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54 KB
  • 70页

上海市隧道养护技术规程.pdf

  • 7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上海市隧道养护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ofMaintenanceforTunnelSZ-43-2005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2005上海 上海市隧道养护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ofMaintenanceforTunnel主编单位: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参编单位: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前言为提高隧道养护质量,保证隧道的正常使用,根据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剧要求,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主编,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参编组成编写组,完成了《上海市隧道养护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成员参考了有关的国家、行业规范和规程,并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经反复修改完成了本规程。本规程共分10章36节,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检查与检测;主体结构;路面;附属设施;防渗堵漏;保洁;养护作业安全及突发事件处置;文档管理以及附录和条文说明。本规程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函告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地址:淮海西路343号K座,邮政编码:200030,以供修编时参考。主编单位: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参编单位: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袁文平、杨斌、商国平、徐康武、殷建国、陶建民、姚颖东、陈予平、杨建东 目次1总则................................................................................................-1-2术语................................................................................................-2-3检查与检测....................................................................................-4-3.1一般规定............................................................................-4-3.2日常检查............................................................................-4-3.3定期检查............................................................................-5-3.4特殊检查............................................................................-6-3.5盾构法隧道变形检测.........................................................-7-3.6沉管隧道变形检测.............................................................-9-3.7盾构法双层隧道变形检测...............................................-12-3.8渗漏检测..........................................................................-15-3.9一氧化碳含量检测...........................................................-16-3.10混凝土碳化检测..............................................................-17-4主体结构......................................................................................-18-4.1一般规定..........................................................................-18-4.2钢筋混凝土管片及沉井管段...........................................-18-4.3矩形沉井、暗埋段、引道段、竖井...............................-19-4.4应急通道..........................................................................-19-3结构表面出现裂缝应按表4.4.2处理。.............................-20-5路面..............................................................................................-21-5.1一般规定..........................................................................-21-5.2水泥混凝土路面..............................................................-21-5.3沥青混凝土路面..............................................................-23-6附属设施......................................................................................-25-6.1一般规定..........................................................................-25-6.2风塔..................................................................................-25- 6.3排水设施..........................................................................-25-6.4光过渡段..........................................................................-26-6.5装饰层..............................................................................-26-6.6排水泵房..........................................................................-27-7防渗堵漏......................................................................................-28-7.1一般规定..........................................................................-28-7.2基本要求..........................................................................-28-7.3堵漏..................................................................................-28-8保洁..............................................................................................-32-8.1一般规定..........................................................................-32-8.2道路保洁..........................................................................-32-8.3墙体及装饰层保洁...........................................................-33-9养护作业安全及突发事件处置...................................................-35-9.1一般规定..........................................................................-35-9.2安全作业措施..................................................................-35-9.3安全作业要求..................................................................-35-9.4突发事故处置..................................................................-36-10文档管理....................................................................................-38-10.1一般规定........................................................................-38-10.2文档资料内容................................................................-38-10.3文档资料收集归档.........................................................-38-附录A沉降检测方法.....................................................................-40-附录B渗漏检测方法.....................................................................-42-附录C本规程用词说明.................................................................-43-条文说明............................................................................................-44- 1总则1.0.1为加强隧道的养护技术管理工作,统一养护技术标准,提高隧道的养护质量,使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延长隧道使用寿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行业标准,结合上海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上海市域内车行隧道的养护,其它隧道的养护也可参照执行。1.0.3上海市隧道的养护工作,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设计标准和本市有关标准的规定。-1- 2术语2.0.1盾构法隧道采用盾构掘进机进行施工的隧道。2.0.2沉管隧道采用预制管段沉放施工的隧道。2.0.3橡胶止水带隧道中管段与管段之间设置的接缝止水带。2.0.4横向形变盾构隧道截面水平方向的变形。2.0.5竖向形变盾构隧道截面垂直方向的变形。2.0.6牛腿双层隧道内搁置混凝土板的支承部位。2.0.7敞开段位于引道段与光过渡段之间的无顶部结构。2.0.8光过渡段进入隧道适应光线变化的区域。2.0.9管片预制拼装形成隧道的混凝土衬砌。2.0.10管廊隧道中设置管道、线缆等设备的专用敷设区。2.0.11风塔隧道设置在地面的送、排风口结构。2.0.12应急通道遇突发事件紧急疏散人员的通道。2.0.13注浆嘴为处理漏水进行注浆时预留的接口装置。2.0.14横截沟-2- 隧道道路上拦截地面雨水防止进入隧道的排水设施。2.0.15复漏点经处理止漏后,重复渗漏的部位。-3- 3检查与检测3.1一般规定3.1.1隧道检查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3.1.2隧道检测的内容为变形检测、渗漏检测、一氧化碳含量检测和混凝土碳化检测。3.2日常检查3.2.1基本要求1日常检查是对隧道土建结构外观状况进行的日常巡视检查;2主要检查各结构部件的功能是否完好、有效,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影响车辆通行等情况;3发现需改善的设施缺陷和对通行有影响的设施缺陷应做好检查记录,并及时处置;4检查日常维修养护状况。3.2.2周期和方法1日常检查的周期为每天1次,并记录缺陷状况;2实地判断缺损原因和范围;3对缺损严重、危及安全运行,且无法判断其损坏原因的,提出特殊检查的要求。3.2.3检查内容1路面及检修道的明显缺陷(坑塘、碎裂、沉陷、裂缝、高堡、错台等);2隧道内装饰面砖及其他装饰材料是否有起拱、脱落现象;3变形缝是否有损坏情况;4横截沟、边沟是否有积泥堵塞现象;5隧道内设备箱门、通道门、交通信号、标志标线是否完好;-4- 6隧道内车行道的渗漏水状况。3.3定期检查3.3.1基本要求1定期检查是按规定周期对隧道土建结构的基本技术状况进行全面检查;2由从事隧道养护工作的专业工程师组织,配以必要的仪器进行检查;3检查时应填写“设施定期检查表”,记录缺陷状况,并作状态评价;4根据定期检查的情况,编写检查报告,发现重大病害、隐患应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3.3.2检查内容、周期和方法定期检查内容、周期和方法见表3.3.2。表3.3.2定期检查内容、周期和方法项目内容周期方法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平整度、抗路面年仪器滑等指标沥青混凝土是否变形、缺损、裂缝、混凝土结构半年仪器、目测腐蚀、渗漏、露筋是否有沉降变形、缺应急通道半年仪器、目测结构损、裂缝、渗漏是否有沉降变形、缺各段间剪力键半年仪器、目测损、裂缝、渗漏是否有沉降变形、缺竖井与管段接合处半年仪器、目测损、裂缝、渗漏-5- 续表3.3.2定期检查内容、周期和方法项目内容周期方法混凝土是否有缺损、裂缝、风塔季仪器、目测沉降变形、变形缝是否漏水沟槽内是否有淤积、金属管道是否畅通及管道腐蚀、盖季排水设施板是否翘起、碎裂、响声仪器、目测是否变形、缺损、裂缝、渗年附属漏、横截沟截流效果设施防水层、侧墙伸缩缝是否漏周水、遮阳板是否缺损光过渡段仪器、目测是否变形、缺损、裂缝、渗年漏、露筋表面是否完好、是否有缺装饰层损、变形、压条翘起,结点年目测是否牢固3.4特殊检查3.4.1基本要求1特殊检查可分为应急检查和专门检查。1)应急检查:是在隧道出现异常事件后,对遭受影响的结构立即进行的详细检查;2)专门检查:是根据定期检查的结果,根据需要而进行的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检查。2专门检查应由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查,并做出检查报告,对结构整体性能、功能状况作分析鉴定。3在进行特殊检查时应充分收集资料,包括竣工图、材料试验报告、施工记录、历次定期检查资料和维修资料。4阐述检查部位的损坏原因及程度,并提出结构部件和总体修理、加固或改善方案。3.4.2特殊检查内容和方法1检查内容-6- 1)隧道内受影响的主要结构部位,梁、井、管片等;2)直接影响车辆通行的部位,车行道及通道中的其他附属设施。2检查方法1)对结构中出现的一般缺陷,可采用目测的方法进行检查;2)专门检查须组织专业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检查。3.5盾构法隧道变形检测3.5.1沉降检测1检测要求1)隧道沉降检测必须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检测规范》GB12897—91要求;2)隧道外埋设的水准检测基准标应为多层套管式深层标,埋设深度应大于隧道底板,埋设位置应不同于隧道同步沉降;3)水准检测基准标采用Ⅰ等精密水准检测精度进行联测,每两年一次;4)观测精度按Ⅱ等精密水准标准实施;5)隧道内观测点的埋设,应根据设计要求布置,如设计无明确要求,可按下列要求布置:矩形段每节四角各设一个测点,圆形段每60米设一个测点,竖井与隧道接合处等特殊部位应增加布设测点。2检测周期1)盾构法隧道沉降检测的周期为每季1次;2)发现隧道有突变、本次沉降量大于前二次检测平均值2倍以上或隧道保护区域内有地基施工等异常情况应增加检测频率。3检测方法1)采用城市管网检测方法对隧道沉降进行检测,必须构成一-7- 个闭合环线,具体要求及规定见附录A;2)隧道内各测站、转点位置应固定不变;3)各点高程值平差计算后,即进行本次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计算,各计算数据须经过验算后方可提交使用。4检测评价1)每次检测后,应提交检测成果评价及沉降曲线图等,如发现沉降量大和异常情况,应及时提交分析报告和处理意见;2)每年度应提交年度检测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情况介绍、检测精度评定、检测成果评价、异常情况说明、初步结论、沉降曲线图、沉降异常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处理意见。3.5.2变形检测1检测要求1)对隧道管片区域应定期进行横向、竖向形变检测;2)测点(监测断面)的布设距离每百米应不少于一个;3)测点应布置在隧道截面的竖径与横径中心线上,测钉须直接打入隧道截面水平和垂直中心位置的管片上;2检测周期1)在隧道通车前,应进行第一次全线所有测点的测量,得到横(竖)向径向的初始值;2)监测频率为第一年每季1次,以后为每半年1次;3)隧道横向和竖向的检测精度为±5mm。3检测方法1)横向形变检测a隧道横向形变检测应在隧道水平最大直径处;b检测所采用仪器应满足检测精度要求;c检测方法应在各个测点所对应管片两侧用激光仪进行测量,得出测量值;-8- d前后两次测量所得值(横向)相减即为变形量。2)竖向形变检测a隧道竖向形变检测应在隧道垂直最大直径处;b检测所采用仪器应满足检测精度的要求;c检测方法应用激光仪测出对应测点的距离,得出测量值,如遇结构分隔层可分别测量,然后加上结构分隔层厚度,即为竖向测量值;d前后两次测量所得值相减即为变形量。5检测评价1)每次检测后,应提交检测成果评价及位移曲线图等,如发现变形大和异常情况,应及时提交分析报告和处理意见;2)每年度应提交年度检测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情况介绍、检测成果评价、异常情况说明、初步结论、位移曲线图、变形异常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要求及处理意见。3.6沉管隧道变形检测3.6.1沉降检测1检测要求1)沉管隧道应在隧道进出口处设深式基准标,埋设深度应大于隧道底板,特殊情况埋设深度可等于隧道底板;2)沉管隧道内观测点的埋设,应根据设计要求布置,如设计无明确要求,可按下列要求布置:沉管段的每节管段布置4个沉降监测点,如有必要,可在管段中间增加设置,每节管段大于20m时在边侧中间宜增加监测点;3)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应不大于0.5mm,观测点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3.0mm;4)附和或环线闭合差不大于±1.0nmm。-9- 2检测周期1)沉管隧道建成早期沉降未稳定(一般为2年内),检测频率为每2周1次;2)沉降基本稳定后(一般为2年后),检测频率为每2月1次;3)在发现结构沉降变化速率发生异常时,应增加检测频率。3检测方法1)沉降检测的等级为二级水准测量;2)外业观测应使用S1级精度水准仪作业;3)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4)计算时以两个深式基准标为高程起算点,对水准网进行严密平差,严格控制各水准环闭合差,各项参数合格后方可进行内业平差计算。4检测评价1)检测成果提交的内容为:本次高程、本次沉降量、本次沉降速率、累计沉降量、累计沉降速率、沉降曲线图;2)每次完成检测后应作小结,每年应根据检测情况作分析报告;3)通过分析报告内容与设计数值比较分析后,做出检测评定。3.6.2水平位移检测1检测要求1)检测布点应在每节沉管接口及其与两端岸边段隧道的接口;2)检测点应分别布置在每节沉管的四个角上;3)如管段较长时,应在管段中间设水平位移检测点。2检测周期1)检测频率初期为(一般为2年)每月1次,以后为每季1-10- 次;2)在发现结构沉降变化速率发生异常时,应增加检测频率。3检测方法1)靠近路面的检测点设置成仪器台形式,靠近顶板的检测点采用固定小棱镜的形式;2)检测方法采用自由坐标系,X方向定义为隧道横向,Y方向定义为里程方向,在隧道二道口处各设置一座固定仪器台,作为水平变形检测基准点,隧道内变形监测控制网采用单孔网状布置,并在隧道中部进行联测。4检测评价1)检测成果包括各检测点的坐标值,各方向本次位移量、累计位移量,并整理成图表形式,作为位移分析评价的依据;2)相邻管段间的相对位移采用三相位移机读数进行检测,检测布点、周期、报告分析等同水平位移检测。3.6.3垂直剪力键的检测1检测要求1)垂直剪力键检测内容为垂直剪力键的上下相对位置变化和橡胶支座接触情况,应进行定期观察记录;2)检测布点应在每节沉管接口及其与两端岸边段隧道的接口。2检测周期垂直剪力键的检测周期为每月1次。3检测方法垂直剪力键检测方法可采用在剪力键上、中、下之间各键之间布置一根母线,并弹出初始母线痕迹,量测母线实际位置和初始痕迹的错位变化。4检测评价1)检测成果包括各方向本次位移量、累计位移量,并整理成图表形式,作为位移分析评价的依据;-11- 2)每次完成检测后应作分析小结,每年应根据检测情况作分析报告。3.6.4管段接缝检测1检测要求1)管段接缝应定期观察记录,确定是否开裂、漏水等病害;2)管段接缝损坏的状态由设计单位根据水平位移和水准检测资料进行换算得出,三相的安全状态应控制在设计提供的警戒值内。2检测周期:管段接缝的检测周期为每2月1次。3检测方法应定期进行观察记录,确定是否开裂、渗漏,并记录外观和水质情况。4检测评价1)检测成果包括本次开裂情况,裂缝值及历次裂缝值,并整理成图表形式,作为分析评价的依据;2)每次完成检测后应检测终值,每年应根据检测情况作分析报告。3.7盾构法双层隧道变形检测3.7.1沉降检测1检测要求1)双层隧道应在隧道进出口处设深层基准标,埋设深度应大于隧道底板;2)双层隧道内观测点的布置,应根据设计要求来布置,如设计无明确要求,可按下列要求布置:a圆形隧道从圆形隧道工作井的接头开始,每隔30米在隧道内侧防撞墙上分别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连接通道处与隧道两侧防撞墙上布设两个观测点,连接通道内侧墙(地)上布设四个观测点;-12- b工作井的测点布置在防撞墙处,设置四个点;c矩形段的测点布置在防撞墙处,设置两个点。3)隧道测点的尺寸为φ20mm×150mm,可视实地现状作调整;4)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应不大于0.6mm,观测点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3.0mm;5)环线闭合差应不大于±1.0nmm。2检测周期1)双层隧道初期沉降未稳定的(一般为2年),检测频率为每月1次;2)沉降基本稳定后(一般为2年后),检测频率为每季1次;3)在发现结构沉降变化速率发生异常时,应增加监测频率。3检测方法1)沉降变形检测的等级应为二等水准测量;2)外业观测应使用S1级精度水准仪及铟钢线条尺作业;3)测量控制布置应为一个水准闭合环,水准路线由隧道一端基准点经隧道一侧至另一端基准点,然后返回进行闭合;4)隧道内各观测站、转点位置应固定不变;5)各点高程值平差计算后,即进行本次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计算,各计算数据应经过验算后方可提交使用。4检测评价1)每次检测后,应提交检测成果评价及沉降曲线图等,如发现差异沉降量大和异常情况,应及时提交分析报告和处理意见;2)每年度应提交年度检测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情况介绍、检测精度评定、检测成果评价、异常情况说明、初步结论、沉降曲线图,根据检测成果表和资料对沉降的异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13- 3.7.2横向、竖向形变检测1检测要求1)横向、竖向的形变检测测点(检测断面)的布设距离应为每百米一个;2)测点应布置在隧道截面的竖径与横径中心线上,测钉须直接打入隧道纵向中心线的(上、下层)地面和顶面;3)同一个检测断面上、下两层的测点位置应保持对应一致;4)隧道横向径和竖向的检测精度为±5mm。2检测周期1)在隧道通车前应进行第一次全线所有测点的测量,得到横(竖)径向的初始值;2)检测频率第一年为每2月1次,之后为每季1次。3检测方法1)横向形变检测应在隧道下层进行,纵向形变检测应在上、下层进行;2)检测仪器应采用激光全站仪;3)横向形变可在各个测点所对应环片两侧的支撑梁上用激光进行测量,得出测量值,前后两次测量所得值(横向)相减即为变形量;4)竖向形变先测出下层测点至中板的距离,再测出上层测点至顶部的距离,然后用这两段距离值加上中板厚度,即为竖向测量值,前后两次测量所得值相减即为变形量。4检测评价可参见3.5.2变形检测的检测评价。3.7.3牛腿检测1检测要求1)牛腿的检查内容为裂缝、缺损、锈膨胀等;2)牛腿的检查部位为沉降和形变变化量较大的位置。2检测周期-14- 1)隧道初期沉降未稳定的(一般为2年内),检测频率为每月1次;2)沉降基本稳定后(一般为2年后),检测频率为每季1次;3)在发现结构沉降变化速率发生异常时,应增加检测频率。3检测方法1)采用目测法,在检查时对发生的缺陷,应作部位、状况、程度等详细记录;2)检测时如发现影响结构的缺陷,应及时作加固补强处理。4检测评价1)每次检测后,应提交检测成果评价,如发现有裂缝等异常情况,应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2)每年度应提交年度检测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情况介绍、检测成果评价、异常情况说明、初步结论。3.8渗漏检测3.8.1检测要求1防水等级必须满足设计标准,如无设计标准,可参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执行;2渗漏检测应连续读数六次,每次读数间隔时间为2小时;3测定渗漏水量时须关闭进入隧道的全部水源,停止一切用水作业,雨天应停止进行渗漏水量的测定。3.8.2检测周期1隧道渗漏水量的检测为每2月1次;2渗漏水点的检测为每月1次;3在发现结构有变形、沉降或有较大漏水点的情况应增加检测频率。3.8.3检测方法1采用检测集水井在每2小时进入的渗漏水容积数来测定,具体检测方法见附录B;-15- 2检测仪器可用感应式水位仪,读数精度应为±1mm;检测仪器采用测深水尺时,读数精度应为±2mm;3检测应在夜间进行;4对隧道渗漏水点的检测应作好普查记录汇总表,内容包括漏水类别、漏水点具体位置、点漏水量、初始发现时间、是否是复漏点等。3.8.4检测评价1每次检测后,应提交普查记录汇总表,如发现有漏水量超过防水等级规定时,应及时进行堵漏处理;2每年应提交年度检测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情况介绍、漏水类别、漏水点位置、是否是复漏点、检测成果评价、异常情况说明、初步结论等,根据检测的成果和资料对渗漏的异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处理意见。3.9一氧化碳含量检测3.9.1检测要求1在隧道内应定期检测一氧化碳浓度;2隧道内一氧化碳浓度应不大于125ppm;3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应采用专用气体量测仪。3.9.2检测周期1一氧化碳的检测周期为每月2次;2当隧道内通车流量超过设计流量的20%时,每月应增加一次检测。3.9.3检测方法1一氧化碳含量测定点位置为进出口、隧道内各个井口处以及江中心等;2检测仪器检测高度以1.8m为宜;3检测应于交通高峰时段进行。-16- 3.9.4检测评价1每月底提交当月一氧化碳测试记录表、排风设施运转记录和一氧化碳含量曲线图;2每半年提交测试报告,包括测试数据和曲线示意图;3每年底提交全年测试报告、数据表格、图件、文字概述、趋势评价、预测。3.10混凝土碳化检测3.10.1检测要求1在隧道内应定期进行混凝土碳化检测;2隧道内混凝土碳化检测PH值应不小于9;3.10.2检测周期1混凝土碳化的检测周期为每二年一次(仅对运营时间十年以上的隧道);2对于混凝土表面有锈迹及PH值变小时等情况,应增加检测频率。3.10.3检测方法1混凝土碳化检测可采用X射线法或试剂法;2检测应于夜间进行。3.10.4检测评价1每次检测应提交混凝土碳化PH值、钢筋锈蚀记录和混凝土保护层情况记录;-17- 4主体结构4.1一般规定4.1.1隧道主体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管片、沉井管段、矩形沉井、暗埋段、引道段、竖井、应急通道等。4.1.2主体结构的检查内容为变形、缺损、裂缝、腐蚀、老化。4.1.3对于主体结构出现的病害应根据不同的程度作相应的处理。4.2钢筋混凝土管片及沉井管段4.2.1基本要求1钢筋混凝土管片不应有裂缝、变形、腐蚀等严重的病害;2对于管片结构出现的病害应及时进行修复处理。4.2.2养护内容及方法1管片的变形一般情况可不作调整,必要时,应调整螺栓或进行加固处理;2管片出现露筋应采用环氧树脂砂浆或高标号水泥砂浆修补;3管片表面出现的细微裂缝应按下表4.2.2处理:表4.2.2管片裂缝处理序号裂缝宽度(mm)处理方法1≤0.2mm的细微裂缝可不做处理2>0.2mm的裂缝,但未贯穿扩缝环氧修补密封处理3已渗水的4对管片上牛腿结构的裂缝应及时修复,可采用环氧树脂砂浆修复,在强度不足时,可作碳纤维或粘钢等加固处理;5管片中暴露在外部的螺栓、螺帽应定期做重防腐处理,也可用水泥砂浆将暴露部分的螺栓、螺帽密封。-18- 4.3矩形沉井、暗埋段、引道段、竖井4.3.1基本要求1矩形结构不应有裂缝、变形、腐蚀等严重的病害;2对矩形结构出现的病害应及时进行修复处理。4.3.2养护内容及方法1矩形隧道内的结构表面包括风道应定期进行清理和保洁工作;2矩形隧道的沉降变形在稳定期时可不作处理,在稳定期过后有连续变形趋势和突变差异大的情况,可作地基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3矩形隧道结构缺损应作及时修补;4缺损修复可采用环氧树脂砂浆或高标号水泥砂浆,出现露筋时应进行除锈处理后再修复;5矩形隧道结构表面出现裂缝处理方法可参鉴于表4.2.2-1的处理方法;6结构变形缝止水带损坏可采用注浆止水后安装外加止水带方法处理;7矩形结构混凝土壁面的渗漏可采用混凝土渗透结晶剂或环氧砂浆的方法处理。4.4应急通道4.4.1基本要求1应急通道应结构完好,标志明显,外观清洁;2应急通道应保持畅通,禁止堆物占用通道;3应急通道内设施应完好,并定期检查通道出入口设施情况。4.4.2养护内容及方法1应急通道应作好日常的保洁工作;2结构混凝土发生缺损,可采用环氧砂浆和高标号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19- 3结构表面出现裂缝应按表4.4.2处理。表4.2.2结构表面裂缝处理序号裂缝宽度(mm)处理方法1≤0.2mm环氧封闭处理2>0.2mm灌浆或扩缝后封缝处理-20- 5路面5.1一般规定5.1.1路面应保持平整、完好、横坡适度、排水畅通,保障车辆的安全通行。5.1.2路面应进行预防性养护,使路面始终保持其应有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5.1.3隧道路面养护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5.2水泥混凝土路面5.2.1基本要求1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应做好预防性、经常性养护,通过经常的巡视检查,及早发现缺陷,查清原因,采取适当措施,清除障碍物,保持路面状况良好;2路面使用质量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测与评价;3路面修补应采用快速施工方法,修补材料符合质量要求;4应及时清除嵌入伸缩缝内的杂物,定期填充或更换填缝材料。5.2.2养护内容及方法1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养护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应经常填充或铲除多余的填缝料,保持接缝完好,表面平顺,行车不颠跳;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材料应每年冬季养护1次,填缝料局部脱落时应进行灌缝填补;填缝料脱落缺失大于三分之一缝长或填缝料老化、接缝渗水严重时应立即进行整条接缝的填缝料更换。2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养护1)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养护主要有裂缝修复、破裂修复、路面-21- 凿毛养护、错台处治、路面板拱处理;2)路面裂缝修复方法a对宽度在3mm以下的非扩展性裂缝,可采用低粘性沥青或环氧树脂等材料灌注;如为扩展性裂缝,应沿裂缝凿槽,注入灌缝材料;b对裂缝宽度大于3mm的裂缝,可用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等搅拌均匀后直接灌注或喷嘴灌浆修复。3)路面破裂修复方法a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破裂应采用凿除,重新铺筑的方法;b开挖后发现有漏水的部位应堵漏后再浇捣混凝土;c铺筑材料应拌和均匀,振捣密实,表面无露骨、麻面,修补采用的水泥应具有早期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等性能,应采用快干水泥,其标号不应低于425号;d修复后平整度校验应不超过0.5cm,与平石衔接高低差不超过0.3cm,新老混凝土接边高低不超过0.3cm;e钢筋接头必须符合焊接规范;f路面混凝土的通车强度应大于设计强度的80%。4)路面凿毛养护方法a对抗滑能力差的路段,应用机械刻痕或罩面的方法来恢复抗滑能力;b在修补与新浇捣路面时,其路面的凿毛应恢复到原梭型网格状的凿毛纹路;c凿毛纹路发生沟纹被油泥填平或沟纹深度不够时应进行清理和加深凿毛。5)路面错台处治方法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的处治可采用机械磨平法、沥青混凝土罩面法等。6)路面板拱起处理方法-22-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板端拱起,但路面板材完好时,可采取将拱起的两侧横缝切宽、切深,释放其应力,然后切开拱起端,将板块恢复原位、封填接缝的方法。5.3沥青混凝土路面5.3.1基本要求1应经常进行巡视检查,发现病害应及时维修,保持路面整洁、平整、完好;2定期对路面破损状况、强度、平整度和抗滑能力进行调查,评定现有路面的使用质量;3沥青混凝土路面修补应符合圆洞方补、浅洞深补的要求,密实平整,接茬平顺;4应建立路面状况电脑动态管理档案,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质量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测与评价。5.3.2养护内容及方法1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内容主要有日常养护、小修保养。2日常养护1)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日常养护应保持路面平整,路容整洁,排水良好;2)应加强巡路检查,掌握路面情况,排除有损路面的各种因素,发现路面初期病害应及早修理。3小修保养1)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小修保养主要包括路面裂缝、路面松散、路面拥包、路面坑槽、路面沉陷、路面车辙的修理;2)路面小修保养的修理方法见下表5.3.2。-23- 表5.3.2路面小修保养的修理方法损坏维修方法类型缝宽≤6mm的应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路面应采用砂粒或细砂粒式热拌混合料填充,也可用裂缝缝宽>6mm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路面应将沥青面层挖除重铺松散2路面单块面积≤10m应采取铲除,罩补平顺2拥包单块面积>10m可采用路面铣刨机铣平路面应按“圆洞方补”原则修补面层坑槽路面因面层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和轻微下沉,可采取拉毛,凿方,洒沉陷粘层沥青把沉陷部分铺填至原路平齐表面性磨损过度出可挖除车辙表面一定深度并采用与原路面结构现的车辙相同的沥青混合料铺筑路面路面横向推挤形车辙应按上面的方法铣高补低恢复路面横坡,如因不成,横向波形的车稳定夹层引起,则应清除不稳定层,重补面层。辙,且已稳定的4碾压成型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应在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24- 6附属设施6.1一般规定6.1.1隧道的附属设施包括风塔、排水设施、光过渡段、装饰层、排水泵房等。6.1.2隧道的附属设施应结构完好,并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6.1.3附属设施的饰面应保证清洁,定期作好保洁工作。6.1.4对于结构的损坏缺损应及时进行修复。6.2风塔6.2.1基本要求1风塔应结构完好,外观清洁;2风塔上部送排风口不能堵塞,应保持畅通;3风塔结构应定期作好沉降量的检测,掌握变形情况。6.2.2养护内容及方法1主塔应作好日常的保洁工作,外观陈旧的应进行复涂;2结构混凝土发生缺损,可采用环氧砂浆或高标号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3结构裂缝小于0.2mm可采用环氧封闭处理,大于0.2mm裂缝应灌浆处理,也可采用扩缝后的封缝处理;4主塔与主井接缝的变形缝漏水可采用注浆止水,外加止水带的方法进行处理。6.3排水设施6.3.1基本要求1隧道内的排水设施主要有明沟、横截沟、水池、管道等;2排水设施应保证完好;3排水设施应保证畅通,不应有淤泥和堵塞;4排水的金属管道应定期作好防腐处理工作。-25- 6.3.2养护内容及方法1排水明沟应在日常清扫时进行清理,2隧道排水横截沟盖板不应有翘起、碎裂、响声,如有上述情况应及时修理和更换;3在隧道井接缝处的明沟应经常检查,如有破损,可设嵌缝槽进行嵌缝处理;4金属排水管道接口处、阀门处不应有漏水情况,如发生应及时进行清理和更换,管道不应堵塞,管道应定期进行疏通,必要时进行更换;5金属管道应作好防腐工作,每五年进行一次防腐处理;6隧道内的集水池应每年1次作好池底淤泥清排处理;6.4光过渡段6.4.1基本要求1光过渡的防水层应加强养护,保证完好;2光过渡侧面遮阳板应保持清洁、美观。6.4.2养护内容及方法1光过渡段的防水层应牢固、无松动和不漏水。出现漏水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水层的修补可用防水涂料或者防水卷材,采用手工抹压涂刷或喷涂施工,同时对接缝应做好嵌缝工作;2光过渡段的伸缩缝出现漏水应及时进行修复,可采用注浆止水和嵌缝止水的方法进行处理;3光过渡遮阳板应保证完好、清洁、明亮,如出现缺损等情况应进行修复,可采用环氧砂浆或高标号水泥砂浆进行修复;6.5装饰层6.5.1基本要求1隧道装饰层应保持外观清洁和结构完好;-26- 2对于不同的装饰层材料应采取相应的养护方法,发现缺损应及时进行更换。6.5.2养护内容及方法1装饰层发生缺损、变形和压条翘起等应及时更换,结点有损坏或不牢固应进行焊接加固;2瓷面砖装饰层缺损应及时进行修补;3涂料层装饰层局部脱落可进行修补处理,大面积发生脱落、风化、玷污,严重时应进行表面处理后复涂。4装饰层处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发生渗漏应及时进行堵漏处理。5装饰层处的伸缩缝和沉降缝的嵌缝材料应采用柔性材料,发生脱落、翘起和损坏时应及时修复。6.6排水泵房6.6.1基本要求1隧道排水泵房应保持整洁和完好,发现缺损应及时进行修理。2泵房水池内的淤泥应定期进行清理,管道应定期进行疏通。6.6.2养护内容及方法1泵房内装饰部位发生脱落、起壳、缺损应及时采用水泥砂浆等材料进行修补。2泵房水池中的淤泥和管道应每季进行一次清理和疏通。3泵房应每季进行一次清理保洁工作。-27- 7防渗堵漏7.1一般规定7.1.1隧道内发生漏泥与漏水带泥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堵漏处理。7.1.2井结构的变形缝止水带损坏造成漏水应进行及时的堵漏和修理。7.1.3由于结构变形严重而造成的漏水应及时进行处理。7.1.4因漏水影响隧道内车辆通行及运行设备正常工作时应及时进行处理。7.1.5防水堵漏使用的材料,应经相关部门的检验、测试、鉴定和有合格证明的许可。7.2基本要求7.2.1隧道内结构总渗水量应满足设计标准,如无设计标准,总渗水量必须小于0.5L/㎡.d。7.2.2局部渗水严重区域任意100㎡中的渗漏水点数须不超过7处,单个漏水点最大漏水量须小于0.1L/㎡.d。27.2.3管片、管段、井接缝与墙体在通风情况下每100m均不允许超过7处,单个漏水点漏水量小于2.5L/d,单个湿渍最大面积小2于0.3m。7.2.4水下隧道的防水原则应以堵为主,对结构复杂、变形严重段可采用引排方法,但须符合防水等级3级要求。7.3堵漏7.3.1隧道管片接缝的堵漏1隧道管片接缝的漏水处理可采用凿宽缝隙、封堵内腔、柔性材料嵌缝、化学注浆处理;2小于2cm的接缝需进行扩宽,扩宽后嵌入半圆条或者PE泡沫条;-28- 3对接缝进行封堵,并安装注浆嘴;4通过注浆嘴进行注浆止水,注浆材料需采用聚氨脂注浆液及其他高分子注浆材料;5注浆完成待凝后,去除注浆嘴封堵注浆孔;6在接缝漏水处理完成后,需在表面做一道有机硅防水层或环氧玻璃布。7.3.2隧道管片螺栓孔的堵漏1隧道管片螺栓孔处理可采用沿孔扩缝、封堵内腔、化学注浆和封闭密封的方法;2将螺栓四周凿槽,然后嵌入PE泡沫条;3对螺栓四周进行封堵,并安装好注浆嘴;4通过注浆嘴进行注浆止水,注浆材料需采用聚氨脂浆液或其他高分子注浆材料;5注浆止水完成后,在表面做一道有机硅防水层或环氧树脂防水层;6如管片螺栓可拧动的,可在拧松后嵌入聚硫密封膏或遇水膨胀密封膏。7.3.3结构裂缝、施工缝的堵漏1隧道结构裂缝、施工缝漏水处理需采用嵌缝法、堵塞法和注浆法处理;2嵌缝法:1)先凿槽,尺寸视漏水量大小而定,一般深×宽为4×3cm;2)根据渗漏水量大小选择止水方法,渗漏量较小时,可采用速凝水泥环氧胶泥直接填嵌,渗漏水量较大时,可采用引水方法后进行填嵌;3)待填嵌胶泥固化后,立即涂刷环氧底胶一道,厚度为1mm左右,在底胶要固化时再涂刷面胶一道。3堵塞法:1)堵塞法适用于水压较小的慢渗漏水处理;-29- 2)沿裂缝凿成八字型槽,深为30mm,宽为15mm,并用清水冲洗干净;3)把配置好的速凝水泥胶泥形成条状,待胶泥将要凝固时,迅速堵塞于裂缝的沟槽中,挤压密实;4)堵漏完毕无渗漏后,再抹水泥防水砂浆底面各一层。4注浆法:1)注浆法适用于水压较大的漏水处理;2)沿裂缝凿成八字型槽,深为35~40mm,宽为20~25mm,并用清水冲洗干净;3)在槽内嵌入PE泡沫条,或者抽空内腔,封堵后安装好注浆嘴;4)采用注浆泵将化学浆液通过注浆嘴压入空腔内;5)待浆液凝固后,再在表面做一道有机硅或者环氧树脂防水层。7.3.4穿墙管、孔洞的堵漏1隧道内穿墙管、孔洞漏水处理可采用堵塞法和注浆法;2在管道与墙体的间隙处先用柔性材料作填嵌;3用抽管的方法进行空隙处的内腔形成,并留出注浆嘴,用注浆泵进行注浆止水处理;4孔洞可直接用注浆管塞入孔洞内,然后用堵漏剂进行填孔封堵,完成后,再进行化学注浆;5穿墙管、孔洞的漏水也可采用将带有浆液的柔性材料堵在出水口,然后用堵漏剂进行封填,最后抹一层防水砂浆。7.3.5结构墙面渗水的堵漏1隧道结构面渗水处理可采用抹面法、渗透法和注浆法;2结构表面混凝土有轻微渗水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加外掺剂,拌匀后,抹在混凝土表面,反复抹搓多遍直至不见水印为止;3结构表面有少量渗水可采用混凝土结晶渗透剂掺水拌匀后,-30- 抹在经清洗湿润的混凝土表面,厚度为3cm左右;4结构表面有大面积渗漏水时,可采用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1)根据结构表面渗水情况,对于有大的出水点进行钻孔埋入引水管(注浆管),或者对结构表面进行单孔多眼布点成梅花形,孔距为1~1.5m为宜;2)对大面积渗漏水处理,可先引水,然后用速凝防水浆抹面,待凝固后,从引水管内注浆;3)严重的大面积渗漏水,可于壁后注水泥浆,然后注化学浆液封口,最后可做附加防水涂料或其他防水层。7.3.6井接缝或止水带漏水处理1隧道井接缝或止水带漏水可采用粘贴法、嵌缝法、外加止水带法和注浆法;2粘贴法处理变形缝漏水是用氯丁胶粘剂,把氯丁胶片粘贴在变形缝两侧混凝土基面上,其上再覆盖细石混凝土;3嵌缝法处理变形缝漏水可先将缝凿成深8cm的沟槽,沿接缝进行抽管成空腔,待凝后注浆止水,然后将环氧聚氨脂弹性密封膏嵌入槽内,最后用水泥砂浆抹平;4外加式止水带是在接缝的表面另安装止水带,将加工好的橡胶止水带或金属止水带用黏合剂和螺栓安装在接缝两侧的混凝土上,在安装前需对接缝进行漏水注浆和嵌缝处理;5变形缝由于施工时止水带周围的混凝土不密实(常出现石子集中、漏振现象)或浇捣混凝土时止水带被破坏而产生漏水,对于这些漏水部位可采用灌注弹性聚氨脂和水流性聚氨脂浆液注浆方法进行处理。-31- 8保洁8.1一般规定8.1.1隧道保洁应制定相应的保洁计划、保洁周期和保洁方法。8.1.2隧道保洁原则上应以机械保洁为主,人工为辅。人工保洁应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8.1.3机械保洁应根据隧道的特点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制定机械清扫行走线路。8.1.4保洁作业前应对保洁机械作全面检查,确保机械完好并做好记录。8.1.5保洁作业时,应选择在交通量较小的时段进行。不得在同一隧道内的两侧同时进行清扫保洁。8.1.6保洁开始前和保洁结束后,保洁作业人员应向隧道监控中心报告,隧道监控中心应对隧道保洁全程监控,应在情报板上显示相应的提示内容,有广播系统的应开启广播。8.1.7清扫或清洗人员作业时应身穿带有反光安全标志的服装,携带通讯工具,保持与隧道监控中心联系。8.2道路保洁8.2.1基本要求1路面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垃圾和杂物碎片,两侧明沟内不应有残留垃圾等物品;2交通事故造成的隧道路面污染和堆积物应即时清扫或清洗干净;3路面被油类物质或化学物质污染时,应清洗干净,如有必要可用中和剂或其它材料处理后再用清水冲洗;4机械清扫作业时其行驶速度应保持在5km/h~10km/h,吸嘴高度应与路面保持10cm间距;5横截沟内不应留有大块硬物、塑料制品,积泥厚度应不大于-32- 2cm。8.2.2保洁周期和方法隧道路面保洁内容、周期、方法应符合表8.2.2的要求。表8.2.2道路保洁内容、周期与方法序号内容周期方法1路面清扫日机械2明沟清扫日机械3横截沟清理月人工4飞扬物清理即时人工5机械清扫后的残留物即时人工6交通事故造成的油污和堆积物即时机械、人工较大垃圾、危险品垃圾、滑脂、油7即时人工污等8隧道安全通道保洁月人工9管廊通道保洁月人工10隧道风塔内通道保洁月人工11油带清洗即时机械、人工8.3墙体及装饰层保洁8.3.1基本要求1墙体、装饰层应保持干净、整洁,无污垢、污染、油污和痕迹;2侧墙、装饰层清洗,应保持喷雾均匀,接触适应,先高后低;3隧道光过渡遮阳板的清扫保洁为日常保洁,冲洗为每季度1次。4交通事故造成的墙面轮迹应在两天内擦洗干净;5墙体、装饰层的清洗设备应按“转、靠、调、喷”的工作程序进入工作状态;-33- 6在墙体、装饰层保洁的同时,应做好交通标志牌、安全栅拦、矮护墙、栏杆、混凝土侧石等的保洁。8.3.2保洁周期和方法墙体、装饰层的保洁内容、周期、方法应符合表8.3.2的要求。表8.3.2墙体及装饰层保洁内容、周期与方法序号内容周期方法1墙体、装饰层的清洗2周机械2墙体上出现的张贴物、广告即时人工3交通事故造成的墙面轮迹2天人工4交通标志牌2周人工5安全栅拦2周人工6矮护墙2周人工7栏杆2周人工8混凝土侧石2周人工9路面顶板冲洗月机械-34- 9养护作业安全及突发事件处置9.1一般规定9.1.1隧道养护单位应及时掌握隧道内信息,作出预测,采取必要的预防性安全措施。9.1.2隧道养护作业应选择在交通量较小时段进行,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交通标志,并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确保隧道的行车安全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9.1.3超限车辆和运送危险品的车辆应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通过隧道。9.1.4从事养护作业的人员,应经过相关知识培训,并获得相应证书,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9.1.5隧道养护单位应定期进行预案演习。9.2安全作业措施9.2.1安全作业措施应以合理安全防范和合理交通疏导相结合为原则,既要考虑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又要考虑社会车辆的行车安全。9.2.2养护作业安全保护区共分六个区域,分别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各区域具体要求见条文说明。9.3安全作业要求9.3.1在进行养护作业前,应作好以下工作:1制定安全组织计划,确定合理工作区;2养护作业人员,进入隧道应身穿反光安全标志服,头戴安全帽;3检测隧道内CO浓度是否超标;4对养护机械、设备及施工信号灯进行全面安全检查。-35- 9.3.2养护作业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车道内流动作业时,一般情况下,禁止跟车作业人员下车;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应不超越行进中的施工车辆,并不得在车身外侧走动,不得跨越其它车道作业;2养护作业现场应有专职安全人员进行安全监督和交通疏导,养护作业人员不得随意走出安全保护区;3严禁将任何机具、材料或其它物品放到作业区外;应防止机具、材料或其它物品在车道上滑移、滚动;4在使用化学、有毒物品时应严格遵循相应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中毒。存放堵漏化工物品时和施工时要严禁明火。9.4突发事故处置9.4.1隧道内突发事件一般有:交通事故、火灾、重要设备故障、化学品泄漏、灾害性气候等。9.4.2对于隧道内突发事件,应事先建立相适应的防灾抢险预案,并建立防灾抢险专用仓库,储备抢险及疏导交通的各类物资。9.4.3隧道内发生车辆故障抛锚、货物散落等事故时,应及时通知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到现场处理,并安排牵引车及工程抢险车清理现场,恢复交通及修复损坏的设施、设备。9.4.4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按消防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并进行救助。9.4.5隧道内发生化学品泄漏时,应立即按抢险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并进行救助。9.4.6隧道内发生重要设备故障时,应立即按防灾抢险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并及时发布广播,通知隧道内车辆快速通过,隧道口作业人员应及时引导车辆,隧道管理部门应及时进行故障排除。9.4.7发生突发事故后,应及时在情报板上发布信息,开启广播-36- 并采取必要措施。9.4.8隧道发生事故后,应分析事故原因及检测相应受损设施,恢复或改善隧道的防灾能力。-37- 10文档管理10.1一般规定10.1.1文档资料的管理应有专门部门及专职人员负责。10.1.2文档资料的管理应建立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归档、保管、借阅、检查、销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10.1.3文档资料的存放地应作好防火、防潮、防虫鼠、防霉、防蛀、防盗等有效措施。10.1.4基本建设的文档资料应采用电子文档管理,并建立隧道管理系统。10.2文档资料内容10.2.1隧道管理、运营和维修养护指导性文件。10.2.2国家、地方、企业的维修养护技术标准和维修养护操作规程。10.2.3成熟先进的维修养护工艺,性能可靠的维修养护材料文件。10.2.4隧道静态资料。10.2.5隧道技术改造、大中修工程的竣工资料。10.2.6隧道交通量、车速等交通情况的调查记录及分析资料。10.2.7隧道设施设备专项检查记录及年度隧道设施设备技术状况分析报告。10.2.8隧道技术检测记录及季度隧道技术检测分析报告。10.2.9技术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文件、科技情报等资料。10.2.10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10.2.11隧道沉降、渗漏等资料。10.3文档资料收集归档10.3.1隧道技术文档资料应按规定的范围、内容、要求进行收集-38- 归档。10.3.2隧道技术文档资料归档应编号,编号方法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10.3.3隧道技术文档资料归档应按不同类别进行立卷,卷内的文档资料应真实可靠、完整齐全、格式统一。10.3.4卷内文档资料应编制页码及卷内目录。备考表应包含情况说明、立卷人、时间、检查人等内容。10.3.5立卷封面应包含立卷部门、案卷全称、日期、页数、案卷号、保管期限、目录号等内容。10.3.6归档的资料应用兰色或兰黑色的墨水钢笔或水笔书写记录。10.3.7隧道技术文档资料归档应及时,手续应齐全。-39- 附录A沉降检测方法A.0.1从隧道的一端基准点开始至另一端基准点返回,从而构成一个闭合环线,沿途测设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A.0.2两端基准标采用Ⅰ等水准精度纳入城市Ⅰ等水准网同步观察整体平差。A.0.3隧道内采用Ⅱ等精度要求,转点严格前、后视等距离观测,沿线各观测点采用中视法两次照准读数取中数使用,往返测不符值严格执行二等水准标准≤4KK:公里数,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以mm计。A.0.4水准检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按下规定: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Ⅱ≤50m≤2.0m≤3.0m≥0.2mA.0.5站观测限差按下规定:等级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Ⅱ0.5mm0.7mmA.0.6为有效保证观测精度,提高作业效率,隧道内各测站位置、转点位置基本固定不变。A.0.7作业手簿须经过独立两次检查后,进入平差计算程序,平差方法按强制符合法,闭合差按测线距离长短以及符号分配,计算式如下:Vi=Si△/S总Vi—改变数(mm)S总—大环总距离(km)△—环闭合差(mm)A.0.8每公里水准检测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M△及全中误差Mw因距离较短等原因,可免于不计。A.0.9当各点高程值平差计算完后,即进行本次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计算(本次变形量为同名点本次高程值减去上次高程值,累计-40- 变形量为同名点本次变形量加上上次累计量)各计算数据须经过验算后方可提交使用。A.0.10检测仪器要求为S1级,并应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41- 附录B渗漏检测方法B.0.1计算出每个集水井内的面积。B.0.2在测定时先将集水井内的水排出,然后记录一个起始值和时间,待每2小时后重新设定,每测定一数据应重复三次以上。B.0.3检测仪器可用感应式水位仪或测深水尺,读数精度为±2mm。B.0.4检测的时间应在夜间进行,以减少干扰因素。B.0.5检测后的渗漏水计算公式:Q=∑24×Si×hi×103/Ti×Mi×N计量单位:升/日平方米Si—水池面积(平方米)Hi—水池检测时间段,液位上升量(米)Ti—该渗漏水段检测时间(小时)Mi—分段内隧道结构表面积N—全隧道内分段数。B.0.6在隧道渗漏水点的检测时应作好普查记录汇总表、注明漏水类别、漏水点具体位置、初始发现时间、是否复漏点等。-42- 附录C本规程用词说明C.0.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少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C.0.2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执行”。-43- 上海市隧道养护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ofMaintenanceforTunnel条文说明-44- 目次1总则..............................................................................................-47-3检查与检测..................................................................................-48-3.1一般规定..........................................................................-48-3.2日常检查..........................................................................-48-3.3定期检查..........................................................................-48-3.4特殊检查..........................................................................-48-3.5其他..................................................................................-49-4主体结构......................................................................................-50-4.1一般规定..........................................................................-50-4.2钢筋混凝土管片及沉井管段...........................................-50-4.3矩形沉井、暗埋段、引道段、竖井...............................-50-4.4应急通道..........................................................................-51-5路面..............................................................................................-52-5.1一般规定..........................................................................-52-5.2水泥混凝土路面..............................................................-52-5.3沥青混凝土路面..............................................................-54-6附属设施......................................................................................-55-6.1一般规定..........................................................................-55-6.2风塔..................................................................................-55-6.4光过渡段..........................................................................-55-6.5修饰层..............................................................................-56-8保洁..............................................................................................-57-8.1一般规定..........................................................................-57-8.3墙体及装饰层保洁...........................................................-57-9养护作业安全及突发事件处置...................................................-58-9.1一般规定..........................................................................-58--45- 9.2安全作业措施..................................................................-58-9.3安全作业要求..................................................................-61-9.4突发事故处置..................................................................-61-10文档管理....................................................................................-62-10.1一般规定........................................................................-62--46- 1总则1.0.1隧道养护管理应以“设施完好、确保安全运营”为指导思想,通过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保障各项养护工作得到有效开展。1.0.2应按照计划开展养护工作,对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进行控制,保证隧道设备设施的养护处于高效、有序状态,保证隧道设备设施正常、安全地运行。1.0.3本规程适用于车行隧道的养护,但不包括机电设备与交通监控系统。-47- 3检查与检测3.1一般规定3.1.1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也可称为一般检查和详细检查;3.1.2变形检测内容为沉降形变、横向形变、竖向形变、水平位移等的结构检测。3.1.3每年根据检查和检测的资料情况,作出分析和结果报告。3.2日常检查3.2.1主要检查构造物的表面是否清洁,照明、排水设施是否良好,各部分结构有无损伤、裂缝,剥落、缺损、露筋等情况;3.2.2检查车行道上是否有影响运行的障碍;3.2.3采用日常检查表,根据检查的内容,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3.2.4发现缺陷应将其原因、范围和需处置的要求记录表中,并及时安排处置;3.2.5除一般规定中检查内容外,还需对车道中的障碍物、油污物等一些影响通车运行的情况作检查。3.3定期检查3.3.1主要是针对隧道的主要设施、设备存在的缺陷进行专业和规模较大的检查。3.3.2对检查时存在的缺陷进行记录,并对原因、程度、严重性等方面作出分析后进行及时的处理。3.3.3通过定期检查后对整个设施作出总体的综合评价。3.3.4隧道内主体结构的检查一般无异常情况下为每年一次,采用的检查方法以仪器为主,辅以目测。3.4特殊检查3.4.1隧道特殊检查应根据隧道病害状况和性质,采用适当的仪器-48- 设备以及现场勘探,试验等特殊手段和科学方法,查明隧道病害原因和程度,确定隧道的技术状态,以便采取相应的加固改善措施。3.4.2应急检查由市级隧道管理机构的专职隧道养护主管工程师主持,专门检查由专职隧道养护主管工程师主持,委托检测部门或具有相关能力的科研设计单位,工程咨询单位进行实施。3.4.3实施应急检查的基本情况1检查的组织、时间、背景和工程过程。2目前隧道技术状况的描述,包括现场调查、试验与检测项目及方法,检测数据与分析结果和隧道技术状况评价等。3详细阐述检查部位的损坏原因及程度,并提出结构部件和总体的修理,加固或改善的建议方案。3.5其他3.5.1对于运营时间十年以上的隧道,需作混凝土的碳化测试,每二年一次;3.5.2混凝土碳化测试,碳化深度超出混凝土保护层的,需进行混凝土的密封处理;3.5.3对于运营时间十年以上的隧道,需每二至三年作一次隧道的结构健康检测。-49- 4主体结构4.1一般规定4.1.1隧道主体结构还包括路面、侧石、防撞墙、防护设施等。4.1.2对于主体结构出现普遍性或大面积的损坏情况在作出论证后,可提出大修要求。4.2钢筋混凝土管片及沉井管段4.2.1基本要求1对于出现的缺损、露筋等一般病害应及时进行修理。2由于结构的原因造成影响正常通车运行的情况应及时进行修复。4.2.2养护内容及方法1在管片变形作必要的调整时,应做细致分析和详细的调整方案。2在矩形管段作必要的地基加固时,应作细致分析和详细的加固方案。3采用扩缝密封处理的裂缝,是先沿裂缝进行凿槽,根据裂缝宽度,凿缝的宽度一般为1—2cm。然后用环氧砂浆进行填嵌。4裂缝宽度大于0.2mm,作环氧树脂注浆处理的工艺流程如下:裂缝检查及清理钻孔埋嘴嵌缝止浆压水(气)试验灌浆5结构补强采用粘钢方法是用环氧树脂类粘贴剂,将钢板粘贴锚固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缘或薄弱部位,使其与结构形成整体,以钢板代替钢筋作用,提高结构承载能力。4.3矩形沉井、暗埋段、引道段、竖井4.3.1基本要求-50- 1对于矩形结构出现的缺损、露筋等一般病害,应及时进行修理。2由于结构原因造成影响正常通车运行的情况应及时进行修复。4.3.2养护内容及方法1在沉降变形量有连续趋势和差异大的情况,应先加强进一步监测,增加测量频率,进行综合分析,再进行加固处理。2结构裂缝处理可采用扩缝凿槽,缝宽为1—2cm,然后用环氧砂浆进行填嵌。3结构裂缝大于0.2mm,可采用环氧树脂注浆处理的方法处理。4结构蜂窝,空洞的破损可采用水泥砂浆涂抹法进行处理。5结构表面缺损在进行清理后,根据结构情况分别可采用与原结构相同的水泥,拌制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也可采用沉淀土粘结剂和环氧砂浆进行修补。6结构中采用更换外加式止水带的,必须将其换成柔性的,以适应结构的变形。7结构中渗水处理采用沉淀结晶渗透剂时,必须将其表面湿润后,再进行涂刷和批嵌。4.4应急通道4.4.1基本要求1通道应定期检查,保证畅通,无障碍物和堆物占道。2通道内照明、通风口、走道、电话应保证完好、清洁。-51- 5路面5.1一般规定5.1.1隧道路面应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修理措施,以保证路面平整良好、排水畅通,具有足够的强度及抗滑能力。5.1.2路面养护主要包括小修保养、中修和大修。5.1.3每月应对路面破损状况巡检二次,每五年应对路面结构强度及路面抗滑能力进行检测一次。5.2水泥混凝土路面5.2.1隧道内水泥混凝土修复标准:1每m2中纵横向、斜向裂缝造成板块断裂成2块以上,并有10mm错台。2每m2中路面板块破裂超过面积的3/4。3阳角断裂在20cm内,并有错台。4接缝或裂缝二边出现高差,错台量大于10mm。5板块出现直径大于10cm,深度为1.2-5cm的坑洞。6影响行车安全或易损害轮胎的情况。5.2.2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要求1应采用具有强度高、凝固快、收缩性小和耐磨强的水泥,可用硅酸盐水泥加外渗剂或早强硫铝酸盐水泥,其标号不低于425号。2应在夜间零点前结束开挖工作,以保证浇捣和路面养护有足够的时间。3开挖的面积要求大于1m2以上。4面层应全部开挖至基础。5开挖后应进行清理,有漏水的部位必须先堵漏后浇捣。6砼拌和宜采用机械搅拌,小面积可采用手工拌和,但必须拌和均匀,快速拌和。7浇捣完成后必需保证3h以上的养护时间,并做好养护工作。-52- 5.2.3水泥混凝土养护路面评价指标1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标准DR=路面破损面积/总的路面面积0.412PCI=100-15DR评价指标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综合破损率DR(%)0.3%0.3%路面状况指标PCI91912路面强度评价标准评价指标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系数SSI≥0.8≥0.83路面平整度评价标准每1000m取5个检测点,5个检测值的均值作为路面平整度评价值。评价指标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BI)≤4≤44路面抗滑能力评价标准评价指标沥青砼水泥砼磨阻能力(BPN)摆值≥37≥385路面综合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优良中合格不合格≥85≥70≥60路面状况指标≥90<60<90<85<70行驶质量指标(平整度)≤5≤7≤9≤11≤13≥0.8≥0.6≥0.4强度系数≥1.0<0.4<1.0<0.8<0.6≥37≥32≥27摆值BPN≥42<27<42<37<325.2.4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内容1小修保养路面状况指标及平整度指标评价为优、良、中时,以日常养护为主,并对局部路面破损进行小修。-53- 2中修保养路面状况指标及平整度指标为中、合格,强度系数为中时,宜对路面安排中修。3大修保养路面状况指标及平整度指标为不合格,强度系数为合格或不合格,防滑指标<27时,宜对路面进行大修。5.3沥青混凝土路面5.3.1基本要求1保持路面平整,横坡合适,排水顺畅,路面整洁,排污及时。2加强日常巡检,掌握路面情况,发现路面初期病害及早修理。3结合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加强对路面情况的检查。5.3.2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内容可比照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内容及相关城市道路养护标准。-54- 6附属设施6.1一般规定6.1.1附属设施是隧道的重要部位,必须保证设施结构的完好和使用功能,并做好保洁工作。6.1.2设施出现损坏,需根据不同的损坏情况,分别作修复处理。6.2风塔6.2.1基本要求1风塔具有一定的高度,必须设置良好的避雷接地装置,避雷接地设置需每年有专业部门检测一次。2风塔与主井的接缝如发生差异较大情况需作检测和处理工作。3风塔内为有利于通风流量需作好导风坡的设置。6.2.2养护内容及办法1风塔外观将根据不同的装饰材料定期做好外观的清洗,复涂。2风塔结构的损坏修复(见4.2.2)6.4光过渡段6.4.1基本要求1光过渡段的防水层是指顶部的结构防水,应加强养护,保证完好。2光过渡段是外部进入隧道的光线过渡区,遮阳板照明灯、灯具应保持清洁完好。6.4.2养护内容及方法1清扫、保洁工作应类同主隧道一样;2光过渡段接缝出现渗漏,处理方法可参照接缝防水处理;3侧墙面是涂料的,应3—4年复涂一次;-55- 4侧墙面的装饰层外观缺损,应及时进行修补。6.5修饰层6.5.1基本要求1在进行涂料的复涂时,一般应采用与原材料相同的涂料。2装饰层发生损坏进行修补时,应尽量保持与原装饰层相同的材质、色调。3对有支架的的装饰层,应每年进行抽段检查。6.5.2养护内容及方法1在进行复涂时,应先将原涂料面层清洗干净,发现有起壳、脱落的部位应进行铲除。2装饰层的支架应定期进行防腐蚀处理。-56- 8保洁8.1一般规定8.1.1根据“避高峰、保畅通”的管理原则,组织养护人员对隧道内的设备、设施进行保洁。8.1.2隧道路面应每天清扫一次,发现环境质量情况下降,应组织人员增加清扫次数。隧道墙面清洗宜每月一次,隧道侧石洗刷宜每季一次。可根据污秽程度予以调整。8.3墙体及装饰层保洁8.3.1基本要求5墙体、装饰层的清洗设备应按“转、靠、调、喷”的工作程序进入工作状态;清洗车停靠至清洗位置后,通过机械轴转将清洗设备停靠于清洗位置,并慢慢调整至清洗位置,调整结束后,清洗设备向墙体等清洗部位喷涂水,将墙体表面污秽部分去除。-57- 9养护作业安全及突发事件处置9.1一般规定9.1.1隧道安全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9.1.2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及相关制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9.1.3科学、合理地调度和控制隧道设备设施,确保隧道全天候的安全运营。9.1.4作业人员应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合的健康条件,方可上岗。9.1.5在隧道安全管理中,除按本标准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上海市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9.2安全作业措施9.2.1隧道施工现场应参照遵守上海快速路养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要求,作业现场应当按规定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以保障行车和作业人员的安全。9.2.2作业现场要做到“四个统一”。1车辆标识统一:养护作业车辆标明单位名称与监督电话,标识统一。2车辆颜色统一:养护车辆车身统一漆划橘黄色。3警示标志统一:养护作业车辆车厢区中间位置或后方统一悬挂黄色高亮度闪烁警示牌。4人员着装统一:养护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穿着黄色高强度反光背心,严格按规定穿着作业服,戴安全帽。9.2.3同一方向不同车道作业区布设间距大于1000m。(双车道隧道禁止占用双车道固定作业)9.2.4封路施工作业要求:1隧道养护维修必须封道作业的,作业单位应事先征得交通管-58- 理部门同意,办理施工许可证,按批准施工距离,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施工,竣工后及时清理现场,恢复路面和道路设施。2养护作业时的安全保护区共分为六个区域,按顺序样式见安全保护区示意图(图9.2.4)。1)警告区:警告区段应有显示前方正在进行作业的规范化的标志牌,利用隧道进口处情报板、施工告示牌并结合广播预先告知,警告车辆驾驶员按交通标志调整行车状态。警告区的长度不得小于100m,并逐渐限速20km/h。各标志牌之间的距离为25m。2)上游过渡区:保证车辆平稳地从封闭车道的上游横向过渡到缓冲区旁边非封闭车道的路段,长度按规定取用,见表9.2.4-1。3)缓冲区:位于上游过渡区及作业区之间的区段,为防止闯入作业区而设置的缓冲路段。其长度见表9.2.4-2。缓冲区与上游过渡区应设路障。4)养护维修作业区:应留有人员和机具材料等的出入口,出入口应设置在作业区下游的末端,作业区两侧应有防护栏等防护和隔离措施。5)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车辆驶离作业多的狭窄路段后,在标志牌的诱导下变换车道,恢复至原行驶车道行驶,其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3封道作业时,车辆先停放在施工主道作业面的后方50m以上,装卸设施必须在车辆内侧,斜放交通路锥,每只间距1m,并安放有效警示牌。4交通路锥沿分道线(线内)每只间隔2-3米设置,一直安放到施工作业面顶端边线,并安放有效警示灯。5封道设施必须派专人看管,看管人员必须在护栏以内,并密切注意作业区外的车辆行驶情况。-59- 6封道完毕后,方可施工作业。7作业人员撤退后,方可收回封道设施,顺序为后放的先收,直至收回恢复原状。表9.2.4-1上游过度区长度关闭车道宽度(m)上游过渡区长度(m)2.53.53.757.511.25限201010152535制4030304070100车60606090150240速(km/h)80120180210300480表9.2.4-2缓冲区长度限制车速(km/h)20406080缓冲区长度(m)4080120160表9.2.4-3隧道通道施工作业车速限制隧道位置限速施工作业设置距离小车80关闭车道养护作业道口作业快速路大车50(或按同一车道二参照快速路养护安全作业标越江设施交通管理部门作业点距离准要求要求)必须相隔城市道路50或按交通管封闭车道100米(上游区与缓1000米越江设施理部门要求冲区距离大于50米)图9.2.4安全保护区示意图-60- 9.3安全作业要求9.3.1所有在隧道管理范围内的施工作业人员均应戴好安全帽,外穿有反光标识的识别服。9.3.2严禁任何人员在车道内拦截、搭乘过往隧道的车辆,处理突发事件者除外,但应注意确保人身、行车安全。车辆应保持车况良好并装设声光报警装置,进入隧道应打开车辆顶部的声光报警装置。车辆行驶时应打开尾部示宽报警灯。9.3.3车辆停靠应设置停车标志,工作车辆停靠后,应至少保证一条车道畅通。如需在弯道末端封道,应在弯道起始端加设报警装置和封道指示牌,并事先报告监控人员要求广播宣传和交通信号灯配合。9.3.4凡在隧道车行道路上作业,应在来车方向停放高架车、牵引车等装有警示灯牌的车辆作为防撞保护。特殊情况下,可停放其它车辆保护施工人员,但需制订特殊安全防范措施,并报安全主管核准。保护车辆与施工点之间须保持5-10m的间距。9.3.5一条隧道内最多允许设置二个工作面,分别占用二条车道施工时,应保证间隔500m以上。9.4突发事故处置9.4.1根据安全运营需要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隧道养护管理部门应根据突发事件的情况,执行相关预案,预案包括:交通事故预案、火灾预案、重要设备故障预案、治安保卫预案、化学品泄漏预案、灾害性天气处理等预案。9.4.2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监视和控制的管理,不断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体系。9.4.3各类预案应确定责任人、处理程序、应急措施和报告制度。-61- 10文档管理10.1一般规定10.1.1隧道养护管理机构应重视养护技术管理,以保证养护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有效性,并不断提高对养护技术管理水平。10.1.2隧道养护机构应通过对隧道设备设施的动态管理和对技术资料的系统性分析,结合设备设施的管理指标考核,及时准确地对隧道设备设施状况及养护状况作出评价,掌握其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隧道养护计划,保证设备设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