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18 KB
  • 4页

某一级公路毕业设计总说明.pdf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博乐至双河一级公路K0+000--K2+000段设计总说明本设计路段K0+000—K2+000,沿线位于山地地区,里程较短,地势总体高差较小。查《公路自然区划标准》路线经过地区属Ⅵ4区,该区气候干燥,土质为粉质低液限粘土。一、概述3.水文气象(一)总体任务该公路处于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重要形式有冰川、降水、河川径流、胡泊与地下水、土壤在指导老师提供的工程资料和技术经济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平纵横断面设计,路基和路面结构设计,水等。其年内可转化的水资源可分为降水资源、河川径流和浅层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年中明显分成冷、暖两专题挡土墙的设计计算,完成了整个设计任务。季。冷季天气多晴朗,3000米以下的山地、盆地和谷地积雪深厚,且多雾霜。暖季(夏季)海拔3000米以上(二)技术标准多雨雪,3000米以下气候凉爽。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该工程沿线属大陆性干旱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春季气温冷暖多变,夏季高温,气候炎热,伴有干热风,秋路基宽度:24.5m季气爽,冬季长而寒冷,年均气温5.6℃,年均降水181毫米,地下水位在2—6米。对工程影响的不利因素有:计算行车速度:80km/h冬季地表冻胀,春季翻浆,夏秋水毁等。极限最小半径:250m4.工程地质总体评价一般最小半径:400m勘察区处于区域地壳基本稳定地区,勘探结果表明,博乐至双河段所处的地层结构及岩性组合较为简单,停车视距:110m基岩一般埋深不大,为一套软质局部极软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砂岩石。完整性较好,受断裂构造的影响较最大纵坡:5%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除局部较复杂外大部分属于简单类型。路线通过地段局部见有溶洞、采空段、崩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500m塌和滑坡等小范围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总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适宜公路路基及各种人工构筑物的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3000m建设。最小竖曲线长度:70m二、总体设计路面设计标准荷载:BZZ—100(一)总体设计的设计原则、依据荷载等级:公路—Ⅰ级1、选线原则地震烈度:Ⅶ度(1)路线的走向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路基设计标高位置:中央分隔带外缘(2)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先进的手段对路线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较(三)路线概况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的路线方案。本设计为博乐至双河一级公路K0+000—K2+000标段设计。公路等级为微丘地区一级公路,设计时速为80Km/h,(3)路线设计与路线布设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是工程数量最小、造价低、营运费设计年限为15年,双向4车道公路。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曹勇较高的技术标准,不宜轻易采用低限1.经济地理环境指标,也不应追求高指标。该公路处于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属大陆性干旱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测区内作物主要是棉花和玉米,水资(4)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源丰富,林业资源由山地森林、人工造林和平原荒漠林构成,沿线交通以县级公路为主,部分乡镇公路与设计林园。线路交叉。(5)要注意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地形地貌-1- (6)选线时注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其对道路工程的影响程度。总m3135391(7)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问题。填m1.80最大填挖方高度2、设计依据挖m1.68《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三、路线工程《道路勘测设计》等。(一)总体设计的设计原则、依据(二)设计情况1、设计原则路线方案具体指标见表1。设计中充分考虑路线符合技术标准,行车舒适,线性美观,工程量小等条件。本设计为博乐至双河一级公路,该路段属于干旱剥蚀低山带。位于海拔1300~1500米以下,年降水量200~2、设计依据400毫米,南坡位于海拔1700~2000米以下,年降水量100~150毫米,外营力以干燥剥蚀作用为主,南坡尤(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盛。相对高差最大4米左右,可以选用较高的线形指标,便于以后的修补和改建,地基较稳定,因在山地区多(2)沿线地理地质,水文气候,已建道路,农田作物等情况。碎石、砂砾,地层单一,区域构造物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二)设计情况表1线路指标表1、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评价指标单位数据路线长度:2.00km路线长度m2000平曲线交点数:2个转角总和°′″44°51′46″平均每公里平曲线交点数:1.00个转角平均度数°′″22°25′53″转角:30°8′18″;14°43′28″平曲线数量个2平曲线最大半径:500m竖曲线数量个4平曲线最小半径:450m个数个1平曲线长度:592.15m最大纵坡坡度%4.0%直线长度:1448.38m坡长m260平曲线占路线总长:29.02%纵断面个数个12、纵断面主要技术指标最小纵坡坡度%0.4%变坡点个数:4个坡长m390平均每公里变坡点个数:2填m370799最大纵坡/坡长:4%/570m土石方工程数量挖m364592最短坡长:260m凹曲线半径:8000m/10000m-2- 凸曲线半径:8000m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竖曲线长度:652m上路床0-30≥96竖曲线占路线总长:32.60%下路床30-80≥96四、路基、路面及排水工程填方路基上路基80-150≥94(一)路基的设计原则、依据及设计情况下路基>150≥931、路基设计原则零填及挖方路基0-80≥96设计中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就近取材、便利施工、技术先进可行、经济合理原则。2、路基设计依据(二)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原则、依据及设计情况(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D30—2004);1、设计原则(2)沿线筑路材料的调查、沿线排水及防护的调查。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应结合路线设计,在充分调查沿线水系、排灌系统的基础上,设置必要的地面排水、路3、设计情况基边坡排水设施,并与沿线桥涵配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及其边坡的稳定。(1)路基横断面标准2、设计依据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一级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尺寸的规定,确定路基宽度为《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24.5m。行车道的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3、路基排水(2)边坡坡率路基排水主要靠路基外的边沟和截水沟,本设计中由于降水量较少边坡较低以致冲刷影响不大,故不设截填方边坡坡率采用1:1.5;填土路基上的平台应设排水沟,排水沟横断面为梯形,深度与底宽均均为0.6m。水沟。通过边沟与附近河溪沟通,使路基水能顺畅地通过边沟排入溪湖。挖方路基边坡坡率视开挖高度、地质情况决定,因本路线所在地区地质5米内为土层,路段最大挖深为1.68填方路段和挖方路段均采用梯形边沟,采用浆砌片石铺砌防护。米,因此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1.0。4、路面排水(3)路基填筑路面排水主要采用自由漫流式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设置了超高的路段,路面水易浸占超高侧行车道,线路沿线属于季节性冰冻地区,沿线可开采沙砾,碎石,并有石灰、水泥、沥青、粉煤灰供应。草皮或腐并穿过凸形中央分隔带紧急开口进入另一侧行车道,从而影响行车安全,故应及时排除超高侧汇集的路面水。植土应予以清除,地面横坡大于1:5时,应挖成向内倾2—4%的台阶后再填筑,施工时严禁挖成向外倾的倒如在超高侧行车方向左侧路缘带设置了纵向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了集水井及横向排水管,这样超高侧坡。根据沿线的土壤地质情况,并参照附近公路的边坡和陡峭地带的自然边坡,施工时可根据开挖后的实际地路面水沿纵坡及横坡流人边坡急流槽,再排人路基边沟。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主要为排除中央分隔带内积水,质情况作适当调整。可分为施工期间和道路营运期下渗水的排除。施工期间排水量取决于最大瞬时降雨量及中央分隔带的汇水面填方路基应分层填筑,均匀压实,路基压实度按轻型击实标准应符合表2规定。积。一般情况下,由于中央分隔带内设置有通讯、监控用管线的人手孔,因此,中央分隔带排水长度应为两个挖方地段的路床为岩石时,可直接利用作为路床,并应整平,碾压密实。人手孔之间的间距,一般路段的最大间距为180m。(三)路基防护工程表2路基压实度表填方路段:一般填方路段设置1:1.5的土质边坡,为防止水土流失,损坏路基,坡段采用人工植草防护。挖方路段:对土质边坡路段,为防止受雨水冲刷、风化而塌落等病害的发生,并为使路堑边坡外型整齐美-3- 观,采用7.5号浆砌片石砌筑。五、挡土墙(四)路面设计原则、依据及设计情况(一)挡土墙设计资料1、路面设计原则1、设计挡土墙类型: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中遵循标准新、技术可行、价格低选材合理、施工方便、利于养护的设计原则。2、挡土墙设计主要技术依据:2、路面设计依据《公路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规范》(JTJ034—200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D40-2002);《挡土墙设计实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二)沿线挡土墙的分布情况2、建设方要求以及结合沿线筑路材料调查而进行设计。沿线K1+200~K1+600段为淤泥质软土,属不良地质段,且挖方最大。根据设计要求,为了保证路堑边坡3、路面设计情况的稳定性,故在K1+200~K1+600段设路堑式重力式挡土墙。根据路面设计分为两种类型:(1)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见表3:表3路面结构组合表结构层材料厚度(cm)面层沥青混凝土13基层石灰粉煤灰碎石、石灰土48:底基层天然砂砾390.35(2)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见表4:表4路面结构组合表结构层材料厚度(cm)面层沥青混凝土25基层石灰粉煤灰碎石20图1挡土墙截面图底基层填隙碎石55六、环保工程结合“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及本段实际情况,环保的具体措施:(2)路面施工须在路工稳定、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铺筑,岩石挖方路段,路基应有一定的路拱为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土质边坡采用种草、植树绿化防护措施。对可能出现的滑坡、塌方、碎落等和平整度,超挖部分须用碎石回填,应严格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和“路面施工技问题采用等厚护面墙防护措施。修建完整的排水系统,不至冲毁路基和农田。术要求”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和检测。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一般设计图、路面结构方案图附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