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 KB
  • 7页

船舶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法探讨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船舶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法探讨陈占夺(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摘要:“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不仅仅是产量上的第一,更要求有好的经济效益。船舶是复杂产品系统之一,具有复杂特性,船舶的定制性等复杂特性使船舶企业面临着很多风险,严重影响着企业效益,也使得用于大批量生产产品的成本控制理论无法在船舶企业中发挥作用。如何规避风险、有效地控制成本,保证在承接订单时的目标利润,对船舶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对船舶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针对船舶成本的控制难点,提出了基于产品流程的船舶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模型,并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关键词:船舶制造业;船舶;产品流程;成本控制;复杂产品系统一、问题的提出中国船舶制造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不仅仅是产量上的第一,更要求有好的经济效益,这样中国船舶制造业才能持续地发展壮大。船舶是复杂产品系统之一,定制性等复杂性使船舶企业面临着很多风险,如船价波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波动等,这些都直接严重影响着企业效益,也使得用于大批量生产产品的成本控制理论无法在船舶企业中发挥作用。如何规避风险、有效地控制成本,保证在承接订单时的目标利润,对中国船舶企业和中国船舶制造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船舶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有:①设计不经济。设计阶段的成本失控、设计水平不高、裕量大、设计差错所致的修改和追加工作量大[1];②目标成本方法应用困难。成本目标和利润目标缺乏可行性[1];对主要设备、材料的成本控制很难实现,在采购时设备、材料的价格常超出估价时的价格;③标准成本难以应用[2]。标准成本多有效应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在船舶企业中制订标准成本难度很大;④ 对经营风险没有控制机制和方法。造船存在着很多经营风险,如果这些风险不能得到规避,势必会对成本控制的实现带来隐患。二、船舶的复杂特性及其对成本控制的影响(一)船舶是复杂产品系统船舶是复杂产品系统[3]。复杂产品系统(ComplexProductandSystem,CoPS)是由美国军事开发系统中大型技术系统演化而来的,即使在西方,复杂产品系统也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复杂产品系统是指研发成本高、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技术密集)、用户定制、单件或小批生产的大型产品、系统或基础设施,包括大型电信通讯系统、大型计算机、航空航天系统、智能大厦、大型船舶、航天工程、海洋工程、电站等[4]。船舶的复杂性主要包括:①生产类型和产品流程:属定购型,先与用户签订合同再生产,产品流程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区别很大;②生产数量:为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没有规模效应;③产品:技术密集型,涉及多领域知识,具有系统性、复杂的功能和界面,研发成本高;④组织:具有跨企业性,需要多企业参与[5];⑤风险:项目周期长、风险大,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会有无法预料的事件发生。经营风险包括船价波动、人民币升值、钢材价格波动及供应困难、关键设备价格上涨及供应困难、潜在进入者正在向竞争对手转化[6];⑥成本:船舶单船成本高,在成本构成中物耗费用(设备、材料等)占总成本的60%~70%,是成本控制的重点。(二)船舶的产品流程大批量生产产品的流程可分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四个阶段。图1:船舶的产品流程研发:(概念开发初步开发)生产准备:(生产设计物料采购)销售:(销售合同设计)制造售后服务而船舶的产品流程(见图1 ),可以分为研发(概念开发和初步开发)、销售(销售和合同设计)、生产准备(生产设计、物料采购)、制造和售后服务五个阶段。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流程相比,在船舶的产品流程中,销售发生在制造之前,这样使得物料采购发生在船舶订单之后,它们之间存在着很长的一段时间差,在物料(材料和设备)采购行为尚未发生之前,船舶企业与船东就已签订了船舶建造合同,确定了合同价格。(三)船舶的复杂特性对成本控制的影响①单件或小批生产:许多零部件没有可参照的标准,使得定额无法准确确定,标准成本难以制定,目标成本缺乏最佳实践;②多企业参与:由于网络组织中的各种利益竞争,导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极为困难,增加了项目过程中成本控制的难度;③用户定制:船东(用户)要全过程参与的船舶项目之中,船东在技术指标的确定、设备选型、工程变更等方面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这大大削弱了船舶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④产品技术的复杂性:许多设备都是专用的,供货途径少,这增加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目标成本控制中流行的比价采购对这类设备没有明显的作用。(四)目前船舶企业成本控制的不足1.仅重视了船舶企业内部的控制,对供应商的控制力度不够由船舶的成本构成可以看出,船舶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在物耗的成本控制。也就是说,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幅度很小,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是物料供应商,而不是船舶企业内部。2.控制起点太晚,很多成本已经钢性化现行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的起点是从船舶制造合同签订后才真正开始的。但影响造船成本的两个法律性文件----《船舶建造合同》和《船舶技术规格书》,在合同签订阶段已经确定,虽然多数成本发生在采购阶段,但形成于设计报价阶段。等到采购过程中再对这些项目进行控制,从很大程度上讲已经属于事后控制了。3.诸多的经营风险也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升值给船舶企业带来了立时可见的巨额损失,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更加重了船舶企业的负担。钢材、关键设备的价格变化和供应困难不但增加了船舶企业的采购成本,还加大了企业的缺货风险,这使得船舶的建造周期延长和成本失控。综上所述,船舶成本控制的目标重点在物耗;控制的时间重点在建造合同签订阶段(即设计形成阶段);控制的对象在于物资供应商;控制的方法应首选前馈控制,然后用事中控制加以保障。三、船舶项目的全过程成本控制 (一)船舶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含义和特点船舶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是指针对船舶企业中的单船或同一船东的系列船,以产品流程为主线,应用供应链思想,达到对成本控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立体拓展,通过在成本初使形成点进行成本框架控制、在发生点进行成本目标控制,从根源上控制和降低成本,做到全过程控制,并有效地规避部分经营风险,保证项目利润的实现。具体做法是将成本控制的起始点延伸到营销和研发阶段,即主要成本形成阶段,在成本的最佳可控时间点,利用框架合同等方法进行控制。通过从项目的起点开始,直到项目保修完成的整个过程的控制,使成本能够在最佳时间点得到控制,克服了以往成本控制在船舶企业中难以有效实现的局面,从根本上保证船舶项目目标利润的实现。(二)基于产品流程的船舶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模型图2:基于产品流程的船舶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模型研发:(概念开发初步开发)生产准备:(生产设计物料采购)销售:(销售合同设计)制造售后服务船舶的产品流程船舶项目成本控制设计成本控制采购成本前馈控制采购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保修成本控制合同执行期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分解成本分析船舶企业知识仓库模型的特点:①成本控制是基于船舶的产品流程的;②控制起点。与传统目标成本管理不同,全过程成本控制的起点在报价和设计阶段,发生在船舶建造合同签订之前;③控制对象。传统目标成本管理的控制对象是船舶企业自身的资源,而船舶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方法将其扩大到供应链上的关键物资供应商;④控制重点。除传统目标成本的控制内容和方法(注重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外,船舶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法将重点放在了对外费用的控制和产品成本的减少上;⑤控制周期。船舶项目成本全过程控制渗入了产品的整个流程,注重前馈控制;⑥ 项目中的知识与信息与企业的知识仓库相互交换。四、船舶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实现(一)设计成本控制设计成本控制发生在研发阶段,通过对船型优化、减少设计钢材用量、对主要设备选型优化对比、加强厂商表管理等方法,从根源上减少船舶成本。1.船型优化、设备选型优化设计人员要时时考虑不同设计方案对成本所造成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设计方案,在满足技术要求和国际组织规则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要从成本的角度进行取舍。对已有的方案,由专门的人员进行船型优化,在改进技术性能指标的同时,一定的兼顾成本,达到价格性能比最佳。只有达到最佳价格性能比的产品,才是有市场、有生命力、有前景的产品。2.钢材数量的控制通过设计优化,减轻空船重量,减少理论钢材用量,提高钢材利用率。技术部门应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设计软件,增加造船设计的精度,提高定尺设计的要求,以从根本上提高钢材利用率。3.厂商表管理按船舶建造惯例,对于主要的设备,船东和船舶企业要共同商定一个厂商表,来确定供货的厂商,一般一个设备都有两个到四个的供应商可供选择。如何能够把向企业提供资源的供应商也纳入到船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来,是能否对设备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对关键设备,因供货来源较少,有时仅有两家,对此类设备的管理不宜采用市场机制,而应采取战略联盟的措施,形成长远的紧密型供应链;重要设备指那些相对来说供货厂商多一些,但价值较高,会对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的设备,要形成有竞争机制的长期供应链,同时利用比价采购来进行成本控制;对一般设备形成竞争性松散型供应链,在采购阶段进行公开比价采购。(二)采购成本的前馈控制 通过《框架协议》将钢材、大型设备等外购件的价格锁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将各种应向外支付的费用也加以锁定。通过前馈控制,形成成本构成体系,为合同承接后成本的详细分解和控制提供数据和法律上的强有力支持,保证合同承接后成本详细分解的有效性,以及合同执行阶段成本控制的可行性。1.钢材单价的前馈控制a.同钢厂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控制钢材单价:船舶企业要与钢厂进行谈判,形成一个稳定的基础价格,共同应对市场的波动风险。比如每年年初签订一次框架合同,将供货大致数量和价格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之内。b.船舶企业可以扩大与主要钢厂的合作方式和合作内容,从单一的供求关系改变为在同一紧密供应链上的战略联盟的伙伴关系。在销售阶段,船舶企业可与钢厂签订《项目供货协议》,按当时的市场价格为基础适当调整后确定价格。2.主要设备价格的前馈控制在报价阶段对主要设备利用框架协议锁定其价格范围。为了能够锁定主要设备的价格范围,避免价格变动,最有效的方法是询价、比价并签订供货的框架协议。通过船舶企业的询盘、设备厂商的还盘、双方签订《框架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设备供应商与船舶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甲乙双方关系,使设备价格得以控制。3.设计费、船检费、保函费等费用的前馈控制设计费、船检费、保函费等需要对外支付的费用,也均应该在营销阶段通过询价、比价进行确定。(三)合同承接后的目标成本分解为使成本分解合理化、科学化,并使分解后的目标成本得以落实,在实践中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①充分利用询价阶段所取得的数据和与供应商达成的协议,在此基础上依据详细设计情况分解目标成本;②厂领导承担总体指标的原则;③实行自上而下的逐级确保原则;④可控性原则;⑤可操作性与激励性原则。(四)合同执行期的成本控制1.采购成本控制采购过程中一是要充分利用报价阶段与供应商达成的协议;二是建立有效的物资采购决策小组的组织体系;三是要充分利用报价阶段的信息资源;四是采取比价采购、货比三家的竞争机制,在报价阶段的基础上再降低设备、材料的价格;五是集中大批量采购,增加船舶企业谈价能力;六是建立长期的固定的供货渠道。 2.人工成本控制在生产设计时尽可能使用标准化管理,以增加工艺定额的精度;实行责任追溯制,即使已完成了交验,如果在后道工序中发现了问题,仍由原责任人负责;大幅度采用分包,同时强对分包队的资质认定、考核与管理;推行定额管理,提高工资透明度。3.保修成本控制船舶交付使用后,通常要提供一年的售后服务。作为船舶企业,首先要全力做好保修工作,保证船舶的正常营运,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也要考虑保修成本。保修成本的控制,最重要的是要分清责任,大多数设备的售后服务是由设备供应商负责的,船舶企业可以对设备厂商的保修进行评价,对服务好的设备厂商进行表扬,对服务差的设备厂商列入“黑名单”。通过这种办法,减少相互推委,避免因保修不力而导致船东的更大额度的索赔。对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缺陷,也要实行责任追溯制,这样在建造过程中工人会更注意质量,从而减少保修期缺陷发生的可能性。(五)合同执行完毕后的成本分析成本费用分析,可以找出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特别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利。成本分析包括劳动效率、经济效益分析、工艺性分析、管理项目分析等。五、结论中国的船舶制造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成本失控严重阻碍了船舶企业的快速发展。成本难以控制是由于船舶产品的复杂特性造成的,论文从船舶的产品流程不同于其他大批量生产产品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影响船舶企业成本控制的原因,认为船舶的成本控制应该从设计阶段开始,控制重点在于企业外部的费用控制(设备、材料、其他各种对外支付的专用费),利用框架协议等方法解决采购时间差(材料设备的实际采购滞后于船舶企业与船东签订船舶建造合同一段时间),从而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保证承接船舶订单时的目标利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