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50 KB
- 3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监理技术交底2011-07-1906:06:22|分类:工作点滴|标签:高速公路路基土石方技术交底|字号大中小订阅1.施工准备1.1施工测量1.1.1在路基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程师的主要工作重点是:根据合同条件对承包单位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除检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案、自检系统外,还应检查施工单位进行的施工测量和基准高程的方位和数据。。1.1.2施工单位应根据监理工程师书面提供的数据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导线点与水准点等,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施工单位测量的精度是否符合交通部颁布实施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1.1.3施工单位必须根据设计资料认真做好导线复测工作,复测应采用红外测距仪或其它足够测量精度的仪器,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导线起迄点应与设计单位测定的结果比较,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互相通视。对有碍施工的导线点,施工前应加以固定,固定方法可采用交点法或其他固定方法。1.1.4施工单位在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的起讫点等。恢复中线时应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1.1.5校核检查施工单位水准基点的测量。凡原设计水准基点应按精度要求进行复测,若不符合精度要求,应在书面报告中说明;水准点设置在不易损坏、不易下沉,不受自然侵蚀;两个施工单位水准点的衔接标高必须一致,且符合精度要求;内业整理要列出水准点复测一览表,核实并标明水准点位置、里程、高程等。
1.1.6检查核实施工单位纵断面高程测量。要求每20m测一点且数据必须闭合,记录清楚完整,无涂改。应整理绘制复测后的纵断面图,并计算填挖高度。1.1.7检查校核施工单位横断面测量。要求按设计图纸的间距测横断面,地形变化特殊地段应加测若干断面,地貌特征要作好记录和说明。要求提供横断面图、土石方数量表、说明书等。1.1.8在监理工程师核查全部或任何一部分工程测量成果时,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1.1.9在监理工程师核准测量成果后,施工单位应按图纸要求现场设置路基用地界桩和坡脚、路堑堑顶、截水沟、边沟、取土坑等的具体位置桩,标明起轮廓,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1.1.10施工测量精度应符合《公路勘察规范》(JTJ061—99)的要求,施工放样还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的规定。1.2工程量复核与开工报告1.2.1原地面测量完成后,应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计算复核路基工程量;复核工程量与清单数量不符的,按程序报批。1.2.2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审查其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具体见总监办下发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2.3试验段开工报告审核特别注意事项:①所有外委试验报告必须由驻地办以试验联系单的形式报驻地试验室审核,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再由驻地办批准方为有效。②试验段开工前必须逐级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交底时必须悬挂“第X合同段质量、安全、技术交底”的横幅,照片上要显示此横幅。③外委试验报告及其试验联系单和驻地办批复意见、书面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必须附在试验段开工报告后面。
1.3现场调查与试验1.3.1路基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障碍物、文物古迹及各种管线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1.3.2施工单位应对设计文件和图纸提供资料,对取自挖方、借土场的路堤填料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试验,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执行。试验项目如下:①液限、塑限、塑限指数、天然稠度;②颗粒分析试验;③含水量试验;④密度试验;⑤相对密度试验;⑥土的击实试验;⑦土的承载力试验;⑧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试验。1.3.3施工单位将现场调查与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驻地办备案,如现场调查及试验结果与图纸不符时,应提出解决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否则,路基不得施工。1.4场地清理1.4.1一般要求①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确定现场工作界限包括便道用地。②路基清表及开挖台阶的土方必须堆至路基施工范围以外,不适宜做填料的必须运至设计制定的弃料场,经驻地试验室和驻地办检查可作为路基填料的方可用于路基填筑。③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应予以清除,并且堆放在弃土场内。④清表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和宽度,并保证大面平整,经自检宽度、平整度、压实度合格后报驻地办和驻地试验室检查,经驻地办和驻地试验室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施工。⑤开挖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米,并形成向内4%的横坡,台阶成型后必须挂线进行人工修整,清除虚土,保证线型顺直。
1.4.2一般填方路段基底处理为了减小路堤工后沉降,确保路堤的稳定性,必须重视路基的基底处理:①填土高度小于10m的路基,在清除表土后,应对地基表层碾压实心密实,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②对于填土高度大于10m小于15m的路基,原地面采用重夯,单点夯击能采用600KN·m,以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5cm控制单点夯击次数。③对于填土高度大于20米的路基,除对原地面进行强夯处理外,路床顶至20米范围每填筑5米铺设一层土工格栅;④对于沟壁陡直的黄土冲沟,填挖交界面难以开挖台阶,每填高1m时,在距沟壁3m范围内采用两排重锤夯实,单点夯击能采用300KN·m,以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2cm控制单点夯击次数。⑤当路基离村庄较近时,为避免对附近村庄房屋的扰动,在清除表土后,应对地基表层进行换填80cm%灰土处理,压实度≥93%,路堤填筑时要求中期填土松铺厚度为20cm,采用18T以压路机静压,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且填土含水量严格按最佳含水量+2%控制。1.4.3湿陷性黄土基底处理①湿陷性黄土对路基有一定的危害性。设计中针对湿陷性等级采取了相应措施:②对于Ⅱ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路段原地面采用重锤满面夯实处理,单点夯击能600KN·m,夯点搭接1/4D,以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2cm控制。③对于Ⅱ级自重以上湿陷性黄土路段基底进行强夯处理,强夯采用1500KN·m的夯击能,强夯均以梅花型夯击,采用2.5倍锤径左右的点距。第一遍夯击为主夯点,第二遍夯击为副夯点,第二遍与第一遍的间隔时间不小于5天,夯击单点夯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中a,b两项时可以止夯: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降量不大于5cm,b单点夯击次数第一遍不小于4击,第二遍不小于5击,第3遍采用夯击能为600KN·
m满面夯实,夯点搭接1/4D,满夯与第2遍夯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小于5天;当离村庄、厂矿、学校较近而无法采用强夯或重锤夯实路段时,改用换填80cm%灰土灰土处理。④处理范围:黄土湿陷等级Ⅲ、Ⅳ级采用坡脚外3m,其余采用2m。同时做好防渗和加强排水防护设计;1.4.4已废弃或拆迁后窑洞空穴处理路线经过已经废弃或是正在居住的窑洞,征地拆迁后,路基填筑之前必须对窑洞空穴进行充填或开挖回填处理,以确保路基稳定。处理方法为:洞顶填土大于4米时应对窑洞内分层采用干砌片石进行砌筑,分层厚度不宜超过50cm,并用砂砾填塞片石间缝隙,洞口2米范围内采用M7.5,水泥砂浆砌MU30片石;洞顶填土小于4米时,采用开挖回填,并分层压实处理。1.4.5挖方路段基底处理为防止施工期行车荷载对路基的破坏,满足路基设计弯沉值的要求,提高路床填料的CBR值。①对一般土质路基,填方路堤路床顶部30cm采用石渣(湿陷性黄土路段采用6%灰土)填筑。②填方高度小于1.55m的低填路段及挖方路段超挖80cm,回填50cm土加上30cm石渣(湿陷性黄土路段采用6%灰土)并分层压实,压实度应满足要求。③Ⅲ级及以上湿陷性黄土路段超挖80cm,回填80cm6%灰土。2.试验段施工
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和总结是为了找出针对某种填料的虚铺层厚、机械组合、压实遍数、人员配备等参数,使填方路基的施工在保证的前提下更加科学、合理、经济,所以试验段的施工是路基工程监理控制的一个重点。2.1试验段应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地段,一般路段和特殊路段(如软土地段)要分别施工试验路段,长度宜控制在200―500m。2.2试验路段施工前应报批详细的施工方案,一般路基施工方案中应有不同层厚(如20、25、30cm)并对应不同的机械组合,特殊路段路基施工方案中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案,试验段施工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优的层厚、机械组合、处理方案和其它施工参数。2.3要做好试验段施工准备工作,料场的选定、土工试验、机械和人工进场等均要提前完成。2.4施工单位要对现场管理技术人员、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监理应对试验室、路基专业工程师和监理员做好技术交底,对施工工艺、试验项目、检测指标、施工记录等要做出详细的安排,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5试验段施工时,项目部总工、工程部长、试验室主任、测量班长及相关技术员,驻地办专业工程师和监理员必须进行全过程旁站,收集各类技术参数、做好施工原始记录。2.6在每一层施工前,应根据运输车辆的每车运载量、拟定的虚铺厚度在填筑面上以石灰划出方格网,再在路基中线和两侧边线位置打桩挂线作为进料和摊铺控制,以保证填料虚铺厚度满足施工方案的设定。2.7碾压前要及时测定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要进行翻晒,小于最佳含水量时要适当补水,只有填料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内方可碾压;碾压应进行到能有效地使路堤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现场施工、监理人员应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
2.8试验段施工时,必须留有足够的影像资料,如原地面检测、压实度检测(包括含水量检测)、填料前的方格网和挂线、高程检测、松铺厚度和压实厚度检测等必须留有照片,此类照片须附在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后面。2.9试验结束后进行各项指标检测,符合要求可以作为路基的一部分,否则,应予挖除,重新进行试验。正常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填料和施工机具应和试验路段的相同。2.10试验段完工后经验收合格,应报批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只有在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经监理批准后方可进行全面施工。3.挖方路基施工3.1土方开挖3.1.1在挖方路基开工前至少28天,施工单位应将开挖工程断面图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否则不得开挖。3.1.2在土方路基地段,土方挖运施工单位拟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为主,路槽整理用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碾压的施工方法进行。3.1.3开挖初一定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反复计算,现场多次放设,确保开挖边界线满足设计要求。路堑开挖前做好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做好防渗工作。3.1.4开挖均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无论工程量多大、土层多深,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边坡随挖方的进度同时按设计要求作好边坡修整,路堑以上0.5米范围内由人工刷坡。挖方作业应保持边坡的稳定,不得对临近的各种结构及设施产生损坏或干扰,否则由施工单位自负。要求开挖的边坡坡度合理,坡面平滑,路槽底要求横坡、纵坡符合设计要求。3.1.5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应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并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3.1.6沿山坡和其他按图纸规定不能横向弃置废方的开挖路段,施工单位必须严格在指定的弃土场弃方,否则,由施工单位自费清除和移运到指定地点。
3.1.7挖方路基的施工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造成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路段确定。路床顶面的压实度应符合规定要求。3.1.8当因气候条件使挖出的材料无法满足填料要求时,施工单位应停止开挖,直到气候条件转好。3.1.9当路堑路床顶部以下位于含水量较多的土层时,应换填透水性良好的材料,换填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1.10开挖地段及零填挖地段路床面以下0-80厘米内的压实度必须达到96%以上,若不符合压实度要求,必须采用特殊压实机具(如强夯或冲击碾压法)进一步压实,或采用翻松晾晒后重新压实,若不能满足要求则要清除换填土或采用石灰改良土等措施,直到符合要求为止。3.2石方开挖3.2.1只有第八合同段有少量的石方开挖,施工单位拟采用挖掘机和大型推土机开挖,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装运的施工方法。如需爆破施工时,必须将爆破方案上报监理工程师,在批准后方可施工。3.2.2石方作业应以光面及松动爆破为主,严禁过量爆破,当确实需要进行大爆破施工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第6.3.14条款规定编制施工技术文件,并于爆破施工前28天交监理工程师审批。3.2.3承包上应就爆破器材的有效地点、数量、警卫、收发等安全措施及必要的工艺图纸编制报告,并在爆破器材进入工地前28天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时将运入路线和时间报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并在取得通行证后方可将爆破器材运入工地保管。3.2.4施工单位应确定爆破的危险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人、畜、建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受到危害或损失。在危险区的边界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建立警戒线,表示爆破时间的警戒信号。3.2.5由于爆破引起的松动岩石,必须清除,因此造成的超挖工程量不予计算。
3.2.6石方路堑的路床顶面标高,应符合图纸要求。高出部分应以人工凿平,超挖部分应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材料回填并碾压密实稳固。3.3路堑高边坡挖方高边坡在施工时应注意:边坡防护施工必须自上而下分级开挖施工,边坡开挖一级,便及时防护一级,然后再开挖下一级。临近坡面2.0米部分的硬质岩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施工技术,要求光面爆破后形成的坡面不平整度不宜大于20厘米,具体施工参数应根据工程类比和现场试验确定,软质岩和土层则采用机械或人工削坡。3.3.1设计要求①挖方边坡根据沿线地质、开挖深度及已有开挖人工边坡坡率综合考虑,尽量采用贴切自然的弧线形边坡过渡,使边坡处形与周围地形地貌融为一体。②对于一般土质挖方路基,边坡坡率采用1:0.75,其中当边坡高度小于等于10米时,不设平台,一坡到顶;当边坡高度大于10米小于等于32米时,每8米高度设2米宽平台一处;当边坡高度大于32米时,沿高度方向每隔16米平台宽由2米变为4米;当挖方深度较小时,边坡适当放缓或挖平,以便绿化,与路侧环境融为一体。③岩石路堑边坡:弱风化硬质岩,坡率采用1:0.5;强全风化岩质,坡率采用1:0.75~1:1;软质风化岩,坡率采用1:0.75~1:1。3.3.2现场复查路堑高边坡的地勘资料、设计文件的准确性以及施工单位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对于路基的稳定、安全至关重要。监理单位进场后应和施工单位一道对上述地段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踏勘、调查,确保制定的施工方案妥善合理,保证工程安全。
3.3.3控制原则在设计和施工这类高边坡时,应遵循“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以稳定为本,加固为主,排水、防护并重的综合处理,确保施工中的临时稳定和通车后的长期稳定。高边坡施工应边挖边加固,即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一次开挖到底。3.3.4注意事项①临近挖方边坡2~3米范围内的路基开挖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并通过药量计算从上至下开挖,建议建设管理单位聘请有关专家对各合同段主要技术人员进行光面爆破施工技术专题培训,现场演示等,以提高全线光面爆破施工水平。严禁采用平孔抬炮施工或大爆破等施工方法,以避免爆破对岩石结构构造面的破坏或危及岩层的完整性,影响路基边坡的稳定。对于顺层挖方边坡,除需按以上要求施工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滑坡外,还须将该项工程安排在旱季进行,并在放缓顺层边坡及清方减载处理之前截断上侧边坡汇水水源,从而确保顺层挖方边坡在各阶段均处于稳定状态。②对边坡加固工程的施工(框架锚杆),必须由上至下分段跳槽开挖至设计坡面,然后立即施工上部边坡锚固工程,完毕后方可进行下部边坡的加固防护施工。边坡的开挖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并辅以人工进行,以避免边坡松动而破坏岩石的整体性和稳定性。3.4光面爆破①由于地质条件变化频繁,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弱风化灰岩边坡进行光面爆破。②爆破处部分段落邻近民房,要保证居民区的安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农民生产。③为确保边坡的稳定,不产生超挖和欠挖,边坡采用光面爆破,节理裂隙较发育地段及某些特殊地段采用预裂爆破,保证边坡整齐。为获得良好的光面效果,宜采用低密度、低爆速、高体积、威力大的炸药,以减少炸药爆轰波的破碎作用和延长爆破气体的膨胀作用时间,使爆破作用呈静态。严禁用大、中型爆破施工。
④爆破工点,要建立爆破领导小组,由施工单位负责人任组长,专业爆破工程师任副组长,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的施工管理工作。⑤爆破施工前,应做好开工准备工作,并根据爆破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对参加爆破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⑥从事爆破的人员,必须经过爆破专业技术培训,并持有爆破作业许可证。⑦各项爆破施工作业,应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并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⑧炮孔装好药后要及时施爆。但禁止在大雾天气和黑夜施爆。雷雨时不能进行爆破作业,正在进行的爆破作业应立即停止,迅速撤离危险区,并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岗哨,防止他人误入。⑨在爆区附近有需防止飞石碰砸的建(构)筑物时,爆破时应对炮口进行覆盖,必要时还要对被保护物进行遮挡保护。⑩爆破作业及爆破器材的加工、管理都要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4.填方路基施工4.1一般要求4.1.1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4.1.2填方路堤施工前,应按场地清理有关规定对原地面进行清理及压实,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施工。4.1.3路堤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将压后的新测绘的填方工程断面图提交监理工程师核准,否则不得填筑。正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路段的排水通畅,如因排水不当而造成工程损坏,施工单位应自费立即进行修补。4.1.4填料粒径的控制:路基填料在料场进行闷料,装运时过筛剔除超粒径石头,现场再安排民工在路基上捡除超粒径石头。
4.1.5松铺厚度的控制:上料前挂线施工每10m打方格网,根据分层厚度,计算出所需上料的方量,由专人指挥上料;填料摊平时,两侧按拟定松铺厚度挂线,进行松铺厚度的精确控制。4.1.6设计宽度30cm进行超宽碾压,以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台阶处要加强碾压和检测,以保证新老路结合部位的压实度。土方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不小于10cm。4.1.7平整度、横坡的控制:每层打灰台,粗平根据灰台整平。再用水准仪每20米横断(曲线段10米)打灰点进行精平,待每个点都符合规范要求后再进行碾压,否则继续整平。4.1.8填料含水量的控制:采用料场闷料,自卸车运输,整平后检测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对比,大于最佳含水量的2%以上时进行晾晒。小于最佳含水量的2%以上时,计算缺水量进行补水,待达到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方可进行碾压。4.1.9旧路两侧帮填宽度小于2.5m时的处理:如果旧路两侧帮填宽度小于2.5m时,因压路机无法进行碾压,需按如下方法处理:①旧路面需挖除的,必须部分挖除旧路面和路基,以保证填方宽度大于2.5m。②不挖除旧路面的,也可按上述方法处理,还可以采取超填的方法,保证每层填宽大于2.5m,在填至顶层并经验收合格后再清除超填部分的土方,刷坡至设计断面。4.1.10路堤基底及路堤每层施工完成后未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不得进行下一层的填筑。4.2填土路堤4.2.1填方路基必须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填方作业应分层平行摊铺;为保证休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每侧应超出路基的设计宽度至少30cm;不同土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且应尽量减少层数,每种填料层总厚不得小于50cm,土方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土方填筑时,采用网格法施工,控制倒土密度,并挂线作业,以确保土方填筑厚度。
4.2.2路堤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对原地面清理与挖除后的土质基底,应将表面翻松至少30cm,然后整平压实,其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4.2.3路堤填土高度大于80cm时,应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蹦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0%。4.2.4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见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应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且不得小于1m。台阶顶一般做成2%~4%的内倾斜坡,砂类土可不挖成台阶,但应将原地面以下200~300mm的表土翻松。每层设置3%~4%的横坡以利排水,直线段碾压由边侧向中间进行,曲线段碾压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前后两次轮迹须重叠20~30厘米,每层段长控制在100米左右。4.2.5如在路堤范围内修筑便道或引道时,该便道或引道不得作为路堤填筑部分,应重新筑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新路堤。4.2.6任何靠压实设备无法压碎的大块硬质材料,应予以清除或破碎。破碎后的硬质材料最大尺寸不得大于压实层厚度的2/3,并应均匀分布,以达到要求的压实度。4.2.7填土路堤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相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应按1:1的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m。4.2.8在土石混合填料中不得采用倾填法施工,应进行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摊铺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不宜超过40cm。4.2.9用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堤压实度有现场试验确定,并报经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4.2.10为了减少新旧路基地差异变形,在部分路段新旧路基衔接部位及新建路基路床内设置2层土工格栅进行调整这种差异变形,土工格栅纵向与路基中心线垂直,固定长度大于2.0米,外侧端头回折2.0米。4.3填石路堤
4.3.1修筑填石路堤,应将石块逐层水平填筑,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石料强度不应小于15MPa,石块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人工铺填250mm以上石料时,应大面向下摆放平稳,紧密靠拢,所有缝隙填以小石块或石屑。人工铺填250mm以下石料时,可直接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填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500mm的范围内应铺填有适当级配的砂石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4.3.2填石路堤应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洒水压实。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或石屑填缝,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石块紧密、表面平整为止。4.3.3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宜采用施工参数(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铺筑厚度等)遇压实质量检测联合控制;填石路堤压实质量采用孔隙率进行检测,孔隙率的检测应采用水袋法进行。施工参数由现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4.3.4膨胀性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均不应用于路堤填筑。4.3.5用填石料修筑公路路堤,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填石路堤由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具有可供铺筑路面的坚实基础。4.3.6填石路堤在施工前,应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合适的填筑厚度、压实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标准。4.3.7填石路堤应采用大功率推土机与重型压实机具施工。4.3.8采用强夯或冲击压路机进行施工的填石路堤,其压实层厚与质量控制标准可通过现场试验或参照相应的技术规范确定。4.3.9在填石料表面填筑土、粉煤灰等其他材料时,填石料顶面应无明显孔隙、空洞。在其他填料填筑前,填石路堤最后一层的铺筑层厚应不大于400mm,过渡层碎石料粒径应小于150mm,其中小于0.05mm的细粒料含量不应小于30%。在必要时,宜设置土工布作为隔离层。4.3.10根据石料饱和和抗压强度指标,可按表204-3将填石料分为硬质岩石、中硬岩石、软质岩石。不同强度的石料,应分别采用不同的填筑层厚和压实控制标准。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标准宜用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
4.3.11填石路堤、砂砾填筑路基,检测采用沉降观测法,沉降量不大于3cm,应先用固体体积率法对照试验确定标准。4.3.12山皮土、土石混填路基:粒径不大于3cm的采用灌砂法,检测频率按规范要求执行;粒径大于3cm,不小于厚度的三分之二的检测采用沉降观测法,同样需要先用固体体积率法对照做试验确定标准。4.3.13砂砾、碎石土、石方路基填筑:每层松铺厚度,砂砾不大于30cm、碎石土不大于40cm、石方填筑不大于50cm;最大粒径:砂砾不大于15cm,碎石土及石方填筑不大于20cm;在填筑以上类型的路基时,原则上可取消粘土层包边,但施工中应注意路基两侧应填筑细料且宽度不小于2米。4.4高填方路堤水稻田或长年积水地带,用细粒土填筑路堤高度在6m以上,其他地带填土或填石路堤高度在20m以上时,属于高填方路堤,监理必须进行重点控制,以保证高填方路堤的稳定并尽量减小工后沉降。①进行原地面清理后,如地基土的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应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后进行处理或加固。②高填方路堤,应严格按设计边坡填筑,不得缺填。路堤边坡形式尽可能的选择弧线形。对于低填方路段,边坡坡度应适当放缓、与原地貌融为一体,美化环境,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于填方边坡高度小于20米中路段,边坡形式采用折线式,填土高度8米内边坡坡率为1:1.5,8~20米边坡坡率为1:1.75;对于边坡高度超过20米的路堤,在20米处设置2米宽平台,填土高度20米内边坡坡率同上,大于20米边坡坡率为1:2。③高填方路堤,如填料来源不同,其性质相差较大时,应分层填筑,不应分段或纵向分幅填筑。④高填方路堤受水浸淹部分,应采用水稳性高及渗水性好的填料,其边坡比不宜小于1:2。⑤
半挖半填的一侧高填方基底为斜坡时,应按规定挖好横向台阶,并应在填方路堤完成后,对设计边坡外的松散弃土进行清理。⑥高填方路堤施工时重点控制填筑层厚(划格、挂线)、加强碾压(遵循碾压程序、记录碾压遍数)、严格压实度检测(监理抽检频率不小于30%),以保证填筑质量。⑦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每填筑5层在项目部自检、监理组抽检合格的基础上,由监理组报总监办复检,复检内容包括: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表4.2.2土方路基实测项目或表4.3.2石方路基实测项目进行现场质量检验;对施工日志和自检资料进行检查,并与现场情况对比。⑧根据设计或规范要求,高填方路堤施工还须进行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5.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5.1设计要求①对于地面斜坡坡率陡于1:2.5的陡坡路堤,贯彻综合设计和动态设计的原则,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填料来源及其性质进行路基稳定性分析。并对路堤断面、排水、边坡防护进行综合设计。②对于(纵、横向)填挖交界处土质路基,为减少路基纵横向的不均匀沉降。路堤段当地面坡度大于1:5时,填筑前应将原地面开挖纵、横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并挖成向内倾斜4%的反坡,台阶自下向上开挖,分级分层填土压实。当地面坡度陡于1:2.5时,除作上述处理外,并采用两层土工格栅加筋处理,第一层铺设于路床顶面以下30cm处,第二层铺设于路床顶面下1.5m处,路基纵向填挖交界处超挖渐变长度不得小于10米。当挖方区为坚硬岩石时,挖台阶处理后采用填石路基。5.2质量控制要点①
表土清理后如果原地面的坡度大于1:5,必须设置路基基底台阶,台阶的宽度不小于1m,台阶应有4%向内倾斜的坡度。②台阶应分段开挖,开挖后及时填筑路基,避免施工机械破坏台阶。③宜采用透水性好、有一定级配和工后沉降量小的路基填料进行填筑,施工时要特别加强台阶部分的碾压,保证压实度,减小工后沉降。④以挖作填时严禁直接利用爆破崩塌填筑路基或倾填,必须按规范要求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报检,做到填挖交界处的拼接密实无痕迹。⑤土工格栅铺筑土工格栅之间的联结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联结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15cm;在距土工格栅8cm以内的路堤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土工格栅摊铺以后应及时填筑填料,避免其受到阳光长时间暴晒,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h;土工格栅上的第一层填料应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行驶。6.结构物处的回填6.1设计要求在桥涵、通道等构造物的路基填土之间,为减轻桥头跳车现象,提高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台后和涵洞两侧路基4+H范围内分层对称填筑,压实度≥96%,桥梁台后从地面线部位到路床顶(涵洞从地面线到涵洞顶)均用粒径小于5cm的石渣(砂砾或灰土)分层填筑,每层填筑压实厚度,根据采用压实机械确定:当采用重型机械压实时,每层厚度20cm;当采用人工夯实,压实厚度≤15cm,并且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压实机具压不到的地方应采用小型机械或人工反复夯实,加大该范围压实度抽样频率,同时对构造物台背的路基填土采用两层土工格栅加筋处理,第一层土工格栅设在路床顶面下30cm处,第二层土工格栅设在上路堤底面(即距路床顶面1.5m处)。土工格栅横向相接处重叠30厘米,铺设不允许有褶皱,应用人工拉紧,并用Φ
6钢筋制成U型钉将两边和搭接处锚固。土工格栅应嵌固在构造物砌体内,嵌固深度不应少于20cm,并在砌体的边界部位设置5cm的橡胶柔性垫块。如台背填土前构造物已修建完毕,可采用经防锈处理的膨胀螺栓与钢压条,将土工格栅锚固在构造物台背面的壁面上。6.2质量控制重点①结构物(包括桥涵台背、锥坡、挡土墙等)的回填是指结构物完成后,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分层填筑结构物与路基之间的交接部位。②结构物处的回填,应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回填时圬工强度的具体要求及回填时间,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规定执行。③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部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边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填土长度不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的孔径长度。④在台身砼强度符合规范要求后,清理台背地段的松土、杂物,对原地面进行压实。台阶顶宽不小于60cm,若台背处路基尚未开始填筑,则台背填筑可与路基填土同步进行。⑤结构物处的填土应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15cm(在结构物上打出控制线,并标明层数),结构物处的压实度要求每一层均应大于97%。⑥在回填压实施工中,应对称回填压实并保持结构物的完好无损。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应使用小型机动夯具夯实,直到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为止。⑦搭板的设置应在路基填筑预压期完成并基本稳定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搭板下垫层基面应平整、密实,垫层材料及密实度应符合图纸要求。7.特殊路基处理7.1一般要求
①施工前应报批特殊路基专项施工方案。②软土路段的路基施工应先行排水、降水,之后开挖2-3个探坑,现场霫情况,验证设计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对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的,应会同设计部门调查研究后确定处理方法,方可进行施工;对于设计图纸上未要求进行特殊处治的,而实际地质情况不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应按程序上报,作设计变更处理,并要做好工程照片记录。③软土路基施工时按图纸要求,将路基一定深度和范围内的淤泥挖除,挖除淤泥时应注意环保,所挖淤泥应安排在合适地点堆放,妥善处理;所排除的积水应引入附近沟渠,不得造成污染;在常年积水或池塘段施工,宜先修围堰抽水,围堰应高出水位以上30Cm,且无渗漏,同时应保证在整个施工期间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淤泥清理后应将坑底做成坡面,并在低处挖设集水坑,以便将地下渗水排出坑外。④换填的透水性材料应经试验合格,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它有害杂质,最大粒径和含泥量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⑤特殊路基的施工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和报批的施工方案施工,监理进行全过程旁站,作好原始记录,认真进行隐蔽工程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7.2清淤换填7.2.1设计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对软土路基先行清淤,再换填水稳碎石或石潭。7.2.2清淤①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清除淤泥,自卸车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地点。②淤泥堆放地点加以堵拦,防止淤泥外流,造成污染。并用推土机摊开晾晒,另外积极与当地群众联系,以期能够合理加以利用。③严禁开挖出的淤泥用于路基填筑。
④渗水量较大的必须配备抽水设备,及时排除坑内积水。7.2.3现场确认工程量①清淤完成后,施工单位应报总监办现场确认清淤回填工程量,必须时邀请业主参加,总监办参加人员有:总监或副总监、合同工程量、试验工程量、驻地监理工程量。②现场确认清淤换填工程量时应有专人负责数据记录、绘制草图,并拍摄照片或录像等资料,照片或录像要能反映出清淤换填的桩号、参与人员、现场测量过程等。③工程量现场确认原始记录应由各方参与人员签字确认,作为工程设计变更或计量的依据。7.2.4换填①淤泥清除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换填,换填水稳碎石或石渣。选用石潭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不含有机质、粘块和其它有害物质,含泥量不得大于5%。②换填施工时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的厚度分层铺填,用压路机分层压实。7.2.5填筑路基地基处理完毕后进行压实度检测,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合格后进行路堤填筑施工。7.3灰土挤密桩7.3.1资质审查施工前先由施工单位选择2―
3个专业施工队伍,并将其资质上报总监办,资质材料必须具有: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组织机构、备案书、质保体系、财务状况表、近五年施工业绩统计表、工程质量情况统计表、介入诉讼案件表、人员一览表、试验人员资质、机械及检测设备一览表等。总监办在收到施工单位报送的申报资质后进行审查,必须符合上述条件要求,且申报材料情况属实、资金和技术力量较强、重约守信等要求,总监办将择优批准1―2家作为本项目的合格施工队伍,由施工单位最终确定一家作为其专业协作队伍。施工单位与专业协作队伍签订的协议书附本(原件)应报总监办备案。7.3.2场地平整①施工便道必须满足业主和总监办要求的技术标准,包括宽度、坡度、平整度、转弯半径等。②调查施工场地相临建筑、地上和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妥善做好迁移或保护处理。③场地已平整,满足施工作业需要,并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水电安装到位。④在平整的场地上进行施工放样,桩位放样误差小于20mm,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7.3.3施工人员①施工人员已进场,并经过技术、安全教育培训。②施工人员数量、工程满足施工需要7.3.4机械设备①机械设备已进场,规格(型号)满足合同要求和施工需要。成孔设备要求:噪音小、振动小、成孔快、移动方便;夯填机具要求:卷扬夯实机,夯锤重500kg,锤底凸出成锅底形,夯锤直径300-350mm(比桩孔直径小60-120mm),对桩间土有较好的侧向夯击挤密效果,并且夯击速度快,移动轻便。
②机械设备经调试可以正常运转。7.3.5原材料及配合比①各类原材料已进场,或供应进度满足施工需要。②进场原材料经自检和抽检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土料:不得含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15mm。熟石灰:石灰要符合III级或III级以上石灰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钙镁含量≥55%。集中购进、集中消解,以免影响工期进度。若存放时间较长时,须覆盖防潮,并在使用前再次进行钙、镁含量测定,不符合要求的不能使用。应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5mm,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含水率适宜。③进场材料必须规范堆放,并立牌标示。④施工前,应原位取土、取灰,进行原材料和灰土配合比设计(灰土的配合比为体积比,一般为3:7)、灰土重型击实试验(以确定灰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7.3.6工艺试验正式施工前应要求施工单位在现场进行成孔、夯填工艺和挤密效果试验,并确定分层填料厚度、夯击次数和夯实后的容重(密实度)等技术要求,并提交施工工艺试验总结报告报总监办审查同意。经总监办审查,认为施工工艺科学合理,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即批复灰土挤密桩施工工艺试验总结报告报,并同时批复灰土挤密桩专项施工方案和开工报告,施工单位方可正式施工。7.3.7灰土拌和
①灰土必须以强制搅拌机集中拌和。②拌和的灰土必须严格控制含水量,现场直观方法为:一般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用手轻捏即碎为宜;如灰土过干或过湿,应先洒水湿润或晾晒;灰土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③拌和好的灰土应由试验人员现场测试其含水量和灰剂量,合格后方可使用。④拌和好的灰土应及时使用,不得隔日夯打使用,并采取防水浸泡措施。7.3.8成孔①成孔施工顺序宜按间隔法进行,以保证挤密效果。②成孔后每孔检查,检查内容有:桩径、孔深、垂直度、有无缩径、塌孔、回淤等现象。如遇塌孔或缩径,采取回填灰土复打处理。桩孔中心距偏差不应超过桩距设计值的5%,且不大于50mm。桩孔垂直度偏差不应小于1.5%。对沉管法,起桩孔直径误差为±50mm和深度误差-100mm;对冲击法,桩孔直径的误差不得超过设计值的+100mm、-50mm,桩孔深度不应小于设计深度的300mm。7.3.9夯填①清底夯:夯击次数一般不小于6击,直到听到清脆声为止,孔内的回落厚度应小于300mm。②要严格按工艺试验所确定的分层回填厚度和夯击次数分层填料夯实,下料速度和锤击次数要相匹配,确保压实系数大于0.97.③由专人负责填料,做到填料均匀,避免速度过快,夯击次数不够。④夯锤落距要经常检查,确保落距1-2m。
⑤对不合格桩要求现场立即处理,用洛阳铲把全部桩土掏出或使用夯扩机在桩体上重新夯扩成孔,重新夯填,以确保每根桩的成桩质量。7.3.10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7.3.10.1夯打时桩孔内有渗水、涌水、积水现象可将桩孔内水排出地表。如普遍排水困难或因少量桩孔未及时回填而积水时,则可将水下部分改为混凝土桩或碎石桩,或打入预制桩,水上部分仍为灰土桩。7.3.10.2沉管过程中,出现桩锤回跳过高、桩管进入很慢、桩孔斜移、桩靴、桩头、活瓣损坏,或进尺很快、沉管振裂、开裂、掉落、断管等情况时,可采取一下措施处理:①用洛阳铲探查地下障碍物的埋深、分布范围,可挖去的应予挖除,不易挖除时,可在其上面或四周适当增加桩数(或采用地梁、盖板跨越通过,或采用加强上部结构等措施),弥补局部处理深度的不足;②对未填实的墓穴、坑洞、地道、掩埋井、土窑等面积不大,挖除不便时,讲桩打穿通过,并在此范围内增加桩数,力求僵其挤密、夯击密实,必要时,从结构上采取适当弥补措施。7.3.10.3夯打时造成缩径或堵塞,挤密成孔困难,孔壁坍塌,孔底有虚土等情况,可采取一下处理措施:①当含水量过大、缩径比较严重时,可向孔内填干砂、生石灰块、碎砖渣、干水泥、粉煤灰,稍停一段时间后再将桩管沉入土中,重新成孔。如含水量过小,应预先浸湿加固范围内的土层,使之达到或接近最优含水量。②遵守成孔挤密顺序,由外向里间隔进行(硬土由里往外打)。对已成的孔,应防止受水浸湿,并应及时回填夯实。③施工时应保持桩位正确、桩身、桩管的垂直度符合设计和规程规范要求,宜打一孔,填一孔,或隔几个桩位跳打夯实。
④控制桩的有效挤密范围设计要合理,一般以2.0~3.0倍桩径为宜。7.3.10.4桩孔回填不均匀、夯击不密实、桩身疏松、缩径、夹有生土甚至断裂、出现孔洞和空隙,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成孔深度、桩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夯实质量应严格控制,并及时进行检测。若捶击数不够,可适当增加捶击数,若锤底静压力、能量比、夯击能不够,应更换夯锤或夯实机。②回填料应拌和均匀,且适当控制其含水量到接近最优含水量,一般用“手握成团、落地开花”的现场经验判别,或用现场含水量和干密度快速测定法测定。③每个桩孔回填料应与桩孔计算量相符,并适当考虑1.1~1.2的充盈系数。④更换质量和形状事宜的夯锤,调整夯锤落距。7.3.10.5夯填过程中,若遇孔壁塌方,应停止夯填,先将塌方土清除干净,然后用C10混凝土灌入塌方处,再继续回填夯实。当桩身强度不够时,可在桩身材料中掺入水泥、石膏、粉煤灰等增强材料或选用镁质石灰或菱苦土来增强石灰土的强度。7.3.11旁站和记录①各批桩基施工前由施工单位提交桩位等技术符合记录,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复核签认后,方可开机。②施工过程中监理员全过程旁站,作好原始记录,并随时检查施工工艺执行情况和施工记录。③施工单位每日将当天成孔、灰土挤密桩施工情况,填写专用施工原始记录表格,报监理工程师签认,未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或未报监理工程师签认等,将视为不符合要求,应责令剖隐检查桩身。7.3.12质量验收
灰土挤密桩的质量检测工作主要分为现场桩体检测、三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室内灰土试样抗压强度试验、桩体压实系数试验及桩间湿陷性、压缩性试验,检测桩体数量为灰土桩总数的2%,桩间土检测频率为1%。桩体现场检测内容主要包括桩径、桩距、桩长、桩体土,其中桩距、桩径采用钢卷尺现场量测,桩长、桩体土芯样通过钻孔取芯方法检测、桩间土采用人工探井取原状土样检测。①施工前对桩尖土作标准灌入试验,比较各土层强度增长情况,判定土层的承载力。检验频率以桩数的2%控制。②桩身密实度检验采用重Ⅱ型动力触探法,贯入量10cm时,击数不应小于5击。③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0.3%且不少于3点,单桩承载力试验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④施工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可进行质量检验。对于饱和粘性土地基应待空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8天;对于粉土、砂土和杂填土地基,不宜少于7天。7.4冲击碾压为避免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引起路面开裂,设计主要采用铺设土工格栅、冲击碾压路堤的措施进行处治;当路堤安全稳定性小于规范要求时,还应增设反压护道、在路堤下部铺设土工格栅进行处治。①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时,因机械的调头范围较大,应尽可能在路基形成较长的连续冲碾段后进行。不但可以提高冲碾效率,也可以避免因过多的“接头”而影响路基的整体均匀性。②因冲击式压实机的冲击能量大,路表50cm的土体含水量对冲击碾压的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含水量过大时,容易形成弹簧、翻浆等,故需严格控制路表以下50cm内的含水量。③
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能够冲击碾压时,为了避免结构物遭到损坏,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冲击碾压的范围。建议:在距离结构物3~5m、暗涵顶面填土高度小于2m时,禁止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作业。明涵顶面不得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④当土体表面含水量较大时,如果用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冲击碾压,易形成表面推移,上层20cm左右的土体与下部土体产生脱离现象。因此,雨后或表面含水量较大时,采取晾晒或其它措施降低表面含水量,不宜直接用冲击式压时机进行冲击碾压作业。高填路堤施工处治期间和完成后应设置沉降观测桩,对路堤沉降进行及时和长期监测。7.5强夯7.5.1强夯的作用机理强夯法通过重锤自由落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这种冲击能又转化成各种波型(包括压缩波,剪切波和瑞利波),使土体强制压缩、振密、排水固结和预压变形,从而使土颗粒趋于更加稳固的状态,以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7.5.2强夯机械的选用强夯一般有两种类型的机械,一种是起重能力50t的履带吊配18~20t的铸铁夯锤;另一种是20~25t起重能力的吊机配16~20t的夯锤,这种夯机吊臂顶上须配辅助门架。因此,每个夯点须移一次吊机,而且移动速度慢,效率较低。相比较使用大吨位吊移动方便,移一次机可打3~4个夯点,效率要比带辅助门架的夯机高出近1倍。7.5.3施工步骤①强夯处理,进行主、副夯和满夯3遍夯击。施工要点如下:②清理场地,设置垫层
垫层采用30厘米厚碎石铺设。垫层的作用主要是:支承强夯机械的行走;形成应力扩散层,有利于夯击能的传播;利于表层水的排除;加大夯坑底与地下水位之间的距离,避免夯坑翻浆。实践证明,垫层作用明显。③夯点布置夯点放样用石灰(或标桩)标明第一遍位置,并测量标高。夯点采用正方形布置。主夯与副夯夯击能采用3000kN·m,夯点间距5米,单点夯击数5击;满夯夯击能采用1500kN·m。夯击遍数采用3遍。④主夯夯机就位后,将夯锤按设计夯击能起吊至预定高度,脱钩下落,放下钓钩测量锤底倾斜度,当倾斜度大于30°时,应将夯坑填平后再进行夯击。主夯夯击,每点夯击5锤。并做好详细记录。移动位置(不带门架的夯机,3~4点移动一次),进行下一点夯击。直至完成第一遍夯击。⑤副夯主夯完成以后,静置72小时,待孔隙水压力消失以后,推平夯坑,准备副夯。重新测量定位,按上述要点进行副夯施工。副夯每个点同样夯击5锤。⑥满夯副夯夯完以后,间隔72小时,推平夯坑准备满夯。满夯处理范围为包括进行主、副夯的全幅。满夯时,夯点彼此搭接1/4(锤底面积)。夯后测量标高。⑦静置7天以后进行效果检测。夯坑若有积水,应排除以后才能推平夯坑。7.5.4注意事项①为达到预期的设计加固深度和密实度,应在现场选择代表性段落进行试夯,确定需要的落距、夯击遍数等,从而指导施工。
②夯实前应检查地基土的含水量,当地基土的含水量超过17%或饱和度大于60%时,改用其它处治措施。7.6重锤夯实法处理湿陷性黄土重锤夯实法用于处理地下水距离地表0.8m以上的情况。用起重机械将重锤提到一定高度后,让其自由下落,不断重复夯击,使地基形成一层较密实的土层。夯打时地路基土应保持最优含水量,否则不能密实,对于饱和软土层,在夯打时会出现“橡皮土”,应降低水位后在夯打。7.76%灰土处理7.7.1设计要求当路基离村庄较近时,为避免对附近村庄房屋的扰动,在清除表土后,应对地基表层进行换填80cm6%灰土处理,压实度≥93%。对一般土质路基,填方路堤路床顶部30cm采用石渣(湿陷性黄土路段采用6%灰土)填筑;填方高度小于1.55m的低填路段及挖方路段超挖80cm,回填50cm土加上30cm石渣(湿陷性黄土路段采用6%灰土)并分层压实,压实度应满足要求,Ⅲ级及以上湿陷性黄土路段超挖80cm,回填80cm6%灰土。7.7.2质量控制要点①材料要求:石灰应符合Ⅲ级以上标准,石灰在使用前10天充分消解,并过筛(10MM筛孔);消石灰存放时间宜控制在2个月以内;一个作业段内采用土质相同的土(击实标准和灰剂量相同),以便对压实度进行准确控制。②
掺加生石灰的土在土场闷料控制2~4天时间,使石灰充分吸水,充分起到降低土含水量的作用,同时也使生石灰充分消解。经过闷料的土,在检测灰剂量合格,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方可运至施工现场。③摊铺前应根据每车运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车土的摊铺面积,在路基上以石灰划出方格网,自卸汽车按照方格面积卸车每格一车,中线和两侧边线再打桩挂线,以控制松铺厚度和平整度。④含水量大时使用铧犁进行翻拌晾晒,晾晒时配合使用旋耕犁进行打碎土的工作,晾晒后使土达到适宜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以考虑后续施工至碾压前的含水量损失)。⑤摊铺、翻拌晾晒过程中应辅以人工拣出石灰中的石块及少量成团消石灰。⑥最后一遍整平时遵循高刮低不补的原则,防止薄层贴补造成的表面起皮现象。⑦按试验路段的机械组合和碾压遍数进行充分碾压,经监理检测压实度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⑧路床灰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每填筑层严格控制平整度,并将横坡控制在2~4%,以利迅速排除雨水;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雨季。7.8土工格栅7.8.1设计要求①对于填土高度大于20米的路基,除对原地面进行强夯处理外,路床顶至20米范围每填筑5米铺设一层土工格栅②对构造物台背的路基填土采用两层土工格栅加筋处理,第一层土工格栅设在路床顶面下30cm处,第二层土工格栅设在上路堤底面(即距路床顶面1.5m处)。土工格栅横向相接处重叠30厘米,铺设不允许有褶皱,应用人工拉紧,并用Φ6钢筋制成U型钉将两边和搭接处锚固。土工格栅应嵌固在构造物砌体内,嵌固深度不应少于20cm,并在砌体的边界部位设置5cm的橡胶柔性垫块。如台背填土前构造物已修建完毕,可采用经防锈处理的膨胀螺栓与钢压条,将土工格栅锚固在构造物台背面的壁面上。
③当地面坡度陡于1:2.5时,除作上述处理外,并采用两层土工格栅加筋处理,第一层铺设于路床顶面以下30cm处,第二层铺设于路床顶面下1.5m处,路基纵向填挖交界处超挖渐变长度不得小于10米。7.8.2质量控制要点①土工合成材料铺设时,应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②土工合成材料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cm。③铺设土工格格栅时,不允许有褶皱,要用插钉法固定。④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前,应先将场地平整好,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⑤铺好后的土工合成材料两天内应覆盖。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的第一层填料铺压实时,宜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当已填筑压实的厚度大于60cm后,才能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行驶。⑦应采用后卸式卡车沿加筋材料两侧边缘清卸填料,形成施工便道。再由两侧向中心平等于路堤中心对称填筑。填料必须卸在已摊铺完毕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以不大于1m为宜。8.路基整修8.1范围本节内容包括按规范规定进行路堤和路堑边坡的修整,以符合图纸规定的线形、纵坡、过坡、边沟和路基断面的有关作业。
8.2一般要求路基整修应在路基工程陆续完毕,所有排水构造物已经完成并在回填之后进行。8.3施工要求8.3.1.施工单位应恢复各项标桩,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及相应的标高等。根据检查结果,编制出整修计划。整修工作应在检查结果及整修计划经监理工程师核查与批准后方能动工。8.3.2.土质路基应用人工或机械刮土或补土的方法整修成型。深路堑边坡整修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自上而下进行刷坡,不得在边坡上以土贴补。8.3.3.在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时,应预留加固位置。当填土不足或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时,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如填补的厚度很小(100~200mm),而又是非边坡加固地段时,可用种草整修的方法以种植土来填补。8.3.4.土质路基表面做到设计标高后应采用平地机或推土机刮平,铲下的土不足以填补凹陷时,应采用与路基表面相同的土填平夯实。石质路基表面应用石屑嵌缝紧密、平整、不得有坑槽和松石。8.3.5.修整的路基表层厚150mm以内,松散的或半埋的尺寸大于100mm的石块,应从路基表面层移走,并按规定填平压实。8.3.6.边沟的整修应挂线进行。对各种水沟的纵坡(包括取土坑纵坡)应用仪器检测,修整到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各种水沟的纵坡,应按图纸及规范要求办理,不得随意用土填补。8.3.7.填土路基两侧超填的宽度应予切除,如遇边坡缺土时,必须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8.3.8.在路面铺筑完成后或铺筑时,应立即填筑土路肩,同时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固。8.3.9.路基整修完毕后,堆于路基范围内的废弃土料应予清除。
8.3.10.路基工程完工后路面未施工前及公路工程初验后至终验前,路基如有损毁,施工单位应负责维修,并保证路基排水设施完好,及时清除排水设施中淤积物、杂草等。8.3.11.对中途停工较长时间和暂时不做路面的路基,亦应做好排水设施,复工前应对路基各分项工程予以修整。8.3.12.路基工程完成后,每当大雨、连日暴雨或积雪融化后,应控制施工机械车辆在土质路基上通行。若不可避免时,应将碾压的坑槽中的积水及时排干,整平坑槽,对修复部分重新压实。9.路基分部工程中间交工验收9.1中间交工验收的依据①批准的开工报告、专项施工方案、安全生产方案、环境保护方案等;②批准的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变更设计文件;③批准的招标文件及合同文本;④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批复、批示文件;⑤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9.2中间交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①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已完成;②施工单位按交通部制定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相关规定的要求对工程质量自检合格;③驻地监理工程师对所有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合格;④自检资料齐全、真实。
9.3交工验收的主要工作内容路基符合中间交工验收条件后,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同意,由施工单位向施工单位提出申请,总监办在48小时内组织对该路基分部工程进行中间交工验收。9.3.1人员组成及分工序号总监办项目部分工备注1总监或副总监总工全面负责2路基专业工程师宽度、平整度、边坡、质检资料3试验工程师压实度、弯沉、试验资料4测量工程师纵断高程、中线偏位、横坡、测量资料5安全环保工程师安全环保现场验收、资料检查6监理员技术员配合79.3.2资料检查①施工准备资料:材料试验、工艺试验、开工报告、施工方案等;
②施工过程控制资料:施工日志、自检资料等;③分项工程中间交工资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9.3.3工程质量检测①施工单位、驻地监理必须全力支持、配合总监办对该路基分项工程的中间交工验收。②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表4.2.2土方路基实测项目或表4.3.2石方路基实测项目对该路基分项工程进行现场质量检验。③分项工程的中间交工验收的现场检测原始记录需由施工、监理单位参检人员签字认可,并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④完成现场检测后,由总监办路基专业工程师根据双方签字认可的实测数据对该路基分项工程进行质量评定,并签述质量评定意见报总监理工程师。(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程质量评分值大于等于75分的为合格,小于75分的为不合格)。9.3.4路基弯沉检测标准①交工验收时需在路基顶面检测弯沉值,因路面结构层的强度、刚度与龄期有关,设计厚度时采用了标准龄期的材料模量值,土基回弹模量E。=40Mpa。设计计算的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如下: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32.9(0.01mm)(根据“测试规程”)②当路基交工弯沉检测不是在春融不利季节时,应按表4对实测弯沉值进行修正。对于路基顶面每一点的实测弯沉值LO应满足LO≤LS/K。路基干湿、季节综合影响系数K值表路基干湿类型弯沉LO测定季节干燥中燥潮湿
春融1.001.051.10干季1.201.301.40雨季1.101.201.30冻前1.051.101.209.3.5安全环保验收路基分部工程中间交工验收除进行质量验收外,还需根据国家、山西省和业主下发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等对该路基分部工程进行检查验收。①验收由总监办和项目部专职安全环保工程师负责,验收结果由双方签字认可。②总监办专职安全环保工程师根据双方签字认可的现场验收结果,出具该路基分部工程安全环保验收意见,并报总监理工程师,作为签发该路基分部工程中间交工证书的必须条件。9.3.6签发分部工程中间交工证书总监理工程师在收到路基专业工程师对该路基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意见、专职安全环保工程师出具的该路基分部工程安全环保验收意见后,对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发放中间交工证书,对不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下达整改通知,施工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经自检和驻地监理抽检合格后重新向总监办申报该路基分部工程的中间交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