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 MB
  • 122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扩建项目环境评估报告

  • 1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随州市曾都区小林镇环境卫生管理所评价单位:完成日期:2009年3月 目录1总论11.1项目背景11.2评价目的21.3编制依据21.4环境影响因素识别41.5评价原则、方法和重点51.6评价等级、范围及评价时段61.7评价标准71.8污染控制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92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102.1自然环境102.2社会环境112.3小林镇环卫所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2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4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4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53.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63.4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73.5生态现状评价183.6评价区主要环境综述194方案比选204.1零方案比较204.2垃圾处置方式比较204.3场址比选214.4渗滤液处理方案比较245工程概况275.1项目概况27 5.2工程主要建设内容275.3工程主要设备325.4公用工程326工程分析346.1生活垃圾量预测及成分346.2工艺流程346.3垃圾收运系统污染源分析366.4垃圾处理场污染源分析367施工期和封场后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467.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467.2施工噪声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467.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477.4进场道路施工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487.5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497.6封场后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49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518.1大气环境预测与评价518.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608.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618.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38.5污泥影响分析648.6垃圾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分析649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69.1施工期生态影响及减缓措施669.2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89.3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及水土保持措施7010环境风险分析7310.1风险事故影响及引发因素识别73 10.2填埋气风险分析7310.3渗滤液风险分析7510.4防渗层断裂的可能性分析及防范措施7610.5垃圾堆体沉降或滑动的可能性分析及防范措施7610.6垃圾坝垮坝的可能性分析及防范措施7710.7事故风险应急预案771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7911.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7911.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评价8011.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与评价8511.4噪声防治措施8711.5固体废物防治措施8811.6垃圾运输过程主要环保措施8811.7其它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8811.8项目“三同时”验收清单8912公众参与9112.1信息公开9112.2公众参与9112.3公众参与意见分析9212.4公众参与结论9313产业政策、总量控制与清洁生产9413.1产业政策符合性9413.2总量控制9413.3清洁生产分析9514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9914.1环境管理机构9914.2环境监察计划10014.3环境监测计划104 14.4人力建设与培训计划1051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715.1经济可行性分析10715.2环保效益分析10715.3社会效益分析10815.4环境效益分析10915.5小结10916评价结论11116.1项目建设意义11116.2符合产业政策11116.3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11116.4选址合理性11116.5环境质量现状11116.6工程分析11216.7污染物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11216.8总量控制11316.9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1416.10公众参与分析11516.11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11516.12环评总结论11616.13环评建议116附表附表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附件附件1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3随州市环保局曾都分局关于《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函附件5小林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7关于本项目取土场位置的意向书 附件8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内容附件9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典型公众调查表附图附图1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及噪声、大气、地下水监测点位示意图附图3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垃圾运输路线附图4湖北省随州小林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场址比选示意图附图5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及环境敏感点示意图附图6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周边地表水系示意图附图7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地质剖面图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1总论1.1项目背景随着小林镇城镇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生活垃圾量也逐年增加,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民的身体健康。由于没有垃圾处理场,产生的垃圾就随意到处乱堆乱放,导致群众上访、告状,甚至扣留环卫车辆,使镇区的垃圾不能当天及时清运,在镇区过夜,居民相互间又随意堆放垃圾,使邻里相互间产生矛盾,因小事最后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小林镇拥有湖北小林大市场和鄂北花生交易大市场等两处市场,月平均上市人口近5万人,导致产生大量的消费和生活垃圾,由于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导致晴天垃圾满天飞,雨天垃圾满街跑,直接影响省级重点边贸口子镇的形象。另外镇区由于人员流动大,垃圾如果不能及时清运,势必造成周边环境和空气污染,情况严重的,能引起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对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创建。因此,为小林镇日益增多的生活垃圾寻找出路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小林镇各级领导及职能部门十分重视城市环卫设施的建设。为实现小林镇“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小林镇镇委镇政府府就其中垃圾这一子项已作出具体的任务布置:垃圾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实现全市组团式分片处理城镇垃圾。为解决小林镇现有的垃圾收集及处理系统存在的各种问题,随州市曾都区小林镇人民政府拟投资1410.41万元建设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填埋处理场建设项目,并责成小林镇环卫所实施该项目。包括填埋场工程和渗滤液处理工程,填埋场厂址位于小林镇双冲村七组(北土门),设计规模为32t/d,总库容22.8万m3,有效填埋库容17.85万m3,填埋年限16年,总征地面积27334.7m2,填埋工艺采用卫生填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随州市曾都区小林镇环境卫生管理所于2009年3月1日委托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相关规范法规要求,我所第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组织了专业人员对建设项目厂址及周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现场踏勘和监测,分析收集了建设项目与现有工程基本情况、区域社会环境现状以及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送审稿)》,现提交建设单位呈报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审批。1.1评价目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是通过查清环境背景,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剖析,提出防治对策,以求将不利的环境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促使项目建成运行后能取得最佳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综合效益。⑴通过对拟建项目所在地区自然及社会环境现状的调查、项目的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和公众意见收集等系统性的工作,查明该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掌握其环境特征,分析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状况以及实施污染防治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预测该项目在建成投产及封场后对环境影响的特点、范围和程度以及环境质量可能发生的变化。⑵评述项目污染防治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管理的“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清洁生产”以及相关产业政策、城市总体规划等方面的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并对项目的生产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提出技术经济分析论证。⑶根据项目环境影响的特点,对其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计划提出要求。⑷为项目的初步设计和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编制依据1.2.1相关法律法规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施;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⑸《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84号,2003年3月20日;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实施;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实施;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修订实施;第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实施;⑽国务院国发[1996]31号《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8月3日;⑾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1997年12月3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04年7月30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改);⑿《湖北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4年12月2日实施;⒀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2005年12月;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观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⒂国土资发[2006]296号《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⒃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2006年3月18日实施;⒄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鄂政办发[2000]10号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的通知》;1.1.1委托文件及工程资料⑴随州市曾都区小林镇人民政府关于“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的委托书”;⑵湖北省工程咨询公司编制的《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3月);⑶《小林镇十一五发展规划》;⑷《小林镇总体规划》(1997-2010)⑸随州市环保局曾都分局关于《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执行标准的函》1.1.2主要技术规范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1993年9月;⑵第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1995年11月;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2004年12月;⑷GB/T13201-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1992年6月。⑸建标[2001]101号《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年7月1日起施行;⑹CJ/T3033-1996《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标准》;⑺CJJ27-2005《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⑻CJJ17-20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⑼GB50337-200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⑽CJ/T18-1999《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⑾CJJ/T107-2005《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⑿GB/T18772-2002《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1.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1.1.1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原则综合考虑项目的性质、工程特点、实施阶段(施工期、运营期、封场期)及其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识别出可能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因子,并确定其影响性质、类型、时间、范围和影响程度,为筛选评价因子及确定评价重点提供依据。1.1.2环境影响识别矩阵通过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分析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类型和程度。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矩阵见表1-4-1。1.1.3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对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识别,通过计算各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确定的评价因子见表1-4-2。第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表1-4-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一览表地表水地下水恶臭粉尘噪声振动害虫燃烧爆炸植被水土流失景观交通居民生活农业施工期材料运输-1-1挖掘-2-2-2-1建设-1-1-3-1营运期垃圾运输-2-1-1-1填埋作业-1-1-1-2-1-1-2-1-1+3废气-3-1-1-3职工活动渗滤液-1-1-1封场期-1-1-1+2+2注:3为重大影响;2为中等影响,1为轻微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表1-4-2评价因子一览表类别要素评价因子环境质量现状环境空气质量现状H2S、NH3、TSP、SO2、NO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pH、高锰酸盐指数、NH3-N、总磷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pH、NH3-N、高锰酸盐指数、Cu、Hg、Pb、氟化物、Cr6+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现状Leq(dB)污染源评价大气污染源H2S、NH3、CH4水污染源CODCr、BOD5、NH3-N、SS厂界噪声Leq(dB)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H2S、NH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CODCr、NH3-N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CODCr等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厂界噪声Leq(A)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水土流失、地表植被、地形地貌1.1评价原则、方法和重点1.1.1评价原则和方法⑴满足国家、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要求;⑵根据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的特点,以识别的主要环境要素和污染因子为评价对象,突出对重点保护目标的分析评价;⑶采用类比调研、资料分析等相结合的手段;公众参与采用公示、分发《公众意见征询表》等多种方法;⑷充分体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在污染防治对策制定上,严格依据污染预防原则,优先选用清洁生产措施;⑸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选址的合理性、工艺的可靠性做出结论,并力求使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具有可操作性和验证性,为项目审批部门决策、设计部门设计和建设单位工程项目施工、运行及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1.1.2评价重点第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根据本项目污染特征及周围环境状况,通过工程分析评价填埋场建设和运行过程潜在的不利影响,重点关注填埋渗滤液对纳污水体和周围地下水源污染的影响,垃圾填埋场运作过程对周围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评价,并提出可行的减缓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1.1评价等级、范围及评价时段1.1.1水环境评价项目污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NH3-N等,产生的渗滤液废水排入到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后排放到张冲小河,经小林河最终排放到淮河。根据HJ/T2.3-93第5.1条表2中所列出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标准,本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结果见表1-6-1。从表1-6-1分析,项目地面水评价等级低于三级,根据HJ/T2.3-93第4.3条,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需按照HJ/T2.3-93的有关规定,简要说明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表1-6-1地面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因素项目参数判别参数综合判定结果污水量32m3/d污水量<200m3/d低于三级水质复杂程度中等中等地面水域规模大河大、中地面水水质要求ⅢI~IV1.1.2空气环境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按HJ/T2.2-93表2确定的原则进行,具体见表1-6-2。表1-6-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一览表Pi(m3/h)地形Pi≥2.5×1092.5×109>Pi≥2.5×108Pi<2.5×108复杂地形一二三平原二三三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H3、H2S等,污染物等标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Qi—单位时间排放量t/h;Co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Coi采用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第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二级标准中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中没有规定的,采用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一次最高允许浓度。表1-6-3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污染物Qi(t/h)Coi(mg/m3)Pi(m3/h)排序Coi标准来源NH31.76×10-30.208.8×1062TJ36-79H2S0.45×10-30.014.5×1071TJ36-79由表1-6-3可以看出Pimax为PiH2S,Pimax=4.5×107<2.5×108,按HJ/T2.2-93表2中评价工作分级的规定,确定本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以拟建垃圾填埋场填埋区中心为中心,南北向为主轴,4km为边长的范围内,由于评价范围内包含有荒山等非环境敏感区域,因此确定评价范围边长为2km。1.1.1噪声评价项目运营期间无重大噪声源,建成前后厂界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而且填埋场周围1000m范围内无受噪声影响人群,垃圾运输过程中运输车辆占当地车辆的比例不大,对周围影响较小,因此噪声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评价范围为填埋场周界以外100m范围内。1.1.2生态本工程共占地41,约0.0275km2,小于20km2,项目的建设不会导致珍惜濒危物种的消失且项目所在地大部分为荒山等非敏感区,因此确定本评价确定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场址四周约1.0km的陆域范围。1.1.3评价时段本项目为小林镇垃圾卫生填埋项目,本次评价时段确定为施工期、营运期和封场期三个时段。1.2评价标准根据随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确认函,本项目评价执行标准如下。1.2.1环境质量⑴地表水小林镇镇张冲小河岸边100m范围内纳污水体,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7-1。第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表1-7-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单位:除pHmg/L)参数pH高锰酸盐指数NH3-N总磷Ⅲ类6~9≤6≤1.0≤0.2⑵地下水地下水环境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有关参数的标准限值见表1-7-2。表1-7-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单位:除pHmg/L)指标高锰酸盐指数pH氨氮CuHgPb氟化物Cr6+标准值3.06.5-8.50.21.00.0010.051.00.05⑶环境空气评价区域环境空气执行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特殊废气污染因子环境标准采用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见表1-7-3。表1-7-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览表污染因子选用标准标准限值(mg/Nm3)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SO2GB3095-96二级0.500.150.06NO2GB3095-96二级0.240.120.08TSPGB3095-96二级/0.30.2NH3TJ36-79居住区0.20*//H2STJ36-79居住区0.01*//注:*为一次标准值⑷声环境声环境标准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见表1-7-4。表1-7-4噪声评价标准一览表类别昼间夜间GB3096-932类60dB(A)50dB(A)1.1.1污染物排放标准⑴废水本项目废水通过场内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后直接排放到张冲小河,经小林河最终排入淮河,故废水执行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有关参数的标准值见表1-7-5。表1-7-5废水排放标准一览表污染物名称标准限值选用标准第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CODcr(mg/L)100《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SS(mg/L)30BOD5(mg/L)30氨氮(mg/L)25大肠菌值(个/L)10000⑵废气TSP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颗粒物场界排放限值,氨、硫化氢、臭气浓度场界排放限值参照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新改扩)标准,有关标准值见表1-7-6。表1-7-6废气排放标准一览表(单位:mg/m3)污染因子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TSP1.0/氨/1.5硫化氢/0.06臭气浓度/20(无量纲)⑶噪声项目噪声排放标准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II类标准,见表1-7-7。表1-7-7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一览表类别昼间夜间GB12348-20082类60dB(A)50dB(A)1.1污染控制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1.1.1污染控制目标⑴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小林镇张冲小河岸边100m范围内纳污水体地表水环境质量应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水质标准。⑵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地地下水为满足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⑶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拟建厂址周边的空气环境,质量目标为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⑷声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地区域声环境质量目标为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2类标准。1.1.2环境保护目标项目2000m范围内没有居民点,没有敏感目标。第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1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1.1自然环境1.1.1地理位置小林镇位于随州市曾都区东北部,地处湖北省随州市、河南省信阳市、桐柏县两省三市三区一县交界处,北与河南省桐柏县固县镇,东与河南省信阳市吴店镇,西与随州市淮河镇,南与草店镇等地的山水相依,阡陌交错,跨越北纬32。14,至32。25,,东径113。38,至113。46,。小林镇山场广阔,有丰富的资源,现已探明的有7类15个品种,开采价值预计达3.2亿元,主要矿藏有金、银、铜、铁、大理石、花岗岩、白云母等,其中黄金储量约1.0t,花岗岩储量约8000余m3,大理石储量约1万m3。小林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适合农作物生长,全镇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另有花生、大豆、芝麻、板栗、葡萄、茶叶等,花生和茶叶是小林镇传统种植项目,目前花生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建立起3个千亩基地,花生年集散量过亿斤,酥香花生进入北京、武汉、襄樊、信阳等地市场,花生产业年创利税1300余万元。 1.1.2地形地貌小林镇属桐柏山和大别山余脉相连的半山半丘陵地区。最低点为镇北部大坡岭山下河床,海拔110.0m,最高点为镇南部擂鼓台(山),海拔372.6m。擂鼓台北伸渐缓形成全镇南高北低的倾斜地势。全镇境内多山,但不高;多沟,却水浅。较大的河流为淮河和游河支流。1.1.3地层及地质构造场地岩土在勘察深度(6.5M)范围内所分布的为第四系粉质粘土,下伏下元古界强风化千枚岩。其岩性特征如下:第一层粉质粘土Q3e1:黄褐色,呈湿的硬塑状态,矿物成分以高岭土,氧化铁、铁锰小结合为主,具有低压塑性。厂区内均有分布。层厚2.5-6.5米,fak=280kpa。第1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第二层强风化千枚岩:褐黄色,岩石矿物成分以绢云母、绿泥石为主,千枚状构造,变余结构,丝绢光泽,岩石质量指标RQD=38;岩石的坚硬程度分类为软岩,岩层产状:215。∠70。;岩体完整程度分类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V,fak=500kpa,E0=45.0Mpa;层厚不详,(未穿越此层)。1.1.1气候特征小林镇属亚热带向北温带过度季风气候,又兼大陆性气候特征,四级分明。根据随州气象局资料,年平均气温15.6℃,夏季平均气温为27.5℃,极端最高气温为41.6℃,极端最低气温-16℃,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4%,风向及风速: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为0.5米/秒,最大风速为14m/s。年平均降雨量为981.6mm,最大年降雨量为1521mm。1.1.2河流水系全镇境内多山,但不高;多沟,都水浅。较大的河流为淮河和游河支流,是淮河流域,淮河的发源地。1.1.3水文地质条件根据随州市有关资料分析,加之我市尚无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污染源,所以可综合判断该场地地下水和环境水质以及场地土对建筑材料无腐蚀性。1.1.4地震烈度根据国家地震局资料,小林镇境内的地震烈度在6度以下。1.2社会环境1.2.1项目服务区行政区划及人口规划小林镇位于鄂豫两省边际,东距信阳市45公里,西距南阳110公里,312国道横贯全境,随小省道交汇镇区,日车流量和客流量分别达6400余辆和5万余人,全镇有2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小林店、上天梯、石家咀、汉东、土城、祝林店、八角楼、陈家寨、大坡岭、双冲、天坡。总人口3182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56人,耕地面积1552.97公顷,总版图面积127平方公里。省工商局命名的“湖北小林大市场”已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是全国700家大市场之一,区位优越,商贸活跃,交通便利,矿藏丰富,是湖北省的北部“窗口”,随州的边陲重镇第1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400多年前,小林镇是一片树林,因其山林资源丰富,迁居人口逐多,形成集镇,开始称老林店,后树木减少,因而改称小林店。公社成立后,机关迁至上天梯。解放初期,小林属桐柏军区,划归河南省信阳管辖,1950年划归湖北省,属随县祝林区所辖;1956年属天河口区管辖;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时,为草店(灯塔)公社所辖;1959年恢复区制,所殷店区辖;1961年秋分区时,属草店区管辖;1975年撤区并社时,公社以其境内自然镇小林店而取名小林公社;1984年改为小林镇。1.1.1社会经济背景 小林镇具有南北交融的气候环境,物产丰富,尤其是小林花生以皮白、肉厚、口感香甜,营养丰富而驰名中外,是鄂豫两省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年交易额5000万吨以上。小林花生工业园规划占地500亩,已完成基础设施配套,现有四家企业入驻。小林镇民营企业户数达到731户,其中私营企业28户。民营企业总产值达到19,800万元。饮食、服务等传统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全面兴起,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质量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超过了30%。十五期间生产总值达到49,103万元,五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增加了41万元,平均年递增9%。农村人均收入达到4,650元。实现农业总产值4,2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为3,800元。集贸市场建设已形成规模,贸易额达到6,580万元,集贸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1,600万元。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日供水量达到0.2万吨,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彻底改善,镇区建成排水管道19.28公里,排水畅通无阻。“十五”期间,通讯条件得到改善,程控电话增至4000余门,移动通信用户达12000个,5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有线电视覆盖了整个小林区域。镇内道路交通硬覆盖已达到96%以上,总长25.4公里。1.2小林镇环卫所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3.1环卫系统现状小林环卫所现有职工15人,其中环卫清扫21人,清运车司机1人,管理人员3人,清运工工资每月400元,管理人员每月600元,每天垃圾产生量16吨。现有卫生设备:板车11部,大车1台,简易垃圾池25个。2.3.2存在问题1、垃圾处理:垃圾处理场无围墙,没有处理设备;刮风时纸片、方便袋满天飞;下雨时污水到处流;热天时,臭气薰天,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周围居民经常上访、告状,有的甚至砸垃圾清运车,阻挡垃圾清运。2、环卫清运工工资低,难找环卫工。3、简易垃圾池太少。第1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空气现状调查要求和本工程废气污染物特征,监测项目为SO2、NO2、TSP、H2S、NH3、CO、CH4七项污染物浓度。项目监测数据本评价采用随州市环境监测站近期对小林镇天梯居委会三组、天梯居委会五组和填埋场下风向100m、500m四个监测点环境空气的监测数据,监测项目为SO2、NO2、TSP、H2S、NH3项(条件限值CH4、CO无法监测),监测布点图见附图3。各监测点的情况如下。表3-1-1空气现状监测点基本情况编号测点位置监测因子1#上风向100m(天梯居委会三组)SO2、NO2、TSP、H2S、NH3、CO2#填埋区3#下风向100m(天梯居委会五组)4#下风向500m采样、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有关标准和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分析方法见表3-1-2。表3-1-2大气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来源SO2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1994NO2Saltzman法GB/T15435-1995TSP重量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GB/T14668-1993⑴评价标准SO2、NO2、TSP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NH3和H2S执行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⑵评价方法第1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采用超标率和标准指数法评价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超标率η计算式如下:标准指数Pi计算式如下:式中:Ci——评价参数的监测值,mg/m3;Si——评价参数标准值,mg/m3。⑶监测数据统计表3-1-3常规项目现状监测评价结果项目1#2#3#4#二级标准SO2日平均值范围(mg/m3)0.007-0.0120.008-0.0130.007-0.0120.008-0.0110.15超标率(%)0000NO2日平均值范围(mg/m3)0.008-0.0140.009-0.0160.010-0.0180.010-0.0170.12超标率(%)0000TSP日平均值范围(mg/m3)0.10-0.160.11-0.150.12-0.160.10-0.150.30超标率(%)0000表3-1-4特征污染物现状监测评价结果4#场址北侧桥河村三组居民5#场址南侧桥河村三组居民标准NH3小时值范围(平均值)(mg/m3)0.03~0.05(0.04)0.03~0.05(0.04)0.20Pi0.15-0.25(0.2)0.15-0.25(0.2)H2S小时值范围(平均值)(mg/m3)0.002~0.003(0.003)0.002~0.003(0.003)0.01Pi0.2-0.3(0.3)0.2-0.3(0.3)由表3-1-3和表3-1-4监测结果可见,常规监测指标中,各监测点位SO2、NO2、TSP日均值浓度均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各监测点位H2S、NH3浓度均符合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要求。由此表明,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尚属良好。1.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项目废水经场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纳污水体为张冲小河,张冲小河经小林河最终进入淮河。根据随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小林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本项目张冲小河为Ⅲ类水体,应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标准。第1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随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9年3月对张冲小河水质进行监测,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监测方法见表3-2-1,监测统计结果见表3-2-2。①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标准。表4.4-5地表水环境质量分析方法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方法依据最低检出限单位水温温度计法GB13195—910.1℃pH玻璃电极法GB6920—860.2mg/LDO碘量法GB7489—870.2CODMn酸性法GB11892—890.5mg/LBOD5稀释与接种法GB7488—872mg/LNH3—N纳氏试剂光度法GB7479—870.025mg/L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0.01mg/L砷二乙胺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748587—870.07mg/L挥发酚1.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GB7490-19870.002mg/L表3-2-2张冲小河水体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mg/L)监测点位监测项目PHDOCODBOD5氨氮总磷砷挥发酚1#上游500m监测结果范围值6.6-6.88.1-8.617.1-18.23.1-3.40.29-0.340.09-0.100.010.001标准值6-952040.50.20.050.005Pi0.070.880.810.630.480.20.22#排污口监测结果范围值6.2-6.37.6-7.817.2-18.63.4-3.60.34-0.360.100.010.001标准值6-952040.50.20.050.005Pi0.750.320.900.880.70.50.20.23#下游500m监测结果范围值6.3-6.58.1-8.617.0-18.23.0-3.20.28-0.350.08-0.120.010.005标准值6-952040.50.20.050.005Pi0.60.0240.880.780.630.50.20.24#下游1000m监测结果范围值6.8-6.98.8-8.916.4-17.42.9-3.10.21-0.230.07-0.080.010.001标准值6-952040.50.20.050.005Pi0.150.0540.850.750.440.3750.20.2②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工程水域水环境现状质量。a、对于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也增加,即环境质量标准具有上限值的污染物,其单项污染指数的计算式为:当Pi≥1时,说明污染物浓度已超过评价标准。第1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b、对污染物的浓度只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过高或过低对环境都有危害的(如pH),其单项污染指数的计算式为:式中:Csi──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允许值区间的中间数。③评价结论评价结果表明,拟建项目纳污水体水体水质能够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标准。1.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为了解区域地下水环境现状质量,本环评委托随州市曾都区环境监测站对选址及附近水井进行了有代表性取样监测。1.1.1监测点设置本次地下水监测根据地勘资料分别在项目所在地的上游和下游共选取了2个民用水井进行监测,上游监测点位于场区南侧200m处,下游监测点位于北侧200m处艾家镇居民,监测点相对位置见附图。1.1.2监测时间与规范监测时间为2009年3日,每天监测两次,地下水采样与监测根据标准要求严格按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1.1.3监测分析项目监测分析项目共设:pH、NH3-N、高锰酸盐指数、铜、汞、铅、氟化物、Cr6+共八项。1.1.4监测结果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3-1。表3-3-1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采样断面点位pH氨氮(mg/l)高锰酸钾指数(mg/l)砷(μg/l)汞(μg/l)铅(μg/l)挥发酚(mg/l)Cr6+(mg/l)地下水轴线流向上游1#监测值6.6-8.80.121.9-2.31L0.0110L0.0010.004L平均值7.700.122.11L0.01L10L0.0010.004L超标率(%)00000000平均值Pi0.470.600.70------0.50--地下水轴线流向下游2#监测值7.47-7.860.09-0.131.8-2.21L0.01L10L0.0010.004L平均值7.670.112.01L0.01L10L0.0010.004L超标率00000000平均值Pi0.450.550.67------0.50--注:L表示在该检出限未检出第1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1.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按水域功能确定,该区域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根据2个地下水采样监测点的监测结果对照相应标准要求,各地下水监测指标超标率均为零,这说明项目选址区地下水现状尚好。1.2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为了解拟建址现状声环境特征,本环评期间我公司于2007年9月29日~9月31对选址四周进行了布点监测(监测点位见附图2),监测方法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进行,各测点的监测结果见表3-4-1。表3-4-1选址周围声环境背景调查结果测点编号监测时段等效声级评价标准类别评价标准值超、达标情况主要影响因素1昼间47.5260达标本底夜间42.550达标本底2昼间47.3260达标本底夜间43.050达标本底3昼间48.7260达标本底夜间43.250达标本底4昼间47.2260达标本底夜间42.050达标本底根据标准确认复函声环境功能按2类区进行划分,声环境现状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夜间≤50dB。根据监测结果看,由于拟建址周围现无工矿企业生产活动和人群活动影响,噪声背景值较低,4个测点昼间等效声级分布在47.2~47.5dB(A)之间,夜间的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42.0~43.2dB(A)之间,说明建设区声学环境质量尚好。1.3生态现状评价曾都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曾都气候温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据统计,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865-1070毫米,年光照相馆总数在2009.6-2059.7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无霜期220-240天。温暖的气候条件,良好地地貌特点,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大洪山一带,保留着很多珍贵的植物种类,其中主要包括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的常落叶混交林。繁茂的植和充足的果根,使曾都的动物资源也相应丰富,从腔肠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到哺乳类,应有尽有,而且至今还保留有一些珍贵的物种如大鲵、金鱼等。可以说,自古以来,曾都大地一直是动植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地。第1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人类的远古时期,良好地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是原始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备条件。由于曾都地区处磨擦生代以来气候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林木茂密、绿草成茵、果根丰富、动物繁多,加之大洪山一带石灰岩分布广泛、溶洞发育,因此,曾都大地便成为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随州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铀、铝、铅、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钾长石、花岗石、磷矿石、稀土和石棉数百种,其中重晶石储量丰富,质量居全国之冠、储量居全省之首。随州素有“鄂北粮仓”之称,建有优质大米、优质麦、优质棉、优质茶、菜牛、瘦肉型猪、蜂蜜、食用菌八大商品生产基地;银杏、蜈蚣、蜂蜜、中药材、柞蚕等名列全国榜首;银杏、香菇、茶叶、葛根等闻名海内外。据统计,随州市有高等植物3021种,隶属168科,1040属,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38种,具有现实商品价值和潜在开发价值的资源植物2000余种。属中国特有的科有银杏科、杜仲科等,特有植物有银杉、银杏、水杉、杜仲等70多种。主要品种有乌桕、龟甲冬青,杜仲、香椿树、皂角、法桐、山茶花等。全市已知有陆生脊椎动物4纲28目85科4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2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主要有金丝猴、中华鲟、云豹、黑熊、猕猴、斑羚、金雕、白鹭、红腹锦鸡、珠颈斑鸠等,候鸟、旅鸟过境频繁,成为鸟类南北迁徙的中转站。项目区位于我国的中亚热带北部,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地带性植被主要以栲、楠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但是由于人为干扰强烈,目前区域分布的主要为马尾松林、柏木林及它们的疏林、各种灌丛、草地和农田等。本项目永久占用土地41,性质为坡岗地,属点小林镇双冲村所有。⑴工程区域植被项目区的林地主要为疏林、灌木草本在其间有共生,树种有马尾松、巴山松和华山松等,林地周围的灌丛主要有细叶黄杨灌丛、火棘灌丛、蔷薇灌丛、精荆条丛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金发草、野古草、荩草、扭黄茅、白茅、铁芒萁等。菜地及农田主要种植的物种不属于区域特种植物及特有物种种植区域。果园主要种植当地广泛分布的柑橘。⑵动物第1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工程区内无国家保护珍稀动物,均为普通种。两栖类有泽蛙、黑斑蛙、中华蟾蜍等,爬行类有石龙子、盲蛇、兰尾石龙子、乌游蛇、蹼趾壁虎、乌梢蛇等,鸟类有麻雀、家燕、喜鹊、八哥、大山雀、黄腹柳莺、珠颈斑鸠、画眉等,兽类有草兔、黄鼬、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东方蝙蝠等。总之,工程所在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但由于受人为干扰较为严重,无珍稀保护物种。1.1评价区主要环境综述项目废水最终受纳水体张冲小河、小林河的水质可以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项目所在地区的地下水、大气及声环境均可满足相应标准要求,符合当地的功能区划。第19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方案比选1方案比选1.1零方案比较工程实施与否环境比选见表4-1-1。表4-1-1工程实施与不实施环境方案比较时段实施不实施比较结果施工期短时间内会引起局部地区的大气、声环境质量变差、占用一定面积的果园、林地、菜地等;少数用户需搬迁无不实施方案优运营期大气影响可以接受,对500m范围外周围居民不会产生影响随意堆放,对周边环境影响大实施方案优废水渗滤液在场内处理达标后排放;同时由于采取了相应的防渗措施,对地下水污染较小不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同时影响地下水实施方案优噪声填埋机械噪声源增加,但对敏感点无明显影响噪声源较少不实施方案优社会环境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影响城市景观实施方案优从上表可以看出,工程实施虽然在一定的范围内程度内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但影响相对而言是短暂的,较不实施方案的程度要小得多。1.2垃圾处置方式比较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分简易填埋和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复合肥)三种。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垃圾处理主要为简易填埋。目前,我国城镇垃圾处理最主要的方式仍然是填埋,约占全部处置总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焚烧处理由于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在我国使用较少,其所占比例小于10%,但其无害化程度高,减量化与资源化的效果比较好,已逐步成为我国沿海及部分大城市垃圾处理的一种重要方式。表4-2-1分别从技术特点、环保要求、处理成本方面对三种垃圾处理方式进行归纳比较。比较来看,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但是根据小林镇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卫生填埋作为本次工程的处理方式。第25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方案比选表4-2-1垃圾处理方式归纳比较比较项目卫生填埋焚烧堆肥主要技术特点比较技术可靠性可靠。属传统处理方法较可靠,国外属成熟技术较可靠,我国有实践经验操作安全性较好,沼气导排要畅通较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较好管理水平一般很高较高稳定化时间5-8年2h左右15-30天能源化意义沼气收集后用以发电焚烧余热发电采用厌氧发酵工艺,沼气收集后用于发电资源利用封场后恢复土地利用或再生土地资源垃圾分选可回收部分物质,焚烧残渣可综合利用堆肥用于农业种植和园林绿化,并可回收部分物质最终处置填埋本身是一种最终处置技术焚烧残渣需作处置,约占进场垃圾量的10-15%不可堆肥需做处置,约占进场垃圾量的30-40%技术特点操作简单,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减量化效果好技术成熟,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好主要风险沼气聚集引起爆炸,场底渗漏或渗漏水处理不达标垃圾燃料不稳定,烟气治理不达标生产成本过高或堆肥质量不佳影响产品销售环保要求比较地表水污染应有完善的渗漏处理设施,但不易达标残渣填埋时与垃圾填埋方法相仿,但水量较小可能性较小,污水应经处理后排入城市管网地下水污染需有防渗措施,但仍可能渗漏,人工衬底投资大可能性较小可能性小大气污染有轻微污染,可用导气、覆盖、隔离等措施控制应加强酸性气体和二恶英的控制和治理有轻微气味,应设除臭装置和隔离带土壤污染限于填埋场区域无需控制堆肥中重金属含量和PH值主要环保措施场底防渗、每天覆盖、填埋气导排、渗漏液处理、等烟气治理、噪声控制、残渣处理、恶臭防治等恶臭防治、飞尘控制、污水处理、残渣处置等规模与成本比较工程规模取决于作业场地和适用年限一般均较大单台炉规格常用150-500t/d,焚烧场一般安装2-4台焚烧炉静态或间歇式堆肥常有100-200t/d,动态连续式堆肥场可达400-600t/d适用条件对垃圾成分无严格要求,但含水率较高不适用要求垃圾的低位热值大于8900千卡/公斤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大于40%占地面积大较小中等选址较困难有一定难度有一定难度运输距离远,一般在郊外较近,常处市郊结合部,运距视规模和服务距离定较远,一般位于近郊建设工期9-12个月30-36个月12-18个月产品市场有沼气回收的卫生填埋场,沼气可用作发电热能或电能可为社会使用,需有政策支持落实堆肥市场有一定难度,需采用多种措施吨处理能力投资18-27万元/吨50-70万元/吨23-32万元/吨处理成本35-65元/吨80-140元/吨50-80元/吨1.1场址比选在现实条件下,垃圾处理基地的选址很难十全十美,总会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小林镇提出: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选址问题除了应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影响因素外,应特别注意一项原则和一项基本要求。一项原则是:综合平衡,整体优化,因此可能有局部的不利甚至损失;一项基本要求是:基地应建造在有一定自然屏蔽条件的山丘台地。同时应正确看待垃圾处理中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1.1.1场址比选方案及推荐场址第25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方案比选小林镇垃圾处理场规划场址有两处。一处在双冲村七组北土门,另一处在小林店居委会五组河滩。具体比选情况见表。表4-3-1场址比较表项目名称场址1:双冲村七组北土门场址2:小林店居委会五组河滩距城中心距离(km)31场地现状坡岗地低洼地附近居民户数(户)无无使用年限﹥1616占用土地面积41亩30亩交通状况距随南公路500米300m地形地貌半山半丘陵荒地地质条件下层岩土,表面粘土下层岩土,表面粘土特殊限制无无覆土来源充足1公里范围无总规方向无无对周围的影响小大社会影响可控制不易控制土地利用价值低较高今后扩充余地有无经现场详细查看,群众座谈,小林店居委会五组河滩虽然交通便利,但离镇区太近,不足一公里,又离水源地太近,容易造成河水污染,不适合建垃圾处理场。双冲村七组北土门距镇区三公里,周围一公里内无人居住,该位置属坡岗地,森林植被较好,地形合适。经初步勘查,该场址从水文、地质、基岩等因素考虑,均适合建设垃圾填埋场,场内可供使用的面积约41亩,初步计算填埋场库容可达22.8万方,有较长使用年限。根据填埋场的选址要求、小林镇在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选址问题上的指导思想,以及曾都区规划建设管理局的初审意见和曾都区国土资源局预审意见,拟建垃圾处理基地位于小林镇双冲村七组。1.1.1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CJJ17-20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中选址要求⑴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规划要求;⑵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一致;⑶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⑷交通方便、运距合理;⑸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⑹第25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方案比选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⑺选址应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⑻卫生填埋场不应设在特殊区域附近的要求,具体的特殊区域如下:①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洪泛区和泄洪区;②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③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④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⑤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⑥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公园、风景、游览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⑦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GB1689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选址要求⑴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与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相一致;⑵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点500m以外。⑶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建在下列地区:①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②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③居民密集居住区;④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⑤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⑥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区1.1.1选址合理性分析综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99-2008中选址要求,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见表4-3-1。表4-3-1项目选址符合情况对照表项目要求选址具备条件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符合规划符合小林镇总体规划符合水土资源保护保护水土保持方案符合生态平衡保护封场后生态建设符合使用年限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不低于8年16年符合交通交通方便、运距合理;距随南公路500米符合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低周边500m范围内无居民符合土地价值低占用半山半丘陵符合征地费用低低符合地下水贫乏地下水埋藏较浅采取工程措施后符合地表水非洪泛区和泄洪区非洪泛区和泄洪区符合第25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方案比选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非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上风向符合与最近河流、湖泊距离不少于50m50m范围内无地表径流符合不良地质不得设于活动坍塌地带、蕴矿区、石灰坑及溶洞区场内不存在不良地质作用符合珍稀物种保护区不得占用不属于珍稀物种保护区符合文物保护及风景名胜区不得占用不属于文物及风景名胜保护区符合军事用地及国家保密区不得占用不属于军事用地及国家保密区符合与航道相通不得与航道相同不与航道相通符合由表4-3-1可以看出,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99-2008)的要求,项目所在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此外,其他条件均符合要求。因此在下一步的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其地下水的收集与排放,本评价认为项目的选址在采取一定措施的基础上是符合选址要求的。1.1.1城镇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小林镇总体规划》(1997-2010)中环卫设施规划在镇区北部丘陵地段设垃圾场处理场。小林店居委会五组河滩为荒地,土地价值高,本项目最终确定的选址位于小林镇双冲村七组(北土门),在总体规划中为半山半丘陵,无用地性质的规划要求,因此,本项目的选址是不违背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1.2渗滤液处理方案比较渗滤液处理技术既有与常规废水处理技术的共性,也有其极为显著的特殊性。渗滤液的处理有场内和场外两类处理方案。具体方案有以下几种;①渗滤液向填埋场的循环喷洒处理;②建设独立的场内完全处理系统。⑴循环喷洒处理(场内处理)该方法是将垃圾渗滤液收集经调节池厌氧均化预处理后,回灌到垃圾填埋场。通过回灌可提高垃圾层的含水率(由20~25%提高到60~70%),增加垃圾的湿度和微生物的活性。将填埋场当作一个大的生物滤池,上层垃圾作为好氧生物滤池,下层作为厌氧生物滤池,并通过填埋层中土壤颗粒的过滤、离子交换吸附和沉淀等作用去除渗滤液中悬浮固体和溶解成份,通过微生物作用使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氮发生转化,降低渗滤液污染物浓度。缩短填埋垃圾的稳定化过程。其次,渗滤液通过回灌,在太阳照射下,可蒸发掉部分水量以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第25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方案比选该方法的提出已有多年,但其实际应用则是近10多年的事。回灌方法除具有加速垃圾的稳定化、减少渗滤液的场外处理量、降低渗滤液污染物浓度等优点外,还有比其它处理方案更为节省投资的经济优势。但仍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1)不能完全消除渗滤液。由于喷洒或回灌的渗滤液量受填埋场特性和气象条件的限制,因而仍有大部分渗滤液须外排处理;(2)通过喷洒循环后的渗滤液仍需要进行处理方能排放,尤其是由于渗滤液在垃圾层中的循环,导致NH3-N不断积累,甚至最终使其浓度远高于其在非循环渗滤液中的浓度。除上述原因外,还由于我国仍处于垃圾填埋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尚存在回灌过程中渗滤液的致病病菌容易感染人群和污染空气等环境卫生问题、安全及设计技术问题。故该方法可作为临时性处理方法,能达到减少渗滤液的目的,但不宜长期单独使用。故本工程可将此方法作为减少渗滤液量,降低渗滤液处理费用的一个辅助措施。具体做法为:在调节池内设置渗滤液回灌提升泵,在干旱少雨季节将渗滤液提升至库区内,再回灌至填埋场。⑵建设独立的场内完全处理系统垃圾渗滤液具有不同于一般城市污水的特点:BOD5和CODcr浓度高、重金属含量较高、水质水量变化大、氨氮的含量较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根据国内外大量文献调研的情况,在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中,在场内设置独立的渗滤液处理系统时,单独采用一种方法很难使处理出水达标,其处理工艺系统须为多种处理方法的有机组合。此种UASB+A/O的处理方法适用于填埋场远离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厂难以接受水质复杂、水量波动较大的渗滤液时使用,对出水水质要求较严格,且投资也不大。由于项目所在地区地处偏僻,且小林镇污水处理厂在本项目投产前,不一定运行投产,具有不确定因素,但渗滤液因为其成分复杂,不能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从环保健康角度及技术经济方面考虑,本工程在垃圾处理场内另设渗滤液处理站。通过对渗滤液处理各种方法和技术的分析,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渗滤液处理站采用厌氧+好氧+物化处理方法,达到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标准后排放到张冲小河,最终经小林河排放到淮河,渗滤液处理规模按Q=32m3/d设计第25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1项目概况拟建项目基本构成见表5-1-1。表5-1-1项目基本构成表项目名称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随州市曾都区小林镇环卫所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和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2部分总投资总投资为1200万元人民币建设地点小林镇双冲村七组(北土门)规模设计日均处理规模(t)工程总库容(万m3)有效库容(万m3)设计服务年限3222.8518.752009年至2024年,共16年服务范围本工程服务范围为曾都区小林镇。小林镇垃圾填埋基地距小林镇城区3公里。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为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垃圾及废物、特种垃圾由相应处理场单独处理,禁止纳入生活垃圾处理场生产班制和职工人数项目定员27生产天数为365天,职工工作时间为8小时实施计划2009年3月:完成可行性报告的审查;2009年4月:完成测量、征地、详勘工作;2009年9月:完成初步设计设计及审查;2010年1月:完成施工图纸设计及审查工作,与此同时根据工程需要,完成临时供电、施工用水,以满足库区施工的需要;2010年2月:完成项目施工及设备招标工作,并进场开始施工;2011年2月:完成施工验收和设备调试工作;2011年3月:垃圾处理场开始运营。1.2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和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2部分。1.2.1道路工程本项目道路工程建设内容详见表5-2-2。表5-2-2道路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备注进场道路进场道路分两条,设计起点与附近随南公路顺接,设计终点分别接卫生填埋场和截污坝,两条道路全长约2.7公里,3米宽,道路为碎石路面。①交通量根据垃圾处理场的设计规模54t/d计算,每天进出垃圾填埋场的车辆折算为标准载重车的数量为30辆/天,由此确定进场道路为单车道。道路设计标准露天矿山道路二级标准。采用高等级刚性砼路面,设计车速30km/h,标准轴载BZZ-100,路面使用年限20年。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工程概况③道路断面:7.0米=0.5米(土路肩)+6.0米(砼路面)+0.5米(土路肩)。场内道路共设置一条场内专用道路,环填埋库设置。①道路设计标准:露天矿山道路三级标准,设计车速20km/h。②道路断面:7.0米=0.5米(土路肩)+6.0米(泥结碎石路面)+0.5米(土路肩)。填埋库区作业道路根据填埋工艺要求及填埋地块的先后顺序,自进场道路至填埋库区谷底修建作业道路,路面高程随填埋垃圾层升高而逐渐升高。道路长度为1200米,宽度为5.0米,并每间隔100m设置一道卸料平台,平台尺寸为12m×12m。①道路设计标准:露天矿山道路三级标准,设计车速20km/h。②道路断面:5.0米=0.5米(土路肩)+4.0米(泥结碎石路面)+0.5米(土路肩)。1.1.1垃圾填埋场工程填埋场工程内容包括:库区工程、截洪沟、渗滤液处理工程及辅助工程。辅助工程包括:管理区、场区消防给水系统和电气工程。1.1.1.1总平面布置填埋场总体布置分为填埋库区、调节池、管理区和进场道路四部分。填埋库区位于天然冲沟内,库内设有防渗系统、导排气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地下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坝,周围设有截洪沟、环库作业道路及绿化隔离带,填埋库区总占地面积约9公顷。填埋库区下游设置调节池,调节池由垃圾坝、截污坝以及截污坝与垃圾坝之间的天然冲沟,在沟底及沟坡铺砌块石和防渗衬里建成,占地44448.89m3。进场道路分两条,道路全长为2.7公里,总占地16787.51m3。管理区包括计量站、洗车台和环保监测设施等,设于库区进场道路旁,距离填埋区约250米,方便计量与管理,占地约1973.43m3。各分项占地见表5-2-3。表5-2-3分项占地面积一览表序号分项名称分项占地面积(公顷)所占比例合计1填埋库区44448.8966.67%66670m32调节池3460.175.19%3管理区1973.432.96%4进场道路16787.5125.18%1.1.1.2库区工程库区工程包括:防渗系统、导排气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地下水排水系统、调节池、垃圾坝、截污坝。⑴防渗系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规定,防渗层的渗滤液渗透系数K≤10-7cm/s。根据岩土勘察报告,本场区的防渗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需进行人工防渗处理。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工程概况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防渗工艺选择水平防渗工艺。水平防渗系指采用符合防渗标准的天然土层或其它人工衬垫材料,将库底包裹起来形成防渗层,以防止渗滤液外渗。可研经对天然粘土防渗层、人工粘土防渗、钠基膨润土垫防渗层(GCL)、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防渗层几种水平防渗工艺综合比较,推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钠基膨润土软垫(GCL)做复合水平防渗层。本工程防渗构造如下:库底防渗层结构自下而上为:平整基底、地下水导流层(采用中粗砂,d=16~32mm,厚300mm)、GCL+土工膜(1.5mmHDPE膜)、细砂保护层(厚300mm)、土工布层(500g/m2长丝土工布)、渗滤液导流层(采用卵石,d=20~50mm,厚300mm)、垃圾层。库区边坡防渗层采用两布一膜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平整边坡基底、土工布(500g/m2)、GCL+1.5mm厚HDPE防渗膜、土工布(300g/m2)、500mm厚编织袋装土。⑵填埋其导排及收集系统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有主动收集系统和被动收集系统两种。本工程采用主动收集系统,由气体导排石笼、集气/输送管道和风机三部组成。导气石笼底部与渗滤液收集主盲沟相连,中部与各中间层内铺设的横向导气石笼相连,上部与最终覆盖层下的导气层相连。导气石笼直径为Φ1.0m,由钢制拉拔式石笼内填充级配碎石构成,中间设置DN200HDPE穿孔管。导气石笼间距为50m左右。导气石笼的铺设随着填埋作业面逐层上升而逐段加高。在中间覆盖层设采用Φ300断面的水平导气石笼,石笼内填充d20~d50卵石,最终覆盖层下铺300mm厚导气层,水平横向导气石笼与竖向导气石笼、最终导气层相连。填埋场气体(LFG)通过水平导气石笼和最终导气层收集至竖向导气石笼,在每个竖向石笼顶部(接近最终覆盖层处)设置一根DN150铸铁气体释放管,管口高出最终覆盖层1.2m处,再采用移动式沼气收集管阀系统将各管口连接至风机,由风机抽气后集中在焚烧器中焚烧。⑶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收集系统主要设置在垃圾库区底部和竖向,垃圾库底集水采用盲沟,竖向采用石笼。盲沟和石笼内均设有高密度聚乙烯穿孔管,管外填充材料采用级配碎石。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工程概况各层垃圾渗滤液由横向、竖向导气集水石笼收集,进入库底导流层,再汇入主盲沟,最终排入渗滤液调节池。⑷地下水排水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设于库底防渗层以下,由反滤层和排水盲沟组成。反滤层厚0.3米。盲沟与渗滤液盲沟叠建,采用梯形断面,最大断面尺寸为下底600mm,上宽2300mm,深800mm。盲沟材料采用粗砂和卵石组成,沟内埋设高密度聚乙烯穿孔管,管径DN300。⑸调节池调节池结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钢筋砼结构形式;另一种是利用截污坝与垃圾坝之间的天然冲沟形成的调蓄库容,在沟底及沟坡铺砌块石和防渗衬里建成,本工程根据地形采用第二种形式。在垃圾坝下游利用山谷谷底开挖而成,根据其地基条件设相应的支承层,在支承层上铺HDPE防渗膜。膜上加铺300mm厚块石浆砌体。防渗膜系统与截污坝上的防渗系统联结成全封闭的防渗体系。调节池容积按多年逐月降雨量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后确定,其计算所需调节池有效容积为6000m3,可研按1.2的安全因素考虑,并结合实际地形确定调节池实际有效容积7200m3,平均水深2m。⑹垃圾坝、截污坝填埋库区共设两座大坝:垃圾坝和截污坝。截污坝和垃圾坝分别位于调节池的南北两侧,调节池是利用截污坝与垃圾坝之间的天然冲沟形成的调蓄库容。其中垃圾坝长72米,高8米;截污坝长60米,高8米。两座坝均采用碾压式土工膜防渗体坝,在库区和调节池一侧铺HDPE防渗膜。坝体筑填材料就地采用场地内的开挖土。要求其水溶盐含量(以质量计)不大于3%,有机质含量(以质量计)不大于5%。⑺防洪系统以场区邻近的分水岭为界,场地汇水面积为37万m2,为尽可能减少进入垃圾场内的雨水量,拟在垃圾库区及边缘内设置库边排水沟,其设计流量计算,经比较采用公路科学研究所的经验公式(适用汇水面积小于1km2的小流域):Q=K.Fn,式中:K——径流模数;n——F<1km2时,n=1;F——汇水面积(km2)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工程概况根据《小林镇总体规划》(1997~2010),小林镇内周家河绕镇而过,其流城面积小,流程较短,其上游有双河水库,因此,洪水流量不大。镇区防洪按50年一遇标准设防,随着沿河大道的形成镇区内用地均抬高,根据调查,镇水历史洪水位为109.0m(黄海高程),规划按110.0m设防(新小随公路桥处)。本工程设计重现期取20年,K=18.8;校核重现期取50年,K=23.5。根据填埋库区平面设计要求,沿库区周边设计了永久截洪沟及沿垃圾堆体表面5.0m一个升层设计了表面排水沟,表面排水沟收集到的雨水引至永久截洪沟内。表面排水沟为浆砌块石结构,断面为B×H=0.5m×0.5m,和0.8m×0.5m。截洪沟沿填埋场边缘设置,用于截流地表迳流和排除垃圾最终覆土表面雨水,根据该工程地形特点,截洪沟分二区设置,汇水面积总计37×104m2,其中东区汇水面积12.6×104m2,重现期20年设计流量2.37m3/s,重现期50年校核流量2.96m3/s;西区汇水面积24.4×104m3,重现期20年设计流量4.59m3/s,重现期50年校核流量5.74m3/s,雨水沿截洪沟由北向南排入下游水系。截洪沟采用浆砌块石结构,采用矩形断面,断面形式为B×H=0.5m×0.5m,B×H=1.6m×1.2m,B×H=1.7m×1.6m。库容参数据填埋库区地形图测算该场总库容为22.8×104m3,扣除上表中覆盖土所占容积4.05×104m3,则该场有效库容为18.75×104m3。考虑垃圾压实密度取1.0t/m3,按平均处理规模为32t/d计,该场可满足2009年~2024年16年使用年限的库容要求。本处理场为IV类IV级填埋场。1.1.1.1渗滤液处理工程采用多年平均降水量计算得渗滤液处理量为27.5m3/d,确定渗滤液处理站规模为32m3/d。可研方案为污水经调节池均质处理后直接由管道排放到场内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本工程渗滤液处理站采用UASB+A/O处理方法,达到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标准后排放到张冲小河,渗滤液处理规模按Q=32m3/d设计。具体工艺等参数见污染防治措施章节。1.1.1.2辅助工程辅助工程主要为管理区建设,管理区的主要建设内容为综合办公楼、机修间、仓库、车库、食堂、浴室及厂区传达室等,详细参数见表5-2-5。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工程概况表5-2-5管理区主要构筑物一览表编号名称结构规模m21综合办公楼框架5202食堂、浴室框架3103机修、车库、仓库框架3204传达室砖混501.1工程主要设备垃圾填埋场所需机械设备的台数和设备功率的大小,取决于每天填埋垃圾的数量、种类和作业方式。垃圾作业的主要内容有:垃圾的铺平,破碎和压实,覆土的取、运、铺平和压实。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有关填埋场机械设备的配置标准,故工程所需要的主要填埋机械设备详见表5-3-1.表5-3-1填埋场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技术特性数量备注1地磅称量30t电子衡12压实机总功率254kw,行速6.3~11.2km/h,推土板宽4500mm,30t1进口3履带式推土机功率102KW,行速2.67~11.23km/h,推土板宽4m;生产率174m3/h2进口4挖掘机斗容0.5m3,生产率90-120m3/h发动机功率66KW1进口5自卸车5t16酒药车泵喷药量80L/min,洒水量6000kg/h,行速50km/h,工作速度5km/h1兼作降尘洒水车7工程巡视车吉普车18道路清扫车小型19职工交通车40座110装载机飞轮功率160kw,铲斗容量2.0~3.0m3211真空吸污车罐体容积>8m3,有效吸程≥4.5m,2用于污泥及管理区污水运输1.2公用工程1.2.1给排水⑴给水根据垃圾处理厂的现场条件,该场尚未铺设城镇自来水管,解决场区生活消防用水,需就地打井解决,拟修建深井一座和15m3高位蓄水池一座,解决管理库区用水;在管理区修建100m2消防水池,供消防贮水,管理区主要为饮用、洗车和消防用水,库区主要用于喷水和消防用水。⑵排水场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场区雨水直接排入截洪沟后就近排入附近沟渠。对于已经封场的填埋区域,在垃圾堆体上设置表面排水沟,并汇集于周围截洪沟。渗滤液与管理区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经管道直接进入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工程概况处理达标后经过垃圾填埋场沟渠排放到张冲小河,最终排放到小林河。1.1.1供电根据垃圾处理场的供电性质,供电属三类用电负荷,从附近110KV变电站引一回10KV电源作为本工程箱式变电站的供电电源。1.1.2消防系统场区消防采用室外地面式消火栓,其服务半径控制在120m以内,消防水量15l/s,火灾时消防供水延续时间为2小时,消防水源为消防蓄水池,容积150m3。填埋场沿库区边线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管理区在室外适当位置也应该设置室外消火栓,在室内配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场区还配备洒水车及足量的黄土,以备急用,并在填埋库区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及8m宽度的防火隔离带。1.1.3防雷接地保护根据防雷规范要求,垃圾处理厂构筑物按三类防雷要求在构筑屋顶设避雷带作防雷保护。按照接地规范要求,低压系统采用TN-C-S接地系统,所有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作接地保护,PLC自控系统设置单独接地装置。工作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工程分析1工程分析1.1生活垃圾量预测及成分6.1.1城市规划人口小林镇09年现有城镇人口21855人(含少量流动人口),年度自然增长率,为5.0‰,机械增长率取35.0‰,则到规划期末,全镇总人口数为:34372人。6.1.2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人均垃圾产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在最近开展的全面城市垃圾调查中,各地主要针对国民收入(或社会消费水平)、人均工资收入、能源结构、季节、废品回收等几项内容对人均产生垃圾量的影响进行了调研,普遍认为这几项因素对城市垃圾人均产量的影响最大。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五百多个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统计分析,中小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在0.8~1.4㎏/人·日,大中城市约在0.8~1.1㎏/人·日。根据小林镇现状及整体规划,本工程城市生活垃圾人均产量采用1.1-1.2㎏/人·日6.1.3垃圾产生量预测小林镇是湖北省边贸口子镇,镇区内无大型厂矿企业,由于商贸繁荣,产生垃圾构成比例主要是生活垃圾。垃圾产量见表6-1-1。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工程分析表6-1-1小林镇生活垃圾产量预测项目服务人口人均垃圾产量收运率日垃圾产量年填埋垃圾量累计填埋垃圾量覆土量累计库容年份(人)Kg/人.d%T/d万T/d万m3万m3万m32009218551.210026.230.960.870.191.062010236311.1910028.121.031.800.392.192011245601.1910029.231.072.770.603.372012255201.1810030.111.103.770.814.592013265091.1810031.281.144.811.045.852014275291.1710032.211.185.881.277.152015285821.1710033.441.226.991.518.502016296691.1610034.421.268.131.769.892017307891.1610035.721.309.322.0111.332018319461.1510036.741.3410.532.2812.812019331401.1510038.111.3911.802.5514.352020343721.1410039.181.4313.102.8315.932021356441.1410040.631.4814.453.1217.572022369571.1310041.761.5215.833.4219.252023383131.1310043.291.5817.273.7321.002024397121.1210044.481.6218.754.0522.80⑵垃圾特性垃圾特性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垃圾的物理成分和物理性质是考察垃圾的主要指标。垃圾成份:小林镇目前的垃圾主要为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有薄膜废弃物品、瓜果皮、纸屑、煤渣、包装纸盒、泡沫等。有机物30%,含水率20%;无机物70%,含水率5%。垃圾容重在0.6~0.7t/m3之间,垃圾中灰土含量高,有机成分低,垃圾的发热量低,小于3500KJ/kg,不适宜于燃烧。1.1工艺流程⑴填埋方法采用“分区——单元式”填埋方式,垃圾运至填埋库区后,从填埋库区库底依次往上分单元、分中间层填埋,直至达到设计高程。⑵填埋单元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工程分析填埋单元规模根据垃圾实际入库量确定,每天一单元。每单元填成长方形斜坡体,高度2.5米(其中压实垃圾厚2.2米,压实覆土层厚0.3米),长度、宽度视垃圾入库量不同而改变,斜坡体坡度为1:3。⑶填埋中间层垃圾填埋分单元操作,从低山坡脚处向上填埋,将按顺序由下向上逐排推进,区内操作以每升高5米(完成一次中间覆盖)为一个阶段性垃圾填埋高度,直至填埋到最终覆土高程。每个填埋中间层由若干填埋单元组成,形状视具体地形而定,高度5.0米,实际填埋垃圾压实厚度为4.4米。⑷填埋分层结构垃圾填埋采用分层压实方法进行操作,每层厚度0.4~0.5米,每日垃圾经压实后净累积厚度为2.2米。然后进行单元式覆土,即覆土压实厚度0.3米,完成二层垃圾填埋时(二层压实垃圾累计厚度4.4米),需进行中间覆土,厚度为0.3米,垃圾填埋及覆土层总高度5米。填埋分层结构如图6-2-1。图6-2-1卫生填埋分层结构图当垃圾填埋达到设计堆置高度时需进行终场覆盖,其目的在于土地综合利用和减少雨水的渗入。封场覆盖层自下而上由四层组成:下层为导气层,由d20~50mm砾石构成,层厚0.3;二层为粘土层,渗透系数K<10-7cm/s,压实层厚0.3m,从库外购置;三层为杂填土(贫瘠土),压实厚度0.3m,从库区附近取得,其主要功能为防止植物根系穿透防渗层及动物打洞取食而造成的二次污染;最上层即第四层为营养土,厚度0.2m,以种植草皮或浅根植物,供市场销售。封场后顶面坡度不小于5%,以利于降雨的自然排除。填埋工艺流程如图6-2-2。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工程分析图6-2-2卫生填埋工艺流程图覆盖材料用量如表6-2-1所示。表6-2-1覆盖材料用量表项目单位数量单元覆盖土(自然土)万米32.1d20~50mm砾石万米30.5终期覆盖粘土(渗透系数≤10-7cm/s)万米30.4终期覆盖营养土万米30.3终期覆盖自然土(贫瘠土)万米30.75合计万米34.051.1垃圾收运系统污染源分析由于小林镇垃圾填埋场处理的垃圾量不大,但考虑到垃圾收集的范围包括整个小林镇,因此,拟建工程配置2台5吨垃圾运输车进行运输垃圾。垃圾收集储运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⑴垃圾集装箱、垃圾桶由于封闭不严而产生的扬尘、臭气等。⑵垃圾运输车运输垃圾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跑、冒、滴、漏现象及运输车从垃圾填埋场携带出的垃圾等。⑶雨季由于垃圾未及时清运而产生的淋溶污水。1.2垃圾处理场污染源分析1.2.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⑴工程建设时,由于车辆运输等原因,会使交通变得拥挤和频繁,较易造成交通问题及交通噪声,这种影响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⑵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工程分析工程施工期间,堆土裸露,会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骤增,严重影响周围环境。⑶本项目建设施工期扬尘主要产生于土方挖掘、平整土地、开挖路面、建材装卸、建筑物拆迁及车辆行驶等作业环节。据有关资料显示,施工工场扬尘的主要来源是运输车辆运行而形成,约占扬尘总量的60%。⑷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各种施工机械,同运营期机械类似。⑸工程施工期间会产生一定量的固体废物,这些固体废物需集中堆放,填埋场建成后进入填埋场填埋处理。⑹填埋场的施工过程将毁掉原来的生态系统,改变泄洪的途径,使区域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减弱,同时施工产生的漂尘、噪声等将对区域内的动物、植物产生不良的影响,使植物生长受到影响。⑺本项目挖填土方量计算表6-4-1。表6-4-1库区平整挖填土方量平衡计算表序号挖土方量(万m3)填土方量(万m3)1库区表层土清库、库底挖方量4.6万m3填方量1.8万m32管理区挖方量0.3万m3管理区填方量0.3万m33挖方量合计4.9万m3填方量合计2.1万m34挖填平衡后多余土方量2.8万m3(可用作覆盖土)由表6-2-1和表6-4-1可以看出,垃圾填埋过程中所需覆盖土方4.05万m3,除利用厂区场区平整后余土方量2.8万m3外,尚缺口1.25万m3。根据土石方平衡可以看出,弃方少于填方,本项目施工不产生弃土。1.1.1运营期污染源分析1.1.1.1污水污水主要来自生产管理区的生活污水、车辆冲洗污水和填埋区的渗滤液。⑴渗滤液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发酵分解后产生的液体和外来水分(包括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水和地下水入侵)混合而成的一种含有高浓度悬浮物和高浓度有机和无机成份的液体,如果渗滤液进入地表水系或地下水系,将会造成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周边降水的渗入;另一是因垃圾受压、降解过程中固体含量的减少和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使垃圾持水能力降低,导致部分初始含水的释放。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因素有填埋场的构造∕蒸发量、垃圾的性质、地下层的结构,表层覆土等。其中填埋场的构造对渗滤液的产生量有很大关系。一个设计合理的填埋场应尽量避免地下水和地表径流进入填埋场。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工程分析①垃圾渗滤液产生量本工程采用多年平均降雨量(981.6mm)作为污水处理量的设计依据,并经调节池调节。由于小林镇垃圾填埋场作业时汇水面积为54535m2,又因小林镇垃圾填埋场调节池投影面积为5000m2且没遮盖设施,计算渗滤液水量时还应考虑降雨的影响,因此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出渗滤液水量为27.5m3/d,另考虑管理中心生活污水2.4m3/d和洗车、道路冲洗废水2.1m3/d,确定渗滤液处理厂规模为32m3/d。由于项目填埋库区采取的雨污分流措施,因此渗滤液的的产生量按一般经验公式计算,即忽略各次要因素,只考虑大气降水:Q:平均渗滤液量(m3/d)I:历年平均降雨量(mm/y)I=981.6mm/yC:渗出系数(0.3~0.8),取C=0.5A1:填埋场汇水面积(m2)A2:调节池投影面积(m2)采用多年平均降水量(981.6mm)计算得渗滤液处理量为27.5m3/d,确定渗滤液处理站规模为32m3/d。②水质确定国内外部分垃圾填埋场调节池垃圾渗滤液水质情况见表6-4-2和6-4-3。对于一个独立单元体而言,渗滤液BOD5值在6个月至1年后达到峰值,高达数万毫克每升,后逐渐下降,在6-15年内达到一个相对稳定值,降至数十到数百毫克每升。CODCr变化规律与BOD5类似,但从峰值下降时较为缓慢。本项目采用逐步推进法作业,填埋场竖向单元各层垃圾年龄不同,因此垃圾渗滤液水质的变化不会象一个独立单元体那么明显,在作业期内基本可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表6-4-2我国部分城市垃圾渗滤液的水质一览表(mg/L)项目上海杭州广州深圳重庆泉州CODcr1500~80001000~50001400~500050000~800006000~110003400~4600BOD5200~4000400~2500400~200020000~350002000~90001400~2200TN100~70080~800150~900400~2600200~600100~240SS30~50060~650200~6002000~7000300~800260~480NH3-N60~45050~500160~500500~2400300~700240~380pH5~6.56~6.56.5~7.86.2~6.66~86~9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工程分析表6-4-3国外城市垃圾渗滤液的水质一览表(mg/L)项目浓度项目浓度pH5.2~8.2Cd0.0005~0.007碱度(CaCO3)37~14000As0.006~0.2SS100~700Ba0.1~0.3TS500~15800Ca29~4300氨氮1~1700Cr0.002~1.0硝态氮0.1~10Co0.001~1.8TOC196~23000Fe0.3~2050BOD511~38000Pb0.002~12.3CODCr20~70000Ni0.01~6.1有机氮3~770Zn0.01凯氏氮4~762根据本工程可研报告并参照国内类似城市垃圾处理场渗滤液水质指标、考虑到小林镇生活垃圾中易腐有机物含量较低以及本工程填埋场的工艺特点,渗滤液水质浓度较一般厌氧性填埋有所降低,可生化性也有所提高的特点,则小林镇生活垃圾处理场设计渗滤液水质指标见表6-4-4。表6-4-4渗滤液水质表(mg/L)期限项目水质范围平均值设计值填埋初期BOD5(mg/L)2400~500034003500COD(mg/L)4500~900068007000NH3-N(mg/L)320~480400400SS(mg/L)120~680400400pH6.5~8.57.57.5填埋5年后BOD5(mg/L)1220~254020002000COD(mg/L)3000~400035003500NH3-N(mg/L)500~700600600SS(mg/L)200~300200200PH7.0~9.07.57.5⑵其它废水其它废水主要为职工场内职工生活污水、清洗车辆废水。项目定员27人,根据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项目生活用水量按110L/人.天,生活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来排放,则排放的生活污水量约2.4m3/d,876t/a,污水水质CODCr300mg/L,折CODCr产生量0.263t/a,NH3-N25mg/L,折NH3-N产生量0.022t/a;车辆清洗废水与洗车方式、洗车装置、垃圾性质有关,本评价按一般软管冲洗,用水量约400-500L/辆,本项目配备8t车厢可卸式垃圾车2辆,5t后装式压缩4辆,废水最大产生量约2.1t/d,766.5t/a,废水水质浓度CODCr700mg/L,折CODCr产生量为0.54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工程分析t/a。综合以上两种废水产生量为约4.5t/d,1642.5t/a。⑶污水处理场区废水与管理区生活污水、洗车废水混合后经厌氧和好氧相结合处理工艺进行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后排入到小林镇张冲小河。污水处理规模按Q=32m3/d设计,并考虑回灌的辅助措施。污水经各工艺单元处理后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见表6-4-5。表6-4-5污水处理装置各工艺单元去除率反应阶段工艺单元BOD5(mg/L)CODCr(mg/L)SS(mg/L)NH3-N(mg/L)进水出水去除率进水出水去除率进水出水去除率进水出水去除率调节池、吹脱池3500325510%7000665010%40036010%60012080%UASB325565180%66501662.575%36025230%1205455%A/O65126.0496%1662.5149.6391%252100.860%542750%二沉池26.0422.1315%149.63134.6610%100.835.2865%2724.310%氧化塘22.1315.4930%134.6667.3350%35.2828.2220%24.320.6615%⑷项目废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项目各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见表6-4-6。表6-4-6项目废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一览表污染物名称产生量自身削减量排放总量废水排放总量(m3/d)32032填埋初期CODCr(t/a)81.7780.990.78BOD5(t/a)40.8940.710.18NH3-N(t/a)4.67--SS(t/a)4.674.340.33填埋5年后CODCr(t/a)40.86--BOD5(t/a)23.37--NH3-N(t/a)7.016.670.34SS(t/a)2.34--备注:由于填埋初期COD、BOD、SS浓度比填埋5年后的高,而填埋五年后氨氮的浓度增加,则本项目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果按浓度高的设计,则计算污染物排放量时只计算最高浓度时的量。1.1.1.1废气⑴填埋废气填埋场气体的产生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初期,基本上以好氧为主,此时产气量比较小,主要成分是CO2及少量NH3。随着垃圾被土覆盖并与空气隔离后以厌氧为主,垃圾层内的空气逐渐被耗尽,酸化和产甲烷等菌种开始活跃,废气量增加,甲烷浓度逐年升高。①产气量及产气速率预测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工程分析本次评价采用理论需氧量法计算,假如填埋场气体产生过程中无能量损失,有机物全部分解,生成CH4和CO2。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机物完全转化成CH4所含能量,即有机物所含能量等于CH4所含能量。而物质所含能量与该物质完全燃烧所需氧气量(COD)成特定比例,因而有COD有机物=CODCH4;据甲烷燃烧化学计算式:可导出1gCOD有机物=0.25gCH4=0.35LCH4(0℃,1atm)。由于垃圾填埋场中的气体浓度约为50%,可近似认为总气体产生量为CH4的两倍,即1gCOD有机物产生0.7L填埋气体(0℃,1atm)。垃圾填埋场理论产气量计算式如下:表6-4-7符号一览表序号符号含义单位1L0填埋场的理论产气量m32W废物质量kg3ω垃圾含水率%4η有机物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5CCOD单位质量生活垃圾的COD我国垃圾的CCOD=1.2kg/kg6VCOD单位COD相当的填埋场产气量m3/kg目前,主要采用Schollcanyon模型,该模型假设垃圾填埋场建立厌氧条件,微生物积累并稳定化造成的产气滞后是可以忽略的,即从计算起点产气的速率已达最大量,整个计算过程中,产气速率随着垃圾填埋场废物中的有机组分的减少和递减,即可描述为:式中:k—产气速率常数(1/a),其建议值见表6-4-8,本次评价取0.1;t—垃圾填埋后的时间(a)表6-4-8一级降解模型参数的建议值变量范围潮湿气候中湿度气候干旱气候k0.003-0.40.10-0.350.05-0.150.02-0.10对于同一时间填埋的垃圾,若假设其潜在的产气总量L0,从填埋到t时刻的产气量为L,则剩余产气量为G=L0-L=L0[1-exp(-kt)],由此得到填埋场气体产生速率Q为:对于运行期为几年的城市垃圾填埋场,产气速率为: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工程分析表6-4-9符号一览表序号符号含义单位1Q填埋场气体产生速率m3/a2Ri第i年填埋处置的废物量t3ti第i年填埋的废物从填埋到计算时的时间ti≥0a4Lio为第i年填埋废物的潜在产气量m35Ki第i年填埋废物的产气速率常数1/a考虑到有机废物的可生化降解比和填埋场内的损失,实际潜在产气量为:式中:——有机物中可生物降解部分所占比例(本工程以50%计)——在填埋场内因随渗滤液等而损失的可溶性有机物所占比例(本工程以15%计)经计算,拟建项目填埋期间垃圾填埋实际气体产量最大峰值在2024年,为294.2×104m3/a。②废气的成分及其有害气体排放量填埋场气的成分随产生的不同阶段而变化的,即随着填埋年份而变化的,同时填埋场气的成分和热值还与垃圾的成分有关,是一个变数,从理论上来说是一个非常难确定的数值。填埋气体产生后,一部分因可溶性有机物随渗滤液等面损失等情况自然散失,一部分可集中收集。填埋气体收集率跟填埋场覆盖率和收集系统效率有关,一般条件下,系统收集效率可达70%。到目前为止文献资料表明的填埋气体主要成分见表6-4-10。表6-4-10填埋场垃圾生物气体成分组分CH4CO2氮氧硫化物氨氢CO体积%45~5040~602~50.1~1.00.1~0.50.1-1.00~0.20~0.2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的有机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临界浓度是5~15%。高浓度甲烷也可成为窒息剂。二氧化碳由于密度较大,会逐步向填埋场下部迁移,使填埋场地势较低的区域二氧化碳浓度增高,进而通过填埋场基础薄弱的地方释出且沿地层下移而与地下水接触。由于二氧化碳较易溶于水,不仅会使水的PH的降低,而且会使地下水的硬度及矿物质含量增加。表6-4-11为填埋气体各主要成份的物理性质。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工程分析表6-4-11LFG各成份的物理性质项目甲烷二氧化碳氢硫化氢一氧化碳氮相对比重(空气=1)0.5551.5200.0691.1900.9670.967可燃性可燃—可燃可燃可燃—爆炸浓度(体积%)5~15—4~75.64.3~45.512.5~74—臭味无无无有轻微无毒性无无无有有无③填埋气体各污染物排放量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气体除对人体无毒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外,还将产生有毒有害的污染气体,如H2S、NH3、SO2、NOX等。据分析,这类有毒有害气体约占总量的0.2~1.4%,而且其中的H2S、NH3属恶臭气体,环境较敏感。为防止火灾和爆炸,在填埋场设置沼气收集井,随垃圾填埋面而升高,露出填埋作业面。垃圾产生的沼气可以沿井壁上升到井口,采用输气管道将其收集,经燃烧排放,收集率70%。根据以上预测到2024年填埋场产气量达到峰值为67.1×104m3/a。按此计算最大污染物排放量。其中自然散失30%(20.13×104m3/a),集中排放70%(46.97×104m3/a)。填埋气体各污染物排放量Qi(kg/h)式中:G——填埋气体废气总量,m3/a;——污染物在填埋气体中的比例;(H2S按0.3%计,NH3按1.0%计)mi——污染物的分子量,g/mol。点燃状态下SO2排放量利用以上公式得出硫化物的排放量,按以下化学方程式计算SO2排放量。2H2S+3O2=2H2O+2SO2推算出填埋气体各污染物排放量,具体见表6-4-13。表6-4-13最大废气污染物最大产生排放一览表填埋气体产气量排放温度源强CH4NH3H2SSO2104m3/a℃Kg/ht/aKg/ht/aKg/ht/aKg/ht/a非点燃状态46.97常温19.13167.60.403.520.242.12----点燃状态800----0.403.52----0.433.76自然散失20.13常温8.2171.880.231.540.1030.90----由上表可以看出,到2024年(最大产气年)垃圾填埋场填埋废气燃烧后污染物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工程分析年排放量为:CH4167.6t,NH33.52t,H2S2.12t,SO23.76t。⑵粉尘据填埋场的现场观测,粉尘主要由以下来源产生:运输车辆在带土的干路面上行驶;干垃圾的倾倒和压实;干土的挖掘、运输、倾卸、压实;干燥天气较大风力时路面和填埋表面的粉尘会飞扬。根据调查的实测结果是(正常风速、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填埋场进口道路0.45~0.72mg/m,已封闭作业场0.24~1.73mg/m,在填埋作业区0.86mg/m,作业区上风侧0.74~1.05mg/m,作业区下风侧1.60~1.24mg/m。⑶填埋场恶臭城市生活垃圾是一个重要的恶臭源,垃圾中散发出多种恶臭物质。恶臭的强弱一般分为6级,具体分级情况见表6-4-14。表6-4-14NH3、H2S等恶臭气体强度与浓度的关系臭气强度0级1级2级2.5级3级3.5级4级5级嗅觉感受感觉不到臭味勉强可感到臭味易感觉到微弱臭味感到明显臭味感到较强臭味感到强烈臭味名称浓度,×10-6mg/m3氨<0.10.10.61251040硫化氢<0.00050.00050.0060.020.060.20.78类比其它已作业的垃圾填埋场的现场臭气强度的监测结果,垃圾正在填埋的区域臭气强度最强,为5级;垃圾已填埋覆土区域,臭气强度相对较弱,强度为3级;正在作业区的边缘强度在4~5级之间。1.1.1.1噪声本工程主要噪声源为垃圾运输车辆进出填埋场的交通运输噪声、作业区工程机械噪声和污水处理站的机械运转噪声等。各有关车辆、机具噪声源强特征值见表6-4-15。表6-4-15填埋场各有关车辆、机具噪声源强一览表序号车辆、机具测量声级(dB(A))测量距离(m)1压实机76102挖掘机79153装载机84154自卸卡车70155泵85156风机80101.1.1.2项目污染物汇总综合以上分析内容,项目运营后各项污染物经相关措施处理后,排放总量的统计结果见表6-4-16。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工程分析表6-4-16拟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表内容类型排放源及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污染物产生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物削减量(t/a)防治措施mg/lt/amg/lt/a废水1.17×104m3/aBOD350040.8915.490.1840.71经站内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放到张冲小河COD700081.7767.330.7880.99NH3-N6007.0120.660.346.67SS4004.6728.220.334.34废气(以最大产气年计算)CH4167.6t/a71.88t/a167.6t/a转化为H2O和CO2,无组织排放量30%H2S2.12t/a0.90t/a1.22t/a最佳状态下转化为SO2气体排放,无组织排放量30%NH33.52t/a3.52t/a0燃烧后基本无削减SO23.76t/a3.76t/a0固体废物生活垃圾10t/a010t/a进入填埋场卫生填埋1.1.1封场期污染源分析由于垃圾的腐解过程需要时间,其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恶臭气体等还会继续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本项目服务期满,填埋场封场后,在5~10年内,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及填埋气体的状况与运营期间相似(见运营期污染分析),因此,填埋场封场后,仍需保持污水处理站及填埋气体处理系统正常运转。此外,终场后的全面绿化将使区域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施工期和封场后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1施工期和封场后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1.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1.1.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期扬尘产生于土石方开挖、平整土地、管线铺设、弃土、建材装卸、车辆行驶等作业。据有关资料显示,施工扬尘的主要来源是运输车辆行驶而形成,约占扬尘总量的60%。扬尘量的大小与天气干燥程度、道路路况、车辆行驶速度、风速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在自然风作用下,道路扬尘影响范围在100m以内。在大风天气,扬尘量及影响范围将有所扩大。施工中的弃土、砂料、弃渣、石灰等,若堆放时覆盖不当或装卸运输时散落,也都能造成施工扬尘,影响范围也在100m左右。垃圾填埋场区域范围大,附近无特殊敏感点,施工扬尘影响不大。1.1.2减缓措施⑴应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车辆出工地前应尽可能清除表面粘附的泥土等;运输石灰、砂石料、水泥、粉煤灰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上应覆盖蓬布。⑵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的扬尘可用洒水和清扫措施予以抑止。如果只洒水清扫,可使扬尘量减少70~80%,如洒水后清扫,抑尘效率能达90%以上。有关试验表明,在施工场地配套洒水车1辆,每天洒水作业4~5次,其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另外,石灰、黄砂等堆场尽可能不露天堆放,如不得不敞开堆放,应对其进行洒水,提高表面含水率,也能起到抑尘的效果。⑶应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施工单位,采用商品化的厂拌水泥以及封闭式的运输车辆。对于定点的商品化水泥生产单位,可以提出“三同时”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污染影响,并可通过强化环境监测和环保管理的办法,确保环境空气得到保护。⑷临时性用地使用完毕后应恢复植被,避免大风天气产生扬尘。1.2施工噪声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1.2.1施工噪声影响分析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施工期和封场后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施工噪声主要是由各种不同性能的动力机械在运转时产生的,如挖掘沟道、平整清理场地、打夯、搅拌浇捣混凝土、建材运输等。表7-2-1为施工阶段可能使用的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产生叠加。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的噪声增值约为3~8dB,一般不会超过10dB。表7-2-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声级施工机械Lw(A)(dB)Lwref(r0)(dB)r0(m)挖掘机1147915压路机1047310铲土机1107515自卸卡车957015混凝土振捣机1128012混凝土搅拌机847915注:Lw(A)——噪声源的源强,dB;Lwref(r0)——参考距离处的噪声声级;r0——参考距离,m。当单台施工机械作业时可视为点声源,距离加倍时噪声降低6dB(A),如果考虑空气吸收,则附加衰减0.5~1dB(A)/100m。表7-2-2为主要施工设备噪声的距离衰减情况,表中r55称为干扰半径,是指声级衰减为55dB(A)时所需距离。表7-2-2施工机械噪声衰减距离单位:m序号施工机械r55r60r65r70r751挖掘机1901207540222压路机8045251583混凝土振捣机2001106637214混凝土搅拌机1901207542255自卸卡车8044251410从上表可以看出,建设项目最远干扰半径可达190m,但是本填埋场周围5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项目施工不会对周围敏感点产生影响。1.1.1施工噪声污染减缓措施⑴施工机械噪声污染减缓措施施工现场的噪声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为了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加强施工管理,调整或缩短高噪声施工机械的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时间,避免高噪声源设备集中使用,施工期内噪声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⑵运输车辆噪声环节措施运输车辆经过集中居民区以及其他声环境敏感点时尤其是夜间应限速行驶,而且应该禁止鸣笛。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施工期和封场后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1.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建筑施工所排放的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所排放的生活污水。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以平均施工人数100人,人均日用水量按30L计算,则施工期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6t/d。污水中CODCr浓度约为250~500mg/l,SS浓度约为150~200mg/l。因此按施工周期1年计算将排放生活污水总量为1095t,其中CODCr和SS的排放量最大为0.6t/a和0.2t/a。这部分污水一般不是集中排放的,而是无组织的分散排放,因此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上应采取一定的污染防治措施,以减少污水对附近相关水体环境的污染。1.2进场道路施工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1.2.1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修筑新的进场道路,总长约2700m,宽3m的碎石路进行改造。道路设计标准为露天矿山道路二级标准,设计日单向交通量30辆,采用水泥路面,设计车速30km/h。由于道路沿线不涉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和活动区域,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没有影响,道路建设沿线没有古大珍稀树种分布,对古大珍稀树种没有影响。道路建设将影响少部分小型动物的栖息和活动,道路建设时期应选择在非冬季节,不会影响冬眠动物的生存,这些小型动物将随着道路建设施工的进行而迁徙至其他地域生存下来,不会对它们的生存活动产生大的影响。道路建设完工后,随着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道路沿线将种植一些具有水土保持作用的绿化树种,对道路沿线的植被和景观有有利影响。道路建设的主要影响因子是破坏一些植被和弃渣产生的水土流失。此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可能会造成短时间内的声环境质量下降,同时道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扬尘可能对周围农田的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1.2.2减缓措施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道路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可采取如下环境减缓措施:⑴公路选线尽量占用路边空地;⑵公路建设应尽量选在冬季以外的季节,避免施工过程中对区域的冬眠动物造成影响;⑶应规划好弃渣场地,对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挡土墙、排水沟和植物绿化等水土保持防护措施。⑷选用低噪声、污染物排放少的施工设备。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施工期和封场后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⑸在干燥、易产生扬尘的天气施工时应该采取洒水等抑尘措施,减少扬尘的产生。1.1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1.1.1社会影响分析工程施工期的主要社会环境影响为占地影响。本项目永久占用土地41亩,全部为半山丘陵和荒山。附近2000m范围内没有居民,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1.2封场后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封场后主要污染源为垃圾渗滤液和填埋气体。1.2.1垃圾渗滤液封场后填埋场范围内自然水基本被隔绝进入垃圾堆体,虽然由于工程等原因仍会有少量地表水可进入垃圾堆体,但垃圾渗滤液将主要来自场内生活垃圾堆体发酵分解的渗沥液。根据对杭州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的预测,封场后渗沥液中CODCr、BOD5、NH3-N等污染物的浓度逐年下降,在10~15年时间后CODCr才能达到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标准限值,在这之前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还需经场内的渗沥液处理系统继续处理达到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后排放到张冲小河,最终经小林河排放到淮河。1.2.2填埋气体封场后填埋气体产量是逐年减少的,而且锐减梯度较大,该填埋场2024年封场,2024年填埋气体产量达到高峰,预计本填埋场封场后10年的时间内仍会有填埋气体产生,需要收集处理,处理措施与运营期相同。1.2.3封场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封场后的覆盖土上会自然生长一些野生的先锋植物,主要来源于随风飘落的种子以及覆盖用土原来带有的种子和块茎等,这些植物可以在封场后覆盖土中继续生长,达到先前的绿化效果,这些植物不仅能够存活而且生长非常旺盛;部分草本植物同时对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为后期种植的乔木或者灌木类其它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1)植被选择的原则①必须选择适于填埋场所在地的植物品种,为保证本土的种子库,可采集领巾地区的植物种子和枝条扦插来种植。②不得选择可能进入食物链的树种,如:果树和用作饲料的物种等。在选择本地植物中需考虑以下几点: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施工期和封场后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①选择生长慢的树种,因为其需要的水分较少,这是填埋场覆盖土中一个限制性因素。②个头小的树(高度低于1m)能够在近地面的地方扎根生长,这样就避免和较深的土壤层中的填埋气体接触。③易受虫害攻击的植物不应当栽种在封场后的填埋场上。2)恢复措施封场覆盖层自下而上由四层组成:下层为导气层,由d20~50mm砾石构成,层厚0.3;二层为粘土层,渗透系数K<10-7cm/s,压实层厚0.3m;三层为杂填土(贫瘠土),压实厚度0.3m,其主要功能为防止植物根系穿透防渗层及动物打洞取食而造成的二次污染;最上层即第四层为营养土,厚度0.2m,以种植草皮或浅根植物,供市场销售。封场后顶面坡度不小于5%,以利于降雨的自然排除,减少场区污水量,做到封场一片,绿化一片,尽快恢复生态环境。为了恢复填埋场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植物生长,设计拟采用20cm以上营养表土,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填埋场可按照荒坡地进行育林育草。封场初期绿化宜选择根浅的对NH3、SO2、H2S等有抗性的植物,选用竹类及其他常绿灌木和种植草皮。封场后的主要气体是CO2和CH4,虽然CH4对植被没有毒性,但是研究显示,高含量的CO2对植物有直接的毒性,主要是其能取代O2,从而导致植物处于厌氧环境中难以存活。CO2和CH4在填埋气体中的比例占95%以上,此外还有少量的H2S、乙烯等,其中H2S、乙烯等被认为即使微量对植物也有毒。填埋气体还导致土壤的离子交换容量低、营养水平低、持水能力低、含水率低、温度高、密实度高和土壤结构差等,均会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1大气环境预测与评价1.1.1污染气象特征1.1.1.1气候背景小林镇属亚热带向北温带过度季风气候,又兼大陆性气候特征,四级分明。根据随州气象局资料,年平均气温15.6℃,夏季平均气温为27.5℃,极端最高气温为41.6℃,极端最低气温-16℃,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4%,风向及风速: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04m/s,年平均降雨量为981.6mm,最大年降雨量为1521mm。年平均相对湿度73%,年平均气压1005.7hpa,年主导风向为ENE、频率12.26%,次主导风向为SSE、频率未9.61%,年静风频率为9.91%,夏季主要风向SE、频率9.1%。ENE、E和SSE三个风向方位污染系数较大,位于污染源的SSW、W和NNW三个方位的区域将受到较强的影响。随州市2005年~2007年的有关气象参数分别见表8-1-1和表8-1-2及图8-1-1~8-1-2。表8-1-1四季及年风速及各风向频率季、年风向春夏秋冬年N频率3.44.35.87.15.1风速3.12.92.83.23.0NNE频率5.63.56.89.76.4风速3.92.93.13.23.3NE频率6.24.35.93.55.0风速3.12.72.62.92.8ENE频率6.24.64.04.14.7风速2.52.22.32.42.4E频率7.05.54.25.75.6风速2.42.21.82.42.2ESE频率14.912.26.89.810.9风速3.32.72.53.02.9SE频率12.315.44.06.69.6风速3.53.12.72.93.1SSE频率6.79.62.72.35.3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风速3.43.43.02.33.2S频率2.42.80.91.71.9风速3.03.42.22.02.8SSW频率1.01.40.80.30.9风速2.33.12.12.02.6SW频率0.90.60.30.90.7风速2.83.32.01.92.5WSW频率1.50.90.50.40.8风速2.52.52.01.82.4W频率1.40.41.41.71.2风速2.92.32.32.52.5WNW频率4.93.49.78.76.6风速3.22.52.72.72.7NW频率6.18.215.08.59.4风速3.02.42.42.62.5NNW频率9.311.412.514.511.9风速3.02.72.72.82.8C频率10.211.318.814.813.8表8-1-2四季及年各风向污染系数表(2005~2007年)方位季、年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春1.01.42.02.42.94.53.51.90.70.40.30.60.41.52.03.1夏1.41.21.52.12.54.44.92.80.80.40.10.30.11.33.44.2秋2.02.22.21.72.32.71.50.80.40.30.10.20.53.66.24.5冬2.23.01.21.72.33.22.31.00.70.00.40.20.63.23.35.1年1.71.91.72.02.53.73.01.60.60.30.20.30.42.43.74.2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图8-1-12005~2007年四季及年各风速频率玫瑰图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1.1.1污染气象特征量分析(1)大气稳定度稳定度划分按“GB/T13201-91”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从表5-2-4四季及年各类大气稳定度频率可见,全年E类稳定度出现最多,频率为30.9%,其次为D类,出现频率为25.81%。这说明评价区的大气扩散状况以中性及偏稳定性为主。E类稳定度在冬、秋两季出现频率高,分别为34.12%和33.32%,这说明冬秋两季大气扩散条件较其它季节要差,所产生的污染也严重一些。表8-1-3四季及年各类大气稳定度频率(%)表(2005~2007)稳定度风速ABB-CCC-DDEF春1.1023.291.225.810.1125.7229.8512.89夏3.3125.290.805.420.0528.5826.4310.13秋0.0822.280.463.650.0021.9833.3218.24冬0.0016.360.112.510.0226.9234.1219.97年1.1321.830.654.360.0425.8130.9115.28(2)混合层高度混合层高度是近地面具有强烈混合作用的这一大气的顶高,混合层高度越低,越不利于地面污染物的扩散。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201-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规范》所推荐的混合层高度计算方法:在大气稳定度为A、B、C和D级时:在大气稳定度为E和F级时:f=2Ωsinφ式中:Lb----混合层厚度,m;u10----10m高度上平均风速,m·s-1;大于6m·s-1时取为6m·s-1;as,bs----混合层系数;f----地转参数;Ω----地转角速度,取为7.29×10-5rad·s-1;φ----地理纬度。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计算结果见表8-1-4,评价区内大气混合高度变化在90.53~717.08m之间,占主导地位的D、E和F大气混合层高度都不足220m。表8-1-4各稳定度下评价混合层高度(2005~2007年)稳定度A~BCDEF混合层高度(m)717.08337.45202.47215.6290.53季节春夏秋冬全年混合层高度(m)223.86215.64190.95179.42202.47(3)联合风频风向、风速和大气温度联合频率是预测大气平均浓度的重要参数,2002年~2004年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计算结果见表8-1-5。表8-1-5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稳定度风向风速ABB-CCC-DDEF出现频率N<10.010.330.000.000.000.470.860.432.101~30.010.150.000.020.000.240.430.211.063~50.000.000.020.030.000.110.020.000.185~70.000.000.000.000.000.030.000.000.03>70.000.000.000.000.000.020.000.000.02NNE<10.000.270.000.000.000.380.810.552.011~30.000.160.000.060.000.220.560.281.283~50.000.000.010.090.000.180.010.000.295~70.000.000.000.000.000.090.000.000.09>70.000.000.000.000.000.060.000.000.06NE<10.000.570.000.000.000.511.351.123.551~30.010.300.000.050.000.501.220.923.003~50.000.000.030.080.000.200.010.000.325~70.000.000.000.000.000.090.000.000.09>70.000.000.000.000.000.020.000.000.02ENE<10.000.620.000.000.000.751.791.324.481~30.020.710.000.130.001.163.112.407.533~50.000.000.020.050.000.110.020.000.205~7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1>70.000.000.000.000.000.030.000.000.03E<10.010.920.000.000.000.931.380.894.131~30.090.910.000.160.000.981.350.934.423~50.000.020.030.060.000.070.000.000.185~7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1>7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1ESE<10.000.430.000.000.000.680.690.462.261~30.111.020.000.380.000.920.680.243.353~50.000.010.090.140.000.130.000.000.375~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7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1SE<10.010.580.000.000.000.790.940.272.591~30.121.590.000.720.001.391.160.355.333~50.000.030.160.320.000.260.020.000.795~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SSE<10.020.520.000.000.000.900.850.252.541~30.161.780.000.630.002.011.530.266.373~50.000.010.160.250.000.000.020.000.645~7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3>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续表8-1-5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稳定度风向风速ABB-CCC-DDEF出现频率(%)S<10.020.670.000.000.000.000.810.222.661~30.151.260.000.210.000.000.770.183.733~50.000.010.040.060.000.000.000.000.155~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SSW<10.020.790.000.000.000.930.790.212.741~30.101.460.000.190.001.010.790.203.753~50.000.000.010.020.000.020.010.000.065~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SW<10.020.700.000.000.000.630.540.162.051~30.091.310.000.290.001.010.650.163.513~50.000.030.020.030.000.090.020.000.195~7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1>7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1WSW<10.000.450.000.000.000.400.410.131.391~30.060.720.000.160.000.540.400.081.963~50.000.000.040.030.000.040.020.000.135~70.000.000.000.000.010.010.000.000.02>70.000.000.000.000.000.280.000.000.01W<10.020.370.000.000.000.210.410.111.191~30.020.340.000.050.000.010.150.060.833~50.000.000.010.030.000.000.000.000.055~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70.000.000.000.000.000.340.000.000.00WNW<10.000.370.000.000.000.160.320.141.171~30.010.260.000.030.000.000.210.050.723~50.000.000.000.010.000.020.000.000.015~7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2>70.000.000.000.000.000.330.000.000.01NW<10.010.380.000.000.140.480.251.451~30.010.100.000.010.000.000.140.050.453~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70.000.000.000.000.000.330.000.000.00NNW<10.000.370.000.000.000.230.530.281.511~30.020.190.000.020.000.020.180.100.743~50.000.000.010.020.000.000.000.000.055~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C0.000.000.000.000.000.002.384.467.92出现频率(%)1.1220.711.734.330.0223.4328.8246.17100.11.1.1预测因子及参数⑴预测因子根据工程分析可知,垃圾填埋气体中的主要成分为CH4和CO2,还有少量的恶臭气体如H2S、NH3等。其中CH4必须严格控制排放,以免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本工程拟采燃烧的方式将废气中的CH4除去后排放。因此本评价选择H2S和NH3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为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因子进行预测和评价,CH4对环境的影响将在“风险分析”章节中进行论述。⑵污染源强参数正常情况下,根据工程分析的结果,填埋气体收集率可以达到70%以上,而收集的可燃气体完全燃烧,燃烧率达100%;非正常情况下,即收集装置或点火装置出现故障,使填埋气体未经燃烧直接排放,排放率为100%,由此计算出填埋气体污染物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无组织排放源强见表8-1-6,表8-1-7。表8-1-6填埋气体无组织排放源强表填埋气体产气量排放温度源强CH4NH3H2SSO2104m3/a℃Kg/ht/aKg/ht/aKg/ht/aKg/ht/a非点燃状态46.97常温19.13167.60.403.520.242.12----点燃状态800----0.403.52----0.433.76自然散失20.13常温8.2171.880.231.540.1030.90----表8-1-7填埋气体无组织排放情况表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速度(kg/h)排放面积(m2)排放高度(m)正常H2S排放0.900.103200005.0事故H2S排放3.030.343200005.0NH35.060.63200005.0⑶预测坐标体系预测以垃圾填埋场填埋区中心点所在位置为原点,正北为Y轴正方向,正东为X轴正方向建立平面坐标系。1.1.1预测内容及模式⑴预测内容垃圾处理场废气排放方式为典型的面源污染,因此选用面源扩散模式,计算评价范围内下风轴向H2S、NH3的地面浓度分布(小时浓度值)。⑵预测模式采用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推荐的模式进行污染物地面浓度预测。由于填埋场面积小于1km2,因此可对扩散参数进行修正,将场区虚拟为等效点源。预测模式如下:①有风时(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U10≥1.5m/s)点源扩散模式以排气简地面位置为原点,下风方地面任一点(X,Y),小于24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C(mg/m3),按下式计算: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式中:排气简下风方一次(30min)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Cm(mg/m3)及其距排气简的距离Xm(m),按下式计算:式中:②小风(1.5m/s>U10≥0.5m/s)和静风时(U10<0.5m/s=的点源扩散模式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平均风向为X轴,地面任一点(X,Y)小于24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CL(mg/m3)按下式计算:式中η和G按下式计算:③扩散参数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采用点源扩散模式进行计算时,须对扩散参数进行修正:其中:——面源在Y方向的长度——面源的平均排放高度以上各参数意义除已作说明的以外,其余见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⑶预测范围及敏感关心点根据本项目地理位置、地形,工程特点、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周围居民分布情况,确定本次大气评价范围为厂界周边2000m范围内。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填埋场厂界外1000m范围内没有居民点。1.1.1预测结果与评价填埋场厂界采用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居民区按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评价,各标准限值见表8-1-8。表8-1-8空气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一览表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厂界标准值居住区一次最高允许浓度H2S0.060.01NH31.50.20拟建项目在最大产气年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正常、非正常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预测见表8-1-9。表8-1-9拟建项目最大产气年正常、非正常情况下预测结果一览表污染因子最大点浓度(mg/m3)*最大浓度点坐标厂界浓度(mg/m3)场界500m处落地浓度(mg/m3)最高背景值浓度(mg/m3)厂界无组织监控点浓度标准(mg/m3)居住区环境标准值(mg/m3)正常排放硫化氢0.004(-68,-100)0.00250.00240.0030.060.01事故排放硫化氢0.0150.0100.009氨气0.0350.030.0310.041.50.20*与背景值的叠加值从表8-1-9可以看出,正常排放情况下,硫化氢和氨气在场界(即项目无组织场界监控点处)叠加本底值后浓度分别为为0.0025mg/m3和0.03mg/m3,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占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新改扩)标准中无组织监控点标准的4.17%和2%,占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25%和15%,即场界处能够符合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新改扩)标准中无组织监控点标准,也能够达到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事故情况下主要为硫化氢浓度发生变化,H2S场界处(即项目无组织场界监控点处)叠加本底值后浓度为0.010mg/m3,占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新改扩)标准中无组织监控点标准的16.7%,占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100%,即场界能够符合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新改扩)标准中无组织监控点标准,但超过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1.0倍,因此,应避免非正常排放。1.1.1卫生防护距离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中提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点500m以外”选址要求,确定本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由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正常排放时场界500m处能够符合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新改扩)标准中无组织监控点标准,也能够达到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由于垃圾填埋场2000m范围内没有敏感目标,因此,垃圾处理场产生的恶臭气体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即垃圾处理场周围500m范围外居民不会产生影响。1.1.2恶臭环境影响分析城市生活垃圾是一个重要的恶臭源,垃圾中散发出多种恶臭物质。恶臭的强弱一般分为6级,具体分级情况见表8-1-10。表8-1-10NH3、H2S等恶臭气体强度与浓度的关系臭气强度0级1级2级2.5级3级3.5级4级5级嗅觉感受感觉不到臭味勉强可感到臭味易感觉到微弱臭味感到明显臭味感到较强臭味感到强烈臭味名称浓度,mg/m3氨<0.10.10.61251040硫化氢<0.00050.00050.0060.020.060.20.78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预测结果,正常情况下硫化氢和氨气在厂界处(即项目无组织场界监控点处)浓度分别为0.0025mg/m3和0.03mg/m3,臭气强度等级在0、2级间,因此在厂界处的臭气强度是可以接受的。1.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填埋场产生的污水主要为渗滤液、办公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等,其中渗滤液的产生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量、垃圾含水量和垃圾本身产生的水量。根据工程分析计算,项目污水产生量为32m3/d,渗滤液经收集系统收集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可保证渗滤液在其中停留3~5天,然后将渗滤液用于填埋场回灌,可利用挥发作用,明显降低渗滤液的处理量,同时,回灌过程中降低了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浓度,因此可降低渗滤液的处理费用。回灌后的渗滤液经收集后再次进入调节池,然后进入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后达到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排放标准(CODcr:100mg/L;BOD5:30mg/L;SS:30mg/L;氨氮:25mg/L)后排入到张冲小河,因此垃圾填埋场污水排放不会对周围地表水产生不利影响。1.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2.1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小林镇地质勘测报告,垃圾填埋场地内含水层为素填土层。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水位埋深为0.3-1.4m,地下水呈带状分布于冲沟内。土层的渗透系数在8.6×10-7~2.8×10-5cm/s之间,不具备天然隔水条件,故需进行防渗处理。1.2.2渗滤液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的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层的渗透系统为≤10-7cm/s。本项目拟采用的高质量HDPE复合衬里防渗系统,其渗透系数为≤10-12cm/s,可以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的要求。1.2.2.1正常工况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正常情况下,填埋场区防渗层完好,渗滤液受到有效阻隔。渗滤液的纵向迁移可用达西公式计算:式中:Q——单位时间渗出的渗滤液量,m3/d;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K——渗滤系数,m/d;——水力梯度,;H——衬里之上渗滤液高度,m;L——衬里的厚度,m。自下而上为平整基底,地下水导流层(采用中粗砂,d=16-32mm,厚300mm),GCL+土工膜(1.5mmHDPE膜),细砂保护层(厚300mm),土工布层(500g/m2长丝土工布),渗滤液导流层(采用卵石,d=20-50mm,厚300mm)。边坡防渗:采用两布一膜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平整边坡基底,土工布层(500g/m2),GCL+土工膜(1.5mmHDPE膜),土工布层(300g/m2),500mm厚编织袋装土。工程在垃圾填埋场底部铺设渗透率小于10-13cm/s的防渗层后的纵向渗透量为:Q=-10-13×8.64×70000×(-0.225)=1.36×10-8m3/d结果表明,防渗层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渗滤液的下渗量极小,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同时由于渗滤液处理站所在位置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因此在下一步的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其地下水的收集与排放。另外在垃圾填埋实施后,为保证沟两侧的侧壁渗水能够顺利排出,在沟底两侧设置地下水砾石导流沟,减少地下水侵入垃圾堆体和对防渗层产生不良的顶托压力,保证填埋场防渗层的多年正常运行。因此只要严格按照垃圾填埋场的相关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来进行施工和建设,填埋场在正常工况下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1.1.1.1非正常工况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在渗透膜出现破损的非正常情况下,有较大量渗滤液进入地下。地下水监测周期为1个月,确定发生一次非正常渗漏情况的持续最大时间为1个月;渗滤液的非正常渗透量取渗滤液产生量的3%,约28.8m3。渗滤液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主要表现在地下水水质混浊,有臭味,COD、三氮含量高,油、酚污染严重,大肠菌群超标等。地下和地表水体的污染,必将会对周围地区的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渗滤液能否进入含水层取决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由于潜水含水层的埋藏特点导致其在任何部位都可接受补给,污染的危险性较大。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根据本区的地层特点,如果垃圾场发生渗滤液渗漏,则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必然要进行渗入、扩散,通过包气带进入地下水。这一过程的时空影响范围与包气带的厚度、含水层的渗透性能等因素有关,同时也直接受地下水径流条件的控制。该区域地下水总体流向为自南流向北,而且建设项目场址地面以下上部素土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对渗滤液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渗透系数为0.074m/d,属弱透水层。潜水埋深较浅,最大仅为3.2m左右。渗滤液因此会很快穿透该层,污染到本区域的潜水层。由于地下水被污染后无法修复,因此重在防护,杜绝发生地下水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地下水被污染情况,应立即确定污染范围,并采取竖向防渗,防治污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1.1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同类垃圾填埋场类比调查,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压实机、装载机以及每天进出填埋场的垃圾自卸卡车运输作业产生的噪声。垃圾填埋所用的一些机械及车辆均为移动作业,垃圾装运的车辆噪声则主要在集中的时间段内发生,而且均在白天进行。根据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周围近距离范围内无居民聚集点,今后在场界500m的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也不会再规划新敏感点,因此可以认为本项目运营过程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是很小的。但根据达标排放的要求,企业应当尽可能对泵以及风机等固定噪声源做好隔声、降噪措施,同时对垃圾装运车辆以及填埋作业器械定期养护、修理,减少不正常噪声影响。1.1.1噪声源强分析垃圾处理场的主要噪声来自垃圾填埋、材料运输等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其中较高噪声源设备主要是铲平机、压实机等,各设备噪声经测量后平均声级见表8-4-1。表8-4-1填埋场各有关车辆、机械噪声源强一览表序号车辆、机械名称测量声级[dB(A)]测量距离(m)控制措施1压实机865排气管加装消声器2推土机8653挖掘机8454自卸车8555污水泵901以上噪声削减措施能使噪声源强降低10~20dB(A),除上述措施外,填埋场将设置绿化隔离带,也能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因此将这些因素引起的噪声衰减量取为20dB(A)。1.1.2预测模式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通过对本项目生产设备等强噪声源进行统计、分析,以预测点为原点,选取坐标系,并确定各噪声源的位置,将各噪声源视为半自由状态噪声源,按相应的预测模式计算出噪声源在预测点处的声压级,同时与预测范围内环境背景值叠加,最终与相应标准限值比较进行声环境分析评价。⑴户外声源衰减模式LA®=LA(r0)-20lg(r/r0)-ΔL式中:LA®——距噪声源r处预测点的声级,dB(A);LA(ro)——距噪声源r0处参考点的声级,dB(A);ΔL——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量(主要包括声屏障、遮挡物、空气吸收、地面效应等)。⑵噪声叠加模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Lp——多个噪声源的合成声级,dB(A);Li——某噪声源的声级,dB(A);n——声源个数。1.1.1预测结果与分析经过计算,填埋场机械设备噪声随距离衰减值和噪声叠加值统计结果见表8-4-2。表8-4-2设备噪声随距离衰减值一览表设备名称5m处不同距离处的声级值[dB(A)]50m100m150m200m压实机86464036.534推土机86464036.534挖掘机84443834.532自卸车85453935.533污水泵76363026.524叠加值91.551.545.542.039.5由表8-4-2可以看出,距离作业点50m处的设备噪声降到51.5dB(A),至100m外,噪声贡献值降到45.5dB(A)。填埋场周围2000m范围内没有居民和其他单位,因此填埋作业对当地声环境没有影响。1.2污泥影响分析根据填埋场内渗滤液处理系统工艺,计算项目剩余污泥的产生量为55.5kg/d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含水率99.2%),这些污泥经污泥浓缩池,浓缩处理后每天的产生量较少,就近进入填埋区做卫生填埋处理。1.1垃圾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分析1.1.1交通影响本项目的服务范围为整个小林镇,项目距小林镇城区3公里,垃圾运输路线为小林镇城区到达小林镇垃圾填埋场。考虑到运输经过城区,如早上某一时段内车辆集中运输,交通流量会有明显增加,因此,建议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错开车辆进入填埋场的进场时间,减少填埋场道路及周围区域的交通流量。其次,交通拥挤地区,垃圾产量大的地区也应尽可能的安排的一天的清晨收集运输,避开拥堵。1.1.2环境影响在城市垃圾收集转运运输过程中,由于操作环节大部分是开放的,产生的污染主要为扬尘和微生物分解发酵产生的废气;垃圾车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汽车尾气和扬尘,以及因车厢密封不严可能散落的垃圾。运输过程中的机械噪声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垃圾运输车辆在市区及通往填埋场的道路上行驶,其产生的噪声和汽车尾气将对运输线路两旁的居民产生影响,其影响范围较小,为间歇式的影响。本项目服务范围内的生活垃圾日产生量预计为54吨,项目采用车厢可卸式垃圾车(12m3的压缩式垃圾集装箱,净装载量大于8t),每天仅需要7车次运送,因此,垃圾转运车所产生的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不会成为城区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的主要发生源。项目所使用的车厢可卸式转运车(即钩臂车)是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垃圾转运车,无论在山区还是在填埋场,它都表现出了优良和稳定的性能,该种转运车的垃圾集装箱轻巧灵活,有效容积大,净载率高,垃圾密封性好,避免了垃圾在运输过程中的洒落现象,另外由于汽车底盘与垃圾集装箱可自由分离、组合,在压缩机向垃圾集装箱内压装垃圾时,车辆不需要在站内停留等候,提高了转运车的效率,也避免了由于车辆滞留引起的交通堵塞等问题。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1施工期生态影响及减缓措施1.1.1施工期生态影响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主要为施工过程中对土地占用、土石方工程以及施工活动中产生的扬尘和噪声等对周围的植被的破坏以及动物的干扰等。⑴工程占地根据工程可研,本项目永久占用土地41亩,主要为荒山和丘陵地带。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清除现场,土石方开挖、填筑、机械碾压等施工活动,将使这部分土地的植被完全丧失,但由于工程所在区域内不存在珍稀以及区域特有物种,工程建设不会导致珍稀及特有物种的丧失,同时由于工程占地主要为果园,为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⑵土石方工程①土石方平衡分析根据工程可研,工程施工期共计挖方4.9万m3,填方2.1万m3,共产生弃方2.8万m3。本项目挖填土方量计算表9-1-1。表9-1-1库区平整挖填土方量平衡计算表序号挖土方量(万m3)填土方量(万m3)1库区表层土清库、库底挖方量4.6万m3填方量1.8万m32管理区挖方量0.3万m3管理区填方量0.3万m33挖方量合计4.9万m3填方量合计2.1万m34挖填平衡后多余土方量2.8万m3(可用作覆盖土)②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可研计算垃圾填埋过程中所需覆盖土方4.05万m3,这部分弃土可在运营期完全作为覆盖用土。在施工期以及未来的运营期的一段时间内,这部分弃土如果处置不当,由于本项目地处山谷,易形成水土流失,土石随着地表径流将进入河道,携带土壤中营养元素进入水体,从而使河水浑浊度增加,污染物含量增加,一些河水水质。同时,携带的泥沙在流速降低后将产生沉降,造成河道的淤积,影响河道的行洪。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除此之外运营期在异地取土量将会增加,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工程施工期应妥善处置这部分临时弃土。⑶水土流失影响工程施工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主要为地表植被的破坏和临时材料以及临时弃土方的堆放在雨季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根据现场踏勘,工程周边主要为水土的流失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同时避免在雨季进行大型的土石方施工。⑷其它影响分析施工期产生的粉尘将影响附近植物的光合作用,间接影响了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的正常繁殖,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施工期间大量的施工机械的进驻可能改变原来安静环境,造成短时间内的区域声环境质量下降,这可能使部分鸟类等短时间内离开工程区域,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噪声源消失,这些影响是可以消失的。除此之外,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表土壤的扰动,尤其是对地表植被的清理,将会造成施工期水土流失的加剧。1.1.1减缓措施⑴由于填埋场区内植被茂密,工程设计尽可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填埋场的使用按步进方式进行,使之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的植被。场平时保留表层素土,作为封场后的表层覆土。⑵建筑物四旁、进出口两侧、道路两侧及其它预留地块作全面规划,采用草坪、绿篱、花灌木及观赏小乔木进行组合配置,草坪可选马尼拉草、狗牙根等草种,绿篱、花灌木有瓜子黄杨、红叶继木、杜鹃、月季等,观赏小乔木和灌木可选桂花、红叶李、圆柏、海桐球等。⑶优化施工组织和制定严格的施工作业制度。工程施工尽量将挖填施工安排在非汛期,并缩短土石方的堆置时间,开挖的土石方必须严格限制在征借地范围内堆置,并采取草包填土维护、开挖截排水沟等临时性防护措施。土石方运输要严格遵守作业制度,采用车况良好的斗车,避免过量装料,防止松散土石料的散落,减少水土流失。⑷边坡及场顶采取植物防护措施。垃圾填埋过程中,随着垃圾填埋高度提高,底部裸露的垃圾堆体边坡需要进行防护,实施边填埋、边覆土、边绿化的作业制度。⑸施工结束后,所有施工场地应拆除临时建筑物,清除建筑垃圾,尽可能的恢复原有土地的功能。⑹临时渣场应有工程防护措施,设置挡土墙等,防止雨季水土流失。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生态环境影响分析⑺使用低噪声设备和撒水防尘等环保措施,减少对周围动植物的影响。⑻施工期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如开挖的土石方必须严格控制在征借地范围内,并采用草包填土维护,开挖排水沟等临时性措施;施工期尽可能避开雨季;在施工期和运行期采取即挖即填的方式利用开挖的土石方,缩短土石方的堆置时间;工料场各地块开挖结束后,及时整平绿地;预留地在暂时不使用的情况下应保持原有植被。⑼尽量减少工程临时占地,建议施工机械和施工材料等尽量存放在工程规划建设的管理处等区域,不新征或少征临时占地。1.1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1.1填埋气体的生态影响尽管填埋作业过程中采用了填埋气体集中燃烧处理措施,但还会有一定量的恶臭气体向大气中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内生物的生存质量。甲烷的大量释放促进了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强,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加剧的作用。气候变暖将导致灾害性气候增多,给人类和生物带来重大的影响。为此,填埋场应规范填埋作业,做到每层垃圾及时覆土;填埋作业同时铺设可靠的管道集气系统,确保70%以上的废气收集率。在减缓温室效应方面,削减垃圾填埋场甲烷气体的排放量可直接减少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由于甲烷的温室效应远大于二氧化碳,每削减单位体积的甲烷相当于削减21倍体积的二氧化碳,事半功倍,此外,甲烷减排具有见效快的特点,因为甲烷的寿命平均为10年左右,而二氧化碳平均为200年,因此由于甲烷的强温室效应和较短的大气寿命,使得甲烷的减排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作用。而恶臭气体组成中的氨,对局部范围酸雨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1.1.2扬尘和作业噪声的生态影响作业区二次扬起的轻物质包括塑料、废纸、垃圾微粒以及覆土与运输引起的粉尘都对区域内的植被正常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可能将某些污染物扩散到非填埋区,造成新的污染。对此,必须采取对进出道路和作业面进行洒水和及时清理。晴天时,保证每天洒水3~4次,有效控制扬尘及异味的污染。1.1.3土源区的生态影响1.1.3.1采土计划垃圾填埋所需覆盖用土,除填埋区内取土和利用建筑垃圾覆盖外,还需在填埋场周围选取土石料场,估计总土方量约为1.25万m3。本项目取土场所定地与垃圾填埋场最远的输运距离不到200m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该地有部分的裸露的山体,其土质非常适合用于垃圾覆盖。1.1.1.1采土作业的生态影响取土场的土石采挖,将使取土场所地表原有结构被破坏,原来的地表植被遭到清除,形成陡峭、裸露坡面或地表,同时,采土作业将彻底破坏原岩土体的整体或密实的结构,形成细小、松散土料,在降雨径流和重力外因素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工程冬季取土的时候,可能对取土范围内冬眠动物造成影响。因而采土场需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才能使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1.1.1.2填埋区生态环境影响工程运营后,大量的生活垃圾可能引来苍蝇以及老鼠等啮齿动物,致使区域内的蚊蝇和老鼠密度等急剧增加,对周围管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同时大量的啮齿类动物也会对周围的农作物以及果树的产生不利影响。1.1.2填埋区对生态综合影响1.1.2.1生态综合影响随着垃圾的填埋,使填埋区原有植被全部遭到破坏,区域绿地面积减少,生态调控能力减弱。填埋覆土后的顶面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影响垃圾堆体的稳定性。填埋区周围有较好的植被覆盖,阻碍了填埋气体向外的扩散,削减了传播中的噪声,而且山谷为一独立的水文单元,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水岭基本一致,一般不会对其他沟谷的水系产生影响。1.1.2.2填埋区生态综合保护对策(1)定期对填埋区进行消杀,减少区域内蚊蝇数量。(2)在生产区污水调节池下游和污水处理站四周设宽度8m的防护林,填埋场区周围将逐年种植常青乔木和灌木,构成生态功能强大的隔离林带。绿化植物以对H2S、NH3等恶臭气体具有吸收作用和抗性的植物为主,并兼顾较强的除尘、减噪功能。(3)在垃圾填埋完成一个层面后,即开始筹备覆土绿化的生态恢复工程,按照不同植物对垃圾堆体覆盖土壤后的生态适宜性,遵循先绿后好的原则,逐渐培育生态效益更高的植被类群。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对草坪、花卉和竹子三大类8个品种的种植表明,不同植物在抑制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以及在稳定堆体中所起的作用差异很大。植物生长的适宜性与其对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的抑制作用相一致,即:草坪类>花卉类>竹类植物,无植被的堆体顶面水土流失明显。植被对垃圾堆体的稳定作用为:竹类>草坪类>花卉。试验表明,种植沟叶结缕草下侧的水土收集缸积水较少,水是清澈见底的,而无植物对照处理的水缸则极为浑浊,且水缸中积水量为种植沟叶结缕草的2倍多。表明草坪对填埋场的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花卉植物的扦插生长快,在短期内易形成更多的根系,有利于抑制垃圾填埋场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的发生,起到稳定垃圾堆体的作用,但成活率比种子发芽率低很多,所以其较差的适应性成为其主要的限制因子。花卉的根系还具有促进垃圾有机组分降解的功能,并对其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具有吸收作用,使堆体体积减小,渗滤液减少,具体参数见表9-2-1。表9-2-1花卉对垃圾堆体减小和渗滤液的吸收作用花卉垃圾体积减少%渗滤液减少%美人蕉18.467.4萱草16.755.3石竹12.386.9对照8.6100数据表明,花卉扦插经过1年生长后,垃圾堆体相对对照体积减少更明显,由于植物根系的吸收和蒸腾作用,使垃圾渗滤液减少13.1-44.7%,起到增加容量和增强堆体稳定性的作用。竹类植物的种植对垃圾填埋场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的抑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它与裸露的对照相比,坡下集水缸中水的浑浊减少,水量也减少,但其效果不及草坪类植物。但它对堆体的稳定作用比草坪类好。所以,在垃圾堆体上覆土种植,要先考虑物种对生态条件的适宜性,先种植较容易生存的植物,在这些先锋植物对生境进行影响改善后,逐渐引入生态效应和观赏性更高的植物类群,使恢复后的生态系统不断向较理想的顶极群落演替。1.1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及水土保持措施1.1.1生态影响减缓措施⑴做好填埋场场区的灭蚊蝇工作,保障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⑵做好施工规划,减少临时占地和重复施工;如主体工程应该和进场道路改建工程同时进行,尽量做到小范围内的土方平衡,减少临时弃土的堆放时间等;⑶挖填施工尽量安排在非汛期,缩短土石方的堆置时间,并采取草包填土维护,开挖排水沟等临时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⑷施工结束后,应拆除临时建筑物,清除建筑垃圾,尽可能恢复原有功能。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1.1水土保持措施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及本项目开发建设情况,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如取土场等)。拟建项目填埋场内开挖土方总量约13.45万m3,其中约2.1万m3用于工程建设,剩余土方11.35万m3,可作为填埋作业过程中的覆盖用土,根据实际情况堆放于填埋场外围的备料场内。服务年限内共需要覆盖用土17.2万m3,去除工程建设剩余土方,土方缺口5.85万m3。还需在填埋场周围选取土石料场,对取土场和施工过程辅以相应的防护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功能。1.1.1.1水土保持原则⑴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⑵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⑶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1.1.1.2水土保持目标⑴对工程迫不得已损坏的农作物、林木按规定予以补偿。⑵使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治理度达85%,治理区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100%,水土流失总量防治率达85%以上。⑶清库挖取的表土应集中堆存,并作好防护,作为填埋覆盖土源,以减少覆土取土量,以免造成表土流失。⑷使主体工程设施的安全得到保障。⑸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服务期满后对垃圾场进行覆垦植树等。1.1.1.3施工方案优化的原则优化场区内临时渣场的选址方案,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少占地少流失;优化土石方远运借调用方案,分区段做好土石方平衡,尽量减少弃土弃渣量;优化施工工序,开挖剖面形成后,先建截流排水沟后护砌,减少水流对开挖面的冲刷,减轻水土流失强度。1.1.1.4水土保持措施⑴施工过程中临时防护措施施工工区水土保持措施以工程措施为主,由各施工单位在工程实施中完成。现仅对建设、使用、拆除过程提出以下水土保持要求。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单位动土工程尽量避开雨天。施工单位必须设置弃渣场并作好防护,建设过程中的废土、石应运至集中堆放地点。在工程完工后,在弃渣场上进行草籽播撒,草籽的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及土壤特点选择易成活、生长快的种类。做好施工工区的排水工作。⑵施工结束防治措施拟建工程建设完毕后,施工单位必须将地表建筑物及硬化地面全部拆除,废弃物及时运至集中堆放地点。⑶进度要求水土保持措施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根据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的原则,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完成,如护坡、垃圾坝、截洪等工程措施在建设期同步完成;垃圾场场区绿化在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待服务期满后全面覆土恢复植被。1.1.1.1采土作业生态影响的减缓措施⑴采土场随垃圾填埋进程,采取分期分块开挖,分期防护,做到边开采边治理。⑵采土场开采过程中,应根据地块的地形状况,做好临时性拦护等防护措施,严格控制土方开挖量,做到用多少开挖多少,并对已开挖的土方进行必要的维护。⑶采土场开挖结束后,及时采取植物措施对场地进行绿化防护。植物可采取植草措施,草种可选择狗牙根、高羊茅和胡枝子混合草籽。项目还未明确取土地点,无具体的取土方案,因此,对于拟定取土场受到的环境影响无法作深入的分析评价。本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在工程实施前,完成详细的取土方案,明确所选取土场的用地范围、有无涉迁居民、有无珍稀物种植被、工程方案、取土后期场地利用等,应平衡考虑经济合理性与环境承载力。对取土场和施工过程辅以相应的防护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功能。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环境风险分析1环境风险分析1.1风险事故影响及引发因素识别垃圾填埋工程是垃圾合理处置途径之一,根据同类型垃圾填埋场的运营经验,主要的风险事故因素包括垃圾渗滤液的泄漏和甲烷气体自燃或爆炸。垃圾填埋过程的废水主要是垃圾渗滤液,因其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CODcr、BOD5、氨氮浓度均较高,而且还可能携带大肠菌群,重金属离子、恶臭污染等的有害成分,因此垃圾渗滤液的泄漏如进入自然水体则会造成纳污水体水质的恶化,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如进入土壤层则会造成地表植被的死亡或减产,侵入地下水则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而且其影响时间将是较长或永久的。垃圾渗滤液的泄漏途径主要为防渗措施不当或防渗层破坏造成的地下泄漏以及污水调节池满溢流泄漏两种情况。填埋气体是生活垃圾在填埋处置过程中其有机废气经厌氧降解产生的混合性气体。填埋气体主要成份为CH4、CO2、H2、N2和O2,还有一些微量气体,如H2S、NH3、庚烷、辛烷、氯乙烯等。填埋气体的无序排放将会引发不少环境问题,如其中含较高浓度的CH4(加CO2占总量的99%以上),是一种可燃气体,根据其特性在混合气体中其体积比例达到5~15%情况下遇火源就会发生自燃或爆炸事故,影响周围人畜安全,是潜在的爆炸源,同时还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此外H2S、NH3(占总量0.2~0.4%)等恶臭气体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场地通风不畅,甲烷气体未能及时扩散或堆体内导排系统故障造成大量甲烷气体累积是造成甲烷气体自燃或爆炸的重要原因。1.2填埋气风险分析根据垃圾填埋场工程特性及环境特征,本项目主要风险问题识别结果为由于排气管堵塞致使沼气不能正常的通过排气管排出时,沼气在地下聚集并发热,当达到爆炸极限时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害。垃圾填埋产生的沼气含50%的CH4。CH4比重0.55,闪点82℃,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5~15%(体积比)或33~100g/m3,自燃温度595℃,爆炸等级为1级,最大爆炸压力为7.2kg力/cm2,最小点燃能力为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环境风险分析0.28mJ,是一种极易燃的气体,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当排气管发生堵塞时,垃圾填埋产生的沼气就不能正常的由排气管及时排出,在地下聚集在一起并发热升温,到达爆炸极限就会发生爆炸。CH4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28mJ。所以,当CH4达到一定浓度时,一个燃着的香烟头或一个电火花都足以引起火灾和爆炸。所以,“防火”是头等大事。生活垃圾在填埋场内主要是厌氧反应,反应过程中大部分有机组分可产生甲烷气体,我国不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因对产生的甲烷未设置导气、收集、点燃等系统设施,而导致爆炸、火灾事故多起。为避免场区零星、无组织释放的填埋气体潜在危害,避免自燃后可能殃及山林,在垃圾场封场界限以外设防火隔离带,宽度20m,在隔离带中建防洪沟,防洪沟间作防火沟,防止垃圾场火源向山林扩散。本项目的防火措施主要包括:①增设防火隔离带,拓宽填埋场与周围林地之间的距离,以防止垃圾填埋场爆炸引起火灾事故造成森林火灾;②沿道路边设置消防栓和消防水池;③设置填埋场气体监控报警系统,并配备消防器材,填埋场库区边缘设置消火栓,配备风力灭火机、干粉灭火器等,并定期检查、维修、更换,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之中;④人员培训。建议对填埋场的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和操作培训,并定期进行演习;⑤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填埋场制定消防规章制度,由专人负责检查。在填埋场内设有明显禁火区和防火区及应急通道标志,示意图版等;⑥选择防火植物用于绿化。本项目火灾处理措施如下:①积极组织人员扑救。②及时报警。请消防部门紧急出动灭火。如有可能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及时报告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监测时,应报告有关部门,对可能危及的人群进行转移和疏散。采用以上科学、系统的填埋气体收集、处理系统和实行填埋场运行的科学管理,将能有效地防范和杜绝填埋气体风险事故的发生。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环境风险分析1.1渗滤液风险分析1.1.1渗沥液泄漏风险分析造成渗漏液泄漏的原因主要应为集水石笼的失效(尤其是竖向集水石笼的失效)和防渗层的断裂。应充分考虑渗滤液对材料的腐蚀性,经常维修检测管线和相应的闸门、水泵等导流系统部件等,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一旦集水导液系统失效,应尽快确定故障发生部位、排除方法及排除的可能性,以及作业单元及整个填埋场继续使用的可能性。如需要重新埋插竖向导管,须考虑对防渗层的影响,同时采取对防渗层保护的防范措施。建议在竖向导管中定位安装若干水泵,—旦按自然坡降水平铺设的集水系统失效,考虑启用应急的水泵系统自下而上提抽、收集,回灌或转移。防渗层断裂的可能性及防范处理防渗层断裂主要是由于施工不符合技术要求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所致。对于已经多方勘察确定的本项目场址,应首先加强防渗层施工的技术监督和工程监理,确保工程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在运行期间,注意监测渗滤液产生的数量,当发生原因不明且难以解释的渗滤液数量突然减少或监测监控井中的地下水监测井、饮用水井监测点的水质发生异常,应首先考虑防渗层断裂。应尽快查明断裂发生的位置,确定能否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对填埋场径流下游方向的监测井、饮用水井和土壤进行监测,通知当地居民,预测影响水质和土壤变化的范围及程度。尤其当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时,须向有关部门报告和禁止饮用本地区地下水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并按有关规定交纳排污罚款和赔偿费用,并考虑接通市政自来水作为居民饮用水源,应立即查找渗漏点,进行修补。同时建设时考虑垂直防渗作为垃圾填埋场发生渗漏时的一种补救措施,在地下水上下游设置密封墙,防治渗滤液对地下水的继续污染,包括打入法施工的密封墙、工程开挖法施工的密封墙和土层改性法施工的密封墙等,同时将被污染的地下水收集至渗滤液调节池。1.1.2渗沥液事故处理措施由于垃圾渗滤液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成份复杂、毒性强,直接接触对于植被及人畜均存在较大的危害风险。因此,遇到特大洪水时,其潜在的污染影响很大,将严重影响到周围人群及环境安全。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环境风险分析本项目防洪标准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中有关规定确定。防洪标准为设计20年一遇,校核50年一遇建设截洪沟,降雨时已封场区域及周围山坡汇集的雨水通过截洪沟排出沟外。考虑到暴雨灾害的影响,调节池按多年逐月降雨量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后确定,最终确定的调节池容积7200m3,平均水深2m。虽然根据当地降雨资料分析发生十年一遇以上洪水的几率很小,但有关管理部门仍应制订包括监测、报警以及对垃圾填埋场截洪沟的询查制度,在汛期将调解池内的渗滤液用密闭罐车直排城市污水处理厂等措施在内的应急预案。还应采取以下的应急防范措施:①确保雨水和渗滤液分流;②加强雨水外排能力,每年汛期之前,完成截洪沟的整修,确保其畅通无阻;③建立渗滤液收集和监测系统,在有大雨、暴雨预报时,抽干排空收集系统内的积液并将垃圾填埋作业面用薄膜覆盖;④尽早实施绿化,充分利用植被对雨水的滞留作用和蒸腾作用。事故处理措施:及时抽提,进行回灌,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过滤作用以及蒸腾,延缓渗滤液产率和减少产生量,削减一次暴雨产生的渗滤液骤增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冲击负荷。1.1防渗层断裂的可能性分析及防范措施工程地质勘察结果显示,厂址一带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录(发生),且无大的断裂构造通过,场内及周边地壳稳定,场地内及周边无滑坡、崩塌、塌陷、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良好,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在处理场施工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加强防渗层施工的技术监督,确保工程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在运行期间要注意监测渗滤液的产生量,当发生原因不明的渗滤液数量聚减的情况,应首先考虑防渗层是否断裂。一旦发生防渗层断裂,应尽快查明断裂发生的位置,确定能否采取补救措施,并判断断裂处作业单元至整个填埋场继续使用的可能性,同时对处理场下游方向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监测,确定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1.2垃圾堆体沉降或滑动的可能性分析及防范措施由于垃圾总体高度大,且存在垃圾中有机组份将持续较长时间的降解过程,可能导致垃圾堆体的沉降或滑动,由此带来堆场的不稳定风险。类比杭州市第一垃圾填埋场(自1991年4月投入运行至今)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环境风险分析自1996年9月~1998年11月对填埋场垃圾堆体沉降观察资料分析,垃圾填埋年限较长的两个观察桩点,高程基本不变,说明堆体已比较稳定,沉降较明显的是离填埋时间只有4个月的填埋层,观察25个月,标高下降1.8m。一般沉降最快是前6个月,观察沉降量达1.498m,占25个月沉降量的83.2%。无堆体滑动现象。因此,在严格做好堆体内排水、导气工作和保证填埋工艺质量的前提下,本工程垃圾堆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很小,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1.1垃圾坝垮坝的可能性分析及防范措施由于长时间降雨以及进场填埋的垃圾含水量大等原因,导致填埋场内渗滤液产生量显著增加,一旦渗滤液收集和排水管道因为垃圾堆体内细小颗粒或化学物质沉淀等因素发生堵塞,使得填埋库区内积存大量渗滤液,若不及时疏通,势必加重垃圾坝承载负荷,存在垮坝的危险。另一方面,连续暴雨等自然灾害容易产生山体滑坡,垃圾处理场的截洪沟一旦因为大面积山体滑坡而垮塌,洪水会直接冲垮垃圾坝,进而危及垃圾处理场。而且垃圾坝在施工过程中坝体因为夯实不牢固又经积水浸泡等原因也会导致坝体垮塌。垃圾坝跨坝会导致填埋区内大量垃圾外泄,防渗系统也将受到一定的破坏,补救较为困难,因此,对于垃圾坝跨坝的防范措施主要以防为主,应该在保证填埋工艺质量的前提下,经常清洗渗沥液收集和排放管道,确保管道通畅。加大填埋场周边山体绿化面积,对山坡坡面进行加固措施,防止出现山体滑坡。在垃圾坝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相关规范制度进行设计施工,定期对坝体进行维护,做好填埋库区的排水工作,降低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垃圾坝垮坝事故,应尽快采取加固补救措施,将污染和损失降到最小。1.2事故风险应急预案⑴应急计划区:危险目标为填埋库区、污水处理区、场界周边环境保护目标。⑵应急组织机构:以场长为组长、场区技术人员为组员的场区突发风险事故处置工作小组,并由政府相关部门管理指挥来协调工作。⑶应急状态分级:处理场应急状态分为3个级别,分别是应急待命、一般事故应急、特大事故应急⑷应急救援保障:处理场应建设消防泵站、应急贮水池,监测井等应急保障设施,场区内配备灭火器、清淤工具、管道清洗器具、工程抢险车辆等应急设备与器材。⑸应急响应措施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环境风险分析①应急待命:对出现暴雨山洪等恶劣天气、填埋气体浓度大幅度增高、渗滤液产量显著增加、垃圾填埋层部分出现非正常状况、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效率明显降低、空气以及地下水等监测数据异常情况时,迅速启动应急待命,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进行相对应的防范应对措施,实时监控场区内相关收集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随时对场区外地下水监测井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加强场区应急准备。②一般事故应急:对场区出现局部范围的火灾、垃圾堆体局部沉降或滑动、垃圾坝出现局部坍塌、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出现部分故障、防洪设施出现部分淤塞等一般事故时,启动一般事故应急,场区事故处置小组要指挥技术人员及时对出现的事故制定出有效快捷的处置措施,包括火灾区迅速控制火势、垃圾坝坝体加固、使用清洗设备清洗防洪设施以及淤塞的管道、抢修渗滤液处理站故障设备以及随时注意监测井监测资料,在对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缓解事故后果和保护场区人员,并根据情况作好场外采取防护行动的准备,上报相关政府部门。③特大事故应急:对场区出现大范围火灾、防渗层较大面积断裂、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失效、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导致防洪设施崩溃以及垃圾坝垮塌等重大事故时,启动特大事故应急,场区风险事故处置小组应及时上报当地政府,由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并在事故分析专家组的指导下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处置措施,同时对处理场下游方向的土壤、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进行实时监测,安全转移并救助场区周边居民,最大限度的缓解事故后果,保护场区人员和受影响的公众。⑹应急终止和恢复正常秩序:在确定垃圾填埋场事故确实得到控制,排出场外的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场区和周边环境得到妥善保护,为事故中排出的污染物可能引起的长期不良后果已经采取并继续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后,风险事故处置工作组决定并发布应急状态的终止,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发生事故的垃圾填埋场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并清除场内污染后,恢复正常运行。同时在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后,应对恢复场外周边环境和公众正常生活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定期查看各监测设备和监测井的监测数据。⑺应急培训与演习:①培训应对所有参与垃圾填埋场应急准备和响应的人员进行培训和定期再培训。②演习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⑻公众教育和信息公众教育和信息交流的对象应包括场区周边居民点的所有居民。在平时,进行教育和交流的主要内容是环保卫生教育,禁止进入垃圾填埋区以及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场区等安全知识,作好自我保护措施,饮用居民点中自来水管道提供的水源等。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1.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1.1填埋废气污染防治措施⑴提高垃圾填埋场废气的收集系统的效率,保证垃圾表层覆土密封性,在达到填埋高程后,应在垃圾表层增铺土工布+HDPE膜,以利隔绝空气,避免形成好氧环境,减少废气的无组织排放量。⑵垃圾填埋场填埋产生的气体量主要成分为CH4和CO2,占总气量的99.5%-99.9%。其中CH4气体是易燃、易爆气体,当与空气混合达到5%~15%的浓度时,将有可能发生爆炸。填埋气体的收集本工程采用主动收集系统,由气体导排石笼、集气/输送管道和风机三部分组成。LFG通过水平导气石笼和最终导气层收集至竖向导气石笼,在每个竖向石笼顶部(接近最终覆盖层处)设置一根DN150铸铁气体释放管,管口高出最终覆盖层1.2m处,再采用移动式沼气收集管阀系统将各管口连接至风机,由风机抽气后集中在焚烧器中焚烧。此外,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填埋场区域作好爆炸气体安全防范工作,防止甲烷废气大量累积的风险隐患。设置压力控制装置和自动点火装置,当填埋气体压强达到设定数值后通过自动点火装置对LFG进行燃烧处理,安装24小时甲烷气体自动监测报警仪。⑶垃圾填埋过程产生的大量甲烷废气既是一种温室气体,同时也是一种资源,随着今后垃圾填埋量的以及垃圾中有机成分比例的增加,相应的产气量也会增加,根据目前一些垃圾填埋场甲烷气综合利用经验,本填埋工程远期也可考虑将填埋气体用于发电等综合利用途径,但需从经济角度进行合理论证,论证可行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进行综合利用,使废弃资源综合利用。⑷当地环境监测站应对场区大气恶臭污染物及TSP进行日常监测,若有异常,信息及时反馈,并对废气收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恶臭污染物排放符合规定要求。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⑸为防止轻质垃圾在风较大时飞散造成二次污染,应采用随填随压、覆土等措施,作业面、道路经常进行洒水防尘等,同时配备洒水车一辆。⑹拟建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确定为500m。在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内,应建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以降低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填埋场填埋作业时应严格执行作业单元逐日覆土填埋。1.1.1其它废气污染防治措施⑴按工艺要求在填埋垃圾表面及时覆土,覆盖用土即挖即用,同时在处埋场500m范围内禁止修建居民住宅等人口聚集建筑;⑵限制场内车辆运行速度;每当工作完毕,须清扫场地,在路面和工作面上适时洒水降尘;⑶在进场道路两侧和在场区外设置10~50m宽的卫生防护绿化带,绿化带由速生的乔木和灌木组成,树种为意杨、香樟、夹竹桃等,定期抛洒消毒剂和消臭剂,以减少废气、恶臭及生产扬尘对环境的影响;⑷处埋场达到封场标高后,及时封场覆盖绿化,减少大风天气造成扬尘和起滞尘作用;⑸在垃圾运输过程中使用密封运输车,严禁使用敞篷车运输垃圾。1.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评价1.2.1雨污分流场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场区雨水直接排入截洪沟后就近排入附近沟渠。对于已经封场的填埋区域,在每层的马道上设置表面排水沟,并以2%的坡度坡流向两侧截洪沟。本工程沿填埋区四周设置防洪标准为设计20年一遇,校核50年一遇建设截洪沟,内面采用片石护砌,其主要用于排除填埋区封场后雨水及部分场外雨水。管理区废水及填埋区渗滤液经场区内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入张冲小河,最终排至长江。1.2.2渗滤液收集措施渗滤液收集系统主要设置在垃圾库区底部和竖向,垃圾库底集水采用盲沟,竖向采用石笼。盲沟和石笼内均设有高密度聚乙烯穿孔管,管外填充材料采用级配碎石。库地根据分区按一定坡度埋设主盲沟,与防渗层以下的地下水道排盲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沟合建,采用梯形断面,其最大断面尺寸为:下底宽600mm,上顶宽2300mm,深800mm。沟内埋设管径为Φ300的穿孔高密度聚乙烯管。在中间层覆土内按库底次盲沟设置方向设中间层盲沟,采用Φ300断面的碎石设置。按约50m×50m方格网设置竖向导气集水石笼,石笼采用直径为Φ1000mm的毛竹或钢丝编制,内设Φ200高密度聚乙烯穿孔管。各层垃圾渗滤液由横向、竖向导气集水石笼收集,进入库底导流层,再汇入主盲沟,最终排入渗滤液调节池。1.1.1渗滤液处理措施根据本工程垃圾渗滤液产生量估算,平均日产生量垃圾渗滤液27.5t/d,经导渗系统收集的垃圾渗滤液汇集入一个3200m3的渗滤液调节池,调节池可存放约3个月的渗滤液,并在填埋场设处理能力32m3/d的污水处理站一座。垃圾渗沥液具有不同于一般城市污水的特点:BOD5和CODCr浓度高、重金属含量较高、水质水量变化大、氨氮的含量较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因此,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UASB+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作为处理工艺。⑴方案工艺流程渗滤液处理站离填埋库区较近,好氧及厌氧处理后的剩余污泥用污泥泵抽送至填埋库区的适当地段填埋,剩余污泥中的水及丰富的微生物渗入垃圾堆体后,可以加速垃圾熟化的过程,同时可以减少污泥处理费用。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如下:集水井调节池二沉池植物塘吹脱池UASB中间水池兼氧池接触氧化池污泥池填埋场排放污泥浓缩池污水图11-2-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⑵主要工艺及技术参数①吹脱池吹脱主要是将空气通入废水中,使废水中溶解性气体和易挥发性溶质由液相转入气相,使废水得到处理,本项目设计的吹脱池主要是除去渗滤液中的氨氮,水中的氨氮,以氨离子和游离氨的状态存在,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平衡关系,并且受pH值的影响。当pH值为7时,氨氮多以氨离子的形式存在,而当pH值为11左右时,游离氨大致在90%以上。因此,在高的pH值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吹脱除氨效果。②UASB反应器UASB上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UpflowAnaerobicSludgeBlonket),它的工艺特征是在反应器的适当位置(上部)设计有适合于该废水的气、固、液的三相分离器;反应器中部为污泥悬浮层区,其间设置有软性填料,其表面极易存留生物膜形态生长的微生物群体,在其空隙中则截留了大量悬浮状态下生长的微生物。因此,渗滤液通过填料层,有机物被截留,吸附及代谢分解;下部为污泥床区。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比较短,且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UASB运转时采取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以及相应保温措施以保证所需温度,在30摄氏度和35摄氏度之间,COD去除率达70-90%,BOD去除率大于85%。目前,国内已有UASB成套产品供应,安装方便,维护简单。其进水CODCr可达2000~20000mg/L,CODCr去除率可达80~90%。③兼氧池及接触氧化池此工段为A/O生化工艺,兼氧池中溶解氧含量很低,利用兼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分解和转化有机成份。污水中有机氮含量高,在进行生物降解时会以氨氮的形式出现,所以排入水中的氨氮的指标会升高,而氨氮也是一个污染控制指标,因此在兼氧池中可利用回流的混合液中带入的硝酸盐和进水中的有机物碳源进行反硝化,使进水中NO2-、NO3-还原成N2达到脱氮作用,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降解氨氮值。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好氧池是生化处理的核心设施之一,微生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在好氧池中进行的,本设计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征,但相对于常规的活性污泥法而言,由于所采用的软性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都高于活性污泥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处理效率高,同时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属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对进水冲击负荷的适应力强,处理时间短,所需装置设备小,占地面积就小,能够克服常规活性污泥法中的污泥膨胀问题,所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少,是一种高效的生化处理方法。④沉淀池沉淀池的作用是进行固液分离,同时,沉淀池还具有污泥浓缩作用,可减少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体积。⑶处理效率分析拟建项目垃圾渗滤液经污水处理装置预处理后,各工艺单元去除效率见表11-2-1。表11-2-1污水处理装置各工艺单元去除率反应阶段工艺单元BOD5(mg/L)CODCr(mg/L)SS(mg/L)NH3-N(mg/L)进水出水去除率进水出水去除率进水出水去除率进水出水去除率调节池、吹脱池3500325510%7000665010%40036010%60012080%UASB325565180%66501662.575%36025230%1205455%A/O65126.0496%1662.5149.6391%252100.860%542750%二沉池26.0422.1315%149.63134.6610%100.835.2865%2724.310%氧化塘22.1315.4930%134.6667.3350%35.2828.2220%24.320.6615%1.1.1渗漏液处理应注意的问题考虑到垃圾渗滤液废水的特殊性,在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垃圾渗滤液属难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应在充分总结其他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经验上,结合渗滤液特性,进行小试及一定时间的现场中试,摸索合理可靠的工艺设计和运行参数。⑵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在终场后,废水可生化性将明显降低,原有工艺参数可能无法满足新的水质要求,即效果变差,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应不断研究调整,使处理工艺保持较高的处理效果。⑶加强清污分流工作,确保截洪沟的顺利流通,避免雨水与渗滤液的混合,尽可能削减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以减少对处理工艺造成水量冲击负荷。同样,过多的截流洪水进入垃圾渗滤液将会造成水质的巨大波动,造成对处理工艺的水质冲击负荷,影响最终出水水质。⑷从其他填埋场运行经验分析,渗滤液集水池、调节池对于稳定水质,降低污染负荷具有明显作用,CODCr、BOD5、TN的去除率可达到50%左右,因此应重视充分发挥调节池的调节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作用,摸索废水的合理走向,尽可能延长废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削减污水处理站处理的污染负荷。⑸国内外研究表明,回灌法作为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一种方法,与物化和生物法相比,能更好适应渗滤液水质、水量的变化,是一种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且能加速城市垃圾填埋场稳定的方法。建议在采用推荐生物处理工艺基础上,配套进行垃圾渗滤液的回灌处理,利用垃圾本身对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处理,将能明显降低污水负荷,提高后续处理工艺的效果。⑹污水处理站事故性风险为处理系统部分或全部失效,在出现事故时,将渗滤液积蓄于调节池或应急贮水池,并及时进行系统修复,禁止将废水直接外排。⑺出现不可抗暴雨时,垃圾渗滤液量超出调节池容量,危及调节池和截污坝结构安全时,应及时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取得一致意见,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妥善处理。⑻由于渗滤液浓度过高,建设单位应在垃圾填埋场内设置容积为150m3的缓冲池,避免渗滤液一次性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带来的冲击负荷。缓冲池的建设应纳入本次工程内,并设计详细的施工方案,将缓冲池的控制纳入污水处理厂的日常操作中。1.1.1排污口规范化措施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9]24号文件和湖北省环保局环监[1999]17号文件的要求,填埋场在建设各项污染防治设施的同时必须建设规范化排放口,该项工作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通过对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污染治理;有利于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的科学化、定量化管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按照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的要求,项目的排污口应进行规范化整治,具体要求如下:⑴结合本项目的特点,确定废水排污口位于出水池和二沉池之间,只设一个污水排放口,合理确定排污口的具体位置,并按《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设置采样点。⑵对于污水排污口应设置规范的、便于测量流量、流速的测流段,并安装三角堰、矩形堰,测流槽等测流装置或其他计量装置,便于环境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废气排放口应设置永久采样口,位置应方便采样。⑶按照GB15562.1-1995及GB15562.2-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的规定,规范化整治的总排放口应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⑷按要求填写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化排污口标志登记证》并根据登记证的内容建立排污口管理档案。⑸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规范化整治排污口有关设施属环境保护设施,企业应将其纳入本单位设备管理,并选派责任心强;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兼、专职人员对排污口进行管理。1.1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与评价1.1.1渗滤液防渗措施根据所选场址的水文地质类型,填埋场的防渗方式可以分为天然防渗、人工防渗以及复合防渗。⑴天然防渗如果在填埋场底部和周边有足够数量的高粘性土壤的压实土壤层,且各个部位的土层保持均匀,厚度至少2m,其渗透系数≤10-7cm/s,渗透性不因与渗滤液接触而增加时,可考虑采用天然防渗。⑵人工防渗当填埋场地基不能满足低渗透性设计要求时,一般需要采取人工防渗。根据场址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人工防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A、水平防渗水平防渗指采用人工衬层将填埋场基底与垃圾堆体完全隔离,以防止渗滤液外渗。如果在填埋场附近有足够数量的低渗透性粘土,可以采用人工回填夯实粘土形成防渗层。目前国内还有采用钠基膨润土板铺设于库底的防渗形式。钠基膨润土的渗透系数可达10-9cm/s,可以满足防渗要求。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防渗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防渗形式。这种技术基于一种高性能的防渗材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HDPE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塑料产品。它具有优良的柔性,即使基底结构有较大的形变也不损坏膜片;渗透率小于10-13cm/s,有极佳的防气体及液体渗透的能力;具有优良的抗穿刺、抗撕裂、抗低温脆化的能力;具有优良的抗酸、碱、盐、醇、胺、油、脂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多种化学物质腐蚀的能力;抗鼠类啮咬,抗微生物侵蚀;施工简便,焊接强度大于母材强度等优点。其使用寿命可达50年左右。B、垂直防渗垂直防渗系指采用帷幕灌浆直达场底连续不透水层的办法防渗,填埋场的地下水由于防渗帷幕的阻拦,不能按原来的渗流路线排泄,随着水位的升高到场底以上,和垃圾渗滤液混合,一并排入渗滤液调节池。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采用垂直防渗,一般需要填埋场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单元。由于垂直防渗不能使场地范围的地下水和渗滤液清污分流,这样增加了渗滤液产生量,从而增加处理费用。而且帷幕灌浆后形成的隔离层渗透系数很难达到K≤10-7cm/s,难以完全切断地下水的所有水平迁移通道。⑶复合防渗为了使填埋场的建设既符合有关标准,又经济易行,许多填埋场根据场址条件采取了天然防渗和人工防渗相结合的方式。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常采用复合防渗。①当填埋场的底部粘土满足防渗要求,而侧向基础达不到要求时,底部采取天然防渗,侧向采取人工防渗。②当填埋场的底部粘土都能满足要求时,为了进一步保障人工衬层的安全性,采取以人工衬层为主、天然衬层为辅的双层防渗系统。③当填埋场的底部粘土部分能满足防渗要求,而部分粘土不能满足防渗要求时,可以按区域采取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复合防渗,这种情况下,防渗层铺设的连续性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防渗方案的选择与场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对工程的造价起决定作用。根据本工程实际地质情况,对库区防渗方案分析比较如下:本场区地质资料显示,库底不具备天然防渗粘土层,不能采取天然防渗方式和复合防渗方式。场区若采用人工回填粘土夯实防渗,需要大量外运粘土,将使工程造价大幅增加。而且在本场区有相当面积的较陡斜坡,要在其上回填粘土夯实并达到防渗标准,施工难度很大。故本工程不宜采取人工回填粘土防渗。垂直防渗由于将导致清污合流,增加渗滤液处理站的负荷,而且其防渗可靠性值得怀疑,宜慎重采用。由于地质资料和实际情况的差异,国内已经发生过在帷幕灌浆施工时找不到原来勘探查明的连续不透水层的事故。故本工程不准备采用这种风险较高的防渗方式。经过分析比较,本工程拟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钠基膨润土软垫(GCL)作复合水平防渗层。防渗层设计如下场底防渗:自下而上为平整基底,地下水导流层(采用中粗砂,d=16-32mm,厚300mm),GCL+土工膜(1.5mmHDPE膜),细砂保护层(厚300mm),土工布层(500g/m2长丝土工布),渗滤液导流层(采用卵石,d=20-50mm,厚300mm)。边坡防渗: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采用两布一膜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平整边坡基底,土工布层(500g/m2),GCL+土工膜(1.5mmHDPE膜),土工布层(300g/m2),500mm厚编织袋装土。1.1.1地下水水质监控填埋场北侧场区外缘50米处和100米处设置污染监视井两眼;在填埋场东西两侧外缘各50米处设置污染扩散井两眼;在填埋场地南侧场区外缘50米处设置本底井一眼,进行地下水监测每年丰、平、枯水期各一次,随时掌握地下水水质情况。1.1.2防渗铺设要求由于地下水一旦发生污染具有隐蔽、长期、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本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封场等阶段,都应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常抓不懈,将发生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根据国内垃圾填埋场防渗工程运行经验,HDPE膜是一种技术成熟、可靠防渗材料,其在实际运营期间的破损可能性较小,但重在施工过程,具体施工要求如下:⑴铺设原则:使接缝数量最少,并且主缝应平行于拉应力大的方向(即垂直坡面线);接缝应避开棱角,应避免在坡面和底面的结合部、地下水集排水管的正上方等处;应避免接缝,宜采用错缝搭接。衬垫材料搭接应采用双焊缝搭接方式,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⑵铺设场地要求:在防渗工程施工前应对铺设面进行清理,去除地表一些树枝等的尖锐杂物,并在上部铺设土工布、粘土、细沙等保护层。⑶铺设顺序:铺设、剪裁→对正、搭齐→压膜定型→擦拭尘土→焊接试验→焊接→检测→修补→复检→验收;⑷铺设HDPE膜应留足够余幅,大约为1.5%~3%,以备局部下沉拉伸;⑸HDPE膜的铺设不得在雨、雪天进行;⑹用热焊剂焊接;⑺采用双道焊接缝方式,以提供多重保护,可以在焊层之间充气测试焊接效果;⑻HDPE膜上的保护层应尽可能紧跟铺膜完成以后立即施工,以避免人为破坏。1.2噪声防治措施⑴选购低噪声的先进设备,从源头上控制高噪声的产生。⑵渗滤液预处理系统使用的一些泵、风机安装消声装置、减震垫等降噪措施,并设置专门设备房,做好门窗和墙体的隔声措施,隔声量不小于25dB。⑶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垃圾填埋器械的维护,定期检修,发现出现不正常运转的器械应及时更换零件保证正常运转。⑷加强交通疏导和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减少垃圾运输车在场区道路范围内鸣笛。1.1固体废物防治措施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渗滤液预处理装置产生的污泥,经浓缩池浓缩处理后就近进入填埋区做卫生填埋处理,对周围环境无影响。1.2垃圾运输过程主要环保措施根据可研,项目的垃圾收运车辆已考虑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将这些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如收运车辆尽量采用车厢可卸式转运车,定期检查收运车辆的密封性,杜绝垃圾洒落、废水滴漏。同时收运车辆装满垃圾后,宜喷洒药水,以减少苍蝇的滋生。收运车辆应每天进行冲洗。对车辆产生的噪音主要通过限速、禁止鸣喇叭等措施控制。由于垃圾转运车采用了全封闭车厢以及密封式车厢门,卸料干净、快捷,因此基本可以杜绝垃圾洒落和废水滴漏现象,仅对沿途道路噪声可能产生一些影响。为进一步降低运输过程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建议采取如下环保措施:⑴清洁卫生是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垃圾收运车辆首先应该做到整洁、卫生。这些车辆频繁穿梭于城市街道,其外观如何对市容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整体设计中要使它拥有一个美观的造型,使这些作业车辆做到功能全、性能好、外观美。⑵加强对垃圾运送车辆的管理,严格办理垃圾准运证,严格执行《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管理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垃圾车不予办证;⑶加强检查监督和执法。严格整治垃圾运输车辆超高、超载、挂包现象以及运输过程中沿途扬、撒、拖挂垃圾和洒漏污水的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车辆进行处罚。⑷垃圾收运公司根据不同地方特点及垃圾性质,配备不同的车型,一般城区居民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采用后装式收集车,旅馆、饭店等垃圾产生量大和环境要求高的区域,使用大型、高档的前装式和拉臂式集装箱收集车。⑸进一步加强垃圾运输车滴漏污染的整治。一方面,每天安排洒水车到垃圾车经过的主要道路进行冲洗,减少对道路的污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强垃圾运输车的防滴漏的硬件治理措施。1.3其它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⑴垃圾入场管理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进入生活垃圾处埋场的填埋物应全部是生活垃圾,严禁将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浸出毒性、腐蚀性、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废弃物混入生活垃圾中进入填埋场。⑵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垃圾在收集过程中,必须执行严格的分检制度,将重金属含量高的金属制品,如电池、荧火灯管等分检出去,以确保处埋场周围土壤不被重金属污染。⑶动物危害控制对策由于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因此在堆放过程中不加控制会有大量蚊蝇孳生,同时还会虫害和鼠害,此外,垃圾也会吸引鸟、犬等动物前来觅食。在我国一些城市垃圾堆放地,垃圾随处倾置,不采取任何卫生措施,蚊蝇随处可见,老鼠肆虐,垃圾场成了疾病传播源,为此对小林镇生活垃圾填埋场进出如下建议:①在垃圾场入口处架设高1.5~1.8m左右的铁丝拦网,防止犬、猪等动物进入垃圾场,杜绝疾病传播媒介;②为防止蚊蝇孳生,每天必须进行日覆盖,并加以压实,每日作业完毕后,不留裸露垃圾在外;③在春末及夏秋季节,每天喷药一次,以防蚊蝇繁殖;④禁止拾荒者进入垃圾场随意翻捡垃圾。⑷覆土建议在填埋场进行每日单元覆土时,采取膜覆盖以减少覆土的用量。1.1项目“三同时”验收清单项目“三同时”验收清单见表11-8-1。表11-8-1“三同时”验收清单一览表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主要防治对象主要内容地表水渗滤液管理区生活污水1、建设UASB+A/O处理设施,处理规模32m3/d2、设计和建设有效的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和处理系统,确保渗沥液收集;3、设置容积为3200m3的调节池4、在污水处理厂设置一座150m3缓冲池清污分流5、做好场区内的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排污口规范化6、规范化排污口设置计量装置地下水渗滤液7、场底及边坡进行人工防渗,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钠基膨润土软垫(GCL)作复合水平防渗层。8、在库底盲沟两侧设置地下水导流沟,对可能形成的地下水进行导排。9、严格按GB16889-2008规定,在填埋场附近设地下水监测井,定期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随时掌握地下水水质情况。废气填埋气垃圾二次污染车辆交通扬尘10、采用移动式沼气收集官阀系统将各填埋气体释放管管口连接至风机,由风机抽气后集中在焚烧器中焚烧,收集效率为70%。11、设置压力控制装置和自动点火装置,当填埋气体压强达到设定数值后通过自动点火装置对LFG进行燃烧处理,安装24小时甲烷气体自动监测报警仪。12、垃圾运输使用密封运输车;限制场内车辆速度;每当工作完毕,须清扫场地,并适时洒水降尘。定期抛洒消毒剂和消臭剂;13、在进场道路两侧和场区外设置隔离绿化带,并设定500m防护距离,将防护距离范围内的村民搬迁,在此范围内不得再建居民点及其他环境敏感目标。噪声隔音降噪措施14、购置机械设备时,优先选用工艺性能较好,噪声值低于85dB(A)的施工和生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采用一些隔声减振、消声等控制措施;15、垃圾运输及场内作业尽可能安排在白天进行;16、在垃圾运输及场内作业时禁用高音喇叭,并尽量减少鸣笛次数;17、卫生防护绿化带降噪。固体废物渗滤液预处理装置18、就近进入填埋区做卫生填埋处理生态生态恢复19、施工结束后,应拆除临时建筑物,清除建筑垃圾,尽可能恢复原有功能;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公众参与1公众参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按照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编制公众参与及信息发布篇章。在编制该篇章中,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在信息公开、发布信息公告、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内容详实可靠。1.1信息公开为了充分让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及时了解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调查搜集意见和建议,我们于2009年3月10日和2009年3月15日在随州市曾都区环境保护局网站(http://www.szzd.gov.cn)发布了小林镇垃圾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并于2009年3月19日将报告的简本发布在随州市环境保护局网站上(见附件)。1.2公众参与为了进一步了解公众对本项目的看法,我公司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典型公众调查表见附件),与公众面对面的交流,解除公众的各种疑问,公众参与问卷民意调查的范围主要是厂址周围居民和垃圾收集服务范围内居民。发放时间为2009年3月,本次调查按不同的比例发放,以了解各方面、各层次民众对该项目的意见和要求,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⑴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公众参与被调查者主要情况见表12-2-1。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公众对各个问题的观点比较一致。公众参加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较高,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也有一定认识。汇总情况见表11-1-2。在被问卷调查的52人中,表示赞成该项目的建设的人数为2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4%;表示可接受的人数为2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6%;无一人提出反对意见。经过公众参与调查,公众基本上都是赞成本项目的建设,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其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评价归纳出被调查公众对工程的主要建议和意见: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公众参与⑴垃圾填埋场运行期间产生的恶臭气体影响周边村民日常生活;⑵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关闭现有垃圾堆放场;⑶对搬迁补偿标准应明确。表12-2-1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人数占总调查数百分比(%)1性别男2956女23442年龄30岁以下81530~503363>5011223职业农民2854工人713个体户917学生24干部6124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54高中1631大专及以上815表12-2-2公众对该项目有关观点汇总一览表序号问题选择项选择人数占总调查数百分比(%)1您是否知道小林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清楚2344知道一点2752不了解242您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是否满意?很满意612较满意3976不满意610很不满意123您认为目前附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废水918废气1020固废714噪声2550其它9184您认为本项目建设最关心的环保问题是什么?废水3264废气3366固废714噪声48其它485您认为本项目是否会对小林镇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是4384否24不表态7126如果各项措施得到落实,您认为该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否可以接受?是4281否00不表态10197您是否赞成该项目在本地建设?赞成2344可接受2956不赞成001.1公众参与意见分析根据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提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点500m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公众参与外”原则,本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即垃圾填埋场建成后距离场址最近的村民住宅点也在场址500m外。根据预测叠加本底后NH3和H2S均满足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居民区最高运行浓度标准。因此,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恶臭气体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即垃圾填埋场周围居民点基本不产生影响。1.1公众参与结论通过对公众参与调查意见的分析,公众均比较关心垃圾场的建设,特别是垃圾场运行期的环境问题和垃圾运输给填埋场附近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基本都认为只要认真落实好各项环保治理措施,保证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使周围的环境达到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同意该工程的建设,不少被调查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要求,建设单位也同意在会同环评中提出的治理措施和建议具体落实,将新建工程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3.产业政策与总量控制与清洁生产1产业政策、总量控制与清洁生产1.1产业政策符合性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意见》,“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加强以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十五’期间要新增城市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15万吨”、“进一步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垃圾收集转运系统的配套程度”、“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工作的领导,把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发展领域,统筹安排,采取有力措施,协调解决实施产业化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目录组成。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是随州市人民政府实施的重点建设工程,本项目建成后,在工程服务年限内平均日处理规模为54t。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属于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为鼓励类,故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1.2总量控制1.2.1总量控制因子和指标总量控制是一项控制区域污染,保护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1996年8月3日颁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其中对严格控制建设项目新污染作出了具体规定,对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规定: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由原来的12种调整为现在的6种,分别是CODcr、氨氮、粉尘(工业粉尘、烟尘)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3.产业政策与总量控制与清洁生产、SO2、工业固废(危险固废)等6种。根据本垃圾填埋工程的特点,纳入总量控制要求的污染物主要为渗漏液和生活污水产生的CODcr、NH3-N。本项目垃圾渗滤液和其它废水都进入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后直接排入小林镇张冲小河,本项目经初步计算,确定其总量控制指标,污染物控制浓度及总量控制要求见表13-2-1。表13-2-1项目废水污染物控制浓度及总量控制要求一览表污染物类别污染物名称控制浓度总量控制要求废水废水排放总量--3.52万m3/aCODCr1003.52t/aNH3-N250.88t/a1.1.1总量控制措施⑴处埋场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完善渗滤液的收集和防渗处理。⑵渗滤液采用UASB+A/O处理工艺,确保出水水质达到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的标准限值,并建设规范化的污水排放口。⑶加强对垃圾的进场管理,垃圾进场前必须执行严格的分检制度,进场生活垃圾中不得混合金属、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1.2清洁生产分析1.2.1清洁生产的途径本项目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以及分别应遵循的原则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⑴生产工艺选用先进成熟的垃圾处理工艺。⑵总平面布置设计①按生产需要合理布局,分区明确,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以节约土地为目的,尽可能减少对外界的环境影响。②保证工艺流程顺畅,减少往返运输,出入便利。③尽量使工艺流程短捷,减少管线长度和内部运输距离。⑶设备、材料购置①采用高效率、低能耗、低噪声的新技术、新设备,严禁采用国家已公布的淘汰机电产品。②选用节能新型环保材料。⑷污染物治理①污、废水遵循“一水多用、废水回用”的原则。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3.产业政策与总量控制与清洁生产②固废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③废气遵循“减量化、有益成分资源化”的原则。④总体遵循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原则。⑸生产管理①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组织,将清洁生产纳入日常管理。②加强全体工作人员清洁生产意识。③加强现场管理,完善各项规程和制度。④做好持续清洁生产。1.1.1生产工艺先进性分析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一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环境保护工程,从垃圾的收集到垃圾填埋场最终封场与利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或工序,均采用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降低能源和物资消耗,减轻和防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体的生产工艺先进性及其作用和效果见表13-3-1。从表14-3-1可看出,该垃圾场收集、运输及预处理和填埋封场全过程,均采取了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措施,所采用的工艺为国内较流行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艺,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基本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1.1.2方案实施后的效果上述方案实施后,经综合分析,评价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如下效果:⑴各种污染物的产生量降至最低;⑵相同源强情况下,各种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⑶保证污染控制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恢复由于该项目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自然景观;⑷新鲜水及能源的消耗降至最低;⑸有用物质得到最大程度利用。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3.产业政策与总量控制与清洁生产表13-3-1清洁生产方案一览表工段方案名称工艺先进性及其作用和效果垃圾收集定点、定时收集减轻和防止生活垃圾收集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垃圾运输封闭运输减轻和防止垃圾入场前粉尘、纸屑、塑料袋等轻质的飞扬。垃圾前处理垃圾分选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及资源的再生,减轻后续工段处理压力垃圾填埋压实、覆土、消毒杀菌可减少垃圾中纸屑、塑料袋等轻质物的飞扬;防止蚊蝇、鼠类、鸟类和其它动物在立即中觅食;防止恶臭;防止蚊蝇孳生。防渗措施垃圾填埋前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防止污染地下水。截洪措施沿库区周围设计永久截洪沟,沿垃圾堆体表面设计表面排水沟,截洪沟可防止洪水对垃圾填埋场的冲刷和破坏垃圾填埋层;堆体表面排水沟可实现雨污分流,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导排气措施填埋气体通过水平导气石笼和最终导气层收集至竖向导气石笼,在每个竖向石笼顶部设置气体释放管,再采用移动式沼气收集管阀系统将各管口连接至风机,由风机抽气后集中在焚烧器中焚烧渗滤液处理UASB+A/O处理渗滤液经场内处理后,它不仅可以节省单独建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大额费用,还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利用污水处理厂对渗滤液的缓冲、稀释作用和城市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实现渗滤液和城市污水的同时处理。渗滤液处理为可防止污染水环境。调节池可调节渗滤液的水质、水量,防止渗滤液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水处理后的污泥经脱水处理后,就近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置。覆土封场最终覆盖系统可限制降水渗入垃圾层,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控制填埋气体的外溢,防止污染空气;使填埋场尽快稳定后进行场地开发和利用。其它节能措施选用低能耗先进设备,采用新型环保材料。管理措施加强日常环境管理,建立清洁生产组织,加强员工教育,树立起清洁生产意识,加强生产责任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持续改进工作。总平面布置设计合理布局生产区分工明确、合理,生活区不处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合理工艺布置尽量使工艺流程上下衔接,布置短捷、高效,减少内部运输距离,避免在生产环节衔接或生产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优化绿化设计设置绿化隔音带,根据当地习惯合理选择、布置绿化带,起到:a、改善景观;b、通过植物自然净化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污染、病毒病菌,并通过其隔离作用降低场区内污染物的产生量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c、保证有害气体的顺利扩散。1.1.1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企业清洁生产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改进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管理手段,企业的领导者必须亲自参加,这是清洁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⑴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组织本评价建议企业成立以垃圾填埋场场长为组长,以技术、财务、后勤部门的管理人员为成员,组建清洁生产工作小组。该小组应为常设机构,指导企业持续地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工作组的基本任务如下:①制定企业清洁生产工作计划②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清洁生产知识③组织和实施清洁生产审计④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方案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3.产业政策与总量控制与清洁生产⑵把清洁生产纳入日常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把清洁生产分析提出的各项措施形成制度,纳入企业的技术规范之中。建立生产奖惩制度,调动职工的清洁生产的积极性。⑶保证清洁生产的资金清洁生产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作用是保证实施清洁生产所产生的效益,全部或部分用于清洁生产,以持续性地推进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内部的集资或银行贷款。建议场方清洁生产的投资和取得的效益单独核算。⑷搞好职工的培训清洁生产所建议的各项措施能否顺利落实,与企业职工的素质有较大的关系,因此建议在以后的生产中,加强职工清洁生产方面的培训,使干部职工认识到清洁生产的重要性,自觉地投身于清洁生产工作,以利于清洁生产目标的实现。1.1.1清洁生产建议⑴垃圾收集应尽可能实现分类收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处理量,促进城市垃圾资源化、减量化;⑵垃圾场喷洒药水不能危害到人畜,且应注意虫害的抗药性;⑶建好垃圾填埋场及其污水处理站及调节池周围的绿色屏幕,垃圾填埋场界外应设置有效的隔离防护带;⑷强化科学管理,落实岗位和目标责任制,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做好现场文明生产;⑸清洁生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改进企业管理,改革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过程,企业实施几项清洁生产方案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能彻底发掘出企业的全部潜力。必须不断地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寻求清洁生产的新机会,使清洁生产持续不断地进行。⑹要在已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评价清洁生产组织机构的工作,根据清洁生产的目标及任务不断加以完善。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1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是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建设期和运行期必须遵守国家、省市的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标准,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拟定采取的减缓措施,并确保环境保护设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环境管理计划制定出机构的能力建设、执行各项防治措施的职责、实施进度、监测内容和报告程序,以及资金投入和来源等内容。在项目建设期和运行期,接受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并配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完成对项目建设的“三同时”审查。1.1环境管理机构1.1.1项目准备和施工期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项目准备和施工期的环境管理机构主要环保职责为:⑴根据国家有关的施工管理条例和操作规范,按照环评报告书提出的施工期环境保护要求,制定各项目的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并负责实施;⑵监督施工单位执行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情况,对违反管理办法的施工行为及时予以制止;⑶调查、处理施工扰民或污染纠纷;⑷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施工期的阶段报告。1.1.2项目运行期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项目运行期的环境管理机构是渗沥液处理站和环境监测站,定员5人,接受场长领导监督,并负责场内的环境管理和监测工作,对照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及时监督和掌握污染情况。项目环境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责为:⑴宣传、组织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令和条例,搞好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⑵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建立的各种环境管理制度;⑶监督本项目环保设施和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保证“三同时”验收合格;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⑷领导并组织项目运行期(包括非正常运行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建立档案;⑸调查、处理项目产生的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⑹开展环保教育、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素质,推广利用先进技术和经验;项目环境管理机构的几项重点工作:⑴垃圾覆土的管理:及时覆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减少大量的恶臭气体逸散,减少环境空气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苍蝇孳生和繁殖,故一定要制定操作规程,做到每天及时覆土。⑵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同类型的经验教训表明,填埋场的污染事故具有突发性,防范不足就会造成较大的环境影响和危害。因此要切实抓好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工作。⑶污水处理管理:填埋场主要污染物就是渗沥液,而解决好渗沥液出路的关键在于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所以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同时防止污染事故发生。⑷灭蝇、灭蚊管理:库区内各类细菌较多,如管理不善,则会蚊蝇滋生,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就更加突出。因而要加强杀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杀菌、灭蝇、灭蚊。1.1环境监察计划1.1.1建设项目施工期污染控制的途径⑴技术措施建设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对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以及水土流失的防治必须采取相关的工程技术措施,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措施的基本目标为:①空气污染a、使新增空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b、使新增大气粉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c、施工人员及项目区周边人群健康不因项目而受到影响。②水土流失a、使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b、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c、工程设施安全得到保障。③水污染防治a、使项目施工期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b、项目所在水域环境质量不因项目而显著变化。④噪声防治a、使施工工地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b、工程施工人员和噪声敏感区人群不因项目施工受到不良影响。⑤固体废物a、厂区卫生条件良好;b、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得以有效处理;c、避免因固体废弃物的堆放造成水环境、空气等二次污染。⑵管理措施环境监察审核是在环境影响评价之后,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就项目环境影响做出快速反应的程序、制度和管理体系。它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在工程施工期得以贯彻实施的必要手段。环境监察审核的目的是监督和审核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在项目施工期落实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以减缓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一方面环境监察审核提供了一种机制来评价施工活动的环境影响;另一方面还能对处于施工压力下的环境提供一种预警。在制定环境监察审核计划的同时,应在有关项目建设的施工合同条款中制定活动的实施细则,以确保环境得到保护。开展施工期环境监察审核的目标是:a、防止或减缓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b、按设计文件要求落实施工计划与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以确保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运行。1.1.1监察审核组织机构参与环境监察审核的机构包括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环境监督小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落实和实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阶段的环保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主要是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应有的破坏;防止和减轻粉尘、噪声、震动等对周围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和危害。建设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修整和恢复在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环境。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环境监察审核具体技术工作应由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尚无利益冲突的独立机构,该机构应当具备环境监测资质和环境影响评价资格和经验。环境监督小组需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以便保证其具有适当的资格和经验。1.1.1监察审核程序对于需要实施施工期环境监察审核的项目,在开工前建设单位需在项目施工招标的同时落实环境监督工作,并要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工,环境监察审核与工程施工同时实施。环境监察审核是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下,由受雇于建设单位且独立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第三家机构——环境监督小组执行。环境监督小组向地方环保部门负责,在建设单位委托环境监督小组后,环境监督小组与建设单位按照《环境监察审核手册》要求进行监测准备工作。在施工进行或工程转运的同时按照《环境监察审核手册》要求的频率开展采样监测工作;同时进行施工或项目现场巡视、施工影响分析、施工计划环境审查,并且检查施工单位的减缓措施的执行情况及进行环境监察报告编写工作,定期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报告,对出现的情况及时反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监督小组的环境监察审核报告对建设单位进行监察审核,并以此为依据通过建设单位制约施工单位。环境监督小组具体共安排如下:⑴在了解该项目具体施工计划后,环境监督小组需根据本手册在二周内制订出具体详细的监察计划,并在每季度根据施工具体情况修正该计划。监察计划需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施工之前环境监督小组就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监测的准备工作。⑵施工期间,环境监督小组应至少有一名负责人和两名技术人员长驻施工工地,以便及时向建设单位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工作,并每日巡视施工工地。除定期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提交环境监测结果和审核报告外,还应主动了解施工进度安排,积极提出预防可能出现的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⑶环境监督小组应设立专门的投诉热线电话,并通过适当方式使公众知道该热线电话。环境监督小组记录并调查处理每一起投诉。环境监督小组由下列人员构成:组长:1名;大气、噪声监督员:1名;技术监测人员:1名;场地巡视人员:1名(兼)。1.1.2监察审核的内容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⑴环境影响的监测通过对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的水、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和生态系统的定期监测,考察这些环境要素是否受到项目活动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并判断应当采取的环境舒缓措施。⑵施工活动环境影响分析定期对施工单位或建成的项目活动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提交给项目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以避免不利的环境影响发生。⑶检查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负责检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影响舒缓措施在施工阶段的实施情况。1.1.1警戒水平与行动计划环境监察审核以控制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质量为目的,一般的做法是针对某一控制参数,设置不同的警戒水平,在各水平下采取一定的行动,以达到保护环境、控制污染的目的。警戒水平可分为启动水平、行动水平和界限水平。警戒水平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所作基线和标准制定。1.1.2施工影响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等。一般关注的为不利影响。施工影响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施工影响的不利方面,为影响预测和防止提出方向。通过污染的防治,控制施工期的不利影响,使其减少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程度。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运输、装卸、储存等过程产生的影响;施工场地扬尘、施工污水、施工噪声的影响;土地利用,地形、地貌的改变影响。另外,由于施工活动很难具体的确定,因此施工计划与实际的进度常有出入。为有效控制污染的产生,环境监督小组在执行监察审核工作时,须每个月根据施工单位下个月具体的施工计划、工程量、施工机械和人员情况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提出环境监察审核的重点,并向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建议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以达到预防污染产生的目的;而且环境监督小组还应将下个月的施工计划和相应的监察审核计划反应在当月的环境监察审核报告中,并上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1.1.3巡视要求及报告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为有效控制本项目施工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环境监督小组应定期进行未经宣布的现场调查,以监督和审核施工单位实施初步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控制合同条款》的情况,了解是否存在环境问题以及识别潜在的环境问题,并及时编写月报和最终的总结报告。1.1环境监测计划1.1.1必要的环境监测为及时了解项目在施工期、运行期和终场后对环境保护目标所产生的范围和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验证已采取环保措施的效益。结合工程与环境特点,确定项目施工期、运行期和终场后的环境监测内容,各个指标的监测均按国家标准监测方法进行,详见表14-3-1。表14-3-1项目施工期、运行期和终场后环境监测一览表监测期分类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部门施工期空气场界下风向及作业区TSP施工前1次,施工时每季度1次,每次连续3天当地环境监测站噪声作业区场界Leq施工前1次,施工时每月1次,每次昼、夜各1次运行期垃圾渗沥液渗沥液处理站进出口污水量、CODcr、TP、氨氮、pH、SS每天1次,设流量、CODCr在线监测仪垃圾填埋场监测站填埋气体导气系统向外排气口CH4、NH4、H2S、H2等连续监测,每月1次苍蝇监测场内每隔20~50m布设1点苍蝇指数每年监测4次,在7~9月份测定土壤监测场区外土壤本底监测和填埋垃圾后垃圾稳定状态监测,采用梅花形布点法PH、有机质、总氮、总磷、总钾、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蛋白质、重金属、大肠菌值等填埋前取表层土1次为本底值,填埋后每年取土和取垃圾样1次。地表水渗滤液处理站出水口CODcr、TP、氨氮、pH、SS每季度1次当地环境监测站环境空气场界下风向及作业区TSP、H2S、NH3每季度1次地下水按GB16889-1997的要求布设5个监测井按GB/T14848-93规定的项目进行每月各监测1次噪声填埋场厂界厂界Leq每季度1次终场期垃圾渗沥液渗沥液处理站进出口污水量、CODcr、TP、氨氮、pH、SS每天1次,设流量、CODCr在线监测仪垃圾填埋场监测站地下水5眼监测井按GB/T14848-93规定的项目进行每年按枯、丰、平水期各监测1次当地环境监测站1.1.2监测仪器、设备项目根据所需开展的环境监测项目,填埋场应配置以下监测仪器和设备,见表14-3-2。表14-3-2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一览表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序号名称型号或规格数量(台)1分光光度计721型22甲烷快速测定仪各一台3溶解氧测定仪14BOD自动测定仪15COD自动测定仪16便携式气体分析仪17显微镜18菌落计数器19蒸汽消毒器手提式110分析天平111高温箱式电阻炉SX-10-13112电热干燥箱DL-201113真空泵2XZ-1214电磁搅拌器WCT-801115酸度计PHSS-29A116空气机117恒温水浴锅H.H.S118电热板BGG-3.621.1.1环境监测管理为确保达到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填埋场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对本场运行过程中周边环境进行持续的监测,并建立多年环境监测数据库,从而为控制环境质量,调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渗沥液及填埋气体(特别是恶臭气体)是本场最主要的污染源,也是对周边影响最大的因素,因此本场的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控制也以渗沥液和填埋气体的监测和控制为主。1.2人力建设与培训计划1.2.1总体要求场内环保机构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两部分组成,各类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素质,负责填埋场、污水处理和沼气发电利用的环保措施的落实和环境监测。应设环境监测室,并配备相应的专兼职环境监测员,负责环境监测工作,监测室主任应由专业技术干部担任,人员配备考虑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有上岗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以保证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1.2.2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对上岗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由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实际样品分析组成:⑴基本理论包括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实验室基础知识、数据统计基础知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基础知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原理、操作、计算、干扰物质排除及有关注意事项。⑵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现场采样测试技术、玻璃器皿的正确使用、分析仪器操作的规范熟练程度等。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⑶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对发放的考核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本工程实施后,使小林镇的生活垃圾的得到最终的处理。垃圾自然堆放的现象将会减少,对土壤、水资源、大气都起到了保护作用。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环境卫生,保护人民的健康和居住环境。由于本工程为城市的公用事业,公用事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利益计算上的不确定性,即它对社会利益是长期的,很难确切地计算它到底产生了多少收益。一个城市的环境得到改善,其带来的效益是无法测算的。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将更有利于创造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生活方便,这些都将给城市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保证了城市保持健康、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1.1经济可行性分析根据《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可以看出,本项目对收费标准的变化最为敏感,因此,项目实施后,必需慎重确定收费标准,以确保项目具备财务生存能力。另外,当项目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的89.15%时,项目可保本经营,可见本项目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根据项目可研计算,收费标准为265元/吨时,项目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可达到本行业基准经济指标要求,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从经济方面看,该项目是可行的。1.2环保效益分析《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中第六十二条十规定:属污染治理和保护环境所需的装置、设备、监测手段和工程设施等均属于环境保护设施……凡有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项目均应列入环境保护设施的投资概算。故项目自身就是一项环保工程项目,所以项目的所有投资均属于环保投资的范围之内,包括垃圾填埋部分、污水和废气处理部分、环保监测、绿化工程、技术培训等。另外填埋场场界四周种植大于10m绿化带,植物吸碳、放氧气,改善县城和垃圾场区域生活环境,使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少看病、住院、吃药等,也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区域环境质量的提高,增加地方旅游收入。拟建工程环境保护投资费用1410.41万元,占全部工程总投资的100%,详见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表15-2-1。表15-2-1环保措施投资估算表序号投资项目内容投资/万元填埋库区1垃圾填埋部分垃圾填埋工程1022.22水防治部分调节池56.8截洪沟31.6防渗层98.66污水处理站120.313废气处理部分沼气收集系统23.574噪声治理部分设备噪声8其他5环保监测环保监测仪26.55监测井86绿化工程绿化带307技术培训培训费108其他其他费用9.27合计1410.411.1社会效益分析近几年伴随着随州市曾都区城市化建设进程,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周围居民关心、旅游观光者留心的焦点,是地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小林镇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将会使小林镇的基础建设得到日趋完善和提高,彻底改变目前垃圾简易堆放对小林镇居民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为小林镇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改善张冲小河及小林河的水质具有深远的意义⑴本项目建成后,由于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使小林镇内垃圾日产日清,环境会更美好。⑵项目建成后对垃圾实施规范化处理,可以部分地消除人们对垃圾填埋场的厌烦心理,在处理措施的保障下防止了粉尘、恶臭气体的扩散与病菌的传播,减小了垃圾污染过程的渠道,相对地保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⑶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当水体特别是地下水遭受污染后,治理是相当困难的,同时还要花费大量资金,本项目建成后可达到减轻和消除垃圾对水体的污染,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⑷随着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小林镇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提高当地的经济投资环境,促进当地的经济腾飞。本工程项目的建成,使工业增长、城市化进程能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协调发展。⑸垃圾处理过程中如实行有偿服务,将会有部分经济效益;填埋场封场后生态工程处理后,将使原征土地增值。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⑹由于垃圾收集等逐步实行封闭式,可大大降低疾病传播机率,并改善周围的环境卫生,防止疾病的传染,降低发病率,提高了小林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保障其身体健康,增加社会安定因素,同时也可为当地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⑺填埋场严格规范的施工,将会妥善处理防渗、导气、渗滤液处理等问题,不会对场区附近的民众、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确保该区域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改善和身体的健康。1.1环境效益分析拟建工程的垃圾处置方案立足于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其处置、处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本项目建成后,可改变目前小林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标准都不满足要求的的现状,减轻对张冲小河、小林河的水体污染,经处理达标排放的渗滤液中污染物的量比目前垃圾直接倾倒对地表水体的污染物量大幅减少,对目前淮河水质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改善随州曾都区小林镇的城市面貌,具有极其显著的环境效益。⑵本项目建成后,将对现有的垃圾堆放场进行关闭,解决其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减少污水随雨水流入河流或者下渗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体水质构成的威胁,从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减少了对地表冲刷污水直接进入附近水体对其水质的影响。⑶该项目的建设,削减了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影响,避免垃圾堆放造成的蚊蝇孳生和鼠害,消除疾病污染源,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免受污染,保证小林镇人民的身体健康。⑷垃圾填埋场服务期满,封场后进行还田造林,增加了该区域的绿化面积。服务期场界外围绿化带大于10m,绿化工程对城区和垃圾填埋场的环境质量十分重要。植物可以通过根等吸收叶面蒸腾,可消耗掉大量水分。据资料介绍,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生产每克干物质所蒸发的水分分别为500~800克、170~300克,最终减少垃圾场渗滤液产生量;另外植物可以制造氧气、阻滞扬尘,杀灭细菌,还可以防风沙,隔离垃圾飘飞物和降低场区运行处理设备产生噪声的传播;因此可以改善局部的环境气候,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1.2小结⑴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当地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对其下游沿岸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当地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和强化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刺激了与垃圾处理相关产业的发展;保障城区居民和填埋场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明显。⑵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如实行有偿服务,将会有部分经济效益;填埋场封场后经生态工程处理,将使原征土地增值。⑶该项目可改善小林镇生活垃圾管理中缺陷,改善环境污染现状,对长江水质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可有效控制蚊蝇孳生和鼠害,杜绝疾病传播的污染源,创造良好的市容和清洁的环境,保障小林镇居民的身体健康。综上所述,本项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6.评价结论1评价结论1.1项目建设意义随着小林镇城镇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生活垃圾量也逐年增加,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民的身体健康。由于没有垃圾处理场,产生的垃圾就随意到处乱堆乱放,导致群众上访、告状,甚至扣留环卫车辆,使镇区的垃圾不能当天及时清运,在镇区过夜,居民相互间又随意堆放垃圾,使邻里相互间产生矛盾,因小事最后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因此,建设一套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和一座标准化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是小林镇面临的一项紧迫工作,本项目的建设可大大减轻垃圾对城镇的污染,对改善城镇的环境卫生,确保公众健康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小林镇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1.2符合产业政策本项目属于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为鼓励类,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1.3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本项目的选址是根据《小林镇总体规划》(1997—2005),通过对城区附近众多候选场址的现场踏勘和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后确定的。因此从小林镇总体规划上分析,本项目选址符合城镇总体规划。1.4选址合理性项目选址多数占用荒山丘陵,土地征购费用较低;库容大,可满足16年使用年限;周边支沟较多,发展用地大。综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99-2008中选址要求,项目所在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场内不存在不良地质,且其他条件均符合要求。本评价认为项目的选址是可行的。1.5环境质量现状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6.评价结论项目评价区域中地表水环境质量能够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下游1500m处可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能够达到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环境空气中SO2、NO2、TSP日均值浓度均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要求;各监测点位H2S、NH3浓度均符合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声环境质量能够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当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1.1工程分析垃圾填埋场有效库容18.75万m3,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32t,可服务16年。工程采用HDPE场底及边坡防渗,分区分单元卫生填埋工艺。该工程污染因素有垃圾收运系统产生的噪声、扬尘、臭气、雨季淋溶污水等,填埋区产生的填埋气、扬尘、渗滤液、噪声等。由于垃圾收集及中转运输分布广,时间较短,且运输主要在城市交通道路上,因此影响范围较小;填埋区将采取填埋气收集、导排集中燃烧,渗滤液收集、导排进处理站处理,洒水降尘,设置隔离绿化带等污染治理措施,使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本项目年排放废水为1.17×104m3,CODCr及氨氮排放量分别为:2.37t/a和0.73t/a。大气污染物H2S及NH3年排放量分别约为3.94t/a、15.42t/a。1.2污染物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1.2.1营运期废水处理达标排放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渗漏液、洗车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水质能够达到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后排放到张冲小河后经小林河排放到淮河。1.2.2营运期废气处理达标排放⑴每一单元作业完毕后进行一次中间覆土、压实;垃圾运输使用密封运输车,限制场内车辆速度,适时洒水防止尘土飞扬;⑵设计和建设有效的填埋气导排系统,导出的气体就地燃烧排放,导气管在填埋过程中分节接高,其排放高度始终高出地面1.0m以上;⑶在处埋场四周必须留有500m的卫生防护距离,将现有500m范围内村民进行搬迁,此范围内禁止修建居民住宅;⑷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6.评价结论在进场道路两侧和场界周围种植隔离绿化带,定期抛洒消毒剂和消臭剂,以减少废气、恶臭和生产扬尘对环境的影响。经过以上处理后,经预测场界废气能够达到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和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新改扩)标准,1.1.1营运期固废处理项目产生的污水站污泥固化后与生活垃圾回填垃圾填埋场,不外排。1.1.2噪声处理项目产生的噪声源较低,噪声源强基本在76~84dB(A)间,经过距离衰减后场界噪声能够达到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II类标准。1.1.3终场期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⑴在垃圾填埋场道路两侧、工作区与填埋区之间建设绿化林带,条件许可时,可建一小型花园供工作人员休闲;⑵处埋场封场时,应按规范要求做好表面处理,表层营养覆土厚度应在20cm以上,经充分压实,并保持5%的坡度,以利排出降水,降止雨水下渗;⑶加强封场后处埋场的渗滤液和填埋气的污染控制措施,废水和废气应做到稳定达标排放,直至处理场完全稳定,达到无害化;⑷封场处理后,根据处埋场原来的土地利用方式,将封场后的场址恢复为林地或林果地,以达到生态资源恢复的目的。⑸加强封场后处埋场水土流失控制措施,土料边开挖边使用,并采取草包填土维护,开挖排水沟等临时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各地块开挖结束后,及时进行绿化,预留地在暂时不使用的情况下应保持原有植被。1.1.4其它防治措施⑴加强对垃圾收运系统的管理,做到垃圾及时清运,运输车辆封密并定期维护检修,操作人员采取必要的劳动防护措施,如配带口罩、手套等;⑵加强对进场垃圾的分类、计检管理,严禁易燃易爆等有毒有害物质混入生活垃圾中进入处理场;⑶在库区周围设置防护网,以防止犬、猪等动物进入处理场,杜绝疾病传播媒介;⑷禁止拾荒者进入处理场随意翻捡垃圾。1.2总量控制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6.评价结论本项目垃圾渗滤液和其它废水都纳入场内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张冲小河,经初步计算,拟建项目CODCr和NH3-N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控制浓度及总量控制要求见表17-8-1。表17-8-1项目废水污染物控制浓度及总量控制要求一览表污染物类别污染物名称控制浓度总量控制要求废水废水排放总量(万m3/a)--3.52CODCr(t/a)1002.37NH3-N(t/a)250.881.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1.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正常排放情况下,硫化氢和氨气在场界(即项目无组织场界监控点处)叠加本底值后浓度分别为为0.006mg/m3和0.06mg/m3,占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新改扩)标准中无组织监控点标准的10%和4%,占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60%和30%,即场界处能够符合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新改扩)标准中无组织监控点标准,也能够达到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事故情况下主要为硫化氢浓度发生变化,H2S场界处(即项目无组织场界监控点处)叠加本底值后浓度为0.025mg/m3,占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新改扩)标准中无组织监控点标准的41.7%,占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250%,即场界能够符合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新改扩)标准中无组织监控点标准,但超过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2.5倍,因此,应避免非正常排放。1.1.2水影响评价结论1.1.2.1地表水环境影响本项目废水包括垃圾渗滤液、车辆清洗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废水排放量约27.5m3/d。渗滤液经收集系统收集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可保证渗滤液在其中停留3~5天,然后将渗滤液用于填埋场回灌,可利用挥发作用,明显降低渗滤液的处理量,同时,回灌过程中降低了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浓度,因此可降低渗滤液的处理费用。回灌后的渗滤液经收集后再次进入调节池,然后进入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6.评价结论渗滤液经场区内污水站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标准限值后排放到张冲小河,项目排水不会对最终受纳水体淮河产生影响。1.1.1.1地下水环境影响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的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层的渗透系统为≤10-7cm/s。本项目拟采用的高质量HDPE复合衬里防渗系统,其渗透系数为≤10-12cm/s,可以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的要求。填埋场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衬层(1.5mmHDPE膜)做防渗处理后,可有效地控制渗滤液向地下渗透,同时由于渗滤液处理站所在位置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因此在下一步的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其地下水的收集与排放。另外在垃圾填埋实施后,为保证沟两侧的侧壁渗水能够顺利排出,在沟底两侧设置地下水砾石导流沟,减少地下水侵入垃圾堆体和对防渗层产生不良的顶托压力,保证填埋场防渗层的多年正常运行。因此只要严格按照垃圾填埋场的相关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来进行施工和建设,填埋场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1.1.2声环境影响评价场址声环境状况较好,由于处理场的运行,场界噪声值有所升高,但各测点均能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排放标准》中II类标准要求。1.1.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产生的污泥,经浓缩处理后就近进入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内做卫生填埋处理,对周围环境无影响。1.2公众参与分析通过对公众参与调查意见的分析,公众均比较关心垃圾场的建设,特别是垃圾场运行期的恶臭气体、填埋场卫生状况、渗滤液处置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基本都认为只要认真落实好各项环保治理措施,保证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使周围的环境达到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同意该工程的建设,不少被调查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要求,希望建设单位会同环评中提出的治理措施和建议具体落实,将新建工程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1.3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第116页 曾都区小林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6.评价结论为防止和控制污染,建设单位应加强环境管理,成立专门的环境管理和监测机构,定期对地下水、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安装污水处理站尾水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确保稳定达标排放。1.1环评总结论拟建项目作为公益性环保建设项目,符合当地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其建设对于改善小林镇环境卫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好项目“三同时”,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和满足总量控制要求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在拟定场址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可行的。1.2环评建议⑴垃圾渗滤液属难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应在充分总结其他垃圾填埋场废水处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渗滤液特性,进行一定时间的现场中试,摸索合理可靠的工艺设计和运行参数;⑵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在终场后,废水可生化性将明显降低,原有工艺参数可能无法满足水质要求,即效果变差,因此在处理管理中,应不断研究调整,使处理工艺始终持较高的处理效果。⑶覆土建议在填埋场进行每日单元覆土时,采取膜覆盖以减少覆土的用量。第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