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0 KB
  • 3页

汽车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汽车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方法分析随着我国近年来汽车出口数量的与日俱增,在汽车出口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出口市场相对狭隘、质量水平低、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加快我国汽车出口的步伐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1我国汽车出口市场存在的问题    1.1汽车出口仍打低价牌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自上年以来销量高速增长,但是不但没有带来期望中的额外利润,相反却带来了利润的急剧下降。奇瑞汽车2006年1~8月的销量已达到18万辆,居国内第四位,而其总利润却只有前几年的1/10。奇瑞2005年的单车销售利润只有500元,这一数字仅为广州本田的1/40。2005年,中国汽车行业中整车企业的利润不到130亿元,其中上海通用是50亿元,广州本田是46亿元,两家企业的利润加起来就占了总数的七成多。  1.2汽车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欠佳  在引进外资、扩大合作的同时,中国汽车技术上的缺位是更为严峻的问题。在合资企业中,外方提供给中国的技术,大多是进入成熟期甚至是已经开始衰退的技术。汽车技术落后、性价比相对过低,必然导致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何引进技术和技术开发是个大课题。通用、福特等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就高达50~60亿美元;奥迪公司筹建的研发中心集中了整个公司的精华;而在我国,汽车研发费用不足销售额的2%。中国汽车正在进入“越依赖越没有能力,越没有能力越依赖”和“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过去的两三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曾经形成一股热潮,成为汽车业界和汽车爱好者议论的中心。  1.3汽车出口秩序混乱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前4个月,我国整车出口达到8.7万辆,增长速度高达140%。2005年的出口增长速度也从前一年的80%飙升至120%。与此同时,汽车出口企业数量也在激增。2005年,国内汽车产品出口经营单位达到1.1万余家,有1025家涉及整车出口业务,出口不到10辆汽车的企业高达600多家,仅出口1辆汽车的企业竟有160家。按照出口额分析,2005年在有汽车出口记录的1000多家企业中,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2家;出口金额1亿美元以下,3000万美元以上有8家;出口金额3000万美元以下,1000万美元以上的23家;出口金额1000万美元以下,300万美元以上的39家。出口金额300万美元以下,100万美元以上的72家。可见,能够形成气候的汽车出口企业寥寥无几。  1.4金融危机以来,贸易壁垒问题更为突出  一方面,由于我国自身汽车制造技术仍然相对落后,难以适应各大市场日趋严格的进口车辆检控标准。近期欧盟再次提高了关于车辆排放限值、车辆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尽管欧盟并不是我国汽车的主要出口市场,但由于中东、南美等市场大多参照采用欧盟标准,因此一旦相关技术性措施被其他国家采用,将加大我国汽车出口压力,导致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各主要汽车出口市场的本国需求下降,各种保护性的贸易壁垒也将增多。  1.5易陷入知识产权纠纷  从我国国产汽车开始走出国门之日起,就受到了跨国巨头的多次阻击。跨国公司多以知识产权纠纷干扰我国自主品牌的出口之路。  1.6售后市场不成熟影响我国汽车产品出口  我国汽车出口经营体众多造成了汽车出口严重分散的现实,而这种以小批量整车出口为主的贸易方式必然影响到营销渠道的铺设、零配件供应及维修服务,从而影响到当地的市场接纳程度。 2对策建议    2.1企业要引进、创新技术,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目前我国汽车出口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引进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少,模仿多、创新少。出口中,更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因此要想实现出口的规模效益,首先要励精图治,苦练内功,主要表现在重视产品开发、增加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间竞争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如果不能不断地向市场推出技术先进、顾客满意的新产品。  从长期来看,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都是汽车企业的利好因素。要拉动内需,汽车产业必然是主导力量,这就是长期看好的重要依据。对车企而言,应坚定信心,抓住有利时机,苦练内功,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品质,这是生存和发展的硬道理。在任何情况下,市场只认高质量的产品。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有句名言:“我们准备过冬,但不是冬眠。”这道出了汽车企业不惧困难、谋求发展的信心。  2.2政府要适当的扶持、保护、规范出口秩序   作为后起的汽车工业国家,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欧美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政府适当的保护、扶持和促进是绝对必要的。我国的汽车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轿车产业更是处于幼稚时期,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出口,与美日齐驱,单单依靠汽车企业自己的力量,还不现实。因此,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实施适当的扶持、保护和促进政策,帮助汽车企业,尤其是具有出口潜力、出口市场、出口经验的民族汽车企业,迅速跃过幼小产业阶段,在增强企业本身实力的同时,为其出口提供保护、扶持和帮助,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规模效益。  然而,保护政策,这种保护并不是全面的、封闭式的静态保护,而是适度的、有限度的动态保护。即这种政策既要保护本国汽车企业在出口中不被其他国家汽车工业强大的竞争力压垮,又使其在面临外部的竞争压力时,通过政府的适当保护,焕发自身潜能,迅速发展,达到迫使企业在竞争、创新中生存壮大的目的。这种保护政策,可以看成是在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一种发展和延用。  政府的作用还表现在大力规范出口秩序,创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出口环境。面对我国汽车出口散、乱、差的局面,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同时,切实的贯彻和实行,做好“裁判员”应尽的职责,显得更为关键和有效,保证我国汽车出口的良性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还要非常重视培育和发展汽车相关的产业,按照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搞好衔接、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原则,做好对未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和影响汽车工业水平、质量、品种的汽车电子新技术和新设备、新材料及节油防污安全等配套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采取相应的投资规模与经济政策扶植,同步或超前发展,以适应和确保汽车质量水平、开发能力、扩大出口的配套需要。  积极稳妥地发展汽车出口业务,不仅是推动汽车工业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我国近年来汽车出口数量的与日俱增,在汽车出口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加快我国汽车出口的步伐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我国汽车出口底子薄、起步晚,面临着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出口市场相对狭隘、质量水平低、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劣势,但我们仍然要看到我国汽车出口也具备发展壮大的实力。随着我国政府对汽车出口企业在发展环境、政策、科研上不断加大的支持,汽车出口企业再不断的加强自身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完善售后服务体系,选择正确的细分市场,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及贸易人才,一定可以逐步的扩大出口,形成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实现我国汽车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