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 MB
- 5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概况1.1项目目的和任务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达拉巴克矿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2009年4月,塔什库尔干县红光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的探矿权,公司拟在取得的探矿权范围内探求铅锌矿及其它金属矿矿产资源。为此,塔什库尔干县红光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新疆光程矿业技术有限公司对该矿区开展普查地质工作。2011年,新疆光程矿业技术有限公司在探矿证范围内开展了普查地质工作,对矿区内的铅、锌、钼、铜等矿产资源进行了评价。在本次普查工作的同时,发现了在探矿权范围内的东南角发现了石膏矿,并且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仅野外拣块样进行分析,该石膏矿品质很好,是优质的石膏。2012年8月,塔什库尔干县红光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聘请非金属矿相关地质专家针对石膏矿进行了专项踏勘,大致确定了石膏矿出露的范围,估算了石膏资源量,并确定了该石膏矿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2012年9月,塔什库尔干县红光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新疆光程矿业技术有限公司对石膏矿进行普查地质工作,同时对原探矿许可证进行了延续变更,由原来的探求铅锌矿,变更为铅、锌及石膏。勘查许可证证号T65120090102023886,勘查面积19.49平方千米,有效期限2913年4月9日-2014年4月9日。52
2012年9-2012年10月,新疆光程矿业技术有限公司接收塔什库尔干县红光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针对石膏矿开展了普查地质工作。普查工作的目标任务是:通过1:2000地形地质测量及1:1000勘探线剖面测量,结合地表工程揭露、连续刻槽取样,在前期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测量、样品测试等方法,大致查明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矿石类型、质量品级、化学成分及有害组分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进一步详查工作或矿山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矿产依据。通过2012年的普查地质工作,初步确定,该石膏矿矿体规模大,矿体连续长,出露厚度大,矿石品质高,为较为少见的优质石膏矿,初步估算矿石资源量可以达到超大型规模。2013年4月,塔什库尔干县红光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对该石膏矿开展勘探地质工作,探求的高级储量的总量要满足年产石膏矿原矿50-80万吨的要求。为了使该矿能够尽快开发利用,发挥经济效益,2013年4月,塔什库尔干县红光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新疆光程矿业技术有限公司对该矿区石膏矿,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勘探地质工作。本次勘探工作的目的是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石膏矿的首采地段,采用多种勘查方法和手段,以一定的网度,系统取样;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体的控制情况;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确定矿体的连续性;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出石膏矿的工业利用领域及工艺流程,为矿山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矿产依据。本次勘探工作的具体要求为:探求石膏矿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和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达到1500-2400万吨。52
1.2位置与交通石膏矿勘探区行政划属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科科什老可乡所辖,位于科科什老可乡北西侧约2千米。地理坐标:75°45′00″-75°46′00″,北纬37°50′30″-37°52′00″(见交通位置图),面积约4平方千米。从喀什至中巴公路至塔县约290千米,后沿乡间公路至科科什老可乡约70千米,汽车可直达,从科科什老可乡至矿点约2千米需人力步行,交通极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国际图幅号为10-43-80-甲、10-43-80-乙。52
1.3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勘探区属典型的高山深切割区,区内海拔高程在2300-3400米之间,相对比高达1100米。坡度极大。工区剥蚀强烈,基岩出露良好。较大的河流为塔什库尔干河,为长年流水,自西向东穿过工区南侧。勘探区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中夏、冬两季漫长,而春、秋两季短暂。夏季从每年5-8月,多降雨天气,气温最高可达28℃,冬季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多降雪天气,海拔在3500米以上地段,多有积雪,气温最高在0℃,最低达-15℃以下。勘探区居民以塔吉克族为主,集中居住在塔什库尔干河及其支流的两侧阶地上。居民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经济发展水平极为落后。最大居民点为科科什老可乡政府所在地。工区无工业设施。近几年来随着矿业开发的加强,工区有少量私营企业从事铅锌为主的矿业开发活动,为工区脱贫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下坂地大型水利项目的一个水利发电厂距离勘探区仅数百米,待水利项目建成后,可为矿山提供电力保障。电力供应方便。勘探区总体经济落后,所需生产、生活物资不能自给,需从喀什、塔什库尔干县等地调入。52
1.4矿权设置情况1.4.1、探矿权设置情况塔什库尔干县红光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办理了该区域的勘查许可证,勘查单位为新疆光程矿业技术有限公司,勘查许可证证号T65120090102023886,勘查面积19.49平方千米,有效期限2913年4月9日-2014年4月9日。申请拐点坐标如下:拐点东经北纬1、75°41′00″,37°53′45″2、75°43′00″,37°53′45″3、75°43′00″,37°52′30″4、75°43′30″,37°52′30″5、75°43′30″,37°51′45″6、75°43′45″,37°51′45″7、75°43′45″,37°52′00″8、75°46′00″,37°52′00″9、75°46′00″,37°50′30″10、75°45′00″,37°50′30″11、75°45′00″,37°51′30″12、75°41′00″,37°51′30″石膏矿勘探区仅为其中的一部分,勘探区面积2.0平方千米。1.4.2、采矿权设置情况勘查许可证范围内及附近未设置采矿权。52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情况2.1以往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作简况本区以往区域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主要为1:25万-1:100万比例尺的地质、矿产、化探调查。1、1981-1985年,新疆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在广大西昆仑、西南天山一带开展了地质矿产编图工作。较全面、系统地对南疆西部地质、矿产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在工区圈出一铅扩散晕,认为该区有形成矽卡岩型铅锌矿的可能。2、1991-1995年,新疆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在广大西昆仑地区开展了1:50万甚低密度化探扫面工作,在工区及外围,圈出了三个以Au、Pb、Zn及W、Sn、Mo为主成矿元素的乙级异常,指出该区为寻找多金属矿产的有利部位。3、2002-2004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基础地质调查中心,开展了克克土鲁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交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J43C003002、J43C003003),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区域地质依据。52
3、2003-2004年,新疆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在工区南侧从瓦恰乡至科科什老可乡约600平方千米内开展了1:10万化探异常普查工作,圈出了大量的以Au、W、Sn、Mo、Cu、Pb、Zn为主成矿元素的异常,并发现了大量的铅锌矿化线索。同年新疆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在工区南侧开展了1:2.5万地质草测工作,发现和评价了瓦恰多金属矿及科科什老可铅锌矿,认为该区矿化具小而富的特征,铅锌储量一般在2万吨(金属储量)左右,可供小规模开采。综上所述:该区是西昆仑腹地开展以寻找Pb、Zn为主的多金属矿产的有利部位,对工区已有矿体开展工作,有可能发现一新的具开采价值的矿产地。以上地质资料为本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地质、矿产依据,并为区域找矿指明了方向。但前人资料总体研究程度尚有待提高,特别是前人对区域铅锌矿资料收集偏少,所投入的工作量不足,尤其是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较单一。目前,在矿区及附近已发现了有利的铜、铁、铅锌等矿化信息,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值得投入一定的工作量进行矿产预查工作,以期在铜、铅、锌、铁、锰等矿产上有新的突破。2.2以往矿区地质工作1、2009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特种技术勘探中心在塔什库尔干县达拉巴一带进行铅锌矿的预查工作,对勘查区范围内的铅锌矿及其它金属矿进行了初步评价。2、2011年8月-10月,新疆光程矿业技术有限公司对该区域进行过普查地质工作,主要矿种为铅、锌、钼、铜,并初步评价,未有突破进展。在此次普查地质工作中,发现了石膏矿资源。3、2012年8月-9月,新疆光程矿业技术有限公司对勘查许可证范围内的石膏矿进行了普查地质工作,通过地形地质测量、剖面测量,探槽施工,连续刻槽取样等工作手段,大致查明了石膏矿的矿体规模、形态、矿石质量、地层变化,构造对矿体的影响等,但未提交普查报告,是本次石膏矿勘探地质工作的基础。2.3以往科研工作该区域未进行过地质科研工作。52
2.4本次地质工作情况2012年8月,塔什库尔干县红光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新疆光程矿业技术有限公司对所属的探矿权范围石膏矿普查地质工作。2012年10月,因工区降暴雪,普查地质工作外业工作基本结束。2013年5月,塔什库尔干县红光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新疆光程矿业技术有限公司对石膏矿进行勘探地质工作。新疆光程矿业技术有限公司组织编制了石膏矿勘探设计,2013年5月,石膏矿地质勘探工作开始外业施工,到2013年11月15日,由于天气原因,结束了本年度的外业工作。2012-2013年度普查-勘探地质完成野外实物工作量见表2-1。本次工作完成工作量见表2—1。详查地质野外工作(2011-2012年)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2-1工作项目单位规格设计工作量完成的总工作量完成比例(%)水文地质测量Km21:50002.02.0工程地质测量Km21:50002.02.0勘探线剖面测量m1∶10005.25824.1刻槽取样件/米5×3cm450/900482/967.6钻探米/个3505/14984.27/6钻探编录米/个3505/14984.27/6岩心取样米/件770/355355.6/180探槽土石方m31000713.6探槽编录m31000713.6工程点测量个146109岩矿鉴定件1012物理样取样件138138光谱分析样件22多元素分析样件22水质分析件110052
2.5存在的问题分析前期所进行对该区域的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工作程度均较低,且缺乏深部工程。矿区地层变化较大,地质构造较发育,矿区地形陡峭,虽覆盖不多,但探槽、钻探施工困难,设计的钻孔尚未施工完成,对矿体深部变化认识不够全面。通过2010-2012年度的普查-勘探地质工作,尤其是深部工程的布设与施工,对矿体深部变化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通过探槽揭露、钻探施工等手段,基本查清了矿体及第四系覆盖层厚度的变化情况。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昆仑中间地块、显生宙岩浆弧带,康西瓦深大断裂从矿区西南部穿过。区域构造线总体呈北西-南东向,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从区域上控制了岩浆岩及地层的分布。区域上,矿区及附近横跨喀喇昆仑褶皱系及昆仑褶皱系二个一级构造单元,区内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老地层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构造较复杂,且岩浆岩活动频繁。区内矿床、矿点、矿化点较多,是西昆仑地区重要的找矿远景区之一。(见区域地质图)52
52
3.1区域地层主要地质特征如下:该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石炭系未分地层(C)、奥陶-志留未分地层(O-S)、蓟县系桑株塔格群(JxS)、中远古界库浪那古岩群(Pt2k)、第三系上更新统冰渍冰水堆积层(Q3gl+gfl)。3.1.1石炭系石炭系是本区域内的次要地层,区域内未分地层。3.1.2奥陶-志留未分地层(O-S)是本区域的主要地层。奥陶—志留系总体沿科科什老克、司热洪、阿特巴希达坂一带呈不规则形态展布,此外在被提克古尔、阳给达坂等地也见零星出露,并被岩体大面积侵吞。区内奥陶—志留系为一套经历了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的变质岩系,岩石类型有板岩(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硅质板岩)、结晶灰岩、变砂岩及少量变火山岩夹层。受岩体影响,接触变质明显,靠近该岩体的岩石变质程度明显变深,结晶颗粒明显较粗,绿帘石、石榴石蚀变普遍。形成各种结晶片岩、大理岩、变粒岩、石英岩、变安山岩,少量斜长角闪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其与大同西岩体,布伦阔勒岩群等均呈断层接触,被墓士塔格、安大力塔克、大同西等多个岩体侵入。片褶厚度>2007.3m。52
地层岩性为浅灰色钙质二云石英片岩夹角闪斜长片岩、灰黑色硅质岩与粉砂质中晶灰岩互层、浅灰色钙质构造片岩或钙质糜棱岩及长英质糜棱岩、浅灰黄色变石英粉砂岩、变杏仁状安山岩、浅灰白色中薄层状大理岩,夹浅灰绿色石英岩和变安山岩、浅灰色中薄层状石英大理岩、浅灰色二云石英片岩与黑云母大理岩不等厚互层、浅灰、浅灰绿色黑云斜长石英岩与蚀变斜长角闪片岩不等厚互层、浅灰色含石榴黑云石英岩、浅灰黑色石榴二云石英片岩等。3.1.3蓟县系桑株塔格群(JxS)桑珠塔格群(JxS)主要出露于克森达坂、克音勒克达坂等地,多呈规模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断块出露,桑株塔格群与周围地层多呈断层接触关系或被岩体侵入。桑株塔格群在区内顶底出露不全,与周围地层多呈断层接触关系,系一套轻微变质的地层单元。区内下部为碎屑岩,主要岩性为灰黄色变砂岩、灰黑色粉砂质板岩;上部为灰黄、灰绿色细晶灰岩,单层厚度较薄。常发生轻微变质而形成各种类型的大理岩。由于受断层载切、褶皱改造、岩体侵入等原因,使其已呈肢离破碎的断块。地层以灰色、灰黄色为主,单层厚度较薄,水平层理发育。本区的桑株塔格群为海进序列滨—浅海环境沉积的产物,出露厚度>312.2m。区域上该套地层岩性组合有碳酸盐岩(灰岩和各种大理岩)和碎屑岩(各种板岩、石英砂岩、粉沙岩、变砂岩、各种片岩、片麻岩等),在各地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比例各不相同,岩石变质程度由西向东逐渐加深,厚度增大。52
3.1.4中远古界库浪那古岩群(Pt2k)库浪那古岩群出露于柯岗结合带西侧,属西昆仑地层分区。主体发育于柯岗断裂与大同西岩体之间,呈北西长带状展布,在大同西岩体南部及其内部呈不规则状出露,与周围地层呈断层接触或被岩体吞噬。区内出露的库浪那古岩群为一套中一深成相区域变质岩,变质程度达高绿片岩相—高角闪岩相,部分叠加接触变质。总体包括两套岩性组合,下部岩段,以各种结晶片岩(白云母片岩、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等)、石英岩为主,其次为大理岩、片麻岩类(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透辉斜长片麻岩、黑云阳起斜长片麻岩)等,夹少量变火山岩层;上部岩段为大理岩,滑石、透闪石蚀变强烈。3.1.5第三系上更新统冰渍冰水堆积层(Q3gl+gfl)主要分布高山区地带,主要分布于塔什库尔干河及明铁盖河两侧陡山坡变缓处、索斯达坂、塔什库尔干县城西、琼沙热里克和中巴公路西侧高地、苏格铁克、恰尔提塔什艾勒、卡不台西巴尔大隆大坂等地。冰碛物成层性差,由巨大漂砾,砂土及砾石组成,磨圆和分选性极差,顶有5~12cm亚砂土层比较疏松。巴尔大隆大坂等地受冰水改造,总体向河谷高程降低,粒度变细,坡度变缓,具冰水堆积(Qp3glf)特点,略具层理和分选性。3.2区域构造区域构造单元属西昆仑构造带,东西两侧分别以柯岗结合带(断裂带)和康西瓦—52
瓦恰结合带(断裂带)为界,与塔里木板块及喀喇昆仑构造带相邻,内部大部分被加里东—印支期岩浆岩体所占据,岩浆侵入活动强烈。该构造单元火山—沉积建造主要包括中元古界库浪那古岩群中浅—中深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建造、奥陶—志留系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建造、上石炭统浅变质岛弧型火山—沉积建造以及白垩系陆相断陷碎屑沉积建造,由于岩体的吞噬,多呈残片或残块状出露。岩浆岩主要以加里东—印支期花岗岩类为主,少量燕山期花岗岩以及华力西期辉长岩等。由于该构造带大部分被岩浆岩体所占据,地层多呈孤立的块体或残片,加上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均已发生变质,大的块体构造面理置换较彻底,故总体构造形态已难以恢复。但不同时期的地层、岩石单位变形特征也以有明显不同。区域断层构造发育,以逆断层和性质不明断层为主。主要断层如下:1、五楼一卡克逆断层,长50千米,宽度3米,倾向235°,倾角70-80°,断层走向330-350°。上盘为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及ηγ51,下盘为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断层两边岩石片理明显增强或发育碎裂岩。2、柯克亚尔逆断层,长44千米,宽度100米,倾向220°或120°,倾角65-72°,断层走向330-350°。东盘为δο43及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西盘为δο43及ηδο32。糜棱岩面理近直立大多数长石和石英呈旋转碎斑,可见部分强糜棱岩化。3、牙啥克逆断层,长13千米,宽度5米,倾向40°,倾角65°,断层走向130°。上盘为PtK、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及ηδο3252
,下盘为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及ηδ3。受断层影响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露头变窄,并出露PtK地层。4、普依普鲁克正断层,长10千米,宽度3-5米,倾向66°,倾角65°,断层走向340°。两侧均为ηγ51,断层带由碎裂片麻状花岗岩组成,东盘片麻理变陡。5、协力波斯右行逆断层,长5.5千米,宽度20米,倾向217°,倾角68°,断层走向310°。两侧均为ηγ51南西侧还见有δο51并被断层错断。断层带由碎裂角闪石花岗岩、碎裂含长角闪岩,及花岗岩挤压透镜体。6、苏库马性质不明断层,长21千米,宽度5米,进直立,断层走向345°。南西盘为ηδο32,北东盘为PtK及ηδο32。具韧性特征。北端为F13错断,南端走向渐变为近东西向。3.3岩浆岩区域内岩浆岩主要以中酸性岩浆侵入岩为主,活动非常强烈。形成期次分为元古宙、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6个大的侵入期,其中印支期最强,华力西晚期和加里东中期次之,其他期较弱。形成的中酸性花岗岩类面积达634km2。区内侵入岩体共6个。3.3.1印支期侵入岩区域大面积出露的岩体为慕士塔格岩体(ηγ51),该岩体位于恰克马克北-巴尔大隆—科科什老可西,北延出图,内呈东宽西窄的不规则三角形,该岩体侵入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岩石以斑状(细)—52
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以中—细粒花岗结构为主,以块状—定向构造为主。3.3.2华力西晚期酸性侵入岩区域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仅塔尔一个岩体(ηγ43)。该岩体位于阿克陶县塔尔—色日克布隆一带,呈北西向不规则椭圆状岩株产出,长17km,最宽7km,出露面积68km2。该岩体侵入蓟县系桑株塔格群、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未分石炭系及阿克乔克英云闪长岩体。外接触带热液蚀变—角岩化强烈。该岩体岩石类型复杂,其西半部以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斑状细—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东半部以细—细中粒黑云正长花岗岩和斑状中细粒—中粒正长花岗岩为主。3.3.3加里东中期酸性侵入岩区域大面积出露的岩体为大同西侧岩体(ησ51),该岩体位于塔什库尔干河北侧,向南东经叶尔羌河至克拉大坂,并向东进入叶城县幅。北西向不规则带状岩基,长103km,宽10~25km。岩体侵入蓟县系库浪那古岩群(Pt2K)、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被安大力塔克、空巴克、哈马肉孜、阿尕阿孜山等岩体侵入,与未分石炭系地层(C)、奥陶系玛列兹肯群(O1-2M)、白垩系下拉夫底群(K1X)地层多呈断层接触。岩性以石英闪长岩、斑状中粒石英二长闪长岩,中粒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为主;以斑状、中粒花岗、中粒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以块状、定向—片麻状构造为主。52
3.4区域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可划分为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气—液变质岩四大类。其中以区域变质岩最为发育,有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岩、区域中高温变质岩和区域埋深变质岩等类型,前两类分布较广。动力变质岩也较发育,但以脆性动力变质岩为主,韧性动力变质岩较少。接触变质岩、气—液变质岩不太发育。3.4.1区域变质岩区域属西昆仑变质地区盖给提变质地(岩)带,位于司热洪—看因力达坂—给盖提一带,东侧以科科什老可断裂为界,西侧以康西瓦—瓦恰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分别被大同西侧岩体与慕士塔格岩体吞噬。变质地层为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3.4.1.1岩石类型及特征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主期变质为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一套低级变质岩系,在此基础上,受慕士塔格岩体影响,叠加了接触变质作用,使靠近该岩体的岩石变质程度明显变深,形成了接触变质岩。主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类型有板岩、结晶灰岩、变砂岩及变火山岩类。1、板岩类是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的主要岩石类型,岩石种类有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硅质板岩,以前两类分布最广。岩石呈灰黑色,具变余粉砂状结构、变余粉砂泥质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板状构造。52
2、变砂岩为粉砂质板岩中的夹层,分布较少。岩石呈灰白色、灰红色,具变余砂状结构,层状构造3、结晶灰岩在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下部分布较多。岩石呈灰色、灰白色,微晶结构,层状构造。岩石几乎全由方解石组成,方解石多为微晶,少数已结晶为粉晶、细晶,定向分布。4、变火山岩类不太发育,在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中下部呈夹层产出。岩石呈灰黑色,具变余斑状结构,基质为变交织结构、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变余杏仁状构造、定向构造。斜长石斑晶仍为半自形板柱状形态,少部分被方解石交代。基质中斜长石部分或全部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硅质、钙质杏仁体重结晶为微晶石英、方解石。该类岩石原岩主要为安山岩。3.4.1.2变质带、变质相及变质作用期区内盖给提变质地(岩)带岩石变质轻微,泥砂质岩石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石英+绢云母,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碳酸盐岩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方解石+石英。变火山岩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石英+绢云母+方解石。该变质地(岩)带中的泥砂质岩石中有新生矿物绢云母出现为特征,将其划为绢云母带,属低绿片岩相。在看因力达坂一带,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被未变质的库浪那古河变质岩带以出现明显递增变质带为特征,反映其主变质作用为动力热流变质作用。该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了典型的低压高温变质岩系,说明与柯岗结合带俯冲有关,主变质期为华力西期。华力西晚期的安大力塔克岩体侵入,说明该期变质作用与安大力克岩体形成时的构造事件有关,变质时期应为华力西晚期。52
3.4.2动力变质岩区域内以科科什老可—干豆尔那汗达坂脆性动力变质带的动力变质岩为主。科科什老可—干豆尔那汗达坂脆性动力变质带位于在图幅中部的科科什老可—干豆尔那汗达坂一带,北西向展布有数条规模不等、近于平行的脆性断层,该组断层由南向北切穿了元古代—中生代的地层和岩体,形成了大量的脆性动力变质岩石。其南段以碎裂岩为主,有碎裂片麻岩、碎裂大理岩、碎裂砂岩、碎裂花岗岩及少量碎裂火山岩,其他脆性动力变质岩少见。卡特巴特然达坂北侧,岩石类型较为复杂,除碎裂岩发育外,在断面附近常有碎斑岩、碎粒岩、碎粉岩分布,局部可见断层角砾岩。北段以碎裂砂板岩、碎裂花岗岩为主,局部有少量糜棱岩化岩石。3.4.3接触变质岩区域的接触变质岩石较为发育,但主要分布于华力西晚期及其以后的岩体外接触带上,以热接触变质岩石为主,接触交代变质岩较少,零星分布。岩石类型为板岩类、千枚岩、片岩类、长英质粒状岩类、大理岩。1、板岩类主要见于幕士塔格岩体与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的外接触带上,岩石类型为含碳质石榴泥板岩。岩石呈黑色,具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分为石英(20%~30%)、泥质(65%~75%)、钙铝榴石(3%~5%)、碳质(0~2%)。石英为0.05~0.2mm52
的不规则粒状,不均匀分布于泥质中;泥质大都变成了细小鳞片状绢云母,定向分布;钙铝榴石呈等轴粒状,大小0.6~2mm,无色,裂纹发育,均质,不均匀分布。2、千枚岩见于慕士塔格岩体与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的外接触带及塔尔岩体与石炭系的外接触带上。岩石为深灰色,具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矿物组成为石英(40%±)、绢云母(50%±)、红柱石(10%±)等。石英呈0.05mm的不规则粒状,绢云母为<0.05mm的鳞片状,聚集成条带;红柱石为0.5×0.3~1.3×0.5(mm)的柱状,平行消光,负延性,部分已变成了绢云母,但仍保持着柱状外形轮廓。岩石中的矿物均为不均匀的定向分布。3、片岩类接触片岩主要分布与慕士塔格岩体与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的外接触带。岩石类型有红柱石白云石英片岩、石榴石二云石英片岩、夕线黑云石英片岩、堇青石黑云母片岩、红柱石片岩等。4、长英质粒状岩类分布在慕士塔格岩体与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的外接触带上,岩石类型有斜长浅粒岩及石英岩,以后者为主。5、大理岩分布在慕士塔格岩体与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的外接触带及阿尕阿孜岩体与中元古界库浪那古岩群的外接触带上。岩石呈白色,具粒状变晶结构,层状构造。岩石几乎全由1.5~2mm的不规则粒状方解石组成,杂乱分布,微显定向性。局部岩石中有少量透闪石、石英与白云母。透闪石放射性排列,呈菊花状,石英与白云母在岩石中零星分布。52
以慕士塔格岩体为中心,沿司热洪—沙阿依克拉—孜利吉尔—给盖提一带呈不规则的半圆形分布。围岩距岩体由远而近,接触变质由弱到强,依次出现了红柱石板岩、接触片岩、接触片麻岩等岩石类型,递增变质作用非常明显。以特征接触变质矿物的首次出现为依据,结合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划分为黑云母—红柱石带、红柱石—堇青石带、钙铝榴石带、夕线石带。3.4.4气—液变质岩气—液变质岩在区内分布不广,局限于超基性岩、基性岩火山岩及镁质大理岩中,表现为超基性岩的蛇纹石化、滑石菱镁矿化、透闪石化;基性岩的青磐岩化、绿泥石化;镁质大理岩的透闪石化等。3.5区域矿产区域上已发现的矿产有金、铜、铅锌、铁、银等,其中以铜、铁、铅锌最具工业价值。3.6成矿条件分析1、构造控制:矿床寓于其形成的地质环境,不同级序的构造往往控制着不同矿点在空间上的展布。2、地层及岩性控制:层控型金属矿床是该区金属成矿产出的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因此,地层和岩性对该类型矿床的控制十分明显,矿床主要沿着地层层序的某些特定层位产出,以特定的岩性为容矿主岩。52
3、岩浆控制:岩浆对成矿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形成了热液型型多金属矿床,以及与碱性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金矿床。总之,在本区找寻多金属矿具有一定的潜力。第四章矿区地质4.1矿区地质特征4.1.1地层勘探区地层为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遍布于全矿区;其次是第四系冲洪积和坡积物。4.1.1.1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经过勘探地质工作,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在勘探区主要地层组合为:1、下部为灰色长石透辉黑云母石英片岩和灰色黑云角闪长石片岩(tf1),为白色大理岩和白色石膏矿体的底板。片状构造;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均由变质矿物斜长石、黑云母、透辉石、石英等组成;斜长石、石英呈它型粒状,粒径0.1-0.3mm,含量占57%;黑云母呈半自型片状,片径0.1-0.4mm,含量占30%;透辉石呈粒状、柱状,粒径0.2-0.6mm,含量占10%。岩石破碎,局部偶可见完整岩石出露。主要分布在勘探区的东、西部,与上部的大理岩和石膏矿体呈整合接触关系。2、中下部为白色中、厚层状中粒大理岩(tf1),为石膏矿体热液变质作用的母岩。块状构造,中粒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以方解石组成,含少量石英、白云母、透闪石。方解石呈粒状,粒径1-3mm52
,含量占99%;石英、白云母、透闪石含量很少。岩石较完整,主要分布在石膏矿体的底部,与底部的石英片岩和长石片岩呈整合接触关系,与上部的石膏矿体呈整合接触关系。3、白色石膏矿体(Ls),呈块状构造,半自型板柱状结构;岩石由石膏、白云石组成,石膏呈半自型板柱状,粒径0.4-1.2mm,含量占92%;白云石呈粒状,粒径0.2-0.4mm,含量占8%;含少量片状白云母。岩石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与底部的石英片岩、长石片岩和大理岩呈整合接触关系。4、顶部为灰色黑云方柱绿帘石片岩和浅黄绿色长石绿帘石石英片岩(bt),为白色石膏矿体的顶板。片状构造;鳞片柱状变晶和柱粒状变晶结构。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均由变质矿物斜长石、云母、绿帘石、石英等组成;斜长石、石英呈它型粒状,粒径0.1-0.2mm,含量占70%;绿帘石呈柱状,片径0.1-0.5mm,含量占25%;云母呈鳞片状,片径<0.1mm,含量占5%。岩石破碎,地表风化严重。主要分布在勘探区的中、东部,与下部的大理岩和石膏矿体呈整合接触关系。4.1.1.2上更新统坡积层(QP3Sl)分布于石膏矿勘探区的南部区域,为上部地层岩石风化产物,含石膏矿风化产物,成分较杂,粘土含量较高,密实状态。厚度变化大。4.1.2构造石膏矿勘探区位于西昆仑构造带区域构造单元属,五楼一卡克逆断层和柯克亚尔逆断层之间。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受印支期慕士塔格岩体(ηγ51)和华力西晚期塔尔一个岩体(ηγ43)的挤压,在石膏矿勘探区52
形成向斜构造。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在五楼一卡克逆断层和柯克亚尔逆断层的影响下,发生热液交换变质作用,原地层中的大理岩在断层附件,形成石膏。在石膏矿勘探区内又发生了次一级的断裂构造,造成矿体错动位移,产状变化,地层破碎。4.1.2.1褶皱构造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受印支期慕士塔格岩体(ηγ51)和华力西晚期塔尔一个岩体(ηγ43)的挤压,在石膏矿勘探区形成向斜构造。向斜位于勘探中部,两翼产状清晰,而且产状基本对称,岩性组合也基本吻合。东翼岩层产状在215~262°∠46~76°之间,整体为北西倾;西翼岩层产状56~112°∠36~66°之间,整体为北东倾。向斜的核部推测位于勘探区中部,由于覆盖较严重,暂未能确定向斜核部的位置。4.1.2.2断裂构造勘探区内断裂有4条分别为F1、F2、F3、F4,按其性质分为二组:南东-北西向逆断层,为F1和F2断层;南北向平移断层F4和北东-南西向平移断层F3。F1和F2断层产出在勘探区西部和东部,为向斜产出的石膏矿体的底部。石膏矿体的形态基本受F1和F2断层控制。F1断层勘探区内长2460米,宽度3-5米,倾向60-70°,倾角70-78°,断层走向320-340°。上、下盘均为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断层两边岩石片理明显增强、岩石破碎。F2断层勘探区内长1430米,宽度2-3米,倾向220-250°,倾角60-65°,断层走向330-350°转10-20°52
。上、下盘均为未分奥陶-志留地层(O—S)。断层两边岩石片理明显增强、岩石破碎。南-北向平移断层F4,产出在勘探区中部,和F1断层相交,受F4断层的影响,矿体发生错动,使矿体形态变得更加复杂;F2断层出露长度约390米,平移断距20米。北东-南西向平移断层F3,产出在勘探区南部,位于F1和F2断层之间,和F1、F2断层相交,受F3断层的影响,矿体发生错动,使矿体及顶板围岩形态发生了变化,岩石破碎。F3断层出露长度约490米,平移断距约10米。4.1.3岩浆岩勘探区内岩浆岩不发育。4.2矿体特征4.2.1矿体形态、规模与产状通过2012-2013年度地质工作,对整个矿体有了基本的认识,对顶、底板的岩性变化基本了解。从整体形态来看,勘探区内的石膏矿体为地表出露形态为“鱼钩”型的向斜。向斜的倾覆端在勘探区的南端;向斜的东翼位于矿区的东部,产状在215~262°∠46~76°之间,整体为北西倾,出露长度1240米,出露宽度10-120米,平均宽度40米;向斜的西翼位于矿区的西部,产状56~112°∠36~66°之间,整体为北东倾,出露长度1330米,出露宽度15-128米,平均宽度60米。52
但经勘探线测量、探槽揭露、钻探施工等探矿手段的运用,基本查明第四系覆盖之下,为连续矿体。地质勘探阶段石膏矿矿体地表由1、3、5、7、9、11、13、15号勘探线控制,深部由ZK101、ZK102、ZK103、ZK104、ZK301、ZK302、ZK303、ZK501、ZK502、ZK503、ZK701、ZK901、ZK1101ZK1301号钻孔共14个钻孔控制。为了达到勘探目的,在普查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石膏矿地表延走向,按300米间距平行施测了勘探线剖面8条,在勘探线上施工探槽、进行刻槽取样,采取物理样等工程施工。为查清石膏矿矿体深部的变化情况,在1、3、5、7、9、11、13号勘探线上施工了钻孔14个。目前已完成的钻孔为ZK101、ZK102、ZK103、ZK303、ZK501、ZK701号钻孔。经钻探揭露,矿体厚度12.2-80.3米。4.2.2矿石类型及矿石质量矿石类型主要为白色块状半自型石膏。化学分析结果:地表样品H2O+0.82-19.66%,平均14.93%;SO324.25-54.13%,平均45.85%;CaSO4.2H2O)+CaSO455.56-99.95%,平均93.06%。钻孔样品:H2O+1.15-19.41%,平均10.57%;SO332.16-55.72%,平均45.66%;CaSO4.2H2O)+CaSO480.13-99.69%,平均90.45%。52
钻孔样品的分析结果低于地表样品,分析原有两点,一是在钻探过程中,钻探冲洗液漏失严重,造成孔内岩性温度升高,结晶水部分蒸发,使品位下降;二是在半心法取样时,采用电动切割机干法切割,部分结晶水蒸发,造成品位下降。勘探区石膏矿矿石质量好,矿石有益有害组分含量符合规范《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22)中关于石膏矿一般工业指标的要求。4.3矿体围岩及夹层4.4.1矿体围岩矿区范围内顶底板围岩大部出露,局部被第四系所覆盖,出露基岩为灰色黑云方柱绿帘石片岩和浅黄绿色长石绿帘石石英片岩。4.4.2矿体夹层矿体夹层为灰色黑云方柱绿帘石片岩和浅黄绿色长石绿帘石石英片岩。由于尚有部分钻孔未施工,矿体夹层未圈定。第5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由于勘探区石膏矿做为建材矿种,矿石不需选矿,直接开采、破碎加工即可进入下一工业流程。石膏为易碎性、易磨性较好,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较简单。为了解矿石的物理、力学等基本性能,在矿体及围岩中采取岩石抗压样、岩石抗拉样、岩石抗剪强度样、、小体重样共136件。目前,物理样的测试工作尚未完成。52
第6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6.1水文地质勘探区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中夏、冬两季漫长,而春、秋两季短暂。夏季从每年5-8月,多降雨天气,气温最高可达28℃,冬季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多降雪天气,海拔在3500米以上地段,多有积雪,气温最高在0℃,最低达-15℃以下。勘探区属典型的高山深切割区,区内海拔高程在2300-3400米之间,相对比高达1100米。坡度极大。工区剥蚀强烈,基岩出露良好。周边沟谷发育,形成陡坡地形。矿区地形坡度较大,排水条件良好。勘探区附近有塔什库尔干河,为长年流水,自西向东穿过工区南侧,是矿区排水的良好通道,故矿区自然排水条件十分优越,大气降水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矿体位于地势较高山坡上,最低开采标高基本高于开采区附近沟谷底的标高。矿体及围岩虽节理裂隙发育,但未发现有岩溶,不含水,大气降水及季节性洪水对矿山开采不会造成直接影响。总体看矿区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塔什库尔干河长年流水,水量大、水质优,可以满足矿区生产、生活用水,且水量有保障。6.2工程地质52
区内矿体出露地表,所处地势较高,部分地段适合露天开采且剥采比不大。深部矿体在完成地表开采部分,可转入地下开采。顶板围岩为灰色黑云方柱绿帘石片岩和浅黄绿色长石绿帘石石英片岩,岩石破碎,岩石强度指标底,属软-中硬岩,如采用地下开采方式,要计算顶板围岩的稳定性,可以考虑巷道支护措施。露天采矿部位,底板围岩以大理岩为主,均属较硬岩-坚硬岩类、矿体内夹层属较软岩,力学稳固性较好,故可采用50-60°边坡角,矿体总体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矿体及顶、底板围岩属弱含水、渗透性差的岩石,隔水性较佳,且最低开采标高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故无矿坑涌水之患。6.3环境地质矿区附近常驻人口少,且石膏矿矿石不含放射性及有毒有害物质,开采时扬尘也很少,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只要科学地进行开采,不会产生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第7章详查工作及质量评述7.1总体工作部署采用多种勘查方法和手段,以一定的网度,系统取样;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体的控制情况;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确定矿体的连续性;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出石膏矿的工业利用领域及工艺流程,为矿山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矿产依据。探求石膏矿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和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52
7.2勘查类型划分依据《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矿床勘查类型根据矿体规模、主矿体形态和内部结构、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石质量稳定程度及矿床构造、岩浆岩、岩溶对矿体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五个方面划分为三个类型,即:①地质条件简单型、②地质条件中等型、③地质条件复杂型。勘探区内主矿体延伸大,平均出露均匀,呈层状产出,规模巨大。属大型矿床规模。主矿体呈层状,边界规则,矿石类型单一,不含连续夹层,主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所规则-简单的。主矿体厚度变化小,厚度变化系数小于40%,属稳定。矿石质量品位变化系数为23.77,属稳定。矿体呈向斜产出,断裂构造具有控矿作用,矿体形态和矿石质量受断层影响,对矿体的影响属中等。依据《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在普查阶段对矿体特征较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将勘探区总体矿床特征确定为第Ⅱ勘探类型。依据所划分的勘探类型,确定勘探阶段,探求控制的资源量(332),沿矿体走向基本工程间距为300米;沿矿体倾向基本工程间距为300米;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沿矿体走向基本工程间距为300米;沿矿体倾向基本工程间距为150米;通过本次勘探地质工作,认为勘探阶段勘探类型选择是合理的。52
7.3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7.3.1地形测量本次测量工作由乌鲁木齐国文数字测绘有限公司完成,于2012年9开始,2012年10月中旬结束外业工作(普查阶段)。完成工作量见表7-1:石膏矿矿测量工作量统计表表7-1项目工作量单位备注一级GPS控制点4个埋石图根点12个不埋石图根点15个地形图1.9平方千米1:2000测量技术总结正在编制中。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等高距2.0米;测绘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采集数据,现场绘制草图,采用南方数字测绘软件进行数字成图。采用散点进行检查,各项精度达到规范要求。7.3.21:1000勘探线剖面测量完成勘探线剖面测量8条。勘探线剖面测量与地形剖面的测制同步进行。首先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剖面,采用RTKGPS动态接收机施测,地质人员沿线根据地形、地质界线统一编号定点,按点插旗,用红油漆标号,对RTK52
GPS动态接收机无法接收到信号的地段,采用全站仪使用导线法施测。施测精度按图根点精度要求进行。7.3.3探槽测量由测量人员RTKGPS动态接收机施测,主要测量探槽的槽头、槽尾,施测精度按图根点精度要求进行。7.3.4钻孔测量钻孔定位根据设计钻孔位置采用RTKGPS动态接收机施测。钻孔终孔后采用RTKGPS动态接收机定测。施测精度按图根点精度要求进行。7.4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7.4.1地质填图地质填图是研究前期预查成果、全面踏勘矿区、施测部分勘探线剖面的基础上,确定填图单元、统一填图方法。填图采用1∶2000实测地形图作为填图底图,测区面积共1.9km2,地质观察点填图采用GPS卫星定位仪与I级GPS控制点、RTK测量技术布设图根点,以及与实地地形地物对照进行GPS误差校正,误差<10米。误差校正后采用GPS仪器记录地质观测点。填图文字资料室内整理及时,原始地质编录均按设计和有关规范执行。地质点均按规范要求格式记录,野外30%抽查,室内100%检查,达到规范要求。52
通过1:2000地质测量工作,大致查明了矿段地质构造、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等地质特征;大致查明了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准确勾绘矿体地表露头线和地质界线。7.4.2勘探线剖面勘探线剖面测量比例尺1:1000,勘探线间距基本为300米。控制各矿体的勘探线基本平行。勘探线均布置在石膏矿体上,根据地质填图对各矿体查明的构造形态、地层产状等基本特征,主要根据各矿体地层产状进行布置勘探线,勘探线布设时垂直或近垂直于地层走向,勘探线方位见下表。由于要求测量的精度,本次勘探线剖面测量方向采用RTK测量仪器实测每一记录点的坐标位置(公里坐标、高程)。测量人员包括1名地质人员、2个测量人员。先由地质人员确定勘探线方位,后根据勘探线间距由量人员实地确定剖面位置,后由地质人员确定剖面的起点位置,采用GPS、RTK动态接收机施测,地质人员沿线根据地形、地质界线统一编号定点。地质界线点由地质人员确定测量人员测量,地形分界点由地质人员确定测量人员测量,其余测量点均有地质人员确定,测量人员只负责测量工作,所有测量点的地质要素均及点与点之间的岩性特征等由地质人员记录描述。每一测量点均按点插旗,用红油漆标号,剖面起点、终点均有木桩标记其准确位置。测量过程中对采集样品位置进行样品的统一编号,记录采集位置。对GPS、RTK动态接收机无法接收到信号的地段,采用全站仪使用导线法施测。实测精度按图根点精度要求进行。对剖面测量精确度采用抽检方法,通过抽检普查区剖面测量准确度为100%。52
资料室内及时整理,室内资料整理及剖面绘制按照《原始地质编录规范》(DZ:T0078-93)有关规定执行。勘探地质工作勘探线剖面测量主要技术参数表7-2勘探线编号勘探线长度(m)勘探线方向地质点个数备注1-1′404.5367.72°173-3′564.967.72°205-5′657.2967.72°237-7′671.6767.72°219-9′867.1967.72°2211-11′782.2367.72°1213-13′947.2767.72°2115-15′929.0267.72°19合计5824.11557.5勘查工程质量评述7.5.1槽探工程及编录由于矿区部分被第四系覆盖,需对矿区沿勘探线方向施工探槽。目的在于查明矿体的连续性、矿体的规模、形态、明确矿体与围岩的分界线及合理布置地表采样工程等,刻槽取样确定样品的质量、品级。对矿区沿勘探线方向第四系覆盖区连续施工探槽,矿体地表连续取样,为矿体圈定的合理性及各类资源储量计算的合理性提供重要地质依据。52
探槽主要向沿勘探线布置,部分探槽由于施工条件所限,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了偏移,偏移勘探线最大为30米。槽探工程在2012年9月初至2012年9月底施工完成。探槽深度一般在0.3~1.2m,达新鲜岩石0.1~0.3m。探槽施工采用人工施工。共施工探槽713.6m3。人工施工的探槽根据探槽施工的深度,上口宽1米,下口宽0.6-0.8米,施工至较新鲜的基岩面后清扫,准备进行下一步的采样工作。探槽施工完成后,经地质人员检查,在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探槽编录人员一般由2~3人组成。探槽进行现场编录,主要进行编号、打桩,基线布置、测量各类数据、地质观察、分层、布样、绘图和文字纪录工作。探槽编录严格按规范进行,素描槽底和一壁,比例尺1:100,用皮尺测其长度兼做素描基线,用罗盘测量探槽方位角和基线的仰俯角,详细观察记录岩性、第四系厚度、确定取样品位置,在方格米厘纸上现场编绘成图。探槽编录完成后,根据编录成果,由地质员布设采样工程。探槽施工如实反映了揭露出的地质特征,为勘探线剖面图的编绘及深部工程的布置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地质人员根据记录和探槽素描图实地连线,综合整理成图。探槽编录完成后,根据编录成果,由地质员布设采样工程。7.5.2钻探工程及编录钻探工程于2013年5月开始施工,至2013年11月15日完成部分钻探施工。52
2013年,共完成6个钻孔,总进尺984.27m。钻机型号:4台XY-4型;钻孔结构:开孔口径108mm,终孔口径75mm。现场地质人员及时进行了钻孔地质编录,编录时首先检查班报表填写是否完整、准确,是否按规定做了孔深、孔斜及简易水文观测记录,检查岩心箱、岩心牌、岩心编号是否齐全、正确。地质编录记录在专用的“钻孔地质编录表”中。其主要内容有: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等。在进行地质编录时,还统计了各钻孔的岩石RQD指标,并根据该指标判定钻孔所揭示地层岩石的完整性。钻孔编录完成后,计算钻孔样取样位置,按半心法进行岩心样取样。钻孔孔深验证按每百米测量一次,终孔时测量一次,测量使用经过校正的钢尺,终孔测量校正时地质员均在现场进行监督测量。误差在-0.01~+0.07m之间,误差范围符合钻探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在钻探施工中和终孔时均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钻探施工中钻探冲洗液的漏失情况和终孔时的稳定地下水位。2013年度共施工的6个钻孔,仅ZK101号钻孔未见矿外,其余均为见矿孔。2013年度地质钻探工程完成工作量统计表表7-3钻孔编号钻孔深度(米)样长(米)样品数量(件)备注ZK101钻孔81.56ZK102钻孔106.950.526ZK103钻孔166.1295.549ZK303钻孔130.2788.444ZK501钻孔169.457.82952
Z701钻孔330.0284.432合计984.27376.6180 每个钻孔终孔后,项目部根据钻探相关规范对钻探工程质量进行了评定。7.5.4采样工程采样工程包括地表化学分析样(连续刻槽取样)、钻孔化学分析样取样、物理样、水质简分析及饮用水分析样。7.5.4.1化学样品本次地质工作岩(矿)石化学分析样地表样采用连续刻槽法进行,钻孔岩心取样采用半心法取样。地表样的采取是在探槽中和地表基岩出露地段连续采取的。探槽施工、编录完成后,根据编录成果,由地质员布设采样位置及各样品起始位置。第一个样品位置布设在每条勘探线矿体与围岩分界处,样品布置由地表和探槽内同时连续进行样品布设。探槽内样品根据探槽对矿体的剥露情况布置样品。所有样品均在保证样品代表性及槽样规格的前提下布设,样品布设槽底,大部分样品布设在槽底中部,部分样品在槽底一侧。化学分析样品按规格连续布置,样品均穿越矿层,并且在矿层顶、底板有控制样,样槽垂直或近垂直于矿层走向。样品对矿层控制既不间断也不重复,无同一个样品跨层布设。样品布置完成后,由采样人员采集样品。样品采集方法采用连续刻槽取样法,刻槽采样规格为刻槽断面5×3cm,样长一般为2m,样品编号:工程编号+批此+样品顺序编号,如1-15、9-05等。52
样品采集过程中对样品进行连续编号,采样过程中样品编号不重复、不出现漏采样品、不重复采样、采样过程中不混入外来物质。对采集样品进行装袋。样品采集完成后,对样品进行称重,进而可判断采样工程的质量。在采样工作中,项目部有专人负责,确保采样工作的准确性和所采样品的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样品,立即要求返工。项目部对采样工作进行了抽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段和漏采的样段要求必须返工和补充。所有样品的采集均进行了采样登记,并对样品进行秤重,以判断采样质量。经现场地质人员的监督、项目负责的抽查、样品秤重的多重管理,普查阶段地表化学分析样采样工作达到质量要求。本次工作在8条勘探线布置了地表采样工程,沿勘探线方向共采集样品404件。钻孔采样采用劈芯半心法采样,采样间距为2m。根据钻孔编录的分层结果,确定采样的深度和各单样采样位置,一件样品不能跨层取样。采样时应保证质量,采样过程中样品编号不重复、不出现漏采样品、不重复采样、采样过程中不混入外来物质。对采集样品进行装袋,余下样品放入原岩心盒的原位置。样品采集完成后,对样品进行称重,进而可判断采样质量。对整个矿区进行样品的统一编号,采用钻孔号和样品编号组合形式,保障每个样品的唯一编号,如ZK303-5。2013年度工作共采集钻孔样品180件/355.6米(见表7-3)。样品采集完后,对钻孔样品统一进行装袋,送样。7.5.4.2水质简分析及饮用水分析样52
在塔什库尔干河中采取水质简分析样1件、饮用水分析样1件。水质简分析样和饮用水分析样同时采取,水质简分析样使用普通洁净瓶(普通矿泉水瓶)采取。饮用水分析样使用无菌瓶采取,为了保障所用取样瓶达到要求,使用未开封的药用生理盐水(500毫升)在取样时当场开封,将生理盐水清空后立即采取饮用水样,并密封。为了保障饮用水样的分析失效(24小时),取样后,立即从项目部出发,在取样后24小时内送达新疆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大队试验室。7.5.5化学样品加工和测试化学样品的加工、测试由乌鲁木齐溯源矿产分析测试有限公司承担。样品加工按切乔特公式Q=Kd2进行,K值选用0.1。共采取化学分析样662件,其中地表刻槽取样482件、钻孔样180件。7.5.6物理样品加工和测试小体重样由乌鲁木齐溯源矿产分析测试有限公司承担,力学性能测试试验由新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承担。第8章资源量估算8.1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资源量估算根据《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中的一般工业指标,作为圈定矿体的依据,其具体要求如下:52
8.1.1质量要求石膏矿一般工业指标见表8—1。石膏矿一般工业指标表8—1类型工业品位(ωB)%矿石可采厚度m夹石剔除厚度m露天开采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层状石膏、硬石膏矿CaS04·2H2O+CaS04≥55212l纤维石膏矿CaS04·2H20≥95线含矿率14,其中纤维石膏可采单层(脉)厚度2cm1.7l纤维石膏及层状石膏硬石膏矿纤维石膏CaS04·2H2O≥95层状石膏、硬石膏CaS04·2H2O十CaS04≥55综合线含矿率(rx+krc)≥14其中可采单层(脉)厚度:层状石膏、硬石膏10cm,纤维石膏2cm,rx为纤维石膏线含矿率,rc为层状石膏、硬石膏矿线含矿率,k(折合系数)=建议k值采用0.21.71松散层中的巨伟晶石膏矿CaS04·2H20≥85含矿率要求根据选矿试验确定22注1:对质量较低的矿石,应充分考虑开采贫化的影响,相应地提高矿石品位要求。注2:对以硬石膏为主的矿床,应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工业利用试验,确定其工业指标。52
8.1.2开采技术条件最低开采标高:以不低于勘探区最低浸蚀基准面为原则,勘探区最低侵蚀面选择塔什库尔干河水面标高海拔2380米。故确定资源量估算最低标高为海拔2380米。8.2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和依据矿区内矿体呈向斜形态产出,形态较规则,本次勘探通过地表垂直矿体总体走向平行布设8条勘探线,对矿体进行系统控制,探求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控制的(332)内蕴经济资源量和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因此采用平行断面法进行资源量的估算。由于尚有大部分钻探施工未结束,故本工作总结仅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8.3资源量估算主要参数的确定8.3.1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8.3.1.1资源/储量估算公式Q=∑q=∑(V×D)=∑(S平×L×D)其中:Q—总资源量(万吨)q—块段资源量(万吨)S平—块段平均面积(平方米)L—块段长度(米)D—矿石容重(吨/立方米)8.3.1.2参数的确定52
剖面矿体面积(S):在用MAPGIS软件编制的资源量估算剖面图的数据文件中直接读取。块段平均面积(S平):依据块段形态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计算公式计算确定。平均面积计算公式见表8—2。块段长度(L):为工程间距或实际平均外推间距,均在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上直接量取。矿石容重(D):取60件小体重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2.2吨/m3(测试结果尚未完成,暂取经验值进行资源量估算)。块段平均面积计算公式表8—2应用范围选用公式块段呈截锥形块段呈楔形尖灭块段呈楔形尖灭块段呈锥形尖灭8.4矿体圈定的原则在勘探区范围内,根据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质量符合工业指标要求且厚度达到可采厚度的圈为矿体;质量不符合指标要求且厚度达到剔除厚度的圈为夹层,。52
8.5资源量类型和块段划分原则通过地质填图、勘探线剖面测量、地表取样,对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及空间位置已基本控制,目前控制程度达到了普查,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本次资源量估算以矿区及勘探线为界划分块段,共划分了9个块段。从南向北依次编号为1-9,9个块段。各块段计算结果见表8—3,估算过程见表8-4。8.6资源量估算结果通过资源量估算,在石膏矿勘探区范围内求得石膏矿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量共计14463万吨。平行断面法资源量估算结果汇总表表8-3块段编号资源量类型资源量(万吨)块段资源量(万吨)(331)(万吨)(331+332)(万吨)(331+332+333)(万吨)矿体资源量(万吨)1331 64006414463332 333642331 8400084033203338403331 91700917332 3339174331 1098 1098332 333109852
5332 1862 186233318626332 2741 274133327417332 3563 356333335638332 3140 314033331409332 237 23733323752
52
第9章结论9.1工作程度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本次工作通过地形地质测量、系统的工程控制、取样化验测试和室内综合整理研究,基本查明了矿区内地质特征,基本查明了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及分布,基本查明了矿石类型、岩性特征和矿石质量及其变化情况,大致掌握了矿床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对矿床的控制程度、研究程度达到了阶段的要求,各项工作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本次工作提交了《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地质工作总结》及配套资料,在石膏矿勘探区范围内求得求得石膏矿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量共计14463万吨。9.2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矿床规模为大-特大型,矿石质量较好且稳定,矿体形态较规则,内部结构简单,因此,本次工作对矿体进行了地表工程控制,局部进行深部工程探查。从2012-2013年工作结果看,工程控制效果良好,达到了阶段性工作目的,在大部分钻探施工未结束的情况下,仅能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由于勘探区地质构造较发育,造成顶、底板岩石破碎,给钻探施工带来很大困难。积极探索钻探施工工艺,提高钻探施工效率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52
从目前的地质工作成果反应,勘探区还需要进行地质测量修测,对覆盖较严重的地段,要增加探槽施工;对因附近水利水电施工废渣压覆的部分,也可以选择钻探施工揭示地层。对矿体底板白色的大理岩要加强研究,确定是否可以开发利用。9.3下一步工作重点1、完成钻探施工,在原设计钻探工作量的基础上,增加ZK104号孔,孔深80米。2、结合钻探成果,进行地质测量修测。3、在1、3、5号勘探线增加部分探槽和剥土槽,确定地质界线。4、查明地质构造类型、规模及与矿体的关系,顶、底板围岩的稳定性。5、采取地表和钻孔各1件样,进行多元素分析和光谱分析。6、选定个别钻孔,钻孔见矿后,控制回次进尺长度,按每回次1m、2m、3m进行取样,分别测试矿石成分,对比分析结晶水的蒸发率。7、钻孔岩性采样时,选择同一样品,使用电动切割机干法切割和劈心机同时取样,测试样品,分析取样过程中结晶水的变化情况。8、提出该石膏矿适用性研究方向,确定石膏矿适用性研究试验项目。9、初步确定石膏矿矿山开采方式。52
目录第一章概况11.1项目目的和任务11.2位置与交通31.3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41.4矿权设置情况4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情况62.1以往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作简况62.2以往矿区地质工作72.3以往科研工作72.4本次地质工作情况82.5存在的问题分析9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93.1区域地层113.2区域构造133.3岩浆岩153.4区域变质作用163.5区域矿产213.6成矿条件分析21第四章矿区地质224.1矿区地质特征224.2矿体特征254.3矿体围岩及夹层27第5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2752
第6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276.1水文地质276.2工程地质276.3环境地质27第7章详查工作及质量评述277.1总体工作部署277.2勘查类型划分277.3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277.4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277.5勘查工程质量评述27第8章资源量估算278.1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278.2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和依据278.3资源量估算主要参数的确定278.4矿体圈定的原则278.5资源量类型和块段划分原则278.6资源量估算结果27第9章结论279.1工作程度及取得的主要成果279.2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79.3下一步工作重点2752
附图图名图号顺序号比例尺1、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地形地质图1-111∶20002、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实际材料图1-221∶50003、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1号勘探线资源量估算剖面图2-0131∶10004、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3号勘探线资源量估算剖面图2-0241∶10005、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5号勘探线资源量估算剖面图2-0351∶10006、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7号勘探线资源量估算剖面图2-0461∶10007、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9号勘探线资源量估算剖面图2-0571∶10008、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11号勘探线资源量估算剖面图2-0681∶10009、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13号勘探线资源量估算剖面图2-0791∶100010、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15号勘探线资源量估算剖面图2-08101∶100011、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ZK101钻孔柱状图3-01111:20012、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ZK102钻孔柱状图3-02121:20013、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ZK103钻孔柱状图3-03131:20014、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ZK303钻孔柱状图3-04141:20015、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ZK501钻孔柱状图3-05151:20016、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ZK701钻孔柱状图3-06161:200附表1、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化学分析成果表2、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达拉巴克矿区探矿许可证52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勘探地质工作总结塔什库尔干县红光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12月26日52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达拉巴克矿区石膏矿勘探地质工作总结编写单位:新疆光程矿业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编写人:冯岩、关志钢、李爱军审查人:沈军总经理:孙宏成总工程师:沈军提交报告单位:塔什库尔干县红光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报告提交日期:2013年12月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