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00 KB
- 9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X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定额编制规范
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要11.1 项目背景11.2项目编制依据编制过程31.3项目建设内容41.4 投资估算71.5 项目效益71.6 综合结论8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92.1 自然概况92.2 社会经济状况122.3 基础设施16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8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9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22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224.2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定额244.3供需平衡分区244.4现状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44.5项目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84.6水资源供需平衡结论314.7灌溉水质分析评价31第五章 规划设计325.1 指导思想325.2 项目区选择及规划原则32
5.3建设标准345.4 建设规模375.5 规划布局385.6工程设计44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586.1 开发任务586.2 建设内容58第七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617.1 投资概算617.2 资金筹措方案647.3 资金整合65第八章效益分析678.1经济效益678.2社会效益688.3生态效益698.4 环境影响分析708.5财务评价72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779.1组织机构设置779.2实施管理779.3 运行管理与维护80第十章 结论8610.1 技术可行性8610.2 经济可行性86
项目概要第一章 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制定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统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指导意见》。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并提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在水资源紧缺、建设用地需求增加、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益凸显的形势下,立足于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粮食生产的道路势在必行,也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按照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农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大投入,集约化开发,规模化建设,着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年)》;积极支持生态综合整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绿色屏障;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国家粮食安全的支撑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机制创新的样板区。7
项目概要二十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表明,坚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集中资金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已成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2009年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农业综合开发要切实做到“两个聚焦”。一是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业建设聚焦,二是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这是国家政策支持农业的重要趋向,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原则,是有效形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某某县处于鲁西平原,隶属于聊城市。总面积729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322个行政村,总人口40.38万人,农业人口28.2万人,总耕地面积66.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6.14万亩,中低产田面积27万亩,易受旱灾面积10万亩,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气候和土壤条件均适合高产粮食作物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某某县粮食生产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粮食生产条件有待改善。要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必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能,提高耕地的承载能力和产出能力,增加粮食总量的有效供给。某某县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6.14万亩。但是,某某县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引黄,而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引黄的调控力度,每年供给某某县7
项目概要的引黄水量指标仅为9000万m3,同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比例逐渐增大,对灌溉水源需求的随意性加大,引黄灌溉因其季节性和时效性而不能满足灌溉需要,这就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农业生产。因此,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节水型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当务之急。1.2项目编制依据编制过程1.2.1项目编制过程(一)文件依据(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2)《XX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细则(试行)》;(3)《XX省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方案》;(4)《某某县“十三五”水利规划》;(5)《某某县农业区(水利)》;(6)《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二)技术规范标准(1)《节水灌溉技术规范》GB/T50363-2006;(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4)《机井技术规范》GB/50625-2010;7
项目概要(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6)《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7)《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14-2013;(8)《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GB/T50662-2011;(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10)《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11)国家及XX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其他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12)《XX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定额编制规范》(试行)1.2.2 编制过程按照省市开发办要求,某某县根据《某某县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在实地考察、论证基础上,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并结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依据水利、农业等行业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编制了《2017年度某某县某某乡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项目建设内容1.3.1项目区范围某某县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区位于某某县某某乡辖区内。项目区东临李孟路,北到孙郭村,西靠西引水渠,南至关营村。该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四至分明,集中连片,完全符合高标准建设要求。具体位置见附图。7
项目概要根据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要求,切实做好贫困村扶贫工作,实现上级要求人均0.5亩旱涝保收田的总体目标。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按照上级要求,对贫困村的农田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摸底和规划。2017年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落实帮扶贫困村0.4万亩(含在1万亩内)的规划实施,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按照省市开发办要求,对帮扶贫困村建设进行了实地勘测,并依据水利、农业等行业相关技术规程规范,落实帮扶贫困村建设任务。1.3.2 项目规模2017年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为1万亩,投资规模1505万元(其中省直帮扶贫困村建设旱涝保收田投资600万元)。1.3.3 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区建设内容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具体包括:1、水利措施(1)机井工程规划新打机井217眼,配套机井217眼。机井保护墩217处。机井配套电力设施:变压器6处、高压线路3公里,安装配电箱217台、低压电缆线路46公里。购置管理机10台,射频卡1500张。(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7
项目概要项目区7000亩划分为35个格田。贫困村帮扶格田根据具体面积均匀布井,全部实现低压管道灌溉,共埋设Φ125PVC低压输水管道70公里。(3)田间渠系配套建筑物工程项目区在灌排沟渠上共规划桥、涵等建筑物61座,其中:灌排斗沟渠上新建生产桥27座,维修桥4座;排水农沟上新建Φ80过路涵10座、Φ60过路涵20座。新疏浚、开挖沟渠动用土方12万m3。2、农业措施(1)项目区格田划分项目区7000亩耕地,共划分格田35块。格田划分标准200亩/块左右。扶持贫困村4000亩按区域划分。(2)道路建设结合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对田间道路全部实施硬化。规划整修道路17.4公里,其中:砂石路路面宽6m,中间砂石硬化路面宽4m、砂石厚15cm,长度9公里;水泥路路面宽6m,中间砼混凝土硬化路面宽4m、砼混凝土厚15cm,长度8.4公里。(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网1万亩,种植速生杨2500株,种植绿化苗木法桐、紫叶李共8100株,共植树10600株。1.3.4 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期1年。7
项目概要1.4 投资估算2017年某某县某某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区耕地面积1万亩(其中帮扶贫困村面积4000亩),总投资1505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965万元,农业措施投资440万元;林业措施投资40万元,项目管理等其它费用60万元。(其中帮扶贫困村投资600万元)1、水利措施投资965万元,占总投资64%,2、农业措施投资440万元,占总投资29%,3、林业措施投资40万元,占总投资3%,3、其他费用投资60万元,占总投资4%。包括项目管理费45万元,主要用于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项目招标、评估等项目支出;工程管护费15万元,主要用于建后工程管理等工作。1.5 项目效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较开发前亩增产15%,年平均增产粮食157.41万kg,增加农业产值314.8万元,年平均节水70万m3,节能6.4万kw.h,节地110亩,省工1.1万个。该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9.8%,财务净现值721万元,投资回收期5.5年。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70元。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社会服务化功能明显加强,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1.6 综合结论7
项目概要实践证明,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不仅可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一家一户想办法有办不好的事情,提高农业耕作质量,提高耕地的产出率,还可以通过系列化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粮食附加值,使农业开发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方向发展,也是本区域农业产业化的迫切需要和发展方向。总之,项目区内广大群众对开发的要求相当迫切,参与开发的热情高涨,项目建设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开发项目建设功在当今,利在长远,项目建设非常必要。7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某某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聊城市东部。地跨东径116°03′-116°33′,北纬36°07′40″-36°32′。北临茌平县,西连聊城市经济开发区,南接东平县,东与平阴县相邻,南北长52.5km,东西宽24.5km,总面积729km2,全县辖10个乡镇(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507个行政村,总人口40.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20万人,人口密度554人/km2。某某县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位于某某县西南部某某乡辖区内。总人口4478人,农村劳动力3212人,土地面积8400亩,耕地面积7000亩。扶持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土地4000亩,涉及人口402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965人。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项目区内四至分明,集中连片,完全符合开发要求。具体位置见附图。2.1.2 水文气象某某县属暖温带半干燥季风气候区,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其特点为: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寒少雪。据气象资料统计,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3.4℃,年极端最高气温40.9℃,年极端最低气温-20.3℃,无霜期212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57.5h,年太阳辐射平均为122.85千卡/cm25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609.2mm,最大年降水量1047mm(1961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06.8mm(2002年),降雨量最大高差740.2mm,多年平均降水量612.8mm。其中汛期(6—9月)降水量为446.5mm,占全年的74.5%,冬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4%,春季占15.9%。某某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463.8mm,是多年平均降水量612.8mm的2.4倍,干旱指数为1.96。项目区易发生的自然灾害与某某县情况基本一致,主要有春旱、夏涝、干热风、冰雹等。尤以春旱、夏涝频发为重。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总体地势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面坡度1/5000左右。地势平缓,便于耕作、灌溉,耕层土壤90%为轻壤、中壤土类型,10%为沙壤土类,但由于项目区沉沙原因,以及该区作为南部地区排涝河道途径等因素,灌排设施不配套,地下水位较高,耕地渍、涝、沙、碱化较严重。项目区内地表均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岩性主要由轻亚粘土、粉砂、粘土等组成,层厚均匀,层位稳定。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及现有水文地质条件和该地区多年机井实测资料得出该地区70m深度内分布着4~5层粗粒含水层,厚15~25m,分选好,含水和透水性强,属极强富水区。项目区内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单井出水量也较大,一般在40~50m3/h,机井深度一般为75m左右,动水位降深在8~20m之间,平均为15m。2.1.4 水资源(一)降水5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天高气爽,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春旱秋涝晚秋多旱的气候特征。根据某某县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相对湿度64.6,年平均降水量609.2mm,年平均日照23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6天,降水年际变化较大,降水的年分配也极不平均,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一月份最少,四月份开始明显增加,九月份后降水逐渐减少。(二)地表水资源大气降水是项目区重要水资源之一,项目区总面积1万亩,蓄水工程较少,对径流拦蓄能力差,大部分径流汇入排水河道,所以引用地下水是项目区灌溉的主要水源。(三)地下水资源项目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区,陆地的形成是黄河泛滥淤积所致,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适宜灌溉和饮用。根据某某县地下水普查资料,浅层淡水分布均匀,水资源可利用量为527万m3,能够用于灌溉和饮用。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该区土壤质地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合种植多种粮食作物,但土壤肥力偏低,且由于农田水利工程不完善,灌溉保证率较低,几乎年年受旱涝之苦,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项目区耕地均为中低产田,其中中产田面积0.65万亩,低产田面积0.45万亩。粮食作物一年两收,项目区粮食单产477kg/亩。5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较差,再加上近几年缺少必要的养地和增肥等措施,土壤属中下等肥力水平;灌溉设施落后,灌溉保证率低,不能满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需要。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发展节水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彻底摆脱旱、涝威胁;能迅速提高项目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2.1.6自然灾害境内自然灾害出现的机率较多,以旱灾为主,其次是涝灾,干热风、冰雹、霜冻、连阴雨等灾害也时有发生。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力项目区涉及某某乡李堂、孙郭、孟村等5个行政村,总人口4478人,农村劳动力3212人,土地面积8400亩,耕地面积7000亩,每百亩耕地占有劳力22个,劳力相对充足,完全能胜任项目治理的要求。扶持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土地4000亩,涉及人口402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965人。项目区人口及劳动力见表2.1。贫困村人口及劳动力见表2.2。表2-1项目区内人口、劳动力及耕地统计表5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行政村农业人口(人)劳动力(人)区内耕地(亩)某某乡小计447832127000李堂村391208379孙郭村165312362834孟村146511572429关营村442283633南王村527328725表2-2贫困村人口、劳动力及耕地统计表总人口劳动力(人)区内耕地(亩)4026196540002.2.2 土地利用现状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我县经过审慎选址确定项目区位于某某乡西南部,规划区现有的交通设施建设等标准低,质量标准不高,配套不完善,工程老化失修,损毁较严重,部分水利设施已丧失功能。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2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万亩,项目区灌溉基本采用井灌,灌溉动力依靠柴油机器,基本无农电配套设施。现状灌溉渠系依赖土渠和塑料软管,急需项目整体大规模建设,以完善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田的标准化,达到农田的高产稳产。5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作物种植结构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全部种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种,复种指数为2。2.2.3 农业生产水平某某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部分工程设施老化,设施配套差,工程布局不协调,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2015年全县小麦平均亩产454.8公斤,总产达到28.2万吨,全县玉米平均亩产477.4公斤,总产达到29.6万吨,全年粮食总产获得连续丰收。项目区粮食作物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为一年两作制,复种指数为2,冬小麦平均亩产为454.8kg/亩,夏玉米平均亩产为477.4kg/亩。近几年,经过县、镇两级政府的不断努力,农民的科技和市场经济意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种植结构调整步伐逐渐加快,但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标准低,灌排条件差等原因造成粮食生产低而不稳,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该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2.4 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5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015年,全县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完成188.14亿元,增长8.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01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01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664元、11161元,分别增长9.54%、11.21%。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0.91∶53.17∶35.92;三次产业分别为19.69亿元、99.6亿元、68.85亿元。工业经济较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2.62亿元、利税84.47亿元、利润59.18亿元,分别增长22.88%、15.76%、15.01%。近年来某某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富民强县作为第一要务,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优质小麦基地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省政府授予“XX省适宜人居环境奖”;洛神湖景区、黄河森林公园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被授予“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被评为“XX省投资环境十佳县”等荣誉称号。某某县交通便利,毗邻京九、济邯铁路和京沪、济青高速公路,东距XX省会城市济南、五岳独尊的旅游圣地泰山和京沪铁路分别只有70Km,西距有“江北水城”美誉的聊城市区和京九铁路30km,北离济聊馆高速公路仅15km。全县公路四通八达,105国道和两条省道在此交汇。目前,国家和省规划建设的青兰高速公路、聊城至肥城铁路和聊城至长清高等级公路也在县境内通过。邮电通讯设施齐全,网络覆盖全境,信息通畅。某某县拥有东阿热电厂一座,电力设施线路布局合理,架设标准较高,基本可满足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四通八达的公路干线,纵横交错的电力网络,遍布城乡的水利设施,为东阿工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商品贸易往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5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已建立乡、村、户三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现有各类农业技术人员50名,其中乡级技术人员18人,包括农技站6人,畜牧站2人,种子站3人,水利站6人,林业站1人;村级科技人员32人。受过各类技术培训的科技示范户达200余户。2.3 基础设施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内现有某某乡位山西引水渠、东引水渠、郎营沟、齐南路沟、孟村沟为主要灌溉干渠和排涝渠道,担负着项目区灌溉排涝任务,灌排骨干工程基本具备,项目区水利工程形式为灌排合一。项目区受经济条件所限,建筑物建设标准较低、质量差,设施不配套。由于项目区内灌排沟渠已经建成运行了很长时间,部分沟渠淤积坍塌严重,灌排不畅,目前已不能很好的满足项目区灌排排洪要求,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5左右。2.3.2 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现有生产路17.4km,为4米以下生产土路,大部分道路年久失修,宽窄不一,坎坷不平,雨季道路泥泞,不能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田间过路桥涵较少。交通及过水能力降低;田间地块高低不平,灌溉困难,不能很好的抵御旱涝灾害,影响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内现有中型拖拉机13台,小型拖拉机69台,农用三轮车118部,农机配套总动力1448km。某某乡5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有农机服务站,并有5家私营农机修配站,农机服务设施齐全,技术服务良好,对农用机械设备都能进行及时修配。2.3.4 交通、电力和通讯项目区境内有单王路等主干道,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该区域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村村通电,电力充足,能满足项目区的动力和照明用电;通讯设施完备,网络健全,家用电话、手机的配备率户均1部。2.3.5 市场状况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传统的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产品将失去市场竞争力,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很难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尤其一家一户的自由种植方式,农产品形不成规模,闯不出市场。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是某某县农业的发展之路。59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制约项目区农业增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5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农业生产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大都存在设计标准偏低的问题。加之已运行多年,部分设施出现老化现象。局部地区土地平整条田建设滞后,工程配套不完善,或配套建筑物标准低。而过去按照“先远后近、先高后低、分区轮灌”模式设计的渠系系统,在用水高峰期易导致农民抢水现象的发生。而过去的田间耕路较窄,不适应当前农机作业,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2)农业增效需进一步提速。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限,特别是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小,一家一户难以实现规模生产、规模效益,长期以来项目区群众习惯于传统生产模式,农业生产管理方法落后,区域化、产业化、标准化种植水平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土地产出率低。(3)农业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由于农业主产区农业比较效益低,多数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对农业的投入较少,加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自主投入能力差,农村劳力向二、三产业转向加快,务农劳力呈现老龄化,素质较低。(4)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村经济产业化程度偏低。5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农民专业协会正处在初级阶段,农民群众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作用认识不清,参与热情不高。目前合作经济组织只有2个,且数量少,覆盖面小,不规范,协会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农民合作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配套,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跟不上等因素影响,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5)土壤肥力低,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种田水平低。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组织实施的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一项战略性措施。(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对具有一定优势的农田进行高标准建设,进行水、田、路综合治理,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增加资金投入,重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XX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XX省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指出我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达到“农田成方、道路畅通、渠系完备、井电机管配套、林带成网、土地平整”,形成与现代农业、高标准农业相适应的农田基本设施;项目承担单位还要通过多项目及资金的整合,实现“科技先进、装备先进、机制完备、节水节能、土壤肥沃、高产稳产、生态和谐、优质安全”,成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高标准农业的示范区。由此可以看出,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具有起点高、标准高、效益高、带头示范作用高等特点要求,势必会对提高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创收发挥积极的作用。(2)某某县通过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证明,它既提高了某某县5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又为增加广大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既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某某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保持农村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十三五”规划区制约因素的分析,结合某某县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认为对项目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很有必要。(3)某某县是XX省粮食主产大县,近几年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受资金投入限制、思想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以往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侧重于中低产田改造,虽然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收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却因该类工程综合标准不够高,在形成区位优势、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及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缺乏后劲。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提出及实施,将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粮油生产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全县农业现代化的向前推进,有利于广大农民群众持续增收,必将为某某县农业大发展开创新的局面。(4)我县规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区,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方面具有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装备水平,能够大力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升级提效,使项目区内的农民纯收入得到稳步提高。5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总之,该项目建设可以提高项目区粮油产量增加的速度,促进某某县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的进程,同时可以为农民增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加速农产品的迅速发展,具有非常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与此同时,该项目建设立足于自身特有的区位地理及经济优势,探索新形势下农田建设的新模式,对于带动鲁西北乃至XX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也可以成为XX省现代化农业对外展示、宣传的窗口。项目建设十分必要。综上所述,项目区无论在政策、财政还是技术力量上都具备成熟的条件,项目区的建设是可行的。59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总面积1.24万亩,耕地面积1万亩,区内水资源主要是当地水资源和过境水资源,当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过境水资源主要是黄河水。项目区离引黄干渠较近,引黄沟渠沟浅水含沙,无法形成自流灌溉,提水成本较高,且由于灌溉需水时沟渠不一定有水,黄河水可用而不可靠,可遇而不可求,灌溉保证率较低。项目区浅层地下水水量丰富,水质较好,是可靠的灌溉水源。为提高项目区供水保证率,规划生活和灌溉用水优先开采地下水,利用机井抽取地下水。引黄客水和地表水为项目区重要的地下水补渗水源。4.1.1降水量某某县多年平均降雨量609.2mm,P=50%保证率降雨量为614.2mm,P=75%保证率降雨量为466.3mm。项目区降水计算成果见表4-1。表4-1项目区降水计算单位:mm多年平均不同保证率降水量适线参数50%75%CV=0.30,CS/CV=2.0609.2510.4377.64.1.2地表水资源量59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由于各年降雨频率不同,降水量年度分配不均,致使径流年度差异较大,根据《XX省水文图集》和当地水文资料,可求得项目区不同水平年、不同频率的径流深及径流量,见下表4-2。表4-2项目区不同频率径流量表项目频率项目区面积(亩)降雨量(mm)径流深(mm)径流量(万m3)平均11000609.285.371.550%11000614.286.072.175%11000466.349.041.04.1.3地下水资源量项目区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根据《某某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某某县境内地下水受当地降水就地入渗、上游侧向补给和黄河客水补给,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模数为36.1万m3/km2,采用面积比例法,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02.5万m3。项目区内总面积1.24万亩土地均为宜井区,地下水主要靠降雨入渗和引黄补源,宜井区浅层沿水底板面一般在70m左右,单井出水量每小时大于40m3。经某某县水务局水化室对项目区地表水和宜井区浅层地下水水样化验分析,水质标准,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4.1.4黄河水资源量根据某某县项目区引黄水量记录资料,项目区平均年引水量50万m359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由于项目区地处引黄灌区下游,黄河水一般在上游灌溉结束后,才能被项目区使用,且水量年际变化大,可用不可靠,灌溉保证率低。4.1.5水资源总量经上述分析,项目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424.0万m3,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见表4-3。表4-3项目区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表分类多年平均(万m3)不同保证率水资源量(万m3)50%75%地表水71.572.141.0地下水302.5302.5302.5黄河水50.050.050.0合计424.0424.6393.54.2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定额依据灌区作物种植结构、作物需灌水量以及《XX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DB37/T-1640-2010),确定作物净灌水定额为38m3/亩。经计算,P=50%时,净灌溉定额为152m3/亩,P=75%时,净灌溉定额为228m3/亩。4.3供需平衡分区项目区位于某某县西南部的某某乡辖区内,耕地面积1万亩,地表水和客水资源存续时间很短,地下水资源丰富,项目区集中连片,水文气象与水文地质情况一致,种植模式与灌溉方式相同,可作为一个水资源分区进行分析。4.4现状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59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根据项目总体规划要求,以2017年为现状基准年,以2019年为预测水平年。根据某某县水资源规划,项目区用水主要集中在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两部分。现状年,农业灌溉用水的灌溉制度采用项目区实际调查资料,进行需水量计算,居民生活用水按综合用水定额进行计算。4.4.1现状可供水量虽然该区地表水资源量为降水形成的径流,受地形条件和水利工程的限制,目前无有效工程拦蓄设施,利用率比较低,且多集中于汛期非灌溉用水时期,因此不计入可供水量。项目区黄河来水,根据多年观测资料及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多年平均情况下来水为50万m3,由于来水保证率低,不能作为可靠供水水源,主要通过排水沟渠入渗补给地下水,不作为可供水量计算。项目区地下水可供水量是在维持地下水采补平衡或不超采情况下能够达到的实际供水能力。可供水量既与地下水的可开采量有关,也与机井水利工程的开采能力有关。项目实施前,由于项目区机井数量不足,部分机井淤积严重,实际出水能力减弱,机井配套率低,抽水效率低下,现状实际供水能力仅有地下水可开量的70%,即211.7万m3。项目区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211.7万m3,P=50%和P=75%保证率下的水资源可供水量为211.7万m3。现状年项目区水资源可供水量计算成果见表4-4。59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表4-4项目区现状可供水量计算成果表分类多年平均(万m3)不同保证率水资源量(万m3)50%75%合计211.7211.7211.74.4.2现状需水量4.4.2.1农业灌溉需水量项目区总面积1.2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万亩,项目实施后种植的主要作物是冬小麦、夏玉米,其中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一年两季,复种指数为2。(1)综合净灌溉定额作物综合净灌溉定额计算公式:m净=α1m1+α2m2式中:m净 ̄ ̄为净灌溉定额,m3/亩;α1、α2 ̄ ̄分别为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面积比例;m1、m2 ̄ ̄分别为冬小麦、夏玉米的净灌溉定额,m3/亩。依据灌区作物种植结构、作物需灌水量以及《XX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DB37/T-1640-2010),确定作物净灌水定额为38m3/亩。经计算,P=50%时,净灌溉定额为152m3/亩,P=75%时,净灌溉定额为228m3/亩。综合毛灌溉定额计算公式:m毛=m净/η式中:m毛—综合毛灌溉定额,m3/亩;η—灌溉水利用系数,项目实施前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9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经计算,P=50%时,毛灌溉定额为253m3/亩,P=75%时,毛灌溉定额为380m3/亩。灌溉需水量的计算计算公式:W用=Am毛式中:W用—灌溉需水量,万m3;A—灌溉面积,万亩;m毛—综合毛灌溉定额,m3/亩。项目实施以前,保证率为50%时,年灌溉需水量为253万m3,保证率为75%时年灌溉需水量为380万m3。4.4.2.2居民生活用水量项目区内现有8504人,由于村内已经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人畜用水利用自来水统一供水,此项不作为区内水资源需水量进行计算。项目区内没有较大的工矿企业,地下水开采量极少,用水量忽略不计。4.4.2.3项目区总需水量根据计算,现状年项目区需水总量成果见表4-5。表4-5项目区现状年总需水量汇总表单位:万m³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0.6(项目实施前)保证率50%75%农业灌溉253.3380.0生活生产用水00合计253.3380.04.4.3项目实施前供需平衡分析59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根据现状年可供水量和需水量,进行项目区项目实施前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见下表4-6。表4-6项目区项目实施前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单位:万m³降水频率需水量可供水量供需平衡盈(+)缺(-)50%253.3211.741.675%380.0211.7168.3由表4-6知,项目区在保证率50%水平年和保证率75%水平年不能满足项目区用水需求,分别缺水41.6万m3和168.3万m3。只有新建项目区水利工程,提高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实施节水灌溉,才能更好的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项目区的粮食安全。4.5项目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5.1项目实施后可供水量根据项目总体规划要求,以2019年为预测水平年。项目区为宜井区,水源工程为新打和修复机井。项目实施后,机井的出水能力明显提高,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区灌溉要求。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水源工程可供水能力可以达到地下水可开采量302.5万m3,考虑到地下水开采量以可开采量的95%为宜,因此P=50%和P=75%保证率下的水资源可供水量为287.4万m3。项目区水资源可供水量计算成果见表4-7。表4-7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计算成果表分类多年平均不同保证率水资源量50%75%合计287.4287.4287.459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5.2设计水平年需水量4.5.2.1农业灌溉需水量项目区总面积1.24亩,其中耕地面积1万亩,项目实施后种植的主要作物是冬小麦、夏玉米,其中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一年两季,复种指数为2。(1)综合净灌溉定额作物综合净灌溉定额计算公式:m净=α1m1+α2m2式中:m净 ̄ ̄为净灌溉定额,m3/亩;α1、α2 ̄ ̄分别为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面积比例;m1、m2 ̄ ̄分别为冬小麦、夏玉米的净灌溉定额,m3/亩。依据灌区作物种植结构、作物需灌水量以及《XX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DB37/T-1640-2010),确定作物净灌水定额为38m3/亩。经计算,P=50%时,净灌溉定额为152m3/亩,P=75%时,净灌溉定额为228m3/亩。(2)综合毛灌溉定额计算公式:m毛=m净/η式中:m毛—综合毛灌溉定额,m3/亩;η—灌溉水利用系数,项目实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8。经计算,P=50%时,毛灌溉定额为190m3/亩,P=75%时,毛灌溉定额为285m3/亩。灌溉需水量的计算59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计算公式:W用=Am毛式中:W用—灌溉需水量,万m3;A—灌溉面积,万亩;m毛—综合毛灌溉定额,m3/亩。项目实施以后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为50%时,年灌溉需水量为190万m3,灌溉保证率为75%时年灌溉需水量为285万m3。4.5.2.2居民生活用水量项目区现有8504人,按照3.0%的自然增长率计算人口数量,到2019年人口数将达到8564人。项目实施后,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人均日用水量为75L/人.d,由此计算得项目区年生活用水量为16.34万m³。4.5.2.3项目区总需水量根据计算,现状年项目区需水总量成果见表4-8。表4-8项目区设计水平年总需水量汇总表单位:万m3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项目实施后)保证率50%75%农业灌溉190.0285.0生活生产用水16.316.3合计206.3301.34.5.3项目实施后供需平衡分析根据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和需水量计算成果,进行项目区项目实施后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见下表4-9。59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表4-9项目区项目实施后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单位:万m3保证率需水量可供水量供需平衡盈(+)缺(-)50%206.3302.596.275%301.3302.51.24.6水资源供需平衡结论由表4-9知,项目实施后,项目区保证率为50%和保证率为75%时均能满足项目区用水需求,分别盈水96.2万m3和1.2万m3。可见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项目区灌溉保证率和抗旱能力具有显著作用。由上述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明显看出:50%保证率下,无论是现状水平年还是规划水平年,项目区供水水源均能满足高标准农田灌溉要求;75%保证率下,通过项目的实施,大力搞好农业节水,供水水源能满足高标准农田灌溉要求。4.7灌溉水质分析评价某某县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最为突出的是水资源丰富。黄河沿县境56.5公里,居XX省沿黄县市第二位。全县水资源总量约为460亿立方米,水资源不但数量充足,而且优良,目前项目区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主要取用浅层孔隙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0.55克/升,可溶性固体总量386毫克/升。项目区内没有工矿企业。59
规划设计第五章 规划设计5.1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为行动指南,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中心,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为主线,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田、水、路治理,将项目区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立足项目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特别是粮食产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以粮食主产县政府为主体,以各相关行业农田建设规划为统领,创新工作机制,深化政策融合,县级政府将各层次、各渠道、各领域农田建设资金汇集起来,统一安排使用,集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凝聚政策资金合力和部门工作合力,从根本上解决资金多头管理、使用分散等问题。5.2 项目区选择及规划原则59
规划设计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选项原则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立足长远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着眼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合理确定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坚持按照区域整体规划,加大规模开发力度,确保治理区域相对集中,按照连片开发的思路,优先改造水土资源条件好、开发潜力大、配套能力强、交通便利、农民积极性高的项目区,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实现典型引路,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原则。2017年某某乡项目区位于某某县南部,项目区东临李孟路,北到葫芦头村,西靠西引水渠,南至南王村,四至分明,土地集中连片。(1)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原则项目区位于某某县某某乡,耕地面积1万亩,土地集中连片,四至分明,便于统筹规划,规模开发。(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原则在项目区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等配套措施进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突出解决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灌溉排涝问题。优先发展水土资源条件好,开发潜力大,配套能力强,农民积极性高的地区。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管护主体”。(3)组织、技术、资金保障原则项目区政府应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高度重视,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人员应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有丰富的组织建设、管理经验。要有相应的技术力量和资金保障。(4)“三效”并重,经济优先原则59
规划设计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以经济效益优先和开发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5)“四高、三综合”原则即高起点起步、高标准要求、高质量产品、高经济效益。通过对项目进行综合开发、综合治理,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5.3建设标准5.3.1 综合标准(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应达到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较高水平,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项目区要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工程项目区按灌区或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治理。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59
规划设计路、林治理。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项目区达到田成方、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田园化。(三)项目建设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密切结合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充分尊重项目区农民群众意愿,主动让农民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格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确保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项目区标识标牌应当统一、规范、实用,包含项目区基本情况、总投资、财政投资、工程项目建设、管护运营、监督举报等基本信息,项目区标识牌设置应当是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在工程建设与验收中同步实施。5.3.2 具体标准5.3.2.1 水利措施建设标准(一)灌溉工程标准(1)按照“灌溉系统规划科学,灌溉用水有保证,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因地制宜采用工程、农艺、管理等节水措施,灌溉制度合理”的要求,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以旧城干渠为骨干的灌溉排水系统,项目区灌排系统实行沟渠合一、灌排结合、机井灌溉、引黄入沟、回灌补源。(2)灌溉设计保证率59
规划设计项目区地处XX省西部,属于半湿润地区,属于位山引黄灌区的原沉沙池区。地下水源有保证,以水浇地为主,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3)灌溉水利用系数项目区全部发展“无井房机井+灌溉控制系统+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田间窄短畦灌水”为主的节水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0。(4)工程措施标准项目区内田间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项目区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为100%。1)考虑到项目区处于引黄灌区沉沙区附近,地势高低落差较大,引黄灌溉保证率较低,不利于发展提水灌溉,为提高项目区供水保证程度和灌溉工程的安全度,发展机井灌溉,配套潜水电泵,根据单井出水量,单眼机井控制面积55亩,灌溉周期小于7天。2)充分利用黄河来水,坚持开源节流并举、采补结合的原则,利用引黄水补充地下水源。3)灌区节水灌溉全部实施管道化,铺设0.4mpaΦ125PVC管道。4)灌区灌溉全部配套输变电路,机井全部配潜水泵、变压器和农电线路,配套灌溉控制系统。(5)效益标准59
规划设计节水灌溉有利于提高灌溉保证率,并使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管理措施有机结合,提高灌溉用水的产出率和产出效益。实现节水灌溉后,受益区种植业生产能力提高15%以上,粮食作物的水分生产率提高20%以上,大于1.2kg/m3,节水灌溉工程节水达到20%以上,项目效益费用比大于1.2。5.3.2.2 农业措施标准土地平整,集中连片。项目区的田块以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格田面积200亩左右。农作物优良品种种植率达到100%。5.3.2.3田间道路标准结合项目区灌排渠系规划,使项目区内生产路布局合理,道路顺直通畅,路面平整,实现砂石、水泥化,路沟交叉桥涵配套齐全,干路路宽不低于6m,支路路宽不低于5m,田间道路硬化铺设达到100%。便于农产品运输和农业机械的通行。5.4 建设规模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标准要求,结合某某县实际情况,2017年某某县某某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区耕地面积1万亩,(其中扶持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0.4万亩)0.7万亩项目区位于某某乡,涉及5个自然村,人口8504人,发展高标准农田面积1万亩,发展“无井房机井+电井控制系统+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田间窄短畦”灌溉模式,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59
规划设计5.5 规划布局2017年某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安排在某某乡,按照“农田成方、道路畅通、渠系完备、林带成网、土地平整”的开发要求,以方田建设为核心,形成与现代农业、高标准农业相适应的农田基础设施。在水利规划上采取机井灌溉的灌排体系,实现田间建筑物配套。在农业措施方面以建设沙石路和砼混凝土路为重点,使项目区道路畅通。各种工程措施规划方案如下。5.5.1建设方案优化选择1、灌溉水源选择项目区全境平原,灌溉水源可供选择方案有二个。一是地下水。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浅层地下含水层较厚,补给方便,过境客水和降雨均能够补充地下水。且经水平衡分析计算,项目实施后75%保证率条件下能达到采补平衡。二是黄河水灌溉。项目区位于旧城干渠沉沙池区附近,采用排沟引水方式在非灌溉季节可以将黄河水引入项目区,但水源不可靠。因此,综合比较分析,本项目灌溉水源采用地下水,采取“引黄补源、以井保丰”的地表水与地下水优化调度模式。2、灌溉方式选择项目区地下水源条件较好,且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必要且有条件实施节水灌溉全面覆盖项目区。主要灌水方式有低压管道灌溉、渠道灌溉和喷灌。59
规划设计(1)低压管道灌溉。将土渠输水改为PVC低压管道输水,渠道水损失很小,同时采用窄畦、短畦,畦宽2m,畦长不超过75m,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0.80以上,水的利用效率高。(2)渠道输水灌溉:将项目区输水土毛渠全部进行衬砌,投资较大,虽然简便易行,但项目区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宝贵,渠道衬砌占用耕地较多,且使用年限短,不便于管理,且宜被破坏,我们根据实地调查决定施行部分采用,配置水源头提水设施进行完善。(3)喷灌。若在项目区全面实施喷灌。水的利用率较高,灌水均匀,省水、省时、省地,但投资较大,并且与当前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生产方式不相适应,不宜推广采用。综合上述各种节水灌溉方法分析比较,本项目拟采用“无井房机井+射频控制系统+低压管道输水+田间窄短畦”灌溉方式为主。3、排水方式选择项目区为引黄灌区下游,地下水埋深较浅,排水系统需要控制地下水位,同时还要排除由降雨引起的田间积水,排水方式为水平排水。田间水平排水系统主要有明沟排水系统、地下暗管排水系统、鼠道排水三种方式:(1)明沟排水系统:即在田间开挖排水明沟,其优点为投资少,施工简单,缺点是占地较大。(2)暗管排水:即在田间埋设排水暗管并设置集水井、检查井、集水沟等设施,其优点是少占耕地、利于机耕、且使用时间长。缺点是投资巨大,在现阶段很难实施。59
规划设计(3)鼠道排水:即在田面以下用特殊设备形成的一种无衬砌的地下排水通道,由于其形状与鼠洞相似,故称鼠道。其优点是投资省、用工少、见效快、效益高,但其主要适宜于高粘性土,在砂性土壤中易于坍塌。经综合分析比较,本项目采用水平明沟排水方式。4、道路工程本次项目结合原方田基础,考虑机械化作业,农田道路路面宽6m,在路面处理上有以下几种方案:一是素土碾压,由于项目区为中壤土,雨后多日不能进地作业,且农机走过后不易修复,但其投资少。二是砂石路面,易修复,投资较少,投资不是很大,雨后能正常行驶,适于田间路农机行走。三是沥青或砼路面,路面质量好,但投资较大。综合上述三个方案进行比较确定第二、三方案,项目区路全部硬化路面。5.5.2农业措施规划(1)格田规划项目区田块规划以村柏油路、生产路和路边排水沟为界将农田网格化,标准格田的南北长一般为300m左右,东西长一般为450m左右,农田网格面积一般在200亩左右。(2)道路规划59
规划设计根据土地田块规划标准,结合项目区现有道路、村庄情况,在尽量保留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按规划标准建设项目区路网,规划项目区内田间道路、生产路的南北向间距一般为300m左右,东西向间距450m左右。结合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对田间道路按照方便生产和农产品运输的要求,进行道路整修,路边坡修正、路面整平压实。田间路段全部实施硬化。道路规划内容:根据项目区地形和土壤条件,以注重实用、节约土地的原则,实行“一路一沟高抬路面”的模式设计项目区道路;共规划整修道路17.4km。田间生产路路面宽6m,中间砼混凝土硬化路面宽4m、砼混凝土厚15cm,道路路面高于田面30cm,道路路边坡1:1.5,田间生产路路面宽6m,中间砂石硬化路面宽4m、砂石厚15cm,道路路面高于田面30cm,道路路边坡1:1.5。5.5.3水利措施规划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目标要求,项目区农田灌溉必须发展高标准的节水灌溉模式和技术,以体现项目区的现代农业水平。(1)田间灌溉模式确定针对项目区现状,为满足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目标要求,聊城市和某某县政府决定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引导下,为项目区农田灌溉配套电力设施,实现电力供水灌溉。59
规划设计项目区地处引黄灌区上游,黄河水进入项目区后,含沙量偏高,灌溉保证率低。项目区大田主要种植冬小麦、夏玉米等粮食作物,不利于发展提水灌溉,为提高项目区供水保证程度和灌溉工程的安全度,发展机井灌溉,配套潜水电泵。“无井房机井+控制系统+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田间窄短畦灌水”灌溉模式,技术成熟、先进,占地少、方便耕作、灌溉及时,节水率高。因此项目区田间灌溉模式主要选用机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形式。(2)机井工程规划根据《机井井技术规范》(GB/50625-2010)规定,管井深度设计,应根据项目区拟开采含水层(组、段)的埋深、厚度、水质、富水性及其出水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根据“某某县水资源调查评价与水利区划报告”的相关研究成果可知,项目区中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4m左右,动水位12m左右,单井出水量可达40—50m3/h。为保证项目区机井长期、稳定的提供水源,参考项目区已有管井资料,确定机井平均深度为75m。根据区域水资源平衡分析结果,项目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后,灌溉水利用率可显著提高,地下水资源量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不会对地下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会弥补黄河水可用不可靠、灌溉保证率不高的限制,将项目区变为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单眼机井控制面积平均为50亩,确定项目区机井数量为217眼。新打并配套机井217眼,全部配套潜水泵和动力电缆。59
规划设计根据《机井技术规范》(GB/50625-2010)规定,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出水量要求,设计机井开孔直径850mm,采用内径300mm砼井壁管。根据含水层深度确定滤水管位置,含水层内采用直径10—20mm的砾石滤料填充。为方便管理和节省投资,本次规划217眼机井全部采用无井房地埋形式,在机井附近建设机井计费控制系统。(3)田间输水管道规划规划项目区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低压管灌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采用0.4MPa的PVC管道,管网的布局合理进行优化设计,按地块的形状布置成“土”字形、“王”字形、“一”字形等。埋设Φ125PVC管道70km。配水支管上以30-50m的间距布置地面给水栓。(4)滴灌工程规划建设100亩滴灌工程,滴灌主管道采用0.4mpa的upvc管材,毛细管采用PE滴管,南北向布置灌水。(5)灌排渠系配套建筑物规划在灌排沟渠、排水斗沟、排水农沟与道路交叉处建设生产桥、过路涵(农沟涵)。共规划桥、涵等建筑物61座,其中:灌排斗沟渠上新建生产桥27座(共新建2m跨生产桥14座,3m跨生产桥7座,4m跨生产桥6座),维修桥4座;排水农沟上新建Φ60过路涵20座.Φ80过路涵10座。采用混凝土圆管涵,圆管壁厚10cm,路面宽6m。为方便耕作管理,根据生产需要,视地形确定。5.5.4林业措施规划项目区的田间工程布局主要为“田—农沟—林—路—林—田”的布置形式。营造农田防护林网1万亩,59
规划设计种植速生杨2500株,种植绿化苗木法桐、3公分紫叶李8100株,共植树10600株。5.6工程设计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规划布局要求,对项目区内水利工程、农业工程设计。水利工程设计内容包括水源工程设计、灌溉工程设计、排水系统工程设计、农电工程设计和配套建筑物工程设计。农业工程设计包括格田设计、道路设计等。5.6.1水利工程设计5.6.1.1项目区灌排模式确定(1)总体灌排模式确定项目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格田沿路两侧布置沟渠,采用“引黄补源、灌排结合、以井保丰”的灌排模式,格田北侧布置农沟,引黄期间既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也可利用抽水泵从沟内引水灌溉,格田西侧布置灌排斗沟,引黄期间从郭口总干渠引水补源灌溉,汛期排水至排水沟。(2)田间灌溉模式比选针对项目区现状,为满足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目标要求,某某县政府决定在农业综合开发建设资金的支持下,为项目区农田灌溉配套电力设施,实现电力供水灌溉。59
规划设计项目区地处引黄灌区上游,黄河水进入项目区后,含沙量偏高,灌溉保证率低。项目区大田主要种植冬小麦、夏玉米等粮食作物,不利于发展提水灌溉,为提高项目区供水保证程度和灌溉工程的安全度,发展机井灌溉,配套潜水泵,主要采用“无井房机井+射频控制系统+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田间窄短畦”灌溉模式,技术成熟、先进,占地少、方便耕作、灌溉及时,节水率高。因此项目区田间灌溉模式选用机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形式。5.6.1.2水源机井工程设计(1)单井控制面积计算项目区单井出水量在40—50m3/h左右,取40m3/h。单井控制面积可按下式计算:F0=Q.t.Tη(1-η1)/m式中:F0——单井控制灌溉面积,亩;Q——单井出水量,m3/h;t——灌溉期间每天灌溉时间h,取15h;T——每次轮灌期的天数d,取7d;η——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η1——干扰抽水的水量消减系数,取0.1;m——每亩净灌水定额(m3),取38m3/亩。则:F0=80亩。(2)井距的计算为方便管理,项目区内的机井一般靠路边布置,属于条形布置方式,机井间距可按下式计算:l0=25.8√F0式中:l0——井距,m;F0——单井控制的面积,亩。59
规划设计则:l0=25.8√F0=215m因此:确定项目区机井间距一般在200m左右为宜。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分别对地块、机井间距略有调整。(3)井数的确定井数的确定可按下式计算:N=int[]+1式中:N——标准地块机井数量,眼;F1——井灌区标准地块的灌溉面积,亩。规划每个标准田块的面积大多为200亩左右。F0——单井控制面积,亩;计算结果,项目区1万亩耕地35个格田地块中。(4)机井设计由于项目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单井出水量也较大,且浅层地下水,易于补给和恢复,开采费用低,因此项目区的地下水利用以开采浅层地下水为主。机井型式采用管井,井径为500mm,井深75m左右,单井出水量为40-50m3/h。井管由井壁管(实管)、滤水管(花管)和沉淀管组成,井管采用混凝土管,管壁厚10cm。由于项目区的含水层主要存在粗细不等的砂层之中,为保证水井的质量,滤管除采用填砾、缠丝和包网等滤水措施之外,尚需回填砾石滤水层,其厚度一般为75-100mm,滤料粒径为含水层粒径的8-10倍。机井构造设计见附图。59
规划设计5.6.1.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设计典型地块为项目区内一标准方田(田块T9),南北宽300m、东西长为450m,面积为200亩左右,规划布置机井4眼。作物南北向种植,区内地形平坦,地块比较规则,耕作层土壤为沙壤土,土壤平均容重1.5g/cm3,田间持水率占土重的25%。该区灌溉水源为浅层地下水。根据调查资料,区内地下水位埋深3-4米,动水位最大埋深12m,单井出水量一般在40m3/h,水质符合灌溉用水要求。种植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1)作物需水量的确定根据小麦、玉米的需水规律,其需水高峰在灌浆期间,包含平均日需水强度Ea=5mm/d。(2)设计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①设计灌水定额m=0.1(θmax—θmin)βZγ式中:m——为设计灌水定额,mm;γ——为土壤容重,g/cm3;Z——为计划湿润层深度,m;取Z=60cmθmax、θmin——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占干土重的百分比);β——为田间持水率。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取田间持水率的90%、下限取65%。59
规划设计按上式计算设计净灌水定额,经计算m=0.1×1.5×0.6×25×(90-65)=56.25mm,即38m3/亩②灌水周期T=(m/Ea)=56.25÷5=11.3天。取灌水周期7天,可提高灌溉保证率。式中:T——为设计灌水周期,d;其余符合意义同前。由于项目区各井的出水量及控制面积有所不同,灌溉中以灌水周期控制,适当调节每日开机时间,以保证作物的需水要求。(3)工程总体布置根据地形、地块、道路等情况布置管道系统,使管线最短,控制面积最大,便于机耕,管理方便。并尽可能双向分水,方便浇地、节水,长畦改短。项目区内地块大多为正方形和长方形,典型区选典型田块T9,地块南北宽300m、东西长为450m,面积200亩,共布置4眼机井。管网布置以单井自成系统,根据<<节水灌溉技术规范>>(GB/T50363-2006),规定及典型区地形实际情况,管道布置用“圭”字形布置,干管平行作物种植方向南北布置,干管长230米,支管垂直作物种植方向东西对称布置,共布置4条,每条支管长100米。给水栓沿支管布置,间距为50米。给水栓双向分入畦灌溉;给水栓上连接移动式输水软管,软管与给水栓连接采用快速接头。低压管道灌溉典型工程设计布置见附图。(4)灌溉设计流量的确定59
规划设计根据设计灌水定额、灌溉面积、灌水周期和每天工作的时间,按下式计算确定系统灌溉设计流量。Q设=0.667mA/(ηTt)式中:Q设——为管道系统的灌溉设计流量,m3/h;η——为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0;t——为灌水时间,h,取14h;A—单井控制面积,亩,取70亩;m—设计净灌水定额,mm,取56.25mm;T—灌溉周期,d,取7d;其它符号意义同前。则:Q设=0.667×56.25×70÷(0.80×7×14)=39m3/h,设计流量Q设小于机井单井出水量40-50m3/h,满足灌溉要求,故取40m3/h作为设计流量。(5)低压管道灌溉系统工作制度确定①毛灌水定额W毛=W/η水式中:W毛——毛灌水定额(m3/亩);W——净灌水定额(m3/亩);η水——灌溉水利用系数,取η水=0.8。则:W毛=38/0.8=47.5m3/亩。59
规划设计②一次灌水的延续时间t次=W毛×A0/q0式中:t次——一次灌水的延续时间(h);A0——单口控制面积(亩),由管网布置知,A0=6.7(亩);q0——单口流量(m3/h),每次开1个口,q0=40(m3/h)。则:t次=47.5×6.7/40=8.3h为减少干、支管管径,减少投资,采取1条支管为一个轮灌组,每次开启1个给水栓的运行方式。(6)管网水力计算①系统流量的确定由于在一个轮灌组中,每条支管只有一个给水栓工作,故支管流量Q支=40m3/h,干管流量Q干=Q支=40m3/h。②干、支管管径的确定式中:Q——管道设计流量(m3/h);d——管道内径(mm);V——管道经济流速,干管取1.05m/s、支管取1.05m/s。则:支管内径59
规划设计=116mm取d支=125mm(外径),内径118.6mm;干管管径也取125mm(外径),内径118.6mm。③管网水力计算a.沿程水头损失计算hf=94800Q1.77L/d4.77式中:hf——管道沿程水头损失,m;L——计算管道长度,m;Q——管道设计流量,m3/h;d——管道内径,mm。地面塑料饮管的沿程水头损失按上式计算后,根据软管辅设顺直程序及地面平整情况乘以1.1-1.5倍系数。现以最不利轮灌组运行时的工作状态来进行水力计算和水泵选型。最不利固定管道包括干管和支管及地面移动软管,干管长230m,支管长180m,地面移动软管30m。固定管道沿程水头损失:hf固=(94800×230×401.77÷118.64.77)=1.91m。地面移动软管沿程水头损失:hf软=1.1×94800×25×401.77÷1104.77)=0.33m。b.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局部水头损失按总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59
规划设计(7)水泵选型系统总扬程为H总=1.1∑hf+1.1∑hf泵+△Z+hj+h出口式中:H总——为系统要求的总扬程,m;hf——为输水管道沿程水头损失,m;hf泵——为首部枢纽部分的沿程水头损失,m;hf泵=625000Q1.9L/d5.1;经计算,hf泵=1.782m;Z——为机井动水位到田面控制点的高差,m;取15m;d——泵管管径,d=80mm;L——泵管长度,L=20m;hj——首部枢纽局部水头损失,取3m;h出口——为地面移动软管出水口工作水头。则:H总=1.1×(1.91+0.33)+1.1×1.782+15+3+0.2=22.2m;规划项目区内217眼井配套潜水泵,埋设地下电缆,根据计算选用潜水泵,型号为200QJ40-39/3,流量Q=40m3/h,扬程H=39m,功率7.5kW;机井(配备潜水泵)。5.6.1.4电力工程设计项目区内有217眼机井配备潜水泵,需配置变压器6台、低压电缆46公里、高压线3公里。从变压器引低压输电线路,走向根据机井位置,按最短线路原则沿路布线,井泵距离变压器不超过660m,平均距离300m。59
规划设计(1)变压器设计本项目电力布置的原则是在保证供电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输电距离,降低成本。同时为节省投资,本次规划一台变压器平均同时供18台水泵工作。每眼机井配备潜水泵1台,对应配套电机功率5.5kW。变压器其所需电容量按下式计算:式中:-变压器容量(KVA));-电动机额定功率(KVA);-照明用电总功率(KVA)。经计算,项目区选择容量250KVA变压器1台,容量160KVA变压器5台。(2)输电线设计1)确定导线截面面积低压线截面面积380伏低压输电线导线截面面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S—导线截面积(mm2);—额定电流(A);△u—电压损失(即允许电压降,取5%U);C—导电系数(铝绞线取36)。59
规划设计低压线路主要布置于变压器至与潜水泵配套的电动机上,距离较短,按变压器距最远机井500m计,输送功率为5.5KW,额定电流13.75A,经计算,低压单项导线截面积为15.0mm2。2)导线选择由于所选取的导线截面必须大于或等于导线的最小允许截面,而当线路电压为380V时,为了保证生产用电安全,电缆采取地下埋设的方法,因此低压输电线选择铠装地埋电缆YJV22型号铝芯电缆,电缆截面积为3*16+1*10,根据送电距离,考虑线电损因素,主干线、分干线分别采用3*50+1*25和3*35+3*70等型号。3)导线埋设为保证电缆线电压的安全输送、使用寿命及防偷盗,电缆地下埋设。埋设深度大于0.9m,电缆外套塑料管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5.6.1.5项目区建筑物设计项目区建筑物主要是渠道上的生产桥、涵。(一)生产桥涵布局本项目区的交叉建筑物主要是过沟生产桥涵:一是布置在排水沟与机耕路的交叉处的斗沟桥和农沟桥,二是过沟进地涵。项目区排灌沟有引黄的功能,因黄河水中泥沙含量高,故桥涵洞易淤积。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斗沟、农沟桥选用拱桥形式,拱桥排水性能好,且容易清除淤积物。进地石料涵选用管涵和拱桥两种形式。(二)生产桥、涵设计59
规划设计(1)部分沟渠宽度不大,设计3米跨石拱桥进行连接,详细尺寸设计见附图。(2)斗沟桥规格:砌石结构,桥面宽6m,跨度为2m、3m两种尺寸。详细尺寸设计和工程量见附图:3m跨拱桥设计图、2m跨拱桥设计图。(3)农沟桥规格:砌石结构,桥面宽6m,跨度为4m。详细尺寸设计和工程量见附图:4m跨拱桥设计图。(3)管涵规格:砌石结构,管涵桥面宽6m。规划建设管涵的涵管直径0.6m和0.8m;部分淤积严重的毛渠上建设石料拱涵来代替管涵,以增强其过沙过水能力。详细尺寸设计和工程量见附图:石料涵设计图。5.6.2农业工程设计5.6.2.1格田规划设计根据项目区地下水位、土壤性质和水质状况,项目区结合灌排沟渠系统的规划、机耕路建设,在考虑耕作管理方便和现有田块规格的基础上,对项目区耕地进行网格化建设,以纵横排水沟系将项目区划分为200亩左右的整格田块,格田南北长300m左右,东西长450m左右。部分格田因地形原因稍小或稍大。格田的布置形式见附图,低压管道典型地块设计图见附图。5.6.2.2机耕路规划设计59
规划设计为了满足项目区的生产要求,根据提质改造项目区的建设标准,结合灌排沟渠的布设,对项目区道路进行规划设计。对已有道路按规划进行加宽裁直、培修边坡、压实整平;新建田间生产路沿灌排沟布置,形成“田—农沟—林—路—林—田”的布置形式。项目区道路按路面硬化形式为砂石路、水泥路。田间生产路进行硬化。采用“一路一沟高抬路面”的模式。砂石路的设计标准为:路面宽6m,机械压实,中间4m宽,路基为素土压实,上面铺设15cm厚度级配碎石压实,再加石粉碾压平整,路面高出地面30cm;根据项目区土质和路边灌排沟渠的情况,路边坡取为1:1.5或1:2。水泥路的设计标准为:路面宽6m,机械压实,中间4m宽,路基为18cm厚、3.7灰土压实,上面无钢筋砼混凝土15cm,路面高出地面30cm。根据项目区土质的情况,路边坡取为1:1.5或1:2。见附图:田间沟路设计图。5.6.3林业工程设计项目区林业工程主要是农田防护林网设计。根据区内的土壤和自然条件,规划布置一定数量的防护林,以改善区内目前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不良状况,同时也将起到改善区内农田小气候的作用。(1)树种选择59
规划设计由于项目区是黄泛平原区,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次生盐碱化隐患较大,且本项目区风沙较大,考虑到树体的防风性能、对当地土壤和水的适应性能以及考虑到当地的种植习惯,田间防护林树种选择树体较大、生长较快,抗旱和抗寒性能良好的速生杨107和法桐、紫叶李等绿化苗木。速生杨107、紫叶李选用胸径3cm以上的优质树苗,法桐选用胸径5cm以上的优质树苗,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达到90%。(2)种植形式规划设计项目区的田间工程布局主要为“田—农沟—林—路—林—田”和“田—林—路—林—田”布置形式。项目区防护林网格面积与格田面积一致,生产路两侧栽树,有排水沟的一侧2行树,农田一侧不栽植,株距2m。59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1 开发任务2017年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区总面积1.24万亩,开发任务1万亩,其中落实帮扶贫困村建设任务0.4万亩。6.2 建设内容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五个统一”的要求,项目建设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规模开发的要求进行。开发建设重点放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道路修建等方面。根据项目区实际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加强项目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根据项目区规划设计结果,各种治理改造措施的主要建设内容如下。6.2.1水利措施1)机井工程(1)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采用地下水。水源工程规划新打机井107眼,配套泵107台(套),安装计费灌溉系统107处,管理机10台套,射频卡1500张,机井保护墩107座。(2)输变电设备包括新配置100kva变压器6台,架设高压线路3公里,铺设低压电缆22公里。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项目区0.7万亩划分35个格田。每个格田根据具体面积均匀布井,埋设低压灌溉系统共埋设低压输配水管道Ф125管道40公里。59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3)田间渠系配套建筑物工程项目区在灌排沟渠上共规划桥、涵等建筑物47座,其中:灌排斗沟渠上新建生产桥13座(共新建2m跨生产桥5座,3m跨生产桥5座,4m跨生产桥3座),维修桥4座;排水农沟上新建Φ60过路涵20座,Φ80过路涵10座。6.2.2农业措施1)项目区格田划分项目区7000万亩耕地,共划分格田35块。格田划分标准200亩/块左右。扶持贫困村4000亩按村区域划分。格田规格标准见下表6-2。表6-22017年某某县某某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格田划分表方格号面积(亩)方格号面积(亩)方格号面积(亩)方格号面积(亩)T1205T15201T29194T2203T16202T30195T3198T17205T31201T4199T18192T32189T5201T19204T33193T6200T20203T34198T7206T21205T35205T8196T22200T9202T23201T10200T24201T11201T25198T12203T26203T13196T27207T14192T28201合计70002)道路建设59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结合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对田间道路按照方便生产和农产品运输的要求,进行道路整修、路边坡修正、路面整平压实,对生产路全部实施砂石、砼混凝土路面硬化。规划整修道路13.1km,其中:主干路面宽6m,中间砂石硬化路面宽4m、砂石厚15cm,长度9km;次干路面宽5m,中间砼混凝土硬化路面宽4m、砼混凝土15cm,长度4.1km。6.2.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网0.7万亩,种植速生杨2500株,种植绿化苗木法桐、紫叶李8100株,共植树10600株。6.2.4帮扶措施农业综合开发帮扶贫困村建设旱涝保收田任务0.4万亩,主要内容为:新打机井110眼,配套潜水泵110台,机井保护台110座,配电箱110套,铺设低压电缆24000米,新建生产桥14座,铺设节水管道30000米,疏浚沟渠100000立方米,新建滴灌100亩,铺设水泥路4.3公里。59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第七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7.1 投资概算7.1.1概算依据(1)国家农业部《农业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内容与方法》NY/T1716-2009;(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3)XX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XX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定额及编制规定》(4)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条例、规定等;(5)工程设计有关资料和图纸;(6)《关于做好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鲁财农发[2016]6号)。7.1.2定额指标(1)《XX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预算定额》(2)以上定额不足部分,参照其他有关现行定额及规定补充。7.1.3 基础单价(1)人工预算单价根据《XX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定额及编制规定》的规定,人工预算单价采用71.02元/工日;一般田间工程按照农民投劳折资计算。(2)材料预算单价87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砼混凝土、钢筋、木材、柴油、汽油等按现行统一价格计算,其中砼混凝土260元/t,钢筋3600元/t,柴油5000元/t,汽油5500元/t,电1.00元/kw.h。2)砂子、碎石、石硝等地材按当地调查价确定其材料价格。3)其他次要材料价格按当地市场价,另计5%运杂费。4)主要材料设备价格以出厂价为原价,另加运杂费和采购保管费。7.1.4 费用标准主要工程施工企业资质等级定为三级,根据《《XX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定额及编制规定》(试行),并按规定取费;一般田间工程按实际支出计取。7.1.5 投资概算根据以上投资概算依据和标准,在综合分析项目主要规划建设内容、单项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单位工程投资的基础上,某某县某某乡2017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为1505万元。某某县某某乡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总额为1505万元(帮扶贫困村建设投资600万元)。各项治理措施的资金分配是:水利措施965万元;农业措施440万元;林业措施40万元管理费、管护费等其他费用60万元;87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其中帮扶贫困村投资600万元。详见表7-1。表7-1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表项目各项措施投资管理、管护费用总投资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数量(万元)96544040601505占项目总投资比例(%)642934100项目区投资中,各项治理措施、各种工程的投资情况如下:7.1.5.1水利措施水利措施投资9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4%。项目区水利措施投资情况见表7-2。表7-2水利措施投资情况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单项价格(元)数量投资(万元)一水利投资9651桥涵小计61951.1穿涵座400030121.2新建桥座3000027801.3维修桥座8000432机井眼2173592.1新建机井眼90002171952.2机井保护墩个1500217322.3潜水泵台45002179724管理机台套1500101.52.5射频卡张1015001.52.6计费控制系统处1500217323沟渠万立方3300012394地下管道公里35000702455变压器处1500006906高压线公里9000032787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滴灌亩70010078低压电缆公里225000461037.1.5.2农业措施农业措施投资4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其新建砂石路9km,需104万元;砼混凝土路8.4km,需投资336万元。项目区农业措施投资情况见表7-3。表7-3农业措施投资情况表工程形式单位数量投资(万元)新建砂石路km9104新建砼混凝土路km8.4336合计17.44407.1.5.3林业措施林业措施投资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栽植速生杨2500株,绿化苗木8100株。7.1.5.4其它管理费项目管理、管护费用60万元,占项目财政总投资的4%。7.2 资金筹措方案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筹措方法,我县作为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由各级财政进行投资,同时,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与相关支农资金的相互配合,以满足项目区建设需要。其资金来源可分为: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75万元,XX省财政资金387万元,聊城市财政资金43万元。项目区建设资金筹措方案见表7-4。表7-42017年某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措施表87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构成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投劳折资合计小计省财政资金聊城市财政资金某某县财政资金数量(万元)1075430387431505占总投资比例(%)71.428.625.72.91007.3 资金整合支农资金整合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县为主和多级次整合相结合,以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主导产业、优势区域和重点项目为平台,以切实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整休效益为目的,通过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支农资金,逐步形成支农资金项目科学、安排规范、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使用管理机制。整合涉水涉地资金,推进资金“三个统一”,项目“五个统一”,真正实现“一张图、一盘棋”,从根本上解决资金多头管理、使用分散,项目布局无序、管理要求各异和投资建设标准不一等突出问题。集中财力打造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促进我县现代农业的长足发展。支农资金整合的基本原则。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要遵循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明确分工、协调配合的原则。2017年某某县87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纳入县级资金统筹整合,资金统筹整合建设规模为5.283万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投资规模1505万元(其中省直帮扶贫困村建设旱涝保收田投资600万元);某某县农田水利项目县项目建设内容为姚寨镇2.203万亩耕地的以机井为水源的低压管道灌溉工程,投资规模2154.06万元;某某县国土资源局建设内容为鱼山镇1.9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规模2300万元。87
效益分析第八章效益分析8.1经济效益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将成为我县主要优质粮生产基地,根据类似项目试验结果,粮食亩产由932.2kg/亩增加到1072kg/亩,增产幅度达15%。年可增加粮食157.41万kg,年节能6.4万kw.h,年省工1.1万个。年增产效益314.8万元,项目综合效益计算如下:(1)增产效益项目区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地力提高,灌溉周期缩短,灌水及时,肥料的利用率提高,加之优良品种的选用,促使作物增产和品质提高。据已建工程经验和实验资料表明,与改造前比,粮食亩均增产15%,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冬小麦平均亩产为454.8kg/亩,夏玉米平均亩产为477.4kg/亩。项目实施后,小麦单产达到523kg/亩,玉米单产549kg/亩,亩均增产139.8kg,项目区11000亩粮田年均增产粮食157.41万kg,按优质小麦1元/kg、玉米1元/kg计,整个项目区年增产值314.8万元。(2)节能效益项目区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由于灌排工程配套,实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软管输水灌溉等节水灌溉措施,灌溉用水量减少,耗油量、用电量相应降低,据估算,项目区年节能6.4万kw.h。(3)省工效益87
效益分析项目区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灌溉用水量、灌水时间减少,灌溉、耕作管理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灌溉用工量普遍降低。根据已建工程运行情况分析,项目建成后,平均年省工1.1万个。(4)节地效益项目区铺设低压管道后,可以减少土渠增加耕地,按1%的面积计算,1万亩低压管道工程共节地110亩。项目区财务内部收益率19.8%,财务净现值721万元,投资回收期5.5年,农民人均增加收入653元。8.2社会效益2017年某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1万亩项目建设完成后,不仅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为我国年增产1000亿斤粮食做出应有贡献。(1)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通过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的实施,使项目区的农田道路、水利、电力设施和环境景观工程配套,形成了高产稳产的粮食生产主产区,项目完成后,当年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5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0.4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2)项目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87
效益分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大力宣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鼓励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增强了农民的互助合作意识,有效地调动了他们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积极性,避免了长期以来对耕地“掠夺式”经营的弊端。(3)项目区的村民议事制度得到了落实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各村按照项目工程扩初设计书,对项目所需筹资投劳总量按照“4+2”工作法,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决定任务分配方案,逐步规范了“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程序和规则,也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4)项目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到了保证通过对项目区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农民稳定增加收入有了可靠的基础。同时,通过在项目区示范推广优质农作物新品种,举办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使80%以上的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技能,增加了农业科技含量。8.3生态效益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农田防护林防护面积1万亩,有利于保持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1)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综合开发、综合治理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将由开发前的0.9-1.14%提高到1.25%,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通过科技培训、农药化肥等合理使用,农田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农作物品质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及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得到保证。287
效益分析)节水。项目区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灌溉水利用系数较改造前平均提高0.2,节水20%以上。实施该项目每年可节水70万m3。有效调控项目区地下水位,实现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项目建成后,区内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更加合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科学,土地、水资源的利用都有大幅度提高。通过科技培训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品种的引进及化肥、农药、生物肥的标准化应用,控制了肥料及农药的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品位和质量,生态环境转向良性循环。8.4 环境影响分析8.4.1环境现状分析某某县项目区地处鲁西,黄河中游北岸。水利工程由于建设标准低,年久失修,工程老化严重,灌溉效益骤减;项目区沟渠路林建设不配套,造成灌溉保证率低,渠系渗漏严重,灌溉成本较高;由于缺少农田防护林网,灌排渠系不合理,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次生盐碱化趋势加重,肥力降低;不合理的灌溉技术、大水漫灌灌水制度和不科学的使用化肥农药,不但造成土壤贫瘠、肥力下降,粮食生产能力低下,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因灌溉水的深层渗漏,引起地下水的污染,水环境恶化;环境的恶性循环,造成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粮食安全隐患日渐突出。8.4.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87
效益分析项目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兴修水利、修建道路等措施,对项目区生态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积极作用。(1)项目实施,可防止水土流失,拟制土壤沙化、次生盐碱化,保护生态环境。项目区进行灌排渠系的合理配套改造,实施科学的灌溉制度,灌排保证率大大提高、有效的防止了土壤次生盐碱化;涵养水源,稳定了生态系统。项目区通过推广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措施,可有效的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作物的抗病性,提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比例更趋合理,综合治理项目区土壤有机质(2)项目实施,可有效的改良土壤,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将由开发前的0.9-1.14%提高到1.25%。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有利于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3)项目实施,可有效的防止农药化肥污染,促进食品安全。项目区通过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等措施,通过合理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和农药,确保粮食生产及病虫害防治,减少土壤污染,保护环境及保障食品安全。(4)项目实施,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水生态环境安全。87
效益分析项目区根据黄河来水情况和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引黄入渠、灌排结合,引黄补源”灌排模式,田间推广应用“无井房机井+控制系统+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田间窄短畦灌水”等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在田间实施了节水灌溉制度和平整土地、窄短畦灌溉等节水技术,有效的减小了水资源的浪费,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20%,维护水环境安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项目实施,提高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项目区通过灌排系统的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和完善,灌排保证率提高,改善了自然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旱能浇、涝能排,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8.5财务评价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8.5.1财务分析依据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3)某某县及项目区镇、村提供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相关数字。8.5.1.1财务评价87
效益分析由于该项目建设期较短(一年),财务评价在建设期内均采用时价,生产经营期内各年均采用以建设期末(生产期初)物价总水平为基础、并考虑生产经营期内相对价格变化的价格。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该项目参考指标为:计算期15年,期末残值按固定资产的5%计算,基准收益率按8%计算,基准投资回收期5.5年,财务净现值大于零。(1)财务支出1)项目投资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505万元。2)年运行费根据已建项目以及XX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灌溉试验资料分析结果,考虑项目区项目建成前后,各项费用的增减,估算本项目区的亩年运行费为16元/亩.年,估算项目区年总运行费147万元。(2)财务收入该项目的财务收入应包括出售粮食产品和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对该项目而言,主要小麦、玉米在项目实施后增加的产量所获得的效益、节地增产效益、节能效益和省工效益。整个项目区纯收益为574.2万元,包括项目区增产、节能、节地、省工等增量效益,见下表8-1。表8-1项目年增效益汇总表项目区面积(亩)年增产效益(万元)年节地效益(亩)年节能效益(Kwh)年省工效益(万个)年节水效益(万m3)11000574.21106.41.17087
效益分析(3)财务评价主要评价指标分析1)评价指标国民经济评价内容包括: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及经济效益费用比和投资回收期。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以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表示,其表达式为:式中,B为年效益,万元;C为年费用,万元;n为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正常运行期;t为计算期各年的序号,基准点的序号为0;(B-C)t为第t年的净效益,万元。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净现值(ENPV)以用社会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计算期初的现值之和表示,其表达式为:式中,is为社会折现率,本工程取8%。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以项目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比表示,其表达式为:87
效益分析式中,Bt为第t年的效益,万元;Ct为第t年的费用,万元。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以项目的现金流量累计等于零时所需要的年数表示。一般从建设开始年起算。其表达式为:式中,为现金流入量,考虑项目特点,本报告分析时以年效益B替代,万元;为现金流出量,同样以年费用替代,万元。2)评价指标计算结果经计算项目各项经济评价指标为:项目经济内部报酬率为19.8%,社会折现率为8%时,项目国民经济净现值为721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44。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净现值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节水灌溉项目要求值1.2,投资回收年限为5.5年。见表8-2。表8-2财务评价成果表财务收益基准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投资回收期(年)i=8%19.87211.445.5详见《增量资金现金流量表》。(3)项目综合评价结论87
效益分析该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9.8%,大于基准收益率8%;投资回收期为5.5年,小于基准回收期;财务净现值为721万元,大于零。通过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较强的赢利能力,对农民增收作用大,且抗风险性较强。从财务分析角度看,该项目可行。87
结论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9.1组织机构设置9.1.1项目建设组织机构某某县成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发改局、国土局、水务局、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部门相关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日常管理机构,具体负责项目资金工作。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工程技术组、资金组和管护办公室,各部门抽调精干人员,明确人员分工及责任,负责具体工作推进,加强项目监管,确保取得实效。办公室设在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是项目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机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代表某某县政府行使项目管理职能。9.2实施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将整个规划区划分成几个模块,由项目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分别承担模块内的工程建设管理任务,定人、定岗、定责,形成以模块化为主轴的“精干高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和各负其责”的项目管理格局。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项目实施聚拢政策、统筹规划、集中布局和强化管理等措施,实现集中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目标,真正落实项目的“五个统一”。87
结论1.统一规划布局。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某某县实际情况,确定年度项目建设规划区,统筹规划、统一布局,统一上图,确保实现规划区集中连片,实施规模治理、整体推进。2.统一标准质量。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设计机构,对规划区的建设标准进行统一论证设计,避免各部门间的工程投资预算、工程设计标准参差不齐。3.统一建设实施。将该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公开招标、统一项目实施和统一建设管理。4.统一竣工验收。工程竣工后,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工程进行初验;联合考评验收组进行统一全面验收。5.统一建后管护。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具体部门统一运行管护,明晰工程产权、使用权,确立管护主体,建立管护队伍。建设项目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项目工程高质量、高标准、按时完成。9.2.1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管理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方式,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项目区规划布局、方案编制、工程监管、竣工验收等工作进行全程服务,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87
结论在项目实施前由中介部门完成项目工程的勘察与规划设计,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并邀请省、市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论证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发展计划局、国土局、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农业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小组,对工程项目的实施给予技术指导,要实行“四制”,严把“四关”,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发挥,真正做到“建设一片、成功一片、效益一片”。一是实施“四制”,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程序规范有序。为了工程项目能够善始善终,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自身特点和建设要求,工程建设全面实施“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监理责任制”和“合同管理制”,以提高工程操作透明度,加强工程管理力度。二是严把“四关”,确保工程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严把“设计关、施工关、监理关、验收关”四关。聘请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对工程的实施进行监理和全程建设质量监督,确保工程建设按质量如期完成,严防项目招投标暗箱操作和豆腐渣工程。9.2.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87
结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管理的基本农田土地治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资金“三个统一”的要求,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使用、管理。根据资金总体规模,统筹安排项目建设和资金方案。各项资金拨付到县级财政以后,汇集为一项资金,严格实行专人、专账管理和统一会计核算,真正做到“一支笔、一本账、一个人管理”。财政局明确农业科具体负责,执行县级报账制度。9.3 运行管理与维护某某县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项目管护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统一运行管护工作。项目所在乡镇成立项目管护站,建立管护队伍,负责各自乡镇项目的运行管护。项目乡镇首先明晰工程产权和使用权,工程竣工后,与项目产权所有人办理工程登记移交手续,及时明确管护主体职责,落实管护责任和义务。坚持“谁受益,谁负责”、“以工程养工程”等原则进行管护,根据受益范围和受益对象,合理确定工程管护主体。工程管护经费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健全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主要包括:县财政按照项目总额的一定比例(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计提工程管护经费;地方财政通过工程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取得的收入;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的工程管护补助经费以及其他方式筹集的经费,并实行阳光管理。9.3.1管护主体87
结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广大农民是项目的建设主体、管护主体和受益主体。因此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进行田间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移交,拟采用“刘集水务站+协会+村委会+用水小组”四级管理服务体系的运行管护模式,实行协会式管理,明确管护主体和各级体系的责任,制定合理措施,保证工程的长期良性运行,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运行的长效机制。项目区1万亩耕地分属5个村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建设期间协会就参入规划、建设,筹集资金,参入工程建设全过程、负责建成后的运行管理。项目建成后由某某县农业开发办公室对工程产权进行登记,将产权整体移交给农民用水者协会,使农户真正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和受益主体。9.3.2管护措施一、认真执行各项工程管护标准。(1)机耕路管护标准:路面平整、无杂草、无杂物,保持畅通,路碑标志保持完好无损,清洁卫生。(2)水利设施:水利设施定期检查,确保井、泵、桥、涵、闸等设施完好,确保正常运行。二、创新管护运行机制。(1)农田机耕路:机耕路及其他公益性设施可采用专业队承包的管理机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2)水利设施:机电井的维修管护可采用民办民管、承包经营、拍卖、集体经营或股份经营等多种形式的管护机制;对于农户地块的生产路,可采用集体栽培、集体管护或集体栽培、个人承包管护等形式的管护机制。(3)运行管护。经常对工程运行管护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对损坏工程,要及时申报上级农发部门,以便安排管护费用。三、87
结论搞好项目建设管护的宣传工作。各项目乡村要利用广播、电视、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对项目管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项目区农民认识和管护自觉性,做到家喻户晓,形成人人爱工程管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施舍利用率。9.3.3台账制度建立乡镇水务站建立《农田基础设施及运行管护工作台账》,加强对农田基础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的监管和技术指导,督促工程管护主体切实履行管理责任,保障工程安全长效运行。9.3.4组织建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1)组织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培育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承担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使用和管理职责。某某县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全部为农民用水户协会。2)依法登记备案农民用水户协会建成后,在某某县民政部门登记管理,业务主管单位为某某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业务主管单位可以将有关管理事务委托给乡镇水管部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登记条件和程序按照民政部《关于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XX省民政厅《关于加强全省农村经济协会登记管理和培育发展工作的通知》(鲁民[2003]12号)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3)财务制度87
结论每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资金筹措、资金管理、收入支出管理、利润分配、财务审批程序及权限都应按照独立经济组织运行。4)能力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积极参加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灌区管理单位组织的政策、技术及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协会内成员的学习、培训和管理,选取有专业知识,懂管理的人员担任会长,与其他协会相结合,不断壮大自己的职能范围和实力,保障协会的良性运转,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政府及有关部门注重加强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指导和扶持,定期对用水户协会进行培训,培训人员主要为协会里的领导小组成员及协会骨干会员,一年进行2次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按照项目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在某某县水务局及乡镇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水务站对用水户协会执委会成员组织协调、业务技能等综合素质,每年培训协会成员0.2万人次。农民用水户协会能力培训计划一览表序号培训班名称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1田间用水管理培训班定额管理、农田节水协会会员10天2协会财务管理培训班协会财务协会会员10天3用水计量管理培训班用水计量与核算、水费计收协会会员10天5)规章制度建设在某某县水务局的指导下,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以及供水管理、工程维护责任、水费收缴、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和办法。6)工程管理87
结论某某县某某乡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高标准农田工程产权制度,根据管理要求对工程资产、工程设计资料及相关事宜进行了移交,建立管理台账;工程运行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即主干管以下及附属建筑物、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由各区域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日常管护;由用水户选举1~2名组长,负责本区域灌溉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协会和用水小组组长做好工程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修,并根据协会章程向用水户公示。运行管理经费来源为所收水费。7)灌溉服务各用水户协会对上负责与供水单位签定供水合同,按实际用水量向供水单位交纳水费。对内负责编制灌水计划,管理维护灌溉工程,组织田间灌溉服务及灌溉水费的征收与管理。灌水期间,管理人员根据各水源控制的灌溉面积及用水户多少、各户的作物类型及面积确定灌水时间,然后按地块顺序排队,并预先通知各用户,以便施肥管理。管理人员与用水户测量灌水量、灌溉面积、灌溉时间、灌溉用工、灌溉用电等,并做好现场巡查工作,确保正常供水和避免水资源浪费。每年年初对测水量水设施进行维修校验。8)水量计量及水费收取农民用水户协会对各用水户的灌溉面积进行核实,与用水户共同确认后,签署灌溉面积登记卡,并在每年灌溉前,核实用水户灌溉面积变化情况,并在登记卡上记录。项目区内全面实行“量水到(农)口、配水到户、核算到亩、按方收费”。收费方式按照“一价制”水价标准,实行“一费开票到户、一票收费到户”。87
结论9)运行和监督管理协会运行:协会经费用于主干管以下工程的维修养护、协会管理及技术人员劳动补贴等。根据测算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价及工程运行管理的需要,协会运行可实现收支平衡有余。公示制度:全面实行协会的公示制度,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案,农民投工投劳状况,农户水量、水价、水费,用水户协会财务收支等内容,每年一次通过公开张贴公示,必要时,一事一公示。监督管理:按照“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原则,保证均衡受益,建立“水量公开、水价公开、水费公开、多方监督”的监督制约机制。水管单位及农民用水户协会要及时向用水户公布灌溉面积、用水量、水价和水费,自觉接受镇、村组织和农民的监督,杜绝用水和收费中的不正之风。87结论87
结论第十章 结论10.1 技术可行性通过对某某县2017年度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项目区实地考察论证,对项目建设内容、水源条件、项目规模和技术方案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研究结论认为:该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正确,建设内容、技术方案合理,符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和立项条件;组织管理措施可行,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促进生产、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实现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转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加快项目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奔小康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2 经济可行性(1)项目实施后,年平均增产粮食157.41万kg,平均年节水70万m3,年节能6.4万kw.h,年省工1.1万个,经济效益显著,并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该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9.8%,投资回收期为5.5年,财务净现值为721万元。通过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较强的赢利能力,对农民增收作用大,且抗风险性较强。从财务分析角度看,该项目可行。87
结论(2)项目区的工程布局、设计标准、建设计划、投资与工期等,符合项目区实际和建设高标准项目区的要求。作物布局与效益分析比较切合实际,与项目区的土壤、水源、种植技术等相适应,与市场经济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相适应。工程规划重点突出,核算细致,布局合理,施工方案可操作性强。项目建设效益明显,综合各方面因素评价,该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本项目实施后,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水源保证,增强了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了生态、环保、效益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综上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项目。8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黑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编制研究
- 石油建设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说明及其工程量计算规则
- 山西2011《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定额说明及其计算规则
- 《浙江省园林绿化和仿古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10版)
- 《浙江省园林绿化和仿古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10版)__cyx
- 修订山东省水利水电工程预算定额及概估算编制办法的建议
- 河南房屋建筑和装饰工程预算定额2016年
- 2015年山东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上册)]
- xx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定额编制规范
- xx省水利水电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 钢铁企业检修工程预算定额说明(2009)
- 新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使用讲解
- 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工程补充预算定额说明土建计算规则与说明
- 2预算定额及施工定额的区别及关系(简洁明了)
- 上海市(2000定额)建筑及装饰工程预算定额
- 《工程建设定额原理与实务》学习情景四:预算定额编制
- 【精品】园林工程预算定额
- 浙江土地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