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1 MB
  • 25页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目录一.项目概况3区位分析3道路分析5二.项目资料61、宏观背景(**市)61.1******对**的“314”总体部署61.2**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61.3**一圈两翼构想和一小时经济圈61.4“五个**”的建设71.5成渝经济区72、中观背景(荣昌县)72.1上层次政策、形势对荣昌的影响72.2自身发展的机遇83、微观背景(路孔镇)93.1基本概况93.2古镇旅游资源9三.项目发展的优势与劣势101.发展优势101.1交通区位优势101.2生态优势101.3人文优势102.发展“瓶颈”102.1经济总量偏小102.2缺乏支柱性产业,矿产资源匮乏102.3基础设施不足,城镇功能不完善11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2.4古镇规模较小,且需要修复的建筑较多113.发展机遇113.1**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113.2路孔镇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113.3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力推进124.发展挑战124.1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124.2古镇旅游产业吸引力不足124.3古镇核心区改造保护的问题124.4农村发展相对困难的问题12四.总体规划与目标13规划思想13规划原则13规划期限14规划目标141.近期规划142.远期规划15容量预测与规划16经济产业发展目标16社会发展目标16水设施规划17供水设施规划17水源保护18排水工程规划18污水处理设施18雨水工程18文物古迹保护规划191.保护原则192.保护分区203.建筑及街区风貌整治20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防灾减灾规划211.人防工程规划212.防洪规划213.抗震工程规划214.防地质灾害规划225.消防规划23一.项目概况区位分析路孔镇是市人民政府2002年4月命名的**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区域优势明显;镇域东北与大足县沙坝乡、珠溪镇交界,西北与古昌镇相连,南与昌元昌州街道接壤,路孔镇西临蜿蜒流过的濑溪河,东靠起伏的丘陵山脉,是一座以水兴市、以市兴镇的城堡式古镇。整个集镇为开有四个城门的城墙怀抱,素有荣昌小山城的美誉。濑溪河斜贯全境,有19公里的河段流经镇域。路孔古镇景区内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既有如东汉崖墓、明清一条街的大型徽派建筑群、禹王宫、万灵寺等珍贵文物景观,又有明代尚书俞茂坚、革命先驱赵宗楷、抗日烈士柳乃夫这样的人文资源,还有濑溪河两岸山水交相辉映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景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和基础。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路孔古镇位于**市荣昌县城东部,距荣昌县城13km,距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38km,幅员面积24km²,是**市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镇。早在南宋时期,路孔就因通漕运、出产宫庭贡品蜂蜜,而成为水码头与物资集散地。明清时期路孔又因中科考者多,被誉为翰墨之乡,武术之乡。保存至今的路孔古镇,少量为宋明时期的码头店房,大部为清朝嘉庆时期举人赵代仲规划督建。本次设计拟改造用地范围11.6公顷。对原有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在其基础上加以改建,提取古镇建筑元素加以运用,修建部分配套设施以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旅游业需求。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道路分析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二.项目资料1、宏观背景(**市)1.1*********对**的“314”总体部署2007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团的审议,与**代表团的成员们亲切交谈,并对**的发展提出了“314”总体部署。三大定位:努力把**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一大目标: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四大任务: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镇建设,提高城镇管理水平。1.2**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5年6月上海浦东成为国内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6年6月,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国内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6月批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成为了首个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毫无疑问,8.2万平方公里3200万人口的**成为中国最大的“新特区”,初步确立“大城镇带动大农村”设想。**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不仅有利于完善新兴直辖市的体制,也有利于探索省级架构下的城乡统筹之路。1.3**一圈两翼构想和一小时经济圈**的“一圈两翼”构想,包括以主城区为中心、一小时车程为半径展开的“一圈”,绵延的库区和渝东南地区,是“两翼”,整体设想包括构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做强“一圈”,助推“两翼”: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发展。在这种空间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的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战略。**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一小时经济圈是以都市区为核心,1小时通勤(车程)距离为半径,非农化水平较高且与都市区存在密切经济社会联系的区县。2006年常住人口占全市的59%,城镇人口占全市城镇人口的77%。荣昌县就属于这个区域之中的重要城镇,距离**88.5公里。1.4“五个**”的建设2008年7月20日,“五个**”首次在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浓墨重彩地提出,成为**的战略决策。 我市提出建设森林、畅通、健康、平安和宜居**,这“五个**”的建设,就是**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答卷。“五个**”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森林**”是要改善环境,让老百姓多吸氧;“畅通**”是要改善交通条件,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平安**”要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健康**”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活得长,全民活得健康;“宜居**”则要着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这是引领全市人民奔小康的5项重要举措。1.5成渝经济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预示着国家考虑的区域规划重点是跨省之间的经济合作。成渝经济区就是四川和**两省市产业关联度高的经济区域联合,它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视野。2、中观背景(荣昌县)2.1上层次政策、形势对荣昌的影响2.1.1统筹城乡发展新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的各类规划种类繁多,时有矛盾。要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作为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依据的城乡规划,应首先实现城乡统筹。通过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城乡全覆盖,实现“一级政府、一级规划”,使政府明确本级政府的城乡发展目标和蓝图,统一政府领导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意志、指导思想和行动计划,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007年,随着**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以及《**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的正式批复,**市开始组织新一轮的区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城乡统筹规划”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的一种发展,也对上一轮规划缺失之处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2.1.2城乡二元结构逐渐突显传统的城镇总体规划以城区为规划重点,内容侧重于城镇的性质、规模、空间布局、发展方向等——重城轻乡,倾向于就“市”论“市”,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几乎不涉及,以物质性规划为主,基本属于以城镇建设为核心的物质性布局规划,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体现不够,导致城乡二元结构逐渐突显;规划跨部门的协调也不够,部门分割较为严重,规划目标各不相同,缺乏应有的衔接,这些都影响了城镇规划的综合性,严重抑制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2.2自身发展的机遇近年来,随着荣昌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荣昌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2002年开始,荣昌县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初步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产业强县的转型。目前荣昌县工业经济正历经总量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不断升级的发展历程。2.2.1国家级层面的机遇——中国荣昌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2008年3月,由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办的“中国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战略研究专家论证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与会专家讨论形成并通过了《中国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战略研究论证意见》。《论证意见》指出,在**建立中国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重点构建以生猪为主兼顾草食牲畜的现代畜牧业系统发展模式,具有现代畜牧业示范功能、现代畜牧业带动功能、畜牧科技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功能、畜牧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功能、城乡统筹发展功能、畜牧科技教育与职业培训功能等,战略定位准确。中国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布局为“核心区”与“扩展区”两个层次。“核心区”建在**市荣昌县,发挥示范功能;“扩展区”为**市有条件的区、县和全国范围,发挥带动功能。2.2.2**层面的机遇——一小时经济圈2008年3月**通过一小时经济圈规划。一小时经济圈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体制的重大革新,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在产业、投资、金融、行政体制等多项政策和改革方面“先行先试”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一小时经济圈内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政策环境将更加灵活、宽松,享有更多体制创新、经济发展自主权,尤其全市从战略高度探索放宽一小时经济圈内沿边区县在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投融资项目决策等方面的创新自主权,将有力激发荣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2.2.3荣昌自身的发展——太阳浩组团、红岩坪组团建设的启动荣昌县目前正在实施黄金坡组团和南部板桥工业园区拓展区工程。太阳浩组团目前东西迎宾大道建设工程正在紧张地施工,迎宾大道、昌龙大道两条大道骨架已基本完工,其余次级路网尚未建成,大部分土地已平整。已建成的城镇功能以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板桥工业园现状建设已推进到灵方大道,现状建成约2.5平方公里,在建有2平方公里。濑溪河两岸现状建成以居住功能为主,基本采取小区开发的模式,沿河两岸布局。2.2.4重大基础设施——成渝城际铁路的建设机遇要实现经济圈半径范围内1小时通达,基础设施当先行,**市正在筹备建成3条快捷交通线,分别是:上海—成都高速、**到万州城际高速列车、**到成都城际高速。其中**到成都城际高速正在筹备建设,选线方案从荣昌县域通过,站点设在荣昌黄金坡组团。届时**到荣昌只需要20分钟,到成都仅需要40分钟。3、微观背景(路孔镇)3.1基本概况路孔镇位于荣昌县城东部,距县城10公里,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全镇辖3个行政村,1个大荣寨社区。是荣昌县主要农业镇之一,年产粮食7000余吨。养猪、养鸡、养蜂业是路孔的传统副业。3.2古镇旅游资源路孔镇是市人民政府2002年4月命名的**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区域优势明显;镇域东北与大足县沙坝乡、珠溪镇交界,西北与古昌镇相连,南与昌元昌州街道接壤,路孔镇西临蜿蜒流过的濑溪河,东靠起伏的丘陵山脉,是一座以水兴市、以市兴镇的城堡式古镇。整个集镇为开有四个城门的城墙怀抱,素有荣昌小山城的美誉。濑溪河斜贯全境,有19公里的河段流经镇域。路孔古镇景区内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既有如东汉崖墓、明清一条街的大型徽派建筑群、禹王宫、万灵寺等珍贵文物景观,又有明代尚书俞茂坚、革命先驱赵宗楷、抗日烈士柳乃夫这样的人文资源,还有濑溪河两岸山水交相辉映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景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和基础。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三.项目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发展分析采用秒WOT分析方法对路孔镇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1.发展优势1.1交通区位优势荣昌县位于成渝经济圈层的内圈,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经过荣昌县。路孔镇位于荣昌县城东北,距县城10公里,荣路路为正在建设的二级公路。1.2生态优势路孔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降水充沛,四季分明;自然条件突出,绿化覆盖率高,物种丰富,景观生态条件优越。由于有特殊的丘陵地貌及河流贯穿全境等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类型,为多种植物的生长和植被类型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里具有明显的生物多样性特点。特别是濑溪河两岸良好的植被,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对旅游的开发具有无限潜质。1.3人文优势镇域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积淀厚重的人文景观。对于路孔古镇,它西临蜿蜒的濑溪河,东靠起伏的丘陵山峦,是一座以水兴市,以市兴镇的城堡式古镇。整个古镇为开有四城门的城墙环抱,城内街市依山而建,层层叠叠,传统的建筑格局和纯朴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素有荣昌小山城的美誉。对于全镇内外,留存的许多文化遗迹,完全可以作为古镇历史的见证。镇街上古拙简朴的祠堂会馆;镇前特有的水乡码头;镇郊的千佛石窟、古寺古桥、东汉岩墓,无一不显示古镇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发展“瓶颈”2.1经济总量偏小09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74万元,镇级财政收入196.3万元,经济实力相对较差。对建设旅游城镇财政投入主要依靠上级拨款,发展较慢。2.2缺乏支柱性产业,矿产资源匮乏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路孔镇属于农业镇,主要产业为农业作物,及蜂蜜、生猪、白鹅等养殖业,工业加工业较少,难以成为支柱,而古镇旅游发展才刚刚起步,还未形成较大规模难以产生足够的经济推动作用。路孔镇矿产资源种类只有砂岩一种,且储量不大,没有大的开发价值。2.3基础设施不足,城镇功能不完善尽管近几年路孔镇固定资产投资大增,但由于底子薄,特别是在满足城镇居民生活休闲娱乐方面投入不够。城镇道路结构不尽合理,畅通的道路主骨架和路网尚未真正形成,影响了城镇聚集和扩散能力的有效发挥,城镇建设发展缓慢。2.4古镇规模较小,且需要修复的建筑较多相对**其他发展较好的古镇,路孔古镇在规模上属于较小一类,且留存建筑多有损毁急待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3.发展机遇3.1**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路孔镇是**市人民政府于2002年4月命名的**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以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旖旎的水乡风光而闻名。随着近年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古镇的旅游和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提高,知名度和人气指数不断的攀升,古镇的面貌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着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申报工作,也为路孔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3.2路孔镇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2005年底县委、县府出台了《关于路孔古镇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有关问题会议纪要》以后,给予路孔古镇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投入3000万元,修建县城—路孔(沿濑溪河)的二级公路工程;同时荣昌委发[2007]37号文件作出将路孔规划为渝西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中心,将荣昌—路孔沿河沿路一带规划为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带。2008年,县委县政府又引入**浩籍集团已签约投资50000万元,开发荣昌县濑溪河流域现代生态旅游农业示范园区;投资8000万元,修建荣昌至路孔旅游观光大道:10公里长,12米宽。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功能,按照“完善规划、挖掘文化、搭建平台、加速开发”的基本思路,加快路孔古镇建设,率先推进古镇开发。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3.3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力推进路孔镇城乡二元结构显著,城乡差距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新时期,**市成为全国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市政府要求在各个领域率先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为荣昌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同时,路孔镇作为距荣昌县最近的城郊型城镇,将是荣昌县实现统筹城乡的重点建设与发展区域。4.发展挑战4.1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从目前国内外形势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招商引资的难度依旧较大,09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74万元,镇级财政收入196.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01元,从各项经济数据指标来看,同沿海发达地区旅游型古镇经济发展差距依然巨大,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路孔在新一轮发展中要抢占先机,任务将十分艰巨。4.2古镇旅游产业吸引力不足古镇的整治,包装复旧还差得很多,也没有大的亮点;旅游功能还不完善,人气还远远不够,09年全年游客接待人次仅为20万人左右;古镇整体旅游的包装策划还不够知名度有待提高,旅游产业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4.3古镇核心区改造保护的问题古镇核心区依旧多为危房,修复、整治、重建的任务十分艰巨。加上镇上财政收入较少,如何花大力气修复古镇风貌,拓展古镇魅力,是新阶段古镇保护面临的巨大挑战。4.4农村发展相对困难的问题农村公路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发展较为滞后,特色产业培植不够,缺乏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突破口,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高,生活生产质量需要提高。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四.总体规划与目标规划思想1、依托区位优势、特有资源政策优势,建立适合的、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结构体系;塑造品牌特色旅游城镇。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解决路孔镇产业发展、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设与利用,镇域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3、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城镇与农村居民社区(聚集区)并重,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加强全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规划原则1.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林地建设集约型城镇,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三个建设同步、三种效益统一建设环境优美城镇,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自然资源保护、开发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3.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特色化发展针对路孔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和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科学规划产业结构,合理引导产业布局;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城镇建设,尤其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环境优美的品牌旅游城镇。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城镇发展要以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城镇特色与古镇旅游产业建设为重点;统筹协调城镇及农村地区发展,改善农民生产方式、提高生活水平。5.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前瞻性。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6.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远期和近期的关系。在坚持“统一规划、科学统筹”的同时,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增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7.围绕城乡统筹化、一体化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综合协调和分类指导,实现城镇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努力把路孔镇早日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旅游名镇。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4年-2034年,其中:近期:2014年-2024年远期:2025年-2034年规划目标1.近期规划根据古镇历史文化内涵,曾经的翰墨之乡,武术之乡,在其内添加学以致用的特色元素。1·在大寨内添加武馆,在其内部可以创立武术讲堂与武术传授。2·在现有的尔雅书院内添加讲堂以荧幕或者演绎的形式表达中国古典学堂的传道授业解惑。3·开设蜂蜜特色主题区,以蜂蜜的创造历史为主线,以路孔蜂蜜为品牌,传播路孔蜂蜜。4·开设路孔薄饼学堂,让技艺师傅在保护配料的前提下,教游客搓面打饼,以及游客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DIY饼。5·在大禹殿前戏台处添加中国古典戏剧文化,以图片形式介绍表演流程以及文化内涵,使戏台在无表演时也有内容可观。6·在船闸处添加垂钓学堂,满足游人租杆垂钓,烧烤,教学一体化丰富码头文化。7·在太平门后建设文化广场,以儒家学说为主题,在其内部添加孔夫子人像,可供游人膜拜。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8.在原有停车场处建立休闲广场,并与建立与之配套的游客集散中心,使游人下车即可放行李,一身轻松游小镇。9·在学府路周边设立商业街与餐饮区,内部商品添加学府特色,其次在餐饮区内部添加特色主题餐馆,在菜单上添加状元蜜茶等特色主题食品。10·游船码头处,现在正在雕刻佛家石刻,那么有佛,有儒,可在大坝上游船添加道家元素,使得在古镇内部拥有中国古典三大家的集合,从侧门突出主题学以致用。(突出佛学修心,道学养生,儒学正气的效果)2.远期规划古镇境内旅游为典型的沿线游,各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沿景区的旅游干线依次展开。本规划通过控制布局走向的“轴”与自由的“面”将建筑系统、娱乐系统、休闲系统、植被系统有机结合,合理安排设施,突出景点特色,又加强了空间景观效果。各主要景区内的项目相对集中、浓缩,形成完整紧凑的格局,各主要景区间的区域保持自然景观特色,适当设置休息、观景设施,可开展自助游,使整个古镇旅游区形成自然风光浓厚的、人文历史厚重的、淳朴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的、沿景点旅游干线串珠式发展的自然生态旅游区。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容量预测与规划随着古镇风貌的恢复与维护,古镇旅游的开发,知名度的提升,路孔古镇的游客量将会进一步提升,但人口容量的扩大会对环境容量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应加强环境质量的维护。容量控制节假日、黄金周游客量在4000—5000人左右;高峰期在3—4万人左右。游客接待、服务主要控制在古镇外围,像当前的农家乐、度假村等形式规范一下市场、改善服务质量,上一定档次与规模从而成为古镇主要的接待中心;另一方面古镇距荣昌县城距离较近,加强路况条件的改善,则荣昌县城可为路孔古镇分担一部分游客接待量。经济产业发展目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亿元,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亿元。社会发展目标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渝西地区平均值。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水平高于**市平均值,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小康。2030年,各项社会、经济、环境指标稳固发展,建设成为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名镇。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水设施规划供水设施规划镇域内有莲花庵水库一座,位于尚书村,库容为44.2万立方米。现有自来水厂一个,日出水量30立方米,给水提升泵站情况正常,自来水普及率达95%。远期规划二郎自来水厂,规模0.5万立方米/天,出厂饮用水达标后用以满足镇域内各集中农村社区用水及城镇用水。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农村社区采用集中供水,由二郎水厂供给,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农村社区先建公共供水点再逐步解决供水到户问题,或建立分散式供水工程;有良好地下水源的地方,建立集中供水井或分户供水井。水源保护对镇域内水库、河流等重要水源,以取水点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内的水域,渠道上从输出口至取水点的水渠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为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排水工程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在各农村集中社区分别修建生活污水处理站,其工艺流程为“生活污水—格栅—调结池—潜流式人工湿地—表面流入工湿地—生物观测(稳定)塘—农田”。未设污水处理站的地方,生活污水一般不宜直排,可通过生化池、沼气池等处理。雨水工程雨水排放宜依山就势采用重力流生态排水模式,直接排入受纳水体。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文物古迹保护规划1.保护原则立足现状,因地制宜,采取“整体控制,重点保护、统一协调”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的原则。突出保护重点、合理确定控制区域,综合提高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对传统建筑及其环境的保护、整治和修复采取“整旧如故”的原则。严禁大拆大建,简单仿古,要使传统建筑“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立足传统街区的发展与更新,采取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对传统建筑和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2.保护分区2.1核心保护区主要是明清老街沿线的历史街区,以及大荣古桥、白银滩等。对核心保护区内的街巷空间和重点建筑进行保护与维修,不可随意拆建、新建。对确需拆建新建的建筑必须严格符合保护规划的原则和审批程序,以保证建筑风格的整体和谐。2.2一般保护区核心保护区以外50米范围内的区域。一般保护区采取整治和逐步改造的保护方式,原有的街巷路径保持不变,一般情况下不得任意拆建,主要以小规模局部改造的方式进行改建。2.3建设控制区建设控制区主要为一般保护区外围,包括镇主要交通道路东北侧建成区。建设控制区采取风貌保护的方式,不得随意建设项目,应以成片改造的方式进行改建。2.4区域协调区建设控制以外的其余区域,主要为自然风貌协调区和建筑风貌协调区。以保护和延续传统山水格局为主,协调建筑物和自然山水环境的关系,严禁随意挖山填水。3.建筑及街区风貌整治整治的基本方式为:复原维修,立面保存,更新改造。传统街道的整治:以明清老街作为传统街道的整治重点,通过对沿街景观和街道铺装的全面修复整治,复原其传统历史风貌。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老街传统建筑比较集中,立面保存基本完好,以复原维修、立面保存为主,采用传统材料和做法,进行木结构加固维修,并实施建筑物的局部修补与替换。传统建筑的整治:古建筑历经百年以上的历史,其主体结构不可能完整如初,整治前应确定主体结构是否安全,对与主体结构关系较大的构件出现了问题应予重视,制定修复方案时应以安全为主,不应轻易以构件表面的新旧为整治的主要依据。古镇传统建筑中有一部分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的构件本身就有文物价值,不得将原有构件任意更新,应遵循“修旧如故”的法则:能粘补加固的尽量粘补加固;能小修的不大修;尽量使用原有构件,以养护为主。经整治的部位应尽量与原有风格一致。添配的材料应与原有材料质地相同,规格相同,色泽相仿。补配的纹样图案应尊重原有风格、手法、保持历史风貌。防灾减灾规划1.人防工程规划人防建设是国家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功能要求,它既是国防建设也是城镇建设。完整的地下防御体系对于和平时期城镇建设和发展、抗御自然灾害和战时防止敌人空袭,保存战争潜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遵循“长期坚持、重点发展、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人防规划建设。路孔镇内目前没有人防设施,规划严格按照城镇建设与人防建设相结合的要求配建居住区地下防空设施。2.防洪规划路孔镇城镇地区和农村社区按照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其余地区按照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3.抗震工程规划1.路孔镇基本烈度为Ⅵ度,因此对于一般建筑物按Ⅵ度设防,作为政府机关、供水、供电、通讯交通、以及粮食、医疗救护、桥梁、消防站等生命线系统为重点设防部门,按Ⅶ度设防。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2.规划利用公共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操场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作为主要避震场所。疏散半径满足300~500米,人均避震面积2~4平方米。利用城镇主要道路作为疏散通道,疏散通道应保证两侧建筑物倒塌后还有7米以上的双向行车通道。3.次生灾害规划区内的加油站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建设和管理,以免地震时发生爆炸和火灾等次生灾害。4.防地质灾害规划4.1防灾目标通过加强汛前、汛期地质检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完善地质灾害预案,达到防灾、减灾、消灾之目的,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4.2防治原则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破坏,谁负责;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对治理难度过大、治理效果不理想的灾害点,农村社区建设应采取主动避让的原则。4.3地质灾害防治意见及措施居民(村民)建房必须远离有滑坡、塌方及泥石流等地质不稳定和有危险的地段。城镇内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不宜规划可能导致高切坡、高填方、深开挖的建设项目,并对城镇内由于开挖等形成的人工边坡采取方坡措施。在集镇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必须先进行地质灾害评估调查,其余地方的建设必须遵循严禁高切坡、高填方、深开挖。对于地质灾害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地质不良地段,应严格实行管理和治理。在各灾害点组成的地质灾害带上,严禁进行任何工程建设,在地质灾害带附近地段,不宜进行工程建设活动,避免建设工程中深挖、高切坡和不合理推填,严禁诱发新的危岩滑坡。农村社区的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所有新建工程项目必须单独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对地质不良地段,应严格实行工程管理和治理。应建立完善的预报、预警监测系统,一旦出现灾害情况,应立即组织居民疏散。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本规划区内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以专业部门的地质勘探资料为依据。5.消防规划5.1消防站规划城镇内规划标准普通小型消防站1座,位于城镇中东部,服务整个镇域范围。5.2消防供水规划城市消防用水与城市生活生产用水为同一管网系统,在所有主次给水干管上布置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标准型消火栓;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为150m,间距不大于120米,且距路边不应超过2米、距房室外墙不应小于5米。室外消防按同一时间内1处火灾考虑,消防用水量按10L/s设计。按有关规定配齐室内消火栓。鉴于传统老街无通车条件,消防给水仅考虑供给人力消防取水水源。在保护建筑附近及街口等处设置室外消火栓。5.3建筑消防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宽度应大于4.0米,净空高度应不小于4米。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其间距不宜超过80米。在天然气输气管道等易燃易爆设施附近进行开发建设,必须留足安全防护距离,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5.4避难场所消防避难场所主要利用道路、广场、运动场、公共绿地等开敞地设置。5.5消防通信规划将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现代化的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系统,实现消防接警、调度、指挥和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自动化和现代化,提高消防整体作战能力,为迅速有效扑救火灾提供可靠的保障。5.6消防通道规划城镇主干道、次干道作消防车主要通道,同时按规范要求完善消防通道网络。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25 路孔古镇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面积不少于15×15米的回车场。5.7农村居住社区消防规划镇域内各村应设置义务消防队和消防水池,应配备消防器材和通讯设施,注重森林火险的防范。具体措施如下:①完善区域交通网络组织,农村社区便于消防车辆通达。②建立以有线通讯,无线通讯和计算机通讯相结合的消防通道网络。③消防避难场所主要利用道路、广场、运动场等开敞地设置。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