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00 KB
  • 20页

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地基工程施工危险辨识及控制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安全管理技术专业2011级毕业论文地基工程施工危险辨识及控制Foundationengineeringconstructionhazardidentificationandcontrol学生:温俊华学号:20116014专业:安全技术管理班级:安管2011班指导教师:陆良仁安全管理技术专业2013年6月 致谢在本篇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对指导老师陆良仁表示由衷地感谢!陆良仁在整个毕业环节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这段时间里我在陆良仁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收集了本文所需的文件资料,拓宽了学习知识的思路,增强了学习知识的能力,为我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毕业设计及整个大学期间,院领导、各位任课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圆满的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此,我再次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I 地基工程施工危险辨识及控制摘要:本文对地基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源进行了辨识与研究,分析了桩机作业、挖土作业、脚手架安拆等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有害因素。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对其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其结果表明地基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有害因数包括: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提出,在地基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要严格按照辨识、建档、上报、检测评估、过程监控、隐患治理、应急预案、告知义务的危险源的管理程序进行,以便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此外通过对相关应急预案的列举让我们了解认识到其在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过程的重要性。关键词:地基施工危险源辨识控制II 目录致谢……………………………………………………………………………I摘要……………………………………………………………………………II目录……………………………………………………………………………III1绪论…………………………………………………………………………21.1问题提出……………………………………………………………………21.2我国减租危险源辨识的发展现状…………………………………………41.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和意义……………………………52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62.1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危险源以及控制措施清单……………………………7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危险源控制措施………………………………………73.1物体打击的控制措施………………………………………………………73.2高空坠落的控制措施………………………………………………………73.3触电的控制措施……………………………………………………………83.4机械伤害的控制措施………………………………………………………84地基基础工程危险源的管理程序…………………………………………84.1辨识…………………………………………………………………………94.2建档…………………………………………………………………………94.3上报…………………………………………………………………………94.4检测评估……………………………………………………………………94.5过程监控……………………………………………………………………124.6 隐患治理……………………………………………………………………134.7应急预案……………………………………………………………………134.8告知义务……………………………………………………………………13附表一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13附表二防火防爆应急预案………………………………………………………13III 1.绪论1.1问题提出随着地质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勘单位从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更多的地勘单位从原来从事计划项目逐步转变到市场项目,而从事地基工程的施工工作。随着作业环境的改变,现场管理和施工技术都发生了变化,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从事地基工程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各种工程施工规范、规程不熟悉,解决技术问题和采用的技术措施不及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危及安全的问题,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地基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目前地勘行业在市场中主要从事的基础工程施工工作包括:建筑地基的基础施工、护坡桩、基础桩、深基坑的开挖、边被支护、锚杆、道路或桥梁的基础桩、水利水电大坝的基础加固工程、隧道开挖和喷锚支护工程等等。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主要包括成孔、焊接钢筋笼、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等工艺过程,而成孔主要有机械成孔、人工成孔两种方法。机械成孔过程中由于设备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在钻进时安装钻杆和拆卸钻杆中常会发生砸伤钻工的手和头部或钻头的起落导致人员的伤亡等;由于施工场地狭小,电线较多,交叉作业,在钢筋笼焊接和绑扎中常会出现触电或灼伤人的事故。因此,对地基工程危险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地基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现意义,对地基工程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措施的研究势在必行。16 1.2我国建筑危险源辨识的发展现状自从二十世纪末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给我国许多大中型经营单位带来了巨大意义,受到了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吸收和笑话国外的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方法,我国的建筑业也开始予以运用,如安全检查表(SCL)、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还有国家还制定了相关的一些标准,《施工企业安全检查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等。在2002年1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关于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的安全评价和安全全条认证。还对重大危险源做出了定义,这部法律的颁布对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国内一些工厂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标准、化工危险程度分级等方法主要用于该行业的安全评价,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适用于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评价。由此可见,对于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的研究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发展空间的。1.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和意义地基工程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危害程度,针对以上可能的结果提出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在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的基础上减少施工发生率、最小损失。2.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16 2.1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危险源以及控制措施清单作业项目危险点防范类型预控措施桩机作业桩机未定期检验、未取得有关部门的准用证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桩机进场前应检验合格并取得准用证组装人员、吊装人员、打桩人员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其他伤害制订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明确凡是进行桩机组装、吊装、打桩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并加强监督、检查在地下管线未明或未采取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打桩、挖土作业其他伤害要求也主提供施工区域地质资料及有关地下管线等布置图、发现不明物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业主和有关部门桩架搭设单位无资质、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桩架搭设人员无证上岗其他伤害检查桩架搭设单位的资质、人员须经安全培训、确保设备符合桩架搭设要求、人员做到持证上岗安装桩架的索具不符要求机械伤害安装前对索具进行检查、不符要求严禁使用16 桩机作业桩架缆风绳松紧不一机械伤害缆风对称设置、监控缆风松紧程度移动桩架和停止作业时、桩锤未在最低位置机械伤害专人指挥、监督必须先将桩锤降到最低位置后,才能移动桩架和停止作业,防止失稳组装时为锁住履带或用夹轨钳夹紧轨道机械伤害组装时重点检查、监督。必须锁住履带或用夹轨钳夹紧轨道桩机配重放置不稳或配重不合理机械伤害严格按要求放置桩机配重、交底时重点强调、现场加强检查吊装是吊点不正物体打击起重工持证上岗、且具备相应的专业操作技能、合理设置吊点起吊速度物体打击对起重工、操作工加强教育、交底、过程监控桩起吊后人员在桩底下通过其他伤害吊装区域设立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操作人员用撬棒矫正桩机时用力过猛偏心锤击其他伤害加强装机使用前、使用中的检查、维修堆桩场地未作硬化处理其他伤害堆桩场按设计对原地基进行相应加固处理成孔后,孔洞口未加设防护盖板坠落按规定设置孔洞盖板和围护栏杆运行时制动器不可靠,紧固件不牢固机械伤害每天使用前加强制动器、紧固件灵敏度的检查、及时维修、保养吊桩时桩锤在一定高度时未固定坍塌吊装区域设立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吊桩设专人监督16 挖土作业基础开挖未按规定自然放坡、特殊地质条件深度坑未采取井点降水措施、基坑边缘违规堆土或其他物品坍塌、物体打击1.弃土堆高≤1.5m。2.一般土质条件下弃土堆底至基坑顶边距离≥1.2m3.垂直坑壁边坡条件下弃土堆底至基坑顶边距离≥3m。4.软土场地的基坑边不应堆土。5.坑边如需堆放材料机械、必须经计算确定放坡系数、必要时采取支护措施。人工挖孔、作业人员下班休息未盖好孔口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高出坠落、其他伤害作业人员下班休息必须盖好孔口或设置高于80cm的围栏封闭并挂警示标志。作业人员在坑内休息坍塌禁止作业人员在坑内休息人工清洁、撬挖土石方不遵守安全规程规定坍塌、物体打击先清除上坡滚动土石。禁止上下坡同时撬挖。土石滚落下方不得有人、并设专人警戒。作业人员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多台机械同时挖掘基坑坍塌坑、沟与建筑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坑、沟与建筑物的距离过小坍塌按规定不得小于1.5m基坑开挖和基础工程施工中未及时监测基坑及周边条件的变化坍塌、其他伤害应特别注意监测、支护结构变形、坑外地面沉降或坑底隆起变形、地下水位变化、以及塔机基础、周边建筑物及道路和地下管线等设施沉降及变形,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和处理人员与机械之间未保持一定的距离其他伤害挖土专人指挥、监督、保证人员与挖土机械之间的安全距离16 挖土作业挖土过程中土体产生裂痕坍塌加强对土体及周边的定期监控、作好几路、及时分析、发现异常、立即停工采取措施在基坑支护和支撑上行走、堆物坍塌加强检查,严禁在基坑支护和支撑上行走堆物挖土机械在输电线路下作业,不满足安全距离触电采取线路断电或搭设隔离棚土方机械在行驶中人员上下或传递物品坍塌、其他伤害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严禁在土方机械在行驶在中上下或传递物品一次挖土深度大于4m坍塌严格按挖土方案进行分层开挖、一次挖土深度不超过2m雨后作业前未检查土体和支护的情况坍塌雨前对土体和支护进行检查并采取排水、防护措施、雨后作业前对土体和支护情况检查各种机械、车辆在开挖的基础边缘2m内行驶、停放坍塌、机械伤害挖土区域设警戒线、各种机械、车辆严禁在开挖的基础边缘2m内行驶、停放。基坑无确实可靠的排水设施、堆土堆物离坑边过近、支护无方案和措施、坑槽开挖设置安全边坡不符合安全要求、坍塌施工方案明确基坑排水设施、堆物离坑边距离、支护措施、安全边坡及深基坑施工防止临近建筑物沉降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并在施工中加强监督、检查16 脚手架搭设、拆除作业违章违纪工作及违反安全要求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各种伤害1.按《规程》标准作业,施工中严禁打闹、抛物等违章违纪行为。2.严格按技术交底施工,不得擅自篡改。3.施工人员应严格按方案和安全措施执行,不得随意更改,若方案或措施有错误,应及时与技术人员协商解决4.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酒后进入现场。5.安全装置及设施严禁私自拆除、挪用。6进入现场佩戴安全帽脚手架及脚手板选择不合格人员伤害1、钢管和扣件质量要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相关规定,钢管应用48~51㎜(外径)壁厚3~3.5㎜,管长度以4~6.5m及2.1~2.8m为宜,弯管压扁裂开不能用;当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kg.m时,扣件不得发生破坏。2、脚手板采用合格的木板、竹条帘。每块质量不宜大于30kg,木板厚不小于5cm;禁止使用腐朽、扭纹、破裂及有大横节的脚手板,木板宽宜20~25cm。脚手架搭设不规范。人员伤害高处坠落1、钢脚手架立杆、大横杆应错开搭设,长度不得小于50㎝,承插式的管接头搭设长度不小于8㎝,水平式承插式接头应有穿销,并用扣件连接,不能用铁丝绑扎。2、作业层脚手板须满铺,且用8~10#铅丝固定,挑帘下设三根横杆,不许有探头现象;非作业层连续不铺脚手板不能多于三步层。脚手架倒塌。人员伤害脚手架两端转角及每隔6~7根立柱应设支撑,支撑与立杆成60度夹角,脚手架超过7m时每隔4m脚手架应与建筑物连接牢固。架子间距不当。人员伤害满堂脚手架的立杆间距不大于2m,承重较大时大于1.5m,横杆竖向步距不大于1.7m时,承重较大时不大于1.4m;双排满堂脚手架的立杆间距在1~1.5m以内,步距1.5~1.8m。视建筑物层高而定,平台以每层楼面平,每隔1~1.5m高设一道纵横向水平拉杆。脚手架拆除时脚手架施工时发生落物、风雪、雷雨天气作业、监护人员擅离监护岗位人员伤害1、在防护栏拆除的各施工点设置警示标志牌和临时护栏2、搭拆过程中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到架面上的材料、工具,保持架面上整齐有序,不要乱放材料、工具。3、大雾、雷雨等恶劣气候或照明不足,作业人员不得进行拆除作业。4.监护人员必须严格监护,不得擅自脱岗16 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危险源控制措施针对清单上面的危险源防范类型制定出控制措施。3.1物体打击的控制措施物体打击事故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的伤害事故。这类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检修作业和建筑施工等作业场所,属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的事故类别首项,适用于落下物、飞来物、滚石、崩块等造成的伤害,但不包括因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具体措施有:(1)认真执行有关安全技术规程,克服麻痹思想,人人有责消除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牢固树立“三不伤害”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2)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上班时间不得嬉闹、开玩笑,以免影响注意力。(3)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进入生产现场或作业场所,应按规定着装,不得穿高跟鞋、凉鞋、拖鞋、背心、短裤,不允许滥用劳动防护用品。(4)安全防护措施要齐全得力,安全注意事项要有针对性,现场监护人要坚守岗位。(5)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标志及必要的围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6)使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熟知设备特性,掌握操作要领,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7)操作使用的机器设备,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禁止使用。带病设备未修复达标前严禁使用。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禁止使用。(8)高处作业时,禁止投掷物料。手持工具和零星物料,应随手放在工具袋内,工具袋应拴紧系牢。(9)高处作业中,对斜道、过桥、跳板明确专人负责维修、清理,不得存放异物。(10)排除设备故障或清理卡物件料前,必须停机。(11)机械运行过程中,为避免工具、工件、联结件、紧固件等甩出伤人,应有防松脱措施和配置防护罩或防护网等安全措施。(12)多人作业时,必须指定一人为安全负责人。(13)上下立体交叉作业,应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建议绘制立体交叉作业图,标明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参加单位、工种、人数;二是施工项目位置地点;三是所需检修时间,具体开始时间;四是主要的安全措施,安全负责人,安全监护人。(14)拒绝违章指挥,严禁违章作业。16 3.2高空坠落的控制措施高空坠落的事故发生率极高,约占各类事故总合的60%,因此,分析和掌握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和预防对策,对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降低建筑业伤亡事故有着重大的意义。(1)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确保和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满足施工安全要求的安全管理人员,切实做到照章指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各级领导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单位经理、项目经理分别是本单位、本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责,同时还要逐级对安全生产的责、权、利进行明确,铺开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大网,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2)广泛开展安全学习和教育要广泛组织学习《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和《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设部—建质[2003]82号),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知识教育和责任心教育。要切实做好从业人员,尤其是新进场人员、转换岗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三级教育,做到持证上岗。对操作工人,特别是一线施工生产工人,要进行遵章守纪的安全教育,使他们既熟悉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本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措施,又能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在施工中服从指挥,按照规范的要求作业,了解本岗位存在的危险,可能发生的危害,并掌握紧急处置、撤离方法和措施。(3)切实加强安全检查安全检查要逐级按季度、月进行,项目经理必须亲自带队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全日巡检制度,对特殊高处作业应实行跟踪检查或旁站监督。项目部还要根据施工季节气候变化,及时增加防洪、防风、防冻、防煤气中毒等检查。除此之外,还要对各项目及施工安全生产的法规、规程、规范和标准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要及时发现问题和消除隐患,实行安全隐患整改、反馈、复查责任制度,形成安全检查的封闭环。(4)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编制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项目部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建筑工程特点编制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有针对和可操作性,有验算数据,且经过审批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所有高处作业前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逐级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有作业防护措施、操作注意事项、禁止规定等。交底必须有交底人、接受交底人双方的签字才能生效。16 (5)加强安全防护首先要确保安全防护用品合格,建立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漏电保护器、脚手架扣件等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告知员工正确的使用方法,监督检查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同时要严格控制施工机具的采购、租赁及使用。防止不合格品投入使用。其次,高处作业前,应组织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逐项检查和验收,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予使用。第三做好临边洞口的防护和日常监护、维护工作,做到安全防护设施的定型化、工具化,并与工会组织开展的“一法三卡”活动相结合,设置安全警示标志。(6)积极开展安全专项治理专项治理是减少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各项目要成立治理小组,制定治理措施,认真分析项目不安全因素,制定计划、方案、对策和分阶段目标,认真落实,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在进行专项治理的同时,要结合季节特点一并开展活动,如从季节上来看,夏季是事故特别是高处坠落事故的多发季节,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专项活动可以和夏季施工防高温、放中暑、防中毒、防触电等工作结合起来。(7)加强对劳务队的管理,不能以包带管对劳务队的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劳务人员素质的管理。从进场之日起,就要对登高作业等从业人员进行体格和心理检查,患有心理疾病,严重高血压、癫痫和登高恐惧症的人员,以及年龄偏大体质较差,未经有关部门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对劳务队的管理,还要加强对劳务队安全人员的配置、安全投入情况及安全措施的落实等方面的管理。3.3触电的控制措施据建设部统计,每年在触电事故中死亡人数占事故死亡总人数的17%~20%无数血的教训说明:安全用电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但建筑施工现场复杂多变,首先需要使用机电设备,也需要照明灯具,现场的临时用电不可缺少,如何在点多、面广的现场做到安全用电,确实是个大问题。3.3.1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在火电厂施工过程中基本上以电为动力,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种类繁多的电动建筑机械和电动工具大量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作业与电的接触愈来愈密切,可以说没有电力的应用,火电厂的施工是不可能进行的。与此同时,施工用电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起来。如何有效地防止各种电气事故,尤其是人体触电伤害事故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课题。触电的防护方法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在管理上,各级领导都要把安全用电作为大事来抓,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用电意识,坚持安全交底制度,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将触电事故消除在萌芽之前。3.3.2努力提高职工素质16 提高职工素质是预防触电事故的根本措施之一,电工是特殊工种,应经培训考核审查合格后发给操作证,持证上岗。对一般电器设备操作人员也应进行岗前教育培训,让他们懂得电气设备的性能及触电的危害。3.3.3管理到位,把好所有关口防止触电事故,关键是加强管理。在管理上应做到:(1)抓教育:安全意识的高和低是一个大前提,什么是遵章守纪,什么是违章违纪;什么是正确操作,怎样是错误操作,都要通过教育来学会。同时,要学会对触电者的应急抢救。(2)抓措施:一个新开工程,必须根据规范要求,事先做好临时用电的施工设计,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线,采用五芯电缆,并严格按照TN-S系统的要求进行保护接零。(3)抓验收交底:当一个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施布置完毕后,在使用前应进行验收,依据是JGJ46-88和JGJ59-99的《施工用电检查评分表》等强标。验收后还要对操作者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要履行签字手续。(4)抓防护:在设施方面,采用国家电工委员会认可生产的漏电保护装置、设置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在个人防护方面,必须强调劳动保护用品的作用,应按规定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带电作业应有人监护。(5)抓检查:电器设施在使用中,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有事故隐患要及时整改,这也是预防发生触电事故的最后一道关口。3.3.4正确做好防触电保护采用TN-S供电系统,认真做好重复接地。TN-S系统中是将工作零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分开,设备外壳与保护接地线PE线直接相连接,该系统克服了TN-C系统和TT系统的不足,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PE线上也无零序电流。为防止断线,应在PE线接近施工现场的起端、中端、末端做不少于3处的重复接地,其电阻值不得大于10欧。3.3.5正确安装使用漏电保护器16 采用TN-S系统后,当发生漏电时,保护零线为漏电电流提供了通路和起到降低设备外壳对地的电位的作用。当漏电较严重时,如果短路保护器未动作,则PE线仍将流过较大漏电电流,设备外壳对地电位仍较高,当人体触及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为克服TN-S系统的不足,在技术上构造一个可靠的触电保护系统。即装设漏电保护器,其必须设置二级漏电保护,要求单机设备在开关箱接近设备端设置第一级漏电保护,其漏电动作电流应300mA,动作时间应<0.1s。总配电箱和开关箱要实现分级、分段保护目的,两级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合理配合。在潮湿地区作业,或人体易触及设备外壳的某些小型手持电动工具,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选≤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0.1s的漏电保护器。3.4机械伤害的控制措施3.4.1在设备购置环节严格把关目前我国建筑机械制造业已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在选购设备时应选购那些有生产许可证、质量好、安全性能高的优质机械设备,把安全隐患消除在源头。不购买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合格证、无使用说明书的“三无”设备,不购买已经淘汰的产品。3.4.2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1)提高安全认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把安全生产摆在首位,把设备管理作为重点来抓。当设备使用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使用必须服从安全需要。(2)建立健全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各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使设备管理、安全生产形成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3)大力开展安全技术培训,使机械操作人员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严格按规程操作,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特殊工种持证上岗。3.4.3加强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1)安全检查要经常化、制度化,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2)确保各类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灵敏可靠。尤其是大型设备的防护装置更要重点关注,如塔式起重机的高度、力矩、重量限制器等。(3)对机械的运动部件如旋转件等必须设置防护网,无法用罩网防护的部位应设警示标志,防止人体触及。(4)除施工电梯外,其余提升或起重设备严禁载人。(5)所有施工设备的外壳都要有可靠的接地保护。3.4.4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转对大型设备除了日常检查外,还要定期检查和定期检测,确保其安全性和完好性,禁止带病工作,不准超期服役。总而言之,建筑机械伤害是施工安全生产的大敌,我们应重视设备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4地基基础工程危险源的管理程序《安全生产法》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16 。这为重大危险源管理内容和管理程序的确定提供了直接依据,即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应当按照辨识建档上报——定期检测评估(过程监控)——隐患治理——应急预案的制定(包括培训和演习等)来进行。4.1辨识辨识是建筑业危险源管理的第一步,其主要依据为《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建筑集团的有关规定。建筑企业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可以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但必须有生产技术部门人员参与。4.2建档重大危险源建档内容不仅仅是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目录,还应当包括:重大危险源申报目录和备案情况、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和相关材料、重大危险源年度自查记录、重大危险源的缺陷和事故隐患的治理、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和告知情况等。重大危险源目录可以分级编制,即分为国家规定重大危险源目录和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目录。重大危险源目录包括:类别、名称及场所、确认标准(国家规定的临界值和危害性质)、时间、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文件应当追寻整个管理流程需要,是管理过程和管理成果的直接证明文件。4.3上报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应当上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申报和备案应经过厂长或授权人的批准。重大危险源申报目录和备案情况主要包括:申报依据、备案单位和申报表。上报内容主要是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还应当包括评估报告、应急预案、政策和技术条件变化下重大危险源的新设和注销等。4.4检测评估这是重大危险源管理的重点。建筑企业对列入重大危险源管理的重要设备、设施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要进行定期检测,至少每2年1次。当建筑企业专业管理项目规定的检测周期少于2年时,应当执行专业管理的检测周期要求。安全评估应当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4.5过程监控16 对建筑企业而言,仅仅依靠定期检测评估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设备缺陷管理等紧密相连的日常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可以对重大危险源实行特殊标识制度。重大危险源标识牌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大危险源的级别、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监控周期和方式、监控内容或指标。监控方式和监控内容的确定应经过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论证,它以重大危险源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能够实现并有安全保障为前提。4.6隐患治理对定期评估或过程监控中发现的重大危险源的隐患,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处理,所制定的危险源治理措施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主管部门下发的各项专业技术要求和安全管理要求。在重大危险源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应实行特别监督制度,突出到场监督和治理的时间要求。4.7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由于自然、技术或人为等原因,使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为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所制定的一整套行动方案。应急预案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逐项建立。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应急救援机构及其职责;危险辨识与评价;报警系统;应急设备与设施;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保护措施程序;事故后的恢复程序;培训与演练等。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与反事故安全技术措施、事故演习预案的联系和区别。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当履行必要的批准、上报手续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演练。4.8告知义务在目前建筑企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外包工程和劳务,对参与这些项目的外来人员,接触到重大危险源是不可避免的,而对该部分从业人员的应急措施告知义务却往往被疏忽,所以在此特别予以强调。、16 附表一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1.定义:无2.职责2.1行政部(医务室医师)负责制订医疗急救方案,组织医护人员对伤病员进行救治2.2医务室护士协助医师做好救治工作2.3救护车专职司机保证救护车随时可以使用3.程序3.1当发生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事故时,现场人员应及时采用最快的方法报告到应急小组,将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事故、事件的信息准确传出。3.2听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责任将信息报告给与其最近的管理人员,使消息迅速报告到应急响应小组领导处。3.3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或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援(此时应派人在各主要公路口引导救护车辆),以便伤者能得到及时救治。3.4应急小组除及时抢救伤者,在事故现场内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好现场,配合安全管理部门调查伤亡、伤害原因;还应根据事故的大小按照《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所规定的逐级上报。3.5自救方法3.5.1迅速移走周围可能继续产生危险的坠落物、障碍物。3.5.2为急救医生留出通道,使其可以最快到达伤员处。3.5.3高空坠落不仅产生外伤,可能还产生内伤,不可急速移动或摇动伤员身体。3.5.4应多人平托住伤员身体,缓慢将其放至于平坦的地面上。3.5.5发现伤员呼吸障碍,应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3.5.6发现出血,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可在伤口近心端结扎,但应每半小时松开一次,避免坏死。动脉出血应用指压大腿根部股动脉止血。3.5.7在急救医生到来后,应将伤员受伤原因和已经采取的救护措施详细告诉医生并等待专业救援16 附表二防火防爆应急预案1职责各部门、项目、分承包商负责人是本单位防火、防爆安全第一责任人,对防火、防爆工作负领导责任。安全管理部门是本规定的归口管理部门。日常消防工作由企业安保部门负责。2程序扑灭火灾流程报警:119灭火。查明火情和火势发展蔓延的途径;确定灭火策略;使用各种方法进行灭火。救人。积极抢救受火灾威胁的人员是灭火工作的首要任务。疏散和保护物资。受火势威胁的各种物资、设备以及图书资料档案等是进行疏散还是就地保护,要根据火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目的是尽量避免或减少国家和人民财产不受损失。防爆。对于处在受高温威胁的气体钢瓶要加强冷却;对于受热膨胀的桶装物品,不要撞击;扑灭易燃液体火灾后,应彻底扑灭建筑物或周围物品上的残余火烬。防塌。扑救砖木结构建筑的火灾,应当做好预防设备、建筑物倒塌的工作。排烟。火场上的烟气不但妨碍灭火人员的行动,威胁人员安全,还会造成火势蔓延,因此在灭火行动中要采取排烟措施。救护。对于抢救出来的伤员要作妥善的护理,并组织专车送医院抢救。巡查由各级检查小组对规定的范围进行检查,并重点检查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摆设、存放是否正确。如发现隐患,则应立即发整改通知单至当事部门、项目,整改完毕后,经复检人员复检确认签名,关闭该不符合项。如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可能会有即时危险,能即时采取措施排除的,应马上组织人力实施挽救,否则应立即求助当地的消防部门前来排除。对防火材料、消防器材定期检查,发现不能正常使用或已失效的,应尽快作相应更换、补充。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