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50 KB
- 1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3目录1.工程概况12.编制依据43.控制测量53.1平面控制测量53.2高程控制测量64.施工测量84.1总则84.2施工放样的步骤和方法95.变形监测105.1路基本体沉降监测105.2过度段沉降监测105.3数据采集115.4监测资料整理115.5提交资料126.附件136.1导线控制网平面布置图136.2测量仪器检定证书136.3测量人员资质证书136.4路基左线中心坐标计算表136.5测量放样报验单1313
1.工程概况我管段路基工程起止里程为DK981+513.22~DK992+720.14,其中DK991+889.45设短链一处(DK991+889.45=DK992+500),全长10.6公里,共分为9段(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始端与四工区滁河特大桥相连,末端与大桥局大胜关长江大桥相连。工程名称起止桩号长度(m)起点终点路基DK981+513.22DK982+304.27791.05路基DK982+612.13DK983+114.91502.78路基DK984+488.45DK984+776.32287.87路基DK985+313.38DK986+003.27689.89路基DK986+331.29DK986+802.02490.73路基DK987+633.26DK987+913.32280.06路基DK988+515.48DK988+735.92220.44路基DK990+253.68DK990+577.27323.59路基DK991+441.03DK992+720.14668.56管段内共有设计院控制点13个,施工加密控制点46个,点位坐标及高程入下表所示:点位坐标高程XYCPI081.6045.719313
GCPI082.7114.356847.3508CPI083.2900.8225CPII333.5618.9684CPII334.0960.987252.5764CPII335.2307.656954.9384CPII336.7138.6936CPII337.4597.813847.0817CPII338.5107.4173CPII339.6246.3746CPII340.0243.336124.0893CPII341.7682.182219.3528CPII342.5184.5887SJ5-01.2607.741450.6247SJ5-02.2780.1034SJ5-03.4201.028347.1783SJ5-05.0878.5467SJ5-06.4510.7697SJ5-07.7287.373243.6224SJ5-08.2312.6044SJ5-09.1941.532755.7469SJ5-10.9451.446259.4094SJ5-11.2914.049013
SJ5-12.1440.150443.5011SJ5-13.1178.396242.3309SJ5-14.9343.821949.8138SJ5-15.3688.185838.4601SJ5-16.2460.445147.6633SJ5-18.8346.853734.0067SJ5-19.2749.000842.3245SJ5-20.4028.0179SJ5-21.2709.6256SJ5-22.9296.2685SJ5-23.6466.285229.7803SJ5-24.3598.970434.6441SJ5-27.7659.356529.5397SJ5-28.1358.882522.2310SJ5-29.2687.218223.0217SJ5-30.6218.161418.5963SJ5-31.1216.0621SJ5-32.7148.810523.3116SJ5-33.6068.5868SJ5-34.3785.9022SJ5-35.9561.811922.9380SJ5-36.3009.003318.777713
SJ5-37.6196.2330SJ5-38.2081.4469SJ5-39.5320.086624.7943BMSJ5-1-153.5601BMSJ5-1-239.6370BMSJ5-1-344.2959BMSJ5-2-154.9995BMSJ5-3-131.5431BMSJ5-3-229.2727BMSJ5-3-331.0762BMSJ5-3-434.4695BMSJ5-4-120.5852BMSJ5-4-215.4951BMSJ5-4-318.99332.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06;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4、《京沪高徐沪施图V(路)-10》;5、《京沪高徐沪施图V(路)-11》;6、《京沪高徐沪施图V(路)-12》;13
7、《京沪高徐沪施图V(路)-13》;8、《京沪高徐沪施图V(路)-14》;9、《京沪高徐沪施图V(路)-15》;10、《京沪高徐沪施图V(路)-16》;11、《京沪高徐沪施图V(路)-17》;12、《京沪高徐沪施图V(路)-18》。3.控制测量3.1平面控制测量路基工程的平面施工控制网在设计院的CPI、CPII基础上进行加密控制,控制点的埋设规格遵循《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的规定,深度不小于1米;选在通视条件良好且便于保护的地段,以保证相邻导线点间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导线点沿线路走向布设,距线路中心约50~100米左右,其边长控制在200~300米以内,困难地段最短边长不小于100米。导线的控制采用附合导线的测量方法,即起始边及终止边利用设计院交桩的CPⅠ或CPⅡ控制点。各项精度须满足下列指标:导线测量主要技术指标控制网级别附合长度(km)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相邻点位坐标中误差(mm)导线全长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对应导线级别13
CPⅡ≤1200~30052.5101/40000四等控制测量过程采用GPT-7001型全站仪,以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每站测角4个测回。各测回间读数较差应满足《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的要求。测距采用往返各观测2个测回,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值。水平角观测技术指标控制网等级仪器等级测回数2C较差同一方向各测回较差CPⅡDJ149″6″距离和竖直角观测限差仪器精度等级测距中误差(mm)同一测回各次读数互差(mm)测回间读数较差(mm)往返测平距较差I<557≤2mD注:mD=(a+b×D),为仪器标称精度。式中a—仪器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测距边长度(Km)。导线测量外业完成后,导线边长应统一规化至测区平均高程面上。当外业测量各项指标限差满足规范要求后再进行方位角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计算,当闭合差满足规范要求时采用通过国家鉴定的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3.2高程控制测量水准基点高程控制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进行施测,加密水准点与平面加密控制点尽量共用,测量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形式往返观测的方法,仪器13
使用天宝DINI03C/DSZ05型电子水准仪配合铟瓦条码水准尺。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闭合差左右路线不符值二等水准≤1.0≤2.0—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二等2≤400DS1铟瓦往返往返水准测量的观测严格执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关于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最大视距不大于50米,下丝最小读数不小于0.3米,前后视距差不大于1米,前后视距积累差不大于3米,观测读数及数字取位至0.01mm,且每测段的测站数均为偶数。光学水准仪观测顺序为: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数字水准仪观测顺序为:往、返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往、返测偶数站为:前-后-后-前13
二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尺类型水准仪等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计差(m)视线高度(m)二等铟瓦DS1≤50≤1.0≤3.0下丝读数≥0.3DS05≤60水准加密控制测量在全线测量贯通后应检查外业观测记录是否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等级的各项指标限差要求,然后计算闭合差,当闭合差满足规范要求时采用全线统一严密平差求得各加密水准点的高程。水准测量计算取位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km)往(返)测高差中数(km)高程(mm)二等、精密水准0.010.10.010.010.10.14.施工测量4.1总则施工测量采用极坐标法施测,放线时宜进行两个方向的后视,防止点位误用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可用以检查控制点位是否发生位移。施工测量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数据资料复核制度,测量数据在至少经过两人独立计算结果一致时方可使用,未经复核的测量数据严禁使用。现场放线过程中先按照设计坐标放出点位之后再实测其坐标,以来此保证施工放线的精度。施工放样之前,测量人员首先要熟悉设计图纸,根据由整体到局部、13
由控制到细部的施测原则,先放出构筑物的主要轴线,再进行细部放样。放样时要以控制网作为放样的依据,认真核对图纸、找出主要轴线的正确位置及各细部点的几何关系。4.2施工放样的步骤和方法极坐标法是指用方位角和水平距离放设点位,即已知两个导线点的坐标,选定其中一个距放样点位较近的点为置镜点,另一个为后视点,根据置镜点和后视点的坐标计算出后视方位角和水平距离;放样点的坐标根据内业计算资料查找,之后再根据置镜点和放样点的坐标计算求得前视方位角和水平距离;操作时首先将全站仪安置在置镜点上,瞄准后视点将水平度盘设置为计算所得的后视方位角(检查后视距离是否与计算值相符,有条件时可再增加一个后视方向,以便控制点之间的相互检核),然后旋转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所要放样点的前视方位角,再根据计算所得的水平距离放出点位。路基开工前应首先放设路基中心线,复测横断面与设计是否相符。根据实测断面绘制实测横断面图。横断面复测完成后根据地形的起伏变化放设路基边桩,并测定边桩处地面高程,之后根据边桩处高程计算中线至边桩的距离,采用渐近法移动边桩,当计算距离与实测距离小于10cm时,钉桩以示开挖或填筑边线。路堑地段应充分考虑侧沟及平台位置,有挡护工程的地段应充分考虑结构物的厚度;基底加固(CFG桩)地段应沿路基横断面方向放出加固范围,并在范围内标定出每根桩的位置。13
路堤填筑或路堑开挖过程中,应每填筑或开挖1~1.5米高,准确放设该高程面上的边桩一次,如有施工误差及时调整。当路堤或路堑填挖至路基顶面标高时精确放设该高程面上的边桩,并准确测定该点的高程,挂线进行路基面的找平。5.变形监测5.1路基本体沉降监测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路基面监测点是变形监测的重点部位,同时为评价沉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预测总沉降量及工后沉降完成时间,还必须在路基填层中以及路基基底布置监测点;路堤本体及路基基底变形监测点的布置与路基面监测点同在一个横断面上,有利于测点保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次,更重要的是便于对观测项目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路基面的沉降观测主要通过沉降观测桩来监测;路基基底的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单点沉降计、沉降板来监测并采用剖面沉降管进行检核;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剖面沉降管与单点沉降计来监测。5.2过度段沉降监测路桥、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在线路两侧设置路肩观测桩;在线路中心设置沉降板,距过渡段分界里程两侧各1米处设置静力水准仪进行沉降差观测。13
5.3数据采集在采用智能数码型监测元器件进行路基沉降监测部分,充分利用传感器自动采集沉降原始数据,既保证采集数据的精度,又减小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减少对施工的干扰。还要建立相应的目录与管理档案,将采集的数据按不同的监测类型、不同的监测部位进行整理。在进行元器件埋设时要记录好埋设的里程、元器件传感器的编号、埋设时间、所要监测的部位等。监测元器件埋设后应根据工点实际情况将各类型监测元器件引到一个采集箱内,进行集中采集,各工点要保护好数据采集箱,以保护所采集的数据。对沉降监测桩及沉降板以精密水准仪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按照精度要求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全管段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对沉降观测桩、沉降板进行水准观测,以此来采集沉降变形观测的数据。在水准测量时,应仔细分析测量数据的有效性及其测量的精度,必须保证在同等观测条件、同等精度的情况下进行测量,以有效减弱或消除测量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因此要求在测量时要做到五固定,即:测站固定、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固定(包括视镜员和执尺员)、尺子固定、转点固定,并严格按照沉降变形观测方案要求的监测程序、频次、方法进行监测,测量过程中始终保持原始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对其进行精度分析,为以后的沉降监测评估、分析提供准确的依据。5.4监测资料整理1、所有观测资料应真实、可靠、规范;记录清晰,不擦改;测试、记13
录人员必须签名。观测完毕及时填写沉降观测表。2、人工测试数据应当天及时输入电脑,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自动采集测试数据应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时时监控。观测中若有沉降异常情况发生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以便及时处理。3、按照资料提交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绘制有关分析曲线及完成有关报告。4、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中心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当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上级部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5.5提交资料构筑物变形测量成果资料将在竣工交验时移交接收单位,移交资料主要有:(1)施测方案与技术设计书,控制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2)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3)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4)观测手簿、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及测量成果表;(5)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6)变形分析成果资料;(7)变形测量技术报告。13
6.附件6.1导线控制网布置图(平面、高程)6.2交桩控制点(CPⅠ、CPⅡ)及加密控制点成果表6.3测量仪器及其它量测器具检定证书6.4测量人员资质证书(学历、任职资格、身份证)6.5路基放样桩位坐标计算(或其它相关计算数据)表6.6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TA7)及其放样之图表附件1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 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 某一级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方案-secret
- 特殊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 湖北省孝(感)襄(樊)高速公路某合同段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2005-160号修订条文
-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作业监理要点
- 兰新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总结(沙漠路基)
- 某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 湖北省孝襄高速公路某合同段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路基工程施工工艺及流程图
- 青海铁路附属路基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爆破专项施工方案
- 铁路站场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二级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甘肃某铁路合同段路基工程施工(路基填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