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1.70 KB
- 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清水河东坡社区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水泥等硬质铺装的蔓延,已经侵蚀到了城市的河流环境,多少自然河沟被添平,或建起笔直僵硬的河堤,原本自然的滨水景观被杂乱的建筑与街道占满了空间。然而先进规划理念的应用和开放式街区政策的推广使得新型社区滨水公园的尝试成为可能。因此,在城市内的河边构筑一个开放空间,让这里流水潺潺(河流治理)、鸟语花香(生态营造)、欢声笑语(社区公园功能),提供城市居民一个茶余饭后就能接近自然的空间,让其发挥滨水地带的作用,软化其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质河堤,在带来丰富景观体验的同时契合广大民众所喜爱的古典园林风格,是本次毕业设计研究的初衷。1.场地概况成都古有传说,有几年天下大旱,唯有此河不会干涸,且河中央永远是清的,清水河由此得名。而如今,清水河也名副其实的成为了成都少有的几条没有被严重破坏的河流之一。
清水河属岷江水系,自西向东贯穿成都西部,于成都南部汇入锦江,是南河上游的主流,全长6.8公里。设计区域位于成都市城西,东坡路与青羊大道交汇处,清水河在此处自然形成河湾,场地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沿岸长约420米,河流两岸为硬质河堤。设计范围内为以上红线范围以及现状河道,场地地势起伏,自然资源丰富。周边居民社区众多,居民迫切的需要一个舒适的社区公园来进行茶余饭后休闲娱乐。本项目设计区域自然资源丰富,鸟类鱼类众多,是修建综合性社区滨水公园的绝佳选址。2.前期调查与理念研究场地与我的住址同处东坡社区,由于该优势,我有机会多达几十次的到场地进行测量观察。同时由于我就是公园的受众之一,我深知该公园服务与社区居民的重要性,所以周边居民的感受与需求对方案的产生至关重要,本项目中的大量人文数据来自多次进行的问卷调查,其中包括各个居住小区居民对滨水空间的关注点以及对该社区公园的使用率,使用路线,步行时间等。2.1民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生价值观、对滨水空间的接触频率和关心程度、对滨水空间的关注点以及在滨水空间偏好参与的活动,通过对比和分析得出中国居民偏好古典主义倾向户外活动,同时有崇尚改革与创新;对河流的接触频率和关心程度在国际上都是很高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环境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保护上面;对于活动的偏好主要有游泳、散步、钓鱼、跳广场舞、跑步、喝茶等等。2.2场地存在的问题2.2.1河流层面的问题
清水河东坡段两岸皆为高度密集的住宅小区,为了达到该河段的防洪需求,在河流两岸筑起了硬质的垂直的防洪堤,几乎牺牲掉了河流滨水区景观价值,同时阻隔了社区居民与生俱来的亲水性。即便建立了硬质垂直防洪堤,2013年8月暴雨还是引发清水河爆发洪水,洪水全线漫过防洪堤,对周边九十年代建设的老小区一楼造成了严重的洪涝影响,事实说明清水河东坡段现状硬质垂直河堤不仅不美观,且防洪效果不理想的。2.2.2社区层面的问题场地周边能够享用该社区公园的住宅小区达十多个,在20年的时间里建设完成(称其为东坡社区)。清水河南侧普遍为90年代建设的中低层老小区,北侧多为新建设的高层电梯公园。因此,清水河成了新旧住宅小区之间的阻断。通过对场地周边的18个住宅小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每个小区居民的年龄组成。由此发现建设年代越久远的小区,居住的老人比例越大。清水河两侧的小区居民存在严重的年龄断层,河流将老年人和年轻人分割成了两个世界。2016年2月21日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我国将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较高的小区开放程度对于社区公园的服务效果是有益处的,因此我们对周边小区的开放程度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了五个等级。通过对周边18个小区居民进行关于公园使用率、使用路线、步行时间的问卷调查,我发现发清水河南岸河湾内,老旧住宅小区到该公园的线路极其混乱,即使是直线距离很近的小区,居民对该社区公园的使用率也是极其低下。以上问题严重的影响了该社区公园发挥其功能,我认为其原因有一下几点:1.6公里的河道仅有一座桥梁可供使用,加之硬质垂直的防洪堤,滨河社区公园的使用率被降到了很低,不仅没有发挥出河流的景观价值,其本身反而变成了南北两侧,90年代建小区与21世纪建的小区之间、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相对低收入居民与相对高收入居民之间的天然屏障。2.2.3理念的提出现今城市中普遍采取的河道防洪方式为将来垂直硬质高河堤,就是计算出一定频率(如50年一遇;20年一遇等)的洪水洪峰水位,依据周边用地性质所要求的防洪等级,在一定位置的堤线上建立高于该频率洪水洪峰水位的垂直防洪堤。这种防洪模式往往可以抵御洪水,但是缺乏审美价值和景观体验。
俞孔坚老师等提倡的自然防洪模式要求河流两岸预留大面积的河道缓冲区和滞洪湿地,这样的防洪模式虽然能提供丰富的景观体验,但是大宽度的河道缓冲区的建立对于城市河道无论是就空间、时间、生态多样性来说都是难以达到的。因此,该项目提出采取低河堤+河流缓冲区的河道模式,找到城市规划角度下能接受的最宽河流缓冲带与能达到防洪需求的最矮垂直防洪堤之间的平衡点。3.方案生成我希望该方案是一套具有落地性的方案,如果仅仅具有定性的规划,而缺乏定量的计算的话,方案的可行性就是架空的,所以我在方案成型的过程中采取了大量的关于河流水位定量计算。3.1创新点与解决办法3.1.1设计洪水计算当面临10年一遇洪水时,计算如下:利用洪水面积相关法公式:Qp=10%=CpFN
Qp=10%为洪水频率为10年一遇时的洪峰流量p=10%F为控制流域面积=27.5km²N为面积系数=0.692Cp为p=10%时的洪水经验系数=17.2
N、Cp可于《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得经计算得出10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Qp=10%=122.77m³/s
洪水水位的计算(采用一维恒定流公式法)利用公式Q=ωv=ω/n·R2/3J1/2
Q为洪峰流量,ω为行洪断面,v为水流速度,R为水力半径,J=16.75‰为主河道平均比降
经计算得出10年一遇洪水行洪断面ω=152.0m²
洪水深度h的计算利用公式ω=hd,d=40m为现状平均堤距,经计算得出10年一遇洪水水位h=3.80m。堤顶超高计算采用公式Y=R+e+A,Y为堤顶超高,R为波浪爬高,e风壅增水高度,A为安全加高,经计算得出安全的堤顶超高Y=0.6m
确定河堤高度利运用用公式H=Y+h,得到能抵御10年一遇洪水的河堤高度为4.40m。当面临20年一遇洪水时,计算如下:利用洪水面积相关法公式:Qp=5%=CpFN
Qp=5%为洪水频率为20年一遇时的洪峰流量,p=5%,F为控制流域面积=27.5km²N为面积系数=0.593,Cp为p=5%时的洪水经验系数=21.0
N、Cp可于《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得经计算得出20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Qp=5%=149.88m³/s洪水水位的计算(采用一维恒定流公式法)利用公式Q=ωv=ω/n·R2/3J1/2
Q为洪峰流量,ω为行洪断面,v为水流速度,R为水力半径,J=16.75‰为主河道平均比降
经计算得出20年一遇洪水行洪断面ω=161.6m²洪水深度h的计算利用公式ω=hd,d=40m为现状平均堤距,经计算得出20年一遇洪水水位h=4.04m。堤顶超高计算采用公式Y=R+e+A,Y为堤顶超高,R为波浪爬高,e风壅增水高度,A为安全加高,经计算得出安全的堤顶超高Y=0.6m
确定河堤高度利运用用公式H=Y+h,得到能抵御20年一遇洪水的河堤高度为4.64m。当面临50年一遇洪水时,计算如下:利用洪水面积相关法公式:Qp=5%=CpFN
Qp=2%为洪水频率为50年一遇时的洪峰流量,p=2%,F为控制流域面积=27.5km²N为面积系数=0.593,Cp为p=5%时的洪水经验系数=21.0
N、Cp可于《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得经计算得出20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Qp=2%=168.46m³/s洪水水位的计算(采用一维恒定流公式法)利用公式Q=ωv=ω/n·R2/3J1/2
Q为洪峰流量,ω为行洪断面,v为水流速度,R为水力半径,J=16.75‰为主河道平均比降
经计算得出50年一遇洪水行洪断面ω=183.10m²洪水深度h的计算利用公式ω=hd,d=40m为现状平均堤距,经计算得出50年一遇洪水水位h=4.58m。堤顶超高计算采用公式Y=R+e+A,Y为堤顶超高,R为波浪爬高,e风壅增水高度,A为安全加高,经计算得出安全的堤顶超高Y=0.6m
确定河堤高度利运用用公式H=Y+h,得到能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河堤高度为5.18m。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本项目区位中河流两岸皆为城市居住用地,河堤应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3.1.2创新点5.18m高的垂直堤岸虽然能够达到应对设计50年一遇洪水,但是滨水地带的价值当然无存,居民的与生俱来的亲水性被防洪需求阻隔开来。当我们结合该地区的用地控规、地形、现状建筑道路,在符合控规和不改变现有建筑和主要道路的前提下,可将堤线距离扩大到70m左右。经过计算,(该处采用一维恒定流计算)当堤距达到70m时,50年一遇洪水水位将会下降到2.6m,堤高将会相应的下降到3.2m。同时,当堤距扩大到70m,堤高下降到3.2m时,在7个月的常水位时期,河流两侧将会出现30m左右的河滩(河道缓冲区),在该区域可以设计季节性的雨洪景观。由此提出了1.前移甚至是连接两岸的景观2.降低以及后移动防洪堤3.新开设桥梁和入口三项解决办法,力求在南北两岸的用户之间、交通方式之间、娱乐方式之间建立起联系。该方案将在有效抵御50年一遇洪水同时缓解河流对南北两岸住宅小区所起到的屏障作用,连接南北两侧,90年代建小区与21世纪建的小区之间、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相对低收入居民与相对高收入居民之间的即有断层。提高滨河社区公园的使用率,发挥出河流的景观价值,
3.2旧景观的新用法根据前期民意调查得出的结论,中国居民偏好古典主义倾向户外活动,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环境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保护上面;公园中的大量景观小品将会采用西蜀园林以及苏州园林的景观外形,给古典的景观小品如照壁、亭、廊等赋予新的社区公园功能和参与性的体验。3.3活动介入根据前期民意调查得出的结论,公园中将会根据周边居民对于活动的偏好,设置可供开展如广场舞、垂钓、蹚水等独特活动的空间。根据前期计算的出得大量关于河流水位的计算,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上,采取丰水期、枯水期两套季节性景观的模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某小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 农林学类论文-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 谈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以渑池县涧河两岸景
- 优秀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合集
- 农林学论文: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doc
- 浅谈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 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doc
-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与环保教育的结合武汉月湖公园湿地景观规划设计本科毕设论文.doc
-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
- 浅论天津市城市立交桥空间的景观规划设计
- 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初探 .doc
-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毕业论文
-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 上海杭州湾养生园景观规划设计
- 2012中国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会
-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