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00 KB
  • 17页

news_2009福建省政和县香炉坪银(金)矿扩建工程项目环境评估报告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福建省政和县香炉坪银(金)矿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将乐县铁矿资源,福建省将乐锦祥矿业有限公司斥资800万元新建将乐县张坑矿区铁矿年开采15万吨项目。矿区位于将乐县西北面直距4km处,行政区划隶属将乐县古镛镇桃村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4′45″~117°25′45″,北纬26°43′45″~26°45′00″。项目拟申请矿区面积1.562km2,开采标高+500~+100m,矿井保有磁铁矿石总量为363.63万t,其中332+333为314.59万t(Ⅰ号磁铁矿石333为5.58万t,Ⅱ号磁铁矿石量(332+333)为309.01万t),设计利用资源量为242.17万t,采矿规模15万吨/年,总服务年限15年,矿井基建期1年。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表1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指标备注1矿体形态呈脉状2矿体数量个2I号、Ⅱ号3矿体产状I号矿体NE15~35°/NW∠45~70°Ⅱ号矿体NE15~35°/NW∠50~70°4矿石类型磁铁矿5地质资源量万t363.62332+333+334?6设计开采储量万t242.177矿石体重t/m33.748开采规模万t/年159工作制度天/班/时330/3/810服务年限年15基建期1年11开采方式地下开采12开拓运输平硐+斜坡道开拓,汽车运输13采矿方法留矿采矿法14矿块回采率%8515贫化率%516通风方式中央对角抽出式17矿块参数中段高度m35~50矿块长度m40~50漏斗间距m6~7顶柱高度m3~5底柱高度m5间柱宽度m6~8 18劳动定员人5019总投资万元800项目组成见表2。表2项目组成表设施名称工程组成主体工程Ⅰ矿体井巷工程由于Ⅰ号矿体位于龙池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上游,为不污染水源,设计硐口均布置在水源保护区分水岭的西南侧,根据矿体赋存条件,设计布置+430m、+385m和+350m三个中段,中段高度为35~45m,并设+430m平硐和+385m平硐分作回风和通风、安全出口,各中段用人行通风天井和溜井贯通。+350m中段向Ⅱ号矿体方向开拓斜坡道到达Ⅱ号矿体+305m中段,利用Ⅱ号矿体+273m主平硐出矿及排水Ⅱ矿体井巷工程设计布置+395m、+355m、+305m、+275m、+230m、+190和+150m七个中段,中段高度为40~50m。前期利用LD06(标高+395m)作为+395m中段回风和安全出口,待+355m中段回采结束后改由利用LD07(标高+355m)作为后期开采回风和安全出口。设计利用+305m平硐作风井,在+305m平硐口以东70m处+273m标高处新建+273m主平硐担当全矿区出矿、排水、通风以及人员、材料、设备进出口。+275m以下中段,则在275m中段运输掘进到坚硬岩层10m以上(约70m)后下掘斜坡道,斜坡道到达矿体下盘后,改为沿矿体走向采用折返式延伸到达各中段,分别在230m、190m和150m标高处开拓中段石门,贯通中段沿脉运输巷道,各中段分别在巷道两端上掘通风天井贯通辅助工程Ⅰ号矿体生产平台占地面积100m2,在+430m平硐口设空压机、通风机和配电房Ⅱ号矿体工业场地总共占地面积800m2,在+305m平硐口设空压机和通风机,在+273m主平硐口东侧设空压机、通风机及机修车间和工具房;在+305m平硐口东南直距150m处设破碎点及矿石临时堆场,占地面积1290m2办公生活区在+305m平硐口东南直距200m处,占地面积200m2公用工程供水系统在Ⅰ号矿体+430m平硐口北侧上方20m处设50m3高位水池1座;在Ⅱ号矿体LD06东北侧上方20m处设30m3高位水池1座,在+305m平硐北侧上方10m处设30m3高位水池1座,在+273m主平硐北侧上方20m处设100m3高位水池1座,以供井下生产、除尘和消防用水,分别由PVC管引至各工作点;在生活区北侧上方10m处设30m3生活水池1座排水系统Ⅰ号矿体各中段矿硐涌水沿平硐、天井和斜坡道底板排水沟自流排至Ⅱ号矿体+305m中段,Ⅱ号矿体+395m、+355m和+305m三个中段矿硐涌水通过天井自流至+275m中段并沿+275m主平硐底板排水沟自流排出,在+230m、+190m和+150m三个中段各设置水仓,分级抽排至+275m中段并沿+273m主平硐底板排水沟自流排出供电系统供电电源引自洋平庵村,在办公生活区内设变电所,负责矿区采矿和办公生活区等用电,再由变电所引电分至+430m平硐口和+273m主平硐口配电房,负责井下供电通风系统项目采用中央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Ⅰ号矿体新鲜风流从+385m平硐和+305平硐口经过中段运输平巷进入各采场作业点,污风由通风天井汇集到+430m回风硐口排出地表;Ⅱ号矿体新鲜风流从+273m主平硐和+305m平硐口经过斜坡道和中段运输平巷进入各采场作业点,污风由通风天井汇集到LD06、LD07 回风硐口排出地表环保工程废石场设在+273m主平硐口东南侧下方,占地面积8090m2,库容约5.67万m3储运工程矿山公路项目需新建矿山道路250m和利用当地已有林场道路约2.5km与洋平庵村道连接,其中需改造林场道路约580m2、环境影响评价2.1地表水环境⑴环境保护目标排污口上游100m至下游桃村溪汇入金溪前200m约5km的广坑沟和桃村溪河段水质。⑵水环境现状根据对评价区域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水质现状评价结果表明,设置的各个监测断面各个监测项目(除Fe、Mn、SS)均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II类标准,标准指数在0.0005~0.75之间;各监测断面的Fe和Mn能达到GB3838-2002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标准指数在0.14~0.63之间;各监测断面的SS浓度在0.44~0.66mg/l之间,能达到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标准指数在0.44~0.66之间。从这些监测和现状评价结果来看,广坑沟和桃村溪水质均能符合该区域地表水质量标准。⑶影响评价施工高峰期时人数约50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t/d,污水中主要含CODcr、氨氮,浓度为:CODcr400mg/L,NH3-N40mg/L,超过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对纳污水体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期排放的生产废水主要为车辆冲洗水、机械维修清洗水等,排放量约为5m3/d,主要污染物为SS、油,SS浓度可达1×104mg/L以上,若直接排放,会造成地表水污染。根据工程分析,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矿硐废水、生活污水和废石场淋溶水。由矿硐废水水质分析结果可知,矿硐 废水浓度值能够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一级标准,根据ISE排序,主要污染物为SS和Fe,经预测,正常排放情况下广坑沟和桃村溪水质中SS符合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Fe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0.3mg/l),表明矿硐废水经处理后外排,对下游水环境影响较小。事故排放情况下,排污口下方2#断面SS浓度超过GB5084-2005标准,其余各断面符合标准,表明矿硐废水未经处理,SS对排污口附近广坑沟的水环境影响较大,为保证广坑沟水环境质量,应杜绝超标排放。项目生活污水水量小,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出水水质为CODcr300mg/l,氨氮30mg/l,符合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旱作水质标准指标要求,处理后的废水全部回用于农林灌溉,不外排;废石场淋溶水为间歇性排水,废水量随降雨量变化而变化,废石场淋溶废水中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浓度远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1中的标准和表4中的一级标准,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经三级沉淀池处理达标后外排,对下游水环境影响不大。⑷主要环保措施施工期:生产废水采用平流式沉砂池、沉淀池各一座,处理冲洗水,上清水回用,定期清理沉渣;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农林灌溉(项目场内有林地)不外排。运营期:①采矿废水,在+273m主平硐内加盖排水沟断面尺寸为0.5×0.5m;矿井水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处理,处理水量按54m3/h、有效停留时间按2h设计,沉淀池设计容积为120m3,沉淀池尺寸为:8.0×6.0×2.5(m),矿硐废水经处理达标后部分抽至采矿高位水池(约120t/d)供井下生产用水,其余经矿井水排污口和排水沟引排至废石场下方沟谷内汇入广坑沟;②生活污水,生活区内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可符合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旱作标准要求,用于周边农林灌溉不外排;③废石场淋溶水,在废石场拦渣坝下方设沉淀池,按当地平均1小时降雨强度40.3mm/h,径流系数0.8计,处理时间2h,废石场淋溶水沉淀池总容积为550m3,尺寸为22×10×2.5m。 2.2生态环境⑴环境保护目标矿区林地、广坑沟和桃村溪两岸农田。⑵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区属低丘地貌、地势起伏较大,植被大都成斑块状分布,景观多呈破碎化评,评价区的植被划分为马尾松林、杉木幼林、丝栗栲林和拟赤杨林毛等群系。同时根据群落各层的优势种组成,可以将评价区的群落类型初步划分出马尾松檵木—连蕊茶—芒萁群丛、杉木幼树—五节芒群丛、丝栗栲——秤星树—狗脊灌丛、拟赤杨—华山矾—蕨群丛。经实地踏勘调查,评价区未发现属于国家、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项目区水土流失为轻中度侵蚀。根据有关资料和现场调查并经修正后,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约为300(t/km²·a),区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²·a)。项目探矿时期在LD07硐口下方设置了废石破碎场地,对掘进废石进行综合利用,现在场区内堆有一定量的碎石,但未采取相应水保措施。根据项目特征和现场调查,现有破碎场地离+273主平硐较远,为了便于本项目后期运行期间废石破碎和运输,主体设计中对本项目新建一处破碎场地,待新建破碎场地投入使用后,建设单位对现有破碎场地内废石综合利用完毕后,应及时对其进行植被恢复,以减缓或防止可能的水土流失的发生。⑶影响评价该区域位于中低山区,在土地利用上,比较单一,林地面积大。项目建设对当地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是永久占地对土地使用功能发生改变,使被占用的土地失去原有的生物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从而对局地的土地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该项目永久占地为0.4545hm2,占项目总占地面积的27.8%,占将乐县古镛镇土地面积的0.04%。采矿区由于为地下开采,地形变化不明显,一般不会使采区内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改变;其它用地的使用功能基本没有变化。 该项目不涉及基本农田和生态公益林。根据项目区植被生物量及该项目占用的土地类型数量,项目建设未恢复前造成的生物损失量为78.4t,。服务终期临时占地植被基本得到恢复,因此该项目建设最终造成的生物损失量约为23.1t。矿山开采造成地表植被的部分破坏。废石和生活垃圾等构成的固体废物,井下排水、生产生活污水,选矿粉尘等,均会对周围的植被产生不良影响。尽管项目建设会使植被遭到局部损失,但由于本矿建设的规模不大,新增占用的土地十分有限,不会使评价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也不会造成某一植物种的消失。因此该项目以后的开采对地表植被影响很小。⑷主要环保措施⑴工业广场区①工程措施,拟对废石堆放边坡进行削坡开级处理,然后在边坡下方设置浆砌石护坡,其上采用植物护坡形式对边坡进行防护。经计算,该区共设置浆砌石护坡约200m2,厚度30cm。在+305m平硐东北侧道路紧邻开挖边坡设置浆砌石挡墙,挡墙底宽93.75cm,顶宽40cm,高2m,埋深50cm,总长约25m。在设置的挡墙墙趾处和护坡上方设置排水沟,并与现有溪流相连,两处排水沟均为浆砌石梯形断面,坡比均为1:1.0,其中挡墙墙趾处排水沟底宽和深均为40cm,长为39m,护坡上方排水沟底宽和深均为20cm,长为69m。②植物措施,拟采用木荷和狗牙根混播方式进行绿化,其中木荷播种密度拟采取3000株/hm2,狗牙根播种密度为12g/m2,覆土厚度为50cm,经计算,该区共覆土180m3,需种植木荷约100株,播种狗牙根4.0kg。③临时措施,由于+273m主硐口及硐前工业场地施工时,会有一定地表要进行开挖,对该区施工时采取临时覆盖措施,即对挖填地表进行塑料布覆盖,共需塑料布90m2,拟在其周边开挖临时排水沟,采取梯形断面,底宽和深均为0.4m,坡比为1:1.0,总长约12m。⑵办公生活区根据现场调查, 本项目拟新建的生活区位于+305m平硐东南直距约200m道路拐弯处下方,现有简易工棚一座,生活区的修建拟采取台阶梯级建设,为了保证生活区建筑安全,本方案拟在建筑后侧紧开挖边坡处修建挡墙,该挡墙拟采用浆砌石梯形断面,底宽1.2m,顶宽50cm,高2.0m,埋设30cm,总长约15m。建筑物东侧为填方边坡,在填方边坡采取植物护坡进行防护,植物护坡采取胡枝子草籽和狗牙根草籽混播方式进行,胡枝子和狗牙根草籽的播种密度为5g/m2和12g/m2。由于待新的办公生活区建成后,原有的办公生活区将不在使用,根据建设单位介绍,后期予以拆除并进行植被恢复,也拟采取胡枝子和狗牙根草籽混播的方式对其进行恢复,种植密度和拟建的办公生活区相同。经计算,该区植物护坡需撒播狗牙根和胡枝子草籽分别为4.38kg和1.83kg。⑶废石场区废石场下游设一座挡渣坝,长40m,高3m,坝顶宽度1.0m,内坡比为1:0.8,外坡比为1:0.5。废石场顶面以上平距5m处建截洪沟,将排土场上方雨水截住排向废石场外,梯形截洪沟底宽0.5m,深0.6m,沟坡1:1,水流坡度1%。在废石场运行之前,首先对区内地面实施清表并剥离表土,剥离的表土堆置在拟定的临时堆置区,周边采用装土编织袋进行围挡,周边设置土方挖沟进行排水,排水沟断面为梯形断面,底宽和深均为0.4m,坡比为1:1.0,在临时堆土上方进行塑料布覆盖。经计算,项目废石场区共需剥离表土2650m3,装土编织袋200m3,临时土方挖沟200m,塑料布覆盖3190m2。等废石场运行几年后,部分废石被综合利用,剩余部分废石被堆存在废石场内,拟利用区内剥离表土对废石场此部分废石进行覆土,然后进行植被恢复。拟采用种植马尾松和类芦相结合方式对本项目废石场进行植被恢复,马尾松和类芦种植密度分别为每亩100株和100兜(3-5株/兜)。经计算,废石场植被恢复共需覆土2470m3,种植马尾松和类芦分别为1060株和1060兜。⑷道路区根据现场调查,由于探矿需要,区内大部分道路已修建完毕,且区内大部分改建道路均在紧靠山体一侧设置了排水沟,而新建道路路面挖填已经完成,只剩最后路面铺设碎石,拟建破碎场地至+273m 主平硐改建道路还未动工建设,故本方案拟对新建道路和破碎场地至+273m主平硐改建道路紧邻山体一侧设置排水沟,断面为梯形土质水沟,底宽和深均为40cm,坡比为1:1.0,总长为390m。拟对道路下方填方边坡采取种植木荷和撒播百喜草草籽的方式进行防护,其中木荷播种密度拟采取3000株/hm2,百喜草播种密度为3g/m2。经计算,本区绿化需种植木荷536株,撒播百喜草草籽5.4kg。⑸破碎场区根据现场调查,拟建破碎场区是对305m平硐东北约150m的坡地进行平整而成,区内的挖填使得破碎场区东侧为填方边坡,如果场区东侧不设拦挡措施,场区堆放碎石后,雨季发生碎石滑塌会对场区东侧下游产生影响,故本方案拟在该区的东侧设置浆砌石挡墙,墙高2m,埋深30cm,顶宽30cm,底宽1.0m,总长约85m。在挡墙内设置排水孔,在区周边设置排水沟,且在挡墙下方设置暗涵,区内汇水经排水沟汇至暗涵,并经沉沙池沉淀后排至周边溪流,排水沟底宽和深均为30cm,长约16m。由于该矿山为旧矿山,且原有的开采已经形成了旧的破碎厂区,且堆有一定量的碎石,待本项目新的破碎场区建成投入使用,且现有破碎场区内的碎石综合利用完毕后,拟对旧的破碎场地区进行植被恢复。根据对项目区的调查,并结合项目特征,本方案拟采取种植杉木和类芦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植被恢复,杉木和类芦的种植密度分别为3000株/hm2和100兜/亩(3-5株/兜),种植技术类似于废石场植物措施。经计算,对原有碎石场区进行植被恢复应种植杉木和类芦分别为717株和360兜。根据现场调查,该区在探矿期已经有部分挖填,且表土均处于裸露状态,为了降低或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本方案拟对裸露堆土进行塑料布覆盖。经计算,该区需塑料布约198m2。2.3大气环境⑴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办公生活区、洋平庵自然村和周边植被。 ⑵大气现状由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环境空气中TSP日均浓度均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标准限值,因此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⑶影响评价扬尘是施工期间影响环境空气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来源于土方开挖、场地清理和物料运输等过程。施工期挖土石方大部分在矿硐内,产生的粉尘经喷雾除尘后对环境影响不大。施工场地(本项目基建场地为采矿工业场地)扬尘排放点低,对近距离(施工作业现场)影响较大。物料运输经过的村庄会受到道路扬尘的影响。运营期:采矿为硐采,经过湿法凿岩和喷雾除尘后,采矿过程产生的粉尘对环境影响不大。破碎点产生粉尘主要集中在破碎工序的粉尘排放口,根据《逸散性工业粉尘控制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破碎过程中粉尘产生量为0.25kg/t。破碎工序采用湿式破碎和布袋除尘器进行处理,排气筒高×直径为15×0.8m,年运行时间7920小时,排气量为30000m3/h,粉尘产生量为157.83mg/m3,除尘效率为90%,预测除尘器排气筒出口处粉尘浓度15.8mg/m3,速率为0.47kg/h,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表2中二级标准,通过15m高排气筒高空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另运输车辆应保持车身清洁并采取较低速度行驶以减少对运输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特别是对途径的村庄,如洋平庵村等。⑷主要环保措施施工期:应对进出施工现场车辆的车轮应进行清洗;车辆经常过往的道路要保持路面平坦、清洁,并经常洒水;散装物料在装卸、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洒落。运营期:采矿过程采用湿法凿岩并喷雾除尘。破碎点在破碎工序采用湿式破碎和布袋除尘器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由15m排气筒高空排放。另运输车辆 应保持车身清洁并采取较低速度行驶以减少对运输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2.4声环境⑴环境保护目标+305m风井东南面直距约200m的办公生活区。⑵环境现状根据现场监测,项目厂界和拟建办公生活区共6个测点昼、夜间噪声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表明该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⑶影响评价根据工程分析,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声级较大,如不加以控制,往往会对近距离人群造成影响。选取距离厂界最近的噪声源来预测施工作业时噪声对厂界污染水平和厂界噪声的达标情况,这里选取噪声值最大的夯土机作为噪声源(声级约为105dB),经计算,办公生活区边界处(直距均为200m)接受到的夯土机噪声的贡献值为59.0dB,能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3523-90)中的昼间标准值(75dB)。运营期:运营期项目噪声源主要位于+305平硐口和+273主平硐口以及破碎点附近,距离项目办公生活区分别为200m、200m和50m,距离南侧厂界分别为220m、220m和70m,按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中昼夜间最大值(昼间43.5dB,夜间40.1dB)叠加,预测办公生活区噪声级为昼间60.1dB,夜间60.0dB,南侧厂界噪声级为昼间57.2dB,夜间57.2dB。根据预测结果,项目采区南侧厂界昼间可达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类(昼间65dB,夜间55dB),夜间略超。项目采区距离最近居民集中点――洋平庵村1.5km,中间有山体阻隔,项目正常生产不会对洋平庵村声环境造成影响,但对项目办公生活区影响较大,主要来自破碎点,根据平面布置应将破碎点搬至距离生活区较远离+273m主平硐口较近位置,即对办公生活区声环境影响降低也可减少矿石运距。 目前该段村道上很少汽车,本项目运行后预计运矿汽车流量约3-4辆次/h,增加其道路交通噪声,对道路两侧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经过洋平庵村、墈头村、卢厝村和新厝村等居民集中区,项目矿石运输车辆应采取低速通过居民集中区并禁鸣喇叭,以减少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⑷主要环保措施施工期:为防止强噪声源对施工人员和项目办公生活区的影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些高噪声源如材料加工、空压机等要采取密闭措施搭建临时车间或设隔音墙,采取减振等降噪措施,尽量减轻施工期间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运营期:项目地面噪声源主要是破碎机、通风机、空压机等设备,在相同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产生气流噪声的设备,如风机进出口和空压机吸风口加装消声器;对产生机械噪声的设备如空压机可采用封闭隔声,并在设备与基础之间安装减振装置;在强噪声源车间的建筑围护结构应以封闭为主,尽可能少开窗和其它无设防的洞口,将排气时产生强大高频噪声的设备(如风机等)出口朝向空旷地带,以减轻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在进行矿区平面布置时,尽量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噪声污染源相对集中,并与办公生活区拉开距离。2.5土壤、底泥与地下水⑴土壤、底泥环境影响:根据项目区域内土壤监测结果,各土壤监测点各监测项目基本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根据河流底泥监测结果,广坑沟和桃村溪设置的各个监测断面的底泥呈弱酸性,广坑沟上游断面底泥中的Cu、Pb、Zn、Fe、Mn五个监测指标值均高于下游断面,分析原因可能有三方面:第一,上游监测断面位于矿区内,背景值较下游高;第二,该矿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多年的开采历史,开采不规范,环境保护意识差,采矿废水及废石淋溶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入广坑沟后很快沉降富集,使得上游底泥中重金属浓度不断增大; 第三,本项目探硐阶段的掘进废石和已采出的矿石堆放在广坑沟附近,经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少量淋溶水(主要是矿石淋溶水)直接进入广坑沟,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底泥中的重金属(主要是Fe和Mn)含量。主要环保措施:控制排放的采矿废水中各污染物浓度至标准值以下,同时提高采矿废水重复利用率。⑵地下水影响评价:该区域次级沟谷发育,沟谷走向多为北东、南北向,常年流水沟谷流量不大,矿区东南侧广坑沟流量2.4~11.6升/秒。矿区北侧边界外100m为将乐县第一水厂水源保护区:龙池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保护范围为龙池溪永胜水渠坝头至上游1000米水域的两岸50米范围内(50米若超出第一重山则为第一重山范围内)。从地表来看,该矿山不在上述的第一重山范围内;从地下水方面分析,拟开采的铁矿矿脉、开拓巷道与水源保护区隔着两条分水岭,由此判断它们不处于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因此矿山的开采对水源保护区基本不产生影响。项目开采产生的矿井水主要来源于基层裂隙水,该含水层透水性、含水性弱;区域内的F1断层破碎带胶结紧密,成矿后期裂隙较不发育,局部裂隙中见淋水、滴水现象,导水性较弱,因此,对地表生态用水影响不大。+273m主平硐东南面约1.5km的洋平庵村,经调查该村饮用水源为村后山山泉水。由于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附近敏感目标较少,因此,矿山开采对该区域地下水影响较小。主要环保措施:按照有关规范预留矿柱,开采过程中尽量不触及含水层。2.6固体废物该项目产生的固废主要为废石和生活垃圾。根据工程分析,运营期产生的废石主要来源于采切工程,年产生量约2.25万t,经对废石的浸出实验(建设单位委托福建省地质矿产局三明实验室监测,依据GB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中的监测方法)可知,废石为一般工业固废。 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3.2t/a。废石场在暴雨气候条件下,随雨水冲刷下来的粉尘,将可能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有一定增加,对地表水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废石会对库内承载层之上的地表渗水和土壤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地下水的影响很小。项目矿山服务年限内施工期与运营期废石总排放量约为15.94万m3,根据业主提供的废石综合利用协议,废石在服务年限内综合利用量为11.2万m3,堆存于废石场内废石量为4.74万m3。项目废石场设在+273m主平硐口东南侧下方25m处,占地面积8090m2,下设挡渣坝,形成库容约5.67万m3,可满足矿山服务年限废石堆存要求。废石场在今后的运行管理上要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有关要求执行,并在封场后设置标志物。生活垃圾及时清运至村镇指定的生活垃圾处置场。2.7风险评价⑴风险原因和后果①废石场:该矿山废石场已基本具备地形地貌、水源、土源三个泥石流产生的条件,具有产生泥石流的风险性。废石场下游为广坑沟,下游1.5km处为洋平庵村及其农田。未来生产中的废石由+273m主平硐口部分车载卸至破碎点破碎成建筑石子外卖,部分堆置废石场。废石堆置量大,堆放过陡可能引起滑塌,遇暴雨,可能引发泥石流风险,对下游广坑沟、林地、农田和村庄等造成生命财产安全。②采场:项目为硐采,在主巷道、采场及采空区易发生塌陷风险,引起人员伤亡。矿井充水事故不仅会对矿山生产系统造成巨大破坏,使矿工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其中的污染物还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⑵防范设施:①废石场泥石流主要防范措施是“上截下挡”:为防止废石堆场自身受雨水冲刷或局部塌落之土石方随雨水下泄,在废石堆场下方建一道透水堆石坝 ;废石堆场顶面以上建截洪沟,将废石堆场上方雨水截住排向废石场外。应通过本次技改对废石场按规范化要求建设。并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加强各项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隐患②采掘场塌陷风险防范措施:作好主巷道和采场顶板管理,经常“敲帮问顶”,及时处理浮石和脱层。采空区可采用封闭让其自然塌落或崩落顶板强制放顶,也可利用废石运送采空区进行嗣后充填处理。③矿井充水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加强地质地层变化的观测,根据变化适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发现水情异常及时报告,并立即撤离井下作业人员至地面;应保证井下排水系统及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有应急备用排水设备;矿硐外设中和沉淀池和贮水池,收集处理涌出的矿井水。2.9退役期矿山恢复采矿和生产活动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划拨50万元,对整个矿区进行生态恢复,防止因废石场和地表土壤裸露而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当废石场服务期满或因故不再承担新的贮存、处置任务时,应予以关闭或封场。关闭或封场时,表面坡度一般不超过33%。标高每升高3-5m,须建造一个台阶,台阶应有不小于1m的宽度、2-3%的坡度和能经受暴雨冲刷的强度。关闭或封场后,仍需继续维护管理,直到稳定为止。以防止覆土层下沉、开裂,致使渗滤液量增加,防止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堆体失稳而造成滑坡等事故,并应设置标志物,注明关闭或封场时间,以及使用该土地时应注意的事项。为利于废石场恢复植被,关闭时表面一般应覆一层天然土壤,进行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2.10公众参与 根据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周围大部分公众均支持该项目建设,认为该工程的建成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十分有利。但同时也对开发及服务期满后带来的环境问题感到担忧,呼吁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二位,提出要做好建设前的环境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工作,在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要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并通过此次扩建解决原有工程环境问题,力争将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水平。2.11总量控制本项目属于矿山开发型项目,采用硐采方式,主要污染物为矿井水,基本上未涉及总量控制指标,表3为根据前面的分析计算项目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供环保部门参考。表3项目允许排放量排放口名称项目数量备注采区污水排放口废水量38.52万m3/a以正常涌水量计SS26.97t/a按标准值(70mg/L)测算CODcr4.74t/a按实际排放浓度(12.3mg/L)测算破碎机布袋除尘器排气筒粉尘3.75t/a按预测粉尘排放浓度(15.8mg/L)测算工业固废0采区废石综合利用于建筑石子和堆存于废石场内2.1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本项目环保工程总投资137.11万元(不含生态复垦专项资金),占总投资的17.14%。根据效益-费用分析结果,环境经济损益系数8.02,工程建设的环保投资与环保费用的经济效益是好的。同时还能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2.12清洁生产根据《清洁生产标准铁矿采选业》(HJ/T294-2006)中铁矿采选清洁生产技术要求的部分指标对项目进行清洁生产评定,该项目基本符合了清洁生产的要求,基本达到了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3、评价总结论3.1产业政策符合性该项目为铁矿的硐采,为新建项目,设计规模为15万吨/年。经查找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铁矿的采矿不在其限制类和淘汰类之列,符合《福建省新建、已建生产矿山部分矿种最小开采规模目录(修订)》中规定的要求(新建生产矿山最小开采规模:铁矿石≥10万吨/年)。根据将乐县国土局的证明,项目所在区域属可采区,K2- 新路口规划开发基地,符合《将乐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3.2选址可行性项目地面总占地面积为1.6315hm2,其中采矿工业场地占地0.08hm2,办公生活区占地0.0425hm2,废石场占地0.809hm2,破碎点占地0.368hm2,区内道路区占地0.332hm2。占用土地类型均为林地,项目没有占用基本农田保护用地等敏感区域。根据将乐县林业站证明,项目区域内无生态保护林。矿区地质构造较简单,稳定性较好,适宜开采。废石场挡渣坝与广坑沟直距约120m,直距最近的洋平庵村约1.5km,项目废石场在截排水系统完善和挡渣坝安全稳定且废石场淋溶水得到妥善处理后,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废石场选址是可行的。3.3评价总结论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各项环保法规,矿山选址基本合理,项目生产基本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污染物的治理措施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污染物能做到达标排放,并满足区域总量控制要求。在矿山基建期、运营期和退役期应切实按照水土保持要求实施措施,将对矿山的生态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矿山退役期积极进行复垦和绿化,尽快恢复地表生态系统,则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并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设单位在采纳了公众意见并落实本报告书中所提各项环保措施的前提下,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4、建议(1)项目投产后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以进一步做好清洁生产工作,降低污染物产生排放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2)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随时密切监视地下水情况,边采边探,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减轻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影响,同时,在安全上也起到防淹井作用。对废石场下方的拦截坝,应请专业人员设计,以确保安全。 (3)由于破碎点破碎噪声源强度较大,建议将其布置于+273m主平硐口工业广场附近,远离办公生活区,以减少其对办公生活区的影响,并加强噪声处理及环境管理,注意设备保养。⑷根据《环发〔2005〕109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在生产过程中尽量提高废水回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