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5 MB
  • 10页

兰新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总结(沙漠路基)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XX标段路基施工总结中铁XX局兰新铁路XX段项目经理部10 二O一O年十月路基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兰新铁路第二双线XX段XX标中铁XX局项目部管段自DK930+329.68至DK1015+000,线路长度84.67km,位于XX省XXXX县境内,属XX县极旱荒漠区。其中路基79.89公里,占线路94.3%。主要工程量有:路基挖方60.9万m3,路基基底重夯146.1万m2、强夯56.9万m2、冲击碾压43.4万m2,换填渗水土296.1万m3,水泥卵砾石垫层135万m3,路基填方631.7万m3。由一、三、四公司负责施工,路基施工于2010年4月28日开工,2010年9月29日完工。二、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及主要控制要点1、填料及其含水量控制根据标段22个取土场的分布情况,对路基施工进行合理土方调配。取土场填料一般为砾砂土,土体颗粒密度2.52g/m³,有机质含量0.36%,粒径≤5cm,填料分组为B类填料。土体天然含水率1%~1.5%,取土现场采用焖水法进行填料增湿。经现场测试,填料由取土场运至填筑现场摊铺后含水量平均损失约采用取土场焖料的方式解决填料含水量问题2.3%,根据路基填筑最优含水量5.2%,现场需增湿至7%~7.8%,每立方米需水约0.13吨,取土场挖水沟蓄水焖料,水10 份垂直渗透最大深度1.5m~2.0m,横向渗透系数0.5,根据每天填料用量提前1~3天蓄水增湿。施工用水从疏勒河采用水管输送至取土场蓄水池,通过软管将水从蓄水池引至取土场焖料坑内。为计量用水量,除进蓄水池的管口安装水表外,还在引向焖料坑的软管端头加装水表。为保证焖料时含水率的均匀性,在取土场设简易试验站,专门检测含水率,并适时调整。焖料时根据填方数量,预先计划,利用水表控制好用水量。填料运输到填筑现场时再次检测含水率,检测情况及时反馈到试验站,及时调整取土场焖料的方案,保证填料含水量均匀并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率。加水量Mw(kg)可按下式估算:Mw=(Ms∕1+W)×(WO-W)Mw:填料的湿重(kg);W、WO:填料的天然含水率、最佳含水率。2、路基填筑过程: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压实采用“一静压、三强振、二弱振、二静压”的碾压方式组合。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形验收阶段四区段:填筑、平整、碾压、检测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机械碾压、检验签证、路基整修。⑴施工准备根据项目特点,重点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施工用水问题:针对可利用水资源少,施工用水量大的特点,在85公里沿线铺设贯通水管,每公里建一个能蓄水100立方的蓄水池,每3公里建一个能蓄水300立方的蓄水池,每隔300米至400米设置一处临时取水点。物流组织问题:针对管区内既有道路少,交通不便,土方运量大,运需组织困难的特点,修建了9米宽的高标准便道10 ,在便道设置了百米、公里标和安全警示标识牌。平整宽阔的施工便道施工便道限速标志施工便道百米标施工便道公里标⑵基底处理基底主要采用重夯、强夯或冲击碾压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对强夯地基进行载荷试验路基重锤夯实施工10 ⑶分层填筑按试验段工艺性总结参数控制层厚,进行分层上土,虚铺厚度控制采用“方格网法”和“挂线法”,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以上,以保证边坡压实质量。方格法控制填层厚度⑷摊铺平整运料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在填料装运时,尽量使填料含水量混合均匀,避免过分集中。同时安排好填料的运输路线,运输过程中采用覆盖措施防止水分散失过快,到现场后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间的顺序卸料。填土路堤的堆料和摊路基面精平施工铺同时进行,填料直接堆放在经压实并检测合格的路基上,由大功率的推土机向前摊铺。推土机初平后,再用平地机精平。摊铺整平过程中注意使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摊铺均匀、层面平整,横坡符合要求。⑸洒水10 采取短距离摊铺碾压的方法来减少水分蒸发,并在碾压过程中进行补水。进行洒水增湿⑹机械碾压采用安装了智能压实系统的压实设备进行碾压。碾压含水量控制在最优含水量允许偏差范围内。各区段交界处重叠碾压搭接长度不小于2.0m,轮迹重叠宽度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不小于40cm,上下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碾压遍数及速度严格按照碾压工艺试验确定的遍数、速度进行碾压。智能压实系统记录碾压遍数,用振动压路机按先两边后中间,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中如发现有凹凸不平现象,采用人工配合及时补平,使碾压好的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沉降板观测管周围采用打夯机分层夯实。智能压实系统在路基施工中被广泛应用10 ⑺检验签证路基检测方法及指标:序号检验项目压实标准检验数量检验方法砂类土及细砾土基床以下路堤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堤基床底层1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每填高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每填高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TB101022二次变形模量Ev2(Mpa)≥45≥60每填高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每填高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TB101023动态变形模量Evd(Mpa)---≥35---每填高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TB101024孔隙率n<31%<28%每层沿纵向每100m检测6点,距路基边1m处各2点,有反压护道地段每100m增加1个检测点每层沿纵向每100m检测6点,距路基边1m处各2点,有反压护道地段每100m增加1个检测点TB10102或压实系数K≥0.92≥0.95⑻路基整修为了保证路基施工的外观形象,当填筑到一定高度后及时对边坡进行初步修整,待填筑成型后按设计要求对边坡修整到位。修整成型的路基边坡10 3、路基填筑质量控制⑴中线、标高控制填筑前放出中线、边线,并测定水平标高,用灰线撒出边线控制填筑宽度,用“方格网法”和“挂线法”控制填筑高度。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路面整修后,使路面平整,横坡符合设计要求。⑵作业面管理两段路堤接头处,每层端头预留2m长的搭接台阶。填筑的每一压实层面均做成4%的横向排水坡。路基填筑横向结构过渡段及基底坡度大于1:5时,应自下而上分台阶填筑,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高度等同于该层填料压实厚度。在完工的路堤顶面,除压实、整平和运铺的机械外,严禁行驶其他大型机械和车辆,避免破坏路基面。⑶压实质量控制智能压实过程控制系统应用在碾压合格的约30米试验路段,用安装了智能压实过程控制系统的压路机,弱振并正向行驶提取该类填料的目标CMV(压实度)值。路基填料后,开始碾压之前,打开智能压实过程控制系统电源开关,在控制箱里对系统进行诊断,待系统状态正常后,选择对应标段的设计文件,输入之前提取的目标CMV(压实度)等数值。进入控制箱工作引导界面,打开数据记录开关,开始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中,控制箱引导界面实时显示当前CMV(压实度)值、碾压遍数、行驶速度等数值,并在主视图中以颜色域显示碾压轨迹,对操作员进行引导,防止漏压。10 碾压结束后,关闭数据记录开关。打印现场碾压报告,施工单位机手和路基工程师签字后,交予监理签字审核。现场碾压报告中包括碾压起始、结束桩号,碾压遍数统计,分层填筑厚度统计,CMV百分比统计等内容。通过智能压实系统的实时控制,使操作手和质检工程师能及时了解路基碾压状况,并根据情况针对性地调整碾压方案和选择检验点,能有效地控制路基压实质量。三、路基沉降观测1、观测组织体系本标段路基79.89km,根据设计现有2017个路基观测断面,每个断面埋设一个组合沉降板,三个沉降观测桩和二个坡脚观测边桩。全线设21个独立观测组,配置沉降观测专业测量人员74人,21台徕卡电子水准仪。2、观测方案及元器件埋设基底沉降以沉降板为主要观测手段,沉降板由尺寸为30cm×30cm,1cm厚钢质底板,φ40mm镀锌铁管和φ100mm镀锌保护铁管组成,埋设在双线路基中心,沉降板埋入垫层顶部嵌入10cm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用小型夯机夯实,完成埋设。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为1.0m,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沉降板埋设完成后外用钢筋笼保护,并悬挂标识牌,使施工中沉降板不受损坏,确保观测数据的正确性和连续性。坡脚观测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为1.5m。并在桩顶预埋φ20mm钢筋,表面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设在路基两侧坡角外两米处。坡脚观测桩埋置方法采用人工开挖埋设,桩周边用C15混凝土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10 采用钢套管和钢架对沉降板测杆进行保护路基位移观测桩采用钢架进行保护3、观测方法采用电子水准仪严格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平差计算。观测时按照《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指南》要求的方法和频次进行。并采用固定的基准点、固定的仪器、固定的线路、固定的人员和固定的观测方法来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四、技术管理项目部在每道工序展开前,由技术部门组织各工区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学习、交底。在重夯、强夯、冲击碾压、水泥卵砾石垫层、路基填筑、过渡段填筑前,都进行了工艺性试验,根据工艺性试验成果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由技术员全过程监控指导方案的执行。在施工资料的管理上,由架子队质检员和技术员配合技术负责人分项目、分专业收集、整理本架子队范围内施工项目的技术交底、工程日记、各种检查证及检验批、分部、单位工程检验评定资料,原材料、半成品材质合格证和检测报告,试验检测资料,相关的现场测量资料等质量记录。及时随工程施工进度分阶段、分专业提交到工区工程部进行归档。中铁XX局兰新铁路XX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〇年十月七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