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4 MB
  • 73页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以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为例

  • 7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3.1.1贵德县旅游发展现状⋯⋯⋯⋯⋯⋯⋯⋯⋯⋯⋯⋯⋯⋯⋯⋯⋯⋯⋯.193.1.2旅游资源及其特点分析⋯⋯⋯⋯⋯⋯⋯⋯⋯⋯⋯⋯⋯⋯⋯⋯⋯⋯.203.2SWOT分析⋯⋯⋯⋯⋯⋯⋯⋯⋯⋯⋯⋯⋯⋯⋯⋯⋯⋯⋯⋯⋯⋯⋯⋯⋯一233.3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资源评价⋯⋯⋯⋯⋯⋯⋯⋯⋯⋯⋯⋯⋯⋯⋯⋯⋯253.3.1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资源类型⋯⋯⋯⋯⋯⋯⋯⋯⋯⋯⋯⋯⋯⋯..253.3.2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资源等级评价⋯⋯⋯⋯⋯⋯⋯⋯⋯⋯⋯⋯一263.3.3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资源特色分析⋯⋯⋯⋯⋯⋯⋯⋯⋯⋯⋯⋯一293.4旅游市场及其发展预测分析⋯⋯⋯⋯⋯⋯⋯⋯⋯⋯⋯⋯⋯⋯⋯⋯⋯⋯⋯313.4.1贵德县旅游发展形势分析⋯⋯⋯⋯⋯⋯⋯⋯⋯⋯⋯⋯⋯⋯⋯⋯⋯.313.4.2贵德旅游市场分析⋯⋯⋯⋯⋯⋯⋯⋯⋯⋯⋯⋯⋯⋯⋯⋯⋯⋯⋯⋯.334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374.1规划区场地分析⋯⋯⋯⋯⋯⋯⋯⋯⋯⋯⋯⋯⋯⋯⋯⋯⋯⋯⋯⋯⋯⋯⋯.374.2项目规划指导思想⋯⋯⋯⋯⋯⋯⋯⋯⋯⋯⋯⋯⋯⋯⋯⋯⋯⋯⋯⋯⋯⋯⋯394.3规划年限与范围⋯⋯⋯⋯⋯⋯⋯⋯⋯⋯⋯⋯⋯⋯⋯⋯⋯⋯⋯⋯⋯⋯⋯一394.4规划目标与定位⋯⋯⋯⋯⋯⋯⋯⋯⋯⋯⋯⋯⋯⋯⋯⋯⋯⋯⋯⋯⋯⋯⋯一394.5规划原则⋯⋯⋯⋯⋯⋯⋯⋯⋯⋯⋯⋯⋯⋯⋯⋯⋯⋯⋯⋯⋯⋯⋯⋯⋯⋯..394.6总体功能分区⋯⋯⋯⋯⋯⋯⋯⋯⋯⋯⋯⋯⋯⋯⋯⋯⋯⋯⋯⋯⋯⋯⋯⋯一405重点文化景观规划设计⋯⋯⋯⋯⋯⋯⋯⋯⋯⋯⋯⋯⋯⋯⋯⋯⋯⋯⋯⋯⋯⋯⋯.445.1贵德文化概述⋯⋯⋯⋯⋯⋯⋯⋯⋯⋯⋯⋯⋯⋯⋯⋯⋯⋯⋯⋯⋯⋯⋯⋯一445.2历史文化脉络的文化景观规划设计⋯⋯⋯⋯⋯⋯⋯⋯⋯⋯⋯⋯⋯⋯⋯⋯455.2.1贵德文化公园景观设计⋯⋯⋯⋯⋯⋯⋯⋯⋯⋯⋯⋯⋯⋯⋯⋯⋯⋯.455.2.2黄河生态文化体验园景观设计⋯⋯⋯⋯⋯⋯⋯⋯⋯⋯⋯⋯⋯⋯⋯一495.3民族宗教文化的文化景观规划设计⋯⋯⋯⋯⋯⋯⋯⋯⋯⋯⋯⋯⋯⋯⋯⋯525.3.1格萨尔王艺术庄园⋯⋯⋯⋯⋯⋯⋯⋯⋯⋯⋯⋯⋯⋯⋯⋯⋯⋯⋯⋯.525.3.2藏原朝圣组团景观设计⋯⋯⋯⋯⋯⋯⋯⋯⋯⋯⋯⋯⋯⋯⋯⋯⋯⋯.545.4民族风俗体验的文化景观规划设计⋯⋯⋯⋯⋯⋯⋯⋯⋯⋯⋯⋯⋯⋯⋯⋯585.4.1黄河婚庆组团景观设计(黄河婚庆岛)⋯⋯⋯⋯⋯⋯⋯⋯⋯⋯⋯一585.4.2民俗湿地组团景观设计(黄河民俗湿地)⋯⋯⋯⋯⋯⋯⋯⋯⋯⋯⋯⋯606贵德黄河休闲旅游度假区旅游基础规划⋯⋯⋯⋯⋯⋯⋯⋯⋯⋯⋯⋯⋯⋯⋯⋯一636.1总体营销策划⋯⋯⋯⋯⋯⋯⋯⋯⋯⋯⋯⋯⋯⋯⋯⋯⋯⋯⋯⋯⋯⋯⋯⋯一636.1.1选准市场⋯⋯⋯⋯⋯⋯⋯⋯⋯⋯⋯⋯⋯⋯⋯⋯⋯⋯⋯⋯⋯⋯⋯⋯636.1.2炒响品牌⋯⋯⋯⋯⋯⋯⋯⋯⋯⋯⋯⋯⋯⋯⋯⋯⋯⋯⋯⋯⋯⋯⋯⋯⋯⋯⋯⋯⋯⋯⋯⋯636.1.3构建渠道⋯⋯⋯⋯⋯⋯⋯⋯⋯⋯⋯⋯⋯⋯⋯⋯⋯⋯⋯⋯⋯⋯⋯⋯636.1.4做好重点⋯⋯⋯⋯⋯⋯⋯⋯⋯⋯⋯⋯⋯⋯⋯⋯⋯⋯⋯⋯⋯⋯⋯⋯646.2绿地系统种植规划设计⋯⋯⋯⋯⋯⋯⋯⋯⋯⋯⋯⋯⋯⋯⋯⋯⋯⋯⋯⋯⋯64II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I司题研究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笪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6.2.1植被配置原则⋯⋯⋯⋯⋯⋯⋯⋯⋯⋯⋯⋯⋯⋯⋯⋯⋯⋯⋯⋯⋯⋯646.2.2分区绿化规划⋯⋯⋯⋯⋯⋯⋯⋯⋯⋯⋯⋯⋯⋯⋯⋯⋯⋯⋯⋯⋯⋯.656.3旅游基础设施规划⋯⋯⋯⋯⋯⋯⋯⋯⋯⋯⋯⋯⋯⋯⋯⋯⋯⋯⋯⋯⋯⋯⋯676.3.1规划原则⋯⋯⋯⋯⋯⋯⋯⋯⋯⋯⋯⋯⋯⋯⋯⋯⋯⋯⋯⋯⋯⋯⋯⋯.676.3.2旅游住宿设施规划⋯⋯⋯⋯⋯⋯⋯⋯⋯⋯⋯⋯⋯⋯⋯⋯⋯⋯⋯⋯..676.3.3旅游餐饮设施规划⋯⋯⋯⋯⋯⋯⋯⋯⋯⋯⋯⋯⋯⋯⋯⋯⋯⋯⋯⋯..676.3.4信息基础设施规划⋯⋯⋯⋯⋯⋯⋯⋯⋯⋯⋯⋯⋯⋯⋯⋯⋯⋯⋯⋯.676.3.5医疗规划⋯⋯⋯⋯⋯⋯⋯⋯⋯⋯⋯⋯⋯⋯⋯⋯⋯⋯⋯⋯⋯⋯⋯⋯686.3.6导游标识系统规划⋯⋯⋯⋯⋯⋯⋯⋯⋯⋯⋯⋯⋯⋯⋯⋯⋯⋯⋯⋯..687结论⋯⋯⋯⋯⋯⋯⋯⋯⋯⋯⋯⋯⋯⋯⋯⋯⋯⋯⋯⋯⋯⋯⋯⋯⋯⋯⋯⋯⋯⋯⋯68参考文献⋯⋯⋯⋯⋯⋯⋯⋯⋯⋯⋯⋯⋯⋯⋯⋯⋯⋯⋯⋯⋯⋯⋯⋯⋯⋯⋯⋯⋯⋯70致谢⋯⋯⋯⋯⋯⋯⋯⋯⋯⋯⋯⋯⋯⋯⋯⋯⋯⋯⋯⋯⋯⋯⋯⋯⋯⋯⋯⋯⋯⋯⋯⋯⋯⋯⋯⋯.74III 鳞i。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摘要结合目前我国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运营的现状,在对青海省贵德县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进行了详细的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对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从文化视角对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归纳出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景观元素构成,明确开发与规划的方向与原则,并对贵德黄河湿地休闲旅游度假区景观进行初步规划,并取得如下的结果:在对“文化”相关概念讨论的基础上,如文化、景观、文化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等,本文探讨了‘在休闲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景观规划时如何深层次地挖掘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如何根据文化景观资源的特征将资源保护开发与旅游景观需求相互对应结合。由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其转化后的景观载体,因而需要进一步研究文化的景观载体特性与类型,以及文化景观资源的分类与评价等内容。本文在对贵德休闲度假区的旅游景观资源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从中挖掘出丰富文化内涵,为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提供了文化景观规划的基础。在文化景观规划思想的指导下,本文分析了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风景特色,制定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最终将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风景特色归纳为“一带两区十个组团”的空间格局:即滨河文化休闲景观带,清清黄河休闲游览区与南岸滨河养生度假区及黄河博览组团等十个组团。基于“文化”视角,本文试图通过在旅游文化景区规划中采用地域文化景观资源整合运用的方法,提出了在旅游景区规划中,文化利用不能仅局限于该景区,还应深刻挖掘地域文化资源。通过确定规划主题,选择文化转化的外在形式与文化传播途径来实现文化与景观的融合。结合在对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文化景观规划实践,本文分别从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地域历史文化脉络、民族宗教文化脉络和民族风俗文化脉络三个方面,探寻基于文化视角各景点规划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关键词:贵德;文化;文化景观资源;旅游;旅游景观规划 AbstractAccordingtothecurrenttourisminourcountry,aresearchhasbeencarriedoutmtoseveralissuesonlandscapedesignfromtheculturalperspective,suchaslandscapeelementsclassification,hndscapedesignidea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principlesandSOonbasedondatafromGuide.Andtheresultswereshowedasfollowing.Afewveryimportantitems,forinstance,theculture,thelandscape,culturalresources.culturaltourismresources,hadbeengiveninthisdissertation.Then2issueshadbeendiscussed,onewashowtofindouttheregionaltourismculturalresourcesandtheotheronehowtocombinethelocaltourismculturalresourceswithdemandoftourmarket.Tourism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isnotthecultureitself,butthelandscapecarriertransformed,SOitisnecessarytoclassifytheculturallandscaperesource,toevaluateCUlturallandscaperesources,toresearchthecharacteristicsandtypesofthelandscapecarriertransformed.AftertheculturallandscaperesourceinGuidebeinganalyzedandevaluated,alotoflocalculturalconnotationwerefound,whichwereverygoodforlocal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Underguidingoftheculturalperspective,boththespeciallandscapecharacteristicsinGuideandlandscapeplanning&designprincipleshadbeendiscussed,andatlastthespatialplanning&designwasobtained,i.e.,OneLeisurelandscapeBelt(theRiverfrontcultureandleisurelandscapebelt),TwoDistricts(YellowRiverRecreationalDistrict,theSouthBankofYellowRiverHealthRiversideDistrict)andTenGroups.Fromcultureperspective,culturalresourcesusingcouldnotbefocusedonthelocaldistrict,butshouldbeexpandingtoregionsaroundGuidebymeansofcombinationlocalculturalresources.Anditwasdonebydeterminingthethemeofplanning&design,selectingculturecarrierandspreadapproach.Fromhistoricalculture,ethnicandreligiousculture,ethniccustomsculture,eachlandscapewereplannedanddesigned.keywords:Guide;culture;culturallandscaperesources;tourism;landscapedesign2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1综述1.1研究背景1.1.1休闲度假旅游的兴起休闲度假行为始于公元初,最初休闲度假只是少数统治者消磨闲暇时间的一种休闲方式。直至18世纪,休闲度假也只是少数统治者消磨闲暇时间的一种活动,而不是普通大众生活的组成部分(Tower,1996)。随着19世纪中产阶层规模的扩大、个人可支配财富的增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逐渐突出,使休闲度假行为日益活跃,并开始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起来。从国际度假旅游人数的趋势来看,1950年至2010年这个阶段是国际旅游度假迅速发展的时期。至2007年,国际旅游度假人数达到8.98亿人次,是1950年数据的35.4倍。而在1950年以前,国际旅游度假人数还很少,最多也只达到几千万人次。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休闲度假行为已由最初贵族阶级少数人的休闲活动发展为大众接受和认可的休闲活动,它越来越频繁的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然而我国的休闲度假行为却明显滞后于世界休闲度假行为的发展。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一直到到上纪70年代末,我国的休闲度假行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xgd,平同志将旅游事业提高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在提出“旅游业大有文章可为,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这一倡导下,伴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休闲度假走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自此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从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休闲度假旅游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开始展现出巨大的活力。1985年至1995年,休闲度假旅游的快速兴起并蓬勃的发展,虽然这十年度假旅游只是在摸索中发展,但休闲度假行为更趋于成熟,休闲度假旅游也被大众所普遍接受,成为了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5年至今,人们节假日时间普遍增多,民航机场和航线不断增多、铁路客运屡次提速、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给现代人们带来的问题,让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更加迅速,休闲度假旅游的市场也更加广阔。休闲度假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必然趋势。休闲度假旅游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并以高速的趋势向前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第一大国。消费享受休闲的时代正在到来,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尽管中国目前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旅游消费构成上,休闲度假占整个旅游的比重仅为20%左右,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50%左右的比重,尚未进入真正的“休闲时代”,但休闲经济已具备了相当规模,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我国城市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加,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需求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主流。休闲度假行为和休闲度假旅游业已经脱离了原来传统意义上狭隘的休闲活动。现代意义的休闲度假是旅游者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用于度假旅游活动,以达到放松、体验、娱乐、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为和过程。休闲度假行为由原来只是少数人才享有的专利转变成为大众化的旅游活动,同时它的形式将更加丰富,内容将更加完善。休闲度假旅游业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它与其他的行业的联系将更加密切,促进旅游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大众休闲意识的提高,休闲度假旅游成为一种新的需求主流,并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旅游市场结构。人们出游目的已不再是盲目跟风,开始由单纯的游山玩水、追求猎奇性向追求舒适型、享受型的方向转变,对个性化、多元化、精品化休闲度假产品需求更为迫切。在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中融入休闲度假的概念,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与观光并重型转化,将会成为未来我国旅游市场的主导。1.1.2我国西部青海旅游的兴起《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顺利通过预示着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心正在向西北倾斜,青海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省份之一将在新的战略背景下迎来经济增长的春天。青海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省委省政府积极探索如何将青海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经济优势,以推进青海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建设步伐。“十二五”期间,北京一拉萨、西宁一玉树、格尔木一敦煌等高速公路将贯穿青海全境,青海省将以大交通格局融入国家快速交通网络,而且未来十年内青海将新建直达新疆、甘肃、四川的铁路,与青藏铁路一起形成六条出省铁路大通道。青海将从青藏铁路中转站转变成为沟通西部五大省区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这种新交通格局的变化,为青海旅游直接对接国内主要客源市场提供便利条件。2009年国务院4l号文件将旅游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新高度,“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2020年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指示,海南州积极推进旅游转型发展。近年来,海南州贵德社会经济建设成效显著,态势良好,人文底蕴丰厚、自然资源奇特、区位优势明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措施,加快将贵德旅游发展潜在优势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动力。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休闲度假行为的兴起,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中加强特色文化内涵的融入,开始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与观光并重型转化。本文4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正是从诸多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出发,对基于文化视角的现代景观旅游规划设计进行研究,在对研究区内文化旅游资源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来对研究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创新,赋予旅游景观新的文化内涵来增加景观的活力,以此来不断完善旅游景观规划的文化景观营造的思路。本文通过以贵德休闲度假区旅游规划设计为实际设计项目,精心策划,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将特色的文化内涵与景观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出精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希望藉此对我国基于文化视角的现代旅游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案例以及实践经验。结合贵德县深厚的历史底蕴、多民族的文化共荣与独特的黄河清水资源,形成生态保护合理、产品特色鲜明、旅游设施完备的多层次、多功能、综合性的中国西北部国家级高原旅游度假区、高原休闲养生目的地。在此基础上正确指导休闲度假区旅游开发,保证其符合科学持续规律发展,并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从而实现休闲度假区旅游发展的有序性,避免盲目性的发展,使之产生经济效益、增加旅游吸引力、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使用、保障和促进旅游开发。1.2.2研究意义与价值1.2.2.1理论意义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本文通过对基于文化视角的现代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明晰人们对文化旅游景观的认识,为保护、传承地方文脉与民族文化探索新途径;另一方面,本研究试图通过强调文化旅游资源带给旅游景观的内涵来寻求旅游景观的灵魂。本文在对贵德休闲度假区旅游规划设计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将保障景观规划设计的民族性与文化性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指标,突出文化性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为发掘、提升现代景观设计与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探寻理论指导。1.2.2.2实践应用价值一方面表现在具体项目中对基于文化视角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引导意义。特别是本研究区旅游景观规划的实践把贵德的旅游业培育成为贵德未来经济发展中新的活力增长点,坚持旅游优先的根本方针,通过走旅游立县、旅游兴县、旅游强县和旅游富民的发展道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腾飞。另一方面,寻找和挖掘地方文脉和文化底蕴,提升现代景观设计与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为当前盲目模仿照搬抄袭的旅游景观规划和旅游服务行业提供指导。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1.3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3.1研究内容(1)依据相关理论,从“文化”视角对相关概念进行讨论,包括文化、景观、文化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等;从“文化”视角进一步讨论文化景观特色创新的方法和思路。(2)在对贵德休闲度假区的总体资源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中挖掘其文化内涵,为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并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文化”视角的方向和思路。(3)基于对“文化景观旅游的需求”,从文化内容的加载、文化景观的展现与文化景观的体验三个层面对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文化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思路与方法探索。(4)从文化视角出发,将特色的文化内涵与景观要素有机结合,对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区景观进行规划设计。1.3.2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通过查阅大量关于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一些相关的网络资料,包括检索与阅读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深入理解旅游景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本论文的研究。(2)实地调查:通过对贵德休闲旅游度假项目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并对当地的旅游景观资源,特别是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整理分析。(3)旅游资源评价: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国家标准评价体系标准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标准对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进行打分评估。(4)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机遇因素(Opportunities)与威胁因素(Threats)罗列出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配合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5)实例印证法:以贵德休闲旅游度假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项目作为文化旅游景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的印证例子,从而达到从理论到实践,在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寰!!!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1.3.3技术路线jrl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上区域可持续7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1.4文化及其相关理论概述1.4.1文化概述文化(culture)词被广泛使用,对其概念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文化究竟该如何解释?这可是一个谁都知道,但谁也说不清楚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属于精神范畴。而《中国文化史纲》中对文化做的高度精辟论述认为,“文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对象化的过程和结果,人类实现的自然的人化,包括外在产品的创制和内在主体心智的塑造”,远远超出精神范畴(冯天瑜,1996)。对于文化,我们沿用目前学术界较为通用的定义,将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活动的总和。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曾指出:文化是人类环境的人造部分。狭义文化,是指在一定特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方式的总和,相当于广义文化的精神层面,特别指其意识形态(刘滨谊,2003)。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多种要素按一定方式或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从广义文化概念的角度出发,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了三个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心理文化(如图1.1所示)。物质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即“外在产品的创造”。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也是通常说讲的“习惯”。心理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即“内在主体心智的创造”,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俞孔坚,2005)。图1-1文化定义的分类Fig.1-1Theclassificationofthedefinitionofculture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广泛的渗透性。文化不仅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艺术、文字,更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活、生产及生存之中;既包括固化的部分,也有活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明离不开文化高水平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的发展。文化底蕴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根基所在,在社会发展中保持着无可比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成为推动和维护社会发展机制无可替代的力量。文化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这样才有生命力,才能不断传承与发展。文化是历史景观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旅游产品。如何发掘文化的精华,将其潜在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景观和旅游产品,提升景观的文化品位,正是前期策划的一个重要课题。1.4.2文化旅游资源概述目前,学术界对旅游资源的概念也没有一致的认识。保继刚指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地的人工创造物”(保继刚等,1999)。谢彦君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先于旅游而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对潜在旅游者所具有的休闲体验价值而可供旅游产业加以开发的潜在财富形态”(谢彦君,2004)。本文认为不管是以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存在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可以用于开发使用的物质均可称其为旅游资源。既有物质形态的实体,又有精神形态的意境。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存在于文化资源也存在于旅游资源,具有双重性质。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就是要结合本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加强文化旅游资源融合、瞄准市场需求、不断挖掘潜力、充分彰显特色,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过程。1.5休闲旅游度假区旅游规划1.5.1旅游景观规划“规划”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刻意去完成某种任务,另一层指为实现某些任务把各种行为纳入到有条理的顺序中。实际上,一种是说规划的内容,另一种是说规划实现的方法。总的来说,旅游规划就是根据实际旅游区的情况,经过一系列的选择确定某个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断地收集信息、预测趋势、调整步骤的过程。过去,人们认为规划描述未来的、静态的图景。如今,人们意识到规划是动态的、连续发展的,根据实际需求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在不断调整的过程。旅游景观规划,简而言之,就是对旅游景观的规划。理想的旅游景观规划不但是营造一个个视觉景观,要充分发挥主体景观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使旅游目的地不仅成为一个极具视觉冲击的吸引力空间,更是改善当地居民和谐生活环境的过程。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旅游景观规划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了解目的区域的现有景观,即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建筑、道路等,并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以确定一定时期内哪些景观、文化能被旅游业开发利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用成为旅游景观,哪些则由于生态、可达性等因素,暂时不能划入该区域的旅游景观范畴。在对旅游动机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一般认为旅游是一种“对生活的逃逸”,以缓解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产生的重压下面临的困境。过去,旅游者会选择在恬静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或惬意的休闲地域中度过一段时间。而今,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一些不可忽略工业遗产、景观被人们发现发掘,它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社会价值,于是被开发为新的旅游景观。(2)确定的旅游的发展方向,对该地进行规划,包括功能分区、道路布置、建筑布局、基础设施分布、场地绿化方式等,形成完整的方案,提交管理部门审查备案。(3)规划方案的实施和落实,对原有景观进行保护、改建或拆除,新建筑设施的结构外形、规模的设计,为潜在的需求留出发展用地等等。旅游景观规划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景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建筑学、旅游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专业人员的合作和多部门的协调来完成,在贵德休闲度假区进行旅游景观规划时,还要借助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学科专业人才,同时征集当地社区居民、管理机构的意见。可以说,旅游景观规划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巨大的“工程”。1.5.2旅游景观规划原则(1)针对性原则针对性是指要结合旅游开发的“主题”和地方文脉来进行规划。旅游景观规划要围绕主题、突出主题,如民俗风情、挑战冒险、建筑文化、自然风光、珍稀动植物等,构建与主题一致和谐的旅游景观。“主题”要有正确的定位,依据是该地的优势资源。地方文脉是人居环境和地理风貌相对应的地方特有气质、文化特征、特有的民风民俗等地方精神和历史文化精神,以及能体现地方精神的物质实体的综合。旅游景观依据地方文脉来规划,目的是最大可能保护地方景观的完整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盲目的、雷同景观构筑物的出现,延长旅游景观的生命周期。(2)开放性原则依据不同时代人类的欲望需求,审美情趣,对各种文化包容、理解与吸收的新状况,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旅游景观提出新的要求,政府对旅游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认识等等景观动态发展态势,在旅游景观规划时需为潜在发展留出空间,并以科技发展为基础进行不断的调整。10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3)系统优化原则旅游景观是由一系列的人文构筑物和其周围的生态系统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因此在设计旅游景观空间时,应站在系统整体的高度上,把景观作为一个系统单元来思考,进行综合分析,使景观结构与自然特征和游览性质相适应,努力创造一个生态和谐、温馨舒适的景观环境,以实现景观系统最优化。(4)区域特色和异质性原则区域特色是该区有别于其他旅游区的本质所在,是其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景观具有区别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景观规划设计不能简单套用、沿袭旧模式,否则个性的魅力将散失殆尽。旅游地内有特殊意义的景观资源是保持旅游地生态系统具决定意义的斑块。异质性是指在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性态)在空间(或时问)上的变异程度。旅游者旅游的一个首要目的就是去欣赏、感受与其生活环境相异的异质性旅游空间环境,旅游景观的差异来自于时空的差异,其美学价值就来源于景观异质性,人们正是根据异质性来区分是否为旅游景观,景观异质性导致了景观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造成了旅游景观的不同类型。因而,旅游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维持和管理是旅游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在规划开发中,应以山体河流等资源为依托,树立休闲度假旅游景区集观光、度假、探险、泛舟、娱乐于一体的鲜明旅游形象,打造知名旅游品牌产品。(5)自然优先原则维护自然界本身的景观特征是景观生态设计的主要理念。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如森林、湖泊、自然保留地等,和维持自然景观过程及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是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突出自然地理景观是自然景规旅游区必须遵循和首先考虑的原则之一,所谓自然优先就在于此。(6)游客参与原则景观及旅游项目要尽可能地吸引游客亲自参加,保证游客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调动游客的主观积极性,令其在游戏娱乐中产生快感,以满足游客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规划引导,使游客在亲近自然、欣赏山水中接触社会、感受人文;在体验风情、美食与购物的同时,享受服务,享受休闲。旅游产品,包括自然景观、人造小路、道路、公路设施等都可以在满足游客活动需要的同时,加入娱乐性和文化特性。简单来讲,就是以人为本,满足游客的个性需求。(7)文化特色性原则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充分挖掘和展示本区域内独特的文化特色,达到“以文会友”,让游人充分感受当地的风俗人情。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1.5.3旅游景观设计的影响要素影响旅游景观设计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包括遗址遗迹和休闲娱乐活动等。自然景观千差万别和地方文化差异,从而产生空间梯度力,表现为游人空间上的移动,这是旅游景观空问梯度和游人本身文化差异相互作用的结果。(1)自然要素对有特殊意义的地质地貌进行特殊保护,形成具有科学意义的旅游资源;旅游交通尽量在原来道路上基础上改造,依山就势,保持原有地形;研究地域性植被构成,因地制宜实施环境景观设计。保护水体和湿地,确保天然湖泊溪流不被破坏,促进水文循环等;保护特殊的土壤景观,采用护栏或警示告牌,防止游客随意践踏土壤,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结构,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形成具有科学意义的旅游资源。(2)人文要素可采用科普旅游、历史旅游、生态旅游等多种形式进行开发,满足不同游人的需求;结合当地特征,做到人文和自然相互交融;适度开发,休闲观光旅游和文化旅游尤其要注意旅游资源容量。2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特征2.1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及其价值2.1.1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关于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可以直观理解为对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包括纵向和横向的开发。本文将其扩展为挖掘文化深层次的内核,加强研究和项目开发的结合,组合历史的、地方的、民间的文化要素,开发出适合现代旅游者需求的产品。也就是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的、国际的、主流的展示方式,让文化通过旅游展现出来,旅游过程中的观光、游览、学习、体验以及景区静态、动态景观、建设与服务等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文化的主题和特色,反映出文化旅游产品独特的历史质感和文化韵味,满足旅游者的求新、求知、求乐欲望。2.1.1.1自然资源文化的挖掘在具有旅游价值的地域,其自然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组合的自然综合体,是形成地域景观的基底和背景。旅游文化资源挖掘正是建立在对组成具有旅游价值的地域上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地域文化的认同。由于人类的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空间条件才能进行,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而不同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生活习惯的民族,也就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皇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置曼曼量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具地讲,就是在旅游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从地域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乡土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景观特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达到景观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在旅游景观规划的总体项目的定位和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对地域中土地自然环境资源的分析、设计、改造、保护和管理,必须建立在以下两点的基础之上:其一,对地域自然环境资源认知的准确定位。旅游资源在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上无不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自然环境各要素在景观的形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二,对地域自然环境资所带动的文化认同。中国地域广阔,自然风光秀美,地形多样,各地人民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适应中,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格。这就是认同创造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艺术、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说,人生活的过程就是认同于环境、认同于自然的过程。那么,在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对地脉的定位和认同的基础上,创造了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2.1.1.2历史资源文化的挖掘在1976年11月举行的联合国教育委员会中,各国在一起总结了关于历史环境的5个相似观点:“历史环境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历史是过去存在的表现;历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样性;历史能将文化、宗教、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最准确如实地传给后人;保护、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是景观设计规划、国土开发方面的基本要素”。这说明史脉是景观设计非常重要的元素。史脉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地域和文明的价值,是旅游景观的一个看点,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我们了解到,城市的特色是经过长时间的的变革而形成的,城市就是一部真实的历史文化电视剧。城市的发展一般是沿着一条主脉进行的,而这种主脉就是基本线索和精神,本文认为史脉就是一个地域的经脉,具有独特的价值,是进行地域变化和创新的基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信息对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包含着这个城市地域特有的人文特色内涵所以,在旅游景观设计中时刻要把史脉这个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凸显一个城市的景观的文化意义。体现史脉的另一种方式则是物质要素,他就是游客在游览景观的过程中所能感受到的实物,比如说,古迹,古树名木,遗迹以及历史街区,城市广场,绿化状况等这些可以看到的物质。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了地域景观的外部特征。假如南京没了明城墙,六朝六朝遗珍,民国开基等,南京也将毫无历史文化底蕴。简而言之,将历史景观元素注入城市之中,给予城市新的内涵,是城市景观得以延续。也可以这么说,景观设计就是历史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史脉旅游资源具有永续的生命力。2.1.1.3地域本体文化内涵的挖掘文脉(Context)--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语言学的范畴。从狭义上可以理解为“文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化的脉络”。我们也可以说,历史是由文化日积月累而来的,史脉和文脉可以合二为一来理解。文脉即是旅游区的灵魂,不同区域,不同的居住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如果想要创造出特色的旅游文化元素,就要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文脉与景观设计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需要的。历史文脉就是一个城市形成、变化和演进的轨迹,这些历史印痕是一般是通过语言、观念等无形的文化形态,还有建筑、街道、雕塑等有形景观要素而体现出来的。旅游的景观设计与文脉是互不能分离的。总领景观设计主旋律,支配景观设计各元素的进行巧妙组合优化景观作品结构的是文脉。景观设计将文化抽象提炼出来进而再进行形象转换。所以,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景观的文化含量已经成为旅游业的新增长点和新价值取向。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要求实施文化旅游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突出文化旅游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突破大众化、雷同化,实现发展思维、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环境的大转变和大更新。基于在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中,要挖掘文化特色,去了解其发生的地域空间,追溯其演化的历史时间脉络,分析其形成的文化根源,也就是说,将资源的保护开发与旅游景观的需求相互对应结合,古为今用,创新设计,力图为当今旅游景观特色创新提供些许经验。2.1.2旅游文化资源的价值一般意义上,文化就是一种旅游资源,旅游给文化提供了市场,但本质上,文化创造了特色,培育了吸引力,构造了旅游的核心,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首先表现在旅游业经营的对象如文物、园林、民居、饮食等等,都是文化的构成要素。其次是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气息。再次是旅游业中不同的文化形态如东方和西方、传统与现代、城市和乡村等都在旅游业中得以配合。因此,发展旅游业所考虑的不仅可以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服务产品,更重要的是可以体现文化内涵和提升文化品位,使之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中国古人有所谓橘化为枳的说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一说法其实也正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不同的地域文化,便有不同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地域文化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地域风土不同,民风民俗就不同,其审美情趣也大不相同,那么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景观表现形式也就不同,而对于文化景观载体在不同的文化空间将被赋予不同文化象征意义。当前旅游景观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其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地域文化脉络。景观规划设计应与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及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通过对贵德14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特色文化的挖掘禾l研究,在尊重历史、文化内涵,使贵德旅游景观更具内涵,2.2文化旅游景观资源特性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其产生良好的地域文化的认同归属感。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文化是旅游景观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旅游价值。如何发掘贵德休闲度假区地域内文化的内涵,将其潜在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景观设计源泉和旅游产品,从而提高旅游景观的文化价值,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这个问题亟待需要解决。2.2.1旅游文化景观的内容对本研究中的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中,在结合文化景观的概念意义的总结上把文化景观分为软文化景观和硬文化景观。软文化景观主要体现在景观的行为和精神的层面,而硬文化景观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旅游文化景观资源的内容也是旅游文化内涵的体现,本文从贵德休闲度假区的资源的认知的基础上,把研究区的旅游文化景观资源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生活与习俗;精神与信仰;思想与意识;审美与情感;知识与技能。文化的内容与景观形式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形式是文化外在的、表面性的属性,而内容则是其内含的、深刻的属性。文化景观正是其形式与内容的双重复合体,犹如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二者紧密联系而又不可分离。文化的内涵通过文化景观资源内容所表象出来,而文化因为景观资源内容的外在表现而存在。文化景观往往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复合体,两者间没有截然不同的界限,只是在研究时侧重的方面不同,或强调物质性一面,或强调非物质性一面(陈涵子,2006)。在研究的过程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文化的认知,从而提炼出本项目规划设计中文化景观的意义。文化景观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的是文化的地域分布、扩张和演变的规律,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区域的文化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满足下面几个方面:(1)满足人类游憩、旅游等休闲活动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利用自然提供的物质加以创造,包括规划、设计、保护、建设、管理等经营活动,比如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3)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的形态,即在原始地表上的创造,是改造后的自然;这类景观以与自然要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石贞士学位论文(4)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的形态,人类活动包括生产活动、生活活动和精神活动。本研究在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试图通过对研究区旅游资源文化内容的挖掘,充分的结合文化元素与研究区的景观设计,加强了人们对文化旅游景观的认识,为保护、传承地方文脉与民族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将保障旅游景观的民族性与文化性。2.2.2旅游文化景观资源的特征旅游文化景观资源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不确定性,以散布与扩散为主要特征,呈现出多元性与多层次的。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在空问上的扩散,这种扩散就其传统的特点而言是近距离参与互动的传递结果。旅游文化景观资源在时间上,是不断传承的、演变的,并始终处于一种“流与变”的交替往复过程之中,文化只有依靠传承才能得以保存,通过演变才能得以发展。但在传承的过程中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地演变、发展,具有相当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旅游文化景观资源在层次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涵盖的领域可谓无所不及,无处不到。从层级角度看,非物质文化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多层面的心理与精神领域。以最宏观的粗略划分,可将文化区分为官方与民间、高雅与低俗、精神与世俗等。2.3旅游文化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基于文化视角的旅游规划设计是针对现代旅游的需要,通过对象化与内化的过程,将文化的内容或精神加载到某一具体景观载体的基础上,再通过科学地划与有计划的安排将这一文化景观加以强化与凸显,并集中地展现给旅游者。游客则通过旅游的形式,在旅游体验过程中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并从载体中重新读取并获得其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的意义或精神,从而达到文化景观旅游的目的和意义。这一过程可以表达为:文化内容(精神与意义)——对象化与内化(加载_卜文化景观(载体)——展现设计——游人——感受(情感体验)——文化精神境界,即:非物质文化内容的加载、文化景观展现、文化景观体验。2.3.1文化内容的景观加载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生活与习俗、精神与信仰、思想与意识、审美与情感、知识与技能等人类的心理与精神信息,并往往以非物质的观念形态存在于人类社会,它们虽然无所不在,却看不见,摸不着,不能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在人们面前,也不能直接保存下来。因此,为了保存、表达与展现这样的文化,就需要景观载体承载与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训‘几个问题研究转化,即通过对象化的过程将文化转化为文化景观的形式来展现;或将生活与习俗、精神与信仰、思想与意识、审美与情感、知识与技能等超越个人意识的社会规范与制度体系,透过内化的过程,根植于个人意识之中,并通过个体的行为习惯来承载和传达这些心理与精神的信息。这一加载过程是基于文化景观的旅游规划设计的基本前提。2.3.1.1物化物化,哲学中又称为对象化、客体化,物化,是指通过活动把自己的需求及其满足,表现或体现在物质对象(客体)的作用上,并在客体中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即人的意识和意志的物化过程(黄森和杨寿堪,1993)。文化往往看不见,摸不着,其所蕴含的类心理与精神信息需要经过对象化,物化为可以到的或可以感觉到的景观,并通过对象化的景观体而传承和表达。文化的对象化过程,就将人的目的、观念、思想和本质力量凝结在特定的、具体的物质景观载体之上,通过物质景观载体来实现和表达人自己的存在和意志等非物质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对象化过程是文化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例如通过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具体的建筑形式及依附于这些建筑空间而组织起来的社会生活来体现当时当地的民族文化状况、审美情趣和思想意志。在这里建筑是具体的、物质的景观,而其传达出来的宫殿的辉煌与巍峨、庙宇的庄严与神圣、园林的幽深与意境、民居的清新与朴素等等非物质的文化信息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类心理与精神。这种非物质的心理与精神恰恰是通过对象化的手段,物化为各种具体的建筑景观形式来体现和传达的。2.3.1.2内化内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把外在的生活习俗、精神与信仰、思想与意识、审美与情感、识与:技能等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观念意识、想和行为规范的过程(邱吉,2004)。作为社会意的规范体系一旦内化于个人意识之中,个体不仅遵守这些社会规定的行为准则,而且身为社会的一员,也愿意将这些准则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于是生活与习俗、精神与信仰、思想与意识、审美与情感、知识与技能等非物质文化的心理与精神信息便通过个体的心理意识或行为习惯得以表达。2.3.2文化在旅游景区规划中的整合2.3.2.1发掘地方文脉确定旅游规划主题在旅游景区规划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主题,而对“文脉”深入的分析则是进行确定主题的必要依据。文脉是指一定范围地域内的人文和地理背景,主要包括地域内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精神风貌以及文化的脉承等,是一种地域性的、综合性的地理、文化和社会的三维时空组合,是相对定格了、物化了和主题化了的地域文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化。规划旅游景区最重要的一条思路就是在准确把握和分析当地文脉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的主题,从而对主题进行概念性总结和深化,用适当的设计加以组装来表达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景区。通过这一规划思路,可以使文脉能够更好的发展成为该地域旅游形象的标志。2.3.2.2实现主题文化内涵的外显主题文化的内涵是无形性的,但却是决定景区规划品位和生命力的首要因素。通过将无形的文化内涵用具体的表现形式或某一动态的过程来使其物化,最终表现为直观的、独特的、可感的景观,可以被多层次的旅游者所欣赏和顿悟,这就是主题文化内涵的外显过程。其过程就是对主题文化的具象化,将文化内涵转变为旅游者能够直接感受和认知的景观形式。(1)对所要展现主题的具体文化进行选择旅游规划的主题必须典型和集中,为了使地域文化内涵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挖掘,以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主题的文化内涵是复杂多样的,主要表现在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在规划创作的过程中,它们分量或比重是不同的。因此要在全面分析和准确定位的基础,确立其三方面中所要刻意展现的那一部分内容,这一过程就是对具体文化的选择。(2)确立旅游景区的外显系统特征基于在旅游开发的主题上,对旅游景区外显系统特征的感知是掌握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外显转化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因素。旅游景区的外显系统是很复杂的,主要的两个方面分别为:一是旅游景区的文韵,旅游景区的文韵指的是旅游景区的文化气质与文化氛围,是属于旅游景区外显系统最为精髓的部分。外显系统展示而来的独特文化气质则是旅游景区吸引旅游者最为根本的因素,例如北京故宫蕴含着的高贵的皇家气质,再则是西班牙斗牛场蕴含的野性文化气质等等。二是旅游景区风格。旅游景区所要传递的审美信息特征把它称为风格。旅游景区的风格就是是旅游景区的文化气质外在表现。假如说旅游景区的文韵是人的素养和风度的话,那么旅游景区的风格就是人的外貌衣服。旅游景区的风格应该紧紧密围绕着它的文化内涵,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风格、主体结构以及其标志物,均一一展示了汉唐庄严宏伟的霸气,让人会感到一些悠远历史和鲜明时代的特点。以上这两个方面组成了旅游景区外显系统特征的构架,它就是景区的表情与魅力。以旅游景区的文化气质作为核心,旅游景区的风格特征则以旅游景区的文化气质为根本,并与其保持一致。(3)转化主题文化内涵外显转化的第一层的含义是通过某些物化产品的方式,把它们体现在了旅游活动的载体里。主题文化内涵外显转化的最基本的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静态的物化载体来体现出来。物化转化涉及到了景区文化环境的建设,主要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体现在了对旅游景观、旅游设施与旅游商品的规划设计中,把相关的文化艺术与文化意境充分地表现出来。意思就是说通过旅游产品的设计和景区整体格局的构件,并有意识地将具有主题文化内涵的因素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刻画于景区的每一个角落区域里,例如建筑格调以及小品造型设计、标识系统设计、景区宣传品等等方面,以便于引导旅游者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景区的文化与内涵。主题文化内涵外显转化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运用动态化参与,即以一种直观的、可感的形式展现文化的内涵,将旅游地的文化进行推广与普及,例如开展文化参与性项目。这样既可增强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与知识性,又可以使各个层次的旅游者都能感悟和理解。2.3.2.3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播在一定的促销方法中,对目标受众传递文化特质的时候再突出旅游景区的文化性格,通过文化来推动消费者对旅游景区的了解,这就是文化传播的意义。旅游景区除了开发一些文化旅游的产品,再配以强烈的文化氛围、再加上容易被注意的环境空间以外,还需要加强和旅游消费者的沟通与交流。文化作为有高度感染力的公共资产,它能够起到传递信息与沟通消费者的能力,在促进销售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假如旅游景区把某一文化作为强大的后援力量,更加能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得到长久的印象。3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基础3.1研究区概况3.1.1贵德县旅游发展现状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距省会西宁114公里,距海南州府恰恰158公里。黄河由西向东中贯罗汉堂、河西、河阴、河东、尕让五个乡镇,在黄河上游建制最早,历史悠久。境内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素有“小江南”之称。河谷川水地区林木葱郁,阡陌纵横,盛产瓜果,是有名的“高原瓜果之乡”。贵德县东临省会西宁,西连藏区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在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格局、“一圈三线”旅游发展布局以及环西宁“一小时经济圈”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区位优势,是青海省旅游资源最为富集、且品种全、品位高、城市与自然空间组合最好的地区之一,其旅游资源的富集性、特质性和垄断性在全省极具比较优势。近几年来,贵德历届县委、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把握形势,抢抓机遇,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一是通过举办黄河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承办挑战极限黄河抢渡赛、环湖赛贵德段赛事和西北五省区花儿邀请赛等大型活动,初步塑造了“天下黄河贵德清”旅游品牌。二是旅游业已成为一条藏富于民进而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全县现有“农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家乐”160余家,转移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1500多人,实现年收入800余万元,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现金收入。全县旅游收入稳步提高,2006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5.1万人,收入达2603万元,今年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3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050余万元。三是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体系初步形成。2001年以来,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强化招商引资,实施了黄河民族风情园、梨花别墅、虎头崖大禹治水雕塑广场、县博物馆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33项,完成投资1.04亿元,全县现有星级宾馆4家,其它宾馆19家,可一次性接待游客3000余人住宿,近万人就餐。四是形成了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合力。近年来贵德的旅游业发展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将贵德纳入黄金旅游线路。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明确旅游发展思路,编制完成《贵德县旅游详细规划》,积极参加“三点一线”旅游推介会,把贵德的特色资源详尽的介绍给投资商,吸引了众多客商和游客来贵德投资兴业和观光旅游。3.1.2旅游资源及其特点分析贵德境内不仅具有以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淳朴的民族风情、精美独特的古典建筑、神秘多元的宗教艺术、浪漫古老的神话传说为积淀的人文优势。以壮丽秀美的高原绿洲、独树一帜的、翠缤如竹的高原林海为禀赋的生态优势。以神工鬼斧的地质遗迹、奇丽壮美的丹霞地貌、明洁如镜的清清黄河、神奇独特的扎仓温泉以及历史悠久的卡约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和巧夺天工的明清古城建筑等为代表的特质性资源优势。(1)自然地理贵德县位于海南州州境东北部,处于黄河上游龙羊峡与李家峡之间。东西宽63.4公里,南北长90.6公里,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如图3.1所示。贵德县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北部,流程76.8公里。全境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呈现多级河流阶地和瓮地丘陵地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四山环抱的河谷盆地。海拔最低的松巴峡口2710m,最高的阿尼直海山501lm,县城海拔2200m。贵德深居内陆,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问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冬季漫长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7.2。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4。C,极端显低气温.23.8。C。年平均降水量251-559mm,全年无霜期258d,作物生长期223d,年日照时数为2928h。20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图3-1海南州贵德县区位图Fig.3-1TheLocationdiagramofGuideCountyinHainanPrefecture贵德县城驻河阴镇,距省会西宁114公里,海南州府恰卜恰158公罩。总人口约10万人(2004年),有汉、藏、回、撒拉等14个民族,藏族约占总人口的33.5%,其它各少数民族之和约占12%。而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位于贵德县的西北区域,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如图3.2)。图3.2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区位图Fig.3—2TheLocationdiagramofGuidetourismarea2l 华ofI农业大学2012屈专业学位帧士学位论又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属于濒河湿地,开发程度小,面山傍河,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植物为青海杨和各类杉木,河漫滩灌木丛基本完好,场地平整。是“天下黄河贵德清”核心展示地段,水清流急,平均水深6-7m,最深水位超10m,河道中夹绿洲,浅滩有大片卵石出露,水面略有起伏,水景富有层次,生动有趣。有鸬鹚、鱼鸥、棕头鸥、鸬鹚、天鹅等多种野禽栖息,具有温润舒适的小气候,自然生态非常优越(如图3—3)。图3-3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区位现状分析Fig.3-3TheRegionalanalysisoftheexistingsituationofGuidetourismarea水系:清清黄河既是场地的核心水系,也是度假区的核心项目载体,滨河地块的茂林下有溪水流过,同时在场地东侧、中部及西侧均有水系分布。植被:场地植被茂密,特别是西部地块区域,生态基底良好。湿地:湿地成片是场地重要的生态特征,主要分布在场地东部,蒲草丛生,野禽众多。岛屿:规划区内拥有两个河心岛,大岛西侧遍布石滩、中部以疏林草地为主、东部有软石沙滩,中间地带凹陷,积水可成内湖;小岛植被覆盖率高,生态基底良好。建筑:场地建筑主要有东侧的湿地度假村、中部的黄河民族文化园,迎宾西路鞲铡叩睁-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JL4"问题研究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皇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的河滨公园古戏台及河滨公园西侧的温泉宾馆游泳池,建筑有待提升。滨河地带已建成黄河少女广场和黄河水车,靠近贵德古城有景观建筑乜纳寺和转经筒。道路:南滨河路沿河延伸,东与黄河南路连接,西与滨河西路连接,形成规划区交通框架。同时,南滨河路向南分支进入场地内部至转经筒停车场,湿地木栈道串接乜纳寺与转经筒,保证了规划区的可进入性。(2)历史人文贵德县历史悠久,古文化灿烂绚丽。从西汉(公元前60年)起,贵德已正式列入中央王朝的建制体系。以后历朝历代均在此有所建制。从已挖掘的文化遗址看,境内有“马家窑”文化,“卡约文化”、“仰韶文化”、“昆仑文化”、“唐汪文化”、“黄河文化”等早期人类:迂化遗产,汉唐古堡、明清楼阁也记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唐番古道在境内交错延伸,是当年沟通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境内西汉神爵二年开辟了河关县(今贵德县)至金域(兰州)道,东汉建初二年开辟了从临羌至归义(今尕让)城驿道,晋南北朝时土谷浑开辟了贵德至河州驿道,清乾隆三年开辟了贵德西宁驿道。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汉和帝永无五年,在今贵德河西贺尔加附近的黄河上建造了用数舟连接的浮桥。(3)社会经济贵德GDP总量在海南州位居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85802万元(2005价),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10692万元,比上年增长2.1%,第二产业53320万元;比上年增长19.6%,第三产业21790万元,比上年增长23.9%。贵德近几年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道路交通网络业日渐完善。贵德的交通干道主要包括:连接贵德与西宁的省级干道西久公路,未来将要打通的拉脊山隧道,可以使贵德至西宁的时间缩短为一小时;连接湟中与贵德的湟贵公路;连接贵德至循化的旅游公路贵循公路等。目前境内交通初步形成了以省道干线(101西久省道、道路红线40m宽)为骨架,县、乡道路为脉络的交通网络体系,交通可达性较好,为贵德的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3.2SWOT分析3.2.1优势分析(Strengths)(1)资源优势贵德是黄河上游建制最早、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卡约文化、马家窑文化、众多庙宇以及佛、道、释、儒等多种宗教相依并存,各种文化包容共生,而最具有特色的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结帐而宿、篝火而炊”的休闲文化。生态环境优越,资源相对丰富,稀缺性较强,地域组合较好,具有较大市场潜力。拥有一批潜力大的旅游资源。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植被覆盖茂密、湿地资源优良,生态基底较好;在贵德古城西北赋存的温泉资源,便于开发温泉养生产品;已建成转经筒、乜纳寺、黄河少女广场景点,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尤其是“天下黄河贵德清”(清清黄河)旅游的精华区域、西河、东河的丰富水系,发展前景较好。(2)交通区位优势贵德东临省会西宁和甘肃省会兰州,西连藏区腹地,静坐黄河之滨,独享黄河清源,拥有优秀的外部交通和规整、多层次、立体式交通系统。同时又是黄河旅游带的组织中心,具有重要的旅游地域组织功能。(3)环境优势贵德全县植被覆盖茂密,气候环境极佳,温暖度适中,素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在青海省内是不可多得的休闲度假资源区。交通条件逐步改善,与西宁、海南州府(共和县)、青海湖等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同时省、市、区各级政府的重视,享有优越的政策环境。3.2.2劣势分析(Weaknesses)(1)旅游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有待完善。(2)旅游产业体系没有全面形成,休闲旅游产业动力不足,综合效益不够突出。(3)优势旅游资源和产品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力,旅游(形象)品牌效益不突出。(4)文化资源开发相对滞后;旅游信息化水平滞后。(5)生态资源对旅游开发构成一定的制约,需要统筹生态保育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3.2.3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1)生态旅游、低碳旅游、自驾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新趋势,强化了贵德资源优势。(2)青海省加快“旅游名省”建设,尤其是大西宁旅游圈建设,为贵德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3)青海第二旅游主干线(黄河旅游带)以贵德为组织中心,进一步加强了贵德的旅游地域职能,同时贵德古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势必给贵德旅游带来良好的发展环境。(4)一方面中国正进入度假旅游需求快速扩张期,为贵德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度假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使西北等后发地区面临新的发展机会,贵德入境旅游市场增长潜力较大。(5)青海建设旅游名省的深入开展;贵德确定“旅游兴县”发展战略;贵德“高原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建设。24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l司题研究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3.2.4威胁分析(Threats)(1)青藏线开通,以及青海五大机场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当前交通格局,贵德的区位优势可能遭到削弱。(2)青海“三线”建设,可能使贵德面临“边缘化”风险,同时青海湖等周边重要生态度假地的开发,使贵德面临一定的竞争风险。(3)旅游开发可能对贵德生态和人文系统产生消极影响。3.3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资源评价3.3.1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资源类型经现场勘察,规划区主要旅游资源涉及7主类、13亚类、18基本类型,占全部198种的9.1%,资源密度偏低,见表3—1。表3-1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资源类型Tab.3-1ThetypesoftourismresourceinGuidetourismarea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3.3.2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资源等级评价3.3.2.1国家标准评价采用GB/T18972—2003(国家标准)推荐的旅游资源评价标准,以德尔菲法对规划区内主要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如下表3—2所示。经评定,规划区内五级资源1处,四级资源5处,三级资源5处,二级资源4处,一级资源3处。中等级(四级、三级)资源居于主体地位,黄河地理标志为最高等级资源。表3.2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资源评价表Tab.3.2TheevaluationoftourismresourcesinGuidetourismarea注:五:>95,四:85—94,三:80.84,二:70一79,一:<79。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18种资源类型中,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各居一半,资源类型相对均衡。高端资源(五级):中端资源(四级、三级):低端资源(二级、一级)为1:10:7,高等级资源缺乏,中等级资源主体地位不明显,资源层级结构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高企。5处四级资源均为自然资源。5处三级资源中,3处为人文资源、2处为自然资源。总体看来,中端资源中自然资源占70%,是规划区最核心资源。人文资源明显处于劣势。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区紧邻贵德古城,其中玉皇阁、古城墙都是青海省知名人文资源,对各类游客普遍具有较大吸引力。这些资源虽不属于规划区,但因十分密切的地缘联系能对规划区产生显著的正外部性或者说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规划区人文资源的相对劣势,提升了规划区的资源丰度和发展潜力。3.3.2.2旅游资源综合标准评价根据景区资源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资源点14处,,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评价体系,将评价要素分为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价值和附加值三大评价项目、八项评价因子进行评价(如表3.3)。其中:“资源:要素价值”包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和“完整性”5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包含“知名度影响力”和“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个评价因子。“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因子。各评价因子分为四个评价得分档次,通过对这些评价因子赋值,最后加和得出每个单体资源的综合因子评价总分。根据旅游资源得分,把旅游资源分为5个级别,从高级到低级分别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j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一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一44分其中,五级旅游资源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为“普通级旅游资源”。27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表3.3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资源评分表Tab.3.3TheevaluationoftourismresourcesinGuidetourismarea评价因子单体名称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85分)(15分)值观赏游历史文化完整适游期环境憩使用科学艺术珍稀奇规卡莫.性知微或使用保护总分憩使用科学艺术性或使用保护思分特程度丰度与和影响价值范围与环几率力境安(15分)(10分)(30分)(25分)(5分)全小岛河砾滩黄河滩涂河中岛清水黄河河滨湿地鱼塘、湿地水塘林中涌泉河滨公园杨树林枯柳、古梨树黄河文化园草地转经筒广场黄河少女雕塑湿地栈道水车根据资源评价得分可以看出,贵德县休闲区旅游资源较为多样,既有自然景观,又具有独特人文资源,显示出景区开发存在的巨大潜力。规划景区的旅游资源特色比较明显,许多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的潜力空间较大。尤其是清水黄河和转经筒广场,如果开发得力,都有可能成为规划区乃至贵德县特品级旅游资源。根据旅游资源的评价得分将景区旅游资源分成两个开发类别。一类资源:该类资源品级较高,属于五级分类里的特品级旅游资源,是景区开发的重点,也是提领整个旅游线路的节点。该类资源主要包括转经筒广场和清水黄河景观。二类资源:该类资源评分位于60.89之问,在分级类别上属于三四级,即优良级旅游资源,该类资源开发潜力大,是景区主要的组成景观。二类资源包括黄河滩28∞的卯蛇辨卯佗阴甜%叭乃@踮OlO0■010l01035434354234732323632545454545m9m09m9mB¨B9他m9m巧mM堪懈斟玛筋倦加筋螺毖巧如埒弱¨加驺蕊卯毖殂勰加船拍加M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涂湿地、滨河公园、水车广场等景点。这些景点需要进行深入设计和提升,并进一步融入黄河文化元素,将成为景区的重点开发项目和旅游精品之一。3.3.3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资源特色分析3.3.3.1旅游资源评价的文化景观创新力2002年1月刘滨谊在《厦门鼓浪屿发展概念规划国际咨询》项目中首次提出了AVC理论。AVC理论这里指的是指旅游区的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alidity)与承载力(Capacity)。本研究将从AVC理论的角度去进行文化旅游景观力的探讨。(1)吸引力伴随着旅游竞争的加剧,人们意识到了旅游产品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而以地脉角度这个层面而言,黄河湿地、大面积郁葱的高原丛林和高原牧场是吸引游客主要的自然美景。所以,对于游客来说,希望的是每一处都有新境和新收获。从史脉的角度而说,贵德人民的骄傲是体现在历史人物的辉煌功绩。从文脉角度而言,在贵德古悠久的历史发展上,在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的辉煌发展过程中,至今仍然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人文旅游资源。农牧文化圈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所以,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地恢复发扬最为自然的、历史的原始特征,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其资源“只有我有”的优势,成就一个和主题相适应的独有的环境氛围。(2)生命力生命力包括了发展壮大风景名胜与旅游资源的能力。旅游经济结构是需要运用民俗资源优势来进行开拓的,贵德的传统文化,大多数是在对生态环境适应与改造基础上形成的。经过千百年的进化,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物质能量循环方式与规模,随意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对这一循环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原有的平衡假如被如果打破了,就会对当地社区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开发的时候,就应该把维持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作为重要的前提条件,要实行旅游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保持生态系统、环境系统和文化完整性作为重要的前提条件。(3)承载力本文承载力指的是自然环境对于旅游开发所能承受的最大程度,所以在旅游开发中应该充分的考虑旅游地的承载能力。①当地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贵德旅游发展就需要把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作为前提条件,一个区域有其最大的承载能力。在这个范围内,自然资源就可持续经营;而超出这个范围,自然环境就将受到损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旅游、资源、人类生存环境合为一体。②地域文化受外来文化冲击的承载力伴随着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和外界的交往增加,外来文化影响着贵德原来有的地域文化。所以在旅游规划中更是提出了许多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措施与方法,但是却忽略了旅游对旅游地文化的影响方29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面。一方面应该把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文化保护加入到旅游规划中来,也就是需要在考虑人文资源挖掘的同时也要对考虑对他们保护。另一方面,则是景区功能定位要合理化,合理的景区功能划分对于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分隔开来,达到最佳合理的分配原则。3.3.3.2文化旅游资源分类文化旅游资源包涵的资源种类繁多,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资源都可能有人类活动参与其中,都可以称之为文化旅游资源,因此在对研究区的文化旅游资源能更好的应用到旅游文化景观的项目设计的实际活动当中。这里我们把文化旅游资源划归为一些几个类别。(1)历史遗迹类要是历史文化层面的旅游资源,以文物、古迹、遗址、仿古建筑等为代表,要是社会经济层面的旅游资源,以废弃的生产地、交通遗址等为代表,这类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吸引力较强,是人类文化的集中凝聚,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我国现阶段仍然是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活动中,其占有的资源总量最大。如贵都的卡约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和巧夺天工的明清古城建筑。(2)社会风情类社会风情,泛指一个地区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表现的风俗习惯。主要是以饮食风俗、服饰装束、婚姻生活、节目庆典、民俗、特色工艺特产品、居住民俗、生产民俗、社会风尚社等为依托的社会层面的旅游资源。由于社会风情类文化旅游资源更加符合现在较为流行的参与体验型旅游的要求,更加适合现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能更好的缓解现代城市化下的旅游人群。(3)现代文化类现代文化类是以近现代科技成果及文化、艺术、建筑、现代园林、城市生活等为依托的现代文化层面的旅游资源,它是指能特别反映现代文化理念的旅游资源。现代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导向潮流,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群众的共鸣,,能够使群众在旅游过程中增加知识,提高文化艺术素养。(4)精神文化类精神文化类型是以宗教、信仰、崇拜等为依托的精神层面的旅游资源。它的旅游吸引力更多的是停留在能代表这些精神的建筑、艺术等实体景观上,如宗教圣地、宗教建筑、宗教艺术、宗教活动、革命圣地、革命事迹等。精神伦理类旅游资源不仅能使旅游者获得大量的宗教知识,而且还可以提供多种美感享受和精神洗礼,并具有考古、文化传播等功能,像格萨尔王的史诗、藏族宗教、宗族医药文化等这种类型旅游资源受人类精神文化的支配,因此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较大。 丛j一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l司题研冗曼曼蔓笪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童笪曼曼曼量曼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笪曼曼曼(5)人文活动类人文活动类是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文化等活动基础上的,像节庆庆典、民问习俗、艺术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旅游资源,它不具有实在的外在表现形式。人文活动类的旅游资源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它的存在具有恒久性且形式的多样性。根据上面的分类方法,贵德的文化景观资源主要可以表现一下几个方面:黄河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高原文化和自然生态文化。多种文化资源的优势是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文化景观规划的基础。3.4旅游市场及其发展预测分析3.4.1贵德县旅游发展形势分析(1)政策环境与发展目标贵德是青海省旅游发展重点县,被作为青海第二条旅游主干线(沿黄河)的中一t5,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各级政府积极安排部署贵德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尤其是海南州举全州之力推动贵德旅游开发,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性政府措施,贵德正面临历史上最好的旅游发展政策环境。旅游业是推动贵德社会经济转型,提升贵德发展品质的核心途径。全县尽心齐力,尽快把贵德县整体打造为国家5A级景区,实现“十二五”期术旅游收入占贵德全县GDP的44%以上,使旅游业成为贵德支柱产业,将贵德建成芫青海省旅游改革创新的示范区、青海省重要的会议经济中一t3、中华黄河生态文明的展示区和中国著名的高原生态养生旅游目的地。(2)社会发展与经济基础贵德县总面积3504km2,全县辖4镇3乡,119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2009年术总人口10551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282人,总人口中汉族50725人,占48.1%,藏族38209人,占36.2%。回族14301人,占13.6%,土族1715人,占2%。境内共有藏、回、土、撒拉、满、蒙古等十四个少数民族,贵德全县人口主要分布于三河地区,占全县人口的57.1%,是贵德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1411812万元,比上年增长23.9%;三产结构为11:68-21。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3381元,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10元,同比增长17.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40.43元,同比增长20.35%。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展,贵德己成为青海省最富庶的地方之一,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曜实的基础。(3)旅游地域结构从青海省域范围看,贵德是青海“一圈三线”中大西宁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黄河旅游带的组织中心和集散枢纽、西宁1小时都市圈南部最关键的旅游节点。从海南州看,贵德是全州旅游发展中心,是海南州融入大西宁旅游圈最关键的节点。 华111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十学位论文从贵德内部看,全县正在构建“旅游中心一旅游片区一旅游组团一旅游景点”的旅游布局体系,形成“一带一核四区十二组团”的旅游地域结构(如图3—4)。图3.4青海贵德旅游地域结构分析图Fig.3—4ThediagramoftourismregionalstructureofGuidetourismareainQinghai(4)旅游市场形势2000年以来,贵德旅游发展迅速,尤其是近五年来接待量平均增速高达35.63%。2009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48.9万人(次),同比增长2.49%,实现旅游收入4049.5万元,同比增长13.39%。同年,海南州接待省内外游客66.5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00万元,同比增长24.2%。贵德旅游接待量、总收入分别占海南州73.53%、65.31%,在海南州旅游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表3—4)。近年来,贵德客源市场从西宁等周边地区逐步扩大到了甘肃、陕西、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省外市场。总体而言,贵德客源仍以西宁、兰州及周边城镇居民为主体,游客消费层次偏低,但正面临重要转型发展期。32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蔓!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窒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表3-4贵德旅游客源市场分析表Tab.3-4TheanalyticaltableoftouristsmarketofGuide资料来源:《贵德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5)旅游开发状况目前全县具备基本接待能力的景点已有12处,贵德古城、温泉小镇、高尔夫等一批规模大、等级高的旅游项目正在建设中。先后建成4处旅游航运码头,共有快艇14艘,并准备开通龙羊峡经贵德至李家峡的黄河游览线。住宿设施规模初具,已有星级宾馆四家,床位376张;其他中小型宾馆18家,“农家乐”小旅馆106家,正常经营的83户。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200人,全县旅游宾馆一次性能满足3000余人的住宿,餐饮业一次性能提供2万人就餐。近年来,全县旅游交通和基础设旋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先后完成了西久公路的改造,贵共公路全线开通,实现了与王牌景点青海湖的线路衔接,“五横九纵”的县内道路框架经基本形成。旅游购物和休闲娱乐设施具有一定水平,旅游信息化水平低、旅游网站和电子商务开发滞后,本地旅游发展资本有限、旅游民间资本不活跃。总体而言,贵德旅游集散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正得到快速加强和提升,逐步向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相对独立的旅游目的地转变。3.4.2贵德旅游市场分析(1)旅游产品市:场分析立足贵德“高原养生度假旅游地”基本定位,结合贵德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区位条件,应重点开发6大旅游产品市场。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①高原养生度假市场贵德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年均降水量251-559mm,年平均气温7.2℃,历年最高气温34。C。全境沟壑纵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河流阶地和盆地丘陵地貌相问,具有优越的小盆地气候,素称“高原小江南”,是避夏消暑、养生保健游客青睐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是西宁“高原夏都”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观光游览旅游市场贵德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地质地貌奇特,享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盛誉,是青海省旅游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和青海省旅游重点发展地区,同时又与青海湖、塔尔寺、西宁等构成青海省最重要的旅游发展板块,是面向中远程观光游客的重要节点。③休闲娱乐旅游市场贵德位于青海省会城市西宁1小时都市圈内,东距甘肃省会城市兰州200公里,是西宁、兰州环城游憩带的最关键节点之一,两市及周边各类城镇约600万居民构成贵德较为稳定的休闲娱乐旅游本底市场。④会议商务旅游市场贵德会议商务旅游市场主要依赖于西宁同类市场的分流,以及贵德自身商务会议的吸引功能。依托西宁中心城市职能,以及贵德自身优越的资源条件,一方面成为大西宁都市圈重要的商务会议基地,同时也大力开拓以贵德为直接举办地的会议旅游、奖励旅游、集会旅游、展览旅游市场,是贵德成为青海重要的特色商务会议基地。⑤乡村民俗旅游市场贵德处于汉、藏两大文化区交汇地带,是汉、藏、回、土、撒拉族等多民族聚集地,民俗文化旖旎多姿、极大丰富,如社火、灯展、戏曲、民族歌舞、风土节庆、风味饮食等,具有很大奇特性。贵德乡土风貌较为完整,乡村民俗旅游市场前景广、潜力大。⑥康体探险宗教市场贵德地质结构复杂、地形多变、地貌奇特,并具有独特的高原丹霞、清清黄河景观,具备开发自驾游、背包游、探险游、科考游等专项旅游以及举办相关康体运动和赛事的良好条件,康体探险旅游市场将日趋兴盛。贵德境内宗教寺院众多,批准开放的各类寺庙就有119座。其中藏传佛教寺院58座(内有黄教寺院33座、红教寺院22座、本教寺院3座),汉传佛教寺院1座、清真寺37座、道观1座、庙宇22座,宗教资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旅游市场潜力。(2)地域市场分析依据国内旅游流空间衰减整体规律,并考虑贵德周边居民点(城镇)分布特征,分别以200KM、700KM为界,将贵德旅游市场划分为一级(近程)、二级(中程)、三级(远程)市场区。①一级市场区主要包括西宁、兰州、武威、青海海北州、海南州、海东地区、果洛州、甘肃甘南州、临夏州。该区进入性条件较好,西宁、兰州两座大城市是贵德最关键的目标市场区。从旅游需求发展规律来看,该区经济基础有限,人均可支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需求层次整体一般,以观光娱乐为主的中短程旅游市场具有主导地位。两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2000美元临界点附近,据国际经验,这一界值预示两市休闲度假等中、高端旅游市场将快速扩张。②二级市场区依据700公里以内地域的城镇分布特征,贵德中观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以及银川.西安.成都扇面区以内。据全国水平,700公里以内客源应占20%左右。考虑到贵德中、宏观市场区城镇分布具有明显向东指向的不均衡特征,二级市场区占比应高于全国水平,应达30%以上。二级市场区是贵德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众市场腹地。二级市场区经济发展居全国中等水平,中端休闲度假市场和特色观光、民俗市场具有较大开发潜力。该区是康体探险、民俗体验等特定高消费分众市场的主要腹地,应重视面向这一区域的3.7天的体验型产品市场开发。注重区分对待宁夏、甘肃市场亚区和关中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市场亚区。前者旅游需求层次略低、以短期逗留为主;后者需求层次相对较高,逗留时间略长。宁夏、甘肃市场亚区直接以贵德为目的地的可能性高于关中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市场亚区。因此,在开拓关中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旅游市场时,应重视贵德与青海湖、塔尔寺、西宁等重要旅游节点的组织关系,尤其是产品市场的整合。③三级市场区700公里范围以外地域,出游力巨大。贵德地处西北内陆、青海省东北部,远离中国核心旅游客源地区(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与中部地区以及乌市、拉萨等西部重点城市也有较大距离。三级市场区属于远程市场,潜力巨大,其中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最为关键。该市场具有需求层次高、消费能力强、逗留时间长、季节性突出等特点,多为团队出游,或高端小群体自主出游,通常具有明确的出游动机。依据远程出游规律,贵德需要开发吸引力强、特色突出、等级高的旅游产品。注重贵德古城、丹霞奇貌、清清黄河、民族特色、高原生态等资源的整体包装打造,以综合型、高品级目的地形象开拓远程市场。高度重视与青海湖、塔尔寺及周边重要旅游地的组织关系,尤其要重视西宁作为入口节点的“基营”地位,迅速融入、全面对接西宁“高原夏都”1小时旅游圈,成为关键旅游地之一。在“高原夏都”旅游圈中,应重点关注养生度假、休闲娱乐等高端市场及产品开发。“十二五”期末,力争使三级市场客源达10%一20%左右,远期继续提升比例。④入境市场入境游客多选择中国开发最为成熟、国际知名的旅游地。目前西北五省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尚未出现国际旅行商重点运营的旅游地,青海近期也没有明确提出将入境旅游市场作为主攻市场的发展意向,贵德几乎不存在稳定的入境市场。入境游客以人文观光、商务旅行和探亲访友为主要动机,贵德可以借助西宁、青海湖和塔尔寺等重点旅游地积极开发入境市场。整体上,入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境市场短期内对贵德旅游不具备明显影响力,面向远程游客的旅游产品基本能够满足贵德入境游客需求。表3-5贵德旅业发展规模预测Tab.3—5TheforecastofGuidetourismdevelopmentScale旅游人数增长旅游收入增长年份(万人次)(%)(万元)(%)(3)市场预测①市场规模预测据《贵德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旅游增长率约为26%,2015年游客接待规模达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考虑到贵德近期对旅游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扶持政策有效落实,一大批新项目陆续上马,旅游市场逐步开拓,预期“十三五”期间贵德旅游将由介入期逐步转入发展期。同时,贵德周边市场规模基数有限,且中远程市场增长具有相对缓和的规律,因此推断:“十三五”期间,贵德旅游增长率整体继续提升,增速缓和,预计在25%一30%左右。“十三五”期间,贵德中远程游客占比将大幅上涨,客源消费结构将发生显著转变,旅游收益率明显上升。预计基本消费市场(300元/人天):中端消费市场(800元/人天):高端消费市场(2000元/人天)达到50%:35%:15%。在《贵德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础上,未来10年(“十三五”期末)贵德旅游接待规模和收入预测(如表3.5):②市场结构预测贵德应依据旅游发展定位和资源、市场条件构建合理的产品体系,而不同市场区游客对贵德旅游产品需求不同。贵德的旅游市场经过分析,对不同的市场进行以下的预测。近程市场(一级市场区)客源规模约占45%,以养生度假、观光游览、休闲娱乐、会议商务、乡村民俗为优势产品市场。中程市场(二级市场区)客源规模约达●%783625J4m¨滔,』:‘-123~一6.撇揪撇施勰船㈣酣哪一删瑚猫一~一mn他BMHM"博均加一加加一 举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I司题研究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蔓曼笪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35%,以观光游览、康体探险宗教为优势产品市场,注重养生度假、休闲娱乐、乡村民俗产品市场。远程市场(三级市场区)客源规模约达20%,以养生度假、观光游览为优势产品市场、重视休闲娱乐产品市场。总体而言,贵德应以高原生念养生、特色观光游览产品市场为主导,重视休闲娱乐、乡村民俗产品市场开发,积极开拓近中程会议商务旅游市场,以康体探险宗教产品市场为补充,形成层次合理、重心突出的旅游市场体系。4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4.1规划区场地分析(1)区位条件规划区联通贵德古城文化区和黄河生态区,毗邻贵德行政商务区,对望贵德河西新区和温泉小镇,侧对优美黄河水道,具有交通、市场、环境、旅游等多种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具有综合开发、统筹利用的巨大潜力。在环境风貌方面,规划区位于贵德古城至黄河通廊(进港路)西侧,东北角抵黄河悬索桥,进港路东侧现代建筑与规划区及贵德古城明显不协调,需要进行整治。沿规划区南部界线现存大量一般性民居,风貌不佳,近期可利用规划区南缘的林木带进行景观隔离,同后应对现状建筑进行整治、改建或置换。规划区西侧、北侧景观风貌较好,尤其是北侧紧邻黄河水道,植被葱郁,景观优越,应切实予以维护、提升(如图4—1)。目前规划区相关设施开发明显滞后,需要下决心、抓实干,将规划区潜在的区位优势转变为现实的发展优势,使规划区成为贵德创建“5A景区”的点睛之笔、惊世之作。。重曩一夕积l—"酬∥4、鬟7/’专麴釜▲.∥i秽蠢≯一一一⋯.施/譬I..夕答盂。滋,,彳乒r一一,而‘¨●1:警广一≯熨强盏暑t:警劳一●kL—L~一1r‘’、、’1J,冲^,-幽静一^●■o-^_ho●·}■●■_¨*图4—1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区位用地分析图Fig.4-1TheanalysisdiagramoflanduseofGuidetourismarea 华巾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十学位论文(2)自然条件规划区属于濒河湿地,开发程度小,面山傍河,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植物为青海杨和各类杉木,河漫滩灌木丛基本完好,场地平整。是“天下黄河贵德清”核心展示地段,水清流急,平均水深6-7m,最深水位超lOm,河道中夹绿洲,浅滩有大片卵石出露,水面略有起伏,水景富有层次,生动有趣。有鸬鹚、鱼鸥、棕头鸥、鸬鹚、天鹅等多种野禽栖息,具有温润舒适的小气候,自然生态非常优越。(3)旅游设施规划区基本处于自然状态,目前具有旅游接待功能的设施主要有中型旅馆一处、黄河少女广场(游艇码头)一处、乜那塔一座、经筒广场一处、河滨公园一处。整体看来,已有设施缺乏协调整合,“各自为战”,具有零散、拼凑倾向,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休闲游憩地。产品结构单一,留不住游客,尤其是缺乏接待量大、吸引力强、功能综合、特色明显的旅游吸引物。应重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演艺、商务、节事等多种旅游产品的组合开发,扭转当6订以“白发观光”为主的单薄结构,打造以各类游客“自觉体验”为导向的魅力型、活力型休闲地段。(4)基础设施目前主要基础设施包括钢索桥一座、小型厕所一处、滨河路、进港路、河阴西路等,道路状况差,远达不到旅游道路标准。进港路是规划区主要入口通道,滨河路是主要景观路,两者路况太硬,且较狭窄,亟待改善。指示标志及相关解说系统、通讯设施、卫生设施(垃圾箱等)基本没有。规划区内部游径系统缺失,主要场地之间互通性差。(5)景观风貌已经建成的各类设施设计滞后,造型生硬,用材粗放,不具地域性。对景观考虑明显不足,如游艇码头的停车场紧邻黄河蓝道、厕所直对道路,非常突兀,与周边环境不协调;黄河少女广场、经筒广场对亲水设计要求考虑不足;圣宝林卡仿江南建筑型式,与地域整体风貌相冲突;河滨宾馆为普通现代建筑造型,有待改造。建议按照自然人文相协调原则、地域性原则、主题轴线原则改造已建设施,引导拟建设施,协调、维护规划区景观风貌。(6)场地形象规划区对“黄河”特色挖掘不够深入,“天下黄河贵德清”这一独特品牌打得不够有力。目前仅有“黄河少女广场”与黄河文化主题明确关联,但缺乏生动、丰富的活动支撑,难以体现“黄河”的独特内涵。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展现“真特色”,另一方面绝不伪造、移植“假特色”。建议立足贵德自身的黄河文化底蕴,按“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原则,分地段打造“贵德黄河古韵体验区”和“现代黄河精神展示区”,以“黄河品牌”提升规划区形象,以“黄河形象”打响规划区品牌。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4.2项目规划指导思想(1)梳理空间,整合滨水、湿地、陆地空间,构筑最佳旅游空间格局盘点和梳理规划区场地,在保证场地完整性的前提下,基于科学、合理、协调、简洁等原则,对规划区内的清清黄河、两座河中岛、清清黄河水岸及南岸湿地、陆地进行空间归并和组合,形成格局协调、场地完整、交通通畅、整体美观的最佳旅游空间格局,最大化发挥清清黄河、滨水森林、湿地的场地空间优势,塑造经济化、合理化、功能化的空问形态。(2)构建高原休闲度假、黄河生态体验等旅游产品体系从黄河文化和贵德历史民俗两方面着手,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提炼文化精髓,以高原休闲的地域文化为载体,打造贵德高原休闲、清清黄河生态体验型旅游区,依托清清黄河生态文化、多民族融合的地域文化、高原休闲文化等异质旅游资源构建规划区休闲、体验、度假、养生、娱乐等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体系,突出不同区域的差异化主题定位。(3)深度加载文化,增强高原式休闲、度假、养生旅游文化氛围整合规划区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文脉系统,以此为基础,从黄河文化、藏族佛教、藏族艺术、医药等方面着手,通过创新化、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将不同的文化主题渗透到不同的旅游项目中,营造和强化区域高原度假、黄河生态体验、藏汉民俗体验等旅游文化氛围,打造地域色明显的休闲空间,营造生态、多元、复合的文化氛围。4.3规划年限与范围贵德县休闲区规划范围为贵德县城北部黄河南岸、黄河水域及两个河中岛,规划区自东部贵德黄河吊桥及黄河南路向西至西河(莫曲沟)东西长约3km,南北总宽余约lkm。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本规划年限期为2011-2020年,共10年。近期为2011-2015年,为近期项目开发与基础实施建设阶段。中、远期为2016~2020年,为全面整合与服务完善阶段。4.4规划目标与定位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低碳生态度假为内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项目良性竞争的整体观,立足规划区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提炼特色,创新项目体系,丰富项目内容,深化主题,凸显旅游区的生态旅游、低碳旅游功能。4.5规划原则(1)差异化开发,构建高原休闲度假品牌差异产生吸引力。规划突出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清清黄河、高原“小江南”气候、贵德式休闲民风等优势资源和个性特色,39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深入挖掘,重点包装,打造高原休闲度假、黄河文化生态观光体验、藏族风情娱乐体验等旅游项目,彰显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与其它旅游区的旅游差异性。(2)可持续发展,科学开发黄河生态旅游资源。以可持续开发为原则,指导规划区项目的建设和开发,尽可能的保证规划区西侧森林的完整性,东侧湿地的原始性,大岛环境的生态性,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力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增长。(3)文化融合,形成民族融合、宗教和谐发展的多元化文化空间。规划坚持以清清黄河文化为主题,多元民族融合文化为基底,以高原人文环境相协调为原则,将黄河生态、贵德历史民俗等文化元素渗入到景点当中,分别形成黄河民俗湿地,贵德文化公园等大型景观性项目,使游客在观赏自然景色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贵德文化的独特魅力。(4)以人为本,营造舒适的高原休闲度假环境和黄河亲水空间。以游客为根本,以满足游客的感官和视角需求为目标,确保旅游项目设计、旅游设施布置和每条线路的景观规划都能较好的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如从游客向往亲近清清黄河的心理出发,设计牛皮筏、羊皮筏、黄河龙舟、软石沙滩等项目,使游客可以触摸和感受清清黄河水。4.6总体功能分区本方案着眼于清清黄河水、高原叫、江南”气候、贵德式休闲民风,藏汉融合的民族文化以及现状建筑等优势资源,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将高原式休闲文化的内涵渗入场地空间,进行空间设计。结合休闲旅游度假区高原休闲度假、清清黄河生态体验、黄河文化集中展示、藏汉民风体验、贵德民俗展示等多种主题旅游活动和规划区场地现状等因素,提出一带两区十组团的规划区空间格局:滨河文化休闲景观带;滨河文化休闲景观带两区:清清黄河休闲游览区、南岸滨河养生度假区;两区内的十组团。(如图4—2、4—3)。40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图4.2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图Fig.4-2ThefunctionalzoningmapofGuidetourismarea图4-3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总平面图Fig.4—3ThesiteplanofGuidetourismarea4l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帧十学位论又(1)滨河文化休闲景观带黄河以南、南滨河路以北的带状滨水区域构成了规划区的核心滨水景观,是市民及游客休闲的必到之处,具有游客吸引力大,人流汇聚能力强等特点,拥有良好的窗口展示效应。从贵德县的历史事件、名人故事、地方民俗等文化中提取元素,结合滨河带的自然环境进行景观设计,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河文化休闲空I、白J。其中,重点打造贵德文化公园、“夜闲贵德”国际休闲街、黄河沙滩亲水园三个区段,运用景墙、雕塑、廊道、小品等多元化的设计手法塑造规划区文化景观主轴,用于展示城市民俗,述说城市故事,延续城市记忆。(2)南岸滨河养生度假区黄河南岸场地开阔平坦,形成了黄河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拓展腹地,也构成了中央休闲旅游度假区休闲度假业态及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域,高原休闲氛围浓厚。在尊重地形、保护生态的原则下,凸显场地个性,形成多元融合、功能复合的开放性高原休闲养生空问。综合场地属性及具体的旅游功能,可将南岸滨河养生度假区划分为黄河天堂、森林人家、黄河博览、民俗湿地、藏原朝圣、南入口、东入口、七个组团,汇集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文化展示、休闲养生等多种业态,实现了文化与景观的融合,打造出黄河畔休闲盛景。重点项目包括:黄河清高原国际会议度假酒店、黄河生态文化体验园、黄河生态风尚艺术会所、滨河国际帐篷营地、黄河婚庆岛、格萨尔王艺术庄园、臧族文化体验园、贵德文化公园、梨花帐篷酒店、黄河贵德人家、夜闲贵德国际休闲街、游客服务中心、黄河文化博览园、黄河民俗湿地等。其中南岸滨河养生度假区内七大组团:①黄河博览组团:位于西河西岸,位置相对独立,集文化展示、交流及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在组团内建造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会永久会址,继承和弘扬贵德县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会的良好品牌文化,打造清清黄河畔的音乐盛典。②森林人家组团:基于片区良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基底,提取贵德多彩的民俗文化特色及黄河文化元素,引入“结帐而营、篝火而食”的高原休闲方式,建设高原式民俗休闲体验区,重点打造梨花帐篷酒店、黄河贵德人家、黄河清绿丝带等项目,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休闲功能。⑧黄河天堂组团:位于休闲旅游度假区南岸的核心地段。场地内森林、湿地、水系交错分布,林下空间开敞,生态环境良好。组团以休闲度假、休闲会议功能为主导,引入温泉,建设黄河清高原国际会议度假酒店和格萨尔王艺术庄园休闲度假酒店集群,形成了建筑风格协调、品质文化休闲的国际高原式休闲度假精品区。④藏原朝圣组团:中华福运轮和乜纳塔是本区域的两大地标,沿两者之问栈道连续布置转经筒,打造转经祈福景观和空间,使游客在穿越湿地的同时,能够较好42 举J‘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l司题研究地感受藏域风情,感悟虔诚的高原民族文化,构筑一条心灵朝圣之路。另外,抽取藏族医药、艺术、佛教等文化元素,前瞻性、艺术化的打造藏族文化体验园,构建休闲旅游度假区的“藏原”世界。⑤民俗湿地组团:在尊重场地肌理和整合水系网络的基础上,利用梨树、柳树、桑葚、杏树、睡莲、芦苇等植物提升湿地景观环境,营造休闲湿地的景观意象。另一方面,在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绿地系统完整性的条件下,将黄河民俗文化渗透到湿地空问中,形成文景融合的湿地景观界面,构建和谐休闲湿地景观空问。⑥东部入131.:11团:该组团是游客由古城进入度假区的主要交通通道之一,也是散客进入旅游区的最佳道路选择。将藏汉结合的民族建筑与湿地背景相结合,打造绿色生态与人文景观交融的入口印象区。⑦南部入口组团:位于原河滨公园,紧邻迎宾西路,交通便利,将是自驾游客、团体游客进入中央休闲旅游度假区的主要通道。规划拟将森林、奇石等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凸显组团片区的艺术个性,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区独具文化意境的入口区。(3)清清黄河休闲游览区包括清清黄河和两个河中岛,形成了河流、岛屿、森林相结合的优秀资源基底,资源空问组合度较好,既是清清黄河的精华区段,也是中央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景观核心之所在。清清黄河休闲游览区围绕黄河婚庆、清清黄河生态文化、黄河水上畅游三大主题构建三大功能区块,分别为黄河婚庆组团、文化风尚组团和水上游线组团,重点打造黄河婚庆岛、黄河生态文化体验园、黄河生态风尚艺术会所、滨河国际帐篷营地及黄河水上游线五大主题性旅游项目。其中清清黄河休闲游览区内三大组团:①黄河婚庆组团:结合贵德民俗传统和藏族婚庆习俗,打造黄河婚庆主题岛,通过对婚庆文化元素的提取、加载、包装和创新,营造浪漫、独特的黄河婚庆文化氛围,不仅强化了’中央休闲旅游度假区的高原文化氛围,同时增强了度假区的娱乐性和体验性。②文化风尚组团:本组团包含整个大岛区域,位于清清黄河河心岛,自然幽静,生态环境本底良好。规划紧紧围绕清清黄河文化生态资源展开,抽取生态文化元素和贵德休闲文化元素,以水与生命为亮点,画龙点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贵德风尚空问。③水上游线组团:清清黄河是市民与游客亲近黄河母亲的最佳场所。一方面依托清清黄河资源,使用羊皮筏、牛皮筏等特殊水上交通工具实现了特色化漂渡游览,另一方面,结合夜景打造开展龙舟夜游活动,形成24小时的全天候黄河水上休43 华一},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十学位论文闲漫游。水上游线强化了岛屿的可进入性,将岛屿体验、水上休闲及南岸度假串联,营造出了良好的高原休闲度假环境氛围。4.7整体景观规划从整个旅游区的大地景观和资源分布来看,休闲区结构紧凑,岛岸兼具,南岸区域植被繁茂,溪水清澈,自然风光秀美又富含佛教文化、黄河文化于其中,是难得的高原风景区。在此基础上本规划中的空问景观体系为:“两轴、十二节点”(如图4—4)。“两轴”:是指滨河文化景观轴和森林溪水游憩轴。“十二节点”:是指休闲旅游度假区内,以开敞空间、街头绿地、建筑群落、水系、塑像等构成的形式多样化、内容特色化的景观点。具体表现为茶马互市、烟雨广场、、湿地八坊、中华福运轮、乜纳塔、高原休闲国际会议中心、黄河绿丝带、黄河文化展览馆、颐水阁、黄河车、黄河生态艺术会所。图4.4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总体鸟瞰图Fig.4-4TheaeroviewofGuidetourismarea5重点文化景观规划设计5.1贵德文化概述随着目前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下,游客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闲暇时|、白J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旅游中的文化价值提升。如何提升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文化品位,如何定位文化旅游景观区的文化主题。为了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对贵德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深刻挖掘贵德的旅游文化,提炼其文化元素为历史文化脉络,民族宗教文化脉络,民族民俗体验文化脉络这三方面。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1)历史文化脉络包括贵德古城的历史空问的演变,黄河源头文化的记忆等。贵德县历史悠久,从已挖掘的文化遗址看,境内有“马家窑”文化,“卡约文化”、“仰韶文化”、“昆仑文化”、“唐汪文化”、“黄河文化”等早期人类文化遗产。从贵德古城的建筑形态来看,汉唐古堡、明清楼阁记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从历史经济上看,丝绸之路、唐番古道策曾是当年沟通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2)民族宗教:丈化脉络包括贵德人民的民族传奇文化以及民族宗教的历史底蕴;贵德南海殿观音像、中华福运轮、乜纳塔,为各地善男信女和四方宾客提供了新的朝拜圣地和观光景点。挖掘和开发贵德地区深厚的宗教文化,是提升旅游业文化品位的前提。(3)民族民俗体验文化脉络主要以贵德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为主要载体,通过旅游者的文化体验参与,从而展现贵德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贵德文化旅游区规划把这三方面文化作为规划的主体文化,鉴于以上对贵德旅游业现状及贵德旅游区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结合规划总则,提出贵德文化旅游区的旅游规划设计思路,构建旅游文化区的景观体系。贵德文化旅游区规划就是以贵德与贵德文化为基础,通过有限的非物质文化景观遗迹的展示,以及文化的景观加载及物象化,营造新的文化景观。以贵德文化主题为线索,通过文脉分析及主题确定、具体文化的选择,并使它们相互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跨越时空的景观。在贵德文化旅游区旅游规划设计中,首先对文脉分析来立意,确定主题,确定了主题从而选择具体要表现突出的文化,然后确定外显系统特征,即景区的文化韵味和风格,最后对主要景点的文化内容的物化,以景观载体的形式来展现文化内涵。为了能更好的将旅游地的文化进行推广和普及,如开展各种文化参与性项目。这样既可增强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知识性,又可使各个层次的旅游者都能感悟和理解,达到促进文化传播和传承的目的。5.2历史文化脉络的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历史文化脉络的文化景观的规划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文化景观项目上:贵德文化公园景观设计和黄河生态文化体验园景观设计。5.2.1贵德文化公园景观设计5.2.1.1立意——文脉分析及主题确定贵德的历史:乏化积淀深厚,古为羌地,汉设河关县,东晋置灞浇河郡,南北朝属吐谷浑政权,隋设廓州,唐属吐蕃王朝,宋属厮政权,元设贵德州,清沿袭明制,45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属陕西行都司河州卫管辖,后隶临洮府,西宁府等,后置贵德厅、贵德县,隶甘肃省西宁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贵德县隶青海省。1949年贵德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隶省直辖,1953年隶海南州。在贵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文化财富,比如贵德陆续发现的“马家窑”文化,卡约文化,仰韶文化,昆仑文化,唐汪文化等早期人类文化遗产,是古老文明活动地域之一。因此贵德历史文化的展现,具有重大的旅游价值意义,是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文化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2.1.2具体文化的选择全面表现“贵德历史”的文化内涵,可在以下4个分支上展开:(1)山水文化,以黄河岸边的沙滩湿地、郁葱的桦树林以及黄河清清水等特有的自然资源为依托,营造贵德文化休闲带的山水文化景观;(2)历史典故;(3)文化遗迹的塑造;(4)中华福德文化;(5)贵德风情文化,着重在项目设置中渗透乡土风情文化内容,展现贵德的乡土特色和民间习俗、传统工艺等,如保安族舞蹈表演、“拉伊”会、“花儿”会和舞狮舞龙表演及特色餐饮品尝等,并可组织贵德民俗节庆活动。5.2.1.3外显系统特征的确立文韵通过“贵德历史文化”主题的确定,贵德公园就可以起到通过休闲旅游达到文化渗透和文化保护的作用。贵德公园的文化内容包括特定的历史时期(事件)、区域的民族文化、特定的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科学技术、特定的环境等等。风格为了能反应出贵德历史文化千余年的沧桑,以空间的厚重感和凝重感为基调,建筑主要以明清为主要风格,旅游者通过文化景观的游览达到对贵德文化的认知和共鸣。5.2.1.4转化——功能分区与景观项目设计贵德文化公园位于滨河景观带东端,以贵德历史脉络为主线,贯穿贵德建城千余年的沧桑,通过雕塑、景墙、景观小品等多元化的表现手法,为贵德打造一条充分展现地域文化、民俗特色的文化景观廊道,并将文化休闲设施与环境进行紧密联系,创造一个环境与文化交融的高品质开放休闲空间,成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必游的区域;建设区域性的历史文化步径系统,让人们在宜人舒适的步行环境中品味城市的精粹;对滨河的树林进行梳理,结合景观绿化,形成生机盎然的、舒适生态休闲空间。(1)功能分区贵德文化公园开发重点强调“贵德历史”的文化主题,并以此作为贯穿全园规划设计的中心思想,有机地串联起生活情趣与黄河清清河水、高原巍巍山色两个辅助元素,使项目的功能分区主次分明。整个景区分为3个功能区:①历史烟雨区历史烟雨区段位于黄河吊桥西侧的滨河丛林。主要以景观序列展现贵德不同历史阶段及重要事件,共同构筑一幅贵德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如图5.1)。46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②中华福德区中华福德区东邻历史烟雨区,南接藏原朝圣组团,由民族和合小径将明德广场和亲水观景平台连接。东侧是以明德广场为主的休闲观光区和西侧是以千福街吧为主的休闲娱乐区(如图5.2)。⑨桦林秀色区位于贵德文化公园的滨河地带,大量栽植白桦形成景观树阵,与公园的文化景观建筑相得益彰,成为文化公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主要景点设计——文化的物化①历史烟雨区烟雨广场位于黄河吊桥旁,以石材质地屋脊顶式牌楼形式进行建设,上书“历史烟陌”四个大字,使其成为滨河文化休闲带的入口标志性景观,引导人们进入烟雨广场进行游憩。烟雨楼作:勾该景段的标志性建筑,烟雨楼建筑采用古朴的石基座,基座上为两层的明清风格建筑,可在此登阁眺望黄河,这里将成为体验山水文化和名人文化的绝佳场所。占地总面积约为365m2,建筑高度为16m。远古寻踪以雕塑的形式展现新石器时代贵德县境内卡约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先民繁衍生息和先秦西戎羌地的悠远历史。西汉置县景墙以景墙的方式表现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王朝设河关县,将贵德纳入汉朝版图的典故。吐谷浑国景观贵德在东晋时期曾经作为吐谷浑王国的政治中心,以景墙的形式展现吐谷浑国修筑浇河城的这一重要的历史片段。金城汤浴以唐朝金城公主远嫁吐蕃,将贵德温泉作为汤沐之地为设计来源,以水景的形式,表现贵德温泉开发的悠久历史。三户西迁廊以景廊形式展现明朝调集王、刘、周三个大户携带家属来归德守御城池,开垦屯盱|的历史。青田断脉设置刘伯温指挥兵士挖断梅茨山“龙脉”、设坛祈求,最终感动观音菩萨降伏金牛的雕塑群,包括刘伯温、地方官吏、兵士、观音大士以及降伏的金牛。义学论道:黄德历来重视教育,在清乾隆年问就创建书院和义校,并聘请学识渊博的人进行讲解。以河阴书院为蓝本,勾勒一幅师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和谐教学场景。世谨清风设置民国时期县长吴世瑾的雕塑,展现其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两袖清风的形象。新老八景运用景墙的形式表现贵德的新老八景,将黄流春涨、东山烟雨,石峡飞瀑等美景惟妙惟肖地刻画于景墙之上,呈现出贵德奇景的空灵与秀美。47 华t{,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2=户西迁覃,蕞马§市橱远-西扭IB量墙"吐菩诨国量理●i古寻薛"爝雨辟挂图5.1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贵德文化公园历史烟雨区平面图Fig.5-1TheplanofRaininhistorydistrictinGuideculturalpark②中华福德区明德广场明德广场位于中华福德区的核心位置,入口的明德牌楼位于广场的南侧,与广场中心的尚德阁共同构成了广场的中轴线,配合广场东侧的福德墙、西侧的贵德诗赋、在尚德阁周围环绕水溪,营造以德为贵的水体景观,彰显中华民族福德文化的内涵,为游客提供了优雅的文化休闲广场。广场占地面积约为2826m2,其中尚德阁占地面积约为64m2,建筑高度约为14m。德馨园位于明德广场的东侧,半月型的长廊与周围生态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长廊内窗脊廊脊上的彩绘,以民问传说、故事的内容形式,将爱国、明志、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尚勇、好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公、务实等18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动地呈现在游人面前。穿行于长廊中,在观赏周边生态美景的问隙,或是停留休息之余,还能领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魅力。千福街吧位于明德广场的西南侧,是集祈福、祝福纪念品和休闲餐饮为一体的休憩节点,建筑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满足游客在中华福德区游览时购物娱乐的需求。街区总占地面积约为732m2,建筑面积约为400m2。亲水观景平台在民族和合小径的西端,以中华福文化为主题修建亲水观景平台,成为游览间的休憩点,满足亲水体验和短暂休息的需求。更以平台的艺术美感和祈福这一美好祝愿的形式,给予游客身体上的放松、精神上的愉悦。48 基丁.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图5;-2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贵德文化公园中华福德区平面图Fig.5-:!TheplanofChinaWaterforddistrictinGuideculturalpark③桦林秀色(景观树阵)大量栽植白桦形成景观树阵,同时在树阵内修建游行木栈道,让游人既可远观树阵的错落有致的生态韵律,又能身处林中与绿色自然亲密接触。(3)主要项目设计——动态化参与在贵德文化公园的历史烟雨区,定期举办一些关于贵德历史文化的旅游活动,例如贵德历史文化旅游节、诗词歌赋文化展等;在中华福德区,举办以福文化为核心的祈福活动。贵德文化公园功能定位更多的表现为通过休闲旅游达到贵德文化的渗透和文化保护作用。5.2.2黄河生态3之化体验园景观设计5.2.2.1立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文化是经历千年人文活动和历史积淀形成的深厚底蕴和精神集合。黄河文化博览园以“黄河文化”为该景观组团的文化主题,通过不同的景观点来展览贵德黄河流域文明发祥地的黄河文化。5.2.2.2具体文化的选择(1)黄河诗词文化,边塞诗词的灵感源泉,唐诗之路节点,盛唐诗家在此留下无数佳作;(2)黄河奇石文化,黄河奇石是“高山”的手笔、“母亲”的刀工;(3)黄河泥塑文化,“女娲砖土造人”,泥塑是炎黄子孙自我形象的展示;49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又(4)黄河民俗文化,剪纸、皮影戏曲,黄河民俗承载美好的精神寄托;(5)黄河水文化,水代表着智慧,黄河水文化是贵德人民智慧的结晶。5.2.2.3外显系统特征的确立文韵居住于黄河源头的贵德人生产和生活的智慧是贵德文化的一部分,以呈现出原汁原貌的地域民族文化。风格充满贵德人民的自然、淳朴的生活气息,旅游者于黄河湿地中感受地域文化特色。5.2.2.4转化黄河生态文化体验园位于原规划区的大岛中部和东部,是一个集休闲、观光、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文化体验园区。园区内颐水阁,中流砥柱景观和天水黄河实景演绎广场,视觉上共同构成了园区内贯穿东西的中轴线(如图5—3)。岛上修建的环岛栈道,是连接岛上黄河生态文化公园、黄河生态风尚艺术会所和滨河国际帐篷营地三大项目的纽带,也将园区内远古陶滩、颐水休闲苑、红柳映霞、梨都码头等交通游览区一一串联在一起。!,尊强j—j1。‘ji。2围倒暖水目日木体阑蔸天水黄河实量演蜂广蜢饮水总叠量理远古冉雄虹梆瞳t中蔫鼍柱蠢塑环湖栈谴鬻蕾码头术与生命40主矗馆图5-3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文化风尚组团黄河生态文化体验园平面图Fig.5-3TheplanofYellowRiverecologicalandculturalexperiencepark(1)主要景点设计亲水内湖在大岛中央地势比较低沣的地方进行适当的地形处理,形成亲水湖面,湖岸以自然的沙石浅滩为主,既可作为观赏实景演出的重要场所,又是游客亲近黄河的第二大区域。围绕湖滩设置亲水平台、亲水栈道、石滩戏水,在湖中央位置保留一片陆地,形成湖心小洲。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I司题研冗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水与生命4d:主题馆水与生命4d主题馆半环绕于天水黄河演艺广场的北侧,是一座富有藏式风格的建筑,内部设置有4d影院、售票服务大厅、咖啡厅、水吧。天水黄河实景演绎广场结合岛上亲水内湖策划一台实景演出,以黄河孕育文明为主线,以贵德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以藏式舞蹈、花儿、拉伊艺术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将绚烂多彩的灯光艺术与水景结合,打造一台高水平的夜间实景演出。在湖中搭建圆形演出平台与半圆的水上观演台,有如圆日与新月相依,相辅相成。将此表演打造成为贵德最核心的旅游娱乐项目,带动全县旅游娱乐和夜间休闲、住宿的发展。湖岸设计生态的观演平台,可容纳1400人观看。中流砥柱位于天水实景演绎广场中轴线的东端,通过对水文化的凝练,提炼汉字“水”作为设计元素,通过将“水”与贵德民族文化、黄河文化的融合,表现出黄河流域水文化源远流长。景观由基座,“水”精柱和清源轮三部分组成,表现出黄河之水,既滋养着青藏高原,又承载着多民族文化,是对黄河文明气质的凝练,又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景观建筑高度为6m。饮水思源位于陶艺坊北侧,以“饮水思源”为主题,营造水景。景观将黄河粗旷之美,融入设计之中,运用涌泉等造景手法,通过粗细线条搭配、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紧扣主题。远古陶滩位于亲水内湖的南岸,大量的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小品与散落在滩涂上的大小石块,模拟距今2900年前马家窑文化遗址的风貌,提供一种梦回远古的穿越时空之感。在展现黄河流域陶艺艺术的同时,呈现中华陶艺艺术的传承,引导游人感受中华陶艺文化,激发游人参与热情。游人可在陶艺坊,购买陶艺纪念品,更可参与亲手制作陶艺纪念品。颐水休闲苑位于大岛的最东端,是集餐饮、娱乐、纪念品售卖为一体的滨水露天休闲餐饮区,是黄河生态文化体验园中重要的休憩节点。颐水阁颐水阁位于天水黄河实景演绎广场东侧,是黄河生态体验园内的核一t5景观建筑,也是整个中央休闲旅游度假区的地标性景观建筑之一。游人登临阁顶,环顾四周,中央休闲旅游度假区尽收眼底;极目远眺,更可饱览贵德美景。在建筑风格上,颐水阁将传统藏式建筑风格与明清阁楼建筑风格完美的结合,是贵德藏汉文化融合的结晶、民族团结的象征。颐水阁共为五层,下面两层采用传统藏式建筑风格修建,建筑幕墙颜色采用大面积的白色,辅以红色线条的房檐、门楣、窗框,结合上面三层明清阁楼金色的顶檐,共同营造出一种空灵祥和的气氛。一层基座采用藏式吉祥节图案布局,二层为八边形布局,三、四层为正方形布局,顶层为八角形布局。占地总硅i积约为2000ms,建筑高度约为27m。环岛栈道沿大岛建设环岛栈道,作为连接各个游览项目的游步道,栈道采用木栈道、石板路等多种形式,设计宽度为1.2-1.5m。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红柳映霞位于在大岛的东南部,颐水苑与远古陶滩的中间部位,集中种植高原特色灌木红柳。每到红柳花开时节,构成大面积紫红色或淡红色的色彩斑块,犹若阳光映照下的晨烟暮霭,泛出的霞光彩云。5.2.2.5文化的传播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主办,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青海电视台、海南州人民政府、贵德县人民政府承办;邀请中外艺术大师、艺术团体来此举办高雅音乐会和大型文化演艺活动,演出内容以水与生命、人与自然、赞颂河流、尊重文明、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等天籁和谐的主题为主,向游客展示高原艺术的魅力,借此提升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知名度。5.3民族宗教文化的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民族宗教文化的文化景观的规划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文化景观项目上:格萨尔王艺术庄园景观设计和藏原朝圣组团景观设计。5.3.1格萨尔王艺术庄园5.3.1.1立意——文脉分析及主题确定格萨尔王是古代藏族人民的英雄,在藏族的传说里是神子推巴噶瓦的化身,一生戎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他降魔驱害造福藏族人民的光辉业绩,早在十至十一世纪,就在我国有雪域之称的西藏草原、风光绮丽的青海湖边、等地广泛流传,至今当地的人民依然怀念歌颂着这位民族英雄。格萨尔王艺术庄园以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为背景和题材,折射出古藏族文化、艺术以及民族风情。5.3.1.2具体文化的选择(1)格萨尔王为核心的英雄人物故事。《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头史诗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它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作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格萨尔》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历史。(2)藏族远古文化、民俗风情。藏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历史悠远,在社会生活等方面均有体现,如藏族的民族服饰、藏族的饮食文化、藏族的传统民居和藏族的节庆礼俗等。 牡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曼曼曼曼皇!曼!曼!!!!!!!!!嘎!!!!!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舅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3)藏族的民族史诗歌剧、舞蹈以及文化艺术。在二千年以来的历史长河中,藏族人民在世界海拔最高、气候环境寒酷的世界屋脊,在生产、生活、社会交往,宗教信仰和为生存而斗争的整个活动中,创造了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如史诗《格萨尔王传》、寺庙和民居都可见的壁画、以玛尼石为代表石刻、各种神佛的塑像金属塑像、唐卡、以氆氇和仲丝为代表纺织、以经书、风马为代表雕版印刷等5.3.1.3转化——景观项目设计《格萨尔王传》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以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为背景和题材,从空间、环境、氛围、礼仪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筑空问设计、环境氛围营造、故事演绎等多种方式系统的展示以格萨尔王为核心的英雄人物故事及藏族远古文化、民俗风情,打造了一个具有典型藏文化艺术气息的主题度假庄园,可满足游客主题餐饮、住宿休闲体验等需求(如图5.4)。i:毒爱i要蓍囊蔑慕圈倒格萨尔王艺术渍撮中。艺术沙麓空潼幕鏖自助鲁厅生意俘车蝎庄口中u广埔主置■璺丹圮甍韩姆苑毫卡薏崎王耗嘉西苑图5-4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格萨尔王艺术庄园平面图Fig.5-4TheplanofKingGesarartmanor(1)主要景点设计——文化的物化狮龙宫(格萨尔王艺术演绎中心)集餐饮、演绎等功能于一体的格萨尔艺术休闲体验空间,建筑采用了大窗、红檐、平顶等元素,呈现出藏汉结合的建筑风格,建筑面积4600m2。以史书《格萨尔王传》为蓝本,抽取其中的《北方降魔》、《霍岭大战》、《保卫盐海》及《门岭大战》等故事篇章,创编舞蹈,打造一台别开生面的历史舞台剧,以舞台剧结合餐饮打造独具特色的藏式歌舞夜宴。通过循环演出,增加格萨尔王庄园的人气、名气,聚集财气。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十学位论文岭国行宫(住宿区)格萨尔文化主题住宿区,设有唐卡苑、彩画苑、岭王苑、丹妃苑、郭姆苑等多种格萨尔王故事主题客房,建筑面积1540m2,分为标准双人间、标准大床问、家庭问、套问等四种客房形式,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主题住宿体验。5.3.2藏原朝圣组团景观设计5.3.2.1立意贵德地区同时受汉、藏、回多元文化影响,各种宗教共存共荣,彼此影响,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宗教文化。特色的藏族文化是贵德重要的民族文化,藏传佛教具有独特的宗教法舞,各寺院每年举行的法舞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和游客的欢迎。藏原朝圣组团以“臧族文化”为文化的主题,分别打造各特色的艺术文化庄园,凸显别具一格的藏式文化。5.3.2.2具体文化的选择(1)藏族佛教文化佛教文化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它反映了人类对生活的体验、理解和愿望,而且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吸收并消化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目前,以藏传佛教寺院为主的宗教圣地,已成为藏族地区繁荣文化、发展旅游、搞活经济的重要旅游产业。此外,藏传佛教还促进了藏族天文、历算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丰富了藏族人民的文化娱乐活动,诸如舞蹈、音乐、节同等无不与藏传佛教紧密相连。(2)藏族艺术文化藏族艺术文化丰富,其原型基于藏族宗教文化发展而不断的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酥油花:酥油花就是用酥油制成的奇花异草、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各种人物;②唐卡:唐卡是用纸或布作底,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彩色卷轴画。唐卡不仅是寺院僧舍必备的庄严之具,而且也是贫民百姓的供奉之物。唐卡因品种和质地的不同可分为刺绣唐卡、织锦唐卡、贴花唐卡和珍珠唐卡。唐卡的题材和内容十分丰富,多数以宗数活动为主题,同时也反映藏族人民的历史和民族风情;③壁画艺术:西藏壁画艺术构图严谨、丰满,布局疏密有致,层次丰富,活泼多变。绘画以铁线描法为主,结构严谨,神态逼真,色彩鲜艳浓重,对比度好,尤其是“金”的大量应用,不仅有“描金”、“干贴”,还有在表现画面最明亮处的“磨金”。“金”不仅用来勾线。画图案,而且大量用在壁画中的饰物、供品及佛像身上,光彩夺目:54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冗笪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E曼皇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皇皇皇曼曼曼曼曼曼量曼蔓曼曼曼曼量皇曼曼曼曼曼罾量曼曼曼曼皇曼曼舅曼曼量④雕刻艺术:藏族的雕刻艺术,从画风上可分为宫廷雕刻与民问雕刻两种。宫廷雕刻拘谨刻板,而民间雕刻自由豪放,单纯粗犷。民问雕刻渗透着更多的世俗生活的风彩,多见于经板、麻尼石、岩石、古建筑物及法器等。(3)藏族医药文化以及藏族特色养生文化藏医学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吐蕃时期已形成体系。不仅出现了藏民族自己的医学家,而且有了藏医药学理论著作《四部医典》。藏医学十分重视自然与人体的关系,有大、小宇宙之称;藏药的原料及产品皆出自高原本土,对医治多种疾病具有神奇功效。在人类同益强调回归自然、追求生态平衡的今天,藏医藏药重新焕发光彩,连同神奇的文化背景,一起步向国内外。5.3.2.3转化(1)功能分区藏原朝圣组团的开发主要以“藏族文化”为主题。整个景区分为以下3个功能区:①柔巴藏式养生庄园特色化的藏族养生保健体验空间。以藏族养生文化为主体,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设置藏药SPA中心、藏密养生馆、四季食疗馆、晶珠药草园等项目,分别从“食、行、药、外治”四个方面诠释、展示藏族养生文化及藏医学精髓。建筑整体采用藏式风格,整体布局与环境相协调,旨在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减族养生观(如图5.5)。②藏族文化艺术苑特色化的藏族文化艺术观光、休闲空间,集中了文化展示、休闲、体验、学习等多种旅游业态。项目采用了院、宅、亭、廊、架相结合的区域空间格局,以艺术沙龙的形式,进行唐卡、雕塑、堆绣、壁画、建筑彩画等藏族艺术及藏族历史的全方位展示,引入休闲、参与型项目业态营造具备浓郁文化艺术气息的休闲体验环境,使游客不仅能够融入藏族艺术大观园,而且达到身一15,全方位体验和感悟,进而真正意义上展现文化价值。具体项目包括藏族历史文化体验馆、唐卡轩、堆绣房、壁画廊、藏衣阁、藏乐坊、雕塑林等,其分别以不同的文化主题,依托差异化的空间载体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休闲体验空间(如图5-6)。③祈福之路藏族佛教朝圣祈福之路。位于中华福运轮和乜纳塔之|’白J的经筒长廊,由上千个转经筒组合形成一条经筒祈福之路,长330m,使游客在转动经简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洗涤,感受心灵之旅。(2)主要景点设计臧族文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兼具文化、艺术、社会等多重价值。围绕藏族佛教文化、养生文化及艺术文化打造的藏族文化体验空间。项目结合中华福运轮和乜纳塔景观,重点加载藏传佛教文化、藏医药文化以及藏族艺术文化,形成独特的藏族文化体验空I、白J,重点规划嘛呢祈福之路、柔巴藏式养生庄园、藏族文化艺术苑 华中农业大学2叭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三大项目,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体验性项目,实现藏族文化的深入、系统和全面展示,营造名副其实的藏族文化休闲体验空间。①柔巴藏式养生庄园图5-5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巴藏原朝圣组团藏式养生庄园平面图Fig.5-5TheplanofTibetan-styleregimenmanor四季食疗馆民族特色食疗养生空问。食疗馆以传统臧医养生为基础,根据《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藏医医学典籍按藏医中的六季变化及自然界的四季更替研发和配置饮食,以调整脏腑机能,达到“食疗”养生的目的。建筑面积2300m2。可设置大厅及贵宾区,大厅为统一配置的四季养生食疗餐厅,贵宾区则设置相对独立的空间由专人针对客户的个体体质依据藏医疗法进行针对性的食疗服务。藏密养生馆神奇的藏族藏密养生体验设施。以藏密养生为主题,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科学合理的布设场地空问,建筑面积980m2。以打造相对静谧和独立静养环境,通过专业的教练示范和指导练习者,全面改善练习者身体、心灵、情绪和意志力,使练习者获得由内而外纾解。晶珠药草园藏药文化空间。通过藏药材的大量种植,形成独特的药材景观阳园空间,基于唯美的田园景观背景,打造晶珠藏书阁,建筑面积150m2。主要收藏藏医药书籍,便于游客翻阅,以此增加游客的藏药认识和养生知识,帮忙游客领悟药“养”精髓。藏药SPA中心主题性的藏药休闲养生空问。充分挖掘藏族的“外治”养生知识,以藏族水浴、藏药熏蒸为养生核心,引入药浴、蒸疗、缚疗等多种药浴疗法及熏蒸、推拿、针灸等藏族养生方式,配置高级熏蒸床、豪华微电脑控制蒸汽床、中56}=蓥溢一|| 基丁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笪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药熏蒸床、SPA香薰水疗舱等设施,打造独特的藏族外治疗法养生体验项目,建筑面积1550m2。②藏族文化艺术苑麓族历史文他体验塘堆绣房薯表阁蠢乐坊唐卡轩壁画赢素观精望】障木池景硬埘阵景观秉观木桥休营杀亭图5-6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藏原朝圣组团藏族文化艺术苑平面图Fig.5-6TheplanofTibetancultureandartsCourt藏族历史文化体验馆精致化的4D立体藏族历史文化体验设施,项目以青海藏族历史为主线,分别从远古、封建、近代、现代四个方面入手,打造4D立体历史体验馆,展现多元一体的青海藏族历史文化以及藏族与多民族融合、交流的历史盛况,使游客在立体空间中近身感受青海藏族历史的演化过程,亲历藏族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唐卡轩唐卡艺术休闲体验空间,建筑面积720m2,具有文化展示、文化休闲等功能。项目以唐卡艺术展示为主题,加载休闲业态和体验性元素,搭配酥油茶、酸奶等饮品,丢弃传统的“站着参观”习惯,形成“坐着欣赏”的参观形态,进而实现参观、休闲、体验、学习等功能一体化,深层次彰显项目的文化性、体验性和休闲性。在建筑设计上建议局部加载唐卡元素,进而使项目的主题更加明确。堆绣房堆绣艺术主题空间,集艺术展示和文化学习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400m2。以堆绣艺术展示为主题,搭配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而赋予单纯的艺术品展示生命和活力,增强其艺术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艺术氛围更加浓郁。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坝士学位沦又壁画廊臧族壁画艺术展示长廊。抽取臧族出色的壁画艺术,形成藏族文化景观长廊,具有较好的文化展示功能。另外,利用廊道实现了堆绣房、减乐坊、唐卡轩三个建筑之问的连接,构造出丰富、合理的项目空间格局。藏乐坊项目围绕藏族音乐、歌舞展开,建筑面积1130m2,集中了藏族音乐、歌舞欣赏,乐器、歌曲CD展示、销售等功能,形成了浓郁的藏族音乐休闲体验空间。另外,建议乐坊内设置藏族传统的座椅,并提供青稞酒、酸奶等饮品,一方面便于游客休憩休闲,另一方面增加乐坊吸引力,增强项目经营性,增加项目赢利点。藏衣阁藏族服饰集中展示空问,建筑面积600m2既可出售也可出租,方便游客近身体验,满足游客对藏族生活的好奇心理。雕塑林基于雕塑体展示藏族的特色雕刻文化。依据藏族雕塑文化,塑造形式多样的雕塑体,形成雕塑集群,打造雕塑林景观,丰富区域视觉景观,增强区域艺术氛围。5.3.2.4文化的传播由青海省政府举办,青海省藏医药学会、中国保健协会、贵德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和旅游局承办。围绕“高原、养生、休闲”主题,整合养生资源,弘扬养生文化,旨在将规划区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高原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区。结合场地内的温泉汤池、柔巴藏式养生庄园,举办藏医养生论坛、养生保健知识专题讲座,并配合温泉沐浴活动和养生食疗活动等多种体验活动。邀请央视新闻媒体、以及当地主流媒体,对其全过程全程拍摄和报道,以提升“高原·养生文化节”的知名度。5.4民族风俗体验的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民族风俗体验的文化景观的规划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文化景观项目上:黄河婚庆组团景观设计和民俗湿地组团(黄河民俗湿地)景观设计。5.4.1黄河婚庆组团景观设计(黄河婚庆岛)5.4.1.1立意——文脉分析及主题确定随着现代婚庆的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而民族特色的婚事庆典是展现贵德民族文化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表现形式。以贵德黄河湿地资源为依托,从贵德民俗文化中衍生出来的现代民族特色的婚事庆典,带给旅游者不一样的文化体验。5.4.1.2具体文化的选择(1)黄河上游婚庆民俗,多个民族相互融合的黄河源头,有着各式各样的婚庆风俗;(2)黄河湿地文化,黄河源头特有的清清黄河水资源、滨河湿地环境、巍巍高原山脉以及黄河岸边的人民生活习俗文化; 基『.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l剐题研究(3)臧式婚礼文化,藏族以豪放、深情的歌舞丰富着生活,所以有了歌舞中的婚礼。藏族婚俗文化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又带着厚重的时代遗迹,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风貌,是展现高原文化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5.4.1.3外显系统特征的确立文韵少数名族特有的婚礼风格习俗为文化基底,结合景区自然环境特征,突出婚礼节庆的热闹和喜庆的氛围,少数民族特色婚礼仪式带给消费者不同文化体验。风格整体格调应与景点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在河心岛湿地的花草树木之中营造一种舒缓、静怕‘且充满浪漫、温馨情调的文化景色5.4.1.4转化——功能分区与景观项目设计在小岛上以婚:庆为主题进行打造,成为展示和体验黄河上游婚庆民俗的重要基地。设置岛上牧歌定情园、唐卡迎新步道、央忠迎新花园和藏蜜庄园共同构成了岛上的中央轴线。格桑花园、央忠迎新花园和高原蝶恋园中各种表达爱情主题的鲜花,更为岛上增添了一种喜庆的色彩。婚纱摄影基地的引入,又进一步提升了婚庆服务品质(如图5.7)。图5.7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黄河婚庆组团平面图Fig.5-7TheplanofYellowRiverweddinggroup(1)主要景点设计——文化的物化牧歌定情园牧歌定情园的位置位于婚庆岛的中部,内设“拉伊情歌”舞台、牧歌草原、牵手定情廊。情侣们可以在此彼此叙说衷肠,用一曲曲深情的“拉伊”(情歌)叩开对方的心扉。新人、眷侣们也可以于此追忆往昔的花前月下、情意绵绵。还可用作新人举行传统臧式婚礼的迎亲出发地和相关仪式的举办地。唐卡迎新步道位于婚庆岛的中部,是连接牧歌定情园和央忠迎新花园的游步道。在亲人好友的陪护下,新娘骑马上路,与新郎共同从这罩启程、踏上美满幸福 华-t,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之路。迎亲途中,步道两侧装饰祝福经幡,让新人们在各种美好祝愿下,步入婚姻的殿掌。央忠迎新花园位于唐卡迎新步道的西端,占地总面积约为400m2。以青海臧族传统婚礼时,新娘下马脚踩“刑”字符、接受吉祥祝福的场景为创意主题。花园内设有刑字步道,园内更以红玫瑰、紫色郁金香等具有爱情长长久久寓意的花卉,表达对新人结合的美好祝愿。藏蜜庄园位于婚庆岛中轴线的最西端,是一座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藏式婚庆主题度假酒店。酒店主体为双层藏式传统建筑,其外部为黄色外墙和红色塔式屋顶设计,旨在表达新婚燕尔的喜庆色彩。一层设端莫婚宴厅,提供特色蜜月套餐,可承办大型藏式婚宴和露天婚宴。二层为拥有16『白J设施完善的藏式婚房、2问蜜月套房。藏密庄园还设有4栋一层庭院式别墅蜜月套房,为注重空间私密性的新人提供管家式的服务,将臧式婚礼文化与星级酒店的现代服务融为一体,为入住新人留下美好浪漫的回忆。庄园占地面积约为1000m2,建筑面积为2745m2。格桑花园位于婚庆岛的东部,花园大面积种植格桑花,置身于格桑花园中,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浓浓的幸福感。占地总面积为2000m2。高原蝶恋园位于婚庆岛的最东端,通过人工培育与生态吸引的方式,营造一个彩蝶恋花、翩翩起舞的浪漫花园。藏式高原婚纱摄影基地位于婚庆岛的东南部,毗邻格桑花园,服务项目包括藏式主题婚礼服饰摄影、藏式传统婚庆策划、各式生态主题婚礼策划等。(2)主要项目设计——动态化参与贵德历来是多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千百年来,汉、藏、蒙古、回等多个民族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生息繁衍、相濡以沫,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特色,而各民族不同的婚俗特色,正是这种文化特色的体现。每年的8月在黄河婚庆岛举行高原·藏式集体婚礼庆典。5.4.1.5文化的传播每年的8月,由青海省政府举办、贵德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和旅游局承办高原·臧式集体婚礼庆典。由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对新人参与,整个婚礼过程都按照藏式婚礼来举行。活动结束后,100对新人可坐上尊贵游艇畅游清清黄河。邀请央视新闻媒体、西北各大城市以及当地主流媒体,对其全过程全程拍摄和报道,以提升旅游区的人气和知名度。5.4.2民俗湿地组团景观设计(黄河民俗湿地)5.4.2.1立意汉、藏、回、土、蒙古等多个民族集聚一处,民族文化彼此交融,同时也形成 荩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曼蔓曼曼曼皇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岂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地域风俗,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民俗湿地组团最能集中保存与展示活态的民族生活景观,从衣食住行到农工商等社会活动,从岁时年节、婚丧喜庆、童玩杂耍、民间技艺,到宗教活动、文教音乐、戏曲歌谣、民族歌舞等等,都能集中在黄河民俗湿地中一一表现出来。在为外地游客提供了解本当地民族文化与娱乐的同时,也为当地民族成长中的下一代提供了学习和亲身体验这些民族传统文化。5.4.2.2具体文化的选择民俗湿地组团景观规划设计以黄河文化和黄河自然湿地的生态文化为前提,在具体文化的选择上,深入挖掘黄河民俗文化、黄河湿地生态文化和梨花文化。5.4.2.3外显系统特征的确立文韵主要以体现贵德各个民族的民风、民俗等,追求大众化。风格以汉、藏、回、土、蒙古等多个民族的民族风格为民俗湿地组团的风格,辅助自然生态湿地的自然山水的风格。5.4.2.4转化黄河民俗湿地位于东入口服务区的西侧,以黄河湿地为主题,凸显湿地生态和民俗特色,集湿地生态体验、黄河民俗文化景观观赏、民俗表演、湿地休憩和梨花主题苑落体验为一体(如图5—8)。图5-8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黄河民俗湿地组团平面图Fig.5-8TheplanofYellowRiverfolkcustomwetlandgroup(1)主要景点设计湿地游船在东部湿地建设湿地码头,用木质材料进行铺设和标识,使之与湿6l。lt●I●t●●惜n”n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颂十学位论文地原生态的风格保持一致。游船可采用两种形式,一种为低噪音的电瓶船,另一种为人工划桨的木舟,可以为游客提供不同的游船体验。禁止使用燃料动力的游船,以避免湿地水体污染和噪音。使游客体验湿地水系游船的畅快与惬意。巧匠园位于黄河民俗湿地的中心,以贵德传统的十四匠为原型,设置铁匠、木匠、鞋匠、靴匠、铜匠、银匠、石匠、皮匠、画匠、蜡匠等以景观雕塑群,展现贵德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湿地八坊位于巧匠园的西北侧,以贵德历史上的二院八坊中的八坊为设计原型,在湿地之中散落布设八处精致的湿地休闲体验空间,引入藏密土茶坊、香坊、烧酒坊、染坊、绣坊、剪纸坊、银饰坊、衣坊等主题休闲业态,游客可以在湿地中随意地停留和品味独特的贵德文化和风情。湿地八坊建筑面积为480m2。黄河民俗剧场位于湿地八坊的东北部,建筑设计采用明清风格,建设水榭,民俗舞蹈广场位于水榭平台,是表演鹿舞、则柔、於菟舞等民族特色舞蹈的舞台。占地总面积约为900m2。柳湾灯影位于黄河民俗剧院的西南侧,为半圆型明清建筑风格的水榭。黄河砖雕园位于柳湾灯影的西南侧,运用景墙、砖雕景观、砖雕小品等表现黄河流域砖雕艺术发展的源远流长。梨花馨苑位于巧匠园的西南侧,是以梨花为主题的苑落,大面积的梨花,突显贵德高原梨都的特色。苑落作为湿地内的游憩节点,提供休闲餐饮服务。占地面积约为260一。梨花溪渡位于梨花馨苑旁,为湿地游船停靠点之一,码头岸边种植的梨花,打造“梨花落溪”的优美景观。韩门草堂位于黄河砖雕园的西南侧,以贵德父子同科的典故为设计出发点,在湿地中设置一进仿古夯土的民居形式院落,建筑面积380m2,整体采用,结合建筑外围的植被搭配,营造一种朴实古雅、野趣盎然的景色,使其成为湿地中一个重要景观节点。湿地茶摊位于巧匠园的东北部,以黄河上游重要的休闲方式——泡茶摊为基础,设计集中的露天休闲茶摊,打造湿地中一处民俗休闲空间。候鸟语舍位于湿地码头和湿地茶摊的中部,是驻亭赏鸟、聆听鸟鸣、湿地水溪泛舟观鸟的绝佳场所。5.4.2.5文化的传播每年6月,由海南州举办、由贵德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和旅游局承办。以“帐篷”为载体,以高原休闲为主打,高原歌舞艺术为辅,整个活动由开幕式、高原歌舞艺术表演、高原休闲论坛讲座、篝火晚会、“滨河狂欢夜”派对、露天电影、闭幕式等活动,展现贵德高原休闲文化的博大精深。活动结束后,乘着游兴,在此来一场视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Jl--5"-I司题研究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蔓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觉盛宴。游客可领到免费的游艇票,在游艇的行驶中尽兴独享高原之夜的魅力。可邀请西宁、西安、兰州等地的户外运动协会、驴友参加,提升贵德·高原帐篷休闲文化节知名度。6贵德黄河休闲旅游度假区旅游基础规划6.1总体营销策划6.1.1选准市场(1)做好贵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的产品建设工作,使贵德成为青海旅游的必游旅游区,分流来青海旅游的游客。(2)做好黄河文化、黄河生态文化的文章,成为世界黄河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吸引全世界热爱黄河、好奇黄河文化的游客。(3)立足西宁、开拓青海、放眼西北,做好青海本省、西北地区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市场。(4)做好“高原式”休闲度假的文章,吸引国内乃至国外的休闲度假市场。6.1.2炒晌品牌(1)品牌构建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近期规划中以创建5A景区为契机,通过“高原式”休闲度假项目的策划和包装,提高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知名度,构建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中国“高原式”养生休闲度假的第一品牌。(2)在央视及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清清黄河、闲慢贵德”的主题形象,使其深入人心。(3)通过举办“中国·高原休闲博览会”、“国际黄河生态文化旅游节”、“中国·高原音乐艺术节”三:穴节庆,大力提升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在青海、西北和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6.1.3构建渠道(1)点与点的市场对接,在青海省内主要城市要做好“贵德休闲”进社区、街道、企业、政府、自驾车俱乐部活动,大力宣传“清清黄河、闲慢贵德”的形象,使贵德中央休闲旅游度假区直接对接到消费群体,特别要做好青海全省自驾车、西北五省自驾车的市场;(2)点与线的市场对接:要做好与西宁、青海湖以及青海主要旅游城市旅行社的对接,对将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列入青海游线之中的青海本省旅行社进行奖励,鼓励本省旅行社组织青海本省居民到贵德休闲度假;(3)点与面的市场对接,要在央视、青海主要媒体、西北主要媒体及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国内客源输出地的城市媒体上做好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的宣传,使人们深切感受中国“高原式”养生休闲的神秘魅力、对“高原式”休闲度假充满向往。63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点对点、点对线、点对面三个层次营销渠道的构建,将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立体化、综合化的呈现在游人面前。6.1.4做好重点(1)做好营销的分布实施工作,在项目建设期,进行营销宣传预热,使主要客源城市熟悉贵德中央休闲旅游度假区的特色和卖点,在项目建设完成后,迅速加大项目的宣传营销强度,广告铺天盖地,使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迅速占领市场。(2)印制一批宣传册,针对投资商,制作一本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招商册,明细旅游招商项目,建立一个详尽、规范的招商项目库,方便旅游区对外招商;针对旅行社,制作一本旅游区合作推广手册,详细介绍旅游区的产品特色和合作要求,方便与旅行社进行对接;针对游客,制作一套精美的旅游宣传单、宣传手册等,便于发放宣传。(3)制作两套宣传广告,制作一系列10秒钟左右的贵德中央休闲旅游度假区电视广告片和一部电视专题片(25分钟左右),在央视、中国旅游报、青海、西北、国内主要客源输出地城市电视台、国内知名旅游网站大量投放,形成市场聚焦、梯队轰炸、轮番宣传,使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迅速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休闲度假胜地。(4)策划生成中国绝无仅有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黄河”,迅速聚集人气、聚焦眼球、扩大名气,进而带动其他项目的开发建设。(5)成立专门机构组织营销。专门负责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市场开拓工作;组建专业队伍实施营销,划拨专项经费支持营销,颁布《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宣传营销奖励办法》,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直接物质奖励,为旅游营销工作开展提供政策支持。(6)积极邀请国外元首、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参观考察旅游区,借助名人效应、政治效应迅速提升旅游区知名度。6.2绿地系统种植规划设计6.2.1植被配置原则(1)保护为先保护和利用现有植被,尤其对南岸西部密林和东部湿地景观的植被应进行重点保护,充分利用现有植被。(2)适地适树选用适宜贵德气候、土质的特色植物品种进行栽种。(3)契合主题根据景区项目选用符合项目主题特色的景观植物,突出项目特色。(4)整体协调乔灌草分层种植,注重景观空间营造、整体空间协调。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研究6.2.2分区绿化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依据点、线、面结合的绿化模式,考虑人、水、雕塑、建筑、植物之间的相互融合,营造一个集自然环境、人文历史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依据总体项目规翅I,现将规划区的绿化分为南部入口组团绿化、森林人家组团绿化、黄河博览组团绿化、文化风尚组团绿化、黄河婚庆组团绿化、滨河文化休闲景观带绿化、黄河天堂组团绿化、藏原朝圣组团绿化、民俗湿地组团绿化、东部入口组团绿化,共十个部分。(1)南部入口纽团绿化为保证组团拥有较高的视线透过性,在遵循简洁、大方的绿化风格,采用重复多植的原则,优选花卉、乔灌木品种。选用冠型优美、枝叶浓密的国槐做为行道树,在黄河奇石广场、服务中心和购物中心附近以孤植式栽种榆树、玉兰、桃等乔木。道路两侧及广场绿化片区,可以种植花形美丽、丰满、花色艳、花期较长的牡丹、榆叶梅、玫瑰、连翘、刺玫等花卉。(2)森林人家组团绿化①梨花帐篷酒店根据梨花帐篷酒店的内部功能布局,以单株或片群的方式栽种梨树,契合酒店主题,同时配以蒲草、水葱等喜水植物,给予一种“曲径通幽处,梨花迎客来”的诗意美感。②黄河贵德人家选择榆树、桑、紫穗槐、龙爪槐等落叶乔木和荷包牡丹、白屈菜、蓖麻、廖。仙花、蜀葵等草本花卉,营造温馨、恬静的生活氛围。③林溪大道保留原有的森林景观,同时在林中休闲娱乐区域补种桦树、榆树等景观树。另外在林间种植丁香、美人蕉、秋海棠等花卉草本,营造清新、健康的自然环境。(3)黄河博览组团绿化黄河文化休闲广场和黄河文化展馆附近,孤植式栽种榆树、玉兰、柏、油松、云杉等乔木。广场绿化片区,可以种植牡丹、榆叶梅、玫瑰、连翘、刺玫等花卉。(4)文化风尚组团绿化大岛的四周长期受黄河水的涨落影响,采用不太规则的方式栽种柽柳、沙柳、山生柳、红柳等,同时在水流较缓的岸边种植蒲草、水葱等水生植被,以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①黄河生态文化体验园亲水内湖周边种植蒲草、水葱等水生植被,广场、码头种植榆树、桑、紫穗槐、云杉、高山柏、油松等高大乔木,大量的红柳种植在红柳映霞特色景观区。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②黄河生态风尚艺术会所会所内栽植榆树桑、紫穗槐、龙爪槐、云杉、刺柏等乔木,辅以牡丹、月季、千里香杜鹃、迎春花、虞美人等花卉,来烘托艺术会所的高雅气质。④滨水国际帐篷营地通过种植小红柳、山生柳、连翘等灌木,对营地进行生态区块划分。(5)黄河婚庆组团绿化在岛的四周栽种柽柳、沙柳、红柳等,水流较缓的岸边种植以蒲草、水葱为主的水生植被,藏密庄园内种植青海云杉、紫穗槐、龙爪槐、牡丹、紫丁香、虞美人、玫瑰等营造温馨浪漫的氛围。(6)滨河文化休闲景观带绿化景观带依附黄河南岸线存在,南边界线以滨河大道为准,区块跨度大,地域狭长。从东到西分布有贵德文化公园、夜闲贵德国际休闲街和黄河沙滩亲水园。为保证视野的开阔性,整个滨河带的绿化主要以低矮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为主,部分角落区域可以适当点缀些较为高大的乔木。滨河文化休闲景观带的整体绿化以草地为基底,近水带种植河柳、垂柳等,其他片区种植海棠、锦鸡儿、杜鹃、金露梅、芍药、丁香、山丹花等。①贵德文化公园在历史烟雨、中华福德、以及千福街吧的绿化过程中,可以采用柏、油松、云杉、杨树等乔木来衬景。栖风秀色景观树阵,种植树种采用加拿大杨。②夜闲贵德国际休闲街在花儿歌舞演绎广场孤植桧柏、云杉、垂柳、红柳等,烘托西北民风特色。③黄河沙滩亲水园岸边种植蒲草、水葱等水生植被,黄河水车广场采用孤植高山柏、沙地柏、云杉、龙爪槐等乔木。黄河景观大道选用国槐作为行道树。(7)黄河天堂组团绿化黄河清高原国际会议度假酒店和格萨尔王艺术庄园,多采用云杉、榆等乔木做区域挡景使用,夏季营造阴凉地,冬日构造雪树景观。树干配置灯光,与建筑装饰灯光相结合,共同打造酒店、庄园富丽堂皇的夜景。同时种植野桦树、樱桃、金露梅、银露梅、榆叶梅、锦鸡儿、刺玫、海棠、牡丹、丁香、玫瑰、芍药等,用于日常的休闲赏景。(8)藏原朝圣组团绿化在藏风祈福体验廊道附近种植牵牛花、紫藤花等爬藤植被,增添廊道的神秘感。同时,在廊道两侧栽种油松、柏、云杉、海棠、山杏等灌木,灌木之间种植枸杞、牡丹、榆叶梅、芍药、山丹花、蒲公英等花卉,点缀草坪基底。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I司题研冗(9)民俗湿地组团绿化民俗湿地组团区的绿化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有植被,沿溪绿化植被选用垂柳、水柏枝、蒲草、水葱、锦鸡儿等种植。溪边景观带丛植银露梅、绣线菊、牵牛花、风毛菊、苜蓿、车前草、银莲花等花卉和草本。打造成春、夏花香四溢,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在梨花溪渡、梨花馨苑周围种植梨花,打造“梨花洛溪”的优美景观。(10)东部入口组团绿化在主干道两侧做树池式行道树,栽种国槐,在服务区、社火广场栽种榆树、松柏、云杉等乔木。在小片绿地上点缀榆叶梅、杜鹃、金露梅、银露梅、锦鸡儿等灌木,灌木下方丛植玫瑰、菊花、牡丹、刺玫等花卉。6.3旅游基础设施规划6.3.1规划原则(1)适宜性原则景区服务接待服务设施要与游客的需求进行良好对接,要满足商务型、家庭型、情侣型。(2)特色原则作为贵德县旅游服务中心,景区内无论哪一类接待设施,应照顾到周边景点的特色及本区的黄河清水文化,同时要赋予变化,根据林地、湿地、滩涂环境的变化而各具新意。(3)协调原则在强调特色的同时,基础设施要与环境及文化协调,突出景区整体轻松、休闲、怡i悦的氛围。各建筑与设施间也应注意协调。(4)便利性与适度集中原则便利性在于强调景区服务设施要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布置,方便游客,同时兼顾到集中布局原则,便于集中管理和垃圾、污水的集中处理。6.3.2旅游住宿设施规划旅游区住宿区集中采用分散住宿的布局策略,着力营造低密度的住宿环境,梨花别苑和雀江岛高端别墅是景区的两大住宿集中地,其中,梨花别苑面向大众游客,是黄河南岸主要住宿接待地;雀江岛高端别墅面向高端人士,是商务旅行、会展会议接待的住宿地。除此之外,梨花农家、梨花温泉阁、雀江岛休闲会所都有少量的旅游住宿接待能力,供短期休闲度假。6.3.3旅游餐饮设施规划打造“手抓羊肉”、“醪糟”、“地皮菜”等特色餐饮品牌,重点开发和提炼贵德县和青海省羊肉系列等藏、回特色餐饮,在景区梨花别苑、古镇街等景区区设立旅游定点风味餐厅/餐馆,提供手抓羊肉、烤全羊等名吃。发展特色餐饮,丰富旅游内容,打造高原风情宴。6.3.4信息基础设施规划要尽快完善休闲区信息服务网络。加强网络建设改造和统筹规划,发挥各类网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络和传输方式优势,积极推进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络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应用。6.3.5医疗规划贵德属于高原地区,虽然海拔不高,但也超过2000m,少数游客可能出现高原反应,因此在景区主要景观节点设立急救室,配备基本急救人员,在各景点配备要配备基本的护理包,应对游客突发疾病的处理、景区传染病的预防及突发事故的救援等。6.3.6导游标识系统规划(1)全景牌示包括景区总体导游图、各功能区的分区导游图。前者高度为2~3m,标出游览路线及旅游总体布局和主要旅游景区(点),让游客在进入旅游区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安排其初步行程;后者应在各路口树立牌示,展示各功能区的导游图示,对其景点分布明确用地图标识。(2)景点牌示主要对旅游区内各景点进行说明。牌示高度为0.6~0.8m,与水平面成45。的倾角,让游客能较轻松地阅读解说词。(3)指路牌示在各主要道路、景区(点)游览线路和各功能区内的分岔路口旁,都应有路标指示。(4)忠告牌示在各景区(点)游览线上应设立一些警示牌,如提醒游客保护生态环境、水上安全、湿地物种保护、高山危险地段等。(5)服务牌示指示公厕、IC卡电话亭、宾馆、餐厅、小卖点、医疗卫生中心、信息中心、垂钓点等服务设施所在地。在游客活动地的每一功能建筑前应有简要的说明文字,说明主要项目,使游客能准确地得到想要的服务。7结论随着人类发展,文化也不断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危机、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因此,在人们开发营造文化景观的过程中,如何对文化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己成为业界全新而又紧迫的问题。本文从文化景观视角出发,以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为研究案例,应用文化景观及旅游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探索了基于文化的现代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得出以下结论:由于休闲度假旅游的兴起,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由传统的观光向休闲度假与观光并重的旅游发展模式转化。这种旅游发展的趋势也将影响了贵德休闲度旅游假区的开发。在对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对贵德休闲度旅游假区建设的可行性、SWOT分析及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基于文化视角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几个问越石卅冗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暑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从文化视角出发,对贵德休闲度旅游假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特征分析,特别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确定了通过文化内涵与景观规划设计的载体结合的方式,把贵德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成为当地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的特色文化景观。本文研究从“贵德文化旅游景观规划”这一具体实践项目出发,针对该项目遇到的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实际问题,就如何来认识文化景观资源,如何来展示这种文化景观,以及从文化角度如何规划设计、传承地域文化景观等具体问题,作了相应的研究与探索,并初步构建出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2)文化景观元素的提炼;(3)文化内容的景观加载;(4)文化景观的规划思路。从文化视角出发,通过对现状旅游资源的梳理,结合贵德现有的文化旅游景观资源,对其旅游资源特色进行分析。以贵德文化为主要切入点,进而对贵德休闲旅游度假区进行总体的功能分区与布局,并对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旅游绿地种植、生态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通过科学和合理景观规划设计和安排,将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转化为文化景观形式。基于文化视角,现代旅游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对我国休闲旅游景观的开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专业学位石贞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日)石胜造园所编委会编著.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2.TenyLAnderson,DonaldR.Leal著翁端译.环境资本运营一牛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青华大学出版社,2000.3.保继刚,钟新民,刘德龄.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24.134.保继刚.珠海城市旅游发展[J].人文地理,1999,14(3):7一12.5.卞显红.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6):83.88.6.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2.7.曹文彬.旅游概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8.陈万蓉.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初探[D].同济大学,2001.9.池雄标.政府在城市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定位EJl.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5):18.21.10.丁峰.文化失语——中国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挑战[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11.方志远.旅游文化概论[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2.弗雷德里拉克·斯坦纳.生命的景观一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13.付军.风景区规划[M].气象出版社,2004,4.14.傅志毅.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J].南京艺术设计学院学报,2006,4.15.甘枝茂,马耀峰主编.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市: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427.16.高维忠.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与城市旅游[J1.红河学院学报,2002,4(6):21—25.17.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EJ].旅游学刊,1999,(2):15—20.18.郭颖.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泸沽湖地区为例.19.何东进,洪伟,胡海清,陈先珍,俞建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