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21 KB
- 2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刘家沟金矿区地质勘查工作总结一、项冃概述(一)工作目的和任务根据公司对我项目组的要求,对汉阴县刘家沟矿区田家湾矿段金矿进行地质详查工作。主要任务是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路线观察、采样化验,地表工程,深部工程验证手段,基本查明矿区内的地层、岩浆岩、构造分布、形态、产状及其与矿化蚀变的关系。控制矿体、矿化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品位变化情况,H的是发现有价值的矿化体或矿体,为下一步办理采矿权提供依据。(二)工作区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交通汉阴县刘家沟矿区田家湾矿段矿处于南秦岭山脉南段,行政区划汉阴县管辖,矿区中心坐标为,东经:74°46,22〃,北纬:39°14,30〃o矿区位于汉阴县180°方向19千米(直距)处,公路运距104千米。其中10千米为沥青路面,9千米为简易公路。汽车可直达矿区中心,交通十分便利。2、工作区自然地理矿区位处南秦岭山脉南部,为中、低山区,山势平缓,地形切割不强烈。山区海拔高600—900米,相对高差250—300米。坡度在30—45°o平缓的山地多开垦为农耕地。
水系属月河水系青泥河自北向南汇入月河。冬季无冰封现象,干旱从未断流。区内为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山洪时有发生。年平均气温13。—15°,年平均降雨量800—-900mm。降水多集中在七九月份,年蒸发量13001400mm,植被茂密。二、矿业权设置勘查许可证号:T61120081202022154探矿权人:矿业公司矿权范围拐点坐标:东经北纬1、108°00;00〃,32°58’45〃2、108°3Q00〃,33°r15〃3、108°00’00〃,33°r15〃4、108°34’00〃,32°58745〃勘查区面积:1&89平方公里探矿区北部与汉阴黄龙金矿釆矿权相邻;四部与中川国际的汉阴县酒店地区金矿普查相接;东部与地质一队的坝王沟金矿普查相接;东南部与圣德的汉阴县吴家湾金矿详查相接;正南部无矿权设置。三、项目情况及取得成果::1项目组人员组成、完成实物工作量项目组技术负责1人、技术员1人、工程管理1人.
9月一12月份完成实物工作量:标准化学样:281件釆重砂样:437件加工淘洗重砂样:437件布设钻孔:8实测勘探线剖面:1.6公里探槽:300方路线地质:2.3KM平井场:7修路:800米、路线地质调查:3公里2取得成果1、大致查明该区地层、构造、蚀变、矿化特征,大致查明地表矿(化)体的分布、规模、产态及质量变化情况,大致查明矿化体的产态及延(深)伸变化情况。对矿石矿物成分、组构、有益有害组分进行分析研究,大致查明矿区矿石类型和矿石质量特征。2、初步圈定金矿带3条、矿体11条;矿化点2条。完成刘家沟金矿详查工作设计。并对资源量进行了估算。资源量估算结果:333+33矿石量810万吨,金属量12507公斤,矿床平均品位1.54克/吨。三、以往地质工作工作区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先后有多家地勘单位从事过地质勘查工作。其中:
1958年开始,西北地质局秦岭区测队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圈出了迎风街一铁佛寺金重砂异常,并发现了金斗坡、骆驼项两个岩金矿化点。1968-1972年,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在甸子沟一五台山一带开展铀矿普查,发现并评价了甸了沟、罗家沟等四个铀矿化点。1976-1990年,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及西北冶金地质勘查公司716队先后在工作区及外围部分地区开展了以金为主的矿产普查,发现了硝磺洞、金沟两个(即黄龙金矿)金矿床。1989-1990年,核工业西北地勘局二一四大队进行了1/1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及水化学综合区调,圈定了梅子圾一铁佛寺I级金找矿远景区。1988—1992年,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对迎风街一铁佛寺地区进行了1/5万地质测量,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地质资料。四区域地质概况1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白水江一白河褶皱束东段的牛山穹隆构造北翼,西邻杨子地台汉南凸起。基底为中元古界酸一基性火山岩建造,上覆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一套深海一浅海及潮坪相的硅质岩、细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建造;月河断裂、牛山复背斜及其北翼的一系列倒转背向斜及脆韧性剪切带构成了区内构造的基本格架,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展布(图2-1)oE1I):2Sm3Is:dkI€|5|Z|6|Y,|7丨「|8®9长沟彳V01、第四系2、下•中泥盆系3、志留系下统梅子HE组亠志留系下统大贵坪组5、寒武系6、靈旦系7、花岗岩8■闪长岩9、金矿床(点)图2-1汉阴县刘家沟地区区域地质略图区内地层普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变质作用,褶皱强烈,片理发育。岩浆活动频繁,不同时期酸一基性岩脉、岩株广泛分布。2区域地球化学特征1:20万化探扫面、1:1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及铀水化学综合区调、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重砂测量资料显示,在安康市北
部下志留统梅了:t亚组黑色岩系地层中圈定了梅了埠一铁佛寺I级金找矿远景区和迎丰街一铁佛寺金重砂异常带。饶峰一前进成矿带东西长90km,南北宽5一10km,区域上延伸规模大,出露范围广。带内分布有十余个金异常,圈出单元素异常1000余个,归并为56个综合异常,划分了9个找矿预测区。已发现和探明的矿床、矿点有羊坪湾金矿、黄龙金矿、鹿鸣金矿、八庙金矿和响子寨、青山寨、汤家沟、双庙子、荒山沟、金斗坡、沙沟、流芳等矿点。含矿岩性为一套变质细碎屑岩,主要为炭质绢云石英片岩、黑云母变斑晶炭质绢云石英片岩夹薄层变砂岩的互层。岩石片理化强烈,揉皱发育,以韧性剪切带为主的断裂构造对区内金矿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区内花岗岩脉、云煌岩脉、石英脉多沿构造侵入,为区内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有利的热源。由此可见,区内化探异常是寻找原生金矿的重要依据。3区域矿产区内金属矿产有:金、铁、铜、锐、金红石及镒等,最有价值的矿产主要是:金。区域上广泛分布的下志留统梅了坝组含金层位中L1发现的矿床、矿点、矿化点数十处(如黄龙、鹿鸣、八庙沟、沙沟等),形成长达90km的金成矿带,区域内已发现有硝磺洞、金沟、长沟、柳坑、金斗坡、范家沟、铁佛等金矿床、矿点。
五矿区地质5.1地层根据1/10万“安康北部金矿成矿远景区地质矿产图”编图资料,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下古生界志留系下统大贵坪组和梅子域组。矿区内梅子域组分布广泛,是矿区的主要赋矿地层;大贵坪组主要出露于矿区西南部棚厂沟一白基沟下游一带,该套地层中金矿化较差。矿区地层自上而下:5.1.1志留系下统大贵坪组(S】d)岀露于圣母庙一庙沟口断裂(Fv)南西侧棚厂沟一白基沟下游一带。岩性主要为灰色绢云石英片岩和二云石英片岩,局部含炭,黑云母変斑晶普遍可见。以白色石英条纹发育为特征,片理发育,岩性较为单一。岀露不全,厚度不详。北侧与梅子:t亚组呈断层接触。5.1.2志留系下统梅子堀组(Sm)梅子t亚组可划分三个岩性段:(1)梅子:t亚组第三岩性段(Sji?)出露于大湾沟脑与堰沟脑、白基沟脑分水岭一带。由灰色二云石英片岩、石英二云片岩组成,主要矿物为石英、白云母(绢云母)、黑云母,部分地段黑云母変斑晶较多。片理极发育,岩性较单一。以矿物粒度细小、结构均一为特征。出露宽度100米左右,厚度不详。与下部地层呈整合接触。
(2)梅子圾组第二岩性段(Sim2)主要分布于观音河下茅庄、太神庙及青泥河油头湾、灯盏窝及康家沟、张家湾等地。为浅色片岩砂岩段。主要由灰色(风化后浅灰黄色)条带(纹)状二云石英片岩、黑云变斑品二云石英片岩组成,偶夹深灰色变砂岩及钙质粉砂岩。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白云母(绢云母)、黑云母,黑云母変斑晶较普遍,常含石榴子石。片理发育,面理置换强烈。厚度不详,与下覆地层呈渐变过渡接触。该岩性段是□□家湾矿段的主要赋矿层位。(3)梅子规组第一岩性段(Sim1)主要沿青泥河沿岸及小篆沟、豹家扒沟脑、康家沟脑、大湾沟等地分布,另外,观音河水井湾、棚厂沟等有零星出露。为深色变砂岩夹片岩段。是矿区出露地层的最底层位。以深灰、灰黑色变石英砂岩、黑云石英变砂岩、粉砂质板岩及二云石英片岩组成。变砂岩中条带状构造发育。主要由石英组成,黑云母変斑晶和绢云母少量。板岩和片岩中同样以石英为主,但白云母(绢云母)、黑云母等片状矿物含量显著有所增加。未见底,厚度不详。该岩性段是康家沟矿段的主要赋矿层位。5.2构造区内构造活动强烈,断裂和褶皱都很发育,构造形迹多样。脆―韧性断裂并存且相互转换;褶皱形态多样且复杂,褶皱层是区内构造的一大特色;构造叠加复活、剪切一变形以及面理置换等现象普遍。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历过多次(三次以上)的构造事件,矿区的构
造现象是独具特色的,也是错综复杂的,是本成矿带中构造变形最强的地段之一,也是构造研究的有利地段。5.2.1断裂构造区内的断裂构造均呈NWW向展布,具有密集分布、平行排列的特点,脆一韧性并存且相互转换,其性质均为挤压一剪切。(1)F1:分布于矿区北部土家院子(黄龙金矿驻地)至碾子坪,长约2.5公里,向北西延出矿区以外,向南东过青泥河逐渐消失。该断层挤压破碎带宽约1米左右,带内由挤压碎裂岩组成,具逆滑断层性质。滑动破裂面清晰,倾向NE,倾角40°-50°o上、下盘围岩中均有牵引小褶皱。(2)F2:分布于Fl断层南侧约200米,西自小篆沟PD788平嗣口至徐家湾以东,长大于3.5公里,向北西逐渐消失,向东延伸到本矿区以外长沟金矿区。挤压破碎带宽0.5-1.5米,带内由挤压揉皱碎裂岩组成,炭化现象明显。断面具波状起伏特点,倾向NE,倾角各段不同,变化范围在30°-70°之间。近断层围岩中可见牵引小褶皱。大致平行F1分布,性质相同,属于逆滑性质断层。(3)RFb:位于小篆沟沟口地母庙一火神庙一康家沟脑,长大于4公里,向西在小篆沟以西消失,向东延伸至长沟矿区。为一条脆一韧性复合型断裂。青泥河以东以脆性挤压破碎带形式岀现,带内由挤压破碎岩石组成,小的挤压破裂面在带内成组(3条以上)平行分布。挤压破碎带在走向上宽度变化大,康家沟脑最宽50米,洪家湾最窄处10米左右。青泥河以西以韧性剪切带形式出现,带宽10米左右,
带内由糜棱岩或初糜棱岩组成,细粒化明显,具流状构造。倾向NE,倾角60°—80°o(2)F4:分布于堰沟脑北侧分水岭上,可见长约1.4公里,北西延伸出矿区以外,南东在分水岭大梁附近消失。从平面位置看,与RF3呈斜列式分布。断层挤压破碎带宽1米左右,带内由揉皱明显的碎裂岩组成,疏松多孔,炭化程度普遍较高。主断面见于碎裂岩上部,具有波状弯曲特点。倾向NE20°-30°,倾角45。左右。性质属逆滑断层。(3)RF5:分布于车家湾至康家沟南坡,长2.7公里左右,向东西两端均很快消失。韧性挤压剪切带宽5-10米,主要由初糜棱岩或糜棱岩化岩石组成,细粒化程度弱。倾向NE,倾角60。左右。(4)RF5:分布于灯盏窝至张家湾,长度大于2.5公里,向北西消失,向南东延出矿区。韧性挤压剪切带宽5-10米,主要由初糜棱岩或糜棱岩化岩石组成,细粒化程度弱。倾向NE,倾角50°-70°左右。(5)F7:分布于测区西南部圣母庙一庙沟口,可见长大于4公里,两端均延伸至图外。为一条区域性大断裂,由几条平行分布的断裂合并组成,断层破碎带宽度可达100米以上。主断面是最南侧的一条,对地层分割作用显然易见。从断裂带宽度及几条断裂组合关系可以看出,北东盘(上盘)为主动盘,且具多期活动特征。断层挤压破碎带明显,地貌标志清楚,破碎带内岩石炭化强,且有大小不等的石英脉穿插。牵引褶曲主要见于上盘围岩中。总体倾向NE2O0-30°,倾角40°-50°o属逆滑断层。5.2.2褶皱构造矿区主要褶皱可分为早期褶皱和晚期褶皱层,两者的规模都比
较大。前者属区域褶皱构造的一部分,是本区褶皱构造格架的基础,后者对前考起到了破坏和改造的作用。此外,区内还可见到更晩一期NE向宽缓小褶皱。(1)早期褶皱由于受晚期构造破坏和改造,早期褶皱的面貌变得比较模糊,区内大致可划分出两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分述如下:①小篆沟一碾子坪背斜总体轴向为NE向,青泥河一带因褶叠层影响形态变化很大,属不完整的褶皱类型。背斜核部由梅子域组第一岩性段组成,北翼地层矿区内未涉及到。②寨湾一义新寨向斜向斜核部由梅子域组第三岩性段组成,向两翼依次排列下覆地层。轴向为不规则近SN向,两端跷起,为一较为开阔的向斜。③水井湾一堰沟之刘家沟口背斜为一残破不完整的背斜,梅了坯组组成背斜核部,但只在水井湾、棚厂沟和刘家沟口局部出露,亦属于半隐蔽背斜。轴向为NWo为向NE倾的倒转背斜。④余家院子一张家湾向斜轴向为NW向,梅子圾组第二岩性段为向斜核部地层,四周为梅子域组第一岩性段。后期褶叠层、韧性剪切带对其破坏性较大,向斜内部的次级褶皱也很发育。以上背、向斜均见于志留系梅子域组地层中,也属区域褶皱的组成部分。本区地层多倾向NE(与片理继承与改造有关),背、向斜多数属向NE
倒转的,背斜南翼和向斜北翼的产状属倒转产状。(2)晚期褶叠层区内的褶叠层在青泥河及其两侧最为发育。主要见于梅了规组地层内,属不协调顺层掩卧褶皱带型。主要特征如下:①从山系尺度、露头尺度到更小尺度上看,褶皱类型和褶皱形态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显示极不协调性。主要发育掩卧褶皱、拖褶皱、花边褶皱、尖棱褶皱、鞘褶皱等。②由于区内的变砂岩与片岩存在物理力学性质不同,能干性差异显著。常可见到软岩层被卷入到硬岩层之中,形成似“葫芦状”包裹层。如大坪一带就是这样。硬岩层则称“楔状”不规则的插入到软岩层之中。③褶叠层内局部保留原生层理构造,但它仅反映了褶叠层的局部构造,已失去作为填图要素的意义,绝大多数层理均被新生透入性面理所取代。地层划分只能按照大套层序进行。5.2.3面理矿区各种面理构造非常发育。这是因为原岩属泥砂质的正常沉积岩,其各项异性明显,对构造活动的灵敏性高,所以原生层理、片理、劈理都很发育。(1)层理区内的层理保留不是很多,主要在条带状变砂岩中见到。由于多数层理基本被新生面理所取代,加之褶叠层的影响,其地层意义不大。(2)片理和劈理
区内片理主耍为一组NW向区域性片理,倾向NE,倾角一般大于60°o劈理在褶皱强烈地段出现,多置换层理和片理。NW向片理是本区最为发育的面理构造,它置换层理的现象最为普遍,在某种情况下,也对金矿化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各种面理相互交织在一起,又相互置换,为野外地质填图带来不少麻烦。5.2.4构造期次本区属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印支旋回构造活动I•分强烈,最少经历过三次以上活动。燕山期构造活动微弱。按时间先后大致分为以下四期。(1)印支早期:主要表现在志留系地层的整体褶皱,F?断裂成型。(2)印支中期:以区内和区域上产生的NWW向片理带为代表,来自秦岭山系向南推挤的力量,形成密集分布的脆一韧性挤压剪切带。挤压与剪切两种合力产生区内的褶叠层。F7断层复活。(3)印支晚期:为近EW(或7WW)向强挤压剪切带,与前两期相比其强度及规模均较小,表现以小规模断裂(挤压一剪切)带出现。本期构造可能与金矿富集有密切关系。(4)燕山期:以NE向宽缓开阔的小褶皱为代表。5.3脉岩区内脉岩不发育。仅在篆沟口南侧青泥河公路边见一条宽0.8米、长大于20米花岗岩脉,顺片理贯入。岩脉中有晶形完好的黄铁矿星散分布。石英脉在区内分布较多,规模都比较小。有两组不同方向的石
英脉,一组为NW—NWW向,与区内片理方向一致,一般宽约在0.5米以下,最宽3米以上,长数米--几十米不等,白色--烟灰色,块状--糖粒状构造。受后期构造影响,变形明显,局部见到石香肠化。局部地段石英脉中及侧旁围岩中有黄铁矿、磁黄铁矿化。据了解,个别石英脉中伴生明金颗粒。另一组为NE向,稀疏可见,规模相对更小一些,为白色块状石英脉。5.4变质岩区内变质岩有两种类型,一是区域变质岩,属绿片岩相浅变质岩,主要变质矿物有绢云母、黑云母、石榴子石等。二是热变质产生的石英重结晶和压熔作用,集中分布在构造活动强烈地段,如挤压一剪切带及强片理化带,与热液蚀变及矿化现象密切联系在一起。5.5围岩蚀变本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有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其中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为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磁黄铁矿化和黑云母化C1、硅化:早期呈隐晶变质交代原岩,与矿化关系不密切;中期硅化形成脉状、眼球状、团块状、串珠状沿片理或节理裂隙注入,长数公分至2-3米,由乳白色(偶见烟灰色)石英构成。硫化物少,大部分不含金。少数脉壁可见明金。晚期硅化呈微脉一网脉状沿劈理(片理)及裂隙充填交代,矿化地段广泛分布,与矿化关系密切。2、黄铁矿化:黄铁矿化常见三种形态:其一为黄铁矿呈星点状
或集合体状嵌布于石英脉边部或围岩中。含金性好;其二呈立方体嵌布于围岩之中,含金性差;其三呈细脉状(发丝状)、薄膜状赋存于岩石裂隙或矿物粒间及岩石片理上,含金性差。3、绢云母化:常发育晚期硅化石英微脉、网脉的边缘,与矿化关系密切。4、黑云母化:分两种。一是区域变质形成的黑云母,晶形长轴平行片理面与基质呈过渡关系,界线不清与矿化无关。二是热液蚀变黑云母,晶形完整。晶体与片理斜交或垂直,与基质界线清晰,常与黄铁矿(褐铁矿)、石英脉伴生,近脉者晶体粗大与金矿化伴生。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六矿体地质特征6.1矿(化)体地质特征(一)田家湾矿段:圈定3条矿体,北矿体为K1、中矿体为K2、南矿体K3矿体。。1—1矿体:展布与19线---36线间,矿体长650米左右。地表分别由TC16-2N、TC16、TC18、TC20T、TC20、TC3T、TC24、TC26、BT8-1、TC12、TC16-1、TC30-4、TC32-1TC34s、TC36、TC38W、TC38E,17条探槽控制,工程间距40-—80米,控矿标高750---950米。矿体厚度0.9—-6.19米,平均厚度3・5米,品位0.59—6.13克/吨,平均品位1・79克/吨。品位变化系数大,属不均匀。
I—2矿体:I--3矿体:由TC10、TC12、TC14、TC16-3、TC16-2S、TC16-1、TC18、TC20-1、TC22-1、TC24、TC4T、TC26-3、TC26-4、TC28-2、TC16、TC30-1、TC32-2、TC34、TC36、TC38W、TC38E、TC42,22条探槽控制,工程间距30---60米,控矿标高750---970米。矿体厚度1.9---4.4米,平均厚度3.07米,品位0.55—5.13克/吨,平均品位1・97克/吨。(二)康家湾矿段:II-3、4、5、6矿体:展布与304线-一348线间,矿体长480米左右,地表分别由TC308、TC214、TC210、TC208、TC326、TC206、TC204、TC202、TC201、TC205、共10条探槽控制,工程间距30—60米,控矿标高680---740米。产状25°—60°Z15°—50°,平均产状40。—50°。矿体厚度0.97---4.96米,平均厚度1・93米,品位0.5—3.17克/吨,平均品位2.07克/吨。11-1、2矿化体:展布与128线-一312线间,矿体长1880米左右地表分别由TC104、TC96、TC92、TC86、TC80、TC76、TC70、TC64、TC58、TC250、TC246、TC242、TC236、TC34T、TC26T、TC22-1TC18,共17条探槽控制,工程间距40—160米,控矿标高530米一760米。矿体厚度0.95---6.97米,平均厚度3.07米,估算品位0.66—2.07克/吨,平均品位1・31克/吨。11-7矿体:展布与328线---394线间,矿体长650米左右,地表分别由TC4、TCI、TC5、TC9、TC13、TC17、TC21、TC25、TC27、TC29、TC31,共11条探槽控制,工程间距50—100米,控矿标高640米一810
米。矿体厚度0.85-—4.9米,平均厚度2.2米,估算品位0.66—2.07克/吨,平均品位1.33克/吨。6.2矿石特征6.2.1矿石类型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矿石工业类型为少硫化物低品位易选冶矿石。5.2.2矿石物质组成1、矿石矿物主要金属矿物为自然金、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在氧化带中),还有少量的黄铜矿、毒砂、闪锌矿、钛铁矿、磁铁矿。贵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次之,可见磷灰石、电气石等副矿物。①黄铁矿矿石中普遍分布。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沿岩石片理呈微细粒浸染状、微细脉浸染状、细条带状分布。这种黄铁矿形成于沉积一成岩期。第二种是呈半自形粒状形成细脉、网脉分布于岩石片理、裂隙、裂纹或劈理面上。这种黄铁矿形成丁韧一脆性变形期。第三种黄铁矿呈自形一半自形中粒一粗粒分布于碎裂石英脉的裂隙中。这种黄铁矿形成于热液活化期。②磁黄铁矿磁黄铁矿与金矿关系密切,是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之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呈他形粒状或集合体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小扁豆
体状沿矿石片理分布,长轴方向与片理方向一致,是区域变质的产物。另一种是与黄铁矿一起分布于早期碎裂石英脉中,尤其是石英脉边部较富集。①黄铜矿矿石中较少分布,亦有三种不同产出形式。第一种是与磁黄铁矿、黄铁矿一起呈浸染状分布于岩石中;第二种是与黄铁矿…起呈细脉状、网脉状分布于岩石裂隙中;第三种是与黄铁矿、磁黄铁矿一起分布于早、中期石英脉中。2、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黑云母,其次为石榴子石、炭质、斜长石,还有微量的绿泥石、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石墨、黝帘石等。①石英是组成矿石的主要脉石矿物,有3种产态。第一种为片岩、变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型矿石中的碎屑石英,粒度一般为0.05-0.5mm,呈他形一半自形粒状,普遍发主重结晶,具压扁拉长特征,长轴一般与片理方向一致,其中均包裹有碳质尘点。第二种为呈面状或微细石英团块(脉)分布的硅化石英,粒度一般为0.01-0.1mm,微品镶嵌成微细石英脉和微小团块(显微镜下才可见),少数呈微晶等粒状浸染(与碎屑重结晶右英难区别)。第三种为热液冇英脉、碳酸盐一行英脉、粗大石英团块中的石英,其粒度较粗,一般为0.1-1.5mm,呈他形粒状。早期石英脉(多含金属硫化物,成矿前或成矿期形成)中的石英发生碎粒化,变形纹和微裂隙较发育,具波状消光特征,发生了韧性、韧脆性变形。中晚期石英脉(不含金属硫化物,成矿后形成)
中的石英无以上特征。石英脉、碳酸盐一石英脉一般长10-30余米,宽2-20cm,石英团块大小一般直径5-30cm,均无根,是原沉积硅质在地下水热液活化下蚀变的产物,因此上述石英为硅化石英。石英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金矿物可呈单体和集合体分布于石英粒间和颗粒中,早期含矿石英脉的边缘及其与围岩接触面处往往有金的富集。①黑云母矿石中普遍有黑云母,一种是呈基质分布的较细粒黑云母,粒度约0.05X0.1-1.0X1.5mm,沿长轴方向定向分布,显示明显的片理构造。另一种是呈变斑品分布的较粗粒黑云母,粒度约为0.8X1.0-1.2X1.5mm,无定向排列,常沿剪切叶理形成,属后期热变质阶段的产物。矿石中的黑云母与围岩中的黑云母无明显差异,与金的关系不明显。②绢云母在矿石中呈细小鳞片定向分布,形成矿石明显的片理构造。沿解理面有炭质分布,可见碳质和绢云母一起与石英形成层纹构造。矿冇中绢云母无明显富集,表明主要是区域变质形成,无热液蚀变产物,与金矿关系不明显。③炭质在含矿层,尤其是矿石中其含量明显增高,主要呈细分散状尘点分布于其他矿物粒间,也有呈层纹分布。碳质的富集对于沉积期聚集金等成矿物质有明显的作用。3、金矿物特征
测区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次之。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石英、磁黄铁矿。自然金呈金黄色,以不规则粒状、浑圆状、条状、树叉状产出。镜下见有最大0.6X0.4mm的自然金。金矿物主要为粒间金、裂隙金,包裹金极少。6.2.3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它形一半自形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其次有变斑状结构,板条状结构,包含结构,次生交代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即由载金的硫化物成矿条沿岩石片理、裂隙浸染而成。其它有片状构造、散染状构造、粒间浸染构造、稀散似斑状、细脉状、网脉状、条带状和团块状构造。6.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刘家沟金矿与鹿鸣金矿、黄龙金矿属同一金矿带,其矿石类型、物质成份等均具相似之处。其相邻的两个金矿床已有成熟的选矿工艺,均采用重选一全泥氤化一碳浆法提金。矿石入选品位1・0—2.5g/t,重选(跳汰)回收率40%左右,氤化浸出率80%以上,总回收率达95—98%,尾矿品位0.lg-0.2g/t,经济效益可观,选矿指标及效果均较理想。经以上分析对比认为,工作区的金矿石总体属易选、加工技术性能良好的矿石类型。6.4矿化富集规律区域构造运动为金成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及有利的富集部位和
容矿空间。直接影响并控制着金的最终成矿部位及其展布方向、形态和规模。工作区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多期韧性剪切构造叠加部位;印支期侵入岩侵入带来的热源、热液及深部物质,叠加在印支期区域构造变质作用之上,为金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的物理化学环境。工作区金矿化主要沿印支期侵入岩及其外接触带两侧富集。不同的地层、岩性有着不同的沉积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工作区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志留系下统梅子:®组第一至第二岩性段中,在脉岩上下盘、厚层变砂岩一侧的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炭质黑云绢云石英片岩与薄层变砂岩互层为成矿有利岩性。6.5成矿控制因素6.5.1层位、岩性控制经野外工作调查及相邻同类型矿床、点的资料证实,区内金矿化严格受层位和岩性控制,区域上从石泉一汉阴一安康一线的同类型金矿床、矿点及矿化点均赋存在下志留统梅子圾组(Sim)地层中,矿化与含炭绢云石英片岩、黑云母变斑晶石英片岩关系密切,特别是片岩与变砂岩薄互层发育部位,在厚层变砂岩一侧发育有强烈黄铁矿化、硅化的含炭绢云石英片岩、黑云母变斑品绢云石英片岩中金矿化较好。6.5.2构造控制矿体受片理化带及区域性韧性剪切构造带控制,区内金矿化富集地段往往是片理化带或韧性剪切构造发育地段的附近,其次在节理面
附近也可见到金矿化。6.5.3热液蚀变的控制勘查区花岗岩脉、云斜煌岩脉及石英脉不发育,热液活动不明显。凡金矿化较好地段,一般都与硅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有关,硅化、黄铁矿化蚀变中等,金矿化好。特别是细脉浸染状黄铁矿化及糖粒状石英脉对金矿化有利。6.6找矿标志找矿标志往往形成组合标志,更有利于野外判别金矿(化)体产出位置。6.6.1岩性标志有利的岩性组合是找矿的直接标志,产于脉岩上盘附近的热液蚀变带中,发育有弱黄铁矿化、硅化的含炭绢云,二云石英片岩、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或产于厚层变砂岩一侧发育有强烈黄铁矿化、硅化的含炭绢云石英片岩、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与薄层变砂岩互层,地表呈黄褐一酱黄色、具强丝绢光泽的岩石即为矿(化)体,这些特征是找矿的直接标志。6.6.2构造标志韧性剪切变形的强片理化带内,微褶皱劈理非常发育,并发育有强烈的硅化、黄铁矿化部位是富矿产出部位。
6.6.3岩脉标志花岗岩脉、云斜煌岩脉及石英脉(群)是找矿的间接标志。金矿(化)体往往产于脉岩上、下盘片岩中的热液蚀变带内。6.6.4蚀变标志硅化、黄铁矿化发育的地段为找矿的直接标志。6.6.5地形地貌标志金矿(化)体往往产于片岩上盘30-60m的范围内的构造蚀变带内。沿片岩空间展布方向呈有规律的尖灭、再现。因风化剥蚀,造成钙质片岩在地貌上形成凸起的陡坎,是区内找矿的一种间接标志。七、资源储量预测及预期成果7.1估算范围、对象本次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主要为田家湾矿段和康家沟详查矿段。6.2工业指标本次资源量核实工业指标的确定主要依据是企业要求,同时参照《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暂定工业指标为:1、边界品位:(Au):0.5X10巴2、矿段平均品位:(Au):0.8X103
3、矿体平均品位:(Au):1.2X106;3、最低可采厚度:l・Om;4、夹石剔除厚度:1.0m;说明:对于没有样品结果只有淘洗结果,按照粒数乘以0.066所得对应化学结果。大粒加上10粒。用类似化学结果进行圈矿。0.066采用对应关系求得,基本能代表化学结果。7.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根据矿体呈层状,且矿体产状大于45。且较稳定,厚度较稳定,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等特点。市于控矿工程分布不均,且多偏离勘探线,故选择地质块段法,以纵投影图作为资源/储量估算的基本图件。估算公式如下:P二QXCQ=dXSXDQ—矿石量(X10T)S—矿体块段投影面积(n?)d—矿体块段水平厚度(m)D—矿石体重(T/m")C—矿体块段平均品位P—Au资源量(X104t)
7.3参数确定7.3.1单工程厚度1、工程中,矿体厚度为圈入资源量计算的样品厚度之和。(1)探槽、坑道工程中单个样品的真厚度计算用下式:M=L•(sina•cos(3•cos丫±cosa•sin0)式中:M—矿体真厚度L—样品长度a—矿体倾角B—样槽坡角Y—样槽方位与矿体走向的夹角注:当样槽倾向与矿体倾向相同时用“-”,反之则用“+”。(2)穿脉坑道中单个样品真厚度厚度。矿体真厚度的确定用下列公式计算:M二L•sina•cosY式中:M—矿体真厚度L—坑道中样品长度Q—矿体倾角Y—穿脉方位与矿体走向的夹角2、水平厚度计算公式Mx=Msina其中式中:Mx—单工程矿体水平厚度
7.3.2平均品位1、单工程Au平均品位用圈入矿体的单样品位和样晶长度加权求得,计算公式为:C=E(LXC)/SL式中:°〜单工程Au平均品位,L〜试样长度(ni),C〜单样品位2•块段Au平均品位利用参加资源量估算的各工程平均品位、矿体厚度加权求得。3、矿体Au平均品位计算用矿体的金属量除以矿石量求得。4、矿区Au平均品位计算用矿区总金属量除以矿石量求得。9.3.3面积块段面积测定由Mapgis软件直接读取。7.3.4体积质量(体重)本次小体重采用相邻矿山上使用2.6(t/m3)数据7.4资源量估算结果田家湾33+332矿石量708万吨,资源量10988公斤,矿床平均品位1.55克/吨。康家沟详查矿段333矿石量102万吨,资源量为1519公斤矿床平均品位1.48克/吨。
合计12507公斤。平均品位1.54克/吨八、结论(一)存在问题1木区内金矿以颗粒金为主,传统的化学测试手段难以达到找矿目的。化学样品测试制约了找矿进度。2深部工程太少无法验证矿体的深部变化情况。3找矿标志不明显,找矿认识不足。4已完钻孔无化学样品结果无法应用。5技术力量明显不足,影响勘查进度。(二)2012年工作计划采用地形、地质测量、槽探、坑探及钻探工程相结合方法开展金矿详查工作,探求332+333资源量。并同步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和小型选矿试验工作。通过地表工程加密,4453米钻探和2209米的坑探深部工程验证。完成田家湾矿段和康家沟矿段详查工作,并提交详查报告。同时开展外围找矿,寻找可以详查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