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 MB
- 6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目录1总则12基本规定13室外电缆敷设23.1电缆测试23.2电缆封端33.3电缆敷设43.3.1电缆径路选择43.3.2电缆沟开挖43.3.3电缆敷设43.3.4电缆余留43.4电缆防护63.5电缆接续73.5.1电缆接续的流程73.5.2电缆接续工艺84风监测设备安装154.1一般规定154.2风速风向计的安装164.2.1安装支架的固定174.2.2风速风向计安装方法194.3风监测子系统功能204.3.1大风监测功能204.3.2大风实时监测报警功能204.3.3风速报警和解除报警202
4.3.4其他功能214.3.5大风报警、预警优化214.3.6大风临时限速规定215雨监测设备安装225.1一般规定225.2雨量计的安装235.2.1雨量计选型235.2.2雨量计安装方案235.2.3雨监测子系统功能235.2.4雨量计示范图片246地震监测设备安装266.1加速度计(摆)安装266.2接线盒安装326.2.1室外(摆房内)接线盒安装原则326.2.2室内(防灾机房内)接线盒安装原则326.3地震仪摆房罩子安装336.4GPS天线安装336.5EQA及EPU的安装366.6注意事项397现场监控单元安装417.1施工工艺流程417.2机柜安装基本要求417.2.1机柜底座安装要求412
7.2.2机柜设备装要求417.2.3机柜内设备安装要求427.2.4防灾机房室内走线槽安装要求427.3监控单元机柜安装技术要求427.3.1技术要求437.3.2设备安装447.4监控单元的配线457.4.1监控单元对外连接示意图457.4.2监控单元的配线要求467.4.3设备配线468公跨铁异物侵限监测设备478.1一般规定478.2安装流程478.2.1组装作业车478.2.2模板定位钻孔478.2.3悬臂梁安装498.2.4双电网传感器安装508.2.6轨旁箱安装及接线538.2.7接地安装548.3安装要求548.3.1基本要求548.3.2配线要求559室内设备安装布线569.1一般规定569.2施工流程562
1总则(1)为指导客运专线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的施工,统一技术要求及施工工艺,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2)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客专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的施工。(3)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应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现行行业技术标准,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符合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使用。(4)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应积极推行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5)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应加强现场管理,规范现场布置,保持现场整洁,提高文明施工水平。(6)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文物古迹的,应根据文物保护行政部门批准和设计的保护措施进行施工。(7)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应根据国家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等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环境编制并实施工程施工节能减排技术方案。(8)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人员应经过必要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9)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应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做到系统、完整、真实、准确,并应按有关规定做好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10)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提交竣工文件、资料,并按铁道部现行的铁路竣工验收办法及有关规定组织验收移交。(11)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基本规定(1)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设备主要包括:室外电缆敷设,风监测设备,雨量监测设备,地震监测设备,现场监控单元,公跨铁异物侵限监测设备,室内设备安装布线等。(2)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室外设备的安装应满足客运专线建筑限界的要求,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同一防灾安全监控设备的安装支架严禁跨建筑物伸缩缝安装。59
(4)特殊情况下须在桥梁梁体上钻孔安装防灾安全监控设备时,应与桥梁设计部门协商,并由桥梁设计部门提供允许钻孔范围、钻孔直径、钻孔深度等技术要求。桥墩上允许植入化学锚栓固定电缆爬架。3室外电缆敷设3.1电缆测试信号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测试时首先确认电缆端别并在电缆盘上注明“外A”或“外B”字样,测试时记录相关测试数据。测试完成后签字保存,完成一批后马上复印交物资部进行电缆报验。电缆敷设完成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敷设后的测试。电缆接续前、后应进行电气测试,电缆工程结束后应进行综合测试,并应做好详细测试记录。电缆单盘测试及配盘:电缆敷设前,根据电缆实际到达长度和使用长度进行电缆的单盘测试和配盘。配盘工作包括实测电缆径路,检查电缆长度,建立电缆使用台帐。电缆在接续前进行电气测试,电缆工程结束后进行综合测试。综合扭绞电缆、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应答器电缆主要电气特性应符合下表要求。测试人员做电缆电气测试时应做详细记录并签字确认。信号电缆主要电气特性序号电缆类别项目单位标准换算公式1综合扭绞电缆导体直流电阻20℃时(芯线直径Φ1.0mm)W/km≤23.5L/1000绝缘电阻(芯线间,芯线对屏蔽层及金属护套间)MW.km≥30001000/L2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导体直流电阻20℃时(芯线直径Φ1.0mm)W/km≤23.5L/1000工作线对导体电阻不平衡20℃时%≤1绝缘电阻(芯线间,芯线对屏蔽层及金属护套间)MW·km≥100001000/LnF/km29±2L/100059
工作电容(0.8KHz~1.0KHz)电缆单盘测试用主要仪表序号名称型号测试内容1电容测试仪VC6243电容电感表屏蔽四芯组工作线对的电容2高阻计QZ-4型绝缘电阻3直流电桥QJ45型电缆直流电阻4计算器根据电缆芯线直流电阻测试值,计算工作线对导体电1阻不平衡值。单盘测试完成后,应在电缆盘外边缘明显位置处做好下列标记:自编盘号、电缆长度、芯数、电缆外端端别。3.2电缆封端为了保证电缆质量,电缆测试结束之后,要立即对测试后的电缆端头进行密封处理,避免因电缆进水受潮而影响其电气特性。电缆封端采用热缩单帽法,方法如下:用钢锯将电缆测试端整齐锯断,去掉已开剥的部分;用清洁布将电缆端头擦净,然后用砂布条对电缆端头外护套100mm部分进行打磨;选择与电缆外径相适合的热缩帽套在电缆端头上;点燃喷灯,待喷灯火苗正常后用喷灯对热缩帽均匀加热,当热缩帽均匀的包裹在电缆上且热溶胶流出后停止加热。如图1所示:59
图1电缆封端方法示意图注意:用喷灯加热时要随时管擦热缩端帽的变化,避免因过度加热而影响封端质量。同时要注意人身安全,避免烫伤。待热缩帽冷却后,用尼龙扎带或铁丝等将电缆端头绑扎固定在电缆盘上。3.3电缆敷设3.3.1电缆径路选择沿线干线电缆均放置在预制好的电缆槽内,桥梁地段中继站电缆下桥后选择最佳径路进入中继站;路基地段中继站或车站电缆从预留的护坡管道下穿后选择最佳径路进入中继站或车站。站场内支线电缆应尽量沿电缆槽敷设,特殊情况下走路基的必须对外露部分采用钢管进行防护。3.3.2电缆沟开挖中继站的电缆下桥或下护坡后,应开挖电缆沟对信号电缆进行直埋和防护,沟深不得小于1.2m,如需单独引入贯通地线时,先将贯通地线敷设于底层,回填80~100mm的细土后再敷设电缆,电缆均采用电缆槽防护,穿越公路的地段应采用钢管防护。3.3.3电缆敷设为减少电磁干扰、减少线路电容:电缆应统一A、B端方向,按A、B端依次顺序相接。一般情况下:引入室内侧为B端,室外设备侧为A端。电缆配盘时注意区分:隧道地段和引入车站信号楼的电缆均采用低卤无烟阻燃电缆,严禁调换敷设。3.3.4电缆余留59
室外设备处电缆余留量不得小于2m,50m以下的分支电缆可不做余留。室外电缆进入室内的余留量不得小于5m,电缆过桥、隧道时每端余留不得小于2m。电缆接续时,采用免维护地下电缆接续盒,接续点每端电缆的余留量应留足一次接续的余量,即每端余留不小于1m,即每处接续处预留2m,可集中放置在接续的一端。接续时注意填写地下电缆接续记录表。室外电缆余留应成“∽”形布放,室内电缆余留应成“Ω”或“U”形布放,放置在电缆井或电缆间内。桥梁、隧道、路基地段:通信和信号电缆合槽。余留的电缆可在电缆槽内走“∽”形余留。如图2所示:图2槽道内电缆预留示意图隧道综合洞室内电缆余留方法:隧道综合洞室内靠轨道侧底部设有电缆余留腔(通号、电力分别设置),并满足电缆弯曲半径不小于1m的要求。隧道内电缆余留量可在洞室内余长腔内盘成“Ω”形余留。如图3所示:图3隧道内电缆余留示意图引入机械室的电缆余留:车站在信号楼附近设带水泥盖板的电缆余留手孔,引入机械室的电缆可余留在专用手孔中内,盘成“Ω”形。如图4所示:59
图4电缆井内电缆余留示意图在信号楼设有电缆间的车站,引入机械室的电缆也可以余留在特制的A型电缆架上,盘成“U”形。如图5所示:图5电缆间电缆余留示意图3.4电缆防护信号电缆在跨越电力电缆时应进行防护。当路基表面铺有防水层时,方向电缆盒至信号设备之间的分支电缆应采用钢管防护。引出电缆槽的外露电缆及路基地段电缆槽至方向盒的电缆,应增加与方向盒防护管一体的防护套管,防护套管应自然弯曲以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综合扭绞电缆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铝护套内屏蔽数字电缆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的20倍),在支线钢管内应预敷铁线以便于支线电缆抽换,电缆穿越管道时的管口必须进行打磨、掰成喇叭口和防护,以免放电缆时划伤电缆皮等损伤电缆。59
电缆上下桥固定与防护应符合规定:沿桥墩上下桥的电缆采用钢槽防护,钢槽在地面以下部分埋深不得小于500mm,地面以上的电缆槽外部应采用砖砌围桩防护,围桩高度不得小于2000mm。箱梁上固定的电缆槽与桥墩上固定的电缆槽应留有5~10mm的间隙。箱梁与桥墩电缆槽应平缓连接,其弯曲半径应满足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电缆在槽道内敷设时的防护措施。信号电缆在槽道内敷设时应有自然弯曲度,排列整齐、平顺,其最小弯曲半径应满足相关要求。电缆敷设完毕应及时将槽道盖板封盖。电缆引入室内时的防护措施:在室内引入口处应采用防火、防鼠材料封堵严密,防火、防鼠堵料及其施工应符合国家消防的有关标准;电缆引入室内时,电缆的金属防护套应进行屏蔽接地,电缆上挂电缆铭牌标明电缆的芯数、去向。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还应做成端防护。中继站电缆标桩的埋设:中继站电缆下桥或护坡后直埋地段应埋设电缆标桩,直线段每50m埋设一个电缆标桩,拐弯或分支处必须埋设一个电缆标。电缆标面向线路侧“电缆”字样,线路外侧“埋深1.2米”字样,侧面有铁路路徽的标志。标顶有规定的走向箭头。电缆标涂有白色油漆,字体及其它标志均为黑色油漆。3.5电缆接续3.5.1电缆接续的流程59
电缆测试、复核及确认开挖接头坑接续配件加工及组装加工辅助套管选择变径环组加工密封胶圈组装密封挡环电缆制作成端钢带、铝护套的屏蔽连接准备电缆屏蔽连接及接地芯线接续盒体组装灌注冷封胶及膨胀胶电缆防护埋设接续标测量、记录接头坐标清洁现场准备电缆接续的工具和材料3.5.2电缆接续工艺(1)电缆测试及复核59
1)为确认电缆敷设后的符合性,在电缆接续前,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电缆相应技术指标及测试程序进行电缆型号、来去向、外端别的复核及电气性能测试;复核合格方可进行电缆接续工作。2)复核程序:根据电缆铭牌(标识)及施工设计图确认电缆来、去向→开剥电缆确认电缆型号及外端别→依据电缆电气性能测试程序进行测试→比照规定的电缆电气性能指标复核其符合性→锯掉开剥的电缆头,准备接续。3)电缆接续必须符合A、B端对接的原则。4)以上经测试、复核后,全部合格方可进行接续工作。(2)接续配件加工及组装1)加工辅助套管:首先用钢尺量出所接续电缆外径尺寸,然后比照辅助套管上的标线(标线为辅助套管内径尺寸)将辅助套管尾部小于外径的部分切除。2)选择变径环组:根据电缆外径尺寸,去掉内径小于电缆外径的部分。3)加工密封胶圈:将选择好的变径环组平放在密封胶圈上,二者外圆对齐;然后沿变径环组内孔壁用专用切割刀将密封胶圈中心部分切除成圆孔,加工后的密封胶圈中心孔的直径应与电缆外径同。(3)电缆成端制作1)剥除外护套:在距电缆端头190mm处用电工刀环切电缆外护套一周,并向端头方向纵向切割将其剥除。2)折弯钢带:距外护套切口15mm处用克丝钳将钢带(双层)折弯、展平,与缆身呈90度。3)铝护套表面附层绝缘:剥除钢带折弯处向电缆端头方向50mm范围内的铝护套表面绝缘层,并将铝护套擦净。4)切除铝护套:距电缆外护套50mm处,用钢锯环锯铝护套一周,当锯深为铝护套厚度的1/2~2/3时,轻轻折断铝护套并将其抽出。(4)安装钢带固定环1)将双层钢带的正反面打磨处理。59
2)松开固定环上的螺栓,将钢带夹在固定环中间,用螺栓紧固牢靠;保留钢带固定环外侧的钢带5mm,将多余部分剪去,再将固定环外的钢带折弯后整平。3)将铝护套屏蔽网一端套在距电缆外护套切口30mm的铝护套上,用喉箍将其与铝护套紧固牢靠,然后将屏蔽网全部推向固定侧,路出电缆芯线。(5)芯线接续:非屏蔽芯线组芯线接续除不进行屏蔽连接外其他部分与内屏蔽线组芯线接续相同①开剥芯线屏蔽层1)距铝护套切口50~70mm处剪断屏蔽组的屏蔽层,留芯线长度185mm,如图6所示。2)除去屏蔽层端口30mm范围的绝缘层,再剥开屏蔽层纵缝,将内衬管套入芯线,将其放置在芯线与屏蔽层间。如图7所示。3)将屏蔽压接管放置在屏蔽层外端。4)将小屏蔽网穿入屏蔽线组的一端。②芯线压接图6内屏蔽四线组开剥尺寸示意图59
图7屏蔽压接示意图1)将芯线绝缘层剥除6-8mm露出裸铜线。2)先将一个方向的全部芯线端子压接,然后用“芯线压接钳”压接,见图8所示。3)芯线一端压接完成后,再用同样方法将对应的另一侧电缆芯线压接。全部芯线压接完成后,检查核对压接的线组线对,确保芯线接续正确。(6)压接注意事项1)在芯线压接过程中始终保证电缆芯线在压接端子筒内的位置正确。2)压线钳与压接端子筒及芯线呈垂直状,压接时压接钳不得晃动。3)压线应一次压紧,压线钳压紧后,能自动松开,表明压接成功,严禁对压接后的端子进行再次压接。59
图8芯线压接示意图4)压线钳与压线筒及芯线的位置必须如图9所示,不得颠倒。图9芯线与压接钳位置图(7)芯线屏蔽层连接1)将小屏蔽套沿接续完的芯线恢复成直线状,小屏蔽套的两端分别于屏蔽层搭接15mm。59
2)将内衬管移到屏蔽层切断口处,使屏蔽层覆盖内衬管。内衬管的端口探出屏蔽层切断口1mm,以防止压接时屏蔽层切断口与芯线接触。3)先将屏蔽压接管套入小屏蔽套,再将屏蔽压接管移到与内衬管规定的位置,用“屏蔽层专用压接钳”在屏蔽压接管处压接,使电缆两侧屏蔽四线组的屏蔽层连接,如图10所示。图10屏蔽层压接示意图4)注意:屏蔽连接时应注意特别注意屏蔽层切口的处理,确保屏蔽层与芯线间的电气特性良好。(8)铝护套、钢带连接1)全部芯线接续完毕后,将接续后的电缆芯线恢复直线状态。2)用干燥的棉纱,将铝护套与电缆缆芯之间的缝隙填塞,防止灌胶时胶液沿铝护套与电缆芯之间的缝隙渗漏。3)将铝护套屏蔽网沿电缆芯线拉至另一侧电缆的铝护套处,用喉箍将屏蔽网与铝护套固定连接。4)将固定拉杆安装在固定环凹槽内,如图11所示。图11钢带、铝护套连接示意图(9)接地59
按现行有关标准,一般在电缆接续处不做接地。特殊情况下,电缆接续处需要接地时,应将屏蔽四线组的屏蔽层接地线复连后与铝护套屏蔽网连接在一起,再与密封挡环上的接地端子连接,最后接到地线体。如图11所示。(10)盒体组装1)将两侧外护套切口150mm范围的电缆外护套用砂布打毛。2)将主管移至电缆接续的中间部位。3)将两端的密封挡环推入主套管,外挡环与主管套端面在同一平面上,调整主套管注胶孔的位置,使接头盒落地后注胶孔与地面垂直向上。4)用扳手按对角、轮换的顺序,紧固密封挡环的螺丝,使密封胶片受挤压后径向膨胀;一端完成后再用同样方法安装另一端密封挡环。紧固密封挡环的螺丝时,必须按对角轮换的要求均匀拧紧,不可盲目用力,避免用力过大损坏密封部件。5)将辅助套管与主套管对接,用专用扳手拧紧,辅助套管注胶孔应与主套管上的注胶孔在同一条直线上,其角度不大于±15°。6)在辅助套管小口径端与电缆之间用密封胶带缠包做临时封堵,防止灌膨胀胶时胶液渗漏。(11)灌注膨胀胶将接头盒水平放入电缆接头坑底部,保持主套管注胶孔与地面垂直;两端电缆储备量呈“Ω”状(或“S”、“∽”状)盘放整齐。1)调胶将胶袋的中间卡条取出用后,使A、B胶液混合,然后用手反复揉搓胶袋使A、B胶液充分混合均匀。2)灌胶将胶袋的一角撕开,沿芯线侧方灌注胶液,随即将芯线松动几下使冷封胶更充分进入线间,胶面要求平整且高于金属内屏蔽层20mm以上。冷封胶灌注完成后,灌封头在8小时内严禁挤压、震动等外力破坏。、注意事项:59
1)电缆接续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的接续证书方能上岗接续。2)膨胀胶的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反应款,温度低时反应慢。当操作环境温度较低时,应按胶体混合要求增加混合时间;膨胀胶在调胶后应迅速灌注,防止胶液在胶袋内膨胀。3)安装注胶孔盖时应将套有“O”型密封圈的注胶孔盖拧紧在主套管上,并用六角扳手拧紧至密封圈压平即可,避免用力过大造成膨胀注胶孔或扭断注胶孔盖。4)电缆的钢带和铝护套是采用单端接地方式,单端接地的长度不大于3千米,所以电缆接续时注意大于3千米的应留一处用箱盒接续或者接续时电缆的钢带和铝护套不得接通。5)电缆地下接续处应有“电缆接续”字样及接头编号、电缆型号、里程等的标识。路基地段的接续标应写在电缆槽盖板上,桥梁及隧道地段应标写在防护墙上及隧道壁上。(12)防护、回填若在图纸地段接续电缆的,需在接续部位安装接头防护槽,线埋填200mm的松土,然后将接头坑全部填满。(13)电缆接续工具及材料有接头盒、棉纱、钢锯、锯条、壁纸刀、克丝钳、偏口钳、剥线钳、剪刀、压线钳、呆扳手、螺丝刀、棘轮扳手、切胶刀、专用扳手、内屏蔽专用压接钳。(14)详细记录接头坐标,做好标记,填写电缆接续质量表,并经监理确认。4风监测设备安装4.1一般规定(1)在安装风监测设备之前,必须对安装环境进行检查,具备设计要求,方可施工。(2)风监测设备的配置方式、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及验标规范。(3)各种风速风向计安装不得侵入客运专线建筑限界,并满足路基,桥梁及隧道地段的特殊安装要求。59
(4)风速风向计监测设备及其结构部件齐全,不得有破损、裂纹现象。紧固件应平衡上紧;开口销双臂对称,劈开角度为60度--90度。风速风向计机构门关闭应严密,密封良好。4.2风速风向计的安装依据设计提供的《施工图》风速风向计设置于线路的迎风侧,风速风向计的安装高度为距轨面4±0.1m处,风速风向计及其配套的安装装置的质量总和不大于30kg,安装装置和现场控制箱(含数据采集单元)采用304型不锈钢制作;现场控制箱(含数据采集单元)设在接触网杆上,采用抱箍安装的形式,具有防水、防尘等功能。所有现场设备不侵入线路限界。安装示意图如下:风速风向计接触网杆安装示意图59
风速风向计与设备箱安装示意图4.2.1安装支架的固定安装支架与接触网杆固定时固定螺杆从铁路内侧往护栏侧方向穿,接触网两边都有胶垫。从铁路内侧往护栏侧看为:螺杆、弹垫、平垫、角铁、角铁胶垫、接触网杆、支架固定面板胶垫、支架固定面板、平垫、弹垫、双螺母(注意:平垫、弹垫的顺序)。59
监测传感器线缆预处理:1)线缆连接端去除外部塑料保护袖套约100mm。2)去除加蔽线塑料皮线,与外部保护袖套齐平。3)保留完整的屏蔽线,用OT端子压接后接至数据采集单元接地柱上。4)在连接端5mm处去除金属导线外面的胶线,露出大概5mm长度金属线,并压接针形线鼻子(粉红、灰色线为预留线,不用剥线)。T型支架穿线时,T型支架下引线缆防护如下图所示:59
1)T型支架下引线缆用高强度波纹管防护将高强度波纹管PVC接头与T型支架用螺纹连接。2)支架与接触网杆固定前需加10mm的减震胶垫,固定支架的螺栓不能接触到接触网杆体。3)支架固定传感器的桅杆穿线孔处需加垫圈用来保护传感器下引线。T型支架接地:4.2.2风速风向计安装方法安装使用的工具:指南针,水平仪。按下图所示进行安装,利用指南针调节风速风向计指北,注意图中所示小箭头(指北点),旋转底部托架指向北方。59
风速风向计指北时需记录“北”方与临近线路侧“火车前进方向”的夹角。利用水平仪调节风速风向计水平。风速风向计指北调节好后顺时针拧传感器上的两个固定螺母、交叉拧,确保U型螺杆两边受力均匀,待传感器不能活动后将U型螺杆上的两个螺母分别再拧3圈即可。4.3风监测子系统功能4.3.1大风监测功能风监测子系统具有大风实时监测报警功能和大风实时监测预警二项功能。4.3.2大风实时监测报警功能系统开通初期,大风监测报警时限可按风速达到报警阈值不大于10秒钟报警设定;解除报警时限可按大风降级后不大于10分钟设定。在实际运用中应根据工程沿线的大风特征及时调整报警时限和解除报警时限。4.3.3风速报警和解除报警59
大风报警与解除报警是风速子系统的重点功能,其设计主要考虑不能频繁的报警与解除报警。目前大风报警与解除报警的依据都根据部暂行规定执行,即大风报警为连续10s的风速值都超过报警阈值,大风解除报警为连续10分钟低于报警阈值。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累积足够的数据后,结合当地风速特征对于报警与解除报警算法进行优化。4.3.4其他功能风监测子系统具备风速计工作状态的监测报警功能。4.3.5大风报警、预警优化为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运行效率,大风报警、预警参数需要在防灾系统开通运营后进行长期优化调整。4.3.6大风临时限速规定大风报警门限及其对应的限速值按铁道部的有关规定执行。目前报警阈值在普通列车运行区间(未设置挡风墙)暂时遵循以下标准:(1)风速≤15m/s,正常运行;(2)15m/s<风速≤20m/s,限速300Km/h;(3)20m/s<风速≤25m/s,限速200Km/h;(4)25m/s<风速≤30m/s,限速120Km/h;(5)风速>30m/s,禁止进入该区域或停车。动车组列车通过站台时,风速不大于15m/s情况下,速度不得超过80km/h;当风速超过15m/s时,动车组运行速度不得超过45km/h。59
风速风向计现场安装图5雨监测设备安装5.1一般规定59
(1)在安装雨监测设备之前,必须对安装环境进行检查,具备设计要求,方可施工。(2)雨监测设备的配置方式、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及验标规范。(3)各种雨量计安装不得侵入客运专线建筑限界,并满足路基,桥梁及隧道地段的特殊安装要求。(4)雨量计监测设备及其结构部件齐全,不得有破损、裂纹现象。紧固件应平衡上紧;开口销双臂对称,劈开角度为60度--90度。雨量计机构门关闭应严密,密封良好。5.2雨量计的安装5.2.1雨量计选型系统采用维莎拉RAINCAP®雨量计,其原理采用非机械式结构的声学原理测量降水,通过探测单独雨滴的撞击力,产生的信号与雨滴的大小成正比,然后再将每一滴雨滴的信号大小加起来转换成累计的降雨量。与传统的雨量计相比,维莎拉RAINCAP®传感器对降水测量更加精细,它能够测量累计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它的测量原理消除了因灌入,阻塞,内壁潮湿和蒸发等原因所带来的误差。RAINCAP®传感器是免维护的降水传感器。5.2.2雨量计安装方案系统所采用的风速风向计具有雨量监测功能且满足指标,因此风雨同址的雨量计无须再单独安装雨量计。安装方式可参考风速风向计的安装。单独雨量计我们同样采用维莎拉WXT520,设备统一,安装统一,减少了工程的施工量与维护工作量。5.2.3雨监测子系统功能系统采取小时降雨量及24小时降雨量+小时降雨量方式,对于存在水冲线路及路堤、路堑坍塌等类型水害的线路进行监测报警。根据降雨对基础设施的影响情况,适时修订“小时降雨量”和“24小时降雨量+小时降雨量”报警门限值,或针对发生的水害类型,研究提出其他雨量监测报警方式和报警门限值,并建立不同强降雨条件下的行车管制预案和维护管理规定。59
强降雨行车管制预案未建立前,雨量监测报警信息仅在工务终端显示;强降雨行车管制预案建立后,在调度所防灾监控终端上显示雨量监测报警信息及其对应的行车管制预案。雨量报警阈值暂定如下:小时降雨量监测报警,报警门限参考值为30~50mm/h。24小时降雨量+小时降雨量监测报警,报警门限参考值为100~150mm+20~30mm。由于各路局雨量阈值并不相同,软件支持灵活修改。雨量监测报警分为出巡警戒报警、限速警戒报警,报警门限及其对应的限速值按铁路局的有关规定执行,在设计联络期间确定。雨量判定报警处理目前考虑采用小时降雨量与天降雨量结合小时降雨量两种方式。5.2.4雨量计示范图片采用馈线卡固定传感器引下电缆。59
紧固传感器托架处的角铁和螺杆,在焊接帽一侧加了一个螺母和一个平弹垫。雨传感器下引线用5个馈线卡固定在接触网杆上,每个馈线卡间距80cm。59
6地震监测设备安装6.1加速度计(摆)安装加速度计固定在地震坑内仪器墩上,套在原仪器墩上固定的通丝,备上双螺帽。加速度计安装需按以下步骤逐步进行:用电钻配M6钻头在摆房仪器墩最中心往下竖直的打一个深50mm的孔→拔出钻头,清理孔中的尘土→在螺杆上依次戴上1个M6不锈钢平垫、螺母→顺时针旋转螺母使其上表面距螺纹顶部16mm→将膨胀螺栓安装在打好的孔中(使螺母下表面紧贴仪器墩上表面)→顺时针拧M6螺母使螺杆抬高4毫米→退出螺母、平垫,互换位置→戴上另一个螺母→将螺杆套在摆底部的固定凹槽中(暂不紧固螺母)→松开调节水平螺栓的螺母→摆指北→摆调节水平→紧固调节水平螺栓的螺母→紧固M6膨胀螺栓的两个螺母→插上摆数据线航空插头。59
摆底部固定摆的结构件(仰视)将螺栓套在摆底部的结构件上(暂不紧固)Ø加速度计必须精确指北(Y箭头所指方向对准正北)。见下图59
Ø加速度计必须水平,旋转加速度计底脚3个螺栓,使加速度计上面的液泡居中;59
松开摆底部3个调节水平螺栓的螺母,分别旋转3个螺栓直至水平指示液泡居中。调节水平完成后(液泡居中)59
紧固调节水平螺栓的螺母(共3个螺母)紧固摆的固定螺母(上、下侧螺母均需紧固,螺杆需卡在摆底部的圆形凹槽中)59
Ø插上摆的数据线航空插头插上航空插头后59
6.2接线盒安装6.2.1室外(摆房内)接线盒安装原则1)接线盒不能与爬梯同侧;2)接线盒不能与进缆口同侧;3)长方体接线盒横向水平安装,下侧距摆房底部1600mm,在摆房深度不足1600mm的情况下接线盒上部(最上侧)距摆房侧壁顶端50mm;4)接线盒用4个M6*80mm不锈钢膨胀螺栓固定;5)需引1根50mm²地线将接线盒外壳接入到就近贯通地。6)每个摆房内安装1个摆房专用接线盒,接线盒引出1根数据线(实物见下图),请勿与防灾机房内安装的接线盒混淆(引出2根数据线);7)接线盒自带接地排的接地柱为M8,请留意选用合适的线鼻子。6.2.2室内(防灾机房内)接线盒安装原则1)室内接线盒用4个M6*80mm不锈钢膨胀螺栓固定在防静电地板下,并排固定在机柜后方;2)需引1根50mm²地线将接线盒外壳接入到就近贯通地;3)每个带地震监测的防灾机房内并排安装2个机房专用接线盒,每个接线盒引出2根数据线(实物见下图),请勿与摆房内安装的接线盒混淆(引出1根数据线);59
4)接线盒自带接地排的接地柱为M8,请留意选用合适的线鼻子。6.3地震仪摆房罩子安装将摆房罩子居中(四周离摆房轮廓外沿等距离)放在摆房防水沿外侧,用搅拌均匀的混凝土涂抹;涂抹混凝土时需上高下低成45°坡度,便于雨水快速流走,安装效果图可参考下图;6.4GPS天线安装59
1)GPS天线安装在牵变所/分区所防灾机房屋顶,安装时需避开遮挡物、确保牢固、整齐、美观。天线护管选用DN25的PVC管,沿房檐向下延伸到可进入室内位置处打眼进入。在室内墙上安装小线槽,顺墙壁往下至地面,然后进入机柜底座,并顺两边横梁走到EPU处,将多余的线盘起固定在地上。注意DN25的PVC护管和天线均需用Ω卡固定,护管和弯头连接处需涂抹PVC管专用胶水。室外线槽防护2)GPS天线防雷的安装请按以下步骤:1、防雷安装前2、安装防雷转接头59
3、安装防雷转接线4、安装防雷接地柱及地线59
5、安装GPS天线防雷绝缘胶垫6.5EQA及EPU的安装1)在机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两台EQA放在同一托盘上,两台EPU在两个托盘上固定,安装好后正视图。2)在机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两台EQA放在同一托盘上,两台EPU在两个托盘上固定,安装好后背部图:59
Ø3)在机柜空间充裕的情况下两台EQA及两台EPU均放在不同的托盘上安装,示意图见下图:59
Ø4)在机柜空间充裕的情况下两台EQA及两台EPU均放在不同的托盘上安装,安装好后正视图:59
Ø5)在机柜空间充裕的情况下两台EQA及两台EPU均放在不同的托盘上安装,安装好后背部图:6.6注意事项Ø1)地震摆房内进缆口需做好防水处理,并用胶泥密封、水泥涂抹;Ø2)摆房内所有线缆需用波纹管防护;Ø3)所有接线盒必须接入到就近的贯通地。Ø4)接线盒自带接地排的接地柱为M8,请留意选用合适的线鼻子。59
59
7现场监控单元安装7.1施工工艺流程7.2机柜安装基本要求7.2.1机柜底座安装要求1)按照设计图总体布局,测量和确定底座的安装位置,保证安装机柜后柜门开、关不受影响。2)底座用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在房屋地面上。3)调整可升降底座高度,保证底座顶面与防静电地板等高,机柜正面与通信设备机柜正面对齐水平。7.2.2机柜设备装要求1)机柜位置、机柜与墙体、配电箱间的安装距离及总体布局应符合设计规定。2)将机柜固定在底座上,保证连接牢固;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内具备条件时可直接将机柜焊接在设计位置的槽钢上。3)机柜应与地面垂直。4)机柜与相邻设备的间隙应适宜。59
7.2.3机柜内设备安装要求1)各类部件、器材的安装位置、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2)机柜内的接地连接应良好。3)机柜零层电源端子绝缘良好。7.2.4防灾机房室内走线槽安装要求1)走线槽的材质及大小应符合设计要求。2)走线槽内壁应光滑,无毛刺。3)走线槽内拐角处应垫绝缘材料防护,以免线缆折伤、划伤。4)走线槽的安装横平竖直。5)走线槽应在线缆出入口处作防护处理,以免线缆划伤。7.3监控单元机柜安装技术要求监控单元机柜典型布置图监控单元可升降底座安装尺寸如下图59
7.3.1技术要求机柜(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机柜(架)安装应横平竖直、端正稳固,无晃动。机柜与底座的连接螺栓连接牢固、密贴、平直,底座着地不悬空。在主通道侧的机柜(架)纵向侧面应在同一直线上。横向同排机柜(架)的前盘面应在同一垂直平面上,不得倾斜。分线柜安装在夹墙内时,应用角钢固定在墙上,安装应端正、平直、牢固。分线柜接线端子应按设计规定进行编号。分线柜内接地铜排应按规定与网格地线、汇集接地端子排连接。59
上走线时,机房走线架(或线槽)应安装平直,与各机柜(架)、分线柜等接口处连接应吻合、牢固。走线架漆面颜色与机柜(架)颜色相一致。走线架不应形成环状,通过增加绝缘板方式形成束状。下机柜(架)下部布设室内电缆、电线,应采用PVC槽或镀锌钢槽防护。当采用镀锌钢槽防护时,钢槽底部应增垫橡胶垫。室内所有机柜要与建筑物绝缘。7.3.2设备安装室内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安装状态保持横平竖直、稳定牢固。各类电子板及接插元器件应正确插接、连接可靠。相关设备铭牌标志应完整、清晰。电缆屏蔽层及金属钢管、线槽使用的接地体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体的连接部位应紧密牢固,保证良好的电气接触性能。59
监控单元现场安装图7.4监控单元的配线7.4.1监控单元对外连接示意图59
监控单元对外连接示意图7.4.2监控单元的配线要求1)检查线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线缆敷设前应清除线槽内杂物。3)线缆布放时应留有适量的做头余量,电缆宜布放在下层,槽道内的配线不一紧密绑扎,进入机柜处应编绑、固定,并做去向、用途标识。4)线缆在走线槽内整齐排列,不应有中间接头和绝缘破损现象。5)电源线布放应选择最短径路,同回路两根电源线应扭绞使用。6)机柜内侧面采用竖向线槽布线,线把采用塑料扎带整齐绑扎。7)接线端子安装应牢固,无污渍、锈蚀、开裂及变形。8)使用压接配线时应选用与配线截面积相适应的端子和压接钳并严格按照操作工艺进行施工。9)线缆配线时,线缆芯线均套号管,号管做好标识且长度均匀一致。7.4.3设备配线1)室内所有线缆布线禁止出现环状,布放线条时,应留有适当的作头备用量。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线路宜分开敷设,线缆在线槽内应分层敷设,不宜交叉,需要交叉时应垂直交叉,配线电缆应排列整齐。电缆宜敷设在下层,电线宜敷设在上层。电源线、柜间通信线和信号联络线应分别放置。槽道内的配线不宜紧密绑扎,尽可能保持其松散状态。59
2)线缆在线槽内敷设前应清除杂物。敷设时应排列整齐、每条线缆应做出明确标记。敷设后应封盖严密,并有防火、防潮、防鼠等安全防护措施。3)电缆引出端应有标明去向的铭牌。4)电缆终端固定应排列整齐、美观。5)配完线后,应进行一次整理,保证配线整洁、整齐。8公跨铁异物侵限监测设备8.1一般规定(1)在安装公跨铁桥上异物监测设备之前,必须对安装环境进行检查,具备设计要求,方可施工。(2)异物侵限监测相关设备包括如下几个主要部分:区间GSM-R基站内-监控单元主机模块、异物侵限监测单元(即电网检测单元)以及继电器逻辑单元、现场控制箱、双电网传感器。8.2安装流程异物侵限检测设备安装流程图8.2.1组装作业车(1)将作业车用钢管、底座、吊篮、滑轮、倒链等连接好,组装作业车。(2)作业车底座增加配重,检查作业车各连接部位安全可靠后,施工人员系好安全带,开始作业。8.2.2模板定位钻孔若桥梁无预埋件,则需植入化学锚栓。59
(1)依据铁路线路中心点位置,利用多功能自动安平激光标线仪在公跨铁桥梁梁体侧面或防撞墙侧面找出防护电网安装的中心位置,根据:双电网距接触网线安全垂直距离大于1.4m,确定双电网的安装高度,即确定双电网的水平位置。依据支架顺桥向间距满足1000mm±3mm,安装防护网的范围满足正线钢轨外侧不小于5m的原则,利用工字型定位模板确定支架钻孔位置。(2)本工程固定悬臂梁支架采用B&G-100系列M20X260高强化学锚栓。钻孔操作步骤:(3)钻孔:根据螺型号,对照相应直径和深度钻孔。(4)清孔:用毛刷和气筒将孔彻底清洁,通常须反复清三次。(5)置胶管:将B&G-101高强化学锚栓或B&G-102乙烯基高强化学锚栓置入孔内。(6)植螺杆:用电动工具和夹具将螺杆旋入孔中(转速不大于750r/min,推进速度不大于10mm/s)。(7)固化:必须根据安装时的环境温度等待足够的时间让胶体固化,待胶体完全固化后可进行负载安装。固化时间基材温度搅拌时间硬化时间-5℃-0℃10S5h0℃-10℃8S1h10℃-20℃6S30min59
画线钻孔施工图8.2.3悬臂梁安装悬臂梁安装时首先将悬臂梁的头部和根部分别绑扎好悬挂绳索,利用旋转型支架将悬臂梁移入到大桥的垂直护栏内,然后控制大绳使悬臂梁缓慢下移,直到与锚栓一平,安装时,首先将悬臂梁根部安装孔穿入锚栓,并进行基本固定,然后使用水平尺进行微调、使用标准卡尺进行悬臂梁间中心距调整,使悬臂梁间距误差不得超过3mm。悬臂梁的水平位置用U型垫片进行调整,其倾斜度小于2‰。调整完毕后采用平弹垫片,拧紧一个螺母后,再加固第二个螺母,并涂抹厌氧型螺丝防松动胶,保证安装牢固,防止螺母因震动脱落危及行车安全,并防止生锈。悬臂梁吊装施工图59
悬臂梁安装效果图悬臂梁安装示意图8.2.4双电网传感器安装(1)监测防护网的安装标准:安装前在地面对每块监测防护网内嵌的双电网进行导通测试,并测试网格本身的坚韧程度(承受20Kg的重物从3m高空自由落下的冲击力)。然后用兆欧表对内嵌电网的绝缘性能进行测试。绝缘电阻要五十兆欧以上方可(500V)。每块防护网用4套U型卡进行固定,采用平弹垫片和双螺母方式固定,同时涂抹螺丝防松动胶;59
斜网外侧边缘要成一条直线,斜网与水平网连接处成一条直线,同一水平位置的U型卡成一条直线。整个防护网安装完毕要做到牢固、水平、整齐、无间隙。(2)双电网传感器安装公跨铁桥双电网传感器采用型钢L型悬臂安装方式。①根据公跨铁立交桥与客运专线铁路的夹角不同,双电网传感器的长度在19m~37m之间,特殊情况下,双电网传感器的长度将超过37m。所有双电网传感器按现场实际情况安装。②一个双电网传感器单元的尺寸为1.0m(沿公路桥长度方向)×2.0m(垂直于公路桥方向)。③双电网传感器安装完成后,目视范围内不会有电网、电线及接线盒。④双电网传感器采用垂直安装方案,如下图所示。双电网传感器现场图双电网传感器安装主要包括:①现场监测装置采用独立结构方式安装;②检修板(承重网)的安装;59
③双电网传感器的安装;④U型卡固定;⑤各监测网连接(接线盒安装)。每个异物侵限单元总重量48kg,平行桥面侧长1m,垂直桥面侧长0.6m,整体高度为2.16m。监测传感器材料为复合材料制成,使用年限至少20年,可承受10kg方形物体由正面以20km/h速度水平撞击的冲击力。双电网传感器单元尺寸参考图如下:异物侵限单元尺寸图对新建跨越既有高速铁路的道路桥梁,异物侵限现场监测装置应直立安装在道路桥梁外侧桥面的顶部。当设置双道护栏,且无人行道时,异物侵限现场监测装置应直立安装在外侧钢筋混凝土护栏的顶面。异物覃限现场监测装置顶面距邻近侧的行车道路面相对高度不应小于2米;并在防抛网与异物侵限现场监测装置之间设置专用检修通道,且净宽不应小于0.75米。8.2.5电缆与地线引下利用胶皮管与镀锌钢管将桥上电缆与地线引下。搭建脚手架或吊车吊篮将施工人员送至安装处,进行施工安装。安装时将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安全带固定在牢靠的处,使用脚手架作业时必须有护栏。卡控点如下所示:59
(1)双电网传感器电缆引下采用双引下方式,过弯处采用皮管防护,竖直以及过路位置采用钢管防护,钢管与皮管结合处做密封处理。(2)桥上引下8芯电缆及50平方地线采用φ50热镀锌钢管防护。(3)引下线缆敷设时要原则上优先考虑选择将钢管安装在大桥基墩的背离钢轨侧或线路的上下行两侧,不得将钢管安装在紧靠钢轨侧,计算出引下线缆及保护钢管等数量,并进行预加工。(4)管线敷设时水平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垂直线管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桥墩上的管卡间距为1.5-2m。(5)引下线缆在与水平双电网接续处和控制箱内做适当预留。电缆与地线引下8.2.6轨旁箱安装及接线(1)轨旁控制箱原则上安装于线路水沟内侧,安装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作围桩,轨旁箱采用50角钢固定,箱底距离围桩上表面100mm-200mm。59
(2)电缆引入异物侵限防灾电缆以及50mm2接地铜缆使用3根保护管相对独立引入到现场控制箱内,其中公跨铁桥上2根8芯双电网传感器电缆进1根保护管,轨旁控制器至基站监控单元电缆进1根保护管,50mm2接地铜缆进1根保护管。双电网传感器通过50地线直接接入到综合接地体上。轨旁箱接地通过一根50地线接入到综合接地体上。(3)轨旁箱接线8.2.7接地安装(1)原则要求所有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均可靠接地,并与综合接地相连。(2)防护电网接地安装用镀锌接地扁钢把所有悬臂梁采用螺栓一一可靠连接。(3)利用接地条中间预留螺栓孔,防护网与接地条形成可靠连接。(4)防护网50平方接地线引下后与控制箱50平方接地线汇接至地线铜排,再由地线排引50平方接地线至电缆槽道内综合贯通地线端子。地线铜排采用螺栓紧固,并涂防腐沥青进行防腐处理。8.3安装要求8.3.1基本要求(1)异物侵限监测设备安装施工前应检查预留的安装支架固定螺栓是否锈蚀,其规格、间距、位置、长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59
(2)无预留安装支架固定螺栓或预留螺栓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安装支架底座模板定位打孔植入化学锚栓的安装方式,化学锚栓规格不宜小于M20,植入深度不宜小于170mm±010mm,化学锚栓的施工工艺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3)安装支架安装前应对生锈的预埋件进行除锈,同侧安装支架安装后先进行水平方向校准,保证在同一水平面上再进行竖直方向的校准,相邻2个安装支架之间中对中误差不大于10mm,第1个安装支架与第11个安装支架之间中对中距离误差不得大于15mm。(4)固定安装支架采用平、弹垫加双螺母固定,丝扣外漏长度不宜小于5mm,表面涂抹厌氧放松胶并做防锈处理。(5)同侧安装支架采用热镀锌扁铁进行连接,确保连接地线热镀锌扁铁与安装支架的法兰盘接触牢固,热镀锌扁铁横截面积不小于200mm2。(6)竖直监测电网在安装前应对每块竖直监测电网进行导通测试及绝缘性能测试,绝缘电阻不小于500兆欧。(7)水平承重网及竖直监测电网均采用U型卡、平、弹垫加双螺母进行固定,螺母朝向网内侧,丝扣外露长度不宜小于5毫米,表面涂抹厌氧防松胶并做防锈处理。(8)竖直监测电网间接续以及竖直监测电网与去轨旁控制箱的配线电缆接续时应进行余留,余留长度400mm±50mm,确保可再进行两次接续,余留位置不可打死弯。(9)竖直监测电网间接续过程中及接续完成后、灌胶绝缘密封前,使用500V兆欧表进行线间绝缘和对地绝缘测试,线间绝缘及对地绝缘均不小于500兆欧,测试完成并达标的情况下按附录B中表B.0.2填写异物侵限监测竖直监测电网电气性能测试表。(10)竖直监测电网接续测试完成并做好记录后,将接续盒灌胶绝缘密封。(11)竖直监测电网去轨旁控制箱的配线电缆引下宜采用Ø50热镀锌钢管或钢芯尼龙软管保护,管线敷设时水平每米偏差不应超过10mm;垂直线管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每米不应超过3mm;水平敷设时,管卡间距一般为1m±0.5m,垂直敷设时管卡间距一般为1.5m±0.5m。8.3.2配线要求(1)59
异物侵限监测竖直监测电网至轨旁控制箱和基站监控单元至轨旁控制箱的电缆配线,线把绑扎间距应均匀,芯线应有2~3次做头余量,并严禁盘圈,芯线端头做成鸭头弯后与端子连接,备用芯线可盘成弹簧状放在电缆根部。(2)轨旁控制箱内采用弹簧接线端子配线时,根据接线端子的规格,应使用专用配线工具。9室内设备安装布线防灾监控单元由系统主机、UPS电源设备、数据接收和发送模块、继电器组合模块、防雷单元、网络接口和机柜等设备组成。设置在沿线风、雨、落物、地震及异物侵限现场监测设备附近的通信基站、信号中继站、牵引变电所、分区所等处。监控单元主机模块及各种监测功能模块(不含继电器组合模块)按双机热备配置、支持热插拔,并且双机热备配置的主机和各种监测功能模块在二块不同的电路板上,可实现故障自动切换。UPS电源选用在线式UPS,按双机冗余配置,供电时间按不少于2小时设置。设置在GSM-R基站和中继站处的监控单元设备用房和基站、信号中继站合建,并具有独立出入口。9.1一般规定室内设备包括防灾机柜、监控单元、工务终端等相关设备安装及配线。各设备的安装标准应符合相关设备技术说明书及设计规定。各设备的安装位置、综合布线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的设备与器材的型号、规格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9.2施工流程59
施工准备电缆引入机柜(架)安装电源引入安装配线、线缆布放设备配线及导通设备单项检查试验工程结束室内设备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拆设备包装;取出相关文件(合格证、检验报告、说明书等)及备件,并妥善保管;设备运入室内后,检查有无损坏部件及变形;确认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与图纸相符。(2)机柜安装应根据设计图纸标定的设备位置进行安装,不得随意调换机柜的位置;按设计图纸标定的尺寸确定机柜与墙壁之间的距离;按设计图纸在地板上测量出机柜位置,并画出框线;切割防静电地板的相应位置,底座用4个膨胀螺栓固定,机柜与底座用4个螺栓连接。机柜正面朝向图纸标定的方向;机柜安装应牢固,横平竖直,底座着地不悬空。(3)机柜架安装要求59
①机柜(架)位置、机柜(架)与墙体、电源屏间的安装距离及总体布局应符合设计规定。②机柜(架)固定在底座上,并连接牢固。③在主通道侧的机柜(架)纵向侧面应在同一直线上。横向同排机柜(架)的正立面应在同一平面上。④机柜(架)应与地面垂直。⑤相邻机柜(架)间隙应紧密靠拢。⑥各类机柜(架)、设备、电缆屏蔽层及金属钢管、线槽使用的接地体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体的连接部位应紧密牢固。⑦机柜中空闲的光缆接口必须用遮光帽密封。(4)走线槽应按下列要求安装:①机柜(架)走线槽应采用钢槽,其槽内及拐角处应增垫橡胶垫。②走线槽不应形成环状,走线槽闭合时,排间必须进行绝缘处理。③槽与槽之间、槽与盖之间、盖与盖之间的连接应严密,槽与各机柜(架)连接应牢固。④走线槽应安装横平竖直,线槽应拼接成一条直线。⑤从线槽底部引出线缆时,开口处应采用橡胶圈或其他保护措施。⑥上走线槽外部颜色与机柜(架)颜色相协调。⑦下走线槽应固定在防静电地板下,并在线缆引入口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5)机柜(架)内设备应按下列要求安装:①安装前检查各类部件、器材安装位置、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鉴别销、卡扣、锁扣的类型应正确、齐全,部件应配置完整。机柜(架)内的接地连接应良好。机柜(架)零层电源端子绝缘良好。59
②设备安装各类接插件应正确插接、连接可靠、牢固。设备铭牌标识应完整、清晰。设备间连接应正确、牢固。设备机柜的组合侧面端子及分线柜端子宜采用弹簧接线端子,其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连接方式为插接方式。(6)室内配线1)设备配线包括线缆布放、线缆连接等。2)机柜(架)线缆应按下列要求布放:①线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采用阻燃型铜芯塑料线。②线缆敷设前应清除线槽内杂物。③线缆布放时应留有适量的作头余量。④线缆应排列整齐,线条不得有中间接头和绝缘破损现象。⑤室内线缆布放宜采用上部走线方式。⑥电缆宜布放在下层,槽道内的布线不宜紧密绑扎。⑦移频轨道电路的接收、发送线缆布放采取下列防干扰措施:(a)机柜顶部的走线槽道内的电源线、发送、接收线宜分开走线。(b)接收、发送传输通道的对绞屏蔽阻燃塑料软线应成对使用。(c)载有移频信息条件的配线,在槽道内应与其他配线分开布放,单独绑把。⑧电源线布放应选择最短径路,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⑨机架(柜)内组合侧面,应采用竖向线槽布线方式,组合侧面线槽引出的线把应用扎带绑扎,绑把应间隔均匀、整齐美观。⑩各组合柜、接口柜、防雷分线柜要求设置架间地线、环线专用端子及门接地连接端子,并按标准配置环线。59
⑪组合柜各组合层间、组合两侧面均应配有合适的走线槽,所有配线均应在走线槽内平顺走线,不得交叉、缠绕,松紧适中,并适当绑扎。3)设备配线应按下列要求施工:①各种机柜侧面配线,除本架层间配线外,还包括机柜之间的配线;组合柜配线包括:组合与组合间、组合与本架零层间配线。本架配线有两种方法:一是组合安装到机柜后的现场配线;二是利用配线样板进行集中预配,粗绑线把,在组合安装完毕后,一次安装到本机柜上去,此方法施工方便,节约工时,节省材料,提高效率。②信号机械室内部的各种配线全部采用阻燃型。室内屏蔽线的屏蔽网单端接地。③端子的压接使用专用的压接钳,端子压接的操作规程如下:将配线穿过走线槽上相应的孔;用剥线钳剥去线的绝缘层,使铜线露出长度为5±0.5mm,应避免剥线钳伤线;将剥好的线插入端子中;为了正确压接,应使钳口位于导体侧,而不在端子侧;压接后端子的绝缘材料应是垂直的(端子与线的压接方向应成90度),端子的压接应到位。压接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a.压接端子应无污渍、锈蚀、开裂及变形。b.采用压接工艺配线,应选用与配线截面积相适应的端子和压接钳。c.压接配线应严格按照操作工艺进行施工。d.对压接后的端子是否连接牢固进行检验。④焊接配线a.焊接时严禁使用带有腐蚀性的焊剂,可使用酒精松香做焊剂。b.焊接牢固,焊点光滑、饱满,无毛刺、假焊、虚焊现象。4)配线端子应套有塑料软管防护,套管长度应均匀一致,套管上应有来去向标识。5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下高分子合成(三元乙丙)橡胶卷材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10605-2004)
- 玻璃隔断墙施工工艺标准
- 不间断电源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标准
- 锤击式钢管桩施工工艺标准
- 护栏和扶手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 壁柜、吊柜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 中密度(强化)复合地板面层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30126-2004)
- 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施工工艺标准(bq-cncec j070102-2004)
- 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 屋面保护层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40111-2004)
- 水泥土桩墙支护工程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o10402-2004)
- 支盘扩底桩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o10212-2004)
- 砖砌体砌筑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20301-2004)
- 木饰面施涂混色油漆施工工艺标准
- 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20114-2004)
- 清水砌体勾缝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 现浇框架结构胶合板大模板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2010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