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5页

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策略研究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策略研究-市政给排水论文 很久以来,公路养护单位在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上习惯于把维修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对机械维修的经济性较少涉足,这使得机械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这种落后的管理理念,无法适应公路高速发展对机械化施工单位的管理需要。因此,有必须要对公路养护机械的维修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不断提升公路养护机械维修的效果和效益。  1.公路养护工程机械设备故障产生的机理  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内部和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受到各种能量的作用,其各个零部件、元器件、机构、装置和整台设备的各种参数都会发生变化。这些能量来自周围的介质(包括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的作用)、设备内部(设备及其组成部分在运转中经过变换、传递所获得的能量)和潜伏应力(设备零件在铸造、锻造、加工过程中残留的内应力和装配应力等)。能量包括机械能(设备所产生或获得的机械能除消耗于工作的部分外,有一部分还会以内应力形式保留在零件内部而使零件发生变形)、热能(周围介质温度的变化和运转中产生的热能都会对设备及其零部件产生影响)、化学能(设备在含有水分和侵蚀成分的空气中或在侵蚀介质下工作,化学作用会直接破坏设备的部分零部件)、核能(原子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核能不仅会对设备的材料产生作用,甚至会改变材料的性质)、电磁能(电磁振荡对电子设备的干扰会使其元器件失效)、生物能(如热带地区有一种微生物能使某些塑料和金属受到破坏)。这些能量对设备作用的结果会使设备的零件发生变形、磨损、断裂、腐蚀等,引起设备参数发生变化,技术特性逐渐劣化,工作能力逐渐下降,最后导致故障的发生。  2.我国公路养护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维修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又相互联系的系统性工作,如运行情况的记录,维修间隔的控制,项目的实施,这其中包含了人、作业程序、检查落实、经济性分析控制等问题,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最终实施结果。事实上,目前的管理现状很难适应客观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维修管理模式不合时宜传统的计划预期检修制,不太顾及维修的经济性要求和经济管理。因而这种管理模式是生产型的,而生产经营型的维修管理不仅要考虑设备生产的需要,更要追求维修的经济型和维修的经济管理。  2.2维修管理系统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些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管理机构没有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或有制度而不能按制度执行,造成维修管理水平低下。  2.3重使用、轻管理:例如,在日常管理考核、评比中,对设备管理的考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维修管理的投入不足等等。  2.4 维修计划兑现率低:施工单位对下属机械使用部门的制约不够,使得修理计划兑现率低、施修工期难保证、修理不彻底、忽视施修质量等现象时有发生。  2.5管理技术相对落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对于制造精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和控制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现代设备,很难凭经验及时发现故障隐患。  2.6安全管理不足:一些施工单位,忽视对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技术档案不健全,安全装置管理不当,造成一些人为的安全事故,增大了企业的负担。  2.7维修管理基础设施跟不上有些较先进的设备,对配件的质量以及燃料、润滑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较高,一些采购人员业务知识欠缺,责任心不强,购置了一些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使一些较先进的机械设备,由于使用了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造成机械设备的早期损坏,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3.针对现代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维修、维护策略选择  从长远来看,今后维修方式的发展方向是:以状态监测(检测)和诊断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的“有机”结合体。现代“维修”的概念再也不是原来的简单修理,而是建立在状态监测(检测)和诊断基础上的维护和修理的总和。它的目标是: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修理次数,使用恢复手段将故障排除或抑制。  3.1维护 这里的维护包括以清洁、紧固、调整、润滑和防腐等为主要内容的维护保养以及检查与检测工作。通过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测定机械的性能,掌握机械状况及故障隐患,为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理手段提供科学依据。这种维护是高层次的预防性维护。经验表明,机械的异常磨损、故障率高,其中75%是由于操作、维护不当造成的。为此,用强制手段来执行好维护不可少。  3.1.1把维护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有章可循根据工程机械具体机型的结构特点,将维护的过程、内容程序化、规范化、表格化和标准化,可为评定维护质量和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手段打下基础。  3.1.2把维护纳入企业的制度化、强制化管理企业应在行政管理上对维护采用相应配套的强制手段,亦即把维护工作的好坏与工资收入、纪律处分和用工合同等一系列经济的、行政的奖罚强制措施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  3.1.3把维护纳入行业的强制管理对事关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或系统,单位应该定期检查、强制维护,政府或行业有关部门应制定监督单位定期审验,对维护差,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部门按规定给以停止施工等有关惩罚。  3.2修理应坚持状态修理为主、多种修理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的出现,传统的“浴盆曲线”已经不能代替所有的故障情况了。多种故障率(失效率)曲线的出现,使机械和零部件按照其不同的故障结构安排修理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例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底盘传动装置、液压系统、电子操作及监控系统等,都按照其各自的故障结构模式,在运转期间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检测和诊断,初步掌握了磨损和劣化程度,因而使得将状态修理作为维修方式的主流完全成为可能。状态修理的采用,有效地防止了修理过剩或是修理不足的情况发生。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状态修理在修理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是不会完全取代基于时间周期结构的计划修理。对于那些大型固定设备,与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的部位,以及有些不便于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的总成部件,仍然要适当安排周期计划性的修理与状态修理相结合。  这里“状态修理”的“状态”不仅仅指的是机械的实际技术状况,还包括施工企业整个工程的实际状况。事实上,除了不可预测的突发性故障和事故修理外,有些通过状态监测(检测)已经发现的故障隐患,但是不至于引起连锁性的损坏故障,也不影响施工质量,可适当让其“带病作业”,有计划地安排在某项工程告一段落后,利用工闲或现场转移之机进行修理;或者待到故障造成停机之后,采取事后修理。  4.结语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飞跃式发展,我国公路施工、养护工程机械的保有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工程机械的技术含量、性能、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我国的工程机械维修必须与基本建设事业和机械发展相适应。因此,我们只有根据我国的机械维修现状,并结合单位自身的机械维修需求,才能真正找到满足现阶段施工、养护工程机械维修需求的维修策略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