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8.00 KB
  • 38页

sh3510-2011石油化工设备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征求意见

  • 3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P72备案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3510―200×代替SH3510-2000石油化工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pecificationforthe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equipmentconcretefoundationinpetrochemicalindustry(征求意见稿)200×-××-××发布20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3510-200×目次前言III1总则12规范性引用文件(若仍需保留时在具体核实本内容)13基本规定24基槽挖填工程34.1一般规定34.2基槽降水与排水34.3基槽挖方44.4基槽回填54.5特殊性土基槽挖填54.6基槽挖填冬、雨期施工64.7基槽挖填工程质量的检查与检测验收65模架工程75.1一般规定75.2模架设计75.3模架构造75.4模架安装85.5模架拆除95.6模架工程的检查与检测验收106钢筋工程106.1一般规定106.2钢筋原材料106.3钢筋加工126.4钢筋连接126.5钢筋安装156.6钢筋工程的检查与检测验收167混凝土工程167.1一般规定167.2混凝土原材料167.3混凝土配合比177.4混凝土拌制187.5混凝土运输与浇筑197.6混凝土养护207.7大体积混凝土207.8混凝土施工缝与后浇带217.9混凝土试件217.10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及尺寸允许偏差22III SH3510-200×8预埋工程248.1预埋地脚螺栓248.2预埋件248.3预留孔及预埋套管258.4钻孔锚固螺栓与植筋258.5预埋设施的尺寸允许偏差269灌浆279.1一般规定279.2水泥砂浆与混凝土灌浆289.3水泥基高强灌浆料灌浆289.4环氧树脂基灌浆料灌浆2910基础的表面处理与保护2910.1基础表面处理2910.2基础保护3011基础交工验收30用词说明32III SH3510-200×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部《关于转发建设部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和发改委工程建设行业标准批准计划的通知》(中国石化建标[2006]139号),由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对原《石油化工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10-2000进行修订而成。本规范共分11章。本规范与《石油化工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10-2000(上一版本)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的名称由《石油化工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改为《石油化工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将原标准中有关“施工”的内容删除──增加了“基槽挖填工程、灌浆、钻孔锚固螺栓与植筋”等章节──取消了有关“预应力”的内容──根据内容的增删,将章节顺序进行了调整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施工技术兰州站管理,由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负责解释。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管理单位和主编单位,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管理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施工技术兰州站通讯地址:兰州市西固区康乐路27号邮政编码:730060电话:0931-7961225传真:0931-7356578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通讯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建设路29号邮政编码:255438电话:0533-6295840传真:0533-7508106主要起草人:侯仁波本规范于1988年首次发布,于2000年第1次修订,本次为第2次修订。III SH3510-200×石油化工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总则1.0.1为了加强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统一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支承设备及设备钢支架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基础、构架及管架(以下称设备基础)工程的施工,配套工程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基础、构架及管架工程可参照执行。本规范不适用于预制装配式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1.0.3本规范中的主要技术质量要求及符号、术语和计量单位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规定,并规定了石油化工工程对设备基础的特殊质量要求。1.0.4本规范应与《石油化工设备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配套使用,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0.5石油化工装置混凝土设备基础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承包合同和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1.0.6设备基础的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综合施工方案。1.0.7设备基础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若仍需保留时在具体核实本内容)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8076混凝土外加剂GB5223预应力混凝土钢丝GB5224预应力混凝土钢绞丝GB12219钢筋气压焊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64预拌混凝土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规范GB/T1804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201-83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不含土方工程)31 SH3510-200×JC901水泥混凝土养护剂JG3019混凝土试模JG3021混凝土坍落度仪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工程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63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1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7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T10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SH3529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竖向布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3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DL/T5193环氧树脂砂浆技术规程3基本规定3.0.1设备基础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专业资质,主要专业工种应持有相应操作上岗证。检测及见证试验的单位必须具有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和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计量合格证书。3.0.2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制度。混凝土设备基础施工现场应有经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3.0.3设备基础施工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应保留纪录,对设计文件有修改时应编制设计变更单。3.0.4设备基础施工的单位工程划分应与装置的单位工程划分相统一,分部工程可划分为地基处理、基槽挖填和混凝土三个子分部工程。无支护的基槽挖填可划分为土方开挖与土方回填等分项工程,有支护挖填时可根据支护方式划分分项工程;现浇混凝土工程可划分为模架、钢筋、混凝土、灌浆等分项工程。各分项工程可根据与施工方式相一致且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按工作班、楼层、结构缝、施工段或基础类型划分为若干验收批。3.0.5设备基础施工前应按相关标准对地基处理工程进行验收,必要时验收可在基槽开挖后进行。施工过程中隐蔽的工程应进行中间验收。3.0.6对混凝土设备基础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基槽、钢筋、混凝土等相关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资料检查及观感质量验收,并应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试件、施工工艺和结构的重要部位进行见证检测或结构实体检验。设备基础灌浆的验收可在设备安装验收时进行。3.0.7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所含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验收记录检查。3.0.8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进行工程实物检查和施工资料检查,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31 SH3510-200×b)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一般项目的合格点率应达到85%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c)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对验收合格的检验批,应做出合格标志。3.0.9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可按GB50204-2002附录A记录,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和行业标准《》SH××××的规定。3.0.10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由监理或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共同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消除质量隐患,并应形成文件资料。4基槽挖填工程4.1一般规定4.1.1基槽挖填工程应根据工程的水文、地质、设计等资料和周边环境情况,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批后方可施工。4.1.2基槽定位测量的验收应符合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规定,变形测量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规定。4.1.3基槽的挖、填应分层进行,并宜连续施工。基槽边堆土不应超过设计荷载,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护栏,较深基坑应设置台阶。4.1.4基槽挖填工程应对施工区域临近的建(构)筑物、设备、管道、电力及通讯线路采取保护措施,并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异常情况。4.1.5基槽工程验收必须以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应按表1的规定执行。表1基槽变形的监控值单位:mm基槽类别围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围护结构最大位移监控值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一级基槽353二级基槽686三级基槽81010注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级基槽:重要工程或围护结构作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开挖深度大于10m;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槽;基槽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槽。注2:三级基槽为开挖深度小于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的基槽。注3:除一级、三级外的基槽为二级基槽。注4:当周围已有的设施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这些要求。4.2基槽降水与排水4.2.1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槽时,应结合场地水文地质资料和工程实际制定降水与排水措施。当在基槽外降水时,应估算降水范围,对重要设施应在降水过程中进行检测。31 SH3510-200×4.2.2降水系统应经检查和试运转,运转过程中应随时监测井孔中的水位,运转失效废弃的井管应重新设置。4.2.3基槽内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4.2.4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单位数值1排水坡度%0.1~0.2目测槽内不集水,沟内排水畅通2井管(点)垂直度%1插管时目测3井管(点)间距(与设计相比)%≤150用钢尺量4井管(点)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mm≤200水准仪5过滤砂砾料填灌(与计算值相比)mm≤5检查回填料用量6井点真空度轻型井点KPa>60真空度表喷射井点KPa>93真空度表7电渗井点阴阳极距离轻型井点mm80~100用钢尺量喷射井点mm120~150用钢尺量4.3基槽挖方4.3.1主控项目4.3.1.1基槽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4.3.1.2基槽放坡数值、支撑方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土质情况确定,支护应符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规定。4.3.1.3基槽开挖完成后应进行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4.3.2一般项目4.3.2.1基槽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降排水系统,合理安排运输道路和弃土场。4.3.2.2基槽开挖过程中不应碰撞或损伤支护结构、降水设施,并随时观测周围环境的变化。4.3.2.3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对基底进行保护,对特大型基槽宜分区分块挖至设计标高、浇筑垫层,必要时可加强垫层。4.3.2.4验槽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槽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钎探):a)持力层明显不均匀;b)浅部有明显软弱下卧层;c)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d)勘查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4.3.2.5验槽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a)基槽不深处有承压水层,触探会造成冒水涌砂时;b)持力层为砾石或卵石层,且其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时。4.3.2.6基槽开挖工程的质量验收检验标准应符合表3的规定。31 SH3510-200×表3基槽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单位:mm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主控项目标高-50水准仪长度、宽度+200,-50经纬仪,用钢尺量(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边坡设计要求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一般项目表面平整度20用2m靠尺和楔形尺检查基底土性设计要求观察或土样分析4.4基槽回填4.4.1主控项目4.4.1.1基槽回填应在基础隐蔽验收合格后进行。4.4.1.2深基槽回填土上部设有其他基础时,回填必须符合设计文件要求。4.4.2一般项目4.4.2.1回填前,应清除基槽内的积水、淤泥和杂物,基础混凝土应达到不致因填土而受损伤的强度,基础两侧或四周应同时进行。4.4.2.2回填土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分层填筑厚度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采用的机具确定。4.4.2.3回填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等,回填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等。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基槽回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单位:mm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主控项目填土标高-50水准仪分层压实系数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一般项目回填土料设计要求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分层厚度及含水量设计要求水准仪及抽样检查表面平整度30靠尺或水准仪4.5特殊性土基槽挖填4.5.1软土地区相邻基槽应遵循先深后浅的顺序,尽量减少对基槽的扰动,挖出的土不得堆放在边坡顶上或建(构)筑物附近,并及时施工基础。4.5.2膨胀土地区开挖前应做好排水,避免基土受烈日曝晒或雨水浸泡,不得破坏坡脚和墙基,不得在坡肩大面积堆料,随时观测坡面位移或裂缝,回填夯实干密度不应小于1550kN/m3。4.5.3湿陷性黄土地区挖填基槽时,宜做护坡,并应缩短基槽暴露时间和防止水浸,钎探孔不宜灌水检测,施工完毕及时拆除临时给水管。基底打底夯不宜少于3遍,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0。4.5.4盐泽土回填土料中不得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应根据含盐量及环境条件选择压实设备,并根据设计要求做好隔水层与表层及松散土层的处理。4.5.5在滑坡地段挖填基槽应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制定防滑坡措施,并应随时观察和监测位移和裂缝情况,出现异常时应暂停施工,排除险情后方可继续施工。4.5.6在山区挖填基槽应根据地层的岩性、构造、水文和31 SH3510-200×危岩、孤石、崩塌体、古滑坡体等不稳定迹象等情况制定施工措施,并随时处理倾向于挖方的软弱夹层、裂隙等不良现象。4.6基槽挖填冬、雨期施工4.6.1雨期施工前,应对排水、防洪设施进行检查、疏浚或加固,施工场地周围应有防止地面水流入场内或基槽内的措施。4.6.2雨期施工应保证道路畅通,低洼集水处应有泄水设施。施工作业面不宜过大,边坡应适当放缓坡度或设置支撑。4.6.3基槽回填的各道工序应连续,已填土层应在雨前压实,表面做坡。4.6.4挖冻土和融化冻土应根据土质、冻结深度、机具性能和施工条件选用机具和方法,并应制定防止引起相邻设施受冻的措施。4.6.5松碎冻土严禁采用掏洞法,采用电热法应采取严格的防触电措施。4.6.6残留冻土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基础应座落在同一类冻胀性土层上,不得座落在一部分有冻土层一部分无冻土层的基底上。4.6.7在冻土边坡上方弃土的坡脚至边坡边缘的距离,应为常温时的距离再加上堆土的高度。4.6.8冬季回填土前,应清除基底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回填应连续进行,每层虚铺厚度应比常温时减少20~25%。冬期填土预留沉降量应比常温施工时适当增加。4.6.9室外基槽回填冻土时,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15%,冻土块的粒径不得大于150mm,且应均匀分布。室内基槽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料回填。4.6.10冬季平均气温在-5℃以下时,填土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平均气温-5℃~-10℃时,4.5m;b)平均气温-10℃~-15℃时,3.5m;c)平均气温-15℃~-20℃时,2.5m。用石块和不含冰块的砂土(不含粉砂)、碎石类土等非冻胀性土回填时,填土高度不受本条限制。4.6.11春融期应观测冻土边坡及支撑的稳定,并做好排水。4.6.12冬季施工现场应采取防火措施。因冻结可能遭受损坏的机械设备、油料以及降低地下水位的设施等,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4.7基槽挖填工程质量的检查与检测验收4.7.1基槽开挖工程质量检测项目验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基底土性,每个基槽检测不应少于一点;b)断面尺寸,小于5m的检测不少于一点,大于5m的每5m检测一点;c)基底标高和表面平整度,每10m2不少于一点,每个基础不少于一点;d)边坡值,每10m检测不少于一点,每个边坡不少于一点。4.7.2基槽回填工程质量检测验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分层压实系数及分层厚度,每20m3~50m3检测一点,每个基槽不少于一点;b)填土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每个基槽不少于一点;c)回填土料及含水量,每个取土点、每100m3分别不少于一次,每次雨后应根据影响情况检测。4.7.3基槽挖填工程检查项目验收时,应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随时、全数检查。4.7.4回填土压实系数应有90%以上符合设计要求,其余10%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得大于0.08g/cm3,且应分散、不集中。31 SH3510-200×5模架工程5.1一般规定5.1.1模板、模板支撑及其模板支架(以下简称模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条件进行设计。模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5.1.2模架使用构配件及材料的材质、规格、性能等应符合有关的专门规定,采用基土胎模应做表面硬化处理。5.1.3模板支架搭设完成后应验收合格方可进行后续施工。模架安装全部完成后,再经整体验收合格方可浇筑混凝土。必要时模架应经堆载预压验收合格。模架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5.1.4模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5.1.5模板支架施工除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JGJ##等专门标准的规定。5.2模架设计5.2.1模架设计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情况等条件选用结构设计和安全设计标准进行。重要、新型的模架设计应列入施工组织设计。5.2.2模架设计的荷载取值、荷载组合及组合系数应符合相关专门规定。当进行抗倾覆验算时,安全系数不宜小于1.15。5.2.3模架构造应传力明确、结构稳定、便于安装、拆除,支架的立柱或桁架应保持稳定,并用撑拉杆件固定。5.2.4当验算模架的刚度时,其最大变形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a)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b)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c)背楞、柱箍等模板支承件,为相应计算跨度的1/500;d)支架的弹性变形值或弹性挠度,为相应的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e)模架系统累计变形值,为不大于4.0mm;f)特定构造的模架应符合相关的专门规定。5.3模架构造5.3.1主控项目5.3.1.1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且在使用期间不得拆除。5.3.1.2模板支架的立杆接长应采用对接,钢管立杆若采用搭接时,连接扣件不应少于3个。5.3.1.3模板支架的支撑设置应能保证支架形成几何不变体系,模板支撑应能保证模板不产生过大的变形。5.3.2一般项目5.3.2.1模板支架宜在模板外增加一跨非承力支架。外排立杆高出混凝土顶面不宜小于1.0m,并在顶部增设横杆、外部挂设安全网。31 SH3510-200×5.3.2.2模板支架架体的高、宽比不宜超过3:1,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5.3.2.3模板支架直接承受模板荷载的顶层横杆与立杆连接扣件下宜增设防滑扣件。5.3.2.4模板支架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顶部宜设置可调顶托。5.3.2.5立杆的可调支座和可调顶托,当伸出长度超过300mm时,应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悬挑支撑的斜杆应连接牢固。梁下单根立杆应设在梁中心线处。5.4模架安装5.4.1主控项目5.4.1.1安装上层模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架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5.4.1.2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5.4.2一般项目5.4.2.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a)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积水;b)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c)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d)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5.4.2.2对跨度小于4.0m的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的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5.4.2.3柱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模板下端应预留清扫口;b)柱身模板操作孔间距不宜超过2m;c)柱梁接合处应拼装严密,并易于拆除;d)多柱安装完成后,应统一校核轴线、标高和稳定性,并联合固定。5.4.2.4不得将穿越基础的管、线直接浇筑入混凝土中。5.4.2.5安装钢筋、模板组合体时,吊索应按模板设计的吊点位置绑扎。当采用分节脱模时,下节模板在浇筑上节混凝土前应再次紧固。5.4.2.6模板支架安装的偏差或允许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模板支架安装允许偏差、允许值及检验方法单位:mm项目允许偏差、允许值检验方法主控项目扣件螺栓拧紧力矩>40N·m,且<65N·m力矩扳手检查纵向扫地杆距底座上皮的距离<200mm钢尺检查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150mm钢尺检查不同高度扫地杆的高低差<1000mm钢尺检查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距边坡的距离>500mm钢尺检查一般项目顶层横杆的标高±10mm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立杆轴线±25mm钢尺检查31 SH3510-200×表5(续)模板支架安装允许偏差、允许值及检验方法单位:mm项目允许偏差、允许值检验方法一般项目立杆弯曲度端部≤5mm端部长度1.5m以内,钢尺检查中间部位高度≤4m12mm拉线和钢尺检查全高20mm拉线和钢尺检查立杆自由长度可调底座、顶托<300mm钢尺检查钢管顶部<1/2步距钢尺检查钢管接头距主节点的距离<1/3步距钢尺检查钢管杆件的搭接长度>1000mm钢尺检查端部扣件边缘至钢管末端的距离>100mm钢尺检查钢管架斜撑扣件中心至主节点距离<150mm钢尺检查不同步不同跨两个相邻钢管接头的距离>500mm钢尺检查钢管架主节点处两个扣件的中心距<150mm钢尺检查注:立杆轴线顶部和底部均应检查,并取其最大值。5.4.2.7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单位:mm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内部尺寸基础±10钢尺检查柱、墙、梁+4,-5钢尺检查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0m6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大于5.0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注:检查轴线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5.5模架拆除5.5.1主控项目5.5.1.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31 SH3510-200×表7(续)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注:全数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实验报告。5.5.1.2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技术方案执行。5.5.1.3模板支架的拆除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5.5.2一般项目5.5.2.1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5.5.2.2模架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架材料、构配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运走。5.5.2.3拆除带有对拉螺栓的模板时,不应扰动混凝土。对拉螺栓留下的表面孔洞应封堵严密,非工具式对拉螺栓应沿混凝土表面机械切断。5.5.2.4模板拆除后的基础外棱角宜采取保护措施。5.6模架工程的检查与检测验收5.6.1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检测项目,每个基础的每个项目、部位应全数检测。5.6.2模板支架安装允许偏差、允许值的主控检测项目中,顶层“扣件螺栓拧紧力矩”列项应全数检查,其他项目抽查检测不应少于50%。5.6.3模架工程检查项目验收时,应全数观察检查。6钢筋工程6.1一般规定6.1.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6.1.2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a)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b)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c)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6.1.3钢筋在运输和储存时,应按批次和规格分类垫放整齐,避免锈蚀、油污或变形,并不得损坏标志。6.1.4钢筋焊接网的施工应符合《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276的规定。6.1.5浇筑混凝土时应对钢筋进行观察和维护,出现移位、变形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处理。6.2钢筋原材料6.2.1主控项目6.2.1.1钢筋进场时,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按照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规定?)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6.2.1.2钢筋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或出厂试验报告单;b)钢筋表面或每捆(盘)应有炉罐(批)号、直径、强度等级等出厂标志;31 SH3510-200×c)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d)钢丝表面不得有油污和影响机械性能的拉痕、机械损伤及目视可见的锈蚀麻点,允许表面有浮锈;e)钢绞线不得有油污、润滑脂等物质,允许有轻微浮锈和表面回火颜色,但不得有目视可见的锈蚀麻坑。6.2.1.3进口钢筋的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应有中文文本,质量指标不应低于我国有关标准。6.2.1.4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混凝土设备构架,其纵向受力钢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b)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6.2.1.5钢筋焊接用的焊条、焊丝、焊剂、气体等应符合相关的专门标准。6.2.1.6钢筋在检验或加工、安装过程中,如发现脆断、裂缝、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异常等现象时,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6.2.2一般项目6.2.2.1钢筋的直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钢筋、钢丝、钢绞线直径允许偏差单位:mm钢筋钢丝钢绞线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公称尺寸允许偏差公称尺寸允许偏差公称尺寸允许偏差结构型式公称尺寸允许偏差6±0.46±0.33.0±0.041*25+0.15-0.0588±0.44.05.810105.0±0.058.0+0.25-0.1012126.01014146.251216167.01*36.2+0.15-0.5018188.0±0.066.52020±0.59.08.6+0.2-0.12210.08.742512.010.828±0.612.9321*79.5+0.30-0.153611.140±0.712.7+0.4-0.250±0.815.215.717.831 SH3510-200×6.2.2.2热轧钢筋及冷轧扭钢筋实际重量与公称重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a)热轧钢筋:公称直径6~12mm,为±7%;公称直径14~20mm,为±5%;公称直径22~50mm,为±4%;b)冷轧扭钢筋:为-5%。6.3钢筋加工6.3.1主控项目6.3.1.1受力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a)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b)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c)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6.3.1.2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应满足本规范第6.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b)弯钩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c)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6.3.1.3冷轧扭钢筋严禁再次进行冷轧、冷拉等冷加工。6.3.2一般项目6.3.2.1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冷拉调直时,HPB235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冷拔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6.3.2.2弯折过的钢筋调直后不得作为受力钢筋使用,加工完成的钢筋应分类垫放整齐,并按使用部位编号、挂牌。6.3.2.3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单位:mm项目允许偏差受力钢筋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弯起钢筋的弯起高度±5箍筋内净尺寸±5平面的翘曲不平±206.4钢筋连接6.4.1主控项目6.4.1.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焊接和机械连接接头的形式、工艺应经试验确定(验证?)。31 SH3510-200×6.4.1.2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从事钢筋焊接的焊工必须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焊工考试”的规定考试合格,并在规定的焊接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6.4.1.3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抽取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6.4.2一般项目6.4.2.1钢筋接头的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6.4.2.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6.4.2.3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b)机械连接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设备构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c)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基础,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注: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连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6.4.2.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粱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b)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c)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粱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注:钢筋绑扎连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6.4.2.5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直径的0.25倍;b)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c)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d)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6.4.2.6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其绑扎搭接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表10的规定。31 SH3510-200×表10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钢筋类别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0~C25C30~C35≥C40光圆钢筋HPB23545d35d30d25d带肋钢筋HRB33555d45d35d30dHRB400RRB400――55d40d35d注1:当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在25%~50%之间时,应按表列数值乘以系数1.2。注2:当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大于50%时,应按表列数值乘以系数1.35。注3: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6.4.2.7在符合下列条件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应根据本规范第6.4.9条的规定确定后,再乘以下列修正系数:a)当带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修正系数1.1;b)环氧树脂涂层的钢筋,修正系数1.25;c)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钢筋易受扰动时(如滑模施工),修正系数1.1;d)对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的带肋钢筋,修正系数0.7;e)当带肋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搭接钢筋直径3倍且配有箍筋时,修正系数0.8;f)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修正系数1.15;对三级抗震等级,修正系数1.05。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6.4.2.8纵向受压钢筋绑扎搭接时,其最小搭接长度应根据本规程第6.4.9和6.4.10条的规定确定后,乘以系数0.7。在任何情况下,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6.4.2.9钢筋焊接骨架的连接及接头,除搭接长度可比本规范第6.4.9和6.4.10条的规定减少5d外,其他均应符合本规范关于钢筋连接与接头的相关规定。6.4.2.10钢筋焊接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和《钢筋气压焊》GB12219的规定。电弧焊接用的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按表11选用。表11钢筋电弧焊焊条型号钢筋牌号电弧焊接头型式绑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熔槽帮条焊预埋件穿孔塞焊窄间隙焊钢筋与钢板搭接焊预埋件T型焊HPB235E4303E4303E4316、E4315E4303HRB335E4303E5003E5016、E5015E4303HRB400E5003E5503E6016、E6015E5003RRB400E5003E5503――――6.4.2.11冷拉钢筋的闪光对焊或电弧焊,应在冷拉前进行;冷拔低碳钢丝、冷轧扭钢筋、冷轧带肋钢筋的接头,不得采用焊接。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6.4.2.12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2mm、轻骨料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0mm的HPB235钢筋及直径大于31 SH3510-200×25mm的其它种类钢筋接头,均宜采用焊接;受压柱中直径大于32mm的受压钢筋接头,应采用焊接。6.4.2.13对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接头,宜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采用焊接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a)纵向钢筋的接头,对一级抗震等级,应采用焊接接头;对二级抗震等级,宜采用焊接接头;b)框架底层柱,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采用焊接接头,对三级抗震等级,宜采用焊接接头;c)钢筋接头不宜设置在梁端、柱端和箍筋加密区范围内。6.4.2.14钢筋的机械连接,应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进行接头的设计、应用、型式检验和现场检验验收。6.5钢筋安装6.5.1主控项目6.5.1.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6.5.1.2钢筋安装过程中设置的脚手架和稳定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6.5.2一般项目6.5.2.1钢筋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扎牢;b)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c)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d)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e)在柱中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弯钩的平面应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中间钢筋的弯钩平面应与模板面或模板的切平面垂直;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不应小于15°。6.5.2.2基础底面与侧面应设置塑料卡或水泥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6.5.2.3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的部位、数量、方法,应由监理(业主)与施工单位共同选定,列入质量检验程序,并记录检验结果。6.5.2.4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单位:mm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绑扎钢筋网长度±10钢尺检查网眼尺寸±20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绑扎钢筋骨架长±10钢尺检查宽、高±5钢尺检查受力钢筋间距±10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排距±5保护层厚度基础±10钢尺检查柱、梁±5钢尺检查板、墙、壳±3钢尺检查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31 SH3510-200×表12(续)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单位:mm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钢筋弯起点位置20钢尺检查注:表中粱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6.6钢筋工程的检查与检测验收6.6.1材料应按验收方案的规定检查验收。6.6.2允许偏差检测,每个基础、项目应抽查检测的数量不少于10%,并不少于3项。6.6.3检查项目应全数观察检查。7混凝土工程7.1一般规定7.1.1设备基础的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对采用蒸汽法养护的混凝土设备基础,其混凝土试件应先随同基础同条件养护,再转入标准条件养护共28d。掺用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强度的龄期可按现行《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等的规定取值。7.1.2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及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应按表13取用;其标准的成型方法、标准养护条件及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表13混凝土试件尺寸及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骨料最大粒径(mm)时间尺寸(mm)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31.5100×100×1000.95≤40150×150×1501.0≤63200×200×2001.057.1.3当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时,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基础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并作为处理依据。7.1.4同一基础的混凝土宜选用同生产厂、同品种水泥。7.1.5配制混凝土宜掺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并宜合理利用废弃混凝土。7.1.6拌制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现场集中搅拌站宜按《预拌混凝土》GB14902标准进行质量控制。7.1.7混凝土应按《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实施质量控制。7.1.8泵送混凝土施工应符合《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10的规定。7.1.9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应符合现行《建筑工程冬季试工规程》JGJ1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7.2混凝土原材料7.2.1主控项目7.2.1.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水泥》GB××等的规定。31 SH3510-200×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设备基础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7.2.1.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钢筋混凝土设备基础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7.2.1.3混凝土中氯化物、碱的含量应根据原材料实验报告经计算确定,总含量应符合设计规定。7.2.1一般项目7.2.2.1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T1804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7.2.2.2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粗、细骨料的检验应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注1: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注2: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7.2.2.3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同一水源的水质检验不应少于一次。7.2.2.4水泥、外加剂、掺合料应按进场批次分别或相互隔离存放,并设置防雨、防潮措施。粗、细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存放、不得混杂,并不得混入有害的活性成份、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块等。7.3混凝土配合比7.3.1主控项目7.3.1.1混凝土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当无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时,可按表14取用。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尚应符合相关标准的专门规定。表14凝土强度标准差单位:N/mm2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C20~C35高于C35σ4.05.06.0注:采用本表时,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σ值适当调整。7.3.1.2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委托工程当地具有合格资质的实验室作试配验证。委托验证必须提供工程将实际使用的材料样品。7.3.2一般项目7.3.2.1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可按表15选用。实测的混凝土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6的要求。表15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单位:mm结构种类坍落度基础垫层、无筋大体积结构或配筋稀疏的结构10~30板、梁和大型及中型截面的柱子等30~50配筋密列的结构(薄壁、细柱等)50~7031 SH3510-200×表15(续)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单位:mm结构种类坍落度配筋特密的结构70~90泵送混凝土的泵送高度(m)30以下100~14030~60140~16060~100160~180100以上180~200注1:本表系采用设备振捣时的坍落度,当采用人工振捣时其值可适当增大。注2:当需要配制大坍落度混凝土时,应掺用外加剂。注3:曲面或斜面结构混凝土坍落度应根据实际需要另行选定。注4:轻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比表中数值减少10mm~20mm。表16混凝土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允许偏差单位:mm要求坍落度允许偏差<50±1050~90±20>90±307.3.2.2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盘鉴定宜在开始生产前完成,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7.3.2.3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施工配合比,确定每盘混凝土的实际材料用量。7.4混凝土拌制7.4.1主控项目7.4.1.1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施工配合比,确定每盘混凝土的实际材料用量。7.4.1.2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17的规定。表17混凝土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材料名称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注1:各种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合格,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注2: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当雨天和含水率有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并适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7.4.2一般项目7.4.2.1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不应小于表18的规定。31 SH3510-200×表18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单位:s混凝土坍落度搅拌机机型搅拌机出料量(l)<250250~500>500≤30强制式6090120自落式90120150>30强制式606090自落式9090120注1: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系指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至开始卸料止的时间。注2:当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注3:当采用其它型式的搅拌设备时,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设备说明书的规定或经试验确定。7.4.2.2现场混凝土集中搅拌站,宜按分批检验、统计数据调整混凝土的配制强度。7.4.2.3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16的规定。7.5混凝土运输与浇筑7.5.1主控项目7.5.1.1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7.5.1.2在浇筑地点检查坍落度或坍落扩展度,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两次。当有离析现象时,应进行二次搅拌。7.5.2.1一般项目7.5.2.2当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时,浇筑前可适量加入与混凝土配合比同水灰比的水泥浆;当混凝土中掺有掺合料时,应加入同水胶比的水胶浆,加浆后应搅拌均匀。7.5.2.3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雨、雪天气露天浇筑混凝土,应采取防护措施。7.5.2.4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应符合表19的规定。表19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捣实混凝土的方法浇筑层的厚度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表面振动200mm人工振捣无筋或配筋稀疏混凝土250mm不宜设备振捣的特殊部位150mm表面振动(振动时需加荷)200mm7.5.2.5混凝土振捣器捣实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a)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b)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的距离不宜大于0.5倍;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应小于50mm;c)表面振动器宜连续移动;d)附着式振动器设置间距应通过试验确定,并与模板紧密连接。31 SH3510-200×7.5.2.6浇筑混凝土叠合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a)叠合面应有凹凸差不小于4mm的自然或人工粗糙面;b)主要承受动力荷载的梁,叠合面宜设置凹凸键、槽,并清除疏松层和浮浆;c)叠合式受弯构件的支撑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7.6混凝土养护7.6.1一般项目7.6.1.1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a)应在浇筑完毕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b)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c)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浇水次数应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d)用薄膜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薄膜内有凝结水;e)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架;f)伸缩缝间距超过20m的超长基础,应及时回填覆盖。注1:当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不得浇水。注2:当采用其它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注3: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薄膜时,宜涂刷养护剂。7.6.1.2养护剂应符合《水泥混凝土养护剂》JC901的规定,涂刷应及时、严密。7.6.1.3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应符合本规范7.7节的要求。7.7大体积混凝土7.7.1主控项目7.7.1.1大体积混凝土应根据施工阶段温度及应力计算,合力采取防裂措施。7.7.2一般项目7.7.2.1大体积混凝土宜利用混凝土的60天或90天强度,增配承受温度应力及控制温度裂缝开展的钢筋。当基础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7.7.2.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温度与裂缝控制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a)混凝土浇筑块体在浇筑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35℃;b)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外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差)不宜大于25℃;c)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5℃/d;d)不应出现贯穿性裂缝,表面温度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3mm。对于高强度等级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指标,可根据混凝土的抗裂强度验算,适当提高控制值。7.7.2.3大体积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优先采用水化热低、中低强度级别的水泥,其7天水化热不宜大于250kJ/kg;b)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宜大于1.5%;c)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宜大于3%。7.7.2.4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并符合下列规定:a)养护措施,应使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b)养护时间,应根据控制温度及收缩应力确定,不得少于15d;c)养护过程,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并对里外温差和降温速度进行监测;31 SH3510-200×d)温控监测,应能反映混凝土的实际温度。当实测里外温差或降温速度不能满足温控指标要求时,应调整保温养护措施,但不得采取强制、不均匀的调整措施。7.8混凝土施工缝与后浇带7.8.1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7.8.2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地脚螺栓范围内,不应留置施工缝。当必须留置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7.8.3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施工规程的规定。7.8.4后浇带、膨胀加强带的留置位置、方式和混凝土浇筑,应符合施工规程的规定。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7.8.5膨胀加强带、强度高的核心混凝土中不得混入其他混凝土。7.8.6后浇带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7.9混凝土试件7.9.1主控项目7.9.1.1设备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b)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c)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d)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e)对于小型基础,每拌制50盘且不超过5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或当一次连续浇筑不超过1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5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f)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7.9.1.2对有抗渗、抗冻要求的设备基础,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设计规定或实际需要确定。7.9.2一般项目7.9.2.1检查基础混凝土强度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共同确定,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取样次数应符合下列规定:a)承受动力作用的基础,每次浇筑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b)大体积混凝土的每个浇筑块,取样不得少于一次;c)框架式设备基础,基础及每层框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当设计有特殊规定时,取样次数应符合设计规定;7.9.2.2试模应符合《混凝土试模》JG3019的规定,每使用三个月应进行尺寸校核,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a)承压面的平面度不得超过0.0005d(d为边长或直径);b)相邻面间的90°夹角的偏差不应超过±0.5°;c)各边长、直径或高的尺寸偏差不得超过±1mm。7.9.2.3混凝土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时间,应在达到养护龄期或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不应超过规定养护龄期的7d。31 SH3510-200×7.10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及尺寸允许偏差7.10.1主控项目7.10.1.1基础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7.10.1.2现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使用功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7.10.1.3基础拆模后,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及时按施工方案对缺陷进行处理。7.10.2一般项目7.10.2.1设备混凝土基础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于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7.10.2.2设备混凝土基础的外观质量缺陷,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根据其对基础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表20确定。表20混凝土基础外观质量缺陷分类名称现象严重缺陷一般缺陷露筋基础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其它钢筋有少量露筋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基础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其它部位有少量蜂窝孔洞混凝土中孔穴深度或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基础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它部位有少量孔洞夹渣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基础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其它部位有少量夹渣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基础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其它部位有少量疏松裂缝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基础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基础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其它部位有少量不影响基础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缺陷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清水混凝土基础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其它基础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外表缺陷基础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基础有外表缺陷其它基础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7.10.2.3设备混凝土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1规定。表21设备基础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单位:mm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坐标位置20钢尺检查2不同平面的标高(不计表面灌浆层)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31 SH3510-200×表21(续)设备基础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单位:mm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3平面外形尺寸±20钢尺检查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钢尺检查凹穴平面尺寸钢尺检查4平面水平度每米5水平尺、塞尺检查全长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5侧面垂直度每米5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全高106预埋地脚螺栓标高(顶端)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两处测量)±2钢尺检查7地脚螺栓预留孔中心线位置10钢尺检查深度钢尺检查孔中心线铅垂度10吊线、钢尺检查8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标高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带槽锚板平整度5钢尺、塞尺检查带螺纹孔锚板平整度2钢尺塞尺检查9预埋件标高(平面)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中心线位置10钢尺检查水平度5钢尺检查7.10.2.4构架式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2的规定。表22设备基础框架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单位:mm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基础15钢尺检查柱、梁82垂直度每层5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全高H/1000但≤203标高层高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全高4截面尺寸钢尺检查5电梯井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钢尺检查井筒全高(H)垂直度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6表面平整度8用2m直尺检查注:H-结构全高。31 SH3510-200×8预埋工程8.1预埋地脚螺栓8.1.1主控项目8.1.1.1地脚螺栓、螺母和螺栓锚板若设计对材质没有要求时,应采用未经冷拉的Q235-A.F钢制作。8.1.1.2设备基础的预埋地脚螺栓,应用钢材制成的定距模板固定,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8.1.2一般项目8.1.2.1定距模板的设置应使螺栓安装固定后没有摆动的自由,构造应视刚度和螺栓露头长度、直径、数量及分布情况确定,并与定距模板支架连结稳固。8.1.2.2定距模板上的螺栓孔应采用机械钻孔,分片制作的大型定距模板的组兑接触面应平整、无锈,并用铰制孔与精制螺栓定位。8.1.2.3大型定距模板应用稳定的支架固定,相邻的支架应采取刚性连接。8.1.2.4预埋螺栓与钢筋位置冲突时,应保证螺栓安装位置正确。特殊部位可采用套筒式预埋螺栓。8.1.2.5拆除定距模板不得损坏螺栓丝扣;拆除后应清除粘敷的污物,并涂油、包扎保护。8.1.2.6定距模板螺栓孔径,应比螺栓直径大1mm;制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3的规定。表23定距模板制作允许偏差单位:mm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外形尺寸±52表面不平度53孔径±0.54相邻孔距±25上下孔同心度16螺栓孔对角线或中心圆直径±38.2预埋件8.2.1主控项目8.2.1.1制作预埋件的材料,其材质与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材应与埋件材料相适应,锚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8.2.2一般项目8.2.2.1基础施工前应核对预埋件的数量和位置,数量和型号较多时,宜绘制安装展开图。8.2.2.2板件与锚筋应焊接,锚筋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a)锚筋中心至板件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2d和20mm;b)受拉和受弯预埋件,锚筋间距及锚筋至板件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3d和45mm;c)受剪预埋件,锚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且在受剪方向的间距不应小于6d和70mm;d)受拉锚筋的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受剪和受压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e)光面钢筋末端应做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小于3d的180°弯钩;f)锚筋应位于受力钢筋的内侧。基础配筋密集、复杂部位的预埋件,应与设计协商锚筋布置。注: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为:la≥αfy/ft*d,其中fy、ft分别为钢筋抗拉和混凝土轴心抗拉设计强度,d为钢筋直径,α31 SH3510-200×为钢筋的外形系数,对光面钢筋取α=0.16,对带肋钢筋取α=0.14。8.2.2.3预埋件安装前,应进行检查验收。变形的预埋件应调平、调直,安装应牢固,8.2.2.4基础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除预埋件表面的污物,标出中心线及标高。8.3预留孔及预埋套管8.3.1主控项目8.3.1.1套管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8.3.1.2预留孔模应有不小于3%的拔模坡度。永久性钢制孔模应有锚固措施。8.3.1.3预埋螺栓的孔模外不得用机油做隔离剂。8.3.2一般项目8.3.2.1预留螺栓的孔边缘至基础边缘的距离和孔底至基础底面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m。8.3.2.2大型套管底部附近应预留振捣孔,套管下部的混凝土应仔细振实。8.3.2.3预留孔模、预埋套管的安装应牢固,必要时可设置定位支架。8.3.2.4成孔后的孔内污物应清除干净,上口应封闭。8.4钻孔锚固螺栓与植筋8.4.1主控项目8.4.1.1钻孔锚固地脚螺栓与植筋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粘结料的使用、检验等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的相关规定。8.4.1.2钻孔时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10MPa,成孔的边缘至基础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m,成孔的深度不应小于设计规定,螺栓底部至基础底面的距离不得小于3d,且不小于30mm。8.4.1.3施工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非破损抗拔承载力检验,检验数量不宜少于总数的2%,并不宜少于2件。8.4.1.4有裂缝或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不得采用钻孔锚固螺栓或植筋。8.4.1.5胀锚螺栓应按容许抗拉力和容许抗剪力选用。8.4.2一般项目8.4.2.1当设计不允许损坏钢筋时,应采取查清原有钢筋的措施。当必须损坏时,应征的设计单位同意。8.4.2.2粘结材料宜选用定型产品,初次使用的粘结材料,应进行性能指标检验,合格者方可使用。8.4.2.3水泥基粘结材料的孔璧湿润不应少于24h,环氧基粘结材料的孔璧应保持干燥,植入螺栓的紧固时间应符合本规范第11.3条的规定。8.4.2.4植入螺栓或钢筋的表面与孔璧间的距离,应符合表24的规定。表24螺栓或钢筋表面与孔壁距离单位:mm螺栓或钢筋直径化学粘结剂或砂浆骨料粒径不大于5骨料粒径5~1012~14≥3≥8≥2016~22≥4≥15≥2524~42≥6≥20≥3048~64≥8≥25≥3079~100≥10≥30≥308.4.2.5安设胀锚螺栓时,孔应成圆形、孔璧应完整,螺栓和孔璧不得有污垢。31 SH3510-200×8.5预埋设施的尺寸允许偏差8.5.1预埋设施制作、安装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5的规定。表25预埋工程制作、安装的尺寸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预埋地脚螺栓螺栓组中心位置10钢尺检查顶端标高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垂直度3‰吊线、钢尺检查相邻螺栓中心距±2钢尺检查螺栓对角线长度或中心园直径±5钢尺检查联合基础相邻螺栓组轴线间距或错位5拉线和钢尺检查2预埋件锚筋中心至锚板和基础边缘的距离钢尺检查锚筋的长度钢尺检查受剪埋件锚筋间距小于300mm时钢尺检查受剪埋件锚筋间距大于6d和70mm时钢尺检查受拉和受弯埋件锚筋间距钢尺检查中心线5钢尺检查标高(平面)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水平度2水准尺和塞尺检查平整度长度小于等于500mm2长度大于50032m靠尺和塞尺检查3预埋套管中心位置3钢尺检查4预留螺栓孔模中心位置5钢尺检查深度钢尺检查垂直度5吊线和钢尺检查5预留孔洞中心位置5钢尺检查内部截面尺寸钢尺检查6粘锚螺栓植筋成孔的中心线5钢尺检查成孔垂直度<深度的2%吊线和钢尺检查成孔深度钢尺检查成孔边缘至基础边缘的距离0钢尺检查螺栓或钢筋表面与孔壁距离0钢尺检查8.5.2预埋设施在基础拆模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6的规定。表26预埋设施在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预埋地脚螺栓螺栓组中心位置8钢尺检查顶端标高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31 SH3510-200×表26(续)预埋设施在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预埋地脚螺栓垂直度3‰吊线和钢尺检查相邻螺栓中心距±2钢尺检查螺栓对角线长度或中心园直径±5钢尺检查联合基础相邻螺栓组轴线间距或错位10拉线和钢尺检查2预埋件中心线位置10钢尺检查标高(平面)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水平度3水准尺和塞尺检查平整度长度小于等于500mm2长度大于500mm52m靠尺和塞尺检查3预埋套管中心位置10钢尺检查4预留孔洞中心位置15钢尺检查内部截面尺寸±5钢尺检查5粘锚螺栓相邻螺栓间距±2钢尺检查垂直度3‰吊线和钢尺检查6植筋露出长度0钢尺检查中心线10钢尺检查9灌浆9.1一般规定9.1.1设备基础灌浆前,应对设备、螺栓和灌浆部位进行检查验收。9.1.2地脚螺栓预留孔的一次灌浆应在设备初找正后进行,设备底座下承力范围内的二次灌浆应在设备最终找正、找平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24h内进行。9.1.3灌浆材料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当设计文件无规定时,静设备、小型泵类设备和小型钢构架基础灌浆可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动力机器基础和大型钢构架宜采用成品水泥基高强灌浆料,也可采用树脂基高强灌浆料。9.1.4灌浆部位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螺栓及设备底面应无油污;b)预留孔中的油、水等杂物应清除干净;c)剔除沾污或疏松的混凝土表面;d)采用普通灌浆材料时,混凝土凿面应达到在100×100mm2内不少于3~5个深10mm左右的麻点;e)采用高强灌浆材料时,混凝土应全部凿毛;f)采用水泥基灌浆材料时,混凝土表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12h以上,灌浆前无积水;g)采用树脂基灌浆材料时,混凝土表面应风吹干净,保持干燥;h)采用其它灌浆材料时,表面处理应符合设计文件或材料使用说明的要求。9.1.5灌浆不得移动设备和螺栓,不得污染设备和基础。31 SH3510-200×9.1.6二次灌浆层的厚度,对于小型设备宜为25mm~60mm,对于大型设备宜为50mm~100mm。厚度大于100mm时,应采取防收缩措施。9.1.7一次灌浆应充满预留孔;二次灌浆层外缘至设备底座外缘的距离不宜小于60mm,且不宜小于灌浆层的厚度。9.1.8二次灌浆层在靠近底座处应高于底座底面10mm以上,外缘应等于或略低于底座底面;压浆垫铁四周应抹成不小于45°的坡脚。9.1.9设备底座承力范围外的灌浆或二次找平,应符合下列规定:a)表面应设置为液体的导流、汇集适当找坡或留槽,角部应抹圆;b)顶面开敞式底座,灌浆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备底座宜开设泄水口;c)顶面封闭式底座,灌浆应充实,灌浆口应封严;d)灌浆应密实,并采取防裂、防空鼓措施。9.1.10锚栓、锚板式地脚螺栓孔内灌浆,应符合下列要求:a)灌砂应采用洁净的干燥粗砂,不得采用海砂;b)灌砂的顶部或底部要求灌砂浆或混凝土时,底部应控制灌浆量,顶部应控制中部灌砂的吸水;c)要求二次灌浆不与螺杆接触时,应按设计要求包扎相应部位;d)不要求灌浆时,顶面应采用软体材料密封,防止二次灌浆材料进入。9.1.11检验灌浆质量的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强度检验试件采用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标准试模,亦可采用70.7mm或150mm边长的立方体标准试模,但强度应承以换算系数0.9;b)变形检验试件采用40mm×40mm×160mm或100mm×100mm×515mm的棱柱体标准试模;c)标准养护强度检验试件,每工作班不应少于一组;d)同类材料的变形检测试件,不应少于一组;e)当灌浆层需承受设备负荷时,同条件养护试件,不应少于一组;f)当灌浆层不需承受设备负荷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数量,应满足不同设备地脚螺栓紧固检验的需要。9.1.12地脚螺栓紧固时,灌浆层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强度的75%以上,且紧固应均匀进行。9.2水泥砂浆与混凝土灌浆9.2.1主控项目9.2.1.1水泥砂浆与混凝土灌浆的配合比应经试验验证。9.2.1.2水泥砂浆与混凝土灌浆的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7d。9.2.2一般项目9.2.2.1水泥砂浆强度不应低于10MPa,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基础混凝土提高一级。9.2.2.2灌浆料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搅拌时间应较普通材料延长30秒。9.2.2.3灌浆前混凝土表面湿润应不少于12h。9.3水泥基高强灌浆料灌浆9.3.1主控项目9.3.1.1水泥基高强灌浆材料应按表27的规定进行验收。31 SH3510-200×表27水泥基灌浆材料的验收标准品质检验项目竖向膨胀率%抗压强度MPa流动度mm钢筋粘结强度MPa1d1d3d28d圆钢螺纹钢Ⅰ级品≥0.02≥30≥40≥65≥270≥6≥13Ⅱ级品≥0.02≥22≥38≥55≥240≥6≥13注:检验过程中应取消关于振动成型的内容。9.3.1.2加水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并应采用强制式搅拌。9.3.1.3水泥基灌浆材料拆模和养护的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确定,并符合表28的规定。表28水泥基灌浆材料拆模和养护时间与环境温度的关系日最低气温℃拆模时间h养护时间h-10~096140~572105~15487≥152479.3.2一般项目9.3.2.1成品灌浆料不得在现场掺入任何外加剂、外掺料,拌和器具应清理干净。9.3.2.2超长基础分段灌浆长度不宜超过10m,剪力坑或预留螺栓孔应先行灌浆。9.3.2.3二次灌浆厚度不宜超过100mm。9.3.2.4灌浆部位混凝土表面湿润应不少于12h,且灌浆前不得有积水。9.4环氧树脂基灌浆料灌浆9.4.1主控项目9.4.1.1环氧树脂基灌浆料采用的材料应符合使用和施工环境的要求,配合比应经验证。9.4.1.2环氧砂浆灌浆料应在温度15℃~30℃、无日光直射的环境中养护3d~6d。9.4.1.3环氧砂浆抗拉强度的检验试件应采用“8”字试模,每工作班不应少于一组试件。9.4.1.4试件23±2℃条件下养护3天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50MPa,抗拉强度应不小于10MPa。9.4.2一般项目9.4.2.1环氧树脂基灌浆的基层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25,表层20mm厚度内混凝土的含水率不宜大于6%。9.4.2.2灌浆的环境温度宜在15℃~30℃,并避免日光直射施工面。10基础的表面处理与保护10.1基础表面处理10.1.1设备基础表面抹灰、贴面或防腐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持美观。10.1.2地面之上的基础表面,应清除毛刺、板缝夹浆及漏浆,并铣刨或磨削凸处、填平凹处,接缝应平顺。31 SH3510-200×10.2基础保护10.2.1基础的棱角宜加护角进行保护。10.2.2预留螺栓孔及未贯穿的竖向孔洞等,应封闭孔口或在孔内填砂,并防止冻胀损坏。10.2.3基础作锚点时,应验证锚固能力、保护绑扎部位,必要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10.2.4接近地面的地脚螺栓应设置明显防护标志。10.2.5基础与混凝土地坪接合处,当设计文件无规定时,应预留10mm缝隙满灌热沥青。11基础交工验收11.1设备基础施工完成后,应用红色油漆标注基础中心线(轴线)及标高,标注方式应符合图1的规定。设备位号××.××(高程)轴线号设备位号××××图1设备基础复测标注控制标高中心设备中心线(轴线)11.2设备基础复测、标注完成后,应及时向设备安装专业办理工序或中间交接手续。11.3基础交付设备安装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块体式设备基础,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b)框架式设备基础,不低于设计强度的80%;c)塔类设备基础,达到设计强度的100%;d)紧固地脚螺栓时,基础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灌浆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11.4施工单位在设备基础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3503的规定及时收集、记录、编辑交工技术文件资料。设备基础交工验收时,应提交下列交工技术文件:a)设计变更单和材料代用单;b)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及复验报告;c)钢筋连接接头试验报告;d)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及开盘鉴定记录;e)混凝土试件试验报告及试件强度统计评定记录;f)原土及回填土夯实记录;g)测量定位记录;h)地基验槽记录(含钎探记录);i)隐蔽工程验收记录;j)灌浆试件试验报告;k)设备基础的沉降观测记录;31 SH3510-200×l)设备基础复测记录;m)质量事故、质量缺陷的处理与验收记录;n)竣工图;o)其他有关文件。31 SH3510-200×用词说明对本规范条文中要求执行严格程度用的助动词,说明如下:(一)表示要求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并具有法定责任时,用词为“必须”(must);(二)表示要准确地符合规范而应严格遵守时,用词为:正面词采用“应”(shall);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shallnot)。(三)表示在几种可能性中推荐特别合适的一种,不提及也不排除其它可能性,或表示是首选的但未必是所要求的,或表示不赞成但也不禁止某种可能性时,用词为:正面词采用“宜”(should);反面词采用“不宜”(shouldnot)。(四)表示在规范的界限内所允许的行动步骤时,用词为:正面词采用“可”(may);反面词采用“不必”(neednot)。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