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 MB
- 6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XX地铁市轨道交通五号线XX火车站基坑支护设计 学院名称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指导教师职称班级城工071学号学生姓名年月日
摘要摘要本毕业设计以XX地铁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为背景,自主设计了XX火车站的基坑开挖与支护,并对该基坑支护工程进行了支护方案比选。对支护结构进行内力计算和强度验算。此外,还做了有关降水设计、基坑底稳定性分析和排桩锚杆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并绘制了支护结构平面布置图、剖面图、有关详图。关键词:深基坑;排桩锚杆支护;降水设计;基坑底稳定性;i
AbstractAbstractThegraduationdesignisinthebackgroundofrailtransitlineNO.5engineeringofXXmetrocity,comparedandselectedtheschemeofthefoundationpitbracingengineering,andindependentlydesignedthefoundationpitexcavationandsupportingschemeofXXrailwaystation,includingthesupportingstructureinternalforcecalculationandstrengthchecking.Inaddition,itconsistsofprecipitationdesign,stabilizationanalysisoffoundationpitbottomand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andqualitycontrolofRowpileandanchor.Andtheconcerningmapsincludethesupportingstructurelayoutmap,profilemapandsomedetailmaps.Keywords:thedeepfoundationpit;rowpileanchorsupport;precipitationdesign;foundationpitstabilization;iv
目录目录1编制说明、依据及原则11.1编制说明11.2编制依据11.3编制原则22工程概况32.1工程规模32.2工程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32.3工程地质42.4水文地质73基坑降水排水设计93.1基坑降水的方法93.2降水方案的设计134车站基坑开挖设计164.1土方开挖原则164.2土方开挖施工工艺174.3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74.4基坑开挖安全注意事项184.5基坑回填及路面恢复185基坑支护设计205.1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和设置原则205.2支护方案的比选215.3锚杆施工235.4排桩施工245.5桩锚的布置325.6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336施工监测51iv
目录6.1地下水位观测516.2支护结构的监测516.3周边建筑物监测537各项保证体系和设施547.1质量保证措施547.2安全目标及框图及保证措施567.3安全管理措施567.4环保方针57参考文献60iv
1编制说明、依据及原则1.1编制说明深基坑工程具有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的特点。XX市地质条件复杂,地面建筑和地下设施密集,若处理不当,极易酿成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为保证深基坑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和市政管线不受破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是在认真研究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根据本标段土建工程的特点,结合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技术、机具设备配套能力等方面因素,按照设计文件及业主要求编制而成。1.2编制依据(1)XX地铁市轨道交通五号线XX火车站基坑支护设计文件;(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7)《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1)《建筑基坑支护基础规程》(JGJ120-99);(1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13)《地下铁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157-92);(14)《最新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实施手册》;(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B94-2008);(1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06);第60页共62页
(1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2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2-2001);(2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2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范》(GB-2002)。1.3编制原则(1)确保方案安全可行;技术方案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能缩短工期;施工方案经济合理。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实用性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场地条件、地下管线、周边环境及工期要求等条件选择具有实用性、最佳的施工方案和机具设备。(2)以确保工期并适当提前为原则,安排施工进度计划。(3)以确保质量为目标,选择专业化的施工队伍,配合配套的机械设备,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4)以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为原则制定各项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5)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为目标布置施工总平面图。(6)采用先进的量测仪器和软件进行信息化施工和管理,以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效率为原则,降低施工成本。第60页共62页
2工程概况2.1工程规模XX地铁市轨道交通五号线XX火车站火车站为既有二号线与五号线的换乘站,采用明挖一层(局部两层),站台层全部暗挖的结构形式。明挖结构位于XX火车站中广场,大致呈东西走向。明挖基坑东西向开挖长度为100m,南北向宽度为67m,基坑开挖深度为17.45m。2.2工程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XX轨道交通五号线首期工程(XX至XX段)XX火车站明挖基坑位于繁华的XX市XX火车站中广场。基坑北侧开挖边线距离车站最近处为31m,基坑东侧开挖边线距离XX商场结构最近处仅为6.1m,基坑南侧开挖边线距离环市西路道路边线为11m。基坑平面布置图如图2.1所示。、第60页共62页
2.3工程地质2.3.1地形地貌及地质特征五号线XX火车站所处地面为XX火车站广场,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8.36~9.0m,站址所处地段为微丘台地,东临越秀山。五号线XX火车站位于XX断裂以北,XX断裂以西的构造区。XX火车站位于XX单斜的东侧,地层呈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约45度。2.3.2岩土分层及其特征根据勘察揭露,本场地主要土层有人工填土层、冲洪积砂层、冲洪积土层、湖泊相淤泥质土层、残积土层〈1〉~〈5〉,下伏基岩为泥质粉砂岩、砾岩、含砾泥质粉砂岩、含砾砂岩等各风化带组成。场地岩土划分为九大层,各层内有必要的再细分亚层,各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如下:(1)人工填土层(Q4ml)勘察范围人工填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局部为杂填土,颜色较杂,主要呈褐红色、灰黄色、棕黄色、土灰色等,大部分稍压实。素填土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粘性土、细砂、中粗砂及风化岩碎屑,大部分地段地表为混凝土地面。杂填土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碎石、砖块、砼块及煤渣、粘性土等,硬质物含量较高。本层分布广泛,层厚0.40~4.00m,平均厚度1.27m。本层在图表上代号为“<1>”。(2)冲积—洪积砂层1)冲积—洪积粉细砂层(Q3+4al+pl)呈浅灰黄色、灰白色、灰黑色等,组成物主要为粉砂、细砂,饱和,大部分呈松散状,统计标贯击数7~8击,平均8.7击。本层部分地段分布(9个钻孔有揭露),厚度较薄,层厚0.50~1.40m,平均厚度0.95m,在图表上代号为“<3-1>”。2)冲积—洪积中粗砾砂层(Q3al+pl)呈灰黄色、灰色等,组成物主要为中砂、粗砂,饱和,呈松散状,统计标贯击数5~14击,平均9.0击,本层部分地段有分布(仅8个钻孔有揭露),层厚0.60~1.60m,平均厚度0.99m,在图表上代号为“<3-2>”。(3)冲积—洪积土层(Q3al+pl)呈浅黄色、灰白色、灰黄色等,组成物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为粉土。粉质粘土第60页共62页
呈可塑状;粉土呈稍密状,土质较均一,统计标贯击数为4~11击,平均6.8击,本层大部分地段有分布(14个钻孔有揭露),层厚0.30~2.80m,平均厚度1.52m,本层在图表上代号“<4-1>”。(4)河湖相淤泥质土层(Q3al)呈灰色~深灰色等,组成物主要为粘粒、粉粒、泥质,含少量有机质,流塑状,标贯击数为2击,本层局部分布(有7个钻孔有揭露),层厚0.40~2.20m,平均厚度1.68m,本层在图表上代号“<4-2>”。(5)残积土层(Qel)由白垩系大塱山组三元里段红色碎屑岩风化作用形成,岩性为粉质粘土、粉土。按残积土层的状态和密实度可分为二个亚层。1)可塑或稍密~中密状残积土层:由碎屑岩风化作用形成的粉质粘土组成,呈暗紫红色。呈可塑状,统计标贯击数为5~14击,平均击数9.7击。本层分布较广泛(有19个钻孔揭露)层厚0.60~8.60m,平均厚度3.22m,在图表上代号为“<5-1>”。2)硬塑或密实状残积土层:为碎屑岩风化作用形成的粘性土、粉土组成,呈暗紫红色。粘性土呈硬塑状,粉土呈密实状。本层在场地内部分地段分布(有11个钻孔揭露),统计标贯击数15~28击,平均击数21.7击,层厚1.10~6.90m,平均层厚3.56m,在图表上代号为“<5-2>”。(6)岩石全风化带呈暗紫红色、棕色等,主要由泥质粉砂岩、砾岩、含砾泥质粉砂岩、含砾砂岩组成,原岩组织结构已基本风化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状或密实土状。标贯击数为35~反弹。本层部分地段分布,15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层厚0.60~6.70m,平均层厚3.03m,在图表上代号为“<6>”。(7)岩石强风化带呈红褐色,紫褐色、棕色等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含砾泥质粉砂岩、砾岩,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尚可清晰辨认,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呈岩状或半岩半土状,岩质较软,标贯击数为63反弹,本层分布广泛,有27个钻孔有揭露,层厚6.40~10.30m,平均厚度2.80m,在图表上代号为“<7>”。(8)岩石中风化带第60页共62页
呈暗紫红色、棕色、褐红色,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砾岩,含砾砂岩、含砾泥质粉砂岩,陆源碎屑结构,中厚层~厚层状,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有风化裂隙,泥质、钙质、铁质胶结,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长柱状,岩质稍硬,RQD值一般为50~70%。本层分布较广泛(有28个钻孔揭露),揭露层厚0.54~20.40m,平均揭露厚度4.43m,在图表上代号“<8>”。(9)岩石微风化带呈红褐色,青灰色、棕色,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砾岩,含砾砂岩、含砾泥质砂岩等,陆源碎屑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铁质胶结,胶结紧密,局部有少量风化裂隙,岩芯完整,以长柱状为主,岩质较硬,锤击声响,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一般60~90%,本层分布较广泛(18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为1.20~24.90m,平均揭露层厚7.70m,在图表上代号为“<9>”。车站范围内场地土力学参数表见表2.1。表2.1地层物理力学参数表项目天然容重天然含水量孔隙比凝聚力内摩擦角土石工程分级压缩系数渗透系数()(%)()(°)(MPa-1)(m/d)<3-1>18.5018Ⅰ5.0<3-2>19017.6Ⅰ5.0<4-1>19.725.50.841822.7Ⅱ0.410.005<4-2>16.751.61.6947.511.3Ⅰ1.30.004<5-1>20.218.00.6371122.7Ⅱ0.530.02<5-2>20.418.90.6431024.7Ⅱ0.40.02<6>20.517.50.60212.824.6Ⅲ0.420.02<7>24.61333Ⅳ0.1<8>25.114.638Ⅴ0.1<9>25.31540Ⅴ0.0152.3.3不良地质作用(1)软土压缩变形场地内软土层为第四系河湖相淤泥质土层<4-2>,在勘察场地内零星分布,埋藏第60页共62页
较浅,层厚0.40~2.20m,淤泥质土层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的特点,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淤泥质土含水量51.6%,压缩模量2.14Mpa,粘聚力为6.01Kpa,内摩擦角6.35°。由于淤泥质土含水量高,强度低,易发生压缩变形导致基坑失稳,地面沉降。(2)砂土液化场地内冲积-洪积砂层<3>,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技术规范》(GB50011-2001)的有关判别条件,不会产生地震液化。2.4水文地质(1)地下水的赋存与补给本次勘察所揭露的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稳定水位埋深为1.09~2.50m,平均埋深2m,标高为6.00~7.49m,平均为6.74m。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每年5~10月为雨季,大气降雨充沛,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在冬季因降水减少,地下水位随之下降,年变化幅度为2.5~3.0m。地下水按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层状基岩裂隙水。1)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冲积—洪积砂层<3-1>、<3-2>为主要含水层。冲积-洪积砂层透水性较强,含水量较为丰富,但仅局部地段有分布。总的来说,由于本站砂层埋藏较浅,厚度较小,分布范围不广,砂层富水性一般,总的储量不大。2)层状基岩裂隙水层状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白垩系红层碎屑岩的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部分赋存在岩石全风化带的砾岩中,由于岩石裂隙局部发育,故其富水性不大。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3)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勘察范围内大气降水和侧向补给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排泄主要表现为大气蒸发,地下水位受季节的影响明显。(2)地下水腐蚀性特征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超标),地下水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由于基坑大部分采取放坡开挖,边坡第60页共62页
设置土钉墙,在没有土钉墙施工条件地段设人工挖孔桩(搅拌桩)+预应力锚索,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必须边开挖边支护边坡(或施工锚索),基坑开挖施工时由中间向两侧分层分段进行及时设锚。第60页共62页
3基坑降水排水设计3.1基坑降水的方法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以及进行地下建筑工程时,做好地下水处理工作,保持基坑土体的干燥是十分重要的。对地下水处理,目前主要有三种途径:明排法(又称表面排水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包括井点法与井孔法)以及设置防水帷幕(如土冻结法、打设连续板桩或设置地下连续墙等)。3.1.1明排法明排法是在基坑开挖至地下水位时,在基坑周围内基础范围以外开挖排水沟或在基坑外开挖排水沟。在一定距离设聚水井,地下水沿排水沟流入聚水井,然后用水泵将水抽走。(1)明沟排水的适用条件明沟排水是指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明沟或渗渠和集水井,然后用水泵将水抽出基坑外的降水方法。明沟排水(简称明排)一般适用于土层比较密实,坑壁较稳定,基坑较浅,降水深度不大,坑底不会产生流砂和管涌等的降水工程。当具备下列条件时,一般可以采用明沟排水方案。1)地质条件。场地为较密实的、分选好的土层,特别是带有一定胶结度或粘稠度的土层时,由于其渗透性低,渗流量较少,在地下水流出时,边坡仍稳定,即使在挖土方时,底部可能会出现短期翻浆或轻微变动,但对地基无损害,所以适宜明排;当地层土质为硬质粘土夹无水源补给的砂土透镜体或薄层时,由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其所储存的少量水会很快流出而被疏干,有利于明诽;在岩石土质中施工时,一般均可以进行明排。2)水文条件。场地含水层为上层滞水或潜水,其补给水源较远,渗透性较弱,漏水量不大时,一般可以考虑采用明排随水。3)挖土方法。当采用拉铲挖斗机、反向铲和抓斗挖土机等机械挖土,为避免由于挖土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浸泡而影响施工时,对含水层的砂、卵石.涌水量较大、具有一定阵水深度的降水工程,也可以采用明排降水。4)其他条件。当基坑边坡为缓坡或采用堵截隔水后的基坑时;建筑场地宽敞,第60页共62页
邻近无建筑物时;基坑开挖面积大,有足够场地和施工时间时:建筑物为轻型地基荷载等条件下,采用明排降水的适用条件可以扩大。明沟排水的抽水设备常用离心泵、潜水泵和污水泵等,以污水泵为好。3.1.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开挖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用抽水设备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以下,天那个是在基坑开挖时任不断排水。这种方法可使锁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从根本上防止流沙现象的发生,改善了工作条件,同时由于土中水被排走后,动水压力减少或消除,边坡可以放陡,减少挖图量。此外,由于渗流向下,动水压力作用加强重力,增加土颗粒间的压力,使坑底土层更为密实。因此这种方法在地下工程中广泛使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泵等;可根据土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工程特点及设备条件等来选择。(1)轻型井点降水1)轻型井点的降水原理及适用条件轻型井点抽水系真空作用抽水,如图3.1所示。轻型井点由井点管、过滤器、集水总管、支管、阀门等组成管路系统,井由抽水设备启动,在井点系统中形成真空,并在井点周围一定范围形成一个真空区,真空区通过砂并扩展到一定范围。(2)喷射井点降水1)喷射井点降水原理及适用条件喷射井点系统由高压水泵、供水总管、井点管、喷射器、测真空管、排水总管及循环水箱所组成。喷射井点主要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小的含水层和降水深度较大(8~2m)的降水工程。其主要优点是降水深度大,但由于需要双层井点管,喷射器设在井孔底部,有二根总管与各井点管相连,地面管网敷设复杂,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管理困难。第60页共62页
图3.1轻型井点系统(a)轻型井点系统总体布置图;(b)单井点布置图1、井点管;2、过滤管;3、沉淀管;4、集水总管;5、连接管;6、水泵房;7、静水位;8、动水位;9、弯头;10、由任;11、阀门,12、粘土;13、砾科(3)电渗井点降水电渗降水一般只适用于含水层渗透系数较小(0.1m/d)的饱和粘土,特别是在淤泥和淤泥质粘土之中的降水。由于粘性上的颗粒较小,地下水流动十分困难,其中仅自由水在孔隙中流动,其它部分地下水则处于被毛细管吸附的约束状态,不能在压力水头作用下参与流动,当向土中通以直流电流后,不仅自由水、而且被毛细管约束的枯滞水也能参与流动,增加孔隙水流动的有效断面,其渗透性提高数十倍,从而缩短降水时间,提高降水效果。(4)管井降水1)管井降水原理及适用条件管井降水方法即利用钻孔成井,多采用单井单泵(潜水泵或深井泵)抽取地下水的降水方法。当管井深度大于15m时,也称为深井井点降水。管井井点直径较大,出水量大,适用于中、强透水含水层,如砂砾、砂卵石、基岩裂隙等含水层,可满足大降深、大面积降水要求。(5)辐射井点降水2)辐射井点降水的原理及适用条件辐射井降水是在降水场地设置集水竖井,于竖井中的不同深度和方向上打水平井第60页共62页
点,使地下水通过水平井点流入集水竖井中,再用水泵将水抽出,以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该降水方法一般适用于渗透性能较好的含水层(如粉土、砂土、卵石土等)中的降水,可以满足不同深度,特别是大面积的降水要求。(6)综合井点降水对于一些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有特殊要求,采用某一种井点降水难以取得满意的降水效果时,可以同时采用两种或多种降水方法,如管井与轻型井点降水相结合.喷射井点和电渗井点降水相结合,管井与引渗砂砾井相结合,轻型井点与喷射井点降水相结合等。下面介绍渗抽结合的阵水方法。在具备一定自渗条件,但自渗后的水位降深不能满足降水要求,或降水面积较大,光靠周边围降不能使基坑中部的降水深度及降水时间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时,可以采用砂砾井或管井引渗配合轻型井点或管井抽水来达到降水目的。当场地具备浅层自渗条件,但自渗后的水位埋深高于降水深度或降水面积大时.沿基坑四周或中部布置砂砾引渗井,以降低上层滞水水位,并于基坑四周边沿适当增加管井抽取下部砂层的地下水,以加深引渗井中的混合水位,从而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和保证降水工期的要求。两种井的间距和深度应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降水要求确定,可参照以上相同井点布置。当场地具备深层自渗条件,但降水深度很大,或降水面积很大时,可在基坑周边或中部布置引渗管井,以降低上层滞水和中部浴水含水层中的水位,再选用部分管井作为抽水井,抽取下部承压(潜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以满足降水要求。此方法可以将地下水位降至20m以下。当上层滞水或潜水含水层埋藏较浅,其含水层为粉、细砂,基坑深度进入第二含水层或以下时,虽然具备深层自渗条件,但只有引渗管井难以有效地疏干含水层,常常引起边坡或桩间土的坍塌。因此,采用引渗管井降低地下水位,再用轻型井点疏干上层滞水或潜水的残留水、以保证降水效果和边坡稳定。(7)冻结帷幕法开挖基坑和竖井时,可设置临时性的不透水冻结帷幕,以防止地下水渗入并作土壁支护结构。冻结法最初使用煤矿竖井工程,目前在城市建设,地下铁道工程中也开始使用。例如基坑采用冻结帷幕代替钢桩支护与井点降水,盾构法施工的工作井及沉井、沉箱工程亦可采用冻结帷幕解决开挖支护与防渗。冻结帷幕法有盐水和氨冻结帷第60页共62页
幕与液氮冻结帷幕法。3.2降水方案的设计3.2.1降水方案的选择本工程在深度20m范围内的土层主要由亚粘土所组成,但在不同深度的亚钻土层内夹有薄层亚砂土和砂层以及粘土层;地面以下2m为静止地下水位,土的渗透系数k=5.0m/d,含水层厚度m=15.5m,基坑中心处要求降低的水位深度为16m。表3.1各种井点的适用范围井点类型土层渗透系数(m/d)降低水位深度(m)土的类别单层轻型井点0.1~503~6轻亚粘土、细砂、中砂、粗砂多层轻型井点0.1~506~12由井点层数而定轻亚粘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电渗井点<0.1根据选择的井点而定粘土、亚粘土管井井点20~200>10粗砂、砾石、卵石喷射井点0.1~508~30轻亚粘土、细砂、中砂、粗砂深井泵井点10~250>6砾石、中砂、粗砂根据表3.1和水文地质的特点及降水深度,选用喷射井点深层降水法。3.2.2基坑总涌水量计算(1)基坑图形面积的计算考虑作业面的影响,基坑长边取105m,短边取72m基坑假想圆半径(3-1)(2)基坑中心处要求降低的水位深度(3)地下水位以下井管长度S(4)有效带深度第60页共62页
;其中L为滤管长度(3-2)(5)影响半径R(3-3)基坑总涌水量:(3-4)(6)井点抽水量的确定;(3-5)其中d为滤管外径,取d=200mm(7)点管根数及间距的确定考虑备用增加井点约20%,取113根。井点管间距(8)基坑中心降水深度(3-6)3.2.3降水井施工流程大口径管井利用旋转钻机成孔,下放井管,真空泵加潜水泵水气并抽。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一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砾石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3.2.4井点施工质量保证(1)井点管路安装必须严密,运转时的真空度应大于0.05Mpa。第60页共62页
(2)在安装前应将井点系统全部管路的管内铁锈、淤泥等杂;物除净并加保护。下井点管前必须严格检查滤网,发现破损或包扎不严密应及时修补。(3)井点冲孔深度应比滤管底端深0.5m以上,冲孔直径应不小于200mm。单根井点埋设后要检查它的渗水能力,一套井点埋设后要及时试抽,全面检查管路接头安装质量、井点出水情况和抽水机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对始终抽出浑浊水的井点必须停止使用。第60页共62页
4车站基坑开挖设计4.1土方开挖原则土方工程是一种综合的过程,它由土方的开挖、运输、弃土或填土、平整和夯实等工序组成。除此之外,在基坑开挖中还可能有土壁支撑,边坡修整,排水及降低地下水位等辅助措施。土方开挖有人工开挖、小型机械开挖以及机械化开挖,水力机械化开挖等方面。本工程采用大型机械开挖为主,多种那个开挖方法配合灵活使用。XX火车站车站土方开挖在围护结构及墙顶圈梁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基底抽条注浆加固完成且基坑预降水20d后开始,降水后水位位于坑底1.0m以下。土方开挖原则如下:(1)根据基坑变形理论分析计算,提出考虑基坑时空效应规律的开挖施工程序及主要施工参数,包括开挖段数、分步开挖的空间尺寸、开挖坡度、每步开挖和支撑所需时间及支撑预应力值等施工参数。(2)基坑开挖时随时根据监测结果不断进行施工参数的调整和优化,及时架设支撑和施作结构,以减少围护结构变形,确保周边环境稳定。(3)采取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开挖土方,开挖过程中,按规范要求进行纵向放坡,严禁掏挖。(4)加强对地下水的处理,基坑内采取降水井,开挖排水沟、集水井集中抽排的方法疏干地下水。(5)尽量缩短围护结构暴露时间,土方开挖两段时立即跟上基础垫层的施工,以抵抗基底隆起变形,并形成底层支撑,降低基坑围护结构变形速率。(6)土方开挖时严禁在基坑边堆放弃土,弃土堆应远离基坑顶边线20m以外。(7)加强对开挖标高的控制,应避免对基底原状土的扰动。验槽时留有30cm左右的土层,以便清除多余的土层(不应扰动下面的原状土)。(8)施工过程中,避免土方开挖机械对围护结构、支撑系统等的碰撞破坏,上述部位附近的土方开挖由人工进行。(9)采用机械挖土、机械运输,以确保施工效率和实现节点工期。4.2土方开挖施工工艺第60页共62页
根据设计图纸与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及所选择的持力层、设置深度本工程采用按1:0.75放坡系数开挖。(1)基坑开挖程序: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基坑开挖时,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每层5m左右,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1m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外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坑底凹凸不超过1.5cm。(2)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人工清理。使用铲运机、推土机或多斗挖土机时,保留土层厚度为20cm;使用正铲、反铲或拉铲挖土时为30cm。(3)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基坑(槽)四侧或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至坑、槽底以下500mm,以利挖方进行。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施工完成。(4)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槽两侧围以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的支护情况,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5)弃土应及时运出,在基坑(槽)边缘上侧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边坡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挖方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并应避免在已完基础一侧过高堆土,使基础、墙、柱歪斜而酿成事故。4.3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根据施工总体布署,结合划定的施工场地、道路交通组织及周边环境,车站基坑拟先开挖东西两个端头井,端头井土方完成后进行端头井结构施工,同时由两个端头井向中间开挖。土方开挖顺序为:(1)北侧三角体开挖施工,架设钢支撑;(2)完成南侧三角体开挖施工,架设钢支撑;(3)中间三角体开挖施工,直接往标准段放坡;第60页共62页
完成第一层土方开挖,进入第二层及以下各层土方开挖时,考虑到端头井部位斜撑安装时间相对较长,端头井部位土方开挖,在施工程序上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快挖快撑、先撑后挖的施工原则。4.4基坑开挖安全注意事项(1)挖土时要注意土坡的稳定性,发现有裂缝或倾坍的可能时,人员要立即离开并及时处理。(2)每天或雨后必须检查土壁及支撑稳定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并且不得将土和其他物件堆在支撑上,不得在支撑下行走或站立。(3)上下基坑必须设置钢制爬梯(仰角不大于45°),爬梯侧边、基坑四周、休息平台周边设置钢管护栏,栏杆高度不小于1.2m。用油漆刷成红白相间的颜色。(4)土方开挖时,挖土机械严禁碾压、碰撞支撑。施工机械应停在坚实的地基上,不得将挖土机履带在掏空的基坑距离2m范围内停、驶。运土车辆不得靠近基坑平行行驶,防止塌方翻车。(5)基坑边不得停放大型施工机械,不得堆放大量的材料,不得在基坑边缘设置弃土堆。(6)相关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要注意防护,挖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坐在龙门板上休息,以免影响测量精度。(7)土方开挖时,应防止周边临近的建筑和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与设计甲方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加强观测。(8)施工中若发现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9)基坑积水应及时排出,可在基坑边修一排水沟至集水抗,以便排出。工人在水中清挖土时,不得带电作业,并应做好三级保护。4.5基坑回填及路面恢复覆土回填必须严格遵守《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对基坑回填的有关规定,具体要求有:(1)现场挖出的淤泥、杂填土、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腐植土不能作为回填;(2)回填前应对备用的回填土进行实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并作压实实验;第60页共62页
(3)对基坑的回填碾压密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注意结构顶板上部的土体回填应满足防水设计要求,此外道路恢复还应达到道路相应等级的压实度要求。每层填土按基坑长2.5m取一组,在遇有回填料类别和特征明显变化或压实质量可疑处,适当增加点位,保证基坑回填碾压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4)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进行施工,以免伤及结构和防水层。(5)基坑回填沿纵向分层,对称同时进行,每层厚度为0.3m,人工夯填时夯底重叠,重叠宽度不小于1/3夯底宽度。(6)回填至管线部位时为保证管底回填密实度,在人工填土夯实至管顶一定高度后采用灌注水泥浆液的措施,灌浆时加强监测,控制注浆压力对管线变形的影响。第60页共62页
5基坑支护设计5.1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和设置原则在狭窄的场地施工深基础、地下室或深地下结构物,为了防止深基坑开挖造成邻近已有建筑物地基沉降、倾斜、开裂或侧向位移,或管线出现开裂漏气、漏水或妨碍交通运输,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等问题的出项,保证工程安全、顺利施工,常常需要在深基坑的四周,设置一种特殊的临时性辅助结构物——支护,用来维持天然地基土的平衡状态,这样既可以保证邻近建筑物和地下、地上设施以及道路交通的正常使用安全,又能使基坑土方可以垂直开挖,不用放坡,为基础施工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减少大量土方开挖量和劳动力,加快工程进度,因此,在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是:(1)确保基坑围护体系能起到挡土作用,使基坑四周边坡保持稳定;(2)确保基坑四周相邻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安全,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期间,不因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或位移而受到危害;(3)在有地下水的地区,通过排水、降水、截水等措施,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深基坑支护的设置原则是:(1)要求技术先进,结构简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2)尽可能与工程永久性挡土结构相结合,作为结构的组成部分或材料能够部分回收重复利用;(3)受力可靠,能确保基坑边坡稳定,不给邻近已有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带来危害;(4)保护环境,保证施工安全;(5)经济上合理。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因工程、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第60页共62页
5.2支护方案的比选基坑围护结构型式有很多种,其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结合工程实践一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型式:(1)悬臂式围护结构悬臂式围护结构依靠足够的入土深度和结构的抗弯能力来维持整体稳定和结构安全。其对开挖深度很敏感,容易产生较大变形,对相临的建筑物产生不良的影响。悬臂式围护结构适用于土质较好、开挖深度较浅的基坑工程。(2)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水泥土与其包围的天然土形成重力式挡墙支挡周围土体,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深层搅拌水泥土桩重力式围护结构,常用于软粘土地区开挖深度约在6.0m以内的基坑工程,水泥土的抗拉强度低,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适用于较浅的基坑工程。(3)土钉墙围护结构土钉墙围护结构的机理可理解为通过在基坑边坡中设置土钉,形成加筋土重力式挡墙,起到挡土作用。土钉墙围护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者人工降水后的粘性土、粉土、杂填土及非松散砂土、卵石土等;不适用于淤泥质及未经降水处理地下水以下的土层地基中基坑围护。土钉墙围护基坑深度一般不超过18m,使用期限不超过18个月。(4)内撑式围护结构内撑式围护结构由围护体系和内撑体系两部分组成,围护结构体系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排桩墙和地下连续墙型式。内撑式围护结构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各种土层和基坑深度。但对于开挖范围较大的基坑,内撑结构的费用较高,且不便于施工。(5)拉锚式围护结构拉锚式围护结构由围护结构体系和锚固体系两部分组成,围护结构体系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桩墙和地下连续墙两种。锚固体系可分为锚杆式和地面拉锚式两种。地面拉锚式需要有足够的场地设置锚桩,或其他锚固物;锚杆式需要地基土能提供锚杆较大的锚固力。锚杆式适用于砂土地基,或粘土地基。支护结构选型如表5.1所示。表5.1支护结构选型表第60页共62页
结构选型适用条件排桩或地下连续墙(1)适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1、2、3级;(2)悬臂式结构在软土场地中不宜大于5m;(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宜采用降水、排桩加截水帷幕或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2、3级;(2)水泥土桩施工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不宜大于150MPa;(3)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m;土钉墙(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2、3级的非软土场地(2)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用降水或者截水措施逆作拱墙(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2、3级;(2)淤泥和淤泥质场地不宜采用;(3)拱墙轴线的矢跨比不宜小于1/8;(4)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5)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用降水或者截水措施放坡(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3级;(2)施工现场应满足放坡条件;(3)可独立或与上述其他结合使用;(4)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用降水措施本基坑充分考虑到周边地层条件,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并且具有整体性好、水平位移小,同时便于基坑开挖及后续施工的可靠支护措施。该车站基坑面积相对较大,地层相对较复杂,要求严格进行支护设计和组织施工,以保证基坑的安全。经过多个方案的比较分析,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体系,关于支撑体系,如果采用内支撑的话,那么工程量比较大,级不经济;同时,考虑到急于拆除,工期过长,且拆除过程中难以保持原力系的平衡。以钻孔灌注桩与锚杆组成的支护系统,钻孔灌注桩与锚杆是支护的受力结构;支护桩是承担压力的主体。加设锚杆一方面改善了桩的受力状态,降低了桩身弯矩,减少了桩顶位移,保护周围建筑物与道路的安全;另一方面,减短了桩长,降低了支护体系的造价。桩顶设置圈梁增加支护桩群的整体性,减少维护桩的侧向位移。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最后决定支护结构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加三层土锚杆相结合的桩锚支护方案。第60页共62页
5.3锚杆施工5.3.1土层锚杆的分类与构造排桩土层锚杆支护,系在排桩支护的基础上,沿开挖基坑或边坡,每隔2~5m设置一层向下稍微倾斜的土层锚杆,以增加排桩支护抵抗土压力的能力,同时可减少排桩的数量和截面积,常用排桩土层锚杆的形式如图5.1所示。图5.1土层锚杆支护型式a)单锚支护b)多锚支护c)破碎岩层支护1-土层锚杆2-混凝土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3-钢横梁(撑)4-破碎岩层土层锚杆的种类型式较多,有一般灌浆锚杆、扩孔灌浆锚杆、压力灌浆锚杆、预应力锚杆、重复灌浆锚杆、二次高压灌浆锚杆等多种。扩孔灌浆锚杆主要是利用扩孔部分的侧压力来抵抗拉拔力;而压力灌浆锚杆主要利用锚杆周边的摩擦阻力来抵抗拉拔力。按使用又分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类。土层锚杆的构造为:由锚头、拉杆和锚固体三部分组成,以主动滑动面为界分为锚固段与非锚固段。拉杆与锚固体的粘着部分为锚杆的锚固长度,其余为自由长度,其四周无摩阻力,仅起传递拉力的作用。5.3.2锚杆施工工艺土层锚杆施工包括钻孔、安放拉杆、灌浆、养护和张拉与锁定,施工的一般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钻孔→安放拉杆→插入注浆管→灌浆→养护→上腰梁及锚头→第60页共62页
张拉→锁定。施工流程图如图5.2所示。准备工作材料测量钻孔眼钻孔质量检查机具设备灌浆锚杆安装垫板安装拉拔抽查注浆设备监理自检图5.2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5.3.3锚杆施工要求斜土锚支护结构的安全度主要取决于地层情况以外,很重要的因素是土层锚杆的施工质量。土层锚杆的施工要求如下:(1)钻孔定位误差要小于50mm,孔斜误差小于±1°,孔斜偏离轴线不大于3%的钻孔深度,钻孔深度比锚杆长30cm。(2)锚固段必须进行二次压力灌浆。第一次压注水泥砂浆,第二次注浆须待第一次注入浆液初凝后(约4~5小时)进行,压注纯水泥浆,注浆压力控制在1.0~2.0MPa之间。(3)施工完成14天后,逐根进行张拉,先张拉到1.1Nt,退回到0.8倍设计荷载即锁定。5.4排桩施工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因其所选护壁形成的不同,有泥浆护壁方式法和全套管施工法两种,本工程建议采用泥浆护壁方式法施工。5.4.1泥浆护壁施工法第60页共62页
冲击钻孔,冲抓钻孔和回转钻削成孔等均可采用泥浆护壁施工法。该施工法的过程是:平整场地→泥浆制备→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并定位→钻进成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护筒→检查质量。施工顺序:(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选择钻机、钻具、场地布置等。钻机是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设备,可根据地质情况和各种钻孔机的应用条件来选择。(2)钻孔机的安装与定位安装钻孔机的基础如果不稳定,施工中易产生钻孔机倾斜、桩倾斜和桩偏心等不良影响,因此要求安装地基稳固。对地层较软和有坡度的地基,可用推土机推平,在垫上钢板或枕木加固。为防止桩位不准,施工中很重要的是定好中心位置和正确的安装钻孔机,对有钻塔的钻孔机,先利用钻机的动力与附近的地笼配合,将钻杆移动大致定位,再用千斤顶将机架顶起,准确定位,使起重滑轮、钻头或固定钻杆的卡孔与护筒中心在一垂线上,以保证钻机的垂直度。钻机位置的偏差不大于2cm。对准桩位后,用枕木垫平钻机横梁,并在塔顶对称于钻机轴线上拉上缆风绳。(3)埋设护筒钻孔成败的关键是防止孔壁坍塌。当钻孔较深时,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孔壁土在静水压力下会向孔内坍塌、甚至发生流砂现象。钻孔内若能保持壁地下水位高的水头,增加孔内静水压力,能为孔壁、防止坍孔。护筒除起到这个作用外,同时好有隔离地表水、保护孔口地面、固定桩孔位置和钻头导向作用等。制作护筒的材料有木、钢、钢筋混凝土三种。护筒要求坚固耐用,不漏水,其内径应比钻孔直径大(旋转钻约大20cm,潜水钻、冲击或冲抓锥约大40cm),每节长度约2~3m。一般常用钢护筒。(4)泥浆制备钻孔泥浆由水、粘土(膨润土)和添加剂组成。具有浮悬钻渣、冷却钻头、润滑钻具,增大静水压力,并在孔壁形成泥皮,隔断孔内外渗流,防止坍孔的作用。调制的钻孔泥浆及经过循环净化的泥浆,应根据钻孔方法和地层情况来确定泥浆稠度,泥浆第60页共62页
稠度应视地层变化或操作要求机动掌握,泥浆太稀,排渣能力小、护壁效果差;泥浆太稠会削弱钻头冲击功能,降低钻进速度。(5)钻孔钻孔是一道关键工序,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才能保证成孔质量,首先要注意开孔质量,为此必须对好中线及垂直度,并压好护筒。在施工中要注意不断添加泥浆和抽渣(冲击式用),还要随时检查成孔是否有偏斜现象。采用冲击式或冲抓式钻机施工时,附近土层因受到震动而影响邻孔的稳固。所以钻好的孔应及时清孔,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水下混凝土。钻孔的顺序也应实事先规划好,既要保证下一个桩孔的施工不影响上一个桩孔,又要使钻机的移动距离不要过远和相互干扰。(6)清孔钻孔的深度、直径、位置和孔形直接关系到成桩质量与桩身曲直。为此,除了钻孔过程中密切观测监督外,在钻孔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后,应对孔深、孔位、孔形、孔径等进行检查。在终孔检查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时,应立即进行孔底清理,避免隔时过长以致泥浆沉淀,引起钻孔坍塌。对于摩擦桩当孔壁容易坍塌时,要求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沉渣厚度不大于30cm;当孔壁不易坍塌时,不大于20cm。对于柱桩,要求在射水或射风前,沉渣厚度不大于5cm。清孔方法是使用的钻机不同而灵活应用。通常可采用正循环旋转钻机、反循环旋转机真空吸泥机以及抽渣筒等清孔。其中用吸泥机清孔,所需设备不多,操作方便,清孔也较彻底,但在不稳定土层中应慎重使用。其原理就是用压缩机产生的高压空气吹入吸泥机管道内将泥渣吹出。(7)灌注水下混凝土清完孔之后,就可将预制的钢筋笼垂直吊放到孔内,定位后要加以固定,然后用导管灌注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不要中断,否则易出现断桩现象。5.4.2全套管施工法全套管施工法的施工顺序。其一般的施工过程是:平场地、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压套管、钻进成孔、安放钢筋笼、防导管、浇注混凝土、拉拔套管、检查成桩质量。第60页共62页
全套管施工法的主要施工步骤除不需泥浆及清孔外,其它的与泥浆护壁法都类同。压入套管的垂直度,取决于挖掘开始阶段的5~6m深时的垂直度。因此应该随使用水准仪及铅垂校核其垂直度。5.4.3钻孔灌注桩遇到质量问题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成孔质量问题1)塌孔预防措施:根据不同地层,控制使用好泥浆指标。在回填土、松软层及流砂层钻进时,严格控制速度。地下水位过高,应升高护筒,加大水头。地下障碍物处理时,一定要将残留的砼块处理清除。孔壁坍塌严重时,应探明坍塌位置,用砂和粘土混合回填至坍塌孔段以上1—2m处,捣实后重新钻进。2)缩径预防措施:选用带保径装置钻头,钻头直径应满足成孔直径要求,并应经常检查,及时修复。易缩径孔段钻进时,可适当提高泥浆的粘度。对易缩径部位也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来扩大孔径。3)桩孔偏斜预防措施:保证施工场地平整,钻机安装平稳,机架垂直,并注意在成孔过程中定时检查和校正。钻头、钻杆接头逐个检查调正,不能用弯曲的钻具。在坚硬土层中不强行加压,应吊住钻杆,控制钻进速度,用低速度进尺。对地下障碍行预先处理干净。对已偏斜的钻孔,控制钻速,慢速提升,下降往复扫孔纠偏。(2)钢筋笼安装质量问题1)钢筋笼安装与设计标高不符预防措施:钢筋笼制作完成后,注意防止其扭曲变形,钢筋笼入孔安装时要保持垂直,砼保护层垫块设置间距不宜过大,吊筋长度精确计算,并在安装时反复核对检查。2)钢筋笼的上浮钢筋笼上浮的预防措施:严格控制砼质量,坍落度控制在18±3cm,砼和易性要好。砼进入钢筋笼后,砼上升不宜过快,导管在砼内埋深不宜过大,严格控制在10m以下,提升导管时,不宜过快,防止导管钩钢筋笼,将其带上等。(3)水下砼灌注问题1)堵管第60页共62页
预防措施:商品砼必须由具有资质,质量保证有信誉的厂家供应,砼的级配与搅拌必须保证砼的和易性、水灰比、坍落度及初凝时间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现场抽查每车砼的坍落度必须控制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灌注用导管应平直,内壁光滑不漏水。2)桩顶部位疏松预防措施:首先保证一定高度的桩顶留长度。因受沉渣和稠泥浆的影响,极易产生误测。因此可以用一个带钢管取样盒的探测,只有取样盒中捞起的取样物是砼而不是沉淀物时,才能确认终灌标高已经达到。3)桩身砼夹泥或断桩预防措施:成孔时严格控制泥浆密度及孔底沉淤,第一次清孔必须彻底清除泥块,砼灌注过程中导管提升要缓慢,特别到桩顶时,严禁大幅度提升导管。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单桩砼灌注时,严禁中途断料。拔导管时,必须进行精确计算控制拔导管后砼的埋深,严禁凭经验拔管。5.4.4钻孔灌注桩施工效果控制技术(1)准备阶段1)施工人员对施工地点地质情况、桩位、桩径、桩长、标高等了解清楚。2)桩位放样。测量人员将4根直径400mm的钢管打入强风化层作为定位桩。3)将吊装工字钢焊接的钢围堰导向桩与定位桩分层联结固定,确保导向框位置准确。4)插打钢护筒。钢护筒壁厚12mm,根据各墩不同地质情况决定护筒长度,护筒下沉深度穿过覆盖层。5)插打钢板桩围堰。采用拉森——Ⅲ型钢板桩沿导向框排列。用Dz-60Y型振动锤振动下沉,直至穿过覆盖层为止。(2)钻孔阶段1)安设钻机,使钻杆中心重合,其水平位移及倾斜度误差按规范要求调整。2)用冲击钻钻孔时,应待相邻孔位上已灌注好的混凝土凝固并已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开钻。3)第60页共62页
钻孔过程采用正循环回转钻进施工技术,在黏土层,适当少投泥土,靠钻进自行造浆,在砂土层则加大泥浆浓度固壁。钻进速度始终和泥浆排出量相适应。4)孔内始终保持0.2kg/cm2的静水压力,护筒内水位始终高于水库水位,遇松散地层时,适当增大泥浆相对密度和稠度,尽量减轻冲液对孔壁的影响,同时降低转速和钻压以满足施工质量控制要求。5)钻进过程严禁孔内掉进钻头、钻杆及其他异物,经常检查钻头的磨损情况。6)钻进过程随时留取渣样,每米不少于1组,在离设计标高1.0~1.5m范围内,每30cm留1组,每根桩渣样不少于3组。(3)清孔阶段1)清孔是钻孔桩施工中保证成桩质量的重要一环。通过清孔尽可能使沉渣全部清除,使混凝土与基岩接合完好,以提高桩底承载力。2)终孔后,将钻头提至距孔底的0.2~0.3m处,使之空转,然后将残存在孔底的钻渣吸出;必要时投入适量纯碱以提高泥浆比重和胶结能力,使沉渣排出孔外。3)当钢筋笼下沉固定后,再次复检孔深和沉渣厚度等。若沉渣超标,可用导管中附属的风管再次清孔,直至全部符合设计要求和工艺标准。4)清孔结束前,将泥浆比重调整到规定范围,以保证水下混凝土的顺利灌注,同时保证成桩质量。(4)钢筋笼的制作及安装阶段1)进场的钢筋必须出具合格证或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同时还按现行钢筋检验标准取样试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钢材严禁使用。2)在成孔过程中及时组织钢筋笼的加工制作。钢筋笼采用分节制作后搭接焊的方式,接头错开,在同一截面内,接头数不超过钢筋总数的50%,同时声测管固定在笼的内部,均匀分布在圆周的四个点上。3)起吊钢筋笼时,吊点准确,保证垂直度,然后对准孔位徐徐下放,吊装过程中,节与节之间进行焊接,必须保证焊接长度和质量,且要控制焊接时间不宜过长。(5)灌注水下混凝土阶段1)灌注前对桩孔质量、回淤沉碴厚度、泥浆指标、桩底标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2)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导管逐节拼接,导管直径为25cm,每节长度为2m~4m,以便调节高度。拼接后进行压水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第60页共62页
3)混凝土的初存量应保证首次填充的混凝土入孔后,使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大于1m,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不大于4m。4)每灌注一车混凝土后,用测锤测量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作好记录,绘制单桩柱状图,根据此数据,换算该桩的桩径各段的扩孔率。5)钻孔桩灌注混凝土过程应连续灌注一次完成。5.4.5成桩质量检验措施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桩基检测方法有:(1)钻心检测法:由于大直钻孔灌注桩的设计荷载一般较大,用静力试桩法有许多困难,所以常用地质钻机在桩身上沿长度方向钻取芯样,通过对芯样的观察和测试确定桩的质量。但这种方法只能反映钻孔范围内的小部分混凝土质量而且设备庞大、费工费时、价格昂贵,不宜作为大面积检测方法,而只能用于抽样检查,一般抽检总桩量的3~5%,或作为无损检测结果的校核手段。(2)振动检测法:又称动测法。它是在桩顶用各种方法施加一个激振力,使桩体及至桩土体系产生振动。或在桩内产生应力波,通过对波动及波动参数的种种分析,以推定桩体混凝土质量及总体承载力的一种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为敲击法和锤击法、稳态激振机械阻抗法、瞬态激振机械阻抗法、水电效应法。(3)超深脉冲检验法:该法是在检测混凝土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方法是在桩的混凝土灌注前沿桩的长度方向平行预埋若干根检测用管道,作为超声检测和接收换能器的通道。检测时探头分别在两个管子中同步移动,沿不同深度逐点测出横断面上超声脉冲穿过混凝土时的各项参数,并按超声测缺原理分析每个断面上混凝土质量。(4)射线法:该法是以放射性同位素辐射线在混凝土中的衰减、吸收、散射等现象为基础的一种方法。当射线穿过混凝土时,因混凝土质量不同或因存在缺陷,接收仪所记录的射线强弱发生变化,据此来判断桩的质量。目前对钻孔灌注桩质量检测一般都采用对桩身无破损的动力检测法。灌注桩应以低应变动力检测法对桩的匀质性进行检测,检测时均应符合下列要求:(1)第60页共62页
对各墩台有代表性的桩用低应变动测法进行检测。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桩宜逐根进行检测。无条件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钻孔桩的柱桩时,应须取钻取芯样法,对总根数的至少3~5%桩进行检测;对于柱桩并应钻到桩底0.5m以下。(2)对质量有怀疑的桩及因灌注故障处理过的桩,均应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的质量。根据作用在桩顶上动荷载能量是否使桩土之间发生一定塑性位移或弹性位移,而把动力测桩分为高、低应变两种方法。动力检测法又有高应变与低应变之分。对桩顶施加锤击,使桩身不沉应变达到1.5~2.5mm以上的称为高应变动测法,否则称为低应变动测法。前者对了解桩的承载力效果较好,后者对检验桩身混凝土匀质性效果较优;前者检测设备较笨重,价格贵,且因要求锤与桩的重量比须大于0.08~0.2,因此检测大直径、深长的灌注桩,锤的质量要求大于10t以上,相应的吊张、搬运设备都显得笨重;后者设备较轻便,价格低些。高应变法,作用在桩上能量大,应力和应变水平接近或达到工程桩的应力、应变水平,动荷载使桩克服土阻力产生贯入度,从而使桩、土之间产生塑性位移。桩对外的抗力主要通过位移产生,有了位移,桩侧和桩尖土阻力得到一定程度的产挥。在桩顶量测到的桩,土响应信号包括承载力因素,所以高应变试桩可以对单桩承载力进行判定,也可以评价桩身结构完整性。低应变法,作用在桩顶上的动荷载小于使用荷载,其能量小,只能使桩产生弹性变形,一般情况下只产生10-5动应变。它是通过应力波在桩身中传播和反射原理,对桩身结构完整性进行评价;根据振动理论对承载力进行推算。低应变法从原理上不能直接得到承载力的推断,而是由实测动刚度和静动对比的修正进行推算,因此带有很大的地区经验和人为因素。桩动测法的优点:(1)仪器设备轻便,检测速度快和费用较低。(2)具有静荷载试桩不具备的功能。动力试桩除了和静力试桩一样,可检测单桩承载力外,还有桩身结构完整性检测、沉桩能力分析、桩工机械监控和桩动态特性测定等功能。(3)可区分破坏模式是土的破坏还是桩身结构破坏。(4)可对工程桩进行普查。低应变法检测速度快,费用低,可对工程桩进行普遍检查,然后有针对性对质量稍差的桩进行承载力检测,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5)第60页共62页
波形拟合法不仅可得到单桩总承载力,还可进行侧阻力分布和端阻力值的估计。5.4.6排桩施工要求用于支挡结构的桩排施工的要求:(1)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偏差均不宜超过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2)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不宜超过200mm,当用作承重结构时,桩底沉渣应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要求执行。(3)排桩宜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混凝土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4)非均匀配筋排桩的钢筋笼在绑扎、吊装和埋没时,应保证钢筋笼的安放方向与设计方向一致。(5)圈梁施工前,应将支护桩桩顶浮浆凿除、清理干净,桩顶以上出露的钢筋长度应达到设计要求。5.5桩锚的布置5.5.1桩的布置基坑开挖深度为17.45m,支护桩均采用直径为800mm的钻孔灌注桩,间距取1000mm,采用C30混凝土,受力钢筋用Ⅱ级钢筋,桩顶采用冠梁连接,以提高支护体系的整体刚度。基坑周长为:,因而总桩数为334根。5.5.2锚杆的布置(1)锚杆布置锚杆布置包括确定锚杆的层数、锚杆的水平间距和锚杆的倾角等。1)锚杆的层数锚杆的层数取决于支挡结构的截面和其所受的荷载,要考虑挖土后为设置锚杆时支挡结构所能承受力的大小和位移控制的要求。锚杆层数越多施工工期越长。因此,锚杆层数的多少,必须根据支挡结构承受力的大小,基坑工程的位移控制要求和基坑的稳定性进行合理的计算确定。在设计锚杆层位时,应尽量避免在流沙层设置锚头,以防流砂从锚孔流出。一般情况下,首层锚杆的锚固段的上覆土层不小于4m,相邻排间距不小于2m。2)锚杆的水平间距第60页共62页
锚杆的水平间距取决于支挡结构承受的荷载和每根锚杆能承受的拉力值。在支挡结构的荷载一定的情况下,锚杆水平间距越大,每根锚杆承受的拉力则越大,因此,需经过计算确定。另外,锚杆的水平间距过小,则锚杆间会产生相互影响,使单根锚杆的抗拔力降低。锚杆的水平间距一般要大于1.5m。3)锚杆倾角锚杆倾角是指拉杆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其大小决定了锚杆水平分力和垂直分力的大小,也影响作锚固段和自由段的划分,对锚杆的整体稳定性和施工的便易也有影响。锚杆倾角一般为15°~35°,且不应大于45°。根据以上分析,竖直方向设置三层锚杆,第一层设置在距离地面4m处,第二层设置在距离地面9m处,第三层设置在距离地面14m处,取水平间距2m,锚杆倾角。5.6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5.6.1土压力计算表5.2工程地质参数岩土分层土质名称厚度(m)()1杂填土1.270220.4552.19816.03-1粉砂0.950180.5281.89418.53-2粉砂0.99017.60.5361.867194-1粉质粘土1.52822.70.4432.25719.74-2粉质粘土1.687.511.30.6721.48716.75-1粉质粘土3.221122.70.4432.25720.25-2粉质粘土3.561024.70.4112.43620.46泥质粉砂岩3.0312.824.60.4122.42620.5第60页共62页
7粉砂岩2.813330.2953.39224.68砾岩粉砂岩4.4314.6380.2384.20425.19泥质粉砂岩7.7015400.2174.60025.3假定均布荷载。计算过程如下:a点:b点上(在第一层土中):b点下(在第二层土中):c点上(在第二层土中):c点下(在第三层土中):d点上(在第三层土中):d点下(在第四层土中):e点上(在第四层土中):第60页共62页
e点下(在第五层土中):f点上(在第五层土中):f点下(在第六层土中):g点上(在第六层土中):g点下(在第七层土中):h点上(在第七层土中):h点下(在第八层土中):第60页共62页
i点上(在第八层土中):i点下(在第九层土中):j点上(在第九层土中):j点下(在第十层土中):k点:土压力分布图如下所示:第60页共62页
图5.3土压力分布图5.5.2锚杆拉力及桩身长度计算在距离地面处设置第一道锚杆,在距离地面处设置第二道锚杆,在距离地面处设置第三道锚杆,计算第一道锚杆时把第二道锚杆B所在平面假想为基坑底,计算第二道锚杆时把第三道锚杆D所在平面假想为基坑底。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17.45,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并设3道锚杆支护。已知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为,,。略去值查表得=34°。则:=0.28(1)求B点锚杆水平拉力(见图5.4)第60页共62页
图5.4B点锚杆水平拉力计算简图1)计算基坑以下土压力零点位置(5-1)2)计算主动土压力3)对转点O1的力矩4)第一道锚杆拉力对点O1力矩与对点O1力矩相等第60页共62页
即:(2)求C点锚杆水平拉力1)开挖基坑深度为,则计算基坑底14.5以下转点O2距基坑底的距离具体计算受力见下图。图5.5C点锚杆水平拉力计算简图2)计算主动土压力3)对转点O2力矩第60页共62页
4)与对点O2力矩与对点O2力矩相等即:(3)求D点锚杆水平拉力计算简图如下:图5.6D点锚杆水平拉力计算简图1)计算土压力为零点O3离基坑地面的距离2)计算主动土压力第60页共62页
3)对转点O3力矩4)、、对O3的力矩与对点O3力矩相等即:(4)计算最大弯矩将挡土桩看成一连续梁,、、为支点,各支点出得弯矩用简支梁计算。1)处2)处3)处第60页共62页
经分析可知,剪应力为零的点即为最大弯矩所在点E,且该点位于第二道锚杆和第三道锚杆之间,设所在点离地表的距离为。则有:代入数据得:解得:桩体弯矩图如图5.7所示。图5.7桩弯矩简图初步拟定钻孔灌注桩的直径为,间距。以上计算都按桩体单位宽度计算。第60页共62页
(5)钻孔灌注桩入土深度桩体所有水平力之和为零即:代入上式得:整理得:解之得:取超深安全系数嵌入深度所以钻孔灌注桩入土深度。5.5.3桩体配筋计算采用混凝土,,HRB335级钢筋,,初拟受压区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为240°。求出桩的抗弯承载力(5-2)式中:——桩的抗弯承载力,——桩的截面积——桩体半径第60页共62页
——纵向钢筋所在圆周半径,,为保护层厚度——对应于受压区钢筋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的比值——纵向受拉刚劲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钢筋强度设计值——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积——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求最大弯矩下的配筋得代入数据得:解之得:选用φ则(根),用φ钢筋18根。钻孔灌注桩的最小配筋率为,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本设计中配筋率,都符合要求。钢箍宜采用φ螺旋筋,间距一般为200~300,每隔1500~2000应布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2的焊接加强肋,以增加钢筋笼的整体刚度,有利于钢筋笼吊放和浇灌混凝土时的整体性。综合各种因素,本次设计,钢箍采用φ,每隔2000布置一根直径14的焊接加强箍筋。钢筋笼的配筋量由计算确定,钢筋笼一般离孔底200~500。5.5.4锚杆参数的确定本设计中,锚杆倾角,锚杆孔径,锚杆水平间距,土体平均重度,内摩擦角,内粘聚力第60页共62页
,为方便计算取,。锚杆间距为2,则各道锚杆的轴向力为:第一道锚杆的轴向力第二道锚杆的轴向力第三道锚杆的轴向力(1)计算自由段长度,按超出滑裂面1.5确定,如图5.8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自由长度(5-3)式中:——锚杆锚头中点至基坑地面以下基坑外侧荷载标准值与基坑内侧抗力标准值相等处的距离——内摩擦角——锚杆倾角图5.8锚杆自由段计算简图代入数据得:第一道锚杆自由段长度第60页共62页
第二道锚杆自由段长度第三道锚杆自由段长度(2)计算锚固段长度(5-4)式中:——锚固安全系数,取——土层锚杆设计轴向拉力——锚杆孔径,——锚固体与土层间的剪切强度,——锚固段孔壁土压力系数,取设第一道锚杆的锚固段长度为,则有:(5-5)代入上式得:第60页共62页
解得:设第二道锚杆的锚固段长度为,则有:(5-6)代入上式得:解得:设第三道锚杆的锚固段长度为,则有:(5-7)代入上式得:解得:第60页共62页
(3)土层锚杆总长度计算土层锚杆总长度可按下式计算:则:第一道锚杆总长第二道锚杆总长第三道锚杆总长(4)锚杆截面设计(5-8)式中:——锚杆的截面积;——土层锚杆设计轴向力;——锚杆材料的设计标准强度值,;——安全系数,取1.5,则可得:第一道锚杆取4φ28,,第二道锚杆取3φ36,,第三道锚杆取3φ40,。5.5.5基坑底部土体抗隆起稳定验算对于基坑底部土体抗隆起稳定验算,采用墙体极限弯矩的抗隆起法,此法认为开挖面以下的墙体能起到帮助抵抗基底土体隆起的作用,并假定沿墙体底面滑动,认为墙体底面以下的滑动面为一圆弧,如图5.9所示。产生滑动的力为土体重量及地面超载。第60页共62页
图5.9基坑底部土体抗隆起稳定验算简图公式如下:滑动力矩:(5-9)抗滑动力矩:式中:(5-10)——入土深度——基坑开挖深度——地面超载γ,c,θ——分别为土体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基坑底面处墙体的极限抵抗弯矩,可采用该处的墙体设计弯矩。第60页共62页
(5-11)代入上式得:抗隆起安全系数验算:故满足条件。第60页共62页
6施工监测6.1地下水位观测6.1.1观测孔布置与方法在降水区周边布置5-6个地下水位观测孔,也可以将已有降水井作为观测点进行地下水位监测,采用测绳测量井深及水位标高。6.1.2水位、流量观测井点施工期间和抽(降)水前期,对水位、流量每天观测l次;降水中期每2天观测1次;降水后期,7—10天观测一次。6.1.3观测记录与资料应用将每次观测的水位值和流量记录在“地下水位长期观测记录表”中,并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水位下降的趋势与流量变化;预测地下水位下降到设计深度的时间和确定抽水井数与时间。如水位、水量发生突然变化,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进行处理。第60页共62页6.1.4降水维护与处理在整个降水期间,必须保正降水井点和抽水设备的完好,对抽水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建筑施工安全进行。6.2支护结构的监测6.2.1监测目的(1)通过监测,掌握边坡的稳定状态、安全程度和支护情况;(2)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确定支护参数是否安全合理,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3)检测和评价已加固边坡的最终稳定性,作为安全使用的重要依据;(4)将监测结果反馈于设计与理论预测中,使理论与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的目的。6.2.2监测的主要内容第60页共62页
(1)周边土体变形测量,如坡顶水平位移、地面沉降、坑周地面裂缝、边坡变位、坑底隆起等测量;(2)锚杆抗拨情况与面层情况监测。6.2.3监测的主要仪器测量中最多使用的是水准仪和经纬仪,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地层内各点及标高及沉降;经纬仪用于量测地形和构筑物的施工控制点坐标及施工中的水平位移。水准仪测量如下参数:(1)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2)基坑支护结构的差异沉降;(3)确定各变异层标高。经纬度仪测量如下参数:(1)基坑观测点的水平位移;(2)基坑周边建筑构筑物的水平位移;(3)建筑物轴线与支护结构间的位移。6.2.4监测方法在基坑周边砖墙顶帽梁或坡顶,按20m间隔设观测点,测量边坡的水平位移与沉降;同时对基坑相邻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监测点设置根据建筑物占地形状,由设计施工人员在现场确定并报监理认可。基准点布置在基坑变形影响不到的稳定地点,以确保观测点数据的准确、可靠。每次测量应对基准点进行校核,误差不大于2mm。基坑开挖前测原始值,从开挖第一步土时开始进行变形观测,观测周期1次/天,直至基础底板完工后,观测周期改为1次/2天。当两次观测位移量很小或地下室施工完二层时,可将观测周期延长至1次/1周。其间可根据施工进度和变形发展,随时加密观测次数,每7天向监理和甲方汇报一次监测结果。如发现变形异常,应及时停止基坑内作业,分析原因,采取还土、坡顶卸载和增补锚杆等加固措施,确保边坡及建筑物的安全。6.3周边建筑物监测第60页共62页
6.3.1周边建筑物沉降利用水准仪在周围建筑物上做好标记,并在远离基坑、不会因施工产生沉降的建筑物上做好参照标记,使各标记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观测时,利用水准仪及参照标记找出原水平面,再观测其它初始标记。如产生沉降,则只要量出初始标记与原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便可得出竖直沉降的数据。其测量精度不小1mm。6.3.2周边建筑物倾斜在建筑物立面的不同高度上,利用经纬仪标定一系列标记,使之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观测时,将经纬仪架于原位置,观测不同高度上的标记,如建筑物发生倾斜,则不同高度上的标记与原竖直线间产生大小不等的位移,量出不同高度间的位移差值以及高度差,便可计算出建筑物的倾斜角度。第60页共62页
7各项保证体系和设施7.1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执行质量终身责任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6]1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精神,严格实施质量终身负责制,明确企业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各级技术人员及工班负责人相应质量责任,做到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程质量。(2)制定质量技术保障措施(3)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审批制度1)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查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2)项目质量计划在报公司业务部审核后,由项目经理签发实施。(4)技术复核制度1)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编制技术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方法。2)技术复核结果应填写《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复核记录》,作为施工技术资料归档。(5)制定现场质量控制措施1)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制度凡分项工程的上道工序结果被后道工序所覆盖,均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验收的结果必须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作为档案资料保存。2)施工过程中的“三检”制度施工中,各作业工班必须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并认真填写记录,作为过程控制质量措施的验证资料。3)施工阶段的级配及试块管理制度凡在设计图纸中标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均属级配管理范围,其管理职责分工如下:第60页共62页
项目专业工程师负责混凝土强度评定(数理统计与非数理统计)。试验工程师负责开具级配单和配合比通知单,负责计量工作的检查与监控。工地试验员负责接受配合比通知单,并根据通知单校验计量器,负责向施工班组进行级配交底、中途抽查,负责现场试块制作、养护及送试工作。4)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灌令”制度①混凝土浇筑必须严格执行签署施工准可令制度。②项目专业工程师负责填写“混凝土浇灌令”的申请单,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混凝土浇灌令”签发前检查准备工作及“混凝土浇灌令”填表送签工作。5)技术、质量交底制度技术、质量的交底工作是施工过程基础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交底必须采用书面签证确认形式。6)二级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①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分管工种负责人必须督促班组做好自检工作,确保当天问题当天整改完毕。②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各项目专业工程师必须及时组织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③项目总工每周组织一次班组质量互检,并进行质量讲评。7)现场材料质量管理①严格物资采购过程控制,确保外委加工、采购材料的质量。②搞好原材料的产品标识与检验状态标识,并执行二次复试取样、送样程序。8)计量器具的控制管理①现场器具必须确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免造成人为损坏。②损坏的计量器具必须及时申报修理调换,不得带病工作。③计量器具要定期进行校对、鉴定,严禁使用未经校对过的量具。9)换手检查复核制度平面及高程测量控制网,项目部、队测量班两级测量复核,施工测量实行2第60页共62页
名施测人员换手复核,确保测量无误7.2安全目标及框图及保证措施7.2.1安全总目标(1)人身安全目标:杜绝死亡,无重伤以上责任事故;杜绝重大交通事故、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轻伤率控制在2‰以内。(2)工程安全目标:各种变形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下管线不断不裂;地表建筑物及环境稳定。图7.1安全机构管理图7.3安全管理措施7.3.1现场安全管理(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章守纪,佩戴安全帽,扣好帽带。(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扣好保险钩。第60页共62页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4)施工用电中的照明、配电箱、开关箱、架空线、接地接零等部分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布置。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应编制用电计划,实行定期检查制度。(5)大型机械的保险、限位、防护、指示器等必须齐全可靠,驾驶、指挥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必须按规程要求进行操作。7.3.2施工用电施工现场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等一切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操作,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7.3.3机械设备挖掘机、吊车、卷扬机保险、限位装置必须齐全有效。必须严格执行定期保养制度,做好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严禁机械设备超负荷使用、带病运转和在作业运转中进行维修。7.3.4消防、保卫及综合治理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建立项目部、施工队、班组三级防火和治安保卫责任制,明确职责,层层包保。加强用电防火管理,职工宿舍、值班室等室内严禁使用电炉取暖,不准私拉乱接电源,防止电气火灾事故发生;加强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的安全保卫,以及施工区域的昼夜值班保卫。7.4环保方针“树环保理念,筑绿色工程”的环境方针,通过加强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全体员工、分承包方和外部劳务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理念,让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行业的有关条例、标准、规定,本着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原则,开展施工生产活动,并持续改进环境绩效,用爱心筑造绿色的工程。7.4.1建立健全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制度(1)工地围蔽第60页共62页
按相关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工地四周设置连续、整齐、牢固、美观的围墙,临街面围墙按要求布设。(2)工程标牌在现场最显目的位置,设立一个钢质现场名称牌,书写项目名称、甲方、乙方、设计人、监理单位等的名称、负责人和企业标志等,书写格式、名牌的样式和尺寸、设立的位置应经过监理工程师的审批。在施工通道和作业面,挂设醒目的、具有针对性的警示牌、安全标志,如指令标志、提示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高处作业标志等。(3)临时设施首先在施工场地内进行地面硬化,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临时设施的设置将生活区与施工区明确分隔,施工区域或危险区域有醒目的警示标志,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图7.2环保、文明施工保证体系框图第60页共62页
(4)临时给排水临时给水采用市政给水管道供水,从业主提供的水管接入,同时工地排水严格按照防汛要求,在施工现场设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和其它应急措施,经处理后排至城市污水管道,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管道。(5)现场材料堆放现场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分类堆放、堆码整齐,并设置标识牌,不超出围蔽范围,不侵占场内道路和安全防护设施。废料及时清理出施工场地。(6)现场卫生管理施工现场划片设责任区,立标志牌注明责任人,责任人每天将垃圾按照规定的方法运往规定的地点进行处理,生活垃圾按城市规定每天集中,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所有的废水、污水应按经过批准的方法处理后排入排污系统,不污染环境。第60页共62页
参考文献[1]夏明耀.地下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土层地下建筑施工[M].湖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0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5]建筑结构构造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6]地基与基础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7]陈希哲.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8]刘建航.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9]叶列平.混凝土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10]高大钊.深基坑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0[11]江正苏.基坑工程便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12]黄强.深基坑支护工程实例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13]高大钊,袁聚云.土质学与土力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14]冯忠居.基础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7[15]赵明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8[16]石建军.钢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17]许哲明.结构力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8[18]张庆贺.地下工程[M].江苏: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6[19]龚维明.地下结构工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6[2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第60页共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