动机构在变压器箱壁处垂直,各部螺栓紧固。垂直传动轴连接时应有2mm的间隙,并保持垂直。(14)变压器的补油、排气和静放。1)变压器组装完毕后应进行补油,补油时要按照制造厂家的规定进行,补油时从油枕上专用添油阀进行注油,依次打开散热器、净油器的上下蝶阀,使油流入;将变压器上部的全部放气孔依次打开,待气孔中有油流出时迅速关闭放气孔。2)补油完毕后将储油柜与本体连通,打开瓦斯继电器上放气塞,将继电器内气体放出。3)补油完毕后,变压器在做工频耐压试验前应静置,其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10kV及以下静放24小时,220kV静放48小时,500kV静放72小时。在此期间应对变压器所有部位进行多次放气。(15)电缆排列整齐美观,电缆不外露,二次接线与图纸和说明书相符合。(16)变压器的清扫及补漆。变压器安装完毕,应将变压器清扫干净;进行整体喷漆或补漆,油漆喷刷应均匀,并有一定厚度,无起皮。(17)整体检查与试验合格。(9)见证检查变压器抽真空时真空度及静放时间应满足厂家或规范要求。油箱变形量和泄漏。强条:1)绝缘油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的规定试验合格后,方可注入变压器、电抗器中。2)不同牌号的绝缘油或同牌号的新油与运行过的油混合使用前,必须做混油试验。3)在抽真空时,必须将不能承受真空下机械强度的附件与油箱隔离;对允许抽同样真空度的部件,应同时抽真空;真空泵或真空机组应有防止突然停止或因误操作而引起真空泵油倒灌的措施。4)事故排油设施应完好,消防设施齐全。(10)对主变压器耐压及局放试验进行旁站监理。334 0102010102主变压器接地引线安装(1)接地引线采用扁钢时,应经热镀锌防腐。(2)接地引线与设备本体采用螺栓搭接,搭接面紧密。(3)接地体连接可靠,工艺美观。(4)本体及中性点均需两点接地,分别与主接地网的不同干线相连,中性汇流母线宜采用淡蓝色标识。主变压器安装(1)接地引线采用热镀锌扁钢,与主变本体及其它设备接地采用螺栓连接。(2)主变本体和中性点均需两点接地。(3)各种管道(包括消防水管)支架以及法兰盘跨接地线连接。(1)主变压器接地引线在制作前,检查材料规格及尺寸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对原材料进行校直。(2)接地引线制作前结合实际安装位置,弯制出接地引线模型。(3)根据模型尺寸下料,为满足弯曲弧度,下料时要留有余度。(4)扁钢弯曲过程,应采用机械冷弯,避免热弯损坏锌层。弯曲后检查锌层是否完好。(1)核对接地线安装的位置、规格及数量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2)检查主变接地线连接应可靠,工艺应美观,接地线弯曲过程应采用机械冷弯,弯曲处不应有损伤。强条:1)变压器本体应两点接地。中性点接地引出后,应有两根接地引线与主接地网的不同干线连接,其规格应满足设计要求。2)铁芯和夹件的接地引出套管、套管的末屏接地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电流互感器备用二次线圈端子应短接接地;套管顶部结构的接触及密封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3)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变压器,在进行冲击合闸时,其中性点必须接地。334 0102010102主变压器接地引线安装(5)接地引线地面以上部分应采用黄绿接地漆标识,接地漆的间隔宽度、顺序一致,最上面一道为黄色漆,接地标识宽度为15~100mm。(6)110kV及以上变压器的中性点、夹件接地引下线与本体可靠绝缘。(7)钟罩式本体外壳在上下法兰之间应做可靠跨接。(8)按运行要求设置试验接地端子。(5)制作后的接地引线与变压器专设接地件进行螺栓连接并紧固。本体采用两点分别与主接地网不同干线连接,黄绿相间漆色符合要求。(6)接地引线与主接地网在自然状态下搭接焊,锌层破损处及焊接位置两侧100mm范围内应防腐。334 0102010200主变压器附属设备安装0102010201中性点系统设备安装(1)中性点隔离开关安装工艺标准参见“0102030202隔离开关安装”,中性点接地部位应分别与主接地网的不同干线相连,截面满足接地短路热稳定要求。(2)中性点避雷器安装工艺标准参见“0102030204避雷器安装”,避雷器支架应一处与接地网可靠连接,另一处与集中接地可靠连接。(3)中性点电流互感器安装工艺标准参见“0102030203电流、电压互感器安装”。(4)放电间隙横平竖直,固定牢固,间隙距离符合DL/T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要求,接地应采用双根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不同接地干线相连。中性点装置安装(1)中性点隔离开关及放电间隙与墙安全距离不小于1m。(2)隔离开关选用电动操动机构。(3)放电间隙应水平布置且间隙距离可调。(1)支架组立前对杯口基础杯底标高、基础面轴线进行复测。设备基础或者基础坑的的误差应满足:水平误差≤±5mm、基础中心线误差≤±5mm、高低误差≤±5mm。(2)组立支架后找正过程要控制支架垂直度偏差和轴线偏差,灌浆后对支架垂直度偏差和轴线偏差同样进行复测。其倾斜度应小于支架高度的1.5‰;支柱绝缘子垂直误差≤1.5mm/m。(3)控制支架杆头件不允许歪斜,螺栓孔位置与设备安装后底座螺栓位置保持一致。各支柱绝缘子连接牢固,螺栓穿入方向应一致,紧固力矩符合厂家要求。(4)检查处理导电部分连接部件的接触面应清洁,且接触良好,触头镀银层无脱落。清洁后涂以复合电力脂连接。动静触头接触面氧化物清洁光滑后涂上薄层中性凡士林油。检查瓷瓶两端胶合剂外露表面应平整,无水泥残渣及露缝等缺陷,胶装处应均匀涂以防水密封胶,胶装后在结合处应明显可见均匀露砂;底座转动部分灵活,并应涂以适合当地气候的润滑脂;操动机构固定连接部件应紧固,转动部分应涂以适合当地气候的润滑脂。(5)隔离开关调整:1)接地开关转轴上的扭力弹簧或其他拉伸式弹簧应调整到操作力矩最小,并加以固定。2)接地开关垂直连杆与机构连接部分应紧固、垂直,焊接牢固、美观。3)轴承、连杆及拐臂等传动部件机械运动应顺滑,转动齿轮应咬合准确,操作轻便灵活。4)定位螺钉应按产品的技术要求进行调整,并固定。5)所有传动部分应涂以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润滑脂。6)电动操作前,应先进行多次手动分、合闸,机构应轻便、灵活,无卡涩,动作正常。具有引弧触头的隔离开关由分到合时,在主动触头接触前,引弧触头应先接触;由合到分时,触头的断开顺序应相反。7)电动机的转向应正确,机构的分、合闸指示应与设备的实际分、合闸位置相符。限位装置应准确可靠,到达规定分、合闸极限位置时,应能可靠地断开控制电源;隔离开关合闸后触头间的相对位置、备用行程,以及分闸状态时触头间的净距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8)电动操作时,机构动作应平稳,无卡阻、冲击异常声响等情况。9)隔离开关触头接触的调整。以0.05mm×10mm的塞尺检查,对于线接触应塞不进去;对于面接触,其塞入深度为:在接触表面宽度为50mm及以下时不应超过4mm;在接触表面宽度为60mm及以上时,不应超过6mm;触头间应接触紧密,两侧的接触压力应均匀,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触头表面应平整、清洁,并应涂以中性凡士林。(1)组织设备开箱检查,参与设备到现场的清点、验收,核对到货产品型号、规格、数量应与工程设计图相符。(2)核对设备土建基础预埋件、预留螺栓等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3)检查隔离开关正常手动、电动操作应灵活,合闸后触头接触应可靠。(4)检查隔离开关安装后传动杆应垂直、上与下结合应牢固,定为螺钉应按产品技术要求进行调整并固定。(5)检查放电间隙应横屏竖直、固定牢固,放电间隙距离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6)检查操作机构箱内电缆排列应整齐、美观,固定及防护措施应可靠;机构箱接地应牢固、导通良好。(7)检查隔离开关应两点接地,且两点应分别与主接地网的不同干线相连,截面应满足接地短路热稳定要求。334 10)中性点隔离开关安装调整工作全部完成后测量回路电阻、进行高压试验。11)接地部分两点分别与主接地网的不同干线相连,截面满足接地短路热稳定要求。334 0102020000站用变压器及交流系统设备安装0102020100站用变器安装工程0102020101油浸式站用变压器安装(1)基础(预埋件)水平度误差≤3mm。(2)本体固定牢固、可靠,防松件齐全、完好。(3)铭牌及接线图标识清晰。(4)附件齐全,安装正确,功能正常;无渗漏油现象。(5)电压切换装置动作可靠。(6)绝缘油试验合格。(7)气体继电器、温度计、吸湿器、压力释放阀安装符合制造厂及规范要求。(8)油温表应正确反映本体内实际油温,安装位置应便于观测。站用变安装(1)站用变压器底座与基础埋件采用焊接固定安装。(2)无围栏独立安装的站用变绝缘套管底座距地不小于2.5m。(3)根据站用变油量,采取挡油坎或排油管措施。(1)复测基础预埋件位置偏差、平整度误差。要求中心位移≤5mm,水平度误差≤2mm,基础平台高低误差≤±3mm。(2)就位前检查站用变压器外观、套管引线端子及底部与本体连接处及其他接口部位有无渗油现象,套管色相标识完整,整体密封严密。本体及散热片无变形,储油柜及本体件气体继电器箭头应指向储油柜,压力释放阀喷口方向是否合理、有呼吸器的检查呼吸器有无破损,内部硅胶有无受潮。(3)站用变压器就位前依据设计图纸核对高低压侧朝向,设计图纸有槽钢件提前连接好槽钢件,就位后用水平尺检查本体水平度,调平后将槽钢件与预埋件焊接并作防腐;在槽钢或角钢上采用螺栓固定设备,槽钢及角钢内侧应穿入与螺栓规格相同的楔形方平垫,不得使用圆平垫。温度计探头温包及备用温包内应有变压器油,毛细管直平且无扭曲,弯曲半径大于500mm,多余部分盘圈直径大于150mm,绑扎固定美观。(4)对绝缘油进行检查、试验。(5)站用变压器本体底部槽钢采用双引下接地线与主网可靠焊接,本体内部引出其他接地件就近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接地引线地面以上部分应采用黄绿接地漆标识,接地漆的间隔宽度、顺序一致。(6)引出端子与导线连接可靠,并且不受超过允许的承受应力。(7)所有螺栓紧固后,对应不同级别螺栓采用不同扭矩值检验,站用变压器连接端子连线紧固扭矩遵循厂家说明要求。(8)电压切换装置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检查。(9)二次电缆走向顺直整齐、布线美观。(1)组织设备开箱检查,参与设备到现场的清点、验收,核对到货产品型号、规格、数量应与工程设计图相符。(2)核对变压器基础、预留孔位置应满足设计图纸及厂家要求。(3)检查引出端子与导线应连接可靠,且不受超过允许的承受应力;螺栓紧固力矩值应符合厂家或规范要求。(4)检查螺栓紧固力矩值应符合厂家相关要求。(5)检查油温表应正确反映实际油温,安装位置应便于观测。(6)核对设备基础槽钢应采用双引下接地线与主网可靠焊接;检查站用变压器本体内部引出其他接地件就近与主网接地可靠连接。(7)检查主变接地线连接应可靠,工艺应美观,接地线弯曲过程应采用机械冷弯,弯曲处不应有损伤。334 0102020102干式站用变压器安装(1)基础(预埋件)水平度误差≤3mm。(2)本体固定牢固、可靠,防松件齐全、完好,接地牢固,导通良好。(3)附件齐全,安装正确,功能正常。(4)引出线支架固定牢固、无损伤,绝缘层无损伤及裂纹。(5)裸露导体无尖角、毛刺,相间及对地距离符合规范要求。10kV站用变安装(1)站用变压器底座与基础埋件采用焊接固定安装。(2)无围栏独立安装的站用变绝缘套管底座距地不小于2.5m。(1)复测基础预埋件位置偏差、平整度误差。要求中心位移≤5mm,水平度误差≤2mm,基础平台高低误差≤±3mm。(2)就位前检查。检查线圈绝缘筒内部应清洁,无杂物,外部面漆无剐蹭痕迹,线圈与底部固定件、顶部铁芯夹件固定螺栓应紧固,无松动现象。高、低压侧引出接线端子与绕组之间无裂纹痕迹,相色标识完整。(3)安装前依据设计图纸核对高、低压侧朝向,底部如有槽钢固定,提前将槽钢固定件与干式站用变压器螺栓连接好,槽钢及角钢内侧应穿入与螺栓规格相同的楔形方平垫,不得使用圆平垫。完整就位后用水平尺复合本体整体水平度,调至平稳、水平状态后,将底部槽钢件与预埋件焊接,干式变压器底座用两根接地材料分别从不同方向与主网焊接并作防腐,本体引出的其他接地件就近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4)站用变压器接地引线在制作前,对原材料进行校直。结合实际安装位置,弯制出接地线引线模型。应采用机械冷弯,避免热弯损坏锌层,制作后的接地引线与站用变专设计接地件进行螺栓连接并紧固并保证电气安全距离。接地引线地面以上部分应采用黄绿接地漆标识,接地漆的间隔宽度、顺序一致。(5)引出端子与导线连接可靠,并且不受超过允许的承受应力。(6)所有螺栓紧固后,对应不同级别螺栓采用不同扭矩值检验,站用变压器连接端子连线紧固扭矩遵循厂家说明要求。(7)温度感应线头应按规定对应插入变压器各相温度孔中,电缆走向顺直整齐、布线美观。(1)组织设备开箱检查,参与设备到现场的清点、验收,核对到货产品型号、规格、数量应与工程设计图相符。(2)核对变压器基础、预留孔位置应满足设计图纸及厂家要求。(3)检查引出端子与导线应连接可靠,且不受超过允许的承受应力;螺栓紧固力矩值应符合厂家或规范要求。(4)检查螺栓紧固力矩值应符合厂家相关要求。(5)核对设备基础槽钢应采用双引下接地线与主网可靠焊接;检查站用变压器本体内部引出其他接地件就近与主网接地可靠连接。(6)检查主变接地线连接应可靠,工艺应美观,接地线弯曲过程应采用机械冷弯,弯曲处不应有损伤。334 0102020200配电盘(开关柜)安装0102020201配电盘(开关柜)安装(1)基础槽钢允许偏差:不直度<1mm/m,全长<5mm;水平度<1mm/m,全长<5mm。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5mm。(2)盘、柜体底座与基础槽钢连接牢固,接地良好,可开启柜门用软铜导线可靠接地。(3)盘、柜面平整,附件齐全,门销开闭灵活,照明装置完好,盘、柜前后标识齐全、清晰。(4)盘、柜体垂直度误差<1.5mm/m;相邻两柜顶部水平度误差<2mm,成列柜顶部水平度误差<5mm;相邻两柜盘面误差<1mm,成列柜面盘面误差<5mm,相间接缝误差<2mm。(5)屏柜内电源侧进线接在进线侧,负荷侧出线应接在出线端(即可动触头接线端)。(6)母线平置时,贯穿螺栓应由下往上穿,螺母应在上方;其余情况下,螺母应置于维护侧,连接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10kV开关柜安装(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排列次序及位置,开关柜底部与基础槽钢焊接固定安装。(2)进线母线筒及柜间联络母线筒应做好固定。(1)配电室(开关室)内基础平行预埋槽钢平行间距误差、单槽钢平行间距误差、单根槽钢平整度及平行槽钢整体平行间距误差复测,核对槽钢预埋长度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复查槽钢与接地网是否可靠连接。(2)配电盘(开关柜)安装前,检查外观面漆无剐蹭痕迹,外形无变形,盘面(柜面)电流、电压表计、保护装置操作按钮、门把手完好,内部电器元件固定无松动。(3)配电盘(开关柜)安装前,依据设计图纸核对每面配电盘(开关柜)在室内安装位置。1)核对主进线柜与进线套管位置相对应,并将进线柜定位,柜体找正应符合:垂直误差小于1.5mm/m、最大误差小于3mm/m,侧面垂直误差小于2mm/m。进线柜定位后与预埋槽钢间螺栓连接(不宜与基础预埋槽钢焊死),第一面盘(柜)安装后调整好盘(柜)垂直和水平,紧固底部与槽钢连接螺栓。2)相对排列的柜以跨越母线柜为准,进行对面柜体的就位,保证两柜相对应,其左右偏差小于2mm。(4)相邻配电盘(开关柜)已每列已组立好的第一面盘(柜)为齐,使用厂家专配并盘(柜)并盘(柜)螺栓连接,调整好盘(柜)间缝隙后紧固底部连接螺栓和相邻盘(柜)连接螺栓。整体安装后各尺寸符合规程规范要求,将柜体与基础槽钢采用螺栓连接固定。(5)柜内母线安装时应保证绝缘距离,动、静触头位置正确,接触紧密。母线连接螺栓上齐后不应使设备端子受到附加应力。螺栓全部上好后,用力矩扳手紧固。螺栓紧固后,螺栓宜露出2~3扣,相邻垫圈间的间隙应大于3mm。(6)封闭母线隐蔽前应进行验收,接触面符合GB5014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连接螺栓应采用镀锌螺栓并紧固。(7)母线筒安装:进线母线筒安装尺寸与实际测量尺寸应相符,如有出入应在安装前对母线筒外形尺寸进行整改,确保柜体、母线筒、母线筒与墙体接触严密。联络柜母线桥、跨越母线桥安装,确保竖筒安装垂直,其垂直误差不小于1.5mm/m。横筒长度应与两竖筒间实际距离相符,测量两竖筒间距应与联络桥一致,如不一致,在安装前对母线筒外形尺寸进行整改。母线筒安装后应平直,水平偏差应不大于1‰。(8)(1)组织设备开箱检查,参与设备到现场的清点、验收,核对到货产品型号、规格、数量应与工程设计图相符。(2)核对配电盘(开关柜)基础型钢、预留孔位置应满足设计图纸及厂家要求。(3)监督检查开关柜应按照设计图纸和制造厂编号顺序安装,检查柜及柜内设备与构件间连接应牢固。(4)柜内母线安装完成后,检查母线的绝缘距离应满足厂家要求,连接螺栓的紧固力矩值应符合厂家或规范要求。(5)见证检查开关柜接地应有两处明显的与接地网可靠连接点,金属柜门应以铜软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应可靠连接。强条:1)真空断路器与操动机构联动应正常、无卡阻;分、合闸指示应正确;辅助开关动作应准确、可靠。2)高压开关柜应具备防止电气误操作的“五防”功能。334 开关柜电气、机械闭锁装置的调整:“五防”装置齐全、符合相应逻辑关系,“五防”装置动作灵活可靠。手车推拉灵活轻便,无卡阻、碰撞现象,相同型号的手车应能互换。手车推入工作位置后,动、静触头接触应严密、可靠。手车和柜体间的二次回路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安全隔离板开启灵活,随手车的进出而相应动作。柜内控制电缆应固定牢固,不应妨碍手车的进出。(9)接地开关及接地车的检查与调整:依据使用说明书检查接地开关的开距,达到技术要求。操动灵活可靠,各部件紧固良好,拉杆支持磁瓶、销子应完整。擦拭动、静触头,并涂抹凡士林。接地手车与断路器的联锁关系正确。接地手车的触点与柜内接地触点可靠接触。(10)断路器手车检查、调整:手车外观完好,元器件无损坏。手动检查操动机构各动作环节无卡阻,且动作灵活、可靠。各动作部位均匀涂抹符合厂家要求的润滑脂。触头均匀的涂抹中性凡士林。手车各部连锁与机械分合关系正确、动作可靠。断路器特性传动、试验符合规定技术要求。(11)检查配电盘(开关柜)接地排配置及可开启柜门的软铜导线接地。柜体接地应良好,接地材料规格不小于设计规定。334 0102030000配电装置安装0102030100母线安装0102030101绝缘子串组装(1)绝缘子外观、瓷质完好无损,铸钢件完好,无锈蚀。(2)连接金具与所用母线的导线匹配,金具及紧固件光洁,无裂纹、毛刺及凸凹不平。(3)弹簧销应有足够的弹性,销针开口不得小于60°,并不得有折断或裂纹,严禁用线材代替。(4)可调金具的调节螺母紧锁。配电装置安装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规格、片数进行绝缘子串组装。(1)耐压试验合格后进行组装。(2)垂直绝缘子在倒运前,依据设计图纸相关说明,了解绝缘子串如何配色,确定各间隔串所需绝缘子数量,确定可调绝缘子串和不可调串在间隔串内放置位置,将每串绝缘子连接拉线金具与绝缘子及金具之间进行试组装查看其是否匹配,与耐张线夹连接的金具是否匹配。(3)检查间隔串内放置绝缘子从地面是否平整,有无易让绝缘子受损的石块、瓦砾等,绝缘子与地面之间采取简易隔离(垫护)措施,防止绝缘子表面产生污迹,尤其是潮湿地面。(4)绝缘子倒运到位后,检查绝缘子外观有无损坏,瓷件外观应光洁、完整,无裂纹,瓷铁胶合处粘合牢固。损坏面积超过厂家要求范围时应及时更换,绝缘子间连接过程统一将碗口朝下,销钉完整穿入,金具串之间组装后螺栓露出丝扣符合设计、厂家提供金具样本要求,螺栓端部销针完整销入不会脱落,与绝缘子串连接的球头组装后绝缘子销钉完整穿入。(5)串瓶组装,水平放置的大头销应面向线路,由左向右穿入;垂直放置时应由上向下穿入。螺栓销的安装方向与大头销相同。(6)开口销打开后,夹角不应小于90°(双向打开),弹性开口销应保证弹性良好。(7)对组装好的可调串及不可调串长度,进行实物测量。(1)外观检查完好,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现场场地平整、采取了防污措施符合绝缘子串组装条件。(3)检查耐张绝缘子串的碗口应朝下。(4)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对弹簧销和开口销检查弹性及开度检查符合规程要求不得有折断或裂纹,严禁用线材代替。(5)要求施工单位对组装好的可调串及不可调串长度,进行实物测量,避免由于组装尺寸影响导线的对地距离。334 0102030102支柱绝缘子安装(1)支架标高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顶面水平度偏差≤2mm/m。(2)绝缘子支柱外观清洁,无裂纹,底座固定牢靠,受力均匀。(3)垂直误差≤1.5mm/m,底座水平度误差≤2mm,母线直线段内各支柱绝缘子中心线误差≤5mm。(4)底座与接地网连接牢固,导通良好。配电装置安装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型号进行支柱绝缘子安装。(1)绝缘子支架安装前,对基础杯底标高误差、杯口轴线误差进行测量。(2)支架组立过程控制杆头件方向,应与顶部横梁安装后底部安装孔位置保持一致,支架找正过程控制垂直度、轴线偏差,门形支架组立后,控制两支架杆顶标高误差,灌浆后需要对以上控制数据进行复测。(3)支架顶部横梁调至水平状态后,将横梁与支架之间连接螺栓紧固。(4)绝缘子开箱后,绝缘子支柱弯曲应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绝缘子支柱与法兰结合面胶合牢固并涂以性能良好的防一同组装,使用镀锌螺栓进行组装,绝缘子对接法兰处调整至不错口状态,将顶部与金具及绝缘子节与节之间的连接螺栓紧固。(5)依据安装图纸确定组装后的支柱绝缘子安装方向及其安装位置就位,找正后紧固底部与横梁连接螺栓。(6)母线固定金具与支柱绝缘子间的固定应平整牢靠,不应使母线受到附加应力。(7)当母线平置时,母线支持夹板的上部压板应与母线保持1~1.5mm的间隙,当母线立置时,上部压板应与母线保持1.5~2mm的间隙。(8)所有连接螺栓应用镀锌螺栓,根据螺栓规格进行扭矩检测。(9)支柱绝缘子底座应可靠接地。接地线应排列整齐,方向一致。涂黄绿相间接地漆,宽度和顺序一致。(1)外观检查完好,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2)结合工艺标准对安装尺寸进行见证或复测。(3)检查支柱绝缘子外观及弯曲变形度。(4)检查底座与接地网连接牢固,导通良好。当采用焊接时应符合强条,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2)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334 0102030103母线接地开关安装(1)支架标高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顶面水平度偏差≤2mm/m。(2)支柱绝缘子应垂直(误差≤1.5mm/m)于底座平面且连接牢固。(3)绝缘子支柱与底座平面操作轴间连接螺栓应紧固。(4)导电部分的软连线连接可靠,无折损。(5)接线端子清洁、平整,并涂有电力复合脂。(6)操动机构安装牢固,固定支架工艺美观,机构轴线与底座轴线重合,偏差≤1mm。(7)电缆排列整齐、美观,固定与防护措施可靠。(8)设备底座及机构箱接地应牢固,导通良好。(9)操作灵活,触头接触可靠。(10)接地牢固可靠。(11)均压环安装应无划痕、毛刺,安装牢固、平整、无变形;均压环宜在最低处打排水孔。(12)垂直连杆应用软铜线接地(接地线由厂家提供)。且应做黑色标识。配电装置安装(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位置、高度和型号,进行接地开关安装;并做好接地连接。(2)每段母线接地开关一般设置2组。(1)接地开关支架安装前,对基础杯底标高误差、杯口轴线误差进行测量。(2)支架组立过程控制杆头件方向,应与接地开关安装后底部安装孔位置保持一致,支持找正过程控制垂直度、轴线,灌浆后需要对以上控制数据进行复测。(3)开箱检查接地开关附件应齐全、无锈蚀、无变形,绝缘子支柱弯曲度应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绝缘子支柱与法兰结合面胶合牢固并涂以性能良好的防水胶。瓷裙外观完好无损伤痕迹。检查操动机构的电源参数符合图纸要求,机构内部有无受潮。(4)将接地开关底座、绝缘子支柱、母线托架、地刀静触头整体组装,检查处理导电部分连接部件的接触面,清洁后涂以复合电力脂连接。动、静触头接触处氧化清洁光滑后涂上薄层中性凡士林油,依据设计图纸确定底座地刀侧与地刀静触头对应方向。(5)所有组装螺栓均经,并进行扭矩检测,接地开关底座自带可调节螺栓时,将其调整至设计图纸要求尺寸,依据设计图纸核对好地刀朝向就位。(6)接地开关调整:1)接地开关转轴上的扭力弹簧或其他拉伸式弹簧应调整到操作力矩最小,并加以固定。2)接地开关垂直连杆与机构间连接部分应紧固,垂直,焊接牢固、美观。3)轴承、连杆及拐弯等传动部件机械运动应顺滑,传动齿轮应咬合准确,操作轻便灵活。4)定位螺钉应按产品的技术要求进行调整,并固定。5)所有传动部分应涂以适当地气候条件的润滑脂。6)电动操作前,应先进行多次手动分、合闸,机构应轻便、灵活,无卡涩,动作正常。接地开关合闸时动触头插入深度,与静触头的偏差应符合厂家标准。7)电动机的转向应正确,机构部分、合闸指示应与设备的实际分、合闸位置相符。限位装置应准确可靠,到达规定分、合闸极限位置时,应能可靠地断开控制电源。8)电动操作时,机构动作应平稳,无卡阻、冲击异常声响等情况。接地开关导电杆分闸时三相一致,分闸后应在同一水平面。(7)操作机构应安装牢固,机构轴线与连接位置中心偏差应在±1mm以内,同一轴线上的操作机构安装位置应一致。机构箱密封垫、密封条应完整,机构箱密封良好。(8)接地开关与主触头间的机械或电气闭锁应准确可靠。(9)接地开关底座与支架应与导体可靠连接。接地线应排列整齐,方向一致。涂黄绿相间接地漆,宽度和顺序一致。(1)结合设计图纸检查母线接地开关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2)结合工艺标准检查或复测支架标高和支柱绝缘子垂直误差符合规程要求。(3)检查母线接地开关与接地网连接牢固,导通良好。焊接部位符合强条,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2)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4)见证母线接地开关的调整、传动,分合闸指示正确。(5)检查接地开关的焊接部位应牢固、美观,符合强条要求。(6)检查定位螺钉应按产品的技术要求进行调整,并固定。334 0102030104软母线安装(1)导线无断股、松散及损伤,扩径导线无凹陷、变形。(2)绝缘子外观、瓷质完好无损,铸钢件完好,无锈蚀。(3)连接金具与导线匹配,金具及紧固件光洁,无裂纹、毛刺及凸凹不平。(4)引流板无变形、损坏。(5)绝缘子串可调金具的调节螺母紧锁。(6)母线驰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误差为–2.5%~5%,同一档距内三相母线的驰度应一致。(7)线夹规格、尺寸应与导线规格、型号相符。(8)压接时必须保持线夹的正确位置,不得歪斜,相邻两模间重叠不应小于5mm,压接后六角形对边尺寸不应大于0.866D+0.2mm(D为接续管外径)。(9)扩径导线的弯曲度,不应小于导线外径的30倍。(10)铝管弯曲度小于2%。(11)均压环安装应无划痕、毛刺,安装牢固、平整、无变形;均压环宜在最低处打排水孔。配电装置安装(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母线型号和高度,进行软母线安装。(2)母线弧垂:220kV不大于1.8m;110kV不大于0.9m。(1)软母线施工前,耐张线夹每种导线规格取两根压接后试件送检,试验合格后方可施工。(2)测量间隔内软母线每相挂点间距及组装好可调、不可调金具、绝缘子串组装后的长度。实际跨距测量:如导线两端的挂点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则可用全站仪直接测取;如挂点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则计算出高差并根据弧垂设计要求综合进行计算,也可用盘尺测量两挂线点之间的距离,根据测量两挂线点之间的距离。(3)根据测量数据和设计图纸提供软导线温度曲线安装图,计算出放线长度。(4)核对耐张线夹与软导线规格是否相符,导线压接模具是否满足耐张线夹压接需要,核对横梁挂线点与连接金具是否匹配,导线与线夹接触面均应清除氧化膜,用汽油或丙酮清洗。清洗长度不少于压接长度的1.2倍,线夹与导线接触面涂电力复合脂。(5)在放线前检查导线外观无磨损和严重氧化现象,局部磨损用细砂纸进行打磨光滑,放置导线地面应平整,并铺设地毯或其他垫护材料防止导线磨损。用游标卡尺测量导线外径、钢芯外径、每股导线的外径及线夹的外径,以确认其在合格范围内。(6)金具检查:金具表面应光滑、无裂纹、伤痕、砂眼、锈蚀、滑扣、变形等缺陷,镀锌层无脱落现象,转动部分灵活,零件配套齐全。规格与型号符合设计图纸要求。(7)绝缘子串检查:型号符合设计要求,瓷件外观应光洁、完整,无裂纹,瓷铁胶合处粘合牢固,弹簧销弹性良好。(8)施放过程精确控制放线长度,切割前对切割部位两侧进行临时绑扎处理,以防导线抛股;导线断面应与轴线垂直,测量钢锚深度,确定钢芯铝绞线外层去除长度,在锯外层铝绞线时应注意不要伤及钢芯,钢芯压接后应对压接部位作防腐处理,钢锚外部铝管压接前配有填充料时,需将填充料放入铝管内部,铝管压接前检查填充料有无移位(扩径导线与线夹压接邠空隙填满),耐张线夹引流板朝向应与安装后朝向保持一致,压接过程控制每模搭接长度,控制铝管弯曲度,压接后产生的飞边、毛刺进行打磨光滑。(9)导线压接。金具压接前应做试件握力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压接。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耐张线夹压接,每种规格导线取试件两件,导线长度为6m,两端均压接。设备线夹、T型线夹、跳线线夹压接,每种规格导线取试件一件。试压结果应符合规定。(10)压接后导线挪至间隔串内应有防止污染措施(尤其是潮湿地面),采取垫护或人工临时托起,就位前检查绝缘子金具串已正确组装并到位,横梁与构架柱连接螺栓已紧固,就位机具(卷扬机等)已布置到位,将导线耐张与绝缘子金具串未起离地面前注意对绝缘子和均压环和保护,防止损坏。(11)串瓶组装。(1)检查导线、绝缘子及连接金具外观完好,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2)对送检导线的压接设备进行检查。(3)对试件压接进行见证。(4)导线整体进行施工应见到试件的试验合格报告。(5)用游标卡尺测量检查线夹压接后尺寸符合工艺标准要求。压接时必须保持线夹的正确位置,不得歪斜,相邻两模间重叠不应小于5mm,压接后六角形对边尺寸不应大于0.866D+0.2mm(D为接续管外径)。导线清洗长度不少于压接长度的1.2倍,线夹与导线接触面涂电力复合脂。(6)母线驰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误差为-2.5%~5%,同一档距内三相母线的驰度应一致。(7)检查均压环安装排水孔宜在最低处打,打孔后要将开孔边缘的划痕、毛刺,进行处理。(8)检查防止导线磨损措施符合要求。压接后导线挪至间隔串内应有防止污染措施(尤其是潮湿地面),采取垫护或人工临时托起方式防止导线磨损和污损。压接后产生的飞边、毛刺进行打磨光滑。334 水平放置的大头销应面向线路,由左向右穿入,垂直放置时应由上向下穿入。螺栓销的安装方向与大头销相同。开口销打开后,夹角不应小于90°(双向打开),弹性开口销应保证弹性良好。使用钢制螺栓型耐张线夹时,必须缠绕铝包带,其绕向应与外层铝股的绕向一致,两端露出线夹不应超过10mm,且其端头应回到线夹内压住。耐张线夹的螺栓紧固后不许欠扣。紧固U型螺栓时,应使两端均衡,不得歪斜,紧后螺栓宜露出2~5扣。导线与瓷瓶金具串组装时,对于引下线的T型线夹为压接型时,应在组装前计算准确,确定好装配位置后完成压接。双分裂导线安装间隔棒时,应将组装好的完整串提升高约1米后,再将间隔棒按设计要求的间距组装至导线上,间距误差不得超过±3%。(12)挂线。使用绞磨挂线时钢丝绳应绕绞磨轴不得小于5圈。导线先挂无调整器端。再挂带调整器端,且把调整器放到最长位置。导线挂点两端在同一水平面高度时,后挂线端上的滑轮放置在挂线环左、右均可,但与挂线环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导线挂点两端不在同一水平面高度时,滑轮应放置在同一挂线环近距侧200mm。(13)导线就位后对导线弧垂进行测量,与设计图纸要求弧垂进行对比,较小误差应利用调节环调整至满足实际要求。334 0102030105引下线及跳线安装(1)高跨线上(T形)线夹位置设置合理,引下线及跳线走向自然、美观,弧度适当。(2)设备线夹(角度)方向合理。(3)软导线压接线夹口向上安装时,应在线夹底部打直径不超过8mm的泄水孔。(4)铝管弯曲度小于2%。(5)压接时必须保持线夹的正确位置,不得歪斜,相邻两模间重叠不应小于5mm,压接后六角形对边尺寸不应大于0.866D+0.2mm(D为接续管外径)。配电装置安装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型号,进行引下线及跳线安装。(1)引下线及天线制作前,确定其安装位置,检查两侧线夹规格确定引线及跳线线夹截面。(2)依据设计图纸确定引线、跳线规格,并检查制作引下线及跳线的线夹与导线、压接模具之间是否匹配。导线与线夹接触面均应清除氧化膜,用汽油或丙酮清洗,清洗长度不少于连接长度的1.2倍,导线表面清洁,没有污秽物。(3)导线切割前对切割部位两侧采取绑扎措施,防止导线抛股,导线断面应与轴线垂直,引下线及跳线先压接好一端在实际测量确定导线长度,测量过程应考虑引下线及跳线安装后,设备侧接线板所承受的应力不超过设计或厂家要求。(4)线夹与导线接触面涂电力复合脂,线夹应顺绞线方向将导线穿入,用力不宜过猛以防抛股。导线伸入线夹的压接长度达到规定要求,对空心扩径导线穿入线夹前,先旋进长度与压接长度相符的芯棒。(5)压接过程控制每模搭接长度,控制铝管弯曲度,压接后产生的飞边、毛刺打磨光滑,短导线压接时,将导线插入线夹内距底部10mm,用夹具在线夹入口处将导线夹紧,从管口处向线夹底部顺序压接,以避免导线隆起现象。(6)引线及跳线安装过程中导线、金具应避免磨损,连接线安装时,避免设备端子受到超过允许承受的应力。(7)所有连接螺旋均采用镀锌螺旋,按照螺旋规格进行扭矩检测。(8)软母线采用钢制螺栓型线夹连接时,应缠绕铝包带,其绕向与外层铝股的绕向一致,两端露出线夹口不超过10mm,且端口应回到线夹内压紧。(9)当软母线采用压接型线夹连接时,导线的端头伸入耐张线夹或设备线夹的长度应达到规定的长度。(10)紧固U型螺栓时,应使两端均衡,不得歪斜,紧后螺栓宜露出2~5扣。(1)检查导线、金具外观完好,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2)引下线及跳线走向自然、美观,弧度适当。(3)用游标卡尺测量检查线夹压接后尺寸符合工艺标准要求。压接时必须保持线夹的正确位置,不得歪斜,相邻两模间重叠不应小于5mm,压接后六角形对边尺寸不应大于0.866D+0.2mm(D为接续管外径)。导线清洗长度不少于压接长度的1.2倍,线夹与导线接触面涂电力复合脂。(4)检查端子压接口朝上的端子应打排水孔,打孔后要将开孔边缘的划痕、毛刺,进行处理。(5)检查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要求,螺栓紧固后做好紧固标示。334 0102030105引下线及跳线安装334 0102030106悬吊式管形母线安装(1)母线平直,端部整齐,挠度<D/2(D为管形母线的直径)。(2)三相平行,相距一致。(3)跳线走向自然,三相一致。(4)金具规格应与管形母线相匹配。(5)均压环安装应无划痕、毛刺,安装牢固、平整、无变形;均压环宜在最低处打排水孔。配电装置安装(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管母线型号和高度,以及相间距离进行管母线安装。(2)管母线挠度控制在不大于0.5倍管母线外径。(3)根据工程需要考虑设置管母线内穿阻尼线等防止共振措施。(1)管形母线施工前,对每种型号管形母线焊接一件试件送检,试验合格后方可施工。(2)依据设计图纸核对管形母线规格、数量、外观无明显划痕、毛刺,检查绝缘子串与连接金具是否匹配,及管形母线梁挂点与金具是否匹配,绝缘子与金具数量是否满足安装需要,均压环无毛刺、刮痕、变形。(3)安装前核对管母线中心线与隔离开关基础中心线应符合设计图纸,核对母线安装高度应符合隔离开关安装要求。(4)按设计图纸确定管形母线跨度,依据跨度尺寸进行管形配置,每相管形母线配置过程应将焊点绕开安装在其上部的隔离开关静触头夹具,保持焊缝距夹具边缘不少于50mm。(5)管形母线配置后对焊接端进行坡口处理,坡口角度应根据管形母线壁厚来确定。同时打加强孔,数量满足设计图纸要求。焊接所使用焊丝和衬管与管形母线材质相同,衬管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与管形母线匹配;管形母线对接部位两侧、衬管焊接部位、焊丝应除去氧化层。(6)管形母线焊接应采用氩弧焊;焊接过程中不得中断氩气保护。焊接成形后的管形母线待冷却后方可挪动。(7)悬吊式管形母线就位前以安装在管形母线下方隔离开关基础为参考,测量管形母线梁挂点实际标高,结合设计图纸给出管形母线标高及组装后的金具绝缘子串长度,计算出管形母线夹具所卡位置。管形母线终端球安装前,放入设计要求规格型号的阻尼导线。管形母线应有滴水孔,安装时应朝下。(8)管形母线就位前检查金具、绝缘子串正确组装,销针完整,绝缘子碗口朝下,管形母线梁与构架柱连接螺栓已紧固,所用机具已布置到位,就位过程每根管形母线同侧挂点同时起升,待该侧挂点与金具正确连接后,将吊点挪至另一侧同样方法起升另一侧。(9)管形母线就位后结合下方隔离开关基础复测管形母线标高,误差范围可通过花篮螺钉进行调节,同时対整段母线进行调直,也可通过调花篮螺钉来实现。(10)单跨距、大口径悬吊式管形母线不宜预弯,必要时要通过加入配重块来调平,配重过程应考虑安装在管形母线上方隔离开关静触头重量,且按不同相进行分区,配重每块重量不宜过重,且应设穿芯孔和穿芯螺杆,将每端配重块连成整体。(11)悬吊式管形母线均压环按设计图纸方向进行安装;管形母线跳线制作过程保持每相及分裂导线每根弧度一致。(12)管母线终端应有防晕装置,其表面应光滑、无毛刺或凹凸不平。(13)(1)检查母线和金具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母线焊接人员持证上岗。管形母线施工前,对每种型号管形母线焊接一件试件送检,试验合格后方可施工。(3)检查母线平直,端部整齐,挠度<D/2(D/2为管形母线的直径)。(4)检查均压环在最低处打排水孔。(5)检查管形母线配置后对焊接端进行坡口处理,的角度与母线厚度相符,加强孔数量满足设计图纸要求。(6)检查绝缘子串正确组装,销针完整,管形母线梁与构架柱连接螺栓已紧固。(7)检查管形母线跳线制作安装过程保持每相及分裂导线每根弧度一致。334 0102030106悬吊式管形母线安装对较长管母线安装时可使用绞磨及吊车配合多点吊装,使用尼龙吊套,严禁使用钢丝吊套;起吊前要先进行试吊,确定好吊点,避免吊装过程中管母线发生严重弯曲变形。334 102030107支撑式管形母线安装(1)轴线误差≤10mm,基础环底误差为-10~0mm。(2)支架和管形母线钢梁安装后,再用水平仪测量,确保支架高差在10mm以内。(3)母线平直,端部整齐,挠度<D/2(D为管形母线的直径)。(4)三相平行,相距一致。(5)一段母线中,除中间位置采用紧固定外,其余均采用松固定,以使母线滑动自如。(6)金属规格应与管形母线相匹配。(7)伸缩节调整位置合理。配电装置安装(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管母线型号和高度,以及相间距离进行管母线安装。(2)管母线挠度控制在不大于0.5倍管母线外径。(3)每两个间隔设置一处管母线伸缩金具。(4)每段母线的固定方式:中间一个固定联接,其它均为滑动联接;根据工程需要设置管母线内穿阻尼线等防止共振措施。(5)每相母线两个端部伸出长度,一般不小于1m。(6)管母线固定金具与支柱绝缘子之间加装橡胶垫。(1)需焊接的支撑式管形母线施工前,对每种型号管形母线焊接一件试件送检,试验合格后方可施工。(2)依据设计图纸核对管形母线规格、数量、外观无明显划痕、毛刺,管形母线封端盖、封端球与管母匹配。(3)依据设计图纸确定管形母线跨度,但需要焊接时,依据跨度尺寸进行管形母线配置,每相管形母线配置过程应将焊点绕开安装在其上部隔离开关静触头夹具,至少保持焊缝距夹具边缘50mm。(4)管形母线配置后对焊接端进行坡口处理,坡口角度应根据管形母线壁厚度来确定。同时打加强孔,数量满足设计图纸要求。焊接所使用焊丝和衬管与管形母线材质相同,衬管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与管形母线匹配;管形母线对焊接部位两侧、衬管焊接部位、焊丝应除去氧化层。(5)衬管母线焊接易采用氩弧焊;焊接过程中不得中断氩气保护。焊接成形后的管形母线待冷却后方可挪动。(6)对管形母线进行预弯,预弯弧度等于管形母线就位后自身重量下垂弧度(备用间隔),如该管形母线装有隔离开关静触头,应加上静触头重量后下垂的弧度。预弯过程注意应对焊接头采取保护措施。(7)检查支持绝缘子规格与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轴线的支柱绝缘子轴线偏差不大于10mm,倾斜度不大于1.5‰。(8)对已安装好支柱绝缘子、接地开关等母线支撑体垂直度、整段母线每相支撑金具中心直度进行复测,测量每段管形母线实际尺寸,考虑软连接部位两段管形母线封盖顶之间有缝隙尺寸应去除。(9)根据实测数对管形母线最后裁剪,裁剪后的管形母线放置位置应作标记,放入阻尼导线,安装封端盖,管形母线端部应安装封端球(以设计图纸为准),其表面应光滑、无毛刺或凹凸不平。封端球应带有滴水孔,且朝下。(10)双跨距母就位可采用两台吊车同时吊装就位,就位过程应栓有控制绳,设专人控制防止碰撞,管形母线就位后夹具与管形母线之间应涂上电力复合脂后安装并紧固。(11)所有紧固件使用镀锌螺栓,并按螺栓规格扭矩检测。(12)交流母线的固定金具或其它支持金具不应成闭合磁路,管母线安装在滑动式支持器上时,支持器的轴座与管母线之间应有1~2mm的间隙。(1)检查母线和金具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母线焊接人员持证上岗。管形母线施工前,对每种型号管形母线焊接一件试件送检,试验合格后方可施工。(3)检查母线平直,端部整齐,挠度<D/2(D/2为管形母线的直径)。(4)检查封端球的排水孔在最低处。(5)检查管形母线配置后对焊接端进行坡口处理,的角度与母线厚度相符,加强孔数量满足设计图纸要求。(6)金具规格应与管形母线相匹配。(7)检查管形母线跳线制作安装过程保持每相及分裂导线每根弧度一致。(8)双跨距管母就位采用两台吊车同时吊装就位时要进行安全旁站。334 102030107支撑式管形母线安装334 0102030108矩形母线安装(1)支柱绝缘子支架标高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顶面水平度偏差≤2mm/m。(2)与主变压器套管端子之间应采取伸缩措施。(3)导体及绝缘子排列整齐,相间距离一致,水平度偏差应≤5mm/m,顶面高差应≤5mm。(4)支柱绝缘子固定牢固,导体固定松紧适当,除固定端紧固定外,其余均采用松固定,以使导体伸缩自然。(5)硬母线制作要求横平竖直,母线接头弯曲应满足规要求,并尽量减少接头。(6)支持绝缘子不得固定在弯曲处,固定点夹板边缘与弯曲处距离不应大于0.25L(L为两支持点间距离),但不应小于50mm。相邻母线接头不应固定在同一绝缘子间隔内,应错开间隔安装。(7)伸缩节设置合理,安装美观。(8)主变压器三相出线母线安装表面应加装热缩套,热缩套规格(包括电压等级)应与硬母线配套。配电装置安装(1)主变出线母线加装母线热缩套管。(2)母线与主变套管、穿墙套管连接,应采用软连接。(3)多片母线安装应设置间隔垫,间隔垫间距一般不大于1m。(4)母线固定金具及间隔垫,均应采购厂家定型产品。(1)矩形母线安装前核对硬母线规格、材质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以及母线夹具是否匹配。检查母线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裂纹、折皱、夹杂物及变形和扭曲现象。(2)复测直线段母线支柱绝缘子夹具中心直度。(3)对巨型母线进行较直,较直使用木锤,不得在硬母线表面留下敲击、损伤等痕迹。(4)实测直线段母线距离长度,直线段利用完整单根母排制作、安装,避免过多接头。母线制作采用冷弯,矩形母线应根据不同材质、不同规格确定其弯曲半径。母线弯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最近绝缘子的母线支持夹板边缘不应大于0.25L,但不得小于50mm,L为两个支持绝缘子之间沿母线中心线的长度。转弯出母线在制作过程应根据不同电压等级,相间及边相对周围电气设备安全距离,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母线切割部位应进行打磨光滑,上下搭接部位应弯曲一端,保证其平滑过渡,搭接长度、连接螺孔大小、间距尺寸由搭接母线宽度确定,硬母线搭接部位钻孔后应进行打磨光滑。(5)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母线连接位置不应小于50mm。母线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平弯,50×5及以下最小弯曲半径:铜2a,铝2a,钢2a;125×10及其以下最小弯曲半径:铜2a,铝2.5a,钢2a;(2)立弯,50×5及以下最小弯曲半径:铜1b,铝1.5b,钢0.5b;125×10及其以下最小弯曲半径:铜1b,铝2b,钢1b。a为母线厚度,b为母线宽度。(6)硬母线制作后按设计图纸要求,按电压等级在各相套上相应颜色热缩护套,包括软接线。(7)搭接部位在硬母线接触面涂上导电膏,搭接面符合GB50149要求,就位后直线段及弯曲部位调整至自然状态,不存在局部受力现象,与设备接线板连接部位应力满足设计要求。(8)连接螺栓应采用镀锌螺栓,所有连接螺栓应紧固并且按不同规格进行扭矩检测。母线平置安装时,贯穿螺栓应由下往上穿,螺母在上方;其余情况下,螺母应置于维护侧,连接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贯穿螺栓连接的母线两外侧均应有平垫圈,相邻螺栓垫圈间应有3mm以上的净距,螺母侧应装有弹簧垫圈或锁紧螺母。螺栓受力应均匀,不应使设备的接线端子受到额外应力。(9)硬母线接头加装绝缘套后,应在绝缘套下凹处打排水孔,防止绝缘套下凹处积水,冬季结冰冻裂。(10)根据设计要求,在硬母线的适当位置,呈品字形安装接地挂线板。(11)刷漆。母线涂相色漆应符合下列要求:1)单层母线的所有面及双层母线的所有可见面均应涂以相色漆。2)(1)检查母线及支持绝缘子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支柱绝缘子支架标高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顶面水平度偏差≦2mm/m。(3)与主变压器套管端子之间应采取伸缩措施。(4)支柱绝缘子固定牢固,导体固定松紧适当,除固定端紧固定外,其余均采用松固定,以使导体伸缩自然。(5)检查硬母线搭接部位钻孔后应打磨光滑,去除钻孔边缘的飞边,毛刺。(6)检查搭接部位在硬母线接触面均匀涂上导电膏,搭接面符合GB50149要求,就位后直线段及弯曲部位调整至自然状态,不存在局部受力现象,与设备接线板连接部位应力满足设计要求。(7)检查所有连接螺栓应紧固并且按不同规格进行扭矩检测,并做好紧固标识。母线平置安装时,贯穿螺栓应由下往上穿,螺母在上方;其余情况下,螺母应置于维护侧,连接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8)检查伸缩节设置合理,安装美观。334 母线的螺栓连接及支持连接处、母线与设备的连接处以及距所有连接处10mm以内的地方不应涂相色漆。3)母线涂漆应均匀,无起层、皱皮等缺陷。4)漆色分界线三相应整齐一致。334 0102030200电气设备安装0102030201断路器安装(1)基础中心距离误差、高度误差、预留孔或预埋件中心距离误差均应≤10mm;基础预埋件上端应高出混凝土表面1~10mm;预留螺栓中心距离误差≤2mm,地脚螺栓高出基础顶面长度应符合设计和厂家要求,长度一致。(2)断路器的固定应牢固可靠,宜实现无调节垫片安装(厂家调节垫片除外),支架或底架与基础的垫片不宜超过3片,其总厚度不应大于10mm,各片间应焊接牢固。(3)相间中心距离误差≤5mm。(4)所有部件(包括机构箱)的安装位置正确,并按制造厂规定要求保持其应有的水平度或垂直度。(5)瓷套外观完整,无裂纹。(6)断路器本体及支架应两点接地,其两根接地引下线应分别与主接地网不同干线连接。接地线地面以上部分应采用黄绿接地标识,间隔宽度。顺序一致,最上面一道为黄色,接地标识宽度为15~100mm。(7)色相标识正确。电气设备安装(1)断路器采用预埋地脚螺栓固定。(2)每台断路器应采用两点接地。(1)复测断路器基础中心距离误差、高度误差、预埋地脚螺栓高度和中心距离误差。地脚螺栓出基础顶面高度适当并保持一致,地脚螺栓支撑螺母与设备支架间应加厚垫片。(2)断路器开箱检查,检查断路器型号与设计图纸型号相符,附件应齐全、无锈蚀和机械损伤、密封良好,断路器瓷件无损伤、绝缘子支柱与法兰结合面牢固并涂以性能良好的防水胶。(3)断路器支架安装,支架底部与基础面之间尺寸、支架安装相后找正时控制支架垂直度、顶面平整度,相间支架安装过程中控制支架垂直度和支架上部横担水平度。断路器支架安装就位后,使用厂家专用调节垫片找平,不平整度应不大于15‰。支架安装应尽量做到无垫片,使用垫片不超过三个。(4)应按产品的技术规定选用合适的吊装器具吊装。密封槽面应清洁,无划伤痕迹;已用过的密封垫(圈)不得使用;涂密封脂,不得使其流入密封垫(圈)内侧而与SF6气体接触。均匀对称紧固断口与支柱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产品要求。(5)断路器内部清理工作。1)各部位螺丝紧固应牢固,内部尺寸符合设备厂家要求,并留影像资料。2)检查内部无焊渣、粉尘及其他污垢,内壁应平整,且无尖端、无毛刺。检查后,必须先用吸尘器自内向外将罐体内部吸尘,然后用无毛纸及制造厂提供的专用清洗剂将对接口擦净并除潮。3)更换新密封圈前,检查密封圈的弹性应良好、无伤痕,并用无水酒精或专用清洗剂将密封圈擦拭干净。(6)气动机构管道连接、附件安装。1)空气管路安装时,放水阀应低于水平管路10~20mm,管道应在顺排水方向具有不小于3‰的排水坡度。2)管道内部应清洁、无锈蚀。(7)真空充气安装置连接管道应清洁,抽真空达到产品要求的残压和抽真空时间(产品安装过程能维持SF6气体预充压力可以不抽真空,由产品安装说明书确定)。(8)现场测量SF6钢瓶气体含水量符合要求,充气到额定压力,充气过程实施密度继电器报警、闭锁接点压力值检查。充气完成8h后,用透明塑料布和胶带(或塑料管)将断路器所有的对接口(包括密度继电器、充气口等)包扎严密。包扎24h后进行检漏;48h后进行微水含量测量,测量结果要满足规范要求:每个对接口泄漏值应当不大于30μL/L;SF6气体断路器的仓室微水分含量不大于150μL/L。对室内设备,包扎前要求进行通风。(9)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机构连接并进行检查和调整。机构内附件完好,功能正常。(1)检查断路器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2)要求施工人员提前结合设计图纸核对基础中心距离误差、高度误差、预留孔或预埋件中心距离误差均应≦10mm,预留螺栓中心距离误差≦2mm,地脚螺栓高出基础顶面长度应符合设计和厂家要求,长度一致。(3)对SF6断路器,安装前必须提供SF6气体复检报告,其气体参数应符合要求。(4)检查SF6断路器的包扎、24h后见证检漏;48h后进行微水含量测量,测量结果要满足规范要求,要求施工单位做好监测记录。334 (8)断路器及其传动机构的联动正常,无卡阻现象,分、合闸指示正确,辅助开关及电气闭锁动作正确、可靠。(9)均压环安装应无划痕、毛刺,安装牢固、平整、无变形;均压环宜在最低处打排水孔。1)操动机构的零部件应齐全,各转动部分应涂以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润滑脂;电动机转向应正确;各种接触器、继电器、微动开关、压力开关和辅助开关的动作应准确可靠,接点应接触良好,无烧损或锈蚀;分、合闸线圈的铁芯应动作灵活,无卡阻;控制元件的绝缘及加热装置的绝缘应良好。2)辅助开关应安装牢固,防止因多次操作松动变位,辅助开关接点转换灵活、切换可靠、性能稳定,辅助开关与机构间的连接应松紧适当、转换灵活,并满足通电时间的要求,连接锁紧螺帽应拧紧,并采取防松措施。3)液压机构调整。油箱内部应清洁,液压油的标号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液压油应洁净无杂质、油位指示应正常。连接管道应清洁,连接处应密封良好,且牢固可靠。补充的氮气及其预充压力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液压回路在额定油压时,外观检查应无渗油。机构在慢分、合时,工作缸活塞杆的运动应无卡阻和跳动现象,其行程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微动开关、接触器的动作应准确可靠,接触良好。接点压力表、安全阀应校验合格,压力释放阀动作应可靠,关闭严密。联动闭锁压力值应按产品的技术规定予以整定。防失压慢分装置应可靠。4)弹簧机构调整。合闸弹簧储能完毕后,辅助开关应立即将电动机电源切除;合闸完毕,辅助开关应将电动机电源接通。合闸弹簧储能后,牵引杆的下端或凸轮应与合闸锁扣可靠地锁住。分、合闸闭锁装置动作应灵活,复位应准确而迅速,并应扣合可靠。机构合闸后,应能可靠地保持在合闸位置。弹簧机构缓冲器的行程,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10)按产品电气控制回路图检查厂方接线正确性。按设计图纸进行电缆接线并核对回路设计与使用产品的复合性,验证回路接线的正确性。(11)对SF6断路器,安装前必须提供SF6气体复检报告,其气体参数应符合要求。334 0102030202隔离开关安装(1)钢管支架基础杯底标高允许偏差:-10~0mm。支架柱轴线偏差≤5mm,标高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顶面水平度偏差≤2mm/m。(2)采用预埋螺栓与基础连接时,螺栓上部要求采用热镀锌形式,预埋螺栓中心线误差≤2mm,全站内同类型隔离开关预埋螺栓顶面标高应一致。(3)设备底座连接螺栓应紧固,同相绝缘子支柱中心线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同组隔离开关应在同一直线上,偏差≤5mm。(4)导电部分的软连接需可靠,无折损。(5)接线端子应清洁、平整,并涂有电力复合脂。(6)操动机构安装牢固,固定支架工艺美观,机构轴线与底座轴线重合,偏差≤1mm,同一轴线上的操动机构安装位置应一致。(7)电缆排列整齐、美观,固定与防护措施可靠。(8)设备底座及机构箱接地牢固,导通良好。(9)操作灵活,触头接触可靠,闭锁正确。(10)电气设备安装(1)隔离开关由生产厂家配套提供安装支架,采用预埋地脚螺栓固定。(2)隔离开关安装支架高度要求不小于2.5m。(3)隔离开关每个支架应采用两点接地。(1)隔离开关支架安装前,对基础杯底标高误差、杯口综合轴线误差进行测量。设备基础或者基础坑的误差应满足:水平误差≤±5mm、基础中心线误差<±5mm、高低误差<±5mm。(2)支架组立过程控制杆头件方向,应与隔离开关安装后底部安装孔位置保持一致,支架找正过程控制垂直度、轴线,灌浆后需要对以上控制数据进行复测。设备支架同组水平误差不大于±5mm,同相水平误差不大于±1.5mm。(3)开箱检查接地开关附件应齐全、无锈蚀、变形,绝缘子支柱弯曲度应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绝缘子支柱与法兰结合面胶合牢固并涂以性能良好的防水胶。瓷裙外观完好无损伤痕迹。接线端子及载流部分应清洁,表面应无严重的凹陷及锈蚀,触头镀银层无脱落;绝缘子表面清洁,无裂纹、破损、焊接残留斑点等缺陷,瓷铁粘合牢固。(4)隔离开关底座、绝缘子支柱、顶部动触头及地刀静触头整体组装,组装过程隔离开关拐臂处于分闸状态,检查处理导电部分连接部件的接触面,清洁后涂以复和电力脂连接。触头接触氧化物清洁光滑后涂以薄层中性凡士林油。(5)隔离开关组装。1)隔离开关相间连杆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相间距离误差:110kV及以下不大于10mm;220kV不大于20mm。2)支柱绝缘子应垂直于底座平面(V形隔离开关除外),且连接牢固;同一绝缘子柱中心线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同组各绝缘子柱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3)隔离开关的各支柱绝缘子连接牢固,螺栓穿入方向应一致。4)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接触良好,相对位置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5)均压环(罩)应安装牢固、平整,下端应有放水孔。(6)所有组装螺栓均紧固,并进行扭矩检测,隔离开关地座自带可调节螺栓时,将其调整至设计图纸要求尺寸,依据设计图纸确定底座主刀与地刀方向,就位找正后紧固螺栓,所有装螺栓力矩值符合产品技术要求。(7)隔离开关调整1)拉杆应校直,与带电部分的距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拉杆的内径应与操动机构轴的直径相配合,两者间的间隙不应大于1mm;连接部分的销子不应松动;如按其他方式连接,连接应牢固可靠。2)延长轴、轴承、连轴器、中间轴轴承及拐臂等传动部件,其安装位置应正确,固定应牢靠;传动齿轮应咬合准确,操动轻便灵活。3)接地开关转轴上的扭矩弹簧或其他拉伸式弹簧应调整到操作力矩最小、并加以固定。4)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垂直,焊接部位牢固、美观。5)定位螺栓应按产品的技术要求进行调整,并加以固定。6)所有传动部分应涂已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润滑脂。(1)检查隔离开关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开箱检查接地开关附件应齐全、无锈蚀、变形,绝缘子支柱弯曲度应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绝缘子支柱与法兰结合面胶合牢固并涂以性能良好的防水胶。瓷裙外观完好无损伤痕迹。(2)检查隔离开关的支架及基础误差符合标准工艺要求。(3)设备底座及机构箱接地牢固,导通良好。(4)电缆排列整齐、美观,固定与防护措施可靠。(5)所有组装螺栓均紧固,并进行扭矩检测,隔离开关底座自带可调节螺栓时,将其调整至设计图纸要求尺寸,依据设计图纸确定底座主刀与地刀方向,就位找正后紧固螺栓,所有安装螺栓力矩值符合产品技术要求。(6)检查需接地部位符合强条要求。(7)要求引流线配置完成后对隔离开关调整的数据进行复测,防止因触头承受导线附加应力使触头接触尺寸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触头的导电能力。334 操动机构、传动装置、辅助开关及闭锁装置应安装牢固,动作灵活可靠,位置指示正确。(11)隔离开关过死点,动、静触头相对位置,备用行程及动触头状态,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12)合闸时三相同期值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13)均压环安装应无划痕、毛刺,安装牢固、平整、无变形;均压环宜在最低处打排水孔。(14)隔离开关支架应两点接地,其两根接地引下线应分别与主接地网不同干线连接。接地线地面以上部分应采用黄绿接地标识,间隔宽度。顺序一致,最上面一道为黄色,接地标识宽度为15~100mm。(15)相色标识正确接地开关垂直连杆应黑色标识,全站标高应一致。7)操作机构应安装牢固,机构轴线与连接位置中心偏差应在±1mm以内,同一轴线上的操作机构安装位置应一致。机构箱密封垫、密封条应完整,机构箱密封良好。8)电动操作前,应进行多次手动分、和闸,机构应轻便、灵活,无卡涩,动作正常。隔离开关合闸后触头间的相对位置、备用行程,以及分闸状态时触头间的净距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具有引弧触头的隔离开关由分到合时,在主动触头接触前,引弧触头应先接触;由合到分时,触头的断开顺序应相反。9)隔离开关触头接触的调整。用0.05mm×10mm的塞尺检查,对于线接触塞尺应塞不进去;对于面接触,其塞入深度为:在接触表面宽度为50mm及以下时,不应超过4mm;在接触表面宽度为60mm及以上时,不应超过6mm。触头间应接触紧密,两侧的接触压力应均匀,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触头表面应平整、清洁,并应涂以中性凡士林。10)电动机的转向应正确,机构的分、合闸指示应与设备的实际分、合闸位置相符。限位装置应准确可靠,到达规定分、合闸极限位置时,应能可靠地断开控制电源。11)电动操作时机构动作应平稳,无卡阻、冲击异常声响等情况。(8)接地开关垂直连杆应涂以黑色油漆标识。(9)隔离开关与支架间应用导体可靠连接。334 0102030203电流、电压互感器安装(1)支架标高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相间轴线偏差≤10mm,顶面水平度偏差≤2mm/m。(2)设备外观清洁,铭牌标识完整、清晰,底座固定牢靠,受力均匀。设备安装垂直,误差≤1.5mm/m。(3)并列安装的应排列整齐,同一组互感器的极性方向一致。(4)TA、TV、CVT支架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两处可靠连接,本体接地点应与设备支架可靠连接。接地线地面以上部分应采用黄绿接地标识,间隔宽度。顺序一致,最上面一道为黄色,接地标识宽度为15~100mm。(5)电容式套管末屏可靠接地;TA备用绕组短接可靠并接地,CVT的套管末屏、TV的N端、二次备用绕组一端应可靠接地。(6)相色标识正确、美观。(7)均压环安装应无划痕、毛刺,安装牢固、平整、无变形;均压环宜在最低处打排水孔。电气设备安装(1)互感器采用支架安装,支架高度不小于2.5m;互感器底座与基础槽钢采用螺栓固定。(2)电流、电压互感器每个支架应采用两点接地。(1)支架组立前对杯口基础杯底标高、基础面轴线进行复测。(2)组立支架后找正过程要控制支架垂直度偏差和轴线偏差,灌浆后对支架锤子度和轴线偏差同样进行复测。(3)检查钢结构支柱及横梁镀锌层无脱落、锈蚀。(3)控制支架杆头件不允许歪斜,螺栓孔位置与设备安装后底座螺孔位置保持一致。(4)吊装应选择满足相应设备的钢丝绳或吊带以及卸扣,TA吊装时吊绳应在吊环上起吊,吊装过程中用缆绳稳定,防止倾斜。(5)设备安装前,应进行相关试验,试验结果严格与出厂试验报告比对。(6)整体吊装时,吊索应固定在规定的吊环上,不得利用瓷裙起吊。(7)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必须根据产品成套供应的组件编号进行安装,不得互换,法兰间连接可靠(部分产品法兰间有连接线)。(8)电流互感器安装时一次接线端子方向应符合要求。电流互感器末屏和电压互感器的大“X”端必须可靠接地,导通良好,互感器的本体应通过专用接地端子良好接地。(9)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具有保护间隙的,应根据出厂说明书要求检查并调整。均压环安装应牢固,与设备端子间隙均匀、无毛刺,下部有放水孔。(10)油浸式互感器应无渗漏,油位正常并指示清晰,朝向便于巡视的一侧。绝缘油指标符合规程和产品技术要求。隔膜式储油柜的隔膜完好,顶盖螺栓应齐全、紧固。(11)SF6气体绝缘互感器充注的SF6气体符合规程要求,充气过程检查密度继电器触点动作值符合产品技术要求,SF6气体额定压力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并指示清晰,气室气体水量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并且不大于250uL/L,气室SF6气体年泄露率小于1%.(12)所有安装螺栓力矩值符合技术要求。金属膨胀器运输固定支架和螺栓在安装完成后应拆除。(13)电流互感器备用二次绕组端子应先短路后再可靠接地。互感器的变比设置应符合运行要求。(1)检查电流互感器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2)支架标高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相间轴线偏差≦10mm,顶面水平度偏差≦2mm/m。(3)检查均压环无划痕、毛刺,安装牢固、平整、无变形;均压环在最低处打排水孔。(4)检查电流互感器TA吊装时吊绳应固定在吊环上起吊。(5)电流互感器安装时一次接线端子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6)66kV及以上油浸电流互感器交接时局放试验抽检(按6:1抽检比例进行,少于6支抽检1支)按以上送检比例进行试验。334 0102030204避雷器安装(1)支架标高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顶面水平度偏差≤2mm/m。(2)瓷套外观完整,无裂纹。(3)设备安装垂直,误差≤1.5mm/m。(4)铭牌应位于易于观察的一侧,标识应完整、清晰。(5)压力释放口方向合理。(6)在线监测仪密封良好,动作可靠;安装位置一致,便于观察;接地可靠;计数器三相应调至同一值。(7)所有连接螺栓需齐全,紧固。(8)均压环安装应无划痕、毛刺,安装牢固、平整、无变形;均压环宜在最低处打排水孔。(9)接地牢固可靠、美观。电气设备安装(1)避雷器采用支架安装,支架高度不小于2.5m;避雷器底座与基础槽钢采用螺栓固定。(2)放电计数器朝向巡视通道一侧。(3)避雷器每个支架应采用两点接地。(1)支架组立前对本口基础杯底标高,基础面轴线进行复测。基础槽钢的安装尺寸应与避雷器底座安装尺寸相符。基础必须按设计要求良好接地。(2)组立支架后找正过程要控制支架垂直度偏差和轴线偏差,灌浆后对支架垂直度偏差和轴线偏差同样进行复测。(3)控制支架杆头件不允许歪斜,螺栓孔位置与设备底座安装后位置保持一致。(4)避雷器及放电计数器安装前应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安装。(5)吊装吊绳应固定在吊环上,不得利用瓷裙起吊。(6)必须根据产品成套供应的组件编号进行,不得互换,法兰间连接可靠(部分法兰间有连接线)避雷器底座安装时,使用厂家配套提供的绝缘柱及绝缘管,通过固定螺栓将底座与基础槽钢连接。配套提供的铁垫片放在底座铁件一侧,绝缘垫片放在绝缘支柱一侧。底座应可靠固定,紧固螺栓时避免损坏绝缘柱及绝缘管。避雷器底座固定后,由下而上逐级安装避雷器各部分。(7)避雷器安装面应水平,并列安装的避雷器三相中心应在同一直线上,避雷器应安装垂直;避雷器就位是压力释放口方向不得朝向巡检通道,排出的气体不致引起相间闪络;并不得喷及其他电气设备。铭牌应位于易于观察的一侧,标识应完整,清晰。(8)避雷器找正后紧固底座紧固件,所有安装螺栓力矩值符合产品技术要求。(9)在线监测装置与避雷器连接导体超过1m时应设置绝缘支柱支撑;过长的硬母线应采取预防“热胀冷缩”应力的措施。避雷器监测仪(或放电计数器)应密封良好,动作可靠,三相安装位置一致,便于观察。接地应可靠,计数器指示恢复到零或者三相一致。避雷器末端引出点用软连接线与监测仪(或放电计数器)的接线端子可靠连接。(10)在线监测装置的朝向和高度应便于运行员巡视。(11)接地部位一处与接地网可靠连接,另一处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辅助接地)。(1)检查支架标高尺寸及误差符合规程要求。(2)在线监测仪密封良好,动作可靠;安装位置一致,便于观察;接地可靠;计数器三相应调至同一值并做好记录,留取影响资料。(3)接地牢固可靠、美观,焊接符合强制性条文规定。(4)在线监测装置的朝向和高度应便于运行人员巡视。334 0102030205穿墙套管安装(1)同一平面或垂直面上的穿墙套管的顶面应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心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2)安装穿墙套管的墙体应平整,孔径应比嵌入部分大5mm以上,混凝土安装板的最大厚度不得超过50mm。(3)穿墙套管直接固定在钢板上时,套管周围不应形成闭合电磁回路。(4)穿墙套管垂直安装时,法兰应向下,水平安装时,法兰应在外。(5)600A及以上母线穿墙套管端部的金属夹板(紧固件除外)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其与母线之间应有金属相连,接触应稳固,金属夹板厚度不应小于3mm,当母线为两片及以上时,母线本身间应予以固定。电气设备安装(1)安装基础板在每相穿墙套管周围不应形成闭合电磁回路。(2)套管安装法兰应做好接地连接。(1)对窗墙套管预留孔洞大小、三相水平度结合设计图纸进行复测,孔洞埋件应满足要求。(2)穿墙套管预留孔洞安装钢板焊接时,额定电流在1500A及以上的穿墙套管直接固定在钢板上时,套管周围不应形成闭合磁路。钢板焊接前应有一道让整块钢板不形成闭合磁路的缝隙,该缝隙应灌铜焊接严密,安装钢板与埋件焊接牢固,钢板与孔洞缝隙封堵严实,且钢板应可靠接地。(3)穿墙套管就位前应检查外部瓷裙完好无损伤,中间钢板与瓷件法兰结合面胶合牢固。并涂以性能良好的防水胶。穿墙套管垂直安装时,法兰应向上,水平安装时,法兰应在外。(4)套管接地端子及不用的电压抽取端子应可靠接地。(5)如导电杆为铜材,其与母线的搭接面应进行搪锡处理。窗墙套管安装时按设计要求区分室内,外部分,正确穿入并使用镀锌螺栓连接,紧固牢固。(6)对安装钢板与预留孔洞缝隙进行封堵是,注意穿墙套管底座或法兰盘不得埋入混凝土或抹灰层内。(7)采用热缩套进行防护,热缩套的规格(包括电压等级)应与导电杆及母线配套。(1)检查穿墙套管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套管就位前应检查外部瓷裙完好无损伤,中间钢板与瓷件法兰结合面胶合牢固。并涂以性能良好的防水胶。(2)穿墙套管固定在钢板上时,套管周围不应形成闭合电磁回路。(3)600A及以上母线穿墙套管端部的金属夹板(紧固件除外)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其与母线之间应有金属相连,接触应稳固,金属夹板厚度不应小于3mm,当母线为两片及以上时,母线本身间应以固定。(4)如导电杆为铜材,其与母线的搭接面应进行搪锡处理。334 0102030206组合电器(GIS)安装(1)设备基础及预埋件的允许偏差:三相共一基础标高≤2mm,每项独立基础时,同相≤2mm,相间≤2mm;相邻间隔基础标高≤5mm;同组间中心线≤1mm,预埋件表面标高,相邻预埋件标高≤2mm,并且高于基础表面≤1~10mm或更少;预埋螺栓中心线≤2mm;室内安装时断路器各组中相与其他设备x、y轴误差≤5mm;220kV及以下室内、外设备基础标高误差≤5mm,220kV以上室内、外设备基础标高误差≤10mm;室、内外设备基础与y轴线误差≤5mm。(2)组合电器应可靠固定。调整垫片或调整螺栓应用符合产品和规范要求。(3)电气连接可靠,且接触良好。(4)组合电器及其传动机构的联动正常,无卡阻现象,分、合闸指示正确,辅助开关及电气闭锁动作正确可靠。(5)支架及接地引线应无锈蚀和损伤,接地应良好。(6)气室隔断标识完整、清晰。(7)电气设备安装(1)GIS底座与基础埋件采用焊接固定安装。(2)GIS间隔内的控制电缆应通过生产厂家提供的电缆槽盒敷设至现地控制柜。(3)GIS采用多点接地,接地甩头数量充足和位置准确。(4)整套GIS设备以及进出线套管基础应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1)GIS设备基础及预埋件平整度复测、平行预埋件直度、平整度复测。基础位置、预留孔洞复测后,找出各个单元基础轴线,并做好标志,以每个单元中心线为坐标轴y,以母线筒中心线为坐标轴x。(2)设备本体、母线组装:1)部件装配应在无风沙、无风雪、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的条件下进行,并根据产品要求严格采取防尘、防潮措施。2)应按制造厂的编号和规定的程序进行装配,不得混装。3)基准单元吊装就位。每单元现场组装的组合电器,先以中心单元定位,然后依据设计图纸及厂家技术资料按单元的前后顺序组装。中心单元组装、就位固定后再完成两侧单元的组装。4)各个气室预充压力检查必须符合产品技术要求。5)应对可见的触头连接、支撑绝缘件和盘式绝缘子进行检查,应清洁无损伤。6)法兰对接前应先对法兰面、密封槽及密封圈进行检查,法兰面及密封槽应光洁、无损伤,对轻微伤痕可平整。密封圈用清洁无纤维裸露白布或不起毛的擦拭纸蘸无水究竟擦拭干净。密封圈应确认规格正确,然后在空气一侧均匀地涂密封剂,涂完密封剂应立即接口或盖封板,并注意不得使密封剂流入密封圈内侧。密封垫(圈)应与法兰面的尺寸相匹配,大小薄厚应合适。橡胶密封垫(圈)的正常压缩量不大于其厚度的1/3。7)GIS元件拼装前,检查仓室内部无焊渣、粉尘及其他污垢,内壁应平整且无尖端、无毛刺。应用清洁无纤维白布或不起毛的擦拭纸、吸尘器(尤其是内壁、对接面)清理干净;盆式绝缘子应清洁、完好。6)对接过程测量法兰间隙距离均匀。连接完毕相间对称地拧紧螺栓,特别注意每条螺栓不要一次拧紧,而是按对角旋转进行。所有螺栓的紧固均应使用力矩扳手,其力矩值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8)母线安装时,应先检查表面及触指有无生锈、氧化物、划痕及凹凸不平处,如有,则采用砂纸将其处理干净平整,并用清洁无纤维裸露白布或不起毛的擦拭纸沾无水酒精洗净触指内部,在触指上涂上薄薄的一层电力复合脂,如不立即安装,应先用塑料纸将其包好。安装时将母线放在专用小车上,推进母线筒到刚好与触头座接触上,然后用母线插入工具,将母线完全推进触头座内;垂直母线采用专用工具进行安装。母线对接应通过观察孔或其他方式进行检查和确认。9)套管的吊装:一般宜采用专用工具和吊带进行起吊,以保护陶瓷套不受损伤。10)伸缩节安装长度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3)更换吸附剂。(1)组合电器为工程主要设备,设备开箱时甲方、施工、监理、厂家、物资均应到场见证,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应齐全,施工单位要做好开箱检查记录。(2)审核GIS设备安装开工条件,现场安装环境符合安装条件。(3)监督GIS安装前设备基础条件检查符合工程设计图或制造厂图纸要求。(4)监督运输、吊装、就位工序操作,检查现场对土建成品的保护措施到位,起重设备检测合格。(5)旁站监理各单元间、与附件间对接工艺操作。(6)监督GIS装置中SF6气体处理工艺操作。(7)监督操作机构与传动机构检查。(8)监督设备所有密封面微漏检测。(9)监督GIS整体固定与接地。(10)监督GIS动作设备操作传动试验。(11)监督GIS调度号牌粘贴与设备实际相符。334 电缆及二次接线排列整齐、美观,固定与防护措施可靠,有条件时采用封闭桥架形式。(8)油漆应完整,相色标识正确。(9)组合电器的外套筒法兰连接处应作可靠跨接或确保法兰间的良好接触。(10)GIS分支母线三相汇流母线连接符合产品及设计要求,并就近接入主接地网。(11)安装伸缩调整装置和温度补偿伸缩调整装置定位合理、正确(根据厂家要求)。所有打开气室内的吸附剂必须更换,所换吸附剂应满足制造厂要求。吸附剂不能在湿度大于80%的环境下更换。吸附剂从密封装置中取出到装入设备的过程不超过30min。(4)真空处理、注SF6气体:1)抽真空前,检查所有气室防爆膜应无损坏。抽真空过程中,每间隔10min观察一次真空表的读数,看其指针是否持续下降。如指针持续下降,表明有泄漏点,必须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制造厂说明书中对抽真空工艺没有明确规定时,则要求真空表读数达到133.29Pa以下后,再继续抽1~2h。2)充注前,充气设备及管路应洁净、无水分、无油污;管路连接部分应无渗漏;吸附剂的更换方式、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3)如果设备运到现场时,气仓内充有一定压力的合格SF6气体,应检测其微水含量,合格后方可补充SF6气体。4)气体充入前应按产品的技术规定对设备内部进行真空处理,真空残压及保持时间应符合产品要求;抽真空时,应采用带有抽气逆止阀的真空泵,以防止突然停电或误操作而引起破坏真空事故。5)真空泄露检查方法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6)SF6气体应符SF6气体条件要求。7)各气室SF6气体压力不应超过标准值0.04MPa。8)现场测量SF6钢瓶气体含水量符合要求,设备内SF6气体的含水量应符合规范和产品技术要求。9)设备内SF6气体漏气率应符合规范和产品技术要求。基本要求:各个独立气室SF6气体年泄露率小于1%。(5)包扎、检漏,微水测试。检漏方法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通常采用内部压力检测比对与包扎检漏相结合的方法。1)充气完成8h后,采用局部包扎法进行气体检漏。2)包扎24h后,用SF6气体检漏仪进行定量泄漏测试,检测时,应在包扎点的最低处多点测试,并适当拍打塑料布。3)SF6气体泄漏量应符合规范和产品技术要求。基本规定为每个对接口泄漏量应当不大于30μL/L。4)SF6气体的微水分含量测试结果,应符合规范和产品技术要求。基本规定为断路器气室的微水分含量不大于150μL/L,其他气室的水分含量不大于250μL/L。(6)设备调整、试验。1)断路器操动机构的零部件应齐全,各转动部分应涂以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润滑脂;电动机转向应正确;分、合闸线圈的铁芯应动作灵活,无卡阻;控制元件的绝缘及加热装置的绝缘应良好。辅助开关应安装牢固,接点转换灵活、切换可靠、性能稳定,辅助开关与机构间的连接应松紧适当、转换灵活,并满足通电时间的要求,连接锁紧螺帽应拧紧,并采取防松措施。断路器机构调整后的各项动作参数试验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334 2)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中的传动装置的安装和调整,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定位螺钉按产品的技术要求调整后,并应加以固定。隔离开关的所有连锁关系,辅助开关及电气闭锁动作正确可靠,分、合闸指示正确。(7)电缆排列与二次接线:1)电缆排列整齐、美观,固定与防护措施可靠,有条件时采用密封桥架形式。2)按照设计图纸和产品图纸进行二次接线,核对设计图纸、产品图纸与实际装置是否符合。(8)应检查确认GIS中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的操动机构的联动应正常、无卡阻现象;分合闸指示应正确;辅助开关及电气闭锁应正确、可靠。(9)密度继电器的报警、闭锁值应符合规定电气回路传动应正确。(10)闭锁检查:“就地、远方”,“电动、手动”等各种闭锁关系正确。(11)核对安装伸缩调整装置和温度补偿伸缩调整装置定位符合产品要求。(12)安装前必须提供SF6气体复检报告,其气体参数应符合要求。334 0102030207干式电抗器安装(1)钢管支架柱标高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轴线偏差≤5mm,顶面水平度偏差≤2mm/m,间距偏差≤5mm。(2)支柱完整、无裂纹,固定可靠;线圈无变形,绝缘漆完好。(3)电抗器重量应均匀地分配于所有支柱绝缘子上。(4)新安装干式空芯电抗器时,不应采用叠装结构,避免电抗器单相事故发展为相间事故。(5)电抗器底座应接地,其支柱不得形成导磁回路,接地线不应成闭合环路。(6)电抗器基础内钢筋、底层绝缘子的接地线及金属围栏,不应通过自身和接地线构成闭合回路。(7)网栏安装平整牢固,防腐完好,宜采用耐腐蚀材料。当采用金属围栏时,金属围栏应设明显断开点和接地点。(8)中性汇流母线刷淡蓝色漆。电气设备安装(1)电抗器底座应接地,接地线不应形成闭合环路。(2)电抗器基础内钢筋及金属围栏,不应通过自身和接地线构成闭合回路。(3)金属围栏应有明显断开点和接地点。(4)电抗器对于其它金属部件和不形成闭环的金属部件应保证的最小净空距离不小于0.6倍电抗器外径。(5)电抗器接线端子与母排应采用不锈钢螺栓连接。(1)基础和支架安装:1)基础轴线偏移量和基础轴线标高偏差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依据设计图纸复测预埋件位置偏差。基础相间中心距离误差不大于10mm。预埋地脚基础水平误差不大于3mm。检查基础铁与接地线等金属构件不能形成闭合磁路。2)低压电抗器用钢管支架、混凝土支架要按设计的要求做好隔磁措施,防止电抗器漏磁形式环流,引起支架发热和损耗。3)设备支架底部参照设计图纸如底部有槽钢件,应先将槽钢件与支架螺栓连接,安装过程控制支架顶面标高偏差、垂直度、轴线偏差、顶面水平度、间距偏差,调整好将底部槽钢件与基础预埋件进行点焊固定。4)根据支架标高和支柱绝缘子长度综合考虑,使支柱绝缘子标高误差控制在5mm以内。(2)电抗器安装:1)电抗器垂直安装时,各相中心线应一致。2)电抗器和支撑式安装的阻波器主线圈,其重量应均匀地分配于所有支柱绝缘子上,找平时,允许在支柱绝缘子底座下放置钢垫片,但应固定牢靠。3)电抗器上、下重叠安装时,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三相垂直排列时,中间一相线圈的绕向应与上、下两相线圈的绕向相反。两相重叠一相并列时,重叠的两相绕向应相反,另一相与上面的一相绕向相同。三相水平排列时,三相绕向应相同。4)电抗器安装时,先将支持绝缘子、升高座和底脚法兰组装好,再将电抗器与组装好的绝缘子支座进行连接,然后将电抗器整体吊装到安装基础位置,使支座底脚法兰与基础预埋铁对齐。电抗器上、下重叠安装时,应在绝缘子顶帽上加放减震垫。5)电抗器安装就位后,检查电抗器各支架底脚与基础铁接触牢固,然后进行焊接固定。6)电抗器设备接线端子的方向必须与施工图纸方向一致。电抗器接线端子与母线的连接应避免钢性连接,应设有过渡软连接,避免在承受短路电流时所产生的电动力损坏接线端子。(3)接地施工:1)电抗器支柱的底座均应接地,宜采用非磁性材料,支柱的接地线不应成闭合环路,同时不得与地网形成闭合环路,一般采用双开口等电位联接后接地。2)磁通回路内不应有导体闭合回路。3)当额定电流超过1500A及以上时,引出线固定应采用非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的螺栓。(4)网栏与设备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5)(1)检查电抗器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电抗器底座接地不得形成导磁回路,接地线不应成闭合回路。隐蔽工程应留有影像资料存档备查。(3)网栏安装平整牢固,防腐完好,宜采用耐腐蚀材料。当采用金属围栏时,金属围栏应设明显断开点和接地点。(4)当额定电流超过1500A及以上时,引出线固定应采用非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的螺栓。审图时检查图纸及设备器材表中的螺栓是否满足规程要求。(5)电抗器设备接线端子的方向必须与施工图纸方向一致。334 电抗器安装完毕后,应再次检查有无金属异物(螺栓、螺母等)掉入电抗器垂直风道内,如有发现必须及时清除。334 0102030208装配式电容器安装(1)混凝土基础及埋件表面平整,水平误差≤2mm,x、y轴线误差≤5mm。(2)基础槽钢应经热镀锌处理,预埋件采用两边满焊,焊缝应经防腐处理,其顶面标高误差≤3mm。(3)框架组件平直,长度误差≤2mm/m,连接螺孔应可调。(4)每层框架水平度误差≤3mm,对角误差≤5mm。(5)总体框架水平度误差≤5mm,垂直误差≤5mm,防腐完好。(6)电容器的配置应使铭牌面向通道一侧,并有顺序编号。(7)电容器应便于更换,其外壳与固定电位连接牢固可靠。(8)采用熔断器时,外熔断器的安装应排列整齐,倾斜角度符合设计,指示器位置正确。(9)接地隔离开关操作灵活。(10)避雷器在线监测仪安装应便于观测。(11)网栏安装平整牢固,防腐完好。当采用金属围栏时,金属围栏应设明显接地。(12)电气设备安装(1)电容器成套装置的布置应便于电容器的检修更换。(2)金属围栏内侧应设置明显的接地点。(3)电容器成套装置围栏设置,应便于验电操作。(4)室外电容器成套装置不再设置电容器棚。(1)复测基础预埋件偏差、平整度偏差。(2)就位前检查每只电容器外观、套管引线端子及与电容器连接结合部位有无渗油现象,每只电容器整体密封严密。外壳无变形、腐蚀、剐蹭痕迹。(3)支架组立。1)金属构件无明显变形、锈蚀,构件齐全,构件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2)瓷瓶无破损、金属法兰无锈独、无变形,尺寸对应。3)支架连接螺栓齐全,规格合适,紧固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4)构件间垫片不得多于1片,厚度不大于3mm。(4)电容器组安装和辅助设备安装:1)电容器组安装前应测试电容器极对壳的绝缘;根据单个电容器容量的实测值,不能低于出厂值的95%;进行三相电容器组的配对,确保三相容量差值≤5%。参照设计图纸核对电容器高压侧朝向,底层电容器支柱绝缘子有槽钢件提前连接好槽钢件,就位后用水平尺检查水平度,调平后将槽钢件与预埋件焊接并作防腐,安装后各只电容器铭牌、编号应在通道侧,顺序符合设计,相色完整。电容器外壳与固定电位连接应牢固可靠。2)熔断器安装排列整齐,倾斜角度应符合产品要求。指示器位置准确。3)接地刀闸操作灵活,临近带电部分的竖拉杆加装保护环。4)电容器组一次连线应符合设计与设备技术要求。(5)网栏与设备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6)电容器底层槽钢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7)引出端子与导线连接可靠,并且不受额外应力。连接电容器端子的引线应对称一致,整齐美观,母线及分支线应标相色。引出线端螺母、垫圈应齐全。(8)所有螺丝紧固后,对应不同级别螺栓采用不同扭矩值校验,紧固扭矩遵循厂家说明要求。(9)中心汇流母线刷淡蓝色。(1)检查电容器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附件齐全,安装正确,功能正常;无渗漏油。(2)基础的偏差符合工艺标准要求。(3)引出线绝缘层无损伤、裂纹,裸导体外观无毛刺尖角,相间及对地距离符合规范要求(4)所有螺栓紧固后,对应不同级别螺栓采用不同扭矩值检验,紧固扭矩遵循厂家说明要求。(5)检查底座与接地网连接牢固,导通良好。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2)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334 0102030208装配式电容器安装电容器的硬母线连接应注意满足膨胀的要求,放电线圈或互感器的接线端子和电缆头应采取防雨水进入的保护措施,电容器的接线螺栓紧固后应设置标记漆线。(13)中性汇流母线刷淡蓝色漆。334 0102030209集合式电容器安装(1)基础(预埋件)水平度误差小于5mm。支柱绝缘子标高误差3mm。(2)防松件齐全完好,引线支架固定牢固、无损伤;本体固定牢固,与基础贴合紧密。(3)附件齐全,安装正确,功能正常;无渗漏油。(4)引出线绝缘层无损伤、裂纹,裸导体外观无毛刺尖角,相间及对地距离符合规范要求。(5)外壳及本体的接地牢固,且导通良好。基础槽钢与主接地网连接可靠。(6)网栏与设备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平整牢固,防腐良好,接地良好。(7)中性汇流母线刷淡蓝色漆。电气设备安装(1)集合式电容器应根据油量考虑设置挡油坎或事故排油设施。(2)金属网栏应设置明显的接地点。(1)复测基础预埋件位置偏差、平整度误差。(2)就位前检查用电容器外观、套管引线端子及底部与本体连接处及其他接口部位有无渗油现象,整体密封严密;外观无变形。(3)电容器就位前依据设计图纸核对高、低压侧朝向,设计图纸有槽钢件提前连接好槽钢件,就位后用水平尺检查本体水平度,调平后将槽钢件与预埋件焊接并作防腐。(4)电容器底层槽钢件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5)引出端子与导线连接可靠,并且不受额外应力。(6)所有螺栓紧固后,对应不同级别螺栓采用不同扭矩值检验,紧固扭矩遵循厂家说明要求。(7)中性汇流母线刷淡蓝漆。(1)检查电容器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附件齐全,安装正确,功能正常;无渗漏油。(2)基础的偏差符合工艺标准要求。(3)引出线绝缘层无损伤、裂纹,裸导体外观无毛刺尖角,相间及对地距离符合规范要求。(4)所有螺栓紧固后,对应不同级别螺栓采用不同扭矩值检验,紧固扭矩遵循厂家说明要求。(5)检查底座与接地网连接牢固,导通良好。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2)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334 0102030210放电线圈安装(1)支架标高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相间轴线偏差≤10mm,顶面水平度偏差≤2mm/m。(2)设备外观清洁,铭牌标志完整、清晰,底座固定牢靠,受力均匀。(3)并列安装的应排列整齐。(4)本体可靠接地,二次线圈一点可靠接地。电气设备安装(1)放电线圈二次接线正确无误。(2)本体外壳可靠接地,二次线圈一点接地。(1)复测基础预埋件位置偏差、平整度误差。(2)就位前检查用电容器外观、套管引线端子及底部与本体连接处及其他接口部位有无渗油现象,套管相色标识完整,整体密封严密。外观无变形。(3)放电线圈就位前依据设计图纸核对朝向,设计图纸有槽钢件提前连接好槽钢件,就位后用水平尺检查本体水平度,调平后将槽钢件与预埋件焊接并作防腐。(4)放电线圈本体底部槽5钢件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本体内部引出其他接地件就近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5)引出端子与导线连接可靠,并且不受额外应力。(6)所有螺栓紧固后,对应不同级别螺栓采用不同扭矩值检验,紧固扭矩遵循厂家说明要求(7)放电线圈二次电压型备用端子应一段接地,接地应牢固可靠。(8)放电线圈二次端子连线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接线,三相串接的注意头尾顺序。二次电缆需穿管,走向整齐顺直、接线工艺美观。(1)基础检查,埋件的偏差及平整度误差符合规程要求。(2)放电线圈外观完好,无渗漏油现象。(3)检查本体可靠接地,二次线圈一点可靠接地。符合强条要求。(4)引出端子与导线连接可靠,并且不受额外应力。(5)所有螺栓紧固后,要做好紧固标示。6、安装接线方式与设计图纸相符。334 0102040000主控及直流设备安装0102040100屏、柜安装工程0102040103就地控制柜安装(1)箱柜安装垂直(误差≤1.5mm/m)、牢固、完好,无损伤。(2)箱柜底座框架及本体接地可靠,可开启门应采用多股软铜导线可靠接地。(3)成列箱柜应在同一轴线上。(4)电缆排列整齐、美观,固定与防护措施可靠。主控及直流设备安装(1)就地控制柜根据不同的布置形式,保证柜前、柜后足够的安装和检修距离。(2)控制柜与基础槽钢采用螺栓固定。(3)控制柜底座和柜门应做好接地连接。(4)控制柜正上方不应布置空调室内机送风口。(5)控制柜底部的专用接地铜排离底部不小于50mm。(6)布置在同一设备室内的屏柜尺寸和颜色应保持一致。(1)复测基础面平整度、埋件位置应分布在基础四角,尺寸与设计图纸相符,与电缆沟之间预留有喇叭口或预埋管道,复测同间隔串内或出线间隔同位置端子箱基础是否在同一轴线上。(2)控制柜安装前检查外观无变形,划痕,并有可靠的防水,防尘、防潮措施。如端子箱材料采用镜面不锈钢,建议出厂保留板材覆膜,安装完成后及时撕除,加强成品保护,以确保表面光洁度。(3)就地控制柜与基础埋件可自加工框架放置在端子箱与基础面之间,该框架底部尺寸应与端子箱底座相匹配,与端子箱螺栓连接,与基础埋件焊接,如无预埋件可采用膨胀螺栓固定,膨胀螺栓定位参照端子箱底部安装孔尺寸在基础上定位。(4)端子箱安装前确定其正面朝向,参考设计图纸要求,方便巡视及检修正面一般朝向巡视小道或电缆沟,接地材料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就近与主网连接。(5)电缆线与加热器应保持一定距离,加热器的接线端子应在加热器下方。(6)二次接线要求参照“0102040104二次回路连接”相关施工工艺要求。(7)柜接地应牢固良好,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应以不小于2.5mm²裸铜软线与接地金属构架可靠地连接。专用接地铜排截面不应小于100mm²。(8)柜的正面及背面各电器、端子牌等应表明编号、名称、用途及操作位置,其标明的字迹应清晰、工整,且不易褪色。(1)按照工艺标准允许偏差尺寸进行检查测量。(2)检查屏柜的基础可靠接地。(3)检查与预埋槽钢间螺栓连接应全部紧固,且连接螺栓与开孔匹配。施工时易发生漏紧现象,注意检查。(4)屏柜稳装完毕注意成品保护。(5)检查柜内等电位母排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检查端子箱的调度号牌与施工图纸相符。(7)箱内加热器、照明均正常,与导线保持距离避免损坏导线绝缘。(8)端子排绝缘良好,开关等电器的功能标识清楚。(9)端子箱内封堵孔洞封堵严密,符合防火要求。334 0102040104二次回路接线(1)屏柜内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2.5mm²;其他回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1.5mm²。(2)连接门上的电器等可动部位的导线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线束应有外套、塑料管等加强绝缘层;与电器连接时,端部应绞紧,并应加终端附件或搪锡,不得松散、断股;在可动部位两端应用卡子固定。(3)电缆排列整齐,编号清晰,无交叉,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4)芯线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回路编号正确,绝缘良好,无损伤。芯线绑扎扎带头间距统一、美观。(5)强、弱电回路,双重化回路,交直流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6)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7)二次回路接地端应接至专用接地铜排。(8)主控及直流设备接线(1)二次回路接地端应接至专用接地铜排。(2)电流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2.5mm²,其它回路导线不小于1.5mm²。(1)核对电缆型号必须符合设计。电缆剥除时不得损伤电缆芯线。(2)电缆的剥破。电缆头应高出箱柜底部100~150mm固定。控制屏和端子箱内单层排列电缆的剥破位置应距其固定处50mm以上;汇控柜内电缆的剥破位置应与制造厂配置的电缆破口高度保持一致。钢带剥破位置应高出外绝缘层10mm,内绝缘层高出钢带破口3~5mm;屏蔽层在高出钢带10mm处剥破。剥破时严禁伤及芯线绝缘层。(3)屏蔽层和钢带接地线制作。无设计要求时,应使用不小于1.5mm²软铜芯黄绿相间塑料绝缘线作为电缆屏蔽层和钢带的接地线;焊接接地线时,将屏蔽层铜箔拉出大于30mm,焊接引线时应焊在铜箔端部。接地线应分别与铜箔和钢带焊接,每处焊接长度不得小于5mm。接地线应从电缆的内侧向下引出。(4)剥破部位的包扎。先将破口以上线芯10mm处缠至与内绝缘层平齐后,再接着缠绕至外绝缘破口处,缠绕厚度与外绝缘层平齐。热缩封闭使用与电缆外径匹配的黑色热缩套,热缩套长度应统一为60mm,其上端应与包扎带平齐。(5)控制电缆接线。1)屏、柜内电缆芯线接入端子前,应将电缆芯线打开原有缠绕状态,用棉丝或棉布将芯线捋直,并使用尼龙线或扎带(黑色的尼龙搭扣)按照100mm间距等距离绑扎,若使用扎带,搭扣应置于电缆里侧。2)电缆接线前应先进行电缆芯线的查线,并在电缆芯线端头穿上电缆号头。3)电缆芯线分线,芯线应从电缆的背后抽出并与所接端子排平行,同一区域电缆芯线弯曲起始位置应一致,保证电缆芯线布置的整齐、美观。4)在屏内电缆接线采用向外侧分线然后向内回旋接入端子排,保证外侧弯曲弧度的整齐一致。或者,向端子排侧分线,做成横向S弯后接入端子排,保证外侧弯曲弧度的整齐一致。5)在汇控柜或者端子箱内电缆接线采用90°折线方式,要求排线顺直,弯曲一致。(6)电缆号牌、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的回路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褪色。(7)芯线接线应准确、连接可靠,绝缘符合要求,盘柜内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与电气元件间连接牢固可靠。(4)每个连接端子每侧接线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插入的电缆芯剥线长度适中,铜芯不外露。对于螺栓连接端子,需将剥除护套的芯线弯曲,弯曲的方向为顺时针,弯曲的大小与螺栓的大小相符,不宜过大,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8(1)检查电缆剥除时不得损伤电缆芯线给运行留下隐患。(2)注意检查保护装置的外壳接地易发生与等电位地线混接现象。(3)导线与加热器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损坏绝缘。(4)端子排配置符合反措要求。(5)用于保护的电流、电压、控制、信号等二次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应同时可靠接地,钢铠一点接地。(6)检查电缆排列整齐,编号清晰,无交叉,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7)检查每个接线端子每侧接线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插入的电缆芯剥线长度适中,铜芯不外露,对于螺栓连接端子,需将剥除护套的芯线弯圈,弯圈的方向为顺时针,弯圈的大小与螺栓的大小相符,不宜过大,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8)检查备用线芯应安装保护帽。(9)检查多股芯线应压接插入式铜端子后接入端子排。(10)检查导线弯曲自然顺直,观感质量良好。334 直线型接线方式应保证直线段水平,间距一致;S形接线方式应保证S弯弧度一致。(9)芯线号码管长度一致,字体向外。(10)电缆挂牌固定牢固,悬挂整齐。)引入屏柜、箱内的铠装电缆应将钢带切断,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铠装与屏蔽层应可靠接地,钢铠一点接地,至控制室的控制电缆屏蔽层两点接地。(9)备用芯长度应留有适当余量(宜与最长芯长度一致或留至柜顶),备用芯应加专用护套,不应来了线芯且穿号码管,管上标识电缆编号。(10)多股芯线应压接插入式铜端子后接入端子排。(11)二次配线应加号码管。(12)装有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的控制电缆,其屏蔽层、屏蔽芯应采用螺栓接至专用接线铜排。(13)每个接地螺栓上所引接的屏蔽接地线鼻不得超过两根。334 0102040200蓄电池安装工程0102040201蓄电池安装(1)蓄电池应排列整齐,高低一致,放置平稳。蓄电池之间的间隙应均匀一致。(2)蓄电池需进行编号,编号清晰、齐全。(3)蓄电池间连接线连接可靠,整齐、美观。(4)蓄电池上部或蓄电池端子上应加盖绝缘盖,以防止发生短路。(5)蓄电池电缆引出线正极为颜色(棕色)、负极为蓝色。(6)两组蓄电池可布置在同一房间,不同蓄电池组间应采取防火隔爆措施。蓄电池(1)两组蓄电池布置在同一房间,蓄电池组之间应采取防火隔爆措施。(2)蓄电池应避免阳光直晒,并保持15~30℃环境温度。(3)蓄电池室附属设施应按照防爆要求进行设计。(1)蓄电池应避免阳光直射。(2)对基础进行复核。相邻基础埋件误差≤2mm,全部基础埋件误差≤5mm,基础型钢安装允许误差不直度每米<1mm,基础型钢安装允许误差水平度每米<1mm,基础型钢安装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5mm。(3)支架固定牢靠,水平度误差≦5mm;额定电压为220V及以下的蓄电池台架可以不接地。(4)蓄电池组与电流屏之间连接电缆的预留孔洞位置适当,意识电缆走向合理、美观。(5)蓄电池的安装顺序必须安装设计图纸或厂家图纸及提供的连接排(线)情况进行。蓄电池应排列一致、整齐,放置平稳。(6)蓄电池组各级电池之间连接线搭接处清洁后涂电力复合脂,并用力矩扳手紧固,力矩大小符合厂家要求。(7)蓄电池连接的同时,将单体电池的采样线同步接入,接入前确认采样装置侧已接入,以免发生短路;采样线排列整齐,工艺美观。(8)对蓄电池进行编号,编号要求清晰、齐全,贴于巡视可见位置。(9)安装结束后盖上蓄电池上部或蓄电池端子上的绝缘盖,以防止发生短路现象。(10)相邻蓄电池组之间应加装防爆隔板。(1)检查蓄电池的调度号牌与实际设备和施工图纸相符。(2)蓄电池充放电时应记录环境温度以便对放电电流的换算。(3)电池的充放电记录要及时形成。(4)检查蓄电池的台架安装水平误差≤±5mm。(5)检查不同蓄电池组间应有防火隔爆的措施。334 0102050000全站电缆施工0102050100电缆管配置及敷设工程334 0102050101电缆保护管配置及敷设工程(1)热镀锌钢管外观镀锌层完好,无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凸凹不平,内壁光滑。金属软管两端的固定卡具(管箍、短接头、胶圈、衬管、外帽)应齐全。(2)保护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3)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保护管的弯制角度应大于90°。(4)明敷电缆管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管口高度、弯曲弧度一致。支点间距离不宜超过3m。当塑料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时,宜加装伸缩节;非金属类电缆管宜采用预制的支架固定,支架间距不宜超过2m。(5)直埋保护管埋设深度应大于700mm。(6)引至设备的电缆管管口位置,应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装和进出。并列敷设的电缆管管口应排列整齐,高度一致。全站电缆施工(1)每根电缆管不应超过3个弯,直角弯不超过2个。(2)电缆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3)电缆管两端应制成喇叭口(箱内端除外)。(1)材质要求:保护管宜采用热镀锌钢管、金属软管或硬质塑料管。(2)根据图纸要求,现场复测电缆管走向,做好电缆管拐弯设计。(3)保护管制作:1)根据敷设路径精确测量各设备所需保护管的长度。2)根据各设备敷设的电缆型号,选择合适的保护管。3)保护管的管口应进行钝化处理,无毛刺和尖锐棱角,弯曲时宜采用机械冷弯。4)镀锌保护管管口、锌层剥落处也应涂以防腐漆。(4)按照设计好的电缆管路径对地面进行二次处理,对需要开沟的应保证管的深度大于700mm,并在铺设管前在电缆管下铺一层细沙;对需要开孔的电缆沟壁等,开孔直径应满足电缆管数量要求,不易过大。(5)电缆管的安装:1)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宜采用套管焊接方式,连接时两管口应对准、连接牢固、密封良好,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管接头扥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采用金属软管及合金接头做电缆保护接续管时,其两端因固定牢靠、密封良好。2)硬质塑料管在套接或插接时,其插入深度宜为管子内径的1.1~1.8倍在插接面上应涂以胶合剂粘牢密封;采用套接时套管两端应采取密封措施。3)丝扣连接的金属管管端套丝长度应大于1/2管接头长度。4)保护管敷设采取明敷和直埋两种方式。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埋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5)保护钢管接地时,应先焊好接地线,再敷设电缆。接地处涂防腐漆。6)电缆管敷设时应有防下沉措施。7)敷设进入端子箱、机构箱及汇控箱的电缆管时,应根据保护管实际尺寸进行开孔,不应开孔过大或拆除箱底板。8)电缆管排列应整齐,弯角处保持弧度一致。(6)电缆保护管的封堵使用Ⅰ型防火封堵材料填满管口,并与管口抹平。(7)引向设备的电缆管口,为保证工艺的美观,应使用预制的电缆管口封端头,电缆从封端头穿出,封端头的下口严密的套在电缆管口上。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说明书按图纸要求选择材料的规格型号,材料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单应齐全。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保护管材质检查:热镀锌钢管外观镀层完好,无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光滑。金属软管两端的固定卡具(管箍、短接头、胶圈、衬管、外帽)齐全。(2)保护管尺寸检查:保护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采用热镀锌钢管时进行钝化处理管口应打坡口。防止划伤电缆。(3)保护管制作检查: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有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保护管的弯制角度应大于90°。保护管的管口应进行钝化处理,无毛刺和尖锐令棱角,弯曲时宜采用机械冷弯。334 0102050101电缆保护管配置及敷设工程(7)电缆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8)电流、电压互感器等设备的金属管从一次设备的接线盒(箱)引至电缆沟,应将金属管的上端与设备的底座和金属外壳良好焊接。(9)二次电缆穿管敷设时电缆不应外露。(4)保护管安装检查:明敷电缆管应安装固定,横平竖直,管口高度、弯曲弧度一致。支点间距离不宜超过3m。当塑料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时,宜加装伸缩节;非金属类电缆管宜采用预制的支架固定,支架间距不宜超过2m。(5)保护管埋设深度检查:直埋保护管埋设深度应大于700mm。(6)引至设备的电缆管管口位置,应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装和进出。并列敷设的电缆管管口应排列整齐,高度一致。(7)电缆管应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8)见证检查电缆管接地可靠、导通良好。334 334 0102050200电缆架制作及安装0102050201电缆沟内支架制作及安装(1)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下料误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应无卷边、毛刺。(2)电缆沟内通长扁铁应固定牢固,接地良好,全线连接良好,上下水平。通长扁铁接头处宜平弯后进行搭接焊接,使通长扁铁表面平齐。(3)电缆支架应固定牢固,无显著变形。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5mm。支架的水平间距应一致,层间距离不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10mm,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50mm。(4)电缆支架宜与沟壁预埋件焊接,焊接处防腐,安装牢固,横平竖直,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5mm,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上安装的电缆支架,应有与电缆沟或建筑物相同的坡度。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沟底、地面的距离,应符合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5)全站电缆施工(1)电缆沟内电缆支架水平间距一般不大于1m,层间距离250~300mm。(2)电缆支架要求与接地网逐一进行接地连接。(3)电缆支架应采用热镀锌型钢制作,支架端头做保护措施,并与电缆沟内预埋件采用焊接固定。(1)材质要求:电缆支架宜采用角钢制作或复合材料制作,工厂化加工,热镀锌防腐。通长扁铁应采用镀锌扁钢。(2)电缆沟土建项目验收合格(电缆沟内侧平整度、预埋件)。对电缆沟两侧墙壁进行复测,要求平整度误差应在5mm/m以内;对于预埋通长扁铁的要求预埋扁铁突出墙壁2mm左右,固定牢固。(3)通长扁铁焊接前应进行校制直,安装时宜采用冷弯,焊接牢固。(4)电缆支架安装前应进行放样,支架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间距应一致。(5)金属电缆支架必须进行防腐处理。位于湿热、盐雾以及有化学腐蚀地区时,应作特殊的防腐处理。(6)金属支架焊接牢固,电缆支架焊接处两侧100mm范围内应作防腐处理。复合材料支架采用膨胀螺丝固定。支架的大小不影响电缆沟盖板的放置,层数应满足电缆敷设要求。(7)在电缆沟十字交叉、丁字口处宜增加电缆支架,防止电缆落地或过度下垂。(8)对采用膨胀螺栓固定的,金属支架全长均应有良好接地。接地扁铁应保持平直,焊接部位应做防腐处理。接地扁铁跨越电缆沟伸缩缝处应设置伸缩弯,采用冷弯处理。(9)在电缆沟内的支架制作完成后应统一加装支架保护帽,防止电缆敷设过程中划伤电缆或人身伤害。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说明书按图纸要求选择材料的规格型号,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单应齐全。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材料检查:钢材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下料误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应无卷边、毛刺。(2)电缆沟内通常扁铁应与支架焊接固定牢固,接地良好,全线连接良好,上下水平。通常扁铁接头处宜平弯后进行搭接焊接,搭接面积为扁钢宽度的两倍,三面焊接,并进行防腐处理。使通长扁铁表面平齐。(3)电缆支架的水平间距应一致,层间距离不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10mm,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50mm。(4)电缆支架安装前应进行放样,间距应一致。电缆支架宜与沟壁预埋件焊接,焊接处防腐,安装固定,横平竖直,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334 0102050201电缆沟内支架制作及安装钢结构竖井垂直度偏差不大于其长度的2‰。横撑的水平误差不大于其宽度的2‰,对角线的偏差不应大于其对角线长度的5‰。(6)电缆沟内通长扁铁跨越电缆沟伸缩缝处应设伸缩弯。5mm,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上安装的电缆支架,应有与电缆沟或建筑物相同的坡度。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沟底、地面的距离,应符合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5)钢结构竖井垂直度偏差≤2mm/m,横撑的水平度偏差≤2mm/m,对角线的偏差≤5mm/m。6、电缆沟内通道长扁铁跨越电缆沟伸缩封边应设伸缩弯。强条:金属电缆支架全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334 0102050202电缆层内吊架制作及安装(1)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下料误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应无卷边、毛刺。(2)电缆吊架的水平间距应一致,层间距离不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10mm,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50mm。(3)电缆吊架宜采用焊接,焊接处防腐,安装牢固,横平竖直,同一层层架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5mm,托架支吊架沿桥架走向左右偏差≤10mm。各层层架垂直面应在同一垂直面上,转角处弧度应一致。(4)直线段电缆桥架超过30m时,应有伸缩缝,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处应设置伸缩缝。(5)电缆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全站电缆施工(1)电缆层内电缆吊架水平间距一般不大于1m,层间距离250~300mm。(2)电缆吊架要求与接地网逐一进行接地连接。(3)电缆吊架应采用热镀锌型钢制作,支架端头做保护措施,并与电缆层内预埋件采用焊接固定。(1)预埋件位置进行检查、复测。(2)对电缆夹层进行复测,根据屏位、电缆入井口位置设计电缆走向,根据电缆走向和数量设计电缆桥架的走向及层数,做到工厂化加工。(3)电缆桥架选用不锈钢材质,焊接部位应进行防腐处理。根据电缆及桥架的数量确定电缆吊架的承重,选择合适的材质。(4)电缆层架(吊架、桥架)到场后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5)电缆吊架宜根据荷载大小选用角钢或槽钢,焊接后做整体防腐处理;或采用热镀锌材料,焊接后在焊接处局部做防腐处理。(4)对组装件进行组装。1)电缆桥架转弯处应自然,满足敷设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最上层吊架与楼板间距离宜为150~200mm。2)铝合金桥架在钢制支架上固定时,铝合金托架和钢制支架间加绝缘衬垫防电化腐蚀的措施。3)吊架的丝扣吊杆最下端宜使用带护帽的螺母,确保观感质量。(5)金属支架全长均应有良好接地.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说明书按图纸要求选择材料的规格型号,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单应齐全。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材料检查:钢材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下料误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应无卷边、毛刺。(2)电缆吊架的水平间距应一致,层间距离不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10mm,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50mm。(3)电缆吊架宜采用焊接,焊接处防腐,安装牢固,横平竖直,同一层层架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5mm,托架支吊架沿桥架走向左右偏差≤10mm。各层层架垂直面应在同一垂直面上,转角处弧度应一致。(4)直线段电缆桥架超过30m时应有伸缩缝,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处应设置伸缩缝。(5)电缆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6)电缆桥架接地良好。334 0102050300电缆敷设0102050301直埋电缆敷设(1)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车行道下敷设时不应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2)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3)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空距离应符合GB50168的规定。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4)电缆与站区道路交叉时,应敷设于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电缆管的两端宜伸出道路路基两边500mm以上,伸出排水沟500mm。(5)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识或标桩。全站电缆施工(1)直埋电缆埋深应不小于冻土层深度,一般不小于0.8m。(2)直埋电缆转弯处、进出建筑物处,应设置标识。(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合理规划电缆走向路径。(2)直埋电缆沟开挖深度宜大于700mm,宽度宜大于500mm。(3)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砂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软土或砂子中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4)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并分层夯实。(5)平行排列的10KV以上电力电缆之间间距不小于250mm。(6)直埋电缆方位标志的设置应便于电缆检修时查找和防止外来机械伤害。(7)直埋电缆从地下引出至地面时,应将电缆敷设在满足强度要求的管道内,并将管口封堵。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说明书按图纸要求选择电缆的规格型号,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单应齐全。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直埋电缆敷设前认真熟悉设计图纸。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车行道下敷设时不应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无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2)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3)电缆之间距离,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空距离应符合GB50168的规定。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4)电缆与站区道路交叉式,应敷设与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电缆管的两端应伸出道路路基两边500mm以上,伸出排水沟50mm。(5)直埋电缆在线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识或标桩。334 (6)技术上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满足工艺要求。强条: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m~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334 0102050302穿管电缆敷设(1)管道应排列整齐,走向合理,管径选择合适。(2)管口排列整齐,封堵严密。全站电缆施工(1)电缆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2)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未分隔磁路的钢管。(1)电缆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2)穿入管中的电缆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3)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4)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5)敷设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电缆保护管在垂直敷设时,其弯角应大于90度,避免因积水而冻坏电缆。(6)敷设时应保证电缆不外露。(7)保护管应做好接地,牢固可靠。焊接点涂防腐漆。(8)保护管封堵应完全、美观。电缆管敷设前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对施工单位采用的电缆管材质规格和型号进行核对并应满足设计要求,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单应齐全。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管道应排列整齐,走向合理。(2)管口排列整齐,封堵严密。0102050303支、吊架上电缆敷设(1)电缆应排列整齐,走向合理,不宜交叉,无下垂现象。室外电缆敷设时不应外露。(2)最小弯曲半径应为电缆外径的12倍;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多芯应为15倍,单芯为20倍。(3)电缆绑扎带间距和带头长度规范统一。(4)各电缆终端应装设规格统一的标识牌,标识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5)电缆下部距离地面高度应在100mm以上。(6)防静电地板下电缆敷设宜设置电缆盒或电缆桥架并可靠接地。全站电缆施工(1)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宜由上而下配置。(2)控制电缆在普通吊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3层;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3)垂直敷设电缆每隔2m固定,水平敷设每隔5~10m进行固定,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处必须进行固定。(1)确定电缆路径和敷设顺序。(2)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3)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得超过15m/min。(4)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但在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引入柜盘时,为满足弯曲半径要求可,可由下而上配置。(5)控制电缆在普通支吊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3层;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吊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6)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呈品字形敷设。(7)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不宜配置在同一支吊架上。(8)电缆固定: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的电缆每隔2m固定;水平敷设的电缆每隔5~10m进行固定,电缆首末两端及两端处、电缆接头处必须固定。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固定夹具或材料不应构成闭合磁路。当按紧贴正三角形排列时,应每隔一定距离用绑带扎牢,以免其松散。引入柜体的电缆,应固定在柜内预制支架上;从柜体底部向上200mm处固定。(9)电缆敷设后应及时装设标识牌。标识牌应大小一致、内容一致、排列整齐。支、吊架上电缆敷设时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电缆应排列整齐,走向合理,不一交叉,无下垂现象。室外电缆敷设时不应外露。(2)最小弯曲半径应为电缆外径的12倍;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多芯应为15倍,单芯应为20倍。(3)电缆绑扎带间距和带头长度规范统一。(4)各电缆终端应装设规格统一的标识牌,表示拍的自己应清晰不易脱落。(5)电缆下部距离地面高度应在10mm以上。(6)防静电地板下电缆敷设宜设计电缆槽盒。)334 334 0102050400电力电缆终端制作及安装工程0102050401电力电缆终端制作及安装(1)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宜一致;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从里往外逐层降低;同一区域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和样式应统一。(2)热缩管应与电缆的直径配套,要求缠绕的聚氯乙烯带颜色统一,缠绕密实、牢固;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3)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方式应满足规范要求。(4)户外铠装电缆钢带应一点接地,接地点可选在端子箱或汇控柜专用接地铜排上。钢带接地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引出,其引出位置宜在电缆头下部的某一统一高度。(5)电缆屏蔽线、钢带接地线应分别引出,应在电缆的统一的方向分别引出。全站电缆施工(1)电缆屏蔽线、铠装钢带接地线应分别引出;屏蔽线按照规范要求接地,铠装钢带一点接地。(2)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电缆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下时,接地线应直接接地;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应穿过互感器接地。(1)严格按照产品技术要求采用热缩、冷缩绝缘材料制作电缆头。(2)电缆芯线规格与接线端子规格配套,压接面清洁光滑、压接紧密,接线端子面平整洁净。(3)制作电缆终端与接头,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直至完成,缩短绝缘暴露时间。(4)电缆终端和接头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等措施。(5)根据电缆终端和电缆的固定方式,确定电缆头的制作位置,剖开电缆外护套。破除过程中用力适当,不得损伤内层屏蔽和绝缘层。对于多芯的电力电缆,应能使电缆头固定后,其各相弧度保持一致,过渡自然;单芯的电力电缆电缆头高度一致,弧度一致。(6)在制作电缆头时,应将钢带和铜带屏蔽层分开接地,并有进行标识,接地线与钢带和铜带采用焊接或电缆终端附件中自带弹簧卡圈进行连接;接地线应采用镀锡编织带,压接编织带的铜鼻子应搪锡。(7)多芯电缆的电缆头采用分支护套,分支护套内应衬一些填充料(软质材料可以利用电缆内的填充料),确保电缆头的分支护套密实。分支护套应尽可能向电缆头根部拉近,然后方可进行热缩(或冷缩)。钢带在电缆头处切断,接地线从分支护套下部引出。屏蔽层视接线位置至电缆头之间的长度而定,对于三芯电缆一般均在分支护套上部。(8)根据接线端子的位置和应力管的长度,确定延长护管的长度,在延长护管上部,根据说明书的要求剥除屏蔽层,剩余的长度符合说明书的要求,然后制作铜带接地。(9)利用剥刀或玻璃等将铜带上部的外半导体层剥除,铜带上部的半导体层应按照说明书要求留有一定长度,且切断处应平整。半导体层剥除后用细砂纸打磨,磨去绝缘层上半导体残留物,但不得损坏绝缘层,或是绝缘层出现毛刺,凹凸不平现象,最后用酒精清洗。(10)根据应力管(热缩)或电缆终端(预制和冷缩)的长度和接线鼻子长度,将多余的电缆切除,同时将压接接线鼻子处的绝缘层剥除,剥除时不得损伤芯线。对露出的芯线表面的半导体层进行清除、绝缘层的切断面和边角进行打磨处理,使芯线表面无清洁、绝缘层切断面光滑无毛刺。(11)选用浇铸式接线鼻子,用压接钳进行压接,压接工艺符合规范要求;铜线鼻子应镀锡。在接线鼻子和绝缘层切断面的交界处用厂家提供的填充胶带进行填充,使之过渡自然,同时确保电缆终端制作后顶部密实,密封良好。(12)电力电缆终端头制作前认真熟悉终端头厂家的技术资料。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宜一致;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从里往外逐层降低;同一区域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和样式应统一。(2)热缩管应与电缆的直径配套,要求缠绕的聚氯乙烯带颜色统一,缠绕密实、牢固;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3)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方式应满足规范要求。(4)户外铠装电缆钢带应一点接地,接地点可选在端子箱或汇控柜专用接地铜排上。钢带接地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引出,其引出位置宜在电缆头下部的某一统一高度,不宜和电缆的屏蔽层在同一位置引出。屏蔽接地线与钢带宜用铰接的方式连接,采用聚氯乙烯带进行缠绕,确保连接可靠。用热缩管进行烘缩钢带露出部位。(5)电缆屏蔽线、钢带接地线应分别引出,应在电缆的统一的方向分别引出。334 热缩的电缆终端安装时应先安装应力管,应力管和外半导体层的搭接应满足厂家的规定要求。然后在安装外部绝缘护管和雨裙。外部绝缘护管和雨裙的安装位置及雨裙间间距应满足厂家的规定要求。(13)35KV及以下电缆在剥切线芯绝缘、屏蔽、金属护套时,线芯沿绝缘表面至最近接地点(屏蔽或金属护套端部)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要求。(14)塑料绝缘电缆在制作终端头和接头时,应彻底清除半导电屏蔽层。(15)电缆线芯连接时,应除去线芯和连接管内壁油污及氧化层。压接模具与金具配合恰当。(16)三芯电力电缆终端处的金属护层应接地良好,单芯电缆应按照设计要求接地,必须接地良好;塑料电缆每相铜屏蔽和钢铠应锡焊接地线。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电缆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下时,接地线应直接接地;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应穿过互感器接地。(17)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各相终端的固定不应形成闭合的铁磁回路,固定处应加装符合规范要求的衬垫。(18)电缆终端上应有明显的相色标识,且应与系统的相位一致。334 0102050500电缆防火及阻燃0102050501电缆沟内阻火墙(1)敷设阻燃电缆的电缆沟每隔80~100m设置一个隔断,敷设非阻燃电缆的电缆沟宜每隔60m设置一个隔断,一般设置在临近电缆沟交叉处。(2)阻火墙中间采用无机堵料、防火包或耐火砖堆砌,其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两侧采用10mm以上厚度的防火板封隔。(3)阻火墙顶部用有机堵料填平整,并加盖防火板;底部必须留有排水孔洞。(4)阻火墙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支架进行固定。(5)阻火墙两侧不小于1m范围内电缆应涂刷防火涂料,厚度为(1±0.1)mm。(6)沟底、防火板的中间缝隙应采用有机堵料做线脚封堵,厚度大于阻火墙表层的10mm,宽度不得小于2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7)阻火墙上部的电缆盖上应涂刷红色的明显标记。电缆防火与阻燃(1)电缆沟内阻火墙一般设置在临近电缆沟交叉处。(2)阻火墙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3)阻火墙两侧不小于1m范围内电缆应涂厚度约为1mm防火涂料。(1)在重要的电缆沟和隧道中,按设计要求分段或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阻火墙。(2)电缆通过电缆沟进入保护室、开关室等建筑物时,采用防火墙进行隔断。(3)防火涂料应按一定浓度稀释,搅拌均匀,并应顺电缆长度方向进行涂刷,涂刷厚度或次数、间隔时间应符合材料使用要求。(4)封堵应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5)阻火墙两侧的电缆周围利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的分隔包裹,其两侧厚度大于阻火墙表层的2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宽度不得小于3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6)电缆沟阻火墙宜预先布置PVC管,以便日后扩建。(7)阻火墙顶部用有机堵料填平整,并加盖防火隔板;底部必须留有两个排水孔洞,排水孔洞处可利用砖块砌筑。(8)阻火墙上部的电缆盖上应涂刷红色的明显标记。电缆沟阻火墙施工过程中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敷设阻燃电缆沟的电缆沟每隔80~100m设置一个隔断,敷设非阻燃电缆的电缆沟宜每隔60m设置一个隔断,一般设置在临近电缆沟交叉处。(2)阻火墙中间采用无机堵料、防火包或耐火砖堆砌,其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两侧采用10mm以上厚度的防火板封隔。(3)阻火墙顶部用有机堵料填平整,并加盖防火板;底部必须留有排水孔洞。(4)阻火墙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支架进行固定。(5)阻火墙两侧不小于1m范围内电缆应涂刷防火涂料,厚度为(1±0.1)mm。(6)沟底、防火板的中间缝隙应采用有机堵料做线脚封堵,厚度大于阻火墙表层的10mm,宽度不得小于20mm,呈几何图形,图层平整。(7)阻火墙上部的电缆盖上应涂刷红色的明显标记。强条:对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可能着火蔓延而酿成严重事故的电缆线路,必须按设计要求的防火阻燃措施施工。334 0102050502孔洞、管口封堵(1)孔洞底部铺设厚度为10mm的防火板,在孔隙口及电缆周围采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厚度不得小于20mm。(2)用防火包填充或无机堵料浇筑,塞满孔洞。(3)在孔洞底部防火板与电缆的缝隙处做线脚,线脚厚度不小于1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的宽度不小于40mm。(4)电缆管口封堵露出管口厚度不小于10mm。电缆防火与阻燃(1)孔洞底部铺设厚度为10mm防火板,电缆周围有机堵料厚度不小于20mm。(2)电缆管口封堵露出管口厚度不小于10mm。(1)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堵应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裂缝和可见的孔隙,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再进行封堵。(2)电缆沟壁上电缆孔洞封堵:沟内壁宜用有机堵料封堵严实,沟外壁用水泥砂浆封堵严实。(3)电缆竖井处的防火封堵一般采用角钢或槽钢托架进行加固,确保每个小孔洞的规格小于400mm×400mm。再用10mm或20mm厚的防火板托底封堵,托架和防火板的选用和托架的密度必须确保整体有足够的强度,能作为人行通道。底面的孔隙口及电缆周围必须采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厚度不得小于20mm。然后在防火板上浇铸无机堵料,其厚度按照无机堵料的产品性能而定,一般在150~200mm。无机堵料浇筑后在其顶部使用有机堵料将每根电缆分隔包裹,其厚度大于无机堵料表层的1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宽度不得小于3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4)电缆管口封堵采用有机堵料,封堵严密。管径小于50mm的堵料嵌入深度不小于50mm,露出管口厚度不小于10mm;随着管径增加,堵料嵌入管子的深度和露出的管口的厚度也相应增加,管口的堵料要成圆弧形。(5)电缆管口封堵时应在管内加入挡板,防止封堵油泥掉落管内。孔洞、管口封堵施工过程中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孔洞底部铺设厚度为10mm的防火板,在空隙口及电缆周围采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厚度不得小于20mm。(2)用防火包填充或无机堵料浇筑,塞满孔洞。(3)在孔洞底部防火板与电缆的缝隙处做线脚,线脚厚度不小于1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宽度不小于40mm。(4)电缆管口封堵露出管口厚度不小于10mm,呈圆弧形。334 0102050503盘、柜底部封堵(1)盘、柜底部以厚度为10mm防火板封隔,隔板安装平整牢固,安装中造成的工艺缺口、缝隙使用有机堵料密实地嵌于孔隙中,并做线脚,线脚厚度不小于10mm,宽度不小于2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的宽度不小于4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2)防火板不能封隔到的盘、柜底部空隙处,以有机堵料严密封实,有机堵料面应高出防火板10mm以上,并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3)在预留的保护柜孔洞底部铺设厚度为10mm的防火板,在孔隙口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用防火包填充或无机堵料浇筑,塞满孔洞。在预留孔洞的上部再采用钢板或防火板进行加固,以确保作为人行通道的安全性,如果预留的孔洞过大应采用槽钢或角钢进行加固,将孔洞缩小后方可加装防火板(孔洞的规格应小于400mm×400mm)。(4)盘柜底部的专用接地铜排离底部不小于50mm,便于封堵。电缆防火与阻燃盘、柜底部铺设厚度为10mm防火板,有机堵料面应高出防火板10mm以上,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宽度不小于40mm。(1)按照盘、柜底部尺寸切割防火板。(2)在封堵盘、柜底部时,封堵应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裂缝和可见的孔隙,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再进行封堵。(3)端子箱进线孔洞口应采用防火包进行封堵,不宜小于250mm,电缆周围必须采用有机堵料进行包裹,厚度不得小于20mm。端子箱底部以10mm防火隔板进行封隔,隔板安装平整牢固,安装中造成的工艺缺口、缝隙使用有机堵料密实地嵌于孔隙中,并做线脚,线脚厚度不小于10mm,宽度不小于2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的宽度不小于4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4)盘、柜内电缆四周用红泥封堵,封堵面应平整,四边宜镶金属边,增加观感。(5)盘、柜内有机堵料应平整,高度合适,不能将接地铜排及上的接地端子堵上。盘、柜底部封堵施工过程中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盘、柜底部以厚度为10mm防火板封堵,隔板安装平整牢固,安装中造成的工艺缺口、缝隙使用有机堵料密实地嵌于孔隙中,并做线脚,线脚厚度不小于10mm宽度不小于2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厚度不小于4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2)防火板不能封隔到的盘、柜底部空隙处,以有机堵料严密封实,有机堵料面应高出防火板10mm以上,并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3)在预留的保护柜孔洞底部铺设厚。度为10mm的防火板,在孔隙口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用防火包填充或无机堵料浇筑,塞满孔洞。在预留孔洞的上部再采用钢板或防火板进行加固,以确保作为人行通道的安全性,如果预留的孔洞过大应采用槽钢或角钢进行加固,将孔洞缩小后方可装防火板(空洞的规格应小于40mmX400mm)。(4)盘柜底部的专用接地铜牌离底部不小于50mm,便于封堵。334 0102060000全站防雷及接地安装0102060100避雷针的引下线安装0102060101独立避雷针引下线安装(1)接地引线与避雷针本体应采用螺栓连接,以便于测量接地阻抗。(2)至少两点与集中接地装置相连。(3)接地体连接可靠,工艺美观。(4)螺栓连接的接地螺栓丝扣外露长度一致,配件齐全。引线地面以上部分应采用黄绿接地漆标识,间隔宽度、顺序一致,最上面一道为黄色漆,接地标识宽度为15~100mm。(5)接地端子底部与保护帽顶距离以不小于200mm为宜。全站防雷及接地安装(1)避雷针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采用螺栓连接。(2)独立避雷针应设集中接地装置,避雷针至少两点与集中接地装置相连。(3)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1)接地引下线采用扁钢时,应经热镀锌防腐材料。(2)独立避雷针应设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其接地阻抗值应符合要求。当有困难时,该接地装置可与接地网相连,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3)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4)独立避雷器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5)避雷针的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使用的紧固件均应使用镀锌制品,否则应采取防腐措施。(6)装有避雷针的金属筒体,当其厚度不小于4mm时,可做避雷针的引下线。(7)用于地面以上的镀锌扁钢应进行校直。(8)扁钢弯曲时,应采用机械冷弯,避免热弯损坏锌层。(9)焊接位置及锌层破损处应防腐。(10)接地标识涂刷应一致。(11)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程序。首先安装集中接地装置,后安装引下线,最后安装接闪器。独立避雷针引下线安装前应认真熟悉设计图纸。材料规格型号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有生产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单。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接地引线与避雷针本体应采用螺栓连接,以便于测量接地阻抗。(2)至少两点与集中接地装置相连。(3)接地体连接可靠,工艺美观。(4)接地引线地面以上部分应采用黄绿接地漆标识,接地漆的间隔宽度、顺序一致,最上面一道为黄色漆,接地标识宽度为15~100mm。334 0102060102构架避雷针的引下线安装(1)带避雷针的构架应双接地。构架避雷针除与主接地网相连外,尚应与单独设置的集中接地装置相连。(2)钢管构架接地端子高度、方向一致,接地端子底部与保护帽顶部距离以不小于200mm为宜。(3)接地扁钢上端面与钢构架接地端子上端面平齐,接地扁钢切割面、钻孔处、焊接处须做好防腐处理。(4)螺栓连接的接地螺栓丝扣外露长度一致,配件齐全。引线地面以上部分应采用黄绿接地漆标识,间隔宽度、顺序一致,最上面一道为黄色漆,接地标识宽度为15~100mm。全站防雷及接地安装(1)架构避雷针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采用螺栓连接。(2)架构避雷针应设集中接地装置,避雷针至少两点与集中接地装置相连。(3)架构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1)混凝土构架接地材料应采用镀锌圆钢或镀锌扁钢,钢管构支架宜采用镀锌扁钢。(2)接地线弯制前应先校平、校直,校正时不得用金属体直接敲打接地线,以免破坏镀锌层。弯制采取冷弯制作,镀锌层遭破坏时,要重新防腐。(3)钢管构架筒壁厚度大于4mm时,可作为避雷针的接地引线。筒体底部用2根接地扁钢与接地端子对称相连。(4)钢管构架接地引线与钢管壁之间应适当留有间隙,便于接地阻抗。(5)混凝土构架接地线应采用焊接方式,应从杆顶钢箍处焊接,在构架中间钢箍处采用折弯方式对接;焊接长度均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扁钢宽度的2倍。(6)避雷针的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使用的紧固件均应使用镀锌制品,否则应采取防腐措施。(7)接地标识涂刷应一致。(8)装有避雷针的构架上的照明灯电源线,必须采用直埋于土壤中的带金属护层的电缆或穿入金属管的导线。电缆的金属护层或金属管必须接地,埋入土壤中的长度应在10米以上,方可与配电装置的接地网相连或与电源线、低压配电装置相连接。(9)首先安装集中接地装置,后安装引下线,最后安装避雷针。构架避雷针的引下线安装前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对设计要求的材料型号、规格进行核对。有生产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单。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带避雷针的构架应双接地。构架避雷针除与主接地网相连外,尚应与单独设置的集中接地装置相连。(2)钢管构架接地端子高度、方向一致,接地端子底部与保护帽顶部距离以不小于200mm为宜。(3)接地扁钢上端面与钢构架接地端子上端面平齐,接地扁钢切割面、钻孔处、焊接处必须做好防腐处理。(4)接地引线地面以上部分应采用黄绿接地漆标识,接地漆的间隔宽度、顺序一致,最上面一道为黄色漆,接地标识宽度为15~100mm。334 0102060200接地装置安装0102060201主接地网安装(1)接地体顶面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小于600mm。(2)垂直接地体间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3)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焊接位置两侧100mm范围内及锌层破损处应防腐。(4)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应满足:扁钢搭接为其宽度的2倍;圆钢搭接为其直径的6倍;扁钢与圆钢搭接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全站防雷及接地安装(1)接地体埋深一般不小于0.8m,垂直接地体间距不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体间距不小于5m。(2)接地体之间连接采用焊接;铜与铜、铜与钢材连接采用火泥熔焊。(3)焊接搭接长度:扁形材料为其宽度两倍,圆形材料为其直径的6倍。(4)接地网施工完毕后,请有测量资质单位进行接地电阻测量。(1)根据设计图纸对主接地网敷位置、网格大小进行放线,接地沟开挖深度以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较高标准为准,且留有一定的余度。(2)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圆钢或铜绞线和铜排,垂直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钢、铜棒和镀铜钢材。(3)接地线弯制时,应采用机械冷弯,避免热弯损坏锌层。(4)铜绞线接地体焊接采用热熔焊,焊接时与预热模具,模具内热熔剂填充密实,点火过程安全防护可靠。接头内导体应熔透,保证有足够的导体截面。铜焊接头表面光滑、无气泡,应用铜丝刷清除焊渣并涂刷防腐清漆。(5)接地体垂直搭接时,除应在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处,还应采取补救措施,使其搭接长度满足要求。(6)设备接地引出线应靠近设备基础,埋入基础内的水平接地体在基础沉降缝处应设置伸缩弯。(7)主接地网制作后进行现场检查,确保符合规程规定,无问题后方可进行回填处理,并做好记录和影像资料。(8)接地网敷设完后的沟内其回填土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主接地网安装前认真熟悉设计图纸。检查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的材料、型号和规格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所用材料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单应齐全。掌握接地网格的尺寸要求。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接地体顶面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小于600mm。(2)垂直接地体间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3)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焊接位置两侧100mm范围内及锌层破损处应防腐。(4)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应满足:扁钢搭接为其宽度的2倍;圆钢搭接为其直接的6倍;扁钢与圆钢搭接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334 0102060202构支架接地安装(1)接地线焊接均匀,焊缝高度、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2)混凝土构支架接地线与杆壁贴合紧密。(3)接地线应顺直、美观。(4)钢管构架接地端子高度、方向一致,接地端子底部与保护帽顶部距离不小于200mm。(5)混凝土构架接地标识高度一致、方向一致,便于观测。(6)钢管构支架接地扁钢上端面与构支架接地端子上端面平齐,接地扁钢切割面、钻孔处、焊接处须做好防腐处理。(7)螺栓连接的接地线螺栓丝扣外露长度一致,配件齐全。接地引线地面以上部分应采用黄绿接地漆标识,间隔宽度、顺序一致,最上面一道为黄色,接地标识宽度为15~100mm。全站防雷及接地安装支架与接地网应采用螺栓连接。(1)变压器、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断路器支架均要双接地。对铜质接地网,原则上除变压器采用双接地引下线外,其余设备可采用单根接地线引下。每台电气设备应以单独的接地体与接地网连接,不得串接在一根引下线上。(2)混凝土构架接地材料宜采用镀锌圆钢或镀锌扁钢,钢管构支架宜采用镀锌扁钢型号符合设计要求。(3)接地线弯制前应先校平、校直,校正时不得用金属体直接敲打接地线,以免破坏镀锌层。弯制采取冷弯制作,镀锌层遭破坏时,要重新防腐。(4)钢管构架接地引线与钢管壁之间应适当留有间隙,便于接地阻抗。(5)混凝土构架接地线应采用焊接方式,应从杆顶钢箍处焊接,在构架中间钢箍处采用折弯方式对接;焊接长度均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扁钢宽度的2倍。(6)支架接地引线在杆顶钢箍处直接引下,焊接长度均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扁钢宽度的2倍。(7)接地扁钢切割面、钻孔处、焊接处须做好防腐处理。(8)各构支架的接地应朝向一致、高度一致,接地标识涂刷应一致。(9)螺栓连接接触面应紧密,连接牢固,丝扣外露长度一致。构支架接地安装前认真熟悉图纸图纸,监督施工单位按图施工所用材料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单应齐全。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接地线焊接均匀,焊缝高度、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2)混凝土构支架接地线与杆壁贴合紧密。(3)接地线应顺直、美观。(4)钢管构支架接地端子高度、方向一致,接地端子底部与保护帽顶部距离不小于200mm。(5)钢管构支架接地扁钢上端面与构支架接地端子上端面平齐,接地扁钢切割面、钻孔处、焊接处须做好防腐处理。(6)螺栓连接的接地线螺栓丝扣外露长度一致,配件齐全。接地引线地面以上。334 334 0102060203爬梯接地安装(1)接地线位置一致,方向一致。(2)接地线弯制弧度弯曲自然、工艺美观。(3)接地引线地面以上部分应采用黄绿接地漆标识,间隔宽度、顺序一致,最上面一道为黄色,接地标识宽度为15~100mm。(4)螺栓连接接触面紧密,连接牢固,螺栓丝扣外露长度一致,配件齐全。(5)爬梯如分段组装,两段接头处未使用螺栓连接,则应加跨接线。全站防雷及接地安装爬梯与接地网应采用螺栓连接。(1)变电站内爬梯应可靠接地。可采取直接连接主接地网或通过接地端子与主接地网连接的方式。(2)爬梯接地线材料采用镀锌圆钢或镀锌扁钢,表面锌层完好,无损伤。接地扁钢切割面、钻孔处、焊接处须做好防腐处理。(3)爬梯接地线搭接可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两种方式。(4)采用焊接时焊接长度均不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扁钢宽度的2倍,3面焊接。(5)采用螺栓连接时,可采用直线连接和垂直连接两种方式。螺栓连接接触面应紧密,连接牢固,丝扣外露长度一致。(6)接地线弯制应采用冷弯制作。(7)接地标识涂刷应一致。爬梯接地安装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接地线位置一致,方向一致。(2)接地线弯制弧度弯曲自然、工艺美观。()接地引线地面以上部分应3采用黄绿接地漆标识,接地漆的间隔宽度、顺序一致,最上面一道为黄色漆,接地标识宽度为15~100mm。(4)螺栓连接接触面紧密,连接牢固,螺栓丝扣外露长度一致,配件齐全。(5)爬梯如分段组装,两段接头处未使用螺栓连接,则应加跨接线。334 0102060204设备接地安装(1)同类设备的接地接地线位置一致,方向一致。(2)接地线弯制弧度弯曲自然、工艺美观。(3)接地引线地面以上部分应采用黄绿接地标识,间隔宽度、顺序一致,最上面一道为黄色,接地标识宽度为15~100mm。(4)螺栓连接接触面紧密,连接牢固,螺栓丝扣外露长度一致,配件齐全。全站防雷及接地安装设备与接地网应采用螺栓连接。(1)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电容器等一次设备底座(外壳)均需接地。(2)接地线材料宜采用铜排、镀锌扁钢和软铜线。(3)接地铜排两端搭接面应搪锡。(4)接地引线与设备本体采用螺栓搭接,搭接面紧密,丝扣外露长度一致。(5)采用铜排、扁钢的,使用冷弯机对铜排、扁钢进行弯曲,弯曲后检查扁钢渡锌层是否完好。(6)机构箱可开启门应用4mm²软铜导线可靠连接接地。(7)机构箱箱体接地线连接点应连接在最靠近接地体侧。(8)隔离开关垂直连杆应用软铜辫与最靠近接地体侧连接。设备接地安装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同类设备的接地接地线位置一致,方向一致。(2)接地线弯制弧度弯曲自然、工艺美观。(3)接地引线地面以上部分应采用黄绿接地漆标识,接地漆的间隔宽度、顺序一致,最上面一道为黄色漆,接地标识宽度为15~100mm。(4)螺栓连接接触面紧密,连接牢固,螺栓丝扣外露长度一致,配件齐全。334 0102060205屏柜内接地安装(1)专用接地铜排的接线端子布设合理,间隔一致。(2)一个接地螺栓上安装不超过2个接地线鼻的要求。每个接线鼻子最多压5根屏蔽线。(3)电缆屏蔽接地线压接牢固,绑扎整齐,走线合理、美观。(4)可开启的屏柜(箱)门接地线齐全、牢固。全站防雷及接地安装(1)屏柜(箱)应装接地母线和等电位屏蔽母线,并采用不小于4mm²的铜线与接地网连接。(2)屏柜(箱)可开启门应采用软铜线与接地网连接。(1)屏柜(箱)框架和底座接地良好。(2)有防振垫的屏柜:每列屏有两点以上明显接地。(3)屏柜(箱)应装有接地端子,并用截面面积不小于4mm²的多股铜线和接地网直接连通。(4)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面积不小于100mm²的接地铜排。屏柜上装置的接地端子应用截面面积不小于4mm²的多股铜线和接地铜排相连。接地铜排应用截面面积不小于50mm²的铜缆与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相连。屏柜内的接地铜排应用截面面积不小于50mm²的铜缆与保护室内的等位接地网相连。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内应设置截面面积不少于100mm²的裸铜排,并使用截面面积不少于100mm²的铜缆与电缆沟道内的等电位接地网连接。(5)位于保护室屏柜下的保护等电位接地网,应使用不下于100mm²的铜排组成“目”型结构,并在电缆沟主入口处使用4根不小于50mm²的铜绞线与主接地网就近相连。(6)屏柜(箱)内应分别设置接地母线和等电位屏蔽母线,并由厂家制作接地标识。(7)屏柜(箱)可开启门应用不小于4mm²软铜导线可靠连接接地。(8)电缆屏蔽接地线采用4mm²黄绿相间的多股软铜线与电缆屏蔽层紧密连接,接至专用接地铜排。(9)接地线采用多股软铜线连接时应压接专业接线鼻。一个接地螺栓上安装不超过2个接地线鼻的要求,每个接地线鼻子最多压2根屏蔽线。螺栓连接牢固。(10)屏内接地线应排列整齐、走向顺直、美观,扎带绑扎力度合适、间距一致。屏柜内接地安装时认真熟悉厂家提供的技术说明书。安装过程中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专用接地铜排的接线端子布设合理,间隔一致。(2)一个接地螺栓上安装不超过2个接地线鼻的要求。每个接线鼻子最多压5根屏蔽线。(3)电缆屏蔽接地线压接牢固,绑扎整齐,走线合理、美观。(4)可开启的屏柜(箱)门接地线齐全、牢固。334 0102060206户内接地装置安装(1)接地线的安装位置应合理,便于检查,不妨碍设备检修和运行巡视;接地线的安装应美观,防止因加工方式不当造成接地线截面减小,强度减弱,容易生锈现象。(2)接地体一般采用暗敷,沿墙设有室内检修接地端子盒。(3)接地线暗敷时,临时接地点采用埋设于墙体内的接地端子盒型式。盒体底部距离室内地面高度统一为0.3m,暗敷于室内墙体,盒门采用不小于4mm²多股软铜线跨接至盒体接地,盒门外侧刷边长为60mm的等边倒三角形,白色底漆,并标以黑色标识其代号为“”。(4)接地点应方便检修使用。全站防雷及接地安装(1)室内明敷接地带高度:有活动地板的房间布置在地板下,无活动地板的房间布置在地面以上0.25~0.3m。。(2)户内接地线应有不少于两处与主接地网有效连接。(3)二次设备室、高压配电装置室应设置不少于2个检修接地端子,且接地端子位置应便于检修使用。(1)接地线的安装位置应合理,便于检查,无妨碍设备检修和运行巡视,接地线的安装应美观,防止因加工方式不当造成接地线截面减小、强度减弱、容易生锈。(2)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可采用明敷暗敷两种方式。明敷的镀锌扁钢应进行校直,工艺美观。(3)接地线弯制前应先校平、校直,校正时不得用金属体直接敲打接地线,以免破坏镀锌层。弯制采取冷弯制作,镀锌层遭破坏时,要重新防腐。(4)建筑物接地应和主接地网进行有效连接。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主控室、高压室应设置不少于2个与主网相连的检修接地端子。(5)接地网遇门处拐角埋入地下敷设,埋深250~300mm。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为250~300mm,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接地干线敷设时,注意土建结构及装饰面。当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补偿设置,补偿设置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6)焊接位置(焊缝100mm范围内)及锌层破损处应防腐。(7)接地引线颜色标识应符合规范。户内接地装置安装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具体监理要点如下:(1)明敷时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应为0.5~1.5m,垂直部分应为1.5~3m,转弯部分宜为300~500mm。(2)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也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敷设,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现象。(3)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为250~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4)室内明敷接地带布置高度,有活动地板的房间布置在地面上200mm处(插座下方),外露接地线表面涂刷黄绿相间条纹作为接地标识,条纹宽度为50mm。中性线宜涂淡蓝色标识。安装螺栓均匀牢固,接地材料横平竖直,接地标识清楚,接地端子应便于使用。(5)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及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并标以褐色标识,接地体标识应相同。接地点应方便检修使用。334 0102070000通信系统设备安装0102070100通信二次设备安装0102070101光端机安装(1)基础型钢不直度≤1mm/m,全长≤5mm;水平度误差≤1mm/m,全长误差≤5mm;位置误差及全长不平行度≤5mm。(2)屏柜底座与基础连接牢固,导通良好,可开启屏门用软铜导线可靠接地。(3)屏柜体垂直度误差<1.5mm/m,相邻两柜顶部水平度误差<2mm,成列柜顶部水平度误差<5mm;相邻两柜盘面误差<1mm,成列柜面盘面误差<5mm,相间接缝误差<2mm。(4)屏柜面平整,附件齐全,门销开闭灵活,照明装置完好,盘、柜前后标识齐全、清晰。设备安装及线缆敷设(1)光端机机柜根据不同的布置形式,保证柜前、柜后足够的安装和检修距离。(2)光端机机柜与基础槽钢采用螺栓固定。(3)光端机机柜底座和柜门应做好接地连接。(4)光端机机柜正上方不应布置空调室内机送风口。(5)布置在同一设备室内的屏柜尺寸和颜色应保持一致。(1)基础复测。基础复测。预埋槽钢垂直度偏差、平行间距误差、单根槽钢平整度及平行槽钢整体平整度误差复测,核对槽钢预埋长度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检查电缆孔洞应与盘柜匹配,基础槽钢与主接地网连接可靠。(2)屏柜位置正确。(3)屏柜外形尺寸、颜色宜与室内保护屏柜保持一致。检查屏柜外观面漆无明显剐蹭痕迹,外壳无变形,屏柜面和门把手完好,内部电气元件固定无松动。(4)屏柜宜采用螺栓固定,紧固件应经热镀锌防腐处理。(5)光纤连接在沟道内应加塑料子管保护,两端预留长度应统一。(6)与保护有关线缆标识颜色采用红底黑字,其余采用白底黑字。(7)电缆、光纤、网线均应加装标识牌。(8)光端机按照设备要求接地,接地应牢固,接地线走向顺直、美观。(1)监督检查机架应严格按《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抗震加固。(2)监督检查机架的安装和接地保护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文件的要求。(3)监督检查电缆的布放和绑扎应美观整齐。(4)监督检查电源电压范围、报警功能、各端口的性能指标和系统功能符合设计和设备使用要求。(5)监督检查传输性能(衰减、误码、抖动和漂移)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查阅测试记录,对各项指标的测试过程及内容进行检查。(6)监督检查人工和自动倒换性能试验应可靠顺畅。334 0102070102程控交换机安装(1)基础型钢不直度≤1mm/m,全长≤5mm;水平度误差≤1mm/m,全长误差≤5mm;位置误差及全长不平行度≤5mm。(2)屏柜体垂直度误差<1.5mm/m,相邻两柜顶部水平度误差<2mm,成列柜顶部水平度误差<5mm;相邻两柜盘面误差<1mm,成列柜面盘面误差<5mm,相间接缝误差<2mm。(3)屏柜体底座与基础连接牢固,导通良好,可开启屏门用软铜导线可靠接地。(4)屏柜面平整,附件齐全,门销开闭灵活,照明装置完好,盘、柜前后标识齐全、清晰。(5)机架内各种线缆应使用活扣扎带统一编扎,活扣扎带间距为100~200mm,缆线应顺直,无明显纽绞。设备安装及线缆敷设(1)程控交换机机柜根据不同的布置形式,保证柜前、柜后足够的安装和检修距离。(2)程控交换机机柜与基础槽钢采用螺栓固定。(3)程控交换机机柜底座和柜门应做好接地连接。(4)程控交换机机柜正上方不应布置空调室内机送风口。(5)布置在同一设备室内的屏柜尺寸和颜色应保持一致。(1)基础复测。预埋槽钢垂直度偏差、平行间距误差、单根槽钢平整度及平行槽钢整体平整度误差复测,核对槽钢预埋长度与设计图纸师是否相符,检查电缆孔洞应与盘柜匹配,基础槽钢与主接地网连接可靠。(2)机架设备安装。检查设备外观面漆无明显剐蹭痕迹,外壳无变形,屏柜面把手完好,内部电气元件固定无松动。(3)电缆布设:对于卡接电缆芯线,卡线位置、长度应一致,穿线孔可视,卡接处线芯不允许扭绞。(4)金属铠装缆线从机房外引入时,缆线外铠装必须与机架接地相连音频电缆线芯必须经过电流、过电压保护装置方能接入设备。(5)屏柜外形尺寸、颜色宜与室内保护屏柜保持一致。检查屏柜外观面漆无明显剐蹭痕迹,外壳无变形,屏柜面和门把手完好,内部电气元件固定无松动。(6)屏柜宜采用螺栓固定,紧固件应经热镀锌防腐处理。(7)程控交换机机按照设备要求接地,接地应牢固,接地线走向顺直、美观。监督检查机架应按照《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抗震加固。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YDJ20-88《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设计暂行技术规定》GBJ64-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过压保护设计规范》。YD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设备安装检验包括:机柜、机架安装;各类配线部件安装;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安装;电缆桥架及线槽安装;所有设备的接地等内容必须符合GB/T50312—2000及设计要求。(1)程控交换设备的调测必须在设备安装工序验收合格签认后进行。审查调测人员资质情况,不允许新人员独立上机。(2)程控电话交换设备通电前检查。与调测单位、安装单位、建设单位一起联合检查检查电路单元(板)及各种零件、配件、告警装置的的数量、规格及安装位置与施工文件是否相符。保护地线:检查设备、机架、配线架、走线架、槽道是否接地良好。334 线缆校对:布放的线缆应经过校对,确保正确无误监理人员应确认测试仪表的有效性,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检查前制订的记录表格中,监理工程师签认后的复印件作为监理资料保存。(3)程控电话交换设备通电试验设备通电按技术说明或调测说明规定的顺序进行从总开关至电路板逐级加电,通电试验过程中要进行旁站。(4)程控电话交换设备硬件电路调测(5)性能和技术指标的调整、检测、演示。旁站和巡视相结合。(6)程控电话交换设备的系统检查测试在程控交换系统。调试达到能够正常运行的状态时,根据厂方提供的技术文件进行系统检查调试,初步验证调试结果。系统检查测试的操作由调测单位在建设单位配合下完成,监理人员旁站监理。系统检查测试按调试单位技术文件规定的检查测试方法进行,其方法需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认可。(7)程控电话交换设备的工程初验。334 在初验测试计划和方案中,对出演测试内容、要求,应比照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确定,测试操作方法应详细列举说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审定认可,监理人员旁站,监理人员要监督初验测试的完整性,防止少测、漏测。监督测试数据的真实性,防止假测、虚报。(8)程控电话交换设备的割接。(9)程控电话交换设备结束文件和备品备件的移交。334 0102070103光缆敷设及接线(1)导引光缆应采用阻燃、防水的非金属光缆。(2)进场光缆由接续盒引下的导引光缆至电缆沟地埋部分应穿热镀锌钢管保护,钢管两端做防水封堵。(3)线路光缆引下线固定可靠、美观,余缆固定及弯曲半径符合要求、工艺美观。导引光缆应排列整齐,走向合理,不宜交叉,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缆径的25倍。(4)所有数据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缆芯均需挂牌,走线合理,排列整齐;导引光缆两端及转弯处应装设规格统一的标识牌,标识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光缆经由走线架,拐弯点、上线柜、每层楼开门处应绑扎固定,光缆排列应整齐。(5)架空避雷线应与变电站接地装置相连,并设置便于地网电阻测试的断开点。光缆沿构架敷设应与构架采取绝缘措施,在构架法兰处采取必要防护措施。(6)线缆敷设及熔接(1)光缆的敷设时应仔细核对敷设的位置及所占用的管道等。(2)线缆的敷设应满足弯曲半径的要求。(1)光缆接头损耗应达到设计规定值,光缆熔接后应采用热熔套管保护。(2)光缆接续时应注意光缆端别、光纤纤序正确,且应对光缆端别及纤序作识别标识。(3)光纤预留在接线盒内应保证足够的盘绕半径,并无挤压、松动。(4)与保护有关线缆标识颜色应采用红底或者黄底黑字,其余采用白底黑字。(5)尾纤接线顺畅自然,多余部分盘放整齐,盘卷半径合适,不得使光纤受折。备用芯加套头保护。(6)导引光缆应宜配置在缆沟底层支吊架上;在电缆沟内敷设的无铠装的通信电缆和光缆应采用非金属保护管进行保护。(1)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措施检验(随工检验、隐蔽工程签证)。(2)光缆布放分楼内和楼间(室外)的敷设;楼内又分缆线桥架及线槽布放和缆线暗敷两种。(3)光缆敷设应单独占用管道管孔,即使合用管道,也应在管孔中穿放塑料子管,其内径为光缆外径的1.5倍。与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平行时,应有一定间距分开敷设,并绑扎固定。(4)检查光缆穿放的管孔数和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的要求。若采用塑料子管,应对塑料子管的材料、规格、盘长进行检查,均应符合设计规定。(5)电、光缆敷设和保护措施检验项目、内容。(6)电、光缆的敷设和保护措施要求(例如对绞电缆与电力线最小净距、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等)必须符合GB50312—2007和设计要求。(7)缆线终接检查(随工检验)。包括对绞电缆芯线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连接;光缆芯线与光纤插座等的连接;各类跳线与接插件间的终端等,都应符合GB50312—334 数字配线架跳线整齐;同轴电缆与电缆插头的焊接牢固、接触良好,插头的配件装配正确牢固;尾纤弯曲半径≥40mm,编扎顺直,无扭绞。2007和工艺要求(例如光纤连接损耗值要求)。334 0102070200通信系统防雷、接地工程0102070201通信系统防雷、接地(1)通信机房的屏位下应敷设专用的环形接地网,并与变电站的主接地网有不少于两点的可靠连接,接地网一般采用不小于90mm²的铜排或120mm²的镀锌扁钢。(2)电缆的屏蔽层应两端接地。铠装电缆进入机房前,应将铠带和屏蔽同时接地;通信设备的金属机架、屏柜的金属骨架、电缆的金属护套等保护接地应统一接在柜内的接地母线上,并必须用独立的接地线接在机房内的环形接地母线上,严禁串接接地。(3)通信设备直流电源的正极,在电源侧和通信设备侧均应直接接地,在电源屏侧接地时采用不低于25mm²的铜绞线,在负载侧接地时采用不低于2.5mm²的接地线。(4)接地线整齐、美观。防雷与接地所有通信设备必须可靠接地。(1)通讯站(机房)必须采用联合接地。(2)直流电源工作地应从接地汇集排直接接到接地母线上。(3)微波塔的接地网应围绕塔基做成闭合的环形接地网,并与变电站主接地网有不少于两点的可靠连接。(4)通信用交直流屏及整流器金属架接地良好。(5)音频电缆备用线在配电架上接地。监控要点及质量标准(1)按现行(防雷及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监督检查施工全过程。(2)质量评定标准按GBJ303-88执行。(3)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与非带电金属部件接地的分支线,必须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串联。(3)避雷针(网)及其支持件安装位置正确,固定可靠,防腐良好;整体垂直,避雷网规格尺寸和弯曲半径正确;避雷针及支持件的制作质量符合设计要求。(4)设有标志灯的避雷针灯具完整,显示清晰。支持间距均匀;避雷针垂直度的偏差不大于顶端针杆的直径。(5)接地(接零)线敷设应平直、牢固,固定点间距均匀,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有补偿装置,穿墙有保护管,油漆防腐完整;焊接焊缝饱满;防雷接地引下线的保护管固定牢靠;断线卡子设置便于检测,接触面镀锌或镀锡完整。(5)接地体安装正确,牢固接地体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小于0.6米。334 (6)扁钢搭接焊3个棱边、长度大于2B,圆钢双面焊大于6D。5验收阶段(1)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检查隐蔽工程记录。(2)检查数量:按施工单位抽查数抽查其中的30%,但均不少于3处,或与施工单位共同检查,监督施工单位的评定结果。(3)验收顺序:施工单位先自检,填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后报检,施工单位报送《工程报验单》。(4)验收合格:签署《工程报验单》。验收不合格:退回《工程报验单》,签发《不合格工程通知》,整改后报送《整改复查报审表》,监理重新检查验收。334 0102080000视频监控及火灾报警系统0102080001视频监控探头安装(1)室内探头应距地面2.5~5m或吊顶下200mm,室外探头应距地面3.5~10m。(2)缆线有可靠的屏蔽抗干扰功能,两端余度适当,标牌正确清晰,接线牢固、可靠。(3)电子围栏下方应每隔4~6m安装“禁止攀登,高压危险”警识牌。视频监控设备(1)室内探头应距地面2.5m以上或顶板以下0.2m安装;室外探头应距地面3.5m以上安装。(2)探头应安装在无遮挡、保证正常监视目标范围,且探头维护不影响电气设备运行。(3)严禁将探头装设在避雷针、电气架构上。(4)配电装置区视频探头支架应接地。(5)视频线路应采用暗线敷设。(1)事先策划好探头布置位置,信号传输电缆穿管敷设,埋管与建筑施工时同步敷设,避免开槽埋管。(2)探头应安装在不受外界损伤及不影响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的地方,且照明照度符合要求。(3)严禁利用避雷针、变电站构架和带避雷线的杆塔作为视频探头的支架。(4)探头固定牢固,监视范围满足需求。(5)外围监控设备必须适应变电站运行环境,并应具有防污、防雨等功能。(6)外围监控设备应维修方便,尤其是户外摄像机,在维护时避免涉及停电。(7)当摄像设备安装靠近在220kV及以上高压导体附近时,应考虑系统过电压影响。(8)配电装置区视频监控探头支架应接地。(9)视频监控探头应编号。(1)探头安装高度及距地距离检查。(2)探头支架的接地检查。(3)探头调试(旁站)。334 0102080002主机安装(1)基础槽钢允许偏差:垂直度<1mm/m,全长<5mm;水平度<1mm/m,全长<5mm。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5mm。(2)主机应安装平稳、牢固,不得倾斜,垂直度误差≤1.5mm/m。(3)在视频系统与外部接口处应按照需要装设隔离变压器或光电隔离器件,防止外部干扰信号侵入。(4)设备应有工作接地和外壳接地,并具有明显标识。(5)室外配电箱、固定件均应采用不锈钢材料,防止锈蚀。警卫及消防控制室(1)主机工作接地和外壳接地应与接地网可靠连接。(2)主机采用站内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3)视频系统与外部接口处,应按照需要装设隔离变压器或光电隔离器件。(1)屏柜基础平行预埋槽钢垂直度偏差、平行间距误差、单根槽钢平整度及平行槽钢整体平整度误差复测,核对槽钢预埋长度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检查电缆孔洞应与盘柜匹配,基础槽钢与主接地网连接可靠。(2)主机安装前,检查外观面漆无明显剐蹭痕迹,外壳无变形,屏、柜面和门把手完好,内部电气元件固定无松动。(3)紧固件应经热镀锌防腐处理,所有螺栓安装紧固可靠。(4)视频系统应具有完善的防雷措施,系统应在摄像机端及机柜内装设视频信号避雷针、数据信号避雷器和电源避雷器。(5)安装位置及高度应符合规定,便于人员观察及操作。(6)系统设备宜使用变电站内不停电交流电源,新建变电站视频系统应采用站内不停电交流电源;所有设备由柜内配电器集中供电,电源配电器功率根据系统大小确定,要求具备一定的功率冗余。(7)电源配电器必须具备防雷和放过电压能力。(1)主机的厂家资质,质量证明文件,安装使用指导书。(2)基础槽钢的检查,垂直度小于1mm/m全长小于5mm,水平度小于1mm/m,全长小于5mm,位置误差及水平度小于5mm。(3)主机安装平稳牢固,垂直度不大于1﹒5mm/m(4)设备要有工作接地和外壳接地,并有明显标识。(5)紧固件应使用热镀锌件。(6)系统设备宜使用变电站内部停电交流电源。334 0102080003火灾报警探头安装(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2)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3)探测器周围500mm内不应有遮挡物。(4)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5)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设备间(1)感温、感烟探头宜吸顶安装,且周围没有遮挡,并保证其在维修时不影响电气设备正常运行。(2)主变压器、电缆夹层选用线性感温探测器,厨房选用点式感温探测器,GIS室等高大厂房选用红外对射探测器,其它房间、楼道选用感烟探测器。(1)宜吸顶安装,探头间及其与周围遮挡物、墙壁、梁边、空调送风口水平净空距离符合规定要求。(2)探头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不应超出规定。(3)正常状态下,探头不应发出故障和报警信号。(4)探头固定牢固。(5)线型火灾探测器和可燃性气体探测器等有特殊安装要求的探测器,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定。(6)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7)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0mm。(2)探测器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大于45度。(3)探测器固定要牢固(4)探测器接线采用软线时,线的端头要搪锡。(5)探测器至空调的通风口水平距离不小于1500mm,至多孔送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0mm。334 第三篇架空线路结构工程子库334 334 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工程中应用部位设计要点及控制措施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监理要点及控制措施效果图0201010000基础工程0201010100开挖式基础0201010101阶梯基础施工(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0.5%。(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不得使用海水。(5)外加剂、掺和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6)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浇筑C15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³。(7)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8)8)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8′,高塔4′。9)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基础(1)台阶高宽比应不小于1.0。(2)设计应考虑地下水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重度应按浮重度考虑。(3)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得小于12mm,净距不得小于50mm。其接头应相互错开一个(或几个)同一连接区段。(4)基础底板厚度不小于200mm。(5)混凝土强度等级≥C20。(1)基坑开挖根据土层地质条件确定放坡系数。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流沙坑宜采取井点排水。基础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2)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浇制,否则应留200mm以上的土层不开挖以保证坑底原状土质,基础浇筑前开挖。湿陷性黄土、泥水坑等情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垫层处理。垫层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支设。(3)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4)钢筋焊接符合JGJ18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5)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6)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地脚螺栓表面应清理干净,复核地脚螺栓的间距、基础跟开、立柱标高正确。(7)现场浇筑混疑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8)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9)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10)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严禁二次抹面。(11)浇筑完成的基础应及时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残余水泥砂浆,并对基础及地脚螺栓进行保护。(1)监督基坑开挖时坡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当设计允许底盒采用土模时,则坑底可不留操作裕度。(2)地下水位很高或流砂坑开挖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采取降低水位、挡土板、投石压砂等措施完成基坑开挖工作。(3)监理人员应强调安全施工,防止坑壁坍塌伤人。当挖掘工作实在困难,不能达到要求坑深,施工承包商要求减少坑深或改变设计时,需向设计提出申请。(4)检查施工承包商进行混凝土浇制的有关器具;搅拌机、砂、石、水重量的量具、塌落度量筒、试块盒溜斗、振捣器及其完好程度(5)检查模板、运到现场的钢筋、钢筋笼、地脚螺栓的规格、数量、根开等各项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是否存在锈蚀以及钢筋的焊接和布置情况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水泥是否同一标号、同一厂家产品。334 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9)允许偏差。1)基础埋深:100mm,0mm。2)立柱及各底座断面尺寸:-0.8%。3)钢筋保护层厚度:-5mm。4)基础根开及对角线:一般塔±1.6‰,高塔±0.6‰。5)基础顶面高差:5mm。6)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7)整基基础中心位移:顺线路方向24mm,横线路方向24mm。8)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8′;高塔4′。9)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6)基础混凝土浇制过程中,监理人员要随时检查砂、石的质量,发现混杂物提前通知施工人员清除,要随时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检查塌落度,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施工人员调整,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混凝土振捣情况。(7)基础混凝土浇筑及基础回填土过程中,检查坑内是否有积水。检查基础回填是否按规范要求分层回填、夯实。(8)见证试块制作,试块制作的质量及数量应满足规范要求。(9)基础浇筑完成回填后应检查施工单位对基础成品保护措施是否到位。(10)冬季施工时检查基础保温、养护情况。334 0201010102直柱大板基础施工(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当混凝土强度≥C30其≤C55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0.5%。(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不得使用海水。(5)外加剂、掺和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6)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浇筑C15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³。(7)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8)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9)偏差控制要求。基础(1)底板宽高比应不小于1.0,不宜大于2.5。(2)设计应考虑地下水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重度应按浮重度考虑。(3)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得小于12mm,净距不得小于50mm。其接头应相互错开一个(或几个)同一连接区段。(4)基础底板厚度不小于200mm。(5)基础底板钢筋中纵向受拉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6)混凝土强度等级≥C20。(1)基坑开挖根据土层地质条件确定放坡系数。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流沙坑宜采取井点排水。基础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2)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浇制,否则应留200mm以上的土层不开挖以保证坑底原状土质,基础浇筑前开挖。湿陷性黄土、泥水坑等情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垫层处理,垫层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支设。(3)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4)钢筋焊接符合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5)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6)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地脚螺栓表面应清理干净。复核地脚螺栓的间距、基础根开、立柱标高符合设计要求。(7)现场浇筑混疑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8)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9)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10)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11)浇筑完成的基础应及时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残余水泥砂浆,并对基础及地脚螺栓进行保护。(1)监督基坑开挖时坡度应符合规范要求。(2)地下水位很高或流砂坑开挖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采取降低水位、挡土板、投石压砂等措施完成基坑开挖工作。(3)当挖掘工作实在困难,不能达到要求坑深,施工承包商要求减少坑深或改变设计时,需向设计提出申请,监理人员应监督设计变更的落实。(4)检查施工承包商进行混凝土浇制的有关器具;搅拌机、砂、石、水重量或体积比的量具、塌落度量筒、试块盒溜斗、振捣器及其完好程度。(5)检查模板、运到现场的钢筋、钢筋笼、地脚螺栓的规格、数量、根开等各项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是否存在锈蚀以及钢筋的焊接和布置情况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水泥是否同一标号、同一厂家产品。(6)旁站基础混凝土浇筑全过程。基础混凝土浇制过程中,监理人员要随时检查砂、石的质量,发现混杂物提前通知施工人员清除,随时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以及浇筑过程中按要求振捣混凝土。334 1)基础埋深:100mm,0mm。2)立柱及各底座断面尺寸:-0.8%。3)钢筋保护层厚度:-5mm。4)基础根开及对角线:一般塔±1.6‰,高塔±0.6‰。5)基础顶面高差:5mm。6)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7)整基基础中心位移:顺线路方向24mm,横线路方向24mm。8)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8′,高塔4′。9)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7)基础混凝土浇筑及基础回填土过程中,坑内如有积水监理人员应督促将积水排除。基础回填时按规范要求检查分层回填、夯实情况。(8)见证试块制作,试块制作的质量及数量应满足规范要求。(9)基础浇筑完成回填后应检查施工单位对基础成品保护措施是否到位。(10)冬季施工时检查基础保温、养护情况。334 0201010103角钢插入基础施工(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当混凝土强度≥C30其≤C55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0.5%。(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不得使用海水。(5)外加剂、掺和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6)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浇筑C15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³。(7)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8)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9)偏差控制要求。基础(1)插入角钢应采用热镀锌防腐,角钢坡度应与塔身坡度一致,其锚固深度应满足最小深度要求。(2)设计应考虑地下水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重度应按浮重度考虑。(3)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得小于12mm,净距不得小于50mm。其接头应相互错开一个(或几个)同一连接区段。(4)基础底板厚度不小于200mm。(5)基础底板钢筋中纵向受拉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6)混凝土强度等级≥C20。(1)基坑开挖根据土层地质条件确定放坡系数。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流沙坑宜采取井点排水。基础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2)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浇制,否则应留200mm以上的土层不开挖以保证坑底原状土质,基础浇筑前开挖。湿陷性黄土、泥水坑等情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垫层处理,垫层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支设。(3)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4)插入角钢底端定位要准确,上端用硬连接可调工具固定,保证其精确位置。(5)钢筋焊接符合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6)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7)混凝土浇筑前钢筋、插入角钢表面应清理干净。(8)现场浇筑混疑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9)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10)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11)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12)浇筑完成的基础应及时清除插入角钢上的残余水泥砂浆,并对基础进行保护。(1)监理人员应对基础混凝土浇筑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2)检查进场的材料:砂、石、水泥、水、添加剂、钢筋、插入角钢、的规格型号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规定,且应采取防雨、防潮、防污措施。(3)检查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布置应合理有序,机械、计量器具齐全有效,下料点设置合理。(4)检查混凝土配合比、搅拌质量应符合相关要求。(5)检查混凝土下料及振捣情况应符合要求。(6)基础每个腿应一次浇筑完成,遇到特殊情况,中间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个小时。(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督促现场测量人员用经纬仪检查和测量基础各部尺寸,跟开、对角线、插入角钢倾斜度等。(8)冬季施工应按照《建设工程东起施工规程》JGJ104-1997及相关规定监理。(9)见证试块制作,试块制作的质量及数量应满足规范要求。334 1)基础埋深:100mm,0mm。2)立柱及各底座断面尺寸:-0.8%。3)钢筋保护层厚度:-5mm。4)基础根开及对角线:±0.8‰。5)插入角钢顶点高差:5mm。6)插入角钢形心对立柱中心偏移:8mm。7)整基基础中心位移:顺线路方向24mm,横线路方向24mm。8)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8′,高塔4′。334 0201010200原状土基础0201010202岩石嵌固基础施工(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0.5%。(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不得使用海水。(5)外加剂、掺和料:其品种及掺量通过试验确定。(6)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浇筑C15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³。(7)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8)基础(1)混凝土强度等级≥C20。(2)基岩表面应进行防风处理,防护范围应满足要求。(3)岩石地质参数应与地勘报告地质吻合。(1)基础放样时应核实边坡稳定控制点在自然地面以下,并保证基础在基岩内的嵌固尝试不小于设计值。(2)岩石基础的开挖符合下列规定。1)岩石构造的整体性不受破坏;2)孔洞中的石粉、浮土及孔壁松散的活石应清除干净;3)软质岩成孔后应立即安装锚筋或地脚螺栓,并浇灌混凝土,以防孔壁风化。(3)地面以上部分基础模板支设要牢固。(4)钢筋焊接符合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5)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6)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地脚螺栓表面应清理干净。(7)现场浇筑混疑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8)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9)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10)露出地面以上部分基础立柱可采用圆形或外切方形。(11)浇筑完成的基础应及时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残余水泥砂浆,并对基础及地脚螺栓进行保护。(1)检查基岩内嵌固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监督施工过程中岩石的整体性不受到破坏。(3)检查进场的材料:砂、石、水泥、水、添加剂、钢筋、插入角钢、的规格型号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规定,且应采取防雨、防潮、防污措施。(4)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均匀,钢筋焊接接头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核查基础各部位尺寸及钢筋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6)检查混凝土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7)检查混凝土下料及振捣情况应符合要求。(8)见证试块制作,试块制作的质量及数量应满足规范要求。(9)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334 护面浇筑必须与基础浇筑同步实施。如有护面,厚度不得小于100mm。(9)混凝土密实、外露部分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严禁二次抹面。(10)允许偏差。1)孔深不应小于设计值。2)成孔尺寸应大于设计值,且应保证设计锥度。3)立柱及承台断面尺寸:-0.8%。4)钢筋保护层厚度:-5mm。5)基础根开及对角线:一般塔±1.6‰,高塔±0.6‰。6)基础顶面高差:5mm。7)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8)整基基础中心位移:顺线路方向24mm,横线路方向24mm。9)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8′;高塔4′。10)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334 0201010203掏挖基础施工(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0.5%。(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不得使用海水。(5)外加剂、掺和料:其品种及掺量通过试验确定。(6)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浇筑C15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³。(7)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8)易发生坑壁坍塌的基坑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可靠的护壁措施。(9)基础(1)计算上拔稳定时,其抗拔深度应扣除表层非原状土的厚度。(2)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得小于12mm,净距不得小于50mm。其接头应相互错开一个(或几个)同一连接区段。(3)混凝土强度等级≥C20。(1)基础放样时应核实边坡稳定控制点在自然地面以下,并保证基础埋深不小于设计值。(2)掏挖施工可采用人工掏挖或旋挖钻机掏挖。人工掏挖应有安全保证措施,对孔壁风化严重或砂质层应采取护壁措施。(3)地面以上部分基础模板支设要牢固。(4)为保证开挖尺寸不过大,采用先掏挖后修整的开挖程序。(5)钢筋焊接符合JGJ18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6)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7)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地脚螺栓表面应清理干净。(8)成孔与浇筑须连续作业。(9)现场浇筑混疑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10)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11)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12)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13)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严禁二次抹面。(14)露出地面以上部分基础立柱可采用圆形或外切方形。外切方形进入基面以下不小于300mm.(15)浇筑完成的基础应及时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残余水泥砂浆,并对基础及地脚螺栓进行保护。(1)监理人员应对基础混凝土浇筑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2)检查进场的材料:砂、石、水泥、水、添加剂、钢筋、地脚螺栓、的规格型号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规定,且应采取防雨、防潮、防污措。施;(3)检查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布置应合理有序,机械、计量器具齐全有效,下料点应设置合理。(4)检查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要求。(5)检查混凝土下料及振捣情况应符合要求。(6)基础每个腿应一次浇筑完成,遇到特殊情况,中间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个小时。(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人员应随时督促现场测量人员用经纬仪检查和测量基础各部尺寸,跟开、对角线、地脚螺栓垂直度等。(8)冬季施工应按照《建设工程东起施工规程》JGJ104-1997及相关规定监理。(9)见证试块制作,试块制作的质量及数量应满足规范要求。334 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10)允许偏差。1)孔深不应小于设计值。2)成孔尺寸不应小于设计值,且底部应保证设计锥度和高度。3)立柱及承台断面尺寸:-0.8%。4)钢筋保护层厚度:-5mm。5)基础根开及对角线:一般塔±1.6‰,高塔±0.6‰。6)基础顶面高差:5mm。7)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8)整基基础中心位移:顺线路方向24mm,横线路方向24mm。9)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8′;高塔4′。10)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334 0201010300桩基础0201010301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0.5%。(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不得使用海水。(5)外加剂、掺和料:其品种及掺量通过试验确定。(6)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浇筑C15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³。(7)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8)混凝土密实、外露部分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基础(1)孔径不得小于0.8m且不得大于2.5m。孔深不宜大于30m。(2)混凝土护壁厚度≥100mm,其护壁应配置直径≥8mm的构造筋,竖向应上下搭接。护壁高度≤1000mm。(3)应进行成桩检测。(4)混凝土强度等级≥C25。(5)桩身直径不得小于10mm,净距不得小于60mm。其接头应相互错开一个(或几个)同一连接区段。(1)易发生坑壁坍塌的基坑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可靠的护壁措施。护壁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节混凝土护壁不超过1m。(2)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必须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射,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和孔中心。(3)采用电动葫芦、卷扬机或手摇磨车将开挖土吊离桩孔,严禁将土堆在井口。(4)扩底部分开挖:挖扩底桩应先挖扩底部位桩身的圆柱体,再按扩底部位的尺寸、形状自上而下削土扩充,扩底部分可不浇筑护壁。(5)终孔后应清理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渣、积水;孔底不应积水,必要时应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底。(6)钢筋焊接符合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7)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8)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9)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严禁二次抹面。(10)露出地南以上部分基础立柱可采用圆形或外切方形。外切方形进入基面以下不小于300mm。(11)浇筑完成的基础应及时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残余水泥砂浆,并对基础及地脚螺栓进行保护。施工准备阶段(1)监理人员应熟悉图纸、规范要求。(2)检查施工人员经培训应合格。(3)检查桩位复测结果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4)检查划定的坑口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控制桩应齐全有效。(5)审批专项施工方案应符合要求。(6)审查材料质量保证文件应齐全合格。施工阶段:1)检查孔内必须放置应急软爬梯,保证施工机械安全可靠。2)检查孔口四周应放置围栏、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有毒气体以及坑深超过10米应有送风设备,坑口设专人监护。3)检查临时用电应符合规范要求。4)监督第一节井护壁中心线与设计轴线偏差不得大于20,每节护壁厚度及上下节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每节护壁混凝土需连续浇注成型24小时后拆模。5)检查钢筋笼制作应符合图纸要求,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6)监督成孔质量验收合格后应尽快浇注,落差超过2米应使用溜槽或串筒,按规定进行振捣。334 (9)允许偏差。1)孔径不小于设计值。2)桩垂直度一般不应超过桩长的3‰,且最大不超过50mm。3)立柱及承台断面尺寸:-0.8%。4)钢筋保护层厚度:-5mm。5)钢筋笼直径:±10mm。6)主筋间距:±10mm。7)箍筋间距:±20mm。8)钢筋笼长度:±50mm。9)基础根开及对角线:一般塔±1.6‰,高塔±0.6‰。10)基础顶面高差:5mm。11)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12)整基基础中心位移:顺线路方向24mm,横线路方向24mm。13)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8′,高塔4′。14)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7)见证试块制作,试块制作的质量及数量应满足规范要求。334 0201010302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0.5%。(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不得使用海水。(5)外加剂、掺和料:其品种及掺量通过试验确定。(6)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一般采用180~220mm,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确定。(7)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8)孔底沉渣端承桩不大于50mm,摩擦桩不大于100mm。(9)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一次成型。(10)允许偏差。1)孔径-50mm。基础(1)钻孔灌注桩的中心间距≥2.5d。(2)应进行成桩检测。(3)混凝土强度等级≥C25。(4)桩身直径不得小于10mm,净距不得小于60mm。其接头应相互错开一个(或几个)同一连接区段。(1)依据桩位中心确定护筒挖埋位置,其挖设直径比护筒外径大200mm左右,挖设浓度为1m。护筒顶端高出地表不小于200mm。(2)钻机就位时,钻头中心对准护筒中心保证误差不大于20mm。(3)护壁泥浆要进行现场调配,定时检测,并应根据穿越的地层条件适时调整。(4)根据地质条件和桩间距合理选择成桩次序。(5)混凝土首灌量应保证埋管深度0.8~1.2m,浇筑过程中埋管深度应在1.5~2m为宜。(6)采用二次清孔法,即在钻进至设计层位深度后调整泥浆,进行第一次清孔,下入钢筋笼、导管后,进行第二次清孔,沉渣符合设计要求。(7)混凝土灌注量应满足规范规定的超灌量要求。(8)钢筋焊接符合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9)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10)基桩施工完毕后,依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桩身质量进行检验。(11)第一次浇灌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基桩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承台(或桩头)、连梁施工。严禁二次抹面。(12)浇筑完成的基础应及时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残余水泥砂浆,并对基础及地脚螺栓进行保护。(1)复核桩位复测记录、定位轴线、标高无误后,方允许开钻。(2)旁站清孔质量终孔提钻前,须进行一次清孔,施工方自测合格后,方允许提钻。孔底沉渣:用测绳检测两次,要求清孔后孔底不得有沉碴,临灌砼前≤50mm。(3)检查钢筋笼制作、钢筋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合格证、质保书及复验单。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4)检查砼的水下灌注导管应连接牢固,接口严密。旁站导管长度及下放深度(以护筒上口标高为准),下口与孔底的距离能顺利排出隔水栓,一般以300mm为宜。(5)见证试块制作,试块制作的质量及数量应满足规范要求。(6)依据试块和小应变试验报告对成桩质量进行检查。334 2)孔深大于设计深度。3)孔垂直度偏差小于桩长的1%。4)立柱及承台断面尺寸:-0.8%。5)桩钢筋保护层厚度水下-16mm,非水下-8mm。6)钢筋笼直径:±10mm。7)主筋间距:±10mm。8)箍筋间距:±20mm。9)钢筋笼长度±50mm。10)基础根开及对角线:一般塔±1.6‰,高塔±0.6‰。11)基础顶面高差:5mm。12)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13)整基基础中心位移:顺线路方向24mm,横线路方向24mm。14)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8′,高塔4′。15)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334 0201010304承台及连梁施工(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0.5%。(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不得使用海水。(5)外加剂、掺和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6)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浇筑C15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³。(7)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8)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9)允许偏差。基础(1)承台厚度约为1.0~2.0d。(2)承台受力钢筋需通长配置,直径≥10mm。(3)桩与承台(连梁)的连接应符合要求。(4)根据地质及水文情况选择不同承台形式(高桩、低桩)。(1)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2)钢筋焊接符合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3)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4)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地脚螺栓表面应清理干净。(5)振捣:应沿承台及连梁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棒与水平面倾角3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插棒间距以300~500mm为宜,防止漏振。(6)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7)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8)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里表温差不得大于25℃。(9)浇筑连梁宜采用从一点开始双向浇筑,需要预留施工缝时必须经设计确认。(10)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严禁二次抹面。(11)浇筑完成的基础应及时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残余水泥砂浆,并对基础及地脚螺栓进行保护。(1)监理人员应熟悉图纸、规范要求。(2)检查施工人员经培训应合格。(3)复核桩位、标高应合格。(4)审核进场施工机械应符合要求。(5)检查材料规格型号符合图纸要求,质量保证资料齐全,需复试的对试品、试件进行见证取样。(6)检查桩基础应验收合格,且承台底部清理干净;(7)检查模板施工应符合图纸要求。(8)检查钢筋规格、型号,品种、形状,数量、间距应符合要求。(9)复核基础预埋件规格型号与图纸要求应相符。(10)核对各部跟开尺寸应符合要求。(11)检查混凝土搅拌及下料应符合要求;(12)监督混凝土振捣应符合要求。(13)见证试块制作,试块制作的质量及数量应满足规范要求。(14)检查基础浇注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冬季要进行保温。334 1)各断面尺寸:-0.8%。2)钢筋保护层厚度:-5mm。3)基础根开及对角线:一般塔±1.6‰,高塔±0.6‰。4)基础顶面高差:5mm。5)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8mm。6)整基基础中心位移:顺线路方向24mm,横线路方向24mm。7)整基基础扭转:一般塔8′,高塔4′。8)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10mm,-5mm。334 0201010500基础防护0201010501基础防护工程(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符合设计要求。(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含泥量≤5%。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3)块石:砌筑用块石尺寸一般不小于250mm,石料应坚硬,不易风化。(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或池塘水。不得使用海水。(5)上下层砌石应错缝砌筑,砌体外露面应平整美观。(6)按规定设置排水沟(孔)、伸缩缝。基础(1)挡土墙墙背垂直、墙表面光滑、填土表面水平且与墙齐高。(2)石材尽可能就地取材,砂浆不得用石灰砂浆。(3)挡土墙砌筑前需将底部浮土清除,砌石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基底埋置深度应大于500mm。(4)挡土墙高度不宜大于6000mm。(5)挡土墙每两平方米设置一个泄水孔。泄水孔内应设置砂石砾层。(1)挡土墙或护坡应砌筑在稳固的地基上,基础埋深应满足设计要求。(2)挡土墙或护坡砌筑前,底部浮土必须清除,石料上的泥垢必须清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3)采用坐浆法分层砌筑,铺浆厚度宜为30~50mm,用砂浆填满砌缝,不得无浆直接贴靠,砌缝内砂浆应采用扁铁插捣密实。(4)勾缝前必须清缝,用水冲净并保持槽内湿润,砂浆应分次向缝内堵塞密实。勾缝砂浆标号应高于砌体砂浆,应按实有砌缝勾平缝。砌筑完毕后应保持砌体表面湿润做好养护。(1)排水孔数量、位置及疏水层的设置应满足规范要求。(6)按规定设置排水沟(孔)、伸缩缝。(1)检查护坡、挡土墙的测量放线位置,距基础边缘距离、长度、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地基槽开挖深度、宽度及夯实情况应符合要气。(3)检查坡体砌筑的产度、高度、上下厚度、坡度、排水口位置、砌石抹缝质量,应保证砌体稳固、平整、美观、砂浆填充饱满。(4)检查其他与山体间结合部位间隙及回填土夯实情况,应压实平整地面,并符合环保要求。334 0201010502排水沟砌筑(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含泥量≤5%。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3)块石:砌筑用块石尺寸一般不小于250mm,石料应坚硬,不易风化。(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不得使用海水。(5)排水沟应设置在迎水侧,距基础边缘一般不小于5m。(6)排水沟应保证内壁平整,迎水侧沟沿略低于原状土并结合紧密。(7)按设计施工,坡度保证排水顺畅。基础(1)排水沟沿基础上山坡方向浇制,应有一定坡度,保证排水顺畅。(2)应保证排水沟与原状土的紧密结合。(3)排水孔应远离塔位。(1)应根据现场实际地形确定排水沟走向和长度。(2)排水沟断面应满足设计要求。(3)排水沟开挖成型后应清除浮土,底部夯实。(1)检查排水沟的位置、排水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果设计五具体要求,应按山体和地形自然坡度设计。(2)检查排水沟开挖,砌筑深度、宽度、砌筑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排水沟应无缝隙、孔洞,末端应有防水土冲刷措施。334 0201010503基坑回填(1)基础坑回填宜优先利用基坑土及黏性土,但不应含有有机杂质,不宜使用淤泥质土,含水率应符合规定。(2)基础坑口的地面上应筑有防沉层,防沉层应高于原始地面,低于基础表面。其高度视图纸夯实程度确定,基础验收时宜为300~500mm,工程移交时坑口回填土不应低于地面,防沉层的上部边宽不得小于坑口边宽,平整规范。(3)接地沟回填后应筑有防沉层,其高度宜为100~300mm,工程移交时回填土不得低于地面。基础(1)基坑回填应满足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2)基坑回填需预留防沉层。(3)回填土土质要求生活垃圾不得回填、岩石土需按一定比例掺普通土回填。(1)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规定,回填时应清除坑内杂物,并不得在边坡范围内取土,回填土要对称均匀回填。(2)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每回填300mm厚度夯实一次。(3)基坑的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泥水坑应先排除坑内积水然后回填夯实,对岩石基坑应以碎石掺土回填,碎石与土的比例为3:1。(4)雨季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5)冻土回填,应先将坑内冰雪清除干净,清除冻土块的冰雪并把冻土捣碎后进行回填夯实。(6)回填土应留有300~500mm的防沉层,防沉层的上部边宽不得小于坑口边宽。(7)回填土铺设对称均匀,确保回填过程中基础立柱稳固不位移。(1)检查回填土质量,不得掺大石块、冻土块、冰雪回填,必要时按设计要求外部取土回填。(2)监督回填土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夯实应均布坑口全部面积,夯实密度应符合要求;。(3)检查基础回填后应预留不小于300mm的防沉层,并将地面整平,预留排水坡度、清除场内杂物,按要求恢复植被工作。334 0201010504保护帽浇筑(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2)砂石:砂宜采用中粗砂,含泥量≤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含泥量≤2%。(3)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不得使用海水。(4)保护帽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5)保护帽宽度宜不小于距塔脚板每侧50mm。高度应以超过地脚螺栓50~100mm为宜并不小于300mm,主材与靴板之间的缝隙应采取密封(防水)措施。(6)保护帽顶面应留有排水坡度,顶面不得积水。基础(1)铁塔组立完毕并确认塔脚板与基础顶面接触良好、地脚螺栓无松动后应及时浇制保护帽,以防因地脚螺母被盗而造成倒塔事故。(2)保护帽需一次浇筑成型,形状及尺寸以盖住塔脚板为原则。(1)保护帽上表面应在混凝土凝固前进行收光3~4次,浇制结束需先收光2次,2h后再细收一次,拆模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飞边情况,应及时处理。塔腿及模板底部的混凝土浆要及时清理干净。(2)保护帽浇制后拆模时间应保证拆模时其表面及棱角不损坏。(9)保护帽应按要求进行养护。(4)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1)保护帽施工前,检查地脚螺栓是否紧固到位。(2)检查保护帽的位置、模板尺寸是应合设计要求。(3)检查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检查保护帽浇筑成型后,顶面是否防积水。334 0201020000杆塔组立工程0201020100自立式铁塔组立0201020101角钢铁塔分解组立(1)塔材、螺栓、脚钉及垫片等应有出厂合格证。(2)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磨损。(3)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4)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且紧固力矩的上限不宜超过规定值的20%。(5)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预倾斜,预倾斜符合规定。(6)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度不得超过1/800。(7)每腿均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8)螺栓穿向应一致美观。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螺栓露扣长度不应超过20mm或10个螺距。(9)杆塔脚钉安装应齐全,脚蹬侧不得露丝,弯钩朝向应一致向上。(10)杆塔组立(1)铁塔加工应按现行的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标准进行。铁塔加工完毕后必须经过厂内试组装,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钢材和构件不得使用。(2)铁塔组立时,如发现构件有弯曲变形,必须予以校直或更换。(3)各种材料的订货均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及材质检验证书(包括螺栓等)。(4)施工前应认真熟悉各类铁塔的设计安装条件,依照设计安装条件进行组塔、架线。1)直线塔锚线时,锚线对地夹角不得大于20度。2)转角塔已考虑作为锚线塔、紧线塔或二者兼之。a)转角塔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应大于45度,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一般按不大于20度考虑。b)导、地线紧线应分别进行,先地线后导线,由上自下依次架设。(5)耐张塔二倍吊装跳线时,不能对跳线及绝缘子同时吊装,需分别吊装。(1)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0%,方能进行分解组塔。(2)铁塔组装前应根据塔型结构图仔细地分段核对塔材,对塔材进行外观检查,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塔材不得组装。(3)角钢铁塔分解组立可采用座地抱杆、悬浮抱杆等工器具,宜采用专用夹具安装抱杆承托绳、腰箍拉线等。(4)铁塔组立应有防止塔材变形、磨损的措施,临时接地应连接可靠,每段安装完毕铁塔辅材、螺栓应装齐,严禁强行组装。(5)抱杆每次提升前,须将已组立塔段的横隔材装齐,悬浮抱杆腰箍不得少于2道。(6)吊片就位应先低后高,严禁强拉就位。(7)塔身分片吊装,吊点应选在两侧主材节点处,距塔片上段距离不大于该片的1/3,对于吊点位置根开较大、辅材较弱的吊片应采取补强措施。(8)铁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铁塔经检查合格后可随即浇筑混凝土保护帽,耐张塔在导地线架设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保护帽浇筑。(9)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基础的成品保护,防止坠物等破坏。(1)检查基础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以上,根开、高差、预偏值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2)检查施工现场布置是否合理。(3)检查抱杆、起吊工器具性能、外观应良好无损坏,符合施工规定、钢丝绳无磨损,滑车、卸扣型号符合规定;(4)检查分解组塔过程中抱杆控制稳定性、拉线受力应均匀、锚固可靠,抱杆倾角不得超允许值。(5)监督起吊超长、大片塔材应采取补强措施,合理选择吊点防止塔材变形,吊点应垫麻袋或方木隔离,防止塔材磨损变形,起吊过程中塔材不得碰撞塔身,并严禁超重起吊。(6)组塔过程中,下部塔身未合拢稳定,不得进行上部塔身组装。(7)检查角钢铁塔塔材的弯曲度、螺栓紧固率应符合《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的规定。(8)铁塔螺栓的强度等级,规格型号、穿向、露扣长度应符合规定,塔材交叉部位应垫垫片。334 防盗螺栓安装到位,扣紧螺母安装齐全,防盗螺栓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11)直线塔结构倾斜率,对一般塔不大于0.24%,对高塔不大于0.12%。耐张塔架线后不向受力侧倾斜。(6)角钢、钢板尺寸的负偏差不大于国家标准规定的0.5倍。(9)铁塔螺栓穿向、安装质量按照《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的规定检查。334 0201020102钢管铁塔分解组立(1)塔材、螺栓、脚钉及垫片等应有出厂合格证。(2)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磨损。(3)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4)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且紧固力矩的上限不宜超过规定值的20%。(5)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预倾斜,预倾斜符合规定。(6)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度不得超过1/800。(7)高强度螺栓安装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8)法兰盘应平整、贴合密实,法兰盘接触面贴合率不小于75%,最大间隙不大于1.6mm。(9)每腿均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10)螺栓穿向应一致美观。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螺栓露扣长度不应超过20mm或10个螺距。(11)杆塔脚钉安装应齐全,脚蹬侧不得露丝,弯钩朝向应一致。杆塔组立(1)铁塔加工应按现行的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标准进行。铁塔加工完毕后必须经过厂内试组装,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钢材和构件不得使用。(2)铁塔组立时,如发现构件有弯曲变形,必须予以校直或更换。(3)各种材料的订货均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及材质检验证书(包括螺栓等)。(4)施工前应认真熟悉各类铁塔的设计安装条件,依照设计安装条件进行组塔、架线。1)直线塔锚线时,锚线对地夹角不得大于20度。2)转角塔已考虑作为锚线塔、紧线塔或二者兼之。a)转角塔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应大于45度,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一般按不大于20度考虑。b)导、地线紧线应分别进行,先地线后导线,由上自下依次架设。(5)耐张塔二倍吊装跳线时,不能对跳线及绝缘子同时吊装,需分别吊装。(6)角钢、钢板尺寸的负偏差不大于国家标准规定的0.5倍。(1)铁塔组装前应根据塔型结构图仔细地分段核对塔材,对塔材进行外观检查,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塔材不得组装。(2)钢管铁塔分解组立可采用座地抱杆、悬浮抱杆等工器具,宜采用专用夹具安装抱杆承托绳、腰箍拉线等。(3)铁塔组立应有防止钢管变形、磨损的措施,临时接地应连接可靠,每段安装完毕铁塔辅材、螺栓应装齐,严禁强行组装。(4)抱杆每次提升前,须将已组立塔段的横隔材装齐,悬浮抱杆腰箍不得少于2道。(5)吊片就位应先低后高,严禁强拉就位。(6)塔身分片吊装,吊点应选在两侧主材节点处,距塔片上段距离不大于该片的1/3,对于吊点位置根开较大、辅材较弱的吊片应采取补强措施。(7)铁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铁塔经检查合格后可随即浇筑混凝土保护帽。(8)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基础的成品保护,防止坠物等破坏。(1)检查基础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以上,根开、高差、预偏值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2)检查施工现场布置是否合理。(3)检查抱杆、起吊工器具性能、外观应良好无损坏,符合施工规定、钢丝绳无磨损,滑车、卸扣型号符合规定。(4)检查分解组塔过程中抱杆控制稳定性、拉线受力应均匀、锚固可靠,抱杆倾角不得超允许值。(5)监督起吊超长、大片塔材应采取补强措施,合理选择吊点防止塔材变形,吊点应垫麻袋或方木隔离,防止塔材磨损变形,起吊过程中塔材不得碰撞塔身,并严禁超重起吊。(6)组塔过程中,下部塔身未合龙稳定,不得进行上不塔身组装。(7)检查铁塔螺栓的强度等级,规格型号、串巷、露扣长度应符合要求,塔材交叉部位应垫垫片。(8)铁塔螺栓串向、安装质量应按照《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的规定检查。334 (12)防盗螺栓安装到位,扣紧螺母安装齐全,防盗螺栓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13)直线塔结构倾斜率,对一般塔不大于0.24%,对高塔不大于0.12%。耐张塔架线后不向受力侧倾斜。(7)直缝焊管、带颈法兰等关键原材料实施延伸监造,必要时配合对高强角钢、∠200以上大规格角钢实施延伸监造。同时中标方在随后的加工中应按规定对原材料进行入厂复验。334 0201020103钢管杆分解组立(1)塔材、螺栓、脚钉及垫片等应有出厂合格证。(2)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磨损。(3)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4)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且紧固力矩的上限不宜超过规定值的20%。(5)转角杆、终端杆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预倾斜,预倾斜符合规定。(6)钢管杆组立后,其分段及整体的弯曲均不应超过其对应长度的1/500。(7)高强度螺栓安装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8)法兰盘应平整、贴合密实,接触面贴合率不小于75%,最大间隙不大于1.6mm。(9)每腿均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10)螺栓穿向应一致美观。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螺栓露扣长度不应超过20mm或10个螺距。(11)杆塔组立(1)钢管杆加工应按现行的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标准进行。钢管杆加工完毕后必须经过厂内试组装,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钢材和构件不得使用。(2)钢管杆组立时,如发现构件有弯曲变形,必须予以校直或更换。(3)各种材料的订货均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及材质检验证书(包括螺栓等)。(4)施工前应认真熟悉各类铁塔的设计安装条件,依照设计安装条件进行组塔、架线。1)直线钢管杆锚线时,锚线对地夹角不得大于20度。2)转角钢管杆已考虑作为锚线杆、紧线杆或二者兼之。a)转角钢管杆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应大于45度,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一般按不大于20度考虑。b)导、地线紧线应分别进行,先地线后导线,由上自下依次架设。(5)耐张钢管杆二倍吊装跳线时,不能对跳线及绝缘子同时吊装,需分别吊装。(6)角钢、钢板尺寸的负偏差不大于国家标准规定的0.5倍。(1)组装前应根据塔型结构图仔细地分段核对塔材,对塔材进行外观检查,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塔材不得组装。(2)分解组立可采用吊车进行吊装、坐地抱杆等施工方法。(3)组立应有防止杆塔变形、磨损的措施,严禁强行组装,临时接地应连接可靠。(4)塔身分段吊装应采用专用吊具。(5)铁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铁塔经检查合格后可随即浇筑混凝土保护帽。(6)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基础的成品保护,防止坠物等破坏。(1)起吊离地面0.5米左右应暂停牵引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塔身变形情况、起吊机具绳索各部位受力情况、抱杆受力稳定及下沉情况、四点一面无偏移,如无异常方可继续起吊。(2)起立过程中注意检查保持受力平衡,防止操作中振动,防止制动绳松脱,左右拉线适当跟上,受力适中。(3)检查抱杆脱帽、塔脚入位情况,抱杆脱帽前应拉好脱帽绳,脱帽后控制抱杆应缓慢落地。(4)监督钢管塔立正,并打好临时拉线后,方可登塔拆除工器具。在拆除工器具过程中,防止碰撞,损伤塔材。334 杆塔爬梯安装齐全、方向竖直,脚钉弯钩朝向一致向上,螺栓穿向符合要求。(12)防盗螺栓安装到位,扣紧螺母安装齐全,防盗螺栓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13)直线杆塔结构倾斜率不大于0.24%,耐张杆塔架线后不向受力侧倾斜。(7)直缝焊管、带颈法兰等关键原材料实施延伸监造,必要时配合对高强角钢、∠20以上大规格角钢实施延伸监造。同时中标方在随后的加工中应按规定对原材料进行入厂复验。334 0201020104钢管杆整体组立(1)塔材、螺栓、脚钉及垫片等应有出厂合格证。(2)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磨损。(3)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4)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且紧固力矩的上限不宜超过规定值的20%。(5)自立式转角杆、终端杆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预倾斜,预倾斜符合规定。(6)钢管杆组立后,其分段及整塔的弯曲均不应超过其对应长度的1/500。(7)底部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8)法兰盘应平整、贴合密实,接触面贴合率不小于75%,最大间隙不大于1.6mm。(9)螺栓穿向应一致美观。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螺栓露扣长度不应超过20mm或10个螺距。(10)杆塔爬梯安装齐全、方向竖直,脚钉弯钩朝向一致向上,螺栓穿向符合要求。杆塔组立(1)单柱钢管塔加工应按现行的输电线路单柱钢管塔制造标准及设计要求进行。单柱钢管塔加工完毕后必须经过厂内试组装,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钢材和构件不得使用。(2)单柱钢管塔组立时,如发现构件有弯曲变形,必须予以校直或更换。(3)各种材料的订货均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及材质检验证书(包括螺栓等)。(4)施工前应认真熟悉各类单柱钢管塔的设计安装条件,依照设计安装条件进行组塔、架线。1)直线塔锚线时,锚线对地夹角不得大于20度。2)转角塔已考虑作为锚线塔、紧线塔或二者兼之。a)转角塔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应大于45度,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一般按不大于20度考虑。b)导、地线紧线应分别进行,先地线后导线,由上自下依次架设。(5)耐张塔二倍吊装跳线时,不能对跳线及绝缘子同时吊装,需分别吊装。(1)基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100%方能进行铁塔整体组立。(2)组立可采用吊车吊装、倒落式人字抱杆扳立等方法施工。(3)塔材按照设计图纸组装,螺栓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同处螺栓使用应统一,长短一致,出扣、穿向应符合规范要求,有防盗要求的则作防盗处理。(4)地面组装后,螺栓应复紧一遍,扭矩满足设计要求,有防盗要求的则作防盗处理。(5)起吊前,必须认真检查各部位工器具连接情况,吊点位置是否准确,各部位绳索是否互相缠绕挤压影响组立。并在吊点处采取措施保护塔材镀层。(6)杆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面接触良好。杆塔经检查合格后可随即浇筑混凝土保护帽。(7)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对基础的成品保护,防止坠物等破坏。(1)检查基础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以上,根开、高差、预偏值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2)检查施工现场布置是否合理;(3)监督起吊超长、大片塔材应采取补强措施,合理选择吊点防止塔材变形,吊点应垫麻袋或方木隔离,防止塔材磨损变形,起吊过程中塔材不得碰撞塔身,并严禁超重起吊;(4)组塔过程中,下部塔身未合龙稳定,不得进行上不塔身组装。(5)检查法兰连接质量、法兰连接后应无缝隙,法兰各螺栓紧固力应均匀,连接后的各杆件平直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6)检查铁塔螺栓的强度等级,规格型号、串巷、露扣长度应符合规定,塔材交叉部位应垫垫片;(7)铁塔螺栓串向、安装质量应按照《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的规定检查;334 (11)防盗螺栓安装到位,扣紧螺母安装齐全,防盗螺栓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12)直线塔杆塔结构倾斜率不大于0.24%,耐张杆塔架线后不向受力侧倾斜。(6)角钢、钢板尺寸的负偏差不大于国家标准规定的0.5倍。(7)直缝焊管、带颈法兰等关键原材料实施延伸监造,必要时配合对高强角钢、∠20以上大规格角钢实施延伸监造。同时中标方在随后的加工中应按规定对原材料进行入厂复验。334 第四篇架空线路电气工程子库334 334 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工程中应用部位设计要点及控制措施施工方法及控制措施监理要点及控制措施效果图0202010000架线工程0202010100导地线展放0202010101导地线展放施工(1)导地线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2)同一档内连接管与补修管数量每线只允许各有一个。且应满足放线段内无损伤补修档比例大于85%,放线段内无损伤压接档比例大于90%。(3)导地线接续管位置与耐张线夹、悬垂线夹、间隔棒的距离满足规范要求。(4)在不允许接头档内,严禁接续或补修。架线重要跨越档导线不许有接头。(1)导地线必须进行到货检查。导地线连接进行握着力试验,握着强度不得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2)电压等级为330kV及以上线路工程的导线展放必须采用张力放线。良导体架空地线及220kV线路的导线展放也应采用张力放线。110kV线路工程的导线展放宜采用张力放线。(3)导线放线滑车宜采用挂胶滑车。(4)放线段长度宜控制在6~8km,且不宜超过20个放线滑车。(5)展放施工应合理选择牵张设备及场地,合理控制牵张力,确保导线满足对地及跨越物的安全距离。张力机放线主卷筒槽底直径D≥40d-100(d为导线直径)。(6)做好运输、展放、紧线、附件各施工过程中的防磨措施。(7)对损伤导线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打磨、补修或重接接续。(8)合理布线,接头避开不允许接头档,尽量较少接续管数量。精确控制接续管位置,确保接续管位置满足规范要求。(9)接续管的保护钢甲应有足够的刚度,确保过滑车后不弯曲。(10)导线展放完毕后要及时进行紧线,附件安装时间不应超过5天。(1)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架线分部工程施工方案及特殊施工。(2)监理根据导地线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开箱检验,并对导地线握力试验进行见证取样。(3)检查放线滑车的使用是否符合下列规定:1)轮槽尺寸及使用材料应与导线或架空地线相适应;2)导线放线滑车轮槽底部的轮径:应符合现行标准《放线滑轮基本要求检验规定及测试方法》DL/685的规定。展放镀锌钢绞线架空地线时,其滑车轮槽底部的轮径与所放钢绞线直径之比不宜小于15d;3)监督对严重上扬、下压或垂直档距很大处的放线滑车应进行验算,必要时应采取特制的结构。4)应采用滚动轴承滑轮,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确保转动灵活。(4)张力放线区段的长度不宜超过20个放线滑轮的线路长度,但难以满足规定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止导线在展放中受压损伤及接续管出口处导线损伤的特殊施工措施。张力放线通过重要跨越地段时,宜适当缩短张力放线区段长度。(5)张力机放线主卷筒槽底直径D≥334 40d-100mm(d-导线直径)。一般情况下牵引场应顺线路布置。当受地形限制时,牵引场可通过转向滑车进行转向布置。张力场不宜转向布置,特殊情况下须转向布置时,转向滑车的位置及角度应满足张力架线的要求。(6)审查架线施工措施中的导地线保护措施及损伤导线的处理结果是否符合《110~500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的要求。(7)审查跨越电力线、弱电线路、铁路、公路、索道及通航河流时的跨越施工技术措施。检查导线或架空地线在跨越档内接头是否符合设计规定。(8)检查张力放线直线接续管通过滑车时,是否有防止接续管弯曲的措施,当达不到要求时是否加装了保护套。0202010200导地线压接334 0202010201导线耐张管压接(1)耐张管、引流板的型号和引流板的角度应符合图纸要求。(2)导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压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3)铝件的电气接触面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毛刺或超过板厚极限偏差的碰伤、划伤、凹坑及压痕等缺陷。(4)压接后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尺寸推荐值。(5)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6)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架线双分裂导线耐张串直跳和绕跳应注意引流板角度。(1)耐张管、引流板的型号和引流板的预倾角应符合图纸要求。(2)割线印记准确,断口整齐,不得伤及钢芯及不需切割的铝股。(3)将压接管及导线表面清洗干净,导线表面用细钢丝刷清刷表面氧化膜,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保留电力复合脂进行压接。(4)施压时,液压机两侧管、线要抬平扶正,保证压接管的平、正,压后耐张管棱角顺直。(5)压后的钢管涂漆防腐,铝管压后的飞边、毛刺应锉平,并用0号砂纸磨光。(6)压接完成检查合格后,打上操作者的钢印,并在管口涂刷红油漆。(1)审查压接人员的资格,检查现场压接人员持证上岗情况。(2)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握力试验报告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检查耐张管及钢锚的内、外直径及管壁厚度,其质量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2314的规定。不合格者,严禁使用。(4)检查液压导线耐张线夹的连接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SDJ226的规定。(5)审查隐蔽工程签证单的真实有效性,并签字确认。(6)检查并验算压接后的耐张管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及规程规范规定。334 0202010203导线接续管压接(1)接续管的型号应符合图纸要求。(2)导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压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3)铝件的电气接触面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毛刺或超过板厚极限偏差的碰伤、划伤、凹坑及压痕等缺陷。(4)压后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推荐值尺寸。(5)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接续管不得有裂纹。(6)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架线(1)正确选择导线接续管型号。(2)重要跨越档不允许有接续。(1)接续管的型号应符合图纸要求。(2)割线印记准确,断口整齐,不得伤及钢芯及不需切割的铝股。(3)当使用对穿管时,应在线上画出1/2管长的印记,穿管后确保印记与管口吻合。(4)将压接管及导线表面清洗干净,导线表面用细钢丝刷清刷表面氧化膜,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保留电力复合脂进行压接。(5)施压时,液压机两侧管、线要抬平扶正,保证压接管的平、正,压后接续管棱角顺直。(6)压后的钢管应涂漆防腐,铝管压后的飞边、毛刺应锉平并用0号砂纸磨光。(7)压接完成检查合格后,打上操作者的钢印,并在管口涂刷红v油漆。(1)审查压接人员的资格,检查现场压接人员持证上岗情况。(2)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握力试验报告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检查接续管及钢锚的内、外直径及管壁厚度,其质量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2314的规定。不合格者,严禁使用。(4)检查液压导线的连接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SDJ226的规定。(5)审查隐蔽工程签证单的真实有效性,并签字确认。(6)检查并验算压接后的接续管各部位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及规程规范规定。334 0202010205导线补修(1)补修管或预绞丝型号应符合图纸要求。(2)根据导线的损伤程度,按规程选用补修管或预绞丝。(3)补修管不允许有毛刺或硬伤等缺陷,其长度应能包裹导线损伤的面积。(4)补修管压后应平直,光滑。(5)预绞丝的长度应能包裹导线损伤的面积,缠绕长度最短不应小于3个节距。架线应符合规程规范要求。(1)补修管必须能全部包裹损伤区,并使损伤区位于管中心位置。(2)补修管压后的飞边、毛刺应锉平,并用0号砂纸磨光。(3)预绞丝缠绕要保证两端整齐,缠绕时保持原预绞形状。(1)检查当导线受伤、受损时是否需要补修。(2)检查采用缠绕处理时是否符合下列规定:1)将受伤处线股处理平整;2)缠绕材料应为铝单丝,缠绕应紧密,回头应绞紧,处理平整,其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并应将受伤部分全部覆盖。其长度不得小于100mm。(3)检查采用补修预绞丝处理时是否符合下列规定:1)将受伤处线股处理平整;2)补修预绞丝长度不得小于3个节距,或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绞丝》GB2337中的规定;3)补修预绞丝应与导线接触紧密,其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井应将损伤部位全部覆盖。(4)检查采用补修管补修时是否符合下列规定:1)将损伤处的线股先恢复原绞制状态。线股处理平整;2)补修管的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需补修的范围应位于管内各20mm;3)补修管可采用钳压、液压或爆压,其操作必须符合规范有关压接的要求。注:导线总拉断力是指计算拉断力。334 0202010206地线耐张管压接(1)地线耐张管型号应符合图纸要求。(2)地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3)热镀锌钢件,镀锌完好不得有掉锌皮现象。(4)耐张管压后应平直光滑,压后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推荐值尺寸。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5)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架线根据地线耐张串和地线型号正确选择地线耐张管。(1)地线耐张管型号应符合图纸要求。(2)当地线采用钢芯铝绞线时,割线印记准确,断口整齐,不得伤及钢芯及不需切割的铝股。(3)将压接管清洗干净,如采用钢芯铝绞线做地线时,铝股表面应用细钢丝刷清刷表面氧化膜,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保留电力复合脂进行压接。(4)施压时,液压机两侧管、线要抬平扶正,以保证压接管的平、正,不发生压模拧劲现象。(5)压后的钢管应涂漆防腐,铝管压后的飞边、毛刺应锉平,并用0号砂纸磨光。(6)压接完成检查合格后,打上操作者的钢印,并在管口涂刷红油漆。(1)审查压接人员的资格,检查现场压接人员持证上岗情况(2)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握力试验报告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检查耐张管及钢锚的内、外直径及管壁厚度,其质量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2314的规定。不合格者,严禁使用。(4)检查液压导线耐张线夹的连接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SDJ226的规定。(5)审查隐蔽工程签证单的真实有效性,并签字确认。(6)检查并验算压接后的耐张管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及规程规范规定。334 0202010207地线接续管压接(1)地线耐张管型号应符合图纸要求。(2)地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3)热镀锌钢件,镀锌完好不得有掉锌皮现象。(4)接续管压后应平直光滑,压后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推荐值尺寸。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接续管不得有裂纹。(5)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架线(1)根据地线型号正确选择地线接续管。(2)重要跨越档不允许有接续。(1)地线接续管型号应符合图纸要求。(2)当地线采用钢芯铝绞线时,割线印记准确,断口整齐,不得伤及钢芯及不需切割的铝股。(3)当使用对穿管时,应在线上画出1/2管长的印记,穿管后确保印记与管口吻合。(4)要把所压管清洗干净,如采用钢芯铝绞线做地线时铝股表面应用细钢丝刷清刷表面氧化膜,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保留电力复合脂进行压接。(5)施压时,液压机两侧管、线要抬平扶正,压后接续管棱角顺直。(6)地线为镀锌钢绞线时,压接后应涂漆防腐。地线为钢芯铝绞线时,压接后的钢管应涂漆防腐,铝管压后的飞边、毛刺应锉平,并用0号砂纸磨光。(1)审查压接人员的资格,检查现场压接人员持证上岗情况(2)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握力试验报告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检查接续管及钢锚的内、外直径及管壁厚度,其质量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2314的规定。不合格者,严禁使用。(4)检查液压导线的连接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SDJ226的规定。(5)审查隐蔽工程签证单的真实有效性,并签字确认。(6)检查并验算压接后的接续管各部位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及规程规范规定。334 0202010300导地线弧垂0202010301导线弧垂控制(1)导线弧垂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110kV线路允许偏差≤4%,-2%;220kV及以上线路允许偏差≤±2%。2)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越档弧垂允许偏差≤±0.8%,其正偏差≤0.8m。(2)各相(极)间的相对偏差最大不应超过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110kV线路相间弧垂允许偏差值为≤150mm,220kV及以上线路相(极)间弧垂允许偏差值为≤250mm。2)跨越通航河流大跨越档的相间弧垂最大允许偏差应为≤400mm。(3)同相(极)子导线的弧垂应一致,其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安装间隔棒的垂直双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间的弧垂允许偏差为≤100mm。2)安装间隔棒的其他型式分裂导线同相(极)子导线的弧垂允许偏差应符合:220kV允许偏差≤80mm,330~500kV允许偏差≤50mm。(4)架线后应测量导线对被跨越物的净空距离,计入导线蠕变伸长换算到最大弧垂时必须满足安全要求。架线(1)应提出具体的施工要求,如:安装温度、安装风速、施工误差等。(2)应考虑导线的塑性伸长问题。(1)导线展放完毕后应及时进行紧线。(2)弧垂观测应优先选用等长法,弛度板量尺、固定要准确。(3)观测弧垂时,应考虑放线方法的不同对导线初伸长的影响。(4)同相间子导线应同时收紧,弧垂达标后应逐挡进行微调。(5)温度变化达到5℃时,应及时调整弧垂观测值。(6)子导线弧垂偏差超过允许值时,应做相应调整。(7)导线画印时,各塔宜同时进行。(1)紧线施工前,应全面检查在基础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2)审查架线施工方案中弧垂观测档的选择是否符合下列规定:1)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2)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3)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可选3~4档。4)观测档宜选档距较大和悬挂点高差较小及接近代表档距的线档。5)弧垂观测档的数量可以根据现场条件适当增加,但不得减少。(3)抽检紧线弧垂、相间弧垂、相间子导线弧垂在挂线后其允许偏差是否符合《110~500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的规定。334 0202010302地线弧垂控制(1)挂线后应随即在观测档检查弧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110kV线路允许偏差≤4%,-2%;220kV及以上线路允许偏差≤±2%。2)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越档弧垂允许偏差≤±0.8%,其正偏差≤0.8m。(2)当线路上方有电力线时,地线与导线的净空距离,应符合规程规定。架线(1)应提出具体的施工要求,如:安装温度、安装风速、施工误差。等。(2)应考虑地线的塑性伸长问题。(3)选取地线安全系数应考虑与导线的距离。(1)弧垂观测应优先选用等长法,弛度板量尺、固定要准确。(2)温度变化达到5℃时,应及时调整弧垂观测值。(3)弧垂达标后,应测量地线与被穿越导线的距离,换算被穿越导线最大弧垂时安全距离应符合规程要求。(1)紧线施工前,应全面检查在基础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2)审查架线施工方案中弧垂观测档的选择是否符合下列规定:1)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2)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3)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可选3~4档。4)观测档宜选档距较大和悬挂点高差较小及接近代表档距的线档。5)弧垂观测档的数量可以根据现场条件适当增加,但不得减少。(3)抽检紧线弧垂、相间弧垂在挂线后其允许偏差是否符合《110~500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的规定。(4)当线路上方有电力线时,检查地线与导线的净空距离是否符合规程规定。334 0202010400导线悬垂绝缘子串安装0202010401导线I型悬垂绝缘子串安装工程(1)绝缘子表面完好干净。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绝缘子串与端部附件不应有明显的歪斜。(2)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3)球头和碗头连接的绝缘子应装备有可靠的锁紧装置。(4)各种类型的铝质绞线,安装线夹时应按设计规定在铝股外缠绕铝包带或预绞丝护线条。(5)悬垂线夹安装后,绝缘子串应垂直地平面,个别情况其顺线路方向与垂直位置的偏移角不应超过4°,且最大允许偏差≤150mm。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规定。(6)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均压屏蔽环。均压环宜选用对接型式。架线(1)悬垂线夹安装后,绝缘子串应垂直于地平面,个别情况其顺线路方向与垂直位置的偏移角不应超过4°,且最大允许偏差≤150mm。(2)均压环宜选用对接型式。(3)电气间隙要满足规程要求。(1)运输和起吊过程中做好绝缘子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合成绝缘子重点做好运输期间的防护,瓷绝缘子重点做好起吊过程的防护。(2)绝缘子表面要擦洗干净,避免损伤。安装时应检查碗头、球头与弹簧销子之间的间隙。施工人员沿合成绝缘子出线,必须使用软梯。合成绝缘子不得有开裂、脱落、破损等现象。(3)缠绕的铝包带、预绞丝护线条的中心与印记重合,以保证线夹位置准确。铝包带顺外层线股绞制方向缠绕,缠绕紧密,露出线夹,并不超过10mm,端头要压在线夹内。预绞丝护线条两端整齐。(4)线夹螺栓安装后两边露扣要一致,并达到扭矩要求。(5)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金具上所用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匹配,且弹力适度。(6)安装附件所用工器具要采取防损伤导线的措施。(7)附件安装及导线弧垂调整后,如绝缘子串倾斜超差要及时进行调整。(8)锁紧销的装配应使用专用工具,以免损坏金属附件的镀锌层。若有损坏应除锈后补刷防锈漆。(1)到货后,监理根据绝缘子和线路金具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开箱检验。(2)检查绝缘子外观是否完好。(3)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检查悬垂线夹安装完成后,绝缘子串倾斜是否超差。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规定。(5)检查均压屏蔽环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开口角度是否符合规范规定。334 0202010402导线V型悬垂绝缘子串安装工程(1)绝缘子表面完好干净。使用球头和碗头连接的绝缘子应装备有可靠的锁紧装置,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绝缘子串与端部附件不应有明显的歪斜。(2)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3)各种类型的铝质绞线,安装线夹时应按设计规定在铝股外缠绕铝包带或预绞丝护线条。(5)悬垂线夹安装后,绝缘子串顺线路方向应垂直地平面,个别情况其顺线路方向与垂直位置的偏移角不应超过4°,且最大允许偏差≤150mm。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规定。(6)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均压屏蔽环。均压环宜选用对接型式。架线电气间隙要满足规程要求。(1)运输和起吊过程中做好绝缘子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合成绝缘子重点做好运输期间的防护,瓷绝缘子重点做好起吊过程的防护。(2)绝缘子表面要擦洗干净,避免损伤。合成绝缘子不得有开裂、脱落、破损等现象,施工人员出线不得踩踏合成绝缘子。(3)使用球头和碗头连接的绝缘子,安装时应检查碗头、球头与弹簧销子之间的间隙。(4)缠绕的铝包带、预绞丝护线条的中心与印记重合,以保证线夹位置准确。铝包带顺外层线股绞制方向缠绕,缠绕紧密,露出线夹,并不超过10mm,端头要压在线夹内。预绞丝护线条两端整齐。(5)线夹螺栓安装后两边露扣要一致,并达到扭矩要求。(6)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金具上所用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匹配,且弹力适度。(7)安装附件所用工器具要采取防损伤导线的措施。(8)附件安装及导线弧垂调整后,如绝缘子串顺线路方向倾斜超差要及时进行调整。(9)锁紧销的装配应使用专用工具,以免损坏金属附件的镀锌层。若有损坏应除锈后补刷防锈漆(1)到货后,监理根据绝缘子和线路金具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开箱检验。(2)检查绝缘子外观是否完好。(3)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检查悬垂线夹安装完成后,绝缘子串倾斜是否超差。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规定。(5)检查均压屏蔽环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开口角度是否符合规范规定。334 0202010500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0202010501单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1)绝缘子表面完好干净。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绝缘子串与端部附件不应有明显的歪斜。(2)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3)球头和碗头连接的绝缘子应有可靠的锁紧装置。架线正确选取球头挂环和碗头挂板确保与绝缘子牢固连接,并且与绝缘子的连接应有可靠的锁紧装置。(1)绝缘子表面要擦洗干净,避免损伤。(2)金具串连接要注意检查碗口球头与弹簧销子是否匹配。(3)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匹配,且弹力适度。(4)锁紧销的装配应使用专用工具,以免损坏金属附件的镀锌层。(1)监理根据绝缘子和线路金具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开箱检验。(2)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悬垂线夹安装完成后,绝缘子串是否垂直地平面。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规定。(4)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334 0202010502多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1)绝缘子串表面完好干净。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绝缘子串与端部附件不应有明显的歪斜。(2)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3)球头和碗头与绝缘子连接应装备有可靠的紧锁装置。(4)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均压屏蔽环。(5)各联绝缘子串受力应均衡。架线(1)正确选取球头挂环和碗头挂板确保与绝缘子牢固连接,并且与绝缘子的连接应有可靠的锁紧装置。(2)应合理选配金具使两串绝缘子受力应均衡。(1)对绝缘子串应逐个进行检查,绝缘子表面要擦洗干净,避免损伤。(2)金具串连接要注意检查碗口球头与弹簧销子是否匹配。(3)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金具上所用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匹配,且弹力适度。(4)锁紧销的装配应使用专用工具,以免损坏金属附件的镀锌层。(5)双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外角补偿距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调整。(6)瓷绝缘子重点做好运输、组装、起吊过程的防护。(1)监理根据绝缘子和线路金具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开箱检验。(2)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悬垂线夹安装完成后,绝缘子串是否垂直地平面。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规定。(4)检查双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受力是否均匀。(5)检查均压环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334 334 0202010600均压环、屏蔽环安装0202010601均压环、屏蔽环安装工程(1)均压环、屏蔽环的规格符合设计要求。(2)均压环、屏蔽环不得变形,表面光洁,不得有凸凹等损伤。(3)均压环、屏蔽环对各部位距离满足设计要求。(4)均压环、屏蔽环的开口符合设计要求。(5)均压环应与导线平行,屏蔽环应与导线垂直。架线合理选择均压环、屏蔽环,使得对各部位的电气距离满足规范要求。(1)均压环、屏蔽环运至现场前不得拆除外包装,安装过程必须采取防磕碰措施。(2)均压环、屏蔽环外表面有明显凹凸缺陷时,不得安装。(3)均压环、屏蔽环环体上不应上人踩压、不得放置施工器具,严防耐张串均压环上下距离不一致。(4)固定环体的支撑杆应有足够的强度,固定的螺栓紧固满足要求,安装时确保环体对各对称部位的距离一致。(5)施工验收应逐塔、逐串检查耐张串均压环、屏蔽环的外观情况。(1)监理根据均压环、屏蔽环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开箱检验。(2)检查均压环、屏蔽环外观是否完好。(3)检查均压环、屏蔽环对各部位距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4)检查压环、屏蔽环的安装是否美观、统一。334 0202010700地线悬垂金具安装0202010701绝缘型地线悬垂金具安装(1)应使用双联绝缘子串。(2)绝缘子串表面完好干净,避免损伤。(3)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4)各种类型的铝质绞线,安装线夹时应按设计规定在铝股外缠绕铝包带或预绞丝护线条。(5)悬垂线夹安装后,绝缘子串应垂直地平面。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规定。(6)绝缘子放电间隙的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mm。放电间隙安装方向,宜远离塔身。架线(1)应选取与悬垂线夹和铝质绞线相匹配的铝包带或预绞丝护线条。(2)绝缘子放电间隙的安装距离应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3)放电间隙的安装方向,宜远离塔身。(1)核查所画印记是否在放线滑车中心,并保证绝缘子串垂直地平面。(2)绝缘子表面应擦洗干净,避免损伤。并注意调整好放电间隙。(3)如需缠绕铝包带、预绞丝护线条时,缠绕的铝包带、预绞丝护线条的中心要与印记重合,以保证线夹位置准确。铝包带顺外层线股绞制方向缠绕,缠绕紧密,露出线夹≤10mm,端头应压在线夹内。预绞丝护线条两端整齐。(1)线夹螺栓安装后两边露扣应一致,并达到扭矩要求。(5)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金具上所用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匹配,且弹力适度。(6)安装附件所用工器具应采取防损伤地线的措施。(7)附件安装及地线弧垂调整后,如绝缘子串倾斜超差应及时进行调整。(1)监理根据绝缘子和线路金具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开箱检验。(2)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悬垂线夹安装完成后,绝缘子串是否垂直地平面。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规定。(4)检查绝缘子放电间隙的安装距离允许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334 0202010702接地型地线悬垂金具安装(1)地线悬垂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2)各种类型的铝质绞线,安装线夹时应按设计规定在铝股外缠绕铝包带或预绞丝护线条。(3)悬垂线夹安装后,悬垂串应垂直地平面。(4)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接地引线应顺畅、美观。架线(1)应选取与悬垂线夹和铝质绞线相匹配的铝包带或预绞丝护线条。(2)悬垂线夹安装后,悬垂串应垂直地平面。(3)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1)核查所画印记在放线滑车中心,并保证金具串垂直地平面。(2)如需缠绕铝包带、预绞丝护线条时,铝包带、预绞丝护线条中心与印记重合,以保证线夹位置准确。铝包带顺外层线股绞制方向缠绕,缠绕紧密,露出线夹≤10mm,端头应压在线夹内。如用护线条,两端应整齐。(3)线夹螺栓安装后两边露扣应一致,并达到扭矩要求。(4)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5)安装附件所用工器具应采取防损伤地线的措施。(6)附件安装及地线弧垂调整后,如金具串倾斜超差应及时进行调整。(7)接地线应自然、顺畅、美观,并沟线夹方向不得偏扭,或垂直或水平,螺栓紧固应达到扭矩要求。(1)监理根据绝缘子和线路金具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开箱检验。(2)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悬垂线夹安装完成后,绝缘子串是否垂直地平面。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规定。(4)检查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是否统一,接地引线是否顺畅、美观。(5)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334 0202010800地线耐张金具安装0202010801绝缘型地线耐张金具安装(1)绝缘子串表面完好干净。(2)绝缘子串的各种金具上的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3)绝缘架空地线放电间隙的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mm。(4)放电间隙安装方向朝上。架线(1)绝缘架空地线放电间隙的安装距离应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2)与塔连接的接地引流线要与地线相匹配,长约2.5m。(3)若不需要接地时,可将接地线、并沟线夹及接地端子去掉。(1)绝缘子表面应擦洗干净,避免损伤,并注意调整好放电间隙。(2)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金具上所用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匹配,且弹力适度。(1)监理根据绝缘子和线路金具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开箱检验。(2)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绝缘子放电间隙的安装距离允许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检查放电间隙安装方向是否朝上。(5)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0202010802接地型地线耐张金具安装(1)地线金具串上的各种螺栓和穿钉,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2)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接地引线应顺畅、美观。架线(1)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2)与塔连接的接地引流线要与地线相匹配,长约2.5m。(3)若不需要接地时,可将接地线、并沟线夹及接地端子去掉。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金具上所用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匹配,且弹力适度。(1)监理根据绝缘子和线路金具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开箱检验。(2)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接地引线安全安装位置是否统一,接地引线是否顺畅、美观。(4)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334 0202010900引流线制作0202010901引流线线制作(1)柔性引流线应呈近似悬链线状自然下垂。(2)引流线不宜从均压环内穿过,并避免与其他部件相摩擦。(3)铝质引流连板的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并沟线夹的接触面应光滑。(4)引流线间隔棒(结构面)应垂直于跳线束。(5)引流线安装后,检查引流线弧垂及引流线与塔身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要求。(6)如采用引流线专用的悬垂线夹,其结构面应垂直于引流线线束。架线跳线与杆塔身的最小间隙要满足规范要求。(1)制作跳线的导线应未经过牵引。(2)安装跳线线夹和间隔棒应从中间向两端安装,导线应自然顺畅,分裂导线间距保持一致。(3)跳线的走向应自然、顺畅、美观,呈近似悬链状自然下垂。跳线如有与均压环等金具可能发生摩擦碰撞时,应加装小间隔棒固定。(4)跳线板与耐张管连接应光面对接,接触面要清洗干净,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螺栓穿向应符合要求,紧固应达到扭矩要求。(5)跳线安装完毕后应检查电气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1)检查制作跳线的导线及线路金具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检查软跳线的安装是否符合《110~500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的要求。(3)检查软跳线安装完成后是否自然、美观。(4)跳线完成后,检查跳线弧垂及跳线与塔身的最小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34 0202010902“扁担式”硬引流线制作(1)两端的柔性引流线应呈近似悬链线状自然下垂,其对杆塔的电气间隙应符合规程规定。(2)铝制引流连板的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并沟线夹的接触面应光滑。(3)引流线的刚性支撑尽量水平,与引流线连接要对称、整齐美观。对杆塔的电气间隙应符合规程规定。(4)刚性支撑要满足机械强度和电晕的要求。(5)引流线间隔棒(结构面)应垂直于引流线束。架线跳线与杆塔身的最小间隙要满足规范要求。(1)制作跳线的导线应未经过牵引。(2)安装跳线线夹和间隔棒应从中间向两端安装,导线应自然顺畅,分裂导线间距保持一致。(2)跳线的走向应自然、顺畅、美观。(4)耐张线夹引流连板的光洁面必须与引流线夹连板的光洁面接触,接触面要清洗干净,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螺栓穿向应符合要求,紧固要达到扭力要求。(5)跳线安装完毕后应检查电气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1)检查制作跳线的导线及线路金具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检查跳线的安装是否符合《110~500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的要求。(3)检查软跳线安装完成后引流是否自然、美观,刚性支撑于引流线连接是否对称、整齐美观。(4)跳线完成后,检查跳线弧垂及跳线与塔身的最小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5)检查跳线间隔棒是否垂直于线束。334 0202011000防震锤安装0202011001导线防振锤安装(1)防振锤安装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2)导线防振锤应与地平面垂直,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4mm。(3)安装防振锤时需加装铝包带。(4)防振锤分大小头时,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应符合图纸要求。架线(1)应正确选择铝包带,防振锤安装距离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2)防振锤分大小头时,应提出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1)防振锤要无锈蚀、无污物,锤头与挂板应成一平面。(2)防振锤在线上应自然下垂,锤头与导线应平行,并与地面垂直。(3)铝包带顺外层线股绞制方向缠绕,缠绕紧密,露出线夹≤10mm,端头应压在线夹内。(4)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螺栓紧固力应达到扭矩要求。(5)防振锤分大小头时,朝向和螺栓穿向应按要求统一。(1)检查防振锤是否完好、无锈蚀。(2)检查防振锤的安装距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防振锤安装完成后是否与地面垂直。(4)检查防振锤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0202011002地线防振锤安装(1)防振锤安装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2)地线防振锤应与地平面垂直,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4mm。(3)防振锤分大小头时,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应符合图纸要求。架线(1)应正确选择铝包带,防振锤安装距离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2)防振锤分大小头时,应提出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1)防振锤要无锈蚀、无污物,锤头与挂板应成一平面。(2)防振锤在线上应自然下垂,锤头与线应平行,并与地面垂直。(3)如需缠绕铝包带时,铝包带顺外层线股绞制方向缠绕,缠绕紧密,露出线夹≤10mm,端头应压在线夹内。(4)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螺栓紧固力应达到扭矩要求。(5)防振锤分大小头时,朝向和螺栓穿向应按要求统一。(1)检查防振锤是否完好、无锈蚀。(2)检查防振锤的安装距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防振锤安装完成后是否与地面垂直。(4)检查防振锤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34 0202011003预绞式防振锤安装(1)防振锤安装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2)地线防振锤应与地平面垂直,并加装预绞丝,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4mm。(3)防振锤分大小头时,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应符合图纸要求。架线防振锤分大小头时,应提出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1)防振锤要无锈蚀、无污物。(2)防振锤在线上应自然下垂,锤头与线应平行,并与地面垂直。(3)缠绕预绞丝时应保证两端整齐,并保持原预绞丝形状。(4)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螺栓紧固力应达到扭矩要求。(5)防振锤分大小头时,朝向和螺栓穿向应按要求统一。(1)检查防振锤是否完好、无锈蚀。(2)检查防振锤的安装距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防振锤安装完成后是否与地面垂直。(4)检查防振锤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0202011200间隔棒安装0202011201线夹式间隔棒安装(1)分裂导线间隔棒的结构面应与导线垂直,安装时应测量次档距。(2)杆塔两侧第一个间隔棒的安装距离允许偏差不大于端次档距的±1.2%,其余不大于次档距的±2.4%。(3)各相间隔棒安装位置应在同一导线垂直面上。(4)间隔棒安装应紧密,螺栓紧固力应达到扭矩要求。架线(1)杆塔两侧第一个间隔棒的安装距离允许偏差不大于端次档距的±1.2%,其余不大于次档距的±2.4%。(2)导线间隔棒应选用阻尼型间隔棒。(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间隔棒的型式,依据厂家的安装说明进行安装。(2)间隔棒的结构面应与导线垂直,相间的间隔棒应在导线的同一垂直面上,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跳线间隔棒的结构面应与导线垂直,并与引流线圆弧半径重合,安装位置应符合图纸要求。(3)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开口销双开以60°~90°为宜。间隔棒线夹的橡胶垫应安装到位。(1)检查间隔棒是否完好、无锈蚀。(2)检查间隔棒的结构面是否与导线垂直,(3)检查各相间间隔棒安装位置是否在同一导线垂直面上。(4)检查间隔棒的安装距离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5)检查间隔棒与接续管或补修金具的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6)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开口角度是否符合规范规定。334 334 0202011202预绞式间隔棒安装(1)分裂导线间隔棒的结构面应与导线垂直,安装时应测量次档距。(2)杆塔两侧第一个间隔棒的安装距离允许偏差不大于端次档距的±1.2%,其余不大于次档距的±2.4%。(3)各相间隔棒安装位置应在同一导线垂直面上。(4)间隔棒安装应紧密,预绞丝中心与线夹中心重合,对导线包裹紧固。架线(1)杆塔两侧第一个间隔棒的安装距离允许偏差不大于端次档距的±1.2%,其余不大于次档距的±2.4%。(2)导线间隔棒应选用阻尼型间隔棒。(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间隔棒的型式,依据厂家的安装说明进行安装。(2)间隔棒的结构面应与导线垂直,相(极)间的间隔棒应在导线的同一垂直面上,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3)各间隔棒缠绕预绞丝时应保证两端整齐,并保持原预绞形状。(4)间隔棒安装位置遇有接续管或补修金具时,应在安装距离允许误差范围内进行调整,使其与接续管或补修金具间保持0.5m以上距离(1)检查间隔棒是否完好、无锈蚀。(2)检查间隔棒的结构面是否与导线垂直,(3)检查各相间间隔棒安装位置是否在同一导线垂直面上。(4)检查间隔棒的安装距离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5)检查间隔棒与接续管或补修金具的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6)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开口角度是否符合规范规定。334 0202011203相间间隔棒安装(1)相间间隔棒的绝缘子、连接金具和均压环等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相间间隔棒的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10m内的子导线间隔棒应移至相间间隔棒同一位置安装。(3)相间间隔棒不宜安装在同一断面内,相邻相间间隔棒应错开安装。(4)相间间隔棒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5)相间间隔棒绝缘子表面完好干。绝缘子串与连接金具不应有明显的歪斜。(6)相间间隔棒要安装牢固,最大偏移不允许超过200mm。架线应满足规程要求。(1)运输和起吊过程中做好绝缘子的保护工作,依据厂家的安装说明进行安装。(2)安装时在不违反配置方案原则的基础上可对子导线间隔棒予以调整。(3)安装顺序应按照由高向低、由近向远的原则。(4)当档距两侧导线挂点高差较大时,应依据导线弧垂最低点位置变化情况适当调整。(5)相间距较大时严格控制金具的安装尺寸。(6)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金具上所用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匹配,且弹力适度。间隔棒夹口的橡胶垫应安装到位。(7)锁紧销的装配应使用专用工具,以免损坏金属附件的镀锌层。若有损坏应除锈后补刷富锌漆。(8)间隔棒安装位置遇有接续管或补修金具时,应在安装距离允许误差范围内进行调整,使其与接续管或补修金具间保持0.5m以上距离(1)检查间隔棒是否完好、无锈蚀。(2)检查相间间隔棒与金具是否有明显歪斜。(3)相间间隔棒上的螺栓穿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检查间隔棒与接续管或补修金具的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5)检查均压屏蔽环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开口角度是否符合规范规定。334 0202011300OPGW弧垂0202011301OPGW弧垂控制(1)紧线弧垂在挂线后应随即在该观测档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110kV线路允许偏差≤+4%,-2%;220kV及以上线路允许偏差≤±2%。2)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越档弧垂允许偏差≤±0.8%,其正偏差≤800mm。(2)当穿越电力线时,在被穿越导线最大弧垂状态下,OPGW对被穿越导线的净空距离,应符合规程规定。(3)挂线时对孤立档或较小的耐张段及大跨越耐张段等的过牵引长度不得超过设计值。(4)OPGW架线施工必须采用张力放线。架线(1)应提出具体的施工要求,如:安装温度、安装风速、施工误差等。(2)应考虑OPGW地线的塑性伸长问题。(3)OPGW弧垂宜比分流线弧垂大200-300mm。(1)弧垂观测应优先选用等长法,弛度板量尺固定要准确。(2)放线和紧线滑车直径及张力机轮径要满足OPGW弯曲半径的要求。(3)OPGW展放完毕后应及时进行紧线。(4)温度变化达到5℃时,应及时调整弧垂观测值。(5)OPGW紧线时应用光缆专用紧线器。光缆耐张预绞丝重复使用不得超过两次。(6)弧垂达标后,应测量OPGW与被穿越导线的距离,换算被穿越导线最大弧垂时是否符合规程要求。(1)要求施工单位光缆架线施工必须采用张力放线。(2)当穿越电力线时,检查并验算被穿越导线最大弧垂状态下,OPGW对其净空距离是否符合规程规定。(3)检查紧线弧垂允许偏差是否符合规程规定。334 0202011400OPGW悬垂串安装0202011401OPGW悬垂串安装(1)金具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2)悬垂线夹安装后,应垂直地平面。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规定。(3)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接地引线应顺畅、美观。架线(1)应选取与悬垂线夹和铝质绞线相匹配的铝包带或预绞丝护线条。(2)悬垂线夹安装后,悬垂串应垂直地平面。(3)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1、核查所画印记在放线滑车中心,并保证金具串垂直地平面。2、护线条中心应与印记重合,护线条缠绕应保证两端整齐,并保持原预绞形状。3、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金具上所用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匹配,且弹力适度。4、附件安装及光缆弧垂调整后,如金具串倾斜超差应及时进行调整。1、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悬垂线夹安装完成后,绝缘子串是否垂直地平面。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规定。3、检查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是否统一,接地引线是否顺畅、美观。334 0202011500OPGW耐张串安装0202011501OPGW接头型耐张串安装(1)采用预绞丝式耐张线夹。(2)金具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3)OPGW接头引下线要自然、顺畅、美观。(4)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接地引线应自然、顺畅、美观。架线(1)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2)与塔连接的接地引流线要与地线相匹配,长约2.5m。(1)缠绕预绞丝时应保证两端整齐,并保持原预绞形状。(2)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金具上所用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匹配,且弹力适度。(3)OPGW引线及接地线应自然引出,引线自然顺畅,接地并沟线夹方向不得偏扭,或垂直或水平,螺栓紧固应达到扭矩要求。(4)OPGW耐张预绞丝重复使用不得超过两次。(1)检查预绞丝是否完好,是否未使用过。(2)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是否统一,接地引线是否顺畅、美观。(4)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0202011502OPGW直通型耐张串安装(1)采用预绞丝式耐张线夹。(2)金具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3)OPGW小弧垂应近似为悬链线状态,弧垂不宜太大。(4)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接地引线应自然、顺畅、美观。架线(1)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2)与塔连接的接地引流线要与地线相匹配,长约2.5m。(1)缠绕预绞丝时要保证两端整齐,并保持原预绞丝形状。(2)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金具上所用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匹配,且弹力适度。(3)OPGW引流线应自然顺畅呈近似悬链线状态,弧度符合图纸要求。(4)接地线引线自然、顺畅,接地并沟线夹方向不得偏扭,或垂直或水平,螺栓紧固应达到扭矩要求。(5)OPGW耐张预绞丝重复使用不得超过两次。(1)检查预绞丝是否完好,是否未使用过。(2)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是否统一,接地引线是否顺畅、美观。(4)OPGW小弧垂应近似为悬链线状态,弧垂不宜太大。(5)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334 0202011503OPGW架构型耐张串安装(1)绝缘子表面完好干净。(2)采用预绞丝耐张线夹。(3)金具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4)放电间隙安装方向朝上。(5)OPGW引下线要自然、顺畅、美观。架线(1)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2)与塔连接的接地引流线要与地线相匹配,长约2.5m。(1)缠绕预绞丝要保证端头整齐,并保持原预绞丝形状。(2)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金具上所用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匹配,且弹力适度。绝缘型耐张串应调整好放电间隙,绝缘子表面应擦洗干净避免损伤。(3)OPGW引线应自然、顺畅。(4)OPGW耐张预绞丝重复使用不得超过两次。(1)检查预绞丝是否完好,是否未使用过。(2)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是否统一,接地引线是否顺畅、美观。(4)检查放电间隙安装方向是否朝上。(5)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0202011600OPGW防振锤安装0202011601OPGW防振锤安装工程(1)防振锤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2)安装OPGW地线上的防振锤应与OPGW平行,并加装预绞丝,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4mm。(3)防振锤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应符合图纸要求。架线(1)应正确选择铝包带,防振锤安装距离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2)防振锤分大小头时,应提出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1)防振锤要无锈蚀、无污物,锤头与挂板要成一平面。(2)防振锤在线上要自然下垂,锤头与线要平行。(3)防振锤大小头设置要符合设计要求,螺栓紧固力要达到要求(1)检查防振锤是否完好、无锈蚀。(2)检查防振锤的安装距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防振锤安装完成后是否与地面垂直。(4)检查防振锤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34 0202011700OPGW引下线安装0202011701铁塔OPGW引下线安装(1)用夹具固定OPGW引下线,控制其走向,OPGW的弯曲应不小于40倍光缆直径。(2)夹具安装在铁塔主材内侧引下线,间距为1.5~2m。(3)安装时要保证OPGW顺直,耐张线夹OPGW引出端应自然、顺畅、美观。架线(1)光缆固定件应与光缆匹配。(2)引下线引下时不应安装在脚钉腿上。(1)引下线夹要自上而下安装,安装距离在1.5~2m范围之内。线夹固定在突出部位,不得使余缆与角铁发生摩擦碰撞。(2)引线要自然顺畅,两固定线夹间的引流线要拉紧。(1)检查OPGW的曲率半径是否满足设计及制造厂家的规定。(2)检查OPGW夹具是否安装在铁塔主材内侧,安装距离是否符合规定。(3)检查铁塔OPGW引下线安装完成后,耐张线夹OPGW引出端是否自然、顺畅、美观。334 0202011702架构OPGW引下线安装(1)用夹具固定OPGW沿架构引下,控制其走向,OPGW的弯曲应不小于40倍光缆直径。(2)夹具安装间距为1.5~2m。(3)安装时要保证OPGW顺直,耐张线夹OPGW引出端应自然、顺畅、美观。(4)采用绝缘夹具保证OPGW与架构绝缘。(5)终端接续盒安装高度宜为1.5~2m。架线光缆固定件应与光缆匹配。(1)引线卡具型号要符合设计要求。(2)引下线固定线夹要自上而下安装,安装距离在1.5~2m范围之内。(3)引线应自然顺畅,两线夹间的引线要拉紧。(4)OPGW余缆线与接线盒以下的进场光缆(沟道缆)同一余缆架安装固定。(1)检查OPGW的曲率半径是否满足设计及制造厂家的规定。(2)检查OPGW夹具是否为绝缘夹具。(3)检查OPGW夹具是否安装在铁塔主材内侧,安装距离是否符合规定。(4)检查架构OPGW引下线安装完成后,耐张线夹OPGW引出端是否自然、顺畅、美观。334 0202011800OPGW接头盒0202011801光纤熔接与布线(1)剥离光纤的外层套管、骨架时不得损伤光纤。(2)接头盒内应无潮气并防水,安装时各紧固螺栓应拧紧,橡皮封条必须安装到位。(3)光纤熔接后应进行接头光纤衰减值测试,不合格者应重接。(4)雨天、大风、沙尘或空气湿度过大时不应熔接。架线计算光缆长度要给光线熔接留出余长。(1)熔纤盘内接续光纤单端盘留量不少于500mm,弯曲半径不小于30mm。(2)光纤要对色熔接,排列整齐。光纤连接线用活扣扎带绑扎,松紧适度。(3)接头盒内应采取防潮措施,防水密封良好。(1)检查光纤的熔接人员是否为专业人员。(2)检查光纤熔接是否符合《110~500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的要求。(3)检查接头盒内是否采取防潮和防水措施。0202011802接头盒安装(1)OPGW接头盒安装在铁塔主材内侧,安装高度宜8~10m,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2)接头盒进出线要顺畅、圆滑,弯曲半径应不小于40倍光缆直径。架线计算光缆长度要给光线安装接头盒留出余长。(1)安装位置应符合要求,固定螺栓要紧固。(2)进出线应顺畅自然,弯曲半径符合要求。(1)检查接头盒是否安装在铁塔主材内侧。(2)检查接头盒安装高度是否统一一致。(3)检查接头盒进出线是否顺畅、圆滑,弯曲半径是否满足设计及制造厂家的规定。334 0202011900OPGW余缆安装0202011901余缆架安装(1)余缆紧密缠绕在余缆架上。(2)余缆架用专用夹具固定在铁塔内侧的适当位置。架线按规范要求提出余缆架高度。(1)余缆要按线的自然弯盘入余缆架,将余缆固定在余缆架上,固定点不少于4处,余缆长度总量放至地面后应有不少于5m的裕度。(2)在合适的位置将余缆架固定好,余缆架以外的引线用引下线夹固定好,不要产生风吹摆动现象。(1)检查余缆架是否完好。(2)检查余缆架是否牢固,是否按设计要求安装。334 0202012000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0202012001ADSS弧垂控制(1)ADSS最大弧垂必须满足光缆与其他建筑物、树木、通信线路最小垂直净空距离:1)与街道垂直净空距离为平行时4.5m、交越时5.5m(最低缆线到地面)。2)与公路垂直净空距离为平行时3.0m、交越时5.5m(最低缆线到地面)。3)与土路垂直净空距离为平行时3.0m、交越时4.5m(最低缆线到地面)。4)与铁路垂直净空距离为平行时3.0m(最低缆线到地面)、交越时7.5m(最低缆线到轨道)。5)与房屋建筑垂直净空距离为交越时0.6m(距屋脊)/1.5m(距平顶)。6)与河流垂直净空距离为交越时1.0m(最低缆线距最高水位时最高桅杆顶)。7)与树木垂直净空距离为交越时1.5m(最低缆线到枝顶)。8)与郊区垂直净空距离为交越时7.0m(最低缆线到地面)。9)与其他通信线路垂直净空距离为交越时0.6m(一方最低缆线到另一方最高缆线)。(2)光缆与带电导线的距离应符合相关规程要求。(3)光缆架线施工应采用张力放线。架线(1)应提出具体的施工要求,如:安装温度、安装风速、施工误差等。(2)应考虑光缆的塑性伸长问题。光缆的紧线过程类似电力线,用静端金具夹持光缆,光缆牵引到位后,待应力传动、紧线张力平衡后,选择观察档观察弧垂,弧度大小按照设计要求。(1)检查与交叉跨越物的最小净空距离是否符合规程规定。(2)检查ADSS弧垂允许偏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34 0202012002ADSS悬垂串安装(1)悬垂串安装完毕后要垂直于地面,偏差小于5°。(2)预绞丝的末端整齐,分布均匀,误差不大于8mm,同层预绞丝无重叠现象。(3)预绞丝缠绕完毕后应整齐美观,无缠绕和压股现象。内层预绞丝末端的光缆无划伤现象。(4)所有连接件的螺母都要拧紧,穿向要统一。架线(1)悬垂串应垂直地平面。(2)悬垂串安装位置要统一。(1)内绞丝缠绕时徒手将所有子束的两端一次性全部缠绕完毕。不得使用任何工具,以免损坏或划伤光缆。(2)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金具上所有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匹配,且弹力适度。(3)附件安装及光缆弧垂调整后,如金具串倾斜超差应及时进行调整。(4)悬垂金具挂好后要保证风偏时碰不到铁塔,对于一些挂点处塔身较宽的情况,应使用两套金具,一边一套,确保光缆不与塔身摩擦。(1)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内层内绞丝是否有划伤现象。(3)检查悬垂线夹安装完成后,绝缘子串是否垂直地平面。0202012003ADSS接头型耐张串安装(1)采用预绞丝式耐张线夹。(2)金具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3)光缆接头引下线要自然,顺畅、美观,螺栓紧固应达到扭矩要求。(4)缠绕预绞丝时应保证两端整齐,并保持预绞丝形状。架线耐张串安装位置要统一。(1)各种螺栓、销钉穿向符合要求,金具上所有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相匹配,且弹力适度。(2)安装时要留足接续长度,用于在地面接续。(3)引下线线夹每1.5m一个,耐张线夹与第一个引下线夹间的光缆长度应留有一定裕度,保证光缆的弯曲半径。(1)检查预绞丝是否完好,是否未使用过。(2)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是否统一,接地引线是否顺畅、美观。(4)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334 0202012004ADSS直通型耐张串安装(1)采用预绞丝式耐张线夹。(2)金具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3)光缆接头引下线要自然,顺畅、美观。架线耐张串安装位置要统一。1、光缆引线应自然引出,引线自然顺畅,螺栓紧固应达到扭矩要求。2、光缆引流线应自然顺畅,呈近似悬链线状态,弧垂符合图纸要求。3、光缆耐张预绞丝重复使用不得超过两次。1、检查预绞丝是否完好,是否未使用过。2、检查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是否齐全,绝缘子串连接是否可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是否统一,接地引线是否顺畅、美观。4、检查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是否全部开口。0202012005ADSS防振鞭安装为了防止因防振鞭积污而产生电腐蚀,防振鞭和金具必须拉开距离,其防震鞭不得缠绕在预绞丝上:(1)110kV距离为1m。(2)35kV距离为0.5m。(3)10kV距离为0.5m。(4)当档距小于100m时,可不安装防振鞭。(5)当档距在100~250m时,应装2个防振鞭。(6)当档距在250~400m时,应装4个防振鞭。(7)当档距在400~800m时,应装6个防振鞭。架线防振鞭安装位置与金具的距离要满足规范要求。(1)防振鞭的型号和光缆相配套。(2)两根防振鞭可以并绕。(3)需要高空安装时,应采用辅助设备,不允许在光缆上施加压力。(1)检查防振鞭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防振鞭和金具距离是否符合设计及制造厂家要求。334 0202020000接地工程0202020100接地安装0202020101接地引下线安装(1)接地引下线材料、规格及连接方式要符合规定,要进行热镀锌处理。(2)接地引下线连板与杆塔的连接应接触良好,接地引下线应平敷于基础及保护帽表面。(3)接地引下线引出方位与杆塔接地孔位置相对应。接地引下线应平直、美观。(4)接地引下线与杆塔的连接应便于断开测量接地电阻。接地螺栓宜采用可拆卸的防盗螺栓。接地接地引下线扁钢采用双螺栓与塔脚连接。(1)铁塔审图时注意接地孔位置,确保接地引下线安装顺利。(2)接地体使用规格与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3)铁塔接地引下线要紧贴塔材和基础及保护帽表面引下,引下线煨弯宜采用煨弯工具。应避免在煨弯过程中引下线与基础及保护帽磕碰造成边角破损影响美观。(4)接地板与塔材应接触紧密。(5)使用连接螺栓长度应合适。(1)检查接地体的材料、规格及连接方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接地体的埋设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接地引下线与杆塔连接是否接触良好,敷设是否平直、美观(4)接地引下线与杆塔的连接应便于断开测量接地电阻。(5)测量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34 0202020102接地体制作(1)接地体连接前应清除连接部位的浮锈,接地体间连接必须可靠。(2)水平接地体敷设宜满足下列规定:1)遇倾斜地形宜等高线敷设。2)两接地体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5m。3)接地体铺设应平直。4)对无法满足上述要求的特殊地形,应与设计协商解决。(3)垂直接地体打入深度应满足要求,应垂直打入,并防止晃动。(4)接地体焊接部分应进行防腐处理。接地(1)选择适合当地土壤电阻率的接地型号。(2)合理设计尺寸确保工频接地电阻在雷季干燥时不大于相应数值(铁塔不连地线时)。(1)接地体的规格、埋深不应小于设计规定。(2)接地体应采用搭接施焊,圆钢搭接长度应不小于直径的6倍并双面施焊;扁钢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宽度的2倍并四面施焊。焊缝要平滑饱满。(3)圆钢采用液压连接时,其接续管的型号与规格应与所压圆钢匹配。接续管的壁厚不得小于3mm;长度不得小于:1)搭接时圆钢直径的10倍;2)对接时圆钢直径的20倍。(1)检查接地体是否连接可靠,其表面是否进行了有效的防腐处理(2)检查水平接地体敷设是否满足《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的要求。(3)审查隐蔽工程签证单的真实有效性,并签字确认。334 0202020103接地模块安装(1)接地体及接地模块基坑开挖应选择在等高线上,避免在斜坡上,且相互间距不小于5m。(2)接地模块的埋设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埋深应以接地模块顶面算起,基坑开挖深度应考虑坑底垫腐蚀土和接地模块厚度要求。(3)接地模块与接地射线的连接可采用焊接、熔粉放热连接、螺栓连接、并沟线夹连接和套管压接等多种方式连接。(4)为了减少模块之间的屏蔽效应,模块定位必须准确,符合设计及厂家要求,相邻接地模块之间的间距不小于5m。(5)接地焊缝部分应进行防腐处理。接地(1)选择适合当地土壤电阻率的接地型号。(2)合理设计尺寸确保工频接地电阻在雷季干燥时不大于相应数值(铁塔不连地线时)。(1)接地模块基坑开挖,基坑深度应满足模块埋深要求,基坑宽度应考虑接地模块焊接和安装施工。(1)接地框及射线安装连接应牢固,埋深符合要求。(3)接地模块与接地框、接地线连接牢固,连接点应采取防腐措施。(4)与接地线和接地模块接触的回填土应采用导电性良好地细碎土并压实。(1)检查接地模块外观是够完好。(2)检查接地模块的埋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接地模块与接地射线的连接是否可靠。(3)检查接地模块的定位是否符合设计及制造厂家的要求。(4)检查接地焊缝是否进行了防腐处理。(5)审查隐蔽工程签证单的真实有效性,并签字确认。334 0202030000线路防护0202030100塔位牌0202030101塔位牌安装(1)塔位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规定。(2)安装在线路铁塔小号侧的醒目位置,安装位置尽量避开脚钉,距地面的高度对同一工程应统一安装位置。线路防护(1)塔位号应正确。(2)回路标示宜符合顺潮流看左一右二的规则。宜采用螺栓固定,牢固可靠。(1)检查塔位牌的样式与格式是否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2)检查塔位牌安装位置、高度是否统一、醒目。(3)检查塔位牌的安装是否牢固可靠。334 0202030200相位标识0202030201相位标识牌安装(1)相位标识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规定。(2)安装在导线挂点附近的醒目位置。线路防护提出的相位号必须正确。宜采用螺栓固定,牢固可靠。螺栓固定牢固,核实相位。0202030300警示牌0202030301警示牌安装(1)警示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规定。(2)警示牌距地面的高度对同一工程应统一安装位置。线路防护设计的安装高度要符合相关要求。宜采用螺栓固定,牢固可靠。螺栓固定牢固。0202030400高塔航空标识0202030401高塔航空标识安装航空标识的型式及安装位置应符合有关规定。线路防护设计位置和型号选择要符合相关规定。(1)航空标志在铁塔组立完成后及时按照设计要求安装。(2)安装要牢固可靠。铁塔组立时应做好警航漆的保护措施。组塔时检查警航漆保护措施,螺栓固定牢固。334 334 第五篇电缆线路土建工程子库334 334 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工程中应用部位设计要点及控制措施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监理要点及控制措施效果图0301010000开挖排管工程0301010100排管土石方工程0301010101基坑开挖(1)排管的中心线及走向符合设计要求。(2)排管基坑底部施工面宽度为排管横断面设计宽度并两边各加500mm,便于支模及设置基坑支护等工作。(3)开挖时基坑侧部土体稳定。(1)基坑开挖不对排管埋深下的地基产生扰动,基面平整、夯实。排管土方有地下水时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1)复核排管中心线走向、折向控制点位置及宽度的控制线。(2)在场地条件、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放坡开挖,也可根据排管埋深及地质条件作相应调整。(3)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槽的方法。机械挖土应严格控制标高,防止超挖或扰动地基,分层分段开挖,设有支撑的基坑须按施工设计要求及时加撑;槽底设计标高以上200~300mm应用人工修整。(4)超深开挖部分应采取换填级配良好的砂砾石或铺石灌浆等适当的处理措施,保证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5)基坑开挖完成后,应进行钎探验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6)沟槽边沿1.5m范围内严禁堆放土、设备或材料等,1.5m以外的堆载高度不应大于1m。(7)做好基坑降水工作,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地下水应降至基坑底部1.0-1.5m。(8)基坑四周用钢管、安全网围护,设安全警示杆,夜间设灯,并安排专人看护。(9)雨期施工时,应尽量缩短开槽长度,逐段、逐层分期完成,并采用措施防止雨水流入基坑。(10)冬期施工时,基坑挖至基底时要及时覆盖,以防基底受冻。(1)控制基坑中心线、高程、平面尺寸、边坡坡度。(2)检查临边防护应到位。(3)控制槽边堆土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4)核查边坡稳定性。334 0301010102排管基坑稳定及围护处理采取的相关措施应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和作业的安全。排管土方应根据基坑深度、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采取适当的稳定措施。(1)基坑周围如有其他设施或障碍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论证并采取相对应的保护措施。(2)若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放坡开挖时,应在基坑开挖前及过程中根据相关规程、规范要求,设置基坑的围护或支护措施。基坑围护的样式和尺寸应满足工程所在地的安全文明施工要求。一般情况下,开挖深度小于3m的沟槽可采用横列板支护;开挖深度不小于3m且不大于5m的沟槽宜采用钢板桩支护。(3)若有地下水或流砂等不利地质条件,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4)沟槽边沿1.5m范围内严禁堆土或堆放设备、材料等,1.5m以外的堆载高度不应大于1m。(5)若无法放坡开挖,需采用钢板桩支护时,钢板桩的施工方法及布桩型式应满足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的要求,坑底以下入土深度一般与沟槽深度之比不小于0.35。(6)必要时,应进行深基坑的支护,确定支护桩的深度及横向支撑的大小及间距,一般支撑的水平间距不大于2.0m。(7)做好基坑降水工作,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8)特殊地段基坑支护时,应加强基坑监测,根据监测数据采取有效的加固处理措施。(1)检查基坑内外障碍物的保护措施应符合规范要求。(2)检查基坑的维护和支护措施应到位。(3)检查有地下水时采取的处理措施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0301010103回填(1)应采用自然土、黄沙或其他满足要求的回填料,回填料中不应含有建筑垃圾或其他对混凝土有破坏或腐蚀作用的物质。(2)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回填料的夯实系数应达到设计要求。排管土方回填时应分层夯实沟槽回填土要求回填密实度>95%。(1)对回填的土、黄沙或其他材料进行检查。(2)回填前,在排管本体上部铺设防止外力损坏的警示带后再分层夯实(按设计要求压实度)回填至地面修复高度。分层厚度不超过300mm。(3)对管群两侧的回填应严格按照均匀、同步进行的原则回填。(4)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使用压路机压实。(5)雨期施工时,应及时进行基坑回填,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6)冬期施工时,沟槽两侧及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回填冻土,当天填土必须完成碾压。(1)检查回填土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2)检查回填的密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检查回填土台阶留置、分布回填的台阶留置、回填土厚度。334 0301010200排管本体工程0301010201垫层(1)垫层材料宜采用混凝土;若采用其他材料,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并满足强度及工艺的相关要求。(2)应确保垫层下的地基稳定且已夯实、平整。(3)若有地下水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垫层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4)垫层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应平整。(1)垫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排管本体(1)垫层下为杂填土或软弱地基时,应进行地基处理,保证地基稳定密实且平整。(2)有地下水时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保证无水作业。(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1)垫层下的地基应稳定且应夯实、平整。(2)垫层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平整。(1)检查垫层下地基的情况。(2)检查垫层的混凝土宽的、厚度。(3)检查垫层表面的平整度。(4)检查混凝土的密实度。(5)检查混凝土编号。334 0301010202高强度管的铺设(混凝土不包封)(1)应根据管材的具体长度,每间隔4~6m沿管材方向浇筑500mm混凝土或采取其他方式对管材进行固定。(2)管材接头应错开布置。(3)垫块应根据施工图进行预制,垫块上衬管搁置圆弧的半径误差范围为-5~0mm;铺设的垫块应完好,并达到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垫块与管材接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m。(4)每根管材下的垫块间距应根据管材的实际长度合理布置,一般不大于1.2m。(5)管材必须分层铺设,管材的水平及竖向间距应满足管材铺设、混凝土振捣等相关要求。根据管材直径的不同,一般水平间距为230~280mm,竖向间距为240~280mm。(6)管道孔位之间的允许偏差为:同排孔间距≤5mm;排距≤20mm。(7)排管本体(1)电缆管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与铁路交叉处距路基不宜小于1.0m;距排水沟沟底不宜小于0.3m。(2)埋管纵向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2%。(3)管的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或多根电缆包络外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75mm。(4)并列管相互间宜留有不小于20mm的空隙。(5)井间埋管应为直线。(1)保证连接的管材之间笔直连接,接口不得出现错台、弯折现象,接口处采用相应的防锈、防腐措施。(2)管材接头错开布置。(3)垫块应分层放置,管材间上下两层的管材垫块应错开放置,垫块应有一定强度。(4)若采用排管托架,托架的布置间距应满足管材铺设及混凝土振捣的相关要求。(5)管枕宜采用管材配套管枕,管枕间距不宜大于2.0m。(6)管材之间的橡皮垫任何情况下不得取消。(7)管道疏通器应具有长度和硬度的要求,长度根据管材内径多种规格,不宜小于600mm,硬度≥35HBa(巴氏硬度)。(8)管道施工中管道内应贯穿8号镀锌铁丝,为电缆铺设准备。(9)管道安装完成后,进行拉棒试通,不合格接口处及时调整。(1)检查管的规格、型号、壁厚、合格证明。(2)检查管的连接应牢固。(3)管材接头应错开布置。(4)检查管材铺设的间距。(5)检查垫块的放置。(6)检查管内应清理干净。334 管材铺设完毕后,应采用管道疏通器对管道进行检查。334 0301010203排管支模及钢筋绑扎(1)模板应平整、表面应清洁,并具有一定的强度,保证在支撑或维护构件作用下不破损、不变形。(2)模板尺寸不应过小,应尽量减少模板的拼接。(3)支模中应确保模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4)模板的拼接、支撑应严密、可靠,确保振捣中不走模、不漏浆。(5)模板安装的允许误差:截面内部尺寸-5~4mm;表面平整度≤5mm;相邻板高低差≤2mm;相邻板缝隙≤3mm。(6)钢筋的绑扎应均匀、可靠,确保在混凝土振捣时钢筋不会松散、移位。(7)绑扎的铁丝不应露出混凝土本体。(8)用于单芯电缆敷设的排管钢筋应避免形成闭合环路。(9)受力钢筋的连接、钢筋的绑扎等工艺应符合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的要求。排管本体排管宜采用素混凝土包封,当地面荷载较大,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时,按实际情况设置钢筋。(1)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应涂抹脱模剂,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2)在浇注混凝土之前,模板内部应清洁干净无任何杂质。(3)模板安装应从一端向另一端顺序安装,模板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提高模板的整体刚度。保证模板拼缝严密。(4)绑扎的铁丝头应向内弯。(5)钢筋的交叉点可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但在周边的交叉点,每处都应绑扎。(6)箍筋转角与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的末端应向内弯。(7)钢筋的底部和侧部均应安置水泥砂浆垫块。钢筋安好后防止踩踏变形。(1)检查模板应打磨、涂脱模剂。(2)检查模板的平整度。(3)模板支撑、加固应牢固。(4)模板尺寸应满足要求。(5)模板面应有杂质。(6)钢筋的种类、级别、型号、数量、规格、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7)钢筋不应有油污等。(8)钢筋绑扎应牢固。(9)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与图纸一致。10、钢筋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11、钢筋拱架成型后的尺寸。334 (10)同一构件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1)钢筋强度等级:纵向受力一般采用HRB335;构造筋一般采用HPB235。334 0301010204混凝土浇筑、养护(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宜采用商品混凝土。(2)混凝土浇筑后应平整表面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保证本体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3)若处于严寒或寒冷地区,混凝土应满足相关抗冻要求。(4)排管混凝土结构的抗渗等级应不小于S6。排管本体(1)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2)主体结构的安全等级。(3)主体结构的防水等级。(4)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1)浇筑前,应检查埋管端口是否用软木封堵严实,防止混凝土进入管道。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2)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并检查模板、垫块、管材等有无移位。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2m,且下灰口不得集中于一点,尽量分散布置。为防止漂管,严禁混凝土直接倾倒于管内,而应在下灰口处铺薄铁板,混凝土倾倒于铁板上,通过混凝土自身流动性流入管间空隙,或人工导入管间空隙。(3)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浇注时应注意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振捣时必须仔细,不能碰撞管道接头及定位钢筋、垫块,防止管道移位。(4)捣固时间应控制在25~40s,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模板。(6)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拆模时不得使混凝土表面和棱角受损。(1)检查混凝土强度、坍落度。(2)检查浇注的方法。(3)混凝土浇筑的振捣方法、振捣时间。(4)混凝土应有离析。(5)如遇冬季施工应有抗冻措施。334 0301010300排管工作井0301010301垫层(1)垫层材料宜采用混凝土,若采用其他材料,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并满足强度及工艺的相关要求。(2)应确保垫层下的地基稳定且已夯实、平整。(3)若有地下水,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垫层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4)垫层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应平整。(4)垫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排管工作井(1)垫层下为杂填土或软弱地基时,应进行地基处理,保证地基稳定密实且平整。(2)有地下水时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保证无水作业。(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1)垫层下的地基应保持稳定、平整、干燥,严禁浸水。(2)垫层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平整。(1)混凝土浇筑的坍落度应满足施工要求。(2)混凝土浇筑的方法。(3)混凝土浇筑的振捣方法、振捣时间。(4)混凝土应有离析。(5)如遇冬季施工应有抗冻措施。334 0301010302工作井支模及钢筋绑扎(1)模板应平整、表面应清洁,并具有一定的强度,保证在支撑或维护构件作用下不破损、不变形。(2)模板尺寸不应过小,应尽量减少模板的拼接。(3)支模中应确保模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4)模板的拼接、支撑应严密、可靠,确保振捣中不走模、不漏浆。(5)模板安装的允许误差:截面内部尺寸-5~4mm;表面平整度≤5mm;相邻板高低差≤2mm;相邻板缝隙≤3mm。(6)钢筋的绑扎应均匀、可靠,确保在混凝土振捣时钢筋不会松散、移位。(7)绑扎的铁丝不应露出混凝土本体。(8)用于单芯电缆敷设的排管钢筋应避免形成闭合环路。(9)受力钢筋的连接、钢筋的绑扎等工艺应符合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的要求。排管工作井(1)转角井、三通井和四通井应满足电缆转弯半径要求。(2)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为50mm。3.主筋宜采用HRB335;构造筋宜采用HPB300。4.井室内铁件应标注尺寸,铁件做热镀锌防腐处理。(1)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应涂抹脱模剂,不得玷污钢筋和混凝土。(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内部应清洁干净无任何杂质。(3)模板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提高模板的整体刚度。模板接缝处用海绵条填实,防止漏浆。(4)绑扎的铁丝头应向内弯。(5)钢筋的交叉点可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但在周边的交叉点,每处都应绑扎。(6)箍筋转角及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的末端应向内弯。(7)钢筋的底部和侧部均应安置水泥砂浆垫块。(8)浇筑伸缩缝或竖向施工缝前,应凿除结合部的松动混凝土或石子,清除钢筋表面锈蚀部分。(9)水平伸缩缝处宜采用3mm×400mm的钢板止水带,垂直伸缩缝处宜采用带钢边的橡胶止水带。(10)浇筑前,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11)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并检查模板、垫块、管材等有无移位。(12)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浇注时应注意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13)捣固时间应控制在25~40s,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1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模板。(15)排水沟及集水坑应与侧壁保持足够距离,不影响基坑施工。(16)地坪施工时做好结构泛水,保证表面散水畅通。(17)排水横管应预埋在结构层内,立管应靠侧墙布置,以免影响电缆敷设。(18)坑顶保护盖板宜采用镀锌钢格栅,并嵌固在集水坑上。(1)检查模板应打磨、涂脱模剂。(2)检查模板的平整度。(3)模板支撑、加固应牢固。(4)模板尺寸应满足要求。(5)模板面应有杂质。(6)钢筋的种类、级别、型号、数量、规格、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7)钢筋应有油污等。334 (10)同一构件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11)钢筋强度等级:纵向受力一般采用HRB335;构造筋一般采用HPB235。(1)预埋件的允许安装偏差:中心线位移≤10mm;埋入深度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334 0301010303工作井混凝土浇筑及养护(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宜采用商品混凝土。(2)混凝土浇筑后应平整表面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保证本体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3)若处于严寒或寒冷地区,混凝土应满足相关抗冻要求。(4)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不小于S6。排管工作井(1)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2)主体结构的安全等级。(3)主体结构的防水等级。(4)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1)浇筑前,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坍落度应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2)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并检查模板、垫块、管材等有无移位。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2m。(3)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浇注时应注意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4)振捣应均匀密实。捣固时间应控制在25~40s,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模板。(6)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拆模时不得使混凝土表面和棱角受损。(1)检查混凝土配合比的强度、抗渗等级、坍落度应满足要求。(2)混凝土浇筑的方法。(3)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4)检查混凝土养护的方法、频率。0301010304井盖安装(1)井盖的强度应满足使用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要求,且应满足防水、防振、防跳、耐老化、耐磨、耐极端气温等使用要求;井盖的使用寿命不宜小于30年。(2)安装时保证密封性、防水性要求,与路面保持平整,高度一致。(1)应能满足防盗要求。排管工作井(1)井盖强度应满足使用环境最大荷载要求。(2)井盖在路面时应与路面保持平整,在绿化带时宜高出地面300mm。(1)水泥砂浆初凝时放置井盖支座,使井盖支座与工作井表面紧密接触。(2)井盖顶面标高与路面标高一致,且保持平整。(3)采用的铁质构件在焊接和安装后,应进行相应的防腐处理。(4)井座外框应与工井顶板预留出入孔的外圈边线重合。(5)使用与工程同标号混凝土坞塝井座,必须严密厚实且呈喇叭状,然后随工井一同养护。(6)井盖安装应牢固、严密。(1)检查井盖井面标高。(2)检查铁件安装后的防腐处理。(3)检查井盖安装应牢固。334 0301020000非开挖拉管工程0301020100非开挖拉管钻孔及铺设0301020101导向孔轨迹控制(1)查明管道拟穿越地段的土层结构和分布特征、工程地质性质及地震设防烈度等,提供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2)查明管道拟穿越地段的建筑基础、地下障碍物及各类管线的平面位置和走向、类型名称、埋设深度、材料和尺寸等,其中包括已建和市政规划要求。(3)地面始钻式,入、出土角一般为6°~20°;坑内始钻式,入、出土角一般为0°。(4)入土段和出土段钻孔应是直线的,不应有垂直弯曲和水平弯曲,这两段直线钻孔的长度不宜小于10m。(5)导向孔轨迹的弯曲半径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及施工机械设备的钻进条件。(6)非开挖拉管(1)做好现况地下管线调查,并在图纸中标明。(2)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拉管区域进行全方位探测,核实管线情况。(1)复核管道拟穿越地段的土层结构和分布特征、工程地质性质、管线情况及地震设防烈度等。(2)对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采取防治措施。(3)入、出土点与拟穿越的第一个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如道路、沟渠等)宜为3根钻杆长度。(4)为防止管道之间的缠绕,每孔托管最多9孔。(1)检查导向孔的平面位置。(2)检查导向孔的高程。(3)检查导向孔的入孔角、出土角度。334 电力管道之间及电力管道与各类地下管道、地下构筑物、道路、铁路、通信、树木等之间应保证一定的净空距离。(7)穿越地下土层的最小覆盖深度应大于钻孔的最终回扩直径的6倍。334 0301020102非开挖拉管钻进、扩孔和管道铺设(1)每孔非开挖拉管应全线连接后一次性铺管,管材应采取防绕措施。(2)导向孔钻进施工时,每2~3m应进行一次测量,宜采用测控软件进行钻孔轨迹控制,其出土点的误差应在500mm范围内。(3)回拖扩孔的孔径一般是拟铺管道直径的1.2~1.5倍。(4)扩孔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回拖铺管,拉管头与待铺管材应保证可靠连接。实际作用于拉管头的牵引力不得超过管材的允许拉力。(1)拉管两端各留10m左右接进工作井。非开挖拉管(1)图纸中应注明拉管回拖施工完成后,充填地下孔洞空隙。(2)图纸中应注明采用Φ140×1000钢管拉棒试通。(1)成孔机械在施工前应做好可靠的地基处理,防止机械倾斜而影响成孔质量。(2)按施工措施确定的钻进轨迹面设置标识,对地下管线交叉的地方应在地面设置明显标识。(3)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工作坑,如不需要工作坑时,应平整场地,用地锚固定钻机,保证在钻进过程中不发生移动。(4)导向孔钻至交叉管线前应慢速钻进并复核导向孔轨迹,测算与交叉管线的距离,确认符合钻进轨迹提供的技术数据后,再恢复正常钻进。(5)拉管头与待铺管材应保证可靠连接。(6)管材铺设完毕后,应做好管材的疏通及封口工作。回拖施工完成后,进行注浆填充地下孔洞空隙。注浆时将注浆管孔一端封堵,注浆时间在拖管完成后4h内进行。(7)管材在施工前应注意保护,避免阳光暴晒,管材焊接应满足要求。(8)拉管接进工作井时应确保角度满足2.5度,且孔位排序一致无缠绕。(1)土层情况、泥浆配置情况。(2)管道连接情况(管与管之间的连接、管与拉头之间的连接)。(3)管道埋设位置。334 0301030000电缆沟(电缆隧道)工程0301030100电缆沟(电缆隧道)土石方工程0301030101电缆沟(电缆隧道)基坑开挖(1)根据相关部门批准的路径图,对基坑中心位置及外轮廓进行定位、放样。(2)基坑底部施工面宽度为排管横断面设计宽度并两边各加500mm,便于支模及设置基坑支护等工作。(3)在场地条件、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1:1系数放坡开挖;也可根据排管埋深及地质条件作相应调整,但必须保证放坡开挖时基坑侧部土体的稳定及施工的安全。(4)基坑开挖不应对电缆沟埋深下的地基产生扰动。(5)隧道土方(1)根据基坑深度、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说明应采取适当的开挖方式。(2)有地下水时应说明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1)复核电缆沟(电缆隧道)中心线走向、折向控制点位置及宽度的控制线。(2)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槽的方法。机械挖土应严格控制标高,防止超挖或扰动地基,分层分段开挖,设有支撑的基坑须按施工设计要求及时加撑;槽底设计标高以上200~300mm应用人工修整。(3)超深开挖部分应采取换填级配良好的砂砾石或铺石灌浆等适当的处理措施,保证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4)若无法放坡开挖,需采用钢板桩支护时,钢板桩的施工方法及布桩型式应满足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的要求,坑底以下入土深度一般与沟槽深度之比不小于0.35。(5)必要时,应进行深基坑的支护,确定支护桩的深度及横向支撑的大小及间距,一般支撑的水平间距不大于2.0m。(6)基坑开挖完成后,应进行钎探验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7)开挖过程中应做好沟槽内的排水工作,局部较深处可以考虑采取井点降水。地下水应降至基坑底部1.0-1.5m。(8)横向支撑应做好伸缩调节措施,围檩与钢板桩应固定可靠。(9)基坑四周用钢管、安全网围护,设安全警示杆,夜间设灯,并安排专人看护。(10)雨期施工时,应尽量缩短开槽长度,逐段、逐层分期完成,并采用措施防止雨水流入基坑。(11)冬期施工时,基坑挖至基底时要及时覆盖,以防基底受冻。(1)检查隧道高程(±30mm)、中心线偏差(±30mm)。电力沟道槽底高程(±10mm),边坡不陡于规定坡度,每侧工作面宽度不小于施工规定(包括工作面宽度)。(2)检查隧道开挖过程核心土的留置,根据土质情况留置核心土的大小,要保证掌子面土方的稳定。(3)检查土方不应超挖、欠挖,允许偏差+50mm。334 若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放坡开挖时,应在基坑开挖前及过程中根据相关规程、规范要求,设置基坑的围护或支护措施。一般情况下,开挖深度小于3m的沟槽可采用横列板支护;开挖深度不小于3m且不大于5m的沟槽宜采用钢板桩支护。(6)沟槽边沿1.5m范围内严禁堆放土、设备或材料等,1.5m以外的堆载高度不应大于1m。334 0301030200电缆沟(电缆隧道)本体工程0301030201垫层(1)应确保垫层下的地基稳定且已夯实、平整。(2)垫层材料宜采用混凝土;若采用其他材料,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并满足强度及工艺的相关要求。(3)若有地下水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垫层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4)垫层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应平整。(11)垫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隧道本体(1)垫层下为杂填土或软弱地基时,应进行地基处理,保证地基稳定密实且平整。(2)有地下水时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保证无水作业。(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1)垫层下的地基应保持稳定、平整、干燥,严禁浸水。(2)垫层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平整。(1)混凝土浇筑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坍落度应满足施工要求。(2)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应满足规范要求。(3)混凝土浇筑的振捣方法一般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振捣时间不宜过长,振捣完成后采用大杠刮平。(4)混凝土不能有离析现象。(5)如遇冬季施工应有抗冻措施和保温措施。(6)检查垫层厚度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高程(±10mm)、宽度(±10mm)、表面应平整(±5mm)。334 0301030202砖砌电缆沟砌筑与抹面、压顶(1)砖的抗压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U10。(2)砖应采用环保材料。(3)采用MU7.5的水泥砂浆进行抹面。(4)抹面厚度一般控制在20~30mm。(5)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宜采用商品混凝土。(6)混凝土浇筑后应平整表面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保证本体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1)若处于严寒或寒冷地区,混凝土应满足相关抗冻要求。隧道本体(1)砖沟尺寸应按容纳的全部电缆确定。(2)砖的抗压强度应根据路面情况确定。(1)砌筑时上下层错缝,如需停歇时应留斜槎。(2)转角处或交接处需同时砌筑。(3)砌块龄期不应小于28天.(4)浇筑前,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5)电缆沟墙体顶端应用钢筋混凝土圈梁结构。圈梁箍筋封闭弯钩在绑扎时应相互错开。(6)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并检查模板、垫块、管材等有无移位。压顶应分段浇筑混凝土。(7)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应注意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8)捣固时间应控制在25~40s,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9)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模板。(10)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防止污染和磕碰。(11)抹灰前应充分湿润墙体,并贴灰饼充筋,保证抹面垂直度和平整度。(12)抹灰完成24h后及时对抹灰面进行喷水养护,防止空鼓开裂。(1)检查砌砖原材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必须进行砖原材见证取样试验。(2)砌筑砂浆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时应进行见证取样。(3)施工方法应符合规范要求,灰缝整齐均匀,缝宽应符合要求上下错缝,不允许出现竖向通缝。砂浆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表面平整度8mm,水平灰缝平直度10mm。(4)冬季施工应有抗冻措施和保温措施,使用砂浆应有一定的抗冻性能。334 0301030203混凝土电缆沟(电缆隧道)支模及钢筋绑扎(1)模板应平整、表面应清洁,并具有一定的强度,保证在支撑或维护构件作用下不破损、不变形。(2)模板尺寸不应过小,应尽量减少模板的拼接。(3)支模中应确保模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4)模板的拼接、支撑应严密、可靠,确保振捣中不走模、不漏浆。(5)模板安装的允许误差:截面内部尺寸-5~+4mm;表面平整度≤5mm;相邻板高低差≤2mm;相邻板缝隙≤3mm。(6)钢筋的绑扎应均匀、可靠,确保在混凝土振捣时钢筋不会松散、移位。绑扎的铁丝不应露出混凝土本体。(7)同一构件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8)钢筋强度等级:纵向受力一般采用HRB335;构造筋一般采用HPB235。(9)隧道本体(1)隧道转弯处及三通井、四通井应满足电缆转弯半径要求。(2)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为50mm。(3)主筋宜采用HRB335;构造筋宜采用HPB300。(4)图纸中应注明钢筋量。(1)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应涂抹脱模剂;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内部应清洁干净无任何杂质,应充分湿润模板但不应积水。(3)模板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提高模板的整体刚度。模板接缝处用海绵条填实,防止漏浆。(4)绑扎的铁丝头应向内弯。(5)钢筋的交叉点可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但在周边的交叉点,每处都应绑扎。(6)箍筋转角与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的末端应向内弯。(7)在底板和侧墙设置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圈,保证保护层的厚度。(8)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防止踩踏变形。(1)检查模板平整度、表面清洁的程度。(2)检查模板尺寸、规格。(3)保证模板的垂直、水平度,两块模板之间拼接缝隙、相邻模板面的高低差≤2.0mm。(4)安装牢固、支撑严密。(5)检查钢筋原材质量、加工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6)检查钢筋绑扎应均匀、可靠,应按照图纸要求绑扎,检查钢筋的级别、种类、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钢筋的位置、间距、排拒、搭接长度、保护层厚度、预埋件位置。受力钢筋成型长度允许偏差+5,-10mm,箍筋尺寸允许偏差0,-3mm,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排拒允许偏差±5mm,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0~+3mm,预埋件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3mm,水平高差0~+3mm,绑扎箍筋间距允许偏差±15mm。334 预埋件应进行可靠固定;预埋件的材质一般应采用Q235B。(1)预埋件的允许安装偏差:中心线位移≤10mm;埋入深度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334 0301030204电缆沟(电缆隧道)混凝土浇筑及养护(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2)根据施工缝的设置要求,进行两次浇筑,浇筑时应振捣密实。(3)混凝土浇筑后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保证本体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4)若处于严寒或寒冷地区,混凝土应满足相关抗冻要求。(5)电缆隧道混凝土结构的抗渗等级应不小于S6。(6)电缆沟侧墙在盖板的搁置位置宜采取适当的保护支口措施,保证盖板搁置位置下的混凝土在盖板安装及正常使用中不开裂、不破损。电缆沟止口的允许标高偏差≤5mm。隧道本体(1)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2)主体结构的安全等级(3)主体结构的防水等级及防水措施(4)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5)混凝土材料应根据使用年限来确定应满足的耐久性基本要求。(1)浇筑前,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坍落度应满足相关技术标准。(2)混凝土浇筑时,应振捣密实,检查模板有无移位、漏浆。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2m,如超过2m应增设软管或串筒等措施。(3)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在分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连续对称进行,两侧墙必须均匀下灰。(4)按图纸和规范要求合理设置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上、下本体采用两次浇筑。(5)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应注意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振捣墙身混凝土应用φ35mm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底板混凝土应用平板式振动器。(6)捣固时间应控制在25~40s,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模板。(8)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防止污染和磕碰。(1)检查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坍落度是否符合施工要求。(2)检查浇注的方法。(3)混凝土浇筑的振捣方法以及是否有备用振捣器、振捣时间。(4)混凝土应有离析现象。(5)如遇冬季施工应有抗冻措施和保温措施,夏季应有防雨措施。(6)断面尺寸不小于设计规定,沟底高程允许偏差±10mm,墙面垂直度允许偏差≤15mm,墙面平整度允许偏差≤10mm,墙厚允许偏差0,+10mm。334 0301030205伸缩缝及施工缝设置及防水处理(1)伸缩缝及竖向施工缝应根据电缆沟的长度、结构型式等情况进行设置;若条件许可,宜合并设置。(2)在底板平面上方不小于300mm处设置水平施工缝。(3)在伸缩缝、施工缝处应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4)浇筑伸缩缝用混凝土级别应高于原结构混凝土等级。隧道本体(1)变形缝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300mm。(2)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mm。(3)根据开挖方式、防水等级说明变形缝的防水措施。(1)浇筑伸缩缝或竖向施工缝前,应凿除结合部的松动混凝土或石子。(2)浇筑伸缩缝或竖向施工缝前清除钢筋表面锈蚀部分。(3)在伸缩缝处可采用止水橡胶等材料或采取其他适当的防水措施(1)施工缝应采用高压风进行吹扫,清除尘土和垃圾。浇水冲洗湿润。施工缝应做成凹槽并采取防水措施。(2)首先应检查止水条的型号规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止水条必须经过见证取样并合格。止水条应厂家粘贴成环。禁止现场粘贴。(1)止水条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损坏处应及时修补。(2)止水条外观检查包括:尺寸公差、开裂、缺胶、中心孔偏心、凹痕、杂质、明疤等。试验项目包括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0301030300电缆沟(电缆隧道)附属设施0301030301电缆沟盖板制作(1)盖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其尺寸应严格配合电缆沟尺寸。(2)表面应平整,四周宜设置预埋的护口件。(3)一定数量的盖板上应设置供搬运、安装用的拉环。(4)拉环宜能伸缩。(5)电缆沟盖板间的缝隙应在5mm左右。隧道附属设施(1)盖板尺寸应根据电缆沟尺寸确定。(2)沟沿铺设盖板的位置应设置护口件。(1)盖板宜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工厂化预制。(2)预埋的护口件宜采用热镀锌角钢。(3)混凝土和钢筋应满足相关的强度等级要求和布置要求。(4)盖板敷设后应保证踩踏时无响声,表面无积水。(5)电缆沟盖板下应设置橡胶垫片。盖板四周槽钢一般涂两层红丹底漆,两层黑色面漆。(1)盖板表面应平整,护口件应采用镀锌处理。(1)电缆购盖板应设置橡胶垫片。(3)保证安装后牢固、踩踏时无声响,表面无积水。(4)钢筋混凝土盖板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混凝土抗渗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厚度允许偏差±5mm,宽度允许偏差0~10mm,长度允许偏差±10mm,外露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mm,麻面允许偏差≤1%。334 0301030302支架安装(1)电缆支架的层间垂直距离,应保证电缆能方便地敷设和固定。(2)在同层支架敷设多根电缆时,应充分考虑更换或增设任意电缆的可能。(3)采用型钢制作的支架应无毛刺,并采取防腐处理,并与接地线良好连接。(4)支架若采用复合材料,应满足强度、安装及电缆敷设等的相关要求。(1)电缆支架应排列整齐,横平竖直。隧道附属设施(1)根据电缆的载流量和排列方式说明电缆支架材质。原则上电缆支架应采用Q235钢材,且要求做热镀锌防腐处理,必要时采用不锈钢支架。(2)支架立铁的固定可以采用螺栓固定或焊接。(3)支架横铁间距应根据电缆截面和运行维护要求确定,并在图纸中标注间距。(1)支架安装前应划线定位,保证排列整齐,横平竖直。(2)构件之间的焊缝应满焊,并且焊缝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相关构件在焊接和安装后,应进行相应的防腐处理。(4)支架、吊架必须用接地扁铁环通。接地扁铁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5)支架安装完毕后,安装塑料保护套,防止磕碰伤人。(1)支架应垂直于底板安装,支架与侧墙垂直安装必须牢固。支架大边密贴墙面不能出现扭曲变形。变形缝两侧30cm范围内不能安装支架。(2)支架安装应画定位线,保证排列整齐、横平竖直(3)支架加工焊接应符合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4)支架安装必须进行防腐处理。(5)支架接地扁铁应安装到位,扁铁必须与支架横撑三面围焊,焊缝应饱满,扁铁搭接长尺不得少于扁铁宽度的2倍。334 0301030303集水坑及排水处理(1)底板散水坡度应统一指向集水坑,散水坡度宜取0.5%左右。(2)集水坑尺寸应能满足排水泵放置要求。(3)坑顶宜设置保护盖板,盖板上设置泄水孔。(4)集水坑应根据电缆沟(电缆隧道)的平面尺寸及外形合理设置。隧道附属设施(1)排水可采用机械排水和自然排水,集水坑尺寸应满足排水方式的要求,并在图纸中标注。(2)集水坑位于井室人孔正下方。(3)集水坑上应设置井篦子。(1)排水沟及集水坑应与侧壁保持足够距离,不影响基坑施工。(2)地坪施工时做好结构泛水,保证表面散水畅通。(1)在有地下水排出的隧道,必须挖凿排水沟,当下坡开挖时应根据涌水量的大小,设置大于20%涌水量的抽水机具排出。抽水机械的安装地点在导坑的一侧或另开偏洞安装,并用栅栏与隧道隔离;抽水设备宜采用电力机械,不得在隧道内使用内燃抽水机,抽水机械应有一定的备用台数。(2)隧道开挖中预计要穿过涌水地层时,宜采用超前钻孔探水,查清含水层厚度、岩性、水量、水压等,为防涌水提供依据;如发现工作面有大量涌水时,要立即令工人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0301030304电缆隧道通风设施(1)隧道内环境应满足电缆运行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电缆运行适宜环境温度在40℃以下。(9)风机及其附件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隧道附属设施根据隧道环境情况和隧道内电缆发热情况说明隧道通风方式。(1)风机设置温度自动控制,温度超过40℃时启动风机,低于35℃时关闭风机,每天排风时间不少于30min。另外在隧道入口处设置风机手动控制箱。(2)风机与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联动,发生火灾时,风机联动关闭;火灾扑灭后,手动启动风机进行排烟。(1)隧道施工时的通风,应设专人管理。保证每人每分钟得到l.5~3m的新鲜空气。(2)无论通风机运转与否,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任何人不得靠近通风软管行走和在软管旁停留,不得将任何物品堆放在通风管或管口上。(3)在进入隧道前,必须对隧道内进行气体检查。检查施工单位有毒、有害气体检查记录,掌握测量数据。必须要有有限空间作业专职监护人。(4)通讯必须保持畅通。334 0301030305电缆隧道照明(1)隧道照明电压宜采用直流24V,如采用交流220V电压时,应有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2)隧道内电气设备应采取防潮措施。隧道附属设施(1)根据隧道规模说明照明设计。(2)照明设备应采取防潮防爆措施。(3)竖井处适当位置设置双控开关。(1)照明灯具外壳采用铜绞线(专用接地线)与隧道本体接地扁铁可靠连接。照明灯具选用密封性能好的防潮防爆型灯。(2)隧道配电箱防护等级:IP5/IP8(防尘/防连续浸水),并置于隧道外箱式变电站室内,壁挂安装。(3)隧道内自动电缆沿自用电缆支架(或槽盒)敷设,跨越防火分区时设防火封堵,电缆从自用电缆支架采用穿钢管明敷形式引入设备。(1)隧道内的照明灯光应保证亮度充足、均匀、不闪烁,应根据开挖断面的大小,工作面的位置选用不同高度的照明;潮湿及渗、漏水隧道中的电灯应使用防水灯口。(2)隧道内各部照明电器为:开挖、支撑及衬砌作业地段为12~36V;成洞地段为ll0~220V;手提作业灯为12~36V.(3)隧道内用电线路,应使用防潮绝缘导线,并按规定高度用瓷瓶悬挂牢固,不得将电线挂在铁钉及其他铁件上,不许捆扎在一起,使用的电缆线应悬挂在高处,严禁拖在地面上受车辆碾压。(4)隧道内的用电线路和照明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检修管理,在检修电器和照明设备时应切断电源。334 第六篇电缆线路电气工程子库334 334 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工程中应用部位设计要点及控制措施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监理要点及控制措施效果图0302010000电缆敷设工程0302010100直埋敷设工程0302010101直埋电缆沟槽开挖(1)通过收资,了解电缆所经地区的管线或障碍物的情况,并在适当位置进行样沟的开挖,开挖深度应大于电缆埋设深度。(2)按电缆路径开挖沟槽,应满足以下要求:1)自地面至电缆上面外皮的距离,不小于0.7m,35kV及以上为1m。2)穿越道路和农地时分别为1m和1.2m。3)穿越城市交通道路和铁路路轨时,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并采取保护措施。4)在寒冷地区施工,开挖深度还应满足电缆敷设于冻土层之下,或采取穿管等特殊措施。电缆敷设沟槽转弯半径满足电缆敷设允许最小转弯半径要求。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下,当条件受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1)沟槽开挖前应进行围护工作。(2)电缆敷设工程必须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在敷设电缆前要挖掘足够数量的样洞,查清沿线地下管线和土质情况,以确定电缆的正确走向。(3)样沟深度应大于电缆敷设深度。(4)开挖路面时,应将路面铺设材料和泥土分别堆置,堆置处和沟边应保持不小于300mm通道。堆土高度不宜高于0.7m。(5)对开挖出的泥土应采取防止扬尘的措施。(6)在山坡地带直埋电缆,应挖成蛇形曲线,曲线振幅为1.5m,以减缓电缆的敷设坡度,使其最高点受拉力较小,且不易被洪水冲断。(1)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沟槽的围护工作,要求围护到位,特别是有路人行走的地段,更要加强安全围护,防止有人员不慎跌入沟槽内。(2)查看样洞开挖情况,检查样洞深度大于电缆敷设深度。(3)开挖路面时,巡视检查堆土高度符合要求,与沟边保持一定距离,堆土不会回落到沟槽里。334 0302010102直埋电缆敷设(1)直埋于地下的电缆上下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两层电缆保护板,第二层保护板必要时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加以保护,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然后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加以保护。也可把电缆放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槽盒内后填满砂或细土,然后盖上槽盒盖。为识别电缆走向,宜沿电缆敷设路径设置电缆标识。(2)电缆穿越城市交通道路和铁路路轨时应采取保护措施。(3)电缆排列整齐,弯度一致,电缆同路径顺行敷设时电缆在转弯处不应出现交叉。(4)电缆在敷设过程中无机械损伤。直埋电缆接头盒外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环氧树脂接头盒除外)。(5)电缆穿波纹管敷设时,应沿波纹管顶全长加盖保护板或浇筑厚度不大于100mm的素混凝土,宽度不应小于管外两侧各50mm电缆敷设(1)电缆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l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建筑物时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2)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下,当条件受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1)电缆敷设前,在线盘处、转角处搭建放线架,将电缆盘、牵引机和滚轮等布置在适当的位置,电缆盘应有刹车装置。(2)电缆应有牵引头,机具敷设时,应在牵引头或钢丝网套与牵引钢丝绳之间安装防捻器。牵引强度符合验收规范中的要求,在电缆牵引头、电缆盘、牵引机、过路管口、转弯处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处应采取保护措施,有专人监护并保持通信畅通。(3)电缆敷设后覆土前通知测绘人员对已敷电缆进行测绘(4)电缆与其它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程规定。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5)电缆搭接必须在直线部位,应尽量避开积水潮湿地段。(7)电缆敷设完毕后,必须检查电缆端部并做密封处理,防止进潮。(8)电缆敷设应排列整齐,尽量避免交叉。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标志牌填写应齐全清晰。(1)电缆敷设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进场电缆型号应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电缆外观无损伤、电缆盘数量应正确。(2)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敷设使用机具应合格,无损坏。(3)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施工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应完好无损,并能正确使用。(4)巡视检查电缆在敷设后电缆表面距离对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334 0302010103回填土(1)盖板上铺设防止外力损坏的警示标识后,在电缆周围回填较好的土层或按市政要求回填。(2)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回填料的压实系数一般不宜小于0.94,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或其他硬质物。电缆敷设回填土的土质应对电缆外护层无腐蚀性。(1)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不应有石块或其它硬质杂物)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2)为了防止电缆遭受外力破坏,在电缆保护盖板上铺设塑料警示带。(3)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1)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并分层夯实。(2)巡视检查回填土质量,不得掺大石块、冻土块、冰雪回填。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3)巡视检查回填土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夯实应均布坑口全部面积,夯实密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4)巡视检查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m~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334 0302010200电缆排管敷设工程0302010201电缆穿管敷设(1)交流单芯电缆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并符合环保要求。(2)排管通道所选用的排管内径D(mm)宜不小于1.5d(电缆外径,mm)并不易小于150mm。同一段排管通道的排管内径不易多于两种。(3)电缆敷设时,电缆所受的牵引力、侧压力和弯曲半径应根据不同电缆的要求控制在允许范围内。(4)在电缆牵引头、电缆盘、牵引机、过路管口、转弯处以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地方应采取保护措施。(5)110kV及以上电缆敷设时,转弯处的侧压力应符合制造厂规定,无规定时不应大于3kN/m。电缆敷设(1)排管所需孔数除按电网规划敷设电缆根数外,还需有适当备用孔供更新用。(2)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粉)。(3)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1)排管建成后及敷设电缆前,对电缆敷设所用到的每一孔排管管道都应用相应规格的疏通工具进行双向疏通。(2)清除排管内壁的尖刺和杂物,防止敷设时损伤电缆。(3)疏通检查中如有疑问时,应用管道内窥镜进行探测,排除疑问后才能使用。(4)电缆敷设前,在线盘处、工井口及工井内转角处搭建放线架,将电缆盘、牵引机、履带输送机、滚轮等布置在适当的位置,电缆盘应有刹车装置。(5)电缆应有牵引头,如没有,则在敷设前应制作牵引头并安装防捻器,在电缆牵引头、电缆盘、牵引机、转弯处以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地方应采取保护措施,有专人监护并保持通信畅通。(6)电缆敷设后,按设计要求将工井内的电缆固定在电缆支架上,并将排管口封堵好.(7)工作井内的电缆进入排管前,宜在电缆表面涂中性润滑剂。(8)敷设电缆时,在排管口设置管口保护喇叭以保护电缆。(1)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进场电缆型号应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电缆外观无损伤、电缆盘数量应正确。(2)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敷设使用机具应合格,无损坏。(3)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施工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应完好无损,并能正确使用。(4)巡视检查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5)巡视检查排管口封堵应严实。334 0302010300隧道电缆沟工作井敷设0302010301电缆隧道/电缆沟敷设(1)电缆应排列整齐,走向合理,不宜交叉。电缆敷设时,电缆所受的牵引力、侧压力和弯曲半径应符合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2)110kV及以上电缆施工前应逐段编制电缆敷设方案,并对牵引力、侧压力进行计算。(3)在电缆牵引头、电缆盘、牵引机、过路管口、转弯处以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地方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电缆敷设(4)电缆隧道净高不宜小于1900mm。(2)除控制电缆外,每档不宜超过3根。(3)电缆敷设时转弯半径不得小于电缆最小弯曲半径。(1)电缆输送机与滑车搭配使用,根据电缆的型号、规格选取电缆输送机与滑车。(2)一般每隔20米左右放置一台电缆输送机,每隔3~4米放置1个滑车。(3)在隧道内拐弯、上下坡等地方应额外增补电缆输送机,并加设专用的拐弯滑车。在比较特殊的敷设地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电缆输送机。(4)全部机具布置完毕后,试运转应无问题。(5)电缆盘处设1~2名有丰富经验人员负责施工,检查外观有无破损,并协助牵引人员把电缆端头顺利送到井口下。(6)电缆盘应配备制动装置,它可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能够使电缆盘停止转动,有效的防止电缆受损伤。(7)敷设过程中,局部电缆出现余度过大情况,应立即停车处理后方可继续敷设,防止电缆弯曲半径过小或撞坏电缆。(8)电缆敷设的速度要求6m/min。(9)电缆线路的裕度按照设计要求预留。(10)电缆敷设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将电缆固定在电缆支架上,如采用蛇行敷设应按照设计规定的蛇形节距和幅度进行固定(1)电缆敷设前,对进场电缆型号、外观、盘数量进行检查,电缆型号应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电缆数量应正确。(2)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敷设使用机具应合格,无损坏。(3)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施工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应完好不损,并能正确使用。(4)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电缆支架符合设计要求,无损坏。(5)电缆在敷设时,巡视检查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并检查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符合设计要求。(6)电缆敷设后,对电缆外观复查,电缆应无损伤。如蛇形敷设,检查电缆的蛇形节距和幅度符合设计要求。334 0302010302电缆刚性固定(1)两个相邻夹具间的电缆受自重、热胀冷缩所产生的轴向推力作用或电动力作用后,不发生任何玩去变形。(2)固定金具的数量需经过核算和验证,相邻夹具的间距L宜符合设计规程要求。电缆敷设(1)电缆明敷时,应沿全长采用电缆支架、桥架、挂钩、或吊绳等支持与固定。(2)电缆支架和夹具应满足使用性、安全、耐久性的要求。(3)选用非磁性铝合金夹具隔断磁环路,以减少涡流和磁滞损耗导致的电缆局部发热。(1)水平敷设时,在终端、接头或转弯处紧邻部位的电缆上,应设置不少于1处的刚性固定。(2)在垂直或斜坡的高位侧,宜设置不少于2处的刚性固定。(3)固定电缆用的夹具应具有表面平滑、便于安装、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适合使用环境的耐久性特点。(4)交流单芯电缆的刚性固定,宜采用铝合金等不构成磁性闭合回路的夹具。(5)夹具数量符合计算要求,电缆支持点间距离符合验收规范要求。固定夹具的螺栓、弹簧垫圈、垫片齐全,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1)巡视检查电缆的固定情况符合设计要求,电缆与夹具间要有衬垫保护,个别地方支架过短应加装延长支架。(2)检查螺栓的紧固情况,卡具两边的螺栓要交叉紧固,不能过紧或过松。334 0302010303电缆挠性固定电缆在受热膨胀时产生的位移,对电缆的金属护套不致产生过大的应变而缩短寿命。电缆敷设(1)电缆明敷时,应沿全长采用电缆支架、桥架、挂钩、或吊绳等支持与固定。(2)电缆支架和夹具应满足使用性、安全、耐久性的要求。(3)选用非磁性铝合金夹具隔断磁环路,以减少涡流和磁滞损耗导致的电缆局部发热。(1)挠性固定电缆用的夹具、扎带、捆绳或支托架等部件,应具有表面光滑、便于安装、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适合使用环境的耐久性特点。(2)电缆敷设在工井的排管出口处可作挠性固定。(3)竖井内的大截面电缆可借助夹具作蛇形敷设,并在竖井顶端作悬挂式,以吸收由热机械力带来的变形。(4)市政桥梁敷设的电缆优先选用铝护套,以降低桥梁振动对电缆金属护套造成的疲劳应变,敷设方式可参照排管或隧道,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虑电缆热伸缩的同时,还需考虑桥梁的伸缩,在桥梁伸缩缝处、上下桥梁处必须采取挠性固定,或选用能使电缆伸缩自如的排架(伸缩弧)。(5)电缆蛇形敷设的每一节距部位,宜采用挠性固定,以吸收由热机械力带来的变形。每3~5m可采用具有一定承载力的尼龙绳索或扎带绑扎固定电缆,绑扎数量需经过核算和验证。(6)挠性固定方式其夹具的间距在垂直敷设时,取决于由于电缆自重下垂所形成的不均匀弯曲度,一般采用的间距为3~6m。当为水平敷设时,夹具的间距可以适当放大。(7)不得采用磁性材料金属丝直接捆扎电缆(1)巡视检查电缆的固定情况符合设计要求,电缆与夹具间要有衬垫保护,个别地方支架过短应加装延长支架。(2)对电缆在转弯处时进行查看,应有垫铁保护。(3)巡视检查电缆固定在过渡支架上是否稳定,过渡支架焊接应符合设计要求。(4)巡视检查电缆蛇形敷设的波节波幅符合设计要求。(5)检查螺栓的紧固情况,卡具两边的螺栓要交叉紧固,不能过紧或过松。334 0302010304电缆蛇形布置(1)电缆在电缆沟、隧道、共同沟或桥体箱梁内敷设时应采用蛇形布置,即在每个蛇形弧的顶部把电缆固定于支架上,靠近接头部位用夹具刚性固定。(2)电缆蛇形布置的参数选择,应保证电缆因温度变化产生的轴向应力无损电缆绝缘,不致对电缆金属套长期使用产生疲劳断裂,且宜按允许拘束力条件去认定。(3)水平蛇形布置时,宜在支撑蛇形弧的支架上设置滑板。(4)三相品字垂直蛇形布置时除在每个蛇形弧的顶部把电缆固定于支架上外,还应根据电动力核算情况加必要的绑扎带绑扎。电缆敷设(1)蛇形弧部位的弯曲半径应满足电缆的设计要求。(2)蛇形转换成直线敷设的过渡部位,宜采取刚性固定。(1)电缆进行蛇形敷设时,必须按照设计规定的蛇形节距和幅度进行电缆固定。(2)波幅误差±10mm。(3)宜使用专用电缆敷设器具,并使用专用机具调整电缆的蛇形波幅,严禁用尖锐棱角铁器撬电缆。(4)电缆的夹具一般采用两半组合结构,并采用非导磁材料。(5)电缆抱箍固定电缆时,橡胶垫要与电缆贴紧,露出抱箍两侧的橡胶垫基本相等,抱箍两侧螺栓应均匀受力,直至橡胶垫与抱箍紧密接触,固定牢固。(6)电缆抱箍或固定金具尽量和电缆垂直。(7)电缆和夹具间要加衬垫。沿桥梁敷设电缆固定时,应加弹性衬垫。(1)对电缆的蛇形节距和幅度进行巡视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2)电缆蛇形敷设后,巡视检查电缆无悬空或固定不稳。334 0302010400电缆登塔/引上敷设工程0302010401电缆登杆(塔)/引上敷设(1)电缆登杆(塔)应设置电缆终端支架(或平台)、避雷器、接地箱及接地引下线。终端支架的定位尺寸应满足各相导体对接地部分和相间距离、带电检修的安全距离。(2)电缆敷设时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3)单芯电缆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夹具。登塔电缆夹具开档一般不大于1.5m。电缆敷设(1)电缆于隧道内引上终端塔时,用引上支架固定。(2)电缆出地面后,地面埋管应进行防水封堵。(1)需要登塔/引上敷设的电缆,在敷设时,要根据杆塔/引上的高度留有足够的余线,余线不能打圈。(2)单芯电缆的夹具一般采用两半组合结构,并采用非导磁材料。(3)电缆在终端塔引上敷设固定时,固定金具与终端塔的连接位置应设置元宝铁连接装置,保证电缆引上弯曲度。(4)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按照设计要求将电缆在终端塔上用固定金具连续固定好。(1)电缆敷设前,对进场电缆型号、外观、盘数量进行检查,电缆型号应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电缆数量应正确。(2)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敷设使用机具应合格,无损坏。(3)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施工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应完好不损,并能正确使用。(4)查看电缆敷设时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334 0302010402电缆保护管安装(1)在电缆登杆(塔)处,凡露出地面部分的电缆应套入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加以保护。(2)露出地面的保护管总长不应小于2.5m,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00mm。(3)单芯电缆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的保护管。(4)保护管埋地部分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5)保护管上口应做好密封处理。(6)保护管应做好防盗措施。电缆敷设(1)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锈蚀;塑料电缆管应有满足电缆线路敷设条件所需保护性能的品质证明文件。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埋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2)电缆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1)35kV及以上电缆保护管宜采用两半组合的电缆保护管,并采用非铁磁性材料。110kV以上电缆保护管一般采用非再生材料的PVC材料,保护管直径为200mm,厚度不小于8mm。(2)金属保护管断口处不得因切割造成锋利切口、不得将切割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屑残留于管内。金属保护管端口应均匀涨成光滑喇叭口(喇叭口外径为保护管外径的1.1倍),避免金属管断口割伤电缆外护层。(3)保护管上口用防火材料做好密封处理。(4)保护管固定螺丝应拧紧打毛或采取其他防盗措施(5)保护管埋地位置回填土应夯实。(1)对保护管埋地部分进行查看,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2)巡视检查保护管上口已做好密封处理。334 0302020000电缆附件安装工程0302020100电缆预制式中间接头及终端安装0302020101交联电缆预制式中间接头安装(35kV及以下)(1)按照制造商工艺文件制作。(2)中间接头如布置在支架上,侧接头支架的结构形式应与接头相匹配,与所安装的地点和环境相适应。电缆线芯连接金具,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其内径应与电缆线芯紧密配合,间隙不应过大。(3)铜屏蔽连接需符合工艺、规范要求。电缆附件安装三芯电力电缆在电缆中间接头处,其电缆恺装、金属屏蔽层应各自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并相互绝缘。第1篇隧道内应尽量在同一层支架上接头,同一位置有多个接头时,应按先上后下,先里后外的顺序。第2篇电缆接头前,对电缆进行校潮。第3篇检查附件规格与电缆规格是否一致。第4篇护套断口要均匀整齐,不得有尖角及缺口,将外护套断口后100mm段用砂纸打毛。第5篇去除钢铠:先将钢铠前端用PVC带扎好或保留端口处一小段外护套(防止钢铠散开)再按安装工艺在预留钢铠尺寸处捆绑扎丝(或使用恒力弹簧),固定牢靠后,锯除多余钢铠;锯钢铠时深度不超过铠装厚度的2/3,锯断钢铠不得损伤内护套,切口要整齐,不得有尖角毛刺。第6篇刀刃向外去除填料。第7篇接地网、线锡焊要牢固、平整无毛刺。第8篇按安装工艺的尺寸去除铜屏蔽和半导电层,铜屏蔽边缘用粘铜条缠绕,铜屏蔽及半导电层断口边缘整齐、无毛刺,去除半导体时不得划伤绝缘。铜屏蔽及半导体断口边缘不能有毛刺及尖端。第9篇热缩管热缩要均匀无气泡、无碳化痕迹。第10篇绝缘镜面处理后直径应注意工艺过盈配合要求,绝缘表面处理应光洁、对称。第11篇增绕半导电带的尺寸、直径应符合工艺要求。第12篇选择与电缆截面相配的模具进行压接,根据电缆的规格选择相对应的模具,压接的顺序为先中间后两边。压接后打磨毛刺、飞边,压接后压接管表面应保持光洁无毛刺。第13篇预制件定位前应在接头两侧做标记,并均匀涂抹硅脂、使用氮气、定位后施放余气、检查预制件表面是否有损伤。第14篇直埋接头应安装保护盒。(15)电缆中间接头在隧道、管井中时,用电缆接头托架固定,要保证接头水平摆放。(1)对电缆终端首件安装全过程进行旁站。(2)电缆终端安装前,对电缆进行旁站检查,电缆应无受潮、无损坏。(3)旁站检查施工单位按照厂家接头工艺指导说明书正确施工。(4)旁站检查中间接头型式、规格应与电缆类型如电压、芯数、截面、护层结构和环境要求一致。(5)旁站检查接头所用材料、部件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要求。(6)旁站检查35kV及以下电缆接头主要性能应符合《额定电压1kV(Um=1.2kV)至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GB/T12706.1~12706.4及相关的其他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334 0302020102交联电缆预制式终端安装(35kV及以下)(1)按照制造商工艺文件制作。(2)终端的结构型式与电缆所连接的电气设备的特点必须相适应,设备终端和GIS终端应具有符合要求的接口装置,其连接金具必须相互配合。(3)接地线(网)连接应满足电气要求。电缆附件安装在电缆终端头处,电缆恺装、金属屏蔽层应用接地线分别引出,并应接地良好。(1)电缆终端接头前,对电缆进行校潮。(2)检查附件规格与电缆规格是否一致。(3)户外终端应使用专用定位支架。(4)剥切电缆护层时不得损伤下一层结构,护套断口要均匀整齐,不得有尖角及缺口,将外护套断口后100mm段用砂纸打毛。(5)去除钢铠:先将钢铠前端用PVC带扎好或保留端口处一小段外护套(防止钢铠散开)再按安装工艺在预留钢铠尺寸处捆绑扎丝(或使用恒力弹簧),固定牢靠后,锯除多余钢铠;锯钢铠时深度不超过铠装厚度的2/3,锯断钢铠不得损伤内护套,切口要整齐,不得有尖角毛刺。(6)刀刃向外去除填料。(7)接地线锡焊要牢固、平整无毛刺。(8)按安装工艺的尺寸去除铜屏蔽和半导电层,铜屏蔽边缘用粘铜条缠绕,铜屏蔽及半导电层断口边缘整齐、无毛刺,去除半导体时不得划伤绝缘。铜屏蔽及半导体断口边缘不能有毛刺及尖端。(9)热缩管热缩要均匀无气泡、无碳化痕迹。(10)绝缘镜面处理后直径应注意工艺过盈配合要求,绝缘表面处理应光洁、对称。(11)增绕半导电带的尺寸、直径应符合工艺要求。(12)预制件定位前应将电缆表面请洁干净,并均匀涂抹硅脂。(13)选择点压或六角形围压进行压接,根据电缆的规格选择相对应的模具,压接的顺序为先上后下。压接后打磨毛刺、飞边,压接后接管表面应保持光洁无毛刺。(14)户内预制终端接头,预制件下口与电缆应保持大于100mm的直线距离。(15)相色带绕包应统一、规范,线路铭牌应挂在终端接头的明显处(1)对电缆终端首件安装全过程进行旁站。(2)电缆终端安装前,对电缆进行旁站检查,电缆应无受潮、无损坏。(3)旁站检查施工单位按照厂家工艺指导说明书正确施工。(4)旁站检查电缆终端型式、规格应与电缆类型如电压、芯数、截面、护层结构和环境要求一致。(5)旁站检查终端所用材料、部件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要求。(6)旁站检查35kV及以下电缆终端主要性能应符合《额定电压1kV(Um=1.2kV)至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GB/T12706.1~12706.4及相关的其他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7)旁站户外终端安装前应检查专用定位支架质量合格后方可施工。(8)旁站检查相色带绕包应统一、规范,线路铭牌挂在终端接头的明显处也应统一、规范。334 0302020103交联电缆预制式中间接头安装(110kV及以上)(1)按照制造商工艺文件施工。(2)中间接头如布置在支架上,则接头支架的结构形式应与接头相匹配,与所安装的地点和环境相适应。(3)接头盒必须采用专用接地端子与接地线(网)连接。(4)接地线(网)连接应满足接地电阻、绝缘强度、波阻抗等电气要求。电缆附件安装(1)电缆接头的布置,应满足安装维修所需的间距,并应符合电缆允许弯曲半径的伸缩节配置的要求。(2)制作塑料绝缘电力电缆接头时,应防止尘埃、杂物落人绝缘内。严禁在雾或雨中施工。(4)接头制作时应搭棚,空气湿度、温度必须满足工艺安装规定。(5)按照工艺要求对电缆进行校潮。(6)按照工艺要求对电缆进行加热校直,每600mm弯曲度不大于2~4mm。(7)剥切电缆护层时不得损伤下一层结构,护套断口要均匀整齐,不得有尖角及快口。(8)打磨过半导电层的砂纸绝对不能再打磨绝缘层,打磨时先用粗砂纸再用细砂纸;一般110kV至少打磨到400#砂纸,220kV至少打磨到600#砂纸。(9)绝缘镜面处理后对直径的要求,通过X、Y轴多点测量的公差,判断绝缘是否符合过盈配合要求,绝缘表面处理应光洁、对称。(10)清洗电缆绝缘表面应使用无水溶剂,从绝缘部分向半导电层方向擦拭。要求清洁纸不能来回擦拭,擦过半导电屏蔽层的清洁纸绝对不能再擦绝缘层,擦过的清洁纸不能重复使用,防止半导体颗粒和杂质污染电缆绝缘。(11)外半导电屏蔽层剥切点,形成一定长度的平滑、光洁的锥形过渡(半导电层硫化处理)。(12)选择六角形或围压进行压接,压接后压接管表面应保持光洁无毛刺。(13)预制件定位前应在接头二侧做标记、使用专用退件工具,定位后检查预制件表面是否有损伤。预制件扩张后一般不宜超过4h。(14)接地网、线锡焊要牢固、平整无毛刺。(15)搪铅密封应对称、密实。(16)接头换位箱安装:同轴电缆的内外芯应一致、交叉互联跨接排方向应统一。(1)对电缆终端首件安装全过程进行旁站。(2)电缆终端安装前,对电缆进行旁站检查,电缆应无受潮、无损坏。(3)旁站检查施工单位按照厂家接头工艺指导说明书正确施工。(4)旁站检查中间接头型式、规格应与电缆类型如电压、芯数、截面、护层结构和环境要求一致。(5)旁站检查接头所用材料、部件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要求。(6)旁站检查电缆加热校直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加热时间。(7)旁站检查剥切电缆时不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8)旁站检查搪铅密封对称、密实。(9)旁站检查接地网、线锡焊牢固、平整无毛刺。334 0302020104交联电缆预制式终端安装(110kV及以上)(1)按照制造商工艺文件施工。(2)终端的结构型式与电缆所连接的电气设备的特点必须相适应,设备终端和GIS终端应具有符合要求的接口装置,其连接金具必须相互配合。(3)终端尾管必须采用专用接地端子与接地线(网)连接。(3)接地线(网)连接应满足接地电阻、绝缘强度等电气要求。电缆附件安装(1)电缆终端的布置,应满足安装维修所需的间距,并应符合电缆允许弯曲半径的伸缩节配置的要求。(2)制作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终端时,应防止尘埃、杂物落人绝缘内。严禁在雾或雨中施工。(1)按照工艺文件要求,检查附件尺寸及支架尺寸是否对应。(2)搭建终端脚手架,接头区域搭棚控制现场温度、相对湿度,保持清洁度。(3)在电缆剥切及装配过程中,要考虑瓷套管长度正负误差对于电缆各层剥切尺寸的影响。(4)按工艺要求,对电缆进行校潮,加热校直。(5)确定金属护套剥切点,打磨金属护套口去除毛刺以防损伤绝缘。(6)用专用转刀削出铅笔头,用玻璃刀修光铅笔头表面,注意不要伤及下部绝缘。(7)打磨过半导电层的砂纸绝对不能再打磨绝缘层,打磨时先用粗砂纸再用细砂纸;一般110kV至少打磨到400#砂纸,220kV至少打磨到600#砂纸。(8)按工艺要求,选择六角形或围压进行压接,压接后压接管表面应光洁无毛刺。(9)外半导电屏蔽层在绝缘层和外半导电屏蔽层之间形成一定长度平滑、光洁的锥形过渡(半导电层硫化处理)。(10)绝缘镜面处理后对直径的要求,通过X、Y轴多点测量的公差,判断绝缘是否符合过盈配合要求,绝缘表面处理应光洁、对称。(11)清洗电缆绝缘表面应使用无水溶剂,从绝缘部分向半导电层方向擦拭。要求清洁纸不能来回擦拭,擦过半导电屏蔽层的清洁纸绝对不能再擦绝缘层,擦过的清洁纸不能重复使用,防止半导体颗粒和杂质污染电缆绝缘。(12)在套入应力锥前,应确认套入部件的次序和方向,套入瓷套后,接头的上金具、瓷套密封、尾管应使用力矩扳手拧紧。(13)将尾管与金属护套处进行密封处理,要求密封可靠,无渗漏。(14)接地网、线锡焊要牢固、平整无毛刺。搪铅密封应对称、密实。(1)对电缆终端首件安装全过程进行旁站。(2)电缆终端安装前,对电缆进行旁站检查,电缆应无受潮、无损坏。(3)旁站检查施工单位按照厂家工艺指导说明书正确施工。(4)旁站检查电缆终端型式、规格应与电缆类型如电压、芯数、截面、护层结构和环境要求一致。(5)旁站检查终端所用材料、部件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要求。(6)旁站检查电缆加热校直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加热时间。(7)旁站检查剥切电缆时不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8)旁站检查套入应力锥方向、尺寸正确。(9)旁站检查终端尾管必须有接地用接线端子。(10)旁站检查接地线(网)连接满足电气要求。334 0302020200电缆支架、箱体0302020201终端支架制作安装(1)终端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支撑终端的全部荷重和安装维修临时附加的负载,并留有一定的安全裕度。(2)终端支架必须坚固耐用,符合工程防火和防腐蚀要求。以型钢制成的户外终端支架应热浸镀锌。(3)单芯电缆的终端支架不得构成铁磁回路。(4)终端支架必须与接地网可靠连接。电缆附件安装(1)终端支架构成方式,应利于电缆及其组件的安装;大于1500A的工作电流时,支架构造宜具有防止横向磁路闭合等附加发热措施。(2)终端支架的定位尺寸必须确保电缆终端各相导体对接地部分和相间距离符合安全距离要求。(1)支架安装应保证横平竖直。(2)构件之间的焊缝应满焊且焊缝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相关构件在焊接和安装后应进行相应的防腐处理。(4)支架应用接地扁铁环通。接地扁铁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1)巡视检查支架制作安装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横平竖直。(2)巡视检查构件之间的焊缝满焊,不应有咬口、裂缝、焊瘤等,焊缝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巡视检查构件在焊后和安装后经防腐处理。(4)对接地扁铁进行巡视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334 0302020202接地箱、交叉互联箱(1)金属护套的绝缘应完整良好,金属护套与保护器之间连接线不得采用裸导线,一般采用同轴电缆,安装孔尺寸符合设计要求。(2)同轴电缆绝缘等级需与相应电缆外护层绝缘耐压相适应。(1)电缆截面面积300mm²及以上时接线鼻子应采用双眼螺栓固定。(2)室外放置的接地箱、交叉互联箱应采用高于地面的底座固定,并做好必要的防盗措施电缆附件安装(1)接地箱应选用防水密封型产品。(2)箱体接地线应尽量短,并与接地网可靠连接。。(1)剥切接地绝缘电缆或同轴电缆,并做好尺寸标记。(2)选用适合的压接钳和匹配的压接模具,将接地绝缘电缆或同轴电缆压接到电缆排上;导体压接后,表面要光滑、无毛刺。若是同轴电缆,注意外芯导体需整齐,在圆周上均匀分布。(3)箱体安装后接上接地线,保证接地连通良好。(4)接地电缆的接地点选择永久接地点,接触面抹导电膏,连接牢固。(5)根据接头盒引出相位,在同轴电缆上正确绕包相色带。(6)接地箱、接地保护箱、交叉互联箱的箱体必须接地,箱体采用非铁磁性材料。1、检查箱体安装后安上的接地线接地联通良好。2、根据接头盒引出相位,检查绕包相色带正确。334 0302030000电缆防火、防水工程0302030100电缆防火0302030101防火包带(1)非阻燃电缆用于明敷时,可采取在电缆上绕包防火带。(2)在街头两侧电缆各约2~3m段和该范围内邻近并行敷设的其他电缆上,宜采用防火包带实施阻燃、延燃电缆防火、水(1)防火包带应按施于电缆上的使用特征分别选用,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试验要求的规定。(2)采用的材料产品应适用于工程环境,具有耐火可靠性。(1)使用前将电缆表面油污尘土等清洁干净。(2)防火包带采取半搭盖方式绕包,包带要求紧密地覆盖在电缆上。(1)检查在绕包前电缆表面油污尘土等清洁干净。(2)检查在绕包时,应拉紧密实,采取半搭接方式,缠绕层数或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绕包完毕后,每隔一定距离应绑扎牢固。334 0302030102防火封堵(1)当贯穿孔口直径不大于150mm时,应采用无机堵料防火灰泥、有机堵料如防火泥、防火密封胶、防火泡沫或防火塞等封堵。(2)当贯穿孔口直径大于150mm时,应采用无机堵料防火灰泥,或有机堵料如防火发泡砖、矿棉板或防火板,并辅以有机堵料如膨胀型防火密封胶或防火泥等封堵。(3)当电缆束贯穿轻质防火分隔墙体时,其贯穿孔口不宜采用无机堵料防火灰泥封堵。(4)防火墙及盘柜底部封堵,防火隔板厚度不宜少于10mm。电缆防火、水(1)电缆穿越楼板、墙壁或盘柜孔洞以及管道两端时,应用防火堵料封堵。(2)防火封堵材料应密实无气孔,封堵材料厚度不应小于l00mm。(3)封闭式耐火槽盒的接缝处和两端,应用阻火包带或防火堵料密封。(1)在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2)防火阻燃材料必须具备下列质量资料:1)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2)出厂质量检验报告;3)产品合格证。(3)防火阻燃材料在使用时,应按设计要求和厂家要求和施工措施施工。(4)材料质量与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机堵料不氧化、不冒油,软硬适度具有一定的柔韧性;2)无机堵料无结块、无杂质;3)防火隔板平整、厚薄均匀;(5)施工时将有机防火堵料密实嵌于需封堵的孔隙中,应包裹均匀密实。(6)用隔板与有机防火堵料配合封堵时,有时防火堵料应略高于隔板,高出部分宜形状规则。(7)电缆预留孔和电缆保护管两端口用有机堵料封堵严实。填料嵌入管口的深度不小于50mm。预留孔封堵应平整。(8)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堵应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堵体表面平整美观,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再进行封堵。电缆竖井封堵应保证必要的强度。(9)有机堵料封堵不应有漏光、漏风、龟裂、脱落、硬化现象;无机堵料封堵不应有粉化、开裂等缺陷。(1)对防火隔板进行巡视检查,应平整、厚薄均匀。(2)对防火堵料、防火包进行检查,质量应合格。(3)巡视检查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堵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堵体表面平整,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再进行封堵。334 0302030103防火槽盒同一通道中电缆较多时,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宜敷设于防火槽盒内,且对电力电缆宜采用透气形式,在无易燃粉尘的环境可采用半封闭式,槽盒应有完整的检验报告并满足相应等级的防火要求电缆防火、水(1)用于电力电缆的难燃或耐火槽盒,应确定电缆截流能力或有关参数。(2)采用的材料产品应适用于工程环境,具有耐火可靠性。(1)根据厂家及设计要求安装。(2)表面应平整无缝隙。(1)检查槽盒应完好无损,按设计及厂家要求安装。检查槽盒表面应平整无缝隙。334 03020302000302030201防水封堵(1)电缆进出线孔外宜保持1m以上直线段以确保防水可靠。(2)穿墙电缆孔洞应做到双面封堵。(1)封堵密实牢固,达到防水、密封、平整美观。电缆防火、水(1)选择有阻水性能的电力电缆。(2)6kv及以上XLPE电缆接头应具有外包防水层。(3)对电缆沟或隧道底部低于地下水位、电缆沟与工业水管沟并行邻近、隧道与工业水管沟交叉时,宜加强电缆构筑物防水处理。(1)将电缆略微抬起,将阻水带塞入电缆与孔壁间的空隙。在外墙和内墙电缆四周用封堵水泥进行封堵,封堵时将一塑料管插入内墙封堵水泥中。(2)用压制机将灌浆剂从塑料管孔灌入电缆与孔壁间的空隙,灌满为止。将塑料管截断,用封堵水泥将塑料管孔封堵密实。(3)整个封堵要求形状规范、整齐、美观、不透水。(4)地下变电站电缆隧道与变电站夹层电缆进出线孔隔墙两侧宜安装阻水法兰,阻水法兰材质为非铁磁性材料,安装正确,密封严实。1、对封堵所用材料进行抽查,质量应合格。2、巡视检查整个封堵形状规范、整齐、美观、不透水。334 0302040000接地装置0302040100接地装置及接地线0302040101接地线(1)接地电缆导体截面的选择应满足规划载流量和通过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热稳定的要求。(2)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安装时,离地面距离宜为250~300mm,接地线与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3)明敷接地线(接地排)应在每个区段或者可接触到的地方,表面涂以用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一般为三间隔有接地线引至的接地点处,均应标以接地符号。(4)箱体与支架接地良好,接地干线应与接地网直接相连。接地装置(1)电缆的接地线截面面积应满足热稳定要求。(2)接地线应尽量短且不允许接续。(1)安装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和检修,便于检查。(2)接地线应按垂直或水平安装,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安装,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状况。(3)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设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4)中间接头的接地线处理应严格按照附件设计图纸进行。(5)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6)接地线的接线端子宜采用压接方式。(7)接地线应有明显的接地标识1、巡视检查接地线的制作应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安装要规范。2、巡视检查终端接地线用接线端子直接与接地排相连,接地箱内需标好相色。3、巡视检查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4、对接地线进行巡视检查,应有明显的接地标识。334 0302040102接地装置接地体(线)连接宜使用焊接,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2)圆钢为其直径6倍。(3)圆钢扁钢焊接时,长度为圆钢直径6倍。接地装置(1)接地装置的人工接地体,导体截面应符合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还应考虑腐蚀的影响。(2)接地极的型式、埋入深度及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1)在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2)与公路、铁路或者管道交叉及其他可能使接地线遭受损伤处,均应用管子或者角钢加以保护。接地体敷设完后的土沟其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3)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除了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还应焊以由钢带弯曲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再与钢管或角钢焊接。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分应做防腐处理。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4)当采用热熔焊时,应注意熔接模具的防潮,每首次使用前用喷灯予以驱除潮气。接地线夹入模腔应紧密(1)巡视检查接地体(线)连接宜使用焊接,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检查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巡视检查接地装置在除锈后应做好防腐措施。334 0302050000电缆附属设施工程0302050100标示装置0302050101指示牌(1)电缆路径警示牌,主要用于电缆线路在绿化带、灌木丛、城乡结合部等地段,并与电缆路径标志块(桩)配合使用。直线段宜每间隔200m设置1块,平行线路走向竖立。白底红字,字体为黑体。材料可采用铁牌搪瓷、不锈钢、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等多种型式,立柱材料自定。要求固定螺栓为防盗螺栓。(2)标注内容:国家电网公司标记、单位名称、方向指示、警示标语(下有电缆,严禁挖掘、打桩、堆物)、电力服务热线(95598)和联系电话。标示装置按要求沿线设置指示牌。宜每隔200m设置一块,平行线路走向设立,字体大小应便于辨认,方向指示与实际方向一致(1)对指示牌巡视检查,设置应规范,符合设计要求。(2)巡视检查各个指示牌设置应统一。334 0302050102指示桩(1)电缆路径指示桩,主要用于电缆线路在绿化隔离带、风景区绿化带、灌木丛等设置电缆路径标志块不明显的地方。直线段宜每间隔100m设置1座。一般设置在直线井、三通井、四通井和转角工作井处。直线段较长时,在两座工作井之间加设标志桩。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识或标桩。(2)材料可采用水泥预制桩,复合材料桩等多种型式,为防止偷盗,宜采用非金属材料。(4)标注内容:国家电网公司标记、单位名称(如上海电力)、警示标语(严禁开挖打桩)和电力服务热线(95598)标示装置按要求沿线设置指示桩。(1)按直线段宜每隔100m和电缆转弯处设置,有字面应设置在便于观测侧。方向指示应与实际情况一致。(2)指示桩的埋设深度为450mm,露出地面的部分为300mm。(1)对指示桩巡视检查,设置应规范,符合设计要求。(2)巡视检查各个指示桩设置应统一。334 0302050103指示块电缆路径指示块,主要用于电缆线路在人行道、慢车道或快车道上。直线段宜每间隔50m设置1块。一般设置在直线井、三通井、四通井和转角井处。直线段较长时,在两座工作井之间加设标识块。标识块中间圆形图案可直接用于工作井井盖。底版黄色,字体为黑体。字体大小应便于辨认。材料可采用水泥预制砖、复合材料砖、粘贴不干胶等多种型式。要求能承受一定碾压力和防磨损老化,并定期检查维护。标识块尺寸大小厚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结合道路景观等要求设置。标示装置按要求沿线设置指示块。直线段宜每隔50m及转弯处设置指示块。材料及大小应与道路景观协调(1)对指示块巡视检查,设置应规范,符合设计要求。(2)巡视检查各个指示块设置应统一。334 0302050104警示带电缆路径警示带,主要用于直埋敷设电缆、排管敷设电缆、电缆沟敷设电缆和隧道敷设电缆的覆土层中。应沿全线在电缆通道宽度范围内两侧均设置,如电缆线路通道宽度大于2m宜增加警示带数量。标示装置覆土时,注意保持警示带平整。(1)电缆敷设后,电缆保护板上应铺以醒目的警示带。(2)警示带的铺设高度距盖板约350mm。(3)覆土时,注意保持警示带平整对警示带进行巡视检查,应始终保持平整。334 0302050105铭牌/相位牌(1)电缆线路的电缆终端铭牌应标明电压等级、电缆线路名称、相位、对端设备等信息。(2)城市电网电缆线路应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处、电缆管两端、人孔及工作井处、电缆隧道内拐弯处、电缆分支处以及直线段50~100m处等部位装设电缆线路铭牌并标明电压等级、电缆线路名称、相位等信息。(3)接地箱、交叉互联箱等部位应悬挂箱体铭牌。标示装置(1)使用搪瓷铭牌时黑底白字,用螺栓安装固定在电缆终端支架上。(2)使用铝合金铭牌时白底红字,用尼龙扎带绑扎固定在电缆本体上。(1)使用铝合金铭牌,白底红字,用尼龙扎带绑扎固定在电缆本体上。(2)电缆在终端、中间接头、进出电缆隧道、穿墙处均应悬挂铭牌。(3)每三相电缆挂一个铭牌,一个铭牌配三个相色牌。(1)巡视检查铭牌、相位牌上字迹应清晰、规范。(2)对所有铭牌、相位牌进行巡视检查,设置应统一规范,符合设计要求。334 0302050106相色带电缆终端、同轴电缆等处应绕包相色带。标示装置(1)相位正确。(2)绕包平整、美观,同一区域内安装高度统一;绕包长度为100mm。(1)相位正确。(2)绕包平整、美观,同一区域内安装高度统一;绕包长度为100mm(1)对相色带相位检查,相位应正确。(2)巡视检查绕包平整、美观,同一区域内绕包高度统一。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