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 MB
- 2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机电嗲紇卒A锬针挖掘机机械手臂的结构设计专业:数控技术班级:数控学号:学生姓名: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挖掘机机械手臂的结构设计
摘要:本文在搜集了同内外挖掘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挖掘机的技术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总结。再对挖掘机的各宗工况进行了分析,系统总结了挖掘机动臂的设计耍求。设计上主耍致力于分析和设计小型液压挖掘机的机械动臂。选择了同内的质量和技术性能都接近设计耍求的挖掘机作为参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内外的先进机型,对挖掘机动臂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机械动臂作为工作装置时挖掘机的重耍组成部分,对挖掘机性能宥着十分重耍的影响。国内外工程机械企业都十分重视对工作装置的设计。要使工作装置的结构件设计得到不要可靠而又经济的结构尺寸和形状,就必须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段。而借助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是实现设计优化的重耍途径。关键词:设计耍求、工作装置、设计优化
目录1引言挖掘机发展概况11.1挖掘机的发展历史11.2挖掘机的类型及发展趋势21.3挖掘机机械动臂结构的分析研究32机械动臂的设计52.1设计方案原则52.2确定后臂、前臂、铲斗的结构形式52.2.1确定后忾的结构形式52.2.2确定前臂的结构形式62.2.3确定铲斗的结构形式72.2.4铲斗与前臂液压缸的连接方式82.3确定后臂、中臂、前臂油缸的铰点布置82.3.1后忾油缸的Y|j•置82.3.2中臂汕缸的布置92.3.3确定前臂汕缸铰点应考虑以下因素102.4机械动臂工作装置的运动仿真112.5机构参数的选择112.5.1反铲装置总体方案的选择113机械手臂三维造型133.1铲斗的造型设计133.2铲斗连杆的造型设计143.3铲斗摇杆的造型设计143.4底座的造型设计153.5后臂的造型设计153.6P鸨油缸活塞的造型设计163.7后臂油缸的造型设计163.8前臂的造型设计173.9前臂汕缸的造型设计173.10前臂汕缸活塞的造型设计183.11屮臂汕缸的造型设计183.12中臂油缸活塞的造型设计193.13机械手臂的装配19组仑21醐22参考文献23
1引言挖掘机发展概况1.1挖掘机的发展历史挖掘机从发明到现在已经走过178年的历史,期间经历过从人力到蒸汽再到液压驱动。作为工程机械行业里的“明珠”,挖掘机的发明和发展对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巨大作用。最早的挖掘机是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用于挖深河底的浚泥船,铲斗容量一般不超过0.2〜0.3立方米。图1.1挖掘机1833〜1836年,美国人奥蒂斯设计和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驱动、铁木混合结构、半回转、轨行式的单斗挖掘机,生产率为35立方米/时,但由于经济性差没有应用。19世纪70年代经过改进的蒸汽铲正式生产并应用于露天矿剥离。1880年又出现了第一批以拖拉机为底盘的半回转式蒸汽铲。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挖掘机进入动力和行走装置多样化的阶段。1910年,出现了第一台电机驱动的单斗挖掘机;1912年出现了汽油机和煤油机驱动的全回转式单斗挖掘机;1916年出产了柴油发电机驱动的单斗挖掘机;1924年柴油机直接驱动开始用于单斗挖掘机上;屣带式行走装置于1910年开始采用。轮胎式行走装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广泛用于小型挖掘机。30年代,出现了步行行走装置。50年代屮期,徳国和法国相继研制出全回转式液正挖掘机,从此挖掘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多斗挖掘机也有100多年的历史。法W于1860年生产了世界上最早的、结构比较成熟的多斗挖掘机,用于苏伊士运河丌挖工程。1889年,美W生产的多斗挖沟机可挖宽0.29米、深1.4米的沟渠。
19世纪末,斗轮挖掘机在德国祸煤采掘中得到广泛应用,至1958年,每个铲斗容量已达3600开。1977年,联邦德岡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斗轮挖掘机,其生产率为24万立方米/日。由于技术的进步,液压技术开始运用到制造领域。20世纪40年代有了在拖拉机上配装液压反铲的悬挂式机械,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屮期相继研制出拖式全回转液压挖掘机和履带式全液压机械。初期试制的液压挖掘机是采用飞机和机床的液压技术,缺少适用于机械各种工况的液压元件,制造质量不够稳定,配套件也不齐全。从20世纪60年代起,液压挖掘机进入推广和蓬勃发展阶段,各岡机械制造厂和品种增加很快,产量猛增。1.2挖掘机的类型及发展趋势常见的挖掘机按驱动方式有内燃机驱动挖掘机和电力驱动挖掘机阿利其中电动挖掘机主要应用在高原缺氧与地下矿井和其它一些易燃易爆的场所。按照规模大小的不同,挖掘机可以分为大型挖掘机、中型挖掘机和小型挖掘机。按照行走方式的不同,挖掘机可分为履带式挖掘机和轮式挖掘机。按照传动方式的不同,挖掘机可分为液扭挖掘机和机械挖掘机。机械挖掘机主要用在一些大型矿山上。按照用途来分,挖掘机乂可以分为通用挖掘机,矿用挖掘机,船用挖掘机,特种挖掘机等不同的类别。按照铲斗来分,挖掘机乂可以分为止铲挖掘机、反铲挖掘机、拉铲挖掘机和抓铲挖掘机。正铲挖掘机多用于挖掘地表以上的物料,反铲挖掘机多用于挖掘地表以下的物料。上个世纪末,我国工程机械就进入到一个与狼共舞的时代,像装载机市场原来儿乎是网产机一统天下,但转眼之间就进入到了与别人分食屮场的时代,而且再也冋不到独享W内帘场的时代,原来我们赖以生存的产品价格优势转瞬即逝,而产品的技术还未进一步提7I•就遭遇到国际巨头的挑战。再看工程机械之王的挖掘机,过去儿乎是外资品牌统一天下,经过十年不懈地努力,却也逐步争得了国内山场三分天下的非凡业绩。就目前国产挖掘机的发展状况,及在今年展会上看到各企业所展现的一些亮点分述如下:首先是注重人性化的技术提)T。过去在国产挖掘机的开发设计中,一直是以功能性开发为主导,保证可靠性与可维修性提升,但随着进口挖掘机和二手机不断冲击,一些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全面进入到液压挖掘机的开发设计当中。如展会大家所看到的,带空调的密封驾驶室,配有安全可调设施的座椅,方便的操作控制手柄,视野良好的显示屏幕,倒车视镜及报警装置等。其次是注重细节性的制造工艺提升。由于国产挖掘机是过去通过引进消化国
外技术进行开发的,在制造过程屮先追求的是注重外形相近的形似,后来逐步提升到功能的不断改进,细节不断完善,现在参加展会的国产挖掘机大家就宥了一种神形兼备的感觉了,这个也是各制造企业不断加强制造细节提升的结果。如展会大家看到的岡产挖掘机,比以往在外观件制造细节上宥了明显提升,内部的液压管路布置,电器线的布置都有很大改观,包括结构件的焊接细节皆有变化等。第三是注重规模化的品质提升。目前的主要挖掘机制造企业大都具备了批量生产的能力,过去由于各企业生产规模局限,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制造质量很难得到较好地保证,客户的抱怨也比较多,特别是零部件的可靠性和互换性,大多企业都经历过客户的严重不满,有吋候可以看到参加展会的同一厂家,相同挖掘机在个别地方也宥不同之处,现在仔细看一卜比过去就宥很大进步。第四是注重整机性能的创新提升。挖掘机产品是工程机械企业多年引进吸收,不断攻关提高,逐步开发旯宥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机械产品,而且由于其作业对象复杂,使用条件苛刻,操作性能精准要求等,几乎是在接近破坏性标准作业的一种特殊工程机械。加之其经常处于施工作业流程的顶端,直接关乎施工的质量与进度,所以这个众所瞩目的机械在施工作业过程屮,一直是一个首当其冲的机械设备。而且挖掘机是一种多用途机械,增加一些辅助作业装置I;•可以进行不同作业操作,在不断完善整机主耍性能提升的同吋,各个企业也都开始进行其它性能的创新幵发,也是这十年来挖掘机不断创新的一个亮点。如展会上大家看到的几个主要的挖掘机生产企业都推出了整机性能多样化的创新产品。1.3挖掘机机械动臂结构的分析研究本文通过对挖掘机的机械机械手臂的观察和了解,对挖掘机机械手臂进行研究,对挖掘机的动力臂尺、r设计,铲斗容量等进行设计,实现挖掘机机械手臂的运动与循环工作。液压反铲工作装置一般由石臂、u•臂液压缸、中臂液压缸、前臂、前臂液压缸、铲斗、底座、连杆和摇杆等组成。其构造特点是各构件之问全部采用铰接连接,并通过改变各液压缸行程来实现挖掘过程中的各种动作。后臂的下铰点与冋转平台铰接,并以后臂液压缸来支承动臂,通过改变动臂液压缸的行程即可改变动臂倾角,实现动臂的升降。前臂铰接于动臂的上端,可绕铰点转动,前臂与动臂的和对转角由中臂液压缸控制,当前臂液压缸伸缩时,前臂即可绕动臂上铰点转动。铲斗则铰接于前臂的末端,通过前臂液压缸的伸缩来使铲斗绕铰点转动。为了增大铲斗的转角,铲斗液压缸一般通过连杆机构(即连杆和摇杆)与铲斗连接。
1.2整体式弯动臂液压挖掘机反铲工作装置主耍用于挖掘停机面以卜*的土壤,如挖掘沟壕、基坑等,其挖掘轨迹取决于各液压缸的运动及其组合。反铲液压挖掘机的工作过程为,先K放动臂至挖掘位置,然后转动斗杆及铲斗,当挖掘至装满铲斗时,提开动锊使铲斗离开土壤,边提升边回转至卸载位置,转斗卸出土壤,然后再回转至工作装置开始下一次作业循环。动臂液压缸主耍用于调整工作装置的挖掘位置,一般不单独直接挖掘土壤;斗杆挖掘可获得较大的挖掘行程,但挖掘力小一些。转斗挖掘的行程较短,为使铲斗在转斗挖掘结束时装满铲斗,需耍较大的挖掘力以保证能挖掘较大厚度的土壤,因此挖掘机的最大挖掘力一般由铲斗液压缸实现的。由于挖掘力大且挖掘行程短,因此转斗挖掘可用于清除障碍或提高生产率。在实际工作屮,熟练的液压挖掘机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操纵各个液压缸,往往是各液压缸联合工作,实现最宥效的挖掘作业。例如,挖掘基坑时由于挖掘深度较大,并要求有较陡而平整的基坑壁,则采用动臂和斗杆同吋工作;当挖掘基坑底时,挖掘行程将结束,为加速装满铲斗,或挖掘过程中调整切削角时,则需要铲斗液压缸和斗杆液压缸同吋工作。本次设计斗容量0.2m3挖掘机的机械手臂。
2机械动臂的设计2.1设计方案原则设计合理的工作装置应能满足下列要求:①.主要工作尺寸及作业范围能满足要求,在设计通用反铲装置吋要考虑与同类型、同等级机器相比的先进性。考虑国家标准的规定,并注意到结构参数受结构碰摘限制等的可能性;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③.功率利用情况尽可能好,理论工作吋间尽可能短;④.确定铰点布置,结构型式和截血尺寸形状时尽可能使受力状态有利,在保证强度、刚度和连接刚性的条件下尽量减轻结构自重;⑤.作鼎条件复杂,使用情况多变时应考虑工作装置的通用性。采用变铰点构件或配套构件吋要注意分清主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替换构件种类少,结构简单,换装方便;⑥.装置的结构型式和布置便于装拆和维修,尤其是易损件的更换;⑦.要采取合理措施來满足特殊使用要求2.2确定后臂、前臂、铲斗的结构形式2.2.1确定后臂的结构形式后臂是工作装置屮的主要构件,前臂的结构形式往往决定于后臂的结构形式。反铲动臂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类。图2.1后臂直动臂构造简单、轻巧、布置紧凑,主耍用于悬挂式挖掘机。采用整体式弯
动臂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挖掘深度,它是专用反铲装置的常见形式。整休式弯动臂在弯曲处的结构形状和强度值得注意,有吋采用三节变动锊有利于降低弯曲处、的应力集中。整体式动锊结构简单、价廉,刚度相同吋结构重量较组合式动臂轻。它的缺点是替换工作装置少,通用性较差。为了扩大机械通用性,提高其利用率。往往需要配备几套完全不通用的工作装置。一般说,长期用于作业相似的反铲采用整体式动臂结构比较合适。组合式动锊一般都为弯锊形式。其组合方式有两类,一类用辅助连杆(或液压缸)连接,另一类用螺栓连接。组合式动臂与整体式动锊相比各有优缺点,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作业条件。组合式动臂的主耍优点是:①.工作尺寸和挖掘力可以根据作业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当采用螺枪或连杆连接时调整时间只需十几分钟,采用液压缸连接时可以进行无级调节;②.较合理地满足各种类型作业装置的参数和结构要求,从而较简单地解决主耍构件的统一化问题。因此其替换工作装置较多,替换也方便。一般情况卜*,下动锊可以适应各种作业装置要求,不需拆换;③.装车运输比较方便;④.由于上述优点,组合式动臂结构虽比整体式动臂复杂,但得到了较广泛的成用。尤以中小型通用液压挖掘机作业条件多时采用组合式动臂较为合适。本次设计作业条件比较单一,所以动锊选用整体式动锊。2.2.2确定前臂的结构形式前臂也有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种,大多数挖掘机都采用整体式前臂,当需耍调节前臂长度或杠杆时采用更换前臂的办法,或者在前臂上设置2〜4个可供调节时选择的与动臂端部铰接的孔。有些反铲采用组合式前臂。图2.2前臂2.2.3确定铲斗的结构形式
铲斗结构形状和参数的合理选择对挖掘机的作、Ik.效果影响很人。铲斗的作业对象繁多,作业条件也不同,用一个铲斗来适应任何作业对象和条件较困难。为了满足各种特定情况,尽可能提高作业效率,通用反铲装置常配有甚至十多种斗容量不同,结构形式各异的铲斗。0前,对铲斗结构形式的研究还处于现场试验、实验室试验或模型试验阶段,未建立起较系统的理论,但对各种铲斗结构形状的共同要求是:①.冇利于物料的自由流动,因此铲斗内壁不宜设置横h"d凸缘、棱角等。斗底的纵向剖血形状要适合各种物料的运动规律;②.要使物料易于卸净。用于粘土的铲斗卸载时不易卸浄,因此延长了作业循环时间,降低了有效斗容量。国外采用设有强制卸土的粘土铲斗;③.为了使装进铲斗的物料不易棹出,铲斗宽度与物料颗粒直径之比应大于4:1。当此比值大于50:1时颗粒尺寸的影响可不考虑,视物料为匀质;④.装设斗齿冇利于增大铲斗与物料刚接触吋的挖掘线比压,以便切入或破碎阻力较大有物料。挖硬土或碎石时还能把石块从土壤中耙!H。斗齿的材料、形状、安装结构及其尺寸参数都值得研究,对它的主要要求是挖掘阻力小,耐磨,易于更换。2.3铲斗
2.2.4铲斗与前臂液压缸的连接方式铲斗与铲斗液压缸宥三种型式,其区别主要在于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铲斗的连接方式不同,图a为直接连接,铲斗、前臂与前臂液压缸组成四连杆机构。图b中铲斗液压缸通过摇杆和连杆与铲斗相连,它们与前臂一起组成六连杆机构。图a和图b类似,区别在于前者液压缸活塞杆端接于摇杆两端之间。图c的机构传动比与b差不多,但铲斗摆角位置顺时针方向转动了一个角度。连接方式如不图。六连杆方式与四连杆方式相比在同样的液压缸行程卜*能得到较大的铲斗转角,改善了机构的传动特性。六连杆方式b和d在液压缸行程相同吋,后者能得到更大的铲斗转角,但其铲斗挖掘力的平均值较小。a)b)图2.4铲斗也前臂液压缸的连接方式2.3确定后臂、中臂、前臂油缸的铰点布置反铲工作装置实际上是多个连杆机构的组合。在发动机功率、整机质量和铲斗容量等主耍参数及工作装置基木形式初步确定的情况卜工作装置各铰点在介置及各工作油缸参数的选择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液压挖掘机的实际挖掘能力。2.3.1后臂油缸的布置后锊油缸一般布置在后锊前下方,下端与回转平台铰接,常见的有两种具体布置方式:①.油缸前倾布置方案,如图1-2所示,后锷油缸与后臂铰接于点。当后臂油缸全仲出,将后锊举升至上极限位置,后锊油缸轴线向转台前方倾斜:②.油缸盾倾布置方案,如图1-2所示,当I;•臂油缸全伸出,将后臂举升到
上极限位置吋,后锊油缸轴线向后方倾斜油缸全收缩时,盾倾方案的最大挖掘深度比前倾方案小,即M<7?2。此外,在后倾方案屮,后臂EF部分往往比前倾方案的长,因此后臂所受弯矩也比较大。以上为C臂油缸C倾方案的缺点。然而,后倾方案盾臂卜*铰点C与盾臂油缸卜铰点P的距离仍比前倾方案的大,则后锊在上K两极位置吋,后锊油缸的作用力臂0)也较大。因此,在厄臂油缸作用力相同时,£;倾方图为了增大盾倾方案的挖掘深度,有的挖掘机将长后臂CF"戸改换成短后齊•,",并配以长斗杆。在最大深度处挖掘时,采用铲斗挖掘而还是斗杆挖掘,这样得到的最大挖掘深度为hlf>A2o图2.5后臂油缸前倾方案显然,不论是后臂油缸前倾还是后倾方案,当C、D两铰点位置和CE长度均不变时,通过加大后臂油缸长度可以增大后臂仰角,从而增大最大挖掘高度,但会影响到最大挖掘深度。所以,在布置油缸时,应综合考虑后臂的结构、工作装置的作业尺寸及后臂举升力的挖掘力等因素。本设计选用后臂油缸前倾布置方案。2.3.2中臂油缸的布置确定屮臂油缸铰点、行程及斗杆力臂比时应该考虑下列因索。①.保证屮臂油缸产生足够的斗齿挖掘力。即油缸从最短长度开始推仲吋
和油缸最大伸出时产生的斗齿挖掘力成该大于.1卜:常挖掘阻力。油缸全伸时的力矩应该足以支承满载铲斗和斗杆静止不动。油缸力臂最大吋产生的最大斗齿挖掘力应大于耍求克服的最大挖掘范围可以取得越小一些;①.保证斗杆的摆角范围。斗杆摆角范围一般取100°〜130°。在斗杆油缸和转斗油缸同时伸出最长时,铲斗前壁和动臂之问的距离应大于lOcni。一般来说,斗杆越长,则其摆角范同可以取得越小一些。铰点位置的确定需耍反复进行。在计算中初定铰点位置,如不够合理,应进行适当修改。图2.6铲斗摆角范围2.3.3确定前臂油缸绞点应考虑以下因素①.保证转斗挖掘时产生足够大的斗齿挖掘力,即在前臂油缸全行程中产生的斗齿挖掘力应大于正常工作情况下的挖掘附力。当前臂油缸作用力臂最大时,所产生的最大斗齿挖掘应能使满载铲斗静止不动;②.保证铲斗的摆角范围。铲斗的摆角范围一般取140°〜160°,在特殊作业时可以大于180°,摆角位置可以按图1-3布置。当前臂油缸全缩时,铲斗与前臂轴线夹角(在轴线上方)应大于10°,常取15°〜25°,铲斗油缸全伸、铲斗满载回转时,应使土壤不从斗中撒落;③.铲斗从位置I到位置II时图H3,铲斗油缸作用力臂最大,这里能得到斗齿最大切削角度的1/2左右,即当铲斗挖掘深度最大时,正好斗齿挖掘力也最大。实际上铲斗的切削转角是可变的。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进行复合动作挖掘时,铲斗的切削转角一般都小于100°,而且铲斗也不一定都在初始位置I开始
挖掘。因此,目前一般取位置I至位置II的转角为30°〜50°,在这个角度范围内可以照顾到铲斗在挖掘过程巾能较好地适应挖掘附力的变化,乂可以使铲斗在开始挖掘吋就有一定的挖掘力。图2.7前臂铲斗油缸2.4机械动臂工作装置的运动仿真利用solidworks/UG的功能建立了一个三维实体模型并不能直接将各个部件按一定的连接关系连接起來,必需给各个部件赋予一定的运动学特性,即让其成为一个可以与别的有着相同的特性的部件之间相连接的连杆构件(Link)。同时,为了组成一个能运动的机构,必需把两个相邻构件(包括机架、原动件、从动件)以一定方式联接起来,这种联接必需是可动连接,而不是无相对运动的固接(如捍接或铆接),凡是使两个构件接触而又保持某些相对运动的叫动连接即称为运动副。在solidworks/UG中两个部件赋予了连杆特性后,就可以用运动副(Joint)相联接,组成运动机构。2.5机构参数的选择2.5.1反铲装置总体方案的选择反铲方案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没计任务15规定的使用要求,裾以决定工作装置是通用或是专用的。以反铲为主的通用装置应保证反铲使用耍求,井照顾到苁它装置的性能。专用装置应根据作业条件决定结构方案,在满足主要作业条件要求的同时照顾其它条件下性能。反铲装置总体方案的选择包拈以下方面:①.后锊及后锊液压缸的布置;
确定用组合式或整体式动臂,以及组合式动臂的组合方式或整体式动臂的形状。确定后锊液压缸的布置为悬挂式或是下置式。前面已确定采用整体式动臂,动臂液压缸的布置为卜*置式。①.前锊及屮锊液压缸的布置确定;用整体式或组合式斗杆,以及组合式斗杆的组合方式或整体式斗杆是否采用变铰点调节。前而已确定采用整体式斗杆。②.确定£;臂与前杆的长度比;③.确定配套铲斗的种类、斗容量及其主参数,并考虑铲斗连杆机构传动比是否需耍调节;④.根据液压缸系统压力、流量、系统问路供油方式、工厂制造条件和三化要求等。
3机械手臂三维造型Solidworks软件功能强大,组件繁多。Solidworks有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和技术创新三大特点,这使得SolidWorks成为领先的、主流的三维CAD解决方案。SolidWorks能够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减少设计过程中的错误以及提高产品质量。SolidWorks不仅提供如此强大的功能,而且对每个工程师和设计者来说,操作简单方便、易学易用。卜面将利用该软件对挖掘机机械手臂进行三维造型设计。3.1铲斗的造型设计D-D图3.1铲斗三视图铲斗属结构件类产品,由齿座板、底板、边板、墙板、拄耳板、背板、斗耳板、斗耳套、斗齿、齿座、护板或斗角等零配件组成,挖掘机上使用的铲斗,也叫挖斗,按工作方式分为反铲铲斗和正铲铲斗,一般常用的是反铲铲斗。
3.2铲斗连杆的造型设计103.2铲斗连杆三视机械手臂的铲斗连杆需耍2个结构尺寸一模一样的,同铲斗摇杆相连接,以此来带动铲斗的运动,耍求其孔径、屮心跑可以与前臂铰孔和铲斗摇杆相配合。3.3铲斗摇杆的造型设计
该铲斗摇杆上端通过上铰接与挖掘机前臂卜*铰接相连接,卜端通过卜铰接分别与铲斗油缸活塞铰接及铲斗连杆下端铰接。挖掘机停机或运输时,挖掘机铲斗摇杆下端的支撑凸台支撑在地面上,使铰接成一体的铲斗油缸活塞杆铰耳下侧和铲斗连杆下端悬空,有效地保护Y铲斗油缸活塞杆铰耳和铲斗连杆下端端头。3.4底座的造型设计图3.4底座三视图底座及机械手臂的最底部,安装与挖掘机机身,通常上,挖掘机可通过拆装底座实现对不同作业的工作转换不同作用的机械手臂。3.5后臂的造型设计
后锊是工作装置屮的主要构件,前锊的结构形式往往决定于后锊的结构形式。要求其结构简单,便于配合,用来连接挖掘机底盘和斗杆用的,相当于人胳膊中的胳膊肘。3.6后臂油缸活塞的造型设计图3.6后臂油缸活塞—视图与挖掘机后臂油缸相配合,产生液压提供给挖掘机作业,要注意的是苏总体讼度不能过低,孔径要求要精确到0.1单位。3.7后臂油缸的造型设计图3.7后臂油缸三视
挖掘机£;•臂油缸与臂油缸活塞相配合产生液压,提供给挖掘机机械手臂作业,耍注意其孔作为饺连接注意单位要精确,与油缸活塞配合后的长度上端与下端分别可以连接到底座铰孔和前臂。3.8前臂的造型设计A-A图3.8前臂三视图前臂分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种,木设计挖掘机都采用整体式前臂,当需要调节前臂长度或杠杆吋采用更换前臂的办法,或者在前臂上设置2〜4个可供调节吋选择的与动臂端部铰接的孔。宥些反铲采用组合式前臂。3.9前臂油缸的造型设计图3.9前臂油缸三视图
3.10前臂油缸活塞的造型设计A图3.10前臂油缸活塞三视图前臂油缸和前臂油缸活塞相配合,产生液压,再宥工作压力高、性能可靠、装拆方便、易于维修,可带缓冲装置等特点。3.11中臂油缸的造型设计
3.12中臂油缸活塞的造型设计图3.12中臂油缸活塞中臂油缸与中臂油缸活塞相配合,连接在中臂与前臂之间,在提供液压的同时也起着传导力的作用。3.13机械手臂的装配利用以上二维视图造型出机械手臂的各个部件,并将其进行装配。图3.13机械手臂总装图根据下表的零件序号进行机械手臂的装配。
表3.1机械手臂零件序号
结论木次毕业设计历时半年,是在大专三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它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即总结了大专学习的重要内容,乂给我们提供了应用所学知识和齊阅有关资料的能力,是对大专三年学习的检验和完善。木次毕业设计,突出体现了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各学科的交叉与综合足得和当明妞,这也是多学科发展的方向。木次设计的液压挖掘机与其它类型的挖掘机相比有很多优点,传动平稳,结构简单。设计过程中运用Solidwords制图设计,使计算更准确,设计更合理,充分体现出了现代设计的优越性。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会了如何査阅资料,如何应用已学的知识,深刻体会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使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必要性,逐渐形成一套0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整奪思路。这些宝贵财富都会使自己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由于所学知识有限,实际经验缺乏,因此,毕业设计中难免存在缺陷与不足,恳请各位老师及评阅者批评指正,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行弥补。
致谢木课题是在指导导师王建超老师的悉心指导不完成的,在这毕业设计的tl了里,王老师在学习上给予我许多关怀和帮助。在导师的指导和培养下,本人独立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省Y很大的提高。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一丝不苟的作风使我受益非浅;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从而使设计在原有能力上更合理、更完美。在论文完成之际谨向辛勤培养自己的王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课题进展中,还得到丫许多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表示诚挚的谢意。还有我也要感谢和我共同走过这风雨兼程的学习生活的同学们。因为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使我遇到闲难的时候也能勇往直前,永不后退,我们朝夕相处,荣辱与共。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不仅使我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次综合的复习和应用,而且也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师所应该貝•备的基木素质。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认真,严谨的态度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最后衷心感谢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评阅论文和参加芥辩的各位老师。
参考文献[1]詹友刚主编.《Pro/ENGINEER野火版5.0机械设计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2]谭雪松、漆向军主编.《机械制造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12[3]梁蓓主编.《机械识图与制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9月[1]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汽车工程手册(设计篇)[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4]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编写组编著.汽车构造[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5]吉林工业大学汽车教研室编.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6]唐宇民编著.汽车转向制动系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7]齐志鹏编著.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原理及检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8]陈家瑞编著.汽车构造(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9]刘惟信编著.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