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0 KB
- 1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城市桥梁工程中后张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加工。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2.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2.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2.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E30-2005)。2.0.4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3施工准备3.1材料准备3.1.1钢筋: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厂时应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圈钢筋》GB13013-9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和《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等的规定。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分析或其他专项检验。3.1.2金属螺旋管(波纹管):金属螺旋管应有出产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后换应对其外观、尺寸、集中荷载下的径向刚度、荷载作用后的抗弯拉进行检验,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规定。3.1.3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钢绞线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进厂时应分批验收,除应对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标志和规格等进行检查外,尚须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3.1.4锚夹具: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并具有可靠的锚固定性能,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满足设计要求。锚具和夹具进场时,除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检查其锚具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还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规定进行检验。3.1.5混凝土用材料3.1.5.1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3.1.5.2
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砂的品种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041的要求,进场后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的规定进行取样试验合格。3.1.5.3石: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应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的规定分批进行检验,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的规定。3.1.5.4外加剂: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有害物含量检测报告应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部门出具。进场应取样复试合格,并应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的质量和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3.1.5.5掺合剂:掺合料应有出产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和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质量检测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掺合料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定,其掺量应通过实验确定。3.1.5.6依据标准规定要求,水泥、外加剂、掺合料必须有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集料活性检测报告。3.1.5.7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3.2机具设备3.2.1常用机械设备3.2.1.1钢筋加工设备及机具: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切断机、电焊机等。3.2.1.3预应力设备及机具:符合张拉吨位要求的顶推式千斤顶、30t穿心式子千斤顶、油泵、精度等级不低于1.5级的压力表、座式手提式无齿锯、对讲机等。3.2.1.4压浆设备及机具:水泥浆搅拌机、活塞式压浆泵(压力范围0~1MPa)、精度等级不低于1.5级的压力表等。3.2.1.5起重设备及机具:龙门吊、桥式吊、吊车、吊装用吊具等。3.2.1.6养护设备及设施:锅炉及其他养护设施等。3.2.1.7所有计量用具必须在鉴定周期内使用。3.2.2用具:磨光机、各型锤、各型扳手、吊线球、抹面工具、用于在端模上固定锚垫板的螺杆螺帽、苫布、预应力孔道采用抽拔管成孔工艺时,必须有橡胶抽拔管等。3.2.3模具3.2.3.1模具数量:应根据构件任务量、工期及构件规格型号情况,确定模具数量。3.2.3.2模具制作要求1应采用钢模板。2应采用帮包底形式。3保证结构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锐角处可设成圆角。4模板应有足够的刚度,保证重复使用不变形。5模具表面不应有焊渣、毛刺,焊缝应用砂轮磨平,不应留有缝隙、透孔。6底模制作时应在周边设计密封槽,并以适当材料的密封条进行密封。7有垫石的构件,底模上制作垫石坑时,应考虑预应力施工时构件两端的猾移。8应根据设计、监理要求或根据需要在底模上设计反拱。9底模面板厚度宜采用不小于6㎜的钢板,底模应与地基可靠连接,地脚螺栓、模具支腿螺必须紧固。10侧模面板应采用厚度厚度不小于5mm的钢板,板肋的焊接应符合钢结构焊接规范的要求;弯折部分宜用完折机加工。11侧模上口宜用螺杆连接,下口可以根据模板形式选择固定方式。
12侧模应通过计算吊环,保证吊装时安全平稳。13附着式振捣器的位置应根据预应力孔道位置确定,其间距为1~1.5米。14芯模形式可根据孔形状确定,圆形或椭圆形截面的孔可用胶囊做芯模,多边形孔可用钢模或木模做芯模。15充气胶囊芯模在工厂制作时,应规定充气变形值,保证制作误差不大于设计规定的误差要求。在设计无规定时,应满足空心板的构造要求。钢芯模和木芯模使用时,应防止漏浆和采取措施便于脱模。进行预拼装的芯模要在适当位置设置吊装孔。模具制作允许偏差见表3.2.3.2。表3.2.3.2模板制作时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国标、行标企标外形尺寸长和高0,-10,-1肋高±5±5平板端偏斜≤0.5≤0.5板局部不平1.01.0板面和板侧挠度±1.0±1.03.3作业条件3.3.1台座准备完毕、蒸汽管道安装完毕。生产线布置符合工艺要求。3.3.2模具制作完毕并经过合模验收。3.3.3各设施安装调试完毕并经过安全检查。3.4技术准备3.4.1施工前相关技术人员应熟悉图纸中的各项要求、说明等,绘制台座施工图。3.4.2接受甲方技术交底,及时完成技术变更及洽商。3.4.3对张拉设备进行检验,并对千斤顶、油泵、压力表系统进行配套检定,对搅拌站计量系统进行检定。2.4.4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方案编写、审批上报工作。2.4.5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及培训,未经培训合格者,不得上岗。2.4.6原材料经试验合格,水泥浆(或砂浆)和混凝土经试验配并已确定配合比。配合比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本标准要求。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配合比及相关资料应报监理审批。2.4.7钢筋下料表编制并经过审核。4施工操作工艺4.1施工工艺流程清理底模、施工放样→绑扎钢筋→安装预应力筋管道→安装侧模、端头模板→绑扎顶板钢筋→浇筑梁体混凝土→梁体养生→张拉、压浆→移梁→封堵头。4.2操作方法4.2.1模具清理与粘贴密封条4.2.1.1模板首次使用之前,宜用溶剂油进行清洗,之后每次涂刷脱模剂都应将模板上附着的污物清除。
4.2.1.2脱模剂涂刷厚度应均匀,不应留涂痕。4.2.1.3密封条粘贴应牢固,接头不应流有缝隙。4.2.1.4芯模1采用胶囊做芯模时,应采用对胶囊无腐蚀的脱模剂。涂刷脱模剂后应尽快入模。胶囊充气以后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漏气现象,若有,应修理后再用。2采用钢芯模或木芯模时,芯模外应包裹隔离层。隔离层安装应牢固,不得松脱或漏浆。4.2.2钢筋加工及骨架成型4.2.2.1钢筋表面的浮皮、铁锈、油污、污垢等均应在加工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4.2.2.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4.2.2.3应按钢筋料表进行钢筋加工。4.2.2.4按照图纸要求绑扎各型号钢筋,HPB235级钢筋绑扎接头应留180º弯钩,其他要求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规定。4.2.2.5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弯钩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4.2.2.6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纵向主禁焊接应采用闪光对焊。4.2.2.7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焊缝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焊风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两钢筋搭焊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4.2.2.8受力钢筋焊接或帮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帮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应符合表3.2.6.8的规定。表4.2.2.8接头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接头形式接头面积最大百分率(%)受拉区受压区主钢筋帮扎接头2550主钢筋帮扎接头50不限制注:1.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35d(d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500㎜,帮扎接头长度区段是指1.3倍搭接长度。2.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3.帮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4.2.2.9在台座或底模上按图纸要求划出主筋和箍筋的位置,钢筋交叉点均应帮扎,不得顺扣,箍筋拐角与主筋帮扎应用兜扣,沿每米加绑十字扣,且须扎紧,不得有滑动、折断、移位等情况,绑丝头必须压入骨架内。4.2.2.10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应沿板长方向置于上面并交错布置,弯钩应放在受压区。4.2.2.11控制钢绞线标高位置的钢筋网片,应在固定的工作台上进行焊接加工。应对照设计图纸先放好样,试焊合格以后方可正式生产。各种不同尺寸的网片应分别堆放,并标识清楚,防止混用。4.2.2.12在骨架的箍筋上绑垫块,间距为600㎜相互错开,呈梅花形排列,骨架侧面垫块应用圆形齿轮状垫块。所有垫块应帮扎牢固,使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4.2.3钢筋骨架入模及芯模安装4.2.3.1骨架必须稳定牢固,在安装入模及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有变形。4.2.3.2外露筋规格、数量、外露长度和位置应准确。4.2.3.3钢芯模或木芯模安装将组装好的芯模吊装入钢筋骨架中,并且将芯模定位准确,四周用保护层垫块于钢筋隔开。帮扎空心板顶面的钢筋,钢筋与芯模之间用垫块隔开。芯模应采取防止移位和上浮的措施。芯模接头处应包囊严密,防止漏浆现象。4.2.3.4胶囊安装在铺放胶囊前应先充气,检查有无破损,如有破损补好再用,胶囊铺好后严禁在上面行走踩踏,也不得在上面摆放钢筋。进气阀门在安装前应检查是否有效。胶囊冲气固定。接口必须拧紧,不得有漏气现象。胶囊应按使用说明严格控制气泵压力,防止打气过足使胶囊爆裂,尤其在烈日照射时充气过足使胶囊爆裂,尤其在烈日照射时充气量应适当减少。胶囊固定可用半环形筋、尼龙带与下部钢筋绑牢,绑扎间距不得大于0.5m。4.2.4预应力孔道预留、预埋件安装4.2.4.1钢绞线孔道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预留孔道可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或橡胶管抽拔工艺。4.2.4.2采用波纹管预留的孔道,波纹管长度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考虑孔道长度和外露长度。波纹管宜为整根,当需要接头时,一根管上的接头数不宜超过两个,接头处的连接管宜采用大一直径级别的同类型管道,其长度宜为被连接管道内径的5~7倍。连接时应不使接头处产生角度变化,并应缠裹紧密防止水泥浆渗入。按坐标铺设波纹管,并用钢筋支架(间距500㎜)固定,导向筋与支架点焊,波纹管与导向管、支架绑扎固定,管道铺设前要确保管道内无杂物。波纹管与锚垫板结合部要采取措施保证砂浆不流入管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检测孔道的情况,防止意外漏浆堵塞孔道。施工中要重点保护波纹管,施工人员不得对其进行踩踏或用工具敲击。同时在施工中波纹管严禁被电焊烧伤,切忌将波纹管当接地导线,以防将波纹管损坏或造成孔洞。4.2.4.3采用抽拔管预留的孔道,抽拔管宜为两端抽拔,每根抽拔管长度应考虑外留牵引长度。抽拔管各点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定位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500㎜,接头处和曲线段应适当加密。抽拔管应固定牢固但又要有利于抽拔。抽拔管的中间接头处必须保证施工过程中不脱节、不漏浆,抽拔管与锚垫板结合部应采取措施防止漏浆。抽拔管的抽拔时间,应由试验确定。4.2.4.4预埋件焊接应牢固,焊缝长度、高度及焊条规格、型号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钢板应无焊穿、凹陷现象,焊包应均匀。4.2.4.5预埋件位置应准确,安放牢固。4.2.5混凝土搅拌与运输4.2.5.1搅拌混凝土的计量器具,应检定合格。4.2.5.2每工作班开始产生时应根据砂石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并进行开盘鉴定,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粘聚性和保水性。
4.2.5.3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在掺合高效减水剂的情况下,宜为140~160㎜。钢筋较密或炎热季节施工,在保证水灰比的情况下坍落度可到180㎜。4.2.5.4生产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的检查,每片板检测不少于两次,并根据规范规定留置试块。混凝土拌合物应在浇筑地点取样。4.2.5.5高效减水剂宜在水和水泥与砂石混合以后掺加,搅拌时间应符合搅拌机的使用说明和有关规范要求。4.2.5.6混凝土拌合物宜采用搅拌车运输,当运距较近时,也可采用无搅拌器的运输工具运输。4.2.5.7采用无搅拌器的运输工具时,应采用不吸水、不漏浆便于倾卸的容器,对运输路线应进行修整,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同时应增加对拌合物检查的频率,尽量缩短混凝土入模前的停留时间。4.2.5.8混凝土拌合物从加水搅拌至入模的时间,应满足现行国家规范规定的要求。4.2.6混凝土浇筑与振捣4.2.6.1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约300㎜,均应由板一端开始按顺序向另一端浇筑。4.2.6.2振捣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波纹管以下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其上分层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混凝土上一层时,应捣入下一层50㎜左右,但不得触及预应力孔道,振捣上一层混凝土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泛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宜。4.2.6.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检查模板、钢筋和预埋件。模板漏浆或松动,应及时采取措施补救;钢筋或预埋件移位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前复位。4.2.6.4振捣棒正常转动后,方能插入混凝土中,操作时,应提棒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拔棒时要上下抽动,使混凝土各部均匀受振。若遇埋件时,插棒要直立,不得斜插。振捣棒不得碰撞预埋件,并应避免碰撞模板、主筋。振捣时各振点要均匀排列,按顺序进行,不得漏振。振捣棒距不宜超过30㎝,不得在混凝土中开动或停转振捣棒。4.2.6.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混凝土面用木抹子搓平、压实,表面应拉毛。对预留槽应按图纸要求将混凝土抹至规定形状,严禁向混凝土表面洒水或干灰。4.2.7混凝土养护4.2.7.1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覆盖,覆盖时应保证不损坏混凝土表面,且覆盖物要有一定搭接长度。4.2.7.2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的性能提前制定养护方案,需要蒸汽养护的,应通过试验确定养护制度。为提高施工速度,构件宜采用蒸汽养护。升、降温度应满足表4.2.7.2的要求,拆模时板体与外界温差不得大于20℃。表4.2.7.2蒸汽养护时升降温速度(℃/h)表面系数(m-1)升温速度降温速度≥61510<6105注:表面系数指结构冷却面积与结构体积的比值。4.2.7.3采用蒸汽养护时,蒸汽管道和出气口应均匀布置,覆盖物应尽量密封,覆盖物所形成的空间,应有利于蒸汽的流通,从而使构件能够整体均匀受热。4.2.7.4采用蒸汽养护时,应按养护制度执行。养护过程应进行测温作测温记录。4.2.7.5每片板为一个养护体,应按规定留置试块。所做试块应具有代表性,试块编号须与构件编号相互对应,也应与模位相互对应。用于确定预应力张拉时间的试件,其养护条件必须与构件完全一致。4.2.8模板拆除4.2.8.1拆(抽)芯模
要控制好拆(抽)芯模时间,过早易造成混凝土坍落或产生裂纹,过晚拆模困难。应根据施工条件通过试验确定拆除时间。胶囊的放气时间应经过试验确定,以混凝土强度达到能保持构件不变形为宜。胶囊每次抽出以后,应立即清理并折叠放好,避免被有害物质腐蚀。钢模抽芯时,一般以混凝土强度达到0.4~0.8Mpa时抽芯为宜。抽芯应先慢后快小心进行,抽芯完毕应检查成孔情况和混凝土变化,发现异常,尽早处理。当有可靠措施时,也可在养护结束张拉前抽芯。4.2.8.2拆侧模(1)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损坏后方可拆除模板。(2)拆模前应按养护制度的规定降温;当板体温度与环境温差不大于15℃时,方可拆模。(3)拆模时应先上后下,从两边向中间对称地卸掉螺栓,严禁用大锤猛击模板。(4)拆模后应将模板上使用过的密封条彻底清理干净。4.2.9.钢绞线下料、编束与穿束4.2.9.1钢绞线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考虑孔道长度、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和外露长度。4.2.9.2钢绞线下料宜用砂轮锯切割,不得采用电气焊切割。钢绞线穿入孔道之前的整个制作过程,应进行特别防护,严禁在钢绞线周围进行电气焊作业。钢绞线下应垫上木版或方板,防止泥土污染钢绞线。4.2.9.3钢绞线安装前应检查孔道,确保孔道内畅通,无积水和杂物。4.2.9.4穿束前应先将钢绞线编束。编束时,应逐根理顺,绑扎牢固,防止相互缠绕。钢绞线束前端应装有特制牵引头或穿束网套以便于穿束。4.2.9.5清理完孔道后进行穿束,穿束可采用人工方法缓慢进行。4.2.9.6在任何情况下,当在安装有钢绞线的构件附近进行电焊时,均应对全部钢绞线和金属件进行防护,防止溅上焊渣或造成其他伤害。4.2.10张拉4.2.10.1钢绞线张拉之前,应确保以下工作已经完成:(1)首件张拉前,应由法定检测单位对锚圈口及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不同类型的孔道均应进行摩阻测试,张拉前对钢绞线束理论值进行计算,编制张拉计算书并经审批完毕。(2)张拉工应获得经过批准的张拉计算书,预知张拉力、油表数和伸长值的控制范围。(3)各种张拉机具的设备编号对应关系检查正确。(4)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报告单,采用二次张拉工艺,终张拉时混凝土的强度及弹性模量应符合设计要求。(5)具备预应力施工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操作人员已到位。(6)锚具检查、安装完毕,千斤顶安装完毕,安全措施准备到位。4.2.10.2安装锚具和千斤顶,顺序为:安装工作锚板→安装工作锚夹片→安装限位板→安装千斤顶→安装工具锚→安装工作锚夹片。安装过程应注意:1钢绞线束要保持干净,不得有油污、泥沙等杂物。2锚环及夹片使用前用煤油或柴油清洗干净,不得有油污、泥沙等杂物。3工作锚必须准确放在锚垫板定位槽内,并与孔道对中。4工作锚和工作锚锚孔中装入夹片,用胶圈或钢丝套好。可长大概800mm的铁管穿入钢绞线向前轻击将夹片顶齐,注意不可用力过猛,夹片间隙要均匀,如不均匀可用工具进行调整,每个孔中必须有规定的夹片数量,不得有缺少现象。5
夹片安装完后,其外露长度一般为4~5mm,并均匀一致,若外露太多,要对所有夹具、锚环孔尺寸及锥度进行检查,若发现有不合格则要进行更换。6穿入工作锚、工具锚的钢绞线束要顺直,不得使钢绞线束扭结、交叉。6安装千斤顶时不要推拉油管及接头,油管要顺直,不得扭结成团7工具锚安装前,应将千斤顶活塞伸出30~50mm,钢束穿入工具锚时,位置要与工具锚钢束位置一一对应,不得交叉扭结。8了能使工具锚顺利退下,宜在工具锚的夹片光滑面或工具锚的锚孔中涂润滑剂。9具锚的夹片要与工具锚的夹片分开放置。10安装前要对夹片进行检查,看是否有裂纹及齿尖损坏等现象,若发现此现象,应及时更换以防张拉中滑丝、飞片。4.2.10.3张拉过程中应按规定测伸长值,并复核,及时填写张拉记录。(1)按设计给定的张拉顺序与张拉程序进行张拉。当设计无规定时,张拉程序应符合以下规定:0→初应力(10%~15%σcon)→σcon(持荷2min锚固)注:程序中σcon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值,包括预应力损失值(2)以初应力为测量伸长值起点,分级加载,每级加载均应量测伸长值。(3)张拉应缓慢进行,逐级加荷,稳步上升,给油不要忽快忽慢,防止发生事故。(4)张拉时板的两端要随时进行联系,保持两端张拉同步,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停机检查。1张拉钢卸荷时,应将油压缓慢降到初始张拉油压,张拉实际深长值(总深长量加上处应力以下的推算深长值)与理论深长值误差不得超过±6%。当异常时应通知技术人员。2钢绞线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锚固完毕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切除多余的钢绞线,必须用砂轮锯切割,严禁使用电气焊。4.2.10.4对预应力钢束张拉中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卸锚时,可使用卸锚器对已锚固的钢束进行卸锚。3.2.10.5张拉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可对外露锚头多余的钢绞线进行切割,外留长度不宜小于30㎜,然后用水泥浆封堵锚头。4.2.11后张孔道压浆及封锚4.2.11.1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孔道应尽早压浆,且应在48h内完成,否则应采取避免预应力筋锈蚀的措施。4.2.11.2后张预应力筋孔道宜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配制的浆液进行压浆。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泥应采用性能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低碱硅酸盐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性能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第6.15.4条的规定。2 外加剂应与水泥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不得含有氯盐、亚硝酸盐或其他对预应力有腐蚀作用的成分。减水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泥土外加剂》GB8076中高效减水剂一等品的要求,其减水率应不小于20%。3 矿物掺和料的品种宜为I级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灰,并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6.15.8条的规定。4 水不应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成分,每升水中不得含有500mg以上的氯化物、氯离子或任何一种其他有机物,宜采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清洁饮用水。5 膨胀剂宜采用钙矾石系或复合型膨胀剂,不得采用以铝粉为膨胀源的膨胀剂或总量0.75%以上的高碱膨胀剂。6 压浆材料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比表面积应大于350m²/kg,三氧化硫含量不应超过6.0%。4.2.11.3 采用压浆材料配置的浆液,其性能应符合表4.2.11.3 的规定。4.2.11.3 后张法预应力孔道压浆液性能指标
项目性能指标要求检验试验方法/标准水胶比0.26~0.28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 凝结时间(h)初凝≥5终凝≤24流动度(S)(25℃)初始流动度10~17附录C330min流动度10~20 60min流动度10~25泌水率(%)24h自由泌水率0附录C43h钢丝间泌水率0附录C5压力泌水率(%)0.22MPa(孔道垂直高度≤1.8m时)≤2.0附录C60.36MPa(孔道垂直高度>1.8m时)自由膨胀率(%)3h0~2附录C424h0~3充盈度合格附录C7抗压强度(MPa)3d≥20《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GB/T176717d≥4028d≥50抗折强度(MPa)3d≥57d≥628d≥10对钢筋的锈蚀作用无锈蚀《混泥土外加剂》GB80764.2.11.4 用于后张孔道压浆的设备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 搅拌机的转速应不低于1000r/min。搅拌叶的形状应与转速相匹配,其叶片的线速度不宜小于10m/s,最高线速度宜限制在20m/s以内,且应能满足在规定的时间内搅拌均匀的要求。2 用于临时储存浆液的储料罐亦应具有搅拌功能,且应设置网格尺寸不大于3mm的过滤网。3压浆机应采用活塞式可连续作业的压浆泵,其压力表的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1MPa,最大量程应使实际工作压力在其25%~75%的量程范围内。不得采用风压式压浆泵进行孔道压浆。4 真空辅助压浆工艺中采用的真空泵应能达到0.10MPa的负压力。4.2.11.5 孔道压浆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工地试验室对压浆材料加水进行试配,各种材料的称量(均以质量计)应精准到±1%。经试配的浆液其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表7.9.3的要求后方可用于正式压浆。2 应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对抽芯成型的孔道应冲洗干净并应使孔壁完全湿润;金属和塑料孔道在必要时亦应冲洗清除附着于孔道内壁的有害材料。对孔道内可能存在的油污等,可采用已知对预应力筋和孔道无腐蚀作用的中性洗涤剂或皂液,用水稀释后进行冲洗;冲洗后,应使用不含油的压缩空气将孔道内的所有积水吹出。3应对压浆设备进行清洗,清洗后的设备内不应有残渣和积水。4.2.11.6
压浆时,对曲线孔道和竖向孔道应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对结构或构件中以上下分层设置的孔道,应按先下层后上层的顺序进行压浆。同一孔道的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压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应将所有最高点的排气孔依次一一打开和关闭,使孔道内排气通畅。4.2.11.7 浆液自拌制完成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40min,且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连续搅拌,对因延迟使用所致流动度降低的水泥浆,不得通过额外加水增加其流动度。4.2.11.8 对水平或曲线孔道,压浆的压力宜为0.5~0.7MPa;对超长孔道,最大压力不应超过1.0MPa;对竖向孔道,压浆的压力宜为0.3~0.4MPa。压浆的充盈度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且排气孔排出与规定流动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一个不小于0.5MPa的稳压期,该稳压期的保持时间宜为3~5min。4.2.11.9 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时,在压浆前应对孔道进行抽真空,真空度宜稳定在-0.06~-0.10MPa范围内。真空度稳定后,应立即开启孔道压浆端的阀门,同时启动压浆泵进行连续压浆。4.2.11.10 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应制作留取不少于3组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试样。4.2.11.11 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温度及环境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按冬期施工的要求处理,浆体中可适量掺用引气剂,但不得掺用防冻剂。当环境温度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4.2.11.12 压浆后应通过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进行补浆处理。4.2.11.13 压浆完成后,应及时对锚固端按设计要求进行封闭保护或防腐处理,需要封锚的锚具,应在压浆完成后对梁端混凝土凿毛并将其周围冲洗干净,设置钢筋网浇筑封锚混凝土;封锚应采用与结构或构件同强度的混凝土并应严格控制封锚后的梁体长度。长期外露的锚具,应采取防锈措施。4.2.11.14 对后张预制构件,在孔道压浆前不得安装就位;压浆后,应在浆液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后方可移动和吊装。4.2.11.15孔道压浆应填写施工记录。记录项目应包括:压浆材料、配合比、压浆日期、搅拌时间、出机初始流动度、浆液温度、环境温度、稳压压力及时间,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时尚应包括真空度。4.2.12封锚4.2.12.1用砂轮锯切断多余钢绞线,严禁使用电气焊切割。4.2.12.2焊接钢筋网片,支立封锚混凝土模板。支力模板时必须严格控制板体长度;宜在板端孔最低点设排水孔。4.2.12.3浇筑封锚混凝土,封锚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4.2.12.4封锚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锚模板。4.2.13梁体编号空心板检查验收合格后,按照设计位置对板梁进行编号,并注明浇筑日期、张拉日期、结构名称、每跨及梁的顺序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等4.2.14移出堆放4.2.14.1(部分)张拉完毕,可将板吊移至指定地点。4.2.14.2移板过程应缓慢进行,防止损伤构件。4.2.14.3移板后板支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3季节性施工4.3.1雨期施工4.3.1.1施工场地及周围应做好排水措施,钢筋加工场应搭设防雨棚进行防护。4.3.1.2雨期对梁板存放场地应及时排除积水,观察地基变化及沉降。4.3.1.3材料和机械应进行必要的防制雨的防潮措施。
4.3.1.4施工时应注意天气预报,尽量避开下雨天气浇筑混凝土;下雨时浇筑混凝土,工作面不能过大,应斜向缓慢推进混凝土不宜水平分层浇筑,构件上表面浮浆,应在抹面时清除,并以混凝土填实。4.3.1.5经过雨水淋湿的钢筋应尽快使用,锈蚀超过要求的钢筋,禁止使用。4.3.1.6雨后模板及钢筋的淤泥、杂物,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干净。4.3.1.7已经下料的钢绞线应支垫防护。穿入孔道的钢胶应清洁、干燥,严禁将沾染泥水的钢绞线穿入孔道。4.3.1.8雨天张拉时,应设临时雨棚,防止雨水淋张拉设备。4.3.1.9压浆前的预应力孔道,应在两端临时封堵,避免雨水流入孔道腐蚀钢绞丝。4.3.2暑期施工4.3.2.1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混凝土浇筑时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28℃。4.3.2.2尽量避开高温段浇筑怀念,高温时浇筑混凝土,宜用冷水冷却模板。4.3.2.3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塌落度丢失,必要时加入适量的缓凝剂,但应根据天气状况检查混凝土凝结时间,避免因缓凝剂掺量不准造成危害。4.3.5.4塌落度不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必须经过调整合格后方可使用。4.3.2.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抹面,对凝结过程中产生的表面干缩裂纹,应及时修复。4.3.2.6抹面完成后应对混凝土外露面覆盖,并尽早进行养护。4.3.3冬期施工4.3.3.1冬施拌制混凝土的各项材料温度应满足混凝土出机温度要求。水泥只保温,不得进行加热,当材料原有温度不能满足要求。首先考虑对水进行加热,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考虑对砂。石进行预热,加热温度以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为宜;有结冰现象的砂石不得使用。4.3.3.2环境温度于-15℃时不应进行钢筋调直;-20℃以下应停止焊接。4.3.3.3模板清理应注意不能在模内残留冰渣。4.3.3.4混凝土搅拌宜先将砂子、石子和热水进行拌合然后再加水泥搅拌,搅拌时间应延长50%。4.3.3.5遇有雨雪天气时,应增加砂石含水率测定次数,并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4.3.3.6灌浆过程中及灌浆后48h内,应采取措施保证结构混凝土温度不低于5℃。5质量标准预应力构件质量,分为模板、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和结构性能分六个分项。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和实测项目,都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5.1模板5.1.1基本要求5.1.1.1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5.1.1.2应正确合模,底模,侧模密封条粘贴应符合要求,出筋孔密封应符合要求。5.1.1.3底模应与基础可靠连接。5.1.1.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控不得遗漏,且安装牢固。5.1.1.5芯模、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以保证构件不受损伤。5.1.2实测项目见表5.1.2。表5.1.2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表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国标、行标地标企标
长0,+50,-5根据不同任务执行相应的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钢尺量两角边,取其中较大值宽0,+50,-10钢尺量两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高0,+50,-5钢尺量两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侧向弯曲-L/1500L/1000,且≤15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2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332m靠尺和塞尺检查预留孔位置-105用钢尺量每个孔翘曲-L/1500L/1500调平尺在两端测量预埋件中心线位置3-3钢尺5.2钢筋5.2.1基本要求5.2.1.1钢筋、焊条和预埋件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和设计要求。5.2.1.2受力钢筋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和接头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5.2.2实测项目5.2.2.1严格按料表的形状和尺寸加工钢筋,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值见表5.2.2.1。表5.2.2.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表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国标、行标地标企标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5,-10+5,-10用尺量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20±20箍筋内净尺寸±50,-50,-35.2.2.2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允许值见表5.2.2.2。表5.2.2.2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值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国标、行标地标企标钢筋骨架长±10+5,-10+5,-10钢尺检查宽、高±5+5,-10±5钢尺检查受力钢筋间距±10±10±10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排距±5±5±5保护层±3±3±3钢尺检查绑扎箍筋、螺旋筋、横向钢筋间距0,-20-0,-20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5.2.3外观鉴定: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老锈、焊渣。5.3预应力5.3.1基本要求5.3.1.1预应力筋的各项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5.3.1.2预应力钢绞线应梳理顺直,不得有缠绞、扭麻花现象。5.3.1.3预应力管道应安装牢固、接头密合、弯曲圆顺,不得有斜歪或破裂现象。
5.3.1.4千斤顶、油表、钢尺等器具应较正。5.3.1.5锚具应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3.1.6压浆工作应在5℃以上进行,应采取防5或保温措施。5.3.1.7孔道压浆的水泥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压浆时排气孔、排水孔应有水泥浆溢出。5.3.2实测项目5.3.2.1钢绞线制作安装的允许偏差见表5.3.2.1。表5.3.2.1钢绞线制作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地标企表钢绞线中心位移53钢尺检查5.3.2.2张拉过程中应注意的允许偏差见表5.3.2.2表5.3.2.2预应力张拉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国标、行标地标企标张拉应力值符合设计规定±5%符合设计规定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比较)(%)±6+10,-5+6,-5每个断面钢绞线断丝滑丝数不超过钢丝总数的1%5%总根数,且每米不大于2丝不超过钢丝总数的1%每端滑移量、滑丝量-符合设计规定符合设计规定5.3.3外观鉴定:钢绞不得有锈蚀现象。5.4混凝土5.4.1基本要求5.4.1.1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5.4.1.2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要求。5.4.1.3空心板采用胶囊施工时,胶囊上浮量应符合设计要求。5.4.1.4寒冷地区混凝土骨料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抗冻试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5.4.2实测项目: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数量应符合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规定。每盆按重量计的偏差,应符合表5.4.2的规定。表5.4.2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国标、行标企标水泥、混合料±1±1骨料±2±2水,外加剂±1±1水,外加剂±1±15.5构件5.5.1基本要求5.5.1.1构件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5.5.1.2预埋件、预留孔洞的规定、数量必须符合设计的规定。5.5.1.3构件必须标志厂名(厂标)以及构件的型号、生产日期(年、月、日)和批号。5.5.2实测项目
构件的外形尺寸不得超出表5.5.2列出的允许偏差值。表5.5.2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国标、行标地标企标长度+5,-100,-10±5尺量两侧和中间,取最大值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国标、行标地标企标宽度干接缝±100,-100,-5尺量4处,取最大值湿接缝±20高度±5±5±5尺量4处,取最大值侧向弯曲-L/1000L/1000尺量6处,取最大值预埋件中长度心线位置1010±10-5钢尺检查螺栓、锚筋位置钢尺检查螺栓、锚筋外露钢尺检查预留孔、洞-位置10,孔径+20,05钢尺检查主筋保护层厚度-+5,-3+5,-3钢尺或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测定对角线差-1010钢尺量两个对角线表面平整度555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预应力孔道位置-板端10,直径+3,03钢尺检查支座表面平整度2-2靠尺和塞尺检查跨距(支座中到支座中)±20-±20钢尺测量5.5.3外观鉴定:应逐件观察检查,剔除有影响结构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缺陷的构件。构件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5.5.3的规定。表5.5.3构件的外观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项目质量要求检验方法露筋不应有观察、用直尺量孔洞不应有观察、用直尺量蜂窝不应有观察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的裂缝不应有观察、用尺量刻度放大镜测量
裂缝不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的裂缝不宜有外形缺陷不应有观察外表缺陷不应有观察外表沾污不宜有观察5.6结构性能预应力空心板应按规定进行静载试验,其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6成品保护6.0.1构件宜用硬木支垫,支点在构件吊点处。垫木应做防水处理,受潮不易软化。6.0.2构件的码放层数,应根据基地状况确定,不宜超过三层。各层之间的支点应在一条竖线上。边板应在翼板处用方木支撑,方木数量及规格应满足受力要求。6.0.3雨季或春季融冻期间,必须注意存放场地地基变化,防止地基下沉对构件造成损害。6.0.4构件码放期间,不应在构件上放置过重的物体。6.0.5芯模拆除后至侧模拆除前,禁止吊移,封锚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构件,不能出厂。6.0.6未达到养护期的构件,应继续洒水养护。对外观有较高要求的构件,应洒清洁水,洒水应适量,避免在构件上留下水迹,同时不得使构件受到污物的污染。注意冬期不得洒水。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7.0.1模板制作时应考虑留有密封条粘贴前应将贴条处清理干净,密封条的尺寸应与模板形式和嵌缝尺寸相适应,密封条应粘贴牢固,防止出现漏浆。7.0.2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和易性不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坚决不能入模,应对和易性不良的混凝土有处理预案;混凝土振捣严格按标准进行,不能欠振、漏振。7.0.3应注意控制拆模除芯时间与拆除方法,以防止拉裂混凝土。特别是采用钢芯模工艺,抽芯力作用线必须与孔道中心线一致;应严格按养护制度进行养护,严格按标准升温、降温;按设计给定的顺序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7.0.4应注意张拉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规定要求;张拉设备必须经过检定后方可使用;构件贮存期不宜超过两个月,防止构件起拱过大。7.0.5防止板横断面几何尺寸不满足要求,应严格控制芯模上浮;端模应安装到位,应加强模后质量检查。8质量记录8.0.1原材料(包括预埋件)质量这么、复试报告。8.0.2混凝土配合比相关资料:包括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与通知单、混凝土碱总含量计算书。8.0.3施工记录:包括施工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开盘鉴定、分项工程施工报验表、混凝土浇注记录、蒸养测温记录、混凝土试块强度通知书及张拉机检定报告预应力张拉记录。8.0.4施工质量检查记录:包括预检工程检查记录、钢筋焊接试验报告、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混凝土质量检查记录、各分项过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报告、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8.0.5成品检验记录:构件检验记录;静载试验报告等。8.0.6构件出厂合格证。9安全、环保措施9.1安全措施9.1.1各种常规机械电器(如搅拌机、龙门吊、锅炉等)均应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人员要正确使用个人施工防护用品,遵守安全防护规定,进行现场均须戴安全帽。9.1.2起重作业应有专业人员指挥;吊车司机吊运混凝土斗、钢筋笼、构件时应注意力集中,防止伤人和磕碰模具。
9.1.3应注意保护各类电线、管道和开关,防止意外损坏。9.1.4张拉区应有明显标志,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板两端从开始张拉到封锚前要设置挡板。操作千斤顶和测量伸长值的人员,应站在千斤顶侧面进行操作,在千斤顶后部严禁站人。9.1.5高压油泵连接必须牢固可靠,油泵操作人员要戴防护眼镜,防止油管破裂或油表连接处喷油伤眼。9.1.6张拉时千斤顶行程不得超过规定要求。9.1.7张拉过程中,若发现咔咔响声,或预应力断丝、飞片等现象,要停下来检查原因。9.1.8油泵接电用胶皮线要勤检查,防止破皮漏电伤人,不用时要关电闸。9.2环保措施9.2.1现场的施工垃圾要及时清除,并倒在临时垃圾堆放处,做到文明施工、工完场清。9.2.2现场的生产、生活污水要经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线。当野外施工不具备条件时可建掺水井。污水经沉淀后,排入掺水井。9.2.3在使用、运输液压设备时,应进行防漏处理,防止液压油从油箱中泄露污染现场模板、钢筋及水源;如发生液压油滴漏时,应及时查找漏源和堵漏,并且及时清除滴漏现场有污。9.2.4合理组织施工,如混凝土浇筑振捣、预应力筋切割、支拆模等,尽量选择在白天进行。9.2.5当周围环境要求较高且有必要时,可安装隔声屏,以减小噪声污染。9.2.6散装水泥储存仓库应有除尘设施,水泥进厂时应防止扬尘。9.2.7砂石料应进行表面覆盖或洒水。执笔:丁甫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土方开挖与回填施工工艺标准
- 挖土方路基施工工艺标准
- 水泥砼面层施工工艺标准
- 室内散热器组对与安装工艺标准
-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网架结构高空散装法,高空滑移法或地面拼装总体吊装(提升)等安装工艺
-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 机械挖土工艺标准(102-1996)
- 人工挖土施工工艺标准
- 1 人工挖土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 第三章 钢结构焊接与 连接施工工艺标准
- 第四节 钢结构焊钉焊接施工工艺标准
- 散热器组对与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 室内散热器组对与安装工艺标准47316
- 室内散热器组对与安装工艺标准
- 3.03 石砌体砌筑施工工艺标准
- 10、清水砖墙勾缝施工工艺标准
- 1、内墙抹石灰砂浆工艺标准
- 2、抹水泥砂浆工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