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4页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求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求-园林绿化道路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一座城市的媒介,城市道路绿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道路形象进而决定城市的品位。道路绿化,除了具有一般绿地的净化空气、降低噪声、调节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外,还具有保护路面和行人,引导控制人流车流,提高行车安全等功能。搞好道路绿化,首要任务是高水平的绿化设计。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行车视线要求符合安全视距、交叉口视距、停车视距和视距三角形等方面的安全。安全视距即最短通视距离:驾驶员在一定距离内,可随时看到前面的道路和在道路上出现的障碍物以及迎面驶来的其他车辆,以便能当机立断及时采取减速制动措施或绕越障碍物前进。交叉口视距:为保证行车安全,车辆在进入交叉口处前一段距离内,必须能看清相交道路上的行驶情况,以便能顺利驶过交叉口或及时减速停车,避免相撞,这一段距离必须大于或等于停车视距。停车视距:车辆在同一车道上,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而必须及时刹车时,所需要的安全停车距离。视距三角形:是由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作为直角边长,在交叉口处组成的三角形。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内侧范围内,不得种植高于外侧机动车车道中线处路面标高1 米的树木,保证通视。  行车净空则要求道路设计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  二、满足树木对立地空间与生长空间的需要  树木生长需要的地上和地下空间,如果得不到满足,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死亡。因此,市政公用设施如交通管理设施、照明设施、地下管线、地上杆线等,与绿化树木的相应位置必须统一设计,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减少矛盾。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灌、花卉、地被植物相结合,没有裸露土壤,绿化美化,景观层次丰实,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绿化对环境的改善能力。  三、树种选择要求适地适树  树种选择要符合本地自然条件,根据栽植地的小气候、地下环境、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加以改良。道路绿化采用人工植物群落的配置形式时,要使植物生长分布的相互位置与各自的生态习性相适应。地上部分,植物树冠、花叶分布的空间与光照、空气、温度、湿度要求相一致,各得其所。地下部分,植物根系分布对土壤中营养物质全面吸收互不影响,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植物配置协调空间层 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此外,对辖区内的古树名木要加强保护。古树名木都是适宜本地生长或经长久磨难而生存下来的品种,十分珍贵,是城市历史的缩影。因此,在道路平面、纵断面与横断面设计时,对古树名木必然严加保护,对有价值的其它树木也应注意保并。对衰老的古树名木,还应采取复壮措施。  四、道路绿化设计要求实行远近期结合  道路绿化很难在栽植时就充分体现其设计意图,达到完美的境界,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因此,设计要具备发展观点和长远的眼光,对各种植物树种的形态、大小、色彩等现状和可能发生的变化,要有充分的了解,使其长到鼎盛时期时,达到最佳效果。同时,道路绿化的近期效果也应该重视,尤其是行道树苗木规格不宜过小,速生树胸径一般不宜小于5厘米,慢生树木不宜小于8 厘米,使其尽快达到其防护功能。  道路绿地还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相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五、道路绿化应符合美学要求  道路绿化的布局、配置、节奏、色彩变化等都要与道路的空间尺度相协调。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道路和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总之,道路绿化设计要处理好区域景观与整体景观的关系,创造完美的景观。  六、适应抵抗性和防护能力的需要  城市道路绿地的立地条件极为复杂,既有地上架空线和地下管线的限制,又有因人流车流频繁,人踩车压及沿街摊群侵占等人为破坏,还有城市环境污染,再加上行人和摊棚在绿地旁和林荫下,给浇水、打药、修剪等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因此,设计人员要充分认识道路绿化的制约因素,在对树种选择、地形处理、防护设施等方面进行认真考虑,力求绿地自身有较强的抵抗性和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