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4.78 KB
- 9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录目录1.总则12.施工准备12.1施工场地规划12.2三通一平建设12.3驻地建设32.4拌和站(场)62.5桥梁预制场82.6弃渣场、自办料场、炸药库92.7技术资料准备102.8作业条件准备123.挖方路基施工13.1土方路堑开挖13.2石方路堑开挖33.3挖方路基非适用材料的处理44.填方路基施工14.1填土路基14.2填石路堤64.3填挖交界(纵横)地段路基74.4结构物处回填94.5冲击增强补压105.路基拓宽改建施工15.1路基拓宽施工15.2拓宽施工中的挖方路基45.3拓宽施工中的半填、半挖路基45.4交通管制和安全措施45.5施工质量控制46.雨季路基施工16.1雨季施工可安排的项目16.2土石方填挖注意要点16.3施工质量控制11
目录7.特殊地段路基处理17.1软土地基处理17.2河、塘、湖(库)、滨海地段路基施工47.3滑坡地段路基施工58.路基防护18.1施工前提条件18.2施工工序18.3施工技术及工艺18.4施工质量控制59.挡土墙19.1浆砌片(块)石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19.2加筋土挡土墙39.3锚杆挡土墙510.预应力锚索(杆)工程110.1施工前提条件110.2施工工序110.3施工技术及工艺210.4施工质量控制710.5锚索(杆)检测810.6锚索(杆、地梁)框架1011.路基排水111.1边沟、排水沟、截水沟111.2跌水、急流槽211.3盲沟、渗沟312.涵洞、通道112.1圆管涵112.2倒虹吸212.3盖板涵212.4拱涵312.5箱涵通道、涵洞413.路基整修61
目录13.1路堤整修613.2路堑整修714.监测工程114.1软基工程监测114.2路堑边坡或滑坡监测114.3高路堤稳定和沉降监测214.4预应力锚固工程215.环境保护115.1环境保护措施115.2减少生态破坏的措施115.3防止水、土污染和流失115.4空气污染防治措施215.5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215.6水环境保护措施315.7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措施315.8现有公用设施的保护315.9取土场315.10弃土场315.11公路绿化416.安全文明施工116.1场地清理116.2土方工程116.3石方工程116.4防护工程116.5涵洞通道216.6河、塘、湖(库)、滨海区域216.7安全应急预案21
总则1.总则1.0.1目的及适用范围为总结我省普通公路路基施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规范路基施工的各项工序操作,提高路基施工管理水平,实现全省路基施工规范化、标准化,克服路基施工质量通病,促进我省普通公路路基施工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在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编写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我省普通公路项目路基工程施工。1.0.2编制依据1.2.1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公路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验收等相关标准。1.2.2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二分册路基工程1.2.3省交通厅、省公路管理局已颁布施行的有关施工管理、技术文件。1.2.4本行业国内通行的先进施工工艺和管理办法。1.0.3章节划分本指南共分18章,分为:1.总则;2.施工准备;3.挖方路基施工;4.填方路基施工;5.路基拓宽改建施工;6.雨季路基施工;7.特殊地段路基施工;8.路基防护;9.挡土墙;10.预应力锚索(杆)工程;11.路基排水;12.涵洞、通道;13.路基整修;14.监测工程;15.取、弃土场的整治;16.公路绿化;17.环境保护;18.安全文明施工。1
施工准备1.施工准备1.1施工场地规划1.1.1施工现场调查承包人进场后应立即进行现场考察,收集气象、水文及地质等资料,结合工程的主要分项及特点,调查沿线料源的分布和交通条件,落实项目部、机具设备停放场、施工便道、拌和场等临时设施的具体位置、平面布置、占地面积以及各拌和场、变压器的安装位置与容量等工作,并汇编调查报告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指导项目部施工决策和进行施工场地规划。1.1.2施工现场布置1标识牌在施工期间,承包人应在显著的位置悬挂工程简介牌、工程责任人和监督牌、张贴安全文明生产、质量管理等标语;1)工程牌简介:对主要工点的概况、质量、地质情况、参建单位、施工方案、分阶段的工期计划等作简要介绍。2)工程责任人监督牌:载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名称,工程责任人(项目法人,总监,项目经理,总工,专职安全员和联系方式,以及廉政监督电话。2标识牌按矩形定制各种标识牌按矩形定制,采用白底蓝字。其中安全质量保证牌和廉政监督牌按1.5m×3m,其余按1.2m×2m定做。3现场必须设置宣传栏,并及时反映现场安全情况。4项目部应根据季节特点,做好“防汛抗台”工作,并落实好各类临时设施、预防倒塌的措施。5现场机械设备布置有序,必要时应悬挂安全操作规程,隧道洞口悬挂进洞须知牌和进洞人员动态牌,尺寸参照1.0m×1.5m,白底黑字。6现场各种防火、防高空坠落等安全标识牌按国家有关规定统一制作,悬挂于工地醒目位置。7现场的周转材料、半成品材料的堆放严格按照有关材料堆放的规定进行,并按照0.4m×0.3m牌面,采用白底蓝字,分材料名称、产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出产批号、进场日期、检验状态、进场数量、使用部位等进行标识。1.2四通一平建设1.2.1施工便道、便桥1施工便道、便桥的技术质量要求1
施工准备(1)施工便道路基宽度不小于4.5m,路面宽度不小于3.5m,曲线或地形复杂地段应适当加宽。视地形条件和视距要求,不大于500m设置一处错车道。错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6.5m,路面宽度不小于5.5m,长度不小于20m。(2)便桥应根据实际通车荷载,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验算,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3)土质路基地段主要便道建议基层为不小于20cm厚的片(碎)石垫层,其面层为8cm的泥结碎石面层;挖方石质地段便道表面用泥结碎石找平。(4)便道的两侧应设置边沟或排水沟。(5)便道急弯、陡坡地段设置安全护栏和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岔路口设置方向指示牌。(6)便桥应满足载重和排洪要求,汽车便桥桥面宽度不小于3.5m,设置防护栏杆和超限标牌。2施工期间应指派专人负责对施工便道(便桥)的日常检查和养护,做到晴雨通车。3施工便道应标明便道通往××的方向、陡弯段里程、注意安全驾驶等内容。4利用地方道路作为施工便道,承包人应提前与有关部门签订好协议,待工程完工后按照协议进行补偿或修复。5工程完工后,承包人应将施工便道及便桥予以拆除。当地部门要求保留时,要与相关部门签订好协议,否则应予以复耕或对河道进行清理。1.1.1施工临时用电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承包人向业主申请用电应包括以下内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临时用电负荷的计算;临时用电线路的平面布置图;临时用电的安全使用方案;临时用电的安全组织机构。2引入工地的电力线路的架设和变压器的安装应严格按照电力施工的有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线路原则上应在施工便道或通道的一侧临空架设,架设高度必须符合安全要求。3隧道临时用电(1)变电站宜设在洞口附近,并应靠近负荷集中地点和设在电源来线一侧。当隧道附近有高压线路通过时,应和当地电力部门协商确定高压电梯接位置。(2)对于短隧道应采用高压至洞口,再低压进洞;长、特长隧道施工应考虑高中压进洞,以满足施工需要。(3)隧道照明,在成洞地段和不作业地段采用220V,瓦斯地段不得超过110V,作业地段一般不大于36V,动力设备采用三相380V。4临时用电须经供电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送电。5项目部应配有专职电工,负责与地方供电部门的协调联系,对本标段施工用电进行统一管理,以及对各种用电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管理。6各工点的配电箱一律采用铁制,分总箱、分箱和移动箱三种,并合理设置,总配电箱尺寸不小于1.0m×0.8m×0.2m,内设各个分线闸刀、漏电保护器、电表等相关设备,坚持一机一闸一漏保用电。分配电箱采用当地电力部门统一的配电箱。变压器和配电箱等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71
施工准备根据工地现场的实际布置情况,在拌和站、预制场及各个桥梁工地、隧道工地应配备可靠的备用电源,以备急用。8所有动力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保护和防雷措施。1.1.1施工临时用水1承包人应在进场后15天内完成对施工现场(周围)的水源进行调查,必要时要进行水质检测。2根据项目工程的大小计算项目的生产、生活及消防等用水量,合理地提出施工用水计划。3必要时应独立安设用水专线或打井,与居民生活用水分开。4设置足够的蓄水池,蓄水池应加盖并有安全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5隧道施工用水按施工需要的供水压力(水压不小于0.3MPa)合理选址修建高位水池,安装上、下水管路。对于修建高位水池困难的隧道,宜采用变频高压供水装置满足施工需要。管道前端至开挖口一般不超过20米。1.1.2隧道施工供风1隧道通风应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中“通风、防尘、防有害气体”的卫生及安全标准要求。2压风站应在洞口旁边选址修建,并宜靠近变电站,应有防水、降温、保温和防雷击设施。3压风站供风能力须满足隧道正常施工需要,供风管路布置应尽量避免压力损失,保证工作面使用风压不小于0.5Mpa。供气管道前端至开挖面距离不应大于20米。4施工期间“三管两线”即高压风管、高压水管、通风管和动力线、照明线按图布置。1.1.3施工场地平整1施工场地平整主要有:生活区、拌和场、堆料场、预制场、加工场、弃土(渣)场等,场地平整的机械应先期进场,以便完成征地后,立即开展平整压实工作。2根据合同要求或实际需求,在进出拌和场不少于30米内铺筑宽3.5m、厚0.15m的砼硬化施工便道。3施工场地平整工作应一次到位,做好防洪排水设施,所有清表、弃土(渣)应规范堆弃,不得影响周围环境;必要时应对场地挖方处进行修整、喷洒草籽等防护处理。4租用地方场地作为施工临时场地,承包人应提前与有关部门签订好协议,待工程完工后按照协议进行补偿或修复;当地部门要求保留时,要与相关部门签定好协议,否则应予以复耕清理等。1.2驻地建设1.2.1基本要求1承包人自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按合同谈判会议纪要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驻地建设。2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设置应符合合同有关项目机构设置的要求,确保本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等各项目标得以顺利实现。1
施工准备1.1.1项目经理部1项目经理部应有适当的办公场所,其会议室应能容纳至少30人开会的需要,内贴(1)工程简介、(2)组织机构框图、(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线路平纵面图、断面图、工程形象进度图和网络计划图、(4)安全、文明、环保、质量保证体系、(5)晴雨表、(6)安全、质量、文明、环保领导小组等。(6)会议室还应有1m2左右的写字板、(7)电脑、投影仪等办公设备。2项目部各机构:(1)项目经理室(2)总工室(3)工程技术部(4)安全质量部(5)物资设备部(6)计划财务部(7)综合部(7)工地试验室(委托试验除外)3项目部应做好以下规章制度的建立:(1)施工计划管理制度:确保合同工期的顺利实现。(2)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技术责任制、设计文件审查制、技术交底制等。(3)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工程质量问责制度、“三检”制度等。(4)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进行,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检查教育及事故处理报告制度、安全设施、设备的检查验收制度等。(5)文明环保施工管理制度:确保全过程施工均在文明、环保的环境中进行。(6)物资采购与发放制度:保证建设物资的顺利供应。(7)试验检测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4项目部主要人员的有关要求:(1)项目部主要人员的资质、数量应与投标承诺相一致。项目经理、总工、试验室主任等主要管理人员应保持稳定,若需更换,应按规定程序报业主批准,并在组织机构框图中表示清楚,供有关部门核查。(2)项目管理人员上班时间必须佩带统一的胸牌,建立人员去向牌,及时反映岗位工作情况。项目管理人员因故离岗应按合同文件要求办理请假手续,特殊工种人员须持证上岗。(3)项目部应设有专职档案员,档案员必须要由工程类技术员以上的专业技术员担任,各种技术资料应填写规范、及时准确、手续完备、分类清晰、查阅方便,文件资料的编制整理应符合交通部有关竣工文件的编制办法的要求。1.1.2办公室、住房及生活区1按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布置生产、生活设施。2在中心驻地区域内,规范布置现场办公室和供所有人员的住房和生活区。3应配置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现场办公设备、测量仪器、试验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4消防、安全设施应齐全到位;并处理好临时雨水、污水排放,以防止污染环境。1.1.3档案室应有单独一间能满足使用功能的房间作为档案室,同时应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光、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的“八防”工作。同时配备有足够的文档柜或资料柜(架)。1
施工准备1.1.1工地试验室1工地试验室应设置在工地现场最适当的位置或混凝土集中拌和场、预制场附近,试验室的面积应视工程建设规模进行设置,并能满足施工基本要求;力学室不小于18m2,土工室不小于15m2,水泥室不小于15m2,养护室不小于20m2,建材室不小于30m2,办公室不小于25m2。2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进行配置,在合同规定的天数内到位,并完成安装、调试、标定和临时资质申请。3所有试验检测人员都必须经过试验检测培训取得上岗证,并保持稳定,不得随意更换。试验人员总数不少于3人,其中试验工程师不少于1人。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专业中级以上职称。4试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组织机构框图、岗位责任制、试验检测工作程序、主要仪器操作规定、试验室管理制度、检验质量保证制度、试验仪器的定期标定、保养、维修制度、取制样及样品管理制度、试验记录报告填写制度、试验资料管理的台帐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上墙。5承包人的各项试验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部颁有关《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规定》,各种试验资料应及时整理,做到填写完整、签字齐全、文字简洁、字迹清晰、数据准确、结论正确、严禁造假,并妥善保管。1.1.2医疗卫生与消防设施1工地医疗(1)工程实施期间,同当地医院保持密切联系,应配备必要的常用药品和急救服务。(2)应就有关供水、环境卫生、垃圾与污水处理以及工人健康等方面的有关问题,取得并遵从有关医疗卫生防疫和管理部门的意见。(3)食堂管理人员外购食品时坚决杜绝从不明卫生情况处购置,不吃野生动物,食堂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炊事人员决不允许带病工作。2防火(1).工程施工期间,施工现场的防火应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2).工程施工期间,应按当地消防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凡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都应将消防器材、设施配备齐全,如消防水管、消防栓、砂箱、消防桶、铁锨等。(3).设专人负责对工地人员进行防火知识教育。(4).施工现场应明确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易爆材料、仓库和生活区域等。(5).不准在高压线下面、油库旁边搭设临时性建筑物或堆放易燃物品。(6).木工操作棚内严禁吸烟,并按时清理好刨花、锯末等易燃物品。(7).电焊割作业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电气焊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凡有易燃材料、易爆物品和与明火作业有抵触的部位,严禁进行焊割作业。(8).临时搭设的建筑物区域内,每100m2配备2个10L灭火器。(9).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m2,应备有专供消防用的积水桶(池)、黄沙等设施,上述设施周围不得堆放物品。(10).临时木工间、油漆间和木、机具间等每25m2配备一个1
施工准备种类合适的灭火器,油库危险品库应配备足够数量、种类合适的灭火器。1.1.1工地临时房屋1临时生产生活用房应认真选址(避开滑坡、冲沟、泛洪等险地)、合理规划、布局有序,生产和生活用房应分开搭设。应尽量采用活动房,严禁使用低标准的工棚。2房屋搭设稳固,室内外地面采用5cm厚的C15砼硬化。3工房不提倡搭通铺,一室不得超过8人,人均居住面积不少于2m2。4台风季节,应做好防台抗洪各项准备工作。5做好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工作,对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集中合理处置,保证周围环境整洁卫生。1.1.2其他建设1车间与工作场地(1)为了对本工程使用的所有施工机械进行养护、检修或改进以及对工程材料(如钢筋、钢板等)的再加工,车间必须要有相适应的加工设备。(2)施工机械停放场,应保持整洁和便于工人操作,并保证出入通道畅通。2仓库、贮料场(1)仓库区的规模和组成应能为贮存材料、燃料、备料或堆放其他物件提供足够的面积,所贮存的材料及备件数量能保证本工程施工周转的需求。(2)仓库及贮料场应保持整洁,地面应硬化,不同材料应设标志分别堆放,灰粉状材料应建库房储存,不能简易遮盖。1.2拌和站(场)1.2.1基本要求拌和站(场)应合理划分为生活区、拌和作业区、砂石料堆放区、材料库及运输车辆停放区,并设立其平面布置示意图。1.2.2拌和站的场地处理1拌和场的所有场地应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宜使用20cm厚片、碎石垫层,12~15cm厚的C15混凝土作为面层。2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5%,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M7.5砂浆进行抹面。3在场地外侧合适的位置设置沉砂井及污水过滤池,严禁将场内生产废水直接排放。4拌和站宜采用封闭式管理,四周设置围墙(栏),进出场设置大门,并悬挂安全生产标语。1.2.3拌和站生产能力和规模1
施工准备1路面拌和站:水泥混凝土和水稳拌和采用强制式拌和机,配置四个集料仓和一个水泥仓,自动补水器加水,拌和机性能应保持良好,满足连续施工要求,拌和能力不低于40t/h;沥青混合料拌和采用大型的沥青混合料全自动拌和设备,性能先进,拌和能力应符合投标时的承诺。2所有桥梁拌和站必须达到三仓式自动计量标准,单机生产能力和规模应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选定,可参照下表:拌和站生产能力和场地规模类型单机生产能力(m3/h)场地规模(m2)大型50以上6800以上中型25以上4700以上小型15以上2700以上3隧道拌和站:必须达到三仓式自动计量标准、强制式拌和机、单机生产能力不小于50m3/h,总装机能力以满足最大批次混凝土数量需要为原则,所有永久性工程必须实现混凝土集中拌和生产,以管道泵送或混凝土罐车运输。4拌和站使用之前,承包人施工临时工程时,必须配备相应混凝土拌和设备;所有永久性工程必须实现混凝土集中拌和,以管道泵送或砼灌车运输。5需根据搅拌站的功率配备相应的备用发电机,确保拌和站有可靠的电源使用。6拌和设备的计量必须经市级以上的标准计量部门进行标定。并经监理工程师进行专项验收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复检,确保计量准确。1.1.1拌和站的砼配合比标识牌1拌和机操作平台前的醒目位置应悬挂混凝土配合比标识牌,标识牌采用镀锌铁皮制作,尺寸0.6×0.8m,白底红框黑字,油漆喷涂确保不褪色,数字用彩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晰可辨。标示牌包括以下内容:混凝土设计与施工配合比(含外加剂)、集料的计算与实测含水量、各种材料的每盘用量等。1.1.2水泥及外加剂库房1承包人原则上应使用散装水泥,在不具备使用散装水泥的情况下使用袋装水泥,应建造库房存放,库房面积按照1.5t/m2的标准建设。2水泥库房原则上采用钢材、砖石等材料搭设,周围封闭,顶蓬为石棉瓦或油毛毡等防水耐晒材料,四周做好排水沟,确保库房不漏水。3库房尽量靠近拌和楼(场),地面采用C15砼进行硬化,上铺2层油毡,然后利用方木或砖砌上搭5cm木板,铺设油毡,使水泥储存离地30cm。各个分区的水泥存放应远离四周墙体30cm以上,存放高度不应超过1.5m。4库房内外加剂与水泥应分开存放,库房内不同品种、不同批次、不同生产日期的水泥应分区堆放,并根据不同的检验状态和结果采用统一的材料标识牌进行标识,库房应设置进库门和出库门,确保水泥的正常循环使用。5水泥库房内应建立详细的调拨台帐,使物资的使用具有可追溯性。6C30及以下混凝土可采用年产40万吨以上厂家生产的立窑水泥,且必须是已达到安定期的水泥;C30以上混凝土必须使用旋窑水泥。1
施工准备7使用散装水泥的拌和站,要设水泥储存罐,根据用量选定水泥罐容量,配合电脑自动输入。1.1.1堆料场1堆料场地应进行硬化,场地平整,排水通畅,始终保持不翻浆。2不同规格的碎石分别堆放,不同材料严格分开存放,立标识牌(名称、规格、场地、进场日期、检验状态等),并设置分隔墙。3粗集料堆放分层堆垛,每层设置10~15°的倾角,汽车紧密卸料,然后推平。禁止汽车自料堆顶部往下卸料,以减少集料离析。4沥青面层细集料(石屑和砂)必须搭设遮雨棚,水稳层细集料(石屑和砂)宜搭设遮雨棚。5所有碎石分批验收,验收合格的的材料方可入仓,料源不同的碎石,分别隔仓堆放,不可相互混合。6料仓的容量应满足最大单批次砼连续施工的需要,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另外还应满足运输车辆和装载机等作业要求。7路面、桥梁上部、隧道等用碎石应采用反击破设备生产的碎石。严禁受污染石料用于施工。1.2桥梁预制场1.2.1预制场1预制场选址与布置要经过多方案比选,功能区规划合理,现场悬挂预制场平面布置示意图,示意图中应说明预制梁场的建设规模、桥梁名称、台座数量、梁片的型式及数量。2桥梁预制场利用桥台后的挖方路基时,路堑边坡的防护及排水设施应提前完成。3桥梁预制场设置在填方路堤或路线外填方场地时,应对场地分层碾压密实,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而影响桥梁预制的质量。4场地全部采用C15砼进行硬化,砼厚度不小于10cm并设置完善的排水措施。1.2.2预制梁的台座设置1预制梁的台座强度应满足张拉要求,台座尽量设置于地质较好的地基上;对软土地基的台座基础要进行加强;台座与施工主便道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2底模应采用钢板,不得采用砼底模,钢板厚度应不小于5~8mm,并确保钢板平整、光滑,及时涂脱模剂,防止吊装梁体时,由于粘结而造成底模“蜂窝”、“麻面”;并采用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底模污染。3反拱度和分配应满足设计和线形要求;台座的侧边应顺直,要有防止漏浆的有效措施。对于有纵坡的桥梁,台座两端支座位置设三角形楔块,确保支座的水平度,同时还应考虑张拉时预埋钢板的活动量。4预制台座、存梁台座间距应大于2倍模板宽度,以便吊装模板。预制台座与存梁台座数量应根据梁板数量和工期要求来确定,并要有一定的富余度。5T梁横隔板底模不应与侧模联成一体,必须采用独自的圬工底模,以保证在先拆除侧模后,横隔板的底模仍能起支撑作用,避免横隔板与翼缘、腹板交界处出现因横隔板砼过早悬空而引起裂纹。1
施工准备1.1.1预制梁的模板1预制梁的模板采用标准化的整体钢模,钢板厚度不小于5mm,侧模长度一般要比设计梁长1‰,各种螺栓采用标准化的螺栓,模板应指定专业厂家进行加工生产,在厂家加工时承包人应负责对模板质量进行中间检验,出厂前应进行试拼和交工检验,确保模板接缝密合平顺,不漏浆,无错台。2模板在使用过程中,承包人应加强维修与保养,每次拆模后应指派专人进行除污与防锈工作,平整放置防止变形,并做到防雨、防尘、防锈。3模板在吊装与运输过程中,承包人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模板的变形与受损。模板在安装后浇注砼前,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模板的安装进行检查,尤其是梁宽、顺直度、模板各处拼缝、模板与台座接缝及各种预留孔洞的位置。4梁板钢筋保护层应推广使用专用塑料垫块或高强度砼垫块,其形状以马鞍形为好。5承包人应选用专用脱模剂或其它合适材料,并经实践检验后方可正式采用,如效果施工反响较好的模板布。1.1.2钢筋、钢绞线棚1钢筋、钢绞线棚应能满足材料存放、防雨防潮、通风的要求,禁止钢材露天堆放或仅用彩条布等简单覆盖。2棚内地面应用5cm厚C15砼进行硬化,有车辆行驶区砼硬化厚度为12~15cm,棚内按照其使用功能分为:原材料堆放区、钢筋下料区、加工制作区、半成品堆放区。3在加工制作区应悬挂钢筋的大样设计图,确保下料及加工准确。4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应按其检验状态与结果、使用部位等进行标识。5钢筋、钢绞线棚必须建立材料调拨台帐,使之具有可追溯性。2.5.5波纹管、锚具、支座等其它材料必须按相关要求建库保管和加工,做到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有牌,做好防锈、防腐、防火、防盗工作。1.1.3机械设备1进场机械设备必须能满足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要求;安装调试简便,容易操作、维修方便,可靠性高,安全性能好;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和破坏,如油、声污染。2严格遵守持证上岗制度,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机的构造、性能及保养规程,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3严格做好张拉设备,油压表的施工前标定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1.2弃渣场、自办料场、炸药库2.6.1隧道施工前应详细调查,和业主及当地政府配合,选择出渣运输方便、距离短的场所作为弃渣场,场地容量应容纳隧道弃渣量。不得占用其他工程场地和影响附近各种设施的安全;不得影响附近的农田水利设施,不占或少占农田;不得堵塞河道、沟谷,防止抬高水位和恶化水流条件。1
施工准备2.6.2当隧道开挖弃渣强度等指标符合建材需要时,现场应建碎石场充分利用。加工碎石设备应采用带除尘装置的反击破碎石机并有配套的联合重筛分设备,喷射砼用的小碎石采用锤击式破碎机加工。日产量在100m3以上的碎石场宜配置自动或半自动水冲洗设备,以提高碎石质量。2.6.3炸药库应选在距离人群居住,并经公安部门批准,办理相关手续,距离洞口不小于500m。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及月循环进尺核定炸药库库容量。雷管库和炸药库必须分开建造,两者距离不得少于30m,库房四周进行全封闭,且安设防雷击,防热及警报系统,其它设施必须符合公安部民用火工品管理条例。1.1技术资料准备2.7.1在开工前,应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和现场核对,并熟悉设计文件内容,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请设计单位解决,并做好设计技术交底。2.7.2完成试验室临时资质申报和材料的招标工作、项目质量计划、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报批。2.7.3在开工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环保、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并对各类施工班组、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2.7.4承包人接桩后,应按合同文件要求完成导线、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测量工作,并做好各桩点的保护措施直到工程竣工。1路基测量放样(1)基本要求1)承包人应检查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工程原测设的永久性标志桩及测设资料,并将遗失的标志桩在接管工地14天之内通知监理工程师,然后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设资料和测量标志,在28天内将复测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2)经过复核,对持有异议的导线控制点,承包人应及时提交书面报告给监理工程师,由监理工程师确认最终解决办法;对持有异议的基准点,承包人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列有勘误标高修正表,由监理工程师确定正确标高。3)承包人应将施工中所有控制桩以及监理工程师认为对放样和检验用的标桩,进行加固保护,并对水准点、三角网点等处树立易于识别的标志。4)所有导线复测、中线复测、水准点复测和增设水准点、横断面复测和补测等工作,测量精度应符合《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要求。5)施工过程中,应保护好所有控制桩点,并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桩点。6)每项测量成果必须进行复核,原始记录应存档。(2)导线复测1)当原测中线主要控制桩由导线控制时,承包人应根据设计提供资料计算复核导线控制点,根据地面提供的控制桩做好检查复测工作。1
施工准备2)导线复测应采用全站仪或其他满足测量精度的仪器,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标定、检验校正,仪器标定、校正报告复印件报监理工程师备案。3)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全过程中,方便施工放样。4)导线起讫点测定结果应与设计提供的测定资料相比较。5)导线复测时,必须与相邻施工标段进行联测,确认导线控制点闭合,并满足同等级精度要求。6)对可能受施工影响的导线点,施工前应加以固定或改移,从开工至竣工验收的时间段内应保证其精度。(3)中线复测1)路基开工前应采用坐标法全面检查恢复道路中心桩,并采取一定保护措施,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2)恢复中线时应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监理工程师协调确定解决办法。3)如发现设计中线长度丈量错误或需局部改线时,应做断链处理,并在设计图表的相应部位注明断链距离和桩号。(4)水准点复测1)使用监理工程师所交付的水准点,应首先进行相互之间查对复核,并尽可能地与国家水准点闭合,超出容许误差范围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2)沿路线每500m宜有一个水准点。在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地段,宜增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应符合相应等级和精度要求,并与相邻水准点闭合。测设距离应以测高不加转点为原则,一般平原区不大于200m,山岭区或丘陵区为100m。3)临时水准点和因与施工有影响需移动的水准点,其标高应与原水准点闭合,精度应满足要求。(5)断面复测1)横断面测量应采用全站仪法;测量纵方向为线路前进方向,横向为直线段应与中线垂直,曲线段与测点的切线垂直。2)横断面测量应逐桩施测,断面布置数量及横向测点应与设计对应。3)横断面的施测宽度由设计图纸路基设计宽度。在横断面施测中应反映地形、地物、地质的变化,并标出相关水位、建筑物、土石分界等位置。2对于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对设计资料和所交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检查、校对与复测。(2)导线复测采用符合导线法、一级导线进行复测,导线相对闭合差要求f<1/15000,角度闭合差要求f<±10、水准复测采用符合水准路线,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其精度要求fn<±20或±6,测量仪器选用经检验校正合格的卫星定位仪或全站仪及精密水平仪。桥梁工程在导线复测时根据工程地形特点增设施工控制点组成施工控制网,如构成简单的三角网、附合或闭合导线,精度达到测量规范要求。2.7.5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准备承包人在签订合同协议书后的一个月内完成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场地布置及临时工程的准备情况、主要施工人员、设备、机构设置、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材料及机械设备的上场供应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划分、工区划分、主要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工期、质量、安全、文明、环保施工的各项保证体系和措施。选择施工方案应根据工期要求、施工技术力量、安全生产、机械设备、材料、劳动力组合等情况合理确定,并依此编制进度计划。2.7.6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承包人应按照《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规定,在工程开工前将本项目《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表》书面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作为工程内业资料编制的依据之一。2.7.7总体开工报告开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批,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机构、质检体系、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劳动力安排,材料、机械、测量报告及检测仪器设备进场情况,水电供应、临时设施的修建、施工方案准备情况、工程的进度安排等。2.7.8分部或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分部或分项工程开工前14天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报告,其内容包括:施工标段与工程名称;现场负责人名单;施工组织和劳动力安排;材料供应、机械进场、测量放样等情况;材料试验及质量检查手段;水电供应;临时工程的修建;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等。1.1作业条件准备1.1.1材料的采备1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制定材料供应计划,尤其是:(1)路面施工前应提前做好沥青、抗剥落剂、矿粉、水泥、外加剂、砂石料、钢筋(材)、交通安全设施等各项材料的招标订购工作,(2)隧道施工前应做好水泥、砂石料、钢筋(材)、外加剂、防水板、透水管等各项材料的招标定购工作;特别是做好隧道前期施工支护所需材料的采备工作,如:水泥、中(粗)砂、小碎石、速凝剂、钢纤维、钢筋等材料以及早强锚固药卷、钢拱架等成品、半成品等。(3)桥梁工程施工前应做好钢筋(材)、水泥、砂石料、外加剂等各项材料的招标定购工作,特别是预制梁板的钢模板、钢支架等成品、半成品。2、材料采购应严格按材料招投标程序进行,选择供应能力强、质量合格、价格优惠的供应厂家。2材料进场前严格进行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经有资质检测单位试验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料;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1.1.2组织机械设备进场1路面施工设备:路面前期需进场的机械设备应本着性能优良、配套合理、工效高的原则配备,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分阶段,分期组织进场,以满足施工需要,并应满足投标承诺。2隧道机械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1
施工准备(1)土石方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和自卸汽车等;(2)隧道开挖及出渣运输设备:凿岩机、台车(架)、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3)隧道支护设备:湿喷机、管棚钻机、注浆机等;(4)混凝土施工设备:砼搅拌机、配料机、砼运输车、捣固设备、衬砌台车(模板、拱架)等;(5)钢筋(结构)加工设备:钢筋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机、电焊机等;(6)风、水、电供应设备:内燃空压机、电动空压机、水泵、(变频高压供水装置)、变压器、发电机等。3桥梁施工主要设备有:(1)下部结构施工设备:桩基施工机械、吊机、挖掘机等;(2)上部结构施工设备:张拉设备、灌浆设备、架桥设备、吊装设备等;(3)砼施工设备:砼搅拌机、配料机、砼运输车、捣固设备等;(4)钢筋加工设备:钢筋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机、电焊机等;(5)水、电设备:空压机、水泵、变压器、发电机等。4、路基施工主要设备: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冲击碾压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等。1.1.1组织施工队伍进场1路面工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水稳基层、级配碎石或填隙碎石垫层、沥青面层、透层、粘层与下封层、混凝土附属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等作业均应安排专业化队伍进行施工。2隧道工程的钻爆、运输、支护、模筑衬砌、路面等作业均应安排专业化队伍进行施工。3桥梁工程所有的工序作业均应由专业队伍进行施工。4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水平等制定详细的劳动力计划,及时组织进场,以满足施工需要。1.1.2场地清理1一般要求(1)承包人应按设计图纸进行用地放样,确定路基施工界线,保护所有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要保留的植物及构造物。(2)场地清理拆除及回填压实后,承包人应重测地面标高及横断面,并将填挖方断面及土石方调配方案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做为路基施工计量基础,。(3)承包人应按工作量大小,适当划分段落组织实施,清理和拆除工作完成后,应由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承包人在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3清理场地(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应在清表前砍伐或移植,砍伐的树木应堆放在路基用地之外,并妥善处理。对于路堑路段的边坡开挖线至截水沟范围的原生植被应予以保留。(2)1
施工准备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100~300m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应予以清除,并且有序集中地堆放在弃土场内,供土地复耕和绿化使用。场地清理完成后,应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压实度达到规定要求。(3)路基用地范围及取土场范围内的树根应全部挖除,并将路基范围内的坑穴填平夯实。(4)路基跨越河、塘、湖、海地段,承包人应采取措施修筑围堰,排除积水,清除不适宜材料,并按设计图纸要求工艺进行填前处理。3拆除与挖掘(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旧桥梁、旧涵洞、旧路面和其他障碍物等予以拆除,对正在使用的道路设施及构造物,应在对其正常使用做出妥善安排之后,才能拆除。(2)原有结构物的地下部分,其挖除深度和范围应符合设计图纸或监理工程师要求。拆除原有结构物或障碍物需要进行爆破或其他作业有可能损伤新结构物时,必须在新工程动工之前完成。(3)所有指定为可利用的材料,都应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有序堆置于指定区域。对于废弃材料,承包人应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妥善处理。对于因拆除施工造成的坑穴,必须回填并夯实。2.8.4材料样品及有关技术条件资料应列入建设档案备查。1
挖方路基施工1.挖方路基施工1.1土方路堑开挖1.1.1施工前提条件1现场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已建立,明确了施工负责人。2详细复查设计文件所确定的路堑地段的工程地质资料及路堑边坡,根据其工程地质情况、工程量的大小和工期复查施工组织设计,核实(或编制)调整土石方调运图表。3路基测量放样时,必须设置桩标明轮廓,测量放样完成后,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批准。4施工现场的征地、拆迁、清表等工作已完成。5设计图纸及文件已审核,提出的问题已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并对技术员及班组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底。6对沿线拟利用土质已进行检测试验。7爆破器材的存放地点、数量、警卫、收发、安全等措施,已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要求落实,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并业经地方相关部门批准。8截水沟、排水沟等临时的排水设施已做好,并应通至桥涵或沟渠顺利排出。9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已得到批复,施工现场的劳动力、施工机械满足施工进度及质量的要求。1.1.2施工工序(见图3.1.2)地表清理土方挖运边坡修整平整压实复测排水系统施工排水沉降、稳定观测测压实度检查图3.1.2土质路堑开挖一般施工流程1.1.3施工技术与工艺1先完成临时排水设施,确保施工面不积水,截水沟应与排水系统接顺,水流通畅。1
挖方路基施工2应严格按照设计坡度施工,若边坡实际土质与设计勘探的地质资料不符,特别是土质较设计松散时,应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修改设计的意见,经批准后实施。3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技术措施保证边坡稳定。在开挖至边坡线时,应留一定厚度度以便刷坡,预留的厚度应保证设计边坡线外的土层不受到扰动。同时应采用测量仪器对已开挖坡面进行复核,以确保开挖坡面不欠挖、不超挖。4试验确定能用于路基填料的土质应分类开挖,分类使用。不适用材料应按相关的规定处理。5路堑边坡开挖不论开挖工程量和开挖深度大小,均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并严格按设计图纸分级进行,开挖坡面一次性成形,且应开挖一级防护一级,防止边坡失稳产生滑坍等高边坡灾害,对有可能产生滑坍等边坡应先施作锚固工程等进行加固,方可进行下级边坡开挖。严禁掏洞取土。在不影响边坡稳定的情况下,经审批方可采用爆破施工。6在高路堑边坡地段一般山体含水量大,在渗水量大的部位应及时有针对性地按设计要求施打排水平孔。为确保高路堑地段路基稳定应在边沟底设置复式渗沟,防止山体水渗入路基,产生隐患。7开挖面高度每3~4m在挖掘机作业高度范围内应对开挖坡面进行一次修整,按设计坡率、线形,采用机械进行,同时应采用全站仪对已开挖边坡进行一次复核,以确保开挖坡面不欠挖不超挖,才可继续施工。8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应配备坡比架、卷尺等随时对开挖边坡进行检查,以指导机械操作员。9如果在指定设置弃土场的地方不能满足堆积弃方数量时,应停止开挖,重新选择弃土位置并相应修改施工方案、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10沿溪及山坡不能横向弃置废方的开挖路段,应选择可行的措施,防止造成废方侵占良田、河道,损害民房及用地范围以外的其他构造物。11因气候条件挖出的土方,无法按照本指南的要求用于填筑路基时,应停止开挖,直到气候条件转好。路基开挖时,如遇特殊土质时,是否改良利用或废弃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12路堑开挖,基于实际情况如需修改设计及边坡坡度时,应及时按规定报批。13开挖至零填及路堑路床部分时,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随后进行,应在路床底面以上预留至少30cm厚的保护层,待路床基底压实前迅速挖除。14挖方路基开挖至基底高程应预留路床基底压实引起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确定。15路床施工前应先开挖排水边沟,防止边坡雨水危害路床部分;路床需要换填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并按JTG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压实度标准执行。16土方路堑开挖时,若短而深的路堑,可采用横挖法施工;若较长的路堑,可采用纵挖法施工;若路线纵向长度和挖深超过20米的路堑,宜采用混合式开挖法。17土方路堑开挖时,原则上应自线位较低处向高处开挖,若无法实施时,应设不少于4%的纵向排水坡,待按此施工贯通之后,应自线位较低处起纵向整修路槽。18土方路堑开挖应根据地面坡度、开挖断面、纵向长度及出土方向,结合土方调配距离,选用安全、经济的开挖方案。19填挖结合部应在路堑端挖台阶与填方路堤相衔接,台阶宽度不宜小于压路机碾压宽度,路床顶面衔接长度不宜小于5m。1
挖方路基施工20弃方,运至弃土场应按规定处理。21冬季、雨季施工应有防范措方施。22修筑路拱、整修边坡、整平路基表面时,应采用机械作业,人工配合。1.1.1施工质量控制1路基表面平整,边线顺直,曲线圆滑。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2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的位置适当,外形整齐、美观,防止水土流失。3实测项目质量要求参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1.2石方路堑开挖1.2.1施工前提条件参见3.1.1图3.2.2石方爆破开挖一般流程图1.2.2爆破法施工工序见图3.2.21.2.3施工技术与工艺1开挖石方应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确定开挖方法。禁止使用大爆破施工方法。硬质岩石挖方路基应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技术,软弱松散岩质路堑,宜采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和坡脚预加固技术。2石方需用爆破法开挖的路段,如空中有缆线,应查明其平面位置和高度;还应调查地下有无管线,应查明其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同时应调查开挖边界线外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完好程度、距开挖界距离,然后制定爆破方案,必须确保空中缆线、地下管线和施工区边界处建筑物的安全。3石方爆破作业,应以预裂、光面爆破为主,不宜采用大爆破,以确保边坡的稳定。如因过量超挖,应用浆砌片石衬砌超挖的坑槽。严禁采用洞室爆破。4当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施工时,必须在施工前14天做好爆破的技术设计文件(一式二份),技术设计文件含爆破方案及炮位、炮孔深度、炮位直径及装药结构设计等,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进行。5根据设计的炮位、直径和孔深打眼,原则上应使用潜孔钻钻孔,当工程量小,工期允许时,可采用人工机械打眼,但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书面批准。1
挖方路基施工6石质挖方边坡上不得有松石、危石,开裂松动部分的岩石必须清除。对于完整的凸出于设计边坡线的石块,其凸出尺寸不应大于30cm,超爆凹进部分尺寸也不应大于30cm。对于软质岩石,凸出及凹进尺寸均不应大于20cm,否则应进行处理。对于探头孤石,在评价其稳定性或考虑景观设置或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后,确保安全时可考虑予以保留。7挖方边坡应从开挖线往下分级清刷边坡,下挖2~3m时,应对新开挖边坡刷坡,对于软质岩石边坡可用人工或机械清刷,对于坚石和次坚石,可使用炮眼法、裸露药包法爆破清刷边坡,同时清除危石、松石。清刷后石质路堑边坡不应陡于设计坡率。8石质路堑路床顶面宜使用密集小型排炮施工,炮眼底标高宜低于设计标高20~30cm,装药时宜在孔底留5~10cm空眼,装药量按松动爆破计算。9石质路床有裂隙水时,应采用渗沟连通边沟,渗沟宽不宜小于30cm,渗沟底略低于坑洼底,坡度不宜小于6%,使可能出现的裂隙水或地表水由浅坑洼渗入深坑洼,并与边沟连接。如渗沟低于边沟则应在路肩下设纵向渗沟,沟底应低于深坑洼底至少10cm,宽不宜小于60cm;纵向渗沟由填方路段引出。渗沟应填碎石,并与路床同时碾压到规定的要求。10石方路堑的路槽底面标高,应符合图纸要求,如过高应辅以人工凿平,过低应以开挖的石屑或碎石填平并碾压密实稳固。1.1.1爆破施工控制要点1收集现场的各种数据,加以分析,对各种爆破方式进行比较制定最优方案。2对爆破所需的各种器材进行严格的检查,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书,方可使用。3所有的爆破施工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方可进行爆破作业。4对起爆顺序和起爆方式要进行多次分析和比较,以达到最佳效果。在现场施工时,起爆网络要严格按要求和规范进行连接,在使用电雷管和导爆索之前要进行检测,无问题后才能使用。5加强对装药过程的控制:严格按设计药量来控制,不能少装或多装,间隔段填筑物要均匀,按岩石粉的自然密度来装,不能捣实,堵塞的长度要按要求操作。6在爆破前要检查起爆网络,无问题后方可施爆。7作好防潮和防水措施。1.1.2施工质量控制1边沟及截、排水设施,应按设计图放样施工。截、排水沟的排泄不得对路基产生危害。2上边坡不得有松石,路基边线至顺,曲线圆滑。3石质路堑边坡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上边坡不得有松石,竖孔炮眼残留率不低于85%,对于中硬质岩石,边坡不平整处不应超过±15cm。对于软质岩石,边坡不平整处不应超过±10cm。4实测项目质量要求参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1.2挖方路基非适用材料的处理1路基挖方至完工断面后,如仍留有非适用材料,应按监理工程师要求的宽度和深度继续挖除,用批准的材料回填,并压实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在回填前,应测量必要的断面报监理工程师批准。1
挖方路基施工2除非监理工程师另有许可,在暴露出的挖方是适用材料和非适用材料相混杂的地方,应把适用材料独立地挖出来,以供填方使用,且不得被非适用材料污染。已污染的材料应按弃方处理。3在填方区挖除低于原地表面的非适用材料时,其挖除深度及范围应由监理工程师确定。在挖除前,应测量必要的断面报监理工程师批准。4凡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在路基挖方或填方区内挖除的非适用材料,适用于草皮种植的表土应储存于指定地点,否则应按弃方要求处理。1
填方路基施工1.填方路基施工1.1填土路基1.1.1施工前提条件1施工前做好伐树、挖根和表层土处理、回填,回填土应用原地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2当基底为自然地面坡面,且自然地面坡度较大(≥1:5)时,将坡面做成台阶形式,一般台阶宽度不小于2m,而且台阶顶面应做成向堤内倾斜4%-6%的坡度。3对于处于水田、山坳路段,应首先开挖纵横向排水沟,疏平地表水。对于有地下水露头处应视出水量情况,设置永久性排水设施。4当开挖纵横向排水沟自然排水有困难的路段,应设集水坑,采取人工强制排水。5土基开挖的纵横向排水沟均采用透水性材料回填夯实。6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出路基外的水,不得流入农田和引起路基冲刷。7应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基底压实度不得小于90%。8路堤填料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严禁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含有树根和腐朽物质的土。用湿黏土、红黏土和中、弱膨胀土作为填料直接填筑时,液限在40%~70%之间,且CBR值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表4.1.2的规定。碾压时稠度应控制在1.1~1.3之间。压实度标准可比《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表4.2.2-1的规定值降低1%~5%。具体降低值,根据当地土质通过试验确定。9路基填方材料,应经野外取土试验,符合下表4.1.1的规定时,方可使用。表4.1.1填土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填方路基路床(0---30)路床(30—80)上路堤(80---150)下路堤(>150)85436432533210101515零填及挖方路基路床(0---30)路床(30—80)85645310101
填方路基施工注:1.表列强度按《公路土试验规程》规定的CBR试验方法测定。2.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路面时,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3.表中上、下路堤填料最大粒径15cm的规定,不适用于填石路堤和土石路堤。10做好路基填土试验段工作,并总结试验结果。现场试验应进行到能有效地使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试验时应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的含水量及碾压速度、遍数、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试验结果报经批准后,可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时控制的依据。11每个路基标应根据要求配备至少一台以上的平地机,在平地机等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已进场,填土路基开工报告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土方填筑施工。12进行现场施工测量放样工作,用白灰撒好边线。1.1.1试验路段1在路基开工之前,应进行路基的试验段施工。2基底经检验合格后,根据自卸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在施工路段打上网格,均匀卸土,用推土机按设计松铺厚度在整个路基宽度内进行摊铺。土方摊铺后用平地机整平,形成路拱,经测定厚度后,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3碾压时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施工。碾压过程中,测定并记录不同阶段路基土方密实度及碾压后土层厚度,直至达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4试验路段完成后,应对试验路段施工进行总结,以确定适宜的施工工艺参数。如:每次上土石方、推土机推平和压路机碾压的工作段长度;能够达到要求密实度标准的土层虚铺系数;压实遍数及最佳机械组合;压实次数~压实度、含水量~压实度关系曲线等等。5将试验段施工总结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路基展开大规模施工。1.1.2施工取土1路基填方取土,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路基排水和当地土地规划、环境保护要求进行,不得任意挖取。2施工取土应尽量利用荒坡、荒地,取土深度应根据用土量、取土场面积并结合地下水等因素考虑。原地面若属于耕植土,应先挖出集中存放,以利再用。取土场应有规则的形状及平整的底部,不积水,边坡应按设计坡率修整。3自行选定取土方案时,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规定。4对取土造成的裸露面,应采取整治或防护措施。1
填方路基施工1.1.1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路基整体施工工艺框图自检合格,申报资料申请分项工程开工1.编制路基施工组织设计2.移交土地所有权3.人员、机具设备进场4.填料(土及石渣)试验、确定合格填料施工准备阶段1.线路控制桩点交接复测2.路线中线、边线(校核用地范围)3.增补控制点、水准点路基施工阶段报送清理与压实工序检验单路基范围内清理场地→排水系统→填前平整压实→自检运土或石渣(利用路基挖方和隧道弃渣),控制含水量及石渣粒径摊铺→分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整平工程验收报送工序报验单碾压→自检压实度报送分项工程报验单及归档资料恢复中桩→路槽整平加工→自检整理全部检测资料,施工原始记录→归档1
填方路基施工填方路基施工工艺框图装运土方分层摊铺平地机整平装运石方分层填筑摊铺整平填空隙施工准备填方材料试验试验确定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填土填方材料试验试验确定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等工艺参数填石基底处理基底处理是是合格合格不合格碾压压实度检验碾压下一层填石施工压实检验检验填方标高下一层填土施工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检验填方标高1.1.1施工技术1土方路堤应分层填筑压实,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路堤时,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压实含水量±1
填方路基施工2%之内。2土方路堤,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种填筑料铺厚度应通过试验确定。分层最大松铺厚度不宜超过50cm(一级公路不应超过30cm),填筑在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3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30c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4路堤填土每层应设置横坡,横坡度为4%左右,路堤两边宜设置挡水土埂,并每隔20~30米,顺边坡设置临时排水槽,排水槽可用砂浆抹面。5填筑路堤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6横坡陡峻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横坡陡于1:5),必须在山坡上从填方坡脚向上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其中挖方一侧,在行车范围之内的宽度不足一个行车道宽度时,则应挖够一个行车道宽度,其上路床范围之内的原地面土应予以挖除换填,并按上路床填方的要求施工。7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层、分段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0.5m。8零填挖路床及路堑0~80cm范围内如为土质,应全部翻松后再压实,并应先进行地表土试验检测,如原状土不符合路床(参见4.1.1)要求时,应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按程序进行变更处理。如为石质参见石质路堑要求。9高填方路堤受水浸淹部分,应采用水稳性高及渗水性好的填料,其边坡比应符合图纸要求,且不宜小于1:2。10高填方路堤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的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观测方法按设计图纸有关内容处理。1.1.1施工工艺1路基每层填料铺筑前,下一层底面必须石灰打格,并且挂线,以控制施工层铺厚度。2若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3机械作业时,应根据现场地形、路基横断面形状和土方调配图等,合理地规定机械运行路线。土方集中工点,应有全面、详细的机械运行作业图。4半填半挖路基,必须按设计要求开挖台阶。当挖方区为土质时,对挖方区路床80cm范围土质进行超挖后再以渗水性好的材料回填碾压,并按照设计要求铺设土工格栅及设置盲沟;当挖方区为坚硬岩石时,宜采用填石路基。5压路机进行路基压实作业行驶速度在4KM/h以内为宜,压实路线,直线段宜先两侧后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对振动压路机重叠0.4---0.5m,对三轮压路机重叠轮宽的1/2,前后相邻两区段宜纵向重叠1.0---1.5m,使路基各点都得到压实,避免土基产生不均匀沉陷。1.1.2施工质量控制1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控制好“五度”1
填方路基施工2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的位置适当,外形整齐、美观,防止水土流失。3实测项目质量要求参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1.1填石路堤1.1.1施工前提条件1填石路堤不适用于路床区。特殊情况下须通过专题研究后,方可予以使用。2膨胀性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不得用于路堤填筑。3土石混填路堤不适用于路基填筑。特殊情况下须通过专题研究后,方可予以使用。4填石路堤基底处理同4.1.11、2、3、4。5配备大功率推土机及重型压实机具(压路机静重应在18T以上,最大激振力在40T以上),做好填石路堤的试验段工作,根据试验段总结确定填筑厚度、压实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压实沉降差)。填石路堤上、下路堤压实质量标准以试验确定的压实沉降差控制。可参见表4.2.1-16填料粒径应不;大于50c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不均匀系数宜为15~20。路床底面以下40cm范围内,填料粒径应小于15cm。7填石路基须配备大功率重型压实机具(冲击夯)进行冲击补强。表4.2.1-1填石路堤上、下路堤压实质量标准表石质分区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沉降差(mm)孔隙率(%)硬质石料上路堤80~15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3下路堤>150≤6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5中硬石料上路堤80~15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2下路堤>150≤5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4软质石料上路堤80~150≤300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0下路堤>150≤400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28填石路基开工报告(含试验段总结)得到批准。9进行施工测量放样工作,用白灰洒好边线。1.1.2施工工序见填方路基施工工艺框图1.1.3施工技术1用大型推土机按其松铺厚度摊平,个别不平处人工找平,在整修过程中发现有超粒径的石块应予以剔除,做到粗颗粒分布均匀,避免出现粗颗粒集中现象。1
填方路基施工2填石路堤应进行边坡码砌,边坡码砌石料强度要求不低于30Mpa,码砌石块最小尺寸不小于30cm,石块须规则,填高小于5m的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m;填高5~12m的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5m;填高大于12m的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2m。3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摊铺厚度及最大粒径见表4.2.1-1。最后一层碎石料粒径应小于15cm,其中小于0.05mm的细粒含量不应小于30%,当上层为细粒土时,应设置土工布作为隔离层。4填石路堤的填料如其岩性相差较大,特别是岩石强度相差较大时,应将不同岩性的填料分层或分段填筑。1.1.1施工工艺1填石路堤逐层填筑时,应安排好石料运输路线,专人指挥,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上料,并用大功率推土机摊平。个别不平处应配合细石块、石屑找平。2当石块级配较差、料径较大、填层较厚、石块间空隙较大时,可在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中粗砂,再以压力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3人工铺填石料时,应先铺填大块石料,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平放稳,再用小石块找平,石屑塞缝、最后压实。4填石路堤压实时应先两侧(即靠路肩部分)后中间,压实路线对于轮碾应纵向互相平行,反复碾压。行与行之间应重叠40-50cm,前后相邻区段应重叠1.0-1.5m。1.1.2施工质量控制1参见3.1.4,3.2.4。2填石路堤成型后的外观质量标准:路堤表面无明显孔洞;大粒径石料不松动,铁锹挖动困难;边坡码砌紧贴、密实,无明显孔洞、松动,砌块间承接面向内倾斜,坡面平顺。3填石路堤的质量检测应采用施工参数与沉测联合控制。实测项目质量要求参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1.2填挖交界(纵横)地段路基1.2.1施工前提条件1填挖交界地段清表及原地面处理工作要求同4.1.1节的有关要求。2挖方区为土质时,应优先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3有关的试验段报告及开工报告得到批准。基底清表处理挖台阶填方、摊铺整平振动压路机碾压(分层)进行下道工序不合格图4.3.2填挖交界处施工流程图1.2.2施工工序见图4.3.21
填方路基施工1.1.1施工技术1横向半填半挖地段1)横向半填半挖地段填方,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填筑,避免因填筑不当,而出现路基纵向裂缝。2)要认真清理半填断面的原地面,将原地面翻松或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再进行分层填筑。3)填筑时,必须从低处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特别要注意填、挖交界处的拼接,碾压要做到密实无拼痕。4)半填半挖路段的开挖,必须待下半填断面原地面处理好,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开挖上挖方断面。对挖方中非适用材料必须废弃,严禁填在半填断面内。5若图纸对半填半挖路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时,则土工材料的设置部位、层数和材料规格、质量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2纵向半填半挖地段1)纵向半填半挖地段填方,应按图纸要求分层填筑,填挖交接处挖成台阶处理(如图3.2.8示),避免因填筑不当,而出现路基横向裂缝。2)认真按设计要求处理原地面,清理长度依据填土高度和原地面坡度而定。3)纵向填、挖交界处的开挖,必须待填方处原地面处理好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开挖挖方断面,对挖方中非适用材料严禁用于填筑。4)纵向填、挖交界处填筑时,必须从低处往高处分层碾压,特别要注意填、挖交界处的拼接,碾压要做到密实无拼痕。1.1.2施工工艺如属填土路堤,应符合4.1.4节有关要求;如属填石路堤,应符合4.2.4节有关要求。1.1.3施工质量控制参见4.1.5,4.2.5。1
填方路基施工1.1结构物处回填1.1.1施工前提条件1结构物达到设计图纸要求或规范规定的强度,隐蔽工程验收合格。2符合要求的回填材料已准备。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外,应采用内摩擦角较大的砾(角砾)类土和砂类土填筑。当采用非透水性土时,应在土中增加外掺剂如石灰、水泥等,并应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3回填所需的小型夯实机械已准备好。1.1.2施工工序施工工序见图4.4.2压实度检测分层压实分层、对称上料隐蔽工程验收下一道工序不合格图4.4.2涵台背回填施工流程图1.1.3施工技术1桥涵填土的范围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执行。做好过渡段,过渡段路堤压实度应不小于96%,并做好纵向和横向防排水系统。2结构物的填土应分层填筑,严禁向坑内倾倒,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与路堤交界处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1
填方路基施工3台背填土的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梁式桥的轻型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梁体安装完成后进行;柱、肋式桥台台背填土,宜在台帽施工前,柱、肋侧对称、平衡地进行。桥台背和锥坡的回填施工宜同步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台背回填部分的路床宜与路堤路床同步填筑。4涵洞应在盖板安装或浇筑后,在洞身两侧对称分层回填压实,顶面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时,方可通过重型机械和汽车。1.1.1施工工艺1结构物回填前应在台背用油漆画好每一层的松铺厚度标志线,分层回填压实。2涵洞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回填压实。如使用机械回填,则涵台胸腔部分及检查井周围应先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后,方可用机械进行大面积回填。3填土过程中,应防止水的浸害,回填结束后,顶部应及时封闭。4在涵洞两侧缺口填土未完成前,不得进行涵顶标高以上的填方施工。1.1.2施工质量1台背回填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台背回填采用砂性土,从基底到顶面的压实度均不小于96%。2桥涵台背、挡土墙墙背及上路床应选用渗水性良好的砂类土,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4.4.5-1。表4.4.5-1涵台背回填砂性土物理力学指标对照表项次项目范围1液限<42%2塑性指数<12%3最小干容重>1.94颗粒含量(>0.075mm)>85%1.2冲击增强补压1.2.1施工前提条件1大于8米的高填方路基必须采用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冲击补强。2填土路基每填高2m冲碾一次,填土平面长或宽大于等于80m,且冲击碾压深度2m内无涵洞或其它构造物。填石路基每填高3m冲碾一次,砂性土及含水率高的粘性土不适宜冲击增强碾压。3在山凹地段较多的山区,冲碾设备无法进入的施工地段,可采用80T的强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补强。4常规压实已完成并通过检测,统计每段路的填筑高度、层次。5测点布置:按每20m一个横断面,每一横断面布置3个测点,分别是路基中线和距离左、右外侧边线(含加宽部分)1米处,并测出所布每个测点的高程。测点布置图如下:1
填方路基施工路线前进方向●●●左边线●●●中线●●●右边线6冲碾试验段工作已完成,试验段成果已得到批准认可。7施工工序见下图收集填筑资料、布设测点检测测点高程冲击碾压规定遍数洒水整平碾压冲击式压路机施工流程图1.1.1施工技术1冲击碾压不得代替常规压实,路基冲击碾压前必须经检验(压实度、平整度)合格,并进行高程检测。2原则上路基每填高2米冲击碾压一次,每次为20遍,并通过试验确定,路基96区(挖方段为石方的路段除外)顶面倒数第二层顶面全线冲击碾压一次。3对填土路基,冲碾后应对表层30cm厚范围内进行重新整平碾压,压实度应符合要求。1.1.2施工工艺1冲击式压路机最大瞬间冲击功率不小于25KJ,轮重为16T,动力不小于400马力,行走时速不小于10Km/h。2冲碾时注意避免对涵洞或其他构造物的损坏。1
路基拓宽改建施工1.路基拓宽改建施工1.1路基拓宽施工1.1.1施工前提条件1收集并熟悉老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以及沿线地下管线、构造物等的布设情况。2施工前,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恢复路线中桩,定出路基拓宽用地界桩、路堤坡脚、路堑顶、边沟等具体桩位。路基拓宽范围内的既有房屋、通讯、电力设施、上下水道及其它建筑物,均应协助有关部门事先拆迁,对于拓宽路基附近的危险建筑物应予以适当加固。3新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清理,砍伐的树木应移植于路基用地范围之外,将树根全部挖出,并将坑穴填平夯实。如填方地段有水田、水塘,水沟、水渠,必须清淤,并将沟渠的旧砌体及杂物除掉,再用砂、碎石等性能好的材料回填,整平压实,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4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和调试。清淤、清表、翻填宜采用挖掘机作业,压实机械应选择中小型压路机,局部地方采用机械打夯机。5做好排水设施。应事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路堤拓宽施工中各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6应按设计拆除老路路缘石、旧路肩、边坡防护、边坡及原有构造物的翼墙或护墙等。7选取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具有代表性的拓宽地段修建试验路基,试验路基的长度不宜小于100m,新路基填料厚度按30cm进行试验,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1.1.2施工工序见图5.1.21
路基拓宽改建施工挖台阶填方摊铺整平基底处理测量放样测量放样基底处理振动压路机碾压(分层)下道工序图5.1.2路基拓宽施工工艺流程图1.1.1施工技术1填料要求1)在一般情况下,新路基填料宜与老路基填料相同,或者选用透水性较好、不易风化的砂、砂砾、碎石等材料。2)拓宽部分的路堤采用非透水性填料时,应在地基表面按设计埔设垫层,垫层材料一般为砂砾或碎石,含泥量不大于5%。3)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腐植土等。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新路堤填料。需要使用时,必须采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处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4)新路基的填料需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应经野外取土试验,考虑工程的特殊性,新路基土的强度要求相对新建路基适当提高,其CBR值应满足表5-1的规定。表5.1.3-1路基填方材料最小强度(CBR值)和最大粒径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路堤上路床(0~30cm)108.08.0下路床(30~80cm)8.06.08.01
路基拓宽改建施工上路堤(80~150cm)6.04.012下路堤(>150cm)5.03.012零填及路堑路床(0~30cm)108.08.05)因地制宜选择新路基填料在具体工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从就地取材方面考虑选择新路基的最佳填料。例如,当拓宽路基需要半填半挖时,可以采用一侧路堑挖出的适用材料作为另一侧路堤的填料,在平原地区多采用一般性填土,但个别路段填方较小但属薄弱环节的区域,仍应考虑选用上述优质填料进行填筑。在路段通过丘陵、山区的石方或洪积土地带时,新路基修筑可以使用碎石(砾石)、块石(漂石)作为填料。当新路基填方较高,要求路基自重较小时,可采用二灰、EPS轻质材料。6)拓宽路基采用石料作为填料时,石料的粒径及级配在开采料场控制,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洞室松动爆破、光面爆破或小型爆破,要求填石料级配良好,符合以下指标:石料的强度不应小于15Mpa,最大粒径小于30cm,且不宜超过层厚的2/3,不均匀系数Cu>5(Cu=d60/d10),曲率系数Cc=1~3[Cc=(d30)2/(d10×d60)]。7)利用强风化石料或软质岩石填筑路堤,当用夯锤压实时,石料可能被碾压成碎屑、碎粒,这类石料应按土质路堤施工要求检验其强度值、CBR值是否符合要求,CBR值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符合使用要求时应按土质筑堤的技术要求施工。2路基土的填筑1)填筑前的基底处理(1)在完成对路基拓宽范围内的地基处理和表面清理后,如果地面横坡陡于1:5,原地面还应挖成台阶,台阶的宽度不小于1m,高度宜小于50cm,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填筑应由最低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夯实,然后逐台向上填筑,分层夯实,所有台阶填完之后,即可按一般填土进行。(2)当拓宽路堤受地下水影响时,应在新路基底部填以水稳定性优良、不易风化的砂、砂砾、碎石等材料或采用无机结合料(石灰、水泥等)进行加固处治,使基底形成水稳定性好、厚约30cm的稳定层,或设置隔离层。(3)对于挖方路堑,上路床深度范围内的原地面土应予以换填,并按上路床的填方要求施工。2)松铺厚度新路基填筑时应遵循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原则,每层的最大松铺厚度,按土质类别、压实机具功能、碾压遍数等经过试验确定,还应考虑老路基所挖台阶高度。(1)土方路基,最大松铺厚度不宜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2)填石路基,分层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50cm,在路床顶面以下50cm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且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3)土石混填时,每层最大松铺厚度不宜超过40cm,在路床顶面以下30~50cm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且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3)施工要点1
路基拓宽改建施工(1)石块级配较差、粒径较大,填层较厚、空隙较大时,可于每层表面的孔隙里扫入石渣、石屑、中、粗砂,再以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2)人工铺填25cm以上石料时,应先铺填大块石料,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平放稳,再用小石块找平,石屑塞缝,最后压实。(3)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70%时,应先铺填大石块料,大面向下,设置平稳,再铺小块面料、石渣或石屑嵌缝找平,然后碾压;当石料含量小于70%时,土石混合铺填。(4)对于拓宽断面小,大型压实设备无法施工时,应用小型压实机械分层压实。1.1拓宽施工中的挖方路基按JTG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4.3节有关规定执行。1.2拓宽施工中的半填、半挖路基按JTG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4.2.7条的相关规定执行。1.3交通管制和安全措施边通车边拓宽时,应制定相应的交通管制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并上报给监理工程师和相关主管部门审批。1.4施工质量控制5.6.1参见3.1.2,3.2.4。5.6.2施工过程中,需埋设地表沉降仪,控制路堤的填土速率并加强沉降和侧向位移的观测,防止路堤失稳。5.6.3压实度检测。待每层碾压完毕后,进行压实度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垫层和土工格栅的铺设。拓宽路基的压实度标准应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1
雨季路基施工1.雨季路基施工1.1雨季施工可安排的项目6.1.1石方的填挖。6.1.2土夹石或砂性路堤的填筑和路堑开挖。6.1.3高度小、运输距离短的土质路堑开挖。1.2土石方填挖注意要点6.2.1斜坡地带修筑路堤时,或从取土坑内取土作为填料时,应在其上方开挖一条截水沟,将水截住排走,开挖截水沟的土可用于填筑路堤。6.2.2区修筑路基时,应将山沟水流或洼地流水引至附近桥涵处,或预留的桥涵缺口处,以免冲毁已筑好的路堤。6.2.3路基,应特别注意填料选择,如土质过湿,应将其风干后再用。若雨天开挖土方,则在挖土面和工作地点都应随时保持一定的坡度,以便雨后立即复工;如挖掘时的土方有地下渗水,雨后场地一时不能干燥的,应挖纵横排水沟或盲沟,将水引出,降低地下水位。6.2.4路堤施工,应做到将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实的方法。分层夯填时,每层应有2~4%的排水横坡,并应整平。雨前和收工前必须将铺填的松土夯压完成。6.2.5开挖岩石路基,爆眼宜水平设置,以免炸药受潮发生瞎炮。1.3施工质量控制6.3.1参见3.1.4,3.2.5。6.3.2施工中,取土、运土、铺填、压实等各道工序应连续进行,雨前应及时压完己填土层,并做成一定坡度,在合适位置设置排水沟,以利排除雨水。6.3.3每天了解当地天气变化情况,合理组织土方施工,运料车卸料后,推土机立即跟上,推平距离够平地机工作时,平地机尽快展开,遇到阴雨天气及时碾压封住路基顶面,待天晴后再行翻晒。1
特殊地段路基处理1.特殊地段路基处理1.1软土地基处理1.1.1施工前提条件1现场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已建立,明确了工区施工负责人。2设计图纸及文件已审核,提出的问题已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并对班组和技术员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底。3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已完成。4已取得有关软土地基处理试验路段的资料和总结报告。5沉降所需的监测和测试仪具已落实到位。6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已得到批复,施工现场的劳动力、施工机械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施工进度计划及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已得到批准。1.1.2施工工序见图7.1.2施工准备测量放样软基处理铺设土工布及砂垫层监理验收路基填筑沉降观测等载预压、沉降观测、分析卸料、整平工序交验图7.1.2软土地基施工流程图1.1.3施工技术与工艺1挖除换填抛石挤淤1
特殊地段路基处理1)按设计图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将原地面的一定深度和范围内的淤泥挖除,换填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填筑压实等同于土方压实。2)抛石挤淤应按设计图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片石强度不低于20MPa,从路堤中部向两侧对称地抛填,使泥沼或软土向两侧挤出。待抛石填出水面后,应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压实,并在其上铺设反滤层。2垫层1)按设计图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在已清理的基底上分层铺筑符合要求的透水性材料,分层铺筑松厚不得超过200mm,并逐层压实。宽出路基边脚不少于0.5m,两侧端以片石干砌防护。2)施工中应避免砂或砂砾受到污染。监理工程师认为有严重污染,应换料重填。3袋装砂井1)在钻机上应刻有明显的进尺标志,以控制砂井钻设深度,并经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测许可。砂井的钻设深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2)钻机上应设置人工操作的机械平衡装置,保证钻机的平衡度和垂直度,砂井的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1.5%以内。3)钻入管径通常应比砂袋径直大10mm,用套筒、清水、压缩空气作为进行钻孔的介质;不允许使用其他化学钻探液剂。4)管径应按设计图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确定。当砂井直径小于10cm时,应用下端封闭的填满砂的土工布管,每个布管应延伸到钻孔的全部深度。土工布管在放入钻孔以前应先装满砂。砂填管应在拔出钻管或套管前,通过他们来填放;如果砂填管的安放在无外套管的砂井眼中,钻井产生的泥土将用清水冲洗出来,并用能达到钻井底部的刚性测杆测其深度。在砂填管和外套管或孔壁之间所有空隙应用砂子填充。5)袋装砂井的顶部应伸入到砂垫层或砂砾层中不少于100cm。6)袋装砂井的平面位置、长度、灌砂量均应如实作出施工记录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未经批准,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4塑料排水板1)施工前应将塑料排水板堆放在现场,并加以覆盖,以防暴露在空气中老化。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指出的位置、深度和间距设置。板的顶部应伸入砂垫层或砂砾垫层至少300mm,使其与垫层贯通,保证排水良好。2)塑料排水板在插入地基的过程中应保证板不扭曲,透水膜不破和不被污染。板的底部应有可靠的锚固措施,以免在抽出保护套管时将其带出。3)塑料排水板插好后应及时将露在垫层的多余部分切断,并予以保护,以防因打桩机移动、车辆的进出或下雨时受到损坏而降低排水效果。4)塑料排水板不得搭接。5)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承包人应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采取补救措施或更换排水板。5铺设土工布1
特殊地段路基处理1)土工布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图或规范的要求。铺设土工布应按设计图施工,在平整的下承层上全断面铺设。铺设时,土工布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其重叠、缝合和锚固应符合设计图要求,土工布搭接应在现场由人工或机械缝合。在填料高度不足1m时,机械不应在路幅内掉头。2)施工过程中土工布不应出现任何损坏,否则,应予更换重铺。6反压护道1)施工前应对路堤两侧地面进行清理。2)反压护道与相连的路堤同时填筑。填料应符合设计图要求。填筑时应分层,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逐层压实,压实度不低于90%。7碎石桩1)提前21d提供用于工程的碎石材料样品、施工设备、施工方法,报监理工程师批准。2)开工前,应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和根数设置试验桩。试桩时,应记录桩的贯入时间和深度、水压、压入碎石量、振动压密电流、振冲器留振时间等,以确定桩体在密实状态下的各项指标,作为设置碎石桩的控制指标。3)试验桩设置完毕后,应对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荷载试验,以检验施工设备和方法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应改装或更换设备,改变施工方法,直至符合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用于施工。4)碎石桩施工时,应按试桩结果严格控制水压和电流;分批加入碎石,切实注意振密挤实效果,防止发生“断桩”或“颈缩桩”。碎石桩设置完毕后,其顶部应按设计图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铺设砂砾垫层。5)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取补救措施或更换碎石桩。6)碎石桩的平面位置、长度、压入碎石量均应如实做出施工记录(旁站监理也应做同步施工记录)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未获批准,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7)碎石桩的检测参见《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F81-01-2004)8)振动成桩法砂桩、碎石桩施工工艺流程如图沉管至设计深度机具移位拔管下压原地面处理机具就位拔管拔管测量放样加料重复循环施工至桩顶图7.1.3.7砂桩、碎石桩施工流程图8路堤填土及等载预压和超载预压1
特殊地段路基处理1)对于等载预压与超载预压土方,应分层填筑,逐层压实至要求的压实度。等载预压或超载预压土方的顶部应平整,并设2.5∽3%横坡。2)等载预压和超载预压路段,在预压期内当预压标高低于设计标高10cm,应立即补至设计要求的施工预压标高,直至预压期结束。9沉降与稳定观测1)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和稳定性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对路堤填筑速率和预压期作必要调整。2)沉降和稳定观测点设在同一横断面上,并且保护好测点。3)具体参见第十四章监测工程施工。1.1.1施工质量1实测项目参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2土工合成材料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铺垫无皱折,固定处无松动。3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下沉时,不得出现扭结、断裂等现象,其间距均匀。1.2河、塘、湖(库)、滨海地段路基施工1.2.1施工前提条件1现场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已建立,明确了施工负责人。2设计图纸及文件已审核,提出的问题已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并对技术员及班组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底。3山坡地质、路基基底、水文条件、洪水影响等情况已查清,并采取了相应措施。4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已得到批复,施工现场的劳动力、施工机械满足施工进度及质量要求。1.2.2施工工序见图7.2.2查清水文地质填常水位以下路堤水稳性好的填料填常水位以上路堤边坡加固防护图7.2.2河、塘、湖(库)、海地区路基施工流程图1
特殊地段路基处理1.1.1施工技术与工艺1填料与取土:宜设置集中取土场。常水位以下路堤的施工材料,宜选用矿渣、块石、砾石等水稳性良好的材料,其粒径不宜大于30cm。2受水位涨落影响的部分,也宜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如具有天然级配的砂砾、卵石、粗(中)砂,石质坚硬不宜风化的片、碎石等。3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文件并根据水流对路基破坏作用的性质、程度进行防护和加固施工。当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设计防护形式不符,应提请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变更设计。防护方式一般可采用植物防护、石砌防护、砼板防护、石笼、抛石、挡土墙等措施或综合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措施。4山区沿河路基,应针对水流冲刷情况进行加固和防护,施工期间注意防洪,防洪工程宜在洪水期前完成;穿越地质不良陡峻沟谷时,还应查清有无泥石流影响,并相应采取排导,拦截措施。1.1.2施工质量1必须确保路基稳定,路基施工已充分考虑地质、水文,洪水等对路基的破坏。2路基施工的各项实测项目符<<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1.2滑坡地段路基施工1.2.1施工前提条件1设计图纸及文件已审核,提出的问题已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复并对现场技术人员及班组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底;2滑坡的性质和原因及地质情况已查明;3滑坡地段的动态监测网已建立,并有专人负责;4滑坡地段的地表排水系统已作好,没有场地积水和漫流等情况;5现场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已建立,明确了施工责任人;6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已得到批复,施工现场的劳动力、机械设备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施工进度计划及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已得到批准。1.2.2施工工序见图7.3.21
特殊地段路基处理1.1.1施工技术与工艺1滑坡处理前,禁止滑坡体上增加荷载。2结合滑坡地段的自然排水沟及永久性排水工程,施作临时排水工程;把滑坡体内的水疏通到自然沟与桥涵处排出,不使地表水下渗进入滑体,以免加剧了滑坡的产生。3根据滑坡处治设计图、滑坡地段的实际地质地形情况及该滑坡地段上的结构物工程,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与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处治。1)滑坡处治应遵守以下原则:先应急工程,后永久工程;尽量选择旱季施工;并应先作好地面排水系统,不使场地积水和漫流;场地堆料和弃土及排水不应影响滑坡的稳定性;支挡工程的施工应从滑坡两侧开始向主轴靠近,并应跳槽开挖,随挖随支挡,使工程尽快发挥作用;切忌在滑坡前缘大拉槽,不加支挡大放坡,加剧滑坡的滑动;特别注意施工中的验槽,若滑动面位置与设计有出入,应及时提醒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变更设计;加强施工过程中滑坡的动态监测,保证施工安全;抗滑桩等的施工应连续浇灌,不留接缝;特别是在滑动面附近。一旦出现接缝,应作特别处理,不能造成薄弱截面。滑坡处治中采用具体的工程措施如坡体排水、抗滑桩、锚索框架梁、锚杆等,其施工技术与工艺详见相应的章节。4滑坡地段进行高路堑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每开挖一台就应对裸露边坡进行地质分析,重新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确实需要采取边坡加固时,应停止开挖下级边坡,待加固工程起到稳定边坡作用后,方可进行下级边坡开挖;使后续施工对滑坡稳定性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5及时对滑坡范围内的排水系统和路基排水系统进行完善;及时清理和疏通排水沟,破损处要及时修补,裂隙应夯实补平,防止地表水集中灌入滑体。必要时设置平孔坡体排水,将地下水排除。1
特殊地段路基处理6通过监测掌握滑坡动态,监测要求参见第十四章。7其他未尽事宜详见普通路基施工技术与工艺。1.1.1施工质量1保证滑坡地段的路基不再产生滑动,使滑坡地段的工程长期有效地工作,确保公路运营安全。2实测项目参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1
路基防护1.路基防护1.1施工前提条件8.1.1结构物尺寸、形状和基础标高与工程所处位置的图纸设计与实际要求相符,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已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8.1.2分项工程开工报告等技术资料已报批,施工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已完成;8.1.3在需要施工的区域内,已按设计图纸要求对基面或坡面整修完毕;8.1.4施工所需各种合格材料已进场,相关配合比已确定和批准;8.1.5已明确现场各部位的施工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各班组成员、机械设备已到位,且设备状况良好;8.1.6已设置施工控制基线和施工水准点,施工放样已完成。1.2施工工序施工放样整修边坡种草或铺种草皮边坡砌筑勾缝养生种草或铺草皮图8.2.1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流程图见图8.2.11.3施工技术及工艺1.3.1铺种草皮防护适用于稳定的、宜于草木生长的土边坡。1施工工序整理坡面准备草皮铺草皮前期养护网格框架浆砌1
路基防护2施工技术1)清除坡面所有石块及其他一切杂物,若土质不良,则需先在坡面上先铺二层10∽15cm的种植土,或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耙平坡面,形成草皮生长床,铺草皮前拍实坡面,并洒水湿润坡面。对网格骨架、土工格室绿化防护,应首先完成浆砌圬工施工。2)应建立绿化材料供应基地,实现因地制宜,确保种苗的适应性和规格性;在草皮生产基地起草皮前一天需浇水,起取草皮应切成30x30cm大小的方块,或宽30cm,长2m的长条形,草皮块厚度为2~3cm。为保证土壤和草皮不破损,起出的草皮放在用30x30cm的胶合板制成的托板上,装车运至施工地,长条形草皮可卷成地毯卷,装车运输。3)铺草皮应选择适宜季节,把运来的草皮块顺次平铺于坡面上,草皮块与块之间应保留5mm的间隙填入细土。铺好的草皮在每块草皮的四角用尖桩固定,尖桩应与坡面垂直,露出草皮表面不超过2cm,尖桩为木质或竹质,长20~30cm,粗1~2cm,草皮应铺过坡顶肩部100cm或铺至天沟。草皮铺好每告一段落,要用木锤将草皮全面拍打一遍,以使草皮与坡面密贴。4)草皮从铺装到适应坡面环境健壮生长期间都需要及时进行洒水,每次洒水量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每日洒水次数视土壤湿度而定,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止,及时施肥补苗,直至出苗成坪。1.1.1喷播草籽防护适用于易风化的岩石边坡和不利于草类生长的坡面。1施工工序整理坡面排水设施喷播施工盖无纺布前期养护网格框架浆砌2施工技术1)人工整平坡面,清除所有的岩石、碎泥块、植物和垃圾,用改良土置换不利于草种生长的坡面土,厚度不小于50~75mm,并用水润湿让坡面自然沉降至稳定。对网格骨架、土工格室绿化防护,应首先完成浆砌圬工施工。1
路基防护2)在适宜种草的季节,将采用的草籽与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肥料、水等物按设计比例拌和,通过喷播机均匀喷射于坡面。3)为使草种免受雨水冲失,实现保湿保温的目的,应加盖无纺布或稻草、秸秆编制席,促进草种的发芽生长。4)洒水养护用高压喷雾器使养护水成雾状均匀地湿润坡面,并保证无高压射流水冲击坡面形成径流,养护时间以坡面植被生长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45d。养护期间加强病虫害防止,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及时施肥,对稀疏无草区进行补种。1.1.1三维网防护适用于易风化的岩石边坡和不利于草类生长的4~5阶路堑边坡及2阶以内的路堤边坡。1路堑边坡1)施工工序挂网固定填土喷播揭膜坡表处理2)施工技术a.对坡表处理,应做到坡面倾斜一致,平整且稳定,将坡面不稳定的石块或杂物清除。b.三维网在坡顶延伸80~100cm固定后,埋入截水沟或土中至少50cm,然后自上而下平铺至坡底,相邻网与网间搭接宽度不少于20cm,网紧贴坡面,无褶折和悬空现象。c.固定钉应做成“U”型钉,固定时,钉应与网紧贴坡面。d.应选用清表的耕植土填入三维网内,填土厚度一般不小于7cm,填土后坡面应平整,无网包外露、悬空和空包现象。e.在填好的土的坡面上喷播符合要求的草籽,喷播后,应用无纺土布覆盖好。f.喷播后应加强管理,每天须定期喷水,在幼苗长出5cm以后,揭去土工布。2路堤边坡1)施工工序坡表处理回填土挂网固定喷播回填土揭膜2)施工技术及工艺a.对坡表处理,应做到坡面倾斜一致,平整且稳定,将坡面不稳定的石块或杂物清除。b.刷坡表面覆盖耕植土,人工修平并拍实坡面耕植土。c.固定钉应做成“U”型钉,固定时,钉应与网紧贴坡面。1
路基防护d.洒水车均匀洒水,确保水透入坡土层不小于5cm。e.在填好的土的坡面上喷播符合要求的草籽,喷播后,向土工网表面抛洒不小于1cm厚的细粒耕植土,轻耙土,确保土和草种能漏入土工网及其下的空隙中,用洒水车均匀洒水,并用无纺土覆盖好。f.喷播后应加强管理,每天须定期喷水,定期施肥,在幼苗长出5cm以后,揭去土工布。1.1.1浆砌片(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防护适用于易风化的岩石边坡和不利于草类生长的坡面。1施工工序整理坡面施工放样材料准备浆砌施工养生维护砂浆配合比2施工技术1)路堤边坡防护在完成刷坡后由下往上分级砌筑施工,路堑边坡防护的砌筑应在每级边坡完成后由下往上砌筑施工;2)对软弱地基段落,路堤边坡浆砌片(块)石或预制块施工必须在路基稳定沉实后砌筑。3)浆砌护坡砌筑前,须将坡面整平、拍实,不得有凹凸现象或在低洼处用小石子垫平等情况,形成护坡厚度不均等弊端。4)砌筑石料表面应干净、无风化、裂缝和其他缺陷。片石的厚度要求不应小于150mm,镶面石料应具有较平整表面;块石应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行,石料厚度不应小于200~300mm;砌筑时应平铺卧砌,石料的大面朝下,坡脚坡顶等外露面应选用较大的石块,并加以修整。5)混凝土预制块应集中统一预制,护坡逐段成型后进行安装。6)每个段落施工的浆砌砌体砂浆应集中用砂浆拌和机拌和,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并按规定频率制作试件。7)砌筑时砂浆应饱满密实,采用坐浆挤密施工,接缝交错、坡面平整、勾缝严密、养护及时;骨架砌筑应先施工衔接处,再砌筑其他部分骨架,两骨架衔接处应处于同一高度,骨架底部及顶部和两侧范围内,应用浆砌片石或预制块镶边加固。8)路堤边坡铺砌时,铺砌层的沙砾垫层材料,粒径一般不大于50mm,含泥量不宜超过5%,垫层应与铺砌层配合铺砌,随铺随砌;铺砌时应分段施工,按设计图要求设置伸缩缝沉降缝,并做好泄水孔。9)护坡中下部应设置泄水孔,以排泄护坡背面的积水和减少渗透压力,泄水孔的孔径一般为直径10厘米的圆形孔,间距为2~3米,梅花形布设,泄水孔后应设反滤层,在反滤层与土面交界处垫以土工布一层,以利于泄水孔排水顺畅;10)骨架防护砌筑完成后,应及时种草或铺种草皮,骨架流水面应与草皮表面平顺。1
路基防护1.1.1护面墙防护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及易风化剥落的岩石边坡。1施工工艺同8.3.4浆砌施工2施工技术1)坡面应平整密实,线型顺适,局部有凹陷处,应挖台阶后用与墙身相同的圬工找平,不可回填土石或干砌片石,施工时,应立杆挂线或样板控制,并经常复核,以保持线型舒适,砌体平整;2)墙基应坚固可靠,当地基软弱时,应采取加深、加强措施或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变更处理;3)墙面及两端要砌筑平顺,墙背与坡面密切结合,墙顶与边坡间缝隙应封严,局部边坡镶砌时,应砌入坡面,表面与周边平顺衔接,墙背后应设反滤层。4)砌体石质应坚硬,严禁使用风化石,浆砌砌体砂浆必须紧密,错缝,严禁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5)砌筑时砂浆应饱满密实,采用坐浆挤密施工,养生及时,砌体勾缝牢固、美观。6)浆砌砌体砂浆应集中用砂浆拌和机拌和,严禁人工拌和,且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和易性和流动性;7)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缝隙2厘米,用沥青麻絮填塞,为排水所设置的泄水孔(隔2~3米设一处)位置应有利于泄水流向路侧边沟和排水沟,并保持顺畅,当有潜水露出且边坡流水较多的地方,应引水并适当加密泄水孔。1.2施工质量控制8.4.1使用的砂浆必须有配合比和强度试验,砂浆强度、石质强度或混凝土预制块必须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8.4.2设置的砂砾垫层应符合设计要求;8.4.3边坡的坡度、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锥、护坡填土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8.4.4锥、护坡基础埋置深度、尺寸及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8.4.5锥、护坡质量检验标准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8.4.6砌筑时,砌块要错缝,浆砌采用座浆挤密,嵌缝后砂浆饱满,无空洞现象;8.4.7勾缝平顺,缝宽均匀,牢固和美观,无脱落现象。8.4.8坡面植被覆盖率应大于93%,病虫害发生率小于20%,绿颜色应大于85%,根系应纵横交错,大量根系扎入岩层裂隙。1
挡土墙1.挡土墙1.1浆砌片(块)石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1.1.1施工前提条件1熟悉施工图设计文件,已备好现场材料,特别是填料的核查工作(质量和数量),填料质量必须严格符合设计要求;2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已批复;3根据现场情况、设计文件和工期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已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复;质量保证体系、安全施工措施已建立;4临时道路、临时设施、预制场、和工地仓库已修建完成,施工用电、用水已敷设完成;5加筋材料、钢筋、水泥、砂、石、防腐材料、反滤材料等已进场,材料的有关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和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要求;6施工机械(包括加筋土工程用碾压、混凝土搅拌机、挖掘机、电焊机、安装、钢筋加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已配备完成;7工地现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已到位,且配备合理;8完成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9中线、水平测量和横断面已复测,施工基线和施工水准点已设置完成,并已按规定和设计图要求进行施工测量。1.1.2施工工序见图9.1.2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处理基础施工墙身施工其他附属工程施工准备图9.1.2浆砌片(块)石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工艺流程图1.1.3施工工艺及技术1基坑开挖和检验1
挡土墙基坑开挖应进行详细的测量定位并标出开挖线,坑壁的暴露时间不超过20天,基坑开挖完成后,采用轻便触探仪进行基坑承载力检测,当达到设计的基坑承载力要求时,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若不能达到设计基坑承载力要求,应上报监理工程师,通过变更设计程序,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下一道工序的施工;2挡土墙基础1)挡土墙的基础,应按设计的要求埋入地面以下足够的深度,对山坡挡土墙,基趾部埋入深度和襟边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应做好场地临时排水,对土质基坑应保持干燥,雨天施工坑内积水应随时排除,对受水浸泡的基底土应全部予以清除,并以好土回填(或以砂、砾石夯填)至设计标高;2)墙基础直接置于天然地基上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同意后,方可开始砌筑,当有渗透水,应及时排除;在岩体或土质松软、有水地段,应选择旱季分段集中施工;3)墙基础采用倾斜地基时,应按设计倾斜挖凿,不得用填补法筑成斜面;4)当墙基础设置在岩石的横坡上时,应清除表面风化层,并做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度比不得大于2:1,台阶宽度不应小于0.5m;沿墙长度方向有纵坡时,应沿纵坡按设计图要求作成台阶。3挡土墙墙身1)浆砌片(块)石挡土墙砌筑时必须两面立杆或样板挂线,外面线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内外线可大致适顺,在砌筑过程中应经常校正线杆,以保证砌体各部尺寸符合设计图要求;2)砌筑墙身时,如基底为基岩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表面加以清洗、湿润,座浆砌筑,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应将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3)砌体应分层坐浆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一层,不得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砌筑完后,应进行勾缝;4)挡土墙应分段砌筑,工作段的位置宜在伸缩缝或沉降缝之处,各段水平缝应一致,砌筑分段挡土墙时,相邻段的高差不宜超过1.2m;5)挡土墙在砌筑过程中,必须随时掌握砌至一定高度后,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设置泄水孔,并在进水孔墙背作好反滤防渗隔水设施,第一排泄水孔应高于边沟底0.3m设置,浸水挡土墙应用砂、砾回填,最低一排泄水孔应高出常水位0.3m;6)砌体石块应互相咬接,砌缝砂浆饱满,砌缝宽度一般不大于3cm(浆砌块石),上下层错缝(竖缝)距离不小于8cm,并应尽量使每层石料顶面自身形成一个较平整的水平面,或通过适当的调整,每隔70~120cm找平一次,作为一个较平整的水平层;砌石时,一般应按平面上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填腹石的顺序进行,其空隙必须用砂浆挤填密实,严禁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7)砌体出地面后,浆砌强度容许,即可及时回填,回填材料应尽量采用粗粒料,如砾石、碎石或矿渣,不用或少用细砂、粉土、或软塑型粘土,不允许夹有木屑、树根、杂草等;严禁用淤泥、腐植土、膨胀土。8)混凝土挡土墙的浇注应符合设计图和规范要求。1.1.1施工质量控制1砌体表面平整,砌缝完好、无开裂现象;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2混凝土的表面应平整,表面的蜂窝麻面不得超过该面积的0.5%,深度不超过8mm。3位于弯道处的挡土墙应平顺、圆滑、美观。1
挡土墙4实测项目参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1.1加筋土挡土墙1.1.1施工前提条件参见9.1.11.1.2施工工序见图9.2.2安装面板加筋材料检查验收面板预制调整面板检查面板加筋材料的下料铺设加筋材料检查加筋材料料摊铺、压实检查面板和压实度附属工程施工检查附属工程至顶层面板标高现浇帽石竣工交验调整、补充调整面板和补压基础工程及构件预制图9.2.2加筋挡土墙施工流程图1
挡土墙1.1.1加筋土挡土墙施工技术及工艺1墙面板和筋带的堆放及运输过程中应侧面竖向堆放或平放,应防止角隅处碰损,平放堆放时,其高度不宜超过5层板,且板间应用垫木支垫。面板在搬运过程中应轻搬轻放。2基础施工1)开挖基坑应严格按设计图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分段进行,控制好基础位置和垫层基底设计标高,对基底按分段整平压实,检测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同意后,进行下一道工序;2)垫层材料应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垫层厚度及压实要求应符合设计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3)砌筑浆砌片石基础或浇注混凝土基础时,必须分段进行,对浇注混凝土和浆砌片石的施工工艺应符合规范要求,浆砌片石基础顶面用水泥砂浆予以整平,符合施工标高,基础施工时,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用沥青木板填塞,宽度不宜小于80mm;3安装面板1)当基础施工后强度、标高、尺寸符合图纸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预制的墙面板质量符合设计图纸规定时,便可进行安装工作;2)在清洁的条形基础顶面上,准确划出面板的外缘线,曲线部分应加密控制点;3)按设计图纸要求的垂度、坡度挂线安装,安装缝宜小于10mm;4)安装时用低强度砂浆砌筑调平,同层相邻面板水平误差不大于10mm,轴线偏差每20延米不大于10mm;5)面板安装可人工或机械吊装就位,安装时单块面板倾斜度一般可内倾1/100~1/200,作为填料压实面板外倾的预留度;6)当填料为粘性土时,宜在面板后不小于0.5m范围内填沙砾材料,在筋带近旁的填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不含有锋利的碎砾石;7)墙面板的安装方法、措施、要求等应按规定进行。4铺设筋带1)铺设筋带应与墙面板成垂直,上下筋带位置应错开,按设计图纸所示进行;2)铺设筋带的层面应平整,并在一个水平标高上;3)聚丙稀土工带与墙面板的拉环连接,不得直接接触,应有间隔处理,连接后用拉具拉直拉紧;4)钢筋混凝土带与面板拉环的连接,以及每节钢筋混凝土带之间的钢筋连接,可采用焊接、扣环或螺栓连接,平铺及拉直在填筑的平面上,其焊接方式和焊缝长度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5)外露钢筋的防锈处理及土工带与拉环的间隔处理应符合规定要求;6)严禁车辆或行人扰动筋带。5填筑和碾压1)碾压前应进行压实试验。根据碾压机械和填料的性质,确定填料分层摊铺厚度和碾压遍数,以指导施工。压实时,应随时检查含水量是否满足压实要求;1
挡土墙2)卸料时机具与面板距离不应小于1.5m,机具不得在未覆盖填料的筋带上行使,并不得扰动下层筋带;3)可采用人工摊铺或机械摊铺,摊铺厚度应一致,表面平整,并设不小于3%横坡;用机械摊铺时,摊铺机械距面板不应小于1.5m,机械运行方向应与筋带垂直,并不得在未覆盖填料的筋带上行使或停车;距面板1.5m的范围内,应用人工摊铺;4)加筋土工程的填料应严格分层碾压,碾压时一般应先轻后重,严禁使用羊足碾,压路机不得在未经压实的填料上急剧改变方向运行和急刹车;5)压实作业应先从筋带中部开始,逐步碾压至筋带尾部再碾压靠近面板部位。压实机械距面板不得小于1.0m。6墙面封顶1)顶面墙面板安装后,所形成纵向高低不平,应用砂浆找平,严格注意控制设计标高及位置偏差;2)找平砂浆经养生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现浇帽石,并将预制的栏杆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浇注在帽石中,按设计每隔5m设一泄水管。7防水和排水1)加筋土工程施工应先完成场地排水,以保证正常的施工;2)加筋土工程区域内出现层间水、裂隙水、涌泉等时,应先修筑排水构造物再作加筋土工程施工;3)加筋土工程施工的反滤层、透水层、防水层等防排水设施,应按设计要求与加筋体施工同步进行。1.1.1施工质量控制1预制面板表面平整光洁,线条顺直美观,不得有破损翘曲、掉角、啃边等现象。。2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0.5%,砼表面非受力裂缝宽度不得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不得超过0.1mm。3墙面直顺,线形顺适,板缝均匀,伸缩缝贯通垂直。4露在面板外的锚头应封闭密实、牢固,整齐美观。5实测项目参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1.2锚杆挡土墙1.2.1施工前提条件参见9.1.11.2.2施工工序见图9.3.21
挡土墙劳力、材料、机具准备钻机就位场地平整钻孔定位放线开挖基坑浇注基础运至工地一次注浆锚杆组装二或多次注浆立柱吊装就位必要时加临时支撑成锚安装挡土板墙背回填附属工程施工清孔立柱、挡土板预制锚杆安放图9.3.2锚杆挡土墙施工流程图1.1.1施工技术及工艺1锚杆挡土墙施工前,应进行场地的清理,平整夯实,场内注意排水畅通,锚孔孔位正确,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2锚杆挡土墙的施工,应由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主持,掌握锚孔处地质和水文情况,钻孔设备完好,施工时作好记录;1
挡土墙3锚孔轴线应准确,孔位直径及锚孔深不应小于设计图规定。孔口位置允许偏差为+50mm,钻孔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应小于3%的孔长,孔深允许偏差为-10~50mm;相邻锚孔间距应符合设计图规定;4锚孔钻孔时,应使用DM潜孔地质钻机,不应使用湿钻;5锚孔成孔后,应将孔口封赌,防止杂物入内。放置锚杆前,应将孔内岩粉碎屑等杂物排除干净,保持孔内干燥及孔壁干净粗糙;6锚杆挡土墙不宜在雨天施工,放置锚杆、锚孔灌浆各工序应连续及时完成。锚杆放入锚孔后,应检查灌浆孔及排气孔是否顺畅、完好;7锚孔的灌浆工艺影响锚固能力,清除孔中碎渣岩粉。灌浆时在孔口深0.5m范围内先用1:3水泥砂浆封闭。灌浆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排气孔不被堵塞,待灌满浆,抽出部分灌浆管,过半小时左右,应进行二次补浆后,封闭排气孔及灌浆孔;8锚孔灌浆应符合设计图要求,采用抗拔30MPa以上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配比应经试验确定,细集料粒径不宜大于1.5mm。为加快进度和提高抗拔强度,可适当掺加膨胀剂,掺加品种和数量应经试验确定;9为判定锚杆能否满足设计图要求,应进行锚杆确认试验。锚杆极限抗拔力试验数量不少于锚杆总数量的5%,且不得少于3根,应在灌浆后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试验中还未达设计张拉力,若变位量不断增加,应力不增加或减少,即认为该锚杆已被破坏;若试验不符合规范要求,应当取双倍锚杆数重新试验。试验可使用YC-60型穿心千斤顶或其他适应的设备;10立柱、挡土板及锚杆按图纸要求安置完毕,墙背应即进行回填填料宜选择砂类土、碎砾石土,严禁使用腐植土和树皮、草根等杂物,并按设计图要求的压实度进行碾压和夯实。墙背回填时,应特别注意不得将锚杆钢筋压弯造成立柱、挡土板的损坏;11墙背回填时,应按设计图规定的位置和要求设置防、排水设施。1.1.1施工质量参见9.2.4。1
预应力锚索(杆)工程1.预应力锚索(杆)工程1.1施工前提条件10.1.1锚固工程计划设计图、边坡岩土性质等资料齐全;10.1.2施工场地、临时便道已修建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已到位;10.1.3已根据现场的情况、设计文件和工期要求,编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已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已建立;10.1.4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已批复;10.1.5工地现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已到位,配备合理;10.1.6施工所需机械设备、测量仪器、检测仪器已进场;10.1.7施工用材料已进场,并且材料有关性能指标均已达到设计要求和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要求;10.1.8现场各种施工标志牌(工程概况、安全标示、操作规程、材料标示等)已制作完成;10.1.9已对边坡进行中线、水平、横断面的复测,并已在边坡上按设计图纸确定预应力锚索(杆)的位置。1.2施工工序10.2.1锚索(杆)施工的内容包括施工准备、造孔、锚索(杆)制作与安装、注浆、锚索(杆)张拉锁定与封锚等五个环节;10.2.2预应力锚索(杆)施工基本工序:场地整理、搭设工作平台测量定位安装钻机成孔清孔并风干钻机制安锚索(杆)锚固段压浆高压劈裂压浆浇注砼梁垫墩、安装锚具锚索(杆)张拉锁定检验自由段封孔压浆拆除施工平台封锚1
预应力锚索(杆)工程注:上图为使用自由段无套管的预应力筋时采用二次注浆的基本施工工序,若采用自由段带套管的预应力筋时,宜在锚固段长度和自由段长度内采取同步一次性全段注浆,并且,高压劈裂压浆仅限于设计要求提高地层锚固力或其它特殊要求采用。1.1施工技术及工艺1.1.1施工准备1设计锚固工程坡面开挖成形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尽快布置锚固工程施工作业,待锚固工程施工完毕并产生加固作用后,方可进行下级边坡开挖与防护。2在预应力锚索(杆)工程施工作业开始之前,应进行预应力锚索(杆)的基本试验,并完成预应力锚索(杆)试验报告,提交给有关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待试验报告批准并经设计锚固参数确认或调整后,方可进行预应力锚索(杆)工程施工作业。锚索(杆)试验孔的具体位置应由监理和设计代表现场确定,使试验孔可反映工程孔锚固地层实际情况。试验孔自由段不注浆,锚固段与自由段之间设置止浆袋,锚固段外侧应设排气管,排气管伸入锚固段内5~10cm,其注浆方法和充满标准与工程孔相同。3预应力锚索(杆)施工的场地整理、搭设工作平台时,应对已施工完成的坡面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后确定预应力锚索(杆)的位置;在安装钻机时,应按照施工设计图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孔位以及锚孔方位角(或拉线尺量配合测角仪定位),并作出标记。1.1.2造孔1锚孔测放:根据具体工点锚固工程施工设计图要求,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孔位在坡面上纵横误差不得超过±50mm。如遇既有刷方坡面不平顺或特殊困难场地时,需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在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2钻孔设备:钻孔机具的选择,应该根据锚固地层的类别、锚孔孔径、锚孔深度、以及施工场地条件等来选择钻孔设备。锚孔钻造应采用潜孔钻机或锚杆钻机冲击成孔,未经设计允许不得采用地质钻机成孔。在岩层破碎或松软饱水等易于塌缩孔和卡钻埋钻的地层中应采用跟管钻进技术。3钻机就位:锚孔钻进施工,应搭设满足相应承载能力和稳固条件的脚手架,根据坡面测放孔位准确安装固定钻机,并严格认真进行机位调整,确保锚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不得超过±50mm,高程误差不得超±100mm,钻孔倾角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倾角允许误差为±1.0°,方位允许误差±2.0°。4钻进方式:锚孔钻进应采用无水干钻,禁止开水钻进,以确保锚固工程施工不致于恶化边坡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钻孔速度应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5钻进过程:钻进过程中应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应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61
预应力锚索(杆)工程孔径孔深: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为确保锚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为确保锚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m。7锚孔清理:钻进达到设计深度之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原则要求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除相对坚硬完整之岩体锚固外,不宜采用高压水冲洗。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下安锚筋与注浆,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如果设计要求处理锚孔内部积聚水体,一般采用灌浆封堵二次钻进等方法处理。8锚孔检验:锚孔成造结束后,须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验送长度满足设计锚孔深度,退钻要求顺畅,用高压风吹验不存明显飞贱尘碴及水体现象。同时要求复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工作合格后,即可认为锚孔钻造检验合格。(锚孔底部的偏斜应满足设计要求,可用钻孔测斜仪控制和检测。)1.1.1锚索(杆)制作与安装1锚筋体材料:在边坡锚固工程中,锚筋材料一般有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杆和非预应力锚杆等几种。预应力锚索宜选用纲绞线或高强钢丝,一般适用于预应力值较大和锚固较深的工程情况。预应力锚杆宜选用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当预应力值较小或锚固深度较小时,可采用Ⅱ级或Ⅲ级钢筋。非预应力锚杆宜选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Ⅱ级钢筋。对因锚固地层松散破碎而导致成孔困难的情况,宜采用自钻式锚杆,即杆体材料一次性钻进植入,内空反压注浆。自钻式锚杆可以设计为预应力和非预应力两种。2锚筋体组装:锚筋体的组装应遵守下列规定。1)当采用锚杆(钢筋)作为锚筋体时,锚杆组装前钢筋应平直,并经除油和除锈处理合格。锚杆接头应采用专用锚杆连接接头或其它保证强度和质量要求的连接技术。如采用焊接的搭接接头,焊接长度为30d,但不得小于500mm,并排锚杆钢筋的连接也应采用焊接。精轧螺纹钢筋杆体一律不得采用焊接。沿锚杆体轴线方向每隔1.0~2.0m,应设置一个对中支架,必要时设排气管,并与锚杆体绑扎牢固。锚杆体自由段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塑料套管,与锚固段联接处应用铅丝绑牢和封扎严实,并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2)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作锚筋体时,锚索编束前,要确保每根钢绞线或高强钢丝顺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匀,严格按照设计尺寸下料,每股长度误差不大于±50mm。钢绞线要求采用机械切割,严禁采用电弧切割,并经除油和除锈处理合格,对有死弯、机械损伤及锈坑材料应剔除。钢绞线或高强钢丝应按设计要求平直编排,沿锚索体轴线方向自由段每1.5~2.0m设置一个隔离支架,锚固段每1.0~1.5m设置一个隔离支架,并在锚固段两隔离支架之间中部设一道紧箍环,采用16号铁丝绕制,不得少于两圈,保证锚索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锚索编束(包括注浆管)应捆扎牢固,捆扎材料不宜用镀锌材料。锚索体自由段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塑料套管,与锚固段相交处的塑料管管口应密封并用铅丝绑架。同时,要求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若采用压力分散型锚索或其它荷载分散型锚索,应严格按照设计相关要求下料和编制。3)1
预应力锚索(杆)工程在锚索体完成隔离支架和紧箍环的组装之后,应在锚索体底端接装导向帽,以便下锚顺利。导向帽尺寸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尺寸制作误差为±5mm,接装定位误差为±20mm。导向帽宜采用铁丝绑接牢固,不宜采用焊接。4)当采用二次补充注浆的锚筋体组装时,应同时装放二次注浆管和止浆密封装置。止浆装置应设在自由段和锚固段的分界处,并具良好可靠的密封性能。宜用密封袋作止浆密封装置,密封袋两端应牢固地绑扎在锚筋体上。当采用高压劈裂注浆提高地层锚固力时,要求以浆体强度控制开始劈注时间(一次浆体强度为5MPa),并注意二次注浆管之锚固段内设花孔和封塞。5)压力分散型锚索之锚固段钢质承载板与挤压套之间要求采用对拉栓接固定措施,所有钢质材料外露部分表面要求涂刷防锈漆保护。锚固段与自由段所设架线环间距为1米,最大不得超过1.5米。架线环材料强度不低于浆体强度。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内锚头所使用挤压套要求进行现场挤压抽样试验,一般抽样数量为1~2%,并要求试验荷载不小于200KN;外锚头所用锚具也必须进行抽样试验,一般抽样数量为3~5%,并满足相关技术指标。对于压力分散型锚索,各单元锚索应有明确可靠标记,以便采用差异分步张拉。3锚筋体防腐:锚筋体自由段的防腐与隔离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做。当前锚筋体防腐与隔离一般采用首先刷防锈油漆,然后涂脱水黄油,最后外套塑料套管处理。刷防锈油漆要刷盖均匀,不见黑底,待油漆干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涂脱水黄油要求完全覆盖和填充锚筋材料与外环层之间的空间。外套塑料管之内端,即自由段与锚固段分界处,应缠绕胶布进行固接和密塞处理,缠绕长度伸入两侧不得小于100mm,以防止注浆时浆液进入。(对锚筋体的防腐宜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和压力分散型锚头等新技术,提高自由段的防腐等级,改善锚固段的工作状态。)4隔离支架:隔离支架应由钢质、塑料或其他对锚筋体无损害的材料制作,不得使用木质隔离支架。5塑料套管:塑料套管的材质、规格和型号应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足够强度,保证其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不致损坏。尽量避免剪断和接头,如有接头应绑接牢固并作密封处理,确保不产生拉脱和破损现象。塑料套管内径宜大于筋股外径5~10mm,确保穿套顺利、编束方便和防止张拉胀裂。塑料套管应具有抗水性和化学稳定性,与水泥砂浆和防腐剂接触无不良反应。6注浆管:注浆管应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足够强度,保证在注浆施工过程中注浆顺利,不堵塞、爆管或破损拉断。一次注浆管捆扎在锚筋体中轴部位,注浆管头部距锚筋体末端宜为50~100mm。若采用二次注浆,须另置注浆管。二次补充注浆管捆扎在防腐塑料套管外侧,二次高压注浆管与一次注浆管一起捆扎或采用同一管路,管口要求用胶布封堵严实,并按设计要求预留花管孔眼和安放止浆装置。7锚筋体长度:锚筋体长度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锚固段长度制作允许误差为±50mm,自由段长度除满足设计要求外,应充分考虑张拉设备和施工工艺要求,一般预留超长1.0~1.5m。1
预应力锚索(杆)工程8锚筋体检验:在锚筋体制作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验和锚筋体各部件检查。锚筋应经除油除锈处理,无油污和锈斑,筋股顺直完好,无死弯硬折或严重碰割损伤。锚筋筋股的排列分布与编束绑架应符合设计要求,筋股顺直,不扭不叉,互不贴接,排列均匀,绑架牢固。锚筋自由段防锈漆、防腐油和各项缠绕密封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防锈漆刷盖均匀,不见黑底;防腐油完全覆盖和填充锚筋材料与外环层之间的空间;缠绕密封牢固严实。锚筋自由段塑料套管、注浆套管、隔离(对中)支架、紧箍环、以及导向尖壳绑扎捆架应符合设计要求,塑料套管绑扎稳固密塞,具有足够强度,外观完好,无破损修补痕迹;注浆管安装位置正确,捆扎匀称,松紧适度;隔离(对中)支架、紧箍环和导向尖壳等分布均匀、定位准确,绑扎结实稳固。并且,应按锚筋体长度和规格型号进行编号挂牌,使用前需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9锚筋体的储存、运输与吊装:锚筋体的储存、运输与吊装应因地制宜拟定方案。组装完成的锚筋体应顺直地分开摆放在通风干燥处,露天储存或制作时,不得直接与地面接触,并应采用覆盖措施。水平运输时,各支点间距不得大于2m,锚筋体的弯转半径不宜太小,以不改变和损伤钢筋体结构为限。垂直运输时,除主吊点外,其他吊点应使锚筋体快速、安全脱钩。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应细心操作,不得损伤锚筋体及其防护介质和组成部件。10锚筋体安装:锚筋体入放锚孔前,应检查锚筋体制作质量,确保锚筋体组装满足设计要求,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锚孔内及孔外周围杂物要求清除干净。锚筋体长度应与设计锚孔深度相符,锚筋体应无明显弯曲、扭转现象,锚筋防护介质无损伤,凡有损伤的必须修复。入孔安放锚筋体时,应防止锚筋体挤压、弯曲或扭转,锚筋体入孔倾角和方位应与锚孔的倾角和方位一致,要求平顺推送,严禁抖动、扭转和串动,防止中途散束和卡阻。锚筋体入孔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锚筋体安装完成后,不得随意敲击,不得悬持重物。1.1.1注浆施工要求锚孔钻造完成后,应及时安装锚固体并进行锚孔注浆,原则上不得超过24小时。1注浆设备:注浆设备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的注浆材料、注浆方式和注浆压力,并结合实际锚固地层情况,综合确定选用相应注浆设备。2注浆材料:注浆材料应按照设计要求确定,一般宜选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38~0.45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0.45的纯水泥浆,必要时可以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或掺加剂。3原材料要求:水泥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必要时采用抗硫酸盐水泥,不得使用高铝水泥。细骨料应选用粒径小于2mm的中细砂;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砂中所含云母、有机质、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按重量计不宜大于1%。拌合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不得使用污水;永久性锚固工程不得使用PH值小于4.0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按SO-24计算超过水重1%的水。必要时,水泥浆中可加入控制泌水或延缓凝结等外加剂,但必须符合产品标准;水泥浆中氯化物的总含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1%;除二次高压注浆(劈裂注浆)和自由段二次注浆(补充注浆)外,一般不宜采用膨胀剂。4注浆准备:注浆准备工作除严格认真备制原材料配比和必要设备外,在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宜用水或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注浆管路。5注浆浆液:注浆浆液应严格按照配合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应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浆液。注浆浆体强度不应低于20MPa。6注浆结束:锚孔灌浆作业一般宜为孔底返浆方式注浆,直至锚孔孔口溢出浆液或排气管停止排气时,方可停止注浆。注浆结束后,应将注浆管、注浆枪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7注浆记录与试验:注浆作业过程应做好注浆记录,按附表2整理。同时,每批次注浆都应进行浆体强度试验,且不得小于两组,保证满足设计浆体强度要求。1
预应力锚索(杆)工程8一次常压注浆:一次常压注浆分为锚固段注浆和全段一次性注浆两种注浆方式,一般常采用全段一次性注浆。9二次补充注浆:二次补充注浆适用于一次常压锚固段注浆的情况,即在预应力张拉锁定工序完成之后,对锚固体的自由段进行补充充填注浆。其优点可使施加预应力尽量传递至锚固段,但其施工工艺和工序相对复杂,非设计特殊要求情况,一般不予采用。10二次高压注浆(劈裂注浆):根据设计要求,为提高锚固段的抗拔能力,宜采用二次高压注浆,即劈裂注浆。二次高压注浆的注浆材料宜选用水灰比0.45~0.5的纯水泥浆。一次常压注浆作业从孔底开始,直至孔口溢出浆液,即全段一次性注浆;一次常压注浆结束后,应将注浆管、注浆枪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对止浆密封装置的注浆应待孔口溢出浆液后进行,注浆压力不宜低于2.5MPa。对锚固体的二次高压注浆应在一次注浆形成的水泥结石体强度达到5.0MPa进行,注浆压力、注浆数量和注浆时间可根据锚固体的体积及锚固地层情况确定,并分段依次由下至上进行。1.1.1张拉锁定与封锚1张拉锁定设备:锚筋的张拉必须采用专用设备,并在张拉作业前对张拉机具设备进行标定,锚筋锁定工作应采用符合技术要求的机具。对锚杆的张拉锁定,根据设计要求,亦可使用简易张拉方式和相应锁定器具。2锚筋张拉:锚筋张拉应遵守下列规定。1)锚斜托台座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筋的轴线方向垂直。2)锚具安装应与锚垫板和千斤顶密贴对中,千斤顶轴线与锚孔及锚筋体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不得弯压或偏折锚头,确保承载均匀同轴,必要时用钢质垫片调整满足。3)锚固体与台座砼强度均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方可进行张拉。(如为抽验锚孔,应在达到设计强度的条件下,待验收试验结束后进行)4)锚筋张拉应按一定程序进行,锚筋张拉顺序,还应考虑邻近锚孔的相互影响。5)锚筋正式张拉之前,应取0.1~0.2倍设计张拉力值对锚筋进行1~2次预张拉,确保锚固体各部分接触密贴,锚筋体顺布平直。6)永久锚筋张拉控制应力不应超过其极限应力值的0.6倍,临时锚筋张拉控制应力不应超过其极限应力值的0.65倍。3锚筋张拉程序:锚筋张拉程序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作业,常用张拉作业顺序和技术要求如下:1)边坡锚固工程之锚筋张拉宜采用超张拉,超张拉力值为设计拉力值的1.1~1.2倍。锚筋张拉力值宜分两次张拉作业施加,第一次张拉作业力值为设计张拉力值的一半,第二次张拉作业直至超张拉力值。每次张拉宜分为5~6级进行,除第一次张拉需要稳定30分钟外,其余每级持荷稳定时间为5分钟,并分别记录每级荷载对应锚筋体的伸长量,并做好记录。张拉时锚筋体受力要均匀,发现异常情况应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解决。若为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或荷载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应按照设计张拉要求对各单元锚索分别进行张拉,当各单元锚索在同等荷载条件下因自由段长度不等而引起的弹性伸长差得以补偿后,再同时张拉各单元锚索。2)1
预应力锚索(杆)工程对同一结构单元上的锚筋张拉原则要求同步进行,确保结构受力均匀,避免局部变化和相互影响。如果因施工设备和结构条件限制,亦应结合上述两次张拉作业,根据结构单元受力特点与规律,按照合理的方式进行循环张拉。3)如采用循环张拉,在第一次张拉作业时,宜按照先左右后中间,先上下后中间和先对角后中间的作业原则进行,结合具体结构单元受力特点和锚孔布置情况,合理拟定张拉方案,报请设计和监理部门审核认可后,方可作业施工。第二次张拉作业,即按照第一次张拉作业顺序循环张拉作业,直至张拉满足设定最大张拉荷载值。4锚筋锁定:锚筋张拉至设定最大张拉荷载值后,应持荷稳定10~15分钟,然后卸荷进行锁定作业。锁定使用锚具和夹片应符合技术标准与质量要求。若发现有明显预应力损失,应及时进行补偿张拉。5锚孔封锚:锚筋锁定后,须用机械切割余露锚筋,严禁电弧烧割,并应留长5~10cm外露锚筋,以防拽滑。最后用水泥净浆注满锚垫板及锚头各部分空隙,并按设计要求封锚处理,宜用不低于20MPa的砼封闭,防止锈蚀和兼顾美观。1.1施工质量控制1锚固工程开工前应对锚索(杆)进行性能试验(破坏性抗拔试验),以确定锚索(杆)的极限承载力,检验锚索(杆)在超过设计拉力并接近极限拉力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和安全程度,以便在正式使用前调整锚索(杆)结构参数或改进锚索(杆)的制作工艺,保证施工质量;2进场的钢绞线(钢筋)必须验明其产地、生产日期、出产日期、型号规格、并核实生产厂家的资质证书及其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同时必须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各项参数达到锚固施工要求;3锚索体钢绞线表面应没有损伤、没有锈蚀;4按设计要求选择水泥浆体材料,并对进场水泥复查力学性能;5锚孔检验标准(如下表):表10.4.1锚孔检验标准项次检验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及频率1孔位坡面纵向+50mm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坡面横向+50mm孔口标高+100mm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2孔向孔轴线倾角+0.5°用测角仪或地质罗盘检查孔轴线方位+1.0°用测角仪或地质罗盘检查孔底偏斜锚孔深度的3%用钻孔测斜仪检查3孔径设计孔径的+5%,0验孔或尺量检查1
预应力锚索(杆)工程4孔深大于设计深度200~500mm验孔或尺量检查6锚索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鉴定,孔口支撑墩尺寸和混凝土强度应满足张拉要求,张拉过程中应仔细观察锚索应力的变化,如发现明显的松弛,应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7压浆过程中应详细的记录水泥浆用量,一般实际用量应高于计算用量的20%,孔口应流出灰浆。如用浆量太大,应做好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判别是否由岩层裂隙或空洞造成;8张拉施加荷载和观测变形的时间(如下表):表10.4.2张拉施加荷载和观测变形的时间张拉荷载分级观测时间(min)张拉荷载分级观测时间(min)砂质土粘性土砂质土粘性土0.1Nt551.00Nt550.25Nt55(1.10~1.20)Nt10100.50Nt55锁定荷载10100.75Nt55注:Nt为锚索设计拉力,即最终锁定荷载。1.1锚索(杆)检测依据“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闽高路工高[2005]84号文件要求,对锚固工程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内容主要为锚索(杆)抗拔力和锚索(杆)长度。1.1.1锚索(杆)抗拔力检测对锚固工程抗拔力检测试验,检测孔的选取根据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原则以及日常业主检查情况进行随机选取,一旦选取不得随意更改。抽检数量为工程锚索(杆)总数的5‰~2%。1.1.2锚索(杆)长度检测锚固工程锚筋体长度的检测,采取现场随机抽取的原则,抽检数量为工程锚索(杆)总数的2%~5%,且同一类型锚筋不得少于1根。表10.5.1锚索(杆)检测项目检测项目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检测、评定依据评定标准1
预应力锚索(杆)工程锚杆长度检测JL-MG型锚杆质量检测仪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程》GB50086-20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02;《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4被抽检锚(索)杆长度与设计长度相比,误差在5%以内,则认为该孔锚(索)杆的长度合格;否则为不合格。锚索长度检测锚杆抗拔力检测YCW-B系列轻型液压千斤顶ZB4-500型电动油泵油压表百分表抗拔试验荷载为分级加荷,起始荷载为锚杆设计荷载的30%,分级加荷值分别为设计荷载的0.5、0.75、1.0、1.2、1.33和1.5倍。试验过程中以锚杆设计荷载的30%作为起始荷载。荷载每增加一级,持荷稳定5~10min,并记录位移读数,最后一级荷载应维持10min。如果在持荷时间内位移超过1mm,则该级荷载需再维持50min,并在15、20、25、30、45和60min时记录其位移量。被抽检锚(索)杆锚索杆抗拔试力满足1.5倍设计荷载,并且锚索(杆)伸长量满足设计要求,则认为该孔锚(索)杆的抗拔力合格,否则为不合格。锚索抗拔力检测抗拔试验荷载为分级加荷,起始荷载为锚索设计荷载的30%,分级加荷值分别为设计荷载的0.5、0.75、1.0、1.2、1.33和1.5倍。试验过程中以最大试验荷载计算每组钢绞线的补偿荷载,依次施加补偿荷载后,同步张拉至锚索设计荷载的30%作为起始荷载。荷载每增加一级,持荷稳定5~10min,并记录位移读数,最后一级荷载应维持10min。如果在持荷时间内位移超过1mm,则该级荷载需再维持50min,并在15、20、25、30、45和60min时记录其位移量。1
预应力锚索(杆)工程1.1锚索(杆、地梁)框架1.1.1框架梁钢筋绑扎、砼浇筑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锚孔位置及框架放线定位,并满足要求。2依据设计图纸对框架竖梁、横梁尺寸及模板厚度精确挖出竖梁、横梁肋轮廓。且坡面必须刻槽,深度满足设计图纸要求。3在施工安置框架钢筋之前,先要清除框架基础底浮渣,并对梁底地基砂浆调平,保证基础密实、平整。4模板拼装要平整、严密、净空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模板表面刷隔离剂,便于脱模。5钢筋绑扎接头需错开,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根数的1/2,且有焊接接头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m。6灌注砼前,必须将锚具中的螺旋钢筋、波纹管(宜用钢质)和锚垫板按设计要求固定在地梁或立柱的钢筋上,方向与锚孔方向一致,摆放平整,再一起现场浇注、振捣,尤其在锚孔周围,钢筋较密集,应仔细振捣,保证质量。7框架应分片施工,每片由两至三根立柱及其横梁、顶梁组成。两相邻框架接触处(横梁、顶梁)留2cm宽伸缩缝,用浸沥青木板填塞。10.6.2现浇混凝土框架梁,锚固板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锚索张拉。10.6.3锚索地梁或框架砼的检验:地梁和框架砼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预留(埋)孔位、孔径和倾角等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2锚斜托的承力面应平整,且与锚索受力方向垂直。3锚索地梁或框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外观上顺直、美观,无麻面。4锚索地梁或框架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应符合表10.6.1的规定。表10.6.1地梁或框架的允许误差和检查方法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孔距偏差±50mm每20m用经纬仪检查3点2孔口高程±100mm每20m用水准仪检查3点3锚索轴线误差±3°查施工记录,每20m查2根4框架地梁砼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每个工点取3组试样试验5框架地梁断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每5根抽查1根1
预应力锚索(杆)工程1
路基排水1.路基排水1.1边沟、排水沟、截水沟1.1.1施工前提条件1设计图纸及文件已审核,提出的问题已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并对班组进行了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2所需要的材料如砂、片块石、水泥已进场并检测合格,砂浆配合比已确定。3所需的机械设备、人员已准备就绪。4现场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已建立,分项工程责任牌已制作,明确了各工点、工序负责人。5根据图纸要求,边沟、排水沟的现场放样完成,并经复核与现场地形符合,与桥涵、结构物及线外排水系统或自然水系能平顺衔接,能够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6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已得到批复,施工现场的劳动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施工进度计划及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得到批准。1.1.2施工工序1一般要求: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确定各施工工序,如对于软基地段需增加土工布铺设的工序,并且如设计为干砌排水沟,应先干砌后勾缝处理。2施工工序见图11.1.2施工前提条件准备基坑开挖沟体砌筑砂浆养护伸缩缝处理图11.1.2一般路段边沟施工流程图1.1.3施工技术与工艺1排水沟、边沟、截水沟的测量放样统一采用红外线测距仪精确放样,确保沟体线形美观,直线线型顺直,曲线线形圆滑。2放样一般以两个结构物之间的长度为一个单元,以确保边沟、排水沟与结构物的进出水口顺利连接。3截水沟顶面应略低于自然坡面,若遇冲沟应设缺口将水导入截水沟。4基坑开挖根据土质情况,可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配合完成,也可采用人工开挖成型。如采用机械开挖,应防止超挖,应留出5~10cm左右富余,由人工修整成型,确保边沟、排水沟的边坡平整、稳定,严禁贴坡。基坑开挖后,需进行沟底高程复测。5截水沟基坑开挖土方应堆置在与路堑边坡顶一侧并予以夯实或运出场外,禁止堆放在排水沟外侧,影响场地的外观及排水效果,或回流至排水沟内影响正常排水。1
路基排水6采用干砌片石铺筑时,应选用有平整面的片石,各砌缝要用小石子嵌紧,采用浆砌片石铺砌时,砌缝砂浆应饱满,沟身不漏水,若沟底采用抹面时,抹面应平整压光。7边沟、排水沟的进出水口,应妥当加固,以防水流危害路基。8截水沟出水口一般应设深度不小于1米的截水墙或消能设施,以免出水口在水流作用下冲毁。1.1.1施工质量控制1排水设施要求纵坡顺适,沟底平整,排水畅通。2边沟要求线形美观,直线线形顺直,曲线线形圆滑。3构造物要求坚实、稳定。4基础伸缩缝应与墙身伸缩缝对齐。5砌体抹面应平整、压光、直顺,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6实测项目参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1.2跌水、急流槽1.2.1施工前提条件见11.1.1。1.2.2施工工序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墙体砌筑1.2.3施工技术与工艺1跌水与急流槽必须用浆砌圬工结构,跌水的台阶高度可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决定,多级台阶的各级高度可以不同,其高度与长度之比应与原地面坡度相适应,台阶高度一般应不大于0.5~0.6m,通常为0.3~0.4m。2跌水可用浆砌片石或水泥砼浇筑,沟槽壁及消力池的边墙厚度:浆砌片石为0.25~0.4m,砼为0.2m,高度应高出计算水位至少0.2m,槽底厚度为0.25~0.4m,出口设置隔水墙。3跌水一般设有消力槛,设置时槛的顶宽不小于0.4m,并设有尺寸5cm×5cm~10cm×10cm的泄水孔,以便水中断时,排除消力池内的积水。4跌水槽一般筑成矩型,但跌水高度不大,槽底纵坡较缓,亦可采用梯形断面,梯形跌水槽身,应在台阶前0.5~1.0m和台阶后1.0~1.5m范围内加固。5急流槽的纵坡,一般不宜超过1:1.5,可用浆砌片(块)石砌筑或混凝土浇筑。6为防止滑动,可在斜坡急流槽背砌防滑平台以阻止下滑。7进水槽和出水槽底部应用片石铺砌,水泥浆勾缝,长度一般不小于10m,个别情况,应在下游铺设厚0.2~0.5m长2.5m的防冲铺砌。8急流槽很长时,应分段砌筑,每段长不宜超过10m,接头处以防水材料填缝,密实无空隙。1
路基排水9急流槽宜砌成粗糙面,或嵌入约10cm×10cm坚石块,用以消能减小流速。10对于汇水面积较大的路堑边坡急流槽,应考虑加大、加深急流槽尺寸,并在底部设消能设施后,导入路基排水系统。1.1.1施工质量控制1急流槽所用的混凝土及砌筑砂浆强度应满足设计图要求,配合比准确,砌缝隙砂浆饱满,槽内抹面平整,直顺。2进口汇集水流设施,出口设备消力槛等应砌筑牢固,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3槽内抹面平顺无裂纹。4设置坡度顺直,无折坡现象。1.2盲沟、渗沟1.2.1施工前提条件见11.1.1。1.2.2施工工序见图11.3.2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反滤层设置排水层施工封闭层施工图11.3.2盲沟、渗沟施工流程图1.2.3施工技术与工艺1渗沟、盲沟的基坑开挖宜自下游向上游进行,并应随挖随即支撑和迅速回填,暴露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天,以免造成坍塌,支撑渗沟应间隔开挖。2当渗沟开挖深度超过6m时,须选用框架式支撑,在开挖时自上而下随挖随加支撑,施工回填时应自下而上逐步拆除支撑。3盲沟的埋置深度,应满足渗水材料的顶部(封闭层以下)不得低于原有地下水位的要求。当排除层间水时,盲沟底部应埋于最下面的不透水层上。4当采用无纺土工布作反滤层时,应先在底部及两侧沟壁铺好地位,并预留顶部覆盖所需的土工布,拉直平顺紧贴下垫层,所有纵向或横向的搭缝应交替错开,搭接长度均不得小于300mm。5盲沟的底部和中部用较大碎石或卵石(粒径30~50mm)填筑,在碎石或卵石的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层厚约150mm)并填较细颗粒的粒料(中砂、粗砂、砾石),做成反滤层,逐层的粒径比例,大至按4:1递减。砂石料颗料小于0.15mm的含量不应大于5%。在盲沟顶部做封闭层,用双层反铺草皮或其他材料(如土工合成的防渗材料)铺成,并在其上夯填厚度不小于0.5m的粘土防水层。1
路基排水6渗沟的出水口宜设置端墙壁,端墙下部留出渗沟排水通道大小一致的排水沟,端墙排水孔底面跨排水沟沟底的高度不宜小于0.2m,端墙出口的排水沟应进行加固,防止冲刷。7填石渗沟只宜用于渗流不长的地段,且纵坡不能小于1%,宜采用5%,出水口底面标高,应高出沟外最高水位0.2m。1.1.1施工质量控制1反滤层应层次分明,出水口应排水通畅。2实测项目参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1
路基整修1.涵洞、通道1.1圆管涵1.1.1施工前提条件1据设计资料进行完现场涵洞位置等核对,发现的问题已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复。2相关的设计图纸和文件已经过详细审核,提出的问题已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复,并对有关作业班组做了详细的技术交底。3所需的材料已进场并检验合格,管涵基础砼配合比已完成。如用外购圆管涵,已取得监理工程师批复;如为自制管涵,已完成砼管的配合比批复,并已完成各种试验检测,开始生产。4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已得到批复,施工进度计划及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得到批准,所需的机械设备、人员已进场到位,施工现场的设备、劳动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1.1.2施工工序施工工序框见图12.1.2测量放样基坑开挖管基施工管节安装管节节头施工防腐层施工进出口施工灌水试验管基施工图12.1.2圆管涵施工流程图1.1.3施工技术与工艺1圆管涵基坑的开挖应采用机械开挖。基坑开挖前放出基坑的开挖线,用白灰撒出做为标志。开挖时测量人员跟随配合观测,机械基底开挖后的标高应比设计高出10~20cm,采用人工开挖整修。2圆管涵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度进行处理。3管节外壁应注明适用的管顶填土高度,相同的管节应堆放在一起,以便于取用,防止弄错。4管节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碰措施,避免管节损坏。5基坑开挖后,必须根据地质情况,采用轻便触探仪检测基底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符合要求,则必须上报有关部门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6各管节节应顺流水坡度安装平顺,当管壁厚度不一致时应调整高度使内壁齐平,管节必须垫稳坐实,管道内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1
路基整修7对插口管、接口应平整,环形间隙应均匀,并应安装特制的胶圈或用沥青、麻絮等防水材料填塞,不得有裂缝、空鼓漏水等现象,对平接管,接缝宽度应不大于10~20mm,禁止用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洞长度要求。接口表面应平整,并用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嵌塞密实,不得有间断裂缝、空鼓和漏水等现象。8用于灌溉、水电设施的管涵,进水口管涵底标高应低于渠道标高1/4~1/5R(R为圆管涵半径)1.1.1施工质量控制1洞身顺直,进出口、洞身、沟槽等衔接平顺,无阻水现象。2帽石、一字墙或八字墙等平直,与路线边坡、线形匹配,棱角分明。3涵背回填同4.4条规定,涵洞处路面平顺,无跳车现象。4外露砼表面平整,颜色一致。5实测项目参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1.2倒虹吸1.2.1施工前提条件参见12.1.11.2.2施工工序见图12.2.2测量放样基坑开挖管基施工管节安装管基施工管节节头施工防腐层施工进出口施工灌水试验图12.2.2倒虹吸施工流程图1.2.3施工技术与工艺1倒虹管施工与圆管涵的施工技术与工艺基本一致,但重点处理在管节之间的接缝处理。2倒虹吸在填土覆盖前必须做灌水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填土。1.2.4施工质量控制倒虹吸施工质量检查项目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3盖板涵1.3.1施工前提条件见12.1.1。1.3.2施工工序见图12.3.21
路基整修涵帽砌筑测量放样涵身砌筑基础砌筑基坑开挖砼浇筑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盖板支架安装砼养生进出口施工图12.3.2盖板涵施工流程图1.1.1施工技术和工艺1盖板涵的基坑开挖应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成型。挖掘机开挖距基底标高5~10cm,人工修整基底确保不扰动基底地质土层。2在开挖基坑时一般在基坑两侧留出临时排水沟,以降低基坑水位,以免让地表水或地下水浸湿基底土质。3基坑开挖完后应采用轻便触探仪或其它有效方法检测基底承载力,在基底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4盖板涵的基础、涵身如采用片块石砌筑,砌筑施工应严格按照砌体的有关规范要求进行。5盖板涵的盖板分为先预制后安装以及就地现浇的方法施工。采用预制的方法必须严格控制预制板的长度与现场的沉降缝位置严格对应。就地现浇法的关键是搭设的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现场采用泡沫板隔开沉降缝,浇筑时可“跳节”施工,以便沉降缝处模板的加固,确保沉降缝顺直。6盖板砼浇筑完成后必须及时养生,同时做两组试块与其同条件养生,强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时方能拆除支架。7进出口铺砌应与涵身铺底衔接平顺,无阻水现象。8盖板涵沉降缝的处理均采用沥青麻絮处理,必须塞满填实。1.1.2施工质量1见11.1.4。2混凝土面平整,棱线顺直,无严重啃边、掉角。3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0.5%,砼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不得超过0.1mm。4板的填缝应平整密实。1.2拱涵1.2.1施工前提条件见12.1.1。1
路基整修1.1.1施工工序见图12.4.2基坑开挖基础砌筑墙体施工拱圈支架搭设拱圈施工拱上端墙施工拱顶填土测量放样图12.4.2拱涵施工流程图1.1.2施工技术与工艺1拱涵有关砌体工程必须按砌体工程相关规范要求施工。2基坑开挖及基底承载力检测如盖板涵。3拱圈支架必须经设计验算确定,搭设拱圈时必须预留相应的预拱度,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4拱圈砌筑或采用砼浇筑时,应由两侧向中间同时对称进行,以防拱架失稳,进出水口的拱上端墙应待拱圈合拢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上后方可进行施工。5拱圈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拆除拱架,砂浆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拱上填土。6当拱架未拆除,拱圈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可进行拱顶填土。但应在拱圈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卸架。7进出口铺砌应与涵身铺底衔接平顺,无阻水现象。1.1.3施工质量控制(1)线形圆顺,表面平整。(2)砼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0.5%,深度不得超过0.5cm。(3)砌缝匀称,勾缝平顺,无开裂和脱落现象。(4)实测项目参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1.2箱涵通道、涵洞基底检验1.2.1施工前提条件见12.1.1。1.2.2施工工序见图12.5.2基础钢筋绑扎安装基底检验垫层施工测量放样基坑开挖1
路基整修侧、内、顶模安装安装加固顶板钢筋安装墙身钢筋绑扎基础砼浇筑进出口施工墙身、墙顶砼浇筑砼养生沉降缝处理墙身防腐层处理图12.5.2箱涵通道、涵洞施工流程图1.1.1施工技术和工艺1基底开挖要求见12.1.3中的1、5。2在浇筑底板砼之前,应清除基底上的杂物,然后按设计图垫层施工,绑扎钢筋,立模板,浇筑砼。3底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在底板上绑扎钢筋立模浇筑侧板及顶板。4箱涵通道按沉降缝的位置分成几个单元进行浇筑,以利于侧墙沉降缝处模板的加固,确保沉降缝顺直。5箱形通道的侧墙、顶板模板架设支架采用满堂式支架,一般采用门型支架或碗扣式支架搭设,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对于现浇模板拉杆,应采用PVC套管,拆模后拉杆应予以拨除。6内模板的接缝采用腻子处理,模板接缝应确保平整,严格要求选用大面积胶合板,减少砼的接缝,保证外侧质量。7沉降缝必须按设计图规定填塞嵌缝或采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加氟化纳等防腐掺料的沥青浸过的麻絮或纤维板紧密填塞,和用有纤维掺料的沥青嵌缝膏或其他材料封缝。8沉降缝处应加铺抗拉强度较高的卷材,如沥青玻璃纤维布或油毡,加铺的层数及宽度按设计图纸所示。9箱形通道砼顶板侧板外表面上在填土前应涂刷沥青胶结材料或其他材料,以形成防水层。10进出口铺砌应与涵身铺底衔接平顺,无阻水现象。1.1.2施工质量见12.3.4。2.1
路基整修路基整修1.1路堤整修1.1.1施工前提条件(1)路基土石方、排水沟及边沟已施工完成,压实度、弯沉值符合要求。排水沟及边沟的断面、边坡坡度、纵坡坡度和排水系统符合设计图纸要求。(2)承包人应恢复各项标桩,按设计图纸要求和《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F80/1-2004)规定检测其路基的中线位置、路基宽度、纵坡、横坡、边坡及相应的标高。(3)路基现状全面检查后,承包人应编制整修计划和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在批复后才可实施路基整修工作。1.1.2施工工序(1)工序内容本项工作内容包含以下工序:路基全面检查、编制整修方案和计划、路堤顶层整修、路堤边坡整修、路基排水沟整修、线外排水系统连通及其他有关环保措施的实施。(2)工序框图见图13.1.2路基全面检查编制整修方案和计划路堤顶层整修监理工程师审批平整度、横坡整修路堤边坡整修路基排水沟整修线外排水系统连通其他相关工程整修路堤交验路堤防护图13.1.2路堤整修施工流程图1
路基整修1.1.1施工技术(1)填土路堤应用机械刮土或补土的方法整修成型,配合压路机机械碾压,当铲下的土不足以填补凹陷时,应采用与路基表面相同的土填平夯实。石质路基表面应用石屑嵌缝紧密、平整,不得有坑槽和松石。(2)整修坡面需将超宽路基采用机械粗刷,人工刷坡到位。(3)各种水沟的纵坡、断面尺寸应用仪器工具控制,按设计图纸要求对各种边沟的纵坡应仔细检查,应使沟底平整,排水通畅,不得随意用土填补沟面缺损或坑洼。(4)排水沟及边沟断面、路堤边坡坡度等各表面应拍打密实、整齐、光滑。(5)通道、涵洞洞内清理及涵洞进出水口施工完善、排水顺畅。1.1.2施工工艺(1)测量放样,撒白灰标示出路堤两侧超填宽度,路堤顶面纵横向坡面标高采用埋桩法控制。(2)填土路堤两侧超填部分应予切除,如遇边坡缺土,必须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3)边沟整修应挂线进行,如遇边沟缺损,不可随意用土贴补。(4)修整的路基表层厚150mm以内,松散的或半埋的尺寸大于100mm的石块,应从路基表面层移走,并按规定填平压实。(5)在路堑边沟和路堤拱形护坡,每隔20米应设20*20cm临时排水孔,排水孔底面低于路床顶标高10cm,在凹形竖曲线最低处应增设临时排水孔。(6)在路面施工前,应检查临时排水、永久排水设施是否设置、有效。(7)路基修整完毕后,堆弃路基范围内的施工垃圾应予清除。1.1.3施工质量要求(1)平面线形、最小圆曲线半径、几何尺寸及线位高差的质量要求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外观质量要求1)路堤的顶面路拱、宽度、线形符合设计图要求,表面平整、密实、无局部坑洼,曲线圆滑,边线顺直。2)路堤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图要求,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取土坑、护坡道整齐稳定。3)边沟、排水沟沟底无阻水、积水现象,具备铺砌要求;临时排水设施与现有排水沟渠连通。1.2路堑整修1.2.1施工前提条件参见13.1.11
路基整修1.1.1施工工序(1)工序框图见图13.2.2路基全面检查编制整修方案和计划截水沟整修监理工程师审批平整度、横坡整修路基排水沟整修线外排水系统连通路堑边坡整修路床顶层整修坡面修整路堑防护路堑交验图13.2.2路堑整修施工流程图1.1.2施工技术(1)土路基路床应用人工或机械刮土或补土的方法整修成型。深路堑边坡整修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自上而下进行刷坡,不得在边坡上以土贴补。(2)在整修加固的坡面时,应预留加固位置。当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时,应用浆砌片石填补。如填补的厚度很小(100mm~200mm),而又是非边坡加固地段时,可用种草整修的方法以种植土填补。(3)各种水沟的纵坡、断面尺寸应用仪器工具控制,按设计图纸要求对各种边沟的纵坡应仔细检查,应使沟底平整,排水通畅,采用人工进行整修,不得随意用土填补沟面缺损或坑洼。(4)土质路基表面做到设计标高后应采用平地机或推土机刮平,铲下的土不足以填补凹陷时,应采用与路基表面相同的土填平夯实。石质路基表面应采用石屑嵌缝紧密、平整,不得有坑槽和松石。(5)石质路基边坡,应按设计坡比仔细整修,坡面上的松石、危石必须及时清除。1.1.3施工工艺1
路基整修(1)测量放样,对于土质或软石边坡可用人工或机械清刷,对于坚石和次坚石,可使用炮眼法、裸露药包法爆破清刷边坡,同时清除边坡上的危石、松石。(2)路堑边坡如出现过量超挖,应用浆砌片石填补超挖坑槽。(3)土质路床顶面标高超出设计部分应用平地机刮除,石质路床顶面标高超出设计部分应用人工凿平,超挖部分应按照与原路床相同的材料回填并碾压密实稳固。(4)边沟整修应挂线进行,如遇边沟缺损,不可随意用土贴补;沟底凸出部分,人工修平。(5)修整的路基表层厚150mm以内,松散的或半埋的尺寸大于100mm的石块,应从路基表面层移走,并按规定填平压实。(6)路基修整完毕后,堆弃路基范围内的废土料应予清除。1.1.1施工质量要求(1)平面几何尺寸及线位高差的质量要求同路堤整修。(2)外观质量要求1)路基的路床顶面路拱、标高、宽度、线形应符合图纸要求,表面平整、密实、无局部坑洼,曲线圆滑,边线顺直。2)路堑边坡坡度不低于图纸要求,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石质边坡还要求无险石、悬石和浮石。3)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沟底无阻水、积水现象,排水良好,具备铺砌要求;临时排水设施与现有排水沟渠连通。1
监测工程1.监测工程1.1软基工程监测(1)沉降与稳定监测的项目、目的、仪表见下表:监测项目仪表名称监测目的地表沉降量地表型沉降计(沉降板)用于沉降管理。根据测定数据调整填土速率;预测沉降趋势,确定等载预压卸载时间;提供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的计算依据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量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用于稳定管理。检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以确保路堤施工的安全与稳定地下土体分层水平位移量地下水平位移计(测斜管)用于稳定管理与研究。用作掌握分层位移量,推定土体剪切破坏的位置,软土指标较差,填土较高,填方路基在施工过程中易失稳时采用。地下土体分层水平位移量地下水平位移计用于稳定管理与研究。用作掌握分层位移量,推定土体剪切破坏的位置。必要时采用(2)监测点的位置、数量及埋设按设计或合同文件要求布设。(3)在施工期间应严格按设计或合同文件要求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监测。一般每填筑三层应监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时间较长时,应每至少3天监测一次。路基填筑完成后,堆载等载预压期间应视地基稳定情况而定,一般每半月或每月监测一次,直至工后沉降量符合要求、等载预压期结束。当路基稳定出现异常情况而可能失稳时,应立即停止加载并采取果断措施,待路基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每次监测均应按规定格式作好记录,并及时整理、汇总监测结果。1.2路堑边坡或滑坡监测(1)沉降与稳定监测的项目、目的、仪表见下表: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目的地表沉降量全站仪、光电测距仪监测地表位移、变形发展情况水准仪标桩、直尺或裂缝计监测裂缝发展情况地下位移监测测斜仪1
监测工程探测相对于稳定地层的地下岩体位移,证实和确定正在发生位移的构造特征,确定潜在滑动面深度,判断主滑方面,定量分析评价边(滑)坡的稳定状况,评判边(滑)坡加固工程效果地下水位监测人工测量监测地下水位变化与降雨关系,评判边坡排水措施的有效性支档结构变形、应力测斜仪、分层沉降仪、压力盒、钢筋应力计支档构造物岩土体的变形监测,支档构造物与岩土体间接触压力监测(2)监测点的位置、数量及埋设按设计或合同文件要求。(3)在施工期间应严格按设计或合同文件要求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监测。一般要求施工期每三天监测一次,雨季期间加密,施工结束后前三个月,每周监测一次,雨季期间加密。三个月以后每月监测一次。在监测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检查,处理完毕后,方能继续监测。监测成果及时整理,第一年内的监测成果将作为工程验收的资料。每次监测均应按规定格式作好记录,并及时整理、汇总监测结果。1.1高路堤稳定和沉降监测(1)沉降与稳定监测的项目、目的、仪表见下表:监测项目仪具名称监测目的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用于稳定监控,确保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地下土体分层水平位移量地下水平位移计(测斜管)用于稳定监控和研究,掌握分层位移量,推定土体剪切破坏位置,必要时采用路堤顶沉降量地表型沉降计(沉降板或桩)用于工后沉降监控,预测工后沉降趋势,确定路面施工时间(2)监测点的位置、数量及埋设按设计或合同文件要求。(3)在施工期间应严格按设计或合同文件要求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监测。一般要求施工期每三天监测一次,雨季期间加密,施工结束后前三个月,每周监测一次,雨季期间加密。三个月以后每月监测一次。在监测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检查,处理完毕后,方能继续监测。监测成果及时整理,第一年内的监测成果将作为工程验收的资料。每次监测均应按规定格式作好记录,并及时整理、汇总监测结果。1.2预应力锚固工程(1)沉降与稳定监测的项目、目的、仪表见下表:预应力锚杆工作阶段监测内容监测项目施工阶段锚杆体锚杆工作状态及锚杆的施工质量锚杆张拉力;锚杆伸长值;预应力损失1
监测工程锚固对象加固效果被锚固体的位移及变化工程运营阶段锚杆体锚杆的工作状态预应力值变化锚固对象锚固工程安全状况被锚固体的位移及变化(2)监测点的位置、数量及埋设按设计或合同文件要求。(3)锚杆张拉锁定后第一个月内每日监测一次;2~3个月内每周监测一次;4~6个月内每月监测3次;7个月~1年内每月监测两次;1年以后每月监测一次。在监测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检查,处理完毕后,方能继续监测。监测成果及时整理,第一年内的监测成果将作为工程验收的资料。(4)坡体位移监测在路堑高边坡防护加固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都要求对其坡体进行变形控制与监测,以便进行动态设计和确保施工安全,并检验工程效果。高边坡的坡体位移监测方法一般可分为简易监测法和专业仪器监测法,对于一般的高边坡均要求实施简易监测,简易监测由施工单位现场技术人员负责完成;对于重点复杂的路堑高边坡或滑坡病害除要求采用简易监测外,还必须对其坡体变形进行专业仪器监测,专业仪器监测主要是指坡体深部位移监测,一般采用钻孔测斜仪监测,要求委托专业单位承担。坡体深部位移监测期限一般一年以上,其监测周期为每月一次,雨季或坡体变形较大等特殊情况与要求应加密监测,遇有坡体变形不稳定应延长监测期限,直至坡体稳定、变形终止或在安全的限值范围内。1
监测工程1
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1.1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单位建立内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环境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程序,使文明、环保施工贯穿施工现场全过程。2.成立以项目部经理为组长,生产、技术、卫生等管理人员为成员的环保及水保管理机构,项目部配备兼职环保工程师及专职的环保员,定期检查、测试污水(油),有害气体等的含量,使有害物不超过国家卫生规定指标。3.项目经理是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项目部根据卫生部指标制定环保责任书,项目部应建立一个内行善管的环保自我监控体系。1.2减少生态破坏的措施1.临时施工场地的选择与布置尽量少占用绿地面积,保护好周围环境,减少对陆域植被生态的破坏。尽量选择在设计图纸选定的弃土场或路基范围内,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绿化或整理复耕。同时做好防排水设施,严禁弃方侵入用地界外。2.工程弃土、挖方应符合有关管理规定,全部采用设计图纸规划的弃土场,减少对生态环境和矿产资源的破坏。3.取弃土石时应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并注意防止无序作业,进行有序取弃土石,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并应结合工程的实施,及时进行绿化,美化环境。4.施工便道利用原有村道进行小范围改造,尽量不增加征地,并定期专人进行保养,晴天进行洒水防尘。1.3防止水、土污染和流失1.应根据引起水土流失的情况,划分防治分区,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方案。2.施工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如清理场地的表层腐植土、砍划的荆棘丛林、工程剩余的废料,应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不得任意裸露弃置。3.清洗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具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于河流、池塘、湖泊或其它水域中,也不得倾泻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4.使用工业废渣填筑路基,如废渣中含有可溶性有害物质,可能造成土质、水土污染时,应采取措施予于处理。5.临时用地,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用表土回填进行绿化恢复。1
环境保护1.借土场尽量减少开挖面,并在坡脚、坡面做好截排水设施,防止大面积受积水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2.路基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如无法错开雨季,施工时应及时掌握雨情,作好大雨之前的防护措施,避免易受侵蚀或新填挖的裸露面受雨水的直接冲刷。3.隧道临时弃渣场地应事先构筑拦渣工程,并注意布置截、排水设施;可考虑利用低洼地进行弃土、弃渣,改造为今后城市建设用地。1.1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的各种临时设施和场地,如堆料场、材料加工厂、混凝土拌和场等,均宜远离居民区,而且应放置于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下风处。若无法满足时,应采取防尘及消声等环保措施。2.粉状材料应采用袋装或其它密封方法运输,不得散装散卸。施工运输宜采取防止尘土飞杨的措施。3.工程施工用的粉末材料,宜存放在室内。当受条件限制在露天堆放时,应采取防止尘土飞扬和因水流失的措施。4.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确保总标排放。5.在机械化施工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噪声、废气、废水、废油及尘埃等污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6.在城镇居民地区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时段,由机械设备和工艺操作所产生的噪声,不得超过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否则应采取消声措施。7.施工现场、场地、汽车便道要硬化处理,并指定专人定期洒水清扫,形成制度,防止道路,场所扬尘。弃碴作业时不超装,防止沿路抖落,做到便道清洁。8.对运输水泥及易飞扬物料须用帆布覆盖严密,并装载适中,不得超限运输。9.对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密闭,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10.在隧道爆破作业中,采用水幕降尘,保证作业面粉尘含量达标。在弃碴作业时喷水降尘。在有粉尘的环境中作业时,除洒水外,作业人员还须配备劳保防护用品。1.2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法规,严格控制施工期噪声排放量,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2.施工噪声敏感区段的施工作业应采取时间控制措施。夜间禁止在靠近居民区的场地进行高噪声或震动作业。对居民敏感区,夜间时段(22:00-06:00)和午间(12:00-14:00),应限制高噪声机械设备的使用,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高考期间应按照政府和环保局的要求,做好施工噪声控制。3.1
环境保护施工期间,注意控制施工车鸣笛,经过居民区的重型运输车或施工机械,应注意限速。注意高效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并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施工机械设备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1.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修建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2.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不得安排噪音大的机械。3.控制机械布置密度,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1.1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废水、生活污水采取过滤、沉淀处理后方可排放。2.油料库房地面进行防漏处理,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机械使用不滴油漏油,排放的废油废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处理达标后排放。3.生活污水采取二级生化或化粪池等措施进行净化处理,检验达标后方可排放。1.2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措施对施工产生的废物料,尽量进行回收利用和处理,属不会产生明显污染的废砖头、废砼、废墙体、废桩块等建筑固废,可作为填充材料,充垫场地、便道、路堤等,不得随意堆存或丢弃;不能回收的一般废物送垃圾场统一处置。1.3现有公用设施的保护对于受工程施工影响或正在受影响的一切公用设施与结构物,在施工期间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加以保护;靠近公用设施的开挖作业,施工前应通知有关部门,并邀请有关部门代表在施工时到场。并将上述通知与邀请的副本提交监理工程师备查。1.4取土场1.路线两侧的取土场,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设置,取土深度根据用土量和取土场面积确定。取土场应有规则的形状及平整的底部,不积水,边坡应设计坡率修整。2.取土场原地面如果属于耕地种植土,应先挖出堆置一边备用,工程完工后,恢复植被。3.当设计未规定取土场位置或贮土量不足另寻土源,集中取土时,其土质应符合路基填筑要求,同时考虑经济合理和利用荒山、山地的可能性,兼顾农田、水利、鱼池建设和环境保护,力求少占农田。1.5弃土场1.路基弃土应堆放规则,按设计要求进行整平碾压,不得任意倾倒,并按设计进行排水、防护和绿化施工。1
环境保护1.山坡上不允许乱弃土,废方不得破坏或掩埋路基下侧的林木、农田及其他工程设施。2.沿河不得乱弃土,弃方应弃至指定地点,弃土不得堵塞河道、挤压桥孔或引起水流冲毁农田、房屋等。3.弃土堆应分层压实,做好防护工程,保护边坡的稳定,防止泥石流、滑坡等危害。4.弃石场表面应覆盖不少于80cm厚的土,以便恢复植被。1.1公路绿化1.公路绿化,必须根据道路等级与景观要求和当地自然、气侯、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因地种植有原则,选择具有较稳定公路边坡、容易繁殖、能抗病虫害、适宜当地栽种、具有良好的环境和景观效果的绿化植物品种,做到乔木与灌木、针叶与阔叶、常青与落叶、木本与草本、花卉相结合,以便更好的增加绿化、美化效果,丰富公路景观,达到防护与观赏相结合的目的。2.进行绿化时,公路两侧土路肩、边坡以种植人工草为主,有中央分隔带地段宜种植不同颜色的灌木、花卉和草皮。3.公路绿化平面布置应按照设计规定办理。公路行道树只能在边坡以外种植,路肩上不得植树,护坡道上只宜栽种灌木。种植的树种,宜按路段变化。4.标志牌、公路交叉口、弯道内侧在设计视距影响范围之内,不得种植影响视线的树木。5.栽植绿化植物应按公路工程绿化工程设计及任务大小,必须慎重地选择种植土、肥料,认真种植,合理组织和安排劳力、机具,做好整地、划线、定点、挖坑;及时选苗,随起苗随运输,在春、秋或雨季适当时期进行栽植。6.对于成排种植的树木,应整齐划一,间距误差不得超过10cm。7.绿化植物成活前,应加强养护管理,及时检查、适度浇水、除草、施肥、补苗、修剪和防治病虫害,确保成活。8.绿化植物郁闭后,为了促进其生长和发育健壮,形状优美,透光适度,通风良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适时开花结果,应及时修剪抚育。修剪时期,应在秋季植物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9.防治植物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开展生物、化学防治与营林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贯彻“治早、治少、治了”的防治方针。严格检疫制度,保持绿化地面卫生,及时清除衰弱、病害绿化植物。10.绿化公路的乔木、灌木、花草及防护林、风景林等,不宜在较长路段中采用同一种绿化植物品种,应根据情况分段轮换栽植不同品种,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1
安全文明施工1.安全文明施工1.1场地清理1.清除的丛草、树木严禁焚烧,以防引起火灾。2.拆除建筑物前,应制定安全可靠的拆除方案。3.当采用控爆法拆除大型建筑物时,必须有经批准的控制爆破设计文件。1.2土方工程1.高陡边坡处施工时,作业人员必须绑系安全带;弃土下方和有滚石危及范围内的道路,应设警告标志,作业时坡下严禁通行;2.施工单位应为进场机械提供停机场地。3.机械在危险地段作业时,必须设明显的安全警告标志,并应设专人指挥。驾驶人员只能接受指挥人员发出的规定信号。4.施工中遇有土体不稳、发生坍塌、水位暴涨、山洪爆发或在爆破警戒区内听到爆破信号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人机撤至安全地点。1.3石方工程1.石方爆破作业,以及爆破器材的管理、加工、运输、检验和销毁等工作均应按照国家现行的《爆破安全规程》执行。2.爆破器材应严格按公安部门有关规定管理,严禁私自收藏,乱丢乱放。发现丢失、被盗要立即报告,等待处理。3.爆破工作必须有专人指挥。爆破作业时,应确定爆破的危险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人、畜、建筑物和其它公共设施受到危害和损失。在危险区的边界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建立警戒线,显示爆破时间发出警戒信号;在危险区的入口或附近道路应设置标志,并派人看守,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4.爆破作业的爆破计划和技术措施等都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及当地主管部门的批准后进行。5.爆破作业时,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爆破证书的专业人员施爆。1.4防护工程1.边坡防护作业,必须搭设牢固的脚手架。2.拌和机应安置稳妥,开机前必须确认各部装置牢固可靠,操作灵活。1
安全文明施工1.挡墙挖基应视土质、湿度和挖掘的深度设置安全边坡,否则应设置适应的围壁支撑。1.1涵洞通道1.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挂牌作业。2.开挖现场应有明显标志,与该工作无关的人员严禁入内。3.居民区附近的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居民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有效的临时便道或便桥。1.2河、塘、湖(库)、滨海区域1.河、塘、湖(库)、滨海路基施工应特别注意洪水、泥石流及海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2.安全人员持证上岗,挂牌作业。3.现场划清施工区,并有明确标志。1.3安全应急预案1.为切实加强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事故预防与应对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满足有效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需要,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施工单位应按《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有关要求编制安全应急预案,主要是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本层级预案包括项目总体应急预案、合同段应急预案(包括现场处置方案)、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的专项应急预案。3.在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单位的总体预案,结合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地质、水文和气候等实际情况,编制合同段应急预案,以及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专项应急预案,经监理单位审查后报建设单位备案。4.应急预案主要内容按《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等有关规定执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